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02 17:19:20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1

赵荣春透露,钱景财富未来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理财顾问,通过全自动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健的保值增值服务。该产品的特色在于可以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个人的财务状况,制定有效的资产配置方案,通过长期跟踪理财方案,合理规避市场风险,从而保证客户的理财收益最大化。

市场的一剂良药

在美国,这种理财平台在两三年前就已出现,并受到了美国投资者的欢迎。在中国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赵荣春一再向记者强调这一观点。他介绍,自动理财的目标客户是拥有10万~100万元可投资资金的投资者,这类客户一般不满足于对“宝类产品”进行投资,但同时离私人银行业务又有一定差距。这部分客户往往具有理财的意识和意愿,但受限于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加之市场上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所以经常无从下手。钱景财富推出的自动理财产品正是着眼于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将眼光投向了该市场,以满足这类人群的理财愿望,解决买什么,怎么买,买完怎么办等资产配置的核心问题。

钱景私人理财是国内首款智能在线自动理财系统,智能理财观念的推广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赵荣春将市场上的理财产品与客户比喻成病药关系,拥有理财需求的个人好比病患,他们常常对市场上的各种药品无从选择。因此自动理财伴随着这样的市场需求而产生,帮助病患选择适合的药品,对症下药。

发掘种子客户

易观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达到6.86亿,且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互联网金融将成为钱景财富未来的核心业务。”赵荣春说。

钱景财富推出的自动理财服务不收取客户任何管理费用,因为在产品推广初期,种子客户不易寻找,取得客户信任的难度也比较大。不论是从概念的引入还是具体运行上来说都存在着不小的挑战。而在推广上,钱景财富则决定采用传统的宣传手法,深入单位社区,让前期的种子客户真正体会到在线自动理财的便捷和收益,进而口口相传。

正能化配置模型优化操作体验

钱景私人理财依托钱景财富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配置模型,通过对基金、信托等理财产品的全面评级系统,模拟真实私人理财师的服务。模型向用户收集简单的个人信息后,可以在几秒钟内给出适配用户年龄、财产、风险偏好的理财方案,并给出相应的资产配置理由,让用户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理财需求和最佳方案。理财知识较丰富的用户还可以自助修改方案,并得到相应的诊断信息。用户还可以随时联系钱景的理财师,通过视频、IM、电话等获得类传统方式的理财服务。

客户操作也很简单,下载一个手机APP,提供收益、期限、风险承担能力等基本数据信息,即可获得相应配套的理财服务方案。同时客户可在手机APP客户端关注每日动态,进行收益追踪。

以成人达己为理念

该产品的核心是大类资产配置,通过对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的全面评级系统,结合先进的理财规划和金融模型,为用户提供适配风险等级、财务状况的资产配置方案,帮助用户实现分散投资,获取超越市场平均表现的收益。

钱景财富销售基金、信托等理财产品都严格按照证监会对第三方销售机构的监管要求,资金只能在银行卡进出,保证用户资金安全。该产品将在多平台同步推出,以云方式提供服务,让用户随时随地轻松拥有私人理财服务。

秉承着成人达己的创业理念,赵荣春相信,外在财富是内在财富的表现形式,内在财富才是根本。在个人理财十分发达的美国,目前已经有一大批新型公司在尝试用网络的方法来降低用户接受理财规划的门槛。但在中国,对于个人理财概念的关注也只有3~5年的时间。赵春荣表示:“目前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会有更多的人受益于我们这款产品,享受到投资的便捷和资产的增值。”

保守的创新者

近期,北京钱景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得盛大、银河和华山基金三家投行的联合注资,这说明风投也看好互联网金融市场。银河投资表示,互联网金融业是目前投行最青睐的投资方向。钱景财富的团队建设、产品和服务均符合投资标的和大众所需,市场前景具有极大潜力,因此坚信钱景财富能够带给投资者回报。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 虚拟财产;保险;网络金融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3-0054-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3.11

一、虚拟财产与虚拟财产保险

(一)虚拟财产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虚拟财产并没有明确的定性界定,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却基本没有异议[1]。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法律中,主要将虚拟财产认定为具有独立财产价值的“物”。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对虚拟财产的界定主要存在五种观点:一是规避分类并将其直接看作商品,二是认为虚拟财产可作为物权的客体,三是将其看作开发商智力劳动和使用者投入时间精力的知识产权,四是基于运营商和使用者的服务合同关系认为虚拟财产表征的是债权关系,五是基于虚拟财产的非实体性将其视为无形财产。概括而言,虚拟财产是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事物的计算机代码或者信息资源[2]。虚拟财产可以表现为网络域名、店铺、账号等有经济价值的信息,其特点主要包括非物质性、竞争性、独立性、可修改性、可交易性、有价性和排他性。特别是有价性决定了虚拟财产存在被盗取的风险、运营商停止提供服务的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二)虚拟财产保险

虚拟财产保险是针对虚拟财产设置的一种保险产品。与传统的商业保险类似,虚拟财产保险主体主要包括投保人与保险人。投保人一般是虚拟财产的持有者,为转嫁虚拟财产灭失风险而支付相应保费。保险人则是提供虚拟财产保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公司。

虚拟财产保险的客体是所保虚拟财产的可保利益。可保利益的确定涉及虚拟财产保险标的的确定和风险事件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小。作为可保利益的载体,如何确定保险标的直接关系到可保利益大小的裁定。

目前虚拟财产保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对象主要是网络游戏相关服务,具体包括游戏账号等级、游戏币、游戏装备等保险保障服务。针对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保险类型主要有虚拟财产损失险和虚拟财产责任险两类。虚拟财产损失险是将投保人在游戏中的装备、游戏币等作为保险标的,当发生损失时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以及损失情况进行赔付的险种;虚拟财产责任险是指网游公司因为游戏设计存在漏洞等原因造成网游玩家损失而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网游公司将这种民事损害责任转移给保险人承担。

二、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与前景

(一)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

虚拟财产虽然是网络空间诞生的新兴产物,但它早已经蔓延到真实社会层面并为金融业所重视。即使在网络虚拟空间,个体也会对虚拟财产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维护,因此对虚拟财产投保以保障虚拟财产权便成为了必要。早在2004年,国内就有学者对保险参与虚拟财产保险进行呼吁[3]。

2011年7月6日,阳光保险与游戏运营商GAMEBAR联合针对游戏《聚仙》推出全球首创“网络游戏运营商用户损失责任险”,同时让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第三方提供数据支持。当网游玩家的游戏账号数据因游戏运营商的责任发生损失时,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宝物银行系统会对数据进行认定,确认发生的损失情况。然后针对该情况,由游戏运营商对游戏玩家进行赔偿,之后再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关责任[4],从而保障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

2013年5月8日,人保财险与5173个游戏交易平台合作采用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损失险,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间内,由于游戏卖家的恶意行为致使保险标的被卖家找回、被游戏运营商收回或被游戏运营商封号导致被保险人的直接损失,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2013年6月16日,平安产险与腾讯公司合作推出腾讯游戏道具保险,为腾讯游戏旗下网游《御龙在天》提供专业的装备保险业务,保险期限为一个月,游戏玩家一旦出现装备被盗、被毁等问题即可寻求赔偿,用于保障其交易数亿元的网络虚拟财产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开始与保险公司合作,为保障网游玩家权益保驾护航,不同保险业务的发展还具有个性化特征。如人保集团与5173的合作主要是针对虚拟财产交易过程的安全,而平安产险与腾讯公司的合作主要是针对虚拟财产本身的安全。保险业务的个性化发展使得虚拟财产保险更加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

(二)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总规模在迅速扩大。《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 569.6 亿元,移动游戏市场、单机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2.4 亿元、0.75 亿元;客户端网页游戏、网页游戏、移动游戏用户数分别达到1.4 亿人、2.71 亿人、0.89亿人[5]。201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总体规模达到819.1亿元,整个网络游戏市场日均虚拟财产交易金额超过5000万元[6],预计2015年国内网络游戏市场将突破1000亿元[7]。

在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游戏装备、道具等虚拟财产失窃事件层出不穷,致使网络游戏玩家蒙受损失,网游玩家也担忧虚拟财产的保障问题。据统计,60%以上的网游玩家担心虚拟财产的安全性,40%以上的网游玩家有虚拟财产丢失经历[8]。如江苏省徐州市当地查明的“温柔木马”案,罪犯采用全国总分包给一级商的模式,2年内针对40余款网络游戏盗窃530多万组游戏账号、密码,导致多家知名游戏公司遭受损失。虚拟财产保险的推出则能缓解这一现象,甚至解决公司遭受的损失问题[9]。人保财险官网显示,2013年5月人保财险签发第一张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保单的首月投保就突破10万人次,截至当年底累计为73万人次的网游客户提供1.46亿元的虚拟财产保障[10]。庞大的交易金额与潜在的客户群体,使得虚拟财产保险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各家保险公司将相继开发这个新领域。

从实践情况看,虚拟财产保险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创了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游戏平台拓展客户群的新模式,为人保财险等规模较大的财险公司所看重。除虚拟财产保险外,保险公司还将继续研发互联网领域保险产品,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入合作和经验积累,加强保险公司化解互联网风险、提高消费者体验的能力水平,进而打破互联网金融发展难以维持秩序的壁垒,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能够进一步获得发展,完善虚拟财产保险,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三、虚拟财产保险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一)虚拟财产保险发展的难点

1.虚拟财产保险客体难以确定。目前,针对虚拟财产的定性理论包括债权说、物权说、知识产权说等学说。虚拟财产可保客体中,除预付费、虚拟货币账户、游戏点卡等标的可以确定外,其他客体标的特别是虚拟财产的价值量化都难以确定。如一款软件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投入、将会带来的收益、节省的人力和资源等,其中本身投入的精力等是难以衡量的。网络游戏中的精力投入更是要考虑到运气因素,有的玩家可以轻易获取高价值装备,而有的玩家获取同样的装备要付出比其他玩家多数倍的努力。不仅如此,在网络游戏中道具的价格浮动极大,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减值,直接导致在一个保险期间内,标的价值如何确定、以什么时间的价值为准,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2.投保协议签订难以规范。一方面,虚拟财产保险的投保协议设计较为困难。这一点主要体现为,保险公司需要针对各家网络游戏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网络游戏本身,设计专门的承保方式、保险理赔条款等,这些协议具有较强的排他性,针对某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或者某一个网络游戏设计的投保协议往往不适用于其他网络游戏公司或者网络游戏,这会直接导致保险公司成本的增加[11]。同时,由于虚拟财产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不同于实体标的,在保险产品的设计、费率厘定、核保、理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阻力,使其在保险协议中难以拥有明确的界定。另一方面,投保人需提供一系列真实信息才可成功投保。在很多虚拟财产保险投保过程中,都无法获取所有信息。以人保财险联合金山网络推出的“敢赔险”为例,金山网络宣称为其用户投保,但显然金山网络无法获取每一位用户的个人信息。在没有获取用户信息的情况下,人保财险如何签订协议书、如何开出保单;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如何明确受众、如何认定责任、如何定损等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从金山网络官网上的“敢赔险”服务协议中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人责任的承担者大多是金山网络公司,而有关人保财险的相关保险责任,仅有“金山安全有义务就本服务条款所列明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保障服务承诺的兑现;本服务的资金损失风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承保”。条款中载明的查勘义务和赔付都是金山公司来履行。

3.网民道德风险较大。现阶段我国互联网还未全面实现实名制,虚拟财产的交易大多具有匿名性,判断虚拟财产损失到底是木马、病毒、诈骗等造成的还是用户自身行为是难以确定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很难认定网游玩家的装备和账户是不是真的被盗,网游玩家有没有将自己的账户密码告诉他人,故意造成损失以骗取保险。同时,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很难对虚拟财产进行追踪处理,使得保险公司在定损时难以判断。由于一方面,互联网的非实名制和立法空白为网民的道德风险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目前的网络游戏客户中低收入和低学历群体占比较高导致的文化教育差异会进一步加剧道德风险。比如,通过分析国内网游用户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2012年无收入来源的网游用户占19.5%,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网游用户占16.8%,月收入超过12000元的网游用户仅占1.1%;高中、中专和技校学历的网游用户占29%,大学专科学历的网游用户占27%[12]。再比如,淘宝“退货运费险”退出后,由于其赔款高于退货运费,出于利益的考虑产生了“骗保师”这个灰色职业。

4.公司偿付能力有限。目前市场上的虚拟财产保险费率大约在5%左右。经笔者测试,未购买过5173交易安全险的账号在5173购买游戏币费率为5.5%,也就是说,相同金额的交易,每18笔中就会发生一笔赔付,使得公司盈利十分困难。当下网络游戏中工作室、盗号者盛行,此外还有不少“网游骗保师”利用异地交易记录骗取赔款,公司的虚拟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或许远远不足填补保险赔款支出,带来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等风险。

5.法律和监管方面的缺位。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但在现有法律中并未对虚拟财产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虚拟财产和虚拟财产保险都缺少法律支持。这种状况使得虚拟财产保险相关法缺乏法律基准,而采用的《民法》和《合同法》替代亦不具有针对性,从而会降低法律应有的约束力。在监管方面,目前虚拟财产保险仍然处于初创阶段,创新特点明显的同时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商业模式尚未固定,对其业务本身的监管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在规范方面,针对虚拟财产保险的业务模式、费率、盈利模式等相关项目的规范性还有待完善。随着虚拟财产损失事件的增多和虚拟财产保险的开发与发展,市场急需一个规范化的制度和监管来保障客户的相关权益。

(二)发展虚拟财产保险的对策

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较多的实际困难,需要消费者、保险公司、政府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虚拟财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为网络游戏客户乃至全体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多的保障。相关建议如下:

1.加快制度建设。由保监会牵头,联合人大法制委、互联网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工信部等部门将虚拟财产保险设定为常规化险种并简化繁杂的审批程序,同时,及时研究出台相关制度约束虚拟财产保险的出单、理赔过程,使之规范化,对于虚拟财产保险的推广,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监会还需联合相关部门机构强化对于虚拟财产保险的监管。

2.加强数据监测。基于虚拟财产的虚拟性,在互联网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搭建数据平台,并利用第三方监管或第三方独立数据托管,实现虚拟财产的可监控性,为承保后核赔业务提供支持。同时,数据监测的实现可以有效降低道德风险,而数据跟踪则可以更为直观的判断虚拟财产的归属和数据修改的性质。

3.鼓励开发新产品。由于虚拟财产具有排他性,其形态、特征、表现形式、计价方式等各不相同,保险公司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虚拟财产特点,制定专门的承保方式、保险条款、定损方法等,以适应互联网市场的需要。

4.坚持推行实名制。推行互联网实名制可以有效降低网络诈骗、非法网络交易等行为,加强互联网交易的可监控性,明确虚拟财产所有权归属。对于虚拟财产保险而言,实名制使得被保险人的确定更为简单明确,有利于保证承保资料的完整性。

5.加快立法保护。目前,法律上对虚拟财产的界定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只形成草案或还未形成议题,法律保护处于真空状态决定了用户在遇到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因素造成的损失时也很难成功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我国需要尽快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虚拟财产保护法(草案)》并予以颁布实施,从法律上明确虚拟财产的地位,保障虚拟财产所有者的权益。以法律为标尺、以制度为规范、以市场为手段、以保险为保障,共同协调,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俊生.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江波.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3]童芬芬.虚拟财产保险前景看好[N].中华工商时报,2011-07-11.

[4]戴邵文.“虚拟财产保险”为何难开展[N].中国保险报,2012-12-18.

[5][12]刘小微.虚拟财产险:看起来很美[N].金融时报,2013-06-26.

[6]曹婧逸.保险再创新首推虚拟财产险[N].中华工商时报,2013-07-23.

[7]王梦,王者洁.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8]李唐宁.网络资产膨胀虚拟财产险成新兴市场[N].经济参考报,2013-06-21.

[9]陈圣莉.全球首款虚拟财产保险即将上市[N].经济参考报,2011-07-08.

[10]李婧.人保财险:网游虚拟财产如何上保险[N].中国文化报,2014-04-19.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3

相对于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您的龙年前半程理财收获了什么?有哪些投资经验教训?后半程的理财机会在哪儿?有哪些投资取向?应采取怎样的攻防策略?《金融理财》与您一起盘点与备战:

盘点龙年前半程,投资市场可谓跌宕起伏。全球经济延续疲软,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元上演过山车,美元扮演幕后推手,金价创12年来最长跌势。国内十年股指在“熊牛胶着”中回到原点,楼市在“微调”与“调控”博弈中动荡,基金在玩味熊市中分化,银行理财产品受降息影响收益走低,分红寿险成为保险理财主场,信托理财延续火爆,债市中长期扮演小牛,外汇投资最终逃不脱美元魔掌??

展望龙年后半程,寻找好的投资机会,须将股票、基金、黄金、银行、保险、债券、信托、外汇、房产等理财产品一网打尽,优中选优。A股投资可在多空对决中寻机会,基金投资可在中长期品种中作定投,黄金投资还看美联储脸色,房产投资在欲涨难涨格局中观望,银行理财锁定保本产品,保险理财仍可把分红险作主战场,债券投资可骑慢牛找收益,信托理财规避房产类信托,外汇投资年内首选美元??

备战理财,期债市场值得期待。建议投资者适当选择以债券为投资标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债券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型基金。在目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投资者确保资金流动性的同时,加大半年期以上理财产品的投入,也可以尝试投资类的理财品。另外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可选择信托产品,以及适当增加基金定投。在央行降准、资金面趋向宽松的背景下,货币基金的投资前景恐怕在下半年会落下风,而凭证式国债因其稀缺性,一旦发行,仍会“一票难求”。

甄选理财,选择中长期定投产品。虽然结构性产品收益最高,由于设计相对复杂,且需要投资者对国内外投资市场比较了解,所以不建议普通投资者投资。目前整个大的市场环境不乐观,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目前应该选择中长期投资产品进行定投。美联储日前宣布将扭曲操作延长至今年年底,QE3短期无望,金价仍会有几番波折,建议实物金及纸黄金投资者采取定期、定量的投资策略,避开金价短期波动风险。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4

摘要:长期以来,车险一直在财产保险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高度集中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却存在严重的弊端。在社会公众和保险行业对车险改革的呼声高涨的背景之下,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历经两轮失败后即将再次启动。本文首先厘清了车险费率改革发展的历史,并且从保费收入增长率、赔付增长率等角度剖析了车险市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部分车险费率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从改革细则入手,描述了车险市场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费率改革;车险市场;效率提升

一、车险费改始末

2015年2月3日,保监会正式《关于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在随后的一个月中国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向中保协、各财产保险公司,黑龙江、山东、青岛、广西、陕西、重庆六省市保监局下发《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三轮车险费率改革由此定下基调。文件规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需要进一步对2012版示范条款进行修订完善以制定出新的示范条款,并且“财产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使用商业车险行业示范条款或自主开发商业车险创新型条款。同一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同时使用示范条款和创新型条款。”相比较之前的条款规定,这次的修改将赋予财险公司很大的自主定价权,同时对创新型条款的鼓励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前车险市场的产品供给,给予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对促进车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观历史,车险费率条款市场化改革之所以经历了戏剧化的来回反复的改革过程,是因为监管层所面临的车险费改“一放就乱”的无奈之举:2003年车险费率市场第一次在全国放开,车险条款和费率可以由财险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以及车辆类别、地区、司机驾龄等因素自由制定,改革全面铺开之后,各个大小保险公司均推出了自己的车险条款,丰富了车险产品,但是由于价格战的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2003年车险业全年的亏损;2010年下半年,保监会再次尝试在全国推行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结合2003年的全面放开挫败后的经验,保监会对商业车险费率采取了“限高不限低”的政策,但是结果表明,虽然已经有了03年的前车之鉴,但是价格战还是在监管放松之后全面拉开,之后保监会只能再度出手整治车险恶性竞争的乱象,改革再次以失败而告终。由于之前两次费改的失败经历,保监会这次发起的车险费率条款市场化改革不免让人心存担忧。

二、中国车险市场的近年来发展情况

1.保费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赔付增长率

从2003年到2006年的数据来看,保费收入增长率与赔付增长率几乎趋同,07年赔付增长率高于保费增长率,08、09年的赔付增长率保持稳定,而09年的保费收入增长率也达到了近10年来的峰值水平,保险公司的资金压力明显放缓。但是自2010年以来,赔付增长率明显高于了保费收入增长率,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平安、太保的综合成本率近年来连年上升

图2三大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人保、平安、太保车险三大“巨头”公司,在07年车险市场费率统一之后综合成本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自2011年以来放开车险市场之后再次出现了类似于03年放开之后的一轮上涨行情,2013年的综合成本率已经接近于100%,虽然总体还是处于盈利状态,但是前景不容乐观。

3.车险承保利润率近年来不断下行

从车险整个市场来看,由于全国保险协会统一制定包括车辆损失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两个险种的A、B、C三套产品,实际上又回到了统一车险费率的时代,从而使得承保利润率连年上涨,直至2011年再次放开,利润率再次进入下行通道,一直到2013年出现全行业亏损的窘境。

三、中国车险市场运营状况恶化的原因分析

1. 费用高昂

2003年全国推广车险费率改革之后,保监会规定费用一律被限定为8%,但是后来由于各保险公司单一追求保费收入最大化,扩大市场占比,导致恶性价格竞争,最终行业公约规定手续费比例上调为15%。车险市场费用高昂的问题一直是制约车险公司利润增长的巨大阻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保险专业机构的佣金收入,包括产险以及寿险,均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趋势,从08年到12年几乎上涨了有三倍之多。这极大的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

2.车辆维修成本增加

车辆维修成本一直是影响车险赔付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车辆维修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车险行业的整体利润。从2004年以来,车辆使用维修成本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增长率在2008年又一次回落,但是自2008往后增长率连年增加,2012年的增长率更是达到了峰值的45%。

四、结语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是当今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环节,对于中国市场放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但是改革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之前两次改革失败的背景之下,更要注重防范此轮改革可能存在的风险。虽说相比较前两次放开,这次的方案做了很多适应性的调整,比如当附加费用率为零时,基准纯风险保费可以作为一个底线价格,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避免先前行业价格战的局面。但是经验判断,各车险保险公司目前仍然存在片面追求保费最大化的强烈动机,在方案对于价格底线做了限制以及制定好车险定价的框架的基础上,监管层对于框架的遵守以及实施依然要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从而避免车险价格战再次爆发。(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焦扬.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及对策[J].上海保险,2010(12)

[2]陈艳茜.车险人伤调查问题浅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2)

[3]王黎明.关于机动车险理赔过程的风险管理和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计,2012(2)

[4]崔惠贤.车险市场价格竞争的博弈分析-基于费率市场化改革背景[J].保险研究,2012(6)

[5]陈文辉.稳步推进车险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2014(15)

[6]刘兴丽.我国车险市场需求实证研究[J].上海保险,2014(8)

[7]刘冬.新一轮车险价格战爆发风险不可忽视[J].中国保险,2014(9)

[8]李若瑾.台湾地区交强险带来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7(6)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保险业;管理会计;应用;信息

一、中国保险业及发展概述

保险业属于我国经济金融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产生旨在保护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财产利益。保险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促进科技进步和集中投资资源。上述功能都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的需要,这也决定了保险业的进步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当前的保险行业大背景下,保险公司有效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投资活动是其成功的保证。在宏观经济趋势的影响下,各保险公司都坚持业务均衡、稳健和长期盈利为目标的战略,在区域细分市场中获得市场份额。在这方面,区域保险公司必须开发新产品,使保险组合多样化,建立人才库,并与客户和伙伴以及实际当局建立有效的关系。

二、管理会计在中国保险业的应用背景

基于当前中国保险业政策背景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可以得知将管理会计引入保险业主体管理决策的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保险行业各主体亟待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和风险控制的提升。保险业管理会计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其基础是将会计方法、管理要素和管理原则、保险准则相结合,形成保险会计管理类综合信息,用于支持保险公司不同阶段的决策。保险业管理会计系统的目的是为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财务及管理信息支持,这些决策主要与评估预期支出和收入有关。通过管理会计对保险业主体进行财务信息分析,作出合理决策,能够使保险业母子公司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更好地实现保险业主体快速发展。并且,管理会计能够通过基于财务大数据的风险量化工具为保险业主体评估各项业务的风险大小,为其选择合适的业务运营方案,实现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并为有效的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三、应用管理会计可为中国保险业运营提供巨大支持

保险公司可以透过管理会计解决的问题包括风险管理、高效运营模式的建立和降低管理费用。具体来看,保险业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保险企业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基础1.利用若干管理会计系统方法和工具,可以更新保险企业财务资料,并提取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财务数据,以分析和计算财务和经济指数的形式为高层决策提供资料。2.管理会计运用增量分析、差量分析和本量利分析方法进行保险产品成本控制,降低保险企业成本,为保险业短期决策提供实际依据。3.管理会计应用货币时间价值原则,整合和分析保险企业不同产品的现金流量情况,考察和分析货币时间价值和各系统变量对保险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得到运用管理会计归纳分析出的有利于保险企业运营特点的综合管理信息,这包括财务、战略、风险等信息,并基于此为保险企业长期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二)精细化保险企业内各部门运营管理制度保险公司管理会计组织的结构取决于保险交易的种类和数量、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制度和运营方式、保险产品销售制度、保险交易的风险大小等诸多因素。保险公司活动类型的多样性、相关保险产品类型的多样性、保险业务发生地的多样性要求各部门运用不同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进行细化认知、计量和评估。通过使用管理会计工具,保险企业各部门根据其负责业务的特点可以实现管理的精准化、有效化。此外,为了贯彻管理会计规划、预测、控制的思想,各部门收集和整合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做出多种备选决策。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业务部门的一个备选决策代表了某种保险类型的复杂业务流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管理层运用财务大数据和过往的管理经验,通过管理会计工具,提出针对保险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可行激励机制、通过相互约束和持续合作。制定精细化的各部门运营制度,从而实现保险公司整体的科学运营模式。

(三)管理会计有助于完善保险企业绩效考评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不仅仅关注财务指标,还很看重保险企业的其他非财务指标。这使得绩效考评结果更为准确全面,具体来看,保险业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绩效考评时,其制定的绩效考评指标更为完善。保险业管理会计绩效考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两大类: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管理会计人员在进行绩效考评的基础指标,根据各保险产品部门财务指标的高低,管理会计人员能够了解到各产品部门的营收情况以及员工工作的有效程度,并协助人力资源部门完成基础绩效考评。但是,根据实际的绩效评价效果来看,它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评价的准确性方面,其只能展现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不能预测保险企业未来发展。不能判断预测保险企业的可持续能力。另外,它的评价标准相对单一,难以合理反映出员工的业绩、能力。2.非财务指标。为了提高保险业绩效考评的准确程度,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绩效评价还应增加其他非财务类型的指标。概括来讲,保险业非管理会计非财务绩效考评指标主要包括两个:①满意度指标。它主要用于评价保险企业各产品部门的服务水平以及产品评价,只有从满意度统计中了解企业服务以及产品评价,才能进而提升服务质量,推出适应当前保险市场的新产品,从细节做起,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②创新指标。当今中国保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保险公司创新能力强,保险产品更新速度快。保险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不断改良公司产品,推出符合大众需要的新型保险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指标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学习能力、新型保险产品开发情况、金融保险工具研发支出等。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保险产品的研发,着重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考评。

(四)客观预测保险企业经营前景,控制成本对于企业总体的销售、成本、资金预测是保险公司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基础,单一的财务报表信息并不能准确反映保险公司的未来,一旦前景预测出现较大偏差,保险企业可能会面临巨额亏损的风险。资金预测是保险企业发展前景预测较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客观预测保险企业资金运行,保障保险企业资金的良好循环,选用管理会计工具对保险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运行前景进行预测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管理会计的经营前景预测帮助保险业高层管理者合理的判断企业经营前景,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早作准备,积极调动资金,保证保险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充盈。同时,管理会计中的全面预算编制对于控制保险企业的成本也具有极大的意义,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节约开支,保留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五)帮助保险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在缺乏管理会计风险评估模型的情况下,保险业许多关键财务指标无法得到有效使用,此时,风险评估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这使得保险产品定价成为一种猜测,大大降低了保险企业风险的可控性。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管理会计可以明确保险企业风险管理职责,保险业风险防范是一种严格的、制度化的管理工作,管理会计能够利用“财务+战略”的方法,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的管理信息,实现有效的风险量化,并且明确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做到前瞻性强、责任到人。具体来看,管理会计在保险业风险管理中使用的方法,一般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同时,保险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风险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单独或综合应用不同管理会计风险管理工具方法,从而不断增强保险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保险业的长期发展。综合来看,通过管理会计对保险企业进行多方面信息的收集,不断分析量化信息中反映出的企业内部经营与外部产品业务投资风险,有利于保险企业在实际工作决策中更好的预防、规避风险。

四、管理会计在中国保险业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管理会计在保险业实际应用中未能合理、全面地实施,这应当引起保险业内人士对于我国保险业大环境的更深层次思考,分析应用现状中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三点。(一)高层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在保险企业推广使用管理会计工具时,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和管理水平不高会对管理会计在保险业的实际应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现代保险业要求经营者不仅要懂经营,还要懂管理,这个管理也包括具体方面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然而在当前,一些保险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用途仍不明确,管理水平较低,这对于管理会计在保险业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二)保险业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差距现阶段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在保险业数量极少,传统保险业会计人员还无法熟练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协助高层进行多维度管理,其专业水平和整合分析能力与管理会计要求仍有差距。该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三)保险业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保险业管理会计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它们保险业起步早,保险市场发展较为完善,而我国保险业正处于持续发展期,相关社会经济条件与西方国家不同,针对我国保险业,西方保险业管理会计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其应用模式和理论与我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些不匹配。因此,我国保险业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实际条件,建立在符合我国保险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

五、结语

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复杂多变的保险市场环境使各个保险业主体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传统财务会计的简单记账,核算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保险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需要,在大数据信息时代显示出更多的局限性。保险业各类成本的不断上升,对于风险控制的高要求以及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使得管理会计成为中国保险业主体进行高效运营的必选择。为了满足保险行业的竞争与发展需求,实现各保险业主体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管理会计必将越来越受到保险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从而成为推动中国保险业快速转型、健康发展的新手段。在当前形势政策下,中国保险业管理会计应用前景形势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周金秋.关于加强公司成本管理与控制思维思考[J].中国经贸,2014(19).

[2]龚凯颂.管理会计与企业风险计量[J].新会计,2015(9).

[3]许丽菊.管理会计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若干应用[J].时代金融,2018(15).

[4]刘小书,沈璜.风险导向下保险业内部审计模型的有效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9(8).

[5]齐琳.人寿保险公司加强管理会计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6).

[6]刘洋.关于保险公司财务转型的若干思考[J].齐鲁珠坛,2014(6).

[7]张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27).

[8]戴瑞红.智能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8).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6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仅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安心保险、易安保险4家险企拥有互联网保险牌照。其中众安保险于2013年2月份获保监会筹建批复,并于当年11月份正式开业。其他3家险企均于去年6月下旬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目前也都开业。

由于成立时间过短,除众安保险外,其余3家险企业绩表现并不太好。如泰康在线今年前4个月总保费收入仅为3529万元,对此,泰康在线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随着公司业务渠道的扩展,第二季度的保费开始有较好的增速,目前公司的意外险、退运险销量较高。

易安保险自开业到4月底,总保费仅为75.63万元,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但据易安保险给《投资者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截至5月底,公司总保费将增长至384万元。保费收入较低的安心保险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推出的几款产品还处于市场测试阶段,没有进行大力推广,下阶段公司储备已久的几款创新型产品将陆续上市,届时保费收入会有所提高。

不过,互联网保险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是否能颠覆现有的保险市场格局,还是仅是整个保险行业内的一个有益补充?我们还需要且行且观察。但对于公司来说,首要的是切入这块市场,以防在竞争中落后。

互联网保险以特色立足

近年来,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相继成立,众安起步稍早,一直被视为行业领头羊。相关年报显示,众安保险仅经营一年已实现盈利。

作为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无疑有着来源于股东的先天优势,后续经营在产品更新及场景化嵌入上也表现较好。

而其余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也各有特色,泰康在线是第一家由传统险企投资设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据公司方面介绍,泰康在线成立时间较早,从2000年部门成立到2015年成为独立公司,泰康在线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已超十年时间。

正是由于前期探索的积累,泰康在线在成立之初即拥有了一支高水平且较为完整的团队。此外,泰康在线方面还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泰康人寿的品牌、客户及线下网点等资源,也将对提高泰康在线整体服务有所帮助。

由创业板公司银之杰等7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的易安保险依托着股东优势在互联网IT、大数据及征信等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在组织架构上,易安是业内首家采用 “蜂巢式”结构进行管理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在此模式下,产品经理将对单个保险产品从研发上线到理赔服务到产品下线进行全权负责。

而对于安心保险来说,公司的主要竞争力是基于“简单的保险”理念来解决目前饱受诟病的理赔环节,客户在投保时,公司就将最核心的“索赔须知”告知客户,“没有赔付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那么后起的依托股东优势或原有经验进行经营的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到底多久才能实现盈利呢?对于这个问题,泰康在线没有回复,只对记者说明公司目前更看重长期积累。而易安保险及安心保险则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财险公司有其固有的盈利周期和规律,新成立的险企普遍是三年盈利,公司也将通过努力,争取缩短这一周期。

深耕场景化产品是趋势

相对于传统保险公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互联网保险行业深耕的场景化是其发展的主要优势。

如安心保险围绕“衣食住行”相关风险来进行产品定制就是很典型的场景化嵌入,安心保险方面表示,公司非常重视互联网场景市场,目前也正在和一些场景平台合作设计专属的场景产品。易安方面则称下阶段将通过指纹识别等技术,把理赔融入到场景化产品中。

而对于场景化,泰康在线在不断扩展相关业务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一些质疑,泰康在线方面解释称,场景化产品对渠道依赖度太高,公司靠单一场景化产品是很难长久发展,目前整个行业对场景化产品的盈利模式也仍在探讨阶段。

除了场景化,互联网保险还有购买简单方便等特点。而对于车险业务来说,互联网渠道无疑是财险公司建立自主渠道,降低渠道费用的有效方式。不过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单纯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是无法完成从销售到理赔整个闭环的车险服务的,最好能与传统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一些落地业务可以委托办理。

目前4家互联网保险都宣称未来要进军车险领域,但只有发展较早的众安保险拿到了车险牌照。

互联网寿险公司仍处空白

由于互联网工具的局限性,互联网保险目前也暴露出很多难以短时间内解决的局限。可以注意到,目前互联网保险公司,均为财险公司,纯互联网寿险公司仍处于空白状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庹国柱对《投资者报》记者解释称,很多财险业务更适合在网上进行销售和理赔,如航延险等保险,投保人在前期购买时,很容易理解投保条款,后期理赔时保险公司也可直接从航空网站获得相关信息而不需要前去查证,全程都能在线上进行。

“而人身险产品则较为复杂,很多产品无法实现标准化,线上理赔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庹国柱进一步解释称。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 保险业 发展前景 高速增长

随着资本金融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国际间资本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催化、促进和巩固作用。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金融的稳定或动荡,对各国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了以寿险为主的格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呈现出了如下的状态:

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1)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已经进入稳步增长时期。自1980年至1999年,保费收入从4.6亿元增加到1393.2亿元,年平均增长35.1%,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7%的增长速度;2000年保费收入为1595.9亿元,增长率为14.5%,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晚、起点低。

(2)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快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521.1亿元,年平均增长28.3%;1982年中国恢复了人身保险业务,当期的保费收入为0.016亿元,1999年为872.1亿元,年平均增长97.71%。

2.险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自1997年保费收入从财产保险业务为主,转向人身保险业务为主,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从1996年的58.27%降为1997年的44.67%,直至1999年的37.4%。同时,产寿险各自内部结构不同,在中资寿险公司中,寿险业务占其业务的89.12%,在寿险业务中,投资型险种增加,如万能寿险、投资连结保险、分红寿险。在财产保险业务中,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占绝大部分。在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中,1987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其后逐步增加;1997年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55.33%;1998年、1999年分别占56%。有些地区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比重更高,如北京1999年将近70%。

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提高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提高,但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仍然较低,说明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较大。中国的保险密度从1980年的0.48元增加到2000年的127.7元,保险深度则从0.1%增加到1.8%,但是国民保障程度和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均较低。

4.保险仍然属于垄断型市场

我国自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至1985年,全国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1986年成立了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打破了独家垄断的局面。至2000年4月底,保险公司发展到28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4家、股份有限公司9家、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15家。相应地,市场占有率由1985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变为1997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7%、36%;平保为13.75%;太保为12.02%,其余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仅3.53%。这说明多主体的市场格局虽然基本形成,但仍属于垄断型市场。

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近几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相当快。以中国人寿为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商业人寿保险公司,直接隶属国务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10月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分设于1996年2月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公司的机构网络已遍布全国,成为中国寿险市场的领袖。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两地成功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港、美两地同时上市的金融企业。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04年全球500强排名,中国人寿销售收入排名世界500强第212位,领先中国保险业。中国人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精华,结合自身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的新型企业文化。

在目前的保险险种中,对于一些非强制性保险,人们的投保意愿在不断加强。主要可能是因为现在关于非强制性保险的宣传力度高了,而且有些社保无法解决的风险分摊可以有商业保险来帮助解决。而这里所说到的非强制性保险可指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保险险种本身所包含的不强制性,而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些强制性保险中的保额数量的不强制性。

例如车险的强制性保险,如第三方责任险中,虽然保险公司的数量在增加,车辆的数目也在增加,但人们对于这一强制性保险的投保意识也在不但加强,这体现在保额的增加,它的保额由最低5万至最高50万。过去人们一般投保额为5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旦出了事故,那么如果投保额越少,自己将付出越多,所以,越来越多的投保人将保额不断增加。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这势必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率比以前有所增加。因此,人们对这一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

另外,在人寿险方面,人们的投保意识更强。而且,特别是养老类的保险。其中又以理财、分红类的保险为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以钱生钱”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将资产投入到这一类的保险中,具有了保值增值、避税的功能。其次,一般人认为生命价值远高于其他,因此,人们对于寿险的重视程度远大于财产险,但总体比养老类少。因为如理财、分红类的保险,不但解决了投保人的养老问题,而且也是一种投资理财的好方法。

其实,人们对于财产类保险并非不重视,只是在现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人们自然而然地更重视一些关于生命类的保险。但在财产险中,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人们对于盗窃险这一附加险的投保意识已超过了自然灾害险。这是因为,不管社会的发展有多好,犯罪现象总是有的,如盗窃的家庭是属于贫穷的,那么哪怕被盗少量的东西,对他们也是会造成一些损失;而对于一些富裕的家庭,那么一旦遭窃,损失的数目更多,因此,人们不希望自己遭受太大的损失,而这一附加险正好可以分摊人们的原本要由自己所承担的经济损失。

保险业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行业,其从业人员也对它寄予了厚望。保险从业人员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和看法非常看好和认同。他们相信保险业是个十分具有潜力的企业,而且加入WTO后外商保险公司要进入中国,这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他们认为中国保险业今后的发展会不断进步,作为保险公司来讲,由于群众的认识加强了,保险业的竞争也促进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质量,所以他们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十分看好。

参考文献

[1]徐文虎.中国保险市场转型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2006中国保险市场年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8.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8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前景高速增长

随着资本金融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国际间资本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催化、促进和巩固作用。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金融的稳定或动荡,对各国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了以寿险为主的格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呈现出了如下的状态:

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1)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已经进入稳步增长时期。自1980年至1999年,保费收入从4.6亿元增加到1393.2亿元,年平均增长35.1%,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7%的增长速度;2000年保费收入为1595.9亿元,增长率为14.5%,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晚、起点低。

(2)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快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521.1亿元,年平均增长28.3%;1982年中国恢复了人身保险业务,当期的保费收入为0.016亿元,1999年为872.1亿元,年平均增长97.71%。

2.险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自1997年保费收入从财产保险业务为主,转向人身保险业务为主,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从1996年的58.27%降为1997年的44.67%,直至1999年的37.4%。同时,产寿险各自内部结构不同,在中资寿险公司中,寿险业务占其业务的89.12%,在寿险业务中,投资型险种增加,如万能寿险、投资连结保险、分红寿险。在财产保险业务中,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占绝大部分。在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中,1987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其后逐步增加;1997年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55.33%;1998年、1999年分别占56%。有些地区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比重更高,如北京1999年将近70%。

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提高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提高,但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仍然较低,说明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较大。中国的保险密度从1980年的0.48元增加到2000年的127.7元,保险深度则从0.1%增加到1.8%,但是国民保障程度和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均较低。

4.保险仍然属于垄断型市场

我国自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至1985年,全国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1986年成立了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打破了独家垄断的局面。至2000年4月底,保险公司发展到28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4家、股份有限公司9家、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15家。相应地,市场占有率由1985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变为1997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7%、36%;平保为13.75%;太保为12.02%,其余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仅3.53%。这说明多主体的市场格局虽然基本形成,但仍属于垄断型市场。

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近几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相当快。以中国人寿为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商业人寿保险公司,直接隶属国务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10月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分设于1996年2月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公司的机构网络已遍布全国,成为中国寿险市场的领袖。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两地成功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港、美两地同时上市的金融企业。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04年全球500强排名,中国人寿销售收入排名世界500强第212位,领先中国保险业。中国人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精华,结合自身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的新型企业文化。

在目前的保险险种中,对于一些非强制性保险,人们的投保意愿在不断加强。主要可能是因为现在关于非强制性保险的宣传力度高了,而且有些社保无法解决的风险分摊可以有商业保险来帮助解决。而这里所说到的非强制性保险可指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保险险种本身所包含的不强制性,而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些强制性保险中的保额数量的不强制性。

例如车险的强制性保险,如第三方责任险中,虽然保险公司的数量在增加,车辆的数目也在增加,但人们对于这一强制性保险的投保意识也在不但加强,这体现在保额的增加,它的保额由最低5万至最高50万。过去人们一般投保额为5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旦出了事故,那么如果投保额越少,自己将付出越多,所以,越来越多的投保人将保额不断增加。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这势必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率比以前有所增加。因此,人们对这一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

另外,在人寿险方面,人们的投保意识更强。而且,特别是养老类的保险。其中又以理财、分红类的保险为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以钱生钱”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将资产投入到这一类的保险中,具有了保值增值、避税的功能。其次,一般人认为生命价值远高于其他,因此,人们对于寿险的重视程度远大于财产险,但总体比养老类少。因为如理财、分红类的保险,不但解决了投保人的养老问题,而且也是一种投资理财的好方法。

其实,人们对于财产类保险并非不重视,只是在现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人们自然而然地更重视一些关于生命类的保险。但在财产险中,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人们对于盗窃险这一附加险的投保意识已超过了自然灾害险。这是因为,不管社会的发展有多好,犯罪现象总是有的,如盗窃的家庭是属于贫穷的,那么哪怕被盗少量的东西,对他们也是会造成一些损失;而对于一些富裕的家庭,那么一旦遭窃,损失的数目更多,因此,人们不希望自己遭受太大的损失,而这一附加险正好可以分摊人们的原本要由自己所承担的经济损失。

保险业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行业,其从业人员也对它寄予了厚望。保险从业人员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和看法非常看好和认同。他们相信保险业是个十分具有潜力的企业,而且加入WTO后外商保险公司要进入中国,这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他们认为中国保险业今后的发展会不断进步,作为保险公司来讲,由于群众的认识加强了,保险业的竞争也促进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质量,所以他们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十分看好。

参考文献:

[1]徐文虎.中国保险市场转型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2006中国保险市场年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8.

上一篇:商务英语培训培养范文 下一篇:信息资源管理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