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05 11:31:46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1

美国是全球环保行业的知识产权竞争中心。它不但是全球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挖掘,部署的中心,而且其专利、商业秘密领域的知识产权诉讼数量最大,影响最大,并经常覆盖全球企业。 例如,在专利领域,2009年6月15日,英力士荧石公司等两家原告在德克萨斯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中化宁波公司、中化厦门现代环境保护化学公司,太仓中化环境保护化学公司、美国中化公司等侵犯专利权。中化集团在宁波、厦门,太仓、美国等地区的下属环保制造企业还曾在2008年9月17日、2007年10月5日在美国法院被控专利侵权。2009年2月27日,环境制造解决方案公司在佛罗里达中区联邦地区法院,Peach州实验室公司专利侵权。2009年2月19日,美国环境保护总署在印第安纳北区的联邦地区法院,Micrology实验室与Jonathon N Roth博士侵犯专利权。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环保行业2009年以来已经爆发专利案件170多起,相当一部分案件涉及外国当事人。

在商业秘密领域,2009年以来,外国企业对华暗战有升级的趋势。

第一,不存在实际侵害证据的案件被立案调查。例如,2009年3月27日52岁中国人李某被提起公诉,指控仅有一项:盗窃前雇主的商业秘密。犯罪嫌疑人从中国出差回来两周后辞职,并交还了笔记本电脑和黑莓手机。雇主怀疑其向中国公司泄漏环保涂料和工业化学涂层产品的技术秘密,遂报案。FBI调查发现:Valspar网络分析显示,交还设备的全部临时文件已经被删除:计算机中包含未经授权安装的软件程序,如数据复制程序,大约44G的数据被下载到犯罪嫌疑人自己的计算机,包括商业秘密数据。据此,FBI逮捕了李某,司法机关还禁止其取保候审,FBI认为,李某将面临10年监禁,以及25万美元罚金。

第二,FBI调查的范围扩展到了中国境内。例如,2009年4月9日,美国Trenton联邦地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商业秘密盗窃犯罪案件。美国FBI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朱某,31岁,是中国公民,持有工作签证;被指控盗窃商业秘密,台谋犯罪,通信欺诈,盗取诚信服务。该案中,受害人公司报案后,FBI介入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受雇担任高级环境工程师。雇主产品是面向中国市场的多媒体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可管理空气排放、地表水品质,地下水品质。该系统的源代码受加密保护。犯罪嫌疑人签署了雇佣、保密,不公开,以及2008年7月前返还全部保密和私有数据的协议。犯罪嫌疑人还签署了公证的宣誓书,声称其没有归还源代码,但是归还了全部保密信息的拷贝。FBI还发现,犯罪嫌疑人与两名居住在中国大陆的中国人合谋犯罪,此三人与一家中国公司有密切联系。在上述中国人以及中国公司,与河北一家政府用户的电子邮件洽商中,以及在陕西一家政府网站链接的“仿冒”产品中,FBI发现了两组犯罪线索,跟踪刑事侦查发现,河北某政府部门公告,用极低的价格宣布购买中国公司的软件系统,FBI遂立案逮捕了相关人员。美国FBI网站公布的文件声明,朱某将因为盗窃商业秘密、合谋犯罪被判处10年监禁,将因为8项通信欺诈和盗取诚信服务的指控,被判处20年监禁,合计监禁将高达30年。其他犯罪嫌疑人一旦被捕获也将面临长期监禁。

从美国环保行业的知识产权诉讼看,美国专利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第一,缺乏更加开放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权利人不能对技术贡献实施快速,广泛的专利覆盖,因此,往往诉诸过于苛刻的合同保护,商业秘密刑法保护,对离职雇员和商业伙伴的打击过于残酷。

第二,缺乏与中国类似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制度,权利人对开创性发明和设计的公开文献举证工作难度较大,往往把大量公知技术和实验数据纳入保密,专有信息保护合约,容易使雇员成为“合约奴隶”,丧失就业自由、研究自由、发表自由。

第三,美国的专利无效纠纷,缺乏中国特色的循环诉讼,大合议庭制度,因此,定案速度快,对专利性的综合审查能力不足,专利无效纠纷一旦草率定案,其对整个行业有巨大杀伤力。

我国环保行业的三大案件

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法院近期审理了三组环保大案。

(一)中国商业秘密第一大案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公司)离职的6名核心员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苏州联氟公司,其中杜国浩化名徐沛阳任总经理,翟洪达化名李世杰任生产部经理,王文良化名王东方任董事长,尤来方化名应明任总工程师,韩箴贤化名韩信玉任质检部经理,戴国桥化名钟雨衷任内贸部经理。联氟公司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个多亿。日前,6名刑事诉讼被告人除一人在逃外,其余5人分别被判处三年半以下有期徒刑,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被判处罚金。

该案,号称建国以来最大商业秘密纠纷,其刑事侦查延续3年多,期间,在2004年7月,杜国浩、王文良、翟洪达等3人曾经联名致信中央领导,状告蓝天公司借用刑事手段打击科技人员,认为其技术属于自主创新,并非抄袭原雇主的技术。为澄清事实,2006年4月开始,《工人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今日说法》《中国经济时报》《文汇报》等媒体详细报道了案件。不过,确保蓝天公司胜诉的还是中国的专利制度蓝天公司对核心工艺实施商业秘密保护,对产品和设备、产品等密集部署专利数十篇,对证明争议技术的真实归属和来源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案中,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就相同知识产权问题受过行政、民事,刑事法律制裁,因此,得以被判缓刑。刑事案件侦结后,2008年,各方当事人就两起关联民事纠纷,在杭州中级人民法院达成和解协议:苏州联氟公司,杜国浩、翟洪达、王文良、尤来方,韩箴贤,戴国桥同意向浙江蓝天公司支付补偿金人民币1900万元。总结教训,苏州联氟公司也启动了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决心发挥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再造辉煌。

该案中,刑事法律手段并未发挥主要作用,被告人所受的刑事法律惩罚也很轻。相比之下,如果在美国,就该案标的而言,6名被告人将受重罪处罚。

(二)中国环保专利纠纷第一大案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脱硫专利侵权上诉案。此前,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日本富士化水工业株式会社侵犯武汉品源公司“曝气法海水烟气脱硫方法及一种曝气装置”发明专利权,判决该被告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61.24万元,还判决侵权技术的用户――华阳电业有限公司就两台侵权机组,按专利实际使用年限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每

台机组每年24万,从2000开始支付至2015年专利权届满为止。鉴于侵权设备价值数亿元,并有环保价值,签发禁令将损害公共利益,福建法院没有对被告签发侵权禁止令。

该案是中国法院第一个认定专利侵权但是拒绝签发侵权禁止令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正酝酿为该案的判决,签发司法解释,并已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将为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就业对存在侵权事实的案件慎重签发专利侵权禁止令。不过,我国专利立法、执法机关对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存在许多争论。

另一方面,针对争议专利的无效诉讼,也轮番上阵,并已出现一个循环诉讼。针对当事人的请求,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组织大批资深专家,对涉案专利的稳定性开展了细致,深入的审查。随着更加有力的对比文件的渐次出现,历时7年多的中日脱硫专利纠纷案也可能出现有利于被告的转机。中国特色的专利无效诉讼制度,对延迟重大侵权判决的出现,避免重大侵权判决的错误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中国专利权属纠纷第一大案

中国某著名学者主导发明的某环保技术,也曾卷入多起专利权属纠纷。截至2009年,争议当事人之间爆发各种诉讼十多件。对同一技术标的,某市两终审法院判决的专利权属结果完全不同;第三人还发起了股权纠纷,继续挑战同一技术标的的归属问题;一代技术和二代技术的推广企业之间还爆发了专利侵权纠纷,专利无效纠纷,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纠纷,损害名誉权的刑事法律纠纷等。随着中石化董事长以及相关人员刑事犯罪案件的深入侦查,众多下游企业之间的环保知识产权纠纷戛然而止。

该案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拥有强大专利挖掘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被认定为技术抄袭者、技术跟随者。主张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如果严重缺乏专利挖掘能力,不可能获得法律的保护。相关司法,执法,公安人员纷纷表示,企业间为争夺市场,诉诸知识产权纠纷,调用法律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鉴于著名学者和技术首创者对明确属于非职务发明的二代技术拥有强大的专利挖掘能力,司法机关很难认定其技术侵犯其主导发明的第一代技术专利。作为该行业的国内首席技术权威,该专家对行业内从业者技术能力的非公开商业信函评价,也绝对不会构成侵犯名誉权的刑事犯罪。

从形形的行政、刑事、民事法律竞争,回归专利竞争,从零散专利的竞争,回归专利家族和专利网的竞争,这是环保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专利家族和专利网的竞争性部署,能够让司法机关看清楚究竟哪个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掌握真实的研发,掌握应用专利的挖掘能力。的行政,刑事,民事法律竞争如果不能颠覆公开记录的知识产权基础,法律事实的真相就不会被湮没,司法的公正、正义就不会持续缺失。正如某著名专利权人所说:“我们部署上千篇专利,就是要避免被公安、司法机关误解;毕竟,技术的归属会永远存在争议。我们通过专利制度获取的发表证据能对抗各种暗流涌动的法律风险。”

我国专利制度的巨大竞争优势

在环保行业,我国法院近期审理的上述三组案件,影响很大,案情都非常复杂,案卷都数以千页计,但是过程和结果都没有出现美国法上的不良现象,凸显了我国专利制度存在的巨大竞争优势:

第一,中国专利权人拥有对核心,技术实施快速,密集专利挖掘的制度基础,对技术归属容易举证,减少了美国制度中合同法,刑法“残酷性”与“暴力性”介入的机会。

第二,中国特色的专利制度正演化出科技文献竞争性发表的综合平台,大量数据和技术不再通过合约保护,避免了美国商业实践中广泛存在的“侵略性合约”,消除了“合约奴隶”现象。

第三,中国专利无效纠纷中的循环诉讼,大合议庭制度大大提升了专利性(patentability)的综合审查能力,避免了个体专利对全行业的“诉讼屠杀”,最终造就比美国更加合理的专利内驱力 除非对切实的发明和应用实践部署一揽子专利,权利人很难从研发,以及投机性的零散专利部署中获得好处。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2

一、实现科学发展,是公平交易执法之本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公平交易执法也不例外。公平交易执法的全部工作都必须是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都应该也只能是以实现科学发展为根本目标。这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要求,也是履行职责的价值取向。

首先,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我们党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是基于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需要,是基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基于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需要,是基于永葆执政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大政方针,各行各业都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这一方针:第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全党各项工作必须遵循而不能偏离这一目标。由此,公平交易执法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朝着这一目标而努力。

其次,从公平交易执法的职能作用看。尽管不同层级公平交易机构职责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承担着五大职能:一是宣传竞争类政策法规;二是实施竞争类执法监管:三是查处竞争类违法行为:四是监管直销打击传销:五是按集中办案要求。承办非竞争类案件查处。这五大职能的社会功效,直接体现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上,进而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状态。因而,公平交易执法与实现科学发展休戚相关,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手段。后者是前者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一切围绕科学发展,一切为了科学发展、一切工作结果用是否促进科学发展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才能与时代合拍。与大局合调。

二、践行科学发展,要求公平交易执法与之同频共振

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光有领会精神实质的要求,还有具体运用和实践的要求,前者必要,后者至关重要。践行科学发展,客观要求公平交易执法要与之保持一致性,自觉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服务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因而。服务发展也就成为公平交易执法的第一责任。从公平交易职能出发。要坚持服务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服务市场主体的发展,重在做好三大服务。一是以企业维权为核心。做好竞争执法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依法制止不竞争行为。反对行政性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市场垄断,保障市场开放到位。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竞争机会均等。另一方面,要依法制止乱竞争行为。坚决打击假冒知名企业注册商标、仿冒知名企业特有的包装装潢、使用知名企业的名称、字号“傍名牌”行为;坚决查纠恶意排斥竞争对手、损害竞争对手利益的强制交易、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以促进自律为核心。做好预先防范服务。通过法规政策宣传、案例警示教育、行政建议指导、苗头问题劝告、开展自查自纠等多种方式,让市场主体增强诚信守法意识,自觉远离故意违法,减少过失违法。三是以加强规范为核心,做好案后整改服务。在对主观故意违法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时,不能一罚了之,要监督当事人把违法行为纠正到位,防止当事人边查边犯,屡查屡犯。

(二)坚持执法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要求公平交易执法的动机和目的必须是为民惠民。我们只有坚持执法为民,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公平交易执法工作要坚持执法为民,就需要做到“三个围绕”:一是要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执法。大力查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变质过期食品等食品安全案件,大力查纠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直接危害的商品质量案件。二是要围绕保障人民群众消费权益执法。大力查纠虚假促销、误导消费、以次充好、以劣充优、掺杂使假、强制消费等消费欺诈行为:深入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商业贿赂行为。三是要围绕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执法。大力查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农机器械等农资案件。

(三)坚持全面履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推进科学发展。就是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诸方面相互适应、良性运行、永续发展,就是要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公平交易执法职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和诸多层面,有些方面是主角。履行的是主管职责,有些方面当配角,履行的是协管职责。无论是主管还是协管,都是实现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角色,都要全面履职、监管到位。否则,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会因我们的监管缺位而受到影响。坚持全面履职除做好上述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工作外,还要尽到“四项”责任:一要协同做好防范和打击传销、打击非法集资等工作,尽到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二要协同做好反商业欺诈、合同欺诈、广告欺诈等工作,尽到促进社会诚信的责任。三要协同做好扫黄打非、禁毒等工作,尽到促进精神文明的责任。四要协同做好打击走私贩私、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反假币、反洗钱等工作,尽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四)坚持和谐执法。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志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公平交易

执法的全部活动,都涉及对不同层面的利益调整,整顿、查处是调整,规范、保护也是调整。要使这种调整能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客观需要我们坚持和谐执法。

如何才能和谐执法呢?至关重要的是两条:第一条是,要坚持依法行政。法律是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判别是非的标准,是不同利益群体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共同规则,因而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保障。坚持依法行政,重在做到“五要”:一要依据法定职权行使管辖。按照法无授权皆禁止的法理,既不越权行政,又不失职渎职。二要依据法定规则实施监管。按照法无禁止皆自由的原则,制止法律法规禁止的,支持法律法规倡导的,不干扰法律法规既未禁止也未倡导的。三要依据法定程序执法办案。自觉做到程序环节一项不少,程序顺序一个不改,程序手续一件不缺。四要依据法定条款定性处理,使之定性准确,处理有据。五要依据法定要求保障救济。让行政相对人在规定的时限按规定的渠道充分行使自己享有的陈述申辩、申请听证、复议诉讼等救济权利。第二条是,要坚持合理执法。合理执法是依法行政题中应有之义,是对片面强调合法性的强势执法、机械执法、不公正执法的否定和修正。坚持合理执法,应体现在“四个合理”上:一要合理行使执法检查权。重在坚持“六查六不查”:即。凡有群众投诉举报、有媒体披露曝光、有领导批示交办、有部门案件移送、有内部转办线索、有专项整治部署“六有”情形之一的,公平交易机构应当积极作为,实施必要的现场执法检查,反之,则不宜盲目检查,执法扰民。二要合理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重在坚持“三不一应”:即,可用可不用行政强制措施的,不优先选用行政强制措施: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一般违法行为不宜采用行政强制措施: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物,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难以控制、制止有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三要合理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重在坚持“四严四宽”:即,主观恶意从严,非主观故意从宽;情节严重、危害较大从严,情节轻微。无危害后果从宽:隐瞒实情、抗拒执法从严,主动认错、及时改过从宽;屡犯、首犯从严,初犯、从犯从宽。四要合理实施处罚执行行为。重在坚持“四应四不”,即,行政处罚决定一经生效,应当依法执行到位,不受人为因素干扰而更改;对有履行能力而恶意拒不履行的,应当依法强制执行。不免加处罚款:对一次履行确有暂时困难的,应当允许分期缴纳。不予加处罚款:对现时履行确有特殊困难的,应当允许缓期履行,不予加处罚款。

三、推进科学发展,需要公平交易执法不断创新

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无止境。创新也就无止境。推进科学发展,客观要求我们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起点上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机制体制,确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机制体制。

一是要创新执法理念。一段时期以来,受认识水平局限性、部门经费保障体制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全系统在公平交易执法问题上,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为:重利轻责的趋利执法理念,重罚轻纠的粗放执法理念,重打轻防的片面执法理念。在工商部门跨入新起点、面临新形势的今天,公平交易执法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一要树立亲民、为民、惠民的执法理念。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宗旨,自觉克服片面追求部门利益,重视用部门经济收益指标管人治事,习惯于以罚没论英雄的旧观念。二要树立发展第一、服务第一、责任第一的执法理念。坚持执法围绕发展转,服务贯穿执法中,紧贴发展大局、紧贴部门职责、紧贴主体需求,公正执法、高效执法、廉明执法,自觉克服简单地以查代管,以罚代纠,执法服务两张皮的旧意识。三要树立预防为主、教育为主、规范为主的执法理念,拓宽思路、重心前移、注重长效,自觉克服将严格执法看成是单纯的事后打击,不重视和研究事前防范、事后规范的旧习惯。四要树立党政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的执法理念。追求新目标、提升新境界,自觉克服重部门效益轻社会效益、重内部奖杯轻群众口碑的旧思维。

二是要创新执法方式。一要变粗放为精细。要实行分时执法。增强针对性。动态分析不同时期市场秩序状况和监管形势,针对不同时期的焦点、热点问题。确定阶段性重点行业、重点商品、重点行为、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实施重点执法。要实行分行业执法,增强有效性。针对不同监管对象的行业特点,分行业梳理易发多发的问题类型、行为特征、发案规律,对症施管。要实行分类执法,增强人性化。一方面,区别主体信用等级和风险等级,分别实施远距离、中距离、零距离监控:另一方面。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区别强势、弱势、主动、被动、主犯、从犯、初犯、惯犯,故意、过失,危害大小等因素,实行差别对待。对恶意破坏竞争、损害群众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行为、要重点查处,对非主观故意、未造成危害、能及时自我纠正的一般违法行为,重在教育整改,予以规范。二要变突击为长效。要建立情报系统,归集经济户口监管、市场巡查、12315申诉举报、广告监测、案件查处以及公众诉求、社会舆论等有关方面的信息,对市场秩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规范措施,增强对市场秩序风险的防范能力。要完善防控体系,充分依靠基层群众、基层组织、基层执法力量,构建事前能预先警示、事初能及早发现,事中能及时控制、查处,事后能亡羊补牢、整改规范的防控系统。三要变手工为现代。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大力普及网上办案、推进网上投诉举报、尽可能多地将移动办公技术、现代监测技术、电子监控技术、自动化分析技术运用到执法监管中,努力实现监管执法手段现代化。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3

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对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相关工作及时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进行贯彻和传达,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认为此次对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进行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好本职工作的有力手段。一定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了自查自纠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具体负责。活动中,注意发挥两个作用:一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查找,以无声的行动影响带动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二是组织的推动作用。7月3日,局组织召开了局机关全体职工和二级单位领导参加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领导小组长亲自亲动员,对我局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工作安排部署,纪检组长组织了对川纪发[]10号文件的学习,使我局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自查自纠活动在全局迅速启动。

三、自查自纠成效明显

局对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自查自纠活动以科室、二级单位为单元,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查找分析问题阶段和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每个岗位的同志,清理出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对照岗位职责、对照有关规定逐条查找,查找结果通过局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审核。每个同志均认真查找问题,剖析自我廉洁意识入脑入心。同时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没有领导参加因公出国(境)没有在风景区举办会议,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方面。局严格执行财政经费预算。也没有用公款请客送礼现象。为严格控制接待标准,还专题研究修订了局《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将原来各业务科室承办的对口接待工作,集中办公室统一管理,实行接待申报制度。严格控制接待规模和陪同人数,防止超标准接待,确保公务接待费用压缩10%目标任务完成。

专门实行了节假日车辆集中管理制度。规定节假日车辆集中停放到局属矿山救援中心操场,车辆管理方面。局没有超标准配备公务车。为加强公务车管理。除值班车辆外,一律不得停放在外。一旦安全事故发生,要到事故现场组织救援,驾驶员接到出车通知,即乘坐的士到车辆集中停放点取钥匙出车。为巩固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工作,还规定局属所有车辆平时不得在外乱停乱放,局办公室凡是发现驾驶员将车辆停放在餐馆娱乐场所,第一次责令写出深刻检查,第二次作停岗处理。

对个别同志利用工作电脑在工作时间上互联网看股票信息一事,不准、违规打麻将有关规定方面。没有发生违规打麻将有关规定。自查自纠活动中。局纪检组进行了诫勉谈话。

没有发生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现象。

均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关程序执行,组织人事纪律方面。今年我系统(机关及二级单位)新提拔的9名中层干部。制定了详实的竞岗方案。通过个人报名、竞岗演讲、群众评议、组织考察、上报审批等程序,选出了工作有激情、精力充沛的9名中层干部。没有发生任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

省安监局抽调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全省安全监管执法交检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落实方面。局坚持每年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没有违反规定的现象。近期。都是按规定向市政府作了报告。

四、自查自纠活动深入人心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4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按照“抓得住、抓得紧、抓得实”的工作方针,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业人员受到一次深刻的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教育,使各级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受到一次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深刻教育;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办工作,遏制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势头;发现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一步改进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推动防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设。

自查自纠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自查与纠正相结合。各单位、各部门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自我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纠正。在抓好自查自纠的同时,要认真查找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完善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二)坚持自查自纠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既要认真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开展对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又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自查自纠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三)坚持行业指导监督与单位分级负责相结合。省交通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全行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各级交通部门、各单位按照管理层级,分级实施,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坚持自查自纠与促进工作相结合。要把自查自纠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既要保证自查自纠工作的质量,又要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做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积极研究提出建立防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二、工作重点和范围

以在建的工程项目为切入点,围绕工程招标投标、工程转包分包、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监督等主要环节,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

按照《**省交通厅开展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意见》确定的职责分工:各地市交通局负责所属单位及所管项目,省高建局负责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省公路局和各地市交通局负责其他工程和农村公路项目,省航务局负责水运建设项目,省运管局负责运输场站建设项目,厅建管处负责其所管项目,厅计划处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等,厅财审处负责建设项目融资、资金拨付方面的情况,厅直属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此次自查自纠工作从20**年4月中旬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

(一)宣传动员。

从4月中旬开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厅直属各单位及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开展工作的自觉性。采用报刊、网络等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本单位、本部门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全面开展调查摸底。

从5月初开始,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对照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印发的“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件1)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表现形式调查表”(见附件2),摸清目前在建交通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工程进度和项目资金构成情况,摸清参加项目建设的单位数量、资质、人员等情况,摸清发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主要环节、关键岗位和人员以及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列明可能存在的问题清单。两个调查表的汇总情况和调查摸底工作情况要于5月25日之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

从5月中旬到10月下旬,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调查摸底阶段所掌握的情况,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及时处理并认真落实整改,对查找出的重大问题和处理情况要及时专题上报,每月要有月报,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要在10月31日以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组织开展工作情况、自查自纠情况、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等,要实事求是,详细具体,多用数字说明问题。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各部门自查自纠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和验收,对自查自纠不认真、不深入、不全面的,将令其“补课”;对走过场的,要推倒重来。

(一)深入查找突出问题。

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调查摸底阶段确定的问题清单,从制度、程序、台帐和资金四个方面,做到“四查四对照”。

一是对照法规查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检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二是对照制度查程序。根据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检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检查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融资、征地拆迁、招标投标、工程分包、项目变更、材料设备购销、质量监督、计量支付、项目审计、竣工验收等程序的履行情况,找出涉及违规违纪的问题。

三是对照程序查台帐。根据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检查各种会议记录、报表、文件、合同及其副本或补充协议及备忘录等台帐是否完整规范,找出涉及违规违纪的问题。

四是对照台帐查资金。根据管理台帐和财务帐本,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检查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中介机构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发票的收款单位和内容是否与合同一致;检查有无凭虚假发票列支成本费用,有无红字发票冲帐;检查中标价、合同价、结算价差额,查找存在的问题;检查财务资料和银行帐户,查找有无帐外资金来源或“小金库”。

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要重点查找有无下列行为:

1、查找在项目立项、融资、招投标、工程转包分包、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设计变更、计量支付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

2、查找在招投标、勘测设计、变更等环节,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要查找在招投标、工程转包分包、施工等环节,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要查找在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环节,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

3、中介机构、社团组织等相关单位要查找在中介活动、资质评审等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

各单位、各部门要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规律和特点等进行分析,查找监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做到“三查三对照”。一是对照行政许可法规查找有无违反规定权限和程序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二是对照市场规则查找有无影响公平竞争的准入门槛。三是对照交通部门领导干部“四个不准”查找行政工作人员有无利用职权参与、干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行为。

查找问题工作情况要在9月15日以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及时处理存在问题。

按照“边查边纠”的原则,对查找出的不正当交易问题,要依纪依法,实事求是,根据事实、情节、后果以及认识态度等,予以区别对待,及时做出处理。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说清并认识错误的,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拒不纠正、掩盖问题的,要从严处理;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三)认真落实整改。

要针对自查中发现的不正当交易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切实加以整改。各单位、各部门要总结经验教训,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并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严格自律。

整改工作情况要在10月15日以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各部门要把自查自纠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敷衍了事、消极被动、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督促检查。

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自查自纠工作的全过程。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将采取发督办函、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对自查自纠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问题较多、社会反映大的单位或部门,要派出人员现场督办;对开展自查自纠不力的,要批评教育,令其限期纠正。

(三)加强组织协调。

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理顺工作关系;建立专门举报通道,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强群众监督;建立信息专报、通报和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

(四)总结工作经验。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纠纷;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23-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出口的迅速增长,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纠纷与摩擦。近年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层出不穷,既有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一般保障措施,也有知识产权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所引发的贸易纠纷让很多中国出口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本文拟就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纠纷现状和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具体贸易摩擦类型及实际贸易纠纷案例探讨中国应对不同种类贸易纠纷应采取的措施及策略。

二、中国企业面临的贸易纠纷现状

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贸易纠纷现状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从所涉纠纷数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贸易救济措施及贸易保护手段的最大受害国。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据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调查报告数据统计,1995—2010年上半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共发起3752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中国产品的有784起,占比高达20.90%。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了从2005—2010年涉华反倾销调查数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见图1)。在反补贴措施方面,从1995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已有20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启动反补贴调查共计250次,其中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案件高达40起。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涉华反补贴调查呈激增态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统计2005—2010年涉华反补贴调查数量占世界反补贴调查总量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见图2。除了这些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之外,中国出口还受到很多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的限制,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其中以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为突出。据统计,中国外贸出口企业70%以上遭受过国外的技术贸易措施,约40%的出口产品受到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限制,每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贸易额达200亿~300亿美元,其损失之大可见一斑。

其次,从发生纠纷的对象来看,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的主体仍以发达国家居多,但发展中国家数量也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反倾销措施方面,发展中国家已经取达国家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主体。截至2010年6月30日,在涉及中国产品的784起反倾销调查中,由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数量高达487起,占总数的62.12%,其中印度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有137起,远超美国(101起),位居所有成员国之首。另外,在其他贸易救济措施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华立案数量近年来也有显著增加。据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2010年9月的数据显示,2009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为77起,较2007年的51起增长了40%,涉案金额则增加了4倍多。

第三,在纠纷涉及的产品方面,中国卷入贸易纠纷的产品领域呈不断升级之势。近年来,贸易纠纷中涉及的中国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延伸,所在产业从传统的农业、纺织和汽车等向电子信息、通讯、飞机制造和生物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升级。相较1996—2001年,2002—2006年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产品中机电类和轻工类产品所占比重有大幅提高,分别从7.14%和10.71%增长到26.7%和23.3%,而五矿类和土畜类产品则均有一定幅度减少,由此可见中国卷入的贸易摩擦涉案领域的扩大与升级。

三、与中国企业贸易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普遍性原因

贸易纠纷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回报率,相对降低劳动的报酬,使发达国家把越来越多的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种生产转移带来了两个效果:一方面发达国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储蓄增加而消费减少,最终导致发达国家出现贸易逆差。为扭转此种贸易逆差,发达国家自然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从而引发了贸易摩擦。其次,基于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和就业的需要。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国的出口产品往往与进口国的相关产业构成竞争关系,又由于出口国的产品往往在价格或质量上较进口国更有优势,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构成了很大威胁,因此出于保护该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的需要,进口国通常会采取一定贸易保护措施限制相关产品的进口,从而产生贸易纠纷。另外,发达国家为保护其高新技术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防止核心技术外泄也是知识产权和技术领域贸易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是一国经济增长或赶超他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为保护其长远核心利益,发达国家往往会通过设置知识产权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制造摩擦。

(二)特殊性原因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如此多的贸易纠纷也有其特殊原因。第一,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进行的大量是加工贸易,而产品加工后往往会增值,最终的出口额总是大于进口额,因此加工贸易本身就伴随着贸易顺差。根据海关统计资讯网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贸易总值的46.18%,总金额高达1845.44亿美元。如此高的加工贸易比重导致由贸易顺差引起的摩擦就不难理解了。第二,由于中国企业出口的很多产品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低,加之行业自律性差,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同类企业间相互削价竞争,因此很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第三,由于中国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相关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出口产品对国外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且并未形成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只能受制于国外标准,因此为他国利用知识产权和技术问题引发贸易纠纷提供了机会。第四,中国之所以面临如此多的贸易纠纷也有一些政治性因素。近年来中国崛起的势头越来越猛,“中国”甚嚣尘上,很多欧美国家都感受到了中国的迅速发展对其政治经济地位的挑战。因此,这些国家企图通过制造贸易摩擦的手段来阻止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四、中国企业应对贸易纠纷的成功案例分析

(一)应对反倾销类贸易纠纷

积极应诉是企业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的前提条件。不应诉或不配合调查,只会带来最不利的裁决和败诉的结果。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对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应诉积极性不断提高。据信息表明,2002年企业反倾销应诉率总体超过75%,其中对北美地区、大洋洲地区几乎全部参加了应诉,对欧洲和亚洲的应诉率都超过70%,对拉美地区总应诉率约60%。在积极应诉的同时,合理运用一定诉讼策略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机制已经成为企业赢得诉讼的关键。

案例一:加拿大对华复合木地板反倾销案

1.案情概述

此案发生于2004年10月。加拿大海关总署立案公告,正式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和波兰的强化木地板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同时对原产于中国的强化木地板进行反补贴调查。

加拿大调查当局在本案中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只对出口加拿大最大的上海某外资企业做全面调查。广东公司坚信本公司对加拿大出口没有倾销,选择了自愿填写问卷,并力争调查机关到公司实地核查。作为整个应诉工作的一部分,广东公司也全面参加了无损害的抗辩,其基本抗辩内容是申请方无合理的证据证明其遭受了损害或是面临遭受损害的威胁。

2005年5月17日加拿大调查当局作出终裁:对被抽样调查的公司将原27%的税率调整为9.7%,而对广东公司因在5月17日终裁前无暇审核材料税率仍维持为17%。但调查当局将在损害最终裁决6月16日出台后的6个月内,审核公司的材料。在6个月的继续应诉时间里广东公司应诉小组全力整理数据和资料,在初裁后提交的抗辩材料基础上,于2005年9月28日,两次提交了大量的材料,加拿大调查当局对广东公司提交的问卷答复进行了全面的审阅,并于2006年2月对倾销和补贴的问卷答复提出了大量的补充问题。2006年3月20日—23日加拿大海关总署派出两名官员到广东公司实地核查。2006年5月5日,加拿大海关总署公布了再调查的裁决结果。调查当局在裁决中确定广东公司涉案产品的正常价格低于对加拿大的出口价格,反倾销税率为零。至此,广东公司在本案应诉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以零税率结案。

2.案例分析

在本案中,广东公司的两点做法很值得国内相关企业在应诉类似反倾销案件时借鉴。首先,其深知反倾销调查的时效性要求,在加拿大当局立案后迅速做出反应,聘请律师开展应诉工作。而中国有很多企业在反倾销调查立案前持观望态度,寄希望于对方不申请或撤回申请,最终错失了聘请律师指导企业的最佳时机。另外,广东公司还有很强的应诉抗辩和合作意识。不仅积极配合加拿大调查当局的调查,在调查问卷中进行有力抗辩,而且在加拿大海关总署派官员进行实地核查时还详细地向核查官员解释了国内内销客户的情况,说服核查官员接受公司的内销产品的客户与在加拿大的进口商属于不同的贸易水平。这种积极抗辩与合作意识也是中国很多企业所欠缺的。

(二)应对保障措施类贸易纠纷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其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新宠”。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加入WTO后的4年间,涉及中国的保障措施案件由1995—2001年的18件上升到29件,占所有案件的比重由6.0%上升至9.4%。由于保障性措施针对的是公平贸易,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因此应对保障措施类贸易纠纷的成功案例尤其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案例二:美国钢铁保障案

1.案情概述

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命令,宣布对进口到美国的10类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分别征收8%~30%的额外关税,时间为3年。该措施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8个国家,其中中国作为对美钢铁出口大国所受威胁尤为严重。

2002年3月14日,中国政府向世贸组织提出就此问题进行磋商,2002年3月21日,中国要求加入欧盟与美国进行磋商。2002年3月26日中国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向美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提出,在世贸组织《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条款下,就美国实施钢铁保障措施进行磋商,中国政府将保留在《关贸总协定》和《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协议下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2002年5月24日,中国对17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临时保障措施。2002年5月27日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就“美国201钢铁保障措施”正式向争端解决机构请求设立专家小组。

2003年5月2日,专家组作出最终报告判定美国的保障措施不符合WTO协定。2003年8月11日,美国通知DSB对专家组报告提出上诉。2003年11月10日,上诉机构作出报告,维持了专家组的总体结论,即美国对所有10种产品采取的保障措施都没有法律依据。2003年12月10日,DSB通过了上诉机构和专家组报告。2003年12月4日,美国总统签署总统令宣布自12月5日起终止保障措施执行。自此,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第一案以胜利告终。

2.案例分析

中国政府在此案中维护了钢铁产业的安全和国家利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第一,中国政府有效利用了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面对美国的钢铁保障措施时,反应非常迅速,并寻求与涉诉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积极展开合作,利用DSB机制避免了美国违反WTO规则的保障措施对中国钢铁产业造成的损害。第二,中国政府充分利用了磋商的机制,在美国实行钢铁保障措施后积极与世贸组织、欧盟和美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进行磋商,争取到了在此案中的主动权。第三,中国政府还合理利用WTO的规则采取了适度的保障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在美国宣布实施钢铁保障措施后,中国于2002年5月24日宣布对17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在WTO规则范围内成功抵御了美国的钢铁保障措施,保护中国国内产业免受未预料的冲击。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类纠纷

近年来中国在出口方面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类纠纷数量有日益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网公布的数据统计,2010年美国、加拿大对中国的TBT(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分别较2009年增加了183.3%和160.0%,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需要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

案例三: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TBT案

1.案情概述

2002年4月30日,欧盟通过了旨在限制中国打火机进口,以保护本国生产商利益的《打火机——防止儿童开启要求及测试方法》(简称CR法规),其主要内容是全面禁止玩具打火机进入欧洲市场,并规定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装置。该法规将在2004年强制执行。

2002年3月,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官员组团共赴欧洲与有关方面交涉。在交涉中欧盟进口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温州打火机企业还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开展研发工作,并新创建了一个专门生产安全打火机的特色产业园区。

2003年12月9日,欧盟常规产品安全规定指令紧急委员会召开相关会议,各成员国未能就欧盟标准化委员会于2002年4月30日通过的EN13869:2002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早期的决议即欧盟对制造商、进口商及零售商分别从2004年6月19日和2005年6月19日起强制执行的CR法规不再生效。这意味着以温州烟具协会为主的对欧盟CR法规历时两年的抗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案例分析

在此案中,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在应对欧盟CR法规过程中能取得初步胜利主要有三点可取之处:首先,其充分发挥了协会组织的力量,积极主动应对欧盟制定的CR法规。在此过程中,以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为主的一批企业家主动带头,组织温州烟具行业协会的同业者,与欧盟有关方面抗争。与此同时,温州鹿城烟具协会还成立了专门应对小组,全面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并着手聘请资深律师搜集欧盟的法律法规。此外,温州烟具协会还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与很多其他企业在遭遇技术贸易壁垒时被动应对、孤军奋战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次,温州打火机企业还联合欧盟进口商,共同应对欧盟的CR法规。在此案中,欧盟打火机商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条件,一方面给温州代表团尽可能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游说活动,对赢得抗争CR法规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积极进行相关交涉的同时,温州打火机企业还不忘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技术升级和研发工作。宁波新海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就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了带CR装置的打火机,已经有3款产品在美国成功申请专利,另2款在欧盟也即将取得专利证书。这种自身技术的提高大大增强了温州打火机企业在应对CR法规上的主动性。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在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数量日益增多且类型更加复杂的贸易纠纷。这既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中国自身的出口结构特点、层次和体制有密切联系。面对不同类型的贸易纠纷,中国企业在采取有效方式积极应对的同时,更应全面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以从根本上遏制其他国家利用贸易纠纷阻碍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企图。另外,中国还应完善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方面的立法,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应诉机制,加大力度培养相关方面的法律人才,只有这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赢回自己应得的利益,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真正实现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尚明.反倾销——WTO规则及中外法律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李毅,李晓峰.国际贸易救济措施[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情报研究所.贸易救济报告(2006年版)[R].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梁耀文,黄永智,蔡镇顺.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规则与案例评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5]宋明顺,杨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包小忠.WTO框架内的贸易救济措施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翁国民.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应对方案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8]朱榄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2003—2006)[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9]尹翔硕,李春顶.国际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化解途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0]李诗,李计广.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徐淑萍,汪金兰.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与救济措施法律问题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12]尹翔硕.试论技术进步与贸易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07(2):23—28.

Abstract:In recent years,both the quantities and the types of the trade conflicts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faced have increased enormously.Such a trend not only inevitably results from international trading,but also greatly relates with the unique export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 of China.When faced with trade disputes,the concerned enterprises should come up with specific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conflicts 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from other enterprises which have successfully tackled the same kinds of disputes,such as the anti-dumping case Canada to Hua Fu wood flooring.When encountering anti-dumping conflicts,concerned enterprises should respond actively to the dispute and coordinate with related investigations.When faced with safeguards,enterprises involved should unite the government to utilize the dispute-resolving mechanism provided by WTO and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discussion and negotiation.In terms of technical barriers,related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associ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industry to unite overseas import agents and endeavor to make technical advances.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6

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案件的受理、审结情况

20__年至20__年我院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案件382件,其中20__年受理120件,20__年受理120件,20__年受理142件,受理量上升18.3。20__年至20__年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333件,结案率87.17。

20__年受理各类案件情况:专利纠纷69件,占受理量的57.5;著作权纠纷20件,占受理量的16.7;商标纠纷17件,占受理量的14.2;文秘站 植物新品种纠纷10件,占受理量的8.3;技术合同纠纷3件,占受理量的2.5;商业秘密纠纷1件,占受理量的0.8.

20__年受理各类案件情况:专利纠纷53件,占受理量的44.2;著作权纠纷37件,占受理量的30.8;商标纠纷13件,占受理量的10.8;植物新品种纠纷11件,占受理量的9.2;技术合同纠纷5件,占受理量的4.2;商业秘密纠纷1件,占受理量的0.8.

20__年受理各类案件情况:专利纠纷49件,占受理量的34.5;著作权纠纷78件,占受理量的55;商标纠纷9件,占受理量的6.3;技术合同纠纷3件,占受理量的2.1;商业秘密纠纷2件,占受理量的1.4,不正当竞争纠纷1件,占受理量的0.7。

(二)案件受理的主要特点

1、案件数量有所增长,各类案件升降显著。我院20__年、20__年两年的知识产权案件受理量持平,20__年增长了18.3。其中专利纠纷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在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商标纠纷以每年2.6的速度缓慢下降;著作权纠纷则以平均每年19.15的速度快速增长;技术合同、商业秘密案件基本保持平衡。值得注意的是20__年以前我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专利纠纷占70以上,近几年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知识产权案件总体量在增加,主要是除专利纠纷以外其它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多,其中著作权纠纷案件增长速度较快。

2、新类型案件增多,涉及的领域广,法律关系复杂。专利纠纷案件除常见的侵权和权属纠纷外,还受理了专利署名权纠纷,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到生物制药,被控侵权产品涉及到动物活体的对比。商标纠纷则涉及到商标核准注册时的权利冲突,商标权利转移的执行,著名商标知名品牌在企业改制中的权利转让。著作权纠纷涉及更多的是邻接权的权利保护、计算机软件纠纷、网络侵权纠纷等。

3、涉外案件受理量上升,涉及的案件类型及国家地区增多。20__年我院受理涉外案件4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3件,权利人为韩国人;商标侵权纠纷1件,权利人为台湾公司。20__年受理涉外案件5件,均为著作权侵权纠纷,涉及香港和台湾地区。20__年受理涉外案件8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1件,权利人为德国人;商标侵权纠纷1件,权利人为美国公司;著作权类纠纷6件,涉及香港和台湾地区。

4、系列案件多,数量增大。我们把同一权利人同时3起以上侵权案件或同一被告的案件称为系列案件。

20__年我院受理的案件中有八起侵权纠纷系列案,共计33件,占受理量的27.5。其中专利侵权纠纷六起,共计26件;商标侵权纠纷一起4件;著作权侵权纠纷一起3件。

20__年受理的案件中有四起系列案,共计19件,占受理量的15.8。其中二起专利侵权纠纷,共计7件;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8件;一起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4件。

20__年受理的案件中有八起系列案,共计52件,占受理量的36.6。其中著作权侵权纠纷五起系列案,共计41件;专利侵权纠纷三起,共计11件。

二、各类案件审理中的特点

(一)专利纠纷。总体特点:总量下降,类型增多,侵权居重,判定不易,举证困难,周期较长,中止量大。1、受理总量下降的原因。受理量从69件降至53件至05年的49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我院加大了对专利案件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典型案件,提高了公民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了公民尊重知识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国家关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审判规范相对于商标、著作权纠纷要具体详实,可操作性及认知程度相对统一。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信息,了解相关的规定,更加清楚明析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侵权行为的发生。2、侵权纠纷占相当比重,实用新型专利尤为突出。我院三年共受理专利纠纷171件,其中侵权纠纷146件,占85.3。侵权纠纷中,发明专利占13.7,实用新型专利占45.9,外观设计专利占40.4。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比重较高的原因是,实用新型的发明程度不高,投资成本少,利益大,仿制快,侵权判定有一定难度,被控侵权的行为就随之增多。发明专利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技术,仿制困难,投入成本也较大,侵权发生的机率较少。外观设计专利相对于实用新型专利,仿制简单,侵权判定比较明晰,一目了然,但往往给侵权人带来的利益较小,相对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比例小。3、侵权判定不易,当事人举证困难。专利侵权判定虽然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但在司法实务中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由于公众可以通过

公开信息了解到相关的侵权判定原则,使一些守法的公民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规避法律,使得侵权行为、手段、方法、方式更加隐密,给侵权行为的认定及判定带来了困难。在强调当事人举证的现代司法理念支配下,权利人就专利侵权的举证责任也在不断的加重。4、程序多,审理周期长,未审结案件的中止量占相当比例。我国的专利授权制度决定了对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采取登记制度,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因此专利诉讼纠纷中,存在当事人向专利复审委提出宣告专利权无效请求的情形,复审委审理期限一般为一至二年,此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受理的侵权诉讼案件原则上中止审理,等待专利复审委的审查决定。根据新修改的专利法,不服审查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再经过人民法院的一、二审审理。可见一起专利诉讼案件,从权利人至各个程序的结束,最快需要二年时间。对于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最大生产力的经营者来说,也许两年过去后,专利产品己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即使法院判令侵权也无济于事。(二)著作权纠纷。总体特点:总量飙升,权属无争,主体难认,形式复杂,范围广,领域新,影响大,社会关注程度高。1、总量飙升,权属无争。从20件增至37件直至05年的78件。除著作权案件集中管辖后案件的自然增长因素外,主要是著作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因著作权的权利人拥有17项权利,邻接权人也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权利,权利的多样性决定了因享有权利导致纠纷数量增多,同时著作权的类型较之专利和商标更加丰富,如委托创作合同、出版合同、电视剧制作、音像制品的发行权、复制权的转让等等。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此类纠纷大幅上升。著作权是自动产生,不像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经授权产生,因此著作权权属很少发生争议。我院近三年受理的案件中无著作权权属纠纷案件。侵权案件占绝大多数,原创作者本人的案件,多以侵犯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权等人身权为诉讼请求,除人身权之外的财产权多以复制权、发行权被侵犯为普遍诉请。2、主体难认,作品形式复杂。虽然著作权的权属纠纷案件没有,但在著作权侵权纠纷中,对于权属问题是各案中争议较大的焦点问题。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产生,不以发表、登记为标志,著作权登记采取自愿原则(著作权中只有计算机软件强调登记保护),自愿登记的后果是不登记。诉讼中,对于权属问题权利人则承担较重的举证责任。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形式有八项十七类之多,各类作品的产生、转让、许可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加之出版、表演、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的播放等邻接权的保护,使权利主体更加难确认。3、范围广,领域新,影响大,社会关注程度高。作品的形式多样性,决定了著作权涉及的范围广、邻域新;作品与社会公众之间不可分割性,决定了著作权纠纷是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对社会影响最大,公众最关心的案件,也是与社会公众联系最密切的一类纠纷。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程度也就较专利、商标高。

(三)商标纠纷。总体特点:小幅下降,多与不正当竞争案由共同,请求弛名商标的认定量增加,认定弛名商标的数量有所增加,系列案件少。1、商标纠纷呈小幅下降。商标的使用以核准使用商品的范围为限,只有在同行业竞争、同类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中使用才有可能构成侵权,不同类或不类似商品或服务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不构成侵权。对于商标而言,只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被搭便车的可能性才大,才能给侵权者带来可观利益。而一旦商标具有了一定范围的知名度,仿冒、搭便车的人反而相对减少,因为这种明显的侵权行为有很大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注册的商标权。因此,虽然企业越来越重视商标权的保护,但商标权纠纷并未增多。另外,商标的行政处理程序较司法程序快捷,大多数权利人首先通过行政程序解决纠纷。只有少部分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2、多与不正当竞争案由共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商标往往与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是受《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故商标侵权纠纷和不正当竞争纠纷会同时作为诉讼请求。3、请求与认定驰名商标量增加。随着对驰名商标保护力度的加大,有效的制止弛名商标被仿冒、搭便车、抢注等行为,请求法院对己有知名商标进行跨类保护的越来越多,近三年共申请6件,我院严格遵循被动保护,各案认定的原则,认定了3件驰名商标。

(四)植物新品种纠纷。总体特点:总量平稳,类型单一、侵权品种单一、被控侵权行为单一、权利人胜诉率95。我院20__年开始受理第一起植物新品种纠纷,20__年受理10件,20__年受理11件,20__年未受理。某种新品种的诞生需要育种人付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心血,植物新品种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并深入人心后,越来越多的育种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我院受理的该类纠纷只有侵权和权属二种类型,被控侵权品种均为农业玉米品种,被控侵权行为均为生产或销售授权品种的繁育材料。受理的21件案件中,只有一件通过鉴定认定不是同一品种驳回权利人的请求,其余20件案件均以权利人胜诉结案。

三、主要做法

(一)认清形势,树立人才储备的意识。加强审判组织和队伍建设,树立人才储备意识,是做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建设,为适应工作需要,我们着眼于专业审判队伍建设,挑选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历高的审判人员负责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全庭11名审判人员,有7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为双学士,1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在读,是我市法院系统平均学历最高的业务庭,目前己逐步形成了一支懂法律、懂专业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审判队伍。

(二)坚持“司法为民”,加强诉讼指导,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在诉讼过程中,为当事人提供必要的诉讼指导正是“司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知识产权案件因其专业性强,适用专门的法律,相当一部分当事人不委托专业律师参与诉讼,诉讼参加人对知识产权案件的诉讼程序、法律规定均不熟悉,有的权利人甚至不知道需要提供授权

公告文本,给日后的审理工作造成极大障碍,有的被告滥用抗辩理由,不能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需要法官为其提供必要的诉讼指导。在审理中,我们针对不同当事人的诉讼能力,适时适度地指导双方提供必要的证据,及时询问原告是否申请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是否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对当事人不了解的专业法律术语进行明白无误地解释,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权。有些案件经过法院的诉讼指导在开庭前双方就达成和解,极大地提高了审判效率。在审理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纠纷案件中积极、慎重地采取临时措施,及时制止侵权行为的继续,避免权利人的损失在诉讼过程中进一步扩大,防止证据灭失或者被藏匿。我们依当事人申请,及时、准确地对涉案侵权产品进行证据保全,对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事先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技术要点,保全时针对不同的证据采取拍照、录像、现场勘验、直接扣押等不同的方法,确保把证明案件事实的关键证据保全下来。审判人员还经常深入车间、田间,不畏艰险、灵活机智地采取各种措施,为案件的顺利审理打下坚实的证据基础。对于故意隐瞒证据、回避证据保全,甚至伪造证据的当事人,严格依照《证据规则》,合理划分举证责任,构成妨碍举证的,依法判令其承担败诉后果。(三)注重选择“双赢”的结案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审判实践中我们感到,知识产权纠纷的难点在于虽认定侵权,但赔偿数额难以计算,如果法院简单判决侵权人停止侵权,权利人就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同时技术成果也得不到相应的推广和应用。针对知识产权案件所具有的科技含量高、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既保护权利,又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有助于双方当事人恢复和谐关系的新途径、新方法。诉讼调解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在彻底解决纠纷的同时,保证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此,我们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时,注重调解解决纠纷,设法为双方创造继续合作的条件,协调双方当事人达成转让或许可协议。从而保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帮助其智力成果实现市场化,并从中获得收益,同时又能让侵权人通过合法途径使用他人的技术成果并获得经济效益。近二年来,我们注重积累调解经验,探索调解技巧,培养审判人员的调解能力,从而使知识产权审判的调解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__年至20__年审结的一审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率达到52.2。

(四)注重抓好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文书质量。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一份认定事实清楚,说理充分,适用法律准确的裁判文书,是使当事人充分了解法院最终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当事人服从法院判决,减少当事人上诉与申诉。我们提高裁判文书制作水平的目的,就是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知识产权案件错综复杂,涉及科学、文化、技术领域问题较多,要写好此类案件裁判文书不仅需要裁判理由有理有据,还需要法官有较强的归纳、概括、抽象能力和较强文字表达能力,使那些深邃难懂的知识产权法学原理,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复杂的法律关系和案件事实简要的呈现在当事人面前。自20__年起,在主管院长的倡导下,我庭率先进行了裁判文书的改革,制定了裁判文书制作规则,对文书的文号、排版、对当事人的称谓等细节问题均作出统一规定,在文书中全面体现案件受理、举证、质证、认证,甚至管辖确定的过程等程序内容,着重强调文书论理的法理性、说理的针对性和逻辑性,对有争议的证据充分阐明分析认定过程,说明是否采纳及理由,不断提高分析、论理及文字表达能力,进而达到事实认定准确,法律分析透彻,案件处理得当的效果。

四、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与审判经验丰富的兄弟法院及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和业务学习,有效地利用好信息资源。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又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审判实践中存在大量的问题急需明确的指导,希望最高法院加强对各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协调、培训、调研,组织审判经验交流,审判信息的沟通,如有可能安排各级法院的法官之间进行工作交流。建议对知识产权审判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案例建立全国公开网上查询机制。对同一权利人的案件,统一执法尺度。除了各级法院之间相互的沟通外,还应与专利、商标等行政执法部门沟通、学习,了解授权及行政程序,更好地充实法官的专业知识。

(二)建立专利的强制制度。因专利纠纷案件与其他知识产权案件不同,其不仅涉及民法、民诉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也涉及十分疑难的专业技术问题,同时专利纠纷案件还有较为复杂的程序问题。这就使该类型案件相对于其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复杂得多。特别是一些专利案件的当事人,对其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如果实行强制,让一些即通晓法律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技术的人员作为人,就能够在当事人与法律之间,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当事人对其法律行为有更充分的认识,便于纠纷的解决。特别是实施强制制度,可以迅速普及专利制度的相关法律常识,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强制制度,也可以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使各方当事人站在同等的起跑线上。

(三)设立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知识产权案件的陪审制度。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鉴定应当由当事人提出,法院无权依职权决定鉴定,但在实践中往往遇到双方均不提出鉴定,而有关技术问题又无法解决的情况。建议设立专家咨询或邀请专家担任陪审员的机制,专家可以阅卷、参加庭审、庭后就有关技术问题向合议庭提供咨询意见,也可以担任陪审员,直接参与案件审理。同时对咨询意见的审查判断等制定相应的规则,以保证咨询程序合法、咨询结果权威、客观、公正。

(四)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使公民知法、守法、护法。在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我国的相关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欠缺。无论是权利主体还是侵权主体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侵权行为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专利权保护的范围来说,应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为限,而有的权利人则认为应以其生产的产品所包含的技术特征为准。权利人大都认为只要侵权人的大部分技术特征或者主要技术特征与其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相同或近似就构成侵权,而侵权人则

都认为只要自己的技术特征与权利人的技术存在差异就不构成侵权,其抗辩理由大多为材质的不同、尺寸的不同、质量的优劣。这都反映出我们对知识产权权利界限、保护范围如何确定及侵权判定原则的宣传力度不足,公众不晓得什么样的行为是侵权行为,认为自己对材质、尺寸、质量有所改进就不构成侵权。应多与媒体加强沟通,公布典型案例、跟踪案件的审理过程,及时通报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使公众及时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有所了解,从而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自觉遵守法律,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五)建立全国统一著作权登记体系,分为不同的行业进行专项管理。在著作权侵权诉讼中,首先要认定权利的归属。版权登记可以明析权属。作品创作过程复杂、创作原因多样,这些权利的归属均需要而且必需明确,从而减少纠纷,同时也为更好地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提供保障。有了明晰的权利归属,在发生纠纷时,权利人就可不承担出示原稿、原件,受让、许可合同等举证责任,只需证明权利内容即可。

(六)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增强政府、司法、企业的横向沟通机制,建立立体的保护网。科学技术只是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知识产权还应包括版权、商标、商业秘密、商号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应建立一个集中进行管理的部门。知识产权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分别受不同部门法调整,但是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应由不同的行政机关来管理,这样不利于对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的体制则是专利、版权、商标分别管理,组织协调工作不易开展,打击的力度、方式、方法都是根据自己所属权利的特点进行,没有统一的规范制度。各级政府应重视加强对知识产权统一管理,建立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企业之间的沟通。司法机关可以提供前沿的法学动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形成立体的保护网。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7

确认不侵权之诉的受理条件

确认不侵权之诉作为民事诉讼的一种,其提起自然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之规定,即原告与本案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但作为一种类型特殊的诉讼,其提起条件是否仅限于《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是否还需满足其他条件?由于并无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实践中各地法院也都是按照自身对制度的理解来受理相应的案件,做法并不统一。

如佛山中院审结的南海市盐步恒业玩具制造厂诉被告冯海鹰专利不侵权之诉案,原告南海市盐步恒业玩具制造厂是在权利人冯海鹰向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后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但若按其他一些法院的理解,在权利人提起行政投诉程序后,被控侵权一方应不再具备提起确认之诉的条件。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中国科学出版社诉英国费德里克.沃恩公司确认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该院认为,被控侵权人若要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需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知识产权人已向其发出了侵权警告,而被警告人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构成侵权;第二、知识产权人无正当理由延迟向人民法院,或向有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就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向公安部门报案;第三、知识产权人的此种延迟行为可能对被控侵权人的权益造成损害。显然,若按此意见,由于权利人冯海鹰就纠纷已向行政部门启动争议解决程序,南海市盐步恒业玩具制造厂提起的确认专利不侵权之诉因不符合立案条件而应当不予受理。

为了结束司法实践中关于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混乱局面,最高院在法释【2009】21号中首次明确了确认不侵犯专利权诉讼的受理条件。根据该解释第十八条规定,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须具备至少三方面的前提条件:第一、权利人发出了侵权警告;第二、被警告方或其利害关系人提出了书面催告(前置程序);第三、权利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撤回警告,也未提讼。

虽然该解释的颁布,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作用,但在实践适用中,仍存在许多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法释【2009】21号所设立的书面催告前置程序是否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确认不侵权之诉

法释【2009】21号针对的案件类型是确认不侵犯专利之诉,那么著作权、商标权等其他确认不侵权之诉中是否需要适用上述前置条件呢?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于2010年4月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对于确认不侵犯专利权以外的其他各类确认不侵犯知识产权纠纷,也应参照去年底的专利法司法解释第十八条规定的受理条件处理,都要坚持事先书面催告程序。”

此后,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的网聚精英(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再审纠纷案,北京数字天堂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管辖异议再审纠纷案中,亦指出:“提起确认不侵权诉讼是否具备法定条件,应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侵权诉讼的相关规定,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审查”,“上述规定的原则,目前应适用于审理其他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由此,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提起的确认不侵权之诉,应以利害关系人受到警告,而权利人未在合理期限内依法启动纠纷解决程序为前提。”

不仅如此,在2012年4月20日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1》中,最高院将上述北京数字天堂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烽火星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管辖异议再审纠纷案作为指导案例,指导各级法院审慎把握确认不侵权之诉的受理条件。

因为最高院只是通过司法政策、案例等形式明确其他类型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需要参照上述专利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条件进行审理,但并未做出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在实践中,各法院在受理其他类型确认不侵权之诉时,并未严格参照法释【2009】21号把握受理条件。如在杭州蕉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与广州蕉叶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确认商标不侵权纠纷一案中,一审天河法院并未依据上述司法政策的要求,受理了相关确认不侵权之诉。但在该案二审中,广州中院参考了上述司法政策,明确在提起确认商标不侵权纠纷中也要履行法释【2009】21号所规定前置程序,并最终对案件进行了改判。

(二)侵权警告的审查标准

根据法释【2009】21号,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的条件之一是权利人发出了侵权警告。实践中,权利人可能会以通知、律师函、声明、公告等多种形式联系被警告方,对于上述函件是否构成侵权警告,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如在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与被告赵申苓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一案中,双方对于赵申苓于2005年11月14日向奇瑞公司寄出了一封告示信是否构成侵权警告即发生了争议。

笔者认为,如果权利人所寄信函的内容仅仅是告知相关知识产权的存在,或者是出于调查专利侵权者的目的而进行相关的询问,其并未使收到信函一方感到侵权威胁的存在时,则不宜将仅有上述内容的信函认定为侵权警告。

但另一方面,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对于信函是否构成侵权警告,宜采取宽松的,有利于接收信函一方的审查标准,理由如下:

首先,既然信函由权利人发出,无论其是否有警告之意,其均有义务明确其主张和诉求,若由其原因导致内容不明确,存在争议,应当由发函方承担不利责任,作出不利于发函方的解释。

其次,信函是否构成警告,是否引起收到信函一方的不安和困扰,没有人比收函方有更为切身的感受,以有利于收函一方的审查标准认定信函是否构成警告,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亦更符合制度设置的初衷。

最后,对于函件是否构成警告发生争议时,法释【2009】21号的制度设计赋予了发函方救济的权利,并不会因此造成对其不利的后果。

根据法释【2009】21号,当收函方认为函件内容构成警告,对其造成不安时,在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前,须行使催告义务。如果函件引起收函一方的误解,权利人完全可以在收到对方催告函后,进一步回函明确真实意图,或者直接撤回函件,该救济方式简单、易行,并不会显著增加发函方的负担,但可以有效避免其陷入收函一方提起的确认不侵权之诉当中。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解释中关于收函方催告程序的设置,赋予发函方和被发函方充分了解彼此真实意图的机会,在对警告内容发生争议时,发函方亦有救济途径,避免陷入诉争,故在审查警告内容及形式时,宜放宽尺度,按照有利于收函方的审查标准进行认定。

(三)权利人后撤诉是否构成侵权警告

实践中,关于权利人后撤诉是否构成警告,存在较大争议。笔者认为,只要权利人后的相关材料已通过法院转交到被控侵权方,使被控侵权方知悉该事实,此后权利人撤诉,亦可视作侵权警告,理由如下:

第一、无论是侵权警告,还是后撤诉,只是形式上的区别,判断是否构成警告的核心在于,其是否让被警告方或被诉方明确感受到侵权威胁或风险。

从理性角度而言,既然权利人都已将争议付诸诉讼,其内心必然确信对方已构成侵权,其行为起到了明确告知对方已经构成侵权的事实效果。对于被诉方而言,其感受到的侵权威胁已实实在在,或至少不亚于权利人发出的单纯侵权警告。因此,将权利人后撤诉视为侵权警告,完全合理。

第二、按照笔者前述论证逻辑,在审查权利人后撤诉是否构成警告时,同样宜采用有利于被诉方的审查标准,不宜要求被诉方去猜测、证明权利人的真实意图,而应充分利用被诉方的催告程序,让双方去发现彼此的真实意图。

事实上,除权利人后撤诉的行为可以视为警告之外,笔者认为,权利人其他能让对方感受到侵权威胁或风险的举动,均可视为侵权警告,如对方收到海关的相关扣押通知等,同样亦可视为侵权警告。对此,上海浦东法院在(2010)浦民三(知)初字第146号中,即认定海关关于涉案货物涉嫌商标侵权而被扣留的通知构成侵权警告。

确认不侵权之诉的诉讼请求

实践中,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起确认不侵权之诉时,除了要求确认不侵犯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之外,其往往以权利人发出的侵权警告函对其商誉等其他合法权利造成了损失为由,要求权利人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对于被警告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该等诉求,该如何处理,实践中亦存在诸多争议。

有观点认为,被警告人提出的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诉求对应的是不正当竞争法律关系,应当另案提出。亦有观点认为,法院可以审理被警告人在确认不侵权之诉中所提出的上述请求。对此,笔者认为:

首先,从法律关系上讲,确认不侵权之诉所审理的对象是案涉知识产权侵权法律关系,被警告人提出的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审理的对象是权利人发函行为是否对被警告人造成商誉侵权或其他不正当竞争法律关系,两者的确属于不同法律关系下的诉求。

其次,由于知识产权的专业性,其案件管辖上往往有特殊规定,而商誉侵权作为一般的侵权案件,在管辖上并无特别之处。比如,涉及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的纠纷,原则上应由中级人民进行审理,但一般的商誉侵权通常由基层法院审理,将二者合而为一,会对民事诉讼管辖原则造成冲击。

最后,根据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的要求,目前法院在处理这两种不同法律关系的侵权案件时,往往不是由同一审判庭进行处理,比如名誉、商誉侵权属于一般的民商事纠纷,往往由民一庭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往往由民三庭或专门的知识产权庭进行处理。

基于上述理由,将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下的纠纷、诉求在一个案件中进行处理似乎不符合传统的民诉法理论,也不利于法院对案件进行专业审理。

尽管理论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但笔者仍倾向于建议法院突破传统的民诉法理论,从解决争议、方便诉讼的角度考虑,对确认不侵权之诉进行特殊化处理。理由在于,尽管上述两方面请求不在同一法律关系之下,但二者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简单讲,判断权利人是否侵犯了被警告人的商誉或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前提,必须要首先判断被警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即商誉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诉讼结果要以确认不侵权诉讼的结果为前提。由同一审判组织对确认不侵权之诉作出认定之后,接着审理权利人对被警告人是否构成商誉侵权或不正当竞争,有利于案件的统一处理,亦方便当事人争议的彻底解决。

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会议讨论稿)》第六十二条第二款曾对此作出了肯定性规定,“被警告人可以一并向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警告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不仅如此,出于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纠纷解决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在其他类型案件中亦曾允许非同一法律关系下的纠纷在同一案件中处理,如《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申请人不或者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被申请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请求申请人赔偿,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起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处理。”

实践中,亦有多个法院采用了此种处理方式。如在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与李云请求确认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一案,广东省高院审理的广州金鹏实业有限公司与何建辉、原审重庆依斯特律师事务所侵害商业信誉纠纷及确认不侵权一案中,法院均在确认不侵权诉讼案件中对于被警告方请求权利人赔偿、赔礼道歉等诉请作出了一并处理。

回顾确认不侵权之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是基于现实需要,由市场主体自发提出的一类特殊诉讼,其发展亦经历无章可循到逐步规范的过程。该类诉讼的设立,使因知识产权权利人所提出的侵权主张而导致的不稳定的法律关系尽快确定下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进行不当竞争的行为。尤其是法释【2009】21号关于催告程序的设置,赋予双方发现彼此真实意图的机会,巧妙地平衡了权利人与被警告方的权益,值得赞赏并为其他知识产权立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实例。

但另一方面,由于确认不侵权之诉仅在法释【2009】21号及最高院的一些批复中有所涉及,缺乏在更高层次立法上的体现,以及现有规范还存在一些不细致、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待同一问题的理解不一致,并出现同样事实判决结果出现巨大差异的情况。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仍需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已有的审判经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确认不侵权之诉的制度设计,并明确和细化制度中涉及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请求确认不侵权之诉是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出现的新类型案件,理论界和实务界针对该类诉讼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对该类型案件的受理条件以及诉讼请求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争议。本文拟结合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探讨。

公平竞争自查自纠报告篇8

为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推行依法行政、法制政府建设,根据《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局继续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现就2013年度开展行政指导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要求

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行政目的而实施的引导、指点、教育、劝告、建议等非强制行为,是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和执法方式的重要变革和补充。开展行政指导应当立足“企业所盼、工商所能、政府所想、法律所依”,坚持自愿、合法、合理、公开、便民原则,综合运用辅导、约见、提示、引导等方式,着力提升管理效能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和谐沟通。同时注重“四个结合”,一是与行政执法刚性管理手段相结合;二是与行政许可相结合;三是与经济户口管理工作相结合;四是与基层建设相结合。

二、组织领导

局成立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党组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管科,陈亚洲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业务科室、工商分局要明确一名工作人员,担任“工商行政指导员”,负责行政指导工作的学习培训、组织实施等具体事宜,保证行政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职责分工

(一)局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及具体规则制度,对行政指导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2、对相关重大行政指导项目进行审议和评估;

3、对相关科室、分局的行政指导工作进行检查、督促、纠正;

4、及时收集、总结行政指导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不断提高行政指导工作水平。

(二)科室、分局行政指导工作职责

共性部分

1、组织本单位人员贯彻落实行政指导工作文件精神,熟练掌握行政指导工作相关业务;

2、制定本单位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全面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3、及时向局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反馈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反映遇到的问题。

具体分工

办公室:负责行政指导工作中的部门协调,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监督管理科:在局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牵头人教科、监察室、法制科对行政指导工作社会效果进行回访评价。根据市局《行政指导考核评估办法》规定,以工作台账、行政指导文书、案例为准,按季对各单位行政指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半年考核一次,11月中旬汇总上报局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比、通报、奖励。

负责研究制定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方案,对行政指导开展业务培训,总结和典型经验的推广,抓好行政指导工作的推动、协调和监督。负责指导停业、被吊销企业、个体工商户依法退出市场;提示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时办理年检验照手续;负责户外广告登记的行政指导;引导企业利用商标战略促进发展,指导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指导企业申报驰名、著名商标和做好实施商标专用权保护的长远规划;指导规范广告经营行为,指导广告经营者、者落实广告审核及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内部广告审查员制度,促进广告经营活动依法开展。负责实施市局“行政指导工作手册”中“广告监管类”、“商标监管类”的指导工作,并负责指导和督促工商分局实施上述指导工作。

法制科:会同监督管理科、人教科、监察室对行政指导工作社会效果进行回访评价,对行政指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负责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对重大行政指导项目进行合法性审议,协助办案机构对重大案件相对人的案后解释、说服、规范、帮扶工作。按序时进度向区法制办报送行政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人教科:会同监督管理科、法制科、监察室对行政指导工作社会效果进行回访评价,对行政指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监察室:会同监督管理科、法制科、人教科对行政指导工作社会效果进行回访评价,对行政指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按序时进度向区软件办报送行政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注册登记科:负责在行政许可的过程中运用行政指导的方法,帮助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规范地进入、退出市场,通过明确所需材料、提供示范文本、指导规范填报等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正确申办各项登记事务。负责实施市局“行政指导工作手册”中“行政许可类”、“登记监管类”的指导工作,并负责指导和督促工商分局实施上述指导工作。

市场合同科:负责展销会登记、拍卖活动备案、经纪人管理、市场管理和合同监管方面的行政指导;指导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经营者履行市场开办者的义务,督促经营户落实自律制度;负责实施市局“行政指导工作手册”中“市场监管类”、“合同监管类”的指导工作,并负责指导和督促工商分局实施上述指导工作。

消保科(12315申诉举报中心):负责食品安全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指导。帮助食品流通领域市场经营主体规范地进入、退出市场,通过明确所需材料、提供示范文本、指导规范填报等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正确申办各项登记事务,对食品许可证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企业,及时办理重新登记或变更登记;根据《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的内容和食品安全电子监管要求,从准入资质、供货商选择、日常卫生、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方面全程指导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积极发挥12315申诉举报中心的作用,建立消费纠纷自主和解、消费维权约谈等制度,指导消费者快速便捷处理消费纠纷;负责实施市局“行政指导工作手册”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类”的指导工作,并负责指导和督促工商分局实施上述指导工作。

公平交易科:负责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进行事前预警告诫、事中纠正制止、事后教育规范,通过解释、说服、规劝、劝阻、警示等行政指导方式,使行政相对人认清利害关系、知晓法律法规,自觉、自愿纠正违法行为,杜绝一罚了之,防止违法反复;制定和公布各种竞争指南,公布不正当竞争案例,指导经营者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地参与市场竞争,杜绝假冒仿冒、虚假宣传、恶意倾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导企业打假维权机构,建立反应快捷、高效运作的打假维权工作机制;指导相关企业和经营者辨别传销活动与直销活动,指导企业依法取得直销经营资格,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负责实施市局“行政指导工作手册”中“经济检查类”的指导工作,并负责指导和督促工商分局实施上述指导工作。

四、具体方法、程序、步骤

(一)具体方法。行政指导行为在实施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可以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培训、指导、引导、劝告、告诫、建议、协商、修复、调解、鼓励、政策指导、官方信息等方式实行。目前,应当重点实施以下行政指导:

1、重点项目行政辅导;

2、服务发展行政建议;

3、监督管理行政提示;

4、轻微违规行政警示;

5、行政处罚案后帮扶。

(二)程序。行政指导的程序同样具有灵活性,在不违背行政指导基本原则和超越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范围的前提下,只要有利于实现指导目标,可以灵活选择与运用相关的行政指导的实施方式及步骤等。

一般行政指导项目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特定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对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不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行政指导。其程序通常包括:

1、找准对象,寻求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调查了解,认为需要实施行政指导的,应告知行政相对人有关行政指导的目的、内容、理由、依据、实施者等事项,与有关行政相对人进行商谈、协商或其他方式的沟通与交流,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2、深入调研,拟定方案。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指导的,工商部门应当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实情,结合实际与行政相对人协商对该指导项目共同研究,拟订实施方案,提供相关示范文本。

3、采纳意见,组织实施。行政相对人采纳具体行政指导意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帮助行政相对人具体实施,努力提高行政指导的质量。

4、回访总结,提升效果。对实施行政指导效果、质量进行适时的回访总结,并不断提升行政指导的效果。

重大行政指导项目是指涉及不特定行政相对人的抽象行政指导,或实施具有重大影响的具体行政指导。其程序通常包括:

1、审议立项。属抽象行政指导的,由有关业务科室和工商分局提议,报局法制科进行合法性审查,应同时附上行政指导文件草稿和实施方案、工作指南等相关的资料。局法制科在接到提议机构的审议材料后,应当会同局行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审查,认为符合重大行政指导项目立项条件的,应提出同意立项意见,由局领导批准后实施;认为不符合立项条件的,应告知提议机构,并说明理由。

2、实施。决定实施的抽象行政指导项目,应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或一定范围的行政相对人行政指导文件,任何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依法查阅和复制。决定实施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具体行政指导项目,按照一般行政指导项目程序执行。

3、评估。提议机构应通过召开社会组织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所实施的行政指导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估。对有助于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且明显成效的行政指导行为,予以深化和提高;对缺乏科学性或指导行为效果不明显的,进行改进完善或纠正。

(三)步骤。各业务科室要按照职责分工,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特点等情况,突出重点,优选指导项目,制定出本科室各类行政指导方案(试点项目、试点分局)。

各分局要按照市局制定的行政指导事项提出本局重点指导类别、指导方案报局行政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20日前完成1件以上行政指导案例,报局行政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交流、评估、考核。

五、考核评比

上一篇:电子产品检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