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4-02-10 17:50:35

采购策略研究

采购策略研究篇1

关键词:中外文期刊,期刊采访,采购原则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期刊采购作为图书馆核心的业务工作之一,虽然随着近年来电子期刊的出现与广泛应用,难免有些受到轻视。但是对于教学科研型的综合大学来说,它仍不失为一种支持学校科研,弥补学生课余学习的重要文献支撑方式。因此对他的采购制度的选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中外文期刊的采购原则[2]

1.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 订购中文期刊的种类和数量都要适应本校的学科需要。 从实际出发, 根据我校所设重点学科、专业方向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来确定期刊采购的范围, 即要保证读者需求, 又不能盲目求全, 全部订购。

1.2 系统性原则

保持中文期刊的馆藏系统性、 连续性、 完整性是每个图书馆必须坚持的原则。 期刊, 因其出版的连续性, 以及流通工作的连续性, 要求期刊的入藏具有系统性。 确定订购某种中文期刊之后, 如果没有客观原因, 就应该连续订购下去, 切忌随意停刊, 任意更换种类, 并且要定期做好中文期刊的催缺工作, 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期刊的系统性。

1.3 节约性原则

根据我馆每年所列的购刊经费来合理安排使用采购经费, 以最合理的经费支出, 达到期刊最高的利用率。 要做到定前详细核对目录,参考来年的使用数据, 避免误订、重订、 漏订现象的发生。

1.4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就是对馆藏合理布局, 要求在馆藏结构中, 学术理论性期刊、 科普娱乐性期刊、 技术性期刊的比例不仅要合理, 还能突出重点。 重点与普通相结合, 充分表现出地方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特色。

2 中文期刊的选购策略

2.1中外文期刊选购的注意事项

2.1.1注意读者群的分配比例

期刊如同图书一样,很大程度上按照读者群来进行分配调度,放映到期刊的选购上难免也就如此。特别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存在多校区办学的情况。因此根据各校区学生年级情况及不同学科的划分,就需要制定不同的刊物的选定分配比例。期刊的份数与难易程度,休闲杂志与专业期刊的分配订阅都需要作为选定中文期刊的一个重要前提。

2.1.2注意期刊征订的连续性

期刊作为一种以连续出版为特点的文献形式,具有其他文献不能比拟的特点。期刊的特色、专业都体现在连续性上。因此中断订阅的期刊将无法体现其的特色。在选购期刊上一定要注意它的这个特色,特别是对于连续征订多年,已经形成馆藏资源特色的期刊。随意性的停定、漏订对本馆的资源发展都将是无法形容的损失。对于常年无人翻阅,确实没有价值的期刊,也需要通过馆文献建设的专门机构审阅后才能停定。停定后,一旦部分读者有意见续订后,也需要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补全缺失年份的刊物。

2.1.3注意与电子资源的相互补充

中文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的使用率连年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电子期刊的冲击,其以使用方便,检索快捷等特点夺取了大部分读者的视线。但是传统的纸质期刊以其时效性快,阅读习惯等优势仍是不少专家读者进行泛读的一个好的方式。因此在选购期刊时需要注意好纸质刊与电子刊的比例,定购时相互参考,尽量做到不重复。可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订购纸质期刊时以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为依据,可以与电子资源重复;2)对于价钱较为便宜的电子中文刊,纸质刊可以与电子刊重复;3)对于价钱较高的外文刊,尽量避免与电子刊的重复,以减轻经费压力.

2.2中外文期刊选购的依据

2.2.1依据本馆的文献建设方案

期刊作为图书馆重要的文献形式,是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它必须纳入到图书馆的整个文献建设规划中去,要与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发展规划相匹配。重要的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与学校学科发展需要支持的专业相匹配;2)与学校教学评估及各专业评估文献支撑相匹配;3)与图书馆各文献形式发展比例相匹配;4)与学校特色发展、新专业建设相匹配。

2.2.2依据专家教授的研究方向

除去少部分娱乐性的杂志外,学校大部分征订的中外文期刊都是学术价值较高的专业期刊,他的受众以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为主。特别是关注行业发展、用惯纸质期刊的老教授、老专家、各学科的带头人为主要对象。因此他们的研究倾向、学科视角是选定期刊的重要参考方向。选定期刊时一定要依据以下几点进行:1)选定期刊前,密切注意本校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博导的研究专业是否变动;2)对了解不深的专业刊,可以送到各学院的专家处,请他们代为勾定;3)对外文等价钱较高的刊的选定,一定要征询本方面的学院意见。

2.2.3依据上一年度的使用情况

期刊同其他文献一样,使用频率是它征订的最大参考依据。因此,日常我们就要做好对刊物的统计工作,经常注意读者使用刊物的情况,并根据刊物表面落灰程度等情况来判断刊物的使用频率 ,同时也可以结合日常性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对刊物的评价工作。

2.3中外文期刊的选购得实际操作

刊物的选定除了以上的选购依据与注意事项外,还有很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需要把握。

1)根据学校学科设置,结合本馆藏刊情况,以馆藏核心期刊及常用期刊为主要订购对象,同时兼顾其它的休闲类期刊。2)所定期刊应基本覆盖学校重点学科与专业为基础,偏重本校专家研究方向的核心刊。3)所定期刊应尽量照顾学校博导以上专家的研究方向,同时兼顾其他专家教授的研究方向。4)期刊一经选定,应保持其连续性,除非遇到停刊、专家不需要该类刊等情况,才能在请示馆长办公会的情况下裁撤。5)期刊采购应充分结合上年一度该刊使用情况,如果长年无人查阅的专业刊,可进入备删减的期刊库。6)与本校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核心期刊和利用率高的期刊订购一般按每校区一份分配。7)与本校专业对口的一般性科普刊物以及文化娱乐性刊物均订购一份;尽可能使期刊品种齐全。8)外文期刊应为本校重点学科(主要包括博士点、准博士点)所用之刊。9)外文期刊每种只订一份。

期刊的选定就是这样需要从理论原则到征订依据出发,最后落实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少花钱订好刊,定实用的刊。充分发挥好纸质期刊的文献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清烈, 蒋尚华. 预测与决策分析.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15-22.

采购策略研究篇2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资源;电子数据库;采购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188-02

一、电子资源采购的方式

1.图书馆独自购买。单馆购买就是由单个图书馆和数据库供应商进行商榷和谈判,购买其所需的数据库。由于数据库的特殊性,一些数据库没有可完全替代的产品,招标采购时难以做到货比三家以展开充分的竞争。如万方数据公司生产的《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因没有其他有力的可替代产品,故在采购诸如此类电子资源时一般采用直接采购法。

2.邀请招标法。邀请招标方式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来参与竞标,它多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采购或涉及一些高科技产品或有替代产品且为数不多的一种采购方式。目前电子图书的购买可采用此种购买方式。

3.集团购买法。集团采购是指若干个图书馆自愿组成的一种电子资源购买形式,即图书馆在购买电子数据库时,通过集团组织集中与数据库商进行谈判,节省了用户大量时间和经费,可以避免商家各个击破,并且能帮助和促进数据库商改进服务。这种方式既提供了丰富的价廉物美的数字资源和服务,又达到了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是目前最经济最受各图书馆所欢迎的一种形式,一般集团购买通常可以得到30%~50%的价格优惠。但目前尚未纳入政府采购的范畴。

二、电子资源采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图书馆采购数据库的方式多种多样、因地制宜,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在数字图书馆成为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每个图书馆都在尽力扩充自己的数字馆藏,大量购买各种电子资源,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例如享誉全球的ELSEVIER数据库,在全国就有158个图书馆拥有。其次,数据库的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标准因库而异,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受到了普遍质疑,同时数据库的检准率和检全率也没有保证。数据库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多为期刊文献,难以取得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等。最后,图书馆的文献经费与数据库价格的不成比例。很多图书馆连原有数据库的续订都维持不了,根本不敢计划购买新的数据库。因此,怎样才能以最低的付费,引进、购买到最适合本馆的高质量网络数据库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三、电子资源采购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是图书馆工作一项基本的经济学法则。成本效益原则主要依据标准是:电子资源与印刷型文献的价格/信息量比;订购印刷型期刊与购买联机检索服务的价格比较;电子资源使用效率与检索效果比较。这就涉及电子资源评价指标的建立。

2.需求性原则。树立“读者至上,用户第一”的采购理念,在购买数据库的问题上应尽量让读者参与进来,而不只是由学科专家来决定,因为一个数据库性能的优劣,内容是否符合读者的要求,读者最有发言权。通常,供应商先将所生产的数据库向图书馆的读者开放试用一段时间,图书馆应通过试用统计,仔细地对网络数据库的内容及特色进行比较分析,仔细调研读者在数据库免费试用期的使用情况,了解读者对该数据库的反馈意见,并及时与网络数据库商联系,解决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力争取得最好的服务水准。

3.系统性原则。电子资源采购的系统性原则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所采购的电子资源涵盖的学科比例要适当,在满足重点学科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兼顾一般学科的需要,同时要照顾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不但要购买权威性强、学术价值高的专业数据库以满足教师的教学与科研需求,也要购买综合类和应用类资源,满足学生读者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需求,尽量避免顾此失彼、结构失调的情况发生。二是要与纸质资源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尽量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使彼此能够在种类上相互补充,形式上相互联系,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4.协调性原则。电子资源购买过程中,牵涉到图书馆多个部门、多种资源的运用,因此,图书馆在采购过程中,应当对所涉及的不同部门、人力资源、硬件设备以及资金预算等进行统一安排,以保证各个部门、各种资源能够互相配合,协调运行,最大限度的提高采购效率。

四、电子资源采购的策略

1.制定科学的电子馆藏发展政策。电子资源馆藏发展政策是图书馆有关选择、购买、使用电子资源的一系列原则、标准与规定。与印刷型的信息资源相比,电子资源有着不同采购、加工、组织、使用环境和服务方式,制定电子馆藏发展政策有助于图书馆构建起科学、合理与实用的电子馆藏体系。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图书馆都在本馆的主页上了“电子馆藏发展政策”,而中国还没有出现, 这足以证明中国图书馆界对馆藏发展政策还不够重视。在“电子馆藏发展政策”中,数字资源的选择标准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标准一般需要考虑:本馆用户的需求、数据库覆盖的主题范围、资源是否重复、方便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其中,要重点加强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建设,一方面避免了馆藏中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缓解经费紧张;另一方面保证专业文献系统的完整性,提高馆藏质量。

2.明确分工各部门的任务与职责。根据图书馆的组织结构,成立一个由主管馆长和电子资源采购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采购员等人共同参与的采购小组,各自明确职责分工。主管馆长负责从总体上把握电子资源采购工作的全面执行情况,组织召开采购小组工作会议,监督和协调各个采购环节的正常运作;参考咨询部或数字资源部、信息部要承担调研搜集电子资源的相关信息,了解本校用户的资源需求意向,组织资源试用并整理试用调查报告,负责安排资源的宣传培训,分析和评估资源总体利用情况并撰写分析报告,提交资源的采购建议书,解答用户相关咨询等等;技术或自动化部要协助电子资源的网络宣传、链接以及相关技术支持,提供设备配置的参数信息,安装和维护光盘或本地镜像资源,管理用户权限,提供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数据,解答电子资源使用技术方面的咨询工作;报刊部要负责纸本文献与电子资源的和比对并提交采选报告,参与电子资源的评估和合同谈判,负责光盘资源的分编典藏等工作。

3.建立合理的电子资源评价机制。如何科学评价数据库资源一直是图书馆界同人致力研究的问题,目前尚无成熟的数据库评价标准,但业界比较认可和通行的方法有两种:指标判定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法。指标判定法一般是通过需求满足指数、成本效益指数、数据库学术价值指数和权威指数、系统技术指数、售后服务指数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用户满意度调查法是通过访谈、意见征询、问卷调查等渠道主动获取读者对数据库评价的方法。用户满意度调查法在衡量电子资源的大多数定性指标方面,更具客观性、具体性以及易操作的特点。笔者认为,指标判定法可用作对预购数据库和已购数据库的评估标准,而用户满意度调查法则可用于对已购数据库的评价,即对图书馆所购买的新的电子资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采访人员要进一步通过统计数据、调查学生使用资源的情况、随访相关的教授专家及学生用户,了解新数据库是否符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是否符合图书馆的馆藏要求、用户的满意度如何等, 并结合数据库的价格考核数据库的成本效益。

4.大力推行资源共建共享和集团采购。共建共享不但可以用较少资金拥有更多的资源,而且可以避免重复采购,促进馆际交流,也有利于数据库的维护和服务。笔者认为,以地区为单位,多个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出资购买某个数据库,或每个图书馆购买一部分,统一放在一个镜像站点上,大家共同使用,真正做到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不错的选择。这种分买合用或合买共用的采购方式尤其适用于价格昂贵的外文数据库。集团采购不但价格优惠,也有利于售后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集团内各图书馆之间的宣传、培训和使用数据库方面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可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在中国,目前采用集团形式进行电子资源建设的主要是CALIS。目前,CALIS的会员馆已联合采购了几十个外文数据库,价格折扣最高达65%以上。另外,图书馆电子资源联盟(Library Consortia)作为一种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组织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关注。

5.分析、设计电子资源价格构成和计价模式。一般而言,电子资源的价格组成包括电子资源内容费和访问费两部分。在某些定价模式下,购买者并不需要支付电子资源内容费,只需支付电子访问费,而电子访问费的计价也有多种计算方式,比如,可以根据电子资源内容费的百分比来计算,也可以根据并发用户数和机构规模的大小(即FTE:全日制相当,Full-time equivalent)来计算。基于FTE的定价模式是根据机构的潜在用户数量来确定的一种定价模式。这种定价模式根据机构的规模大小收费,机构规模越大,费用越高。在基于并发用户数量的定价模式下,图书馆确定同时使用某一电子资源的用户数,并发用户数越大,价格也就越高。一般而言,采用基于FTE的定价模式,电子资源提供商对资源一般没有并发用户数限制,但对大中型规模的机构来说,以FTE计价则费用会很高。所以,图书馆应根据机构的规模及资源使用强度来确定采用FTE计价还是并发用户数计价。在机构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以资源使用强度为基准,如果对某一电子资源的用户使用强度比较高,采取FTE计价比较划算;如果使用强度较弱,则采取并发用户数计价。在机构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果用户使用强度比较高,采取FTE计价比较划算;如果用户使用强度比较弱,FTE计价与并发用户数计价都可以。

参考文献:

[1]黄秀金.试论电子资源的规范化采购[J].图书馆论坛,2008,(1).

[2]王晓辉.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数据库的采购策略[J].图书情报知识,2003,(4).

采购策略研究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提前期;压缩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20.047

1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程建设项目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标准上都不断与国际接轨,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适应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企业迅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据统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物资成本所占比重较大,一般会占到工程项目总造价的60%~70%。与此同时,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高投资性的特点,物资采购工作往往呈现出采购品项品种繁多、采购与设计的协调难度大、采购周期与项目进度时常冲突、采购物资质量风险问题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物资采购工作周期过长而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阻碍了项目顺利完工。为了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地完成,需要从采购管理的角度进行优化,通过缩短采购提前期来保证采购物资能够准时保质保量地供给。

2 工程建设项目中采购提前期问题分析

2.1 采购提前期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表现

2.1.1 工程建设项目与采购提前期

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在具有一定的起止日期、受一定条件约束的、以达到规定要求为目的的相关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根据不同的标准,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类也比较庞杂。虽然分类多样,但究其本质,工程建设项目要管理的内容不外乎项目管理中重点强调的对范围、时间、预算、质量以及风险的管理。因此,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成本内,以合理的进度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完成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通常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采购提前期通常出现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三个阶段――采购与施工阶段。

图1 工程建设项目四阶段

提前期是提前期是指在供应链的供需环节中下游顾客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时需上游供应商提前准备该项目的时间长短。一般供应链中的提前期,由采购提前期、制造提前期、发运提前期和交货提前期等构成。而具体到采购提前期(Purchase Lead Time),一般由采购预处理提前期、采购处理提前期、采购后处理提前期三个阶段组成。

图2 采购提前期

采购预处理提前期是决定采购订单发出之前的处理过程的时间,包括报价、选择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订单签订、合同审批等过程。采购处理提前期是从供应商接受订单及发货到指定地点的时间,它可能包括采购、制造、发运等提前期。采购后处理提前期是从接收地收货、点数、检验到接受入库的时间。

2.1.2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建设的重要影响

采购提前期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可以从对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进度管理的影响。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三大任务之一,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和资源供应计划,最终目标是保证项目在质量、成本、进度之间达成目标。采购提前期能够通过控制采购进度进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施工所需的材料、零配件、机械设备等如果不能按时运到施工现场或者到达施工现场后发现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这些情形都是影响施工进度。

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物资采购工作通常在第三阶段即采购与施工阶段开始,也就是在完成市场分析、方案设计等过程之后,才开始着手采购工作。但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物资采购工作开始前移,采购提早介入有利于更早明确需求,并根据市场信息提供关于成本上的辅助建议。

图3 采购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表现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极强的社会效益,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等,所以对其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采购提前期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项目进度的影响体现的。如果因为采购提前期延迟而影响到项目进度,企业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成以将各方损失降至最低,必然加快施工进度,这对施工质量而言存在很大的风险。

采购提前期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另一重要任务。在工业项目成本构成中,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大体在30%~70%,平均水平在60%以上,这一比例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表现的更突出。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成本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采购物资供应不能及时到位或者物资质量问题产生纠纷而使采购提前期延长进而延误工程进度,最终使得成本超出正常的预算水平的情形。

由上所述,采购提前期与项目进度、项目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项目进度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而言至关重要,施工进度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及质量。而采购提前期作为整个项目的前端阶段,在整个项目工期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采购提前期的延长和不确定又会给整个建设项目带来极大的成本、质量风险。

2.2 当前采购提前期问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表现

2.2.1 对采购提前期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企业没有意识到采购提前期的重要性,认为采购提前期只是一个供应时间长短的问题,并不会对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造成致命影响。这是导致采购提前期经常延误的主要原因。

2.2.2 采购计划管理不到位,需求信息不对称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经常会出现使用部门对物资采购随要随提、紧急采购、需求计划不准确等问题,没有采购提前期意识,造成采购进度压力大。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上下游衔接的致命问题,也在很多情况下影响了采购提前期。

2.2.3 采购物资分类混乱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的物资品种往往比较繁多,但管理工作却不规范,导致物资管理秩序混乱。不重要的紧急采购、重要不紧急的延迟采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采购提前期的稳定性及合理性。

2.2.4 供应商管理不规范供应商的有序管理是保证工程物资及时准确到位的重要条件,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需求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供应商对正在建设的项目没有预期性的准备与认识。

3 工程建设项目中缩短采购提前期的策略

由于采购提前期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很重要,所以根据其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压缩策略。

3.1 采购品项差异化管理

供应定为模型基于对采购品项的年支出水平和供应影响、机会、风险两个因素权衡采购品项的相对重要性,将采购物资和原材料分为四个品项:常规型、杠杆型、瓶颈型和关键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采购品项实施不同的采购管理策略,这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同样适用。

图4 供应定位模型

3.1.1 常规采购品项

常规品项是指影响/机会/风险级别和支出水平都很低的采购物资,这类产品和服务一般都拥有大量供应源。所以,对于此类品项,公司在管理上可以花费最小的精力,可采取外包给第三方进行集中采购的方式,通过增加采购支出来提高供应商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伙伴关系。

3.1.2 瓶颈采购品项

瓶颈品项是采购提前期压缩策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采购管理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增加供应渠道;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支持寻找替代品。从博弈角度而言,此类品项供应商占主动地位,为了保证供应,企业最后做一个“好顾客”,与供应商签订定期合同开减少风险。

3.1.3 杠杆采购品项

杠杆型品项是风险级别低但是支出水平高,也就是说采购量较大但对产品重要性不高。因为杠杆品项这种高价值和低风险的特点,价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种品项,要区分情形加以对待。供应商的数量、合作类型、合同类型等变量要根据该类产品在市场上资源供应情况确定。同时注意,要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帮助。

3.1.4 关键采购品项

关键品项具有高价值高风险的特点,这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点。对于这类物资,在项目方案设计时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好能够通过价值分析/价值工程等方法联合供应商进行技术改进和开发,并对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与供应商应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并积极进行学习和沟通。

3.2 供应商早期介入

供应商的早期介入,是指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供应商就能参与其中。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可以通过让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就进行相关信息的分享,对某些问题提出专业性建议来缩短采购提前期。项目开发小组吸收供应商的工程师参加,将采购纳入设计程序的管理,不仅有利于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在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中协作,而且还可以缩短采购提前期进而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因为供应商不必等到产品设计完,就可以提前为该项目所需的关键物资计划供应。

3.3 电子平台的应用

建立双方能进行信息共享的平台,是减少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矛盾的有力措施。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或者与项目高度相关的利益相关者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管理,这样,供方对于项目的采购需求数量、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项目的实施进度等信息有充分及时的了解;同样承包商对于供方的供应能力、规模、产品质量、生产进度等信息也了如指掌。双方的进度计划及项目的设计变更等关键信息能够在供应链中保持透明。

3.4 价值分析/价值工程

价值分析(VA)和价值工程(VE)是一种结构性问题解决方法,它用于对特定问题或需求,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

价值(V)=功能(F)/ 成本(C)

应用VA/VE,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建筑因素、结构因素以及设备因素,剔除不必要的辅助功能,寻找现有方案的优化方案或者替代方案。二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机械设备等物资进行优化分析,寻找能够带来更多价值的物资,比如哪种材料被另一种替换更加合适,而替换的后的材料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有更更多的供应商可以选择或者该材料正是分销商在原厂话语权比较大的,这也可以降低供货风险,进而缩短采购提前期。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方案的优化或者原材料的替换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缩短采购提前期的方法。

3.5 供应商管理库存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竭尽所力地降低库存以减少资金占用,但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来说,需求物资品种繁多,零库存是不现实的。尤其是涉及影响生产的关键物资,一旦供应不上,将直接导致生产的中断。不过,过早的囤积施工时领用的做法也不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何能够在不占用过多库存空间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下,保障采购物资及时供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并不是一个新鲜产物,具体做法是,供应商在下游企业的允许下设立库存,下游企业将商品数据的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在建设工程项目中,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够有效的降低“牛鞭效应”,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的存货库存,缩短采购提前期。在实际应用中,下游企业可以从自己的仓库中隔离出一部分作为在建项目的VMI库,而且这种方式最好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4 结 论

工程建设项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选择采购提前期的缩短策略是应该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形进行侧重,不能一蹴而就。从缩短采购提前期入手能够更好地确保项目进度,从而增强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希宋,李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订单式供应链采购提前期研究[J].物流科技,2008(3).

[2]林强,冯光等.论制造企业采购提前期的压缩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2006(6).

[3]甘泉.石化工程建设项目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现代商业,2013(2).

[4]蒋良,罗建红.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管理[J].化工设计,2000,10(6).

采购策略研究篇4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商选择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05-02

1 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管理问题

1.1 不平等的交易地位

虽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是平等的买卖关系,但在实际采购工作中,物资供应商常常遭到企业采购部门的不平等、不公正对待,造成损害供应商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情况屡禁不止。

(1)企业常常会无故拖欠采购款,严重影响着供应商经营规模的扩大。

(2)物资供应商的问题投诉机制尚需健全。对于供应商的投诉,如果相关管理机构不进行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到物资采购机制的改革与推行力度。

(3)采购部门常常会单方面的更改采购合同,对因此造成的供应商的经济损失却不闻不问,不进行实际的经济补偿。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必要的补偿,必然会影响其竞争积极性,造成物资价格上涨、质量下降等情况的出现。

1.2 人为因素影响供应商的选择

物资采购工作由企业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人员进行直接操作,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有着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企业采购人员能力不高。物资采购工作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见识,包括合同签订、质量鉴定以及物资验收等环节。如果企业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达不到相应的采购需求,就会造成较大的采购风险,影响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2)供应商降价诱惑。为吸引企业采购,供应商往往会降低自身物资的采购价格,诱使采购人员前往购买。价格的大幅降低必然会造成物资总体质量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到物资采购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3)企业采购人员收取好处。由于企业实际的物资采购工作都是由具体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进行直接商谈,而供应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私下行贿,严重扭曲了采购市场,甚至会导致企业对供应商选择的不合理模式的出现。

2 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采购风险

在实际的物资采购中,企业面临的采购风险主要有内因型的风险和外因型的风险两大方面。

2.1 物资采购中内因型的风险

在物资采购中,企业所面临的内因型的风险主要包括:

(1)采购中的预付风险。在进行物资采购工作时,当企业将购置款预付给产品供应后,一旦出现物资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运作,带来无谓的经济损失。

(2)采购中的验收风险。在采购物资时,企业不可能对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进行详尽细致的检查。若需要大量的物资引进,企业与供应商就得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当供应商将合同物资输送完毕,如果出现如数量、质量和检测前后不一致等问题时,由于采购合同在物资输送前就已经签订,会对企业的实际利益产生较大影响。

(3)采购中的存量风险。在采购物资时,如果采购价相对较低,往往会有大量的企业进行盲目采购,进而造成物资的大量囤积。这样虽然减少了一些采购成本,但过多的存量问题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良性运作。

(4)采购中的合同风险。采购合同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最重要的一道利益保证,但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的个别隐性条款有时也会威胁到企业的自身利益。

2.2 物资采购中外因型的风险

物资采购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的外因型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购中的价格风险。在市场中,产品的价格存在着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它是一种动态的、随时变化的市场要素。经常会有一些不法商贩在抬高自身物资的价格后再以稍低的价格吸引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物资采购,使企业因囤积大量物资而面临巨大的采购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良性运转。

(2)采购中的质量风险。在完成物资采购工作后,企业会将所采购的物资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当中。如果所采购物资有着隐形质量问题的存在,就会对企业产品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既有损消费者的实际利益,也会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和信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3)采购中的合同欺诈。对于企业而言,物资采购合同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采购工作中存在有合同欺诈的风险。合同欺诈现象主要有:供应商得预付款后潜逃;以空壳公司签空头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获利;以不存在的合同的主体身份和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以虚假证明或无用票据等作为合同的担保。

3 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标准

3.1 供应商选择短期标准

较低的采购成本,良好的服务水平,合适的商品质量以及及时的物资交付这几个方面是选择和评价供应商供货水平的短期标准。

(1)较低的采购成本。采购企业需要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报价进行科学严谨的成本分析,在采购价格和交易费用都满足企业的采购需求时再进行报价采购。

(2)良好的服务水平。物资供应商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进行供应商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供应商内部的各个作业环节与采购企业相配合的态度和能力越高,企业采购的获益也就越大。

(3)合适的商品质量。采购商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单位需求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采购部门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价格低、质量差的商品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增加企业成本;质量高的商品不一定适用于本企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唯价,不唯质,只看企业需求。

(4)及时的物资交付

供应商物资交付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连续性。因此,物资交付时间也是企业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充分考虑和调研供应商物资交付的确切时间,并以此来决定其是否能成为本企业物资的产品供应商。

3.2 供应商选择长期标准

供应商的物资供应能否长期而稳定是评估供应商选择的长期标准,主要在于其企业体制是否健全,生产能力能否达标,是否有长期合作意向,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能否符合采购企业的要求等方面。

4 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策略

4.1 对于进货渠道的选择

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工作时,进货渠道即供应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市场的庞大性和复杂性,企业必须要规范物资的进货渠道,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物资质量和整体服务能满足企业自身的采购要求。

(1)选择在本企业自身供货网络内的供应商。企业供货网络内成员是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的重要供货对象,它们普遍具有良好的信誉、供货渠道和售后服务。

(2)选择企业自身网络外的供货渠道。企业自身网络以外的供货渠道是对网络内成员的良性补充,作为临时渠道,只有在本网络供应商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时才会用于供货选择,如涉及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产品、独家产品等单一货源的采购。

4.2 对于物资采购方式的选择

企业物资的采购方式,关系着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1)物资的小额采购。小额采购,是指企业的总采购金额低于10万元的物资采购方式,规模较小,效率较高。

(2)物资的电子采购。电子采购,即通过互联网完成物资采购的采购方式。这种模式规模较小,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就能满足企业的采购要求。

(3)物资的招标采购。招标采购适用于物资的大额采购,通过招标,企业更容易保证自身物资采购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利益。

4.3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企业采购人员是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和执行者,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挂钩。因此,提高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强能力培训。不断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相关能力培训,才能确保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物资采购工作的各项需求,确保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持企业的良性运转。

(2)加强责任意识。在物资采购工作中,企业要树立和强化实际采购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其在进行具体的物资采购工作时,时时以企业利益为采购基础、以企业利益为基本采购原则。

(3)建立激励机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企业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其实际工作效率,确保物资采购工作高质高量的完成,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4.4 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体制

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是确保物资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依据。一方面,需要完善已有制度,采购企业要认真检查原有各项制度是否适合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健全物资采购的管理制度,如采购价格的管理制度、订货合同的管理制度以及付款的管理制度等,明确责任和义务,做到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物资采购工作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要从源头和根本入手,完善采购机制,增强物资采购工作运行的科学合理性,并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合的物资供应商,确保企业的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敏.企业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的选择[J].企业经营与项目管理,2010(1).

[2]刘军红.浅谈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要点[J].现代商业,2009(9).

采购策略研究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供应链;物资采购

中图分类号:G352.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我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在煤炭企业表现为煤炭销售不畅,价格的下降以及回款困难,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如何保证煤炭企业的平稳发展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积极的改进煤炭企业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物资管理方面和企业成本控制方面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证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行质量有序的进行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 传统采购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采购模式得以使用到现在必然有其优势,但是它所存在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煤炭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一锤子买卖,并不注重双方的长期合作,等到下次需要的时候再重新的寻找供应商,这样做非常的费时费力。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部门只是把目光放在了交易价格方面,从众多的供应商中选择价格最低的合作者。对于供应品的质量和交货期限则放在最后考虑。传统采购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1 传统采购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沟通不等的过程

不论是煤炭企业还是供应商都想能够在竞争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在采购时,煤炭企业当然是想在众多的竞争供应商中找到一个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了,所以他们往往会对供应商隐瞒自己的众多信息,不至于使供应商因为掌握众多的信息而抬高价格。而供应商为了能在众多的同行之中脱颖而出,往往也会隐瞒自己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样就会导致采购双方都不能真实的了解对方,不利于信息的沟通。

1.2 在采购管理中,价格最低当然最好,但是质量的好坏才是第一位的

针对于传统的采购模式来说,对于供应品的质量管理总是放在最后把关,可是这样做的困难就在于采购者不能深入到供应品的生产过程中,就导致质量上的难以控制。相互之间的工作情况难以保证透明度,严重的威胁到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1.3 当采购的双方达成合作关系的时修改,需要签订合同,而合同一旦生效就不能随意的改变

当出现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时就不能灵活的变动,当出现供大于求的时候就容易造成采购方的压货,当出现供小于求的时候就出现货不充足的时候,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对于双方都会产生影响。

以上论述的问题都是由于双方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只求价格,不为了长期的合作所造成的,在合作期间容易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2 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采购模式

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物资采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2.1 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

传统的采购模式是为了满足库存的需要而进行采购的,市场应变能力太小,主动性差,面对供求关系的变化不能很好的应对,这就使煤炭企业处于市场条件下的被动地位,受到市场的制约,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供应链指导下的采购模式,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变化的,使企业处于主动的地位,有需要产品的用户就会产生订单,企业根据订单寻找供应商生产,这样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也减低的库存的成本,相应的产生很多的流动资金,保证了企业其他方面的发展。

2.2 传统采购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缺乏和合作者的信息沟通,导致双方只是为了短暂的利益而合作,容易导致双方缺乏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在供应链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采购模式,实行订单制,这就有效的提高了供应双方对于产品供求关系的反应能力,加强了双方的信息沟通,为长期的友好合作打下基础,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保证。

3 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采购模式的实施方法

3.1 实行供应商准入制管理

在进行筛选供应商的时候,应该邀请与生产有关的部门参加,对那些供应商的内部情况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特别是信誉程度和产品的质量方面,最后进行择优录取,建立准入供应商资源库。尽量保证企业物资采购在这些供应商中进行,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要向公司的领导请示,在没有领导批准的前提下就进行超范围采购,都被视为违纪采购。对于供应商资源库进行每年一次的审查,有利于对供应商的管理和优胜劣汰。

3.2 推广招标采购

制定招标采购管理相关规定,要求凡一次采购单件价值五万元以上,或年累计采购十万元以上的物资,必须实行招标采购或公开比价采购。物资供应部门必须优化其采购方式,不断扩大招标采购范围和份额。严格执行统一采购、统一合同、统一付款。不具备招标采购条件的小批量、零星、急用物资,实行比质、比价采购。

3.3 加强内部多经产品管理

煤炭公司有关部门加强内部多经产品管理。对多经产品实行“厂家、资质、产品、规格型号审核注册、物资公司统一、最高限价管理”,已注册的内部多经产品在质量、交货期能满足要求,价格在集团公司核定最高限价以内的,应优先择优采购。三家以上生产的多经产品,在集团公司内部招标采购,优胜劣汰。

3.4 搞好物资计划编制,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物资计划编制是供应部门管理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无论是供应部门还是各生产单位编制的物资用料计划,都存在计划准确性差、变动较大、临时追加计划过多等问题,给及时组织物资采购和供应带来了困难。因此,一定要规范物资计划管理,由各生产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物资需求计划(包括供应部门采购计划及自购物资计划),报供应部门审批。供应部门根据矿报计划,结合物资消耗定额、材料费限额、储备资金定额和拥有资源情况,编制集团公司物资采购计划,作为采购依据。对大宗主要材料及设备,由供应部门统一采购;少量的3类物资经供应部门批准后,由各矿自行采购,但价格不得高于集团公司最高限价目录;对一些不必要的、有库存的物资则不予批准,不予采购。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采购资金,发挥物资供应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又能规范物资计划管理,及时均衡地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所需物资的供应,实现以最少的资金占用、最小的劳动消耗、最少的库存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5 对大宗物资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采购

建立健全询比价、议标、招标、订购的三级管理办法。招标采购,即采购者对需要采购的物资公开招标,通过一套严格的组织程序,让投标者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相互竞争,从而实现采购的最优化。招标工作进行以前,必须成立由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监督工作机构。

结束语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原材料和半成品生产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联系。为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实现无缝连接,并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同步运作效率,就必须加强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工作必须做到五个恰当:恰当的数量、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来源。

参考文献

[l]孙志伟.供应链管理在煤炭企业的应用[J].中国煤炭,2005,01:31.32.

采购策略研究篇6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ed liberalization of global trade,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integrated, more enterprises are inclined to identify the best suppliers in a global context, the materials procurement of good quality and reasonable price can achieve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China is favore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ecause of its great capacity, plentiful labor, lower production costs and cheaper prices of products, Chinese products are "tempting" to all purchas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auses and status quo that the eyes of the global procurement are focused on China, objective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procurement on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raise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meet the global procurement.

Key words: Chinese Enterprises Global Procurement Strategies

全球采购,就是指在供应链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供应商,采购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物料,以保证产品的总成本最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竞争市场逐渐形成,全球采购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充分利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资源,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争取最大程度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强大,加之较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较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到我国建立跨国采购中心、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一时间,全球采购在我国迅速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

一、全球采购聚焦中国

经历了近30年改革开放,中国凭借成功的市场经济转型以及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抓住了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采购生产网络重组的战略机遇,开始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2004年以前,跨国公司在华从事采购出口业务虽已有一些渠道,但其相关机构只能从事一些为采购出口提供服务的业务,不能开展实质性的经营业务,无法满足跨国公司不断增长的采购需求。随着中国进一步放宽外商在华采购出口的政策,中国一些背靠生产和加工基地的港口城市,如上海、深圳、天津等,以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依托,以其便利的交通、完备的设施和配套的服务,进一步成为跨国公司在华采购的切入点,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采购中心。“中国是全球唯一可生产所有门类商品的国家,没有一家外国公司不看重中国市场的销售和采购。”从跨国采购商众口一词的解释中,不难发现,中国商品品种齐全、价格适中、品质优良、创新加快等优势,对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主流市场,已形成难以抗拒的“诱惑”。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50%的传统相机、超过1/3的手机、30%的电视、30%的空调、25%的洗衣机、20%的冰箱、17%的数码相机、20%的DVD均由我国制造或者组装。对跨国采购商和供应商而言,我国制造业的巨大生产能力不可估量。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充裕,生产成本低,因此产品在市场价格便宜,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我国采购的商品正日益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二、全球采购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全球采购为我国企业打开了一个在世界上寻找市场份额、寻找合作者与寻找最终消费者的窗口,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品的扩大出口,而且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外贸的整体水平,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我国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促使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带动经济发展。全球采购活动青睐中国,无疑为中国的企业,特别是那些过去以内销为主的多数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企业产品出口的机遇。因此,全球采购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将大大扩大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从而实现我国出口经济的顺利进行,进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做出贡献。

2.促使中国企业不断学习,加速技术创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在许多行业领域中国际竞争已趋于国内化,这也迫使跨国公司不得不向中国供应商转让较新甚至最新的技术,以增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样有利于我国企业引进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理念,同时也为中国供应商技术进步提供了动力,为了维持与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而不断进行自主创新,以跟上国际竞争的脚步。

3.促使中国企业快速“塑身”,适应国际竞争。全球采购环境下,中国企业需要学习和尽快适应全球采购的资源配置方式,从而能够在与国际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建立起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采购网络,真正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采购并与跨国公司或国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加快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创新,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同时这样可以使中国企业更加直接和更快地了解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和需求,能够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则来进行生产、提供产品。

三、我国企业应对全球采购的策略

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采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全球采购带来的机遇。主要原因有:(1)消费习惯和理念不同。虽然我们一些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很有竞争力,但是受消费习惯、民族文化等的制约,跨国公司并不一定感兴趣。(2)经营理念不同。部分中国企业总是想把产品高价卖给国外跨国公司,喜欢做一锤子买卖,缺乏长远观念,可是国外跨国公司却想以尽可能低的价格采购到中国的商品,并喜欢长期合作。(3)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缺乏了解。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国外跨国公司的采购程序和国际通用规则了解不够,导致面对全球采购复杂的准入原则不适应。(4)没有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有利政策。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熟悉与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传统采购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采购制度与模式的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库存量得以降低、采购人员和供应商数量得以减少、资金流转速度得以加快。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并进行高效运作的供应链理念,在发达国家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化、集约化的电子采购,正成为跨国公司经营运作的重要流程。很多跨国公司纷纷发展电子商务采购工作,以消除在采购管理过程中的低效率。为了适应全球采购趋势的发展,我国企业应积极参与这一“网络流程”,为产品进入国际采购做好准备。

与供应商建立双赢合作关系。中国企业一方面要把与采购商的合作作为把脉市场的新方式,全球采购不同于一般的需求,其数量大、范围广的特征恰恰反映出它是一种代表世界主流购买与消费倾向的有效需求,全球采购对供应商而言,其意义不仅在于卖出了大宗产品,更重要的是透过采购商的购买意向可以最准确地触摸到全球市场供需波动的脉搏,低成本的迅速地把握商机和行情。另一方面要与采购商相互信任、信息共享,严格按照采购商的要求协调自己的生产计划,低成本的准确的为采购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高水平的服务,实现双赢。

采购策略研究篇7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制造体系,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研究显示,制造行业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50%~80%,采购成本已成为企业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日益显著。国内实业界和学术界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论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并且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研究者以企业工作者为主;第二,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第三,从内容上来看,采购成本控制方法可以归结为基于采购成本定义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商品分类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环境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基于战略性采购的成本控制方法。

二、采购成本控制方法分析

1、基于采购成本定义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目前,学术界对采购成本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采购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还缺乏准确的描述和界定,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形:采购成本传统定义法、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和所有权总成本法。唐蓉和沈俊娜等使用采购成本的传统定义,将采购成本定义为“采购物料过程中的购买、包装、装卸、运输、存储等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并从采购原材料价格,采购部门管理,运输费、仓储费、保险费等费用,缺货成本四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张蓓和李江萍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采购成本管理中,从分析资源动因出发,寻找引起采购成本发生的作业,以作业为核算对象,并提出控制采购成本的方法和建议。彭鸿广、骆建文阐述了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中如何应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孙炼等把生命周期成本法运用到电信设备的采购过程中,指出根据生命周期成本法提出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朱晓琴、朱启贵综述了基于所有权总成本(TCO)的采购成本管理,并提出对我国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启示。陈志祥等、刘子先和龚光明等研究了所有权总成本在我国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应用。

采购成本的传统定义采用企业通用的会计准则,对采购成本的定义不具有针对性,不能反映采购成本的全貌。作业成本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采购过程中的间接成本,但HenrikAgndal和UlfNilsson(2007)研究发现,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长期采购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相关成本,这些成本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遇到了困难。TCO概念和与其非常相似的生命周期成本概念在国外已经被讨论,且以经验与案例研究为主,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TCO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都是战略性采购成本分析技术,着力于从长期、系统思考的角度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品的价值。从发展趋势来看,学术界和实业界趋向认同和接受TCO的概念和思想,并将其应用到企业采购成本控制过程中。总体而言,基于采购成本定义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从采购成本的构成出发,帮助企业识别采购成本的来源,并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是一种基础性的成本控制方法。

2、基于采购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价格已不再是采购和供应管理所谈论的唯一话题,但是价格仍是采购管理中的关键因素,是采购成本控制最直接、最敏感的切入点。这就给通过采购价格管理来控制采购成本增加了一些难度,但也吸引了很多学者来研究这些与价格管理相联系的成本控制方法。采购价格管理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目标价格法、成本价格法、谈判价格、招标采购价格、集中采购价格、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价格以及期货采购价格。高春海、张琳、马明从外部驱动、基本概念、过程等方面对目标成本规划进行了论述,深入分析了目标成本规划法所体现的采购成本控制思想。有些研究者发现企业要求采购人员了解和掌握供应商产品的成本构成,这样可以为采购定价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谈判专家罗杰·道森认为谈判是赚钱最快的方式,一个双赢的采购谈判价格可以为企业减少成本、赢得净利润。多数研究者认为招标采购价格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结果,有利于实现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采购效率。高峰、朱新民、车玉梅等讨论了集中采购在银行、项目工程、集团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的成效。黄松研究了集中采购多种易变质性物品的成本优化问题。唐晓、宋玉卿、田丹等从价值分析和功能需求入手,结合实例研究如何更为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顾炎华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为自己的采购进行套期保值,还能把握一些无风险的套利机会。

尽管价格只是采购成本的一个方面,但它却非常重要。在生产企业中,物料价值平均占销售额的52%;如果把购买设备的资本也包括在内,这一数值将达到56%。当然,采购额占销售额的比率随着行业的不同而各异,变化范围为50%~80%。更重要的是,采购存在利润杠杆效应和资产收益效应,可以对公司的绩效作出直接贡献。采购部门希望供应商保有一个公平的价格,就需要采购部门自己具有确定价格的方法和经验。以上提到的基于采购价格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虽然不能涵盖价格策略的全部,但它们都是企业经常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企业采购部门会综合应用一种或几种价格策略,为本企业争取到一个公平的采购价格,提高企业控制采购成本的能力。

3、基于采购商品分类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把采购商品分为不同的类型,相应地采取不同的采购决策,是降低采购成本的一个基本前提。郭俏俏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BC分类法——A+AA-B+BC分类法:将所有的物资分为A+、A、A-、B+、B、C六大类,并赋予每一类物资一个类标号。通过类标号,可快速定位关联物资,方便企业联合采购,从而实现采购、库存的系统化管理,减少采购总成本。党康林从企业自身的经验出发,分析了ABC分类方法在采购成本控制中所取得的成绩。吴敏洁比较了MRO物料采购与直接性生产资料的不同之处,介绍了跨国MRO采购的特点,描述了国内外工业企业MRO跨国采购状况,提出了国内工业企业跨国MRO集成采购模式。由于采购不仅仅是购买,更重要的在于管理。采购商品分类管理之所以能够降低采购成本,主要体现在改善采购流程、优化库存、促进实施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既是采购管理的重点,也是采购成本控制的着手点。

基于采购商品分类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将采购部门的工作同生产部门的质量控制、仓储部门的库存管理、运输部门的车辆调度等紧密相连,有利于部门之间的舒畅交流和通力合作。同时,这种控制方法也成为选择供应商的基础。另外,采购活动一般起始于采购需求和商品类型的确定,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基于采购商品类型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是一种基础性的成本控制方法。

以上三种采购成本控制方法,均与采购商品有密切的联系。总体上看是从商品角度来考虑采购成本控制的,侧重点在采购商品本身,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企业以外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采购环境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采购环境分析的控制方法把企业自身、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作为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采购环境是采购工作者组织采购活动的存在条件,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袁正宇从完善采购制度、建立良好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培训体系等方面分析了EPC工程项目中采购成本的控制途径。阙维中认为建立采购管理平台,规范采购业务流程和采购人员行为,杜绝采购“暗箱操作”和采购腐败,是完全有必要且极为有效的。唐庆海建议工程项目采购要充分利用好采购环境,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可以促使采购部门产生更好的采购决策、同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增强业务的透明度、产生更好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采购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降低运营成本和材料的采购价格,减少废品数量,产生更优的决策。企业外部采购环境即采购和供应市场,全球供应市场不断增长的动荡局面使采购市场研究成为至关重要的活动。国家间突然限制出口贸易、供应商因破产而消失、汇率的不断变化以及“9·11事件”和当前美国的“次货危机”,都给全球供应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通过采购市场研究,可以提前掌握这些信息,规避供应市场风险引发的采购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并能抓住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增强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能力,实现企业的采购目标。

5、基于战略性采购的成本控制方法。采购决策包括三个侧面: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战略性采购属于采购决策的战略层决策。采购(外包)、电子采购、JIT采购、联合采购、全球采购、绿色采购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等都是企业战略决策的一部分。王峰指出采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物资采购模式,其廉价、高效、快捷的特点必将不断地被更多企业所认识,成为众多企业采购成本的新选择。王小宾等通过对确定环境下和随机情况下的总所有权成本建模,可知电子采购在采购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面对采购产生价值。聂兰顺以供应商和采购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运输成本的JIT采购批量分割决策模型。唐东会认为应从动态的角度,全面认识绿色采购成本。郭海森、彭烨提出战略采购的最优方法是建立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风暴,有些学者就提出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推行联合采购,抱团取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是全球竞争,采购也应该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战略性采购的成本控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而是将重点倾向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而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为企业赢得长期利润。这里提到的采购方式不是单纯的成本控制手段或措施,而是一种采购战略。它们的应用和实施,都需要从企业战略方面来考虑,并结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从内容上看,国内在战略性采购方面所作的研究多数属于提出或提倡某一种采购战略的思想和观念,很少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更深入。JeanNollet等(2005)从利润、供应市场、集团规模、成员关系、受益人等五方面讨论了加入采购联盟实施联合采购的优势和劣势。PervezN.Ghauri(2008)探讨了全球供应网络对宜家家具(IKEA)的市场驱动战略的有益支持和贡献。DothangTruong(2008)通过网上调查359位专业采购人员,研究发现电子采购能够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JonEdgell(2008)总结了2008年全球采购的四个发展趋势,指出由于美元走弱及中国存在很大的成本优势,中国还将是全球采购的重要市场。从国外在战略性采购的研究来看,国外已经在研究战略采购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并开始总结经验和教训。这给我国一个重要启示:战略性采购已经跨越了概念阶段,逐渐步入实施阶段,这就要求我国的研究也能跟上这个步伐。

三、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趋势

随着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采购被视为企业挖掘潜在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以下三方面将会得到深入研究。

1、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目前国内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提出的一些控制方法和措施,多是出自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可以数量化衡量的决策体系。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Whatgetsmeasuredgetsdone”,相信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将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2、中小企业如何实施采购成本控制。很多文献在研究采购成本控制时,或不对企业类型加以区分,或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例,而很少关注中小企业。国外许多研究者,比如MihirA.Parikh等(2005)分析了一个针对小型企业采购的转化模型以及在实际中成功应用案例;AndreasR.Holter等(2008)提出了多种能够增进中小企业采购运输服务的工具,以扩大中小企业的采购决策力量;JohnRamsay(2008)直截了当地提出在采购供应管理中应该给与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另外,从规模上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约有4200万家,采购成本可节约的潜力巨大。因此,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管理会计在采购成本中应用研究。目前使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和所有权总成本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所有权总成本逐渐得到认可和使用,但它的具体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因此,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一方面需要改进现有的会计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引进新的管理会计来推动采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注: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BurtonT.T.JIT:repetitivesouringstrategiestyingtheknotwithyoursuppliers[J].ProductionandInventoryManagementJournal,1988,29(4).

采购策略研究篇8

>>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联姻研究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绿色物流战略发展研究 物流配送对中小企业产业积聚集群的作用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创新环境的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集聚化成长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外贸研究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 面向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秦皇岛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唐山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集群竞争理论下的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集群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与路径设计:基于滨州纺织产业集群的视角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宁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宁德调查队. 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3-03-10)[2013-12-25]. http://220.161.192.178/xwgb/main.asp.

[5] 缪雨. 福安市机电产业集群第四届年会暨闽东电机集群冲片综合配套服务平台成立大会[J]. 机电产业集群,2013(1):11-15.

[6] 朱新民,林敏晖. 物流采购管理[M]. 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0,55.

[7] 艾梅,滕跃民. 现代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12):4-6.

[8] 但斌,胡军,张旭梅. 产业集群环境下中小企业基于B2B平台的联合JIT采购[J]. 工业工程,2010(2):69-72.

[9] 石纳芳. 产业集群环境下浙江省中小家电制造企业联合JIT采购策略探讨[J]. 北方纵横,2011(12):81-82.

[10] 孙畅,吴占坤,赵英姝. 我国企业应用现代物流采购技术策略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0(6):62-64.

[11] 许敏. 基于绿色物流的采购管理研究[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2-46.

[12] 王增文. 采购物流管理对生产物流系统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136.

[13] 宋华,王岚,贺锋. 企业间关系对采购与物流供应柔性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2009(2):58-65.

上一篇:大学生教学实习范文 下一篇:餐厅经营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