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范文

时间:2023-10-01 22:11:38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义务教育;学业水平;恰当性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测试为了检验初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做了大量的准备,但随着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难度的增加,教师是应该完全依据课本知识讲授还是应该拓展课外知识?在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时教师应遵循什么原则?为阐释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恰当性并揭开初中数学与学业水平测试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本文进行了以下详细的论述,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

有学者曾经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是教育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初中学生必须学好数学,而进行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正是督促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命题在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的前提下加以提升,快速有效地检验了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更何况是个性鲜明青春期的初中生,每位学生的智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有些初中学生可能对数学的领悟力较差,对数学充满厌恶感,自身抱有完全放弃数学的态度。所以,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类、选拔数学人才,为高中学校提供优秀的生源,为培养国家优秀人才打下基础。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可以进入高中进行深造然后进入理想的大学,而那些没有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也可以从其他方向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说,学业水平测试是初中学生的分水岭,是每个初中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恰当性

(一)命题时遵循基础性原则

一份试题中考查最多的内容都离不开“基础”二字,学业水平测试也不例外,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做一个统一的考核,让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考核进入高中享受深层次的教育,所以,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一直遵循基础性的原则。在命题时百分之七十的内容是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比如简单的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勾股定理公式的运用等等,学生在做题时也会充满自信。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体现出的基础性原则需要教师重视课本内容,重点巩固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

(二)命题时遵循全面性原则

在命题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题时,除了要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应该遵循全面性的原则。现如今,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素质和才能的双重培养,所以,在命题时教师要拥有全方面的视野,不光立足于课本内容还应有适当的拓展性内容,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广阔,思维变得活跃。比如在证明垂直时,除了可以利用三线合一的方法证明外,还可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只需证明直角的对边的平方和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即可。教师在授课时也需教授给学生证明垂直的其他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综合应用。

(三)命题时遵循应用性原则

众所周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大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而在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出题思路,让学生在做题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比如,在命题时要求学生根据银行利率计算或者根据航海速度推算能否撞船的问题。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题目,学生可以了解生活中的利率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习惯用数学和做数学的意识;又或者在出题时,可以以当前社会中的社会热点为出题背景,比如我国的嫦娥号奔月计划,可以以嫦娥号围绕地球绕转一圈的速度,让学生求出嫦娥号绕行的时间,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地球的周长。

(四)命题时遵循生活性和趣味性原则

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在命题时改变了以往枯燥、呆板的询问模式,在命题时注意了问答的趣味性,因为,学业水平测试在本质上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在考试时学生往往会受周围紧张的氛围影响心理紧张,导致答题错误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所以,学业水平测试题需要在题目中帮助学生减压,让学生轻松答题。比如,在命题时采用一些流行的网络语,让学生对学业水平测试产生亲切感。

(五)命题时遵循层次性原则

国家希望通过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对初中学生进行分层,选拔出数学人才,所以,在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命题时还应注意遵循层次性原则,体现出重难点。除去百分之七十的基础知识考查外,百分之二十的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剩下的百分之十则是专门针对数学水平很高的学生,并且在命题时一定要由浅入深、由简入难,令整份学业水平测试具有层次性,让学生在做题时思维逐渐递进。比如,在大多数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一般先考查相反数等简单的题目,然后证明三角形全等、相似问题,最后一般是比较复杂的函数问题,层层递进。

(六)命题时遵循创新性原则

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创新性原则主要体现在题型的多样性,在命题时,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出题模式,采取一些作图、探究的方式考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测试的乐趣。

三、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命题题型

初中笛аб邓平测试命题除了遵循上述原则之外,还需要通过不同的题目表现类型呈现出来,一般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操作题、问答题五类,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并且每类题型考查的内容都需要全面化,这也正体现出了正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恰当性。

四、结束语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2

【关键词】设计题;命题的趋势;连接配件;草图

每次考试前,学生会烦恼:草图怎么画?每次考试后,学生会诉说:草图不会画?学生业已将“草图”等同与“设计”,这一认识曲解了两者的关系,造成了较多学生由于绘制草图能力的不足而降低了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能力。学生的潜意识是:我不会画画,这一题我得不了分。正是由于学生对设计题的误解,造就了一个怪现象:技术高考是学生提前交卷最多的一场考试。如果学生较完整的绘制草图,设计题一般需要15分钟左右完成;但是较多学生绘制草图时寥寥数笔就算交差了,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这就致使他们6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了,稍作检查,学生便提前交卷了。

如何能让设计题不再成为学生的噩梦,不再成为高考失分的重灾区,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做出阐述并提出建议。

一、回顾设计题的历史,把握命题的趋势

2006年开始的浙江省课改,将通用技术纳入了高中课程体系中,并成为了高考科目和会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技术高考历经“单科考试” “两卷合一” “两考合一”多个阶段。设计题在技术高考各个阶段的题型和分值虽有所变化,但设计题的重要性一直未变。

(一)题型的变化

无论技术高考处于哪一阶段,设计题都被分成了4个小题,每一小题命题的侧重点也基本不变,偶尔会前后顺序变换。各小题的侧重点详见表格1。

表格1 各小题命题侧重点

题号 命题侧重点

第一小题 运用草图,展示设计方案

第二小题 标注主要尺寸

第三小题 说明如何实现某项功能

第四小题 材料或配件选择,并说明连接方式;技术试验

“第一小题”就是用草图的方式展示设计方案,这就是学生的噩梦,一般采用如下形式进行提问:“画出×××的设计图,必要时可用文字说明。”虽然提问方式一直未变,但是从2012年9月的技术高考开始,命题素材的选用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命题素材的特征,笔者将设计题归分两类,分别是“整体功能型设计题”和“连接配件型设计题”,详见表格2。

表格2 设计题命题素材的变化

阶段 类型 特征 举例

2008年9月――2012年3月 整体功能型设计题 侧重实现某项功能,并通过折叠、翻转、伸缩等方式实现。学生设计的方案整体造型和实现功能的方式多样。 2009年9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第27题

2012年9月――至今 连接配件型设计题 侧重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的连接。学生设计的方案整体造型和实现功能的方式较为单一。 2013年3月浙江省技术高考第19题

技术高考将设计题由“整体功能型”变为“连接配件型”,有以三个方面的好处。

1、更贴近生活。在技术世界中,所有的结构都是由不同构件连接而成的,不同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2、更贴近学生的技术素养水平。设计题可以认为是用“纸上谈兵”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设计及制作能力。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普遍不足,如果设计方案牵扯到太多构件连接,学生就可能顾此失彼,容易造成看似可行的设计方案实际上是不可行;而绝大多数的评卷教师在设计题上停留的时间也是不多的(虽然设计题的评卷速度是所有技术高考主观题是最慢的),“整体功能型设计题”的草图又包含了太多的信息,这就容易造成评卷不够客观。“连接配件型设计题”能让学生集中精力解决一个连接问题,契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其整体造型和实现功能的方式较为单一,使高考评卷也更为客观,这样就更能比较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素养的高低。

3、大大丰富了设计题的命题素材。由于学生没有在工厂工作过的经历,“整体功能型设计题”的素材选择只能来源于生活,而且要考虑全省的通用性,这就大大限制了素材的选取。“连接配件型设计题”只需把连接构件介绍清楚,这样机械设计中的连接配件就可以作为命题素材了。

综上所述,未来的命题素材选择还是会偏重连接配件。

(二)分值变化

1.总分值

时间 阶段 分值 占通用技术总分比例

2009年9月――2012年3月 单科考试 18分 18%

2012年9月――2014年3月 两卷合一 13分 14.4%

2013年9月开始 两考合一 16分 16%

2.绘制草图分值

“第一小题”一般就是“运用草图展示设计方案”,虽然可以运用“必要的文字说明”,但是文字所起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绘制草图的分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评卷的时候再确定其具体的分值,以便调节试卷的难度,一般来说其分值占设计的比例还是会超过60%。

二、深度解读设计要求,牢牢抓住得分点

正如《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对“制定设计方案”过程所明确的:任何实际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因此设计题的主观性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的主观题。但是设计题在评卷的时候也是有其一定标准的,总结起来就是:明确设计要求,就可牢牢抓住得分点。设计要求分为显性设计要求和隐形设计要求。显性设计要求即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形设计要求,可以是结构设计一般要达到的却没有在题干中明确的,比如“稳定性”和“强度”。笔者参加了2013年9月份技术高考评卷,以此为例进一步说明“设计要求”即“得分点”。

在评卷过程中发现,如果“设计要求”解读出现了问题,就不可能得到高分,甚至得到分数都难。以下就是几种“设计要求的”错误解读,详见表格3。

表格3 几种“设计要求”的错误解读

类别 具体表现 备注

第一类 将“支撑臂可以绕底座转动”理解为“支撑臂可以旋转”。如右图,来源与学生的设计。 这类错误较少。

第二类 将可转动理解为可拆卸。 这类错误较多。

第三类 缺少筋板支撑, 这类错误最多。

“设计要求”一般的解读内容和步骤:(1)必须实现题中提出的所有要求,实现功能,保证安全。(2)保证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3)增加合理的功能,体现一定的结构美观。

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解读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即是“得分点”:“画出设计草图”也是要用草图的形式展现“得分点”。

三、侧重方案构思,提升绘图技能,让设计能力转化为切实的分数

草图是纸质考试中展现设计方案的唯一方式,因此提升草图绘制能力是切实提高设计题得分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在展示“整体功能型设计题”的设计方案时。虽然评卷的时候有很细的评分标准,但在具体的评卷过程中会有跟着“感觉”走的情况,尤其是在强调立体感和细节的时候。

以2009年9月设计题――分类放置6个球的简易托架为例,图1能获得4分,图2能获得8分及以上。但是结合设计要求分析时,会发现图2跟图1一样也没有展现出“可折叠”,这也是“整体功能型设计题”的一个考查弱点:不能体现出考生是否真正掌握如何实现某项功能。再分析绘图的投入产出比,图1很容易绘制,但是得分偏低;图2得分很高,但是绘制很复杂,甚至可能由于学生绘图能力不足,适得其反,造成立体感比图1更低,就有可能得分比图1还低。

图1 图2

现在,设计题命题素材的选择已经侧重于“连接配件”,对于绘图能力的考查要求有所下降,更侧重考查学生的方案构思。正如《技术与设计1――设计的一般过程》中所说的: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它要求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努力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创造性是在构思的时候体现的,侧重这一方面的考查更能体现出通用技术这一课程的意义。

连接配件绘图结构基本上都是由切割、组合长方体或圆柱体形成,绘图要求不高。长方体、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或斜二轴测图基本上学生都会,只要处理好切割线和组合连接线,不管是整体造型的立体感,还是细节的立体感都会跃然于纸上,比如图3、4、5。

图3为2012年9月份浙江省技术高考通用技术部分第19题的设计草图参考答案。

图4为2013年3月份浙江省技术高考通用技术部分第19题的设计草图参考答案。

图5为2013年9月份浙江省技术高考通用技术部分第19题的设计草图参考答案。

图3 图4 图5

回顾历史,才能把握方向;解读好设计要求,才能牢牢把握得分点;努力发掘自己的创造力,提升自己的绘图能力,就能让切实技术高考的分数,让大学之梦美梦成真。

参考文献:

[1]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浙江省统一考试通用技术试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顾建军主编 《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第3版

[3]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编,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通用技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3

关键词:学业测试;英语教学;反拔效应

一、引言

近些年来,反拔效应主要被应用于研究分析一些重大的英语水平考试,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AB级等。研究者们把关注点放在这些水平考试的试卷的题型、内容等方面,从而研究这些项目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大学英语学业测试。在大学阶段,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学生通常要学习1-2年,才可以参加各类水平测试。而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会有至少2-4次英语学业测试。如果不重视学业测试对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就会很容易形成反拔效应的负面效应。与此同时,在大学高年级,会开设专业英语,这样的负面效应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英语教学。因此,大学英语学业测试的本质是英语水平考试以及专业英语的基础,应该要重视大学英语学业测试,对其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对应的策略,从而形成反拔效应的正面效应。

二、现实反思:大学英语学业测试的问题形态

(一)“简单照搬”、“为用而用”的异化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英语学业测试的目的是保证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检测手段,是不能脱离英语教学独立存在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各种脱离本质的异化现象。很多英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业测试中的通过率,简单照搬英语教材教辅上的原题。这样就直接导致学生认为学与不学是一样的。学生会为了出勤率来到英语课堂,但是听课的效率却是非常的低。在考试前的几天,进行背书背答案的突击行为。这样的方式就是学生通过了学业测试,教师也没有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为用而用”就是在学业测试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不管测试内容是否合适、教学对象是否适应,教师就简单、机械的模仿某些语言测试模式,甚至为了达到学业测试的良好结果,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适应这种语言测试的形式和内容。这种现象就是颠倒了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的主次关系,为了考试而考试,忽视了语言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英语教学。

(二)英语学业测试与英语教学缺乏深层次的融合

英语语言测试的设计要围绕英语教学有效展开。然而,在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中,学业测试却与英语教学缺乏深层次的融合。这基于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以及教学资料的拓展性认识不足,对大纲要求的项目和知识点不够明确,导致学业测试的结果不能客观的体现学生的学生状态和学习能力、水平。于此同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阶段,很多教师担任了很多班级、专业的课程,但是教师在设计英语学业测试的时候,却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测试内容和形式,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需要、接受程度、学习能力等,也缺乏对测试的客观分析。

(三)英语学业测试的实践应用交流与研修活动不足

前文提到,研究者们往往把关注点放在英语水平测试与英语教学的反拔效应的研究上,不太关注学业测试。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业测试没有严格的标准可循,学业测试往往体现的是授课教师的特点。在学业测试的设计过程中,项目、内容、难易程度等都是在变化的。而对于某个教师而言,也不一定每次的设计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实践和共同研讨对于教师开拓教学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高校学业测试的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独自完成测试的设计,很少与同教研室的其他教师进行交交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学业测试的有效性,阻碍了学业测试对英语教学形成的正面效应,我们应该要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探索其策略。

三、追本溯源:大学英语学业测试对英语教学形成反拔效应负面效应的原因以及分析

(一)大学英语学业测试与英语教学反拔效应研究不足

学业测试因为受到学校、专业、教师、教材以及教学对象等不确定的因素的动态影响,所以关于大学英语学业测试和英语教学之间的反拔效应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学业测试是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教学模式,这和水平测试是有本质区别的。

(二)大学英语学业测试的应用理念与规范不容乐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制定者,也是学业测试的设计者。很多教师认为,学业测试是可以自行确定测试的项目、形式和内容。但是没有规范的测试是不科学的。对于大多数英语老师而言,考试规范是一个陌生概念,因为教师平时接触的是考试大纲(testsyllabus)。即使有的学校制订了考试规范,这些规范也注重了学业测试的形式,而没有注重其本质和教学的促进关系。就使用对象来说,考试规范的使用者是考试命题人员或考试评估人员,而考试大纲则针对的是考生或教师。考试规范作为具体指导性文件,可以保证每套试题的稳定性,同样有助于命题教师在命题时使内容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三)大学英语学业测试以及英语教学环境的不足

大学英语学业测试与英语水平测试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很多高校重视研究分析水平测试的结果,在学生就业、升学、毕业的过程中,会以水平测试来衡量学生。但是学业测试往往只是任课教师的事情,因此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无意识的就会强调水平考试的内容。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业测试的地位被弱化,而学业测试的设计者更是不愿深入思考其对教学的反拔效应。现代的教学形式因为引入了计算机网络信息而呈现了多样性,教师会使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来丰富课堂,但是在学业测试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测试方式和形式,综合了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卷面就是书面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到现代信息技术。

四、形成大学英语学业测试与英语教学反拔效应的正面效应的策略选择

(一)加强大学英语学业测试与英语教学反拔效应的研究

为了保证学业测试能够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鼓励那些长年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成立学业测试小组,对往年的学业测试试题、教材、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其规律和特点,进而对后续的学业测试有效指导。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远的规划,具体的、直接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能够为工作的开展和实现提供各种支持。其次要提高教师的认识。大学英语学业测试不是为了保证过关率的手段,而是英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应该要鼓励教师打破异化现象,可以通过学业测试内容评比、测试结果分析评比以及对后续教学的前测后测的论文数据评比等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二)严格制定科学的大学英语学业测试的考试规范

一个考试是否具有各种效度是衡量考试的重要标准之一。考试规范的制定是考试效度的一个重要保证。按照常规,考试效度应详细规定所测试的能力结构以及相应具体技能。教师在命题时参照考试规范可以使考试题目或任务更符合构念效度的要求。同样,考试规范对考试内容也应有详细、明确的表述,这有助于命题教师在命题时使内容更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三)不断探索大学英语学业测试的新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英语教学模式呈现了多样性。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现代的教学模式更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而在学业测试这个环节,却没有过多的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和教学出现了不相匹配的特点。因此,学业测试也要与各种新模式新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根据目前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环境,我们可以重点实施以下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式。1.基于分级分类教学的校内学业测试模式。分级分类教学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形式和内容。形式上的分级分类教学就是按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或者学生的专业和英语学习动机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内容上的分类分级教学就是在同样的一个班级,尤其是对于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同样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以及学习动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设计试题的时候,分成可供学生选择不同的模块。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英语测试模式。传统的英语语言测试大多数以书面试卷为主,导致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批改大量英语试卷,并且统计的数据往往流于主观。笔者所在的学校选择的平台是蓝墨云班课,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参与的学习与测试都及时的反馈给了教师。其次,在选择好的平台上,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水平、需求和动机等因素设计测试模块。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学业测试与水平测试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前者对英语教学的反拔效应却极大的影响着水平测试的结果。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学业测试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英语教师对学业测试的认识程度,不断对学业测试和教学的反拔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严格的学业测试规范,进而使用多种形式的学业测试的模式,最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进行。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4

一 引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外语测试研究迅速发展,专业书籍和研究文章大量出版,从分析来看,测试研究呈现出的趋势是: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本身研究较少;对测试的可信程度与产生的效果程度的研究有所加大;对测试理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研究增多。主要研究取向为:以前人们注重检测学生某一项知识点的重心,渐渐的转向对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检测,强调检测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研究成果主要有:何文丽(1999)、韩宝(2003)、杨慧中(1999)等;人们开始重视测试,对测试理论的研究加大,有关测试理论的成果层出不穷,如舒运祥(1999)、武尊民(2002)、张凯(2002)、刘润清、韩宝成(2001)、刘龙根、孙怀庆(1997)、邹申(2000)等;注重测试的反馈功能,将反馈信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如周天荣(1997)、席秋香、蒋金运(2006)、李众志(2006)、张惠芹、于春芳(2007)、曹缦西(1997)等;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测试理论和方法,将成果融入我国的外语测试研究中,如刘玉英(2002)、杨满珍(2002)等;提出我国目前外语等级考试的改革建议,如黄忠廉(1998)、徐东辉(2004)、李炯英(2002)、牛强(2000)、肖云南、罗晓英(2002)等。

二 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著名俄罗斯学者卮.禺.丌匮剌仨冂刳剡匮认为,俄语测试是建立在以分析国外资料为依据,同时具有某些俄语的体系特征和俄语交际手段的特征相联系的基础之上的。

测试在我国教学中的运用是在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与同领域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外语测试研究在整体上尚处滞后状态,特别是俄语等小语种的外语测试。我国高校俄语专业水平测试工作起步较晚,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作为全国性测试,俄语专业四级测试已在全国各高校范围内多次组织和实施。该测试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经过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等不同阶段。从1987 年的第一次测试到2014 年,共进行了17 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统一测试(也称俄语专业四级测试),我们依据两纲从无到有、到修订将这17 次测试分为测试初期、测试中期、测试稳定时期、测试新发展时期四个阶段。

1 测试初期

本论文的测试初期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初的俄语四级测试时期。我国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在1987 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俄语测试,此次测试是在《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尚未制定前进行的,此后时断时续。俄语专业四级测试虽然在1987 年开始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科学、有序地持续下来,与其他测试相比,我们认为当时的专业俄语等级测试有名无实,还处于起步阶段。自1987 年的第一次全国统一测试以后到1994年间在自愿、自命题的情况下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各校自测,就其性质而言,1987 年的测试还称不上为水平测试。

2 测试中期

所谓测试中期是指1994~2002 年间的测试,因为这一时期的测试已经有了参照标准,即《教学大纲》和《测试大纲》的先后修订,进行全国测试统一阅卷,参考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各校对四级测试重视程度逐步提高,2001 年开始发放合格证书等。较测试的初期阶段,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1994 年教育部委托第一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编写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并在全国正式实施”(林全胜,2004:33)。《教学大纲》正式实施后,在1994 年5 月进行了第二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结束统一测试。这是《教学大纲》正式实施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性测试,这次测试的目的,是“了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为修订《教学大纲》提供依据,也为制定《测试大纲》做准备”(周天瑢,2002:45)。1994 年全国统测的试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的重点主要分为知识和技能两大部分,知识部分占总分的40%,技能部分占60%,即以检查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主;从测试形式来看,即采用了面广、量多、覆盖面大、排斥主观因素的客观题(多项选择),占总量的60%,也采用了测试学生口笔语能力的主观题,占35%。此外,为适应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增加了听写,这一项占总分的5%。可以说,这套试题内容覆盖面大,题型比例分配合理。在对1994 年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四级测试大纲》(试行稿)。

在1998 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统一测试。本次测试是为了了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检查《测试大纲》的科学性,为其修订提供数据。这次测试也被认为是现行全国性统一测试的开端,因为它是在《教学大纲》和《测试大纲》均以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全国性测试。

1998 年6 月26 日共有37 所院校的790 名学生参加了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结束水平测试(也称俄语专业四级测试),与1987 年制定教学大纲之前全国的统测和1994 年5月《教学大纲》正式实施后的第二次全国测试相比,这次是历届统测人数最多的一次。本次测试的题型与1994 年的测试题型基本相同。所进行的十个项目的测试中,客观题(听力、语法、词义辨析、支配关系、功能意念、国情知识、阅读)采用计算机阅卷评分,听写、人机对话、口语表述和写作四项主观题由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组织14 所高校教师人工阅卷评分。1998 年10 月的俄语测试工作会议,参考1998年全国俄语四级水平统测的结果,形成《测试大纲》(修订稿),并正式推广。

2001 年以前,除了以上所述的三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结束统一测试以外,根据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的通知精神,专业俄语测试界实行的测试制度都是以校为单位,以本校所遵循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所使用的教材为依据的成绩测试。各校根据自测结果了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评估教学情况。从2001 年起,对参加全国高校俄语专业等级测试成绩合格的考生,颁发等级证书,基础阶段专业俄语等级测试步入正轨。1996 年至2002 年全国俄语四级水平测试的组织方式及有关情况见下表(周天瑢,2002:45):

时间组织方式参加学校数考生人数

1996 各校自测14326

1997 各校自测33751

1998 全国统测37790

2001 全国统测39994

2002 全国统测411256

(表2-2)

3 测试稳定时期

从2003 年起,每年分别进行四级与八级水平测试,并形成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这标志着我国俄语专业测试水平工作已趋于稳定和标准化,我们称从2003 年起的测试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测试的稳定时期。现行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测试,要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同时,它又是颁发俄语四级合格证书的依据。

由于这种全国性的测试不是由本校的任课教师出题,因此测试成绩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的作用。从2003 年起,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其影响不断过大。比如,有的院校对测试中发现的集中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调整课程设置,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选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改进教师的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国统一考试对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少院系将四级测试成绩作为评估本校外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参数,一般都与全国重点高校、普通高校的平均分对比,有的学校还排出了本校成绩在全国高校中的名次。通过与同类院校对比分析,找出不足,促进教学改革,这是测试“反拨作用(backwash)”的正面效应(刘津开,2002:70)。此外,俄语测试提供的数据对调整本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确定学生升留级、毕业,授予等级证书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测试新发展时期

从2013 年起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进行了首次试题改革。这一次俄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改革了试题总分、题型分布、考试时间等几方面。改革如下:将原来的口试和笔试综合为一场考试,缩短了考试时间;试题总分由原来的200 分缩减为100 分;将语法和词汇合为40题,作为综合题出现;增加了听力和阅读两项测试的比重;口试削减了试题数量,把人机对话和口语表述合二为一,并将口语考试提前进行;改革后试题中增加了完形填空这一题型。

三 结语

在理论方面,本论文梳理了我国外语测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其研究取向进行了分类,并对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的历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归纳出诸阶段的主要特征,为以后俄语专业四级测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践方面,本文较为详细的总结出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的各个阶段的测试特点,为教师们指出了实际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全胜《. 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评述[J].中国俄语教学,2004(3).

[2]刘津开.英语水平测试与教学评估[J].外语研究,2002(5).

[3]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周天瑢.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水平测试[J].中国俄语教学,2002(4).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5

关键词:语言测试 PRETCO 高职英语教学 反拨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20-02

1 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英语水平测试主要有两种:全国大学英语水平测试CET和PRETCO。近年来,PRETCO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参加PRETCO,并作为考核毕业生英语水平的重要依据。PRETCO的目标、内容及反拨作用对我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我校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B级笔试,本文从语言测试的角度分析PRETCO的B级笔试以及对我校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2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语言教学的过程离不开语言测试。语言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有时会受到语言测试的影响。语言测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注意要以语言教学为主,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服务。

在高职院校,语言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制定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课程,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英语语言运用水平。

3 从语言测试角度分析PRETCO

3.1 PRETCO测试

PRETCO是专门为高职高专教学设计、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一种教学水平考试,针对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检测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工作的能力,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PRETCO分A级和B级,分别进行笔试和口试。笔试测试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读、写、译实用技能。口试测试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日常和业务的口头交际能力。本文将从语言测试角度分析B级笔试。

3.2 PRETCO测试设计

测试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考试类别;确定考试内容;确定考试题型;确定试卷结构;制定考试细目表;命题及编辑试卷。

(1) 确定考试类别。教师必须了解测试的目的是什么,不同测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PRETCO属于水平测试,主要考察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平。检测英语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2) 确定考试内容。PRETCO主要根据是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确定考试题型。PRETCO分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两大类。其中应用文写作为主观题,听力理解、词汇和语法、阅读理解和翻译既有主观题又有客观题。主观题共27题,约占40%,命题容易评分较难,易于测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客观题共39题,约占60%,评分容易命题难,多用来考察语言知识,难以测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题型多样,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对不同语言能力的不同要求。

(4) 确定试卷结构。安排试卷结构需了解不同类型的题目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分量。B级试卷包含五个部分:听力理解、词汇和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其中,词汇和语法是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其余四个部分都是对语言能力的考核。对语言能力的考核所占比例高达85%,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只占15%,体现了在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培养上,重点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思想。

3.3 PRETCO各部分优点和不足

PRETCO试题编写比较科学。每个部分开始之前都有一段详细的试题说明(Directions),指导考生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明确做题任务,保证考试效度。

(1) 听力理解部分采用直接测试法,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考生的听力水平。考生只有平时加强听力训练才能提高听力成绩。多项选择题的选项简短,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听写题用部分听写的形式测验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要素和技能。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大部分内容,而且评分不难,信度较高。

虽然听力试题是测试学生听懂简短对话和理解会基本信息的能力,但听力录音材料大部分只是分男女角色朗读,没有很好体现出PRETCO考察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特点。

(2) 词汇和语法部分。多数英语教材中都有类似的题目,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很多学生能掌握词汇转换和语法用法。对于水平较低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这部分测试是有效可行的。填空题能测试出对一些重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但多项选择题存在学生猜测答案的情况,不能考察真实水平。

(3)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五篇文章,篇章不长。阅读材料包括:一般性阅读材料,如社会、经济、文化、常识等;应用性材料,如广告、说明书、外贸函电、文件等。实用性材料占比例较大,体现了PRETCO测试学生阅读简单英语应用文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设计符合PRETCO的宗旨,篇章长短和难易程度适合高职高专学生。

(4) 翻译部分。国际语言测试不采用翻译题型,原因是考生没有共同的母语。而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PRETCO采用一部分翻译项目来直接考察学生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能力是有效度的。根据“要求”,考生应能借助词典将中等偏下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译成汉语。PRETCO翻译试题选材范围较小,与学生个人专业相关度较小,又无法考察学生借助词典进行翻译的能力,因此会降低考试效度。

(5) PRETCO写作部分与一些测试的短文写作不同,它测试简单应用文写作的能力。题材主要涉及信件、电子邮件、通知、便条、备忘录等。写作是一门综合性测试,能同时测试语言的各个层次和范畴。PRETCO中设计应用文写作试题直接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必要,对高职英语教学也有积极影响。但是,写作测试这种主观测试的评分无法客观化,学生在不同题目上反映出的水平不一样。

4 PRETCO对我校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4.1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影响(Hughes1989),这种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语言测试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反拨作用。科学的测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不科学的测试存在消极的影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会极大地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还会给课程建设、课程设置、教师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等带来影响。下面将论述PRETCO对我校高职英语教学的正、负面反拨作用。

4.2 PRETCO正面的反拨作用

对教师而言,PRETCO可以推动教师的教学。PRETCO是根据“要求”设计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测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利用测试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情况,检测教学效果,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对学生而言,PRETCO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手段。尤其对大一新生,PRETCO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努力学习。PRETCO 能激励学生在平时及考前针对题型多做模拟试卷和题目,反复练习巩固去学习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比如B级应用文写作测量的是高职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教和学都带来非常积极的正面反拨作用。

4.3 PRETCO负面的反拨作用

目前,我校将毕业证与B级笔试挂钩,这样会导致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局限于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教师易把测试目标当成教学主要目标,使教学内容偏离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的大纲。另外,PRETCO缺乏文化测试内容,会影响实际英语交际。

对学生来说,应付考试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和努力方向,通过考试后有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降低了。PRETCO有些内容与高职高专各专业关系不紧密,很多学生认为考试词汇和表达与自己专业不相关,试题难度不大,不认真准备也能通过,导致学习热情和态度降低。因此,考试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和态度。

比如针对听力理解部分,学生会准备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听力材料,仅仅针对考试的要求练习听力。但是忽略了平时教学时真正应该加强的是日常交际方面的听说训练。只练听力而忽略口语,使得学生听说水平无法真正得到提高,造成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差。

5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关系密切。语言测试尤其是英语测试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RETCO对我校非英语专业高职英语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不能忽略它的负面反拨作用以致影响教学。教育者应不断更新测试理念,使之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PRETCO的反拨作用,加强改革,注重对实践教学的测试,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莉.PRETCO测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

[2]邹申.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李盛曦.语言测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9).

[5]李华田,补爱华.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6]刘鸿章,孔庆炎,陈永捷.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2010,(4).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唐颢.从语言测试的角度看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9,28(2).

[9]李绍山.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J].外语界,2005,(1).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6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达A具有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了解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研究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帮助合适的学生顺利达A。

[关键词]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达A,科学认知,教学策略

“学业水平测试”是江苏省高考模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是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为命题依据,全面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是对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终结性评价[1]。采用A、B、C、D四级等级评价,获C级(≥60分)以上等级可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获得A等级(≥90分)享受在高考总分中加1分的奖励。2010年江苏省高考方案规定,参加高考的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获得1A加1分,获得4A加5分。分数虽然不高,但高考竞争激烈,一分只差,常有数千名学生之多。这一分对于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先机,顺利跨入高校门槛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如何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中夺得先机顺利地拿下A呢?

一、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结构和特点

(一)试卷结构

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共计26道试题,包括选择题23道,选做题1道,无机框图题1道,综合题1道。选择题考查必修1和必修2内容,每题3分计69分。选做题15分,考查化学生活和有机化学,学生可以从中选择其一进行解答。无机框图题6分,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题10分,考查化学实验、工业生产流程和化学计算。整卷分值100分,90分以上获得A。

(二)试卷特点

试卷难度特点: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比例约为7:2:1。前22道选择题和选做题较基础,容易得分。第23道选择题(3分),第25道框图题(约有0~2分)、第26道综合题(约有4~6分)为较难试题,特别是23题和26题较难,学生失分严重,是得A的拦路虎。

(三)较难试题分析

1.第23题主要考查内容和特点

2007年和2008年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必修科目)在调整期,第23题为化学生活内容,较为简单和基础,容易得分。2009年以后的23题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技能,较难,学生不易得分。

2.第26题考查内容及特点

考查内容:

考查特点:

①综合考查实验素养,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

试题中采用的实验情景与教材中的实验并不直接雷同,而是将教材中的实验改编(碳酸盐的组成测定)、重组(铁的性质的探究)或是取材于现在社会所密切关注的材料(印刷电路板、纳米氧化铝、净水剂聚合硫酸铁、无机抗菌剂碱式次氯酸镁)、环境(燃煤烟气的脱硫)、工农业生产(漂白粉的制备、氮肥组成的测定)等STS主题。

2007-2011试题主要围绕探究活动类题材进行考查,重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数据处理与现象分析、方案评价与改进等环节的探究能力考查,并结合探究考查学生的相关学科素养。2012-2014试题主要以生产流程、科学研究为背景题材,围绕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相关实验,开展问题探究,数据分析处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考查综合运算技能,主要从以下角度考查:

26题在考查综合运算技能的同时,还考查读图、识图、绘图、用图表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008-2013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均涉及图表的分析。

③考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题常从物质制取流程、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验情景出发,考查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提高产率的措施、溶液pH变化原因分析、产品含量误差分析及优化流程去除杂质的措施等。

总之,26题考查的认知水平较高(分析和运用),考查的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所占比重较大。重点考查学科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基本实验技能、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综合水平较高、有较高的难度,对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思维能力水平要求较高,有较大的区分度。

二、科学对待达A的问题

(一)端正达A的态度

达A固然好,但也要讲究费效比。并非所有人都能达A,花了很多功夫没能达A,是得不偿失的。换句话说,达A的只是部分人。必修学业水平测试是过关考试,总体难度不大,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考试,顺利过C。但达A时能多得1分,对高考成绩有影响,所以命题时必定会控制得A人数,使少数试题难度加大,约有10分左右的试题是难题。每年的冲A试题(难题)必定不能重复,冲A试题的不确定性,造成过C容易达A难。如果盲目地把所有的学生都推向“得A大战”中去,或大面积冲刺4A是不理智的,有的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把语数外的课停下来冲A,对于那些语数外底子较薄同时又不具冲A实力的同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得不偿失。所以,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区别对待才是科学的认知。千万不能头脑一热,盲目攀比,更不能一刀切,全体推进。否则,与学业水平测试的宗旨相去就太远了。一句话,能争则争,不能争则不争,绝不贪恋。

(二)科学地认识达A

达A虽难,但也并非不可为,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应对得当,讲究方法,认真对待,还会增加达A的比率,使许多学生满足达A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看到达A有利的一面。

首先,命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必修学业水平测试试卷近年来无论是试卷结构还是知识和能力考查都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核心概念、分类思想、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围绕NA的计算、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限度、反应热、原电池、基本实验操作、物质性质与用途、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融合实验的综合计算等题型结构和内容不避讳年年重复,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测控A的试题的主题围绕核心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命题,包含钠、铝、铁、铜、氯、硅、硫、氮等,内容参照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的测试内容:以实验探究活动和工业生产流程为题材,考查学生对探究研究方法的认识、基本实验技能、数据分析与处理、评估能力等;对数形结合尤其关注。这一切为达A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其次,达A题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从知识类型来看,命题考查的对象趋于包含各种类型的知识,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从认知水平的角度来看,从最低水平的记忆到最高水平的创造,都有涉及,且偏重于理解以后的认知水平的能力考查。由于难度呈现一定的梯度,保证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得分。

三、达A教学策略

(一)调整心态,提高认识,做好定位

要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拿到好的成绩,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化学必修学科的学习。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这方面都要有统一的认识。对于平时测试80分以上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应多给予鼓励,让其树立起拿A的目标和信心,明白拿A的重要意义。千万不能只想过关了事,丧失信心,更不能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要知道达A还有很多实际的意义。

(二)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和特点

《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做出了明确具体规定。研究《说明》,把握好知识复习的度,及时认清每年《说明》的新变化,复习时才有针对性,避免盲目复习走弯路。要研究《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和近几年的试卷,并对样题仔细琢磨。这样,复习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才能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三)完善知识体系

学业水平测试重基础、低难度、全覆盖,其中等题和容易题占到90%。70%的基础题指向单一,不转弯子,不设陷阱,考查基本化学素养是否达标。教学时要牢固把握住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的教学。一是要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课本要细看,每个知识点都不放过,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背诵课本知识。要重视课后练习题和单元自我检测题,要弄懂弄透,融会贯通。知识掌握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不能一味地做题。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检查遗漏和适应性训练的,做题要适量不能过量,试题要精不能滥。离开课本的复习容易造成知识缺陷,基础则不能巩固。二是要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是纲,知识点是目,纲举则目张。知识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地串联起一个整体,构建成网络,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考前将整理的知识点印发学生,让他们熟记,要督促检查,认真落实。让学生回看做过的训练,是巩固基础的一种好方法。三是抓好核心内容的复习,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是命题的立足点和中心点,复习时抓住了学科中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就牵住了牛鼻子,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拿A就要做到基础题和中等题滴水不漏,基础知识不扎实、掌握不准确是拿A大忌。

(四)突破应试难点

专题训练具有针对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有利于解决薄弱环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强化和突破。可以围绕化学用语、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围绕NA的计算、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反应速率与限度、反应热、原电池、基本实验操作、物质性质与用途、有机物结构与性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无机物质推断、化学与生活、综合计算等内容设置小专题,强化训练。综合训练具有适应性、诊断性的作用。训练题要以江苏各地模拟质检试卷和江苏历年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为主。要定时完成,检查学习程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提高。两种训练要有机结合和穿插,效果才会更好。要求达A的同学还可以针对性地对无机框图、23题元素化合物的计算和26题综合试题等专题进行强化训练。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的资料要使用好保管好,经常回顾复习,常看错题,提高复习效率。

(五)重视实验教学

要重视教材中的实验,对所做的实验,要明白原理、装置特点、实验步骤、试验中注意的问题等。切忌只照方抓药,还应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化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综合素养。

(六)提高应试素养

首先,要培养审题的技巧和方法。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关键词怎样解读?隐含哪些信息?题目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和要求有何关系?弄清这些问题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其次,科学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选择题35-40分钟内、化学与生活7-8分钟、推断题8-10分钟、23题和综合题17-25分钟。第三,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注意化学用语表达的规范性(如,化学方程式中的气体、沉淀符号和条件等),注意文字表述的清晰和工整,注意运算过程中的单位。第四,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善于绕过钉子题,注意调整答题顺序,通常是选择题前22题、化学与生活、推断、综合题前两问、23题、综合题后两问这个顺序,最后检查。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遇到钉子题要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要有信心,要敢做,相信难题别人也可能觉得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定位,降低期望值,敢于取舍。做训练或讲评试卷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和逻辑性等优秀思维品质。

总之,达A并非难,科学要认知;重视基础性,训练要穿插;做题要细致,答题要规范;难题有勇气,方法要得当;回顾与反思,结果会惊喜。

[参 考 文 献]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7

[关键词] 专业骨干课程;随堂测试;平时成绩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105-03

0 引言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保障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水平,对于稳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而言至关重要。而对教学质量最直接的评价就是学生的课程成绩,许多高校都将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的总评成绩。传统的平时成绩考察方式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缺乏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1,2]。笔者在20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随堂测试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实际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督促、指导和管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1 专业骨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骨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对大学生本科阶段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专业骨干课程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班级选课的学生来源多样。学校实行学分制,学生开始自由选课后,每个教学班级的生源组成复杂。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涉及众多行政班级、辅导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难以对一个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2)组织期中考试的难度大。由于组成教学班级的学生来源复杂,学校在扩招后教学资源受到一定限制,组织一次正式的期中考试涉及考场安排、监考人员组织等,难度很大。同时,每学期一次的期中考试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督促。

3)平时作业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目前大量的习题解答充斥市场,一门课程往往同时有几个版本的习题全解。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很多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这样,就难以根据平时作业的情况判断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盲目。

4)难以督促学生出勤。教学班级的学生人数众多且来自不同的系、专业、年级,涉及的辅导员也很多。若通过点名方式检查学生出勤状况,不仅浪费课上时间,还存在代替答到等状况。在授课学时相对紧张的状况下,课堂点名的方式很难进行。

5)课程教学难度大。专业骨干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很强,概念抽象,知识结构复杂。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引起对课程的兴趣,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在人数众多、生源复杂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难以管理、难以督促、难以了解学生状况等问题。对平时的教学效果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平时教学效果的检查,对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又有重要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开展了随堂测试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2 随堂测试的研究内容

随堂测试指授课教师在讲授完一定教学内容之后所进行的小型测试。无需申请考场,也不需要额外的监考教师,由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实施,每次测试只需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其基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使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近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随堂测试的组织方式。每次随堂测试都要涉及命题、阅卷、评分、成绩统计等各个环节,工作量大。由于只有主讲教师一人监考,也造成监考困难。随堂测试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不适合闭卷考试,对试题难度也有一定要求。

2)关注随堂测试对学生心理的作用。随堂测试的引入,势必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需对此保持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既要形成适当的压力,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又要避免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造成负面影响。

3)评价随堂测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实践法,系统掌握引入随堂测试所付出的代价、对教学进度的影响以及所获得的效果。理想状况下应当采取横向对比,对比传统组和对照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每个授课教师只承担一个教学班级的授课,因此很难进行横向对比。笔者采用纵向对比法,将开展随堂测试的前后班级进行对比。

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随堂测试实践与探索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并及时评价随堂测试所带来的效果。

3 随堂测试的原则与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随堂测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对如何有效地组织随堂测试进行探讨。

1)测试的基本原则。随堂测试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其中,公开是公平和公正的形式保证。每次测试后,都要公开讲解解题步骤、评分标准、容易犯的错误以及注意事项等。同时还要公开每个学生的测试成绩。

随堂测试也必须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不应该伤害到任何一个同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凡参加测试并交卷者,均可得到一个最低分。籍此可以保护成绩较低甚至交白卷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其产生心理波动。

随堂测试还应该保护环境。答题纸适用即可,不必过于浪费,一般每次使用半张A4纸。一面已经打印过的纸张,只要能确保卫生,不影响学生的健康,仍可作答题纸使用。

2)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事先对授课班级的学生统一编排一个班级序号,并在第一次测试前公布。每个学生分别记下各自的序号,每次测试时在答题纸的左上角写下自己的序号。

事先编排序号,对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每次公布成绩时,只公布序号和成绩,不公布学号和姓名,从而保护那些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免受心理上的打击。

3)测试的频度。课堂测试在全部学生选课结束后即可以开始。测试频度最多每次上课(两学时)测试一次。如果测试过于频繁,一则学时不够,二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4)测试的时间。随堂测试最适合安排在第二节课的开始,长度约十分钟最为适宜。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此时开始测试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5)测试的内容。随堂测试的题目为近期所学的内容。实践表明,及时的复习和回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通过精心安排的命题,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并掌握主要的以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课程。测试的题目不宜太难,不能与书本中的例题或习题相同。除专门的训练外,计算量不宜太大。应当能让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自信心。

6)交卷过程。测试时间结束必须迅速交卷,以防止个别同学作弊。一个100人左右的教学班级,每个学生自行交卷的前提下,一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交卷过程。超过规定时间的,一律拒收,并按零分处理。

7)测试成绩。每次测试结束后,在下次上课时先公布成绩,之后进行精心地讲解,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评分标准。保证测试的公开和透明,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对于因事或因病请假的学生,凭辅导员签字或院系盖章的请假条,可得本次测试的班级平均分。

大多数大学课程的总评成绩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综合评定的,在不同性质的课程中,各自所占的比重略有差异[3]。一般来说,专业骨干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大约各占30%和70%。平时成绩的评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自主决定平时成绩评价标准[4,5]。

8)诚信训练。在经过半个学期的测试后,根据情况还可以开展诚信训练。不仅测试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考验学生的诚信。具体做法是:随堂测试结束后不立即交卷,教师即开始讲解试题并给出评分标准,由学生自行批改打分,然后收回试卷并登记成绩。

几个学年的试验表明,诚信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并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将学生个人潜在的诚信意识逐步转化为诚信行为,并在自身实际行动中践行诚信,使专业教学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机地结合,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

4 随堂测试的效果

在几个学年的随堂测试实践中,笔者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且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想及时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除了课堂提问外,还可以利用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但间隔时间较长。随堂测试以复习近期所学的内容为主,体现了教学环境中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水平。

2)促进学生的学习。随堂测试的目的性较强,能针对近期所学内容设计测试题目,学生通过随堂测试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学习难点,通过教师的精心讲解,及时理解和掌握已学内容,学习效率得以改善,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加深师生了解。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随堂测试的情况,主动与那些认真努力但成绩又比较落后的学生联系和交流,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信,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很多教材都附有参考答案,学生解题时往往不自觉地会验证自己的解题结果,从而养成一种拼凑答案的解题习惯,渐渐失去了对解题的信心。课堂测试没有标准答案可循,迫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逐步找到正确的答题方法。久而久之,增强了学生答题时的自信心,从而改变了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看法,练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其他效果。由于参加测试并交卷的学生都有一个最低分,随堂测试还可以起到课堂考勤的作用。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可以及时与所在行政班级的辅导员取得联系;通过诚信训练,考场纪律明显好转。学生在期末考试过程中专心答题,没有任何作弊的意图。考试时间终了,交卷迅速,一分钟之内全部交齐,没有拖沓现象。

5 结束语

随堂测试是检查教学效果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面向专业骨干课程,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到随堂测试的目的不是为难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增进了解。几年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种随堂测试方法效果显著,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和自信,对于新时期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瑶,李梦虺.论高校创新教育下的考试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630-631.

[2]路海龙,李彬.电工学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86-87.

[3]罗忠,刘士卿,王菲,柳洪义.大学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1,34(5):31-34.

[4]许成安,王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7):39-41.

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篇8

关键词:非师范类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主客体;研究

一、主客体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作用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其目的是不断推进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把全国的推普工作引向深入,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普通话水平测试由测试员和应试人构成,属于主观性测试。主体是测试员,客体是应试人。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都有重要作用,任何一方在规定的测试时间内的临时表现都将直接影响测试的质量,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素质和应试人的素质都与测试水平密切相关。

目前,全国已有数万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尽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测试内容全国统一,但测试的质量很容易受到测试员的资历、自身语言水平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主观性测试中,测试员起着关键的主导性的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测试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到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成效和汉语规范化的程度。

因此,“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为了减少因个人趣味的差异而造成在掌握评分标准上的误差,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素质良好的测试员队伍。” [1]

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人,是测试的对象,在测试中也有很强的主观性,虽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测试的内容和范围及试卷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使得应试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表现也不同,尤其是根据圈定的范围来准备应试,不一定能全面体现应试人的普通话综合素质,这也影响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

二、非师范类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主客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应熟悉和拥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 政策,热心语言文字工作,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具有大专毕业文化程度和三年以上工作实践,并有较高的语音分辨能力、作风正派,在省(自治区、 直辖市)培训测试中心(或部委直属单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承担测试任务,测试工作必须严格按统一的测试标准和要求独立进行。[2]由于普通话测试是一项标准参照性测试,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总结和完善,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中较为明显。

就测试员而言,非师范类高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测试员对于测试的认识与国家进行测试的目的和意义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以工科为主的普通院校大多没有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资源有限,因此,进行普通话测试的测试员有的是本校老师,有的是校外的测试员,测试员队伍的复杂使得他们提高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以至于他们中的极少数学校重视普通话推广的表现往往体现在宣传标语与口号上,督查不力。因此,这种情况下,要想让校内的测试员高度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是不太现实的,更何况是校外的测试员。二是有的测试员长期从事每年一次的测试工作,已经产生“倦怠”心理,这势必会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和可信度。三是加强自身学习的意识不够。比如,以工科为主的普通院校的普通话测试员,虽然也进行日常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但是他们的学习内容基本与普通话测试的要求、内容及标准没有太大关系,这也为测试员自身抽出时间不断学习提高素质增加了难度。四是高校内的普通话测试员之间的交流不够。由于测试员从事的岗位不尽相同,增加了测试员之间交流的难度。

就非师范类高校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从业的方向与专业密切相关,对普通话的要求比较松,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测试,而且他们在平时的交流中都是普通话与方言并用,至于用什么,大多取决于与之交流的对象。一小部分学生虽然也关普通话测试,但并不认真准备,寄希望于测试时候的临场发挥和下一次的报名考试。

三、非师范类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策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标准参照性质也为进一步提高测试水平提供了较大的自主空间,这需要发挥主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就测试员而言,一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意义。站在国家发展、学校发展以及个人成长的高度正确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二是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测试员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把握普通话测试的政策,吃透精神,谨慎测试;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普通话测试的录音,分析应试人在各项题目中的优缺点,找出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之处,以利于更准确地在测试中做出判断,防止靠经验判断出现失误。三是要克服怠倦心理。长期从事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要年年都有新精神,次次都有新面貌,避免草率判断。四是要多与同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

作为应试人,要想提高通过率,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提高自身素质和人生职业发展的长远作用。其次要认真对待测试,不能因为单次考试报名费用低而不认真准备。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学习,打下普通话的良好基础,才能在测试的不同题目中得心应手,通过率和等级都会得到提升。

总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能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率,为学校发展和国家普通话推广工作不断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干俊《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素质浅论》,理论月刊,2006年第11期

上一篇:接待员岗位职责范文 下一篇:民政局未婚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