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0:22

学业辅导方案

学业辅导方案篇1

关键词 辅导员 工作档案 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不断形成了各种工作档案,包括团建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有序的建设好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因此,工作档案的建设是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概述

1.1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所包含的内容

辅导员的日常思政管理过程中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导致了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了: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1.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细节性。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2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重要性

2.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等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针对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2.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是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

3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方法探寻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坚持遵循如下原则:

3.1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真实性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建设的真实性要求辅导员的工作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3.2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动态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动态性要求保持工作信息的及时更新,保持档案的连续性、时效性。

3.3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系统性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坚持系统性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3.4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创新性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可以根据本人工作实际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而有所创新和变化。例如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3.5坚持工作档案建设的公开性与保密性相结合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总之,在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的今天,高校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是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因此,高校思政辅导员要在工作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春娟.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6).

[2]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1).

[3]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

[4] 马瑾.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下档案的收集与整理[J].陕西教育・高教,2010(03).

学业辅导方案篇2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就业抗挫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就业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心理状态的能力。抗挫能力有两方面的构成要素:(1)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人们以自己明确的目的,善于通过理性的思考,以达到维持心理平衡,能动地支配行为的能力。(2)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受挫后的自制力、适应性、灵敏性的综合表现。

受过专业训练的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遵照团体动力学和群体心理学等原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运用团体辅导的技巧,指导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职校生的就业抗挫能力,最终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国内外善于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团体心理辅导起步早,发展快,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覆盖面相当广。而我国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是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领域,理论研究涉及范围颇广,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未形成系统。团体心理辅导如今最活跃的地方仍是高校,研究对象也多是面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近年来涉及的领域开始逐渐增多,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抑郁等主要领域,开始向网络依赖等崭新领域尝试探索,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涉猎的领域有自我概念、厌学心理、自信、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动机等领域,但多数还是偏向于发展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辅导因为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比较高,数量还是较少,有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上则主要针对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另外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模式较为单一,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性进行论证较少,发现针对职校生的挫折教育系统研究较少,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抗挫能力特别是就业抗挫的实践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水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二、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理论基础

(1)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学理论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它研究团体的形成与发展、团体内部人际关系及对其他团体的反应、团体与个体的关系、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冲突、领导作用、团体行为等。

(2)社会学习理论

人们通常是通过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所以团体辅导可以为各种适应不良的成员提供多个可模仿的榜样,以帮助他们改变不适应的行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为职校生就业挫折教育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和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3)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实践依据

作为长期从事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教工作者,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就业受挫能力普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抽取了学校部分班级,对学生进行就业抗挫能力水平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我们的看法。近年来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经常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是在对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采用了各个主题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培训后心理健康教师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了测试,结合有关班主任和部分家长的访问情况来看,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方式对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有着较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抗挫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

三、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的研究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上的可行性、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团体心理辅导整体方案、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团体心理辅导操作模式、团体心理辅导在职校生就业抗挫能力培养上的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文献研究资料,完成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梳理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是《职校生就业挫折状况调查问卷》和《职校生就业挫折应对方式问卷》。通过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学生在就业抗挫能力的特点,以及面对挫折选择应对方式的情况,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

2.建立课题研究QQ群,搭建交流共享平台。

在课题研究人员QQ群,把研究计划等课题研究的资料共享,将调查问卷的设计在QQ群里充分征求意见。

3.收集学生受挫个案,提高学生抗挫能力。

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担当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收集大量学生遇到挫折的真实案例,通过咨询老师的帮助,使学生迅速找到应对挫折的方式,从而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完成个案后对咨询记录进行整理,并定期进行案例分析,找到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的方法。

4.撰写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应用教学实际。

在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前先讨论方案的基本框架结构,按照“导入――活动――体验――总结”模式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完成多个方案的设计工作,主要有:“游戏破冰,成员互识”、“理想现实,分享焦虑”、“职业兴趣 自我探索”、“模拟招聘 自我认识”、“穿越生死 突破自我”等,并在心理课和心理委员培训中加以实践,最后将方案总结成册。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虹、郑小东主编.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郭韶敏.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其心理辅导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3).

[4]李小燕.逆境中提高心理抗挫能力[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2).

学业辅导方案篇3

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促进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组建学科兴趣活动小组,为了便于组织管理,特制订本方案。

二、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组建

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组建由各科教研组长统筹安排,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实施,教科室进行管理和协调。

1、辅导员

各备课组长负责选定本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辅导员。要求选用认真负责有能力的科任教师担任辅导员。

2、辅导对象

备课组长的协调下,辅导员根据学生的自主报名,通过选拔考核确定参加培训的学生。每个学科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在20—30人为宜(辅导员可根据本学科特点自主确定),每个学生只能参加1—2个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培训。

三、辅导要求

1、有目标

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各级各类竞赛要求,制订本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中,应该包括基本目标和较高目标。

基本目标: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较高目标:

(1)数、理、化、生奥赛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决赛中获得名次。

(2)高三学生在高考自主招生考试中获得加分。

(3)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在县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大赛中获奖。

2、有计划

为了实现培训目标,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确保完成各阶段的培训目标。培训计划一式三份,交教科室、年级组各一份,自存一份,计划书的电子文档交**邮箱。

3、有教材

各科辅导员负责选购1—2种辅导教程作为培训教材,指导学生购买有关辅导资料。

4、有教案

辅导员每次上培训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学期培训结束后将全期培训教案统一交年级组备查。

5、有作业

每次辅导后要不知合适的作业,辅导教师要认真进行批阅,学期培训结束后将全期培训的学生作业统一交年级组备查。

6、有检测评估

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培训计划,分阶段进行检测评估,建立每个参训学生的学习成长档案,学期培训结束后将全期培训的检测评估结果统一交年级组备查。

7、有检查

备课组长要做好检查落实工作,辅导教师按要求填写好“E一中学科兴趣活动小组辅导登记表”,每次辅导由学生签名。教科室、年级组进行抽查。

四、补助和奖励

为了能充分调动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奖优奖勤的原则,对辅导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助和奖励。

1、补助

每学年初,由学校行政研究确定补助标准。

以学期为单位,缺辅导计划,免发两课时补助。缺教案、缺作业批改、缺“辅导登记表”(获登记表无学生签名)中的任何一项,免发档次辅导的补助。缺检测评估,每次免发免发两课时补助。

2、奖励

受训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获奖,对辅导员按照《E一中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奖罚方案》进行奖励。受训学生高考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获得高考加分资格,按照《E一中教育科研工作考核奖罚方案》奖励辅导员。

学业辅导方案篇4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41-02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状况,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新途径。从2010年开始,国内各高校纷纷组织辅导员技能竞赛,2012年3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开展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5月这项比赛的决赛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职业技能大赛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全国高校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旨在“推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在此推动下,笔者所在学院亦开展了以全体辅导员为参赛对象的技能大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全面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向职业化、专家化发展。通过技能竞赛我们不难发现,这项比赛的确对辅导员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 我院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笔者认为,目前我院辅导员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多数年轻辅导员在毕业后直接进入辅导员岗位,从学生到职场都没有离开校园,职业角色转化意识并不明显,身份转换过程所需时间较长;来自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平时积累的德育知识较为单薄,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没有系统的理解,在刚担任辅导员一职时也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大多数精力放于事物性工作,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技巧、有效性的探讨与研究;辅导员工作中需要运用到的知识众多,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涉及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辅导、突发事件处理、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难以受到系统培训。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在辅导员“五个一”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推进。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平台就可以为辅导员提供较为直接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为辅导员提供了个人展示的平台,并切实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2 开展辅导员技能竞赛的意义

通过辅导员技能大赛的举行,为辅导员做好工作确立了一个科学的标准,突出了辅导员工作的导向;其次评估了我校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考核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技能竞赛也为平时忙碌的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帮助辅导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这样的技能型竞赛还能调动辅导员学习和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强化敬业精神,陶冶职业情操,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3 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及其特点

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密切相关。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内容一般是闭卷考试,重点考查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政策、理论、法规、规章和制度、时事政治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基本理论、时事政治、奖勤补助贷、心理、就业、安全稳定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例如,掌握基本党建知识,在学生干部培养、学生党员发展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可以有的放矢。

(2)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工作重要的一部分。主题班会的基本内容包括理想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养成教育和学风班风建设等。比赛中的方式有主题班会方案撰写和现场组织实施视频两部分。策划主题要鲜明,目的要明确,突出实效性和理论性;实施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还要看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师生之间是否互动良好。主题班会的策划,可以考察辅导员是否具有缜密的组织管理能力、灵敏的应变能力、灵活的协调能力、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时政的把握度等等。

(3)案例分析。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因此,情景案例也是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景案例考核一般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包含的内容有学生宿舍矛盾的协调处理、学生心理疏导、学生的危机处理、指导学生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对屡次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与家长沟通等学生工作中时常面对的实际问题,从案例背景、案例关键点、解决途径、教育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模拟处理和分析。情景案例环节可以反映出辅导员对于综合应用各项法律、法规和教育学、心理学、事务管理、生涯规划等辅导员工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对现实工作中发生的具体案例进行妥善合理的分析、解决。

(4)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是通过辅助人员,还原辅导员工作过程中某一主题的师生谈话现场,重点考察辅导员现场反应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在辅导员工作中巧妙地运用谈话这一形式,不仅可以沟通师生情感,及时纠正学生的思想航向,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辅导员应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给对方最真诚的关注,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学生能畅所欲言,更深入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话中要充分的理解学生,辅导员在听学生讲话时,不要匆忙下判断,而是主动接受和捕捉学生发出的信息,探询学生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然后对症下药。辅导员还要耐心地倾听,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学生的动机、愿望和需求。要学会与学生共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你可以理解他。

(5)自我介绍与展示。

通过三分钟的自我介绍,也是辅导员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提炼,通过大赛的展示,让更多人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辅导员通过自我总结重新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也提升了自我认同感。

(6)微博写作。

微博作为新兴媒体,其最活跃的使用群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其影响。竞赛中要求现场就一话题撰写140字以内的微博,这一项考验辅导员对于时事政治的理解度、对于学生心理变化的敏感度,对于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度,以及短文写作的能力。从微博这一新媒体的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有的全新的变化。通过微博、qq、论坛等形式的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建立网上与网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立体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如何用最流行的网络词汇、最贴近学生的语言、最反应学生思想的表达,传递信息、沟通交流、普及知识,从而融入学生生活,进而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 技能竞赛所展现出的问题

我们知道辅导员工作是良心活,工作更多考验辅导员的耐心细心与恒心。而辅导员技能竞赛更多注重工作技能与技巧这些方面,通过笔者所在学院组织的这次辅导员技能竞赛,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平时脚踏实地,全心投入辅导员本职工作的人反而没有能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一方面反映参赛者对比赛的重视程度有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赛制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这项竞赛组织时间不长,从省级比赛到部级比赛,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存在内容不够全面,跟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和时事政治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且由于赛制时间限制的关系,不能很好反应参赛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例如谈心谈话限制时间为5分钟,而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前期的铺垫、委婉的展开话题,或者需要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这些工作是不可能通过5分钟完成的。案例分析在几分钟能需要参赛者进行分析并完整描述,这些更考验辅导员的临场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而非真正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赛我们也看到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操作程序、规范性、评分标准与细则、涉及内容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细化空间。

总的来说,通过辅导员技能竞赛,使得辅导员能够系统掌握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知识,在充分发挥传统手段作用并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提高辅导员开展政治工作的水平,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技能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2012-3-7.

学业辅导方案篇5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关系 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231-01

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并通过交往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在大学新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为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如缺少知心朋友、与个别同学难以交往、与其他同学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抵制交往等。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良好的交往环境,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发展出较为完善的人际交往技能,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建立起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本文基于提高大学新生人际关系设计了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通过实施证明了该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有效性,可以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制定符合大学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一)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需要考虑青年学生、高中到大学、刚刚入学这几个关键词语,活动选取要由浅到深、由动态到静态、由趣味性到认知性,并且要注意活动节奏的设计,避免过于活跃或严肃。

(二)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设计的具体案例

以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2013级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80人,女生30人。该学院年级学生所学专业为数学、物理等理论性较强的理科专业,调剂学生较多,多数学生对专业缺乏认同感,很多学生性格弱势不善于表达,喜欢拿着手机自娱自乐,大学目标规划缺失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针对以上特点,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从中随机抽取55人为实验组,男生42人,女生13人,对实验组的55人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共分四个阶段8次辅导,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并且不参加类似其他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剩余的55人作为控制组,男生38人,女生17人,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也不进行类似的团体心理辅导。两组学生在年龄、民族、学习成绩、成长环境等构成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培养大学新生掌握多层次的人际交往策略,较好的去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注重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并建立起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

第一阶段:人际熟悉,共4个活动:人体器官交朋友、谁更受欢迎、知彼知己、征兵总动员。

第二阶段:人际沟通,共5个活动:交流面对面、怪物史瑞克、趣味报数、拯救海神号、此处有声胜无声。

第三阶段:人际信任,共3个活动:食指超能力、森林向导、冰面强渡。

第四阶段:人际合作,共4个活动:撒网捕鱼、紧急支援前线、小鸡快快跑、建设罗马城。

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过程及结果分析

首先,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团体中全部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量表包括四个方面的维度:交谈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和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对110名大学新生发放量表,进行人际关系的前测工作,统计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人际关系。

其次,对实验组的55名大学新生进行为期八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

再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对这110名大学新生进行人际关系的后测。

最后,将活动前和活动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各维度均值上均相差不大,说明两组数据在同一水平线上,符合要求。实验组在经过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在交谈困扰程度、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均显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与异性朋友交往困扰程度方面达到了极为显著差异。控制组的前后测之间除了交际与交友方面困扰程度较之前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在其他维度上均没有显现出显著性差异,只是均值较辅导前有所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大学新生在8周的学习生活中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帮助很大,在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9).

[2]张孝义,刘艳.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黄山学院学报,2014(01).

学业辅导方案篇6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

综观国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研究,数量不多,针对广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研究,更是空白。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ifcacy)是指决策者对自身成功完成职业决策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程度。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是了解职业生涯行为的重要指标,掌管和监控着职业生涯认知与行为的发展历程,是个人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协助团体成员将自我概念转变成相应的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并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本研究尝试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探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被试对象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2006级学生。首先通过召开宣讲会,共招募愿意参加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60名,接着进行每人15分钟的单独访谈,最后确定被试少数民族学生48名。再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另外,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的效果,从该校2006级的汉族学生中随机抽样24人,作为汉族学生对照组。

2.研究工具。一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采用彭永新、龙立荣(2001)参照betz和taylor的“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ifcacy scale(cdmse)”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量表分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每个项目分别回答完成任务的信心程度,1一完全没有信心,2一有一点信心,3一有一些信心,4一比较有信心,5一完全有信心。总分为195分,分值越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越高。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分别为0.7657、0.6304、0.8260、0.6081、0.7097,总体为0.94050。二是团体辅导效果评估问卷。自编问卷,共有十个问题,让实验组的成员在团体辅导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评估“学到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学到的内容实用性如何”“对于自身理解、思考职业生涯方面的问题是否有帮助”“对职业选择的信心是否有提高”“对了解自己并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是否有帮助”“对自己的帮助有多大”“参加团体辅导的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否喜欢参加这个团体”“本次团体的凝力如何”“如果再开展类似的团体辅导,是否愿意再参加”等。三是团体辅导满意度问卷。自编问卷,主要了解参与干预的被试学生对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满意程度。

3.团体辅导方案。本辅导方案以班杜拉(bandra)的自我效能理论,特别是有关提高个体自我效能途径的理论为依据,参考国内外有关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再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定的心理特点设计而成。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共分8个单元,分别是“萍水相逢”“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与职业”“美丽目标”“我的生涯我作主”“我的未来不是梦”和“笑迎未来”。每个单元有不同的目标、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所有的活动均是围绕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而展开,活动中安排了大量的团队训练活动,如“乐队总指挥‘个人演唱会”“镜子”“我的成功”“微笑训练”“形体训练”等自信训练活动,“棒打薄情郎”“20个我活动”“他人眼中的我”“头脑风暴”“热椅”等催化性活动,“背摔”“猴子捞月”等团体协作活动,“毕业生访谈”“swot自我分析”等团队分享活动。

4.研究实施过程。为了更好地保证实验组的互动性、实效性,根据一般团体辅导不超过20人的原则,研究者把24人的实验组再分为两个小组,每小组12人。为了排除干扰变量的影响,研究者采用抵消平衡法,对小组a、小组b的辅导,采用a—b,b—a…a—b,b—a的顺序进行辅导,对两小组同一单元的辅导在同一天完成,控制次序误差和遗留效果的影响。对实验组实施团体辅导共8次(每周一次,时间具体为周六),每次活动约2小时。对照组无干预,实验组辅导结束,马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后测。

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对实验组前后测值进行比较(t检验),发现实验组前后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差异显著,具体见表1。

2.实验组和少数民族学生对照组前测、后测差值差异检验。在实施干预前,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少数民族学生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前测值进行比较(t检验),发组两组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因此两组被试是同质的。在实验结束后,马上对实验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值进检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差异明显,结果见表2。

3.实验组和汉族民族学生对照组前测、后测差值差异检验。在实施干预前,研究者对实验组和汉族学生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前测值进行比较(t检验),发组两组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因此两组被试是同质的。在实验结束后,马上对实验组和汉族大学生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值进检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各维度差异明显,说明团体辅导在自我决策效能以及各维度上不仅与少数民族学生相比效果明显,而且与汉族学生相比同样效果明显,结果见表3。  

4.团体活动效果评估。  实验组成员对本次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是非常肯定的。从对辅导内容的评价来看,83.33%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在团体辅导中学到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多,87.50%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团体辅导中学到的内容”非常实用。从对辅导的感受性评价来看,79.17%的实验组成员认为“辅导对于自己理解、思考职业生涯方面的问题”有很大帮助,83.33%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参加本次团体辅导,使自己对职业选择的信心”有很大提高,75%的实验组成员认为“本次团体辅导对于本人了解自己并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有很大帮助。从对辅导的目标达成评价来看,79.17%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参加本次团体辅导对于自己的帮助”很大(比较大的占20.83%),75%的实验组成员认为“参加团体辅导的目标的达成程度”非常好(比较好的占25%)。从对辅导过程的认同感评价来看,66.67%的实验组成员认为“本次团体的凝聚力”非常强(比较强的占33.33%),87.50%的实验组成员表示“如果再开展类似的团体辅导,肯定愿意参加”。

5.实验组对本次团体辅导满意度。实验组成员对八次活动的满意评价接近80%或以上水平(评价“非常好”与“很好”两项结果累加),说明他们认可团体辅导的整个运作过程,说明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结束阶段较为顺畅、有效,具体见表4。

三、建议与思考

1.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注重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提高。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生涯行为的了解,影响着人们职业生涯抉择方向及信心,影响着人们自我成长和职业生涯的成功。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必须注重大学生职业决策效能的提高。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高,能有效提高其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订规划、问题解决的水平及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涯规划能力和生涯发展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2.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注意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关注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但大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大学生当中存在很多不同的群体,每个群体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职业生涯辅导应关注不同的群体,从每个群体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本研究就从民族、年级的差异人手,基于大学少数民族低年级本科学生的特点展开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本次干预是积极的、有效的,这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实践例证。

3.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一种有效的形式

本研究证明了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一种有效形式,职业生涯团体辅导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形式灵活,互动性强,强调体验、分享,能满足大学生的阶段性心理需要,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另外从本次研究的效果评估及团体成员的满意度来看,大学生也非常欢迎团体辅导的形式。因此,团体辅导应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在团体辅导方面的学习、研究以及实践。

学业辅导方案篇7

关键字:课外辅导;教育咨询师;学习管理;发展性辅导;介入性辅导;矫正性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083-01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面对身心发展存有差异的几十名学生,任何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四十五分钟内都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而课外辅导则是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的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行政、教学与辅导已构成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他们三足鼎立、相辅相成。而课外辅导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学生、教师乃至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家都似乎普遍认为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课外辅导的质量如何,真正取决于课外辅导学校的管理,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外辅导学校的团队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课外辅导学校的根本任务

课外辅导学校不光要配备各科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要有相对应的教育咨询师和学习管理师,团队合作采取量身定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并促进素质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最终达到课外辅导的目的。学大教育的教师在个性化教育教学方面体现了如下的诸多特色: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对学生一视同仁,在实践中承认个体差异,考虑学生不同需求。通过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热爱学习的态度。

创造并丰富教学情境,捕捉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地利用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期性的练习和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并通过陪读服务,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充分了解全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注重学科知识的创新,注重学科联系以及在本地的应用。通过了解学生既往经验和背景知识,为学生制订专门的教案和计划,传授学科知识、解题技巧、考试经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大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岩床计划”,通过建设教师培训基地,将品学兼优的师范毕业生通过培训和实践输送到学大教育的各地学习中心,学大教育的师资力量将得到系统和持续的提升。通过制度化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素质和实际教学辅导经验,努力拓展技能范围,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判断能力,使教学工作适应新发现、新思想和新理论。并通过学管师的沟通,创造性地与家长合作,让家长富有建设性地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

1.教育咨询师。对课外辅导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诊断,检测学生的学习类型、学习目标、记忆方法、学习心略、时间管理、应试技能、学习潜能等多项学习的内在因素,同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认识学习、认识教育,成为合格的“学习教练”,并为家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学习咨询。

2.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必须经历严格的筛选流程:笔试、面试、试讲、培训结业考评等,还要有细致的培训发展计划:诊断、教学和沟通等,使之具备良好的辅导能力。

3.学习管理师。学习管理师负责对孩子教学进度的追踪及了解,随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负责对所匹配教员工作的协调,负责学生管理;学生档案的建立与保管,学生学习过程的协调、跟踪与家长保持沟通。

二、课外辅导学校的制度和工作

1.加强课外辅导管理,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之规范化,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收到实效

(1)建立辅导对象个人成长档案。课外辅导工作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如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布情况、智力发展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通过了解,建立辅导对象档案。这样就能对症下药,使辅导出实效。

(2)制定辅导计划。在课外辅导中要做到有计划,为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育咨询师、班主任(学习管理师)、学科教师,在不同阶段根据需要组成团队,为学生实施课外辅导辅导。只有有计划地进行辅导,才能使辅导不流于形式,而是能一步一步地取得成效。

(3)制定课外辅导目标管理细则。要求课外辅导教师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个辅导对象都有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辅导过程中取得的成果等,由专人检查。责任目标要求面向学生,学生合格率达到一定比例,学困生转化率达一定比例等。

2.辅导工作要分层级进行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课外辅导学校面对的是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要开发他们的智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辅导工作要分层级进行,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

(1)发展性辅导: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行一般性辅导;实施各项辅导活动,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辅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协助学生适应团体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适应社会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运用信息的能力。

(2)介入性辅导:针对适应困难或行为偏差学生进行学科专业辅导;协助学困生转换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辅导;提供行为偏差或适应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

(3)矫治性辅导:对行为偏差或严重适应困难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配合社会资源与相关医疗机构,实施相关辅导。

总之,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质,广泛运用测验、观察、调查、谘商、访谈等方式获取资料,作为学生辅导的基础,同时依课程教学、社团活动、个别谈话、团体辅导、测验实施、个别谈话、个案研讨、咨询与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辅导学生的目的。这也是课外辅导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张庆骅.高桂芝.加强课外辅导管理大面积提高质量[J].吉林教育,2009,(3):

学业辅导方案篇8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辅导员;交流机制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将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相联系,加强双方的沟通机制,并能将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找到措施去解决。加强对思政课的重视,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法律政治的思想内涵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育人模式和方法,这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开展更顺畅、有利。

一、高校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基础

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内容包括理论交流、学生知识水平的交流、学习中的问题的交流、好的学习方法的分享交流等方面。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感的观察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和辅导员都是高校队伍的重要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的引导学生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双方队伍交流机制,更好的提供了教师和辅导员相辅相成,提供专业和职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平台更好的梳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三者的关系,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活动内容。通过思想政治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成为社会型人才。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机制,可以提高相互间思想碰撞,帮助彼此能通过分享相互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有组织的进行融合。这也对提升两个队伍整体的素质有帮助,促进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思政课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组织,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辅导员担负着学生日常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辅导员与学生通过生活和学习紧密接触,相互的感情也是很深的。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学科的教学,相处时间一般仅限于课堂,相处时间相对较少。这就需要辅导员和教师相互间进行交流,通过辅导员的力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的开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相互的联系,也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思想觉悟和在某种程度上的认识,能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做到相互沟通,不断提升辅导员和教师的政治素质。在社会不断发展前景下,思想政治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师德建设”在《纲要》中,处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这既是对辅导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对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日常与高校辅导员亲密的接触过程,辅导员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产生一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活化、教育生活化,强化学生的主流意识,抵制消极想法和不良观念。因此在思想上,要不断更新已有观念,利用社会主义特色体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辅导员和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综合素质体现。通过思政课教学内容加强自身建设、端正作风、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抵制不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政课和高校辅导员除了具备政治素质,也有具备相应较强的专业技能。通过日常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储备能量,充实自己,从而提升专业技能。明确思想政治的教育意义和目的,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合理地运用各种知识。吸取改革发展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创新理论。不拘泥于书本经验和已有认识,将思想政治运用到生活中。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交流机制的对策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一起分享工作经验、交流思想。辅导员可作为听课教师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参与辅导员组织的主题教学活动和教育活动中。通过相互观摩、交流和理论的学习,达到交流的意义,实现思想教育的资源共享目的,培养学生达到教育意义。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进行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全面性发展,转变为社会复合型人才。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机制,可以确保相互间统一思想。帮助彼此找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分享制定解决措施,将理论和实际思想结合起来,提高教学体制。通过分享交流的模式,提升两个队伍整体的水平,确保师资队伍的全面发展。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解并运用思政课的方法和内容,进行组织,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

1、设计交流方案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交流的内容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这就需要彼此制定相关的方案。可以通过开展交流工作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小组负责人员要负责督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内容。交流小组负责制定交流的方案,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规划,并将双方的方案进行整合形成最后完成可行的交流方案,建立相互队伍的交流平台,确保相互队伍在交流方面可以有效的开展。

2、规范交流管理

根据思想政治方面的制度内容,确定相互的交流内容、途径、条件和程序等问题,维护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权益,明确双方的义务。并由思想政治小组负责人对交流内容进行考核,保证交流的有效性。制定相关的奖惩条例,对交流方案内容、方法和沟通的实效性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奖励培养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优秀教师给予肯定,并加强队伍的建设发展。反之,没有进行有效交流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奖惩内容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对奖惩内容的选择、确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严格按照奖惩内容,保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规范、有效。明确对交流人员的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技能和管理方法都能得以提高,能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永久的教育理念和学习习惯。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对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重视,关注师资队伍和管理员队伍的管理工作和政治水平的发展。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可以通过校园公示栏、小区、校园周边以张贴海报、传单的形式进行宣传,宣传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个队伍的交流机制、政治思想等方面。加强小区人员、学生及家长对思想政治培养的重视,对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两个队伍的建设、交流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成功案例,积极影响相互间的交流意识,帮助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认识到相互对工作交流的重要性,对自身和学生的意义。鼓励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校内公开课或是思想政治的培训、日常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外出学习、公开课、集体理论知识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练的能力,可以有组织的开展思想政治的课程。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研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外出听课、参观其他院校政治文化等方式提高视野,从而通过沟通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师资队伍的发展。

4、对辅导员进行严格考核

对辅导员进行严格的筛查,是否是相关专业、是否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否受过专业的训练、是否掌握思想政治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方面都是衡量一个辅导员是否合格的标准。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是重大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管理几个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合格优秀的辅导员是具备较高个人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所以一个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对学校和班级、学生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加快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交流机制的最好保障。

5、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有效的利用党员或退休的老教师,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能够组织协调校内外工作,对学生有好的表率作用。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相互间的总结沟通,帮助彼此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学会提炼问题,并能够合理的解决问题,从而节省实时间投入到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要不断的更新理念和方法。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开始逐步的重视起来,对辅导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通过培训、进修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辅导员通过助教帮助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使相互间的思想保持统一,理解并能运用思想政治的理论性知识,保证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保证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统一,相辅相成的完成教学任务。工作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信心,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社会不断的发展,对教学内容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也列为了重点教育,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个队伍的交流机制也是对思政课更好开展的保证,理论实际相结合,有效的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通过资源共享的平台,建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三方的相互交流沟通,让思想政治内容不仅限于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政治思想走进生活。辅导员要通过日常学习和学生的接触,掌握并分析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实践活动。辅导员要及时捕捉观察到学生在教学学习阶段遇到的问题,并能和思政课教师及时进行沟通,找到解决措施。辅导员通过参与思想政治课堂,共享学生思想状态的信息,教学过程中互相合作,以便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道德修养;以便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能力进行了解,方便找到解决的措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

四、总结

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与国家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标准相符合,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列为首位,保证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交流机制,将教育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保证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更长久的建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建伟.教师专业引领视域下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1(1).

[2] 秦淑娟,梁存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

[3] 马凌锋,关于构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交流机制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09.

上一篇:旅游管理实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信息化建设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