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7 11:31:46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1

同志们:

刚才,××书记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刻阐述,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深化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总动员、总部署。××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请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我县是××省林业大县之一。全县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7.7%,通过长期的核桃产业化发展,核桃已经成为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充分发挥林业这块大资源的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体制、机制方面不利于林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为了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县委政府决定,在我县全面铺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顺利开展好我县改革工作。下面,根据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回顾

我县于2006年4月至6月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州林改领导组及指导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在每个乡镇确定了一个村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分别是苍山西镇光明村、漾江镇抱荷岭村、富恒乡密马村、平坡镇高发村、顺濞乡瓦窑村、龙潭乡龙潭村、鸡街乡鸡街村、瓦厂乡瓦泥午村、太平乡罗士登村。9个试点村涉及130个村民小组,已涉及的林地面积102966亩。其中:自留山33586亩,责任山28580亩,集体林23716亩,退耕还林地2480亩,“四荒”山13760亩。

2006年4月26日,召开了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会后,县乡两级成立了领导组、指导组和工作组,村级成立工作小组。全县共抽调了250多名县乡工作人员参与此次改革试点工作。工作组于4月29日进驻试点村组。三个多月来,采取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工作组工作人员扎实工作,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绩。

(一)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领导到位。县级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县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组建指导组和驻村工作组,指导和协助乡村开展试点工作;乡镇成立了林改领导组和工作组,负责本乡镇的林改试点工作;村组组建工作组负责本辖区内的林改工作。

(二)工作组工作扎实到位。县委、县政府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县对乡“三文明”考核内容。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制定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保证驻村人员到位,安心工作。遵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各乡镇、村、组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严格进行报批。试点村的林改方案的制定坚持“两上两下”的办法。即村组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乡林改办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组继续补充完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户长表决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审批,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工作组成员进村入户,与人民群众同吃住,工作有广度又有深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神,使这次工作队又成了一支我们的党在农村的宣传队。

(三)宣传、培训工作到位。县、乡、村层层召开会议,宣传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改革的政策精神,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标语、黑板报、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在《漾濞时讯》上开设专栏,对相关的政策和主要做法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变“要我改革”为“我要改革”。实行层层业务培训,县领导组培训指导组、县驻村工作组及各乡镇领导小组,指导组培训各乡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各乡镇领导小组和县驻村工作组培训村民小组林改工作人员,使参与林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政策,确保了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宣传工作做到“六个一”。即开好一个大会,县、乡、村、组层层召开林改动员大会,把林改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由县文体局、团县委牵头,精心编排一台与林改相关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乡镇、试点巡回演出;编写《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至每家每户;编印一册林改政策问答(林改政策100问)发至每个乡、村、组;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在县有线电视台和《漾濞时讯》开设一个宣传林改工作的专栏即三级干部谈林改。

(四)指导、协调工作到位。试点工作展开后,县领导组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指导,激励先行,鞭策后进,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各指导组经常到各挂钩村进行工作指导;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全面掌握全县林改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林改工作。

目前,所有试点村已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法人、到地块,个别试点村和自然人已填写林权登记表格,并已经进行张榜公布,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在试点工作中,由于原林业“三定”时,界定到户的林地四至界线标注不清,权属界限争议比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扎实开展工作,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把握政策,开拓创新,有效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林业产权制度,重点是集体林的制度改革。同时,进一步明晰“两山到户”、“四荒拍卖”、退耕还林的产权;落实公益林、商品林的区划;理顺林业改革中的基础环节。这次改革涉及到家家户户、每一个人,在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会很多,我们的工作队必须把握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政策。

(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两个《决定》,建设我县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用足用活现行国家林业政策,从改革和完善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破解我县林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加快林业发展,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

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政策。

1、林地使用权确权期限及规定。(1)首次到户的期限。在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首次确权认证的林地使用权时间为70年。(2)换证确权及期限。对已明确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到户的,要重新确权发证,按70年减去已承包或使用年限来确权发证。

2、林地、林木使用权的确权。(1)退耕还林工程林地的确权。在集体林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合法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给予认可,但该林地面积应该纳入均山的范围。面积大于本户均山的部分的,应该向村组集体以出让方式确权或以该户全部退耕面积以出让方式确权。(2)责任山的确权。“两山”到户时的“责任山”承包合同已经超期。各组的这部分集体林地,原则上可由原责任人确权。采取补缴出让金的办法或其他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经过组(社)讨论,三分之二以上户长同意后给予确权。(3)公益林的确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公益林,要参照这一次改革给予确权发证;县境内的320国道(顺濞河段)面山的集体林,在这次改革中可以均山到户,但要纳入生态公益林进行管理和补偿,禁止改变用途和采伐林木;苍山西坡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自留山、责任山可以确权,但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管理,禁止采伐和改变用途,由国家统一标准补偿;乡、村、社集体林中的水源林、风景林、防护林等应当纳入公益林管理,不提倡均山到户,但要股权到户,采取承包管护等多种形式落实收益权;天保工程区的天然林部分,可以给予确权,但按照天保工程进行管理。(4)开荒造林的确权。未取得林地使用权证,在集体林荒地上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或其他林木的,可以补办确权手续。(5)开荒种植非木本植物林地的确权未办理林地使用权证,在集体林地上轮作粮食作物等的非绿化行为的集体林地,可无偿收归集体进行均山到户;已经在集体林地上进行非农建设的,报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非法占用林地处罚后,无偿收回并进行均山。

以上可以补办林地使用权手续的,应当向社组集体补缴林地使用权出让金,补缴标准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也可参照这次改革中公开拍卖的价格,也可通过评估机构评估或者社组成员会议协商确定。

3、改革的基准日。2006年1月1日零时起。无论集体林均山到户或股权到户或收益到户,户数和人口都必须以2005年12月31日24时前的户数和人口为基准数。

4、林地林权纠纷调解责任。县与县之间的争议由州人民政府负责调解;乡与乡之间的争议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调解;村与村之间的争议由乡人民政府负责调解;村组与村组之间的争议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争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调解。

(三)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是全省的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林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77%,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69万立方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县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部分集体山林不同程度的存在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不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业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窄,林业包袱将会越背越重,矛盾纠纷将会越积越多,林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艰难。只有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站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

1、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积极性的根本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的很多地方集体山林没有落实到“人”,管理粗放,成为“无主山”,效益不高,有的地方在没有经过农民同意的情况下,将原来划分给农户经营的自留山和分包到户的责任山收归集体,或者转让给其它个人和经济组织,随意打乱原有的承包关系,有的甚至损害了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使群众对山林的经营管理缺乏热情,一些地方只砍不造,或造而不管,甚至存在掠夺性经营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从林业经营中得到实惠,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林业发展难题、加快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营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森林质量不高、林地产出偏低和山林火灾不断等,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出路就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激发林业发展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化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加快发展。

3、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林业、民营林业、个私林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市场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市场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山区资源开发格局,做大山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四)把握重点,开拓创新,有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核心内容,是我县整个“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山区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县委、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吃透改革政策,突出改革重点,开拓创新,扎实有序地推进我县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1、政策理解要到位。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精神、政策,大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才能用足用活各项改革政策,也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把工作落到实处。

2、人员培训要认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次政策性、法律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员,更需要一大批了解法律、懂得政策、熟悉业务的“明白人”。组织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此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中,要搞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使行政线的领导干部准确掌握林改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原则、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林改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好林改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使业务线的技术人员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具体操作的业务水平,为提高林改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3、具体操作要灵活、依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区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涉及到林区各方面利益,而林业又是较脆弱、生长周期长、经不起半点折腾的产业。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法,求真务实,始终做到坚持“政策统一、群众决策、操作灵活、不离原则”的办法,灵活扎实地搞好各项业务工作。同时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方案确定关。林改方案是林改工作的基础,在林改方案的制订上,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在方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的确定上,要坚持“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和“山上要绿起来,林业要活起来,林农要富起来”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方案内容的确定上,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方案初步拟定后,还要分片召开乡镇的乡、村、组三级干部、林农代表及山林经营者座谈会,对方案内容进行认真修改;在利益分配的确定上,要坚持从大局出发,确保大多数林农的利益;在村级林改方案制定上,还是坚持“两上两下”的原则。即村级方案初步拟定后送乡林改办审核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级继续补充完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代表票决通过,再报乡镇政府审批,以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二是严把纠纷调处关。要严格执行矛盾纠纷调处分级负责制,灵活处置各种矛盾和纠纷,把纠纷和矛盾消除在基层。三是严把权属确权关。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严格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由工作组按照合法程序把好确权关,再由专业人员用1:10000地形图进行勘界勾图,并由权属法人当场签字认定。按照“3+2”形式(“3+2”即乡镇、村、林业站各1人,相邻权属人)认可。

(五)集中精力,加强领导,如期完成改革目标

这次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县级直接领导,乡镇具体组织,村组操作实施,部门指导服务”的要求组织实施。

1、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另下文)。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直接领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这次改革的日常事务。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派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组和工作组,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改革工作。同,时,各乡镇人民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亲自挂帅,具体负责组织本辖区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驻村工作组。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也要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本村的林权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要组建由村民小组长、原林业“三定”时的社长和村民代表3人以上组成的工作组,负责本村民小组的改革工作。

2、组建工作组。根据应该参加这次改革的村、社数量,在县级成员单位中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具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业务能力的干部,保证每个村不少于2人,并且通过统一培训后上岗;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集中精力抓好这次林改,派出工作组人员的数量保证每个村不少于2人,有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驻村工作组组长。

3、林权制度改革的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直接领导这次改革工作。各乡镇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本乡镇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这次改革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开展培训阶段(时间:2006年7月至8月中旬)。一是调整充实和完善县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构。乡镇尽快成立村、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各乡镇指导组和驻村工作组。派驻村工作组到村。二是宣传发动。县、乡镇、村组层层召开会议,宣传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精神,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及时把“致林农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到每户林农手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标语、黑板报、简报、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农户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三是业务培训。实行层层业务培训。县领导组负责培训指导组、县级驻村工作组。各乡镇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各乡镇派驻村的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及相关人员。培训时间2至3天。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改革方法步骤及具体的业务。参加全县林业改革的县乡村组干部群众都要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林业改革的内容与政策,做林改的“明白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方案阶段(2006年8月中旬至9月底)。首先,在乡镇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组的指导下,驻村工作组和“两委”班子人员要深入村民小组、深入到农户家中、深入到山头地块,摸清林地性质、两类林的区划和林地林木权属情况,逐村逐组逐户澄清现有集体山林的经营管理现状,了解群众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想法和意愿。以户为单位,对已明晰产权的自留山、责任山、“四荒”山、退耕还林地和已合法流转的林地,分别用《林权调查申请表》逐户逐块进行造册登记,全面澄清集体统一管理商品林的面积、树种等基本情况。其次,制定改革方案。在摸清林情地情、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遵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各乡镇、各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乡、村、组实际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按程序报批和实施。县级方案报州政府备案,乡镇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村组改革方案由乡镇审批。各村和村民小组的改革方案要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户长会议通过。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和确权发证阶段(时间:2006年10月至11月)。按照批准的改革方案组织实施。首先纠纷调处。在调查摸底过程中出现的林地林木权属争议,按照现行林业法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本实施意见的“调处责任”,妥善处理好纠纷。其次,张榜公示。通过摸底调查、纠纷调处后的林地林权情况,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别在村委会和组内逐户逐块进行张榜公示,内容为:经营方式、四至界线、林地面积、树种、林种等内容,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对有异议的要及时处理核实。实行一榜公示二榜定案制。第三,签订经营承包合同。对责任山、股权到户的集体山林,由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经营户签订县级以上统一印制的经营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书的林地面积与实际登记的面积必须一致、四至界线清楚、图表相符,并山主签字确认。第四,确认权属核发林权证。在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后,由承包经营者和自留山主分别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由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分别填写《林权证发放登记表》、《受理林权登记申请登记表》和《林权登记台帐》,通过工作组、村、社和乡镇以合法程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分别落实到农户和法人,经逐级审核后报县改革领导组办公室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和总结完善阶段(时间:2006年12月份):一是做好总结。县集体林权改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各乡镇、村、组要认真总结改革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和查找存在的问题,搞好对照检查,及时查缺补漏,并写出书面总结。二是检查验收。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负责验收各乡镇的改革工作并抽查到村。县赴各乡镇指导组和乡镇领导组负责验收到村抽查到组,各村负责验收到村民小组。各乡镇和村委会完成改革工作后,向上一级提出书面验收报告,按程序进行验收。三是检查验收的办法和标准:除了听取汇报外,主要是查“五卷”、看痕迹。是否按照“五卷”实事求是地做好痕迹管理和规范归档工作。“五卷”即:县、乡、村组机构卷;各级会议记录卷;方案、表决、结论卷;调查摸底情况及调处、解决纠纷情况卷;确权情况卷。验收最后标准是林地林权证与面积等是否做到“三个相符”,即:山与证是否相符;四至与面积是否相符;面积与“二调”面积是否相符。是否勾绘出到户图纸。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展开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要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和村都要分别成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参加林改工作。各村民小组也要成立林改工作小组,要推荐那些党性强、工作负责的老党员、老干部、老组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林改工作。

(二)明确责任,实行奖惩。县委、政府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县对乡镇“三文明”考核内容。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这次改革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县委、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负责任、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县、乡、村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一级考评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林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评,作为考核乡镇、县直部门和工作组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林改工作中,如因工作失职而造成不稳定因素或拖全县后腿的,县委、政府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林改”为“我要林改”。宣传、广电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讲清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明改革的步骤和程序,讲透改革的法规和政策,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具体工作要做到“六个一”。即开好一个会,县、乡、村、组层层召开林改动员大会,把林改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由县文体局、团县委牵头,精心编排一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乡镇、林场巡回演出;编写《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至每家每户,编印一册林改政策问答和《林改文件汇编》发至每个乡、村、组;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在县有线电视台和《漾濞时讯》开设一个宣传林改工作的专栏。二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多,任务重,单靠林业部门难以完成这项工作,全县上下都要从大局出发,自觉服从林改的总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开展。三要制定《漾濞彝族自治县维护林区稳定工作预案》,出台《关于林改期间切实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意见》和《漾濞彝族自治县党员干部影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在山林产权未明晰之前暂停一切林地林木流转。林改过程中,要确保全县整个林区社会稳定,杜绝发生,使整个社会呈现出稳定祥和的喜人局面。

(三)严明纪律,规范操作。一是制定驻乡镇指导组、驻村工作组的管理办法,严明学习、工作、生活纪律,加强对工作队员的管理。二是县、乡工作组和村组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公道办事,禁止,,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不得违规操作,更不得各行其是,另搞一套。三是坚决防止出现借林权改革之机乱砍滥伐林木、乱开滥垦林地降低林分质量的问题;坚决制止未经规划设计和林业部门批准擅自改造低产低效林。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的,当地政府和林业站依照“林业行政执法委托事项”依法处理。四是重视痕迹管理。召开群众会议须进行会议签到。各类材料、表格、记录必须做到字迹清晰、内容详实、规范整洁,便于查阅和保存。各类调查表格需由参加的人员签名,实行长期负责制。建立完善发、换林权证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五是加强集体资金管理。集体所有的山(林)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回收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县林业、监察、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回收资金收支管理的监督。

(四)加强指导督查。林改工作全面铺开后,把林权改革工作列入县委、政府重点工作督查事项,按照工作进度要求和职责加强督查;指导组要加强对所负责范围林改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采取“一天一汇报、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的督查办法,全面掌握全县林改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林改工作。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2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宣传发动

宣传发动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宣传发动,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让参与林改的工作人员懂政策、知程序。宣传发动主要由地方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整理、编印、组织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晋发〔2008〕24号)等。宣传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媒体宣传,也可以是会议宣传,就林改工作的目的意义、组织形式、方法步骤等进行培训。

2 成立机构

市县是林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应成立由市(县)委书记或市(县)长为组长的林改领导组,成员单位包括纪检、宣传、政法、发展改革、监察、民政、财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计生、国税、档案、金融等部门。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林业局,配备专职人员,确定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交通工具。林业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为第一副主任。市(县)级林改领导机构成立后,要出台市(县)级林权制度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乡镇是林改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应成立以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组长的林改领导组,参加人员主要包括乡镇工作人员、县级派驻乡镇的包片干部、抽调的大学生村官等。乡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乡镇林改实施方案。村组是林改工作的操作者,首先要选举村级林改工作小组。

3 配置设备

根据林改工作的需要,每个县需要配备的基本设备包括:2G内存、250G以上硬盘台式电脑至少2台,2G内存、150G以上硬盘笔记本电脑至少2台,可打印A0或A1幅面的大幅地图绘图仪1台,全球定位仪GPS(数量根据实际定),林权信息采集系统软件1套,目标区域航片(数字正射影像)1套。

4 组织培训

4.1 政策及操作流程培训

由市林改领导组组织,所辖各县(区)林改工作人员和乡镇主要领导参加,培训内容包括林改政策、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市级培训后由各县(区、市)组织所辖乡镇的领导及林业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乡镇组织包村干部、各行政村干部和部分村级林改工作组成员进行培训。

4.2 技术培训

由各市林改领导组统一组织,对所辖各县(市、区)林业局负责林改工作的副局长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林业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操作程序等。每个县至少选定2名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5 摸底调查

5.1 林地资源调查

在村界修正完成的基础上,由县技术人员打印出各村的林地资源调查用图。林地资源调查用图上要有修正后的村界、二类小班界、小班号,比例尺,同时也要标明村庄名称、指北针、出图时间、出图单位和地图用途。还需要利用林业信息采集系统打印出各村二类小班调查表。准备好图和表后,一并发给乡镇。在县林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包村干部的帮助下,由村林改小组组长组织村民核对二类调查数据(主要核对权属、地类、林种、主要树种4个因子),核对时界线不对的要调整过来,属性数据不对的要修正过来,室内无法确定的需到现地核实。在纸质图上修正二类数据后,及时交回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继续在电脑上完成数据修改。

5.2 林地权属摸底

在核对二类数据的同时,村林改工作组要将每个小班上的林地是否已经承包到户摸清楚,已经承包到户(可能包括退耕地、自留山、小流域治理、大户承包等)的要重新核实档案,由村民共同确认。也要根据林改范围要求对自然保护区、通道绿化、森林公园等不纳入改革范围内的面积扣除,最终确定本次林改涉及的地块和面积。

5.3 人口资源摸底调查

根据国家林改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具有分林地的资格,但仍有一些情况需要加以考虑,如分林人口的截止日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等情况,是否执行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等。诸如此类问题要在全体村民会议上讨论决定。根据会议决定,村林改工作组对符合分林地的人口进行登记造册。

5.4林地资源和人口资源公示

在村内集体活动场所对最终确定的森林资源数量、已经确权的林地面积、拟分配的各类林地面积、应享受分林的家庭和人口数量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作为最终的资源、人口数据。如果有异议应及时进行核对调解,直至无异议。

6编制村级林改实施方案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3

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林改工作取得实效

××镇结合实际,确定抱××村为我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村,自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县指导组的指导关心下,在全村237户农户配合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一、主要成效

一是摸清了森林资源家底。通过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摸清了森林资源家底,夯实了改革基础。抱荷岭村共有林地9444.5亩,其中自留山2143.5亩,责任山3618亩,集体林3683亩。,

二是林业产权得到明晰。“两山”到户后,由于权责不明,利益不清,通过这次改革,做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权,权有其利”,调动了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三是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在林改过程中,全村发生林地界线争议36起,争议面积1443亩,其中户与户28起,组与组6起,村与村2起。已调处10起,调处面积15亩。

四是林业产业得到发展。由于明确了权责利,群众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二、主要做法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镇、村、组四级联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扎实工作,切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林改试点工作的领导。林权制度改革,是发展林业的一项重大举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一是及时组建了以镇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镇长为副组长,各协调单位领导为组员的××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组建了以副书记为组长,副镇长、林业站副站长、抱荷岭村支书为副组长,14名镇属机关职工为组员的试点工作组。二是抱荷岭村组建了林改试点村林改领导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主任和副支书任副组长,11个村民小组长为组员,负责全村林改工作。三是11个村民小组分别成立了以小组长为组长,3个以上村民为组员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小组,负责本小组林改工作。

2、加强宣传,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在林改工作中,为了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林业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消除顾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林业改革试点工作中来。工作组根据抱荷岭村的实际情况,不畏艰辛,深入到每户农户家中发放林改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发动。召开乡级培训会5场,受训62人次;召开村级培训会29场次,受训682人次;召开群众会34场次,受训729人次。通过大力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以及改革的范围、原则、政策,使广大群众的思想从要我林改转变为我要林改。

3、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关于扎实搞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抱荷岭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遵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严格进行报批。林改方案的制定坚持“两上两下”的办法。即村组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乡镇林改办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组继续补充完善,并召开村民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户长表决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审批,确保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在村、组方案制定上,全面调查、深入家访,做到“四坚持”,即坚持政策宣传到位,群众不了解政策不实施;坚持实事求是,情况不明不动手;坚持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三分之二以上不票决;坚持办事公开原则,公榜有异议方案不审批。在林改过程中,突出发挥领导“责任人”、干部“操作人”、群众“明白人”的作用,强化责任做到一个“严”字,深入,宣传做到一个“实”字,规范操作做到一个“全”字,化解矛盾做到一个“早”字,落实产权做到一个“公”字。

4、找准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林改工作。首先把调查摸底作为基础性工作来做。通过实地地调查研究,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掌握了解各组各农户的实情,针对不同的实际,不同的问题,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其次严格坚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管理办法,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交给群众,紧紧依靠德高望重的群众、村民代表力量调处纠纷,明确权属界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最后坚持“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商品林“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改革模式,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4

自20__年1月开始,我镇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严格程序,认真组织,开展了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全镇上下的艰苦努力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我镇林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林改工作机构

首先成立了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集体林权改革领导组,进一步加强对全镇林改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其次成立了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督查小组,由镇党委委员任各组组长,联系各村,同时还成立镇集体林权改革维稳组,协调处理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二、注重宣传发动,积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

为确保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完成全镇林改任务,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由各村、相关部门参与的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林改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并邀请区林业部门专业人员对参会同志进行林改工作专门培训,会上还向各村发放《__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同时,根据会议部署,会后各村联系点分管领导赴各村,组织召开村林改动员会,向广大林农仔细讲解林改政策、法规,宣传林改工作的重要性。

三、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林改任务顺利完成

(1)全镇抽调八名以选派村第一书记为主的机关干部,以全脱产形式参与林改工作,要求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协调、人员安排、以及内业的整理工作中去,为林业技术干部的外业区划、勘界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取消法定节假日,要求林改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做好外业区划与勘界。同时利用不能开展外业的空闲时间,加快进行内业的整理以及材料收集工作;

(3)对村组干部及林改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使林改代表掌握林改工作程序,熟练各种图表的填写;

(4)定期召开全镇林改工作调度会,由各组林改干部汇报林改进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布置;

(5)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充分协调好村组关系,尽量做到不缺工。要求林改干部利用早晚时间召开村民组会议,进行统筹协调。对于山场在一起的村民组,尽量安排在一起进行外业区划及勘界工作,节省工作时间。

四、依法调处纠纷,积极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维护林区秩序稳定是上级党政组织的根本要求,是整个林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将维护林区稳定工作贯穿始终,无论是村、组林改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明晰产权、确权发证,无论是宣传发动,还是林改现状调查摸底,每项工作都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上,严格依法依规操作,不折不扣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重要指示。同时,着力排查调解林改中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原则,努力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镇,出现一起解决一起,截止目前,我镇未出现一起因林权改革发生的事件,为林改工作营造了和谐氛围。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由于去年冬天的长时间冰冻雨雾天气,影响了外业的区划与勘界工作;

二是今年3月份的村支两委会换届工作,我镇存在着村民组的换届工作,影响我镇的林改进度;

三是业务上的磨合期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5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20*、20*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年11月初至20*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五要化解矛盾,维护林区稳定。积极探索林地使用费收费标准和支付方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切实维护林区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区长期安定稳定。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6

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三明党代会及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主线,按照“经营产业化、生产特色化、设施现代化、建设城镇化、机制长效化”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一体化,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产业规模化、林竹产业工业化,农民增收多样化。逐步实现产业发展、乡村美丽、农民富裕。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农村村财收入增长10%。

目标任务

㈠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对种粮大户奖励扶持制度,全面推进水稻种植保险,大力实施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优化品种结构,加快发展超级稻、优质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0亩,推广种植水稻超级稻品种1000亩;进一步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00亩;推广太阳能灭虫灯100台以上,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与防治,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⒉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做强畜禽主导产业,壮大蔬菜特色产业,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特种水产养殖,并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年完成家禽出栏54万只,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外种飞桥莴苣1.5万亩,培育益口月潭休闲鱼庄。

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业产业化“强龙带动”工作,着力发展“一村一品”,逐步建立畜禽、蔬菜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继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扶持飞桥莴苣农业生产组织,新建西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益口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㈡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⒈加强新村规划建设。立足不同功能定位、资源条件、区位优势,搞好新村规划建设,基本完成新农村示范村、推进村的中心村新村规划,力争完成飞桥、益口、坂尾、西坑四个高标准农村示范小区规划建设,加强对农民建房的技术指导。

⒉继续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深入实施以“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整治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六改”活动和“卫生村”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新建垃圾池17个,垃圾中转站2个,着力解决农村脏、乱、散现象。

⒊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加大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和飞桥秸秆沼气工程建设力度,开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市沼气服务中心-乡村沼气服务站”沼气管理服务网络形式,建立农村沼气服务长效机制,实行无偿管理和有偿维护相结合,推动我市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完成大型秸秆沼气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0户。

⒋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继续完善益口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投资200万元解决14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渠道防渗6公里。

主要措施

㈠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水平

⒈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困难家庭医疗求助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和五保户供养救助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农村老人协会活动室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促进农村老有所乐。

⒉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大力实施低收入户自立增收工程,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力度,支持农村低收入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家庭小型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其它小型创业项目。

⒊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继续推进农村远程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继续加强农村劳动转移服务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切实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力争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人以上。

⒋加快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建设土地了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适度经营。

㈡加强农村制度创新,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⒈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协助农村产权管理机构,做好农村承包土地证、农村多种经营权证、房产证的登记颁证工作,促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和农户新建房按揭贷款,为“三农”融资服务。

⒉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定林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明晰承包经营主体,强化林地使用费收取使用监管,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加快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创新、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林权证抵押小客贷款、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森林资源“四防”体系建设与生态林管护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重点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等四项配套改革中取得突破,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⒈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领导挂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援村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⒉扎实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按照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把好“基础关”、“素质关”、“程序关”和“稳定关”,有针对性地防止拉票贿选和家族、宗族等势力的影响,确保选好配强农村基层组织班子。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7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进一步明晰集体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多元化的经营主体,依法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林农以及社会各方面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年3月至20*年6月末,完成全市林改任务,确保实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产权归属清晰,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的原则。对历史上已明确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大部分群众满意的要予以维护,并完善合同,明确四至;对林改中出现的问题,要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协商方式妥善解决。

2、坚持“增量、增收、增效”的原则。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3、坚持权益平等的原则。同等条件下本村村民优先。

4、坚持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大多数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使林改最终能促进林业大发展。

5、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向农民群众公开,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6、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因乡制宜、因村制宜,自主选择林改的形式和方法,允许经营形式的多样化,不搞“一刀切”。

7、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对采取其他承包经营形式的,应按照小班、河流、林带、道路、村庄等自然界限形成的区域,统一公开招标,逐步实现规模经营、集约化管理。

8、坚持林地不流失的原则,对二轮土地承包中没有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或超出承包合同面积的宜林地,应全部纳入本次林改范围。

四、林改范围

全市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商品林、公益林、乡镇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特殊保护地区的公益林和权属有争议且暂时难以解决的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本次林改范围。

五、林改内容

1、明晰产权。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实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体制,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或其它经营实体,并依法签订林地承包合同,及时进行林权登记,发放林权证。

2、放活经营。鼓励对商品林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不得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承包人的经营方案经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批准后,允许合理开发利用一般公益林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经济。在经营过程中,要保证林地面积不能减少。鼓励集约经营,规模化管理模式。

3、规范流转。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引导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

六、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3月20日-3月31日):制定方案。制定全市集体林改革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4月1日-4月15日):调查摸底。组织各乡镇街调查摸底,并结合实际制定村级林改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4月16日-4月20日):规范程序。将村级林改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阶段(4月21日-6月15日):组织实施。由村级林改小组和评估小组实施具体操作,并建立林改档案。

第五阶段(6月16日-6月30日)检查验收。由市林改小组组织对各乡镇街进行检查验收。

七、工作程序

1、组织人员,包村指导。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干部和林业技术人员组成驻村林改指导组,培训后进村开展工作。

2、宣传政策,发动群众。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林改的意义和改革政策,发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改革。搞好培训,使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参与实施改革的工作人员,掌握法律、法规和政策,并能够在改革中正确运用。

3、成立组织,制定计划。各乡镇街及村要相应成立林改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对林改各项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4、调查摸底,查清底数。认真研究,摸清现有集体林的经营状况,了解群众对推进林改的想法和意愿。对既有台帐、承包合同和转让合同、各种会议记录,要认真进行整理;详细了解林业“三定”时期划分自留林情况以及活立木转让等林权变更情况。

5、情况分类,梳理问题。依据林改政策规定,对每个村的森林资源现状,按照“巩固确认、完善提高、深化改革”三种类型梳理分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提出林改的意见。

6、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根据本村集体林的经营现状、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由驻村指导组和村林改领导小组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形成本村林改实施方案。

7、表决方案,审核公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本村林改实施方案进行投票表决,经本村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同意后,报乡级政府审批。乡级政府审批后,须进行15天的公示。

8、评估作价,公开实施。村林改评估小组对未转让的集体林进行评估作价,并进行不少于15天的公示,然后按照村林改方案组织实施。

9、公示结果,签订合同。林改结果要进行不少于7天时间的公示。在公示期间,如有村民对林改结果提出异议,村林改领导小组应进行调查核实,作出妥善处理。没有异议,必须及时签订合同,办理林权登记手续。

10、归档备案,验收发证。林改结束后,在逐级建立林改档案,实行专人专柜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接受检查验收。验收合格的,向档案管理部门移送档案,并报市林业部门办理林权证。

八、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集体林林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长高航任组长,副市长吕建伟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政府办、办、林业局、财政局、水利局、农村局、统计局、农经局、档案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局局长白晓东担任。

九、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街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乡镇街林改工作人员要深入到村,负责林权改革的组织协调、指导把关、督促检查工作。

2、搞好培训。林业部门要在各乡镇街抽调一批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

3、规范程序。在此次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公开,各项重大林改事项必须经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村民代表讨论同意后方可实施。

村级林长制工作制度篇8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确保扑火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 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防范。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发生森林火灾,按相关职能,由乡人民政府统一指挥、积极组织扑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二)预防为主,健全体系。建立健全森林火灾防范体系、信息报送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

(三)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及时收集信息,掌握森林,火情状况,建立健全精简、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和指挥体系,强化应急回应的机制,确保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二、指挥组织机构

(一)、村森林防火指挥部

指 挥 长:魏绍全

副指挥长:周兴银

成 员:魏绍华 黄步兴 吴子贵

指挥部主要职责: 1、了解火情详细准确情况后,立即报告指挥长和主管领导,同时报告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保持上下不间断联系,直到扑救结束。

2、提出“处理扑救方案”的建议。

指挥长职责:1、接到火情后,立即召开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会议,通报火情事故情况,安排扑救山火工作。

2、掌握救灾情况、调度指挥救火工作。

3、根据需要,成立扑火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火灾查处工作组、善后处理组等领导班子,组织协调火场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工作。

(二)、火情预测预报组

组 长:黄步兴

成 员:魏少华 吴子贵 吴仕福 黄东敏

主要职责:负责全村森林火情的预测,保持与上级防火指挥部的联系,及时向指挥部通报火灾信息,做好火情调查,编写火情通报。

(三)、火灾救援应急工作组

组 长:周芝堂

成 员:周 刚 周芝华 周金满 周金涛 杨子忠

周广坪 黄戍绪 王之忠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调动防火应急队参与重大火灾的扑救工作。

(四)、后勤物资保障组

组长:范红英

成员:侯金玉 范永琼 吴仕军 吴清贵 周 平

主要职责:负责火灾区内群众的紧急安全转移,负责转移群众和扑火应急队员的基本生活及伤病防治,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交通、电力和通讯保障。做好扑火救灾所需的粮食、食品、燃料、物资、扑火工具等的调拨和储备工作。

三、应急预案级别和启动

1、应急预案级别

按照发生火灾的范围划分,应急预案按发生火灾的程度来划分,每级预案分为初级预案、紧急预案和危急预案三个级别,各级预案的划分标准为

预案级别

失火范围

毁林种类

火源周围连片面积

初级预案 村民小组内

杂草、灌木类

15亩以内

紧急预案

村内

松、杉、杂木类

15亩-150亩

危急预案

跨村

松、杉、杂木类

150亩以上

2、预案的启动方式

(一)、初级预案的启动

1、启动方式: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村指挥长,同时报告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并由指挥长发布启动初级预案的命令。

2、启动人员: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到岗到位。

(2)、各村分管负责人或主要领导及值班人员到岗到位。

(3)、村应急分队聚集待令。

(二)、紧急预案的启动

1、启动方式:由村指挥长必须在15分钟内报告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由指挥部指挥长向各村领导发布启动紧急预案的命令。

2、启动人员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全体人员到岗到位。

(2)、本村的应急队人员和抢火人员全部到岗到位。

(3)、村应急队抢火人员调度聚集待令。

(三)、危急预案的启动

1、启动方式:必须在5分钟之内,由村指挥长电话报告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并由指挥长向村主要领导发布启动危急预案的命令,同时利用各种宣传通讯设施,号召全村人民紧急动员,自觉参加灭火战斗。

2、启动人员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全体人员到岗到位。

(2)、村应急队伍到岗到位。

(3)、以失火点为中心,发布全村扑火动员令,全村各村应急队伍及扑火人员到岗到位,迅速组织扑救山林火灾。

(4)、按照火情的发展,及时请求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增援。

四、扑火队伍的组成及调用

1、村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13人的防火应急队。其中:村企业1人,由周兴银牵头负责;村干部职工12人,由魏绍全负责;

2、组建12人的扑火突击队。

3、各单位、各村扑火灾突击队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扑火器材,砍刀每人一把,其费用由各单位、村负责。

4、调用村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急队和其他村扑火突击队,由村森林防火指挥长下达命令,无论什么情况,各个应急队在接到调用命令后,必须按照命令到岗到位,其中属本组范围内的,一般在十分钟内到岗到位。属本村范围内的一般在二十分钟内到岗到位。

五、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1、森林火灾预防:全村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严格控制和管理林区野外火源;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检查监督,消除各项火灾隐患;有计划地烧除可燃物,开设防火阻隔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全面提高预防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2、信息报送和处理:出现火情,应当逐级上报。

3、扑火指挥:扑救森林火灾由本村森林防火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随着火情的发展变化,村领导靠前指挥到位,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着提高,人员组成相应调整,但要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根据火场情况划分战区后,各项工作分指挥部按照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可以全权负责本战区的组织指挥。

4、扑火原则:在扑火过程中,首先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安全;在扑火战略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扑火战术上,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在落实责任制上,采取分段落包干、划区包干的办法,建立扑火、清理和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六、火灾的预案及善后处理

1、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后,一般以森林公安为主,村组配合,林业部门参加及时查明火因。火灾扑灭后,迅速查明损失情况,对肇事者和责任人做到处理,所有资料一律存档备查。

2、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做好灾民的抢救疏散和安置工作。

3、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牺牲的人员医疗抚恤,按《森林防火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执行。

4、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对火烧迹地实行林木补造。

5、加强对干部群众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主要进山路口及森林植被好的地方都要设立警示牌。以组为单位,定期召开广播会、户长会,增强村民的防火意识。

七、预案的管理和调动

1、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启动。当火警发生后,根据预警分析及火情来势及紧急会同结果,按照初级预案、紧急预案、危急预案的级别启动。

2、在预案的执行过程中,对该预案需要紧急调整时,由村森林防火指挥部同意并做出最后决定。

上一篇: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范文 下一篇:后勤管理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