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14:28:01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学期制;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时展飞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途径、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实践模式的弊端日趋突出,如实践活动不系统、实践参与面不广、实践成效难考评、实践资源较少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一项重大课题。

一、“三学期制”概述

“三学期制”是将高校传统的“两学期制”调整为“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即将以前的春、秋两学期变为秋、春、夏三学期,适当缩短原秋、春学期的周数,增设5周左右的夏学期。新增较短的第三学期作为社会实践学期,集中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期制”有利于总体规划实践活动、扩大实践活动参与面、考评实践成效、整合实践资源等,对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学期制”的重要作用

(一)总体规划,确保社会实践系统性

新增较短的第三学期――社会实践学期有利于合理规划、集中组织大学生开展带薪实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化、科学化。首先,第三学期设置在每年暑假中,五周左右,期间可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其次,以三学期制为契机,按照“大一体验性实践、大二认知性实践、大三专业性实践、大四就业见习实践”的思路,分层次、分类别、分年级、分专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规划实践内容。例如:大一深入农村,安排“学农”;大二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大三深入企业,安排“学工”;大四开展带薪实习,进行“预就业”。还可在主体实践项目中穿插“三下乡”等活动,做到实践内容丰富化和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愿望和实践需求。

(二)完善制度,促进社会实践全员化

三学期的设立有利于社会实践相关制度的实施,从而促进社会实践全员化。首先,社会实践已纳入学分制,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了时间和任务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加明白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其次,三学期制明确了教师责任。由于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则各社会实践环节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进入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必须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一定课时的课外实践,同时在三学期中,由于处于暑假中,任课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对实践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这些配套制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社会实践活动全员化。

(三)科学考评,推动社会实践有成效

实行三学期制后,由于实践活动在集中时段集中开展,有利于三学期教育内容――社会实践成效能得到科学考评、建立激励引导机制,从而推动实践出成效。对于社会实践的负责领导,可对其统筹领导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进行考评,并将其考评成绩作为其晋升的政绩;考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效果、参与积极性,将教师是否参与指导实践、实际成效如何作为其职称(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情况,可要求学生如实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对活动全程进行追踪了解和指导,实践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践时间、内容、实践单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指导教师意见、学生的实践心得或总结报告等,综合考评得出成绩,最终形成学分;对实践的组织者,也可按教学、实习计算工作量,发实习补助,其科研成按教师科研项目对待;对实践的组织单位,也可与其工作考评相结合。在三学期结束后,还可对活动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推动社会实践有成效。

(四)资源整合,争取社会实践社会化

三学期制的设立有利于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对其整合利用,促进社会实践社会化。具体体现在:首先,教师能更加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和实践指导的时间,能集中精力参与三学期的实践全程指导工作;其次,在社会实践学期中,各院系能充分发挥院系特点,可牵头组织某项实践活动,其他院系也有时间和机会参与此项活动,进而形成实践活动特色鲜明、院系联系紧密的氛围,三学期制为院系间社会实践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第三,三学期的设立,迫使各高校走出校园、积极主动寻找实践单位,确保三学期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参与实践锻炼,这为企业接受学生在企业内部实习实践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加就业机率,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发现优秀学生,为企业的人才招聘提供人选。校企之间的合作,可增加彼此的了解,为学校构建稳固的实践基地创造了重要条件;第四,三学期的设立地方政府支持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契机,地方政府可建立社会实践联席会议,给予接纳社会实践的企业税收优惠,规范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和合同管理,形成关心、支持社会实践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周彩姣,林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

[2] 李维意,徐兰英.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3] 顾国盛.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索,2012(03).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三学期制;改革困境;实例;启示

三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736 年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首先实行三学期制,到1860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科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克拉克大学都已采用三学期制。后来其他国家(如英国及许多英联邦国家)的全部或者部分高校采用。[1]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基本是两学期制。为克服传统两学期制学期时间过长的弊端,改变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曾试办暑期学校,但由于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后勤管理等原因被迫恢复两学期制。2004年,北京大学再次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随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形式不一的“小学期”。2005年前后,我国大学出现了第一次学期制改革热潮。目前,实施三学期制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及南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在我国,三学期制大都是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

南华大学在201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学期制度,也是从原来的两学期制的20+20周,变为三学期制的19+4+19周制。详细来说,三个学期分为春季学期(19周)、夏季小学期(4周)、秋季学期(19周)三个学期,其中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对应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下半年学期,夏季小学期时长为4周,开始于8月下旬,结束于9月下旬。夏季小学期结束后并不放假,立即接着秋季学期(9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三学期制实施后,春季学期基本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没有区别,但秋季学期开学时间比原来的下半年学期有所推迟,从9月下旬才开始上课。由于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实际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可以看做是一个大学期。从大一到大四,学生都有夏季小学期,分为夏季第一学期、夏季第二学期、夏季第三学期、夏季第四学期。夏季小学期开的课多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或讲座等。

一、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遇到的困境

1、制定三学期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从两学期到三学期制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更改和制定培养方案。每个学院的每一个系都需要更改三学期培养方案和与之相对应的三学期课表,这需要花费很多的工作量。但这些工作并非交由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是由每个系的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这样会有一些问题:一方面,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因为教师已经承受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非常繁忙,此时又得加班加点地进行培养方案和课表的制定,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由任课教师在百忙之中制定的课表,忙中有错,其成熟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榷。

在三学期制度实施之前,学校各院系并没有讨论要实施三学期制,在学校教务部门突然通知各学院要实施三学期制后,各院系才开始讨论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表。从开始接到通知到最后的实施三学期制,实际上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各院系的三学期课表和培养方案大部分是在原来两学期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仍然比较草率。如在原来的两学期制里,实际已经有足够的实践课程,三学期制实施后,这些实践课程原封不动被调到夏季小学期了。以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例,夏季第一学期主要是实施军训,夏季第二学期是实施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及公共基础认知选修课程;夏季第三学期是一门选修课程;夏季第四学期是课程设计。其中军训是原来就有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课程设计都是原来两学期制度中调到三学期制中的夏季小学期的。

2、浪费教学资源

南华大学实施的三学期制中,在夏季小学期,任何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包括任课教师、后勤、行政、图书馆等。这样实施的目的是吸取部分高校的经验,因为在某些高校里,小学期里后勤跟不上,图书馆、行政等基本上不上班,引发许多矛盾。但是,当三学期下所有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后,很多没有课时的教职工既不上课,也没有其他任务,在整个夏季小学期处于闲的状态,这样实际上是在浪费教学资源。

3、教师对三学期制的不适应

教师在三学期制中,教师工资待遇等一切不变,但实际上一年要比两学期制多上两个星期的课。对于夏季小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三个学期制下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放假时间减少了,这样会减少了教师的科研时间以及个人生活的时间,会给教师造成一定压力。且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这样两个学期实际上是一个大学期,不但没有将原来两学期制时间过长的弊端去除,反而加长了学期时间,给教师带来很大的疲劳感和不适应。

4、学生管理问题

在三学期制下,对学生的管理上会比两学期更加困难。学生对三学期中的夏季小学期普遍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学期,这个学期只要去听听讲座,上一上实践课就可以了,考试或考察都很容易。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同时,学生逃课缺课严重。另外,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晚上不归寝的情况也比两学期严重,很多学生夜不归宿。更有甚者,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有些年级的学生在夏季小学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竟然没课,学生天天窝在宿舍玩游戏上网,晚上出去逛街等。这些都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和不少困难。

二、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带来的教学负面效果

1、课程量不够引发的问题

由于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比较仓促,统筹和规划不够,夏季小学期制开设的课程量不充足。由于课程安排不够,许多学生无所事事,天天玩游戏,白天出去逛街,晚上很多学生通宵外出,直至秋季学期开始才认真上课,给教学带来很大负面效果。这个问题是三学期制实施以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受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诟病,以至于在夏季小学期上到一半左右,教务处下达紧急通知,要求各系将本应该在秋季学期上课的部分课程,提前安排到夏季小学期开课,以补救夏季小学期部分学生无课可上的局面。

2、教师开课问题

夏季小学期涉及到要开新课,到底该开什么课,如何开,实际上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即使经过讨论后决定开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开这门新课用什么教材?教学大纲?课件的制作?如何授课?如何系统的将这门课讲好?这方面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另外,各院系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的通知下,为了完成工作量勉强开课,教材、教案、教学计划皆不完善和成熟。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对新开的课程审核或评估不够,这些新开的选修课基本上由各系讨论制定后立即使用。

另外,由于夏季小学期开的大部分是选修课,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也比两学期要差,课程教学随意性大。

3、考核宽松,学生学习态度差

由于夏季小学期选修课程集中出现在一块,大都不需要考试,或者对考试的要求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也比较差,这样造成的学习效果较差。而同样一门课程,如果课程设计放在两学期,学生能认真学习,放在三学期,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变差。

4、超长学期造成学习疲劳

对于课程比较满的学生来说,他们其实是比较疲劳的,因为夏季小学期结束后,中间没有休假,立即进入到第三学期。这样第二第三学期实际上是可以看做一个超长学期(19周+4周=23周)。另外,小学期上完课立刻考试,给学生的复习时间并不多,学生必须快学快考,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扎实。

上述是南华大学三学期制实行以来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当然,南华大学已经意识到刚开始实施三学期制后造成的上述弊端,已经着手进行改进和改革。

三、总结

南华大学在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度时,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和缺点实际上在其他大学也出现过,如80年代的北京大学,国内一些相关高校也曾报道过类似情况。[2-4]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只看到三学期的优点,没有意识到三学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准备不充分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三学期制造成的。

表面上看,南华大学实施的是三学期制,但夏季小学期跟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基本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就是一个学期,这样它实际上还是两学期制,只不过由原来的20+20周的两学期制变成19+23周的两学期制,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不但没有将学期缩短,反而增加了学期的时间,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困惑和不适,造成一些弊端,严重浪费教学资源。

实际上,国外最初为什么要设立三学期制,是因为两学期制的每个学期太长,实施三学期后,将每个学期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缩短培养时间。针对二学期制的弊端,国内各高校在学期制改革中新设的“小学期”,本意是不错的,但不能机械,不能认为三学期制就一定是好的,不能标新立异,为改革而“改革”。两学期制在中国有长久历史,被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目前运行平稳,两学期制度虽然有一定弊端,但并不意味我们一定要实施三学期制度,因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在中国实施三学期制就一定比两学期制要好。是否施行三学期制,各高校应该在考虑到本校师资、教学、软硬件设施及配套措施等各种实际情况下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而不应该盲目跟风,为教育改革而“改革”,否则会适得其反。

总的来说,为改革而“改革”,匆促实施的形式上的三学期制,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既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使用率,又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如果要实施三学期制,必须充分调研高校的实际需要,并完善各项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预先将三学期制可能的弊端消除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两学期制的弊端,将三学期制的优点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敏.美国高校三学期制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2] 赵秀敏.多学期制应当慎行[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1-36.

[3] 陈霞妹.浅析我国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利与弊[J]. 2008.21.91-93.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三学期制 现状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期制是指高校采取某一种学期划分方式来组织教育教学的一种管理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国高校仍然普遍实行二学期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部分高校开始实施与欧美国家学期制相对同步的三学期制,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985年就开始施行“三学期制,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上海大学早在1994年实行三学期制,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①山东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实施了三学期制的教学管理模式。②

1 现状分析

三学期制是指把一学年分成“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在保持原有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原来的两个长学期的教学周数,并将压缩后溢出的教学周数进行整合,组成一个短学期,形成“两长学期+短学期”的学期制模式。③该模式依据短学期的教学模式不同可以分为“两长学期+暑期学校”、“两长学期+学习实践型学期”和“两长学期+工作学期”三大类。据调查,目前我国实行学期制改革的高校有50多所,大约占到国内高校数量的3%。

(1)实施学校层次方面:目前实行“三学期制”的高校既有著名院校,也有普通院校;既有办学历史悠久的老学校,也有近年新设立的或新独立的地方院校;既有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也有内地甚至比较偏远地区的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普通的职业院校。

(2)学期时间设置方面:春季学期基本上从2月中旬左右到6月底,由原先的20周变为18周;夏季学期基本从7月初到8月初,为期一个月左右;秋季学期基本是从9月中旬到1月份,也由原来的20周调整为18周左右。夏季学期的长度主要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因地而异,有的安排在暑假前,有的安排在暑假后,但总上课周数和假期天数基本不变。

(3)课程内容安排方面:长学期主要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等课程教学工作,大力减少原有实践、实验和选修课程的比重,将这些课程调整到短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也相应进行缩减和改变。短学期课程设置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全实践型课程;另一类是学习与实践结合型课程。有的高校在寒假也安排一定的训练或强化性课程,暑假则做适度的调整。

2 “三学期制”的优势

三学期制的学期制改革,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可以弥补二学期制所固有的诸多不足。它不仅仅是教学时段的简单划分,而是高校教学内容和管理制度的重构。④

2.1 构建高校多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整体优化

三学期制要求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精减一些陈旧、冗长的课程内容,去除一些过时的课程科目,在短学期增开一些动态、新型、多样的短期课程,如学科前沿性专题或讲座式课程,让学生了解前沿,拓宽视野。同时,每年的短学期也可增设一些社会实践型、学术研究型课程等,以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通过调整和重构课程设置,促使高校课程结构体系更为灵活、多元,实现整体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2.2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

三学期制度及其选课体系,已成为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实施的学分制的良好补充。在短学期开设选修课,可以扩大学生选课的范围,实现跨校、跨院、跨系进行选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使他们在知识、经验与能力结构方面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短学期开设实践类课程,为学生开展多种社会实践和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保障。另外,学期的缩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从学期伊始就进入积极、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缓解教师教学与科研时间冲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行三学期制,教师可以相对灵活选择教学时间,从而有更充分、整段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研讨,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原有课程的课时减缩之后,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所授课程,去掉或删减过时、冗余的课程内容,把课程的精华内容和前沿内容传授给学生。⑤而且,课时缩减也可能导致工作量的减少,为完成应有的教学工作量,教师必须主动、努力地开设一些新课程,这也需要教师必须更积极地获取学科前沿信息,主动更新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素质。

2.4 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水平

三学期制,解决了二学期制因时间紧张而造成的教学资源相对紧张问题,可以利用三学期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办学,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师资潜力。短学期中,可吸纳国内外的优秀教师、专家学者跨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授课与讲座,为学校的教学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与社会、行业建立广泛且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内外实习和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办学效益。此外,学期制改革后,学校课程总量增加,每日课程内容更为丰富,课时安排更为紧凑,能使学校师资、教室、实验室、科研设备等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3 问题与建议

3.1 观念和认识的不深入导致“三学期制”在部分高校中流于形式

要实现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领导、高校教学与人事管理机构、教师和学生等全方位的观念转化,充分认识和理解学期制变革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能使改革过程短、平、快,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学校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照猫画虎,片面理解学期变革内涵,生搬硬套,容易导致学校管理秩序混乱或变革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变革无效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变革前要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聘请专家细致缜密地调查研究,制定变革方案,有规划地执行。必须正确分析和估计实施学期制变革带来的教学管理新问题,在保障教学有序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教学管理新秩序,提供高效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

3.2 “三学期制”变革导致课程设置的混乱,导致“不伦不类”的课程体系

课时的压缩、教师对课程研究的不深入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完整;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设置、课时数、选修课、实践课、实验课的比例等内容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否则可能导致课程设置的混乱,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三学期制”变革的实质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深刻变革。学校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开设出更为灵活、多元、丰富的课程,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在选课过程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处理好社会发展需要、学科需求和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真正从学期制变革中获益。

3.3 配套管理与“三学期制”改革对接的滞后性引发一系列问题

三学期制变革必然影响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校历制度、学分制、选课制、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教辅人员工作与休假制度、学生学习与学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的配套变革,一定要使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同步加以落实,才能保障学期制变革能够顺畅、有序地推进,取得实效。否则,因为各项制度的不匹配或匹配滞后会引发管理上的许多问题。

3.4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能尽快适应三学期制对教师能力的需求

教师必须主动地去适应教学变革,主动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进行教学研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三学期制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因此要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素质;利用短学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从各个层面、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3.5 短学期教学效果值得担忧,学生对教学实践活动易流于应付

据厦门大学针对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短学期中出现师生上课积极性低,学生出勤率不高等问题,许多外来讲座也可能出现 “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跨文化差异和情感因素,导致本校教师、学生由开始的新鲜感及兴趣而慢慢转变为心存疑虑而丧失积极性。⑥

很多学校在短学期安排学生实习,但几万人的学校学生同时投放到社会上,势必会出现区域实习岗位的紧缺,因此,很多学生便在开学前随意找个单位盖章应付了事,短学期因此变成二学期制中的“暑假”。

当然,实施三学期制改革,从教学理念到具体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除了文章第三部分提到的问题外,还有许多管理的问题需要考虑,如短学期中学生实习实训单位的供应问题,对现行教学秩序、教学习惯的适应性问题,各类大型统一考试的时间对接问题等等。因此,只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制定详细的改革方案和策略,作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着手实施三学期制改革。

注释

①陈红艳,江春容.中山大学9月正式推行三学期制[N].羊城晚报,2009-05-01.

②靳国庆,周景春,孙立海,宋辉.关于高等学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③钟义红,张慧兰,林桂娟.高校推进三学期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5).

④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6).

⑤陈德海,刘政,罗家国.高等教育转型期再议大学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三学期制”实施背景

“三学期制”是国外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所谓三学期,即在原有2个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1个短学期。在新增设的短学期内,学生将把学习重心放在社会实践和跨专业选修上。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了“三学期制”。实行“三学期制”后的高校在新增夏季学期内以研究性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前沿系列讲座为主体,以交叉学科课程和学科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强化课程为重点,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缩小基础理论与前沿领域间的知识差距,增强对前沿领域的判断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学习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科研工作。教学重点主要面向前沿,面向学科发展,面向交叉领域,面向科研实践。

“三学期制”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化工大学于2010年开始推行“三学期制”。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给师生提供更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条件与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三学期制”实施的内容

学校“三学期制”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不同年级所处的学业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大一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原则。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力学、计算机、人文等基础打实拓宽。大二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进行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创新性实验等安排。大三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着重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向,同时在各年级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暑期学校的结合,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学,以提高学生眼界,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1.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新生刚进入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需要逐渐适应课上信息量大、课业压力大、自我主动学习的大学学习生活。因而造成了他们第一年理论学习不扎实,更多是在应付考试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三学期制”为低年级学生重点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重修学习,以巩固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校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差异,设计了各类强化班,如面向英语程度好,并对口语能力提高有迫切要求的学生,开设了“英语高级口语”。通过小班教学,强化学生对英语使用语境及其语用文化含义的深层次理解,并通过大量的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英语表达的自信心。而“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面向数学基础深厚并且对数学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对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建模,最终由实验、上课、论文、参赛等几项内容综合进行考核。这些基础课程的强化教学活动,满足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学校还充分利用小学期独立灵活的教学空间,聘请校内外在人文社科、体育、艺术、管理、科技等领域有造诣的学者、专家开设校级选修课,以培养学生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未来人生做准备。

2.强调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人才个性化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三学期制”中为学生开设各种研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课程,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学院以培养学生高素质、宽专业、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依托国家—北京—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以及国家和北京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专门创新实验场所,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例如,在创新项目中,3名~7名学生为一组,自主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实验、跨学科学术交流、师生研讨等创新活动。各学院还把学生的个人爱好与学院的特色结合起来,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各类竞赛培训和基本技能、工程能力、专业设计、创新性等能力训练。

3.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实习环节

学校利用“三学期制”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利用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朝阳区人民法院”,学生不仅在法院旁听案件的开庭与审判,同时依据真实法庭的设置与案件审理的流程,模拟民事庭和刑事庭的法庭审判。设计专业2009级开设的基础摄影课程,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彻底放弃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全部移到上海世博园进行。而国贸专业开设的企业资源管理沙盘模拟,通过管理团队开展合作,运用理论知识模拟企业实际运作。这些校外实践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为了让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各学院在“三学期制”实践安排中,组织百名学生,结合其各自的专业组成代表团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企业实践单位不仅有吉林石化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项目基地,而且也有东软集团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康龙化成新药技术有限公司等信息 、医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实践期间,学生通过座谈 、参观 、动手实践等方式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 、工作环境等,充分感受企业氛围。实践结束后,各实践团队进行认真总结,通过座谈 、宣讲等形式向全校学生展示实践成果 。

4.感受多样化教学模式,拓展国际视野

为了充分利用“三学期制”的教学空间,更好地发挥其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学院召集学科方向带头人和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为学生安排近200学时的各类学术前沿讲座。学院还大力邀请国际、国内、企业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研讨类、前沿讲座等特色教学课程,以达到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拓宽国际视野的目的。例如,化工学院邀请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堤奥博士(Dr.Teoh)为学生开展了为期4天的小学期暑期课程(Summer school)特色班国际课程教学。通过课堂学习、分小组实验设计、竞赛过程等环节对化工热力学中的相关内容开展理论学习与实验设计的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英文能力,感受了国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动手实践深刻体会到了基础理论指导实际的相关性。

学校为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社会,收获在国内所无法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好“三学期制“,与国外大学联合设立海外学习项目—“北化—海外名校暑期学校”。 学校选派60名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等5所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学习和交流。根据参加暑期学校学生的专业组成,暑期学校的课程涉及了相关的特色学科理论,剑桥多个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验室参观和仪器操作,分组实验和演示,小型的课题报告等。暑期学校量身定做了多个分组实验和多样活跃的授课模式,学生在以讨论促思考、以竞争促合作的学习方式中,愉快而又紧张地完成学习内容。

“三学期制”实施的成效

“三学期制”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其所开设的各类课程、各种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三学期制”所开设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绝不仅仅是在正常学期增加教学周所能起到的有限作用。第三学期的独立教学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包括教师、教室、实验室等在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有利于均衡学生学业负担和教师工作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绝对有效实践教学时间;有利于保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三学期制”的实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实施“三学期制”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收获了很多其他课堂所无法代替的东西,如文献查阅、分析问题、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演讲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得以提升。应用化学专业一位学生说:“我很喜欢老师常说的一句话‘Give me a possible way’,研究性学习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而开设的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引领学生走出实习中的“眼高手低”状况,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校企合作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和事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起到了指引作用。

3.“三学期制”大胆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了本科生创新人才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实现了拓宽国际视野的目的。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报告可使学生有机会在校内接触到很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观点、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学术氛围。科研一线教师的学术讲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本专业领域中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动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育了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择业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指明了方向。学生通过国外交流合作,有机会参与国外启发式研讨教学过程,切身感受国外本科教学课程中的常用的授课模式,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成果,提升了沟通能力,培养了协作能力,拓展了国际视野。

“三学期制”实施中的问题和措施

“三学期制”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和经费投入的原因,一些项目只能选拔少数学生直接参与,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学生虽然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紧张,知识储备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完成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第三,学校以工为主,但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验和产业化内容与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

面对问题,学校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三学期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充分挖掘和拓展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出优质课程和项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使更多学生受益。

二是各部门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三学期制”精髓,核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务处协同各学院统筹规划,大力完善和修订每个学期培养内容,实现长学期理论和短学期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特点,合理安排和设计各类实验项目。通过校内外培训、教学沙龙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就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和学习。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制定适合的传授式、启发式、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鼓励教师创新考试形式和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采用有利于评价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考试方式。

三是学校通过教师集中业务培训,加强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感。学校是一所行业特点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活动,教师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感受企业文化,学习生产工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方向,使个人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在思想境界、社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在教学、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三学期制”的实施体现了学校师生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开拓的改革精神和勇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学校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潮,有利于师生员工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文章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更名,以及南昌大学制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为背景,探讨制定大土木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能在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领域从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咨询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探索开设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特色课程等。

关键词: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TV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3605

1998年教育部将原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教育部又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建环专业两次合并更名过程中,国内各相关高校对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张昌等[1]全面研究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系统总结了专业人才培养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经验。杨吉民等[2]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王晏平等[3]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原则及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李锐等[4]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永正等[5]对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最新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名称等提出一些建议。张腾飞等[6]将国内该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与发达国家与地区高校相应专业进行了比较,发现国内的建环专业尚需增加涉及建筑学、结构、给排水等方面的专业平台课,以打通目前存在的专业壁垒。李志生等[7]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高校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时所应采取的对策。张国强等[8]研究并学习发达国家的思维方法,对建环专业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倪龙等[9]认为建环专业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徐荣进等[10-11]提出了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等各群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李永存等[12]认为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新增能源供给系统方面的内容,以满足行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也促进该专业的健康发展。金光[13]针对新更名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必修环节适当增加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课程模块。南昌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根据学校本科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新变化,制定了2016版大土木类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南昌大学制定建环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的背景

南昌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前身是2010年申蟮慕ㄖ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当时是应教育部关于

高等学校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的要求而申报的,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学校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设置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有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水利工程系及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拥有8个建筑、土木及力学类专业。学校第一版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传统建环专业培养课程为主,兼具部分建筑土木和节能课程。

为将南昌大学建设成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引领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在总结学校2012年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南昌大学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通专融合为途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驱动力,以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为抓手,以大类培养、学分选课制、三学期制、学业评价等改革为手段,着力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加科学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及学校具体情况,修定后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在政府部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能源管理公司、绿建咨询公司等单位和机构,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节能改造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能力。

三、 建环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南昌大学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构成。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约占30%,学科基础课程约占30%,专业课程约占36%,创新创业类课程约占4%。通识教育课程分为Ⅰ类公共必修课程和Ⅱ类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Ⅰ类公共必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体育、计算机类课程等组成。Ⅱ类文化素质课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批判能力、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完善人格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由

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主干课程(16门左右)组成。专业课程则根据学生就业、考研、出国或者联合培养等要求灵活设置课程模块,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在学院教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基于学校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学分比例见表1。

(一) 构建土木类专业课程平台

南昌大学自2016年开始不分专业按院系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按大类进行培养,同一大类的学生修读共同学科平台课程,三、四年级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分流,分类培养。共同修读两个学年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16门,共同修读一年半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12门,共同修读一年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8门。学生专业分流时间原则上在第二个学年结束后。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专业种类繁杂,因此,选择共同修读一年8门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具体课程见表2)。表2中工程制图类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土木CAD及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还安排了BIM相关课程设计。工程测量系列课程是此次培养方案新增的课程,一是学院具有完备的工程测量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二是有很多毕业生从事工程施工工作,需要学习该课程知识。工程经济学及管理基础课程由工程管理教研室承担教学,为学生将来从事项目管理及工程造价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二) 第三学期实践课程设计

南昌大学现在实行的是传统两学期制教学模式,即秋季学期(约20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约20周)+暑假(约7周)。改革后,根据《南昌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

实行“三学期制”,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学期制模式改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8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4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为40周,寒暑假的放假时间基本不变。实施“三学期制”后,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理论教学,夏季学期主要安排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综合试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校要求,此次建环专业新版培养方案中,将原先在春秋学期进行的课程设计、实验、认识实习安排在夏季学期即第三学期(见表3)。

根据学校学制学分规定,学分计算最小单位为0.5学分,理论学时须为8学时的整数倍,实验学时须为16学时的整数倍,实验学时超过32学时的实验课,可以单独设为一门课程,不到32学时的实验课,应在同一课程群内整合成实验课;鼓励多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因此,将原本分散在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课程中的验证性试验合并为热工及流体实验,并在三年级夏季学期开设,之前工程热力学理论课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传热学课程和流体力学课程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另外,将供热工程、空气调节、空调用制冷技术三门课程的实验合并成暖通空调综合实验,在四年级夏季学期开设,之前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供热工程课程和空气调节课程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

将课程设计和实验安排在夏季学期,这样不会影响学生春秋学期期末备考理论课,同时又能使学生专心完成实践任务,也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三)特色课程设计

1.土木特色课程

由于学院特色课程主要是传统土木和建筑类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建环专业侧重土建类理论知识体系,这不同于偏重机械类课程体系的传统建环专业。除了上文介绍的土木类平台课程外,建环专业培养方案还设置有房屋建筑学(含课程设计)、绿色建筑材料(含实验)课程,分别在二年级的上学期和下学期开设。土木类特色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具有一定建筑识图能力,同时对保温节能建筑材料的结构原理、力学及热工性能也有了解。

2.建筑节能类特色课程

由于建环专业的前身是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因此修订培养方案时保留了第一版培养方案中有关建筑节能类课程,包括建筑节能原理及技术、建筑能效评估(含课程设计)、建筑能效管理与节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含课程设计)等课程。与第一版培养方案的区别在于,这次修订将这些课程分别设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在能源管理公司、绿建咨询公司,从事建筑节能改造及项目咨询工作,扩大学生的专业适应范围。

3.开放研究生课程共享

按学校要求,“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可以考虑开放研究生课程共享,鼓励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如果进入我校学习,其在本科期间修读的研究生课程将给予认定并免修。”此次培养方案中设有数值传热学、能量系统火用分析等研究生选修课,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学校要求,另一方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理论基础。

四、结语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经过两次专业名称的变更,使其专业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和调整,极具时代特色。根据南昌大学2016年起不分专业,按院系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按大类进行培养教学的要求,土木工程系建环专业进行了大土木类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主要举措有开设8门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程、构建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开设特色课程(土木类特色课程、节能类特色课程和

研究生共享课程)等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参考文献:

[1]张昌, 郑万兵, 汤文华, 汪秀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 2008,17(3):35-40.

[2]杨吉民, 李清清, 张照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高等教育, 2009,18(6):18-21.

[3]王晏平, 黄镭, 王造奇, 宣玲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新体系框架探讨[J]. 高等教育, 2005,14(3):45-48.

[4]李锐, 郝学军, 詹淑慧, 邵宗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J]. 高等教育, 2011, 20(6):35-39.

[5]符永正, 刘冬华, 焦良珍. 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4):40-42.

[6]张腾飞, 耿阳, 王树刚, 端木琳.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宽口径大类培养探索――中外大学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 高等教育, 2011,20(1):22-26.

[7]李志生, 张国强, 李念平, 陈友明, 欧阳浪琴.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J]. 高等教育, 2008,17(1):1-5.

[8] 张国强, 李志生, 陈友明, 李念平, 欧阳浪琴. 基于教育国H化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定位探讨[J]. 高等教育, 2006,15(3):4-9.

[9]倪龙,姚杨.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J]. 高等教育, 2010,19(4):46-50.

[10]徐荣进, 王贞涛, 宋新南, 徐惠斌.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5):188-190.

[11]徐荣进,宋新南,王贞涛,王颖泽.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107-108.

[12]李永存, 王海桥, 邹声华, 李轶群.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10):28-29.

[13]金光. 新形势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与学”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6):110-111.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renaming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drawing up new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in Nanchang University, the paper searched for new edition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training program having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category. The new training program aimed at training compou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ho can engage in design, construction, manufacture, running, consultation and energy saving re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building energy systems. Related exploration concerned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platform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 the third semester practical courses and offering characteristic courses.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围绕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省品牌/示范专业建设,阐述“1+1+1模块”教学的探索。通过几年的实施,明确了“传统营销、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店运营”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共同驱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分模块教学;项目驱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B2B交易额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8.7%。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变化,2013年对电子商务专业启动了教学模式上的改变,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行业人员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确定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群,明确了岗位群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理清了如何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1+1+1模块”教学的新思路。

一“、1+1+1模块”教学探索

首先,通过对学生调研,得出中职生学电子商务专业有几个原因:一是不了解,二是听别人说的,三是家长给报的,四是自己比较喜欢,通过分析,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不够了解,再加上中职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在必行。其次,明确了中职生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员、网店客服、网络推广、网店美工和审单员。根据这些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调整课程整合势在必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岗位群,既要学生能主动学习,又要明确就业的岗位,在课程整合上实施“1+1+1模块”教学,“1+1+1模块”教学是三个学期模块化教学,分别是: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根据每个学期不同、对应就业岗位不同、开设课程不同,第一个模块(第二学期)课程:《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商品经营》和《沟通技巧》,对应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员。第二个模块(第三学期)课程:《网店客服》《网店美工》《网络营销》《视觉营销》和《开店实务》,对应就业岗位:网店美工、网络推广、网店客服和审单员。第三个模块(第四学期)课程:《网店综合实训》,对应就业岗位:网店美工、网络推广。“1+1+1模块”教学确定下来之后,实施最关键。

二“、1+1+1模块”教学的实施

1.模块化教学的优点。模块化教学和正常教学有所区别,正常教学是一门课程上一学期,如《市场营销》一周4节课,一学期18周,总学时72学时,分给一个任课教师,这个教师从第1周上到第18周,但是实施模块化教学后,总学时不变,上课自由,如《市场营销》可能就上一个月,原因是课程要和企业项目对接。但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特别高,每门课都要会教,不能认课,而正常教学会造成教师认课,不愿意带新课。

2“.1+1+1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1+1+1模块”教学在每个模块都和企业项目无缝对接,第一个模块(第二学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李宁专卖店实践,每年承接李宁大型特卖活动,在活动进行之前,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话术和销售技巧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选出优秀学生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分给其一个工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虽然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但是喜欢市场营销这个工作,提前给学生进行定位。第二个模块(第三学期)学生学的课程全部是核心专业课,《网店客服》这门课从9月份上到11月初,原因是为了备战双11,双11和“好想你”官方旗舰店合作,选派学生做天猫客服,在做天猫客服之前,企业对学生进行产品知识、话术、绩效考核培训,在双11当天,让学生实战,根据业绩发补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网店客服这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第三个模块(第四学期)学生分组和企业项目对接,每组8个人分工明确,每8个人对接一个企业项目,凡是涉及产品知识的由企业派工作人员给学生培训,凡是涉及网络推广、网店美工的由教师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综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给自己量身定位,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工作。

三“、1+1+1模块”教学的反思

1.对教师要求高。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非常高,教师除了要教好每门课外,还要了解企业需求,在实施工程中部分教师虽然有些排斥,但经过2年的实施,教师都能接受,对中职学校而言,教师除教书外,还要成为企业能手。

2.把校企合作融入到课堂中。对每个模块,都要对接不通企业,让企业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战和演练,对存在的问题,双方进行深度磨合,秉着双方互赢的理念,在2年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3~4家企业,每个企业存在差异化,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后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通过三年的实施,“1+1+1模块”教学让学生找准了定位,让教师找到了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一些企业项目不完整,教材内容部分老化,教师适应性不强,需要在后边的专业探索中重点解决。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 文科大三 现状 学生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134-02

大三是大学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期,乃大学生活总结收获,弥补不足,分析未来,把握目标的决定阶段。目前普通高校大三文科学生普遍存在迷茫、焦虑、浮躁等心理状态,想努力做事却又不知如何面对,不理解“工作”的含义,不明确专业知识储备的专业,甚至不理解考研的目的,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充满恐惧。

本文针对南昌某二本高校大三年级文科300位同学进行调查,以谈话谈心交流方式,围绕大学收获、不足及短长期目标等方面,了解学生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文科大三年级学生现状

(一)大学三年收获较少,内容宽泛不具体,缺少自我总结

在涉及大学收获问题时,75%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在为人处事、社会阅历等方面成熟进步不少,但仅有不到20%同学能够列举出切实案例说明进步情况,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完善。调查中发现,学生收获侧重点在为人处事和阅历两点上,在谈论专业学习、结交朋友、学生会工作等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明确细节,谈话空洞。

南昌某高校文科大三学生收获统计表

(二)迷茫、急躁、对未来充满未知

迷茫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其表现为长时间没有目标,有不知所措之感,虽试图改变而又感到无奈、无力。进入大三,部分同学开始意识到要为毕业做打算,在考研、就业和出国留学等方面做选择。在问到“理想工作”、“男女朋友关系”、“考研的优势”、“专业前景”等问题时,57%以上无法准确回答,只知道自己想工作,却不知道能做什么。学业上也仅局限于考证,包括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驾照等,均是随波逐流,盲目选择。38%的同学有考研意向,其中12%的同学因担心就业难而选择考研。相对于学业、爱情、人际关系等方面,就业迷茫较为严重。

(三)阅读书籍少,知识储备欠缺

文科学生相比工科学生优势在于书籍阅读广、知识储备多、思想活跃等方面,可目前学生往往两年时间内阅读书籍少于6本,谈话中发现54%的同学每学期读书少于3本。有86%的同学表示大学每天平均有3小时以上空闲时间,但用于阅读的时间有64%在1小时以内,阅读内容有90%的同学选择了小说和经管类书目,如《人脉基金》等,学生读书的功利性强且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60%的人表示时间主要用于上网,20%表示参与其他各类活动。

(四)有目标,执行力不足

谈话中发现,75%同学进入大学都有各种明确理想,特别是在修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但对大三学年进行比较发现,自己很多事情没做,像英语、看书、交朋友、实习等都无法坚持。“光说不练”现象屡见不鲜,如拿奖学金、培养特长、参加实习等,仅仅停留在理想空间,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坚持个人目标,敢想不敢做,大学生活没有画上满意的句号。

(五)同学之间交流减少,关注个体发展

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心理上已趋近独立。遇事向父母和老师求教被认为无能,所以他们在遭受挫折时来自家庭和老师的支持变少了。大学生活多半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小集体生活,舍友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形影不离,大部分学生除了宿舍同学外,接触的人很少。朋友圈小了,满足情感的方式和途径也少了,孤独感随之增加。

相比大一大二学年,大三学生表现明显,同学之间不像之前一样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班会团会等活动不积极。大一年级每学期至少两次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如中秋晚会、春游等,大二年级也至少有一次集体活动。76%以上的同学表示进入大三以来,班级还未组织过大型集体活动,且56%以上的同学不看好此现象。目前,大三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的事情就漠不关心,从而导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淡漠,集体荣誉感不足。

(六)就业准备不足,能力欠缺

调查发现,大三学生逐渐成为就业压力大户,其中87%以上同学认为就业难。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对就业信息掌握不全面,如从学长那里获得就业受挫折的信息,使得就业预期比较消极,担心找不到好工作,就业薪资低等,处于干着急的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学生在“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自我了解不够。如涉及“你认为自己和单位需求有哪些差距,你就业优势在哪里”等问题时,有72%以上同学回答不清楚,高达23%同学还未考虑过类似问题,这些足以让人担心。

二、如何摆脱现状,致力于实现学生梦

针对以上问题,文科大三学生现状不尽如人意,如大学三年收获较少,内容宽泛不具体,缺少自我总结,同学之间交流减少,执行力欠缺,阅读书籍少,知识储备欠缺,迷茫、急躁等,这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宗旨相违背,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关系着小康社会的伟大民族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学生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谈心方式,积极关注交流反馈

辅导员教师根据所带年级专业的特殊性,针对毕业意向及大三下学期分目标、如何实施、目前面临的疑惑及需要教师哪些方面的帮助、学生本人对班级的理解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信息,跟进督促学生实现目标,让学生感觉到被关注,才能更好地坚持目标,实现目标。

具体实施方法,每天上下午分别找一位学生谈话,每周共10人次。次月第一周随机抽查上月谈话学生4人在校状况。每周对十位同学的聊天进行总结,并将学生信息记录在学生信息系统;根据信息调整汇总学生就业意向信息(如考研、就业);掌握信息,及时监督帮助;及时处理学生棘手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推后至二年级学习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可是这时期的学生对大学、专业的理解几乎为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前提是充分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这时候做出规划往往缺少相应支持系统,大学阶段无法坚持。建议将此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及知己知彼前提下,才能理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才能使学生有梦想,能修正并且坚持梦想,才能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三)加强教师引导,克服功利被动性读书

针对学生读书少,知识储备不足问题,文科教师教学中要对学生课外读书加以考核,而不是仅限于课本教导,可以在自己对学生的评分表上留出一定的比例分来考核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包括课外读书笔记的状况、课上老师对指定专业书内容的考核。另外应该增设学习方法的选修课,通过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文科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内涵,才能出类拔萃。

(四)提前体验就业,就业指导覆盖高校教育全过程

大三学生就业可细分为:了解社会众多职业、了解自己专业所对应的职业、了解职业所对应的岗位;紧接着,在实际体验中来了解职业和检验自己的职业选择。最后还需一个体验、调整的过程。现实中,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往往忽视了第二第三阶段。

就业指导课程亟需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覆盖,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应该覆盖专业知识技能指导,如学习方法、新思想新方法、个人知识结构完善等;健康成才指导,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难;思想品德指导,引导诚信意识,普及法律知识等至关重要。具体可分别针对大一、大二年级逐步实施分层引导,大一普及就业形势,大二拓宽专业知识教育。亦可对文科理科学生分开教育,邀请应届毕业学长学姐进行师范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班兰美,黎志健,张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

[2] 张龙萍,王丽双. 影响大学生对未来迷茫的学校因素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 设计坊 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 新媒体艺术

一、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职教育是培养专业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强调应用和实用,研究能力则是个人发展规划范畴。艺术设计类专业课教学有自己的特点,每一门课程都对应一个本行业的设计岗位,所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不分前后而且同样重要。艺术设计类专业自身的教学特点决定了课程与项目的统一,所以学生最好尽早进入设计工作室进行针对性项目训练来学习专业技能。这也是本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由技入道”是早已熟知的话题,设计不仅需要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也需要出色的设计制作能力。只有掌握当下制作表现的技术与方法才能把创意更好地展示给人们,这也是优秀创意方案制订的必要前提。Gilbert.Seldes将工业设计定义为:把逻辑和品位应用于机械生产过程中①。这里讲的逻辑就是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人体工学需求产生的使用逻辑;品位即设计师的创意、产品的艺术价值。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与传统工艺美术虽有联系但巨大的差异性已经明显显现。参考日本、丹麦、荷兰、意大利的设计水准和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方可明白设计艺术拓展的领域,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做好设计的前提。进入设计工作室进行学徒制的学习可以作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

《辞海》中对“坊”的解释:5.工场。如槽坊;染坊。周密在《武林旧事・作坊》中道:“凡货物盘架之类,一切取办于作坊”②,从上面理解“坊”多为旧时手工工场。传统工艺美术工作室很多命名为“X X 坊”,即手工作坊,寓意这里的设计制作精细得如手工制作。一些设计工作室为了强调“注重传统、强调制作工艺”而多以“坊”命名。我们也在为设计类的学生灌输这一理念:做设计要“精于心、简于形”,所以提出“设计坊”的概念,更加强调设计与制作二者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重要性。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是通过以上的具体实践和认知总结得出的。作为艺术专业教学模式,并在新媒体艺术专业群内尝试实施。

二、新媒体艺术专业群中教学模式的潜在实施

为全面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艺术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我们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职业发展开发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将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一、二学年两个学期改为三个学期,第三学期为实习学期(图1)。

工学结合课程实行“双导师”联合授课,即“课程+专题”校企联合授课。由“双导师”演变为后来的“学徒制”,是“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雏形。教师在传统课程中的角色也在改变――教师充当“师傅”角色,双重身份指导学生。学生进入工作室可以仿真实训和参与实际项目制作。一年级实训课时和实习学期都以仿真实训为主,少量简单的实际项目贯穿其中。第一学年实习学期是随岗实习,以此认识本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要求,为更好地学习第二学年的职业岗位课程提供认知基础。第二学年实训教学,学生在“设计坊”内尝试完成实际项目。教师的角色是“师傅”,带着自己的团队制作项目。学生是设计师角色,接受“师傅”的指导、进行项目制作。由于学生制作项目的能力不足,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施设计方案制作时要有大量的制作技术和策划创意表现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做中教、做中学”。在实训小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进入企业作为设计师参与项目制作。让学生转化身份面对客户,积累项目制作经验,来弥补学院实训教学的不足。期间也让企业检验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阶段教学的效果。第三学年,有3至5门职业拓展课,用于开拓学生专业学习方向、扩大就业范围、为学生职业拓展提升积蓄能量。这些课程学生实训项目制作应严格按照市场对项目的要求去做,更强调可实施性。以此培养学生设计与制作实施,并完成项目的能力。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已经潜在的实施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

三、新媒体艺术专业群中教学模式的实施做法

新媒体艺术专业群建筑动画专业学生在第一、二、三学年配有专业导师,指导职业规划、专业学习。学院2009级建筑动画专业共30名学生,笔者作为专业导师,共指导6名学生。2010年9月,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学徒制”指导。学生在建筑动画工作室参与项目制作。第二学年,进入职业岗位课程学习,职业岗位课程大多是工学结合课程,学生进入设计坊依托项目完成课程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制作项目,积累不同项目的制作经验和作品,也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第三学年学生认导师,学院组织聘任仪式,把三年级毕业生按小组分配给各个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指导学生完成余下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任务,指导学生就业。

结语

“设计是一门包含了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视觉因素不能脱离其他相关领域,例如历史、文本、科技及实践领域。视觉教育有时可以被称作一次偶然的事件,习得充足的知识和视觉技巧成为一名合格而熟悉业务的设计师所需要的时间相当漫长,所以想仅仅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成为一名设计师,绝无可能;同样不可能的还有企图通过简单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精美的设计。”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成长历程是漫长的。设计坊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模式依据艺术类教学特点在笔者所在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刚刚开始探索性实践,但学校的专业培养只是基础,设计教育者在制定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必须深层考虑的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将设计基础打牢,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拓展职业的能力。

注释:

①亨利・德莱福斯.为人的设计[M].陈雪清,于晓红,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12:8.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529.

③罗伯特・克雷.设计之美[M].尹,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6.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所谓计算机专业的语文“嵌入式教学”,就是指以提高语文素质为中心,以计算机专业技能的训练为基础,把语文素质的要求与训练融合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训练之中,从而形成一个职校计算机专业语文素质与技能训练共同提高的专用辅导系统。

“嵌入式”教学强调了从学生开始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就同步学习和巩固相关语文基础知识,做到电脑技能训练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同步发展。开始练习五笔,五笔的第一步是字根练习,正好可以复习偏旁;第二步是一级简码和二级简码练习,正好可以复习笔顺;第三步是单字练习,正好可以减少错别字的产生。电脑五笔练习正好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强化同步发展。

“嵌入”也包含着“整合”的内涵,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地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材料。如在进行文字录入练习过程中,有意选择一些名家作品、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增大了课外阅读量,达到了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

“嵌入”做到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的同步提高,所以,语文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密切配合,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的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样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才不会流于形式,不会是一种虚假的或者示范性的“作秀”,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相结合,做到日常化、有序化,层次化,从而达到高效率。

1. 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之一的文字录入方式对提高语文素质有很大帮助。

首先,无论是拼音输入、五笔输入,都与语文最基本的拼音和汉字的笔划及笔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都需要有扎实的拼音基础和了解汉字的笔画及笔顺,否则会影响汉字及词组输入的速度。所以文字录入学习的基础是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其次,计算机专业学生文字录入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读写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般到高二结束时,计算机专业学生文字录入的速度要求,中文文字录入的成绩在80个以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计算机专业教师每天都安排大量的文章,让学生提高输入的速度。一般在安排过程中,总是从最简单的切入,慢慢难度加大,从新闻体、科技体、文艺体、古文体到综合体,从一定的程度上说,就是在进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听说读写四个手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阅读。

2.省略/中以上两个材料都有,学生在月下荷塘的美丽情境中,享受着优美钢琴曲伴奏的朗读录音,这预习的效果比传统的方式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传统的复习与作业也有一定的弊端,有些学生对于复习不知从何下手。现在教师在网上公开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供学生在课后“温故而知新”。

在网上教师教学帐号中设立分层次自测题,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的标准化自测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做,电脑批改,省却教师改作的辛苦,第二天公布所有题目答案。

建立学生网上作文本,教学帐号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作文文件夹,都有目录,上面注明作文题目、类别、写作时间,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的作文本美化。每周一篇随笔,字数不限,两周一篇作文,字数要求为800以上,教师网上批改、打分、写评语。

嵌入第四个环节:把学生语文小报与语文学习角的出刊嵌入于电脑排版与绘图的训练之中,使这两种水平达到同步的提高。

学生从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电脑排版与绘图,语文教师在计算机教学布置排版与绘图作业时,提供电脑小报的内容,主要是学生一月来的两篇作文与随感,当然,漂亮的排版与恰如其分的绘图工艺能够使小报锦上添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电脑小报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个人简介、班级风采、技术前沿、卫生与保健、最新影视、中学生博览、硬件天地、软件学苑、语文天地、时事政治等十多个主题,要求学生根据主题的需要,成立合作小组,优秀作品在校园网学生创作区发表。

设立语文学习角,集中班中写作与排版、绘图精英,每月设计班级“语文学习角”,即把一月来班中的优秀作文、学生随感集中起来,综合利用排版绘图技术,展示学生语文学习成果,并安排在校园网学生自创作品区中展览。

嵌入第五个环节:把语文“学件”的制作嵌入多媒体技术的训练之中,使学生的两种技能得到同步发展。

语文“学件”是“学习型课件”的简称,它不同于传统的“演示型课件”。

计算机未来教育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学会制作“学件”,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思维去设计问题、思考问题,比“课件”的制作更费时费力。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语文教师,此时就可“偷得半时闲”,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学生,你只要在网上公开为不同类型学生设计的“学案”,然后把内容分给每一个合作小组,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成果共享。这样,往往能制作出比教师更优秀的“学件”,因为它是学生自己制作的,最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嵌入第六个环节:把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成果展示嵌入网页制作的训练之中,学生在总结中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质,网页制作的水平也得到同步提高。

学生在第三学期学习网页设计、FLASH技术,第四学期学习程序设计,语文教师要紧紧把握好这个最佳的“嵌入”点,在第三学期结束时布置专题网页制作的内容要求,让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去认真总结自已三学期来语文学习的心得与收获,并综合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初步完成个人主页。在第四学期初,学生利用刚学的程序设计,每月对自己的网页进行一定的修改、充实与更新,优秀作品将链接在班级主页中,在校园网上展示。

第三学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2016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结合学校的工作要求和高三年级的特殊性,不断强化时时要管理、处处要管理的意识,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方面,主要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集体意识教育、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为班级工作的重点,加大教育管理力度,为高三备考营造良好的氛围。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班级管理

高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在学生毕业前夕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空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再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责,努力做学生的榜样,跟班勤,管理方法得力,班风正、学风浓。我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积极进取的备考氛围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水准。思想是行动的先驱。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对高三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理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

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作最后的拼搏。

2、利用好班级晨会的时间,设计不同阶段的演讲主题,感受高三、阶段学习反思激情拼搏等,既给学生吐露心声的机会,又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备考舆论氛围,起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三、建设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帮助学生形成高质高效的学习习惯

1、重申校纪和班规,强化学生的守时、守纪和责任意识,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好课件零散时间的利用,每名学生都有事做,为创建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打下基础。

2、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法的特点,依据高考形势的变化,结合高考最新形式,认真研究教学管理的新对策,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学生在突出语数外的同时,综合科目在应用和学科渗透上下功夫,特长科顺其自然。以各月的月考为契机,针对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各科特点细化复习计划。

(2)加强学法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实行分层推进。

(3)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学法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主动认知的能力。

(4)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养成一种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结合月考,指导每位学生确立月奋斗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

(2)指导学生利用好学情档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班主任每月都要结合学生的反思,有针对性的与每名学生进行一次笔谈。

4、当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搞好师生配合,建设一个师生和谐的班集体,为教学、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高考中,我班考出了三个文科本科、9个艺体本科的好成绩。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将不断的努力、刻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2016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结束,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能够更好的工作,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特将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继续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许多学生开始在思想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常常会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在思想上有了很多的麻痹、松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适时地在学期伊始之际,召开班会,重新让学生进行学习,并体会遵守规范的重要,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的现象和行为,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并进行积极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尤其是针对高三学生的思想复杂、偏激、情绪不稳定、多变的特点,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同学生进行谈心,而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将情绪正常的宣泄,尽可能的调整他们的心态,积极的投身于班级的各种活动中。

其次,积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会同各学科老师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针对中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状况,适时的抓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讨论会、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或者跟部分学生谈心地方式,并结合学科的特点及时的让学生在写出个人的短期、长期目标,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与此同时,在课堂提问、听写、单元测试等学习活动以及其他类型活动、竞赛中将学生的表现通过加减分的形式具体化,适时鼓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三,积极配合各学科教师管理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用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积极的向各位教师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别是在新学期开始,班级中出现了大量的学生上课前迟到的现象,及时的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写出说明,给学生一个改过自省的机会,同时积极在班内开展我为什么来学习的大讨论,使学生在大家的关注中将此现象消除并且通知任课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及时关注这类问题,共同解决。

与此同时,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尤其是在期中考试以后,借鉴了其他班级的方法,采用交流册的形式积极同家长联系,及时反映学生情况,并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情况,达到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四,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继续将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当中。班级实行竞选与班级考察相结合,继续实施班主任助理的手法,锻炼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同时将权利下放,在开展各种活动时,积极发动学生,创设各种机会,给学生以自己活动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当然也有问题存在:在管理方面,还缺乏一些更加科学的方法,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不一,落后面大,在处理问题时还有一些急躁,对于少数学生的心理,还不能更好的掌握,关心、爱护学生还不能够全面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争取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更进一步。

2016高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担任24班班主任,面临高三年级下学期繁重的备考任务,不仅教学任务重,而且班主任工作是高中阶段最累最重的,既要为每个考生准备高考档案,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以确保56个学生以健康、稳定的心理,积极紧张的学习情绪做好复习备考。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常规管理,建立班级良好秩序

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是保证高三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所以我十分重视常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做好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在管理上要严字当头,依靠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因为学生学习紧张而放松对遵守纪律、做好卫生等工作的要求。实践证明,高三下学期抓好纪律、卫生、两操工作,不仅不会影响高考复习,而且这种一如既往的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严肃紧张、积极向上的气氛,防止产生懈怠情绪。(2)深入班级,及时发现问题,让班规校规落到实处,本学期各项工作繁重,锁碎,但我仍然坚持做好每日下班,力争做到知道每个学生的状态,了解每一天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3)经常表扬好人好事,做好激励工作,坚持每隔一段时间,由班长或班主任做班级情况小评,以表扬为主,对学习上刻苦、成绩进步、遵守纪律好,劳动好,关心班集体,关心帮助同学等好人好事充分表扬,树立正气,激励学生积极进取。(4)抓好班干部,使常规管理有人抓,工作有人做,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学生干部,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工作,经常叮嘱、提醒、检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干部。不过,高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非常重,教师要体贴学生,费时耗精力的事不要布置给学生。要确保学生集中精力学习。

二、抓尖子,督差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班积极性,形成刻苦学习争先恐后的学风,全面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成绩,是高三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这方面 ,我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以个别谈话为主要工作形式,做尖子生和差生的指导工作,对尖子生,要求他们明确目标,确定方案,突破弱点,保持优势。同时提出具体措施;对差生,以鼓励为主,多谈话、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进步,充分表扬;形成了优秀学生带头,差生不甘落后,大家争先恐、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同时利用每次模拟考的成绩,进行个案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信心,发现弱点,分析原因,找到改进办法,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强劲的学习劲头,使学习成绩保持上升趋势。

另外用以志激人的办法,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无追求和奋斗目标的人,就缺少前进动力机械,更谈不上发展,无论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还是素质提高,都主要来自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延长时间,二是提高效率。运用激励措施,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树理想,谈追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热情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时时力求将学习情绪调控到最佳的亢奋状态,水击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实践证明:高三学生采用激励、明志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的动力。

三、注意心理辅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学期,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使学生高效学习,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我抽时间进行这方面的学习,阅读了关于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如何保持考试的良好心理;如何树立自信心;如何进行考前复习;如何进行查缺补漏;如何从考试中发现知识缺陷等等。根据不同学生分别进行不同的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上一篇:大四个人学期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个人学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