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生涯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11 12:25:30

学业生涯规划

学业生涯规划篇1

现在走进大学已经有一段日子,说实话,这段日子里自己过的并不快乐,自己就像一个失去方向感的人,感到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梦想在模糊混沌中苏醒,我本不是个堕落的人,我应该向着梦想的方向去前进,让未来按着我憧憬的方向去发展。为了梦想,我必须奋斗。我的专业是体育搏击,是因为高中是自己爱玩不爱学习,又好动,我选择了体育生涯,我比其他的同学提前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对于这个专业,我很热爱,也许是体育能使一个人更加魅力,更加健康,也可能是因为体育能使一个人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体育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力很好的手段,没有意志力的人不会走到体育路上来,就算走到体育路上也会被淘汰。

现在自己已经开始了大学的第二个学期,也接触到了更多的体育项目,和专业知识,觉得学这些知识很是有用的,而且还挺有意思,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身体,而且可以帮别人介绍有关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自己感觉很开心。而且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学术性比较强,多学一点,以后发展的空间应该就大一些,机会也会更多一些,所以我选择考研这条路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一、过去一年的盘点

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半年了,这个时候做规划不同于初来时,就在于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具体规划前做一些总结。

这半年的时间总体来讲过得有些混乱。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对大学生活的不了解造成了一种盲目,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好,学习方法也不是最优的。

主要是学习方面不太理想。社团的工作和班级活动占去了很多时间,导致有时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于是听课效果不好,于是课下需要更多的时间自学,一旦没时间自学下一节课又听不好。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考试之前觉得很多东西没有学好。

在学校参加的活动还是很丰富的,参加了两个社团,做了很多从前没做过的事情,比如做记者去采访、跟活动、写报道等。很多时候做记者需要强迫自己去和陌生人交流,对于我的性格是个挑战。还有在新年晚会上表演交谊舞,这是从前根本没有想过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些朋友,但我觉的仍然需要更多的交流。如果刚进校门时就更多的和学长交流,也许在社团工作和学习上就会少做一些无用功。

二、毕业后先找单位实习一段时间,锻炼自己,学习一下经验,可能的话多接触接触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学习相关的经验。经过几年的磨砺,我能够拥有工作经验,此时就会着手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真正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时间

美好愿望:希望以后可以有个自己的公司,或者可以拥有一家自己开的健身俱乐部

职业方向:公司里的体育顾问、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老师h

四、自我盘点:

(1)性格品质:自信心强,肯吃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能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

(2)个人素质:兴趣广泛;适应性较强;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语言逻辑性和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预见性和团队意识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3)气质:自我形象较好,谈吐得体,具有一定亲和力;

(4)学习能力:领悟性较强;

2、优势盘点:

从小生活条件坚苦,让我养成了不怕苦的精神,创业是一个坚苦的过程,在这个漫长坚苦的过程中,它将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3、劣势盘点:

因为来自农村,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了我的事业起点相对言要低,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各类荣誉证书太少。

4、优点:

乐观,开朗,胆大,有一股不服输的屈气。

5、缺点:

做事不够细心,有时候也比较怀疑自己的能力,惰性较大。

五、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当劣势和缺点成为了你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时,就应充分得用你的优点,让其把你带出围障;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对待工作和学习,态度比较认真。但往往工作效率较低,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付出同样多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和别人一样多的收效。效率低已经基本成为困扰我的最大的问题。态度认真,却发现效果不好时,有时就会有些焦躁。不过我一般都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

性格随和宽容,可以和各种性格的人成为朋友。但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局促不安,喜欢和熟悉的人待在一起。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缺少自信,很少主动走进别人与之成为朋友。对于已经认识但还不熟悉的同学,我也很少会主动找机会与之进一步交流。这就导致到大学近半年了,认识了很多人,但熟悉的朋友却仍是室友和不多的几个同学。兴趣方面,很难找出什么鲜明的好恶。喜欢的事有很多,如读书、跑步、游泳、电脑技术等。但可能是因为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吧,从前用在发展兴趣上的时间很少,所以兴趣都只是感兴趣而已,而算不上特长。而且常常觉得自己知识面有些窄。还是因为效率低,有限的精力基本都被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对于休闲娱乐、时事新闻等了解的有些少。

会调整自己,喜欢做计划,这些可以算是一些优点吧。关于生活和学业会经常思考,定期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及时调整。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

学业生涯规划篇2

【关键词】职业学院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29-02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测定、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必修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找到工作,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人生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

一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并针对调查结果做出分析,给出建议。

二 调查方法

参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结合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问卷题目,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利用晚自习时间到教室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现场调查,并收回问卷,进行分析。

三 调查对象和时间

从在校学生三年制大专班二年级的班级中抽取专科药剂1班(61人)和专科护理19班(49人)共110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8张,无效问卷2张。

调查时间:2014年9月。

四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1)对自我的认识;(2)对所学专业的认识;(3)对本行业的认识;(4)对目标的认识;(5)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6)对未来的认识。

五 调查结果

1.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能力增强,自我认识方式多样

第一,状况分析:此项共设计四个问题,包括对性格、

能力、优势和劣势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自己。

表1

不太了解 比较了解 非常了解

性格 14% 64% 22%

能力 38% 48.5% 13.5%

优势和劣势 30.5% 57.5% 12%

从表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学生比较了解自己,自我认识清楚;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不太了解,而非常了解自己的只占少部分。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建立在充分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要审视自己,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做什么。

而在“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中,80%的同学通过自己体会、他人评价、测试和其他方式来了解自己,没有一个同学只用一种方式来了解自己。

第二,建议:(1)充分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应加快学生自我认识的进程;(2)学校和老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

2.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偏低的专业满意度和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来选择专业

第一,状况分析:此项共设计两个问题,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看法。结果表明,67%的学生不喜欢现在读的专业,喜欢的占26%,7%为一般。77%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以其他因素为依据,而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为依据的只占18%。大部分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时,对此专业认识肤浅,仅凭自己的个人感觉或道听途说做出一些片面判断,一旦实际情况与自己的主观想象不一致时,学习热情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很多学生迫于当前就业的压力或其他原因选择这个专业,不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出发,所以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会影响到职业生涯的规划。

第二,建议:(1)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和认识,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2)请专家来给学生做讲座和交流,拓宽认识途径,开阔学生眼界;(3)社会要创造多种就业渠道,使学生爱学、学会,学有所用。

3.对本行业的认识:缺乏实际经验和对本行业了解不多

第一,状况分析:此项设计一道问题“你是否了解自己打算进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背景”,82%的同学不了解,比较了解的占16%,非常了解的占2%。极大部分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接触社会太少,尤其对相对特殊的医疗行业更是知之甚微,导致对这行业的职业情感无法培养,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建议:(1)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做行业方面的介绍和宣传;(2)请学校优秀毕业生来给学生做讲座,现身说教,增强认识。

4.对目标的认识:学生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模糊,学习缺乏动力

第一,状况分析:此项设计两道问题,“你在大学期间有明确目标吗”,测试学生的阶段目标,有明确目标的占55.5%,目标模糊的占39.5%,无目标的占5%左右。“你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是否明确”,测试学生的长远目标,回答肯定的占47%,比较模糊的占46%,非常明确的只占7%。确立目标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要想取得成功的人生,必须及早制定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和人生总目标,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围绕目标进行。

第二,建议:(1)结合学生实际,帮助他们确立目标;(2)短期目标要具体,长远目标要立足现实,也要有前瞻性。

5.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认识: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

第一,状况分析:此项设计六道问题,调查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认识情况。

表2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相当清楚的占6% 有一点了解的占68% 完全不了解的占26%

你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吗 非常了解的占0 大概了解的占39% 没关系,有想法就行的占31% 不了解的占30%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重要吗 重要的占84% 不确定的占16%

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兴趣爱好占10% 所学专业占30% 社会需要占40% 其他因素占20%

用什么方式来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开设专门课程的占25% 进行讲座的占36% 发放读本的占11% 其他方式的占28%

学校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做得好否 好的占0 有待加强的占33% 不够的占67%

第二,建议:(1)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2)加强学院管理部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队伍;(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此门课程的教学,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迫使学生去学习和掌握。

6.对未来的认识:就业依然是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工资和福利待遇是选择单位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第一,状况分析:此项设计三道问题,在“毕业前,你最担心哪些问题”中,选择“就业压力大,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占79%,而选择“自身能力不及用人单位的要求”的同学占12%,担心“因为没有规划而不被选择的同学”只占9%。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毕业时最担心的问题,这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学习最终还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在“毕业后你的打算”时,89%的同学选择就业,9%的同学选择创业,2%的同学选择升学。“就业时你选择单位会考虑”的问题中,45%的同学选择工资和福利,35%的同学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0%的同学选择工作环境和医院前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就业就要考虑经济价值,甚至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经济收入的高低来衡量。

第二,建议:(1)国家和政府要创造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就业,缓解就业压力;(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

学业生涯规划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求职技巧

目前,生涯发展与辅导大多在企业内进行, 对高等学校来讲,实行比较多的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生涯辅导。本文立足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希望能提出有利于独立学院在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指导方面有帮助的建议。

1 在我国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奠基人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由“统招统分”向“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转变,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开始传入我国,并被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

目前较为通用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通过定义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简而言之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用高效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

1.2 在我国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一项最新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分别是307万、377万、495万,2008年至2010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分别是559万、611万、630万。再加上2009年未就业毕业生80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严峻的现实已经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迫在眉睫。

可以看到,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国外一些国家的生涯辅导已经在高校中扎根,发挥出其足够的影响力。今天,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要想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质量,更是离不开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与就业的关系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职业道路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要明确的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是就业指导;就业只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不是终点。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是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同属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措施范畴,但是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按照舒伯[1]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发展阶段,就业正处于人生的探索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从下面的拱门模型可以看出,自我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石上的,其中就业实况这一因素处于人发展的关键点上,是自我发展的转折时期。人的职业生涯是一生中最重要、延续时间最长的经历。所以,就业指导只是生涯辅导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相对于就业指导,生涯辅导是全程、全面、全体的辅导,富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其次,就业只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又一个起点,不是终点。

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个人结合实际不断调整。可以这样说,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大学阶段的规划只是一个起步,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少高校相继开设了相关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也逐渐受到欢迎;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系列活动。如清华大学开设的“职前教育网络学堂”,通过网络课程对各个年级的同学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调试使用的第一个月内,课程点击量就达1142人次。

当然,有专家指出,这些形式并不一定就保证提高就业率,但它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际上,目的主要还是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出发,让他们形成职业规划,有目的地加强自身修养,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择业面就宽了,在职场上打拼游刃有余,这样就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3 职业生涯规划早期介入能实现三方共赢

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关系来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探索期,越早启蒙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越有利。通过以下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我国,许多学生在高中时努力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入大学后难免突然失去目标,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通过近几年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但提出了要改变学生临近毕业才考虑就业的思维定势,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做起的理念,而且在实践上也开始不断创新。例如: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会,其性质是在校内和校外相关人士的指导下,由学生成立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非赢利性,集学术性、专业性、指导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社团组织。协会在依托学校的资源下,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一方面,扩大了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定位对企业长远发展来说也是有利的。

尽管如此,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毕竟是起步晚,在很多地方不能直接照搬欧美等国的理论和实践。唯有先了解自身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理论并将其本土化才是正确的学习。

4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不足以及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4.1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面临的不足

第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存在较大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社会知识环境和整个就业指导氛围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识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存在不够重视或者认识肤浅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没有正确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这导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开始迷茫,到毕业时找工作更是没有方向,四处撒网;有这方面意识的同学即使有职业规划,但是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建立在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给自己订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生涯目标。

第二,课程建设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有待规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主渠道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有一些高校尚未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还停留在只面向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阶段。还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但是,一方面,课程研发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和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只能起到普及知识理论的作用,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候需要有个性化的咨询指导。所以,在横向上,要进行课程研发,建设职业辅导咨询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纵向上要结合各个高校本身的特点研究适合本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第三,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明,功能不清,课程变动较大,相关政策不完善,因而,队伍建设很不稳定,人员杂且少,大部分是事务缠身的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辅导员,素质和学术水平不高,没有建立起职业指导师队伍,很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加之各种投入严重不足,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几乎处于举步维艰的状况。

第四,职业指导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虽然在名称上有一些高校将以往的就业指导中心改名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心、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等。这说明我国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现状还是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高校中相关就业指导部门的成立时间普遍较短,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专门机构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各高校仍未能全部实现就业指导机构办公场地的专门化,毕业生平均办公面积总体偏低。就业指导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初具规模,六成以上的学校可以提供网络服务。人员配备方面显出不足,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的指导,人员的聘任、培训等也缺乏明确客观的标准。

4.2 基于就业竞争力加快职业生涯规划建设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思想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他们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需要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个清晰的认识和良好的规划。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诸如:职业指导专家的帮助和指导,由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组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咨询机构提出建议,对他们进行跟踪辅导。

第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体系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课程建设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方面,美国高校的经验可以借鉴。美国高校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通过一系列课程开发,结合适当的教学展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同时注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建设。职业辅导咨询可以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设在就业指导中心或者心理健康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自我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个感性上的、经验上的自我体察,但是这种自我的认识很多时候是有主观性的。因此,它还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手段测评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个性,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要加快相关测评人员和测评手段的建设:

一是培养或者引进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做测评,“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目前已有的职业指导方面的资格有:职业咨询师、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目的就在于一方面提高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素质、打造专业化的队伍,一方面在高校企业普及相关理论知识。实践中,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开始独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方向的硕士,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华东师大高教所联办高等教育学职业指导方向的研究生,两者都采用了半脱产学习形式,招生对象都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

二是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识。如哈工大引进了《北森职业规划系统学生版》[3]给学生提供自我测评的科学手段。

此外,还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各方面的资源,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第三,设置灵活高效的职业指导机构。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发展迅速,力量庞大。完善的机构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比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作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运用专业为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定向;提供信息,帮助学生运用适当的策略得到满意的工作职位;进行各种形式的求职择业的指导和联系实习、业余工作等。和我国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是党政干部、从事学生工作同时兼做就业指导的现状不同,美国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般由专家来做,它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美国高校,专门设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并形成制度,以保证就业指导。[4]

第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早期介入,全程化和全员化”

全程化。生涯辅导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将生涯辅导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向具有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辅导内容。

一年级,注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以及未来适应的职业;对学生进行各类测试,辅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生涯发展方向。二年级,注重综合能力培养。邀请高年级学长和发展较好的校友做交流,使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形成一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其开发特长,提高综合能力。三年级,协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自身的专业领域且具备了相应的基本技能,此时应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实际工作拥有感性的认识,方便其做出符合自己的就业选择。另外,应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招聘活动,并与四年级正在找工作的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四年级,结合当年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最终的择业目标,并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指导,比如简历和面试的技巧指导、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心理调适等。

全员化。多方面共同参与,辅导人员范围广泛,包括专业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生会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研究专家及就业指导理论学者等。另外,往届的校友经常被邀请回母校举办讲座,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职业方面的意见,也属于社会参与高校生涯辅导的一种形式。

5 结论

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几乎没有把就业、创业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只有很少的学生在高考填写专业时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了解,而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并非出于对它的热爱,而是受社会舆论和家庭经验的影响,不是受学校个性化、专业化教育的影响,这样就使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走向社会时一片茫然。因此,不仅是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应该从高校毕业班向低年级辐射,而且从中小学起就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实现职业规划指导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大学毕业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与社会的就业和职业指导应该相互渗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高校首先应担负的责任,并且要有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不过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也很重要。高校要与社会结合,探索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职业规划模式应该向前向后延伸,尽早实现职业规划指导的全程化、社会化。高校职业生涯辅导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更多的职责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和丰富的。他的生涯发展理论在职业辅导理论史上是个分水岭。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标志了生涯辅导正式代替了职业辅导。生涯的概念正式取代职业概念。

[2] VernonG.Zunke《生涯发展的理论与实务》,吴芝仪译,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第46页。

[3] 该系统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和北森联合开发的国内第一套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测评系统,此系统整合了职业咨询师、测评顾问、人力资源专家多年的职业指导经验,实现了国际上最权威的动力理论与应用最广泛人格理论的有效结合,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捕捉被测者的职业素质及心态。

学业生涯规划篇4

一、自我认知

通过人才测评分析结果以及本人对自己的认识、朋友对我的评价,我认真的认知了自己。

1.职业兴趣:研究型,希望日后能在科研方面工作。

2.职业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比较强,而信息分析能力也不错的,比较喜欢对复杂的事务进行思考,将复杂事物简化。

3.个人特质:喜欢追求各种不明确的目标;观察力强,工作自觉、热情,能够吃苦耐劳;主张少说多做;爱学习;喜欢独立工作。

4.职业价值观:基于家庭条件,首先考虑待遇较高的工作,对所选择的职业要有能从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的机会;当然,如果没有工资收入限制,我会先考虑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同时考虑这份工作是否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的理想;最后,也考虑这份工作我是否合适去做,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等等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5.胜任能力:

1)能力优势:头脑灵活,有较强的上进心,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相信自己行,能全神贯注,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常制定目标.

2)能力劣势:一件事做第二遍定会出错;做事过于理性,而有时候应该是按常规出牌的;有严重的个人中心主义,有时听不进别人的劝导;

自我分析小结:

我认为自己明确职业兴趣及方向,有一定的能力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能力劣势,所以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不够的能力。平时要多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的训练,譬如,要多练练写作,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宽自己的视野,等等。

二、职业认知与决策

职业认知

1.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经济能力仅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我的学习费用为全额贷款。我的父母亲的工作不够稳定,所以经济收入不稳定。家庭文化氛围一般,姐姐从医,妹妹钢琴弹得不错,父母亲均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支持我们最低完成大学教程。

2.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生活环境一般,教学设施齐全,且比较先进,教学水平也较先进,只是学校更重视研究生,我们本科生不受重视;所在预防医学系虽不是全校最好的学科,但专业课的科目开设受到一致好评,毕业的就业率百分百;教学质量高,师资雄厚,总的来说,整体教学还是在不错的。

3.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而现在大学生毕业渐渐增多,而且需求量渐饱和,有些地域还存在性别歧视,女性就业前景不是很好。不过,政府愈来愈重视预防专业,我正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以在千万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4.职业环境分析:

在我国,由于预防医学为新兴专业,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目前很大,社会分工还行,前景不错,但也因此,专业知识技能不够发达,(要干实事最好去国外进修发展),报酬也不高。

5.行业环境分析:

将来我希望进cdc工作。预防医学目前还处于幼童期,不够壮大;但就业范围比较广,现在的医药、食品、卫生等方面均可,容易找工作,只是待遇不高,且国内此类高端人才及技术缺乏;不过经历非典、禽流感、甲流及此时正猖獗的麻疹(年年猖獗)后,国家越来越重视预防,正提倡培养该方面人才,全国各地都逐渐设立有cdc;现在自己多考些证,以更易游刃于上述就业范围。

职业决策

综合前面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这两部分的内容,我得出本人的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如下:

内部因素: 优势因素 (s) 弱势因素 (w)

头脑灵活,逻辑推理能力较强 具有个人中心主义,顽固

具有创造力,认真,负责 不喜欢模式化工作,偶尔会有厌倦心理

有毅力,观察力强

外部因素: 机会因素 (o) 威胁因素(t)

新兴专业的工作岗位相对 社会环境不断变化,

多些,疾病预防发 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展前景较大。

结论:

1)职业目标:

我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人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在预防医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

2)职业的发展路径:

考多种证----公务员-----cdc工作者-----进华中研究院

三、计划与途径:

1.大学期间:20xx年~20xx年

1)大四、五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

2)大四前英语6级争取过600分,积极考托福,希望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自由交谈。

3)大四前考取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

4) 大三开始业余学习韩语,希望能用韩语和

商务伙伴自如沟通.

5) 假期实习(和本人专业相符合的)积累社会经验.

2.大学毕业的五年:20xx年~XX年(随机应变)

1)若考上研究生,则继续勤奋学习。

2)考公务员,去cdc工作

3)进科研院

4)去国外留学,学习本专业,继续深造.

5)去国外工作.

3.长期计划:

1)在努力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增长各方面见识。

3)坚持锻炼身体。

4)汲取他人各种优点,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大的予以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5)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享受友谊。

篇二: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大学生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生命的浪费。

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总是新的机会在产生,有的机会在消失。只有那些先知先结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而那些抱着旧观念不放的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能先拔头筹,就看你是否准备充分了,所以,对自己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个适当的规划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自我分析

1.价值观

我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被拘束。舒服安逸富裕的生活,是我的向往。从小就被教育要有团体合作精神,所以我一直认为,人最可贵的就是能团结合作,全力以赴。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过职业价值观测试):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扬或不断实现自己想要做的事..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希望一起工作的大多数同事和领导人品较好,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2.性格

比较外向,开朗,幽默,乐观的。也很率性。喜欢交朋友,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忠实可靠。

3.兴趣

平常喜欢打篮球,听音乐,逛街,交朋友。还喜欢上网,看些小说,喜欢看各种杂志类书籍。积极的培养各方面的兴趣,比如学吉他,对辩论方面的知识也很想去了解,想成为全方面人才。

4.能力

计算机应用,office软件应用,听从指挥,有计划有思考的去完成一件任务。有责任心,上进心,做事认真投入,擅长想象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善于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发扬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由于参加学生会和长期担任班干部,有丰富得管理经验,实践能力强。但缺乏耐心、毅力。

5.职业兴趣

我的职业兴趣很广泛,由于我是学管理的,对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可以学以致用。希望能够在企业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所发展,自我表现和体现我的价值所在。

6.职业个性

喜欢独立地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在独立的和负有职责情景中感到愉快,喜欢对将来发生的事情作出决定,想努力成位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形成一定个人魅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及尊重。软硬兼用,以身作则。对自己未来有信心。

7. 职业价值观

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我这种类型的人所追求的。

二、自我分析小结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及时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同并制定出相应计划以针对改正,经常锻炼,增强体质,以弥补体质不够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有温情,有同情心,反应敏捷,有责任感。非常关注别人的情绪、需要和动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能,并希望能帮助他们实现。能够成为个人或群体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忠诚,对赞美和批评都能做出积极地回应。友善、好社交。在团体中能很好地帮助他人,并有鼓舞他人的领导能力。

三、未来人生

职业规划(未来5至15年规划)

1.基本目标(理想状况下):富裕水平,有房有车;身体

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和睦。

2.具体规划

(一).即日起至大学毕业

a.认真修完大学所有学分,拿到学士学位及毕业证书;争取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

b.学好并掌握专业知识,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宽视野。

c.锻炼身体,以良好的体质迎接全新的挑战。

(二).大学毕业后5年内

目标:

a.找份较为理想的工作,不一定要与专业对口,能养活自己。最好能养活家人。

b.尽可能在这5年里考取mba证书,提升管理能力。

c.往各方面了解。这期间要尽量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多接触各行业的人,以建立更好的人脉。

d.不排除经商的可能。

(三).大学毕业后5/10年

目标:

a考取公务员,买套房子(不排除按揭)

b.如果对原来工作不满意,则重新找工作。往金融方面发展,要精通该行业的运作方式及发展前景,使自己在与别人竞争中有优势。

c.看准时机,抓住机遇,自主创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这是非常关键的几年一定要好好把握。

(四).大学毕业后10/15年

目标:

a.买车;过富裕生活。

b.在前十年的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更进一步

四、社会环境及就业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

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已从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加上我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加上近期的国际金融风暴,造成有钱的不愿投资怕夸本,没钱的做什么都很难。每当人类经过一次重大变革或一次金融风暴后,总是新的机会在产生,有的机会在消失。只有那些先知先觉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而那些抱着旧观念不放的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2.就业环境:

我们将处于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下岗及待就业人员已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至少要有一技之长,才能立与不败之地。行政管理专业具备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也具备了理论基础。

3.职业分析及企业分析

a.职业分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b.企业分析:企业要有竞争力,口碑要好,最好是上市公司。

五、职业选择

1.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就的推动力,有助于排除不必要的犹豫,一心一意致力于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呢?通常,在自我调查、评估、定位之后,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环境的许可程度,将自我动机和需要以奋斗目标的形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来制定职业发展目标。

2.职业选择:公务员

3.职业风险:公务员考试很多人都认为是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的正宗领域。行政管理专业的确研究行政管理活动,研究公务员,研究如何做好一个公务员,但是在我国的公务员考试方面,行政管理专业并没有额外的照顾,考试的科目也没有什太强的行政管理专业色彩。复试很多单位的招聘职务都有很强的专业要求,因为公务员考试招聘的都是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对你的事实操作能力很高,所以一般都需要中文系、计算机系、法律系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培训定位如何管理好社会事物,如何领导好行政机关的,这样的专业的学生虽然不适应非领导职务的具体要求的。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公务员考试中要显示出你有特别的资质。

六、职业优化

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花心思去学习钻研;热爱自己的事业。自信,进取,奉献是我的所拥有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锻炼,锻炼,再锻炼。这是给自己充电的最好方式,这要求我要有虚心,耐心,进取心,信心。我对自己有信心。父母,老师的社会经验及社会阅历要比我们丰富的多。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经常请教他们。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着成功者的脚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世事难料”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都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测的事情。职业规划固然好,但更重要在与其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作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而且职业规划归规划,实际归实际。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遇到问题,所以为了自己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我结合自己在现实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对职业规划进行评估分析和作出相应的调整。

七、反馈与修正

这项工作只能在计划的实施当中进行,但是这里我觉得能够把握的是对近中期目标的实施策略过程。近期目标的计划主要应该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学习与工作状况的因素。由于自己还在担任学生干部的职位,所以这个过程还要考虑到学生工作因素,以及各种学习任务必须完成的情况。同时,在制订每年的计划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精力和效率问题。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修改的。所谓实践出真知。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评估修改。在这份规划书下,我还应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制定每天或者每周的计划。或许,大学毕业以后不能马上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或是自己满意的工作,那时的我绝不会苦苦的搜索等待,我会先将就的找份工作安定,然后再专心寻找自己中意的工作。

八、对职业规划的看法

记得曾听说过:“一个人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可达成。”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毫无目标,毫无规划。我不敢说你不会走向成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将会比那些准备充分的人要走更多的弯路,遇到更多是挫折。成功没有捷径,但是有方法。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记住:当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就相当于已经是从选择与方向这方面开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与速度,人生将会飞黄腾达。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那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是要靠自己去打拼!要靠自己的努力。

学业生涯规划篇5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从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2000年为107万;2003年迎来了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当年毕业生人数212万,首次超过200万。接下来几年,毕业生人数一路飙升,2005年为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至2008年高达532万,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2011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虽然随着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就业情况有些回暖,但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

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的数量,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在加剧。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虽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服务业缺口325万。第一产业: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2011年我国人才缺口达到几百万人。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人才缺口数字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1]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是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二、目前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甚至只是几次讲座,并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2]目前大部分院校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而较少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和教育。部分高校仍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高校,职业规划往往被认为是学生个人的事,或者是学生毕业以后的事,而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各高校在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费投入、关注程度和措施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思想认识方面,将职业规划教育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混为一谈。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仅仅将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作为职业规划教育的全部内容。然而实际上,职业规划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层的教育体制,而不是枝节性的、阶段性的教育环节。

2.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高校的专职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的,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职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3]而教学院系又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致使职业规划教育成为被架空的教育。此外,我国各中、高等师范院校还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缺乏坚实的师资培养基地,已有的职业规划培训认证工作渠道少、范围窄,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学校对专业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需求。

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深入普及,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

当前大学生普遍对自我了解不足,专业与兴趣的矛盾明显。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方面还存在盲目性,对将来的就业定位还不清晰,还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将来毕业时就业的竞争压力,更没有一个合理、清晰的规划,没有建立明确的职业观,也不能转化为自身的意识,没有把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门重要课程来对待。

另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很少有大学生把自我价值实现、经营自身事业当做职业发展的目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为找工作而准备的。他们在进入大学前,都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认为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精神殿堂,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三、应对措施

1.高等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且是学校的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无疑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尤其是指导他们实现向职场的顺利过渡。[4]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学校应加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

2.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涉及个体职业理想包括职业信念和职业目标等、自我认知包括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等、职业认知包括行业动态和职业变迁等,还涉及课堂教学、测评技术、职业咨询、素质拓展等专业化要求。[5]从目前的人员配备来看,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政工干部和心理咨询老师,这些教学者和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专业化师资,已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对原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并取得相应资格;二是引进专门人才,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专业课教师也应协助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积极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校园,协助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邀请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技巧培训,开展相关知识讲座,举行模拟面试,请企业介绍其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需求的人才类型等,使学生提前积累求职经验,培养针对性的能力,减除对面试的恐惧,同时亦创造机会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近企业管理人员,建立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邀请企业家讲述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启迪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如何争取主动、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与就业观念,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6]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

[2]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3]滕远杰.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思路.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1).

[4]王自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5]汪风涛,严志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理论观察,2007,(6).

学业生涯规划篇6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

许多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缺乏个人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以至于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往往表现为虚度大学时光、成绩不理想、频繁违反学校纪律,致使大学期间多门功课不及格,甚至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些学生不仅个人没有得到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校风和学风建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国大学生欠缺学业规划意识和能力,而国内高校又普遍缺乏对学生学业的引导、指导和帮助。近年来,国内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提升,针对上述问题有的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学生学业生涯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云南农业大学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探索与实践三年多来的经验和问题,旨在为广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

一、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全新理念,其根源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理论。王秋夜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对与其事业(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而言,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与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定的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1]。同时,有学者提出大学生学业规划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理解[2]。从狭义上讲,大学生根据其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修满学分、成绩合格要求,为顺利毕业或取得优秀学习成绩而对自己大学四年学习活动所做出的计划与安排,这是浅层次的大学生学业规划。从广义上讲,大学生根据毕业后意欲从事的职业方向,或继续学业深造的目标,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旨在提高学习成绩和专业素质,拓展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对学习活动和课外社团活动、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出的计划、设计与安排活动,这也是深层次的学业规划。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人格特点和志向,以职业目标为基础,而对学业进行知识、理论、实践的学习安排和筹划。

二、国内外学业生涯规划开展情况

美国是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最早的国家。美国的众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学生学习指导中心,主要职责在于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四年,各高校学生学习中心的主要目的都是帮助学生规划学业,为其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但在侧重点上有一些不同,有的侧重于如何学习的通识类课程;有的针对目前学习困难进行学业指导与补充教学;还有的是提供学习、学术建议[3]。

德国早在1902年就已经出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活动。发展至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内容涉及面很广。英国政府早在1909年就颁布了《职业交换法》,1948年通过了《雇佣和训练法》,明确规定了各所中学对所有的在校学生实施职业规划指导[4]。目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已将学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列入必修的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我国的学业规划研究始于20世纪初,由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研究者张恒亮先生发起,继承了美国职业指导与生涯教育理论。张恒亮提出了学业规划的求学决策与学业管理两大要素和相应的学业规划理论体系[5]。

三、学业生涯规划的实践及经验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西南边疆的一所农业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不发达地区,环境相对封闭,经济和文化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其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较有很多不足,并且个性特征上也有其自身特点[6],导致了其学生对学业规划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我校于2010年以新生教育工作为平台开始学生学业规划教育系列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和能力测试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解决学生心理困惑,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为学生合理的制定学业规划,提供保障。

2. 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学校各部门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每学期都开展各种专题讲座、调研、社会实践、座谈、竞赛等专题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并适应大学,掌握学习技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择业、就业观等。通过各种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业规划。

3. 编制学生生涯规划手册。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印了《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生涯规划手册》,手册内容涵盖学生大学四年,分为适应、定向、冲刺、腾飞四个章节,针对大一到大四各个时期不同的侧重点设计相应的内容,帮助学生剖析自我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专业方向、研究领域和社会需求,制定自己每学年的学业目标,形成最初的学业规划,通过不断的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整体规划。

4. 建立学业规划跟踪监督机制。学业规划形成后如果没有跟踪和监督,规划的有效性将无法体现。我们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手册》中明确要求班主任、辅导员定期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业目标完成情况,并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和建议。学校每年对各学院学业规划教育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了学业规划能够有效的实施。

(二)取得的成效

自2010年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新生尽快渡过适应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个性特质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身价值,发现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通过自我剖析找出问题根源,从入学开始就培养学生树立大学的目标和规划,缩短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时间。

2.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校学风。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尽早认识清楚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并开始有目标、有计划的安排大学生活,而不是临近毕业了才开始想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从而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即时开展学习指导使得学生在“我要学”的同时能够实现“我会学”。从根本上提高了学校整体的学风。

3. 拓展了学生综合能力,达到自我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志向远大、愿成就个人价值的心理趋向,通过老师的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正确自我认识、客观分析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明晰自我的不足,使得他们会自己主动进行各种“充电”,潜移默化的就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学校在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部份学生学业规划意识不强。部份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渡过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了解程度不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生活盲目被动处于一种“混日子”的状态,根本没有想过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还有的学生有学业规划意识但很模糊,不知道如何去规划。在学业规划过程中还容易受到特定群体的影响,盲目跟从、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没有为自己量身定做学业规划。

2. 部份教师对学业生涯规划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学校现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重心在学院层面,班主任、辅导员就成为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关键人员,他们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督促、指导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执行。但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忙于教学科研等其它事务,还有的老师由于班级学生人数众多难以面面俱到,忽略了对学生规划的指导和监督。还有的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不重视,缺乏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直接影响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树立与规划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业生涯规划执行力与执行效能不高。

3. 学校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由于学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时间不长又没有有效的经验可供借鉴,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体系。例如:学业生涯规划执行的检查、评估、反馈、指导修正的工作机制不全面,为学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执行提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不完善;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计划和内容安排;从事学业生涯规划专业的指导教师人员太少等,都是目前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四)今后工作的重点

由于学校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时间不长,并且国内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针对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急需改进的方面主要是:

1. 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针对目前很多新生学业没有规划、没有职业理想,甚至有学生从来没思考过怎样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的情况,对新生开展规划意识培养非常重要。学校通过讲座、座谈等各种方式开展规划意识培专项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意义,才能积极主动性完成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

2. 完善学业规划教育体系。学校目前开展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不太完善,很多地方还有可提升的空间。结合实际情况,目前需要完善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学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数量。针对目前专业指导教师人数少的情况,可采用学院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开展的专项培训来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增加专业教师数量,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2)丰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方式。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学校层面组织的育,形式、内容和手段还相对单一。今后在原有的教育活动基础上不仅可以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设置为大一基础课扩大教育程度,还可以充分发挥学院积极主动性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加教育深度。以发挥学业规划的最大效用。

(3)建立学业生涯规划的跟踪反馈机制。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学业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测评,通过信息的收集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改进和调整,保证教育活动的时效性。

(4)建立学业生涯规划监管和考评机制。为保证各学院学业规划实施落在实处,要完善监管和考评制度,对各学院开展教育情况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学院学生工作考评体系中,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学校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作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如何能将这项工作做的更好、更具时效性,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以期望使学校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能够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此,将我们工作实践经验予以总结,希望给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秋夜.高职院校推行“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2] 张晓霞.大学生学业规划模式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 闫琼,李红燕等.美国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概述[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9).

[4] 温多红,姚苗苗.学生学业规划的国际借鉴及目标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5] 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6] 杜彬,袁远,杨玲,曾维咏.农科院校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3).

学业生涯规划篇7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其结果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当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理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高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资源非常有限的当下,选择一份更加契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和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设现状及问题

国外的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测评,学校主管就业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 甚至还设立了学科硕士点及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了对学生职业定位及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开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及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着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之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我国高校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还将该课程归属在招生就业部门管理,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看,作为新生事物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的缺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专家来完成。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 有的院校即使有一些,但多数也没参加过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都是由党政干部或辅导员来做,他们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种主体上的缺位,一般很难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 职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许多高校将职业规划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模式上。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就业面试技巧,再有的就是举办全校性的职业规划大赛。

总的来说,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真正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 职业生涯规划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1]

很多高校为图省事,仅给毕业班学生开展简单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或者到了大四才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纯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救急药,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这样的应急举措,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形同虚设,效果很难保证。

二、改进的对策

1. 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得到普及。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做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层次、上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确定自身定位的良好载体。

2. 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设置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可下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及授课安排等工作,负责解答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该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真正内涵,创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咨询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亟需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咨询师队伍。结合目前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从事该项工作的队伍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来配备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老师。同时还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保证教辅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具有一定深度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合理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课外指导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立全程的课程教育体系。[2]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开设的阶段性及目标性,不同年级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指导。一般地,应力争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得大一新生一进入大学就能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内容,认识自我,以及职业规划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条件;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及择业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大一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自我总结,深刻剖析在个人能力及认识自我方面的体会。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状况,逐渐学习掌握一些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立自己的未来求职目标,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当前自己与所确立目标间的差距,结合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进入大四后,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实现自身求职目标得阶段,即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检验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讲座等。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开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是一项检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以及反馈职业规划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牵头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可以由在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就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开展测评并做出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进行自我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为提高测评效率,同时也为适应普遍性原则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最好是能建立一套测评系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兼顾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1-54.

[2]张建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探索[J].攀登,2007(6):173-175.

学业生涯规划篇8

关键词:自主性;引导式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07―02

何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主体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由此制定相应计划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简而言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及人-职匹配。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彻在大学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指明方向,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为将来职业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调查的资料了解到,却在民办高校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资源等方面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却并未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产生的原因

1.1客观原因

(1)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历程短。

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新兴事物传入中国,其普及程度不高,且中国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究正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和实践仍很欠缺。教育部办公厅在2007年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要求》的通知,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该通知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上了日程,系统化、现代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在高校落实。自2008年至今,其发展历程较短。笔者根据对花都区三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民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引进和就业指导中心机构成立也是近年来才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教学模式多以理论课程为主。

(2)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资源未能尽其用。

为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较好开展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如购买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建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团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等,然而根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资源利用效果并不显著,学校所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源并不为学生所周知,67.65%的学生未运用过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仅有32.35%的学生用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其中60.87%的学生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学校有此系统,826%的学生是因为学校测评系统繁琐、难以操作。此外,学生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讲授的方式被动地了解和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据调查结果得知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最需获得指导与帮助,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占60.48%;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占52.1%;相关社会实践平台占45.21%,所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占34.75%。由上述数据可得知,职业能力倾向测评、就业信息定期分析及相关社会实践平台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学校对其已配置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资源宣传力度不够,资源未得到广泛利用等因素,引致学校资源与学生需求方面没有较紧密的联系起来。

1.2主观原因

(1)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

从学生方面出发,大学生对于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处于模糊和朦胧的状态,未能全面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短。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能在中学教育中普及,普遍大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起步晚,据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花都区民办高校大学生选择现在专业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仅占33.83%;因就业前景好的占19.16%;因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16.77%;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24.85%。由以上数据可得知,66.17%的学生并不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取专业的,更是未能在选择自身专业提前设计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二是认识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少。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发展历程短,国民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社会环境的熏陶,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探索研究中,理论尚未完全形成。

从学校方面出发,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对花都区民办高校走访调查得知,部分高校并未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与学生彼此之间发展的作用。片面注重招生以及大学生临毕业时的“就业培训”,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混淆一谈,并未全面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2)缺乏主观能动性,依赖性较强。

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往往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普遍仍未能唤醒意识并付之于行动或实践。大学生仅在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下吸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处于似懂非懂对状态,并没有结合探索自身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付诸实践。同时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父母过于宠溺孩子,包办孩一切的教育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目标缺失,也是造成学生主观能动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学学习阶段,学生以考上理想大学作为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然而在大学生活中,安逸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迷失了方向,养成懒惰散漫的学习态度。

(3)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

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俱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与社会发展、自我改变和自我认知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其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然而学生由于年级的递增以及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心理特征与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实现过程漫长、成效慢相悖,使学生难以坚持执行已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持之以恒是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起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2解决方案

2.1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能引导学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抉择,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需要有大环境的熏陶,如通过媒体宣传、大型活动宣传,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吸收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其次,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应有比较深刻地认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应持有“任务式”的态度,在对学生传授引导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的意识,并积极推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重视教学质量及其成果。从学生方面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第一步,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潮流发展的主力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应联系自身接受并认可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2.2加快形成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个体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除受到自我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遗传素质的影响。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提高,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加快建设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加快组建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组织老师外出交流学习,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供教师队伍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强教学时间的连贯性,不同年级实现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大一阶段,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有大体的了解,懂得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大二阶段,应注重课外实践活动的验证。根据大一阶段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社会活动的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所制定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并进行修改、完善。在大三阶段,应培养自身发展所需的技能,考取相关证书,进行相关能力的拓展。在大四阶段,应着重学习就业面试的技巧,获取实践平台,为实现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自身大学生活及未来职业生活做出有效的规划。

2.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是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之一,能为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大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资源的宣传力度,扩宽影响力。通过学校各组织工作的相互配合,将职业生涯规划资源信息传递给学生,如通过辅导员信息传递、宣传栏海报粘贴等。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发展规划部门应将部门职能透明化,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部门工作的了解,根据自身需求寻求帮助。二是民办高校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实训活动调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同时,民办高校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例如通过“展翅计划”、校企实践基地,使学生将个人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更好地进行人-职匹配,科学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学校可通过学生社团平台,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通过参加活动,能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进一步的了解,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积极性。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需要学校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学生应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学生还应善用学校资源,运用学校现有课程知识,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及网上搜索职业信息,进行初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再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结合社会实践修订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9.

[2]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Z].2007.

[3]许溪沙,王若光,张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生涯教育探讨[C].创新沈阳文集,20090827.

[4]王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案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0501.

[5]崔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23.

上一篇:个人自传格式范文 下一篇:员工福利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