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6 15:25:21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双证书”制度 实施措施及途径

“双证书”教育是指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简称“双证书”)。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劳社部发[2002]21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许多刚毕业的学生虽然有书本知识和高学历,但却缺乏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而用人单位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这就意味着大批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使自己具备实际岗位的任职能力,那么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就多。一专多能,实施“双证书”制度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五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下面就如何实施“双证书”制度谈五方面内容。

一、适时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教育部制订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成立会给学生的报考、考试等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能够有力的宣传并推进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活动。

二、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

职业资格鉴定所遵循的是对专业技能水平的认定,它考试的知识点是专业课程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单独开设此课程,为了保障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我们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该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采取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入校开始,在每一门相关的专业课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相应的内容,借助职业资格鉴定知识考试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基本功扎实、注重实践的特点,启发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注重研究相应的问题,深入探讨,打好基础,借此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和求实严谨的学风。

2.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职业资格鉴定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所以要加大专业课程的实训课时,在教学上增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三、加强“双证书”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具体实施者,但是目前高职高专教师总体上存在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的状况,而“双证书”制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没有一支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那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将变成应试教育。因此,实施“双证书”制度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教师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双师素质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一般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务,又具备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只掌握了所授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从政策、待遇上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让他们具备较好的行业、职业知识及丰富的行业、职业实践能力。

2.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打破常规的培训方式,让教师到工厂、企业兼职锻炼,深入行业、企业第一线,深入工程实践,从事街道管理及工程技术工作,切实提高实践能力,掌握职业技能,并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管理流程,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资格能力培养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为实施“双证书”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五、以职业资格证书为突破口,建立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借鉴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评价和认证模式,改革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与考核评价模式,对实训实习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定位,确定项目的训练模式、技术等级,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训练模式。要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适应高职高专学生提高技能和素质需要的、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公共实训实习基地,改善实训实习条件,不但使实训实习基地成为教学和培训基地,也为逐步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创造条件。

六、结束语

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可以有力推进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2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1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

坚持“校、企、生”共同评价的原则。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校和企业,但必须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将学校、企业对实习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最后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以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坚持综合性评价的原则。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应以实习的综合效果为参考,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价值取向需要。特别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做到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专业水平三者兼顾。

2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内容

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由顶岗实习的性质确定的。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校内技能培训-岗位综合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正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完成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这就决定了成绩评价从结构上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岗位技能、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评价内容进一步分解落实为各考核点。考核点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以评价顶岗实习效果的具体观测点。一个完整的顶岗实习评价,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考核点:顶岗实习记录、教师指导记录、顶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含岗位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鉴定)。根据不同性质专业及不同类型顶岗实习的区别,可以适当延伸考核点,如个人实习计划、岗位综合理论测评、设计和答辩、指定项目任务(如职业资格证书、产品作品)等。具体要求是:顶岗实习记录由学生按照一定周期填写,目的是实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使学生真正融入岗位工作,不断总结提高。一般情况下按照每周或者每月填写,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实习心得等。顶岗实习记录必须由企业盖章或者企业指导教师签字认可。顶岗实习报告由学生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对顶岗实习过程作出全面总结,对实习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提炼。学校应当对顶岗实习报告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提出要求,要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的收获与提高,要特别防止学生随意抄袭,应付了事。实习鉴定一般由企业指导教师填写,目的是了解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认可程度。实习鉴定的内容除了填写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外,还应对实习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岗位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结友爱)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并评出优、良、中、差四等。鉴于实习鉴定在成绩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鉴定意见原则上要求加盖企业公章。教师指导记录由学校指导教师填写,目的在于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解决专业问题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成长过程。教师指导记录应当包括学生实习内容、学生问题及具体指导内容以及学生主动性等。指导记录不仅是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也为实习报告的评价和设计答辩提供一定依据。岗位综合理论测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或者由学校单独组织,目的是为了考核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的情况。内容包括:专业综合知识和实习岗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这一环节也可用获取与专业相关或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形式来代替。答辩(或指定项目计划)指高职专业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学校或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3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采用传统管理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顶岗位实习成绩。如果是集中性顶岗实习,用人单位一般不能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同时离开工作岗位;如果是分散顶岗实习,又很难同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充分地解决成绩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问题。无论是提交实习报告、设计,还是进行综合测评和答辩,均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来实现。采用权重系数法进行成绩计算。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项在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按照各个子项目的权重,采取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综合成绩。对于不同专业,每个考核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考核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专业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在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实践中,各考核点权重的确定,应结合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后确定。一般情况下,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大于延伸考核点的权重。顶岗实习记录单和实习鉴定等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应当大于一般考核点的权重。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保障

1校企合作是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基础

岗位开发、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优质的岗位开发,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顶岗实习和成绩评价。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同,但一定有合作的交集。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学校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实习锻炼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环节,需要在坚持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和合作对象的情况进行调整;需要努力找到企业和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协商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考核评价内容,在良好的合作中提高顶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

2师资队伍是顶岗位实习成绩评价的关键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必须引导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质量观。学校应对校内外指导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和组聘。特别是要加强选聘和激励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指导顶岗实习工作。目标是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定内涵,共同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技术指导和成绩评价工作。考核越科学,考核结果越准确,越能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效果越好,校企合作就越长久。

3科学管理是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保障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3

这次实习我的主要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四、建议 我希望我们学院以后能多和中学联系并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基地关系,并开展一系列的合作。包括课题的研究开发,教学设计,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等等,并把这些任务都布置给我们。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教育技术做一个很好的宣传。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相关文章:

护士年度实习鉴定范文

计算机教学实习鉴定范文

2012年实习生自我鉴定

实习教师自我鉴定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习自我鉴定

工作实习自我鉴定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4

    论文摘要: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需同时承担鉴别和促进发展双重功能,片面发挥鉴别功能的评价是不完全的,片面强调发展功能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坚持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机理在于坚持发展为本的指向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指标体系的周密性和信息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发展是目标”与“鉴别是手段”的关系。其实践路径为,以评价教师教学绩效为切入点,时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胜任力、努力程度以及其应用胜任力的能力三方面归因分析,进而发现关健问题,与教师一起制定改进计划,综合实现鉴别与发展双重评价功能。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在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同时,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在高校管理中的越发重要,它既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权威性。研究表明,我国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在评价功能定位方面存在含糊、片面的问题,在评价内容、评价途径、评价结果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简单化、信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评价质髦。

    一、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命题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其结果多用于教师聘任与人事升迁决策,发挥的是鉴别功能;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教师发展性评价理论的兴起,评价重在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并出现了发展性评价和鉴别性评价在观念及实践中的割裂倾向。在此,笔者在区别评价目标与评价功能的基础上,在协同观念的指导下提出“基于发展目标的综合评价”的命题,希望在观念上有所澄清,为实践提供较明晰的思路。

      1.鉴别与发展:综合评价协同双重评价功能

    所谓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就是通过评价过程的综合达到评价功能的综合,使评价既清晰地鉴别教师教学质量,又给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协同鉴别和促进发展双重评价功能。

    综合评价命题的提出,有利于解决发展性评价和鉴别性评价在观念及实践中的割裂问题。无论在理沦上还是实际需要中,评价的鉴别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都需要;而且鉴别功能与促进发展并非水火不相容,可以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评价,简单地说就是评定价值。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价值是促进学生发展。鉴别性评价通过核定教师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师奖惩、聘任提供依据,指向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发展性评价,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因而,无论核定控制取向的评价,还是促进发展取向的评价,是可以殊途同归,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前,国内研究强调发展性评价,不应导致对鉴别性评价的全部摒弃,而应认真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评价工作,将两种评功能结合起来。片面发挥鉴别功能的评价是不完全的,片面强调发展功能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教师教学下作评价需要同时承担两种功能。

      2.促进发展:教师教学评价的目标定位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功能有鉴别和发展两方面,其目标应明确定位于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促进教师发展是教师教学评价的本位目标;鉴别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功能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师评价是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产物。教师评价,应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尊严,相信教师有追求专业价值的愿望,认定教师有责任并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判断和思考,在评价中帮助教师获得足够的信息与有用的建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热情。这样激发起来的内部动机比奖惩性的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评价活动就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发力点。

      二、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作用机理探微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坚持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机理在于坚持发展为本的指向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指标体系的周密性和信息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发展是目标”与“鉴别是手段”的关系。

      1,发展为本的指向性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逻辑思路,把教师提高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通过核定教师教学方案、过程与活动,及时为教师提供诊断反馈信息,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反对把评教活动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反对给教师分门别类,贴上不同的“标签”。评价结果对教师人事管理仅作一定参考,不作唯一参考,不凭某一次的结果下结论,而需借助累积、比较等信息分析和处理方式作判断。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根据克龙巴赫的定义,教育评价是为了作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而搜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评价主体应该是掌握信息并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包括他评人群和教师自我。不同评价主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各有侧重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相互作用,有利于综合实现评价的双重功能。

    教师主体参与评价能有效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教师是掌握信息并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教师决定理会还是不理会评价信息,决定评价功能能否发挥。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教师个人特色和风格能够得以展现,内在的教学思想能够得以解说;同时,教师得到尊重信任,自我发展的动力就更大,能自觉地把评价和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教师的自我评价中,应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观察、追问和改进思考,而不仅是打分。近年,美国部分高校采取了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法,即“教学文件选辑法”,教师按照学校和学院导向自己制作,选辑的文件包括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和理论阐说、优良的教学产出、教学材料、搜集的他人的评价材料等。

      3.才旨标体系的周密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周密,是评价结果真实和准确的保证,是评价被教师接受从而实现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综合评价功能的保障。

    指标的周全性。周全的评价指标一是应全面关涉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研究两大方面,课程教学至少包括教案等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以及课后作业辅导、考试考查等环节,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二是在有量性指标的同时要有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以保证教师获得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只有量化结果的评价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它无法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改进要求。获得质性评价的途径有问卷中的开放题、座谈等。三是要有评价课程的指标。研究表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被学生认可的重要程度等不由教师决定,却影响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评价课程的指标与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指标都应有,并须有提示语分开,以便分析评价结果。四是教师教学情况评价内容既要有绩效(果)评价,又要有胜任力与态度评价(因),以便进行归因分析。

    指标的严密性。一是不同类型课程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授课特点,将学生评教问卷分为理论类、实践类和体育类。二是评价等第应有明确描述。评价等第宜采用形容词—定义式量表,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少不同评价人由于对评价等级理解的差异而产生评价误差。三是指标应尽可能行为化,是教学中可观察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对隐性因素的猜测、推断。如:“提供或推荐的教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较“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具体。四是为尽可能减小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应设计评价者对参评情况的自我问责题,如“我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等。

      4。信,息分析的充分性

    分析评价信息是得出评价结论、进行归因分析、提供合理建议的过程。信息分析不应仅是对数据进行简单加减排序,更要进行各种纵横比较,帮助教师发现根本问题,提供一些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同时发挥评价的鉴别与促进发展双重功能。

    在教师个体的纵向分析中,要区别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情况,对照教师成长的一般阶段特征给予恰当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事决策,审慎的态度应该是借助累积的信息,而不是某个年度的信息。

    在信息分析中倾听教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组织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实现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目标。

    三、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路径构建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指向,力求实现鉴别与促进发展双重功能,讲究指标的周密性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构建清晰的实践路径十分重要。笔者以为可以遵循这样的总体路径:以评价教师教学绩效为切人点,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胜任力、努力程度以及应用胜任力的能力三方面归因分析,进而发现关键问题,与教师一起制定改进计划,这样综合实现了鉴别与发展双重评价功能。在此,教师绩效鉴别不止于一种管理手段,更是归因分析的基础,是为促进教师发展这一评价目标服务的。具体可有这样四个阶段的工作。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评价主体、不同课程类型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体系要周密,追求高信度高效度。

      2。实施评价

    确定评价时机,组织多主体参与评价,注重在实施评价的现场作一定的宣传与“训练”。例如,组织学生评教时要使学生能够对“什么是好的教”有恰当的理解。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要辅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质性评价。

      3,得出评价结果

    充分分析评价信息,得出对各位教师的个性化评价结果及情况分析,使教师能据此认识自我。

      4,运用评价结果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5

答:2013年11月7日,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地震局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全国中小学校舍防震减灾能力,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意见》覆盖全国城镇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含幼儿园)。

问:《意见》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总体要求是: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人口变化等因素,紧密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防灾减灾、校园建设等规划和各类教育建设专项工程,统筹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通过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等多种形式,逐步使所有校舍满足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国家综合防灾要求,同时加强对校舍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加强对中小学校舍规划布局、安全排查、施工建设、使用维护、信息公告、责任追究等各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问:如何建立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如何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

答:在建立校舍安全年检制度方面,《意见》指出,对城乡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每半年要组织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经排查后需要鉴定的,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及时进行相关鉴定。对未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或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校舍,每年进行一次鉴定;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的,每5年进行一次鉴定。校舍排查鉴定结果要及时录入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以便查询。

在完善校舍安全预警机制方面,《意见》指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校舍安全纳入当地防灾减灾总体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舍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指导学校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地方各级教育、公安、国土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向学校发出灾害预警信息,妥善做好师生应急避险和转移安置;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及时安全预警。

问:在建立校舍安全信息通报公告制度和完善校舍安全隐患排除机制方面,《意见》出台了哪些规定?

答:《意见》规定:(1)教育部将会同统计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公安部等部门对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向各省级政府通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信息,并每年定期向社会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公告。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信息通报和公告制度。(2)对经鉴定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安全使用的校舍,要求及时排除隐患,由省级政府综合考虑行政区域内各市、县面临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以及校舍状况等因素,区分轻重缓急制定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县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分类分步组织实施。优先考虑将部分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应急避难场所。

问:如何加强校舍建设项目管理?如何健全校舍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答:《意见》要求严格校舍安全项目管理制度。中小学校舍维修、加固、重建、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严格执行国家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项目竣工后,应由建设单位按规定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项目学校进行竣工验收并备案。位于洪泛区、蓄滞洪区、山区高原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学校,其防险自保设施应通过水利、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否则不得交付使用。

对发生因校舍倒塌或其他因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地区,要依法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责任。如因校舍选址不当或建筑质量问题导致垮塌的,评估鉴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承担责任。对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长效机制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影响校舍安全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问:如何确保各项校舍安全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6

1 、为使中心全体教师统一思想,中心统一组织学习了xx教高字( 20xx ) 8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师教学工作条例》等有关文件和规章制度。

2 、开展教学质量检查活动。在教学质量月活动中,中心对所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实验实训的考核等。检查方法实施教研室、中心两级检查做法,教研室以检查本教研室教师为主,中心则侧重在对教研室和各个实验实训环节的质量检查上。

3 、教学质量月活动中,中心组织了五个教研室的主任会议一次,学习了学校关于教研室工作的条例,布置了中心关于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要求和考评办法 ,加强了教研室主任对岗位职责的认识。

4 、做好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报名工作:为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规范、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鉴定项目,鉴定中心分别在南山和东海两校区召开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报告会两场,参加学生 400 多人,对学生正确选择参加鉴定的证书项目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共组织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证的 9 个鉴定项目、共计 722 人的鉴定报名工作;组织了“制图员”职业资格鉴定的两次组织工作会议和 1156 人的鉴定报名工作;数控中心组织了 459 人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员职业资格鉴定报名工作;电工电子中心组织了 260 名学生的高级维修电工鉴定的报名工作。

5 、开展“如何上好实验实训课的专题研究活动”,中心组织了听取了卢吉利老师的电工实验课、刘金海老师的 PLC 实训课、丁丽娟老师的数控实训课和王少平老师的金工实习课。主讲教师交流了如何上好实验实训课的经验,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6 、召开实验实训学生座谈会,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制造学院、和自动化学院三个学院的学生 60 多人参加了座谈,就电工电子实验实训、金工实习和数控实训以及证书考试等工作让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中心领导面对面地一一回答,对学生所提出的暂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会后中心领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的办法。

在本次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有:

1 、数控中心数控实训过程中,设备少学生人数多,有的机床设备上人数多至 10 人以上,影响了数控实训教学质量,

2 、电工电子中心有的教学项目实验班级学生人数超过60 人以上,使实验教学难以组织,实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7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选择

目前,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要求推动下,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体制,各高职院校也已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人才管理考核制度。但由于考核制度具有“滞后性”,同时又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因此如何选取具有本校特色的考核制度就成为高职院校人才管理面临的头等大事。对此,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给出了宏观指导意见:“……初步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管理要求的事业单位……制度。”

本文笔者根据此意见提出如下选择态度,以供高职院校参考:首先,管理考核的制定应符合院校特点。我们知道,院校绩效考核的主体同处一所学校,考核效力及于学校教师职工。再加上不同的院校会有不同的教师现状,因此院校考核制度在细节上会有所区别,而院校也应根据本校考核对象的实际来选择、制定制度。其次,管理与考核应彼此独立、分别实施、有机统一。院校考核制度应与日常的管理制度有机地划分开,并通过体系独立、分别实施的设计来防止行政权对考核的干预,以实现考核的公开、公平性。但同时,二者的结合也是有必要的,譬如在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再次,对国内外代表性考核模式的借鉴是必要的。在院校考核制度发展的初期,对于代表性考核模式的借鉴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记分卡(BSC)、360度反馈评价等。但在我们借鉴的同时需理清这些模式存在的前提要件、预测评价效果以及对于实际教学的意义,切不可照猫画虎。最后,管理考核制度应实现被考核对象利益的最大化。院校广大教师职工是管理考核的两大主体之一,作为被考核对象,他们理应是考核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换句话说,考核制度的确立与维护其实质就是对于教师职工权益的保障与发展。因此,以教师职工为核心应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考核的共识。而在此思路指导构建下的考核制度也将是科学、全面、合理、可持续的。

二、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流程的实现

我们知道,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应包括制度本身与制度实施两部分,任何单一的存在都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效力,甚至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据此,笔者设计出如下制定、实施流程:

1.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考核制度。关于高职院校绩效考核模式的选择,我们在上文中已提出相应观点。而在考核制度的建立阶段中,模式的选择只是“提纲挈领”的一步,我们还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充、加强,其中尤以制度制定的参与者最为关键。一般来说,院校考核体系主要涉及两大类群体,一为处于考核主体的管理层,二为处于考核对象的广大教师职工。而绩效的实施在制度上来说是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的考核,因此教师职工参与制度设计是保障其切身利益的第一道“防火墙”。据此,笔者建议广大教师职工应积极参与到考核制度的设置上来,以教师代表大会、教师职工代表等形式来关心、监督本校的绩效考核发展。

2.及时、有效地公布考核计划。纵观现有的考核制度,各个高职院校的考核计划无不是以图表的形式将考核指标列举其中,并赋以相应的评价分值。这样的考核计划一目了然,具有极强的指示性,但在某些方面却缺乏灵活性,譬如对于教师教学印象的好坏,就不宜用具体的数字评价之。因此,对于考核计划我们应坚持及时、有效的原则:一方面及时将制定好的考核计划公示出来,以供教师职工参考实施,并对教师提出的质疑意见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另一方面具体分析、划分考核内容,正确使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3.大力落实绩效考核的子阶段。现有的绩效考核实施“两头重、中间轻”,忽视对于考核过程的考量。因此,我们需要对考核实施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总结、反馈、沟通、建议、指导等子阶段分类实施、通盘考量。观察阶段以教师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为主,可应用定性考核;记录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书面描述或数据统计,可应用定量考核;总结是在持续了一段时期后的最终记录,总结的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最终考核;反馈是员工对于其考核结果的口头或书面应答,可以是肯定、赞同的,也可以是否定、质疑的;沟通是考核主体在教师考核期间或者是考核结束后的交流;建议是所有的考核对象对于现有的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指导是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上的指导,以引导他们在考核框架内开展工作。

校内指导教师鉴定意见篇8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就业和创业的要求,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需求。

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是考试与培训分离的制度,它由学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对学生或职工进行培训,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进行组织考核,全国统一发证。这种多方共同进行的制度,有利于保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客观性、社会性和权威性。

2.技能鉴定对教师开发新型教材的指导作用

新型教材就是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主的知识体系。它是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程序为逻辑而建立的,其知识体系应该是串行的;它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体系,以工作体系为主建立的教材。新型教材需要以国家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为标准,把鉴定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原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新型教材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一体化教材、行动导向型教材和项目引领型教材。

行动导向型教材是指将理论知识糅合到技能训练中,它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等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都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应的理论和技能衔接起来,使学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项目引领性教材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等六步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与工作过程相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的选择要紧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3.技能鉴定对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指导作用

传统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辅助的。教师强行将知识内容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是无奈的,对学生来说是“要我学”的被动组织形式。

新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的,教师起导演和指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学习内容,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通过导演把学生要掌握的内容贯彻到学生的学和做中,做到“在做中教”。老师和学生成一体,对学生来说是“我要学”的主动组织形式。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每个工种都有规定的大纲,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认真研读该大纲,理解大纲,把大纲的要求贯穿在教学内容中,要对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学生掌握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分解成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再将它们转化成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中。

4.技能鉴定对开发习题库的指导作用

技能操作试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操作技能比较强的工种,像机械类工种、电气类工种等,采用现场操作方式,学生根据所抽取考试试题要求,完成相应内容的动手操作。考评员根据要求现场监考,根据学生操作时的各种情况和完成操作的结果给出相应分数,有时会把一部分基本技能操作用笔答形式完成。另一种是操作性比较弱的工种,像物流师等工种,采用纸质笔答形式,学生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用笔答的形式完成操作考试、试题的答题工作。

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每个级别的工种,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收集相关材料开发题库,供学生复习。因此,教师开发题库具有重要意义。

5.技能鉴定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已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融合到了平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对有关鉴定题目的收集和整理,用专用的笔记本进行记录,并经常复习。

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必须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不同工种的要求学习,要会分析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要求进行学习和复习,特别要完成老师收集和开发的题库,对每个复习题要充分理解和掌握,不管题型如何变化都能适应。

6.技能鉴定对学生管理的指导作用

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的必然选择。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灌输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技能鉴定,积极参与技能鉴定,把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作为一项制度遵守,相关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克服害怕参加技能鉴定的思想,树立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技能鉴定中。通过技能鉴定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证明自己的能力。

7.结语

上一篇:诊所医疗机构规章制度范文 下一篇:监理履职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