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调研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5 17:22:55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1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某二甲医院2010年-2015年50份科研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设计评价表,并进行数据分析。对科研准备阶段、研究试验阶段、总结阶段等3个阶段共13个项目进行评价,每一个项目分为3个满意程度,分别为:“好”、“一般”、“差”。

2.方法

根据科研档案管理的要求,对选取的科研档案进行13个项目定性评价,所有数据经过统一收集、整理后,进行满意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二、结果

1.科研准备阶段档案管理的评价情况

科研准备阶段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216项,占比86.4%,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30项,占比12%,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4项,占比1.6%(见表1)。

2.研究试验阶段档案管理的评价情况

研究试验阶段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118项,占比59%,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56项,占比28%,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26项,占比13%(见表2)。

3.总结阶段档案管理的评价情况

总结阶段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127项,占比63.5%,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47项,占比23.5%,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26项,占比13%(见表3)。

4.整体评价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可见,评价满意程度为“好”的共461项,占比70.92%;评价满意程度为“一般”的共133项,占比20.46%;评价满意程度为“差”的共56项,占比8.62%。被调查医院在科研档案管理方面主要情况如下:第一,科研档案的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管理情况良好,而研究试验阶段则整体管理情况则有待加强。第二,科研准备阶段中,开题报告与课题调研论证材料管理方面仍有欠缺。第三,总结阶段中,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材料管理情况不理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讨论

1.医院科研档案的重要性

医院科研档案包含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专利、版权等信息,是医院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科研开发水平和技术实力的具体体现:第一,医院科研档案是反映医院科研活动的系统史料,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利用医院科研档案有助于医院科研创新过程中充分学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发生重复性劳动,提高科研效率,推动更高层次科研成果的产生。第二,医院科研档案是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就得有继承,更要合作。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对外技术交流不断扩大,如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制技术项目等,这些都离不开记载了众多医学科学研究信息的科研档案。第三,医院科研档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医院科研档案可以说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蕴含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科研档案的科学利用,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让科研档案这一无形资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增强医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科研档案与其他门类档案存在一些不同特征。具体来说,一是学科突出,专业性强。在医院科研中,科研工作是分专业进行的。科研档案按各自的专业自然形成,科研档案的分类,体现出专业特征。二是专题突出,成套性强。医院科研的专题性强,每一个专题都是一个完整的科研过程,所形成的档案也相应以专题突出。三是档案形成的时间跨度大,周期长。通常,档案形成的周期取决于科研周期。医学科研相当复杂,研究周期往往很长,这决定了医院科研档案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四是保密性强,医院科研许多项目都需要保密,多于非涉密科研项目,一般也对相关人员赋予了不能随意泄露的义务。

在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欠缺,未予足够重视,缺乏激励机制;二是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或人数不足,难以承担起科研档案管理庞大的工作量;三是涉及部门较多,职责不清等。

3.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对策

针对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近年来相关部门对本院的检查反馈以及实际工作开展总结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强化对科研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首先要从领导层面予以足够的思想重视,要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是基层医院做好科研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

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现阶段,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的主要工作仍停留于大事记、招投标资料、会议纪要等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仍缺乏经验,缺乏基本的业务能力,因此,应派出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班,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这是保证基层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明确划分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强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基层医院科研管理的归口部门主要是医务科(科教科),还可能涉及人事科、财务科等科室,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必须针对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各相关科室的职责,理清各种关系,从制度上保证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四,启动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受限制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硬件和软件,基层医院档案管理手段仍处于较落后水平,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如能加大投入建设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大程度上推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当然,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涵盖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等。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基础的档案学理论,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第五,建立激励机制与奖惩机制。应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其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医院应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评比等活动,对档案工作有突出贡献的领导和个人,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领导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团队的良性发展。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2

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市的人大按法律规定设有法制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有的地方人大还设立有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多民族杂居以及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大都设立了民族委员会。在一些侨乡或华侨较多的地方,大都设立了侨务委员会。也有的地方将民族、侨务、外事综合设置为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究竟应当设置哪些专门委员会,由于我国各地情况很不一样,法律未作出统一规定,各地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自行决定。

为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人大专门委员会建设,保证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期间工作的有效衔接,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组织保证,很有必要对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性质、特点、职权和作用进行法律研究和工作实践上的探讨。

一、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性质

地方组织法第三十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法制(政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在大会闭会期间,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在大会闭会期间,地方人大常务委员会可以任免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具体方式由主任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上述法律规定,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是在权力机关领导下完成某种专门任务的担负者,虽是常设机构,但没有实体性权力,不具有权力机关的性质,是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的法定机构,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和性质。

按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地方人大可设立专门委员会;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不同于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它们虽然都是为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服务并有着广泛业务联系的机构,但二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第一,法律地位不同。前者是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工作机构,其工作行为和权力是由宪法和法律来具体规范的;而后者只是人大常委会的一般工作机构,其行为完全由人大常委会授命。第二,任务和职能不同。前者的任务和职能是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对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而后者是专门负责人大常委会具体事务的工作班子,其主要任务是围绕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搞好咨询服务,提供信息;组织代表进行视察、调查和检查;为人大常委会起草有关文件及其他秘书工作。第三,对组成人员的条件要求和任免方式不同。前者的组成人员必须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除人大常委会可以决定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外,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名,大会通过;而后者的组成人员则不一定是本级人大代表,其负责人只需人大常委会会议任命即可。第四,隶属关系不同。前者和人大常委会都是通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虽然在闭会期间专门委员会接受常委会的领导,但它们之间是非隶属关系,而后者的设立是由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它隶属于人大常委会。第五,行使职权的方式不同。前者的工作方式更多的是开会议事,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表决和通过重大事项有法定的人数限制,而办事机构则遵循的是机关领导负责制。因此,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工作委员会)和人大专门委员会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特点

地方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所具有的性质,决定了人大专门委员会与其他组织机构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

第一,专业性。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按照专业原则组建的,其组成人员大多是熟悉本行业的法规、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具有专业优势,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还聘用具有某种专业特长但不是人大代表的人员为顾问)。这些代表可以是专家学者,可以是领导干部,也可以是行业优秀分子。这就使各专门委员会在具体履行所承担的法律职责时,更具权威性。

第二,经常性。地方各级人大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而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则是具有连续性的,它们不会因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的闭会而停止工作,它要对有关议案等内容进行充分研究,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仔细比较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有关议案和作出决议、决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工作具有经常性特点。

第三,权威性。专门委员会虽然不是最后决定问题的权力机关,但由于它的工作职责由宪法和地方组织法所赋予,具有督促本级政府和“两院”改进工作的职能,研究、审议、拟订有关议案和提出议案的法定程序,其特定的法律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它履行职责所具有的法律规范性和权威性。因此,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地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项职权,更好地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与职权

地方组织法第三十条规定,地方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若干人组成。由于法律对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数未作具体规定,各地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少至几人,有的多达二十几人。

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总结二十多年来地方人大工作的实践经验,地方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具体职权可归纳为以下11个方面:一是研究和审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交付的有关议案,并提出审议意见;二是研究、拟订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三是审议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交付的本级人民政府颁布的被认为不适当的规章、命令、规定,以及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被认为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并提出审查报告;四是协助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督促“一府两院”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相关决议、决定;五是具体组织实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协助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六是对属于本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为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七是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听取意见和要求,督促有关部门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八是协助本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就有关问题开展的调查工作;九是配合有关部门,处理与本委员会有关的人民来信来访;十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参与开展与本委员会有关的立法研究,拟订立法计划草案,组织或者参与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调研、协调、修改和审议工作;十一是办理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主任会议、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交付的其他工作事项。

四、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方式与原则

地方组织法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对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法律赋予的这些职责,地方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应该有以下三种:第一,研讨。首先是理论研讨。包括日常进行大量的法律、理论学习与研究,以及负责策划、组织、承办本级及人大工作者对人大工作进行理论和工作经验的探讨。其次是工作研讨。包括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以及对今后的工作思路、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和具体方案的安排。第二,调研。对人大的理论与实践、常委会专题工作、执法检查、问题调查,以及各项工作监督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适用程度,深入基层社区、农村、厂企进行调查走访,倾听基层呼声和反映,掌握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反馈上来,为人代会和常委会制定法案、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决定各项重大事项提供参考依据。第三,开会。以会议形式集体行使职权,是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权力的运作形式,专门委员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依法行使职权的主要形式是开会议事。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必须由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以集体会议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来共同完成,以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对有关议案和重要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并对人代会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一般由主任委员召集并主持,主任委员因故不能主持会议时,可以委托副主任委员主持。

地方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决定了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讨论决定问题时,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在此基础上,由会议主持者集中集体的智慧,按照较多数原则就有关事项作出决断。二是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专门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必须由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讨论和决定问题时,必须由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专门委员会中任何一个组成人员都无权代表专门委员会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执行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职权。三是服从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和决定的原则。地方组织法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专门委员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必须在人大及其常委会框架下进行,不能超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五、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作用

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协助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经常性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审查把关作用。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加强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上,可以提前介入,加强法规立项的调查研究,提出立法项目,为常委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做好前期谋划和调研。充分发挥专委的特长和优势,对法规草案进行认真全面的专业化审查,在对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作充分调查、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影响力的初审意见,为常委会审议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把好法规草案审议的第一道关。与此同时,协助人大常委会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认真审查,提出审查意见,为常委会把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关。

(二)在常委会审议工作中的智囊参谋作用。一是提出人大常委会审议议题的建议。科学正确地选择和确定人大常委会会议议题是人大专门委员会协助常委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专门委员会通过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发现的主要问题,确定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为常委会审议发挥好智囊参谋作用。二是协助人大常委会提高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质量。专门委员会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与报告单位进行联系,就报告内容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帮助报告人认真准备报告;加强初审工作,对准备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专项工作报告,各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认真审议,并提出初审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起草可供参考的调查报告,对“一府两院”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三是跟踪督办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审议意见,是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的成果。督促“一府两院”认真落实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既可使常委会行使职权具有实际成效,又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力机关的权威性。

(三)在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中的推进作用。一是协助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监督法明确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中不是执法检查的主体,而是具体组织实施的职责承担者。各专门委员会认真做好执法检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制订执法检查方案,要熟悉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材料。二是加强对计划预算的监督。按照监督法规定的审点,有关专门委员会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严格依法行事,促使政府依法理财。三是加强与“一府两院”的联系沟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与“一府两院”加强经常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有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推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一府两院”更多地听到人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决策方案,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四)在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中的维护作用。各专门委员会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协助常委会认真做好办理工作,督促有关问题的解决,切实保障人大代表的权益。一是密切与代表的联系,为代表提出更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批评与意见提供服务。二是能有效地促进代表议案办理质量的提高。专门委员会在审议代表议案时,加强与有关机关、组织和提议案人的联系与沟通,听取并采纳其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对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代表反映比较集中的重点办理的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跟踪督办,抓好落实。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3

【关键词】专业体系;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建设工作中,专业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纲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安排教学任务、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基本规格达到培养目标,表现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文件。 

        1.专业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安排,我们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专业的反馈意见和需求,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并按照该思路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重点,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这样的建设原则开展了此项课题研究。

        2.专业建设思路

        2.1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转变教育理念;理念转变是专业体系和课程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此,课题组在系部组织下,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及精品课程建设理论,转变教师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选派专业带头人、课程技术负责人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种旨在转变教师高职教育理念的培训,先后安排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等负责人参加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讲座,深化课程建设理论的认识;课程组老师还多次听取全国知名的职教专家来校举办的讲座,学习课程改革思路,先后听取了职教专家等有关精品课程建设讲座。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并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所学教学理念积极投身到课改中。

        2.2专业调研;坚持走产学结合的专业发展道路,结合供用电技术专业实际情况,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主动立足于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专业和社会需求调研,关注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新技术应用。为此,供用电技术专业调研组制定了系统的调研提纲,专门制作了用于和现场人员讨论的本专业覆盖岗位工种所应具备的目标能力,各项目标能力应包括的工作任务等调研资料。并采用到企业调研、利用网络沟通调研、利用电话沟通调研等方式,先后对学院专业面向的行业6家单位、地区4家单位进行了相关企业的企业调研,内容涉及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工种员工技能需求、变电检修、电气试验、用电及配电系统的员工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技能,发放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表20余份。通过调研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改革的具体方向和举措。

        调研显示:本专业面向的行业公司及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用户单位,覆盖的职业岗位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变电运行与检修、变配电所值班员(值班电工)、用电技术维护与服务等岗位工种。这些岗位工种涵盖了行业和企业用户12大技术工种,对应12种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体系建设思路和内容

        通过调研,汇总整理有关资料,课题组以高职教育理论指导改革过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改革目标,分析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界定并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根据核心课程内容,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确定课程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

        3.1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根据调研信息,经过分析综合,总结出本专业学生应需要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31项,对着31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汇总,进一步归纳确定专业五大典型工作任务:变电运行技术、电气设备使用维护与检修、电机使用与维护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和用电技术与管理等。

        3.2课程体系和理实一体课程重构;以企业真实的和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按照理实一体、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重构,形成本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电子类课程:模电、数电、电子线路装配实训是供用电专业基础课,将原来单独开设的模电、数电两门理论课以及电子线路装配实训课整合为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两门理实一体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组织教学。

        电机类课程:将有关电机的理论实训课程整合为电机运行与检修一门课程,该课程包括变压器、同步机、异步机、直流电机和微特电机4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学时数在45-60之间,各模块的教学在相应的理实一体教室以及电机实验室、电机专门教室完成。 

        plc课程将原来的理论课与实训课整合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分为电机控制、自动生产线控制及综合应用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多个项目组成,各个模块的项目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灵活进行选择。

        3.3专业核心课程设定;课程整合后,重构了本专业电子电路基础与实践、电机运行与检修等七门理实一体课程作为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包含了本专业覆盖岗位的全部职业能力,实际授课时数达到31周868课时,占专业学习领域课时比例40.3%。理实一体课时比例得到极大提高。

        核心课程全部进行了学习情境的设计,包括本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等内容。目的是通过多个项目或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之目标,解决专业课程进行中的讲练分离、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和教学资源的问题。

        在专业方案中强化了顶岗实习,课时数达到18周540课时,与专业核心课程两项合计1408课时,占专业学习领域课时比例65%。

        3.4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学习内容重构,确定了课程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在系部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了本专业全部40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各个课程标准包括课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项目载体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核标准、学习情境设计等要素,特别突出了建立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学习情境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对制定的课程标准在教研室进行了研讨,保证课程标准能够准确指导课程教学。

      4.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论证与实施

        课题组、院、系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论证。

        在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阶段,课题组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讨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定出了专业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初稿。学院和系部针对课题组制订的初步方案进行了多次反复论证,组织讨论专业方案,确定课程整合思路,并总结了专业改革阶段性工作。又组织讨论专业方案课程设置,在学院层面组织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会议,请企业专家对方案的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专业定位、专业覆盖岗位的完整性、典型工作任务的针对性、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等内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以后,在学院的支持下,选定本专业一个班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经过一轮教学应用,进一步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体系建设解决的问题

        专业体系的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为课程教材建设制定了依据,明确了思路,各门课程负责人正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制定教材编写计划,组织编写教材。计划在课程实施之际推出课程改革后的配套教材。并解决了以下问题。

        5.1专业教学模式;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突出了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充分利用真实的或仿真工作环境,确立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情境,强化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5.2课程体系特色;①强调通过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劳动观教育,同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②专业知识强调实用性、专业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做到知识够用、专长突出、技能娴熟。③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注重实用性、开放性、科学性,专业拓展领域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及知识的实用性,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拓展能力。

        5.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六步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在实施教学的六个步骤中,根据实际需要可辅以其它教学手段,如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等。

        6.研束语

        本文提出了专业体系建设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并对专业体系中关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阐述了专业体系的优化意义,对专业体系中的专业建设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所提出的建设思路在实践中已经体现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专业体系建设仍需后续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0.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4

今年以来,本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1年度履行职责及廉政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本人担任市规划局总工程师职务以来,积极协助局长工作,主要负责建筑项目设计方案审批、规划技术规范拟定实施等工作,分管总工程师办公室,同时完成局长指定的其他工作。

1、加强学习调研,了解熟悉工作业务

本人任职后,首先认真学习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规划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三定方案)、市规划局领导职责分工、市规划局与规划分局职责分工,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以及分管的总工办职责。

认真学习规划审批业务流程,以及与审批相关的文件、政策和技术管理规定,并参加局业务会、市规委会,熟悉规划管理和审批业务。

向各位局领导学习与交流,虚心听取各位领导对总工和总工办的意见、建议和期望,对照自身工作加以改进。

与总工办、规划服务中心的各位同志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发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研究分析加以解决。

2、把握重点,做好建筑项目设计方案审批工作

积极协助局长工作,重点做好建筑项目设计方案审批与指导工作。每一个项目从头跟进,从主持技术评审会到科室审批、局业务会审议、市规委会审议,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每个项目的情况,全面、细致的做好项目审批审核,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技术参考。

积极推进区、市重点项目进度,在保证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加快审批速度。参加重点项目协调会,积极稳妥的解决涉及规划的事宜,会后第一时间传达会议精神并抓紧落实。

3、指导总工办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积极谋划明年重点工作

分管并指导总工办完成日常的建筑方案审批工作,组织实施并继续修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研究、协调建设项目技术问题,组织开展建筑方案征集、评选工作,承担市规工会、局业务会的会务组织工作,负责住建部督察员的联系配合工作。

定期召开总工办工作会议,分析讨论审批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总结规律与办法,组织编制审批工作手册,力争“从项目论走向方法论”,提高审批效率;针对审批中存在的专项问题如退件率、投诉等问题进行整改,对退件进行备案,以便分析原因加以改进,同时提出“微笑退件”要求;号召同志们关注时政,提高政治敏感性,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结合项目协调会、听证会,加强锻炼每位同志的协调能力,力争全方位做好规划管理工作;

指导总工办年度预算完成创新高。总工办年度预算完成情况2009年不到50%,2010年为80%。为了进一步提高部门年度预算完成率,确保今后预算项目经费充足,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组织总工办同志认真研究分析了今年的预算项目情况,适时、创新的提出了建立市规工会会议子系统、档案整理等工作,并督促其他预算项目加快进度,截止2011年12月23日总工办部门预算完成比例为92%,创历年新高,圆满完成全局90%的预算目标。

组织总工办积极谋划明年工作重点,对市规委会专委会进行换届,并更新完善我局专家库;拟对提高我市尤其是五象新区建筑风貌品质提出规划设计引导或管理规定;组织重大建设项目(广西艺术文化中心)方案征集和重大民生工程(廉租房、公租房)方案设计竞赛。

4、发挥专业特长,指导项目研究工作

发挥自身专业和研究特长,积极配合各位分管领导,对《***市滨水建筑控制规划研究》(研究中心项目)、《***市坡屋顶建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规划设计管理技术导则》(工程科项目)、《***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前期研究》、《***历史文化名村(笔山村、陈东村)保护利用规划》(村镇科项目)、《***市建筑夜景照明规划设计导则》(总工办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研究工作进行认真指导,提出修改、完善建议。

参加2011年***市科技进步奖、***市特聘专家评审,从专业、行业角度建言献策,为我市城市规划发展出谋划策。

5、积极协助局领导工作,完成领导指定各项工作

工作积极,踏实肯干,全力配合领导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领导指定的各项工作。参加政府工作会议,即时传达会议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落实工作到位;圆满完成东盟博览会接待、兄弟单位考察接待等任务;做好项目协调工作;到外地考察学习,撰写考察报告,总结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并在局办公会上进行交流。

二、注重学习培训,做到廉洁行政

通过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和平时自学,深入学习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共***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积极参加时代前沿知识讲座,参加***市委党校2011秋季主体班学习,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能力。

坚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八个禁止”“52个不准”,强化廉洁奉公、依法行政、依法审批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工作中身体力行,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来感染其他同志,积极支持和参加党支部活动、工会运动会和妇委会活动,做好表率作用。

三、不足与改进,及工作设想

经过认真总结和分析研究本年度民主生活会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征求到的干部群众意见,积极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明年工作计划,提出如下措施:

1、要进一步熟悉工作业务

在工作中坚持虚心学习,多锻炼多磨炼,加强业务工作经验的积累。

2、要提高建筑品质规划管理要求

在建筑方案审批中,贯彻落实“现代、生态、便利、特色”的原则,高标准高要求,学习外地城市先进管理经验,制定“建筑设计规划指引”或“建筑形态风貌管理规定”,提高我市尤其是五象新区建筑风貌品质。

组织重大项目建筑方案国内外征集评选,或开展***市优秀建筑设计方案评选活动,加强对设计院的引导,营造氛围,鼓励多出精品项目。

3、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及研究指导

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专业技术培训或其他形式的交流讲座,加强对新进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研究项目的指导,深度、广度有机结合,尤其注重项目的可实施性。

对我局现有规划成果归纳整理,利用期刊、论文或出版物的形式加以宣传,突出我局在规划引领方面的声音。

4、要加强与科室、分局同志之间的交流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5

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

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后?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基层档案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根据课题申报渠道的不同分别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域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检查督促课题执行情况: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首先应重视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科研课题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种类,按研究目的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研究课题分为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档案科研课题也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其中,除基础性研究课题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外,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的研究直接目的是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基层档案科研常常选择的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这种课题研究本身的性质要求课题在完成结题程序后应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实践课题成果。同时,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程序和过程,通过成果推广运用才能最终实现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价值。基层档案科研成果不能研究结束就束之高阁,应重视课题成果的认可、转化和推广,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发挥课题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尽快转化,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直接动力。

随着项目成果推广运用,也会暴露出成果研究的不足之处,这些都要求课题结束之后应继续重视项目研究,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正、完善课题研究成果,以充分发挥档案科研成果效益,推动档案业务工作不断发展。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6

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从爱民、为民、利民、富民的愿望出发,通过建议案、提案、调研报告、会议发言、信息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大量社会真实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做了很多工作,促进了市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党委政府密切同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作用,政协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倡导增强精品提案意识,每年召开各派、工商联座谈会,就征集提案进行沟通,促进了提案质量的提高。提案办理上不断创新,研究确定一些重点提案呈送市委、市政府领导阅批,提出办理意见;坚持主席、副主席督办提案制度,加大提案办理力度。召开了提案表彰大会,扩大了提案的社会影响,充分发挥了提案在履行政协职能中的作用。年中,通过督办集中供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些提案,促成了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为促进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努力。

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作为政协重要参加单位的作用。各项活动中,坚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平等议事,各种意见都能够得到反映,各方愿望都能够得到表达,议事环境宽松,民主空气浓厚,凝聚人心的工作富有成效,为发展和壮大我市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激发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工作热情,促进不同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作出了新的贡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充分运用会议这一履行职能的郑重形式议政建言。每次全委会议特别重视大会发言、联组讨论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了全委会议集中协商的作用。每次常委会议前,根据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确定一至两个专题,由主席、副主席带队,组织委员进行调研视察,并在常委会议上进行集中讨论,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和专项建议。适时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界别座谈会等形式,分别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二”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有关问题,重要人事安排等事项,进行讨论协商,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形成的全委会议集中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专委会议对口协商的工作格局,逐步规范的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的程序,以及采取的委员界别座谈会、专题协商会、专题联组会等新的协商形式,使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也体现了市政协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传统节日期间,通过走访、慰问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加强同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联系。及时组织召开民族宗教界人士座谈会,统一思想,保持了市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局面。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创建和宣传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每年在国庆和中秋节前,组织召开市区归侨、侨眷、港澳台眷属代表“迎国庆、话中秋”座谈会,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发挥了政协团结社会各界、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

积极筹建书画院,举办了书画院珍藏作品展、中国画提名展、纪念改革开放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暨人民政协成立周年等11次大型书画展活动,编辑出版了7本书画作品集,组织拍摄了和书画院3个专题片,为推动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了文史资料工作,编辑出版了走进》一书和《政协市第届委员会文献汇编》加强了对外宣传和交流交往工作,提高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彰显了市政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年中,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积极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对已有的28项制度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新制定了14项制度。大力倡导政协委员练好“勤学习、重调研、善协调、广交友”四项基本功,强化素质,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强化政协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树立团结和谐、内和外亲的机关形象,为常委会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表达了对政协事业的情感,表达了对本届政协工作的认同。本届政协任期的年,工作中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薄弱环节,但从总体上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人民政协事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年,也是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作出积极贡献的年。本届政协常委会没有辜负市委的重托,没有辜负委员们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比较好地完成了肩负的使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各有关方面积极配合的结果。年来,市委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对政协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研究,对政协的重要调研报告都进行转发,市政府积极支持政协的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政协的重要建议和提案亲自批示,并积极参加政协全委会议和有关常委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与委员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政协的调研、视察活动,积极研究办理政协的建议案和提案,定期通报主要工作和提案办理情况,对政协履行职能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为政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市级各派、工商联和各县区政协对市政协的调研视察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使得政协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开展。

各位常委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广大政协委员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本届政协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获得新进展。深化改革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想实招、出实力、鼓实劲,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履行应尽之责。有的年事已高,仍积极参政议政;有的身在基层,却心系全市大局;有的公务繁重,仍主动参加政协各项活动;有的还为政协机关建设尽心出力。大家为政协事业增光添彩的事业心、责任感,令人钦佩。本届政协工作所有的进步、所有的成绩,都饱含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

年时间虽然短暂,各位常委、各位同志。但在人生旅程和政协史册上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一页。感到荣幸和欣慰的这些年来能和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常委、委员在人民政协这个大舞台上,同舟共济,共谋改革发展之计,同商富民强市之策,合建和谐稳定之言,难得的机缘,也是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大家在议政建言中的求真务实精神,合作共事中的真诚友谊,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作为届市政协主席,对大家年来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内心十分感动,也十分感激。借此机会,代表市政协党组和各位副主席,向一直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政协工作的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年来尽心尽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为此付出了辛劳和智慧的各位常委、委员和各级政协组织,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以及新闻界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积极奉献的机关干部职工表示真诚的感谢!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7

前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迫切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加快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关键。在“加快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要求下,对我省高职院校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多项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在教学、科研、专业技术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几大功能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始终是第一位的,评估一所好到的职业院校的标准,要看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更要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发展水平,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教师队伍的总体质量与水平。随着高职院校规模及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高职院校发展潜力所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青年教师队伍总体水平。

因此,各所高职院校的发展,就是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对专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提升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政策以及建议,来达到改进学校青年教师科研与专业发展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一、教学能力提升改革内容、改革目标以及问题

本项目改革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基本理论,模式和机制。项目改革实践是:

1.改革目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研究探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通过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争取形成学校相关管理工作制度,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有所推广示范意义。

2.研究内容

一是调查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二是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三是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四是研究通过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实施方式

3.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是探索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机制与外界条件保障

二是深入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

三是通过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实践政策

二、课题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实施计划以及课题特色之处

1.实施方案

一是专项调研,包括相关文献检索分析、在全校青年教师中抽样调查、到其他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调研、邀请专家咨询座谈研讨;

二是设计激励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促进专业发展机制,形成建议方案;

三是争取将研究成果上升到学校制度层面加以实施,推进学校改进教师教学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实施方法

2.1文献资料。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搜集和分析有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及专业发展相关资料,检索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2.2调查调研。通过对全校青年教师抽样问卷调查、典型案例访谈、有关专家咨询座谈研讨、校外调研等等方法,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对策。

2.3分步试点实践。通过调研报告、建议方案,提交学校,争取分步实施,改进青年教师教学管理及其专业发展工作。

3.实施计划

3.1项目准备阶段:成立项目研究团队;确定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明确落实项目团队成员分工等事项。

3.2项目研究阶段:收集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编制调研计划;开展问卷调查,校外调研,专家咨询座谈研讨等;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形成调研报告;写出研究论文、政策建议及校内制度建议文本。

3.3实施阶段:修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文件;依据研究成果和学校实际,分步试行推进落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激励制度。

3.4结题阶段:整理项目研究与实施材料,总结完善项目研究成果;形成项目结题报告,开展项目结题验收。

4.特色与创新之处

4.1在其他研究项目多集中关注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产学对接、融入校企合作的情况下,本项目关注高职院校中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青年教师群体,站在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研究与探索激励学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4.2本项目从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入,探索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的途径,进一步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4.3项目研究团队成员均从事教育教学管理、高职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及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本团队在该项目研究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成果将会更直接的融入到具体工作实践,同时也为学校研究制订有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等方面制度与制度执行,甚至于全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发展制度建设方面探索新的途径。

三、总结

专项调研工作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档案;档案数字化;外包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意识得到大力加强,其中就包括对浩如烟海的实体档案进行数字化,以提供准确、快速、实时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就高校而言,受人力、设备等条件的限制,选择外包方式完成档案数字化是一种选择,但要注意把握几个阶段的关节点,才能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 调研阶段

1.1 高校档案数字化外包前,要明确档案数字化的形式、经费、范围

1.1.1 数字化形式。档案数字化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档案馆组织人员对档案进行数字化,一种是外包。前者涉及的档案数量不多,或自身数字化力量强大,不需要外包。后者主要是档案数字化的数量较多,难度较大,自身力量不足等。如果外包,就牵涉到经费、招标、与外包单位的对接等一系列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1.1.2 数字化经费。在高校档案数字化前期准备工作中,要根据学校下达的经费来选择档案数字化的形式和范围。选择档案数字化外包,要充分考虑是否包括档案管理软件、设备和数字化经费等,其中,档案管理软件是沿用原来的还是重新购置(或自行开发),设备是否购扫描仪、电脑等,都需要事先明确。

1.1.3 数字化范围。在高校馆(室)藏档案中,哪些类别的档案要数字化?哪些保管期限的档案要数字化?这些都要在档案数字化外包前确定。一般情况下,具有长期(或30年)及其以上保管期限的档案要进行数字化。但要根据高校档案的保存和利用等实际情况而定,如有些高校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所有档案都可以进行数字化。有些高校受经费限制只能将利用率高且具有长期(或30年)及其以上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1.2 确定外包要对档案数字化公司进行资质、业绩等方面调研

1.2.1 资质调研。档案数字化公司的资质调研要考察其是否具备“四个专业化”,第一,是否具有专业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处理团队;第二,是否具有专业的文档、图纸、书刊扫描设备;第三,是否具有专业的数字化加工业务管理系统;第四,是否具有专业的质量标准、现场管理、安全保密等项目管理体系。

1.2.2 业绩调研。重点考察档案数字化公司是否具有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经验和业绩。由于高校档案的类别较多,各个类别的档案数字化都能满足标的要求并不是每个档案数字化公司都能做到的。业绩的要求就成为调研考察的重要内容,缺少高校档案数字化业绩会影响高校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效率。

1.3 调研的方式

1.3.1 实地调研。高校档案馆应会同校内相关部门组成考察组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考察的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的高校,主要考察数字化公司对项目的执行力;二是已经完成档案数字化的高校,主要考察档案数字化中标单位、档案数字化质量和运行状态等,以此来提高招标阶段的判断能力。

1.3.2 通讯调研。除了实地调研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信函、QQ等通讯形式进行调研。一是通过上述途径调研有哪些档案数字化公司;二是对一些有影响、实力较强的档案数字化公司的业绩进行调研。通讯调研的好处是调研成本低,调研的范围大,选择的调研路径宽,但缺少感性认识,直观感不强。

2 招标阶段

2.1 选择招标方式

2.1.1 公开招标。在高校校园网、校报或其他媒体上刊登档案数字化招标公告,邀请不特定的档案数字化公司投标。这种竞争性招标,能够吸引众多档案数字化公司参加竞争,高校从中择优选择中标单位的余地比较大。缺点是由于高校校园网、校报的覆盖面不大,会出现流标,即投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过少导致无法开标。

2.1.2 邀请招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高校选择一定数量的档案数字化公司,向其发出投标邀请,由被邀请的档案数字化公司参加有限竞争投标,高校对其进行资格预审后再从中比质比价选定中标者。这种招标形式的特点是参与投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数量有限,但能够保证档案数字化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2.1.3 谈判招标。高校物色一至多家档案数字化公司来直接协商谈判的这种非公开、非竞争性招标或称指定性招标方式,适用于档案数字化数量不大、工期较紧、专业性强的档案数字化工程。其优点是可以节省时间,容易达成协议,迅速展开档案数字化工作;缺点是无法获得有竞争力的报价。

2.2 确定招标范围

2.2.1 整体招标。作为档案数字化建设系统工程,购买硬件(电脑、服务器)、档案扫描加工、购买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档案网站等都属于档案数字化建设范围。整体招标即对上述所有项目或几个项目进行组合招标,这能解决档案数字化公司与软件供应商就数据挂接和利用等相互“扯皮”的现象。

2.2.2 单体招标。对硬件齐全、软件功能强大的高校,不必整体招标,只要对硬件(电脑、服务器)、扫描加工、管理软件、网站等进行分段招标,其中的档案扫描加工必须进行单独招标。

2.3 起草招标文件

2.3.1 招标内容及要求。要明确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内容及工作量,对提供档案管理软件、硬件(电脑、服务器)、档案扫描加工、目录数据录入、数据挂接、数据刻录光盘等招标的范围要界定清晰;对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图像扫描、分类、检索的要求均需符合《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等相关要求;对档案管理软件的招标要求要达到与OA系统无缝衔接的接口功能等。

2.3.2 提供资质材料。资质材料主要包括投标人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投标人承接的地、市级国家档案馆、高校以及大型企业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单份合同原件等。

2.3.3 投标报价。报价应为完成招标项目范围内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全部费用。属于整体招标的要注明总投标价、分块投标价和免费项目。在扫描加工方面,不同型号的纸张、照片、图纸、报纸的价格是否有区别?实物与录像带、录音带的数字化如何报价?数据录入、挂接、刻录光盘是否包含在报价范围内?等等。

2.3.4 工期要求与付款方式。档案数字化招标范围内的各项内容要求自合同签订之日起的工作日内要注明是否包含节假日在内。付款的阶段、比例、保证金都要在合同中明确。

2.4 评标与定标

2.4.1 组成评标小组。高校招标办要组织审计、档案馆、现代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评标小组进行评标,也可以通过地方招标办抽调其他单位的档案数字化专家参加评标,同时邀请高校纪委派人现场监督。

2.4.2 确定评分办法。档案数字化评分办法应包括评分内容、指标、得分标准等项目。评标时,评标小组有权要求投标人对其投标文件进行书面澄清、说明,投标人应派授权代表按通知的时间、地点接受询标。

2.4.3 签订合同。高校要与中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商定合同争议的解决措施、标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等。合同签订前,双方需共同审阅,仔细研读每一个条款,必要时请律师把关。

3 过程管理阶段

3.1 做好后勤保障

3.1.1 提供数字化加工现场。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场所,配置相应的桌、椅,符合国家规定的档案保管场所和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的要求。

3.1.2 保证网络畅通。对分内外网的高校,要给数字化公司临时提供独立的网络用户名,供其在数字化期间正常使用网络。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程结束后,要及时取消。

3.2 组织数字化公司进场

3.2.1 加强人员培训。高校要对中标的档案数字化公司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尽快熟悉高校档案的分类体系,了解高校档案的特点,适应高校档案数字化加工需要。

3.2.2 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协议应列入合同条款,其内容要求数字化公司人员不论何时何地要保证对高校实体档案及其信息保守机密。未经高校同意,不得以泄露、告知、公布、、出版、传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向对第三方泄露档案信息或带出工作场所。任何一方违约,另一方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讼,追究其刑事责任。

3.3 办理档案进出库房手续

3.3.1 核对档案进出库房数量。高校档案归档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以卷归档,二是以件归档。无论哪一种形式,档案进出库房时都要认真核对数量,对重要档案不仅要核对卷数和件数,还要核对页数。

3.3.2 填写档案进出库房单。档案出库房前和档案进库房前都要填写进出库房单,其内容包括进出库房时间、档案类别、保管期限、数量以及双方责任人等。需要注意的是,出库房单与进库房单要保持内容的一致性。

3.3.3 档案归位。对完成扫描加工任务的档案要按照原来的存放位置及时归位保管,防止错乱,影响实体档案的统计和利用。归位时间要计划好,原则上按全宗、类别、年代、保管期限等结合起来考虑。

3.4 加强数字化过程监督指导

3.4.1 安排专人管理档案数字化外包。安排专人负责答疑和协调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安排人员管理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二是安排人员分段负责管理,即在不同全宗或不同类别安排不同的人员专门负责管理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通过档案工作人员常态性检查、指导,保证档案数字化项目的有序进行。

3.4.2 制定合理的数字化业务流程。与数字化公司共同商定档案数字化的业务流程,使提卷、登记、检查档案、拆卷、组卷、整理、扫描、图像处理、数据挂接、扫描数据质检、修改、二次质检、著录标引、打印目录、装订(装盒)、还归、登记、归档、备份、抽检等各个业务流程有效衔接,确保各环节设计缜密。[1]

3.4.3 落实合同中的奖惩制度。按照合同的要求检查档案数字化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减少后续验收的工作量。对于合同中的漏项部分,要与数字化公司协商解决。对于在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依据合同进行奖惩,通过奖惩建立起数字化公司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关。

4 验收阶段

4.1 确定验收人员

4.1.1 验收人员组成。档案数字化项目验收人员的组成应包括三方,一方是专家,聘请地方档案馆和企事业单位有关档案数字化方面专家;一方是高校相关部门人员;一方是数字化公司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

4.1.2 验收依据。三方人员根据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法规、标准和双方合同的约定,进行最终验收工作,以保证验收的公正性、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4.2 确定验收方式

4.2.1 全检。对照合同要求和招投标文件的约定,对所有数字化的档案进行质量检查。这项工作的好处是能够确保档案数字化工程的整体质量达标,使“质量控制深入到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2]但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人手不够,事实上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4.2.2 抽检。选取不同全宗、年代、类别、保管期限、载体的档案样本进行抽检。验收小组对档案数字化成品数据进行一定的百分比抽查验收,抽验时主要对图像数据的亮度、歪斜、错页、重页等质量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图像合格率、影像(索引)数据匹配准确率、索引数据录入合格率等达到一定的比例。

4.3 确定验收内容

4.3.1 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对照合同要求逐项验收,检查档案数字化加工规范、标的技术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指标是否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对于未达标项目应予重新处理,直至达标为止。

4.3.2 软件的运行情况。对于档案数字化整体招标的高校不仅要验收档案数字化扫描加工的质量,还要验收软件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软件是否具备与OA系统无缝衔接的接口功能,软件对多格式数据的容载能力,软件提供的数据转换功能可支持多种数据库,等等。

4.3.3 硬件的满足情况。硬件主要考虑服务器的配置情况,其技术指标验收的对象为品牌、CPU、内存、磁盘容量、网络及存储接口、操作系统和C语言开发包等项目。服务器的配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留足够的存储空间和满足后续指标升级需求。

4.3.4 扫描的质量与数量。从质量上来看,检查数字化加工过程有没有按照严格的质量控制规范进行,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著录过程、数据挂接、数据校对、光盘刻录、档案还原等有没有执行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对图像黑边、歪斜、修补、调整亮度等处理有没有到位。从数量上来看,有没有出现漏项或重项的现象,漏项即难扫描的页数“隔开”, 重项即易扫描的页数重复操作。

总之,外包只是高校进行档案数字化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唯一选择。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档案数字化,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3]在选择外包时,抓住调研、招标、过程管理和验收几个阶段的关节点,就能少走弯路,提高档案数字化的效率和质量,顺利完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国文,童霞.提高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的策略探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2(1):48~50.

[2]周玮,杨崇.高校档案数字化外包过程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12(17):49~50.

[3]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待业标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31-2005)[J].中国档案,2006(3):17~19.

上一篇:幼儿园德育处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参加创业培训的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