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8 19:54:16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篇

1.1校内指导老师监管不到位,学校评价带有片面性

首先由于受到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人数的限制,导致一名实习指导老师要带很多实习学生,而这些实习学生则因为分布于不同实习企业或者分布于不同的城市,而导致实习指导老师不能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督,以我校的学生实习实训为例,我校学生所参加的实习实训企业比较多,因此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对每名学生在具体的实习实训中的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校内指导老师监管的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比如有些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监督,他们会在实习实训期间出现各种违反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带有片面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更多体现在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现总结上,而忽视了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素。

1.2把关不严,实习流于形式

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考虑,高职院校常常将实习实训锻炼的岗位与学生的就业相混淆,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不会考虑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岗位的专业性,只要学生参加了实习实训锻炼,高职院校就会认可其实习实训的质量。二是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导致一些实习实训锻炼更多赋予形式化。根据多年的实训经验发现很多学生不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训时更多的是在家休息或者从事其他活动,而随意的找家企业签订一下实习报告鉴定表的方式应付高职院校。

2建立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标准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的规律,科学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的分配等要反映实际情况,要做到合理配置。以求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习效果。二是可操作性原则。对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进行全面筹划、实施管理与考核评价,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与共同评价的办法。各自考核评价不同的侧重点,把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实习的成效及其职业技能的提升情况,使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效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实效性原则。选取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设计的指标要便于操作,所有评价指标需要的信息要易于采集,真实可靠。

3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指标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以便准确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一是实习岗位契合度。岗位契合度是指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程度,为确保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学以致用,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中需要设置岗位契合度。二是职业素养。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不仅要考核他们的职业技能,还要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情况。职业素养可从敬业精神、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等方面去考察。三是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核心目的。不同专业的岗位之间差异较大,而不同岗位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主要可以从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是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填写的实习日志和撰写的实结。实习日志与实结在高职学生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收获和教训都会体现在实习日志与实结中。对学校而言,实习日志与实结所反馈的信息也为学校提高学生实习管理水平提供材料,为实习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3.2拓宽高职实习实训评价的主体

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主体应该实现多元化,即由学生、教师以及实习实训企业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一是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主体应该将实训企业单位的人员纳入其中。将实训企业单位人员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与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其学生就业率。其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准确的评价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二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参与实训的学生在实训期满后要对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找自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根据自己的不足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认真的填写评价意见,并且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3创新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手段

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一是要建立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评价的相关资料来判定与检测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定性评价就是根据评价者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等对其作出定性结论的判断。二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参加实训实习是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因此只有加强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是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主要包括指导教师、校内辅导员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而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生实训质量的评价,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4构建学生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的效果

4.1规范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做好实习实训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不怕吃苦,在实习实训中不断提高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加强过程考核,要求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如实作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

4.2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企业的不同指导老师都能按照同一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客观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同时,校内指导老师通过企业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学生实习质量做出考核评价后反馈的学生实习企业评价鉴定,掌握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等作为参考给出相对客观的实习成绩。

4.3强化校企合作,缩短学生的自我定位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实习学生在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到企业实习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接受工作任务并按质量完成。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课;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体化

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它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在校阶段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实习资源紧张、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过程管理不到位、就业与考研影响等原因,使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降低上述不利因素对毕业实践教学的影响,改革现有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

一、毕业实践教学现有的实施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实施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传统实施模式,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开设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时间一般为3~5周。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时间一般为12~16周。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在努力改革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体化”问题,但并非实质上的一体化,只是加强了个别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的把毕业设计选题时间提前到毕业实习初期,学生带着设计题目进行实习,或者把毕业设计选题放在毕业实习中后期,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设计选题。也有的采用顶岗实习与设计的方式,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均在同一实习单位进行。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不管是实习与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还是“一体化”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紧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严重影响到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2)过程指导与管理不到位。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多数在校外进行,甚至在外地进行,指导教师由于所带学生太多、精力有限、距离太远等原因,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力度不足,而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利益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更加不足。对于毕业设计而言,由于指导教师还要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还要忙于考研、找工作,师生之间的指导、交流必然受到影响。

(3)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对于毕业实习来说,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其内容本应以技能性和实用型为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以教师指导为主,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一般也很欠缺,加上企方技术人员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实习内容大多仍空于理论、流于形式。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并未真正达到全面系统的实战训练效果,加上过程管理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等原因,毕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训效果更差。

(4)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使原计划的实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实习时间被压缩是普遍的。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前期学生忙于考研、后期忙于就业,真正用到设计上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式”完成设计任务。

二、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

毕业实践教学现有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妨大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传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课程教学环节,即毕业实践课,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质性一体化。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与传统模式相比,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形式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地点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一体化、指导一体化等方面。形式上由原来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教学环节,写入教学计划,学时与学分依据合并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新设定。内容上前期以实习为主,后期以设计为主,实习与设计内容要相互联系,前期实习要和毕业设计选题及调研相结合,后期设计是对实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原则上要求实习与设计在同一地点完成,设计也要在实习单位完成,边实习边做设计。学生指导与管理方面,全部毕业实践教学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管理,同一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课程考核方面,整个毕业实践教学最终只考核一次,但必须要加强过程考核,特别要重视前期实习与后期设计的衔接段考核。

2.毕业实践课

在将来的教学计划中,毕业实践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有自己的课时、内容、学分、开课时间及学习要求。课程内容包含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实习内容与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意向相联系,设计题目可以由学生在实习中自由选题,也可由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出题,课时一般为16~20周为宜,学分应在15~20之间,开课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开始,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学习目标、要求与过去基本相同,就是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三、毕业实践课的具体实施

改革以后,毕业实践课将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时最长、学分最多、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只有制订系统、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达到教学效果。毕业实践课是工科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全部完成以后开始实施。

1.毕业实践课动员

毕业实践课动员是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毕业实践课正式开始之前进行。通过开展动员会,首先让学生明白毕业实践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特别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其次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过程管理,强调安全、纪律与自我管理问题,明确如何与实习单位沟通、合作,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最后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考核方式,强调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题报告、设计成果等实践课最终成果的具体要求及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重视过程考核。

2.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单位联系采用学生自联、学校推荐及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三种方法。学生自联实习单位最好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同时满足实习要求。学校推荐就是由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安排实习,二是通过学校或老师的科研合作单位来安排实习。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本专业众多的往届毕业生资源来联系实习单位,学院要建立各届毕业生信息库,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学生持学院开设的联系函直接到其单位联系,由于往届毕业生地域分布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众多学生对实习单位在地域上的要求。

3.实践课申请与指导老师选择

实习基本单位确定以后,学生填写毕业实践课申请表,提供家长同意书以及实习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申请到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经学院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批准后,领取毕业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设计选题表,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外出实践学习。同时,学生还要选择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实行双向选择,校外指导教师一般由实习单位安排。

4.毕业实习

学生毕业实习主要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完全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工作学习。实习内容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商讨确定,一般要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还要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问题。实习过程管理采用三方管理,[5]即校方管理、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特别要加强学生自联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指导采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指导,学校主要由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负责,企方主要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推荐实习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自联实习和往届毕业生联系实习主要由企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

5.毕业设计选题

通过3~4周的毕业实习,学生除了培养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践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就业意向,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为毕业设计选择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最好是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不要虚构假设题目,如果企业真的没有适宜学生毕业设计的生产项目,也可由校内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横向项目来设计题目。

6.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

第一阶段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选题完成后,学校在合适的时间举行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报告会,也可以依据专业方向、实习内容或设计题目的不同分组进行。[6]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毕业实习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收获及体会,同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材料;二是对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进行汇报,主要有如何结合实习内容选题、题目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最终成果等内容,最后上交开题报告。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都要参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为毕业实习考核,并对毕业设计开题进行评议。

7.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以后就可以返回原来的实习单位,在岗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同样采用三方管理,以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毕业设计指导采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企方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具体的日常技术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设计进度控制和宏观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在设计一稿检查、二稿检查与定稿检查时必须到校,检查采用分组会议评议的方式,由各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其他时间要求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与交流。

8.毕业设计答辩与实践课考核

毕业实践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完成,学校举行毕业设计答辩会,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汇报,提交设计成果,答辩小组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答辩及设计成果进行考评。毕业答辩结束后,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要对毕业实践课进行最终考评,考评内容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勤三方面。毕业实习成绩主要包括实习答辩成绩、实习成果成绩。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包括毕业答辩成绩、设计成果成绩,三方面成绩依据不同比重综合评定成绩。

四、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

1.加大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是毕业实践课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大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要求,可以通过合作协议书形式给予确认,建立一种长期关系,学校可以在科研、试验及人才培训方面给企业以支持,而企业可以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方面给学校以方便。

2.指导教师培养和相关管理机构建设

学校要加大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提高其实践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最好选择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还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最好为其颁发聘任证书以确认其指导教师身份。为提高企方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根据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岗位类型等不同情况,为个别企方指导人员提供适当的报酬。另外,校内管理机构建设也很重要,院系要成立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各专业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多个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3.教学计划调整及相关资料建设

毕业实践课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为了便于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原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增设毕业实践课程,同时合理确定课程学时、学分以及开始时间。另外,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毕业实践课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实践课申请表、毕业设计选题申请表、毕业实习答辩评分表、毕业实践课成绩考评表等。

4.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毕业实践课虽采用三方管理,但校内指导教师管理工作重、距实践单位远等原因,管理力度难以保证,而实践单位又不是专职管理者,管理责任心不强,所以实习课的管理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这就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结语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3篇

参加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院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又是在实习单位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顶岗教学实习的双师指导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均安排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开展对实习指导工作。

二、顶岗实习过程的双方管理

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双方管理。学生既要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以及相关实习管理制度,也要学习和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

三、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

1、顶岗实习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

按照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一般被安排在第五学期。为了使学生具备教学实习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英语教学设计等安排在1-4学期分阶段完成。为了使学生第五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开始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选定,校内外指导教师的确定均需在第四学期完成。在此期间,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开展细致的实习前教育和教学岗前培训。实习前教育涵盖师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意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岗前培训包括讲解教师着装要求、教态和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学观摩和模拟训练等。学院为学生统一购买了实习期间的保险,并与所有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学院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安全责任条款,按事故责任,学院、实习单位和学生分别承担责任。同时,学院在协议中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薪酬支付金额和支付方式,保障了学生实习期间取得实习报酬的权利。学院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做好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

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明确双方在实习期间的管理范围。校外教学顶岗单位根据学院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根据各自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实习岗位职责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实习单位指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为顶岗实习管理提供质量保障,如《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自我管理办法》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考核鉴定办法》等。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学生实习期间,校内指导教师按学院要求制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计划,通过实地检查所负责的实习点,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填写顶岗实习检查记录本,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学生发放统一印制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管理。实习手册内含毕业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守则、实习安全条例、学院实习介绍信、实习单位回执、顶岗实习联系表、实习指导教师联系表、学生顶岗实习考勤表、学生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实习单位证明和学生薪酬证明等。学院组织指导教师每月进行实习指导小结,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交流指导心得,反映学生现状,解决突出问题。学院还及时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岗位变更、指导教师变更和实习单位变更等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变更,确保对实习全过程跟踪管理。在顶岗结束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单位进行一次观摩授课。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听课和评课,共同对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授课效果进行评定。学生结合实习过程和实习收获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3、顶岗实习结束后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顶岗实习后管理主要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评价和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学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评价确定。考核以实习管理人员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填写情况和实习报告撰写情况为依据。顶岗实习成绩核算成相应学分计入学生成绩档案。顶岗实习结束后,学院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召开顶岗实结大会。

四、结语

笔者结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四双”特点,积极探索了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实习管理模式。从顶岗实习的安排、指导、管理到评价,把握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的主线,深入体现校企合作管理的模式,树立了顶岗实习的新管理理念,保障了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还将就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为学生搭建直接就业平台进行进一步地探索。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习集中式分散式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以手工模拟实验代替实习,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专业实习,笔者认为这将对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裨益。

1明确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1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

安排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

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通过综合分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1.2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和监督方法,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以便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1.2会计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鉴于此,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尽快适应环境,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一切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角度了解该单位的会计业务,自觉地、切实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收到实效;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会计人员的基本心态、财务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会计,增强适应能力;以调研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对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

2.1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汉字系统和会计软件的推出与完善,使电算化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

2.2组织校外现场实习,努力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缺乏教学实习基地,许多学校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工作,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不多,大多只做了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接触很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大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性质、所属行业、组织形式、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关联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运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其中第三个环节是大纲的重点,也是学生实习的重点。这部分大纲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为核心,按几大模块分别设计,并细分为更多的小模块,设计相应的思考题、调查表等。学生对哪个模块感兴趣,就选哪个模块作为实习重点,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至于感到无事可做。

现以财务管理模块为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或决策部门)进行实习,从实践的角度了解该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并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体会。事前可对学生作出如下要求:了解实习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实习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职责、人员安排和分工等);了解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了解实习公司资金运动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参与实习公司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分析实习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股利分配管理)出发,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完成一篇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收益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为题的实习报告。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现场记录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答辩,答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经验交流,畅谈实习体会的过程,在答辩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总结前可先拟定调查表,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效果、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以改进今后实习指导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2.3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实习资源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规范化,使得高校内的财会工作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同一条件下,遵循共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二者只有规模大小、业务多少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区别。高校内规范的财会工作和丰富的会计核算内容,为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实习奠定了坚实可行的基础。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自身的实习资源,这种集集中式和分散式于一体的实习模式无疑是使会计实习走出困境的有利举措。

当然,高校内会计实习应在校财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因此,争得财务处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此外,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应避开月末、年终等财会工作繁忙的时间,这既可以保证实习效果,又不至于对财会人员工作造成大的干扰。

3结束语

实践证明,适应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实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实习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实习的上述三种模式,各有特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实习教学体系。至于三者的先后顺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张月玲,杨成文,孙涛.创建“三段式”会计实习新格局[J].煤炭高等教育,1997(2)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 专业实习 集中式 分散式

科技创业

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 monthly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以手工模拟实验代替实习,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专业实习,笔者认为这将对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裨益。

1 明确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1 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

安排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 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

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通过综合分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1.2 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和监督方法,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以便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1.2 会计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鉴于此,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尽快适应环境,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一切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角度了解该单位的会计业务,自觉地、切实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收到实效;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会计人员的基本心态、财务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会计,增强适应能力;以调研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对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

2.1 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汉字系统和会计软件的推出与完善,使电算化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

2.2 组织校外现场实习,努力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缺乏教学实习基地,许多学校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工作,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不多,大多只做了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接触很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大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性质、所属行业、组织形式、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关联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运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其中第三个环节是大纲的重点,也是学生实习的重点。这部分大纲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为核心,按几大模块分别设计,并细分为更多的小模块,设计相应的思考题、调查表等。学生对哪个模块感兴趣,就选哪个模块作为实习重点,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至于感到无事可做。

现以财务管理模块为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或决策部门)进行实习,从实践的角度了解该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并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体会。事前可对学生作出如下要求:了解实习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实习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职责、人员安排和分工等);了解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了解实习公司资金运动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参与实习公司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分析实习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股利分配管理)出发,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完成一篇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收益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为题的实习报告。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现场记录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答辩,答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经验交流,畅谈实习体会的过程,在答辩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总结前可先拟定调查表,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效果、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以改进今后实习指导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2.3 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实习资源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规范化,使得高校内的财会工作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同一条件下,遵循共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二者只有规模大小、业务多少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区别。高校内规范的财会工作和丰富的会计核算内容,为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实习奠定了坚实可行的基础。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自身的实习资源,这种集集中式和分散式于一体的实习模式无疑是使会计实习走出困境的有利举措。

当然,高校内会计实习应在校财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因此,争得财务处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此外,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应避开月末、年终等财会工作繁忙的时间,这既可以保证实习效果,又不至于对财会人员工作造成大的干扰。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适应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实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实习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实习的上述三种模式,各有特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实习教学体系。至于三者的先后顺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 张月玲,杨成文,孙涛.创建“三段式”会计实习新格局[j].煤炭高等教育,1997(2)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习集中式分散式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专业实习是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实习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以手工模拟实验代替实习,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专业实习,笔者认为这将对会计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作一探讨,以期对以后的会计专业实习乃至专业教学有所裨益。

1明确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1会计专业实习的目的

安排专业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

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通过综合分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1.2了解和熟悉企业运行

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和监督方法,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

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以便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1.2会计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实习单位工作人员的双重角色。鉴于此,应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态度端正,工作认真,尽快适应环境,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和一切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角度了解该单位的会计业务,自觉地、切实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收到实效;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会计人员的基本心态、财务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会计,增强适应能力;以调研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确定一些调研课题,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对会计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

2.1创建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集中式的手工模拟实验或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模拟实验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练习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飞跃。该形式一般采用企业的真实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设计,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模拟的记账活动,将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实际操作一遍,从而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要组织好会计模拟实验,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整个模拟实验应有真实感,以避免让学生产生一种做习题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实验中发放的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达到“了解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实际操作水平”的目的。

从目前情况看,会计模拟实验普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虽然手工操作有助于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但它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日益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汉字系统和会计软件的推出与完善,使电算化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会计专业不但在理论教学中应开设有关计算机知识和电算化会计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要体现这一趋势。

2.2组织校外现场实习,努力创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缺乏教学实习基地,许多学校只能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造成学生的实习环境差别很大,有的能起到实习的作用,有的则很难保证实习效果。另外,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上财会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单位很难让外人插手工作,学生从实习单位回来普遍反映实际接触的会计业务不多,大多只做了些凭证的填制工作,而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接触很少。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不同于集中的模拟实验,指导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甚至不可能。因此,事中控制不是分散实习的核心,其核心在于实行目标管理,通过事前的计划和事后的考核来引导和约束学生。

事前的计划主要是指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记,实习报告要求有具体的考核办法。由于分散实习的特点,决定了实习教学大纲必须事先确定实习目标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大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该公司的性质、所属行业、组织形式、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产品类型及产销情况、关联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会计岗位设置及主要职责等基本情况,并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拟定调查提纲,制定调查计划,记录调查结果;在上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会计政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运用、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前两步了解的情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的差距以便今后补充学习;同时,发现企业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学生根据实习报告的格式撰写实习报告。其中第三个环节是大纲的重点,也是学生实习的重点。这部分大纲可以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为核心,按几大模块分别设计,并细分为更多的小模块,设计相应的思考题、调查表等。学生对哪个模块感兴趣,就选哪个模块作为实习重点,这样实习起来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至于感到无事可做。

现以财务管理模块为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或决策部门)进行实习,从实践的角度了解该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并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体会。事前可对学生作出如下要求:了解实习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实习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职责、人员安排和分工等);了解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了解实习公司资金运动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参与实习公司一项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分析实习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实习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股利分配管理)出发,剖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完成一篇以《××公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或收益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为题的实习报告。

事中控制难度较大,可以要求实习单位协助指导、管理和考核,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以建立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

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是重要的事后监督环节:一是要求学生提交所在单位的实习综合鉴定一份,以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要求学生提交实习现场记录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各一份;三是进行实习答辩,答辩的过程其实也是经验交流,畅谈实习体会的过程,在答辩中师生共同探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四是总结评定,确定成绩,并进行实结。总结前可先拟定调查表,对学生的实习情况、效果、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结论,以改进今后实习指导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次的分散式校外现场实习,有利于学生适应单位岗位的需要,并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就业通道。

2.3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实习资源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各行各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渐规范化,使得高校内的财会工作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同一条件下,遵循共同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二者只有规模大小、业务多少的差异,而不存在本质区别。高校内规范的财会工作和丰富的会计核算内容,为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实习奠定了坚实可行的基础。开辟校内会计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自身的实习资源,这种集集中式和分散式于一体的实习模式无疑是使会计实习走出困境的有利举措。

当然,高校内会计实习应在校财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有序进行,因此,争得财务处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此外,由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应避开月末、年终等财会工作繁忙的时间,这既可以保证实习效果,又不至于对财会人员工作造成大的干扰。

3结束语

实践证明,适应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实习,符合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实习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会计专业实习的上述三种模式,各有特色,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成的实习教学体系。至于三者的先后顺序,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安排。

参考文献

1张月玲,杨成文,孙涛.创建“三段式”会计实习新格局[J].煤炭高等教育,1997(2)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师资培养;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105-03

中职师资培养是指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为了完成培养人才的目的,立足学校内部,组织与策划对本校在职专业课教师的培养。

一、中职师资现状与问题

中职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又称技术理论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有的是专任教师,有的是兼职教师。目前,中职的教师在数量上是不足的,特别是热门专业的教师,比如汽修专业、建筑专业等。中职的教师在质量上是不达标的,理由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有的教师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因而没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也就是说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二是有的教师的学历教育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性不够强,教师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三是有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到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的技术技能水平不高。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中职教师都无法达到国家对职业院校师资规定的要求。中职急需解决教师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中职师资培养目标

中职教师应该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本人受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人员。中职教师不仅会教授理论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还要会教学。根据教育部要求,要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并且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严格要求。中职师资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三、中职师资培养思路与方法

(一)教师自我诊断

教师自我诊断就是教师的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和自我判断。内容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上主要诊断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在专业知识上主要诊断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在专业能力上主要诊断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活动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教师应从以上方面全面地检查、分析、判断自己的状况,形成一份诊断报告。教师自我诊断的目的是让教师个人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确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

(二)校内专家诊断

校内专家诊断是专家对教师的检查、分析和判断,诊断的内容是对教师自我诊断报告进行分析,诊断的目的是通过分析教师自我诊断报告达到对教师科学分析、综合判断的目的。校内专家诊断的结果是一份关于本校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报告和培养需求报告分析以及教师定制式培养方案。校内专家诊断的好处使学校了解教师的水平,为开展针对性的培养打下基础,有利于提高培养教师的效益。

(三)第三方诊断

第三方诊断是校外专家对教师的检查、分析和判断,诊断的内容是校内专家诊断的报告和教师培养方案,诊断的结果是关于校内专家诊断报告的分析报告以及关于教师定制式培养方案的修改建议,诊断的好处学校可以得到关于教师的权威性的诊断结果,再次修改教师培养方案,增强了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

(四)定制式培养的方法

定制式培养是学校针对不同起点、不同需求的教师,为达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培养方式。定制式培养包括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校内培养是对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全面覆盖教师诊断的各个方面。校外培养主要在于专业技术技能(实际操作)。

1.校内培养的过程

校内培养分成四个阶段,两年完成。第一阶段是学习理论,夯实基础;第二阶段是自我探究,内化知识和能力;第三阶段是模仿他人,改变自己;第四阶段是实操演练,展现自己。如果将对教师的培养比喻成植物的生长,那么相应的第一阶段就是播种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栽培阶段,第三阶段就是发芽阶段,第四阶段就是成熟阶段。以下是学习的四个阶段的具体分析:

第一阶段的培养安排就是从校外聘请职业教育界的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关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学校教师的身份转换为学员,从其他单位聘请的专家才是教师。关于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c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关于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知识、职业背景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关于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学习的顺序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对学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学员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写下听课笔记,而且要在课下认真反思和总结。在听课过程中,授课的知识如有疑惑,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授课教师沟通,与教师共同探讨,最终获得最振奋人心的解答。在每一个方面的知识学习完成以后,要求学员写一份关于这段时间学习的反思与总结,并且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试就是闭卷笔试,考试试卷由校内诊断的专家制定并要经过校外诊断专家的审核。学员的最终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课堂笔记占总分的20%,学结与反思报告占总分的20%,笔试成绩占总分的60%,在第一个阶段只有最终成绩合格的教师才能够参加第二个阶段的学习。

第二阶段――自我探究,内化知识和能力。如果说第一个阶段的培养是显性培养,那么第二阶段的培养就是隐性培养。在这一阶段要求学员进行探究式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学习的内容宽泛而不具体,但是大主题不能离开教学、不能离开专业,只是探究的题目由学员自己确定。学员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的价值性、可行性和时效性。对于学员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做特别说明的,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是自由的,但是学员在每个星期五要上交一次探究学习成果报告,内容包括探究题目、探究内容、探究过程、探究结果、探究反思。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交8个探究成果。关于这个阶段的考核成绩,要经过校内外专家的共同商讨才能确定,考核的成绩由优良中差的等级形式呈现。凡是在这个阶段获得中级及中级以上考核成绩的学员才能继续参加第三阶段的学习。

第三阶段――模仿他人,改变自己。经过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全面而精细的培养之后,第三个阶段是对学员能力的再提高,在这个阶段,学员可以走近优秀教师,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这一阶段派送学员到兄弟学校听取优秀教师的常态课。学员可以亲眼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要求学员在听课的过程中记录下课堂整体状况,特别需要记录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言教态,体会优秀教师把控课堂的能力和程度,体会优秀教师讲解的真谛。学员通过多次观摩、模仿,在身临其境和潜移默化中就会改变自己,逐渐地将自己打造成优秀的教师。

第四阶段――实操演练,展现自己。第四阶段是收获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由校内和校外诊断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评价学员现场演练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阶段活动安排四次,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每月的下旬,抽出一至两天的时间完成此次任务。学员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自己的考核题目,在考核之前学员有一个小时准备演练内容,学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电脑上网、查阅图书等多种方式查阅自己需要的内容。现场演练以后,专家委员会成员立即对学员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员要做好相关的笔录,以便以后的学习和改进、提高。在这一阶段,经过四轮的实操演练,学员不仅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而且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2.校外培养的过程

校外培养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学校一方面安排教师到校外的大型企业进行实践,每个月至少有一个星期时间在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安排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严格要求凡是参加培训的教师一定要获得结业证书。除此以外,为了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科研合作项目主要是关于应用技术研究,要求学员认真负责,本着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目的开展此项合作。

3.科学评价

在教师参加培养的过程中,凡是成功通过培养过程中关卡的教师都可以提高相应的工资待遇,也可以改变教师职务。教师在培养的阶段,可以x择参加专业资格考试或专业考评员资格考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等级,凡是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等级证书的教师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学校就是以奖励和职务晋升作为激励教师多角度多层面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尺子。学校规定教师每五年要进行一次校内培养,校外培养是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资队伍不断更新,不断壮大。

五、结束语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8篇

本人姓名李昕治,哈尔滨师范大学XX级5班学生。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教育实习和总结三个阶段,教育实习阶段在哈尔滨某某完成。哈尔滨师范大学XX年某实习队在带队老师范继祥的指导下一行十人,我作为队长协助和指导老师工作,督促本队队员备课,管理队内日常事务,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各位队员克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实习工作,在教学,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本中同学及各指导老师的认可,得到校领导及各老师的一致好评。

下面,我将我个人作为实习队长及实习老师的实习工作分三个阶段做总结:

(一) 校内准备阶段

按照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教育实习的规定,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在XX年8月初制定了物理系教育实习计划,02级学生分成十一个实习队分别同物理系和指导老师带队进入各实习点进行教育实习工作。我被分配到某实习队并担任队长,某实习队组队后我按照系内的有关规定及指导教师的要求与某校方作了接触,确定了本队实习的有关事宜,明确了教学进度及教学任务,开始紧张的校内准备工作。

校内准备工作分国教材分析,备课,听课,评课等几项内容,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与各位队员一起将需要讲授的课程,知识点作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编写了各课节的教案,备课进行试讲,评课,自我总结。

校内准备阶段在系领导的指导下,某实习队校内准备阶段取得了成功,大家都对自己的课程作了详尽的准备,编写了详细的教案,通过校内准备阶段我完成了课程的分析和教案的编写,进行了课程试讲,总结了自己收获与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的教育实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 教育实习阶段

经过尽二周的校内准备,我在带队老师范继祥的指导下进入哈尔滨某学进行教育实习,按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的有关规定本次教育实习要完成三项主要任务――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

进入某,实习队每人进入一个班级进行班主任实习和物理教学。我进入的开放系统有为高二一班,原班任为王丽红老师。讲授课程为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章机械波的内容,下面针对教育实习的各项任务将自己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得失做以下总结:

1. 教学实习

进入某后,实习队马上进入班级了解情况,跟随指导教师听课,参加教研会议,队内试讲,评课,为新授课程做准备,实习队于XX年9月1日进入某,在明确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后我马上跟随刘玉敏老师听课了解学生情况为9月5日新授课做准备,在听课中我以现某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强调,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9月5日前结合听课的心得制定了教学计划,进行了队内试讲,得到了指导教师的肯定,9月5日第四节,我正式走上讲台,在二年一班讲授新课第十章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经过精心的准备,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各项教学计划,课程的讲授得到了指导教师刘玉敏老师的好评,但刘老师也指出了课程中存在的不足。第一堂新授课程后我及时总结了自己的得失,在听课和试讲的同时吸取他人的优点及长处为自己所用。自9月5日至9月20日在两周多的时间里我共完成11教学课时,其中新课8节,习题课,复习课,单元测验各一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每堂课程都饱满精练,某物理组组长王彦华教师在听完我的课程――多普勒效应后做出了较高的评价。在我自己的努力,各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的教学实习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讲授新课,实践课的同时我共批发作业306份试卷51份,听课35节,在教学实习中我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日后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

2. 班主任实习

在进行教学实习的同时我还进行了班主任工作实习,9月1日进入某开始我便在高二一班班任王丽红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班主任工作实习。我深入高二一 解情况帮助班主任老师开展各项工作,针对校艺术节,校运动会,校队列比赛都在9月进行,班级的各项工作也都按照计划展开。我协助班任老师开展队列训练,运动会及艺术节的准备工作,同时也着重做了几位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同学们克服思想波动,多次开展开班干会议及主题班会,对班级同学及班级的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工作中得到了王丽红老师的细心指导,学习了比较多的工作方法和班级的管理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共做学生思想工作5次,召开班干 会议3次,主题班会2次,参加校队列比赛,校运动会,艺术节,在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教育调查

进入哈尔滨某之后,结合某的现状及学生特点我做了细致的分析,结合准备阶段的教育调查计划制定了本次教育调查的主题及调查步骤,展开教育调查,并结合哈尔滨十二中,哈尔滨三中的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得到高查结论。

此次高查的方向是重点校,普通学校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取向,学习目的,学习现状的差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跟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高查涉及某高二高一共六个班,共400余名学生,及哈尔滨十二中,哈尔滨三中的有关调查数据。我听取多人的意见,查询有关资料,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了教育调查报告。报告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4. 活动

我任队长在某实习期间,参加了校内的各项教研,学习活动,并代表实习队于9月10日老师节赠送礼物给某全体老师,并参加了校内老师节的有关活动,增进了对某的了解和友谊,为师大日后的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 总结阶段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字:航空;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更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现况

生产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参加企业某些生产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或顶岗实习,比较深入地了解生产过程,收集有关资料,获得实践经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对生产实习工作历来重视,抓得比较紧,效果也比较显著。目前,海南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东航物流公司已与我院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已经成为学院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双方积极参与、共同配合,形成了教与学、工与学的良性互动。

2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的效果

生产实习教学不仅提供机会给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而且对学院的发展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1)实习教学促进了学院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通过实习,学院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近年来,我院根据实习反馈情况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用人单位和同学的欢迎。

(2)实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社会,加强其与他人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单位。

(3)实习加强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院依托产业、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基地认真学习,积极工作,服从岗位安排,他们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这也提高了学院在各单位的声誉。

3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3.1 部分学生对生产实习目标不明确

航空专业学生通常在三年级即第五、六学期安排生产实习,目的是通过专业生产实习来强化课程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目的了解不足、积极性不高,从而在实践中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3.2 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

生产实习时,航空企业对实习生是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进行管理,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性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上早班、晚班、工作时间长等问题,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很少受累,所以在实习过程就表现出适应不良,同时由于生产实习,企业基本不给报酬,这又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出现抵抗情绪,影响工作态度。

3.3 部分实习岗位工作内容简单重复

航空运输业是对安全和服务要求极高的行业,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有些岗位需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有上岗资格,如飞机机务维修,所以,有时用人单位,担心实习学生影响到企业工作的成效,所以只让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或被安排在与专业不符的岗位进行实习,致使学生不能较好的将所学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4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索

4.1 加强实习管理

实习管理是对实习进行监控,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过程。在生产实习开始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动员,将实习的目的、内容、计划,实习基地情况给学生做详细介绍,让学生明确实习意义。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深入企业,帮助学生落实实习岗位,帮助学生解决住宿、吃饭、交通等问题,并经常性地到实习基地检查指导实习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同时,也要积极发挥和强调实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院领导应通过走访、学生座谈以及与实习基地双向沟通的形式对实习开展进行监督。

4.2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

学院和实习单位在实习开始前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告诉学生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技能,不是以获取金钱为主要目的,不能以报酬的高低作为是否认真实习的主要标准。同时,上岗前,企业和学校双方要给学生讲清楚工作岗位的辛苦程度,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吃苦耐劳教育,鼓励学生向企业员工学习。当然,实习企业在对学生提出适度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同学充分的人性关怀,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3 开发校内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众多的优点,例如可以看到真实的生产流程,观察具体的设备等等,但也存在实习时间较短,动手机会少等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其不足。学院可以引进行业生产软件,建立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模式,让学生先在校内学习培训,熟练对应的岗位技能,然后再去校外实习基地实践。这样,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使生产实习真正收到实效。

4.4 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

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能促进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 鉴于生产实习是一门实践课,所以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实习现场表现而定。 具体来说:实习期间的日常表现占总成绩的 50%,实习报告的质量占总成绩的50%,其中实习期间的日常表现包括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工作态度、实习出勤情况、服从指挥等方面,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主要从报告结构规范性、报告书写认真度、学生对报告理解程度、报告内容深度、按时提交报告等方面综合打分。

5 结论

总之,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尽管学院目前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较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瑕不掩瑜的,因此,推进生产实习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改进传统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永奇,黄勇,董素君,高红霞.航空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与实习模式思考[J].科教导刊,2016.2.

[2] 肖宝玲. 提高铁路运输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J].职业教育,2016.3.

作者简介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0篇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1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原则

坚持“校、企、生”共同评价的原则。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顶岗实习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主体应当是学校和企业,但必须认识到学生自我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将学校、企业对实习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最后评定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以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坚持综合性评价的原则。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应以实习的综合效果为参考,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价值取向需要。特别是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做到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专业水平三者兼顾。

2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内容

顶岗实习的成绩评价具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由顶岗实习的性质确定的。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校内技能培训-岗位综合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在于正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完成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这就决定了成绩评价从结构上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实习效果、岗位技能、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评价内容进一步分解落实为各考核点。考核点是顶岗实习过程中用以评价顶岗实习效果的具体观测点。一个完整的顶岗实习评价,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考核点:顶岗实习记录、教师指导记录、顶岗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含岗位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鉴定)。根据不同性质专业及不同类型顶岗实习的区别,可以适当延伸考核点,如个人实习计划、岗位综合理论测评、设计和答辩、指定项目任务(如职业资格证书、产品作品)等。具体要求是:顶岗实习记录由学生按照一定周期填写,目的是实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使学生真正融入岗位工作,不断总结提高。一般情况下按照每周或者每月填写,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实习心得等。顶岗实习记录必须由企业盖章或者企业指导教师签字认可。顶岗实习报告由学生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对顶岗实习过程作出全面总结,对实习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教训进行及时提炼。学校应当对顶岗实习报告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提出要求,要体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的收获与提高,要特别防止学生随意抄袭,应付了事。实习鉴定一般由企业指导教师填写,目的是了解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表现的认可程度。实习鉴定的内容除了填写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外,还应对实习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岗位综合素质(如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结友爱)等做出综合性评价,并评出优、良、中、差四等。鉴于实习鉴定在成绩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鉴定意见原则上要求加盖企业公章。教师指导记录由学校指导教师填写,目的在于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解决专业问题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成长过程。教师指导记录应当包括学生实习内容、学生问题及具体指导内容以及学生主动性等。指导记录不仅是成绩评价的内容之一,也为实习报告的评价和设计答辩提供一定依据。岗位综合理论测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或者由学校单独组织,目的是为了考核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的情况。内容包括:专业综合知识和实习岗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这一环节也可用获取与专业相关或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等形式来代替。答辩(或指定项目计划)指高职专业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学校或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3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手段和方法

采用传统管理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顶岗位实习成绩。如果是集中性顶岗实习,用人单位一般不能接受大批量的学生同时离开工作岗位;如果是分散顶岗实习,又很难同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充分地解决成绩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问题。无论是提交实习报告、设计,还是进行综合测评和答辩,均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来实现。采用权重系数法进行成绩计算。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项在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它表示在其它指标项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指标项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按照各个子项目的权重,采取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综合成绩。对于不同专业,每个考核点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各考核点的权重系数必须根据专业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定。在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实践中,各考核点权重的确定,应结合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后确定。一般情况下,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大于延伸考核点的权重。顶岗实习记录单和实习鉴定等基本考核点的权重应当大于一般考核点的权重。

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保障

1校企合作是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基础

岗位开发、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优质的岗位开发,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顶岗实习和成绩评价。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虽然不同,但一定有合作的交集。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学校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实习锻炼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环节,需要在坚持人才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和合作对象的情况进行调整;需要努力找到企业和学校利益的共同点,协商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考核评价内容,在良好的合作中提高顶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质量。

2师资队伍是顶岗位实习成绩评价的关键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必须引导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质量观。学校应对校内外指导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和组聘。特别是要加强选聘和激励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指导顶岗实习工作。目标是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正确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定内涵,共同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技术指导和成绩评价工作。考核越科学,考核结果越准确,越能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效果越好,校企合作就越长久。

3科学管理是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保障

上一篇:地勤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下一篇:实习儿科自我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