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1:50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1

[关键词] 算法数学教学高职计算机专业算法学习报告

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算术方法的原义是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指算法是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甚至把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也称为算法。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算法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课的基础。可是,现在的高职数学教材没有这一内容,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理论与专业课程之间严重脱节,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学之无用。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数学教学中加入算法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撰写算法学习报告,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了算法学习报告,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报告来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数学实例让高职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算法学习报告包括:学生预习情况、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学结、教师对学习报告的评价和调查问卷六个部分,下面来具体进行分析:

1.学会课前预习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前提,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可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比较懒惰。如何让高职学生改变这样的现状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和算法学习的要求,我设计了算法学习报告中的学生预习情况部分,让学生通过充分课前预习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这部分细分为:解题分析、算法分析、画出流程图和写出程序设计的代码(程序设计代码的编写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下面以一个数学实例来具体介绍算法学习报告中的学生预习部分。

教师在课前先给出预习内容: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

学生预习情况:对于这样一道“判断分别以这3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的题,以往的数学课上讨论的很少。因此,可能班级中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一点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更谈不上写出解题分析、算法分析、画出流程图和写出程序设计的代码了。那么这时就来看看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这个内容的学习。

2.在课堂上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方式,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算法的积极性,同时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课堂上小组讨论情况:有同学提出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三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是否构成三角形。

3.教师点评是教师从旁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算法的设计思路,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

教师点评:为学生分析构成三角形的条件,鼓励学生尝试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三个正实数为三边边长是否构成三角形。

4.学生经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后,已经有了大致的解题思路,但是仍需精加工。因此,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报告中的学结,写出其中修改后的算法分析、画出流程图和程序设计的代码以及学后记。

学生修改后的算法分析:

第一步:输入3个数a、b、c。

第二步: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a、b、c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第三步:如果能构成三角形,输出结果或者输出“无法构成三角形”的信息。

学生修改后的流程图:

程序设计代码:略

学后记:要求学生写出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感受,找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算法学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以上这些具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提高自身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算法学习积累丰厚的经验。

5.教师对学生所做学习报告的评价和成绩评定,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算法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学生在新的内容学习结束后,究竟掌握了多少?在算法学习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我在设计算法学习报告的同时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1)你在预习时能理解多少研究主题的内容?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一点也不懂

(2)你在预习时能写出多少算法设计的步骤?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一点也不懂

(3)你在预习时能画出多少流程图的结构?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一点也不懂

(4)你在预习时能写出研究主题的程序设计多少行?

A.全部B.一半左右C.很少的一部分D.0行

(5)在听了小组的讨论后,你觉得在哪个方面的收获最大?

A.算法设计B.画流程图的结构C.写出程序设计D.以上三种都有

(6)在听了教师的点评后,你觉得在哪个方面的收获最大?

A.算法设计B.画流程图的结构C.写出程序设计D.以上三种都有

(7)你觉得填写学习报告中的预习情况对你的算法学习有帮助?

A.有很大帮助B.有一点帮助C.没有帮助D.可有可无

(8)你觉得小组讨论有必要进行下去吗?

A.很有必要B.有些必要C.没有必要D.可有可无

(9)在学习了这个研究主题后,你觉得目前你最薄弱的是哪一个环节?

A.算法设计B.画流程图的结构C.写出程序设计D.以上三种都有

(10)①教师给出的最佳程序设计写了行,

②你写出的正确的程序设计是行,

③最佳程序设计的行数:你写出正确的程序设计的行数= 。

让学生每做一份算法学习报告就做一份调查问卷,可以让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及时明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横向的对比,随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找到适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数学教学的模式;在撰写多个算法学习报告后,也可以对某位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纵向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算法学习是否有进步,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算法学习成绩。

二、撰写算法学习报告可以加强算法的核心内容――程序框图的学习

由于算法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例出发,通过让学生撰写算法学习报告可以加强学生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力求使学生能够对算法本质有所认识。自然语言、程序框图和算法语言是表达算法的三种形式,其中程序框图最为重要,它是算法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抓住它,而不必一味的追求程序设计的完整。算法案例配合学习报告的使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领会算法的本质。

三、算法学习报告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算法学习报告的撰写将数学学习与程序设计语言学习有机的进行了结合。

算法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让学生亲自去解决几个算法设计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会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和语句。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式化地表示算法。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又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因此,如果能让学生上机,算法设计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得到完整的体现,学生可以及时看到自己设计的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这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有些学校教学条件不允许或者还没有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算法学习报告的撰写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方便了学生进行算法的学习。

2.算法内容的学习最好安排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VB、C等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后,这样能够直接与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互动,学习成效会更加显著。

如果算法内容可以让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用数学学习报告的方式进行学习,那么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算法教学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一定会找到一个适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2

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霞姐。刚到会计部霞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霞姐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霞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霞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3

关键词:博士生 培养模式 H大学计算机学院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型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了符合专业需要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一、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H大学计算机学院根据其学科优势明显、培养基地实力雄厚、学生生源优秀等特点,逐步建立了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1.在“理论研究有创新,技术攻关有突破”思想指导下,H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博士生培养目标上强调: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②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③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在生源选拔中,强化本硕博一体化方式。H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硕、博分别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前沿领域设置课程,课程体系突出国际性,学院研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如MIT、斯坦福大学、清华、北大等三十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参考了《ACM/IEEE Computing Curricula Computer Science 2001》,完成了10万余字的《本科课程体系》研究报告。对一、二年级本科生强化6门核心基础课,对高年级则突出宽口径14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同时注重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本科教育的四年中,每年都有与讲授课程紧密结合的实验课程,所有学科环境、教学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从一年级开始为25%的本科生提供导师,在此期间确定40%~50%本科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三年级就让这些本科生进入科研课题,经过考查再选拔10%优秀生成为直硕生或直博生。

3.在课程学习与考核中,重视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H大学计算机学院要求博士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5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40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要求直接攻博研究生在3年半内,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研究生在2年半内,必须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4.以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课题为依托,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H大学计算机学院建有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00年以来,H大学计算机学院4个重点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占学院总培养人数的76%。在导师团队全方位指导下,通过实验室的科研课题和学术活动,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子课题的研究团队,参与课题立项策划、申请书撰写和课题研制的全过程。即在课题进行过程中由1名博士生负责3~9名硕士生,或由1名博士生和1名硕士生辅导3~6名本科生,每周定期进行课题组研讨会,学生轮流报告研究情况,每两周或一个月举行实验室学术会议,学生代表报告研究情况。2001年以来,H大学计算机学院100%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科研课题,82%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重大或经费50万以上课题。

二、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通过对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改革,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团队的指导下,有30余名博士生成为课题技术负责人,协助承担和组织了多项国家级的重点科研课题。其中973计划2项、863计划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年平均科研项目达到百余项。近三年来,在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9项省部级奖项中博士生共有52人次获奖。

三、H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特点

1.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在“理论研究有创新,技术攻关有突破”思想指导下,H大学计算机学院注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积极鼓励博士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博士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在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中,H大学计算机学院从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这两个要素进行了改革。在生源选拔中,H大学计算机学院强化本硕博一体化方式,从本科阶段开始,就对学生进行选拔,重点培养,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博士生源质量。在课程学习与考核上,借鉴国外课程体系经验,突出课程国际性。同时注重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对博士生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有严格的要求,并设有淘汰环节。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依托实验室的科研课题,通过让博士生参与课题立项策划、申请书撰写和课题研制的全过程,培养博士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报告(1978―200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4

自主评析试卷概述

试卷评析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评析试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查缺补漏。常规的试卷评析课教学方法大同小异,首先统计好学生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各分数段分布等等。其次,在班里将试题逐一讲解,把正确的答案详细地解读一遍。最后,要求同学们把错题订正一下,或者抄录到一个错题本中。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是无法自主完成试卷评析的。教师采用集中讲评试卷,那么,就不可能帮助每位学生详细地分析出每次失分的具体原因。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和设计一套“计算机辅助学生自主评析试卷系统”有着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用性,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学生自主评析试卷,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同时呈现给科任教师一些重要信息。根据计算机分析原理,在“学生自主评析试卷”系统里,可以分成四大部分:试题收集、测试和评卷、考情分析和后期使用(如D)。

自主评析试卷研究

试题收集 试题收集环节是最基础的,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析结果。主要由科任教师或命题人员来完成,其工作重点是完善一个带有评析数据的题库,也就是把每一题的详细解析放在一个数据库里。主要包括:试题、正确答案、题型、章节分类、知识点(可以是多个)、测试目的、失分原因。其中“测试目的”包括: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技能(应用)、综合应用(多个知识点协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失分原因”,大体可以分为四种:①知识不清,也就是知识点、公式记不住;②问题情景不清,读不懂题,或是不能正确、完整地理解问题是什么;③思维表述不清,主要体现答题步骤不条理,卷面涂改严重;④非知识性因素,如做事不够细心,能把“+”看成“―”;把“9”写成“6”等一些非常规的错误。

测试和评卷 学生的测试分两为种:一种是电子试卷,教师从题库里挑选形成试卷,学生在计算机上找到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试卷,直接在电脑上答题,最后“提交试卷”。另一种是传统模式的试卷,教师阅卷、评分后,需要学生把答案如实地录入到计算机里,最后执行“分析”即可。对于传统模式下自主评析,为了真实反映考试的情况,一定要严格按照试卷上的答案来填写,而不是再做一次试卷。为了排除非知识因素的不确定性。在计算机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出试卷评析结果,针对失分的试题,给出上述四种情况之一。

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报告的质量完全由题库中数据的质量来决定。在操作上非常简单,当学生答题完毕后,执行“提交试卷”,系统就会为所有失分题进行标注,学生回看试卷时,可以自主阅读系统给的错误提示、失分原因。同时,形成两份考情分析报告,一份是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使用的分析报告,详细地记录了每道题得分情况,通过量化来显示失分的原因;另一份是教师使用的,在全班都完成试卷评析后的综合分析报告,包括:整套试卷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还统计出每题得分率及每个知识板块学生掌握情况,做成一份测试反馈资料。

后期使用 “考情分析报告”只是收集和分类整理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系统并不只停留在“现象分析”这一级别,它已经涉及到“归因分析”,甚至是“对策分析”,对于教师的教学有指引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帮助,体现出本系统最高价值。系统针对失分原因的四种,提出相应的建议。每一情况都对应着学生的学习状况、态度、习惯。如“问题情景不清,读不懂题”,则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象反映在数学上,实际上语文知识也需要提高,还有就是学生的专注力不够集中。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多阅读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习惯。“思维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卷面凌乱,涂改严重,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加强练习,形成一套高效的解题套路。“非知识性因素”指的是偶然性因素、心理因素。这类问题一般来说,只能靠学生自己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缺点,其他人只能给出指导性建议。

每位同学每次考情分析报告都可以保存,一段时间(可以是一学期、一学年),系统还可以对多次的考情分析报告再分析,呈现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变化图,勾勒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也是学生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更是学生进步中的阶梯。信息技术支撑下,学生自主评析试卷不仅帮助教师完成琐碎、繁杂的教学任务,甚至改变了考试、阅卷、评卷的方式。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5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在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是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为实验教与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实验发生最方便简捷的沟通,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优化的实验环境与资源,使学生在真正的实验环境中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创造性、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学习资源管理,实验报告管理,课表管理等;学生学习模块,包括仿真实验、项目案例库等;实验室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等。

(一)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则成了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对于许多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代码量、流程设计图等已使得纸质版报告不能适应。实验报告电子化,将报告填写、提交、批阅、反馈、统计等工作搬到了网络上,将大大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可提前实验课、实验学习资源、布置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前需要预习实验,下载实验资源,并在线编写预习报告;在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实验报告。教师可灵活掌握时间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批阅,直接给出成绩和评语,而不必担心未批完实验报告而影响学生做下一次实验的预习。这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反馈结果,节约了教师、学生的时间,加快了交流反馈过程,避免了因提交滞后带来的麻烦,缩短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和下发周期。

(二)学生学习模块

网络仿真实验有着随时随地开展的优势,并有效避免了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节省在教学中投入的资金。对于“网络安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SQL语言”等计算机类课程都比较适合制作成B/S结构下的实验。同时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个人计算机大量普及,也有利于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集成了Flash的插件技术,应用Flash内置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控制元件,使Flash表现出强大的交互功能;学生登陆系统后,即远程连接实验服务器开展实验,系统会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实时、动态地反馈给学生。

(三)实验室管理模块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实验室开放。推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就是实验室信息的公开化,当教师、学生了解了该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开设实验项目等内容后,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入某个实验室。另外,额定的实验学时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时间不够、或缺少深入研究的机会,而实验设备和时间资源又是有限的,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有必要推进自主型开放。这样就需要对院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公布实验室基本信息。

在实验室管理模块实现了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开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在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即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能够方便地查询各实验室的课表信息;在线排课能自动判断预约、排课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提示;开放实验室管理提供了预约、预约审核功能,并方便师生查询所需实验室的状况,自主决定时间、地点,联系实验室负责教师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统一管理实验室资源,包括设备、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建成实验项目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实验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6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在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宗旨是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下,为实验教与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师提供简便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实验发生最方便简捷的沟通,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优化的实验环境与资源,使学生在真正的实验环境中利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创造性、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学习资源管理,实验报告管理,课表管理等;学生学习模块,包括仿真实验、项目案例库等;实验室管理模块,包括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等。

(一)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则成了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对于许多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代码量、流程设计图等已使得纸质版报告不能适应。实验报告电子化,将报告填写、提交、批阅、反馈、统计等工作搬到了网络上,将大大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在实验教学管理模块中,教师可提前实验课、实验学习资源、布置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前需要预习实验,下载实验资源,并在线编写预习报告;在实验结束后,提交电子实验报告。教师可灵活掌握时间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批阅,直接给出成绩和评语,而不必担心未批完实验报告而影响学生做下一次实验的预习。这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实验反馈结果,节约了教师、学生的时间,加快了交流反馈过程,避免了因提交滞后带来的麻烦,缩短了指导教师的批阅和下发周期。

(二)学生学习模块

网络仿真实验有着随时随地开展的优势,并有效避免了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节省在教学中投入的资金。对于“网络安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sql语言”等计算机类课程都比较适合制作成b/s结构下的实验。同时目前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个人计算机大量普及,也有利于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系统具有以下特点:集成了flash的插件技术,应用flash内置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控制元件,使flash表现出强大的交互功能;学生登陆系统后,即远程连接实验服务器开展实验,系统会将实验现象和结果实时、动态地反馈给学生。

(三)实验室管理模块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实施了实验室开放。推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就是实验室信息的公开化,当教师、学生了解了该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开设实验项目等内容后,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入某个实验室。另外,额定的实验学时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时间不够、或缺少深入研究的机会,而实验设备和时间资源又是有限的,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有必要推进自主型开放。这样就需要对院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公布实验室基本信息。

在实验室管理模块实现了基本信息、在线排课、课表查询、开放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在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即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能够方便地查询各实验室的课表信息;在线排课能自动判断预约、排课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提示;开放实验室管理提供了预约、预约审核功能,并方便师生查询所需实验室的状况,自主决定时间、地点,联系实验室负责教师后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统一管理实验室资源,包括设备、时间、人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3.建成实验项目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实验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7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整机实习;CPU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0、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整机实习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中心,也是系统中最复杂的部件。CPU是计算机硬件设计的主要依据,同时CPU指令系统又是软件设计的基础。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中CPU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有了CPU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经验,学生将来无论从事硬件设计还是软件开发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美国、日本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授中加大了这方面的资助力度。美国的许多高校在本科计算机专业中都安排了CPU设计的实验内容,在该课程实践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ALU、单指令周期CPU、多指令周期CPU乃至流水线的32位MIPS CPU设计,要求学生用VHDL语言基于FPGA自主实现CPU并完成软硬件调试。然而,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实验与实践方面主要在一些由分离元件构成的实验平台上完成简单模型CPU的验证性实验,没法完成像国外高校那样的自主创新型CPU设计。基于以上问题,目前在我国一流的高等院校开始了基于VHDL和最新EDA技术的开放式CPU设计。近几年,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主要在Quartus II仿真平台上进行可视化设计与时序仿真,其调试困难、仿真结果不直观,为此笔者开始了基于VHDL的开放式CPU设计,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1、案例教学与自主设计相结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将CPU的各个组成部件做好,学生只需按书中要求拨动相应开关就能完成实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内部原理,由于器件的种类、数量扩展困难,学生的设计难以突破实验箱的限制,因此,验证性实验模式存在着局限性,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的平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另一种方法是应用EDA技术,利用Quartus II仿真平台进行开放式的CPU设计,通过模拟仿真或相应硬件资源来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本课程分别采用此两种方法为学生开设部件实验和整机实习,验证性试验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有初步的了解,整机实习则将计算机组成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模型计算机,该模型计算机能执行一定的指令系统。我们在整机实习时主要选用汤志忠编著的《开放式实验CPU设计》和潘松编著的《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为教材,由于书上已有相应代码,而整机实习时间有限,如果让学生把书上代码敲一遍然后调试,既花时间又使学生没有思考空间,调试完后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如何去设计。因此在实习中我们将书上的代码作为案例拷贝给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不同的CPU结构或不同的指令格式或不同指令系统的控制器,学生从确定CPU指令系统架构开始,进行指令集、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数据通路的设计,并且针对自己设计的要求来修改案例代码,在修改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等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后学生会恍然大悟,把案例代码变成自己的设计,然后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测试和验证,在CPU设计过程中达到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的目的。如此,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硬件语言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在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的学习、熟悉CPU各个功能部件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实验中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并验证已成为实验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2、时序仿真与硬件调试相结合

基于EDA技术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通常在Quartus II仿真平台上实现,可以采取Block Diagram和VHDL的设计方式,两者方法各有利弊,但如果能扬长避短,两者配合使用,必定事半功倍。

CPU设计包括组合逻辑、微程序控制和流水线技术的CPU设计,在设计时要求学生对CPU的几个组成部分分文件夹存放,一般分为寄存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运算器、存储器、取指部件、指令译码和执行部件,每个部件都用VHDL来编写,通过自动生成结构图来查找逻辑连接上的错误并单独仿真来测试各个部件设计的准确性。在此以寄存器的调试为例,如图1为寄存器结构图,其中reg00至reg03为4个16位的寄存器;decoder为2-4译码器;mux 4 to 1为4选1的选择器;reset为复位信号;clk为时钟信号;SR[1..0]为源寄存器选择信号;DR[1..0]为目的寄存器选择信号;d_input[15..0]为15位数据输入信号;DRwr为寄存器读写信号,高电平写入,低电平读出;d Output[15..O]为15位数据输出信号。

寄存器的时序仿真波形如图2所示,仿真前先将reset置为低电平来复位各寄存器,然后将DRWr信号置“1”来写入5个时钟周期,最后将DRWr信号置“0”来读出寄存器的值。由图2可见时序仿真有毛刺,读出的数据只能验证其功能的正确性,但仿真过程麻烦而且结果不直观。之前的实验仿真结果证明时序仿真用于CPU的整体调试很难仿真出来。因此,当部件设计分别仿真调试成功后就用顶层文件设计完整的CPU,但对CPU的调试我们采用实验室引进的“WT-1型计算机系统硬件综合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CPU核心板、主实验板、扩展板组成,可使学生在本实验平台上搭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但必须是用VHDL编写的CPU才能下载到该实验平台上进行调试。

该硬件平台配有相应的调试软件。设计好CPU工程并编译成功后,直接点击QuartusII工具栏上的Programmer按钮,在Mode框中选择默认的JTAG下载方式,确保下载硬件为ByteBlasterlI【LPT1】,如果不是的话,就点击Hardware Setup按钮来设置。完成上述过程后,选中需要下载的sof文件,点击Start开始下载到硬件实验平台上。下载完后打开调试软件,然后分别加载测试程序和规则文件,在调试软件中编译成功后再下载到内存,最后开始调试,通过查看寄存器的值来检测指令的功能是否成功,测试界面如图3所示。执行完“ADD Rl,R2”指令后,RI=0,进位为1(4号寄存器中存放的是进位c)。

时序仿真调试与硬件设备调试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整机实习,让学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CPU的设计成功中享受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感受本课程学习的价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习设计与实习报告相结合

由于实验室机器不足、实习时间有限,我们的整机实习是分组进行的,一般1~4人为一组。虽然分组实验不能让每个同学独立完成实习的整体工作,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得到了交流学习、互为提高的机会。实习完成后我们要求小组提交实习报告,报告中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生在实结报告中表示在开放式CPU设计实验中收获颇丰,既有在系统知识上的巩固与扩展,也有实验方法、团队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实验的过程中问题一个个接踵而至,学生除在团队内部交流外还和其他小组进行沟通,更复杂的问题就咨询老师,每个问题都考验了他们的集体协作能力,考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CPU各部件都是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分析案例代码是首要任务。但每个单元的接口、引脚单靠源代码难以分析清楚,因此要借助电路图,可以采用QuartusⅡ软件中的RTLVaewer来自动生成电路连接图。该图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真正学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在分配引脚时,由于本设计的CPU和案例CPU的输出端口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借助实验指导书上的芯片引脚分配,大胆尝试,学生最后成功地分配好了引脚,这让他们明白了实验中敢于尝试是保证成功的基石。总之,对一个CPU的工作流程的整体把握,包括取指、取数、译码、执行等流程,是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有助于学生加深对EDA这门课程的理解,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同时,这次实验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硬件编程能力。CPU开放式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实验不仅仅是“自己动手做”,也要“看别人如何做”,并且问“为什么这样做”,也使他们认识到以前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整机的概念。通过运用已学的内容去探索未知的知识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果有一些出入,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质疑、修正及检验,理论才得以可信。小组团结协作完成实验的全部内容,让他们很有成就感。而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了解学生的困惑以及教师在指导上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实习。

4、集中指导与自主实验相结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整机实习任务重、时间紧,集中指导对成绩优秀者一般可以完成,但50%同学尚不能完成。考虑到实习最后的CPU调试需要在硬件综合平台上测试,因此,集中实习之后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课堂上如果不能完成实验,可以自己安排实验时间,实验室每天有实验员值班,只要在实验课程所开设的学期内完成实验即可。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学到一些实验以外的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

由于实习是多人一组,有些学生做实验时不认真,等待同组其他同学做,在最后评分时不好区别,成绩的公平性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考核方法。首先每天检查各组的实验情况,检查过程中记录下每小组各成员的进展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习最后一天让每个学生汇报整体CPU设计的结果,汇报情况作为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40%;评阅实习报告作为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总体实验成绩不能偏低,以激发学生的实际动手积极性,经过切实参与指导和考察,90%做到了公平考核,对提高学生对整机实习的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6、结语

计算机学生的实习报告篇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由于数控化加工可以让机械加工行业朝高质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方向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车床,对其进行数控化改造,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里也开设了数控技术这门课程,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十七、十八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控实习,经过两周的学习我对数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了不少数控知识和技术。

还没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shixi.exam8/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数控软件上面每个指令的使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上手了,踏入了数控这个门槛,还适当地给我们布置些作业,我们也积极认真地对待,认真完成每一次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之余,我们还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自己尝试着车一些自己想要有图案零件,效果还不错。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很快两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大三了,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总结。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两的数控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

上一篇:活动策划及实施方案范文 下一篇:高中语文复习课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