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结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0:44:27

学业结业总结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会考;总复习;策略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兼有初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和初中升学考试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初二年进行的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关系到初三升学,所以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实际上就是提前的中考。怎样进行总复习,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初中生物结业会考,这是广大生物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总结几年来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 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初中生物结业会考安排在初二年进行,但初二年级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年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不强,给科任教师顺利进行初中生物结业会考总复习增加了难度。这时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在学习上的齐抓共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家长要让学生明白“初中生物结业会考的成绩关系初三升学,而且不及格没有重考的机会,甚至可能间接影响今后人生路”的道理;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并在课内外对学生的学习加强督促。从而使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学习上认真,促进各个科目全面协调发展。

2 要制定计划,分段复习

复习时,我们要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r间安排、用何资料,复习前都必须计划好,并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能够自觉配合老师,做到教与学同步。如我们学校的总复习,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目标:查找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漏洞,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知识的网络,初步建立合理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做法:(1)让学生完成我校老师自编的、以考纲为依据的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了解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

(2)授课时,老师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回顾知识,从中找到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进行重点突破,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知识网络。

(3)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4)课后适当精选部分习题,让学生巩固。

时间:4月份内完成

在这个阶段中,复习的容量大、复习的时间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节约时间,提高复习效果。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解答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题的能力。

做法: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精练适量习题,学会解题技巧。充分重视五月初举行的有一定导向作用的福州市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检查。

时间:5月上旬完成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及模拟测试

目标:再次查漏补缺,强化运用能力

做法:精心挑选模拟试题,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时间:5月底完成

3 要依纲扣本,夯实基础

会考前约两个月,福建省普教室出台了《2013年福建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生物)》,福州市教科所出台了《2013年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对考试的命题依据、命题原则、适用范围、考试范围、内容和目标要求、考试形式、试题难度、试卷结构、试题示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福建省考试大纲和福州市考试说明,不仅是每年结业会考命题的依据,也是组织、实施复习的依据。福州市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结业会考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稍难题约为8:1:1,也就是说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80%左右。同时,从近几年的结业会考试题来看,不少题目、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生物复习指南》和课本,注重基础考查一直是结业会考的“主旋律”。因此,笔者根据结业会考说明中所列的考试内容,从课本中找到有关的具体内容,编成考试内容提纲。首先引导学生用口去朗读,用脑去思考;然后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对复习的重点、难点,作适当讲解点拨;最后要求学生课后把这些内容加以整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笔者还布置学生做适当练习,确保人人做好容易题,拿到基本分。

4 要明确方向,抓住重点

福州市初中生物结业会考严格以课标和省纲为依据,试卷注重基础,考查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试卷难度适中,几年来均保持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试题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注意结合热点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重视学习研究课标和省纲,找出省纲中与高中生物联系紧密的部分。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等。其次,我们要反复比较和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找到命题中的常考点和多考点。比如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在连续几年的结业会考中都以不同的题型在试卷中出现,复习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再次,复习中的练习不在多,而在精,重在有新的收获与体会,重在发现存在问题,重在查漏补缺。只要我们明确复习的方向,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落实到位,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就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学总复习的教学质量。

5 要重视实验,提高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学生才能理解和巩固知识,形成概念,同时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总复习阶段,笔者一方面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现有条件,准备好有条件开设的实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际动手操作复习有关实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实在无法开展的实验,笔者则通过播放相关实验视频,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原理、步骤,学会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评价或作出合理的解释,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怎样设计对照实验,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改; 信息技术; 课程; 评价方案;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甄宗武(1975— ),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现状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新课改的必修课程之一,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1]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并行设计,相对独立。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条件有所不同,各学校至少应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技术”中的任意两个模块,也要制定规划,逐步克服经费、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开出包括“人工智能初步”在内的所有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修满信息技术课程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有兴趣或者理、工科取向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个学分,可以作为就业或高校招生的参考。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

(一)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过程及活动过程,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全面考查学生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应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2]

(二)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

(三)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同时,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三、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评价方案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中新课改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实践操作性很强,所以不能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掌握情况的唯一标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也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方案设计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3]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案例评价法、量规评价法和档案袋评价法等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1. 案例评价

案例评价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给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典型范例,学生可以参照这些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4]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析典型的范例,分析这些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成功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分析一些典型的不成功的例子,分析这些例子中不成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范例可以是教师或其他人完成的,也可以是以前学生的作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照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进行小组内成员之间互评和小组之间互评。

2. 量规评价

量规评价是指教师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设计一套评价用的指标体系供学习者对照检查的评价方法。这种供评价用的指标体系称为量规,学习者通过使用量规,可以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量规的制定应简单、明确,便于操作。[5]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制定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量规。情感方面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如自尊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可以通过学生对待该课程的态度如出勤情况、课堂学习情况、是否有违规现象或者参加比赛获奖等情况给予评定。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必须容易操作,且起到约束与鼓励的作用,约束学生维持课堂的良好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发展个性、努力创新。例如恶意破坏系统数据或在课堂上沉溺游戏均扣10分,而如果善于创新、或参加竞赛获奖则加10分。奖罚分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表1为情感态度评价量规,可供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制定评价量规时参考。该评价量规学生人手一份用于自查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每个小组一份用于小组对组内成员进行评价。在填写量规时,对部分有该项表现的同学根据其表现程度,由小组内成员讨论决定给予相应加分或减分。

其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为完成某一主题或某一作品,学生需要进行协作学习的情况,为了保证学生协作学习的质量,教师需要制作协作学习过程评价量规。量规中必须说明学生承担的角色及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表2为协作学习过程评价量规,供教师制定评价量规时参考。该评价量规学生人手一份,用于对自己的角色自查反思;小组的评价量规用于小组对组内每个成员进行评价。

表1 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评价量规

最后,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完成对主题的探究或完成电子作品后,每个小组必须对成果进行展示。为了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教师需要编制学习成果评价量规,量规必须明确说明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成果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小组的评价量规用于小组自查自己的作品或成果,而教师的评价量规用于对每个小组的作品或成果给予最终的评价。表3是一份学习成果评价量规,供教师制定评价量规时参考。

3.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有关学习的资料都放在一个文件夹或档案袋中的评价方法。在文件夹或档案袋中可以包括学习笔记、作业、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自己的电子作品、学习成果等。[6]通过该文件夹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有利于作出公正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或者学生围绕某些操作技能而进行的制作电子作品的学习活动。在进行这些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纸质档案袋并建立一个电子文件夹,把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如学习笔记、作业、小组协作学习的分组名单及分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制作的电子作品、撰写的研究报告等分门别类地放入纸质档案袋和电子文件夹,以便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省、市级信息技术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的优秀的电子作品或研究报告的研究过程资料可以单独整理放入一个纸质档案袋和电子文件夹,并装入学生高校招生录取档案中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方案设计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评定。[7]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实现的。评价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笔者在对各省市信息技术课程考试方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方案。

1.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现状分析

通过对各省区信息技术课程考试评价方案的对比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作为高校录取招生时的参考依据

大多数省市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采用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例如山东、安徽、天津等省市。[8]

这种评价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虽然进行了评价,但由于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没作统一的限定,只作为参考依据。在“以高考成败论英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把信息技术课程当作“副科”来对待,只要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合格,不影响高考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评价方式势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影响,教师不会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教材,学生也不会花大量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而把大量时间花在数学、英语、语文等高考必考课程上,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只能是空谈。长期以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2)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将成绩进行折算计入高考总分

海南省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作为各类考生四门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并将会考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9]

这种评价方式虽然采用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但由于要将考试成绩折算计入高考总分,直接影响到高校招生和录取。所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教师和学生都会对课程重视,教师会认真研究教材和考试内容,学生会花较多时间去学习相关内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不再是空谈。

(3)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之一,并对成绩进行限定

江苏省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作为七门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之一,并规定学业水平测试七科中有六科成绩为A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10]

这种评价方式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成绩进行了限定,并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有一定的优惠体现,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成绩没有直接体现在高校招生录取考试中,所以效果没有采用方式二直接和影响大。

(4)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考科目之一

浙江省对于技术类考生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成绩直接计入高考总分。[11]这种方式由于考试成绩直接在高考中进行体现,所以教师和学生会很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教师不会把课程作为“副科”来教,学生也不会把课程当作“副科”来学。

2.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方案设计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要求和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方案。

(1)模块结业评价

模块结业评价可以安排在学生修完必修或选修模块后进行,评价方式采用纸笔考试或上机考试与学生作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高中各学校组织实施,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重修该模块的依据。在学生修完每个模块后,由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组成命题小组进行命题,或从学校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对学生进行纸笔考试或上机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所修模块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同时,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制作的作品以及创新成果等,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文件夹和纸质档案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制作的电子作品以及创新成果装入电子文件夹或纸质档案袋,作为学生模块结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优秀的电子作品,将制作过程资料和电子作品单独整理放入一个纸质档案袋和电子文件夹,并装入学生高校招生录取档案中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在对学生进行模块结业评价时,考试成绩和学生的作品要各占一定的比例(如考试成绩占70%,作品成绩占30%),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等五个等级,主要用于对学生所修模块的终结性评价。

(2)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用于对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掌握程度的测试,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由各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和实施,考试内容可根据各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所开设的模块的具体情况进行命题,试题内容可分为若干层次,其中一级的考试范围为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加任一选修模块;二级的考试范围在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一级不重复的另外一个选修模块;以此类推,三级、四级、五级的考试范围分别在上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上一级不重复的另一个选修模块。考试方式采用纸笔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每学年组织两次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等级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修模块自主选择。考试的成绩每个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等五个层次,作为学生毕业和高等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例如,如果学生要取得高中毕业证,则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至少应达到一级合格以上;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若达到二级合格以上水平,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如通信、电子、网络、信息科学、自动控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进行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或将考试成绩进行折算并计入高考成绩。像甘肃、青海、贵州等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教学软硬件条件较薄弱,选修模块开设得不全,而且农村和城市高中教学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考试中采用学业水平考试方式,在高校招生录取时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限定;而对于经济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等,由于教学条件较好,选修模块开设得较全,农村和城市高中教学条件差异较小,则可采用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折算并计入高考成绩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评价。

(3)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信息技术作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内容,其组织和实施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 作为高考综合科考试内容

无论高考方案是中小综合(理科基础和文科基础)还是大综合,信息技术均列入综合类考试(笔试),信息技术学科分数占综合科总分的10%左右,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各占50%,其中选修模块的命题要覆盖所有模块,但考生只需选择其中与自己选修模块相关的考题进行作答。

② 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内容

把信息技术作为选考科目内容进行考试。凡是涉及通信、电子、网络、信息科学、自动控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选考信息技术。考试内容为一个必修模块加2~3个选修模块。考试可采用笔试加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实现无纸化考试。在计算机网络上自动实现改卷、评分和排名。

将信息技术作为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在经济发达、教学软硬件比较好的省份如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进行。可以借鉴浙江省的实施方案,将考生进行比较详细的分类,比如将考生分为理工类、艺术类、文史类、体育类、技术类等,而理工类和技术类考生可选考信息技术课程。

总之,合理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案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在模块结业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教师真正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2] 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42.

[3] [7]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6.

[4] [5] [6]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5,116.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3篇

1 模式简介

在初中学业考试生物“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模式中,学生可以从实验操作、笔试、口试、实验设计和调查报告五种考查方式中自选某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参与考查。教师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广州地区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给出一定的考查范围或题目,学生在五种菜单考查方式中任选某种方式进行考查。每个学生最多可以参与实验考查两次,选取最高成绩作为考查最终成绩。在考查中,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负责提供五种实验考查方式的实施条件。选择口试、笔试和操作的学生根据考查范围进行准备,在考查当天通过抽签决定具体的考查题目。选择做研究报告和实验设计的学生提前报名,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结束前提交有关报告和设计。

学生自选菜单中的实验考查模式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菜单提供的考查模式较多,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实验操作考查,侧重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笔试、口试,侧重于监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实验设计、报告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评价还应该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方面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2 模式操作指引

根据《广州市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级生物学科结业评价方案》,生物学科结业评价是对八年级学生两年的生物学科学习情况所作的一个总体评价,由三种形式组成:纸笔测试、非纸笔测试(包括开放式考查和生物实验考查)、平时成绩。其权重分别为纸笔测试占70%、非纸笔测试占20%、平时成绩占10%,三者之和为初中生物学科结业成绩。因此,该实验考查模式中五种考查的方式的满分均为20分。

2.1 实验操作考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八年级教材上的实验出题。在操作过程中学校提供各组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与仪器,学生在考前抽签决定考题,2人或4人一组同时进行考试,每组考查时间为20 min。教师印制试卷时,一份发给学生进行考试准备,一份留作试卷,即每个选考学生需要2份单面试题。

2012学年统一提供的操作试题包括显微镜类与非显微镜类两大类,显微镜类有2组试题:试题A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试题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非显微镜类包括3组试题:试题A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试题B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试题C扦插材料的处理。

2.2 笔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八年级教材上的实验,选取部分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等内容编制试题。题型主要是填空与选择,评分标准统一。学生在考前抽签决定考题,考查时间为20 min,各班同时进行。要求考生独立作答,不得参考任何相关资料。2012学年统一提供的笔试试题包括4组。

笔试也可以不单独进行,笔试成绩可以与八年级期末广州市学业水平结业考试中纸笔测试中所涉及到实验知识的分数经过换算后互认,满分也为20分。

2.3 口试

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八年级教材上的所有实验,选取部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内容编制而成。学生在考前抽签决定考题,与教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学生听完试题后,有1 min的时间思考,每题有3 min的时间作答,试题只读1次。听完题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独立口答,不得参考任何相关资料。教师每次只考查一名学生,参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2012学年统一提供的口试试题包括3组。

2.4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考查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或者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添加,成为一个创新实验。

2.5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考查内容不受限制,学生根据教材中涉及到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调查题目,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3 模式在实践中的改进与反思

初中学业考试生物“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模式建立后,先是在萝岗区的区属学校开始运用,2012学年开始,由广州市教研室生物科向全市的各区县推荐运用。该模式自构建后的6年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验操作形式

实验操作方式最初按照年级分类,分为七、八年级两大类,每类4组试题。在实践中发现七年级试题中显微镜类比较集中,考虑到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开展显微镜类实验的条件,会影响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考查方式的初衷,后改为根据实验中是否用到显微镜分类。

根据学校在实施操作考试中,教师的人手、学生准备实验的时间有限等因素,减少了试题的数量,更加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根据人教版新教材,删掉了一些实验,例如测量胸围差的试题被删除。

修改、充实了试题的评分标准,除了考查知识与技能以外,尽量关注学生在考查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一些实验仪器、用具使用的方法和习惯也纳入评价范围。

3.2 笔试形式

笔试考查方式最初是考查一个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内容,在实践中发现这种考查方式考查的知识内容过少、过于集中,后改为不拘泥于考查某个实验,而是进行综合的实验考查,共4组题。

由于实验考查是在八年级进行,既不能加重学生负担,又要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除了将“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的成绩与八年级期末广州市学业水平结业考试中纸笔测试中所涉及到实验知识的分数经过换算后互认外,也与结业考试中非纸笔测试的另一种形式——开放性考查的成绩互认,均为20分。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做到在非纸笔测试中自主选择开放性考查还是实验考查形式。

为了进一步减少学生负担,现在正评估是否将笔试考查纳入平时的纸笔测验中,即无需组织专门的笔试考查,改为在每次单元或期末质量监测中,命制20分的实验题目,经过统计作为笔试考查的成绩。

3.3 口试形式

口试考查方式最初是考查一个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内容,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方式会给学生背实验的错误导向。后改为不是针对一个实验,而是将部分实验的关键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考查。

在口试中,师生是一对一进行的,考查速度较慢,耗费时间较长。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全校没有一个选择口试的学生,这可能与教师、学生对此考查方式的操作过程不满有关。为此,现在正在评估是否以小组考查形式代替师生的一问一答形式,即学生2~4人自由组合,共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约考查时间,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合作学习,同时降低学生的紧张感。后一种小组口试的试题和评分标准正在讨论中,力图既要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特长,又要避免个别成员滥竽充数。

3.4 设计、报告形式

实验设计与调查报告这两种考查方式主要适合于对生物学科特别有兴趣,与人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强、肯钻研和下苦功的学生。设置这两种考查形式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将来可以在生物学科有所追求的热爱理科科学的学生。但是好学生需要好教师来培养,开展这两种考查,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力来指导学生。因此,特别是任教八年级的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教师对实验考查所秉持的态度等,对学生选择设计与报告考查方式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例如,从萝岗区2012学年萝岗区区属初中学校实验考查情况统计表分析,生源较好与生源较差的学校选择设计与报告这两个考查方式的统计数字差别不大,全区9所学校有5所学校选择报告的人数为零,6所学校选择设计的人数为零,表1。

3.5 师生对实验考查的认识

为了了解学生对实验考查的认识,2012学年,笔者也对萝岗区全体参加实验考查的学生进行了以下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调查问卷:

1. 你对实验考查的认识是( )

A. 实验考查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B. 实验考查是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2. 你选择的实验考查方式是( )

A. 笔试 B. 口试 C. 操作 D. 报告

E. 设计

3. 你认为最有效的实验考查方式是( )

A. 笔试 B. 口试 C. 操作 D. 报告

E. 设计 F. 其他

4. 你选择的笔试试题是( )

A. A组 B. B组 C. C组 D. D组

E. 学业水平测试题的换算 F. 其他

5. 你选择的实验操作试题是( )

A. 非显微镜类A组 B. 非显微镜类B组

C. 非显微镜类C组 D. 显微镜类A组

E. 显微镜类B组 F.其他

6. 你选择的口试试题是( )

A. A组 B. B组 C. C组 D.其他

7. 你对“五合一菜单自选模式”的总体评价是

( )

A. 考查方式多样,很好地面向了全体学生

B. 考查方式多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C. 考查方式多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D. 考查方式多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调查显示,有39.6%的学生对实验考查的认识停留在是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上,19.03%的学生还是认为考查方式的多样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说明师生对实验考查,乃至实验教学的目标与意义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初中学业考试生物“五合一菜单自选”实验考查模式,很好地体现了“以考查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考查”的理念。从该模式在有关学校进行的对比实验结果也显示,无论是对生物课的喜爱程度,对实验感兴趣的比例,还是实验课的预习情况、听课状态、实验习惯、收集数据的能力、与同学合作或探究意识等方面,采用本模式进行实验考查的实验班均比未使用本模式的对照班做得好。

参考文献:

[1] 刘艳红.初中生物学有效实验考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教学,2007(11):27-29.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院校 地方 合作培养人才 模式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蕴藏着深厚的智慧与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委、省政府于06年在全国率先吹响建设中医中药强省的号角。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地方政府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经过53年建设,我校积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邓铁涛、欧明、王建华等中医药界德高望重的名老专家,汇集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珠江学者、学术学科带头人等医疗骨干。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办学、人才和资源优势,培养更多中医药的铁杆优秀人才,用实际行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校于2005年,2009年分别与广州市卫生局、中山市卫生局签署“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合作协议”,由广州市、中山市卫生局委托我校为两市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工作者,使之尽快成长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08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已圆满结束,其模式探讨如下:

1 实施的培养措施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主要参照国家中管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培养方式而制定。培养周期为3年,研修内容主要包括:

1.1 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中医古典医籍,要求在专家指导下精读四大经典,并每年至少钻研2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医籍,同时我们每年开办2次短期研习班和相关讲座。此外,还开办“中医名家”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阐述本学科的最新学术研究和自己的临床经验。

1.2 医疗实践

在日常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跟师学习,通过每周跟师门诊1个半天,跟师查房1次,系统总结和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另外对研修对象在继续教育、科研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1.3 考核管理

为了激发研修对象的学习积极性,我们每个研修年度都开展考核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包括进修学习、研读医药古籍、临床实践、跟师学习等方面。成绩在70分以上者进入下一年度学习,60-69分者限期补齐未完成的学习内容,不足60分者予以淘汰。三年期满进行结业考试,考核合格者,由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或中山市卫生局)联合颁发结业证书。

2 取得的成果

2008年,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合作培养的2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已顺利结业,现将该项目研修对象取得的成绩归纳如下:

2.1 理论学习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中医四大经典学习计划,且分别提交6篇以上读书心得;15名研修对象完成了6部与本专科相关的古典医籍的学习,其中6人完成了10部以上古典医籍的学习(1人完成了24部古典医籍学习);17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参加部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90学时以上),13名研修对象主讲国家或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学时以上。

2.2 临床实践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跟师学习计划,16人提交了6篇以上质量较高的跟师心得,其中2人撰写跟师心得达10篇以上;所有研修对象均完成了50份跟师临床病案;18名研修对象完成了在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进修90天的进修计划。

2.3 科研方面

19名研修对象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58篇,其中16人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5人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19名研修对象获得了共31项科研项目立项,其中市级科研立项16项,省级科研立项15项,其中1人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2.4 医疗方面

所有研修对象的平均日门诊量都有增长,其中14人的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超过10%,2人平均日门诊量增长率达到40%;所有研修对象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均有增加,其中16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10%,8人的区域外患者就诊率增加超过30%。

此外,至研修项目结束时,20名培养对象中,有2人入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人入选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对象。

3 主要体会

3.1 领导重视,单位支持

我校领导和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多次要求我们经办人员要站在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医药强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创新高校与地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高度,本着共同发展,服务社会的理念,周密准备、精心操作、全力以赴做好研修项目。研修对象所在的单位对研修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签于研修对象大部分是单位医疗骨干,单位特意调整研修对象的医疗日程,并优先安排研修对象外出进修学习。

3.2 组织有力,措施到位

为确保“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取得圆满成功,我们与卫生局经办部门通力合作,制订了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大纲、实施方案、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方案;在广州市和中山市卫生系统内通过笔试、专家面试的方式遴选研修对象;在专业对口,双方意愿的基础上,邀请学术思想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专家担任指导老师;隆重召开拜师大会,市府、省中医药局及我校领导到会讲话并作重要指示;开展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班,邀请本专业最知名的专家讲座。

3.3 注重环节,管理得力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为加强研修项目的管理,我们统一设计了跟师门诊病历和医案,并为每位学员建立一套跟师档案材料;年度考核总结会议,召集指导老师和研修对象开座谈会,征集他们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认真审理后反馈到以后的管理中;对学业优秀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表扬,对学业松懈的研修对象及时给予警示,使研修对象受到鼓励与鞭策。

4 不足之处

首先,少数师生对此项工作的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考核中发现,少部分师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后期就出现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其次,研修对象由于出差、工作调动等原因,即使经过努力调整,仍存在跟师时间不够等问题。

5 今后启示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5篇

金炳华在讲话中对第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结业和学员们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届高研班是青年作家班,也是历届高研班中平均年龄最小的一届。学员们在学习期间,认真听取课程讲座,积极开展专题研讨,热心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勤奋创作思考,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金炳华强调,“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高研班发出了《致灾区人民慰问信》和《致全国作家的一封信》,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同时,学员们踊跃捐款,有的还主动去献血,纷纷请缨到抗震救灾第一线采访写作。春树、玄武、胡坚、南飞雁四位学员,作为高研班青年作家的代表,赶赴四川、甘肃、陕西灾区采访。他们不畏艰险,深入一线,亲身感受抗震救灾中涌现的英雄壮举和感人事迹,进一步展现了青年作家的精神风貌。高研班学员创作了大量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等作品,用文学的形式表达真情、鼓舞斗志,讴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系列心系灾区、奉献爱心的行动,表现出青年作家优秀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文学素养。我们从中看到了年轻人的成长和成熟,看到了年轻一代的真情和力量,看到了年轻作家的责任和担当。

金炳华强调指出,我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希望青年作家把自己美好的文学理想化成时代最美好的篇章,努力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为此,向学员们送上“学习、实践、创新、修养、责任”十个字作为临别赠言。一是学习。青年作家们要重视理论学习,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价值导向。还要学习文学知识,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开阔创作思路。二是实践。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在深入实际中体验人民生活,激发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反映人民呼声,抒发人民情感。为人民而写作,为时代而放歌。三是创新。文学艺术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文学创作只有不断创新,才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定要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四是修养。青年作家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人品立身,以作品说话,做到德艺双馨。五是责任。要牢记作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创作中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系,认真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张健总结了本届高研班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情况与收获,并对大家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祝贺。他说,和中国作协对本届高研班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作协和鲁院的领导十分关切来自川、甘、陕等受灾地区学员的家庭生活情况,使学员很受感动。本届高研班根据青年作家的年龄结构、创作特性,制定了适合于青年作家需求的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密切联系当前的形势,注重前沿信息介绍,论述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以及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高研班课程拓展了青年作家认识世界的多维视角和宏观视野,丰富了青年作家的文化知识和艺术学养。本届高研班期间,鲁院师生投身抗震救灾行动,展示了青年作家们在重大灾难面前自觉融入社会、勇于奉献的精神面貌。

秦岭、李美皆代表全体学员发言,向中国作协和鲁迅文学院对大家的关心和培养表示衷心感谢。他们表示,能来鲁院研修,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机缘。虽然在鲁院的学习即将结束,但有了这片热土的滋养和文学精神的照耀,青年作家们有决心、有信心走好未来的文学之路。在这深情惜别之时,他们的话道出了学员们共同的心声。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6篇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促进民族繁荣。作为专门设立了民族教育学院的高校,***师范大学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承担着艰巨的任务。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校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民族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新思路、新方法。

一、高度重视,民族硕士生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展开

学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硕士的培养工作,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积极借鉴兄弟院校先进做法,稳妥、扎实地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生的培训工作,使基础强化培训阶段成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生成才的重要环节,并努力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模式。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学术基础。在教育管理方面,重视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热情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类困难,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突出我校民族教育的优势。此外,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针对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生的管理制度,起草、编辑了少数民族硕士生文件汇编,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结合学生特点,民族硕士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推进

1、针对学生来源广,习惯不同,民族间文化传统区别大的特点,学校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工作前提。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构建民族学生交流平台,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民族学生和谐相处。

2、针对学生求知欲高,文化程度各异的特点,学校把引导学生按需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经过调研,学校对民族硕士生人群进行了科学分类,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专业需求,进一步激发并巩固其可贵的求知欲。

3、针对学生多才多艺,自我展现意识强的特点,把激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作为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大部分民族硕士学生都有本民族的独特才艺。加上硕士阶段所要学习的70多个方向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学习使广大学生在才学、才艺方面表现得更为丰富,也为多学科学生相互了解、交流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特点,“扬其所长”,激励学生信心,不仅加深了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任与理解,也对“补其所短”的工作形成积极影响。第四,针对部分学生经济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自卑心理的特点,学校把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作为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学校通过构建全面覆盖的奖助学体系和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确保学生克服自卑情绪和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三、加强管理、明确目标,民族硕士生教育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学校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各项管理工作,以切实保障学生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确保管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1、重视团结,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信念教育。

学校定期举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活动周。通过集中活动,以学术报告、晚会等系列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传播相关民族知识,教育全体少数民族学生、乃至全校学生牢记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创造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通过入学教育、党团活动、党员组织发展及日常管理等活动,宣讲民族团结,贯穿民族团结,通过细致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习惯,形成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同时,认真设计党团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重大时事政治活动,锻炼党员、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育骨干,激励学生树立正气,坚定自觉成才的志向。

2、研讨学术,结合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学校加强学术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沙龙、学术讲坛和学术社团。开办 “民族论坛”,不定期举办富于特色、切合各层次民族学生实际的讲座(报告),得到学生一致好评。学校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先后组织少数民族研究生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历史名胜乾陵以及先进企业等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历史,使他们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认识自身的责任。

3、提供平台,鼓励参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态度。

学校利用新生迎新晚会和结业晚会,充分调动并展现民族学生的文艺才华,展示多民族文化的价值,提高师生对少数民族硕士生的认可与评价,大大增强少数民族硕士生对自身的信心。学校精心设计和组织针对少数民族硕士生的“结业五个一活动”,即:一次结业教育主题班会、一场班级晚会、一本纪念专刊、一次成绩回顾展、一场结业典礼。引导少数民族硕士生积极参与,养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爱惜自我的生活态度。学校深入探索民族学生社团活动规律。指导英语学社成立党员突击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全员学习英语活动,鼓励学生通讯社放手工作,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师生中“真善美”的新闻事实,营造民族学生团结向上、和谐进取的氛围。

4、加强交流,细致服务,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7篇

您好!

首先很感谢学院领导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使我们在班级工作中互相有了竞争性,在以后的班级工作中会更加努力!

个人简历

姓名:xx 性别:男 班级:xx(1)班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8x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大专 学制:五年制 籍贯:xx

我叫xx,担任宣传委员一职。既然大家给了我这个职位,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就是服务同学,服务大众,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实际行动证明给大家看,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谨记班级自我建设制度中宣传委员工作职责作为参考。

进入新校区后我加入了学生团体联合会的,有幸结识了许多有着共同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的同学,也有幸学到了平时在学习中学不到的做人道理和很多相关的组织活动准专业知识。我觉得在我的世界里有的就是拼搏和奋斗,有的就是对自己的负责,我希望珍惜自己现在所有的一切,对自己负责。在学生社团联合会,我们的宗旨是:服务同学服务大众,每次活动都全力以赴,不浪费一次机会,虽然有些事情很琐碎,但我还是如期的完成,得到同学们的肯定。经过几次大型活动的锻炼和积极的配合一些学生俱乐部的工作,自己在心态上成熟了,对待工作的态度在不断的进步改善,我要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每天进步一点,每天前进一小步。不断总结自己走过的路,不断向前迈进。

学习上 :我一直谨记校训精诚团结,学用结合,善谋实干,知难而进,创新发展。进入大学我就不停的提醒自己,学业才是大学生真正的任务,我自己的座右铭:心态决定一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其实学习也一样,不仅是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为将来打好基础,更重要是锻炼一个人的性格,对待一件事的态度,那将来处理事情的习惯也会按着自己平时的习惯,成绩是过去的,未来是要付出更多的。给自己定了合适的位置,不仅要在学习工作上努力,更多的要为自己的将来的工作铺下基础。将来自己要从事的工作希望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我一一做了计划,并且努力去实现。

个人经历 :XX年cad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考试合格

XX年在计算机组装调试培训中荣获第二名

XX年书画培训班结业

11年在校庆30周年庆典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

设启动仪式中,荣获"青年志愿者"光荣称号.

08参加xx学院的团干学干培训顺利结业

11年 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我寝室被评为"三星级寝室"光荣称号.

一切华丽的语言不如自己的亲身行动,我一定会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给大家看。

请领导监督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xx班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8篇

【摘要】法官准入制度,也即法官选任制度。归纳概括该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任职资格、选任方式和选任程序。台湾地区在法官准入制度中实行“双轨制”,即司法官考试选任与从社会上遴选法官两种制度并行。

【关键词】台湾法官准入 法官遴选 双轨制 法官选任

一、任职资格

台湾对法官的任职资格及条件要求因法院层级不同而有所区分,具有法官性质和职权的职位分为推事、评事、“司法院”大法官。在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上,对“司法院”大法官要求最高,其次依次是评事和推事。台湾地区的初任法官也要通过司法考试,在从事法官职业前需经过职前训练。这种训练包括:首先,在法务部的“司法官学院”接受为期2年的职前培训;其次,培训考查合格者(参考个人志愿)直接分配到法院担任候补法官;再次,经过为期5年的候补法官历练合格者升任试署法官;最后,经过1至2年试署法官历练合格者升任实任法官。这只是初任法官的任职资格,对于“最高法院”的法官还需担任实任法官12年以上者才有资格升任。

二、选任方式

台湾法官选任采司法考试和法官遴选的“双轨制”方式。遴选方式分为检察官申请调任、公设辩护人、律师、学者转任。“司法院”设法官遴选资格审查小组,审查申请遴选为法官者的资格。审查小组委员由“司法院”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厅厅长、人事处处长、委员互推代表二人及“司法院”院长指定的人员兼任,并以“司法院”秘书长为主席。委员会审查备选法官各项素质,经资格审查合格者,视类别进行笔试、口试、品德审查、征询意见等,最终由“司法院”向法官遴选委员会提出人选。

三、选任程序

(一)司法官考试及职前培训

(1)司法官考试。根据台湾法律规定,年满18岁以上,55岁以下的政治、法律、行政各科、系的毕业生可以参加“司法官考试”。

(2)职前培训。为期两年的司法官职前培训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5个月,学员在司法官学院内1个月进行基础课程教育。另外1.5个月到财政税务、工程建设、工商经济等部门实习。第二阶段8个月,学员回到学院进行司法实务课程的研习,由优秀法官和检察官为学员讲授司法实务课。第三阶段为1年,学员分派至各地法院、检察署见习,学习审判、检察等业务。第四阶段为2个月。学员回学院进行最后阶段的综合测验和口试,并完成法律实务总结课程。

(3)在学员完成两年的培训后,司法官学院将按照学员培训期间的总成绩进行考评。学员培训成绩分为学业成绩及品德学识成绩,学业成绩占80%,品德学识成绩占20%。学员学业成绩与品德学识成绩各以一百分为满分,60分及格,不满60分为不及格。培训成绩及格者,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学员由“司法院”及法务部依成绩高低,结合部门需求、学员志愿,直接分配到各地方法院或检察署服务,开始其职业法官、检察官生涯。工作分配确定之后,法院还会再分法检两个班进行为期1周的专业业务教育培训。

(4)候补法官和试署法官。学员从司法官学院分配任用后,先担任候补法官或候补检察官,候补期间为5年。候补期满经审查及格者,定为试署法官,试署期间为一年(律师、学者等为两年)。候补期的前两年只能办理简单的司法事务或作为陪席法官。之后可以办理独任裁定案件或简易程序案件、小额案件。试署法官的办案范围比候补法官更大一些。对于候补法官、试署法官要进行考核。候补、试署期满后,报“司法院”送请“司法院”人事审议委员会审查。审查及格者,予以试署、实授;不及格者,应于两年内再予考核,报请审查;仍不及格时,停止其候补、试署并予以解职。“司法院”人事审议委员会对服务成绩进行审查时,应征询法官遴选委员会意见。

(二)法官遴x委员会选任法官

(1)律师专任法官的选任程序。该程序分为三种:公开甄试转任;自行申请转任;“司法院”主动推荐转任。欲公开甄试或者自行申请转任法官需具有6年以上的律师执业经验;具有3年以上律师执业经验者则不能自行申请转任;具有18年以上律师执业经验且声誉卓著或在专业领域有具体贡献的,可由“司法院”主动推荐转任法官。公开甄试包括笔试及口试,在甄试前公示甄试人名单,同时对申请人的品德、业务能力、社会名誉等进行调查,在此过程中通知申请人自行陈述相关信息并提供相关证明。“司法院“推荐转任的需在确定人选后即需通知被推荐人并在征得其同意。随后将相关文件提交审查小组审查并于完成后交遴选委员会决定。

(2)学者转任法官的选任程序。拟自行转任的学者需符合以下条件:A、公立或经登记注册的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法律学系或其研究所毕业曾B、任教育部审定合格的大学或独立学院专任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合计6年以上,C、讲授主要法律科目2年以上,有法律专门著作。经“司法院”推荐转任的学者,需符合以下条件:A、公立或经登记注册的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法律学系或其研究所毕业B、曾任教育部审定合格的大学或独立学院专任教授10年以上C、讲授主要法律科目5年以上D、有法律专门著作,具备拟任职务任用资格,且声誉卓著或在法律学术领域有具体贡献者。“司法院”在收到申请后,需将收到的材料交审查小组审查,审查合格后,对其专门著作及个人品格进行调查并公开申请人姓名。

(3)公设辩护人转任法官的遴选程序.首先是申请资格,公设辩护人需有6年以上具有任用资格的任职经验,方可自行申请转任高等法院以下的法院法官。对公设辩护人申请转任法官的程序审查,可参照学者自行申请转任法官的程序。

(4)检察官转任法官的遴选程序。在职检察官拟申请转任法官,需由“司法官”函请法务部征得检察官意愿,将其所提交文件汇报“司法院”办理。

参考文献:

[1]张彩凤.比较司法制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艺工融合 大学英语 分类教学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一、学校定位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以文(艺)学和工学为主、以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学、艺术设计学为重点,文(艺)、工、经、管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公办高校。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本着求是创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起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服装教学体系,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为首都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为我国服装纺织业、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服务(《北京服装学院自评报告》)。

二、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根据艺、工、经管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特点,学院在校学生主要分为艺术、理工、经管三大类。艺术类生源属于全国艺术类院校提前批次录取考生;理工、经管类学生主要来自北京,属于二类本科录取批次考生。根据这几年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观察及对其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艺术、理工和经管三类学生在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等方面及学学英语的目的上各有特点。

艺术类学生占录取新生人数的45%左右,入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就英语来说,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单词量少、听说能力差等问题。这类学生中,大部分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学校组织的四级考试,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顺利毕业。有少数学生希望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为考研做准备。

理工类学生中非北京本地生源的学生占该类学生的30%左右。英语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其词汇量基本达到大学英语一级学习所需的要求,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或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等因素,大部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较差。该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明确――通过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掌握考研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经管类学生主要来自北京本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入校总分刚够北京地区当年二本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高考入学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下(以08级理工、经管类学生为例,其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低于90分)。在英语学习上,多数学生听说能力强于外地生源学生,但英语基础不扎实,对长句和结构复杂的句子理解有困难;由于学习条件优越,北京生源学生不爱记单词,对电子词典、手机词典等科技产品依赖性很强,翻译、写作等能力较差。经管类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希望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扩大视野,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

三、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实施分类教学

从2005级新生开始,根据学生及其专业的特点,我们将大学英语教学分成工科类、经管类和艺术类三大类进行分类教学,艺术类中又细分出了普通艺术类和服装表演专业。与此同时,积极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精神,制定出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工、商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服装表演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相应的考试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估。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其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我们使用了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或相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级别的教材:经管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文化性要求较高,对口语要求较高,使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程》系列教材;工科学生对过英语四级和考研英语的要求较高,采用词汇量较集中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的预备级教材;考虑到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更差,就从大学英语起点最低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1级》开始。

四、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2007:22―24)。对课堂活动的记录,我们把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查点予以记录,学习档案的记录则重点记载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课堂小测验情况。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形成性评估结果占学生总评成绩的30―40%,包括期中考试和网上学习,期末课程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70%。

从2005年开始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评价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所起到的督促作用,不仅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的迟到、缺勤现象明显改观,而且近两年参加毕业前大学英语补考的学生数量逐年大幅减少。采用形成性评估形式确实促进了学生有效地学习。

然而,以期末课程考试和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估却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由于考试结果不仅决定课程通过与否,甚至决定毕业与否”,所以,“整个教学将不得不围绕考试的项目进行”(蔡基刚,2006:265)。这样的考试不仅使教学无法体现类型差异和个性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同上:270)。鉴于此,大学英语教学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及其英语学习的需求对终结性评估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

五、终结性评价改革的思考

首先,改革评估内容,学生学什么考什么,和四级水平考试脱钩。“终结性评估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24)。事实上,课程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都属于成绩测试或学业考试(achievement tests),旨在检测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了某门课程或某本教科书所规定的学习内容(译自Richards & Schmidt,2003:7)。学业考试是针对所学内容而设计的测试,因此考试内容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即学什么考什么。

由于实行分类教学,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所以,学业考试的内容也须基于学生所学教材的不同,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如果根据学生的类型特点,教学中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学业考试的内容就应该以听说为主,考试的形式完全可以采用口试而非笔试的方式进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结合、学习和测试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或参加校际联考、地区联考、全国统一考试,以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2007:24),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对不同类型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本着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原则,学校自己命题对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估。

如果有学生迫于社会上对英语需求的压力、迫于就业压力需要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水平考试,那么,学校可以采取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改革评估方式,突出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核。一直以来,“无论是初中升高中的中考英语,还是高中升大学的高考英语,无论是本科的四、六级考试,还是硕士入学英语考试、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都是基础英语性质,而且都是全国统考性质。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只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只能永远是基础英语”(蔡基刚,2006:190)。不仅如此,各级各类英语考试几乎都是围绕着某几种固定题型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这种考试对教学产生的冲击作用就是以考代教、题海战术、应试策略。

评估方式改革的意义决不亚于评估内容的改革,因为“不管怎么改革,考试题型稍有变化,就导致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相应变化”(蔡基刚,2006:266)。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英语教学如果要体现学生类型差异和个性需求,首先要改革终结性评估方式。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估,应当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和平时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如果平时课堂教学及学生的课后练习是采取任务型方式(task-based)解决某些问题、完成某项任务为主的话,那么,评估的方式就不应该采取闭卷笔答的方式进行,取而代之的是面试、几个人一组,按主考教师要求合作解决某个/些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这样的评估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考察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评估时间灵活机动,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课程结业考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2007:4)。既然是毕业应达到的要求,那就意味着大学英语课程的结业考试不一定非要在第四个学期期末进行,完全可以与大学的弹性教育机制吻合,实行弹性终结性评估,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英语课程结业考试。

实行弹性终结性评估,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英语课程结业考试,也符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为例。能考入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专业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考文化课要达标,自身的身体条件更得达标),可怎样处理好入校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上课之间的矛盾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表演专业的学习实践性很强,而且时间的安排上有其特殊性:早晨要练功,下午要走台。专业的特点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发生冲突,期末复习考试期间学生有活动是常有的事情,有的学生无法参加期末考试就只好缓考,有时甚至在规定的缓考时间内学生也还是无法参加考试。可采取灵活的评估、考试时间,只要学生认为他达到了教学规定的要求,就允许他提前参加课程结业考试;如果学生先侧重专业发展、先积累实践经验,然后再完成大学英语教学要求,那就允许他推迟课程结业考试。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当下的发展需要,又要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大学英语教学同样应当既满足学生当下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又要保证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受损害,使之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具有持久的英语学习能力。分类教学,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有效促监督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过程。对终结性评价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体现类型差异和个性需求,另一方面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其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使之愉快学习,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服装学院教学评估小组[R].北京服装学院自评报告,2008.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学业结业总结范文第10篇

在阐述课程建设步骤之前,作为行文的基础,有必要将襄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10年进行改造后的课程设置予以简要介绍。我们的课程设置充分贯彻了学校“21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精练专业,突出能力,提升素质”的内涵精神,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等四类。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类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2+1,说明:该课程共54学时,每周3课时,“2”表示讲授学时数,“1”表示实践学时数;下类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3+3)、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选修类由各种综合素质拓展课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有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概论、文学文本解读(2+1)、基础写作(1+1)、形式逻辑、中国传统文化、哲学通论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由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2+1;3+1;3+1;2+1)、中国现代文学(3+1)、中国当代文学(2+1)、外国文学(2+1;2+1)、民间文学(1+1)、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应用写作(2+1)、文学批评与理论实践(1+1)等多门课程组成;专业方向上,凝炼出教师教育和现代文秘两个方向,分设专业必修与选修两类相关课程。合理的课程设置为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课程内容的厘定。为保证课程内容的优质与精粹,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了三个基本原则:

1.强化基础与提高能力并重原则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将知识转变成能力,对于教学型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读”、“思”、“说”、“写”、“做”等五个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之上,换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单刀直入的过程,它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历练,因此,对于本专业来说,在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时,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又要兼顾提高学生能力的实践内容的设置,着力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根本提高。比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古老的课程,内容庞杂。在授课周期和课时总数方面,该课程一直稳居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榜首。考察各高校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无多大差异,都是以史为纲,要求条分缕析地讲解各时段的文学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课程安排主要循着社会背景勾勒、作者生平简介、作品内容概括和艺术特色归纳等路线。而与中国古代文学配套的系列古代文体鉴赏类选修课程的内容往往并不涉及鉴赏方法的讲解,多是将某种文体的历史如数道来。这种内容设计,固然有益从纵横两个层面强化学生对文学史的把握和理解,但是,几个学期下来,学生仍不知如何阅读、鉴赏古典作品,更无庸说从事相关的文体写作。鉴此,我们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周课时按学期分别设定为2+1,3+1,3+1,2+1,即文学知识讲授和学生阅读作品相结合,精讲文学基础知识,传授学生阅读古典作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阅读乃至写作训练,从而为提升学生对文学的领悟力和鉴赏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对于我们这类地方性的本科院校来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为地方经济服务”也是我们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可忽略的因素,这是我们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因为我们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求生存、谋发展。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我们要结合本地的社会需求,在致力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同时还需适时增加内容以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其他相关能力,以适应本地发展的需求。

2.遵循统筹兼顾原则

对每门课,除了要根据课程性质和学时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强化核心内容之外,还要注意理顺课程群内部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还是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共安排了四个学期,每学期分别是54、72、72、54学时(其中各包括18学时的作品阅读课),课时少,内容多,我们只能圈定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进行讲授;另外,我们还要兼顾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中的《唐诗鉴赏》、《宋词鉴赏》等相关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讲过的内容,《唐诗鉴赏》、《宋词鉴赏》便不要再重复,可以尝试从方法入手,教会学生鉴赏各类古典诗词,使他们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了解古代文学,并领悟到古代文学内在的精神气韵。与此同时,还要兼顾理论课程与相关实践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实现从知识传授、认知能力到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形成基础、素养和能力培训相互依托的课程系列,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例如秘书学方向的《秘书学概论》和《秘书实务》两门课程,前者为理论课,后者是与之匹配的实践课,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是概论中该讲什么理论,能否转化为实践以及如何转化等问题。

3.遵循及时更新原则

任课教师要善于吸纳融汇新知识、新信息,尤其注意把体现多学科间的交叉知识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的适应性。比如,现在全国大部分学术期刊都已加入《中国期刊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相关的最新学术动态有选择地介绍给学生。这就既传授了课本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课程教学的新途径

教学途径,即教学方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和步骤。教必有法,教必得法。确定了教学内容,紧随其后的步骤便是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很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比如基础写作课的课堂上,老师激扬文字,口若悬河,大讲文学创作理论,而学生只是埋头苦做笔记。课后问及学生的收获,学生苦思良久,也只能零星说出课堂上听来的似懂非懂的写作学概念。若要学生即兴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大多则咬笔苦思,望天兴叹。其他文学类课程亦然,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新途径,亦即以提高学生的“读”、“思”、“说”、“写”、“做”等专业核心能力为根本,尝试体验式、研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学生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转向。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正大力探索和不断完善以下三种先进的、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教师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重视的是阐述他人的研究成果,说到底,就是迫使学生“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使自己变聪明”,“结果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知识”(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相较于此,启发式教学关注的是老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过程,亦即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教学思想和原则,如何使用启发式教学并无定法,可以是提问法,可以是一般引导法,总之,只要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带动学生思考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我们都尝试着启发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僵化格局,改变了过去只给出结论的灌输式的简单化思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2.研讨式教学

该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查找资料,讨论、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讲授中应带有研讨性,善于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收集资料,理解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发表不同见解,最后老师再根据讨论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老师也可以将提问权交给学生,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初步辅导,提示解决方法,由学生自行探讨问题,最终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此,我们强调的是教师必须适时参与,以保证研讨式教学有广度又有深度。比如文学概论课程中的诸多概念,仅凭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费心费力地讲解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两个学期,我们尝试着用研讨式教学法。比如,“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我们先让学生阅读两篇采用不同视角结撰而成的小说,再收集关于两种视角的学术论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讨论,总结,课堂上再发言,组与组展开争论,老师适当加以引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争论中对两种视角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3.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感知和想像能力,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学生体验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富有文学性的教学方式,我们在文学课乃至一些实践课(如秘书实务)中经常会使用该方法,特别是诗词教学中,佐以相关背景音乐和画面,学生在似乎被还原的情境中很容易就体味到了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三、构建动态、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课程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考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对授课老师或学生某一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评价内容的恰当与否,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评价方法多样与否,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尤为关键。我们正在和即将建构的课程评价机制,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维度: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认为,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考评活动,课程评价涵盖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以不能仅是依靠各级教学督导员的评语便对一门课程作出终极评判,我们应建立由教师、学生、各级督导员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各级督导员随机听课给予打分评价,师师互评,学生参评,教管人员辅评,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的根本性转变,确保课程评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学业考核方式过程化

以往的学业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只需临考前苦背笔记也可能得高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再有考查和考试之分,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考核时间从学期初一直延续到期末,学生的出勤、参加讨论课的表现、课外的阅读情况等等都被纳入考核范围。比如《中国文学史》(一)的课程结业成绩便由四部分构成(满分100分):平时考勤,占本课程结业成绩的10%,每旷课1学时扣1分;课堂讨论,占本课程结业成绩的20%。根据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四次作品讨论课,分小组讨论并打分,每次成绩占本课程结业成绩的5%;读书报告,占本课程结业成绩的20%。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定4部文学作品(如《诗经》、《庄子》、《楚辞》、《史记》),要求学生写四篇读书报告,并上交批阅,每次成绩占本课程结业成绩的5%;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占本课程结业成绩的50%。过程化学业考核方式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好转,教学质量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3.评价标准科学化

上一篇:讲课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