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5:54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DSP;说话人身份识别;端点检测;MEL倒谱系数;高斯混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68.1;TP274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说话人身份识别属于生物认证技术的一种,是一项根据语音中反映说话人生理和行为特征的语音参数来自动识别说话人身份的技术。近年来,说话人身份识别以其独特的方便性、经济性和准确性等优势受到瞩目,在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大,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要且普及的安全验证方式。目前,说话人身份识别在理论上和实验室条件下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识别精度,并开始走向实际应用阶段。AT&T、欧洲电信联盟、ITT、Keyware、T[CD*2]NETIX,Motorola和Visa等公司相继开展了相关实用化研究,国内这方面研究主要在中科声学所,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等研究所和大学中进行。

基于嵌入式的说话人身份识别系统具有高精度,适时性好,低功耗,低费用,体积小等优势,逐渐成为说话人身份识别面向实际应用的新热点。而随着DSP新技术的发展,DSP芯片无论在处理速度、精度、功耗或者体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DSP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说话人身份识别。但目前这方面研究主要局限于小数据量、与PC机配套使用上,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在此介绍一种基于TMS320C6713 DSP芯片设计的嵌入式,10个人范围的说话人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自举运行,并可灵活的选择训练、识别或者更换训练者、识别者,识别率达98%以上。

1 系统的架构及硬件构成

系统总体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系统主要分为训练和识别两部分,系统初始化后由操作者控制训练或识别。训练目的是提取说话人模型参数并将其存储在FLASH ROM中。识别目的是读取待识别者语音信息并将获得的模型参数与训练的模型参数比较,从而获得识别结果。オ

1.1 系统的主要硬件构成

系统硬件构成如图2所示,主要包含语音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DSP)、程序数据存储及自举FLASH模块、数据存储器RAM模块、系统时序逻辑控制CPLD模块、JTAG接口模块。

语音采集模块主要由TLV320AIC23音频编解码器来完成,该芯片是TI公司的一款高性能的立体声音频Codec芯片,内置放大器,输入/输出增益可编程设置。模数,数/模转换集成在一块芯片中。采样率8~96 kHz可编程实现。另外还具有低功耗,连接电路简单,性价比高的特点。

语音处理DSP采用TI公司的TMS320C6713芯片,该芯片实现浮点运算,最高时钟频率225 MHz,使用该芯片外部存储器接口可实现对外部存储器(SDRAM)数据传输和程序存储器(FLASH ROM)进行程序读写;依靠JTAG接口电路通过仿真器进行仿真调试,实现与主机数据交换;通过片内外设McBSP完成串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实现对音频处理模块的控制等工作。

FLASH ROM最大可提供512 KB空间,通常为前256 KB可用。SDRAM最大容量为16 MB,为该系统提供较大的数据存储空间。CPLD为存储器的扩展实现逻辑编码。电源为TPS54310芯片,可为系统提供3.3 V和1.26 V两种电压。

1.2 选择说话人

该系统要训练10个人的语音,每个人的语音存放在FLASH ROM的不同位置。在训练的开始阶段,系统需确定当前训练者的身份,以便对训练完成后说话者模型参数存储位置有准确的判断。对当前训练者身份的选择由系统中的4个Switch实现。若把每个Switch的开关两种状态看成是二进制数的0,1,则最终可形成16种组合,代表16个人。该系统选取前10个组合。

1.3 AIC23语音采集

考虑到系统的实用性,语音的输入由mic in接口输入。语音采集若设为双声道,则采集的左右声道数据差别不大,对识别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采集到的语音会占用太大存储器空间,故采用单声道采样;对于采样精度要求,TLV320AIC23可实现8~96 kHz,16 b,20 b,24 b,32 b,的不同采样,随着采样频率的提高,采样间隔将相应的缩短,要求更大的内存空间和更长的处理时间,实验表明,采样率由16 kHz下降到8 kHz,所造成的识别率的微乎其微,但是可以节省50%的动态存储空间,并可减少大量的运算。对于采样位数,16 b精度已能满足该系统要求,故采样精度设为8 kHz,16 b采样。

1.4 数据的存储

由TLV320AIC23获得的语音信号的数据,只有赋值给相应的数组,才能在接下来的算法中有所应用。为此在SDRAM中定义一片数组存储区域。对于数组大小及类型的选择基于以下两点

(1) 数组大小选择。该系统算法中包含训练和识别两个内容。语音信号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准确的提取语音的特征参量。该系统采用8 kHz采样率的10 s的语音信号,所需的数组空间大小为80 000个数据单位;语音信号的识别要求快速性,该系统采用时间较短的8 kHz 3 s语音信号,所需数组空间大小为30 000个数据单位,为了减少数据空间,系统设定为与训练数组共用前30 000个数据单位的空间。

(2) 数组类型为浮点型,由于设定的采样格式是16 b采样,而采样后数据类型是Uint32,语音数据位于低16位,所以赋值过程中取低16位数据赋值给数组。

[BT3]1.5 模型参数存入与参数调出

将模型参数存入FLASH ROM的目的是保存训练所得的参数,以供识别时调用。训练可能用于多次识别,或者训练和识别可能处于不同的时间地点,所以,保存参数的存储器选定为具有掉电时数据不丢失特点的FLASH ROM。每个说话者语音参数代表一个说话者身份,所以每个说话者模型参数应存储在FLASH ROM中一个确定的位置。为此,该系统在FLASH ROM中分配了10块的区域,每个说话者模型参数占有一块特定的区域。

在FLASH ROM中存入数据格式为32 b无符号整数。而训练得到的是浮点型的数据。这就要求在数据存入之前将浮点数转换为32 b无符号类型的整数,假设要转换的数据为float x[M][N]则转换方法如下:

通过统计实验数据发现归一化后数据的范围为10-5~1,故K选择为108,既可以实现较大精度的转化,又不会影响第31位的数值。转换得到的有符号整型数组y[M][N]范围为-108~108,在存储器中正数为原码表示,负数为补码表示,通过计算发现,该范围的正数第31位为0,负数第31位为1,所以,上述┑(3)步,将有符号数转换为无符号数后,数值的正负改为使用第31位标识。

在识别阶段,要将说话者的GMM参数依次从FLASH ROM中读出,逐个与待识别者语音的MFCC参数比较,求最大似然值。参数调出过程与以上存入过程相反。

1.6 说话人身份识别的结果显示

说话人的身份显示通过LED的组合显示确定。在DSK上有4只LED灯,将每个LED灯看成是一位┒进制数。则4个LED灯最大可表示16个人的身份。该系统取前10个组合来表示所识别的说话人的身份。

1.7 自举的实现

以上程序都是通过PC机与DSP组合实现,要想使系统在DSP上单独完成,还必须实现自举。该系统采用ROM方式自举。在自举实现过程中,程序的烧写可以通过CCS自带的FLASHBorn工具实现。在烧写过程中应正确的分配FLASH ROM的空间。FLASH ROM空间总体分为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经计算,程序代码段大小为0x162C0,故在FLASH ROM中划分127 KB的空间供程序代码使用,空间中未使用的部分供程序扩展使用。数据存储区划分的大小为64 KB的空间,每个说话者模型参数占用空间为4.2 KB左右,最多可存放15个说话人GMM模型参数。该系统训练者数目为10个,占用空间为42 KB左右。剩余的空间可用来扩展训练人数,也可用于后期系统的改进。如可以利用语音提示来显示说话人身份,而提示语音的数据可以存放于此区域。具体的存储的安排如┍1所示。

2 系统的算法与软件设计

说话人识别系统的实现方案如图3所示。

输入的模拟语音先通过预处理,包括预滤波、采样、量化、加窗、端点检测、预加重等。语音经过预处理后进行特征提取。在训练阶段,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就可以获得参考模型。识别阶段,语音通过同样的通道获得特征参数,生成测试摸型,之后将测试摸型与参考摸型进行匹配,从而根据判决逻辑获得判决结果。

2.1 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

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目的是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声段。端点检测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识别率。常用方法有短时能量法,短时过零率法和双门限法等。本系统选用双门限法,实验表明,效果优于前两种方法。

[JP2]在双门限方法端点检测中,阈值的选择尤为关键,该系统的语音采样频率设为8 kHz,语音分帧为每帧80个点。经过多次实验,这里短时能量低阈值通过┦(3)的动态方式得到,高阈值设为低阈值的5倍。而过零率的阈值选取应充分考虑到噪声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系统中噪声的过零率一般不超过5,所以对过零率的阈值选取为25,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在端点检测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突发性的干扰噪声,这种噪声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小于5 ms。为了消除这种干扰,这里用检测后的起止长度判断它是不是语音。如果所检测到的语音长度足够的短,则可以把它当成是噪声。

2.2 特征参数的提取

语音信号的特征提取是说话人身份识别的难点。能否用相对简单的方法提取出一种最能体现说话人个性信息的特征将成为以后研究的方向。该系统中用的是能体现人耳听觉特性的Mel倒谱系数(MFCC)。

MFCC着眼于人耳的听觉机理,依据听觉的结果来分析语音的频谱,获得了很好的识别率和很好的噪声鲁棒性,它利用了听觉系统的临界效应,描述人耳对感知的非线性特性[6,7]。在DSP硬件资源配置中,MFCC在识别性能和DSP内部空间占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在该系统中使用16个滤波器(M=16)构成的滤波器组。图4所示是MFCC的提取过程。

2.3 识别方法选择与实现

基于该系统对速度、识别效率、存储空间的要求,这里的识别方法选为高斯混合模型。高斯混合模型(GMM)可以看成是状态数为1的连续分布隐马可夫模型CDHMM。一个M阶混合高斯模型的概率密度函数是由M个高斯概率密度函数加权求和得到,所示如下:[JP]

Иp([WTHX]X[WTBX]/λ)=∑Mi=1ωibi([WTHX]X[WTBX])[JY](4)И

式中:[WTHX]X[WTBX]是一个D维随机向量;bi([WTHX]X[WTBX]t)是子分布,i=1,2,…,M是子分布;ωi是混合权重,i=1,2,…,M。对GMM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该系统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对于一组长度为T的训练矢量序列[WTHX]X[WTBX]={[WTHX]X[WTBX]1,[WTHX]X[WTBX]2,…,[WTHX]X[WTBX]T},GMM的似然度可表示为:

由于式(5)是参数Е说姆窍咝院数,很难直接求出其最大值。因此,该系统采用EM算法估计参数λ。И

2.4 算法实现过程中的具体考虑

(1) FFT变换点数的选择。FFT变换点数选择很重要[8],如果选择太大,则运算复杂度变大,使系统响应时间变长,如果选择太小则可能造成频率分辨率过低,提取参数误差过大。该系统中选取的点数为240点。

(2) 模型参数的选择。首先模型阶数M必须适中,必须足够大,可以充分表示出空间的分布。然而,阶数也不能太大,否则数据数量不足,也无法准确描述特征空间分布。考虑该系统对参数的存储空间要求,并综合以上考虑,该系统选用的阶数为32阶。

(3) 协方差矩阵类型。考虑到减少计算量,这里采用对角阵。在高维特征空间中,对角阵比全矩阵优势更为明显[9]。

(4) 方差限定。当训练数据不足或者是存在噪声干扰时,方差幅度会很小,这样会导致模型概率函数的奇异性,所以每次EM迭代时,都需要对方差进行限定。即:

根据实验结果,该系统选取S2min为0.025

(4) 模型初值的设定:EM算法是寻找局部最大概率的模型。不同的初值会导致不同的局部极值。该系统中采用的是K均值法。

2.5 K均值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聚类中心的初始化。

对于聚类中心数目由GMM模型决定,假设是N。对于聚类中心的初始化,一般取前N个矢量作为聚类中心[10],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往往设立的初始的聚类中心不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所以这里采用取质心法。具体方法为:

[JP2]第一步先求出训练集S中全体矢量[WTHX]X[WTBX]的质心,然后在S中找出一个与此质心的畸变量最大的矢量[WTHX]X[WTBX]j,再在S中找到一个与[WTHX]X[WTBX]j的畸变量最大的矢量[WTHX]X[WTBX]k。以[WTHX]X[WTBX]j和[WTHX]X[WTBX]k为基准进行胞腔划分,得到Sk和Sj两个子集。对这两个子集分别按照同样的方法划分得到4个子集。依次类推,得到N个子集。这N个子集的质心即为初始的聚类中心。[JP]

(2) 聚类中心改进量δ的选择。

对于聚类中心改进量δ的选择,若选择太大,则聚类不充分,影响训练效果;若太小,则会导致训练无法完成,该系统通过试验,取比较适中的数0.01。И

[JP2](3) 最大迭代次数的选择。

对于最大迭代次数的选择,太小会导致误判,太大导致训练不成功时过多的占用系统时间。该系统迭代次数设为100,比较适中。[JP]

3 实验结果及改进点

[JP2]通过系统调试及改进,该系统最终实现10个说话人的身份识别,并自举运行。运行时通过Switch组合可方便的选择训练或识别的功能,并可更新说话人。训练,识别的进度及结果通过LED组合显示。利用该系统对5男5女10个人进行训练,每人500次测试,结果正确识别率为98%,识别时间为3 s左右。说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识别说话人的身份。对于该系统,识别时间及识别率上还有改进空间,以后工作可围绕识别时间上改进。[JP]

参 考 文 献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2

一、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指由各种传感装置、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构成的三维信息化人工虚拟环境。简而言之,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运用高端技术及设备营造出虚拟环境,使人拥有“置身其中”的感受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与虚拟环境的交互。

二、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分类

目前,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训练系统中的应用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沉浸式,即训练者需要借助三维头盔、立体眼镜、立体环绕声耳机等设备,才可以体验到比较逼真的立体环境。该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训练者完全沉浸于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操作,同时缺点也非常明显,即设备要求齐全、成本高、操作复杂。另一种是非沉浸式,通常只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为训练者营造出平面的虚拟环境以供学习,如制作训练视频等,该种方式虽不能像沉浸式一样营造出立体的虚拟环境,却仍然能够为训练者带来丰富的听觉和视觉信息,操作较为简便。因此,我国高校体育训练中应用较多的是非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技术。

三、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一)塑造虚拟训练情境

虽然任何体育运动形式都有一套系统的训练规则,但训练中遇到的情境仍然是千变万化的,加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异,这样就会导致教师的口头讲解效果大打折扣。然而,教师如果能够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将训练情境制作成教学视频,不仅可以为学生直观地展示训练情境,节约物质投入,弥补现实条件受限的不足,甚至还可以尝试提前将教学视频发给学生,在不影响训练效果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训练与学习的能力。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对学生来讲,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不断提升计算机操作技能。

(二)采集测算运动数据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充分表达了体育运动的意义。因此,运动数据的采集和测算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在很多项目中,运动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动效果的关键衡量标准。相比于运用传统工具对运动数据进行的采集、测算,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对运动数据的采集和测算更快速、更精确、更全面。[1]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传统采集工具只能采集到学生们的外在数据,而无法采集心理数据,长久以来,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把握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得出的数据并不准确,且会因教师的水平和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智能化仪器等设备,不仅可以轻松地采集到准确的心理数据,还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快速地分析。

(三)课程回放及分析训练效果

不同的学生接受同样的知识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体育训练也不例外,但体育训练又不同于普通文化课的学习,学习文化课可以在课堂之外查看笔记,甚至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而体育训练的示范性较强,错过课堂学习,或者课堂上没有能够掌握训练内容,学生如果想要重新学习,要求教师在课下反复示范是不现实的。但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则可轻松实现,学生可以在随时观看训练内容,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能减轻教师的课累,甚至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训练伤害,帮助学生完成更高难度的训练任务。美国曾参加第十六届法国冬奥会滑雪项目比赛的运动员,就是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即在黑暗的训练教室里虚拟训练场地进行训练,这样不仅省去了很多费用,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可以进行更充分地训练,训练效果极佳。[2]体育训练作为一门课程,就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如何准确分析学生们的训练情况至关重要。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量化,还可以用图谱将运动效果,如运动速度、位置移动等情况全面、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对运动效果的分析,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把握自己的训练弱项、技术盲点及缺点;教师也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学生的训练状况,以便及时调整训练策略,达到训练目标。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3

1.加强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的管理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永远是教学发展的核心重点。没有高质量的教官队伍,再完美的教学设计,再领先的教学理念,再先进的教育技术对民警培训工作都将是无意义的。1.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官队伍。要结合本地区的公安工作特点和优势,设定教官等级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官待遇标准,吸引高质人才进入教官队伍。要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真正成为教官队伍建设的核心理念,就必须设定教官等级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官待遇标准。教官水平决定在训民警水平,教官素质决定在训民警素质,教官知识能力决定在训民警知识能力。要在晋职晋级、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稳定的奖优赏优政策制度。这是教官队伍建设中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水平的战略方向。注重教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教学水平可持续发展。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学机构,可通过理论和实战集训,组队深入基层所队调研,开辟新知识新技能“第二课堂”,广泛开展警务技能研讨会、研讨班等方法,不断提升教官的知识能力和教学训练水平。建立健全教官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的评估机制,正确引导教官通过“终身学习”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对拒不参与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效果不佳,教学脱离公安实践的教官要予以淘汰。2.优化教官知识结构。教官要能够运用教育技术,掌握学科最新进展,把握政策导向,组织领导团队开展教学工作。要避免教官只懂警务实战技术,不懂课程研发;只能具体操作、不能教学设计;只会动作示范、不会讲解传授。要鼓励教官突出自身专长,优化知识结构,努力自主研发课程,设计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还要搭建学术专业平台,鼓励支持教官开展警务实战理论和实操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争鸣。随着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开展全警大练兵、苦练基本功等活动不断深入,各地培训机构的实战教学水平迅速提高,经验日趋成熟。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迎潮冲浪,将自己优秀的警务实战教官打造成“掌门人”级别的教学精英,从而在警务实战教学、学术领域打上自身独有的“烙印”,将警务实战教学推向新的高度。

2.加强教育培训资源配置管理

教育培训资源配置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安教育培训质量。教育培训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在现代教育培训中,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程资源和装备资源等四大方面。1.师生资源公安教育培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而学员的实战经验丰富。虽然经过多年的轮岗、选调,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仍没有根本解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重视学生资源是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为此我们建议:一是临时延聘专家型教师。但临时延聘专家型教师是在教学任务下达时间短、警种专业教学特殊等情形下的一种无奈之举,难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的一贯性、连续性。二是开放互动课堂。开放互动课堂是由教师进行理论讲解,而由实战经验丰富、表达能力良好的优秀学员进行典型案例讲解或模拟实战演示。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精通实操(战)远远不够,只有上升到潜意识中的实战理念,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环境、情境中应变自如。而从实战上升到理念,需要教师的高度总结、概括、升华。2.课程资源目前在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中,课程开发、研发、创新热度高,课程资源积累、共享、开放忽视多,造成重复开发、研发、创新,造成大量的、不必要的、本来就稀缺的教学资源浪费。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从省部级机构到基层公安教育培训机构,都应建立健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应包括教案、讲义、课件等图文材料,也包括视频、音频等课程媒体材料。经典的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库,可通过定期的评比入选、更新。优秀的新研发、新创新课程优先入库。课程资源库在内部应完全公开、全部共享。二是建立健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辅助资源库。对公安教育培训课程的教案、讲义、课件等研发可能需要使用的文稿、书籍、图片,以及经典实战案例、视音频资料(的可设立访问等级)等,建立较为完善、全面的课程辅助资源库。课程辅助资源库的建立,可以极大方便教师特别是基层教官根据需要研发、更新课程内容,而不会将宝贵的备课时间用在寻找、搜索具体素材方面。3.装备资源目前,我国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仍处于初级起步的发展阶段。虽然上级对公安教育培训多年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但教育训练基地硬件建设装备资源发展仍处于滞后状况,影响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上层次,上水平。

3.坚持广泛调研与科学设置课程相结合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谋求新发展的措施和途径,就必须找准公安教育培训工作与公安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而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而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则是极为有效的工作方式。一是深入基层所队代职调研。教育培训机构教官,必须带有明确的调研课题或课程研发方向深入基层所队代职调研。由于教育培训机构派员深入基层调研与轮岗交流有着本质的不同,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建议教官调研者可任基层所队临时副职,以便于教官调研者能同时调研基层所队领导和普通警员实际警务工作的真实情况、面临的真实问题,从而研发出更受基层欢迎的、更贴近基层警务实际的教育培训课程。二是课堂调查问卷。在教育培训期间,应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参训民警的意见和建议。既可对授课教官的水平能力进行正确评估,也能便捷获知基层的课程培训需求。三是利用内部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广泛征求基层单位和基层民警意见。四是加强与科研单位和上级训练部门的沟通。为把握国内外教育培训动态,了解当前和将来公安民警应对新形势和新局面所必须具备的前沿理念和前沿知识,应广泛加强与有关科研单位和上及训练部门的沟通联系。五是加强教学交流。加强与省内外相关教育培训单位的横向交流,可以掌握教育培训发展动态,更新教育培训理念,学习好的做法,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调研和交流,促进培训机构掌握基层警务真实情况,了解实际需求,从而把握重点,创新思维,更新理念,将调研中吸取的意见建议和发现的问题,融入到新的教育培训课程之中,采取更加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的“科学、实用、高效、规范”的训练新机制,逐步实现警务实战训练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教育训练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确保培训实效。

4.在课程设置中贯彻教育培训理念

当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特殊职业从业人员并非是天生就有特殊能力的人,而是由“普通人”通过专业训练设计和培养出来的。对于警务工作来说,警察强于普通人的力量更多来自于专门的警察装备和专业的警察训练。当今发达国家的警察教育培训,教给学员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输诸多先进的警务理念并贯穿培训始终,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警务生涯,从而内化为执法理念。为此,要坚决将教育培训理念贯彻到课程设置并落实到教育培训之中。将先进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先进的专业教育心理学方法加以科学整合,将会培训出具有优秀执法理念的警务工作者。

5.坚持纪律教育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要把政法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队伍,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队伍,就必须将综合职业道德培养、综合职业精神养成与理论、实战教育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总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根据当代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心理学相关观点,警察综合职业道德培养、综合职业精神养成是一个长期综合过程。必须遵循他律时期、自律时期和价值目标形成时期等三大发展形成时期的特点,耐心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为此,教育培训应相应地分三个阶段进行,即主体形成阶段——主体反思阶段——主体自觉阶段,从而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警察综合职业道德培养、综合职业精神养成。

6.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前瞻性研究

只有理念上的创新,才有实践上的创新;只有战略上的前瞻,才有实际上的推进。新时期的公安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敏锐把握时展趋势,树立符合不断发展的警务实际要求的培训新理念。1.教育培训管理者要立足实际,加强战略前瞻性研究,引领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战略性前瞻研究,是把握未来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把握发展趋势的研究,但要立足当今、不能好高骛远。一是知识上要与现代科技进展——特别是当代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保持同步;二是建立健全警务教育培训大数据系统,综合科学分析,完善优化公安教育培训课程体系。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前瞻性研究,是公安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必要前提和必由之路。其特点是分析过去、探索发展,立足当前、预见未来,依据进展、把握趋势。要创新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教育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就必须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前瞻性研究。

二、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课程设计的启示

课程设计,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课程设计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课程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侧重于技术层面,即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包括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各种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另一个层面更为侧重具体设计前的理论研究和准备。也就是说,课程设计是指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科书等,为决策部门服务。(一)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要根据教育培训内容、对象选择匹配的价值取向现代教育心理学各学术流派对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学术理性主义取向主张学校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最有价值的学科的教学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重点强调知识、技能和各种学科的价值,倾向于教师为中心,重视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揭示价值观;认知过程取向强调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必要技能和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本主义取向主张学校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的经验,强调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认为学校课程应当为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以达到自我实现提供机会。为此,教师必须提供一个有利的情境,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学习;社会重建主义取向强调学校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要使社会成为更加理想的社会,在课程中就要表现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现实的理想和未来的憧憬,帮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和社会调查等参与到社会的结构与管理之中。社会重建主义取向不仅强调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而且还要具有改造社会的意识和本领;科技取向强调运用各种设备和媒体,确定更有效的方法完成事先所期望的任务。而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科技取向常常运用其它课程取向的观点。各种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各有优缺点。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应根据教育培训内容、对象选择匹配的价值取向。比如系统理论课程设计,总体课程设计可依据理论体系以科目为中心进行设计,使系统理论体系层级叙述完备、框架构成逻辑性强;在重点知识点讲述上,应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设计,以调动学习兴趣、记住重点、掌握难点;在知识理论难点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力透难点。(二)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要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导向受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影响,当代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更多地倾向于多种取向的综合。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应采取多种整合或综合优势的取向,兼顾系统的学科内容、学员与公安工作实际的需求,以使设计出的课程能够发挥更全面的功能、获得最好教学效果。单一形式的教育培训课程设计不可取,但亦不能因为热衷于跟潮流、多取向而忽略教育培训的宗旨。公安教育培训课程设计必须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导向。

三、当代教育心理学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技术发展的启示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受构建主义、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教育心理学理念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实验技术日新月异,而许多心理学实验技术已经证实可以走出实验室而广为教育工作者采用。如设计型实验或设计型研究、心理学网络实验和测量技术、交互式学习技术、学习兴趣的任务内测量技术、认知负荷测定技术、概念图与图论测量技术等。而大数据综合分析整合技术、多价值取向教育技术则必将是未来教育技术学实际应用的大趋势。(一)大数据分析整合技术是宏观教育技术发展的热点趋势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海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是目前最火爆、最前沿的科技界概念。大数据的特点为4个“V”——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即: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EB级别,甚至达到“恐怖”的DB、N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第三,价值密度低,分析整合价值、商业价值高;第四,处理速度快。根据以上,我们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的优点将是多方面的。1.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可以保存完整历史培训档案大数据特点之一就是数据体量庞大而价值密度低。由于大量的阶段性价值淹没在海量数据之中,许多数据或许目前看不出价值,但若干时间之后都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数据、历史史料。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仅需要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和海量数据硬盘阵列,及时输入上课信息即可简单组建。当然,许多目前看来非常琐碎的信息,譬如:学员出生日期、籍贯、学历、培训经历等身份简历信息、授课教官的身份简历信息、上课情况、教案、讲义、课件、上课视音频文件、学员因公负伤或牺牲情况、学员获奖晋升情况、学员工作差错处分情况等等,都可输入大数据系统。目前看来越琐碎越普通细节的相关信息,越具有历史保存和未来分析价值。2.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是分析目前公安教育培训现状的有力工具基于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的分析结论,将是分析公安教育培训现状的最权威的报告。由于大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种类繁多齐全,基于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既可分析诸于教育培训与受训学员立功授奖、受伤牺牲、差错事故的关系,亦可从长远角度分析受训学员家庭子女因素对教育培训效果的影响,还可分析整合多因素、多技术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综合影响等等,从而可以对当前的教育培训效果作出科学权威评估和评价。3.建立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是开展公安教育培训前瞻性研究的依据由于公安教育培训的大数据系统的分析结论的科学性、权威性,对当前的教育培训工作的合理内核和存在问题进行真实展现,从而成为公安教育培训前瞻性研究的最科学、最权威的依据。(二)多价值取向教学技术是课堂教育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受后现代主义、人本主义和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影响,当代课堂教学技术更多地倾向于多种价值取向的综合。无论是警务理论教学还是警务实战教学,每节课程都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绝对单纯内容教学,所以也不应该采取特定价值取向的教学技术。1.课堂教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应以最佳教学效果为目标教学,包涵“教”与“学”两方面概念。最佳教学效果,就是教的好、学的佳的理想教育状态。各种教育心理学流派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各有优缺点。公安教育培训的课堂教学技术,应根据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选择合理的价值取向。比如手枪应用射击教学,总体课堂教学可依据以科目为中心进行开展;在手枪应用射击实战理念讲述上,应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采取实战案例法教学技术;在应用射击难点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体验实操实练。2.课堂教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应与教官教学艺术相统一由于各个教官知识阅历、气质类型、表达艺术不尽相同,课堂教学艺术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教学内容完全一致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官不可能采取或使用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教育培训理念的核心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官个体差异性是授课方式方法和教学技术生动化、多样化的有力保障。但只有将教学科学上升到教学艺术,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而前提是,课堂教学技术的价值取向与教官教学艺术完美统一、完美合一。

四、当代教育心理学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理论教学的启示

当前民警教育培训理论教学范围十分宽泛,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警察礼仪、心理健康等内容,教学重点一般集中在法律基础知识、公安业务知识、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公安信息化、群众工作能力、廉政教育、保密教育、现场保护及证据意识和提取证据能力等方面,范围宽泛,内容丰富。依据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及发达国家警务理念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警务理论教学未来趋向于整合成“一个素质、两个理念”为主体内容的综合教学模式。“一个素质”,指的是现代警察综合职业素质。现代警察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心理健康、公安信息化、群众工作能力、廉政教育、保密教育、现场保护及证据意识和提取证据能力等;“两个理念”,指的是执法规范化理念、服务职业对象理念,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公安业务、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警察礼仪、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群众工作能力、廉政教育、保密教育等。“一个素质、两个理念”的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叠,但在教学设计、教学方向上有差异。现代警察综合职业素质是人民警察对自我、自我职业的必备道德和必备素质的认同、认可;执法规范化理念、服务职业对象理念是人民警察在对自我、自我职业的必备道德和必备素质的认同、认可的基础上,自觉履行职务与义务、限制性行使权力的认同和认可。

五、当代教育心理学新进展对民警教育培训实战教学的启示

当前民警教育培训实战教学主要包括警务实战基础教学(单警装备使用教学、单警或多警配合防卫与控制教学、基础实弹射击训练等)、法律运用与现场形势评估教学、警情处置和警务战术教学(防暴、嫌疑人和物盘查、查控、建筑物的搜索嫌疑人抓捕等)和致命性武器实战应用教学四大部分。由于警务实战的特殊性,结合当代教育心理学最新进展及发达国家警务实战教学未来发展趋势,民警教育培训实战教学未来发展必将紧紧围绕“实战理念”、“安全理念”两个理念为中心进行。具体课堂课程教学,警务实战基础教学理念应该坚持“听到的能记住,看到的能模仿,做过的能固定”;法律运用与现场形势评估教学理念是“情弦”(警情现场情况、形势多变;要有依法行使武器的心中一根弦);警情处置和警务战术教学理念是“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彻底”;致命性武器实战应用教学理念是“安全宝倍”(安全:警察的安全、群众的安全、嫌疑人的安全;宝:安全三宝——距离、掩体、戒备;倍:超量估敌,优势用警)。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4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1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 二年级2班

平均分 合格率 平均分 合格率

2013年期中成绩 89.8 94.4% 87.9 91.8%

2014年期中成绩 92.4 97.22% 91.5 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这项实验开展以来,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跟踪统计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进入专注听课状态的时耗已由原来的平均2~3分钟缩短到1分钟左右。相信随着这项实验的深入开展,必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崭新的数学教学气象。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运动训练科学;研究方向

引 言

运动训练科学的基本理论在1960至1970年基本形成,而研究则在1990年后正式开始。运动训练科学属于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科学的产物。传统的运动训练科学遵循的是小数据研究理念与模式,然而,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小数据所展现出来的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不能完全的反映运动训练的模式,而大数据的分析存储、收集、使用数据的能力则在运动训练科学中逐渐应用。从训练人员身上的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场内的摄像头,再到服务人员手中的互联网以及终端设备,这其中大量的数据已经被收集起来,进而为以后的训练服务应用。不论是受伤运动员的训练还是教练的战术布置,都已经更加完整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可见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运动训练科学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也为运动训练科学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其在科学化研究和运动训练现代化研究的发展,解决了在运动训练中许多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思路,为运动训练科学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一、大数据时代下运动训练科学的研究现状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论是运动员的恢复、预防或伤病,运动竞赛的过程,运动的训练的评价和效果,还是在竞赛过程中的战术分析与安排、运动员的选材、运动训练的时间等都与大数据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如何从众多的数据中寻找在运动训练中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发现隐藏在运动之中的秘密,从而准确的为运动员或者在训练中提供有效的数据,帮助运动员到达合理的身体状态与竞赛成绩是对运动训练科学是极为必要的。如今大的数据的出现帮助在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棒球、羽毛球等运动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为竞技赛场增添了一丝色彩,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运动训练科学领域的认知。

高尔夫球运动受到了各国运动员的喜爱,如今运动员也正是依靠数据分析来帮助他们在技术方面、训练方面更加全面,以此提高他们的训练成绩。例如Track Man技术是帮助运动员测量在每次击球后的击球方向、旋转速度、角度和力度等,然后通过数据软件等进行分析,帮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数据之后,更加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就通过数据来展示运动员在场上的得分、进攻、掩护、挡拆、对抗数据,经过近四十年的数据积累,裁判可以根据比赛回放等来进行更好的判断,教练也可以利用数据对战术进行分析安排。截至目前为止,凡是聘请了数据分析师的球队俱乐部平均胜率都打到六成以上,而其他俱乐部仅有40%的胜率。在某些运动中运动员可以通过佩戴传感器来检测运动员的心率、垂直弹跳以及加速度等,从而保障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制定相应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在德国,每一个足球场地四周布置传感器,甚至在每位球员的训练中也都放置了传感器来对运动员的运动变化细节进行分析。这些数据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到终端平台中,有由教练对这些运动员的运动轨迹、攻击范围以及运球的速率等相关信息进行战术分析;在网球的训练中,也有许多场地安置了传感器来捕捉网球的发球速率、旋转、发球角度等来判断球员的打法、击球特点。为战术的安排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运动员的发球失误率以及非受迫性失误上升时,教练则会判断球员的体力或者心理状态不足。除了这两项运动外,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等都通过这种独特的数据方式来帮助球队以最小的经济利益获取成功,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二、大数据背景下运动训练科学的研究方向

(一)明确运动科学训练研究对象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想确定运动训练科学的研究方向,首先要明确习研究对象。而我国近代运动训练科学是一种实体的研究,不依赖于其他事物外部复杂的实体。而在实体的研究中主要利用分解还原的研究方法,在数据的研究模式采用小数据研究。例如,在竞技体育中将各项竞技因素分开,单独训练体力或者技术,并且以弹跳力能力、心率肺活量、肌肉围度等指标来确定运动员的能力。然而,在运动训练科学的研究表明,实体是依附于关系的,关系甚至比实体更加重要。例如,核算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产生生命,原子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分子。故而,对于训运动训练科学来说,关系要比实体更加重要。如果我们能在运动训练科学中找到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就能准确的分析在运动训练中的技巧与对策,从而提高运动员运动训练的效率。

(二)明确运动训练研究视角

我国近现代运动科学训练都是单向度,如研究运动技术或者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等。我国运动训练科学的研究方向首先要由单向度多向度发展,促进运动训练科学的有效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运动训练科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需要迎接\动训练科学思维研究的变革,融入大数据的变迁,顺应时代的变化,明确运动科学训练研究的对象以及视角,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和运动技巧,从而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

白曼利(1981.3-),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咸阳,学历:研究生,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职称:副教授。

杨江林(1982.1-),男,民族:汉族,籍贯:云南丽江,学历:大学本科,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职称:副教授。

参考文献:

[1]王琪.基于社会需求背景下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1,06(10):3-4.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6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摘 要:笔者构思的企业培训系统是将培训后的销售业绩直接与培训过程相结合,通过对培训全过程监控分析以及后续的销售绩效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来改善大连万科雨林培训体系的模型及流程。而这些思路的实现正是基于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本论文设计大连万科培训系统从全过程和结果跟踪两个层面监控和分析万科雨林培训行动的效果,从长时间跟踪培训效果来指导企业培训和改进企业培训方式。

关键词 :信息化;员工培训;跟踪与优化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85-04

引言:大数据趋势

目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阶段,即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数据预判黄金周的旅游需求总量,阿里巴巴可以凭借自身强大的网购大数据判断当下的流行产品,微博,微信可以通过大数据判断社会时事热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趋向。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战术与战略判断的依据,企业不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商业的运营模式势必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那么大数据时代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培训系统中,这尚是一个较新的思路和模式。

万科作为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企业,一直将步伐迈在行业前端。从精装修到工业化,到了2014年万科集团总裁郁亮频频到访小米、腾讯、阿里等企业学习互联网的大数据精神,而一本《大数据时代》也在整个万科集团内部开始流行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万科也在用大数据思维来思考整个企业的运营与运作。本文将以大连万科雨林培训为例进行剖析,设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培训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1.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现状剖析

1.1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简介

雨林培训是万科集团营销系统的一个专项培训,旨在通过营销精英的经验分享等方式打造高品质的专业营销培训平台。

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的理念是“用经历定义成长”,主要针对的是公司为大连万科服务的员工,因此整个培训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通过万科营销系统和万科其他职能端口优秀人才的经验式教学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员工的万科化和专业化;另一个层面则是通过脱产的全封闭培训,在相对的一段时间内使得培训成为员工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并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最终让培训和学习成为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工作意识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雨林培训现状调查

1.2.1问卷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建立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涉及了2014年全部参与到雨林培训的公司在职员工,共计50名(另外10名离职或休假),调查内容涉及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后跟踪等多方面问题,问卷全部收回,有效数47份,有效率94%。

本次被调查的员工涉及置业顾问、营销策划以及后台管理三大基层岗位。此外笔者在文中选取了较有说服力的一些问题与统计数据,为后文分析培训状况提供数据支持。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认为,公司对于雨林培训是比较重视的,也由此从侧面反映出来,员工对于雨林培训的心态是比较积极的。

在调查中涉及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时,被调查对象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有60%的受访对象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另有接近43%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内容不够深化,浮于表层,应该进一步深化培训专业度。可见,这两方面是雨林培训中出现的较大的问题。

针对培训形式单一这个问题,更多的受访者希望有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形式,案例分析、影像教学等都是比较受到学员欢迎的培训形式。因此在培训设计中,培训的组织者应该将这一调查结果纳入以后的培训设计的考量范围。

1.2.2访谈调查

笔者根据在调查问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列举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话题,对雨林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了实际的访谈。其中培训组织者2名,培训参与者中,笔者挑选了三个不同的营销项目中的营销策划、置业顾问和后台管理三大岗位共计9人。通过对于这11人的访谈,再结合问卷调查,笔者梳理出了当前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存在的几个问题。

1.3雨林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雨林培训有着多年的经验,而且组织者每一期都会精心的准备和组织,但是笔者在调查和统计中,仍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分析,希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得雨林培训不断优化完善。

1.3.1培训经费不足

在培训中,因为一些经费的问题,我们发现培训过程缺乏一些必备的教材与教学资料,培训过程主要以讲师讲,学员记的模式,培训内容记住多少,消化多少只能以依靠课堂上的吸收消化程度。雨林培训培训模式主要是以授课为主,但是我们都知道授课是一种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而且每期只有几天的封闭式培训,因此学员们通过授课这种方式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而要想使得雨林培训可以达到一种长久有效的作用,就必须依靠学员们自己在课后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而在员工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辅助的学习就必不可少,而目前雨林培训因为经费的问题还无法满足每个参与培训的员工都能有充足的培训资料。

1.3.2培训内容较浅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主要是针对公司中为万科服务半年以内的新员工以及各营销项目申请的特殊的培训需求。而培训的宗旨是“用经历定义成长”,实际上就是通过万科各系统以及合作方优秀的员工的经验来指导培训,但与此同时因为培训时间以及讲师不是专职讲师精力有限的问题,会使得培训内容过多的流于表面,很难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 使得被培训的员工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就使得员工在在未来的工作中很难把培训内容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1.3.3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笔者发现很多学员反馈对于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形式有一些意见。本文在前面提到过,培训形式主要是以授课为主,辅之以一些团队素质拓展。因此可能导致一些学员会出现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参与度不高、开小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使得培训的效果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单一的机械式授课,会对培训结果产生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企业人力资源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新形势下的培训方式,比如头脑风暴培训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培训法以及利用互联网名师课程授课方式等,这些培训方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突破,而且也是更加科学的培训形式,这些新的培训模式不仅仅会极大程度的提高被培训者的参与度和兴趣,还会使得被培训者因为注意力的集中而记住更多的培训内容,而大连万科雨林培训还缺乏这些多元的培训模式。

1.3.4培训后期跟进不到位

培训结束之后,大连万科营销管理对于培训效果的后期跟进力度较小,被培训者参与培训后是否在工作中有了能力的提高、精力投入的增加、工作方式的优化等培训结果没有系统的统计与跟踪,往往只是项目销售经理的一个电话反馈就完成所谓的后期效果评估。因此对后期的培训优化缺乏导向作用。

1.3.5雨林培训问题成因分析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虽然在业内有着极高美誉度的培训品牌,但是确实存在着笔者在上面说到的一些问题。追本溯源,笔者与大连万科培训的组织者进行了一些访谈,并亲自加入到了雨林培训的组织工作,并参与了全程的培训得到了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归纳为管理层重视程度有限,培训模式僵硬,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可以依托于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方式得到优化和改进。

2.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方案的设计

2.1雨林培训改进设计整体构思

按照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人员素质要求、业务流程规范、运营管理体系等,再根据各个营销项目的具体要求,本文以营销策划、置业顾问、后台管理三大基础为例,运营组培训岗位的具体负责人员如何规划好每期培训的内容,做好培训需求等内容设计一下思路和方案。以下是雨林培训改进设计总体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适度激励原则。

这一切都将以信息技术跟踪大连万科系统的培训过程和效果来实现其总体原则。

2.2培训需求分析

为了提高培训需求分析的科学性,本文引入了胜任力模型和数据统计分析。

3.2.1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般的员工培训,很少结合胜任力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而是根据员工的所在岗位进行岗位需求分析,结合岗位特点、能力要求来进行培训设计。但是胜任力模型构建之后,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则是根据二八法则,将绩效优秀的员工与绩效一般的员工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之间工作素质、性格等胜任力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培训设计。通过胜任力模型分析,可以灵活的结合实际的情况,切实的得出当前培训的实际需求,更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的一般步骤是,确认绩效评估标准根据标准划分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将两者进行对比找出二者工作的关键差异总结出岗位胜任力要求进行验证。

因为大连万科营销系统的雨林培训是针对公司一线业务员工的,因此主要是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如下表:

2.2.2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

当前大连万科营销系统有八个在售项目,其中七个分管的营销中心,因此公司员工数量庞大。要快速有效的完成培训需求的分析,就要根据每个营销项目为调查单位,总结出不同岗位员工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之间的差异,通过建立培训专项数据库构建胜任力模型,并评价培训效果。

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服务于各个营销中心的公司员工,因此,胜任力模型的调查统计也主要针对基层员工的状况。

3.雨林培训的改进与实施建议

3.1培训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培训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两大工作要做,一是要确保培训能有效地进行;二是及时调整和纠正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这两大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要做如下的具体工作:

(1)重视培训纪律:大连万科营销系统雨林培训作为业内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专项培训已经有较为规范的培训纪律,而培训的组织者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将这些培训纪律有效的贯彻下去,如:学员签到制度、手机寄存制度、讲师评价制度等等,将这些表现有效的体现在红黑榜上并且直接与最后的培训成绩相挂钩才能充分引起学员的重视。同时将这些学员培训过程状况输入到万科培训系统的雨林培训数据库中,以备以后跟踪调查。

(2)提高公司领导重视程度:毕竟雨林培训的对象是公司的营销人员,因此提高公司领导的重视,更加能够使得学员全身心参与到培训的全过程。因而在培训时,应该安排公司的领导进行定期视察,让他们了解自己公司的员工在培训时的具体表现;其次培训成绩除了以各营销项目进行排名外,还应该按照公司的排名进行,并将成绩反馈给公司的分管领导。及时将领导参与情况反映到万科内部互联网上。

(3)及时调整培训误差:培训进行时,除了按照原来计划按部就班实施之外,还要注意其中的控制与调整,及时的从工作人员以及学员的反应来分析目前培训的效果。然后比照之前计划制定时的预想效果,总结二者差异找出原因,判断是否能够做出及时调整,若可以就及时对原来的培训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果不能则作为下一次培训的优化依据。

3.2雨林培训的系统化建设:搭建培训信息化平台

笔者建议雨林培训利用大数据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并搭建信息化平台。

3.2.1雨林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并不意味者培训的组织人员就结束了全部工作,在训后需要统计和整理培训期间的有效数据和信息,为培训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依据。需要做如下的具体工作:

(1)奖惩数据统计:将学员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奖惩、考试成绩等一些列的评分综合统计,并将数据统一反馈给各分管领导。

(2)总结与归档:梳理培训期间的各个环节的情况,并且抽查被培训的学员,做一对一的调查,整理这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次的雨林培训做好优化铺垫工作。最后,将本次培训的相关材料进行归档保存,为日后提供借鉴,所有的这些都将用雨林培训的专项数据库进行收集和整理。

培训效果评估作为培训最后的工作,对整个培训的价值估计以及日后培训方案的优化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之前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缺乏一套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因此笔者在此引入了柯氏四级培训评估体系。

四个层级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一个层级对于员工都有着不同的期望,在反应评估中,培训方希望被培训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去,主动学习。在第二个层级学习评估则是期望被培训者能够在理论上吸收消化培训内容,并且可以举一反三,理解培训内容以用在未来的工作中去。第三个层级则是期望被培训者,能够将培训内容融会贯通,在培训后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在遇到实际困难时联想到培训内容,并以之解决问题。最后一个层级成果评估,则是用客观的绩效评估本次培训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否真正起到了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

柯氏四级评估体系见下表:

3.2.2搭建雨林培训独立的信息化平台

2014年万科集团搭建了新的培训开发系统,即“培训V2.0”,各个地方一线公司可以通过该系统向所有员工预告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员工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预约和评价想要参与的培训课程。整个万科集团已经初步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信息化管理。

2014年年初,大连万科营销管理部寻求新的合作模式,与互联网公司积极合作,搭建了“万科三好住宅”、“大连万科微管理”等一系列的微信公共平台,实现了市场营销、内部管理、业务处理多种功能。因此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将培训体系信息化并对被培训人员的销售绩效和培训体系进行信息跟踪和反馈。

但目前,雨林培训并未纳入到“培训V2.0”和微信管理平台之中,培训的反馈以及培训内容的保存仍然处于传统模式,不利于建立长期培训效果的跟踪信息收集体系。因此就必须搭建雨林培训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得学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评价培训内容与反馈培训效果。并且可以长效的保存这些信息,日后积累成为大连万科雨林培训的大数据库,为培训的优化和效果提供更多借鉴的依据。

另外通过对培训体系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将培训资料利用培训内网传送给学员,这样既可以使学员得到了相应的资料,同时也避免培训费用上升的状况。

对于学员反映的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深度不够等问题,也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要求学生上互联网相关名师课程、网上资料下载,搭建微信圈互相学习,经验分享等方式增加学习内容和交流沟通方式。当然对于一部分优秀员工应有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如更多专业花的系统教育和知识储备。

结论:在信息化条件下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不断更新发展着,笔者在本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一系列实施方案来确保培训制定的方案更加有效科学。同时,在改进设计方案过程中,笔者引入了柯氏四级管理培训评估体系,作为搭建雨林培训评估阶段的评估工具。紧跟时代潮流并且结合万科当下的战略,将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应用到雨林培训中去,确保实施与评估能够更加便捷和有效科学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编著:企业员工考核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戴良铁伍爱编著[M].人力资源管理学,1995.

[4] 蒙德·A诺伊等编著,刘听译:人力资源管理一赢得竞争优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香港管理专业发展中心编:组织行为与人事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6] 徐颂陶著:中国人才展战略与人才资源开发[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7] 费迪南佛尼斯著,丁惠民游锈雯译:提高员工业绩的教导对谈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8] 果红忠,万科发展战略简析[C].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9] 董秋彤.解密万科成长之谜[N].中国企业报,2002.

[10] 陈一飞.住宅产业化进程中房地产企业战略变革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 丁成章.工业化制造住宅与住宅产业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2] 范业铭.论BUZZSAW信息门户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产业,2008,(7):79-82.

[13] 梁建军.浅议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08,(4):185.

[14] Michael A.Sheppeck and Jack Militello:Strategic Configur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pring 2000,39.

[15] Maker Zob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nagement,2008 12.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培训中一心培训绩效评估企业培训

1.研究背景

培训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培训中心通常是专司企业职工培训服务的直属机构。当前,企业为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正在赋予所属培训中心更多的培训职责和任务,同时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培训提供保障。如此,保证培训满足企业人才发展战略需求,使企业的投入获得最大利益就成为培训中心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对培训中心的考核标准。然而,如何鉴定培训成效即培训绩效评估则始终是培训中心在培训循环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建构应该是培训中心当下所应着力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

2.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理论概述

2.1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内涵

绩效一词源于英语performance,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培训评估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确定培训是否有效的问题”。因此,培训绩效评估可以概况为以验证培训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收集培训结果的活动。而要科学地验证培训结果是否满足培训目标或需求,则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应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手段、评估流程等因素,其中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

2.2现代培训绩效评估理论简述

2.2.1柯氏模型

柯氏模型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Donald Kirkpatrick在1959年提出的。模型依据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绩效分为反应(reaction)、学习(learning)、行为(behavior)、结果(results)四个递进层次。

2.2.2柯氏改良模型

柯氏改良模型是美国另几位学者1993年在柯氏模型基础上针对其不足而提出的。他们认为培训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只是培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把四个层次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培训绩效评估看作是培训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把评估和培训分割开,这样一来可以把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及培训评估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培训评估对培训计划起到指导作用,从而使培训计划更加适合员工以及企业的培训需求。

2.2.3CIRO模型

CIRO模型是Warr.P,Bird.M,Rackham.N 三位专家在1970年提出的。它描述了四种基本的评估级别,即背景评估、投入评估、反应评估、产出评估。背景评估是指获取和使用关于当前操作环境的信息,以便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投入评估是指获取和使用可能的培训资源来确定培训方法。反应评估是指获取和使用参与者的反应来提高培训过程。产出评估是指收集和使用培训结果的信息,它是评估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包括界定趋势目标、选择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四个阶段。与之相似的还有美国学者Stufflebeam,D.L.在1967年提出的CIPP模型。

2.2.4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

Phillips于1996年提出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模型在Kirkpatrick四层次模型上加入了第五个层次,投资回报率(ROI)。RIO是对培训效果的一种量化测定,是通过财务数据来测算有关投资回报率指标以说明培训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它通常是指培训的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往往用百分比表示。

2.2.5满意效用比模型

Lawshe在1975年提出满意效用比(CVR Content Validity Ratio)模型。此种评估方法是先有一定的培训人员和老师以及刚完成培训的学员根据KSAO (知识、技术、能力和其他人员特征)运用头脑风暴法建立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专家打分法对KSAO指标体系进行评估,根据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CVR方法进行计算:CVR = Ni-Nu/Nt

Ni 表示认为选定的KSAO 指标重要的专家数

Nu 表示认为选定的KSAO 指标不重要的专家数

Nt 表示参加评估的专家总人数

2.2.6技术匹配模型

技术匹配模型是Macey在1982年提出的。它采用专家打分法对KSAO指标体系进行打分,从而来评估培训需求的重要程度,确定培训的重点。

2.2.7罗伯特・布瑞克夫成功案例模型

成功案例模型法是通过对部分成功受训人员的知识、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估从而确定影响成功培训的因素和影响员工正接受培训的因素,从而更好的改良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2.2.8目标导向模型

目标导向模型是Jackson1991年提出的。该模型的特点是,关注受训者而非培训者的动机;评估受训者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把培训效果的测量和确定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培训的评估不由培训者实施。

2.2.9CSE模型

CSE评估模型是加利福利亚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提出的。该评估模式的特点是针对整个培训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估,因而不受时间、条件限制,也较容易操作。与其他评估模式相比,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阶段性、综合性与全程评估相结合上。因其将整个培训的发生、发展过程分为阶段进行评估,从而有效地获取培训过程中的各阶段、各环节的可靠信息,不断控制、调整和改进培训工作。

3.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现状与特点

3.1现状

培训中心整体有绩效评估意识,在培训质量要求下多数培训中心建立了教育培训效果满意度评估制度和流程、学员满意度评估制度和流程;建立了评估标准。有些培训中心还应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并利用统计数据评价培训效果,通过座谈会、个别沟通等各种方式反馈给培训教师,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但从培训绩效评估的总体要求看,培训中心的培训绩效评估仅具雏形,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着对培训绩效评估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足、未建立科学的培训绩效评估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评估手段)、评估客体模糊和未有效利用评估结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制约培训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3.2特点

培训中心的培训职能依据企业的定位和本身的发展战略,不仅承担着企业党校、高管、科研等各类高级人才的培训还承担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等各类实用人才的培训,因此,具有涉及面广、评估难度大,涉及专业多、指标体系复杂,涉及客户多、采集数据相对难度大等具体特点。

4.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设想

4.1构建原则

4.1.1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核心要素是评估标准体系。科学的标准体系应以可测量为前提。但由于培训绩效评估内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又不能完全量化,因此,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1.2区别对待的针对性原则

鉴于培训中心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不同,培训需求、对象、内容、时间均有差异,标准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应根据不同层次、类别在整体评估体系框架下,建立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子框架,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可靠结论。

4.1.3全过程评估的原则

培训绩效是培训全过程实施的结果。因此,培训绩效评估体系不仅是培训后对培训产出的评价,还应对培训前需求的分析、实施的策划、过程的控制等环节进行评估,才能一方面及时矫正不足,另一方面为培训绩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4.2评估体系模型设想

依据现代培训绩效评估理论、实践及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要求,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应包涵需求分析评估、实施策划评估、过程控制评估和培训效果评估四个模块。

4.2.1需求分析评估模块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的依据。因此,需求分析评估是保证需求分析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需求分析评估的内容主要针对需求分析形成的各项要素,包括对需求分析者资格、能力的评估,需求分析手段或方法的评估和对输出结果有效性的评估。需求分析有效性评估的标准是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4.2.2实施策划评估模块

培训策划(培训大纲、培训计划)是培训实施的脚本。因此,对培训实施策划的评估是保证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实施策划评估的内容主要针对策划者和策划内容,包括策划者资格和能力的评估、目标制定的准确性评估、培训时机、时限、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评估、培训场所和设施策划的适宜性评估、过程策划的有效性评估和培训预算的合理性评估。

4.2.3过程控制评估模块

培训实施过程的控制是培训策划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对培训实施过程控制的评估即能为培训实施的有效性及时诊断,又能为培训策划的有效性再行提供佐证。培训实施过程控制评估内容覆盖实施全程,包括培训者的有效性评估、培训对象的适宜性评估、师资聘任过程的有效性评估、教材及教学媒介的有效性评估、培训资源(设施、设备、环境)的有效性评估、培训内容和进度有效性的评估等。

4.2.4培训效果评估模块

培训效果即培训产出是培训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因此,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检验培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依据柯氏模型和菲利普斯五级投资回报率模型,培训效果评估内容应包括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教材使用效果)评估、服务效果(教学设施和环境、生活设施和环境、管理设施和环境)评估、学员收效(学习收获、考核成绩)评估、培训收效(上级评价、同事评价、业绩表现、态度转变等)评估、企业收效(企业或主管部门对培训的满意度)评估和成本―收益(培训投入和产出的财务指标)评估。

4.3评估体系的流程设计

评估体系依赖于科学的使用,制定评估流程是保证评估科学性的重要途径。评估体系的流程应包括分析评估需求、确定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实施评估、分析评估信息和反馈评估结果六个环节。

4.3.1分析评估需求

分析评估需求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培训项目主管部门的需求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评估需求分析主要通过对项目主管部门的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

4.3.2确定评估目标

评估目标是评估实施的导向标,决定着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培训目标的确定以评估需求分析为依据,以可测定为原则。

4.3.3制定评估方案

评估方案是对评估整体过程的策划。评估方案应包括评估目标、内容、方法、指标体系、评估过程等。

4.3.4组织实施评估

依据评估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中应注意保存所收集的信息资料。

4.3.5分析评估信息

根据评估目标和标准,汇总分析评估过程所收集的各种数据,得出目标要求的评估结果,并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评估目标、评估方法、评估过程、评估标准、数据分析方法、评估结果和建议等。

4.3.6反馈评估结果

评估报告应以适宜的形式反馈给培训相关方。首先,向培训对象反馈,以使其了解培训的效果,增加培训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向培训实施者反馈,使其了解培训实施的优劣,促进持续改进,增加培训的有效性;第三,向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反馈,使其了解员工受训后的变化和提高,促其不断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第四,向企业高管反馈,使其了解培训的收益,给予培训工作更多的支持。

5.提高培训中心培训绩效评估质量的建议

5.1提高对培训绩效评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科学的培训绩效评估是培训良性惯性运转的有力保障。依据戴明的PDCA循环,没有检查评估,就没有实施。因此,培训中心应在全员中强化对培训绩效评估的认识,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共识,形成培训文化。

5.2推进培训绩效评估的法制化建设

制度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培训中心应通过建立培训绩效评估制度,完善机制,特别是通过对培训绩效评估建立和实施的考核机制,让培训中心上下像关注培训一样关注培训绩效评估,不断推进培训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减少评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3不断完善适合培训中心的科学性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是检测培训绩效的有效工具。工具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培训实施相关部门应根据培训需求,不断通过调研,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以达到科学性的要求。

5.4提供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平台

科学的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有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支持。培训中心应在资源上保障评估的实施,如建立培训评估电子数据库,研究评估数学模型等。

5.5加强培训绩效评估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培训绩效评估成败的决定因素。培训中心应通过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员工实施培训绩效评估的能力,培训应包括态度培训和技术培训。

5.6充分发挥培训绩效评估的作用

要使培训绩效评估真正服务于企业培训,就要充分利用培训绩效评估结果。不能将评估结果束之高阁,让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培训中心利用评估结果矫正不足,以达到培训的既定目标;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再策划的依据,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玉萍,许伟波,彭于彪.绩效・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永刚.浅谈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0,(08).

[4]张民.论现代企业职工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J].职业,2010,(05).

[5]袁凌,朱瑞娟.国外企业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

[6]左经文.凯洛格公司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研究[D].万方数据.

[7]人行海口中支人事处课题组.我国央行培训绩效评估研究[J].青海金融,2009,(1).

[8]刘北国,郭慧香,高玉春.培训绩效评估流程设计[J].石油教育,2009,(4).

[9]张民.企业职工培训绩效评估体系流程设计[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5).

大数据实训心得体会篇8

0引言 数控技术作为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的核心技术,正在以较快的速度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2]。现代职业教育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能掌握机械制造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又能够同时胜任数控加工编程及加工工艺规划、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任务的复合型人才[3]。在数控设备已经成为国家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建设基础装备[1]的时期,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社会对于数控加工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数控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数控教学体系。 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数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只有与现代制造加工企业实现良好对接,才能够培养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工程应用人才。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数控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职业教育数控培训资源不足 数控实训设备条件差,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同时具备相应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尤其缺乏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专业教师[3]。教学培训体系不完备,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尚存在差距。 2)培训体系不完备 很多院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3)信息化不足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教材形态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实训等课程的教材非常有限,严重脱离生产实际。 2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系统的特征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应当是能够实现与加工制造企业的完美对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数控加工工程应用人才。其基本特征要求为: 1)数控加工培训体系的完备性 现代职业教育在数控方面的培训已经不能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机床的简单操作上,对于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CAD/CAE,CAD/CAM,机械加工工艺及CAPP,数控编程与数控仿真等,培养出适合实际工程应用的人才。 2)提高数控加工体系的信息化 职业教育在设备资源及智力资源方面的缺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在数控加工体系方面的信息化程度,实现网络上分布式资源的共享与集中利用[4],解决职业教育的资源短缺问题。3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系统的总体架构 3.1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网络化体系 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体系的可利用资源一般有高校的分布式资源、企业的分布式资源、网络上的其他分布式资源等。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就必须建立他们之间的数据通讯,通过网络平台将他们连接起来。图1所示为连接体系结构。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建立一个用于数控加工培训信息共享的平台网络体系,图2所示为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网络化数据共享体系架构。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网络化体系主要有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数控加工制造企业以及网络上的其他资源机构组成。在数据中心的连接端,各个加盟成员将数控加工共享的资料通过转换协议(TCP/IP协议)转换成可网络化传输的格式,并发送到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在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各个联盟机构均可以通过网络对其进行访问,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及数据。每一个加盟该网络化体系的成员要实现数据的共享服务,必须通过接口服务器进行连接。加盟成员传输的数据通过接口服务器进行加密、解析等处理后再上传至共享数据中心。加盟的成员接口服务器必须经过认证中心的合格认证才能进入该平台体系。这样,既能够保证各成员内部信息的安全性,又不影响信息的与共享。 3.2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数控加工培训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适合时展的数控加工工程应用人才,还需要建立完备的数控加工培训体系。图3所示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体系结构,它包括CAD/CAE模块、工艺分析制订及CAPP模块、数控编程模块、数控仿真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机床加工模块。完备的数控加工培训体系可以使得职业教育的学习者能够更好的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及流程等。 3.3培训体系的具体实施 用户端通过WEB的方式对数据中心进行访问,获取相应的参考信息,进行实训练习。同时,将前一阶段的上实训数据上传至内部网络数据服务器中,供后续数控设备控制加工使用。图4所示为建立的内部网络培训体系,具体的实现流程图如图5所示。 4结论 文中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体系的特征要求,提出了面向现代职业教育的数控加工体系。该体系通过网络利用各种分布式资源的集中,提高分布式资源的利用率,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在数控教学方面资源匮乏的问题,使得现代职业教育尽可能与加工制造企业实现良好的对接,满足社会对于数控加工工程应用人才的需要。

上一篇:教研室工作计划及工作安排范文 下一篇:创建文明校园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