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00:58:05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本科;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55-03

在众多国家中,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国际PISA项目测定也显示其中小学生读写与算术能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优秀的师资促成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就小学教育而言,新西兰各大学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称小教专业)为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同时也是新西兰几个最大的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成为新西兰其他大学小教专业的“样板”。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教专业的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于1883年,作为新西兰ITE计划(职前教师教育计划)的27所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西兰小学和中学(包括毛利人学校、太平洋岛屿族裔学校)培养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处理冲突能力。除此之外,小教专业还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提供优秀后备军。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仅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业的设置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新西兰最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理论(best―practice theories),并掌握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第二,通过每学期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教学生活,并能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第三,在第三学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就业申请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创新框架。学生毕业后通过新西兰教师协会(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进行教师注册,经认证合格后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该资格证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申请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师岗位,也可以申请高中教师岗位,还可以申请非教学岗位,如申请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新闻、政府各部门等岗位。

二、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

(一)学年安排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为3年制本科专业,每一学年为9个月,中途有3次各为期10-14天不等的休假,每一学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整体上按照专业学习“理论+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是由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习专业课(上册)和教育实习为主,教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西兰的教育历史和课程设置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学生学习专业课(上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读写和算术能力以及对新西兰多元文化的掌握。与此同时,第一学年学生就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深厚兴趣,并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二学年则是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西兰教育历史和专业课(下册),并选修通识教育课。通过专业课(下册)的学习使学生的读写与算术能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更长时间的教育实习使教学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学年以实践为主,包括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以及各类教育参观活动,同时开始开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如果学生想申请取得其他专业的学位也需要在第三学年申请。

(二)课程设置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以专业课为主,具体而言,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专业课(上册)并安排教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学年继续学习专业课(下册)并开始增设通识课,第三学年则是以实习为主,并为学生的兴趣以及申请其他学位设置选修课,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共350学分。专业课主要是为促进学生教学的专业发展而准备,专业课程有:新西兰教育史;发展、学习与教学;小学教育艺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多元文化学习;教学与学习评价;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支持教学。其中,专业课重点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3个学年中贯通。通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申请其他学位而准备,通识课程可以从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音乐、美术、当代出版艺术;商业与社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第三学年的选修课也将围绕专业课与通识课程展开,学生如果致力于教学工作则继续选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学生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位则依据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选修与通识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

(三)教育实习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遵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3年内至少在3所不同的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首先,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不能直接对一个班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先分配到小学班级学习小组并能和一位小学生交流,主要目的是观察班级小组,了解学生的性格;其次,在此期间如果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则将协助小学教师对一个班级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并负责该小学班级的趣味课程;最后,到了第三学年,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只需在小学助教(associated teacher)的协助下,开始为期10周的全职教育实习。在全职教育实习期间,奥克兰大学派数名讲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助教和讲师的作用在学生教育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助教代表小学为实习教师提供指导,协助实习教师管理好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如实习教师无法管理班级)为学生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代表小学为大学提供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讲师则为实习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补充理论知识,并且代表大学与小学进行沟通,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也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成绩进行打分。

(四)评价方式

奥克兰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它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最后基于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全年表现做出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在校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日常表现和各种考试,除教育实习外,不对学生打实分,而是划等级,从A+划到D-不等,最终确定“通过/失败”(见表1)。评价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小组学习、课堂测验、研讨、论文、课前预习情况、计算机使用能力等。通过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做出修改。总结性评价基于形成性评价所得的结论,用于为学生的每一门课程成绩划定等级,其应用条件、目的和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取得每门课程相对应的学分和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同时总结性评价也是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选拔研究生的重要参考。

三、借鉴与启示

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实施“面向2l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由杭州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率先设立小教专业,到2002年小教专业被教育部正式确立为本科专业目录,截至2011年,我国开设小教专业的高校共计131所。我国小教专业培养在不断摸索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小教专业地位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等。笔者认为,借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国小教专业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革。

(一)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

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27所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非常重视小教专业的建设。它将小教专业视为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认为该专业不仅能使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并分享他们的成功”,而且其学位也受到许多非教育机构部门的承认。在我国,虽然小教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已将近10年,但其地位还不是很高。研究发现,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相对其他专业其历史短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高校小教专业强调学术性而研究小学不足;三是忽视专业特点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培养模式简单同一化。因此,我国亟须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例如,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宣传小教专业、突出小教专业的师范性与示范性特色、国家事业单位招聘岗位适当向小教专业倾斜等,通过此类途径促进小教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实行教授一年级授课制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要求教授在第一学年给学生上课,并能过一系列的讲座与研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教育价值观的养成。纵观我国高校的小教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大一、大二学年以基础课(公共课)为主,大三集中学习专业课,大四进行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而教授授课也大多是在大二学期之后。由于我国小教专业地位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而不少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够,以致不少学生对小教专业的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让优秀的教授或专家在大一开始给学生授课显得非常有必要。优秀教授或专家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并非期待教授立即给学生传授他们一时不能理解的高深学问,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充满信心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三)推行教育实习长效制

通过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其十分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面向所有学年,而且实习时间也比较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反观我国的小教专业实习制度,除了部分院校实行顶岗实习或一学期教育实习制度,大多院校的实习期也只有2个月,而且集中在大四上学期。由于实习期过短,而且仅一次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奥克兰大学的实习模式,学生从大一、大二、大三每学年各实习1个月,大四进行一学期顶岗实习,使教育实习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四)综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 设计坊 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 新媒体艺术

一、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强调应用和实用,研究能力则是个人发展规划范畴。艺术设计类专业课教学有自己的特点,每一门课程都对应一个本行业的设计岗位,所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不分前后而且同样重要。艺术设计类专业自身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课程与项目的统一,所以学生最好尽早进入设计工作室进行针对性项目训练来学习专业技能。这也是本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由技入道”是早已熟知的话题,设计不仅需要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也需要出色的设计制作能力。只有掌握当下制作表现的技术与方法才能把创意更好地展示给人们,这也是优秀创意方案制订的必要前提。Gilbert.Seldes将工业设计定义为:把逻辑和品位应用于机械生产过程中①。这里讲的逻辑就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人体工学需求产生的使用逻辑;品位即设计师的创意、产品的艺术价值。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与传统工艺美术虽有联系但巨大的差异性已经明显显现。参考日本、丹麦、荷兰、意大利的设计水准和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方可明白设计艺术拓展的领域,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做好设计的前提。进入设计工作室进行学徒制的学习可以作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

《辞海》中对“坊”的解释:5.工场。如槽坊;染坊。周密在《武林旧事・作坊》中道:“凡货物盘架之类,一切取办于作坊”②,从上面理解“坊”多为旧时手工工场。传统工艺美术工作室很多命名为“X X 坊”,即手工作坊,寓意这里的设计制作精细得如手工制作。一些设计工作室为了强调“注重传统、强调制作工艺”而多以“坊”命名。我们也在为设计类的学生灌输这一理念:做设计要“精于心、简于形”,所以提出“设计坊”的概念,更加强调设计与制作二者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重要性。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是通过以上的具体实践和认知总结得出的。作为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并在新媒体艺术专业群内尝试实施。

二、新媒体艺术专业群中教学模式的潜在实施

为全面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艺术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我们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职业发展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将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一、二学年两个学期改为三个学期,第三学期为实习学期(图1)。

工学结合课程实行“双导师”联合授课,即“课程+专题”校企联合授课。由“双导师”演变为后来的“学徒制”,是“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雏形。教师在传统课程中的角色也在改变――教师充当“师傅”角色,双重身份指导学生。学生进入工作室可以仿真实训和参与实际项目制作。一年级实训课时和实习学期都以仿真实训为主,少量简单的实际项目贯穿其中。第一学年实习学期是随岗实习,以此认识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要求,为更好地学习第二学年的职业岗位课程提供认知基础。第二学年实训教学,学生在“设计坊”内尝试完成实际项目。教师的角色是“师傅”,带着自己的团队制作项目。学生是设计师角色,接受“师傅”的指导、进行项目制作。由于学生制作项目的能力不足,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施设计方案制作时要有大量的制作技术和策划创意表现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做中教、做中学”。在实训小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进入企业作为设计师参与项目制作。让学生转化身份面对客户,积累项目制作经验,来弥补学院实训教学的不足。期间也让企业检验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阶段教学的效果。第三学年,有3至5门职业拓展课,用于开拓学生专业学习方向、扩大就业范围、为学生职业拓展提升积蓄能量。这些课程学生实训项目制作应严格按照市场对项目的要求去做,更强调可实施性。以此培养学生设计与制作实施,并完成项目的能力。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潜在的实施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

三、新媒体艺术专业群中教学模式的实施做法

新媒体艺术专业群建筑动画专业学生在第一、二、三学年配有专业导师,指导职业规划、专业学习。学院2009级建筑动画专业共30名学生,笔者作为专业导师,共指导6名学生。2010年9月,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学徒制”指导。学生在建筑动画工作室参与项目制作。第二学年,进入职业岗位课程学习,职业岗位课程大多是工学结合课程,学生进入设计坊依托项目完成课程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制作项目,积累不同项目的制作经验和作品,也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第三学年学生认导师,学院组织聘任仪式,把三年级毕业生按小组分配给各个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指导学生完成余下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任务,指导学生就业。

结语

“设计是一门包含了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视觉因素不能脱离其他相关领域,例如历史、文本、科技及实践领域。视觉教育有时可以被称作一次偶然的事件,习得充足的知识和视觉技巧成为一名合格而熟悉业务的设计师所需要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想仅仅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成为一名设计师,绝无可能;同样不可能的还有企图通过简单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精美的设计。”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成长历程是漫长的。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依据艺术类教学特点在笔者所在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刚刚开始探索性实践,但学校的专业培养只是基础,设计教育者在制定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必须深层考虑的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将设计基础打牢,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拓展职业的能力。

注释:

①亨利・德莱福斯.为人的设计[M].陈雪清,于晓红,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12:8.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529.

③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M].尹,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6.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困境;实例;启示

三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736 年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首先实行三学期制,到186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科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克拉克大学都已采用三学期制。后来其他国家(如英国及许多英联邦国家)的全部或者部分高校采用。[1]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基本是两学期制。为克服传统两学期制学期时间过长的弊端,改变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曾试办暑期学校,但由于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后勤管理等原因被迫恢复两学期制。2004年,北京大学再次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随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形式不一的“小学期”。2005年前后,我国大学出现了第一次学期制改革热潮。目前,实施三学期制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及南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在我国,三学期制大都是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

南华大学在201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学期制度,也是从原来的两学期制的20+20周,变为三学期制的19+4+19周制。详细来说,三个学期分为春季学期(19周)、夏季小学期(4周)、秋季学期(19周)三个学期,其中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对应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下半年学期,夏季小学期时长为4周,开始于8月下旬,结束于9月下旬。夏季小学期结束后并不放假,立即接着秋季学期(9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三学期制实施后,春季学期基本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没有区别,但秋季学期开学时间比原来的下半年学期有所推迟,从9月下旬才开始上课。由于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实际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可以看做是一个大学期。从大一到大四,学生都有夏季小学期,分为夏季第一学期、夏季第二学期、夏季第三学期、夏季第四学期。夏季小学期开的课多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或讲座等。

一、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遇到的困境

1、制定三学期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从两学期到三学期制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更改和制定培养方案。每个学院的每一个系都需要更改三学期培养方案和与之相对应的三学期课表,这需要花费很多的工作量。但这些工作并非交由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是由每个系的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这样会有一些问题:一方面,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因为教师已经承受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非常繁忙,此时又得加班加点地进行培养方案和课表的制定,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由任课教师在百忙之中制定的课表,忙中有错,其成熟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榷。

在三学期制度实施之前,学校各院系并没有讨论要实施三学期制,在学校教务部门突然通知各学院要实施三学期制后,各院系才开始讨论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表。从开始接到通知到最后的实施三学期制,实际上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各院系的三学期课表和培养方案大部分是在原来两学期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仍然比较草率。如在原来的两学期制里,实际已经有足够的实践课程,三学期制实施后,这些实践课程原封不动被调到夏季小学期了。以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例,夏季第一学期主要是实施军训,夏季第二学期是实施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及公共基础认知选修课程;夏季第三学期是一门选修课程;夏季第四学期是课程设计。其中军训是原来就有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课程设计都是原来两学期制度中调到三学期制中的夏季小学期的。

2、浪费教学资源

南华大学实施的三学期制中,在夏季小学期,任何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包括任课教师、后勤、行政、图书馆等。这样实施的目的是吸取部分高校的经验,因为在某些高校里,小学期里后勤跟不上,图书馆、行政等基本上不上班,引发许多矛盾。但是,当三学期下所有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后,很多没有课时的教职工既不上课,也没有其他任务,在整个夏季小学期处于闲的状态,这样实际上是在浪费教学资源。

3、教师对三学期制的不适应

教师在三学期制中,教师工资待遇等一切不变,但实际上一年要比两学期制多上两个星期的课。对于夏季小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三个学期制下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放假时间减少了,这样会减少了教师的科研时间以及个人生活的时间,会给教师造成一定压力。且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这样两个学期实际上是一个大学期,不但没有将原来两学期制时间过长的弊端去除,反而加长了学期时间,给教师带来很大的疲劳感和不适应。

4、学生管理问题

在三学期制下,对学生的管理上会比两学期更加困难。学生对三学期中的夏季小学期普遍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学期,这个学期只要去听听讲座,上一上实践课就可以了,考试或考察都很容易。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同时,学生逃课缺课严重。另外,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晚上不归寝的情况也比两学期严重,很多学生夜不归宿。更有甚者,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有些年级的学生在夏季小学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竟然没课,学生天天窝在宿舍玩游戏上网,晚上出去逛街等。这些都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和不少困难。

二、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带来的教学负面效果

1、课程量不够引发的问题

由于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比较仓促,统筹和规划不够,夏季小学期制开设的课程量不充足。由于课程安排不够,许多学生无所事事,天天玩游戏,白天出去逛街,晚上很多学生通宵外出,直至秋季学期开始才认真上课,给教学带来很大负面效果。这个问题是三学期制实施以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受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诟病,以至于在夏季小学期上到一半左右,教务处下达紧急通知,要求各系将本应该在秋季学期上课的部分课程,提前安排到夏季小学期开课,以补救夏季小学期部分学生无课可上的局面。

2、教师开课问题

夏季小学期涉及到要开新课,到底该开什么课,如何开,实际上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即使经过讨论后决定开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开这门新课用什么教材?教学大纲?课件的制作?如何授课?如何系统的将这门课讲好?这方面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另外,各院系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的通知下,为了完成工作量勉强开课,教材、教案、教学计划皆不完善和成熟。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对新开的课程审核或评估不够,这些新开的选修课基本上由各系讨论制定后立即使用。

另外,由于夏季小学期开的大部分是选修课,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也比两学期要差,课程教学随意性大。

3、考核宽松,学生学习态度差

由于夏季小学期选修课程集中出现在一块,大都不需要考试,或者对考试的要求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也比较差,这样造成的学习效果较差。而同样一门课程,如果课程设计放在两学期,学生能认真学习,放在三学期,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变差。

4、超长学期造成学习疲劳

对于课程比较满的学生来说,他们其实是比较疲劳的,因为夏季小学期结束后,中间没有休假,立即进入到第三学期。这样第二第三学期实际上是可以看做一个超长学期(19周+4周=23周)。另外,小学期上完课立刻考试,给学生的复习时间并不多,学生必须快学快考,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扎实。

上述是南华大学三学期制实行以来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当然,南华大学已经意识到刚开始实施三学期制后造成的上述弊端,已经着手进行改进和改革。

三、总结

南华大学在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度时,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和缺点实际上在其他大学也出现过,如80年代的北京大学,国内一些相关高校也曾报道过类似情况。[2-4]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只看到三学期的优点,没有意识到三学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准备不充分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三学期制造成的。

表面上看,南华大学实施的是三学期制,但夏季小学期跟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基本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就是一个学期,这样它实际上还是两学期制,只不过由原来的20+20周的两学期制变成19+23周的两学期制,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不但没有将学期缩短,反而增加了学期的时间,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困惑和不适,造成一些弊端,严重浪费教学资源。

实际上,国外最初为什么要设立三学期制,是因为两学期制的每个学期太长,实施三学期后,将每个学期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缩短培养时间。针对二学期制的弊端,国内各高校在学期制改革中新设的“小学期”,本意是不错的,但不能机械,不能认为三学期制就一定是好的,不能标新立异,为改革而“改革”。两学期制在中国有长久历史,被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目前运行平稳,两学期制度虽然有一定弊端,但并不意味我们一定要实施三学期制度,因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在中国实施三学期制就一定比两学期制要好。是否施行三学期制,各高校应该在考虑到本校师资、教学、软硬件设施及配套措施等各种实际情况下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而不应该盲目跟风,为教育改革而“改革”,否则会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为改革而“改革”,匆促实施的形式上的三学期制,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既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使用率,又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如果要实施三学期制,必须充分调研高校的实际需要,并完善各项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预先将三学期制可能的弊端消除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两学期制的弊端,将三学期制的优点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敏.美国高校三学期制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2] 赵秀敏.多学期制应当慎行[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1-36.

[3] 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与弊[J]. 2008.21.91-93.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学期制;旅游饭店管理;实践教学;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054-03

近几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开始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高校本科教学改革,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旅游饭店管理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可为后续的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国家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的大背景下,笔者选取旅游饭店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希望这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旅游饭店管理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构主体性教育教学体系[1]、PBL教学方法改革[2]、课程理论与实践整体优化[3]等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以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对象,设计并发放14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经过初步统计,结合其他同类型院校访谈的材料,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主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穿插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环节,而课内实训环节,则主要是在实验室使用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要求学生分角色模拟酒店经营管理者和顾客。实践教学形式相Φヒ唬大部分学生建议可适当增加去酒店参观、短期见习、情景模拟实训等环节。

(二)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实验室的机器设备老化,加上网络连接不稳定,这导致在实训环节容易耽误时间。另外,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的试用版本存在着个别系统模块不稳定和不完善的情况,导致某些操作环节进行不了,这降低了学生对酒店管理系统操作的积极性。

(三)考核指标不够量化

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过大(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不利于学生能力的体现;90%以上的学生支持将“课堂分小组查找资料并进行PPT演讲”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认为这样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PPT制作技能。另外,考核方式也缺乏明细的量化指标。

二、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学期制

三学期制是国外很多高校采用的一种学期制度。其通常做法是把一学年分做“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原有两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一般为3-4周),共十一个学期来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安排在长学期,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则一般安排在短学期。[4]

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从2014年开始正式启动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一学年分为秋季(第4、第7、第10学期,16周)、春季(第2、第5、第8学期,18周)、夏季(第3、第6、第期,6周)三个学期,新生入校(第1学期)和大四下半年(第11学期)不变,仍为20周,其中春季和秋季学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兼顾部分实践教学,夏季学期开展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

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主要是在产学研合作基地进行,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学生从大一开始,至少要经历三个夏季学期,轮流在旅行社、饭店和景区进行实践学习。

五邑大学三学期制的开展,对强化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饭店系统知识,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

三、三学期制下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三学期制的实施,为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应充分利用第三学期,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比重和实施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是充分利用第三学期创造的实践条件,依照饭店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抛开将实践环节局限于课程开设时期的传统,最终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开设之前-课程开设期间-课程开设之后”三个环节。

课程开设之前(即“课前”)主要是通过课程准备、学生入学教育等形式,使学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程开设期间(即“课中”)是通过认识实习、课内实训、专家讲座、行业调研、教学方法多元化、过程控制与考核机制等方式,让学生对饭店管理的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课程开设之后(即“课后”)是通过在饭店进行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参加饭店技能竞赛、学生参与编写饭店管理案例集等形式,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饭店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最终成为饭店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旅游饭店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一)课程开设之前

课程开设之前主要是通过课程准备和入学教育,让学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可以适当地做好入学教育。例如,在专业入学教育时对饭店做相应的介绍,邀请优秀学长学姐给新生分享饭店实习的经历,带领新生参加学长学姐的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经验交流总结会,通过各种方式,让新生对饭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外,在此之前,教师还需要确定合作饭店,优化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满足饭店对实践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开设期间

在课程开设期间,可以将认识实习和课内实训相结合,进行课程实践教学。认识实习一般在第二学期的第11周。这一周期间,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饭店,并邀请饭店中高层管理者开展讲座或培训。课内实训环节一般设置在课程后半期,除了邀请饭店专家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饭店行业调研外,还将引导学生使用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通过分角色模拟饭店经营者和顾客,让学生对饭店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项目和要求见表1所示。

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入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合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此外,可以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实训等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考核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过程控制,合理分配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的比重(两者应各占总成绩的50%),构建量化的考核指标。要增加平时成绩在整体成绩中的比例,通过学生平时的多种参与方式进行考核,以增加学生兴趣和重视程度,更好地达到每个章节学习的目标。其中,平时考核以小组的整体得分为基数,计算个人平时成绩,具体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20%)、小组PPT演讲(20%)(评分标准见表2所示)、Word版研究报告(20%)、酒店管理模拟实训系统上机表现和实验报告(20%)等。

(三)课程开设之后

课程开设之后,在学生掌握了饭店管理理论体系后,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就需要借助第三学期来完成并强化。五邑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参与企业与社会阶段学习的机会,通过第三学期在饭店进行技能培训、实操训练,参加实习经验分享茶话会、饭店实习生技能大赛等环节,学生可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灵活运用。

在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将饭店实习期间发生的事件包括处理客人投诉等以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所有学生记录的事件整理成饭店案例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可为后续学习旅游饭店管理课程的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饭店行业技能竞赛,如江门市/广东省/全国旅游饭店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餐饮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酒店职业英语口语大赛等,通过参与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课程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需要科学设计,形成合力。首先,需要学校提供校内实践教学基本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如计算机设备、饭店管理模拟实训软件等。其次,在排课、师生考核指标设计、教师工作量核算等教学组织管理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再次,要树立校企协同培养理念,重视第三学期学生在饭店的教学内容设置。最后,学校需要为校外实践提供良好的保障,例如出行车辆的落实、实习单位的联系、经费的投入等,尤其是在第三W期集中开展实践教学阶段,人数多、规模大、要求高,需要有前期的合理安排与后期的适当安抚,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白雪.基于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旅游管理本科应用型理论课教学体系重构――以《饭店管理概论》为例[J].时代教育,2014(6):187-188.

[2] 潘冬南.PBL教学法在本科《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2):119-121.

[3] 杨敏.《饭店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整体优化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50-53.

[4] 李会明,邓伟,李少华,马斯和.基于三学期制的体育教育专业“分段―集中”实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88-93.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挪威;学前师资教育;实习;高校;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7/08-0092-04

在挪威的幼儿师范院校,每学年都会为师范生安排必须参加的实习活动。2003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师范教育大纲》(以下简称《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了学前师资教育中实习的重要性,“学生的实习要占大约20周时间。学生们将通过实习,熟悉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获得与不同年龄、背景、资质的儿童和儿童群体交流的经验,还应通过亲身体验来积累领导儿童和其他成人的经验”。《教育大纲》强调实习的目的是让师范生获得与将从事的工作(幼儿园教师)相关的经验。2006年颁布的《幼儿园法》规定幼儿园有义务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提供实习场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有责任在师范生实习期间为其提供指导。《幼儿园法》还强调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会为幼儿园带来新气息,有助于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说,实习可以让师范生、幼儿园均从中受益。本文拟详细介绍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中的实习活动,供中国同行参考。

一、实习目标

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一直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是让师范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累相关经验,为毕业后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打基础。因此,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是实习培训的重要任务。

挪威学前师资教育要求师范生在正式成为幼儿园教师时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教学能力。这意味着教师必须了解儿童,能带领儿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发展状况,以便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促进儿童发展。二是评估能力。《教育大纲》强调教师应该有能力评价和反思教学工作。三是社交能力。幼儿园里的各种关系相互影响,教师必须有能力在社会互动中评估自己和他人,利用社会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四是应变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对幼儿园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要具备应变的能力,根据社会和幼儿园的变化改进教学。五是专业道德。教师要遵守相应的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对师范生来说,参加实习可以让他们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了解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重新评估这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以便尽早确立适宜的专业发展方向。有了实践经验,师范生还可以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作准备。

学前师资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师范生提供一个毕业证,更是要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实习对师范生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实习与平时上课不同。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既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有机会接受资深教师的专业指导。有学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的合理参与。〔1〕因此,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亲身体验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也就是说,师范生不应该只做正式教师的助手,也不应该只做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如与儿童游戏互动,与其他教职员工一起组织活动等。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既要重视观察记录,又要不断反思。观察记录是指师范生要坚持观察儿童的活动情况,收集儿童发展的信息,也要观察教师、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情况,体验各种不同的观察记录方式,积累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则有利于师范生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和改进策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2〕《教育大纲》非常强调提高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与儿童个体或儿童群体互动时应该坚持反思自己的工作。与带教教师谈话,完成实习报告等,都对师范生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有帮助。在实习结束后,师范生要把自己的实习经历与已有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对自己的实习活动进行反思,以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实习安排

笔者以卑尔根大学学院为例,介绍实习活动的具体安排。

1.相关人员

在挪威,学前师资教育为期3年,毕业生获学士学位。在卑尔根大学学院,教育学是师范生3年都要学习的一门主课。教育学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认识。教育学的执教教师对师范生的实习活动负主要责任。

师范生每学年都有实习安排。第一学年有7周在幼儿园实习。第二学年有5周在幼儿园实习,还有2周在小学实习。第三学年在幼儿园实习4周,其中2周的实习必须与自选主修课挂钩,如音乐、戏剧、户外运动等。

学前师资教育注重让师范生在高校接受各个学科的系统培训,获取丰富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以便在实习过程中从容应对各种工作挑战。

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了一位实习课程负责人专门负责师范生的实习安排。实习课程负责人要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幼儿园,同时也负责与各个幼儿园达成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协议,还负责根据学前师资教育的总目标和各个科目的具体教学目标制订师范生的实习计划。师范生实习计划的制订还要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安排。

教育学的执教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大约30名师范生的实习。在师范生实习之前,实习指导教师会专门授课,指导师范生进行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实习指导教师还会安排师范生和他即将去实习的幼儿园中的带教教师会面。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要到师范生的实习幼儿园去与师范生和带教教师开小组指导会议,在师范生实习结束后开总结研讨会。实习指导教师有责任确保师范生的实习培训和教学指导大纲的目标保持一致,还要帮助有困难的师范生完成实习任务。

其他学科的执教教师①有责任根据本学科内容确定师范生的实习任务,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到实习幼儿园去与师范生和带教教师开小组指导会议,还需要参加卑尔根大学学院在师范生实习前组织的师范生与带教教师的见面会。

卑尔根大学学院是与幼儿园,而不是与带教教师签订师范生实习的正式协议的,因此,幼儿园园长承担师范生在幼儿园实习的主要管理责任。园长有责任在幼儿园组织召开由实习指导教师、师范生、带教教师参加的小组指导会议。一名带教教师负责1~2名师范生。如果接受师范生实习的幼儿园规模较小,卑尔根大学学院会付给幼儿园或带教教师一定的费用。

师范生的实习应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师范生能否在实习中受益,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专业指导的质量。幼儿园和带教教师应该为师范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师范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带教教师是师范生在幼儿园实习时的指导教师,他有义务为师范生的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师范生实习结束后,由带教教师评判其是否合格。

师范生应接受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的指导,按教师的要求工作。师范生应自己掌握实习的进程,把握机会进行观察记录,学习写教案,实施教学计划,参与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其他员工合作并对教学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等。

2.实习目标和内容

每一学年的实习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学年实习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提高与儿童个体、儿童群体互动的能力。师范生要学习组织、计划和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还要学习处理简单的教学文件,填写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表和场景观察记录表。各个学科的实习内容不同。教育学的主要实习任务是与儿童互动,观察儿童的游戏以及了解如何在幼儿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数学课要求师范生在实习期间体验数学的本质及其对儿童的意义,开展和数量、空间、形状有关的教学活动。手工课强调师范生要学习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在幼儿园组织艺术活动,了解如何创建有艺术氛围的幼儿园。体育课则强调师范生要带领儿童在室内外开展体育活动,学习如何把体育活动变成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自然科学课要求师范生为儿童讲述他们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在第二学年的实习中,师范生要更独立地工作,工作的重点是尝试领导整个儿童群体并与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合作。师范生应为儿童规划各种活动和学习场景,获得相关教学经验。戏剧课要求师范生将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并为儿童排练一场戏剧。音乐课要求师范生利用他们学到的教学方法组织儿童开展音乐活动。挪威语课要求师范生熟悉儿童文化,为儿童介绍文学作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宗教、价值观与伦理课要求师范生试着与儿童谈论信仰问题,并维护儿童的,联系实际分析伦理问题。所有科目都要求师范生尝试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求在工作结束后进行书面总结。

第三学年的实习重点是要求师范生在幼儿园积累管理经验。和前两年相比,师范生在第三学年会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角色和幼儿园的职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师范生应该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合作,共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师范生应注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儿童的成长问题,阐述幼儿园作为社会机构应承担的职能,还要组织一次以社会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3.对师范生的指导

幼儿园带教教师每周要抽出1.5个小时来指导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在接受指导之前,师范生应进行相关准备,例如,列出一些希望带教教师帮助自己解答的问题。带教教师可以一对一指导,也可以对几名师范生一起进行指导。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师范生对工作进行反思。每次指导结束后,师范生应写一份总结,记录指导中谈到的问题。指导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包括师范生和儿童的互动、师范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针对有特殊需要儿童开展的教学活动等。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应参加至少一次这样的指导活动。

4.对师范生的评估

三个学年的评估标准不同。对师范生的评估要和每学年的实习目标挂钩。第一学年强调师范生要有能力在幼儿园与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沟通,第二学年要评价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领导儿童以及与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合作的能力,第三学年的重点是评估师范生与幼儿园工作人员合作改进幼儿园工作和反思职业伦理的能力。评估的参与者包括师范生、幼儿园带教教师、卑尔根大学学院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各个学科的执教教师。评估内容和形式见下表。

除了对实习工作的评估外,师范生还需要接受适宜性评估。适宜性评估是对师范生的全面评价,包括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个人资质等,目的是评估师范生是否适合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于儿童的权利、安全和身心健康有可能构成危险的师范生是不能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的。

5.高校和实习幼儿园之间的合作

卑尔根大学学院和大约80所实习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涉及多个领域。在师范生开始实习前,卑尔根大学学院邀请幼儿园带教教师到学院与师范生和各科执教教师见面。在见面会上,大家一起讨论实习的目标、内容、任务以及幼儿园带教教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与师范生的角色分工。学院会专门安排1天的时间,为第一次担任带教工作的教师介绍带教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学院还会为带教教师安排30个学分的课程,详细介绍如何指导师范生实习。此外,学院每年2次邀请带教教师到学院参加能促进带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等活动。

实习是挪威学前师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师范院校为师范生布置的实习任务很重要,能为师范生指出实习重点,便于师范生集中精力完成实习任务。但是,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有时会与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产生冲突,以致干扰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和带教教师有必要经常讨论师范生到底在实习时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由谁来确定实习内容等问题。这种讨论有助于提高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LAVE J.Learning a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R〕.San Francisco,CA: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2〕SCHON D.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R〕.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Teaching Practice in Norway’s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Asta Birkeland

(Bergen University College, Norway)

【Abstract】Teach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Norway’s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The purposes are for the students to be prepared for the future job after graduation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work of a preschool teacher in the practice, obtaining related experience and enhancing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qualification. The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kindergartens, the specialized personnel to instruct and assess the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increase the effect and promot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growth.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大学三年转眼即逝,回首往事仍历历在目。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我享受过成功的甜蜜,品尝过失败的苦楚,生活的种种,都将我历练,让我从一个青涩,鲁莽的中学生,蜕变成一个成熟,内敛的大学生。使我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平稳;面对生活的挫折时,知道该怎样去应对。下面是我毕业的自我鉴定。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学习是无比重要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修养。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涵养,作为千千万万当代大学生的其中一位,我时刻记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是课内的知识还是课外的知识,我都会以一种虚心的态度去学习。

在生活方面,我同样以一种虚心向学的姿态,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在与很多同学接触的这三年时间里,我也懂得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我们一起谈笑风生,快乐无比。我们相互帮助,不让哪个同学落单。这些,都让我感到家一般的温暖,让我学会了感恩。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喜欢利用假期时间,去做一些兼职。我觉得,校园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缩影,要真正的得到历练,我们还必须走出校园,走向真正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方可历练自己。学会吃苦,学会容忍,学会微笑,学会谦让。这样的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的不败之地。

三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一个历练的平台。三年的所有事情,都是我以后回首可见的瑰宝。我衷心的感谢我的大学给我的所有。

【第2篇】2017年大三学年自我鉴定范文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三年。两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满足于党校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所获得的党的基本知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按照新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汇报。

工作作风方面。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始终以广大同学的共同利益为最基本的出发点,这一点正是符合了“三个代表”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处处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为同学们服好务。两年来,自己也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知识。敢于吃苦、善于钻研,能按规定的时间与程序办事,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积极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知识学习方面。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通过这两年的大学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难易度等等,也有所了解,投入了不少时间再学习上,每次考试也发挥的可以。在大学的后两年中,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把更好的成绩带进大四。所以,如果说这是对我的压力,到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总之,过去的三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两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熟的两年。由于参加党校的时间不长,政治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对大学学习的规律仍需进一步适应,方法也尚需改进;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也要弥补不足,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们服务。新的一学期里,我一定认真要向党员同学学习,戒骄戒躁、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3篇】2017年大三学年自我鉴定范文

时光如梭,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就如白驹过隙。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感到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因为大三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这一学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在学期即将结束之时,自我鉴定如下:

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 三学期制改革:意义、困境与出路 中国大学三学期制实践中的困境与出路 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困境与思考 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现状分析与实践思考 刍议高校“三学期制”改革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学期制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三学期制下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探讨 把脉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聚焦社保改革:困境与出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三学期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高等学校三学期制改革实践研究 商会改革与发展:困境与出路 美国“两房”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校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金融业增值税改革困境与出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三学期制改革:意义、困境与出路 三学期制改革:意义、困境与出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乔连全 辛丽清")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近年来,针对两学期制在人才培养中的缺憾与不足,国内许多高校纷纷探索三学期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持续关注国内某“985工程”高校近十年来的三学期制探索,发现缺乏共识、课程设置形式化严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三学期制的深化与育人成效。培植改革共识、完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改革是有助于推进三学期制改革的若干尝试。 关键词:三学期制;运行机制;课程体系

近年来,针对两学期制在人才培养中的缺憾与不足,国内许多高校开始纷纷探索三学期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旨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学期制”是国外不少高校采用的制度,即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并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从每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近年来,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三学期制”,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等[1]。这些先行院校在实行三学期制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无不面临着新的问题和阻力。国内对三学期制改革的争议从未停止。 一、某“985工程”高校(X大学)的三学期制改革实践

1. 三学期制改革的实施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每学年两学期的教学制度。该制度具有教学周数多、教学时数多、课堂教学时间长、人才培养方案过于刚性等弊端。为克服两学期制所存在的不足,20世纪80年代末(1986―1991年),X大学曾在全国率先进行三学期制改革尝试。但由于教学观念滞后、相关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在经过四年实践后终止了这一项目。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X大学在认真总结20世纪90年代三学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基于X大学旧有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全面革新、本科教学改革深化需要新的突破、学校具备三学期改革的基础和条件的实际办学现状,于2004年再次推出三学期制,即每学年分为春季学期18周、秋季学期18周和夏季学期5周,“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度。从启动至今,历经十年实践。在十年实践中,学校以学期制调整为“抓手”,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综合改革。

2. 三学期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在十年改革实践中,学校边推进、边调整、边优化,坚持实践推进和观念更新同步进行,宏观整体推进与微观调整同步进行,体制推进与机制推进同步进行,管理方式改革与资源合理配置同步进行,逐步形成了明确的三学期制改革思路和做法。

第一,设立以实践教学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短学期。自2004―2012学年,学校先后三次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把原来两个长学期调整为每学年分为18周、18周和5周的“二长一短”三学期制度。以短学期为切入,学校根据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短学期组织了一系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其中包括组织参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开设体现学科特色的短、新、精、交叉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授课或开设前沿学术讲座;组织优秀学生出国出境交流;组织双学位(辅修专业)课程;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短学期组织补修或重修课程;举办形式多样“暑期学校”或“夏令营”活动;组织各种跨学科知识竞赛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第二,构建以能力为中心,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的课程体系。为克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力图构建一个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学习为目标而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压缩教学周数,精简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时数持续减少的前提下,实施大类培养,依学生兴趣分流选择,即学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共同修读大类平台课程,三、四年级兼顾学生升学、就业、出国深造等不同需求,设计多样、灵活和开放的课程模块系列。

第三,实施有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运行机制。通过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配套改革,打破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障碍,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柔性化教学运行机制。具体包括:拓展开课模式,制定“百科系列讲座管理办法”、“人文大讲堂”学分认定办法,开设“校友创业论坛”等,学生凡参加一定数量讲座可以认定学分;改革课程考试方法,短学期课程一般不安排期末考试,以突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建立课程学分转换机制,为满足短学期学生出国交流需要,实施标准化课程建设,统一课程学分、学时标准,建立中英文课程库代码,建立与国际对应的英文课程编号;改革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对接的需要,建立以“绩点制”为基础,以有利于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提升改造教学管理系统,适应多学期制教学改革需要,建设并形成了集课程资源、信息服务、教学管理、服务师生于一体的教务管理系统。

第四,深化柔性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为克服以往教学改革局限于教学内部和学科内部的不足,以资源共享为目标,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四位一体的思路,统筹考虑校内外教学资源配置。具体做法包括改革课程组织形式,设置了1学分短课程,鼓励教师在短学期新开一批短、精、新、反映学校优势和特色的课程;改革聘任考核制度,重新修订《X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要求“所有受聘教师每学年均独立或完成48课时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实施校内双聘制度,鼓励教师跨学科开课;改变经费分配方式,改变了以往按照人头费为基准的划拨方式,而按照人头费结合各单位的开设课程总量划拨教学经费;强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整合优化,构建综合化大型实验平台,建设了9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重点建设项目,6个部级、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加入了全球“八校联盟”、“伊拉斯莫斯世界对外合作窗口”、“东盟大学联盟”、“全球工程教育交流联盟”等重要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截至2012年,与境外高校签订254份协议书,与世界排名前200的29所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同时学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后勤管理也得到改善[2]。

3. 三学期制改革的实施成效

十年实践证明,三学期制能较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符合现代教育规律。自推行三学期制以来,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教学模式发生重要转变。三学期制改革特别是以实践为主的短学期的设立,推动了整体教学模式向实践性、探索性转变。每年约有5000多人次参加短学期社会实践。对比2005年和2013年的教学计划,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从10%增加到22%。对比2005年和2012年全校实验开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从42%增加到68.3%。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人数逐年增加,仅2011―2013年,累计立项1311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人数达4801人。

第二,整体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对比2005年和2013年教学计划,在保持总学分持续下降的同时,选修课比例从19%上升到27%,选修课实际开课门数从39%增加到54%,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个性发展不足的矛盾,为拔尖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第三,建立了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机制。短学期的设立促使一大批优秀教师把科研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教学,推动课程体系不断吐故纳新。2009―2012年,平均每个短学期开设高水平特色短课程约774门次,提供6万多人次课程容量供学生选修,课程由高水平教授授课平均比例达50%以上。

第四,形成跨学科人才培养新机制。在短学期推动下,全校每学年近900门次专业课向全校开放,专业课与校选课打通选课达2万多人次。每年在短学期平均约有2000多人参加辅修专业学习。2007―2013年,获得双学位人数比例从首届9.73%提高到18.09%。除跨学科学习之外,各类跨学科竞赛或暑期夏令营活动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仅2013年短学期,开展学业竞赛就达22项。

第五,短学期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依托短学期这一平台,学校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近五年,学校累计邀请599校外专家(其中境外243人),开设416门次课程、开设602场讲座。特别是近三年的短学期中,邀请了美国耶鲁大学、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日本早稻田大学等40所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182人次的境外专家,开设短课程290门次,讲座405场。在短学期推动下,学校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不断提升。近三年累计2380人次赴境外交流学习,近四届本科生中累计1979人出国留学,2010年至2013年,毕业生出国比例从6.96%提高到12.9%。

第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05―2013年,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38项,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作品奖12项。在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校9项作品全部获奖,并以特等奖三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总分330分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国第六,特等奖数量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三。在全国“高教社杯”数学建模比赛中,该校分别于2003年和2013年两次获得特等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2010年至今,学生获得国际或部级竞赛奖157项。尤其在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国际遗传工程设计竞赛等国际竞赛分别获得“世界冠军”、金奖等好成绩[3]。 二、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两学期制,由于存在学期冗长、课程设置不灵活等弊端,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缺乏弹性,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效益的提高。顺应这种形式下推行的三学期制改革对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学生的分流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期制既继承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又体现了短学期的灵活性。通过增设短学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集中实践环节,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修读选修课程,辅修第二专业、参加课题研究、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职业技能竞赛的集训、倾听学术讲座等,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多学科知识、拓宽思维方式、积累社会经验,又能培养其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

2.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综合能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由于传统的两学期制教学周数过于冗长,任课教师几乎都在忙于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接受继续教育或从事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实施三学期制,教师可以相对灵活地选择教学时间,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在职培训、进修、教师技能比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等活动来更新学术思想、反思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这种“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的研究范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

3. 有利于学校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调整课程设置是三学期制改革的核心[4]。三学期制下,除了长学期的时间缩短,学校要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加以调整。一方面,精简陈旧冗长的课程内容,去除一些过时的科目,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和授课压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兴趣,不仅开设一些新型、动态、多样的综合素质课程,而且增加一些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研究态度的实践、研究型课程,X大学开设的研讨课、百科讲座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结构更加多元和完善,从而实现整体优化。

4. 有利于学校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在教育全球化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势不可挡。三学期制中的夏季学期(短学期)为各高校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学期制改革使国内高校的学期制度与国外高校基本同步,为大批学生参加国外夏令营活动、暑期学校、国际化交流合作项目提供了机会,也为邀请国外学者来国内开课或讲座提供了便利。通过开展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不仅丰富了短学期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丰富了国际知识,开阔了国际化视野,满足了学生国际化学习与发展需求。此外,这也是一个可以通过吸纳大批国外学生来国内高校学习和交流进而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机遇。

5.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协调,提高办学效益

实行三学期制有利于各高校更好地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师资潜力和提高硬件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第一,可以共享各种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邀请国内外优秀教师、专家学者到高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开设精品课程与学科前沿讲座,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设备、场地等硬件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增加教学场地和设施的使用频次,践行勤俭办学理念,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第三,可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通过建立和开展一些校企合作项目,既给学生提供了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机会,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减少人力资本投资,这种“双赢”模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三、三学期制改革需突破的新困境

X大学虽然在十年的三学期制改革实践过程中突破了不少现实困境,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结合X大学和国内其他各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办学实践,不难发现实施三学期制的国内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到以下困境:

1. 宣传不到位,难以达成共识

受传统两学期制管理、教学、学习思维模式的影响,加之宣传工作不到位,三学期制在高校实施过程中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部分高校管理者因没有彻底领悟三学期制改革的宗旨,在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信心不足,方向不明。教师队伍由于早已适应以往两学期制的教学模式,对具有极大挑战性的新型三学制教学模式易产生抵触心理,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习惯于享受原有两学期制下的两个长假期,面对假期削减和学习任务增加的现实,很不情愿进入第三学期学习。此外,各校都在摸索中前行,推行之前未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宣传、试点,致使全校上下尚未对三学期制形成统一和科学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三学期制的最终实施效果。

2. 培养方案模糊不清,课程设置形式化严重

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要么过于宏大,不具备可操作性,要么缺乏特色,甚至和两学期制的培养目标雷同。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不太完善,各方案设计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培养方案的不明确性往往导致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过大。一方面,目前的课程设置太过僵化,长学期的课程安排几乎一成不变,短学期的课程总量不足,在短学期开设的有些课程沿袭原先两学期制的课程教学模式,依旧采用原有的教学大纲,只对授课内容略加删减,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课程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另一方面,学生可选课程较少,自主选择空间不大,尤其实践性课程或学术讲座过少或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其结果是管理者不得不对三学期制的绩效产生怀疑,动摇实施三学期制改革的信念,甚至出现学期制改革的回潮现象。

3. 相关工作虚化,配套制度不完善

实施三学期制对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建设、教师教学科研经费分配以及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5]。三学期制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学校资源紧张状况,但解决不了许多高校教学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学校软硬件教学资源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速度,使其成为影响实施三学期制的重大阻力。在教学质量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三学制的自主适应性不高,学校缺乏相应支持和引导,部分高校依旧引用原有两学期制的选课制和学分管理办法,这种没有针对性和缺乏科学性的教学管理方式自然解决不了短学期中出现的特殊教学问题,尤其对于实践创新课程极为不利。一些高校中出现的部分教师教学科研经费分配不公现象极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缺失和落实不到位,满足不了师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而影响了三学期制实施的预期效果。 四、三学期制改革路在何方

任何制度改革都需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三学期制也不例外。据美国学者阿弗罗克的教育改革模式理论,三学期制改革主要属于问题解决模式改革,此类改革虽针对性强、见效快,但也会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遇到各种阻力,比较容易半途而废[6]。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学期制在实施过程中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能因此而全然否定其改革成效而因噎废食。国内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时间还不长,许多高校正在摸索中前行。为继续推进三学期制改革并取得实效,需要相关高校不断探索新的出路。

1. 统一思想观念,培植改革共识

三学期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新鲜事物,它在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首先高校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逐步领会和把握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趋势。其次,学校在三学期制实施之前要通过各种媒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与交流,帮助广大师生从认识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到接受三学期制的设计方案、再到积极配合三学期制的实施,使得学期制的改革达成共识。只有转变管理人员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才不会让三学期制沦为改革口号下的附属物。只有对三学期制的认识和观念达成共识,才能以此作为三学期制改革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三学制改革的进程,取得预期改革成效。

2. 调整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

三学期制的实施不是简单地学期周数分配。为充分发挥三学期制的优势,达成预期目标,各高校首先需要精心设计适应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7]。鉴于当前培养方案的模糊性,教务处和各院系可以共同携手,重新调整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体现出三学期制特色。再精细完美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未付诸实践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方案的载体。课程体系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长学期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积累,短学期课程则重在强调实践操作和探究思索。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社会需要、学校特色、专业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内外部发展规律,统筹规划,明确分工,突出长短学期的核心内容,合理构建适合三学期制运行的课程体系。

3. 统筹规划,建立系统化体制

三学期制改革,不是简单地对学期进行减少压缩,也不是简单地对学习时间进行调整,而是一种全局性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8]。首先,管理部门要及早安排好相关教学资源。当前,教学资源紧张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三学期制的实施能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紧张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对人力、物力资本的投入力度,进行软硬件建设。其次,学校要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针对三学期制本身的特殊性,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适应三学期制的实施,进而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再次,学校要完善实施三学期的保障制度。调和原有学期制与三学期制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比如修订新的选课制度、学分制、辅修专业管理办法、师生管理制度、后勤服务保障等。只有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建构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为三学期制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 五、结语

三学期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师生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付诸实践,才能实现三学期制改革的预期目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尽管有国内外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借鉴,但各高校所处的校情、办学层次与定位、办学特色、教育资源状况等都有较大差异[9]。各高校在推行学期制改革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充分调研论证,不盲目跟风,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期改革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学期制度的优化发展和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傅伟,高校实施三学期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2][3] 邬大光等. 三学期制的十年探索[EB/OL]. http:///2015-07-13.

[4] 邝小梅.高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技文汇,2009(2).

[5] 严怡,何晓阳.三学期制: 高校学期制改革的反思与前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

[6] 孟瑾,林夏珍,徐达.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及其问题分析[J].科教文汇,2011(6).

[7] 李永东,李智兰.完善高校三学期制的建议――基于相关问卷调查的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

[8] 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宋辉. 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9] 张远东.乐山师范学院“2+1”学期制改革的实践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一、常规听课,了解生态现状

在研究初期,为了了解学校课堂教学中的生态与非生态现状,领导班子带领中层主任和学科组长等进行了排查式、随机式听课,了解了基本现状后,又对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组织教师开展互动式、研讨式听课,分析、整理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生态与非生态现象,寻找生态课堂研究的切入点,为课堂生态化研究提供了研究素材。

二、听后汇总,掌握研究材料

每次听课后,参与的领导与教师都会进行汇总,并通过全体教师业务学习、领导个别谈心等形式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同时,参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分别将听课中的一小段生态或非生态现象记录下来,进行简单评论,编写成文。每学期下来,三位校级领导合计听课都能达到百余节,大家撰写的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也积累了百余篇。学校已将部分优秀的第一手资料编辑成集(已完成撰编三集),以待日后再研究、再借鉴、再提升。

三、完善设施,提供生态条件

通过常规听课发现,学校滞后的信息化教学设备阻碍了生态化教育目标实现的脚步,所以校领导抓住均衡发展这一契机,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2014年不仅为18个教学班配备了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而且改建了现代化的语音室、音乐室、图书室、微机室、美术室、科普园地、科技拓展室、电子备课室等各功能教室,为生态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变换形式,夯实生态理论

1.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主题式集体备课。学校集体备课仍延续主题式理念,但形式上有所调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年组和教研组,而且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生态与非生态现象的研究”这一大主题的引领下,各学年组依据本学年课堂教学中的普遍问题确立了自己的小主题进行研究,如一学年语文组的“生态化随文识字的研究”;三学年数学组“生活化即生态化数学教学的研究”;英语组“生态情景中学英语的研究”等等。

2. 引领与汇报相结合的主题式业务学习。为了使业务学习更具实效性,学校变一言堂式的读与记为引领与汇报相结合的论坛式业务学习。相继开展了“探索教育教学 叩求职业幸福” 教育教学论坛;“资源共享 全面提升”的外出培训学习后的二次传导;“关注热点 聚焦生态教育”的骨干教师引领式培训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业务学习。

五、主题活动,促进生态发展

1. 开题仪式,明确研究任务。在成功申报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课堂教学中生态与非生态现象的研究”后,我校便在本校多功能教室隆重举行了开题仪式。此次开题仪式虽然没有邀请专家、领导,但校领导班子及课题组成员无一缺席。整个过程规范、具有时效,此次课题的生态化开题,对学校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学校在“以研兴校 以研促教”的办学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更为我校的生态课堂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立足常规,关注生态细节。课题研究初期,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与引领的作用,促课堂教学向生态式发展,校领导与中层主任共同研究,分别从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六个学科中挑选了15名有代表性的教师,开展了“东长小学‘立足常规 关注生态细节’”每人一课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授课后的评课与讨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们都能够针对某一节课中的某个生态或非生态现象加以深度剖析,特别是张颖校长制作的精彩短片和精准的总结发言,更使全体教师在回首过往中明确了生态课堂的研究方向。

3. 关注细节,研析生态。课题研究中期,在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学校(下转 151页)(上接 149页)开展了以“关注细节 研析生态”为主题的多维式每人一课教学活动。活动分为说课、讲课、评课三种形式,教师全员参与自由选择,分项目集中展示。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更推进了全校课堂生态化的脚步。

4. 生态之美,点滴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团队研究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提高研究进程的佳径之一,于是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继续开展了主题为“生态之美 点滴之中”的团队研究成果汇报活动。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变个人智慧为集体展示,变被动参与为自主编策。活动准备阶段,先由各研讨小组确定研讨主题(语文研究团队的第一学段“归类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第二学段“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探索”、第三学段“走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数学团队的“关注基本活动经验 提升数学课堂实效”;科任团队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等);自主申报展示形式(说课、讲课、评课、集体备课、课后研讨等);学校再依据各研讨小组的申报安排具体的展示时间。展示活动过后,张颖副校长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了“生态之美 点滴之中”教学研讨总结会议,在会议中张颖副校长亲自准备并主讲,她从“准备充分 有序实施、立足实际 创新方式、主题具体 彰显特色、明确问题 总结提升”四方面进行了详实而又真切的总结。

“走心的设计,用心的研讨,潜心的总结”,这就是东长小学开展教研活动的真实写照,也是东长小学常年来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的具体体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工作状态,才使得东长小学的教学生态化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成果与效果。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二、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学一训练”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全体干部,*、*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九五”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学习研究组:*

合作生活研究组:*

合作活动研究组:德育:*

艺术:*

体育:*

科技:*

学科:*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2棗20*、12学习理论,总结:“九五”经验教训,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第二阶段:20*、1棗20*、1研究阶段,分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总结,并评选阶段成果。

第三学年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字:新课标 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 探究性阅读 目的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但是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三是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得: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他其它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三、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己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确立教师都应该是教学的配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角。

上一篇:大一个人学年总结范文 下一篇:第一学年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