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09 17:21:30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1

叫卖形式从最初的走街串巷到如今的商业广告,叫卖的传播渠道也从纯粹的吆喝到如今通过电视、广播、新闻进行宣传;叫卖内涵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发展迅猛,商贩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商场、百货的叫卖各式各样,叫卖文化有了新的内涵。 

本文以永川区的叫卖文化和商业发展为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叫卖文化的发展变化分析商业的发展趋势,得出叫卖文化与商业发展的关联性,进而预测商业未来的发展新趋势。 

一、叫卖文化的内涵 

叫卖,指从事商业服务性行业人员为推销商品或开展商务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口头语言表达形式。 

叫卖本是商业行为,但随着城市发展,走街串巷的叫卖声越来越普遍,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极为长久的时间,渐渐也沾上了文化气息,发展成一种商俗文化、民俗文化、口头文化。 

(一)叫卖文化的特点 

历史悠久,从西周时期持续发展到现代社会;实用性强,与商业发展相辅相成;内涵丰富,不同的行业、地区具有其特色;口语化表达,风趣幽默,朗朗上口;语调旋律婉转, 声调悠扬,节奏感强。 

(二)叫卖文化的发展历程 

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叫卖文化进入繁盛期。据记载:明代北京叫卖已成规模,清末民初,北京叫卖发展至高峰。十九世纪后期,叫卖文化濒临灭绝,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提高,叫卖文化得到恢复。 

二、改革开放以来永川区叫卖文化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蓬勃发展的经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变化,永川区的叫卖文化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变,主要体现在传播载体与内涵的变化。 

(一)叫卖文化传播载体的变化 

最初,商贩在大街上用吆喝声招徕顾客,后来,他们唱起编好的内容新奇的歌谣来吸引顾客。永川方言风趣幽默,叫卖充分发挥其方言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发展,商贩的摊位趋于固定,常使用录音机播放提前录好的叫卖声。如今,更多商家在荧屏上播放宣传视频。纸质宣传单、电视广告等,叫卖已经从口头文化发展成为以现代科技为载体的语音、文字文化。 

叫卖文化的四种形式:一是定点叫卖,商贩在街道上摆摊叫卖;二是不定点叫卖,游商携带货品走街串巷进行叫卖;三是将叫卖声编成曲调,通过人们的传唱进行叫卖;四是通过拍摄广告,投放到大众传媒上进行宣传。 

(二)叫卖文化内涵的变化 

叫卖的目的是推销商品。随着时代变迁,叫卖文化成了一种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它宣扬了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如今,叫卖声渐失传,靠民间艺人进行叫卖表演或穿插进影视作品等,展现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叫卖文化成为了一种地域文化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叫卖文化从单一的口头吆喝,融入了视、听的感受,从单纯地“叫”变为具体、形象的“演”。 

三、改革开放以来永川区商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永川区的商业贸易量急剧增加,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商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的形式不断更新,商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促进了永川区经济的发展。 

近6年来,永川区经济一直呈高速发展的趋势,也一直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对外辐射交易额、人均消费等四个“渝西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种类不断丰富,品种向高科技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由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日常生活品、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增加了高科技电子类高档耐用品。从改革开放前的国内自产到如今的国外进口,极大地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四、改革开放以来永川区叫卖文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传统叫卖文化是在近40年发生变化的,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年,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叫卖文化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消费开始从生活必需品走向高档耐用品,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经济水平的变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永川区经济发展良好,居民对商品消费支出的增加、各类商品价格的上升都反映了居民对不同商品需求的变化,居民在衣着食品和个人娱乐保健等服务业的消费增加较多,在交通、维修服务的消费降低。 

如今商业迅速发展,商业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叫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以前的口头吆喝比的是嗓音和叫卖词,如今的叫卖靠的是迅速发展的传媒。 

叫卖文化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以前的小规模个体经营户到如今的多种私有经济的存在,许多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较大的经济体开始存在,走街窜巷的叫卖形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时代环境。商业经济的发展对叫卖文化的影响是必然的、巨大的。 

由此,叫卖文化与商业发展两者紧密关联:叫卖文化的变化反映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叫卖文化的变化。 

五、叫卖文化与商业发展的未来走向预测 

商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在商品上的消费支出逐年上升,商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想要在競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占优势,而随着商店租金的日渐提高,大多数小型商业户开始选择在网络上销售物品。近几年来的淘宝、天猫等一系列的网上交易平台的出现使商业开始向网络发展。 

在网络上开店的成本低、销售范围广、交易方便,更多人加入到网络经商行业,由于资金有限,他们更多选择低成本的网络宣传来提高商品知名度,比如利用微信、微博、腾讯QQ等更多社交软件、商扩大宣传。 

因此,我们推测:商业叫卖在今后的发展将会从电视广告、网页广告和传单转向网络社交平台,微商将会成为商业用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叫卖将会以网络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将会在无形中影响我们。 

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叫卖文化的变化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出发,从叫卖文化的变化中看商业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视野。从而得出叫卖文化与商业发展的关联性:叫卖文化的变化反映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影响叫卖文化的变化。结合现在商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对叫卖文化未来的变化方向做出预测。但由于我们组成员调查区域局限性和对材料掌握的有限性,科研能力有限,对这一项目论述和研究还较为肤浅,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组成员会继续关注这一课题,以期望能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将会继续发展,而叫卖文化则会随着商业的发展继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叫卖文化在我国商业文化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永川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重庆市永川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永川调查队,永川区人民政府官网 ,2016 

[2]《叫卖声中说变化》,作者:周礼,中国江西新闻网,2009 

[3]《叫卖:逐渐远去的声音文化》,作者:张文凌,济南日报,2007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2

越是关键的时期,展会所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最简单而直观的证明,就是展会举办那几天,人潮汹涌的参观队伍,人们都想从展会中寻找一些答案。作为主办方,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在面料展后,对观众进行了数据统计如下:观众总数:53,948人;国内观众:44,402人;海外观众:9,546人;国家地区:105个,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此次展会受关注的程度。

展会作为一个“窗口”,可以从宏观层面表现现在行业的特点以及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它作为一个“窗口”,也可以从微观层面给我们带来启迪,带来收获。在我们总结展会大收获之前,不如先从分析“国内馆”和“海外馆”两大主要阵地开始……

国内馆:呈现关键词――科技时尚

收获关键词――学习沟通

此次展会占用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lO个展馆(分别为W1-5号馆,EI-5号馆),其中W1,W2及W3半馆为海外展馆,W5号馆为辅料展馆,其余均为国内面料企业展馆。金融危机的阴霾仍在,但是在这里洋溢着的是一片积极、努力的气氛,让人们在寒冷的时候,感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信心油然而生。

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经过15年的成长,已经成为我国面料生产厂家每年的一项重要经营活动和产品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今年这个国内外市场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更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展示,并获得新的商机。而从众多展示的产品来看,中国的面料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重视环保,重视时尚。据统计,去年面料展的国内参展商中,ODM企业已经占据了总数的60%。在泰安岱银毛纺织有限公司的展位,公司经营处处长徐辉接受采访时说“今年以来,岱银毛纺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已成功地开发出棉毛、麻毛、丝毛等系列新产品几十个,这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订单接踵而至,竞争优势日渐突出。此次展会上,一共参展365块样品,其中多元化的色彩贯穿着秋冬系列产品。采用环保染料,紧跟国际流行趋势,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系列色系,引领了市场潮流。”在展会之后,记者再次联系了徐辉处长,询问展会的参展效果怎样,他很满意地说:“本次展会期间公司与近千家客户进行了洽谈交流,其中国内外新客户600多家,现场调样的国内客户111家,国外客户12家,有合作意向的国内外客户正在洽谈中,这次展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又比如在康平纳公司的展位上,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经典羊绒系列及单西、套西产品格外引人注目,该系列产品以细腻的外观效果和独特质感让到会的服装制造商们眼前一亮。单西、套西系列面料采用精纺粗做与粗纺精做相结合的独特工艺,融合了纺纱、织造、染整等多方面的创新技术,淡化了粗纺呢绒与精纺呢绒之间的界限。

在展会上,像这样自主研发,重视科技创新,重视流行趋势的面料企业不占少数,中国面料朝着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越走越顺。像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展这样的展会,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集中国内外顶尖的,优秀的企业齐聚一堂,在这样难得的机会里,学习和沟通就是必不可少的。

南山纺织服饰(控股)有限公司面料设计师就表示:“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面料展会,汇集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优秀纺织企业,展示了最好的产品、最优秀的创意设计、最高的科技水平,代表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水平,为这些优秀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同时,企业也能从与其他企业的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对企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另外,在展会上不仅能看到国内不同纺织企业的产品,还能看到很多国外的前沿产品,还有不同趋势展区的流行指向,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我们日后面料产品的设计思路提供了参考方向。”

海外馆:呈现关键词――前沿高端

收获关键词――中国市场

参加此次面料展,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展团表现积极踊跃,其中主要来自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来自奥地利、比利时、捷克、荷兰、西班牙、瑞士、英国、土耳其、美国等国家的海外企业参展。据了解,意大利贸易委员会本次组织50家纺织企业参展,展位面积达720平方米。是参展以来最大的一次。

在海外馆,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展团都是以统一的整体形象展示,比如意大利展团的展位装修,红白黄色相间的门面很是显眼,不用抬头看展位介绍,就可以清楚识别出这个展位是不是意大利企业。而在海外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前沿和高端,中国面料企业的进步非常之快,但是跟这些国家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如德国展团带来的一系列高科技面料、日本展团展示的高品质面料、意大利展团呈现的精细设计、韩国展团提供的别致女装面料……

而在这个秋天的上海,能让这么多海外展团和企业纷纷来到面料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市场。面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纺织市场无疑是积极的、活跃的,中国内销市场份额上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们希望能在中国找到更大的生机,希望更多的自己国家和企业的面料能被中国市场认可和看中,就如日本展团此次面料展带来了趋势展出,展示了日本本土秋冬面料展的精华展品。趋势展区的负责人表示,相对于日本,中国纺织品市场可谓庞大,日本纺织行业能带给中国市场的不仅是优秀质量、高端科技的技术型面料,还能带来有着日本流行特色的时尚面料,希望更多的日本面料能被中国市场认可。与此同时,韩国、意大利等响当当的面料强国都像中国抛来橄榄枝,中国市场,势不可挡。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展会的基本功能就是展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然后把这个东西卖出去。话虽说得容易,而东西究竟要怎样做出来才能卖出去,做出来的东西要怎样才能卖得出去,都是有太多值得探讨的,借由此次面料展延伸出去,我们可以总结这样两点用创新把东西做出来,用服务把东西卖出去。在现在的国际纺织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态势良好的企业,无疑是拥有强大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而从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上看,大的零售商和优质品牌商,目前呈现出提高采购集中度的趋势,采购商希望把订单更集中地放在产品质量好、交期有保证、能够跟得上采购商的创新思路的供应商手中。因此,谁能把握好创新这个制胜点,谁就能赢得更宽广的市场。很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纺织企业未来所面临的创新,还要在营销层面上。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最大的差距在于,对市场渠道理解得过于简单,很多企业的意识还停留在把产品卖掉就完了这一初级阶段,还没有树立售后服务的意识,没有客户维护的主动性,了解客户在想什么,了解到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哪些好卖哪些不好卖,并能了解到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这对企业产品开发来说是宝贵财富。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城市郊区化 大卖场 竞争选址 对策

城市郊区化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人口拥挤、地租昂贵、环境恶化等原因,促使中心区人口、服务业、工业及商业向郊区迁移的离心扩散现象。目前,我国大城市“城市郊区化”特征凸显,大卖场竞争选址面临新的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大卖场竞争选址存在的问题

城市郊区化快速推进,促使区域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大卖场在新背景下实施竞争选址实践,面临下述新问题有待解决:

(一)“扎堆”老城区与城市购买力迁移的不协调性

“扎堆”老城区与城市购买力迁移的不协调性,导致老城区过度竞争。大卖场为赚取利润,争相在传统商业中心竞争选址。然而,随着城市郊区化进程的发展,老城区购买力向郊区迁移,大卖场“扎堆”传统老城区与城市人口向郊区大量迁移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卖场占地面积广阔,经营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对人口的依赖比较强烈。一方面,按照商务部专家王永平的观点,大卖场商品严重同质化,不具备“扎堆”效应,大卖场“扎堆”分流了客流;另一方面,传统老城区人口分布密度减少甚至出现了人口缺口。由于达不到门槛人口,购买力不足以支撑,多家大卖场盈利空间缩小甚至亏损,最终导致大卖场之间的恶性竞争。

(二)竞争选址相对滞后不能及时满足郊区新建社区居民消费需求

大卖场竞争选址相对滞后,郊区新建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大量城市居民向郊区动迁,促使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建社区形成,逐渐增多的郊区社区人口需要便利的购物条件、品类丰富且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但由于目前消费能力尚没有达到大卖场的经营门槛,因此大卖场的空间拓展总是居住先行并达到相当规模后,才开始竞争选址入驻。外来流动摊贩及小规模商铺充斥社区商业末梢,郊区新建社区居民面临严重的生活不便。相对于人口迁入及客流在郊区新建社区的聚集,作为社区主导业态的大卖场竞争选址严重滞后,郊区新建社区居民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大卖场竞争选址问题的成因

大卖场在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存在的竞争选址问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而探究其原因是提出有针对性解决方案的前提和基础。其原因概括如下:

(一)对“郊区化”引发的区域竞争程度变化缺乏准确评估

对区域竞争环境变化缺乏准确评估,导致大卖场扎堆购买力日益减少的老城区。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大量迁移,购买力分布出现了明显变化,区域竞争程度也因此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一方面,老城区购买力减少,商业设施集聚,区域竞争愈演愈烈,大卖场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另一方面,郊区新建社区购买力迁入,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区域竞争程度相对缓和。然而,大卖场即对区域竞争程度变化监测不够,又对区域过度竞争发生的可能性缺乏准确的预判断,造成其竞争选址过分局限于老城区,与城市郊区化进程极不协调。

(二)对“郊区化”带来的潜在发展空间缺乏准确超前判断

对潜在发展空间缺乏准确超前预测,导致大卖场竞争选址滞后。城市郊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卖场在没有正确认识这一趋势的情况下,很难准确预测潜在发展空间并抢占潜力空间最佳区位。率先进入潜在发展空间会给大卖场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先进入者能够抢占相对最佳的微观区位,且容易利用先入为主的优势形成一定的影响及知名度;另一方面,也面临经营等待成本增加的风险。然而,国内零售商对商业郊区化认识尚浅,因此对大卖场郊区化规律把握不准,使得大卖场在竞争选址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超前预测,不敢适度提前开拓郊区新建社区潜在商业空间,从而导致其竞争选址相对滞后、无法及时满足郊区新建社区居民的消费需求。

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大卖场竞争选址对策思考

城市发展的阶段不同,零售业聚集的区位也应有所不同。大卖场为了应对“城市空心化”的压力,使竞争选址决策向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竞争选址的科学性,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关注郊区化进程,监测区域竞争程度变化

随着城市郊区化进程的发展,区域竞争程度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而竞争因素是影响竞争选址的首要因素,大卖场在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实施竞争选址,应首先评估区域竞争程度变化并时刻警惕过度竞争发生的可能性。

1.借助“饱和指数”,评估区域竞争程度变化。区域竞争程度或者叫饱和程度,可以用“饱和指数”来衡量,借助“饱和指数”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可以评估区域竞争程度变化。饱和指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IRS:某地区某类商品零售饱和指数。

C: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数量。

RE:某地区每一顾客每周平均购买数额。

RF: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商店的营业面积总额。

零售饱和指数高,表明该地区零售设施缺乏,零售潜力大;而饱和指数低,表明零售设施竞争相对激烈,零售潜力小。在计算得出“饱和指数”后,可开展横向及纵向的双向比较分析。若对老城区零售饱和指数施以纵向比较,可以监测老城区区域竞争程度变化。例如:在老城区同一区域内,如果大卖场的“零售饱和指数”,呈由低到高再逐渐趋于平缓或下降的变化趋势,则表明大卖场在老城区已趋于饱和。若对老城区及郊区零售饱和指数施以横向比较,可以发现郊区竞争相对缓和的区域。

2.构建测评体系,为过度竞争提供预警。通过评估区域竞争程度变化发现竞争激烈的区域后,还需进一步对可能出现的过度竞争或进一步加剧趋势做出预警。借助购买力指标、吸引力指标、竞争度指标以及相同业态经营情况构建测评体系(见表1),可以实现预警。

竞争选址预警指标体系主要从环境变化导致过度竞争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以购买力指标、吸引力指标、竞争激烈度指标以及相同业态经营情况四个维度为考察基点,侧重从竞争行为的角度评估过度竞争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出预警。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指标在不同警情指标下多次出现,但这并不重复,因为若干警情指标需要相同的子指标与其他要素综合考虑,最终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估结果。

监测区域竞争程度变化,能够及时发现老城区过度竞争发生的可能性,也能初步筛选出郊区竞争相对缓和的区域。在此基础上,还需结合城市郊区化进程综合考量,才能做出最终的竞争选址决策。

(二)把握郊区化规律,抢占郊区新建社区潜在发展空间

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商业郊区化是不可更改的趋势。竞争因素是影响大卖场竞争选址决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郊区竞争缓和区域能否成为大卖场的潜在发展空间,还需结合城市郊区化进程作出进一步分析。

1.准确预测城市郊区化带来的潜在发展空间。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快速推进,郊区新建社区将成为大卖场竞争选址的良好区域。一是,大量房地产在郊区建设完成,原先购买力较弱的郊区由于社区住宅的开发,大量富裕阶层迁入,购买力已显著增强,虽然目前尚达不到大卖场的门槛人口且人口密度尚不及老城区,但随着大量高收入白领阶层的迁入,无论购买力数量还是人口密度大有超过老城区的趋势。二是,大卖场在老城区竞争选址要承担高昂的地租,而郊区地租相对低廉,土地面积广阔且可以辐射更广阔的腹地。三是,我国居民购买力提升,原先诸多的选择性消费已演变成日常消费,居民购买层次下移,越来越多的商业消费选择在社区实现。依据国外发达国家经验,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郊区化的推进,社区商业消费将渐成消费主体。再加上郊区竞争相对缓和,因此,可以推断郊区新建社区将为大卖场提供广阔的潜在发展空间。

2.政府提前规划为大卖场抢占潜在空间奠定基础。政府提前规划合理引导,能够有效降低大卖场的经营等待成本,提高大卖场适度提前进入潜在发展空间的信心。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政策规划应依据市场走向合理规制,且应具有超前性。政府应解决好郊区新建社区可能出现的交通问题,并依据零售业易在位置较好的支路集聚的规律,在提前预见零售业增长点位置的基础上,要求房产商在开发住宅的同时,按照规划预留足够的商业用地及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建成后交由政府商业管理部门统一招商、管理,实现新建小区住宅与社区商业规划、建设、使用的同步化,从而为解决因大卖场入驻滞后而无法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问题提供先决条件。政府合理规划是大卖场适度提前抢占社区潜在发展空间的前提和基础。

3.适度提前抢占郊区新建社区最佳区位。大卖场竞争选址应科学分析市场形势,适度提前抢占潜在空间最佳区位。一是,大城市城市郊区化进程迅速,购买力增加及地价上升速度都很快,大卖场提前抢占潜在发展空间最佳区位,其所分享的先期地价优势将大于大卖场的经营等待成本。二是,新建社区的最佳区位如果被先进入者抢占,那么后进入的大卖场要想在有限区域内生存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三是,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随着优势物种在“最佳”生境的分布,“最佳”生境的生存适宜度可能会因竞争物种的存在而下降,甚至会下降到与“次佳”生境的生存适宜度相同,后进入者也就没有必要再进入最佳生境。因此,大卖场适度提前抢占郊区新建社区最佳区位,即利于其抢占市场份额,又能使后进入者难以在附近选址,最大限度地规避恶性竞争。

大卖场以其商品丰富、价格低廉、可满足居民“一站式”购物等特点成为社区商业中极其重要的主导业态。因此,大卖场及时抢占潜力空间最佳区位,能够为满足社区消费需求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仅大卖场一种业态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全部消费需求,大卖场应慎重考虑与其它商业业态的有序竞争、共生共荣。此外,还应指出的是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决定了商业区位的动态性,大卖场竞争选址应关注城市郊区化进程时序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在综合考虑近、远期商业空间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动态的视角审慎的做出竞争选址决策。

参考文献:

1.洪涛,赵煜.规范竞争秩序 构建和谐商业[J].中国零售研究,2009(6)

2.钟娜娜.零售商竞争选址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2(8)

3.钟娜娜.关于国有大型零售商竞争选址问题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3(5)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4

今后,外商投资拍卖企业将参与瓜分中国每年几千亿元的房地产拍卖业务,将对国内企业冲击不小。

市场:业务升温

预计明年全国房地产拍卖成交额将达2500亿元以上

商务部最新组织、颁布的《拍卖管理办法》12月7日已正式对外公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国内拍卖公司已超过5000家,与两年前相比,逐年递增率超过50%.记者了解到,最近两年房地产拍卖逐渐升温,保守预计,2005年全国房地产拍卖业务将完成2500亿-3000亿元的成交额,今年的业务量据粗略统计也不低于2200亿元。

中华国际拍卖产业联合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少湘表示,这还不能算是很大的业绩,因为今年仅土地招拍挂的金额超过3000亿元,而目前全国五六千家拍卖企业各分一杯羹,每个单位分到的“蛋糕”就很少了。

走向:初期不会大举进入

本土信誉好的企业仍将保持很大业务份额,弱小者将消亡

陈少湘告诉记者,从入世后外资进入国内拍卖市场的总趋势来看,艺术品拍卖领域会成为外资首当其冲的一块土壤。目前,佳士得、苏富比都已相继在广州、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但外商拍卖投资企业进入房地产领域也同样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但未必会在初期显露出来。

陈少湘认为,外资进入之后信誉好、业绩佳的本土拍卖企业仍将继续保持很大业务份额,而从事房地产拍卖的小型拍卖公司则会经历一个从无力抗衡到最终消亡的过程。

方式:高薪挖人才

外资以资金及战略分析优势,瓦解国内部分企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对比香港及外国,目前内地拍卖业还很不成熟,欠缺相关规范。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后,将对国内现有拍卖领域形成强大冲击。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我国拍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足以同国外财团进行抗衡。如果出现一些好的楼盘,二手房甚至是烂尾楼,外资拍卖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先买进再售出的方式进行操作,其优势是国内拍卖公司不能匹敌的。

房地产拍卖存在很强的本土性和地域化特点,外商进入首先必须熟悉买卖双方的资源,并按中国的程序模式进行操作。陈少湘指出,目前国外从事房地产拍卖的企业收取的佣金偏高,但在其进入中国市场后,不仅在佣金收取方面,各个具体环节都会受到相应制约,因此外资企业必定存在一个逐渐适应的时期。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外商为突破语言障碍和对国情的陌生,进入后,首先极可能以雄厚的实力作为背景,从出高薪、挖人才入手,配以高素质的软件和人员团队。这实际上是在壮大自身的同时,瓦解国内一部分尤其是弱小的拍卖企业。

方向:细分市场

市场更专业化,外资拍卖企业将由抗衡到占领过渡

北京艺海拍卖有限公司副总张天元表示,国外的拍卖行业更加理性和成熟,因而外商的进入将带来理性的管理和科学的评估方式等。同时,外资企业的切入也会加速房地产拍卖专业化进程,市场分工逐步细化。

外商拍卖投资企业在战略眼光和投资分析能力上有明显优势,它们会更倾向于选择一种由抗衡过渡到占领的策略。

陈少湘表示,对于国内从事房地产拍卖的企业而言,网络的建立、强强联合必然成为大势所趋,3、5个人的小集体肯定不行,走联盟的道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将实力最大化。目前国内已出现强强联手的动作,如拥有100多家加盟企业的中华国际拍卖产业联合集团、拥有23家加盟企业的上海拍卖联盟以及辽宁拍卖联盟(拥有19家联手企业)等。由于缺少实践,这些联合体暂未充分显露优势,但企业兼并、联合加速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业界预测

两年内会进入房地产拍卖领域

建议本土企业尽早练好基本功,组建联盟

据陈少湘分析,外资在房地产拍卖领域的进入,极可能从沿海城市的切入着手,广州、上海、浙江、山东都势必成为其目标领地。而北京以其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价格持续攀升的事实,也将吸引大量外资拍卖行的视线,再加上2008年奥运会的利好,北京楼市发展迅速,北京将会被视为外资拍卖涉足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阵地。

另有业内资深人士预测,外资拍卖企业的涉足最晚将在明年10月之前显露,随之很快将进入房地产拍卖行业,时间不会晚于2006年5月。而外商拍卖企业极可能从与国内企业的联合入手,买断部分股权,进而向市场扩张。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本土的房地产拍卖企业应该在加强联盟的同时,尽可能练好基本功。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5

网络营销发展概述

网络营销或者电子营销(Internet marketing,E-marketing等)是企业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目标的经营过程。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商务引入我国,短短十几年时间就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据赛迪顾问公司统计,我国2006年共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1万亿人民币,同比2005年增长了52%。电子商务正迅速改变着传统市场条件下的采购、新产品设计、管理、销售等商务活动,市场营销管理也从传统的、物化的营销模式变革到以电子技术和网络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活动。网络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市场营销进入崭新的网络营销时代。传统营销是以广告和人员推销为主要手段的“强势营销”,是一种企业为主动的灌输式营销,而在网络时代应用的是以客户为主动方的“软营销”模式。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无时间和地域限制;表现手段丰富;能及时更新且更新成本低;可交互性;实现无实体的虚拟营销等。

目前,各种网络调研、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活动已开始被我国企业广泛采用。初期的网络营销注重广告覆盖、点击率、网站推广,由于定位模糊,对顾客需求没有深刻理解,无法有效吸引用户,所以大多数没有多大的实际效益。然而,以Web2.0为特征的新营销模式正在改变这一现象,Web2.0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性,使用户更加主动的掌握或者制造网站信息,甚至参与产品设计和信息传播。本文就网络营销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网络营销的初期模式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网络营销初期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之一。企业在初期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阶段,大量广告以追求点击率、浏览量等广泛覆盖率为指标。网络广告主要有横幅广告(Banner),网上分类广告、企业名录,自动弹出式广告(包括弹出广告、弹底广告、插播式广告等),标志广告,网页广告,互动游戏广告,下拉菜单式广告等。初期的网络广告没有明确定位,没有仔细锁定目标客户群,加上网站设计等因素,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电子邮件推广。电子邮件由于针对性强、传播广、费用低廉等特点在初期也得到广泛使用。电子邮件有时通过直接发送,有时通过搭载发送的形式,例如通过用户订阅的电子杂志发送与内容相关的推广信息,通过新闻通讯、免费软件、网站每日更新提示服务等其他资料一起发送。电子邮件推广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垃圾邮件广告(Spamming),这是指未经同意发送的商业性电子邮件,而且绝大部分是发给毫不相关的对象,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这就要求广告主要在真正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发送广告,否则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键词营销。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竞价排名也是主要的网络营销手段之一。关键词是网络使用者在搜索引擎用来查找相关讯息所输入的搜索词。网络使用者通常会使用搜寻引擎查询他们想要寻找的产品或服务,关键词是让搜寻引擎引导潜在客户到网站的媒介。关键词营销分为两部分,一是关键词广告,二是搜寻引擎优化(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关键词广告是在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信息时,在结果列表页面显示与关键词相关联的广告,具有较好的针对性。SEO与关键词广告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搜寻引擎自己找出来的信息,对消费者而言,搜寻引擎的自然搜寻结果代表的是过滤过的信息,因而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和点击率。

网络营销的创新模式和理念

电子拍卖和逆向电子拍卖。电子拍卖(Electronic Auction)是指在网络上进行的拍卖活动,卖方连续请求买方出价(正向拍卖),或者买方请求卖方出价(逆向拍卖),通过出价来动态的确定价格。几乎所有人都知道eBay,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拍卖网站,于1997年开始网上拍卖业务,是极少数从成立就开始盈利的公司之一。1998年eBay上市时股票价值6300万美元,到1999年增加了76500万美元。除了eBay,随后又有Auction Universe、Amazon、Yahoo、Excite等多家公司开展了网上拍卖活动。拍卖有很多类型。最常见的一种是英式拍卖,即出价逐升式拍卖。如果拍卖品数量较多,允许出价人指定购买数量的英式拍卖称为美式拍卖。

荷兰式拍卖则与英式拍卖相反,是出价逐降式拍卖,一直降到有出价人接受这个价格为止。此外,还有密封递价拍卖和双重拍卖等其他形式。而逆向拍卖(Reverse Auction)又称为出价系统或投标系统,主要应用于买方B2B电子商务,是一个买家和多个卖家的竟价方式。拍卖模式对于公司清偿,库存商品快速批量处理,特殊商品或服务销售如收藏品、电力传输等特别的效果。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带来对网站的高黏着性(用户更久的停留在网站或再次访问的倾向),可为拍卖者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

关联营销或加盟营销(Affiliate marketing)。这是指营销合作商将用户引导到销售公司的网站上,这种引导主要是通过在加盟网站上放置销售公司的横幅广告或公司标识(Logo)来实现的。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是销售公司用很少的成本(主要是由此引起的销售佣金)通过加盟营销创造了一批虚拟代销员。这种广告方式一般不会是同类公司的加盟,而是互补产品,关联产品或者一个供应链上不同定位的公司之间的加盟。最先采用该模式的是CDNow公司,但是Amazon最为成功,在50万个公司的网站上都可以看到Amazon公司商标。关系营销。

由于网络的双向沟通特性及连接跟踪能力,使企业所能搜集的用户行为和偏好信息更为丰富。技术支持的关系管理是指企业获得了用户行为、偏好、需要和购买模式等详细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来确定价格和谈判策略、改进促销活动、改善产品特性,从而能够定制同顾客的关系。也可以称为一对一营销或定制化营销。识别客户特征可能用到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客户信息,也可以通过用户选择和定制来了解客户行为。另外一种用到的在线市场研究方法是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即通过用户数据推断用户感兴趣的其他产品和服务。

博客营销。博客(Blog)的全称是网络日志(Weblogging),一种用来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网络出版与交流形式。而维基博客(Wikilog)是一般博客的延伸,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添加、删除和修改内容的博客。

2004年以来,Blo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应用方式在我国开始普及。博客营销是指博客基于自己在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或者对某产品的使用和体验开展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借助博客的知名度和口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博客营销对于咨询、服务类的企业更有利,但产品型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经营理念、产品使用经验等文章来进行推广。博客具有内容、题材更加多样化;维护简单;可信度高(博客内容一般都经过审查);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发现等优势。

博客作为一种特别的商业工具,还可以用来保持向客户及时通知新产品的研发情况,告知业务伙伴最近的可得性或新的发展情况,辅助改善公司公共关系等。进行博客营销要注意:多抓热点,参与讨论活动;找合适的题材;内容多样化;通过论坛引入,设置好的关键词来吸引搜索引擎发现等方法来增加浏览量等。病毒营销(Viral Marketing)。病毒营销并不是传播病毒而达到营销目的,而是通过引导人们发送信息给他人或吸收朋友加入某个程序来增加企业知名度或销售产品与服务。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交谈、在网络新闻组或者消费者论坛消息推销。正如病毒一样,这种策略利用快速繁殖将信息爆炸式地传递给成千上百万人。病毒营销的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人们传播意愿并且让人毫不费力的传播。经典例子是Hotmail的病毒营销,它的策略简单而有效: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通过Hotmail发送的每封电子邮件下面加个标签:“从得到你的个人免费邮箱”。在开始的18个月内,Hotmail用户从零增长到1200万,4年内达到5000万。

长尾(Long Tail)理论。长尾理论至今尚无正式定义,《长尾理论》的作者,《连线》杂志的总编辑Chris Anderson认为,最理想的长尾定义应解释“长尾理论”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热卖品向Niches(利基市场)的转变;富足经济(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长尾营销的产生是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个人价值的追求。这种趋势在传播上的投射就是:畅销书依然存在,但是远不如以前,出版物的品种却越来越多,读者也更为小众;广告由“广告”时代逐渐进入了“窄告”时代,传播的技术越来越复杂,制造大热点越来越难;媒体从大众媒体进入到了“小众媒体”或是“分众媒体”。正是由于互联网无限广度和无局限性,非主流的集合就形成了真正的主流。市场显示出更多元化、利基化的趋势,需要在营销方式上也作出相应的改变。

精准营销。精准营销以Web2.0为技术背景而产生和运作的。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热门概念之一,是相对Web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精准营销通过新的网络技术深入洞察消费者的兴趣和需求,把营销信息制作成消费者“想要的信息”并传达给目标消费者。2005年菲力普科特勒最早提出了精准营销的概念。其本质特征在于强调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通过恰当的渠道,向恰当的客户提供恰当的广告信息。

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6

1.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规范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地运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贸易融资组合是企业预防外汇风险的有效工具。目前,各商业银行提供的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有开立进口信用证、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信用证议付/贴现/押汇、保兑信用证、出口托收项下融资、贸易项下外币票据买入、保理及福费廷等。据调查显示,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贸易融资的优势有:一是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收汇期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二是当前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融资成本低于同期的人民币贷款。目前,我国企业在贸易融资方式中,进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另外,迅速发展的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中国银行为首的各商业银行凭借遍布全球的海外机构和行网络,以及有效的业务营销策略和风险控制手段,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多种方便、迅速、有效的贸易融资服务。

2.改变贸易结算币种。

货币币种选择是一种根本性的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一般的基本原则是“收硬付软”,例如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值,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值,向外借款选择将来还本付息时趋软的货币,向外投资时选择将来收取本息时趋硬的货币。但是货币选择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必须结合贸易条件、商品价格、市场行情或者结合对外筹资的不同方式,借、用、还各个环节综合考虑、统筹决策。此外,货币软硬之分也只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而言,因此还涉及到对汇率趋势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要考虑利率的趋势,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选择,主要也是看利率的水平与趋势。就借入方而言,在借入货币利率趋升时,以借入固定利率为宜;若借入货币利率趋降时,则以选用浮动利率为好。

当前,中国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后,为防范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应该及时结算现有的外汇,尤其是美元外汇,企业的即期交易合同该履行的马上履行,同时进口合同应尽可能多地签订企业远期合同,签不下的就争取锁定远期交易汇率。

另外,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还可采用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的方式防范外汇风险,但这种方式取决于企业的出口议价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企业采用这种方式防范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能力还有限,提高企业出口议价能力依赖于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真正通过以质取胜而不是靠低价格竞争来扩大出口就成为出口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一个战略性选择。企业防范人民币升值还可采取“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增加内销比重等措施。

二、外汇风险的转嫁

外汇风险的转嫁实际上就是采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所进行的保值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交易。主要的选择方式有:

(一)套期保值或称套头交易

套期保值系指在已经发生的一笔即期或远期交易的基础上,为防止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而再做一笔方向相反的交易。如原来的一笔受损,则后做的交易就会得益,藉此弥补。反之,如汇率出现相反的变化,则前者得益,后者受损,两者可以抵消。故套期保值也可称为“对冲”交易。根据这个原理转嫁风险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1.远期外汇保值。在进口或出易成交后,如果预期将要支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有趋升或趋跌的可能,即可在进出易的基础上,做一笔买入或卖出该货币的远期交易,以转嫁风险。国际间短期投资和借贷的交易中,为避免将要支付或收入的货币汇率的风险,也可以做远期外汇买卖,需要指出和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实际作用是在预先确定的交易成本或收益的基础上。因为实际汇率的走势完全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不做远期反而有利。当然,也可能出现更大的损失。因此,在确定成本和收益后进行远期保值仍不失为转嫁风险的一个方式。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远期外汇交易主要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金融交易,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

远期交易有防范风险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企业不需交纳保证金,只需交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远期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确定,但是利用远期交易防范外汇风险也有较明显的缺点:远期交易必须按时交割,但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种缺点,外贸企业可以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外贸企业和银行签订的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是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比如,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三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的加快发展,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银行间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商业银行扩大了对企业汇率避险的服务,在较大程度上便利了企业远期结售汇交易,进一步满足了企业的避险需求。

2.外汇期权保值。所谓期权是在外汇期货买卖中,合同持有人具有执行或不执行合同的选择权利,即在特定时间内按一定汇率买进或不买进、卖出或不卖出一定数量外汇的权利。这种方式比远期外汇的方式更具有保值作用,因为若汇率实际变动与预期相反,则可不履行期权合约。当然,所要付的费用比远期费用高得多。

3.外汇期货保值。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交易的统一的标准化合同,即期货合约,该合同中有外汇或其他金融资产,即买卖双方可以做多头或空头。如某公司有一笔欧元资金,可兑换成美元后在市场拆放获利,为防止一定时间(假定6个月)内美元下跌欧元上升,另在外汇期货市场以欧元卖出期货美元(美元空头)。6个月后,如果美元对欧元汇率果真下跌,但由于期货市场做了一笔相同期限的多头,可把原做的美元空头合同了结,与现货市场的损失相抵。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外汇期货交易中投机的成分很大。

(二)掉期保值

掉期交易也称互换交易,是指交易双方进行两笔约定汇率不同、起息日不同、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交易,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签订买进或卖出即期合同的同时,再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称为掉期,它与套期保值的区别是前者是两笔相反方向的交易同时进行,而后者是在已有的一笔交易基础上所作的反方向交易。它常用于短期投资或短期借贷业务的外汇风险的防范。

据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所做的调查显示,福建、广东、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已开始尝试使用外汇掉期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等10余家银行为企业开辟了这项服务。尽管目前业务量占比相对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

(三)改变结算时间

即根据有关货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更改该货币收付日期的一种防止外汇风险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用币值正在上升(下降)货币计价的出易,应推迟(提前)收款;对于用币值正在上升(下降)货币计价的进易,应提前(推迟)支付货款。在提前收付货款的情况下,就一般情况而言,具有债务的公司可以得到一笔一定金额的折扣,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提前付出货款相当于投资,而提前收取货款类似于借款。根据对汇率波动情况预测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前结售汇,可以减轻因汇率剧烈变动所受到的损失。拖延收付是指公司推迟收取货款或推迟支付货款。尽管拖延收付与提前收付是反方向的行为,但它们所起的作用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改变外汇风险的时间结构。但同时也给对方带来相反影响。当汇率变动趋势极其明显时,要采用此方法时,对方必然会有其他一些条件和措施相制约。因此,改变结算时间的选择只有在企业出口产品处于卖方市场,或进口产品处于买方市场时,即我国企业处于贸易谈判的主动地位时才具备采纳的时机。目前也有部分企业采用这种方法规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三、小结

总之,在浮动汇率制下,防范和规避外汇风险对开展对外业务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不同的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资金并不充裕,要求的资金周转率高。中小企业比较适宜采用以进出口押汇、应收票据贴现为主的贸易融资和优化货币组合等外汇资金管理。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般资金比较充裕或融资渠道广,因此,企业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资金安全方面。大型企业最佳的选择有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等套期保值工具的使用;另外大型企业还可利用其贸易谈判优势,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进出口产品的定价和结算币种及结算时间做一些灵活性的安排。

由于我国国内金融机构的避险金融产品相对缺乏,在我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后,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要求各商业银行借人民币汇改,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各种金融产品,以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向不同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因此国内企业应密切关注银行在近期推出的新的金融产品,充分运用现有产品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弗兰克·J·法博齐,弗朗哥·莫迪利亚尼(唐旭译).资本市场:机构与工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吴念鲁.我国当前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新金融,2004,(4),P6-9

[3]涂永红.外汇风险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78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7

环境恶化决定了市场需求

2003年,“非典”疫情再次激发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保健品市场快速回暖,当年销售额突破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50%。2004年实现销售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

2005年,中国商务部相继出台《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后,特别以直销模式为主的保健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更具理性化发展趋势。

十二·五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009年市场销售突破683.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24%。 2010年突破1000亿元,市场增长为30%。中国已成为全球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2011年市场销售突破1200亿元大关,十二·五期间将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南研究,健全食品监测和预警系统,重点发展健康食品,着力培育健康科技新兴产业,发挥保健品企业的主导地位,中国保健品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必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亚健康不断增长的态势,亚健康群体构成了促进中国保健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大源动力。其次,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第三,受老龄化社会的影响,以及老龄社会到来的速度加快,导致未来5年内,中国保健品市场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品牌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目前,国内的保健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缺少品牌管理体系,以及制衡和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缺少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盲目扩张和多元化,缺乏整体性的发展战略。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必须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从产品品牌提升到企业品牌,再从国内品牌提升到国际品牌,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保健品价格走向分化

未来5年,中国保健品价格总的趋势将会逐渐下降。一是保健品目前还属于奢侈消费品,随着消费群体的扩大和转变,价格随之下降是必然趋势。二是随着国外保健品的破冰而入,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三是保健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大众保健品,价格将会往下走;而高端用户的精装保健品,将会有所上扬。

天然、有机、中草药成热点

未来5年,免疫调节、排毒养颜、减肥类保健品继续维持强劲的销售势头;而降血脂、降血糖、植物雌激素类产品将逐渐升温;天然生物、有机植物、海洋生物、中草药产品将成为热点。未来,保健品研发趋势将更有针对性。例如:针对女性、儿童、更年期、老人各个群体等。

“直销+专卖店”更值得信赖

未来,直销保健品的销量将占据保健品市场销售额的30%左右。专卖店将成为企业解决消费者信任的最有效途径。因而,专卖店模式将更加突显其独特的优势,从而,实现品牌优势的最大化,同时,专卖店更是企业综合实力、产品质量、服务诚信的最有力保障。

附加服务将进一步强化

外卖行业的发展趋势篇8

无论酒精、大麻、烟草、古柯、鸦片、咖啡……在对每个个体的身心产生着影响的同时,更对人类社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参与人类历史发展之进程,比如殖民(多以咖啡等经济作物为贸易)或者鸦片战争等。

而烟草,客观来说应该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且最为便捷的成瘾性产品,且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烟草制品尤其是卷烟的生产、销售和消费都属合法。烟草产业在当下的世界范畴之内仍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处于变革的世界大趋势和大环境之下,烟草产业的发展也处于大变局之中。

全球烟草企业级烟草制品发展态势

高集中度烟草产业格局

目前,卷烟仍然是全世界范畴内主要的烟草制品。

无论是从中国国内还是从世界烟草产业的形式来看,高集中度,都是该产业当下的发展态势。全世界共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卷烟,规模最大的前20个国家和地区卷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超过80%;在国际卷烟市场上,主要以菲莫国际、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公司、帝国烟草四大跨国烟草公司为主导;而中国国内市场,本土化企业和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以万宝路为核心品牌对外扩张的菲莫――自2008年正式从奥驰亚集团独立出来后,菲莫国际就全力推进向美国以外烟草市场扩张,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亚洲、东欧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上,其卷烟销量稳定增长、其他烟草制品迅速发展、以万宝路为核心的品牌竞争优势进一步彰显。2012年共销售卷烟9270亿支(剔除并购因素),增长1.3%;其中在东欧、中东和非洲市场销售3038亿支,增长4.7%;在亚洲市场销售3266亿支,增长4.2%。其重点卷烟品牌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2012年菲莫国际居第355位,比2011年上升1位。

创新的英美烟草――2012年,英美烟草全面加强对非卷烟类烟草制品的市场拓展力度。投资1亿多英镑专门用于无烟气烟草制品的研发推广,收购专门从事电子烟业务的CN创新公司(CN Creative),在韩国推出登喜路牌新品雪茄烟,在欧美市场不断巩固提升其细切烟丝、鼻烟、口含烟业务,积极发展“下一代烟草制品(Next-generation Products)”。

英美烟草的品牌战略为:四个“全球驱动品牌”即:登喜路、健牌、好彩、波迈。2012年总销量2320亿支,增长3.0%。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2012年英美烟草居第445位,比2011年上升21位。

全系+非烟的日本烟草――日本烟草公司积极推进全系列烟草制品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向非卷烟类烟草制品市场扩张步伐。2012年日烟在日本市场销售卷烟1171亿支,增长8.0%;占国内市场的份额为59.5%,比2011年提高3.9个百分点。在拓展国际烟草市场上,2012全年在日本以外销售卷烟4365亿支,增长2.5%。其8个“全球旗舰品牌”销量为2688亿支,增长4.8%。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2012年日本烟草公司居第427位,比2011年上升1位。

此外,日烟在2012年决定将其旗舰品牌柔和七星更名为“MEVIUS”并自2013年初正式实施。且在2012年先后收购了比利时的格里森(Gryson)细切烟丝公司和埃及的纳哈拉(Nakhla)斗烟公司。

加强管理的帝国烟草――作为跨国公司,帝国烟草在全球拥有47个烟草制造厂,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帝国烟草坚持以发展全系列烟草制品为重点,继续强化品牌营销、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当年销售卷烟2925亿支,下降3.2%。公司的四个“核心战略品牌”(Key Strategic Brands):大卫・杜夫、高卢金丝、威狮、JPS的总销量1023亿支,增长6.9%;2012年烟草销售收入211.6亿英镑(335.6亿美元),下降0.5%;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2012年帝国烟草居第452位,比2011年上升39位。

增减波动的卷烟生产规模

从最近时间的数据来看,2012年,世界卷烟生产总量约为6.3万亿支,与2011年基本持平;卷烟占所有烟草制品总量的比重约为80%,比2011年有一定幅度下降。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2001?2011年,世界卷烟生产总量从56490亿支增加到62932亿支,增长11.4%。其中规模最大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呈现出增长趋势;而另外5个呈现下降。

有增有减的态势中,不乏增幅迅猛者,如增幅超过50%的有5个国家,分别是:孟加拉国从339亿支增加到868亿支,增长156.0%;波兰从806亿支增加到1505亿支,增长86.7%;越南从633亿支增加到1054亿支,增长66.5%;瑞士从332亿支增加到550亿支,增长65.7%;菲律宾从790亿支增加到1208亿支,增长52.9%。当然也有较多小幅增长,保持较为稳定规模的,尤其是中国。

而下降的5个国家和地区为:日本从2589亿支下降到1286亿支,下降50.3%;美国从5628亿支下降到3189亿支,下降43.3%;荷兰从1204亿支下降到864亿支,下降28.2%;巴西从1187亿支下降到1032亿支,下降13.1%;土耳其从1253亿支下降到1121亿支,下降10.5%。

总结原因,增减不同趋向,且波动有大有小的核心原因聚焦于两点:一是国际控烟大趋势,另一个是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问题。详细来说,在国际控烟大趋势下,不同国家地区在具体操作中的力度和发展阶段不同,其控烟效果也呈现不同的状态;而经济波动问题也在不同区域体现出不同的影响力,由此全球范围内的卷烟产量规模也呈现出增减不一的态势。

对应产量规模的增减波动,卷烟销量也呈现出类似的态势。2012年,除中国以外世界卷烟销量约为3.6万亿支,比2011年略有增长。印尼近年来卷烟销量持续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卷烟市场。在卷烟销量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中,2012年印尼销量为3025亿支,增长8.2%;日本销量1966亿支,增长0.7%(主要是受大地震影响,上年销量锐减后出现短期反弹);菲律宾销量为1022亿支,增长5.0%;土耳其销量为992亿支,增长8.8%。在卷烟销量下降的国家和地区中,欧盟27个成员国合计销量为5200亿支,下降6.3%。其中,德国销量为834亿支,下降1.2%;意大利销量为787亿支,下降7.9%;西班牙销量为535亿支,下降11.7%;波兰销量为521亿支,下降6.1%;法国销量为515亿支,下降4.9%。俄罗斯销量为3700亿支,下降1.3%;美国销量为2700亿支,下降1.8%;韩国销量为893亿支,下降0.9%;乌克兰销量为834亿支,下降2.6%;阿根廷销量为434亿支,下降0.9%;墨西哥销量为336亿支,下降2.2%。

相对稳定的烟草消费趋势

曾经有动物学家发现,有鸟类误食发酵的野果或者含有精神刺激的其他植物,受酒精或其他精神刺激品的影响,也会出现身体的诸多反应;但是极其有趣的是,这样的鸟类往往在这种“食物中毒”后,并未刻意避免再去接触这类食物,反而会出现主动再去觅食此类含有精神刺激品的食物。

通过形而上的推理,或者对于生物来说,尤其是来自大自然界的精神刺激物亦是很客观的生理需求。那么,对于吸烟者来说,或者世界范畴的吸烟群体来说,若没有新的能够代替卷烟及相关烟草制品的精神刺激物来置换替代的话,烟草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规模,基本不能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予以大规模改变。

事实上,在国际控烟压力和势力的增加之下,尤其是在对青少年吸烟的劝阻和对成年烟民的督促戒烟双管齐下的格局之下,以卷烟为主烟草制品的刚性需求并未有大规模的改变。

虽然,在发达国家出现吸烟人口总量和比例的下降,但总体来看,世界成年人口吸烟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青少年吸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世界吸烟人口总数仍然有增无减。

由于吸烟人口的大量存在,创造了规模庞大的市场需求。据估算,2012年全球烟草制品消费总量超过7.9万亿支,其中卷烟约6.1万亿支,比迪烟约1.1万亿支,雪茄烟(Cigars)、斗烟(Pipe tobacco)、口含烟(Snuff&Snus)、嚼烟(Chewing tobacco)、手卷烟丝(Roll-your-own tobaccos)等其他烟草制品折算量约7000亿支,人均消费烟草制品(全口径统计)约1150支。烟草制品消费总额约7700亿美元,人均消费支出约110美元。

据《2012世界卫生统计数据》,世界平均成年人口吸烟率男性为32%,女性为8%;其中男性吸烟率最高的为71%(基里巴斯),最低的为8%(埃塞俄比亚);女性吸烟率最高的为50%(瑙鲁),最低的为0.4%(斯里兰卡、埃及等8个国家);男女平均计算最高的为57%(基里巴斯),最低的为4%(埃塞俄比亚)。据推算,2012年全球成年人口平均吸烟率为22%,烟草消费者总数达12亿人,其中男性9.5亿人,女性2.5亿人。另据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项目(GYTS)数据估算,世界13?15岁青少年男、女吸烟率约为22%和16%,青少年吸烟人口超过1亿人。

全球卷烟管理体制的发展态势

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期间召开“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究竟是“轻徭薄赋”还是“盐铁官营、酒榷均输”?这样一个问题漫过悠长的历史,跨越国界,至今仍然盘踞在烟草产业的管理体制问题之上。

有一个传说,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公子的庆生会上,其公子一如既往的酩酊大醉,行为失体;于是戈氏一怒签发禁酒令,且有种种细则,于是重创其酿酒工业导致当时苏联政府25%的财政收入减少;有史学家称该事件也为其解体埋下伏笔。

由此足见,榷酒对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烟草产业亦如此,所以烟草产业的管理体制对于任何的国家和地区来说,都并非是单纯的该产业本身的考虑范畴。

对比当下国际社会,对于烟草产业管理体制,由垄断到自由按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类:完全专卖体制、部分专卖体制、管制竞争体制、自由竞争体制。中国属于完全专卖体制,也就是所谓的国家垄断。而处于部分专卖体制或者管制竞争体制甚至完全自由竞争体制的国家,往往都经历过国家垄断的完全专卖体制。或者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烟草产业的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化进程应该是由垄断向自由的一个过程。

存废之争的国内烟草专卖制度

一直以来作为国家财税贡献的重要贡献者,烟草产业在中国实施国家专卖制度,有着非常明确的国家战略意义。然而专卖制度的存废之争从未停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如同《盐铁论》中有倾向的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从经济上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抗御匈奴的军事侵扰,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以桑弘羊为主所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这些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焦点。

当今国内社会,虽不合宜形而上的以《盐铁论》来类比烟草专卖制度存废,但核心矛盾和博弈却也类似。

《南方周末》曾有题为《建议废除烟草专卖制度》的文章,直接指出:专卖制度下,烟草公司可以将绝大部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和烟农,大部分垄断租金,往往被一些拥有权力的政府官员所攫取,或“合法”地转化为烟草行业过高的工资与福利水平……

而凤凰网财经频道亦有“烟草专卖存废大讨论”的网络专题,其导语中指出:政企合一的国家专卖制度,一方面使烟企获得巨大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使烟企享受到政治权力带来的裨益,影响政府宏观决策,假公权之手充分保护自己私利。

……

一方面是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是无法回避其中种种弊端,中国国内烟草专卖制度之走向,颇值得深入思考;也有相关学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烟草对其财税收入的贡献比例低于6%的时候,即是适合取消烟草专卖制度的时机。而2012年,中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烟草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8649亿元,上缴国家财政7166亿元。

曾被讨论是否可模仿的日本模式

日本曾经实行完全专卖体制。早在1898年,日本颁布《烟叶专卖法》,在大藏省下设烟叶专卖局,开始对烟叶实行国家专卖,之后逐步把专卖范围扩大到烟草制品和盐业;1949年,日本设立烟盐专卖公社,对烟草生产、销售、进出口实行垄断经营和统一管理。然而,到1980年代初期,主要迫于美国要求其放开烟草市场的外部压力,日本改变了曾经实行长达80多年的完全专卖体制,逐步过渡到部分专卖体制。1984年日本《烟草事业法》和《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法》。法律规定由日本烟草专卖公社改组而成的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简称“会社”)对国内烟叶收购和卷烟生产实行独家垄断,亦即烟叶只能由会社收购,烟草制品只能由会社生产。其中烟叶收购实行合同制,会社与种植者按烟叶品种事先约定种植区域、种植面积和收购价格;烟草制品生产由会社自行决定,但“应考虑地区供求状况,努力达到供需平衡”。 财务省(原大藏省)负责对烟草行业实行全面的行政管理,并代表国家对会社实行控股管理(法律规定政府占股比例必须在50%以上)。批发烟草制品必须经过财务大臣批准登记,零售烟草制品必须取得财务大臣的许可(零售商迁移营业场所时,也必须经财务大臣许可),烟草制品零售价格必须经财务大臣批准。烟草制品进出口实行自由化,但进口烟草制品必须向财务大臣注册登记。

是否可做范本的美国

从波士顿倾茶事件到美国大陆会议,再到独立战争……一直根植于且体现着自由贸易思想,烟草的管理体制也同样如此。作为政府不参股烟草企业,也不直接参与烟草生产经营,烟草企业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制条例前提下,可自行决定烟草制品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自由参与市场竞争。从不同的领域对烟草产业进行管制,可谓分工明确。

从国家主体角度,财政部下属酒精烟草税收和贸易局(Alcohol and Tobacco Tax and Trade Bureau,简称TTB)负责向烟草企业征收烟草税收,确保烟草制品的标签、广告与营销符合法律规范,并以保护消费者与国家税收的方式实施法律监督和管理。

从消费者健康角度,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负责烟草制品的技术和标准管理,其职能主要包括管制烟草制品成分、制定烟草制品标准、限制烟草制品销售、分销和营销以及提出更加严格的烟草制品包装和广告健康警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否应该拥有管制烟草制品的权力在美国存在多年的争论,但2009年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家庭吸烟和预防控制法》,明确授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管制烟草制品的权力,这也是美国烟草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

从消费安全角度,司法部下属的酒烟和火器管理局(Bureau of Alcohol Tobacco Firearms and Explosives,简称ATF)负责查处烟草制品非法贸易。此外,美国农业部在烟叶种植、商务部在烟草市场管理等方面也依法承担相应的管理职权。

休克疗法后的俄罗斯烟草

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经实行烟草专卖体制。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推进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实行私有化改革进程中取消了烟草专卖体制,烟草市场全面开放,允许包括国外资本在内的各种资本在获得必要许可后自由进入国内市场。目前,俄罗斯管理烟草行业的主要政府部门及其职责有:农业部负责烟叶和烟草制品的技术、质量监管,财政部负责烟草制品生产、流通和税收监管。在实践中,俄罗斯政府对烟草企业(目前基本都是跨国烟草公司)生产经营行为干预很少,烟草制品生产数量、品种、牌号、价格等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这与政府对其他消费品行业的管理大致相同。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审视,不同的烟草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政治及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不同,必然还会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着各种不同的模式;然而,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趋势性来看,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自由贸易仍然是发展的大趋势,当然有着智慧的管理者或者相关政策制定者,会更合理地通过相对的管控措施来使之更为优化和合理。

世界烟草产业发展的空间潜力

烟草,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却有着其重要的发展历史和空间。包容性极强的东方传统文化早已把烟草融入其中,单从民间传说故事来说,相关烟草的内容已颇精彩。而诸多的关于烟草起源的故事中,都往往体现出一些惊人的相似性元素,比如故事中的主角死去,使其亲人不能释怀而忧虑自苦,于是逝者通过梦境或者临终遗言等方式,告诉亲密的人其埋身之处会有神奇的植物长出,便是其化身,而这样一株植物可以令人忘忧,这样的植物便是烟草……

可想而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烟草作为精神刺激品,其作用是深入人心的,也是有着广泛的价值认知基础的。客观来说,烟草的精神刺激性使其具有较为刚性的需求,以使其具有与生俱来的消费需求空间;但由于全球范围的控烟形式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关原因,发展空间越发表现出瓶颈效应。

烟草当下的饱受质疑也有着其发展阶段,曾经烟草也有着医用价值,再追述甚至有着贵族阶层独享的历程……而如今国际控烟的主流价值的形成基础源于烟草对人身体的危害性。相对于此,烟草产业中的企业也纷纷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和创新的方式,来实现烟草危害性的降低并保持烟草制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如前文提到的四大国际烟草公司中,英美烟草在2012年全面加强对非卷烟类烟草制品的市场拓展力度。同样,日烟也在非烟领域进行拓展。

除了在创新领域,寄希望于非烟产品的开发,打未来牌;对于降低烟草危害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降焦,虽然在国内外一直饱受诟病,但步伐从未停止,这也同样是烟草产业发展的内在潜力空间。

此外,烟草巨头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海外扩张,虽然各国对于外烟进入都有着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管控。跨国公司天生有着海外扩张的基因,超越国界拥有更广泛的全球市场的发展动力已然渗透在他们所有的战略和策略之中,尤其是对中国烟草市场的觊觎。

而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经济波动等相关领域的现状,很多区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表现出经济快速提升带来的消费升级态势,也为烟草产业的贸易提供市场空间,给烟草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的空间潜力。

无论是从产品本身入手,寄希望于通过科技和创新来缓解“危害健康”这一贴于烟草制品的标签,还是通过区域性的差异性来达到扩张而得以维持发展,都是烟草产业内生性的发展空间拓展;而外部空间的逐步加压,也在改变着烟草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格局。

2013年的3月5日,也正是欧盟各国卫生部长参加完在柏林为期两天的会议后,爱尔兰卫生部长詹姆斯・赖利说:欧盟烟草生产国家必须接受阻止人们吸烟活动对它们的烟草行业的伤害。他提出:爱尔兰有禁止加香烟草和时尚烟包的计划,即使在一些国家中,这会伤害到烟草行业的就业。

这项禁令将会影响到在爱尔兰出售的薄荷卷烟,以及香草味卷烟。事实上,这是继“橄榄色革命”后,又一个对当下烟草产业具有颠覆性力量的一个政策。与“橄榄色革命”的让所有卷烟包装看起来都完全一致相比,这一方向的政策通过剥离附加的“美化”烟草口味的东西,而使烟草制品更均一化、产品化。

如果,“橄榄色革命”和禁止加香的禁令得以大面积的推广,那么当下各类卷烟品牌,将被剥离为最原始的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卷烟制品。此时,品牌与营销在烟草这一领域,很可能将不复存在;这同时也意味着烟草制品不再拥有附加值。

上一篇:安全管理能力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商业地产行业趋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