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食品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3 17:01:38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1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到家美食会……大大小小的外卖O2O拼杀正酣,而在商家的销售数据背后,快速增加的外卖点单比例,正从一些细微之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改变,从指尖开始

超七成受访者经常叫外卖

曾经被周边餐馆的外卖菜单占据的冰箱门如今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林华手机屏幕上,被命名为“吃饭”的应用群组――里面各种餐饮外卖软件已经放满了一屏。最近一个月,家住北京朝阳的自由职业者林华用这些软件叫外卖的次数超过了80次。

这么一算,林华自己也有些吃惊,平均一天近三次。

“是的,我有时候也买下午茶点和水果。”林华想了想,又补充说,“有时候早饭也等于是叫的外卖,因为我买面包。”

林华把自己频繁使用外卖软件点单归因于最近的天气,“有雾霾,天还冷,最好就是叫外卖了。”

“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7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叫外卖,10.1%的受访者偶尔会叫外卖,二者合计超过八成。而“方便快捷、不愿出门和天气恶劣”则是这些受访者选择外卖的主要原因。

“以前经常叫大一点的比萨,吃一天;或者小区饭馆儿叫盖饭,但我老怀疑那里的油不好。”林华回顾自己从前叫外卖的经历,觉得完全不能和现在相比。前一天中午,他在一家3.4公里之外的餐厅点了一份韩国炸鸡翅,“在点评网站上口碑不错,味道还行。”

几个外卖软件加起来,从潮汕砂锅粥到麻辣香锅,从烤鸭烤鱼到火锅,甚至于日本料理、韩国烤肉,应有尽有。丰富的点餐品类和便捷的订餐方式逐渐改变了林华的生活习惯:以前总是肚子饿了,才拿起商家的外卖单打电话点菜;现在,每天十一点左右,他就会拿起手机为自己筹划一单午餐外卖,“做好送来正好就到中午饭点儿了。”

一份小小外卖,映射的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中,有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软件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不仅像林华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对于快节奏工作生活的城市工薪阶层来说,吃一顿午饭,甚至跟汽车加一箱汽油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为了补充能量,迎战紧张繁忙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把外卖送到工作点,显然比放下工作去食堂、去饭馆排队就餐更省时、更高效。而“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73.2%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会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中集中叫外卖。

外卖亦可“生活管理”

公司位于CBD商圈的苏眉,从去年初才开始频繁通过叫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

“以前觉得叫外卖就是不好好吃饭,凑合事儿的意思,除了快餐就是附近小饭馆儿,跟泡面差不多。”苏眉说,而快速跑马圈地的手机外卖软件改变了她的想法。

“没想到日料店现在都可以送外卖了。”注重健康饮食,少油少盐的苏眉对此很是惊喜,甚至她经常光顾的一家沙拉店也跟外卖软件合作,开展了送餐业务,“还有水果店在卖水果套餐,特别适合我需要控制体重的时候吃,一盒四种,切好的,中午在公司吃也没问题。”

因为常在微信群里分享外卖优惠券,苏眉变身外卖达人的情况终于被母亲发现了。“妈妈教育我不要老吃外卖,我就把我那几天外卖点单的记录发给她看,后来,她就不说我了。”苏眉不无得意地表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吃饭问题啦。”

现在,苏眉的午饭晚饭、饮料水果几乎都通过手机外卖软件解决。不过,面对自己高频点单的行为,苏眉也会有点心虚,“习惯这事儿挺可怕的。我前两月去杭州出差,住在酒店里还点了个外卖。以前到别的城市,会看看点评网站找好评高的餐厅,这次就直接用外卖软件,看本地人都叫什么外卖,看着馋了就点了。”

苏眉发现,平均一个月外卖花销已经占她饮食总体花销的一半以上。而“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调查也发现,62.5%的受访者月平均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体花销四成以上,其中4.5%的受访者表示外卖花销占其饮食总花销的比例超过六成。82.6%的受访者表示外卖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就餐习惯。

不过,随之而来的苏眉发觉自己的生活更易于管理了:因为外卖软件大部分通过绑定银行卡结账,可以把刷卡记录直接导入记账软件;因为每次点单的内容都有记录,方便关注体重和营养摄取的苏眉掌握自己的饮食情况……

“以前自己也会记,但有时候落下一两天,后面就连不上了,现在等于自动有一份记录,有空的时候整理一下就可以,有点生活管理的意思。”苏眉说。

监管开始行动

外卖软件正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但也有不少人对其有大量的吐槽。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外卖满意度调查中,就有43.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有29.6%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只有5.2%和2.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另外,“配送不及时、味道不满意、食品不干净”已成为受访者吐槽的前三名。

而在调查中亦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蔓延到外卖平台。“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外卖软件时,遇到过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前有3・15饿了么黑作坊事件,近有美团外卖明星饭店餐饮三证不全,登记地点与实际不符……各类外卖平台安全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外卖平台受到了空前的关注。随之,各地相关部门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的重视日渐提高。

以北京为例,大批量无证店铺被清退,许可证公示率已经由2016年8月底的86.5%上升到了11月份的89.9%。而在上海,早在2016年9月1日,《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就正式开始实施,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第三方平台应当履行的主体责任做出明确。今年年初,浙江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省通信管理局,集中约谈“饿了么”、“美团外卖”等16家网络订餐平台相关负责人,督促严把外卖食品“安全关”。

“目前看,现有监管力度仍显不足,未来监管仍需加强力度。”分析人士表示,比如对网上订餐网站和外卖APP公司等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外卖平台和实体商家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合同,明确双方权责。监管部门也要对网上外卖商家进行不定期排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而监管之外,外卖平台自身的改进也必不可少。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中,有31.8%和9.3%的受访者分别表示对外卖APP平台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监管“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85.2%的受访者认为,外卖APP平台有义务做好平台上商家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

作为订餐服务平台提供商,外卖APP发展初期为抢占市场份额,在食品安全方面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外卖平台无法保证送到客户手里的外卖是清洁卫生的,那其所提供的便捷服务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外卖平台应尽严格审核的义务,查明餐饮店的来源;要做好对餐饮店相关经营资质的审核工作。”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严管重惩与诚信教育相结合,着力加强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二、整治目标

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排查,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主要任务

1、实行定点采购制度。根据《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细则》第三章第八条“食品采购必须执行定点采购制度、索证制度和采购台账记录制度”等有关规定,全县所有寄宿制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必须到资质齐全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在确定的食品原料采购点采购食品时,必须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到2011年6月底,完成全县寄宿制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粮、油、盐)由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招标确定定点经营单位,实行统一定点采购。

2、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的经营管理。根据《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与安全管理细则》第八章第四十条:“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校内可以附设服务部(小卖部),非寄宿制学校内部不得设置服务部(小卖部)。”和第六章第二十六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与幼儿园食堂由学校自主经营,不得对外承包或变相承包经营。”等有关规定,我县将开展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到2011年6月底,取缔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学校小卖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原则上只能附设1个小卖部,非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食堂、学校小卖部如实行承包经营时,学校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并与承包者签订安全责任状。同时,进一步规范寄宿制学校食堂小卖部的管理。

四、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成立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主任由县教育局副局长乔秉恭兼任,成员由县教育局勤工股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卫生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工作职责

1、县教育局。牵头负责建立和完善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粮、油、盐)定点采购制度,配合有关部门严格学校食品卫生许可管理,督促学校加强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并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估。具体负责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发生食物中毒和其它食源性疾病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负责督促学校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并督促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县综治办。负责对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维护,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抗拒、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学校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工作,负责侦破生产销售给学校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案件。

3、县财政局。对学校食堂财务实行监督管理,保障寄宿制学校和学校食堂经费投入。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学校食堂食品定点采购的有关工作。

4、县药监局。依法负责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经营的许可及监督管理,开展学校餐饮服务领域的食品安全抽检。依法查处学校餐饮服务领域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学校食堂。根据上级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做到“三证”齐全,持证上岗。防控学校餐饮服务环节和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5、县质监局。牵头建立健全加工环节食品安全检测、监管责任、社会诚信体系。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配合教育等有关部门实行大宗食品定点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依法查处不合格、无证生产加工的食品流入学校等违法行为。

6、县工商局。配合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对非寄宿制学校小卖部的查处取缔工作。加强学校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及该环节的应急处置,加强学校小卖部的监管力度,全面推进学校小卖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食品流通环节的合法经营和索证索票制度。

六、方法步骤

1、方法。2011年6月底前,县教育局要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招投标,按规定合法的程序对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粮、油、盐)实行定点采购,其它食品由各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幼儿园)依法进行招投标确定食品原料采购点。根据我县实际,原则上高中、职中寄宿制学校的招投标由本单位组织,组成招标领导组,在县招投标领导组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合法程序,选择合法规范的食品企业。有关档案资料手续交县、市教育有关部门查验备案。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和幼儿园寄宿制学校食堂的大宗食品(粮、油、盐),由县有关部门统一招投标确定食品采购点。其它食堂食品,在县招投标领导组的监督指导下,由乡镇学区、县直学校组织自行招投标,确定食品采购单位,有关手续资料交县、市教育有关部门查验备案。

2、步骤。

第一阶段。各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幼儿园)按要求对学校服务部和食堂进行自查整顿阶段。

第二阶段。县有关部门对学校小卖部和食堂进行检查验收阶段。

第三阶段。县、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幼儿园),依法对寄宿学校食堂大宗食品进行招投标,确定合法营销企业。

七、具体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学区、县直中小学(幼儿园)要层层建立食品定点采购领导组,进一步落实好食堂食品合法定点采购,确保食堂食品的安全工作。要明确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为主要责任人,食堂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同时成立食堂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数不少于10人,由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每学年对学校食堂督导检查不少于6次,且有督导检查记录。

2、加强监督管理。各乡镇学区、学校要加强对食堂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经常进行食品、饮用水安全检查。学校主要领导检查学校食堂工作每周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和食堂专职监督管理人员每天检查1次。学区每两周督查不少于1次。县有关部门每两月督查不少于1次,并要求各级督查有记录。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大学生 食品安全 知识 态度 行为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作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具有文化程度高、对社会问题较关注的特点。国内部分学者开展了高校学生食品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如毕瑞莉①对云南大学生“洋快餐”食品安全认知度进行了调查;王晓莺②对大学生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调查与探讨等。大学生中不吃早餐、校外摊点进食等饮食习惯以及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营养知识不足的情形仍客观存在。为了解江苏某大学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开展了本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某大学本科大一至大四学生及部分研究生参与此次调查,其中男生173人,占49.1%;女生179人,占50.9%。学生年龄在18-26岁,平均年龄(21.1±1.5)岁。

(二)方法

1.调查方法。在阅读了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问卷,问卷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食品安全知识题,食品安全态度题,食品安全行为题(如就餐地点选择、是否经常网购外卖及原因、对油炸食品认知及食用频率、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对食品安全管理中成本效益核算的认知等)。调查表共设计了30条题,其中食品安全知识题6题,食品安全态度6题,食品安全行为18题。

2.质量控制。所有调查员都经过了食品安全理论知识和调查技巧培训,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简单的调查问卷解说,调查对象不记名填写完问卷后当场收回,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对象态度严谨,积极配合,尽量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次调查共回收377份调查问卷,经过整理,剔除了一些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352份。

3.统计分析。将所有问卷统一录入EXCEL表,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检验。

二、结果

(一)食品安全知识知晓调查

1.食品安全信息来源调查。调查的学生食品安全信息有一半是来源于广播电视大众媒体和网络,其次是家庭或朋友间获取,而从学校或医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比较少(表1)。

2.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从352份问卷总的结果来看,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不高,对于预防食物中毒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应调至多少度,只有14.5%的学生答对,有56.2%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方式杀灭食物中的致病菌,知道油炸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致癌物的学生仅占25.9%。在膳食营养方面,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20%的学生不清楚粗粮的营养价值和谷类食物的适宜摄人量。调查结果还显示男、女同学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对如何杀灭食物中沙门氏菌和是否知晓油炸食品中有害物质丙烯酰胺,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增高,所掌握这两方面知识也随之增多;而对于冰箱冷冻室温度,居民膳食指南、膳食宝塔,谷物适宜摄人量等,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二)食品安全态度调查

1.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状态度。有83.8%的大学生对校园内外食品表示不太放心,甚至还有10.2%的学生非常担心食品安全隐患,仅有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放心,还有12.2%的学生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2.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有58.8%大学生认为当前发生食品安全题首先是经营者诚信缺失唯利是图,其次有35.8%的学生认为是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同时还有22.2%和15.9%的学生认为是国家法律不健全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所造成。

3.食品安全与财经工作关系。本次调查有137名财经学院学生参与,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70.1%)财经专业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与财经工作有关联,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生活相关,有28.5%财经学生觉得包括成本核算在内的评估分析可为企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只有7.3%的人认为没有关联或说不清楚。

4.大学生对油炸食品的认识。从统计结果看,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喜食油炸食品,其中非常热衷的占4.3%,喜欢吃占41.2%,表示不太喜欢吃的只占27.3%。探究喜食油炸食品的原因,有67.0%的大学生因为油炸食品口感好,味道香,所以爱吃;有11.9%的学生吃油炸食品是为了填饱肚子,仅仅为了充饥;还有1.7%的大学生觉得便宜所以选择油炸食品;也有18.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对于最怕油炸食品带来的危害这道题,大学生们最担心的还是诱发疾病,占54.3%,其次是怕发胖,占38.6%,还有15.3%的学生担心摄人油炸食品会造成营养不均衡,最后还有3.4%的学生不清楚油炸食品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三)食品安全行为调查

1.大学生日常饮食习惯。对352名大学生进行过去一周食物频次的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4.3%的学生每天坚持吃早餐,有将近5%的学生每天不吃早饭;有25.6%的学生每天至少能喝一杯牛奶、酸奶或豆奶,但仍有15.6%的学生过去一周没有喝过牛奶、酸奶或豆奶;对于过去一周是否吃新鲜水果蔬菜,有7.1%的大学生过去一周未有一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61.6%的学生摄入新鲜水果蔬菜每天不足1次,只有31.2%能够保证每天至少吃一次水果蔬菜。对学生食用油炸食物或烧烤的调查中,过去一周吃过油炸或烧烤食物的达到62.5%。

2.大学生日常购物习惯调查。大学生购物场所,有66.5%和75.3%的学生选择在超市食品店和食堂购物,选择网络外卖订餐的学生占42.6%,街边小摊购物的学生占29.3%;有84.1%的大学生会光顾比较干净的食品店,同时也有16.2%的学生表示会去卫生环境比较差的食品摊位就餐;大学生在超市购物时,对于什么时候将冷藏食物放入购物车的问题,有31.3%的同学选择在购物行将结束结账前,而68.7%学生选择任何时间都可以购买冷藏食物;对于食品标签,关注食品标签中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人数占绝大多数,达到90.9%,有25%的学生同时也关注食物成分表及生产厂家。

3.大学生选择外卖食品调查。在过去的一周中,有56.8%选择过外卖食品,其中平均超过1次的达到5-4%;对于选择外卖食品的主要原因,有67.3%的同学认为外卖食品送货上门,比较方便,有53.7%的人认为可以省去食堂排队的辛苦,在宿舍里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话就可以订餐,也有18.2%的学生觉得外卖品种多选择余地大,而且价格便宜,仅有0.9%的大学生觉得外卖原料新鲜,菜品卫生有保障。调查学生外卖食品种类,绝大多数学生购买中式快餐,占82.4%,选择面食点心占25.6%,仍有10.2%人喜欢购买油炸食品。而大学生对于商户的餐饮许可证、健康证等资质,关注的学生仅有17.3%。

4.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处置。经过调查有39.2%的学生在食用外卖食品时发生过肠胃不适,而在发生了身体不适时,只有3.7%的学生会向监管部门举报,有31.5的学生会通过订餐平台投诉,有54.5%的学生仅仅是在平台上给予差评,更有24.4%的学生会自认倒霉,不采取任何措施。

三、分析与讨论

1.食品安全知识。通过调查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来源,发现源于广播电视、大众媒体和互联网的占绝大多数,从学校获知的仅占很少的一部分人群,说明学校对学生食品安全教育不够,而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借助媒体和网络这两个重要的信息平台向学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偏低,对于日常使用的冰箱冷冻室温度、油炸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知晓率最低,提示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缺乏,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现状有待加强和提高。通过不同性别知晓率调查比较,男生、女生食品安全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中还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如何杀灭食物中沙门氏菌和是否知晓油炸食品中有害物质丙烯酰胺的掌握程度要高于低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懂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有关,这一观点与谭维维、王建新等研究相一致。所以学校应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开设相关健康讲座或食品安全选修课程,利用宣传栏张贴食品安全宣传海报,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多途径的系统、全面、准确的知晓食品安全知识。

2.食品安全态度。大学生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表示担忧,觉得主要责任在于食品经营者的利欲熏心和监管部门的失职,有96%的学生知道油炸食品会带来健康危害可仍旧有超过一半的人还是会选择吃,仅仅是油炸食品很美味,出现了知识与态度相背离的现象。

本次有部分财经学院学生参与了调查,接受调查的多数(70.1%)财经专业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与财经工作有关联,但也有7.3%的同学认为没有关联或说不清楚。毋庸讳言,食品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而进行偷工减料、违规掺假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鸭蛋等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例证。也有28.5%财经学生认为,包括成本核算在内的评估分析可为企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做好成本核算,科学的财经管理同样可以为食品企业增收节支,并且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本质上属于经济行为,维护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财经人自然也不例外。

3.食品安全行为。通过过去7天食物频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日常的饮食习惯不健康,表现在有将近一半的人不吃早餐,很少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喜欢吃油炸或烧烤食物等,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与平衡膳食指南要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积习难改将对大学生未来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在购物习惯上,有1/3学生会选择在街边小摊,仍旧有部分学生去卫生较差的摊位吃饭,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在超市何时选购冷藏食物都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觉得任何时间都可以,说明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缺乏,行为习惯有所欠缺,需要外界给予正确的引导。大学生选择外卖食品调查中发现外卖食品因为方便、快捷、口味好、价格优,在学生中盛行,对于外卖食品的卫生质量大学生却很少关注,外卖从制作到送达到学生手中要经过一段时间和流程,全程无冷链设施,气温高的时候细菌易繁殖,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另一方面外卖一味追求口味,其营养搭配不科学,重油重调料等,卫生质量也难以保证,长期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盐分,会导致肥胖、三高等疾病。所以学校食堂在保证卫生质量的同时,应在菜品上推陈出新,改善口味,以便吸引学生在校内食堂就餐。在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方面,发生了食源性疾病后,只有不到4%的学生会行使法律赋予消费者的举报权利,很少有学生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维权意识不足,更缺乏食品安全监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理念。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4

第一次下载注册用户只需要花1元钱便可以尝到一顿美味大餐,而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在通过手机订购外卖时也可以享受到各种优惠。而各家餐饮店为了吸引眼球,也不断推出送饮料、水果等各种福利。

但是一年过去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各个商家依旧旗鼓相当,经过一轮烧钱大战,并没有见自己独占市场,反而是当各种优惠和福利逐渐降低甚至于消失的时候,消费者逐渐感到有些不适应,以往花10元钱就能买到的大餐现在可能需要14元或者15元甚至更多。这样的心理落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消费者对外卖软件的热情。

外卖O2O存在的价值

乍一看来,外卖O2O无疑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商务区写字楼里工作的人群,到了中午自然有午饭送上门来,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不用为了一顿午饭挤着人群去“拼命”。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不愿意挪窝的上班族们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就解决了午饭问题,这无疑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到方便舒服。

对于商务区的餐饮店而言,外卖无疑为它们拓展了利润的空间,一般来说,市区的餐饮店在中午和晚上为两个消费高峰期,这些店面一天可以盈利两次。

但商务区的消费人群有着特殊性,虽然中午各个餐馆人满为患。但到了晚上,商务区的很多人都下班回家吃饭了,整个写字楼都空空荡荡,这自然导致附近的餐饮店门可罗雀。在周末,很多餐饮店连中午的消费者都会比平时少很多。

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例,会展中心附近很多餐馆都曾多次改头换面,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有的餐馆为了在晚上吸引人气,甚至推出只要消费者中午在餐馆吃一碗烩面,晚上就送一碗烩面的优惠活动。

外卖O2O恰好抓住了商务区餐饮店的痛点,为其拓展了产品渠道,一个餐馆中午接待的客流量毕竟有限,这也就一定程度限制了利润空间,但通过外卖O2O,则可以无限扩大产品的数量,也就带来了获取更大利润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外卖O2O的出现,打破了“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现象。之前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饭店,尽管饭做得好吃,但因店面太小或者位置偏僻备受冷落,而在外卖软件上,则是给所有餐饮店提供了一个公平透明的平台,只要你能获得消费者认可,自然会收获一大批“吃货”的拥护。

食品安全问题永不过时

对于外卖而言,食品安全是一个绕不开话题,前期外卖软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使出各种手段招揽商户入驻。外卖软件上仅仅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将饭菜展示给消费者,而实地走访后,发现商户水平参差不齐,有街边大的门店,还有偏远街区犄角旮旯的外卖小店。消费者看不到,工商系统管不到,卫生状况普遍较差。

但从2015年10月1日起,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新《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其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对应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当年10月下旬,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端掉多家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业商家,并对“饿了么”“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淘点点(口碑外卖)”进行立案调查。这是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全国首次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立案调查。

然而,更大的风暴则出现在今年的3・15晚会上,“饿了么”平台由于存在无证商户大规模利用其网络销售餐饮,且所供餐饭店在生产过程中惊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时间,整个外卖行业都陷入了信任危机中。

饿了么官方反应迅速,仅仅两周时间,其就下线2万余家违规餐厅。这一数据既说明了餐饮线上平台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严厉的政策监管下,餐饮O2O平台能快速自查,杜绝食品安全乱象发生。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仅仅靠一次曝光就能解决的,第三方平台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监管制度才是重中之重,将外卖食品安全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潜在风险。

2016年餐饮O2O进入监管元年,国家正加大对平台的监察力度,同时资本对餐饮O2O投资热情消退,平台将迎来巨大发展考验,无论对于外卖平台还是各大商家,在新的法律法规面前,外卖市场也将迎来一次大调整,整个行业必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约束,以往的无序竞争也将得到遏制,谁能顺势而为,方才有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

外卖平台之间是否有真爱?

回归到本质,外卖无非就是给消费者提供一顿可口的大餐而已,外卖软件其实是搭建了消费者与无数餐饮店之间的桥梁。但是外卖O2O本身并不生产产品,所以它提供的更多是服务,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好吃的大餐以及完善相应的服务才是生存之道。

外卖超人订餐平台创始人兼CEO 刘凯曾表示,做外卖O2O一定要看清楚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在花钱这一方面,自己更关注所花的钱是否有价值,是否可持续。外卖平台需要合作更多更好的餐厅,提高配送体验度,提升产品体验,在品质、速度和服务上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

其实很多上班族在选择外卖时,需要的并不是有免费饮料喝,或者有免费水果品尝,而是仅仅为了吃上一顿可口的午饭而已,外卖平台的出口也必将回归到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上来。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第4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90.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3.1%。从2015年全年来看,餐饮外卖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送餐物流的不断完善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预计未来5年,互联网外卖餐饮市场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这也说明,国内外卖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值得可期。

在经历了2015年大规模烧钱阶段后,很多人已经对手机订餐相当熟悉,这也为外卖O2O市场打开了缺口。虽然各大外卖平台耗费了大量资金仍旧没有垄断市场,但这种烧钱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因为在大家都烧钱的同时,如果你不烧钱,你将会第一个倒下。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烧钱,也借机把整个外卖市场烘托起来,而仅靠一家平台要想达到这种效果,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优酷和土豆合并,当赶集网和58同城联姻,当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彼此相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生存与利益面前,再强大的对手之间也不排除有“洞房花烛”的一天。在互联网法则里,要么你是行业第一,要么你极其有个性,要么你就无法生存。

所以当各大外卖平台大同小异时,消费者同样遇到了难题,每选择一家平台就要下载一个APP,而手机中能安装的软件数量毕竟有限,即便是遇到疯狂“吃货”将所有软件全部安装,其最终也只会选择最适合自己胃口的那一两个保留,这也似乎暗示着未来外卖市场也有可能从战国林立走向大一统。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5

目前,使用社会化餐饮供应资源解决用餐问题主要有两类模式,一种是私厨分享,包括国外的“EatWith”、国内的“有饭”等,现阶段还只是一小部分旅客和当地人的社交和尝鲜,远未能够形成有效的供给;另一种是将社会化餐饮标准化,提供外卖服务,国内有“妈妈的菜”、“回家吃饭”,以及以手工零食为主的“觅食”等。

上述两种模式都面临着食品安全、监管及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家庭烹饪环境、食材、烹饪者卫生情况等,政府监管则包括工商执照、卫生许可等,而私厨分享还涉及到双方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

私厨分享

在私厨分享平台上,爱做饭、有手艺的人在家里开起私厨,他们将自己的地理位置和厨房故事放在平台上,供感兴趣的吃货们选择。供给方主要有两类:一类出于兴趣,主要以分享和社交为目的;另一类是全职或半全职,其中包括线下私厨以及有计划或已经经营线下餐厅的人,以盈利、树立品牌、向线下餐厅吸引流量为目的。

目前阶段,由于私厨尚未形成大规模供给,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日常就餐的主要选择。尽管一些私厨的价格比餐馆低(由于税费等原因),但低价并不是用户选择的原因。用户选择私厨主要出于:一、热爱美食;二、私厨所能提供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三、社交。

私厨分享模式能否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点在于对供给方的激励,即人们为什么愿意成为私厨,将自己家中的餐桌分享出来,去服务其他的客人?出去兴趣、分享或闲暇来接待食客,可能无法长久维持,并保证稳定的供应,对平台而言也很难管理,供方和用户将主要限于热爱社交和美食的人群。以盈利、扩大影响为目的的全职或兼职供方才是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有可能发展成为普通百姓的就餐选择之一。

私厨外卖

在更加“商业化”的私厨外卖模式中,烹饪者是社区的闲置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女性),比起私厨分享,对于供给方的激励是直接的经济收入。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私厨外卖与一般餐馆的外卖并无不同。

目前这一模式的主要问题是物流,比起普通餐厅外卖,私厨外卖要去多个供应点取餐,然后配送,相当于是多点到多点,物流安排会复杂一些,成本也更高。零食外卖对物流的要求远没有工作餐外卖高,目前主打零食外卖的“觅食”的物流方案包括卖家送货、买家上门、第三方物流。此外,由于私厨外卖的菜品是分散化采购,成本也较餐厅高。

链 接

EatWith

EatWith由Guy Michlin和Shemer Schwarz于2010年在旧金山创立。启发创始人Guy Michlin创办EatWith的是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他和家人到希腊游玩,恰巧被当地人邀请到家中共进晚餐,吃到了餐馆里没吃到的地道食物,还和主人聊得十分愉快,了解到了不少当地的风俗文化。

EatWith让当地居民向旅行者分享餐桌以及厨艺,而EatWith会从中抽取最多15%的佣金,目前服务已扩展至全球29个国家的120多个城市。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EatWith帮助他们在家里做起餐饮小生意增加收入,同时也给了他们结识不同人的机会。而对旅客来说,他们能够以与餐馆相近的价格享受非标准的当地美食,还能在餐桌上遇到同样来旅行的人,认识新朋友,并从主人那里了解当地的特色。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6

一、网络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质量令人担忧

由于网购不是面对面的经销模式,消费者无法对食品进行真实鉴别,从而产生了食品变质、过期、包装破损、假冒品牌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很多卖家自制的食品或者是当地的土特产(如板栗、核桃等)。这样一来在品牌、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方面都难以保证。为了表示信誉,许多卖家还在网上列出自己的销售记录和消费者的评价记录,但是这种记录很多都是虚假的,即很多卖家雇人去“刷信誉”。买家购买网购食品风险太大,质量好坏很多时候就是靠运气。

(二)假冒伪劣和欺诈严重

因为虚拟的购物特点,网络食品经营者通常会利用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不了解,在网上虚假的食品介绍及宣传广告;或者出现“货不对版”、交付“三无”等假冒伪劣食品。

(三)产品标识不规范,无厂无牌现象突出

网上大量出售的零售散装的或者卖家自制的食品,大多是在不具备消毒、检疫等卫生检测手段,经营条件一般都难以达到卫生、环保部门的许可条件下,简单地自制食品、自行包装。另外,网络食品市场中很多的食品都没有相应的标签,尤其是进口食品没有合格的中文标签,网上销售的多为预包装食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检疫和监管,没有注册相应经营公司和品牌,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四)维权成本过大

网店大多没有实体店,网上食品销售准入门槛低,多数网店没有取得工商、卫生、食品、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许可,无法出示购物发票。一旦出现购物纠纷,消费者缺少相关的购买证明交易的虚拟性、隐蔽性、不确定性,使消费者承担了不必要的购物风险。此外网络交易多涉及异地维权,消费者维权费时费力。

二、出台法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首先是加强立法,填补立法空白。网上销售食品的卖家显然也属于食品经营者,然而,新《食品安全法》中没有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者”列入接受法律监督的对象,从而在立法上出现了漏洞,让执法者无所适从,面临监管执法尴尬。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立法,完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规章。《食品卫生法》自2009年6月1日起废止,导致以《食品卫生法》为依据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同时废止,使食品监管的法律依据缺失。而且该法中没有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者列入接受法律监督的对象,造成了目前网购食品监管的法律真空。因此,我国应当加快对网购食品监管的立法进程,在《食品安全法》基础上,制订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互补,提高网络食品经营主体资料的入市门槛,加强对食品安全不同方面的监管力度,规范网络食品监管。同时,完善协调机制,规范和查处违规行为;明确网站的相关责任,增强行业自律和服务,保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有序和监督管理依法有据。

其次是出台新的食品标准。我国的标准化法1989年开始实施,形势早已发生变化,标准化法修订工作开展近十年,目前新法仍未出台。而且由于农业、卫生、质检等监管部门分别从各自工作需要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往往导致对同一食品有不同安全标准,同一检测项目有不同限量值要求的现象,由于均为国家强制标准,食品企业往往无所适从。同时,现行食品安全标准10年以上标龄的占1/4,个别甚至已超20年未修订,造成了食品标准落后缺失、混乱无序、矛盾冲突,成为了我国食品危机的重要原因。

尽快出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是加强食品安全的一个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一定程度上也是重建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的有力举措。建议由国务院设立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公共利益为最大关切,去除食品生产企业意志,排除关联利益的干扰,对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修订、增补,尽快整理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同时提高食品安全生产和管理标准更新反应速度,使得企业能够有法可依,食品相关职能部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1】

三、加强网络食品监管和引导,强化消费者证据保全和维权意识

在监管上,一是要求所有从事网络食品经营主体必须用网络技术手段建立网络食品监管台账和对其销售的食品开展索证索票;二是对于手工制作的或散装的食品必须提供相关证照;三是规范网络食品信息内容。在食品的相关页面必须根据产品质量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如实明示食品的生产厂家、地址、电话、商品保质期、许可证号等必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和相关检验报告书等信息。手工制作的或散装的食品则必须说明食品生产、运输、流通到贮藏各环节情况、许可证件、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质检合格证明和各批次的质量检验报告书。

在赔偿程序上,试行网上食品消费纠纷先行赔付,提高维权效率。实行网上先行赔偿制度,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建立网上食品销售先行赔付基金,即网站经营者通过协议方式,向在该网站上从事商品经营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收取一定数量的先行赔偿金,建立网上先行赔偿专项账户。网站平台上经营者所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因质量等问题已对消费者产生损害的,由网站经营者实行先行赔偿,赔偿金可以从先行赔偿专项账户预支,然后由网站经营者向具体的侵权者追偿。在遇到消费投诉无法调解,且合法权益确实受损的情况下先行赔付,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要加强教育消费者在进行网购食品的同时,还需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留意保留有利于自己的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议消费者到具备经营资格、信誉好的网购商场或连锁店购买自己熟悉或大家熟知的品牌,留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建议消费者将跟卖家的一切网购聊天记录妥善保存,这样在出现纠纷时,能及时举证,寻求赔偿。(来源:光明网 文/叶国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黎川县人民法院 编选:)

参考出处: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7

然而,家庭厨房、私人料理、手工定制等字样,早已成为淘宝、微店、朋友圈食品销售的时尚,此类食品全凭客户主观评价,几乎没有标准可言,食品安全究竟如何保障?

通过大数据

对家庭厨房“追根溯源”

丁道师(速途研究院院长)

涉及“食”的共享经济模式历来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其带来了足不出户的吃食便利,另一方面又因为监管缺失屡屡发生食品安全相关问题。

网络约车等共享经济模式,不管从车辆管理还是运营服务,都有一套标准化的准入、审核、监管流程,但家庭厨房、小作坊外卖等模式的食品共享,因为其非标准化的特性,加上往往隐蔽的空间生产,难以出台明确的审核、监管体系。进入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经常出现通过外卖、共享厨房等平台订餐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前不久,上海曙光医院收治了19名食物中毒的大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分别通过手机APP订购了一家名叫“张姐烤肉拌饭”的外卖。

餐饮外卖、共享厨房等平台的出现,为中国线下餐饮店乃至家庭厨房带来了新的收益,然而行业的发展利弊共存,我们需要通过行政手段、技术手段、行业自律手段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服务平台提供方需要重点做好准入的审核和监管的责任。近几年兴起的大数据和征信结合就能发挥重要作用,行业主流平台可以在一些特定数据层面进行合作、互通,一家平台发现问题家厨经营者,就要断绝它出现在其他平台的通道。同时几家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比对和研判用户对经营者的评论、打分是否真假,进而客观评价这个家厨的信誉,让信誉缺失的家厨难以入驻。

当然,即便采用各种综合手段仍然可能会发生问题,我一直呼吁市场主要平台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相关保险产品,比如每配送一单餐食,附带0.5元的保险费用,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平台方就可以先行给消费者进行赔付,然后再进行后续追责,通过保险理赔来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重视网售“家厨”食品的双重特性

刘新武(食品安全领域专职律师)

家庭厨房这种网络订餐模式的出现,在“法律缺位”的现实下,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从业人员具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隐患;食品原辅料不符合标准、家庭厨房生产场地环境不卫生、生产工具及包装材料和储运不安全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同体质消费群体对食材特殊要求的隐患等。

网售家庭厨房食品作为新生事物直接进入市场经营,与中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是相矛盾的,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予以规范,存在很大漏洞,所以亟需制定法规。目前参照餐饮,取得健康证、餐饮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就可以办家庭厨房吗?无法律依据,也不利于全面管理,更与家庭厨房食品的网售特点不符。

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食品生产者要求赔偿。第三方平台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由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负责赔偿。平台提供者赔偿后,有权向入网食品经营者或者食品生产者追偿。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方平台并非行政机关,不能制定惩罚机制,它与经营者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如何对网售家庭厨房食品进行规范?我的建议是,首先要认清这种食品具有即食性与储存期的两种特性:一方面,它的工艺与餐馆食品的生产工艺相似,可以参考适用餐馆食品的相关管理要求及办法。另一方面,它的销售与食品企业产品相似,具有包装、标识、保质期、针对不特定的消费客户等,所以销售阶段可以参照食品企业法规。比如,要有具体生产时间、食用期间、生产者信息、食用产品注意事项等。可以据此两条,迅速制定相关法规以补齐法规短板。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可视化系统

姚国艳(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立法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暂不将家庭厨房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是合理的。但是从长远看,家庭厨房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不能因为监管难度大就一禁了之,应当遵循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的社会共治原则,予以合理引导和依法规制。

第一,尽快制定出台有关网络餐饮服务的规范性文件,在其中对家庭厨房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健康状况、厨房设施设备和卫生条件、食品原料来源和储存条件、餐饮配送等相关问题予以规范。

家庭厨房规模小、成本低,抗风险能力也很低。建议在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时强制家庭厨房经营者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以提高经营者的风险应对能力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效果。

第二,强化和落实网络平台提供者的责任,使网络平台提供者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责任。网络家庭厨房的审核机制不严,是其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多数网络平台提供者都只是在家庭厨房入网时作检查,在经营期间很少再监督检查。平台提供者既是食品安全的被监管者,也是监管者,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加强对网络家庭厨房供应端的安全把控。

第三,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网络家庭厨房是“互联网+”模式下的新的餐饮服务形式,对其规制也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例如,可以建立对网络家庭厨房的全程可视化系统,监管者、网络平台提供者和消费者可以随时直观地了解家庭厨房里的餐饮制作过程、厨房卫生条件、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物使用等相关情况,便于对家庭厨房形成监督,也便于消费者根据其观察和了解作出透明、理性的选择。

网络“家厨”的未来

存在不确定性

肖平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博士后)

共享经济,是指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餐饮领域正是当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典型,主要表现为共享厨房模式。共享经济定义的缺陷在于,它只有经济价值判断,缺乏社会价值向度。而无论收入高低,平台和“家厨”都要面对的食品安全这个社会价值向度的考量。

按《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设计,网络食品安全被查处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后者又可细分为通过平台交易的生产经营者和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生产经营者。相应地,《办法》主要规范两种网络业态模式:自建网站的自营模式和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平台模式。

外卖食品安全管理篇8

最近,有杭州的消费者投诉外卖商家的卫生标准不达标。调查发现,不少“线上餐馆”厨房卫生条件极差,食品变质,墙上还有蟑螂。

店家无资质

在杭州的城中村九莲庄,许多出租房都被改造成了小餐馆,主要服务周围写字楼里的白领。走进一家餐馆的后厨,看到的是布满了油垢的灶台、散发着恶臭的下水沟。在这样的环境下,店员正忙着炒菜,店主正通过互联网订餐平台接单。

像这样的“黑作坊”,在狭小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几乎家家都没有顾客上门,全靠网上订单。在另外一家餐馆看到,厨房又黑又乱,墙上除了挂满外卖单子外,还挂着香肠和鱼,看起来已经变质,墙上还有蟑螂在爬动。

据了解,在九莲庄,这样的黑餐馆多达几十家,没有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人员健康证。仅一间狭小的厨房,就完成了洗、切、煮、炒及打包的所有程序。

根据群众及媒体举报线索,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城管、卫生等多部门对九莲庄进行整治检查,有35家无证无照的黑餐馆通过外卖网站和手机APP大量接单,均被停业整顿或直接取缔。

平台不作为

这样的卫生条件,是怎么通过互联网外卖平台的审查?最终还被推荐给消费者的呢?面对“黑作坊”被查处的事实,相关的外卖网站承认平台对商户把关不严,由于利益驱动,导致审核不够严格,把许多证照不全的小餐馆挂到网上去接单了。

美团市场部负责人丁西坡称,销售人员急于出业绩,上了一些资质不全的小餐馆。淘点点市场部公关经理长征表示,在有些商家进驻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

据了解,为了提高覆盖率,吸引消费者,不少互联网外卖平台会尽可能多地发展商户,对食品经营户的证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样的商业合作模式下,有时只需要一张诱人的菜单,就可以成为外卖网店。

监管不到位

目前,工商部门对餐饮企业有营业执照、卫生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如有消费者投诉,就会对餐饮服务场所进行现场执法检查。

而当线下餐馆走到线上,消费者可见的只有最终送来的外卖,很难察觉其卫生状况,仅能靠互联网平台提供监管。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要加强线下的食品安全管理,真正到消费者手里的食品都是线下提供的,源头还在线下。另外,监管的方式也要发生改变,从过去的只监管线下,到线上线下一起监管。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安渝还建议,要从法律层面对互联网订餐平台提出硬性的卫生许可要求,实现对平台和餐饮企业的双重监管。如有消费者投诉,不仅要追溯线下的食品制作单位,外卖网站和APP作为互联网推广平台,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上一篇:安全生产公益活动范文 下一篇:专业的康复治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