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2 17:18:26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1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制度建设方面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做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安排,我局转发了省卫建委《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XX局转发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xx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下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贯彻落实,严格医疗废物信息报送制度。

(二)规范化医废暂存点设置和上交方面

为确保医疗废弃物集中化、规范化处置率达到100%,2020年,全县20家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置了具备防鼠、防蝇、防蟑螂以及防渗漏和雨水冲刷等安全措施的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和平凉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签订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协议》,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的所有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签订了《医疗废弃物集中上交协议》,平凉市医废中心每月3次到各医疗卫生单位集中收集医疗废弃物,并出具《医疗废弃物运转联单》,做到了辖区医疗废物集中、规范处置,有效防止了医疗废弃物外流和污染等问题的发生,指标完成率100%。

(三)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备案方面

为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备案管理制度,2020年在县生态环境局备案的35家产生医疗废弃物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相关要,在规定时限内均在甘肃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上及时进行备案、登记,并全部申报了2019年医废信息。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局在医疗废弃物监管、应急处理和备案、申报等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部分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管还不够到位,医废收集桶塑料袋颜色使用不够规范;二是个别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内制度未上墙。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手卫生;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1]。我院小儿科门诊每天要接诊300~500例次的患儿,患儿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患病后均集中在小儿科门诊就诊,所以儿科门诊是各种病原体高度集中的场所,使医源性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大[2]。尤其是最近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更加使得儿科门诊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因此控制儿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更为重要。我科在院内感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加强管理,定期培训考核

1.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组织的作用 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医院护理部和感染科的具体指导下,儿科门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管理工作。同时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职责明确化。层层监控,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信息通畅,反馈及时。

1.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加强院内感染的教育,增强消毒意识[3],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4],要定期进行考核;组织卫生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4],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2 建立完善的预分检制度,预防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

儿科门诊设单独挂号室、隔离室,先行预诊挂号,并做好分诊工作。如遇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儿,如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先行隔离,在专用的检查室检诊,防止交叉感染;建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的患儿要做好记录,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要填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信息卡,每日及时向医院感染病管理科汇报,并做好隔离措施,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传播。

3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1999年引入我国,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5]。标准预防的内容是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均需隔离,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6]。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长期接触、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极易被感染上传染性疾病,故应通过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防护观念,凡是接触沾有患者血液、体液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着长工作服,操作后及脱手套后必须洗手并严格预防针刺伤[7]。调查显示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较低[8],因此我科加强了对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提供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具,如手防护服、鞋套、防护镜、防护面罩、口罩、手套等,使护士能够熟练掌握防护用具的使用指征和使用方法。从而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

4.1 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护理用品 在配置药物、肌内注射、静脉穿刺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9]。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氧气面罩、一次性备皮刀、一次性输液托手固定板等;压脉带一人一根,用后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晾干备用,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4.2 规范手卫生 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直接接触,若无消毒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1]。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10]。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体而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11]。因此,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12]。为了加强洗手的管理,我科配备了自动感应的流动水洗手池,选择了除菌效果好又无刺激的洁芙柔抗菌洗手液和速效干手剂,洗手后用消毒好的一次性纸巾擦手。由于标准的“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存在清洗不到的盲区,我们改用改进的“七步洗手法”,洗手更科学,效果更好[12]。我们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旁,时刻提醒护士规范洗手,并定期对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洗手效果,防止院内感染。

5 控制环境污染,重视环境清洁

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9]。儿科门诊人员流动大,不仅有护士医生、患儿及家长,还有实习学生、进修医生,而且一个患儿来就诊,陪伴的家属往往是3~4人,甚至更多。这些因素使儿科门诊的空气中微生物数量较其他科室增多明显,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2]。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1 空气消毒 输液观察室、治疗室、诊疗室要定时开窗通气,使用循环风悬挂式紫外线灯消毒,照射时间为每日1次,每次1h,每周用无水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

5.2 门诊诊室物品表面的消毒 门、窗、检查床、桌子、凳子、候诊椅、浴室、厕所、水池等每日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擦拭,每月彻底擦拭1次,检查床床罩定期更换,污染后立即更换。抹布做到一床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块抹布到处抹的现象,平时有污物染随时擦拭[4]。

5.3 地面的处理 采用地巾擦地,做到一室一拖把,各诊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厕所等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避免混淆。有污物时应先用健之素消毒剂浸泡30min,用后集中消毒处理,晾干备用。

5.4 诊室诊疗用物的消毒 体温计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擦干甩好备用;采用一次性压舌板等。

6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

医疗废物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废物[13]。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对回收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9];对医疗废物应分类管理,医用垃圾用双层聚乙烯黄色塑料袋装,损伤性废物装入利器盒,标志醒目,有盛有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如“感染性废物”,当利器盒或塑料袋装3/4满时应进行有效封口,紧实严密,包装外面要标有警示标记,贴有中文标签,注明废物产生的单位、日期、废物的类别等,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终末处理,运送交接时要做好交接记录。

7 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都与护理工作有关[9],而且儿科门诊工作繁忙,每天接待门诊输液患儿大约300~500人,极易造成护士生理和心理疲劳,抵抗力下降。因此,我们除了加强院内知识感染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预防锐器伤等知识学习外,同时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消除护士的心身疲惫,培养良好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身体。

总之,控制儿科门诊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是重要手段[9];实行儿科单独挂号先行预分检制度,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则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莉,倪冬青.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60-61.

2 李桂英,李翠萍.小儿科门诊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河北医学,2002,8(2):171-172.

3 花龚,张咏梅,张学敏.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护情况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12-13.

4 蒋婉英.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794-95.

5 张彦.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72-73.

6 刘胜文.现代医学感染管理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92-193.

7 郑军.医疗废物管理方法的初探.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A):68-69.

8 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10.

9 何伶俐,雷学忠.医院感染控制新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83-285.

10 王玲,塔衣尔江.规范手卫生预防医院内感染.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4):869-870.

11 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临床护理人员洗手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6):455-456.

12 黄颖森.两种七步洗手法的效果比较.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4(10):19-20.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3

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现状。方法 对深圳市2605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现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结论 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经过逐年的检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需加强对小型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

关键词 ] 呼吸道传染病;医疗机构;防控

[中图分类号] R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35-02

2013年,深圳市卫生监督局为确保全市防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防止发生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文件要求,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了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专项监督检查。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605家。其中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34家,一级医院80家,门诊部(社康)989家,诊所1314家,其他医疗机构173家。

1.2检查内容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传染病疫情控制情况;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1.3评价依据

所有检查及结果的判定均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所有检查文书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做出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全市13家三级医院和34家二级医院均建立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00%的三级医院和64.7%的二级医院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传染病预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医院设立了预检、分诊点。其余按要求设置分诊点并落实预检分诊制度的医疗机构比率分别为:一级医院78.8%,门诊部(社康)18.3%,诊所3.1%。各医疗机构的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基本能至显著位置张贴标识,且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2.2疫情报告管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

全市100%一级以上医院,共127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执行首诊负责制,落实了门诊工作日志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建立专门部门并由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工作,未发现缓报、谎报及漏报情况。

95.1%的门诊部(社康)和97.3%的诊所建立了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并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报告方式包括网络直报、传真和电话报告。99.1%的门诊部(社康)和97.3%的诊所建立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建立了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要求对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了保存。99.5%的门诊部(社康)和99.2%的诊所能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未发现瞒报、缓报、谎报等情况。

2.3发热门诊设置

为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对发热门(急)诊进行设置与管理。

全市13家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及26家一级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发热门(急)诊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诊就诊。所有发热门(急)诊均配备口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定时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方式包括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机消毒和台面消毒剂擦拭等。42.6%的发热门诊设置了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78.7%的发热门诊设置了备用诊室和独立卫生间。

2.4医疗废物管理

2003年,我国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其内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了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100%医院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服务协议书;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按规定进行包装,有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运输工具,且建立了医疗废物转运登记记录;医疗废物暂存点选址相对合理,暂存点有上锁并有专人管理,设有明显警示标识和“禁烟、禁饮食”标识;对相关人员采取了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措施;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2 d。

100%社康中心有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有医疗废物专兼职人员,94.4%的门诊部(社康)和88.2%的诊所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99.2%的门诊部(社康)和91.7%%的诊所能及时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及时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见表2。

2.5医院感染管理

本次检查共涉及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共127家,均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或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各医疗机构能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了审核登记,并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

在检查的989家门诊部(社康)及1314家诊所中,仅47.1%的门诊部(社康)及47.7%的诊所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或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其中97.6%的门诊部(社康)及91.7%的诊所能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6存在问题

46.1%的小型医疗机构,如门诊部(社康)、诊所,没有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也没有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社会医疗机构未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分析,存在消毒隔离措施存在消毒监测项目不全、消毒场所设置不合理,未对消毒药械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与索证等情况;部分门诊部、诊所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小型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认识不足,90.9%的小型医疗机构未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没有设置传染病预检分诊点;个别辖区社康中心及学校内部医务室的医疗废弃物处置协议主要以内签形式为主;部门社会医疗机构存在预检分诊工作落实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少数社会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暂存点不符合要求、并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等问题。

3结语

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我市在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安排下连续六年都开展了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卫生监督检查,经过多年对医疗机构督导,各级各类单位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落实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我市从非典、禽流感等多次疫情中不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对各医疗机构采取了监督指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方式,使他们不断提高了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认识,从原来的不知法,不懂法,到现在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但一些小型医疗机构和比较边远的托幼机构仍然对不产生任何经济价值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认识不足,仍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监督管理,使之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控的各项制度,对违规行为严重及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交叉感染;消毒;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医疗废弃物处理

1 防护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口腔诊疗意识的提高, 口腔诊所数量也逐渐增多,但是很多诊所医疗条件差、防护设备不完善及医生防护意识欠缺从而导致了病人交叉感染和医生感染的病例逐年上升。造成感染因素有:

(1)口腔科是一个高危科室,患者血液或口腔分泌物中可能会携带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病毒和细菌,而医护人员每天都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龈沟液等加大了感染几率。

(2)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 在使用时易造成污染,例如高速手机使用中有负压回吸动作,管道内易有污物存留。公用设备,牙椅、手柄、开关、X光机按钮、门把手等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当器械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患者的口腔,造成交叉感染。

(3)口腔科诊室在治疗中,由于机器高速旋转产生混有患者血液、唾液等形成的飞沫造成诊室空气及环境的污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医护人员吸入后很可能造成感染。

2 防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医护人员的防护

2.1.1 思想上提高重视

口腔医务人员要加强对医院防感染的学习,充分认识到防止医院感染不仅是保护患者也保护了医生。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病菌由病人传染给医务人员,又通过医务人员或其他途径传播给其他病人或医务人员。因此,在治疗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勤洗手并佩戴一次性手套,一名患者一套,杜绝交叉使用防止交叉感染。研究证明,戴手套后即使遭遇针刺,其感染率较未戴手套者下降50%。同时,佩戴护目镜、口罩保护眼、口、鼻。口腔科医护人员可进行定期的体检,对于免疫力低的人员注射疫苗加强防护。

2.2.2 及时处理锐器伤口

锐器伤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被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利器械刺伤或割伤而造成皮肤破损出血的意外伤害[2]。被利器意外刺伤后,应立即脱去手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不断挤出血液,并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然后用3%碘伏消毒浸泡3 min,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注射抗体,预防性用药等,做好后期的跟踪监测,出现症状及时的进行治疗。

2.2 消毒工作

2.2.1 机头的消毒

常用的手机消毒方法有三种:即压力蒸汽灭菌;碘酊、酒精擦拭消毒和戊二醛浸泡消毒。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手机的合格率最高,为80.4%;戊二醛浸泡消毒手机的合格率次之,为55.9%;碘酚、酒精擦拭消毒手机的合格率最低,只有26.2%。

2.2.2 口腔诊疗室

加强通风换气,每天用紫外线杀菌灯照射消毒,或用消毒液:40%甲醛溶液;20%过氧乙酸;2%戊二醛;0.1 %洗必泰溶液喷雾消毒1~2次。对于口腔诊疗室的医疗设备及门窗、地面可采用紫外线辐射消毒也可用0.2%漂白粉溶液作湿式扫除。

2.2.3 口腔器械的消毒

对于口腔其他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消毒液冲洗干净,严格执行一人一手机原则,尤其是高速手机是使用频率最高,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载体。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手机保养流程:冲洗管路至少30s,清洗,上清洁油,无负载手机运转排除余油,无菌包装密封,然后采用高温压力消毒灭菌机消毒,灭菌后备用。

3 对医疗废物严格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2)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医疗废弃物:放入专用的消毒桶中,使用消毒水消毒30分钟,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厂商统一进行收购,同时,相关科室做好物品回收种类、数量等相关信息的登记。对于不可回收的医疗废弃物,包括传染病患者使用的一次性器械应采取焚烧的措施。这些医疗废物均不得混装收集,必须严格分类包装,所有废弃物实行袋装、桶装、盒装,以上不同颜色的塑料包装袋标识,并建立严格的污物袋制度。

参考文献

[1]李萍.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与交叉感染的探讨[Z]煤炭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06.

[2]刘燕玲,刘星辉.英国锐器伤害医护人员的现状与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4):150-153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手卫生;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较集中、抵抗力低的人群密集的地方,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因此,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医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科在院内感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加强管理,定期培训考核

1.1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系,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组织的作用 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医院护理部和感染科的具体指导下,儿科门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检测和管理工作。同时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职责明确化。层层监控,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保证信息通畅,反馈及时。

1.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对医务人员加强院内感染的教育,增强消毒意识,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定期进行考核;组织卫生员重点学习消毒隔离知识,熟悉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2 建立完善的预分检制度,预防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

儿科门诊设单独挂号室、隔离室,先行预诊挂号,并做好分诊工作。如遇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儿,如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先行隔离,在专用的检查室检诊,防止交叉感染;建立发热门诊,对发热的患儿要做好记录,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要填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信息卡,每日及时向医院感染病管理科汇报,并做好隔离措施,预防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传播。

3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标准预防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1999年引入我国,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标准预防的内容是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均需隔离,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从而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健康。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

4.1 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护理用品 在配置药物、肌内注射、静脉穿刺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

4.2 规范手卫生 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直接接触,若无消毒隔离观念,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病人带来极大威胁。洗手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是防止医务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手段。我们将洗手示意图贴于洗手池旁,时刻提醒护士规范洗手,并定期对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以监测洗手效果,防止院内感染。

5 控制环境污染,重视环境清洁

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儿科门诊人员流动大,不仅有护士医生、患儿及家长,还有实习学生、进修医生,而且一个患儿来就诊,陪伴的家属往往是3~4人,甚至更。这些因素使儿科门诊的空气中微生物量较其他科室增多明显,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1 空气消毒 输液观察室、治疗室、诊疗室要定时开窗通气,使用循环风悬挂式紫外线灯消毒,照射时间为每日1次,每次1h,每周用无水酒精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

5.2 门诊诊室物品表面的消毒 门、窗、检查床、桌子、凳子、候诊椅、浴室、厕所、水池等每日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擦拭,每月彻底擦拭1次,检查床床罩定期更换,污染后立即更换。抹布做到一床一椅各一巾,避免一块抹布到处抹的现象,平时有污物染随时擦拭。

5.3 地面的处理 采用地巾擦地,做到一室一拖把,各诊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厕所等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避免混淆。有污物时应先用健之素消毒剂浸泡30min,用后集中消毒处理,晾干备用。

5.4 诊室诊疗用物的消毒 体温计用500mg/L的健之素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擦干甩好备用;采用一次性压舌板等。

6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

医疗废物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

7 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很大部分都与护理工作有关,而且儿科门诊工作繁忙,每天接待门诊输液患儿大约300~500人,极易造成护士生理和心理疲劳,抵抗力下降。因此,我们除了加强院内知识感染培训,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预防锐器伤等知识学习外,同时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消除护士的心身疲惫,培养良好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保持健康的身体。

总之,控制儿科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是重要手段;实行儿科单独挂号先行预分检制度,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则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莉,倪冬青.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60-61.

2 李桂英,李翠萍.小儿科门诊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河北医学,2002,8(2):171-172.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6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5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18-01

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是对健康人群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废弃物。血液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因此,加强血液透析室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减少医疗活动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管理措施

1.1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二级网络:

1.1.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医疗的副院长亲自抓医院的感染工作,护理部、院感办配合督导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工作的执行。每月不定时下科室督促、检查、检测。护士长每天检查,做到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1.1.2血液透析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负责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以及医院感染工作的督促,每日随时抽查、检查、评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1.2.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制度、废弃物登记制度、入袋制度(如分类、交接时间、处理方法、数量、去向等项目),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等,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2.2制定工作人员职责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3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提高控制感染的意识:

1.3.1医务人员培训重点:进行医疗废弃物管理知识培训,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行为规范,充分认识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和正确处理及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1.3.2卫生员的培训重点:对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分类处理、操作过程、消毒知识进行培训,学习避免锐器刺伤、安全防护等知识,认识预防疾病传播的危害性。

1.3.3对病人及家属的培训重点:进行宣传教育,发放宣传手册等,使他们了解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从而取得护患之间的合作。

2.严格血液透析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转运

2.1严格医疗废弃物的分类。血透室医疗废弃物多为感染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感染性废弃物如被病人血液及其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及其他敷料、一次性治疗巾、手套等;损伤性废弃物多为一次性预充注射器、针头、一次性穿刺针、深静脉穿刺导管、一次性使用过的刀片、导丝等。

2.2医疗废弃物的正确收集、运送:

2.2.1严格分类收集。对血液透析产生的一切废弃物,工作人员必须进行随手严格分类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科室严格区分标识,定点放置。黑色污物袋用于装生活垃圾。黄色污物袋用于装医疗废弃物。要求污物袋坚韧耐用,不漏水。一次性预充注射器、输液器针头、一次性穿刺针、刀片等锐器放入利器盒。每日由专人收集、登记并进行统一运送,确保安全有效处理。

2.2.2所有废弃物都应丢弃或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内。污物袋应每日定时收集集中,如污物袋内装满四分之三时,由专人负责及时密封袋口,贴上“医疗废弃物”标识,放入密闭的转运器中[1]。

2.2.3血液透析室产生的一次性透析器、灌流器、一次性血管回路等放入黄色垃圾袋内,装满四分之三时用双层密封处理,及时收集、登记、送往废物回收处,统一集中处理[2]。

2.2.4血液透析室其他医疗废弃物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严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如患者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地面等用1500mg-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或者浸泡30分钟-60分钟后处理。

对血液透析室实行医疗废弃物规范化管理后,增强了医院感染监控的自觉性,使工作人员能自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消毒和隔离制度,即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又提高了工作人员双向防护的意识。即要在医院内部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又要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以保护我们健康的家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院内感染;门诊管理;抽血室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0-0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 [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而抽血室是门诊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我院门诊采血量在300~500人次。抽血室为半开放式格局,存在护理人员和患者潜在易感因素,因此对采血室的感染管理工作不同于医院的其他部门, 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本文就采血室的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做如下分析。

1 造成感染的因素

1.1 医院环境的污染 抽血室设在门诊大厅正中间,是人流最密集的所在,与患者的接触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1.2 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由于每天采血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8:10~ 11: 30, 患者就诊集中, 工作量大, 两个采血者之间手卫生不及时,无法彻底清洁消毒双手,形成传播病原菌的载体,有研究表明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引起院内感染的比例高达30% 左右, 同时国外有关文献报道, 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2]。

1.3 环境物体表面的污染 室内环境空气消毒,门把手、止血带、治疗巾、采血桌、椅表面的消毒或更换不及时都是各种病菌的间接传染媒介。

1.4 医疗废弃物的污染 医疗废弃物如:采血针、按压针眼的棉签等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感染。

2 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2.1 制度管理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三级网络管理网。同时设立门诊院感督导员, 把采血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纳入日常质量考核管理, 每天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化学监测, 每月对空气质量、物表、采血人员手进行采样监测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2.2 人员管理

增强采血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提高采血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明确防护标准,杜绝防护措施上的漏洞,如摘脱手套前后洗手,皮肤破损戴双层手套等。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安全教育,遇有暴露,立即上报感控科进行防护评估,必要时免疫接种,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严格采血人员着装要求,重视手卫生,手无可见污染时,可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血操作时一人一巾、一人一带、一人一消毒、一针一管。

2.3 环境管理

抽血室要保证充足的光线,以防止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划伤。定期对采血室空气进行通风换气,防止空气污染,据报道, 每次通风20~ 30 min 可使细菌数减少40%~ 75%, 开窗30 min可减少96. 75~ 99. 5%[3], 除通风换气外用吸顶式空气消毒机消毒整个房间。

2.4 采血室物品及医疗废物的管理

采血室严格区分三区:无菌、清洁、污染,始终保持室内清洁,每日进行物品清点整理,按消毒日期对无菌物品进行有序摆放。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台面、地面,用500mg /L有效氯拖、擦,定期对采血室、人和物品进行菌检。一次性采血针、棉签要三证齐全, 不得使用包装破损、超过灭菌有效期及包装袋未注明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的物品。采血时用过的感染性废物放入有标识的黄色塑料袋内, 采血针放入锐器盒, 密封严紧后送焚烧炉焚烧,所有医疗废物满3/4后封装交医管家统一收集。建立综合登记本,记录当月监测情况以改进消毒方法,实现达标。

参考文献

[1]何晓辉.门诊护士长在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要学,2011,12(02):88

[2] 王素芝, 龚明勋, 许淑清, 等. 医务人员生物检测及消毒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1) : 46.

诊所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医学感染;门诊;护理管理;作用

医院门诊部是医院与社会联系的窗口,门诊工作是整个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的流动量大,人员复杂,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医院感染[1-2],有研究表明,13%-3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不当及护理管理不到位有关,因此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要采取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标准预防等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我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1年在控制医院感染中所采取的护理管理对策。

1.2 方法

1.2.1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和发展而存在,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是最直接和最多的,一旦控制不好,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应该提高门诊护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认识,转变思想,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职责的重要性,规章制度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保证,根据各个诊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等,并定期对这些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于做的不好的地方进行整改。

1.2.2 加强人员的培训 对门诊护理人员重点进行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3-5],学习医院有关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等,并定期对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当月绩效挂钩,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工勤人员知识层次较低,院感知识缺乏,应反复组织学习和培训,重点是消毒隔离知识学习,强化感染知识等培训,要求在清理垃圾时戴好口罩和手套,及时洗手,并掌握

正确洗手的方法,每天及时完成地面的清扫、桌面和凳面的擦拭工作。

1.2.3 重视环境清洁和物品管理 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中,环境的清洁和物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我院门诊的现有条件,合理布局各科室,室内、公共走廊、卫生间等每日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清洁工具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区分使用,各科室要注意开窗通风,减少诊室人流量,每间诊室都安装呼叫显示器,以有效地控制进入诊室的人员,向患者耐心做好宣教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控制交叉感染的相关知识,使候诊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分诊护士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减少感染隐患,公共走廊、卫生间应保持通风良好,每天用拖把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并随时保洁,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诊室的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O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使用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由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存放及管理,医疗用品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及灭菌处理,吸痰器、氧气湿化瓶、听诊器、体温计、雾化吸人器等在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1.2.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具体包括:(1)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洗手,并提高其洗手的意识,可将正确洗手的方法步骤张贴于门诊洗手池上方,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养成洗手戴口罩的习惯,(2)检查床、操作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严格控制人员走动,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悬浮颗粒,(3)严格按照消毒液和其他液体的使用原则、时间、有效浓度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物品禁止使用,(4)碘酒、酒精等均需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3次。

1.2.5 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由专人负责记录,损伤性废物经分类后置于专用的防渗、耐刺利器盒中,承装医疗废弃物的装置上应粘贴警示标识,并且及时运送至指定的地点进行或处理,护士长经常下科室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发现不足及时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进行处理和检验,P

2 结果

2.1 2009、2010、2011三年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 2011年医院感染发病率最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院内感染控制的好坏则是体现现代医院管理的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对策,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意识,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从制度上进行保障,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从而减少院内感染,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汇总各项数据后结果显示:2011年医院感染发病率最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1(1):50-51.

[2] 孙孝芹,崔霞,陈军.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 7(7):852-853.

[3] 徐廷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9,12(2):137-138.

[4] 徐国利,彭子奇,贾庆,等.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3):218-219.

上一篇:河长制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医保日常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