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2-01 15:54:19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乡镇政府;总预算会计;预算管理

一、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问题分析

首先,总预算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核算依据难以获取。核算标准与核算数据是核算工作开展的前置要素,很多乡镇预算管理部门在分解预算目标、下达预算指标上存在滞后性及粗放性,业务部门甚至年底或次年才能知晓某些专项资金使用指标。同时,总预算会计核算要素既包括有价证券、预拨款项等资产类,应付款项等负债类又囊括各项结余等净资产类和各项收入支出的核算,核算依据为被核算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及文件资料。鉴于各部门管理水平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核算人员很难在既定时间内通过某一渠道获取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的数据,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推进困难。二是年底核算工作压力大,款项处理不及时。按照新制度规定,各部门在获取财政资金但未使用该款项时不进行账务处理,使用时进行列支,只有在年底对未使用的款项进行总预算会计处理时使用权责发生制列支,这将导致年末的财政支出大幅上涨,核算工作量增加。在既有压力下,核算人员对往来款项及暂存款项的处理可能存在滞后性,长期挂账等状况时有发生。其次,员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鉴于乡镇部门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其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还有待完善,数量有限、经验不足、学习机会有限、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比较普遍。如,只有少部分乡镇成立单独的国库部门,配置专员处理国库业务,大部分乡镇机构并未设置专门的国库部门而将国库岗位设置在预算科中,实施合署办公。人员配备的不足使得一人多岗问题时有出现,组织很难严格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划分岗位,替岗原则、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的落实情况较差,会计核算工作自然难以做到细致化、全面化,工作潜在风险提升。同时,人手不足使得总预算专员不仅要做好总预算工作、完成总预算职责,还要关注总预算之外的其他财务处理事项,受人员精力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在非聚焦性工作状态下,工作开展效率低。此外,大多数参与乡镇总预算会计工作的员工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工作年限相对较低,在岗位胜任力不足的情况下,应对政策新变化自然难上加难。最后,协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对乡镇政府的各项资金如代管资金、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等使用情况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会计核算、监督把控的专业会计,其面向对象为乡镇,基本工作任务囊括组织预算工作、调度资金使用、核算日常业务、参与预算管理、实施会计监督等方面,需要各部门的协同与配合。就目前的情况看,乡镇财政部门还未搭建起各部门协同配合、会计处理环节有机衔接的机制体系,业务部门仍存在记账与自己无关、完全由财务部门负责的理念,信息收集难度提升。即使某些乡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升各部门信息收集的能力和效率,但各信息系统之间各自为营,数据信息依旧散落,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这使得总预算会计人员可能将大部分时间置于会计信息的整合、核算中,难以根据分散化的信息实时追溯预算管理进展,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还容易导致信息分析结果滞后,数据分析价值降低。

二、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对策略探讨

第一,夯实核算工作,提升核算水平。提高核算水平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明确核算标准、约束核算流程、确定核算内容、优化核算方法等。具体来看,乡镇财政部门要想做好核算工作提高核算水平可通过以下途径。首先,确保预算指标下达、核对、录入及时准确。乡镇要及时与上级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进行预算指标的核对,督促预算管理部门及时将预算指标下达至各项目,若在年底最后一个工作日依旧存在未下达的预算指标则不再继续分配而将其作为财政结余进行会计处理。鉴于现实操作情况复杂多样,原预算指标与实际需要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对预算指标进行调整,预算调整需要乡镇部门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层层审批,直至最高负责单位同意后才可在系统操作。其次,严把年末支付截止期限,预留办理时间,减缓年终压力。按照新制度要求,年末25号为支付业务的截止办理日期,鉴于年底财务专员业务多、工作量大,乡镇可要求预算部门提前上交用款申请,除特殊情况外,截止日期后不再受理支付业务。为了减少长期挂账、年底款项清理不及时等状况的发生,乡镇总预算会计单位要加大清理力度,做好款项核对,梳理清理项目,明确责任主体,通过催收、扣款等手段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清理。第二,补充人才,加大培训,建立人才梯队。建立人才梯队的途径包括外部引入与内部培养两方面。外部引入需要乡镇做好组织结构梳理,健全岗位设置,明晰需要补充的人才类型及能力要求,根据岗位需要提报人才招聘要求。从内部培养看,乡镇财政部门要做好新会计制度的解读与新政府政策的研读工作,定期召开总预算会计人员的经验交流会、政策解读会及知识技能培训会。通过整合各地区总预算会计处理中的经验形成培训资源或聘请相关专家开展知识或技能培训。同时,乡镇财政部门要做好人员的储备工作,加强岗位与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与上下级间的纵向交流,形成组织内的人才储备池,做到某一管理者或关键员工离职、晋升或退休时立马有人接任。第三,总预算会计会计处理结果可反映乡镇预算落实是否到位、政府责任履行是否合理、财政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等方面信息,为信息使用者做好组织决策、调整业务流程提供思路。要想实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数据处理结果的目标,乡镇财政部门需要将总预算会计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有机结合,形成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其他财务管理单位相互协同、互相配合的机制。同时,聘请专业机构整合乡镇财政部门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打通各部门沟通渠道,实现对某一数据追踪溯源,深挖数据价值。为保障会计工作合规、高效开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与审计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乡镇政府可通过内外部监督手段规范会计处理行为,督促总预算人员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和流程编制报表及核算账目,及时纠偏修错,减少不当行为对总预算工作的影响。

三、结束语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2

为进一步强化乡镇党委的管党意识和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确保“三级联创”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市委《关于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精神,现就建立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性

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全县乡镇党委认真履行管党职责,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推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构建和谐孟村这一主题,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乡镇党委履行管党职责不到位,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够。实践证明,建立和实行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我县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

第一,建立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职责的有力举措。建立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党委的工作职责,有利于准确考核和评价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检验乡镇党委履行管党职责情况,有效强化乡镇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履行“直接责任人”的管党职责。

第二,建立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保证基层党建任务目标落实的有效途径。乡镇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七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抓基层党建的主角作用,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式,促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建设沿海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三,建立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有利于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良好工作局面;有利于乡村党组织牢固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落实好“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二、明确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和目标

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和指示;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研究制定本乡镇基层党建工作规划、计划;全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立足本乡镇实际,提出工作任务目标,并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创新组织形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领导和指导基层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

3、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乡村党组织“五个好”建设,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和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教育,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引导党员自觉履行义务,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权利,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基层党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办法,建立健全常抓不懈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

5、引导本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党建职责,形成党建工作合力;重视总结工作实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善于把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工作制度。

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是: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确保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党员作用突出,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工作得到促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人民群众满意。

1、农村:每年按照县委转后安排,开展集中整顿工作,使后进村党组织班子得到加强,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村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发挥;下大力解决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今明两年,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有率达到100%,较高标准的活动场所达到40%以上;建立健全以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为重点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监督等工作制度;深化“素质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到2010年,全县至少有一名大专以上学历干部的村数和具有“双带”能力的村党组织书记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个乡镇“五个好”村党组织达到40%以上。

2、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2至3年努力,力争使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使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都能建立党组织;使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指导企业开展党组织活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和党组织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开展活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乡镇直机关及其他领域:围绕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使乡镇直机关党建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四型”文明机关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按照“提质、提速、为人民、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乡镇直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使乡镇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有关制度

建立健全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强化管党意识,确保乡镇党委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的重要举措。主要建立健全五项制度。

1、乡镇党委书记专项述职制度。县委每半年听取一次乡镇党委书记述职,要突出重点,使述职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述职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反映基层党建工作和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真实情况。县委主要领导对述职情况分别进行组织评议和会议总结,对履行管党职责情况做出总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需要改进的工作和要求。

2、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乡镇党员领导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联系一个村或一个企业,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平均每月至少到联系点工作一次,每半年参加二至三次基层党组织活动。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深系点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督促检查、全程指导、解剖典型、总结经验,努力把联系点建成党建工作的示范点。

3、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责任范围内基层党建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群众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对述职时不如实反映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两委”班子瘫痪半瘫痪以及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等情况不如实报告的,要严肃追究乡镇党委书记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通过健全完善乡镇党委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强化乡镇党委管党责任意识。

4、督促检查制度。县委对各乡镇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考核奖惩制度。县委对乡镇党委每年考核一次,并进行排队。县委对考核排位前两名的乡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推荐受市委表彰,给予党委书记、主管副书记、组织委员一定的奖励,将其工作实绩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考核成绩排位后两位的乡镇和党委书记、主管副书记、组织委员在年终实绩考核中不能评定优秀等次,并进行通报批评。

四、加强对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领导

1、成立领导机构,发挥工作合力。乡镇党委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分析问题,安排部署工作,抓好督促落实。

2、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工作主动。乡镇党委要结合本乡镇党建工作实际,每年至少确定一个重点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和问题,提出切合实际、富于创新的办法和措施。党委书记要在调查研究中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自觉超前谋划,不断完善、深化抓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措施。乡镇党委主管党建工作的成员,每年都要在县级以上党报党刊上发表一定数量、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党建工作调研文章。

3、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丰富工作载体。乡镇党委要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认真进行总结评比。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乡镇建设 文化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60-01

文化站建设工作属于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乡镇文化站建设可以有效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加速农村建设,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但是许多地区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文化站体制建设都存在问题,下文将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乡镇文化站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农村文化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构成部分,文化站工作质量与领导业绩不产生直接联系。乡镇政府通常都比较轻视文化站工作,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上,导致文化站建设滞后,影响乡镇文化站正常运转。乡镇文化站建设也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影响文化站功能的落实,并且会阻碍文化服务的正常开展,导致文化职能不能正常的发挥,加剧城乡差距。

2.文化站管理体制混淆

所有工作都需要通过科学化的体系对其进行支撑,乡镇文化站也是如此。在乡镇文化站开展的过程当中,普遍采用政府领导或者是主管领导的管理方式。县级的文化部门只是定期的对乡镇文化站进行管理,但是管理方式及管理体制都有欠缺,缺少相应的调控手段,导致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不能保证文化站的正常运转。从目前已经开始运转的乡镇文化站实际情况来看,有许多文化站都存在人员配置不足、机构不全或者是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文化站的正常运转,也缩小乡镇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的范围。

3.管理缺失

只有不断的对乡镇文化站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我国诸多地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情况来看,管理不到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事文化站管理的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部分管理工作人员一人身兼数职,不能全心全意的为文化站管理服务,而且也不能定期完成文化站分配的任务。乡镇文化站因为缺乏管理经验以及人才选拔制度,导致一些有才能的人没有良好的才能施展平台,最终离开。这一情况严重影响文化站团队整体素质,同时也影响了文化站团队稳定性。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缺少科学化的考核原则以及竞争机制,工作人员个人积极性比较差,影响了文化职能的正常发挥。部分乡镇政府对文化站的建设比较轻视,导致一些文化站被占用,影响站点正常运转。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措施

1.构建考核机制

乡镇文化站日常运行存在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科学化考核机制来完善日常运行,提升乡镇文化站工作运行效率,提升乡镇领导对文化站的重视程度,保证文化站正常运转。虽然文化站工作只是农村发展的小构成部分,但是文化站发展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所以相关领导人员必须要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在不断完善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一些软实力建设,从文化建设体系入手,不断创新体制,让文化站充分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借助文化这一软实力来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步伐。为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必须保证文化建设在城镇建设中的比例,保证文化建设机制健全,使文化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2.完善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乡镇文化站的经济投入来源必须是当地乡镇政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站建设资金可续航,保证文化站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县级的财政部门也需要拟定资金投入计划,保证文化站可以正常运转。乡镇文化站建设需要依靠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吸纳资金,结合社会资金以及公益资金等来保证文化站正常发展,解决文化站建设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成果可以在年终总结中得以体现,同时也可以在年终总结时设立奖励机制来完善文化站整体运行体系,通过奖励的方式对工作较为认真、工作成绩较好的员工进行鼓励,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站未来发展, 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员对工作的人情,调动工作人员个人积极性,让文化站日后运作更加便利,有助于乡镇文化站未来发展,通过文化站调动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3.构建科学化管理机制

想要保证文化站正常运转,必须要考虑人员、待遇以及管理机制。通过通过定编、定岗、定员等方式保证文化站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文化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县级的文化管理部门来进行统一调控,完善传统的乡镇管理机制。应当对乡镇进行分区,保证所有区域内都有文化站,调控文化站分布情况,不能出现“扎堆”“过于分散”的情况。每个区域都要定期的组织进行一些文化活动,让文化活动理念深入当地居民的心中,促进文化站在该地区更好的建设。文化站工作人员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站建设当中,做好自己分内工作,促进文化站活动有序开展。

4.构建科学合理的监察机制

在乡镇文化站检查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上级领导可以根据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监督政策与措施,保证监察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促进监察体系不断完善。针对不同乡镇地区文化站工作实际情况来拟定监察条例,落实奖惩制度,提升文化执行力,保证文化工作正常开展,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这些方式来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更上一个层次。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来管理文化站,让文化站的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文化活动可以正常开展,也可以保证文化权威性,促进各项工作更好更快的落实。

三、结束语

乡镇文化站建设是相应国家号召的项目,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文总结了如何保证文化站正常运转,总结了各种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旨在提升文化站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来. 办好乡镇文化站不能忽视――浅谈如何办好乡镇文化站[J].大众文艺,2011,11(22):111-113.

[2]罗腾飞.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乡镇文化站研究――以Y镇综合文化站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04(07):55-57.

[3]杨太柱.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J].福建理论学习,2013,06(11):88-90.

[4]夏玉珍,卜清平.前世与今生:乡镇文化站的历史变迁与路径转向――公共文化服务不同时期的功能[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0(20):36-38.

[5]乔兴华,许广华.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体系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4,01(02):45-47.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4

一、关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

(一)督查情况

从9月底开始,我们组织专人,分南北两片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督查。这次督查,我们到乡镇、村、社区、两新组织、学校等单位,采取了听汇报、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应该说能够总体反映出全县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从面上看,各乡镇学习实践活动按照规定动作抓好动员发动和学习培训,目前大多数已进入走访调研,总体情况看,九坝、花秋、楚米、大河、天坪、羊磴、水坝塘等乡镇对活动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总体较好;但各乡镇对活动的组织开展不一致,工作进展不平衡,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领导不够重视。主要是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书记副书记对本乡镇参学党组织和党员情况基数没弄清,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主要环节、基本要求、操作方法不清楚,工作缺乏思路,工作直接交由具体负责人办理。二是方案不够结合实际。部分乡镇方案照抄照搬上级活动方案,没有认真领会县里“1+6”文件的要求,部分乡镇确定的主题载体不切合自身实际,大而空;一些村、学校甚至没有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和载体。大部分镇村满足于完成县里的规定动作,没有结合实际研究活动如何开展,工作缺乏创新。三是工作统筹不够。部分乡镇就活动搞活动,就学习而学习,抓统筹兼顾,与常规工作结合不够好,存在“两张皮”现象,造成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当前,主要是动员会后组织学习不落实,必学篇目和资料没有按规定组织学习,尤其是乡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不好,镇村学习载体和形式单一,没有创新。四是人财物不够到位。部分乡镇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或虽然明确了专人,但兼任的工作多,造成上交资料不及时、信息反馈不及时;一些乡镇没有专门的办公室,没有布置,没有保障基本的办公用品。五是宣传不够到位。部分乡镇没有书写永久性标语或悬挂标语,没有精心制作固定宣传栏、宣传橱窗,宣传氛围不浓。各乡镇向县委活动办报送资料不及时,不规范,报送信息总量少、内容空,提炼不够,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好。六是督促检查不够到位。乡镇党委对村、学校、企业党支部等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不力,安排的驻村指导员名存实亡,没有真正下去开展指导和督促,造成参学单位盲目应付,不抓落实。七是资料不够规范。部分乡镇和村学习实践活动资料零乱,排版、印制、装订粗糙,规格不一,没有系统性。

以上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要认真对照,切实开展自查,看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把本乡镇存在的问题一项一项进行梳理,全力抓好整改,抓好落实。

(二)当前和下步工作要求

一要深化认识,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针对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和党员的特点,中央强调了“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务求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因此,各乡镇务必认真领会精神,吃透“五个更加注重”的基本内涵,切实按照“务求实效、简便易行、分类指导、强化基层、统筹协调”要求抓好活动的组织,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确保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各乡镇党委、村、学校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必须高度重视活动开展,全面掌握和熟悉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流程,摸清底数,提高领导和指导具体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要把“四民一体”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结合起来,把强化学习贯穿始终,当前尤其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作为主线贯彻始终,对未完成规定篇目、未按要求组织学习或学习流于形式的,必须组织“补课”;要把调研走访贯穿始终,将听民声、察民意、解民怨、帮民富作为调研走访的落脚点,将走访调研和“感党恩、守法纪”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开展宣讲、教育的过程变成了解民情、化解民怨、集中民智的过程;要把完善规章制度贯穿始终,通过查找问题,完善规章制度,形成保障和促进本单位部门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要把解决问题贯彻始终,始终重视边学边改,边查边改,把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帮助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贯穿活动全过程,将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各乡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要强化学习,保证学习时间和质量,班子成员、各支部负责同志和部门负责人要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带头执行政策,带领群众实现致富取信于民。

二要加强分类指导,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各乡镇的情况不一致,县委派出了四个分系统指导组,加强对面上工作的督导检查。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强化分类指导,重视对村、学校等基层单位活动的指导和督促。村、学校等活动单位的活动方案,确定的主题载体和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必须报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审批。各乡镇派出的驻村指导员必须按照县里的总体要求,到岗到位开展指导,帮助各村、校等单位开展工作。特别要强调的是,各单位要坚持开门搞活动,学习讨论、“干部大走访”、“教师大家访”等活动必须充分调动机关干部、学校全体教师、企业职工、团体成员以及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要搞成少数人的自娱自乐。

三要突出实践特色,切实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此次活动名为“学习实践”,必须体现实践特色。名乡镇、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具体列出将为基层群众办理的实事,突出解决关系农村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及民生方面的问题,要建立实事办理台帐,明确具体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进行公示,作出公开承诺,要让群众通过实事办理体会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效果。针对当前的调研走访,各乡镇、村、学校、卫生机构等单位要精心拟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课题。安排调研时,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开始就明确调研成果的走向和使用方向,突出调研成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便于后期的成果转化。要明确调研课题用来干什么,是解决制度的问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找准本地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调研材料。

总之,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党委务必高度重视,全力抓紧抓好。对各乡镇活动开展情况,县委将不定时进行督查,凡领导不力、组织不力的乡镇和单位,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县委派出的各指导检查组,尤其是驻乡镇的指导组成员,要切实履行职责,扎实指导好本乡镇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对县委派出的指导组,县委将严格考核;各乡镇派出的驻村指导员,各乡镇党委也要严格考评,定期对指导检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工作落实。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5

根据省扶贫办绩效评价有关饮水安全方面反馈的意见及我区饮水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做如下通知,请各乡镇对照自查,举一反三,限时整改。

一、省扶贫办绩效评价反馈的意见

1.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之前由部门核查出,自来水管道裸露在外,要求其做相应整改,此次核查时发现,以前实施的饮水安全项目自来水管道依然裸露在外面未做任何处理,2019年实施的项目仍然裸露在外,存在落实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2.项目资料缺失,项目管理缺少必要的程序。部分项目没有验收报告(至少包含验收标准、验收情况和验收结论),未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未进行项目造价审核及竣工决算审计,无监理相关资料。

3.项目支付缺少关键资料。大部分项目的付款缺少“形象进度表”“已完成工程量清单”“资金支付申请表”等关键资料依据。

二、整改措施

(一)开展“回头看”,确保工程质量。各乡镇(街道)要认真对照反馈意见,及时开展“回头看”,重点针对管道裸露、爬管等现象进行核查,同时按照《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及《**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三十条》要求查漏补缺,再次排查其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并根据核查结果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方案,限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确保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

(二)完善资料,确保验收。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验收资料的编制收集归类工作,加快完善软件资料,确保顺利通过贫困退出验收及行业项目验收。

贫困退出验收涉及饮水安全方面的资料: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的验收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甘水农水发〔2018〕319号)规定的验收程序执行。

1.户级资料:(1)《**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区水务局包乡责任人核查准确后,签字加盖公章后下发农户;(2)饮水安全明白卡,每户一份,发放到农户。

2.村级资料:(1)《饮水安全花名册》,要和户籍人口信息一致(花名册内容格式符合省厅要求);(2)《饮水安全达标认定书》(以户为单位把本村的装订成测);(3)《水质检测报告》,由乡镇统一取样送检,以村为单位,一个水源一个水质检测报告;(4)村级管理机构和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

3.乡镇资料:(1)花名册汇总,以村为单位将村级花名册汇总后编制成册。(2)水质检测报告汇总,将全乡所有水质化验报告汇总编制成册;

4.区级资料:(1)成立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的批复文件。(2)供水专管单位管护人员的公示公告。(3)县区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基金管理办法。(4)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核实问题清单办理销号情况。(5)成立水质检测中心的批复文件。

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资料: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资料的编制整理共分四大类:1.建设单位(即乡镇)资料,包括设计文本、乡镇(街道)专题研究饮水清零任务的会议纪要、投资计划文件(武脱领办发[2019]29号)、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项目公示图片、建设单位自验结论(报告)及自验总结、竣工决算报告、工程移交资料、反映项目建设情况的影像资料;2.设计资料,包括设计合同、设计报告、工程设计情况总结报告、设计变更相关资料(如有);3.监理资料,包括监理合同、监理规划、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监理日志、监理指令记录、监理例会纪要、监理情况总结报告,监理质量评估总结报告、反映监理情况的影像资料。4.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工报告、技术交底记录、进场(人员、材料、设备)报验资料、隐蔽工程报验资料、单元(工序)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阶段验收资料、质保资料、施工日志、工程变更签证资料(如有)、工程款支付资料、工程结算、请验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施工情况总结报告等。上述四类资料由乡镇(街道)保存,并报区水务局备案。

(三)加强资金监管,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加强资金的监管使用,专人专账负责管理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按进度付款,无挪用、挤占、虚列开支等现象,同时要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完善资金拨付资料,健全资金拨付程序,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合规使用,安全使用。

(四)落实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各乡镇(街道)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依规进行管理。对已建成的饮水安全项目,各乡镇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切实做到政策落实到位、制度落实到位、管护人员到位、运行经费到位、培训宣传到位,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

(五)加强政策宣传,把握评价标准。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把《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作为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和脱贫验收的“度量衡”,加强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细则》内容和指标,严格对照标准开展工作,对照标准完成任务。各乡镇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改变陈旧的用水观念,提高群众对饮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认知和理解,赢得信任和支持,确保安全饮水冲刺清零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群众保质保量的喝上品质优良的安全水、放心水。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乡镇(街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全区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严峻性和复杂性,认清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紧迫形势,认清解决反馈意见问题的重要性,做到对反馈问题照单全收、主动认领,坚决整改存在的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各项任务。

(二)靠实整改责任。各乡镇(街道)要切实担负起抓整改落实的主体责任,对反馈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要对照反馈问题,切实增强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责任整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明确整改时限。要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动真碰硬,能即知即改的,要明确具体整改时限要求,迅速完成整改,绝不能无限期延误整改。

(四)积极排查,有效整改。各乡镇(街道)要对存在的管道裸露、爬管、冻管、缺少入户设施等特殊问题进行认真摸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整改措施落地见效,不漏一户解决好饮水安全工作,保证户户用水达标,人人饮水安全。

(四)强化制度建设。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具体问题整改,注重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后续机制,巩固整改成果,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6

经过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三农”问题再次被全社会所关注。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不仅要面临对传统工作方式的抛弃,而且还将面对新形势下农民致富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在这种条件下,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的乡镇人民政府,其职能到底如何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亟待研究和着力实践的课题。带着这一课题,近期,笔者先后深入城关镇、汤坪镇、龙王镇和太山庙乡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与思考,得出的综合结论是:“转变乡镇职能,已经不单纯是乡镇自身的改制,它牵动着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神经’;也不单纯是依靠一项改革就能完成,它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与之相匹配”。

一、问题与分析

城关、汤坪、龙王镇和太山庙乡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人口37463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和总人口的30.1和50.2,四乡镇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县上下达的编制,一乡三镇共下达行政编制133人,事业编制65人,目前行政人员在岗103人,缺编30人,占总数的22.2;事业人员编制65人,在岗61人,缺编4人,占总数的6.2。一乡三镇正副科级干部定编62人,目前配备55人,尚缺7人。

1、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干部队伍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基层,长期扎根农村,熟知乡镇之苦、干部之难、报酬之低,在山区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相对老化的现象。从所调查的4个乡镇来看,乡镇干部在册人员总数167人,其中: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41人,仅占在册人员总数24.5;30-48岁的105人,占62.9;48岁以上的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12.6。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4个乡镇167名在册干部中,仅有大学文化10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5.9;有大专36人,占在册人员总数21.6,这部分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本科、大专文凭,专业知识相对贫乏;中专以下的1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72.5。干部创新意识差,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由于常年工作在乡镇,普遍缺乏正规化培训,加之山区信息闭塞,远离县城,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坐井观天,缺乏开拓发展的能力,很难适应市场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果菌药等主导产业,基本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可喜局面。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产业结构调整不力和推广科技的方法和能力欠缺,4个乡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6名干部中,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4个乡镇目前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叫法不一,但工作模式大体一致,基本上都是因人定岗。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各乡镇虽然制订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科学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于个别乡镇年终考核评奖时,只好是吃“大锅饭”,搞平均分配,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挫伤了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干部管理体制不顺。4个乡镇除乡镇直接管理的站所和工作机构外,现有林特站、社保所、派出所、土管所等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工作人员管理权仍归主管局管理,虽然这些人在乡镇工作,但工资、人事管理调动权都在县直部门,乡镇只有使用权。这种现状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瓜分和肢解了乡镇政府的大部分职权,使乡镇工作和干部管理的难度明显增大。干部交流力度不够。近年来,虽然县上和乡镇都采取了干部竞争上岗、轮岗、异地交流等形式就干部交流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总的来说,交流的力度还不够大,交流干部人数所占干部总数的比例还比较小,干部本地化和长期在同一地方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如太山庙乡33名在岗人员中,有14名是乡上的本地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2。在这14名干部中,有4名是夫妻关系,8名是亲戚关系。由于当地干部长期在固定的区域工作,而且社会关系复杂,给干部管理工作既增加了难度,又使这些干部造成思想僵化,工作无动力,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进出口不畅。纵观##乡镇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80年代初招考了一批轮换干部,从村干部中选拔了一批乡镇领导干部,其二,90年代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从98年以后,由于学生分配制度改革等原因,除了少数选调生被分配至乡镇工作、县直部门部分中青年干部被选拔乡镇任职外,乡镇的进人渠道几乎被堵死,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在干部的出口上,目前除了到龄离、退休和自然死亡外,其他渠道很少,这也是影响乡镇干部队伍 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2、乡镇转换职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中央1号文件、税费改革以及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无不对乡镇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乡镇工作由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许多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将很快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往哪里去?税改后,乡镇干部征收税款这一主要任务将逐步消失,加之计生、土管、司法等工作走向法制化,乡镇一些原有职能即将弱化,几十年一贯履行“安排生产,催粮要款,结扎引产”三大项常规任务基本不复存在,一些干部偏多的乡镇许多人无事可做,富裕人员分流问题再次凸现。

二是钱从何处来?税改后,虽然中、省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进行补偿,但乡镇缺口仍然很大,本来在此之前就十分困难的乡镇财力就更加捉襟见肘,这种现状,不但难以保持乡镇最基本的运转支出,而且许多乡镇无力偿还欠款,更何况又面临教育、修路、集镇建设等公益事业的投入。

三是事该怎么做?乡镇工作历来辛苦,其任务之重,条件之差,待遇之低是众所周知的,但乡镇工作最容易出问题,这也是无可争论的事实。因为职责界定不清、事务繁杂而导致顾此失彼,又因为机制不健全、程序不规范导致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乡镇搞好工作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四是职能怎转换?由于现行体制问题,随着乡镇林业站、社保所、派出所、土管所管理职能上划,导致部分乡镇职能削弱,增加了协调难度,致使部分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工作落不实。乡镇在管理方面严重存在着“责、权、利”不相一致的问题,本属于乡镇政府管理的事务,但人权、财权均在上级业务部门管理,致使乡镇政府管理权名存实亡,导致部分“七站八所”与乡镇政府“两张皮”,上述情况的存在,无法有效发挥乡镇职能作用,出现了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怪现象。

二、有益的探索

在现行体制下,固然影响乡镇职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很多,但一些乡镇面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在职能转换方面坚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乡镇职能的转换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1、取消包村制度,强化村民组织自治功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汤坪镇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工作方法,其弊端有三:一是大包大揽村务,弱化了村民组织自治功能;二是导致镇上干部力量分散,加大了干部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难度;三是包村干部几乎年年轮换,导致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对此,该镇今年在柏杨村进行了取消包村工作试点,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短期内使后进村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近期汤坪镇党委、政府正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明年将在全镇全面推行取消包村工作制度,集中干部力量,围绕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

2、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增强政府服务功能。

成立各类中介组织,加强各种专业服务,是乡镇政府在新时期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来,城关镇在围绕袋料产业,汤坪镇在围绕果菌药菜主导产业,太山庙乡在围绕果菌药桑主导产业建设上,依靠科技、提供信息、加大投入,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两镇一乡的共同经验是:围绕主导产业,增强服务功能。他们认为,要实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联结,必须以引进和培育龙头基地为主,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为辅的中介组织。因此,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开始倾斜干部力量,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以此强化服务功能,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3、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服务效果。

好行为要用好的机制来推动,建立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搞好服务的根本,也是实现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环节。汤坪镇、太山庙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汤坪镇创新工作机制,在产业建设中,推行了党委、政府建协会、支部建分会、协会联公司的模式。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和营造市场上,努力建好镇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协会。村上建立分会,在能人党员中扶持了汤坪镇蔬菜、药材、食用菌3个协会。镇协会采取引资、合作等方式吸取龙头企业来镇投资,提供技术,建设基地,实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先后建立了渔湾村秦岭菜业经营公司、安康北医大华严村绞股蓝种植公司、汤坪江浙食用菌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全镇菜、药、菌三大产业的发展。太山庙乡在创新工作机制上,突出抓了以下两点: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在规范机构设置后,进一步规范各办(站、所、协会)职权范围,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对(站、所、协会)工作落实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或限期完成,如限期整改无起色,仍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列入办(站、所、协会)或个人考核档案,年终按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十三月工资及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一项产业、一个协会、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过去单纯的数量考核转移到数量考核和质量考核并重上来,坚持以实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对引导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做出积极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并与晋职评优直接挂钩。

4、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

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对此,汤坪镇党委、政府坚持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去年以来,该镇在创新工作方法中坚持边实践、边总结,逐步在全镇建立了“一访、两定、一查、三评、三贴近”的工作制度。“一访”就是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走访一次所联村的全体党员群众,村两委成员至少走访一次全体村民。通过走访了解和掌握他们所想、所需、所忧;“两定”就是镇党委、政府根据各村要求,村上根据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和群众党员的要求,确定当年要办的具体实事,确定当年的具体工作目标;“一查”,就是定期进行一次督查,镇党委、政府组织由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县镇人民代表参加的监督组,定期对“两定”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做好指导帮助和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解决不了的困难,协调有关方面,把定下来的事情一件一件落到实处;“三评”,就是让群众评优劣。镇村干部以述职形式向参加评议的党员群众汇报当年“两定”目标完成情况,参加评议的党员群众根据“两定”任务完成情况,分别对镇村干部进行“优秀、称职、不称职”的量化测评,并当场汇总,将测评结果纳入镇村干部年度考核;“三贴近”就是办实事。要贴近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坚决防止说大话、讲空话、不办事、不求进取的现象;贴近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防止发生脱节、不合拍现象;贴近群众,认真征求群众意见,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既要谋发展,又要保稳定,向群众公开承诺,接受监督。汤坪镇这一创新工作方法的推行,把立足点放在办实事上,不仅为镇村两级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指明了方向,而且有效地激发了镇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也对镇村党员干部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转换的设想

要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首先应该从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入手,依靠机制的转换推动职能的转变。

1、调整机构设置,转移工作重心。乡镇对应县级机构设立了站、办、所,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这样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带有明显的行政事务色彩,导致了机构臃肿,人力分散,加之乡镇将主要精力放在抓收入上,导致职能错位。在新形势下,乡镇应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才能使乡镇职能到位而不错位。这就要求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点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的职能。

2、转换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力量分散在村上,每到中心工作来临时,集中力量搞突击,这种方法的弊端是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在村民自治之后,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乡镇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分流人员,以此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乡镇职能转换,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进行协调,靠服务来实施管理。这必然要求乡镇干部纠正农村工作中随意命令、胡乱指挥、不负责任的行为。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务透明,从计划经济时期依靠计划行事和市场经济初期自以为是错误的做法中跳出来,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好的履行职责。

4、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干部素质。一要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要严格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总体要求,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需要。对每名干部都应建立学习档案,每半年由组织、宣传部门检查考评一次,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依据。二是要建立完善日常学习、集中培训、轮训制度。严格按照全县干部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全县14个乡镇所有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三是要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专业考试和各种成人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5、创新管理机制,着力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首先要强化县对乡镇的工作考核,突出对最终成果的考核,重点考核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情况,农民的收入和负担情况,以及经济工作和重点工作情况,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和完善考核的方式,使乡镇工作考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核和奖惩。应当结合各地实际,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目标,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第三要把考核的权限交给农民。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二是创新干部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定期不定期在乡镇机关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轮岗交流,县委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也要适时对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进行异地交流。同时积极做好干部分流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人员逐步推向市场,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基本保障,变事业单位为经济实体,鼓励干部1─2年带薪创业,到期脱离财政。三是健全干部“上下”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同志提任领导职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3年工作考核倒数第一的进行脱岗学习或进入再就业中心,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四是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管理权限,县直部门下派乡镇业务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提拔交流、工资晋级等由乡镇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

6、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转型。一要灵活设置机构。乡镇在机构设置上一定要根据职能转变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合理规划,要本着“压机关、减行管、充基层、扩经济”的原则,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建立机构,以确保有充足的力量来抓产业、包项目。二要突出工作重心。我县作为山区贫困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恢复重建、加快发展。乡镇工作重点必须从管理具体事务尽快转变到谋划经济大局上来。立足本地实际,制订好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 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下功夫,引导农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要转变工作职能。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向提供服务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对农民的管理体制更为松散,只有“服务”才是联系乡镇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乡镇工作一定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切切实实的为农民致富出点子,办实事,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1]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乡镇财政;职能策略;财税管理;财政债务

1前言

乡镇作为我国范围内最基层的行政管理机构,在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最基础的奠基性作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的管理效果与建设效果,是关系到乡镇社会稳定、生态和谐、居民生活、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当前我国范围内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其承担着乡镇一级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各级部门开支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管、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财政监督管理等多项工作内容。同时结合近年来我国乡镇财政职能履行的实际成果来看,虽然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综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后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文章将针对当前形势下乡镇财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总结,同时以财税管理为例对当前形势下乡镇财政职能履行的改善策略提出优化建议。

2当前形势下乡镇财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建设落后。由于乡镇政府自身发展程度的限制,当前我国诸多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落后现象。以某地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为例,某地共11个乡镇政府,但只有其中的卫星镇、中心镇单独设立了财政管理机构,其余镇级政府均缺乏单独的财政管理机构。此外,综合当前我国范围内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大部分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均存在着人员年龄结构相差较大、人员服务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人员经济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等问题,对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后续发展以及职能发挥造成了严重的限制。

(2)乡镇财政预算约束能力较弱。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规范化的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业务处理制度,然而该制度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着工作开展质量较低的现象,部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业务的开展甚至流于表面,导致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业务的各项管理功能始终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举例来讲,部分乡镇政府在实际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视预算内容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预算随意调整、随意更改的现象,导致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屡屡超出,无法有效缓解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经济的困难问题。

(3)乡镇财政债务控制难度较高。当前我国范围内乡镇财政管理普遍面临财政负债的严重问题。在党中央三令五申的指导下,部分乡镇财政负债严重的问题虽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部分乡镇政府部门在实际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屡屡出现财政赤字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乡镇政府对于自身财政的管理始终存在着浮于表面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在于我国乡镇的管理制度始终存在着人浮于事的现象。

(4)乡镇财政部门事权分级不明。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事权分级不明的严重问题。不同级别的乡镇政府部门在事权管理以及支出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重叠、管理较差、管理错位乃至管理矛盾的现象,导致乡镇政府在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疲于奔命,对不同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财政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权力也始终难以明确。

(5)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上级政府对于乡镇财政的款项拨付,往往以设立专项拨款的方式来督促管理乡镇政府开展具体的管理行为。而上述专项拨款中不仅涵盖了社保救济、低保医保、农民抚恤等多种类型的常见乡镇财政指出内容,也涵盖了一些专项要求乡镇配套的拨款内容。如此类型繁多的专项拨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镇财政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乡镇财政管理的负担。此外,财政统筹管理过程中一般预算性转移支付的资金也多存在着来源不够稳定、支付方式固定化、支付额度公式化等问题。

3以财税管理为例对当前形势下乡镇财政职能履行的改善策略

(1)强化乡镇财政机构建设。我国各级乡镇政府部门应当依照国家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标准,积极适应当前乡镇政府及财政机构的职能拓展趋势,不断完善并强化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应当补齐财政管理人员数量,提升财政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建立内部人员管理制度,健全乡镇财政培训制度,通过人员能力提升与机构能力提升来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质量。

(2)控制化解乡镇债务问题。首先,乡镇政府要明确乡镇发展历史上的债务问题,明确债务责任单位并摸清当前政府的所有资产,确定债务补偿计划和来源;其次,乡镇政府要努力控制后续的债务发展,针对后续债务建立单位举债审核制度,确定上级机关批准后进行公示讨论,科学评判;最后,乡镇政府应当将政绩考核与债务问题的化解量和控制量相挂钩,营造全面消除债务的工作氛围。

(3)明确乡镇财政管理权力。乡镇政府必须要明确财政管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权力与事务管理权力,在确保财权、事权相结合的同时也对彼此的管理责任、管理义务和管理标准进行明确界定。乡镇政府应当结合当前公共财政的实际情况,以财权为基础确定事权,以此确保财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确保乡镇工作开展能够不盲目地量力而行。

(4)健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议乡镇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成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转向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政策。乡镇政府也应当结合当前国家对转移支付的配套政策,向上级主管部门的配套资金要求提供参考建议。

(5)健全乡镇财政监管体系。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全面的预决算管理体系、收支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制度、政府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要求各级人员与岗位必须依照上述制度配合乡镇财政管理的顺利开展。乡镇财政应当开展公示制度,建立内外相加的联合监管体系,借用社会力量完成对乡镇财政的支出监管,确保监察审计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结语

乡镇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新农村;村镇规划;作用;对策

新农村即乡村(村镇),它包括建制镇、乡以及村庄。早在20世纪中期,我国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再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议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虽然提法一样,但内涵更为丰富与全面,同时,提出了新农村的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行。显然,新农村的建设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物质方面的建设,而是建设与管理、政治与文化、经济与社会的全方位的建设。而村镇规划体系作为指导新农村规划的依据,不仅包含了法规标准、相关政策,同样还包含了规划编制与技术方法等内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村镇体系趋于不断完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不仅使村镇规划走上有法可依的道路,同样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的到来,促使我们用区域整体发展的眼光来关注新农村的规划,改变以往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模式。

一、我国村镇规划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村镇体系为镇总体规划的内容,是村镇体系的一部分。然而,专门针对镇域镇村体系研究较少,其中对于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层次与规模的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主要研究了影响我国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层次与规模的要素,提出了我国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层次与规模规划标准建议的原则、体系规模的分级,在人口方面的建议标准规模规划的相关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镇域镇村体系层次的分级标准和村庄规模的合理化指标,并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区域村镇体系性质的界定和村镇体系组织结构的主流模式。我国村镇规划工作整体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规划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

在规划过程中,一些村镇规划没有标准的编制规划,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极不适应。

1.2编制的规划质量相对较差

编制规划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编制乡、镇域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时,在空间上,缺乏区域的、整体的观点,存在就村镇论村镇的现象;在时间上,对规划的动态连续性把握不够,规划缺少应有的弹性;规划文本和图纸较简单,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村镇规划在与上一层次的规划衔接方面存在不协调,或缺少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与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

二、新农村规划与村镇体系矛盾的分析

2.1与镇域、村镇体系划分

依据矛盾的产生,分析指出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只要有:一是乡村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空间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镇域内既存在一个中心也存在多个中心,这就使只存在一个乡镇村体系的,不能适应因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在行政级别方面出现明显的不合理性,难以适应新农村规划实践的需要;二是对新农村规划实践与镇域镇村体系层次结构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指出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诸多问题,特别是与城镇化目标相违背,不能引导农村城镇化,而建设新农村本身就是一个农村城镇化的过程,它需要规划先行,这就导致了新农村规划与镇域镇村体系层次结构的矛盾。

2.2村镇规划中村镇矛盾的解决思路

首先,针对镇域镇村体系空间呈现多中心的情况,对具有支持乡村腹地作用的村镇进行明确定位,建议将其规划标准提升到镇区的高度,促进城镇化,并对这类村镇的选取提出可行性的评定标准;其次,针对中心村存在的诸多问题,对镇域镇村体系的层次结构进行优化,提出层次结构由镇区及村庄组成的构想,并建议选择一批具有乡村腹地作用的村庄与集镇作为副中心,进行重点建设,从均衡发展走向重点建设;再次,在总结上述两个矛盾的基础上,对新农村规划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最后,上诉两个矛盾看似独立,却存在内在的联系,镇域镇村体系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其自身处于不断的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其划分依据还是层次结构的组成,均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我国现有国情,选择适用于各区域的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矛盾,和谐发展。

2.3我国乡村建设的经典范例

在我国,存在节地效果不明显、物业管理观念淡薄、农民市民化进展缓慢等问题,农村居民对居住地选择的优先次序大致为本村―城镇―农村集中居民点,农民对于迁村并点的认同度很低。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在现有政策下,农民居民点归并到新的居民点在实际推行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如农民即使搬到中心村,也不愿意放弃老宅,土地集约化难以实现,宅基地复垦困难等诸多问题。从上述的实践经验来看,人们己经开始对中心村建设进行反思,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最早开始进行中心村建设实践的区域,但对大都市边缘山区的中心村建设情况缺乏研究。

三、构建新型村镇体系的必要性

3.1构建新型村镇体系,目的在于避免犯西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错误。

西方国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先集中、后分散、再城乡一体化的三部曲,为此西方发达国家曾经为城市中心的复兴付出巨大代价。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完全可以避免先集中、后疏散的曲折发展过程,应当建立以区域综合发展为基础的城镇化模式,在区域范围内合理配置城、镇、村,构建高效的城乡一体化体系。

3.2我国面临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

有选择的发展一批具有潜力的村庄、传统集市所在地,实现一部分农民就地或就近转移。总之,村镇体系应当以区域综合发展为基础,构建强有力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各个节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村镇规划体系作为城镇体系的延伸,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系统。由于村镇体系不仅对新农村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府公共财政的投放。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因此,构建合理的镇域镇村体系,不仅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更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年庆,吴国玺.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河南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521-524.

[2]申建勤,王利娅. 关于我国村镇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12.

[3]陈永林,陈晓强. 新农村建设对赣南乡村聚落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J]. 农业考古,2007,06:227-229.

[4]韩辉. 浅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规划和实施[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9:102.

上一篇:计划经济利弊范文 下一篇:县残联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