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20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1

一、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国税发[]28号文件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建筑企业所属二级或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直接管理的项目部(包括与项目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下同)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其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应汇总到二级分支机构统一核算,由二级分支机构按照国税发[]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预缴企业所得税。

三、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

四、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汇总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预缴:

(一)总机构只设跨地区项目部的,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按照其余额就地缴纳;

(二)总机构只设二级分支机构的,按照国税发[]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三)总机构既有直接管理的跨地区项目部,又有跨地区二级分支机构的,先扣除已由项目部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后,再按照国税发[]28号文件规定计算总、分支机构应缴纳的税款。

五、建筑企业总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不进行汇算清缴。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年度的应缴企业所得税。

六、跨地区经营的项目部(包括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的项目部)应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未提供上述证明的,项目部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督促其限期补办;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项目部应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证明该项目部属于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管理的证明文件。

七、建筑企业总机构在办理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时,应附送其所直接管理的跨地区经营项目部就地预缴税款的完税证明。

八、建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的跨地(市、县)项目部,其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制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2

一、国税发[1995]22.7号文:分支机构独立纳税的后遗症

在2009年4月,曾有一位网友向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缪慧频副司长在线提问关于新企业所得税法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在外地施工的所得税问题。缪司长给与的答复是,在新的征管规定正式出台之前,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227号)执行。

按227号文规定,建筑安装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到本县(区)以外地区施工的,应向其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外出经营证),其经营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所得税。否则,其经营所得由企业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征收所得税。227号文并未考虑建筑企业异地施工采取的组织形式,而是将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外出经营证挂钩,办理了外出经营证和有关手续的,在原企业所在地纳税;未办理外出经营证和有关手续的,在施工地纳税。施工地税务机关普遍又对其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并不考虑项目的具体盈亏。从法理上分析,施工企业即使未提交外出经营证,在施工地设立的工程部、指挥部等分支机构也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无法独立核算盈亏,当然也就无法在当地独立纳税。因此,该文的规定在2008年1月1日之后已经与法人税制格格不入,即使按缪司长的回答,暂时执行227号亦仅仅是权宜之计。然而在实务中,个别地方税务机关却考虑到税源利益保护的需要,紧紧抓住这个文件不放,比如《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若干征管问题的通知》(粤地税发【2009】119号)对加强对异地施工建筑安装企业的管理提出要求:对异地施工的建筑安装企业,要按照我省有关外出外来经营税收管理规定和国税发[1995]227号的规定,做好《外出经营活动管理证明》(《外经证》)的开具、报验、登记、跟踪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异地施工建筑安装企业未开具《外经证》的,在开具发票时,施工地主管地税机关应按照当地的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国税函[2009]:翻号文:差一点成为就地扣税的保护伞

正是由于国税发[1995]227号文件继续执行,根据外出经营证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据笔者了解,东北某省会城市税务机关在为外地来本地施工的纳税人代开建安发票时不但征收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外,还要按开票金额的2.5%扣缴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号)甚至对这种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税函[2009]221号文规定,二级分支机构是指总机构对其财务、业务、人员等直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的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总机构应及时将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名单报送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向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及时出具有效证明(支持证明的材料包括总机构拨款证明、总分机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管理制度等)。二级分支机构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由总机构出具的二级分支机构的有效证明。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二级分支机构进行审核鉴定,督促其及时预缴企业所得税。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的,应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不执行国税发[2008]28号的相关规定。

该文件在逻辑上似乎存在一定瑕疵,一方面规定了如果属于二级分支机构需要提供哪些证明,这些证明当然需要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审核鉴定。另一方面,很多建筑企业异地设立的项目经理部、指挥部、合同段本身并不属于二级或者二级以下分支机构,当然也就无法向建筑施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交自身是二级分支机构的说明。此时个别税务机关就会指出,既然你作为“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加上又“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那么就应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于是,221号文件已经成为实践中不少地方税务机关的尚方宝剑,很多施工企业都莫名其妙地在施工地被附征了企业所得税,而在总机构所在地,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则认为这部分税款并不符合国税发[2008]28号文的规定,不允许其抵缴总体税款。

其实仔细分析不难找到其中根源,如果经理部、指挥部、合同段压根就不是二级分支机构,其自身的收入成本应该和总机构汇总在一起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的规定,企业也不需要向经理部、指挥部、合同段所在地分配所得税,不存在汇总纳税中包含的就地预缴的充分。因此,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产生的企业所得税问题需要国家税务总局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征收管理办法出来,其中的核心,就是要不要突破现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的规定,在税收利益上向经理部、指挥部、合同段所在地进行倾斜?

三、国税函[2010]39号文:建筑企业也应执行汇总纳税

现在看来,这种倾斜已无必要,如果对建筑行业做特殊考虑,那么其他行业也难免会觉得不公平。2010年1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文)。文件以国税发[2008]28号的规定为准绳,对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做出了三项明确规定:

第一,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此规定,跨地区经营的建筑企业必须实行汇总纳税。当然。如果引申出去,如果建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

或者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跨地区经营,其具体的征收办法还要看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的政策要求和制度设计。

第二,建筑企业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应汇总到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计算,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此规定,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需要汇总到其上一级的总机构或者二级分支机构参加汇总纳税。比如,某建筑企业总公司设在北京,并在南京、昆明设有分公司(二级分支机构)。总机构派出项目经理部在青岛施工,南京分公司派出项目经理部在杭州和宁波施工,昆明分公司派出项目经理部在贵阳施工。青岛、杭州、宁波和贵阳的项目经理部都不属于二级分支机构。那么,青岛项目经理部的收入、费用、资产应纳入总机构统一计算、杭州和宁波的项目经理部应纳入南京分公司统一计算,贵阳的项目经理部应纳入昆明分公司统一计算,最后再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进行操作。由于该建筑企业在南京、昆明设立的分公司属于二级分支机构,因此按照汇总纳税的要求,需要在南京和昆明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该企业虽然在青岛、杭州、宁波、贵阳设立了项目部,但是并不需要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纳税人认为汇总纳税会带来多头管理,为减少纳税繁琐需要,企业可以考虑适度减少二级分支机构数量来进行税务筹划。

第三,各地税务机关自行制定的与本通知相抵触的征管文件,一律停止执行并予以纠正;对按照规定不应就地预缴而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要及时将税款返还给企业。未按通知要求进行纠正的,税务总局将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从这个文件可以看出,跨地区经营的建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不再和外出经营证明相挂钩,无论是否开具外出经营证明,都不存在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所在地就地随票附征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对异地施工建筑企业必须严格地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实际工作中,不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由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经理部,应当根据39号文的规定,将所得汇总到总机构计算,不需要在项目所在地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可以说,39号文是企业所得税法人税制思想的重要体现,国税总局顶住了地方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利益压力。对建筑企业异地施工的所得税征管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虽然这个文件的执行还有待实战的考验,但是对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尊重法人税制,就是在捍卫税法尊严,就是在捍卫纳税人合法权益!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增值税;营业税

“营改增”是国务院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导致的重复征税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自从2016年5月1日实施“营改增”税收政策起至今已有7个月。本文将从税负、财务两个角度分析“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一、建筑施工企业概述

建筑施工企业是指以土木工程、房屋建筑为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主要以工厂、房屋、桥梁、公路、矿井、管线等产品见长,可以存在兼营活动,但是企业必须以建筑施工为主业,才可以称之为建筑施工企业。现代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随着我国资本主义和市场化的发展而形成的,使原来分散的体力劳动者和手工艺人集中在一个组织下,并以团体名义承揽工程,后逐渐演变成专业的建筑施工承包商,进而形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整体较为混乱,无论是在管理还是生产经营方面都处在一个需要改进的时期,建筑企业处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生产和经营都会受到一定的威胁,极大地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1.对建筑业税负产生的影响

在营业税目下,建筑业适用的税率为3%,计算公式: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这种理论测算,是以十分理想的税收环境为前提,即:假设建筑施工企业所有的进项无一遗漏均取得了进项税发票并在当月进行了抵扣;所有的供应商均为一般纳税人且未采用简易计税办法;不存在“清包工”或“甲供”的建筑方式。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更加注重选择具有增值税纳税人资格的合作商,并且要考查其相应的抵减税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抵扣,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2.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收入和毛利的影响增值税是价外税,所谓价外税是指在销售价款中不包含的税,现在我国的价外税只有增值税一种,其他税都为价内税。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后,其营业额将会拆分为“营业收入”和“销项税额”两部分,在计算其收入时会剔除掉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影响。举例:2016年甲建筑企业完成某建筑合同,并受到工程款1110万元。其中分为主营业业务收到入1000万元,应交税金(销项税)110万元。(2)对财务处理的影响“营改增”税制改革后,新、老项目交替出现,在共同经营、共同生产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要分开采购、分开核算,分开决算。同时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对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预缴增值税在新老项目中又有所不同,财务人员要做好台账,方便日后申报抵减、查账等。(3)对负债和资产的影响增值税是价外税,建筑企业购置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物资的入账价值为不含税金额,即剔除了进项税部分。在企业的采购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总额较“营改增”前会有所下降。因此在企业负债总额变动不大的前提下,“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将会上升。同时可抵扣因素的存在使得建筑行业倾向于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尽管这样可以引进新的机械设备以此来减少人工费用,但同时也将增加企业负债,对企业构建合理的资产结构带来了不利因素。

三、应对“营改增”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刚颁布实施不久,许多政策和解释并不完善,后续将会有新的政策和实施办法陆续公布。

2.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防范发票舞弊风险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都要比营业税发票严格的多。因此对于“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开具、保管和作废等流程,财务部门要高度重视。要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修订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适合企业的《增值税发票使用办法》,并严格遵守执行。对增值税发票的使用要建立台账进行记录,对已开具和结存的发票做到定期或不定期自查和抽检,有效防范发票舞弊风险。同时增加公司负责人对法律的意识,根据《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税务机关对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税务机关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

“营改增”后企业财务人员将面临全新的挑战,财务核算难度加大。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应纳税额的计算、进项税的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等诸多问题,将会给建筑业会计人员带来新的考验。四、结论“营改增”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获得进一步的推动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营改增”的实施不仅完善了我国的税务制度,优化了税制结构,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对调整了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抵扣链条还不够完善,面对“营改增”工作的迅速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抓紧时间,积极主动地调整,为企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税收政策发展环境。

作者:朱国粮 单位:杭州天顺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玲丽.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J].经营者,2014,(12):6-8.

[2]周增明.营改增”后部分企业税负增加原因及对策探索[J].江苏商论,2016,(15):144-146.

[3]熊素宜.论“营改增”对商贸企业税负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6,(12):24.

[4]叶智勇.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关问题的分析和建议[J].财政监督•财会版,2012,(7):66-67.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4

一、积极推动建筑业改革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扶持老区发展和比照西部地区经济扶持的政策措施。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全面推行承包商预选和招标比选办法以及合理造价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加强扩大内需工程项目的服务和监管。交通、水利、经贸等有关主管部门积极协调各上级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大力扶持我市建筑企业调增公路、水利、电力等专业资质,大幅度提升我市建筑企业专业承包资质的数量和等级,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支持我市建筑企业承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工程项目)。贯彻落实“两个优先”要求,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本市勘察、设计、施工、招标、监理等企业,优先选用本市生产的水泥、管材、瓷砖、木制品等建材,打造品牌建筑企业,扶持品牌企业承接业务。在我市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施工,经批准采取邀请招标的,应邀请我市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建筑企业参与项目投标,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为项目承包人;经批准不进行招标的,可直接选择我市具备承担项目能力的建筑企业为项目承包人。

三、积极引进外地建筑企业。对在我市新注册成立一级以上资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承诺在我市经营三年以上的建筑企业,三年分别按该企业当年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财政实得部分中的50%、30%、20%的标准由当地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渠道给予奖励。

四、积极扶持服务我市建筑业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承揽工程项目。在符合相关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采用最有利于企业的征收方式,及时按规定为企业办理外出经营管理证明,鼓励企业回注册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促进企业壮大发展。对我市建筑企业在市外承接的工程项目,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实行查帐征收,并按工程收入预计利润率的3—5%预缴该项目的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同时对我市建筑企业在市外取得的工程收入,在企业注册地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可按地方财政实得部分的50%的标准由当地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渠道奖励给企业。

五、规范企业经营活动。各建筑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项目时,应依法办理工程建设各项手续。严肃查处非法转包、违标串标行为,推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规范招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施工预选承包商纳税指标考核,对诚信纳税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施工预选承包商名录,建筑企业在岩承接的项目未在岩依法纳税的,一经发现取消其施工预选承包商资格。

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筑企业相关信息及时抄送给同级税务部门,同时定期将新开工项目和施工许可证办理信息以及办理竣工备案的工程项目的详细情况抄送同级税务部门,协助税务部门做好工程项目税收征管。

七、建立健全建筑业人才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赋予“建筑之乡”的上杭县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系列建筑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对20*年12月31日前取得非公或乡镇企业系列工程技术初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中,现已符合专业技术职务经常化初、中级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的,由市人事局和建设局以及市工程系列职称工作办公室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转为经常化职称系列,具体办法由市人事局会同市建设局共同制定。

八、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做好外来企业在岩建筑业统计工作,特别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铁路等外来企业多的主管部门要重点协助做好外来企业的统计工作。

九、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各协会的沟通桥梁作用。市建筑业协会应积极主动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定期编制行业相关信息,同时筹备组建法律援助中心,为企业特别是外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房地产税费征管,堵塞税费流失漏洞,提高税费征管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根据现行房地产业涉及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我县房地产业税费征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房地产业税费征收范围及有关规定

凡在安远县行政区划内征用土地,发生土地、房屋权属转移,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业务等行为,应分别按下列不同情形缴纳税费。

(一)境内征用、占用耕地用于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的税额一次性缴纳耕地占用税。

(二)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赠与、交换、抵债、作价投资、入股),承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缴纳契税。

(三)境内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不动产(指建筑物或构筑物、其他土地附着物)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转让方为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转让方为个人)。

(四)境内从事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及其它工程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应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个人)。

(五)县城、镇(含乡、工矿区)范围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拥有土地使用权,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应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土地登记费,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应按规定缴纳土地登记费,改变土地用途或容积率的还应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六)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应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出让方要按规定补缴契税。

(七)县城、镇(含乡、村、工矿区)范围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将拥有产权的房屋买卖、租赁、抵押、典当和其他有偿转让的,应当缴纳营业税、契税和房产交易的相关费用。

二、房地产业计征税费的标准

(一)属地税部门征收的

1、建筑业

按下列税目和标准缴纳税款:

(1)营业税(建筑业):按工程造价的3%申报缴纳;

(2)所得税: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符合查帐征收条件的,一律实行查帐征收,不符合查帐征收条件的,按工程造价的3%(装饰工程4%)申报纳税;

(3)城建税;工程项目在县城、建制镇的,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5%申报纳税;在乡的,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1%申报纳税;

(4)教育费附加: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3%申报纳税;

(5)印花税:按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申报缴纳;

(6)县外建筑公司除按上述规定向我县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建筑业)、城建税、印花税及教育费附加外,应按下列规定缴纳所得税:在工程开工前持《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简称《外经证》)向我县主管地税机关申报报验登记的纳税人,必须按季提供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等据以计算缴纳所得税的完税证明并经县地税局审批同意后,才可按规定在其机构所在地缴纳所得税,对未按规定持《外经证》向我县主管地税机关申请报验登记,或未按时提供所得税完税证明的,以及虽提供《外经证》,在我县经营累计超过180天,但不能同时符合下列三项条件的:①合法取得《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②按国家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帐簿且在经营地属非独立核算单位;③未实行承包或挂靠经营,每月按工程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的3%缴纳所得税,由我县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征收。

2、销售不动产(含房屋转让)

按下列税目和标准缴纳税款:

(1)营业税(销售不动产):按不动产销售额(或差额)的5%申报缴纳;

(2)所得税: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符合查帐征收条件的,一律实行查帐征收,不符合查帐征收条件的,按不动产销售额的4.95%申报缴纳(个人转让住房的按1.5%征收)。

(3)土地增值税:销售普通标准住宅的,按销售额的1%预征;销售非普通标准住宅及别墅、度假村的,按销售额的3%预征,其中店面按销售额的5%预征。

(4)城建税:不动产在县城、建制镇的,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5%申报缴纳,在乡的,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1%申报缴纳;

(5)印花税:按不动产销售额的万分之五申报缴纳。

(6)教育费附加: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3%申报缴纳。

3、转让土地使用权

按如下税目和标准缴纳税款:

(1)营业税(转让无形资产):按转让额(或差额)的5%申报缴纳;

(2)所得税:2002年1月1日前设立的企业,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符合查帐征收条件的,一律实行查帐征收;不符合查帐征收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按转让额的4.95%申报纳税;

(3)土地增值税:单纯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按土地增值税有关规定据实征收;

(4)城建税:转让的土地在县城,建制镇的,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5%申报纳税;在乡的,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1%申报缴纳;

(5)教育费附加:按应纳营业税税额的3%申报缴纳。

(6)印花税:按转让额的万分之五申报缴纳;

单位和个人销售不动产或转让土地使用权中涉及到按差额征税或减免税的,按规定予以减免,但纳税人必须提供合法有效凭证(上次办证或购买时的税收完税证、发票或国土、房管部门开具的财政收费收据的原件等有效证明),经主管地税分局审核后按规定计征税款。不能提供合法有效凭证的,或交易价格明显偏低的,按主管地税分局依法核定的收入计税。

4、凡有新的税收政策规定的,适用新的税收政策规定。

(二)属财政部门征收的

1、征(占)用耕地(含水田、旱地)、果园、菜地、苗地、花圃、茶园、鱼塘、桑园和其他种植经济林木的土地用于非农建设。

耕地占用税:按欣山镇5元/平方米,塘村乡、双芜乡3.6元/平方米,其他乡镇4.3元/平方米标准纳税,由征用地的建设单位和个人申报缴纳。农民在本村内占用耕地建自用房的,减半征收。

2、销售不动产(含房屋转让)

契税:由受让人按不动产销售额的4%申报缴纳,个人购买容积率在1.0以上,面积在144平方以下的普通住宅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对拆迁居民因拆迁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中超过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

3、转让土地使用权

契税:由受让人按实际成交额的4%申报缴纳。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的,转让方先按该土地转让价的4%补缴划拨土地契税后,再由受让方按该房地产总体转让价的4%缴纳房地产交易契税。

(三)属国税部门征收的

1、企业所得税

(1)纳税人:凡2002年1月1日后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新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在我县境内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并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商品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含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均需向国税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2)征收标准:能准确核算经营成果,实行查帐征收的,按应纳税所得法定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不能准确核算经营成果的,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

(3)外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对外来房地产企业来本县开发房地产的,如属于国税部门征管的企业,应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对不能出示企业主管国税机关开具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企业经营所得应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外来房地产企业在本县开发房地产,在连续的12个月内经营时间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同时向经营所在地国税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当地国税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加强控管。

2、建筑安装工程用材料的税收管理

一项建筑安装工程完工之后,建筑安装耗用材料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工程决算编制完成之日起5日内,及时、完整报送有关纳税资料(建筑安装耗用材料明细表、转让建筑材料纳税申报表、工程决算书以及外购建筑安装耗用材料发票等资料,以下统称纳税资料)。凡未按规定报送纳税资料或拒不提供纳税资料以及提供的纳税资料不完整、不合理的,国税机关可按相关标准核定其耗用材料金额,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属国土、房管部门征收

1、土地出让金: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按不低于标定地价的40%征收;出让土地转让时改变土地用途或改变土地容积率的,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

2、土地使用权登记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按件收取,具体标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标准执行。

三、房地产业计征税费价格的确定

(一)据实征收。房地产市场交易计税价格为实际成交价格,含支付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二)核定征收。根据土地、房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及级差收益状况,县城土地、房屋划分为五类区域(具体标准见附件1);对未建账或账务不实的房地产交易行为或成交价格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财税部门,根据有关房地产政策,实行计税依据下限管理。(具体标准见附件2)。

(三)建筑安装营业税最低计税价格标准。对未建帐或帐务不实建筑工程按最低计税价格标准征收。建筑最低计税价格:框架结构400--430元/平方米,砖混结构300--330元/平方米。

(四)建立房地产计税价格定期调整机制。鉴于房地产交易价格变化较大,为适应市场价格变化,建立依市场价格调整变化机制,每年年初由各主管部门对房地产交易价格开展调查,然后报县政府办公室备案,通过媒体进行公告后执行。

四、房地产业税收的发票管理

(一)房地产税收纳税人在收取款项时,必须按规定开具地税发票,凭地税发票收取转让款或销售款。

(二)建筑业纳税人预付工程款时,必须开具地税统一印制的建筑业预付工程款专用收据,待工程完工后统一结算,开具正式地税发票。预收购房款必须开具地税统一印制的预收款专用收据,待所有款项付齐后,分户开具正式地税发票。

五、房地产业税收征管流程

(一)县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指派专人驻县办证服务(收费)大厅,负责房地产税费征管台帐登记监管、办证前完税情况的审核等税收监管有关工作,并及时将财政、地税、国税征管部门征税情况与国土、建设、房管部门办证情况进行比对。

(二)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单位和个人,由建设单位和个人携带有关资料先到财政、地税、国税派驻县办证服务(收费)大厅工作人员处进行申报登记(合伙(联合)开发的必须注明每个合伙人名称,以作为今后税收管理的依据),然后凭财政、地税、国税管理机关公章和经办人签字齐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税收管理登记表》到国土、房管、建设部门办理用地许可证、开发许可证和规划许可证,无《登记表》的,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不予受理。

(三)对单位和个人转让土地、房屋权属的,纳税人须携带相关资料先到财政、地税派驻县办证服务(收费)大厅工作人员处审核,审查人员根据审核情况分别做出征税、减免税、不予征税决定。凡属征税的,凭《应缴税款通知单》,到财政、地税办税服务厅缴纳税款,然后凭《房地产完税证明通知单》、契税完税证,由县办证服务(收费)大厅财政、地税人员录入办证系统,国土、房管部门据此办理房地产权证;经审核属于减免税的,凭《办理房地产免税证明通知单》,由办证大厅地税、财政人员录入办证系统,国土、房管部门据此办理房地产权证;经审核不属征税范围的,凭《房地产不予征税证明通知单》,办证大厅地税、财政人员录入办证系统,国土、房管部门据此办理房地产权证。

六、强化部门协作,健全协税护税网络,严格税费征管责任

(一)在县办证服务(收费)大厅设立房地产交易税费征收及办证窗口,实行财政、地税、国税、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专职办证(办税)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统一办理有关证照和收取有关税费,国土、建设、房管部门不得手工制证和在县办证服务(收费)大厅以外地方办证。

(二)严格实行“先税后证、以证控税”管理制度。1、对单位和个人转让土地、房屋权属的,国土、房管部门要凭财政、地税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或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税务发票,免税审批表)相应给予办理和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2、实行联合审核制度。办理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必须由建设、国土、房管、财政、地税等部门联合审核。3、联合审核中发现应税未税或应补税的,财政、税务机关应当向纳税人依法履行一次性告知,下达相关法律催缴文书,告知纳税人在法定期限内缴清税款。4、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实行登记制度,在国土、房管、建设办理用地许可证、开发许可证和规划许可证之前,要求建设单位和个人先到财政、地税、国税机关登记,凭财政、地税、国税机关出具的审核证明材料给予办理;5、建立健全税源台帐管理。在县办证服务(收费)大厅房地产办证(办税)窗口建立规范和统一的房地产税费征收台帐,国土、房管、建设、财政、国税、地税在同一本台帐上进行序时登记,互相审核、监督。

(三)县国土、房管、建设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和协助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的征管工作,要严格执行“先税后证”制度办理证照,对财政、地税、国税机关要求提供的资料,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提供,也不得提供虚假资料,经检查发现“未税办证”行为导致国家税款流失的,将严厉追究发证单位和经办人的责任,并责成其10日内追回流失税款,对逾期无法追回的,由县财政直接从发证单位经费(含责任人工资)或预算外资金扣缴税款,直至扣足为止。对于以上单位直接代征的税款,县财政另给予代征手续费。

(四)县财政、地税、国税、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加强房地产税费征收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依法征收税费,严禁“吃、拿、卡、要、拖”。在税费征管办证工作中,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严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县财政、地税、国税机关要加强对房地产税收的稽查工作,严格按税法规定征收税款,要完善好有关代扣代缴手续,加强税款的跟踪管理,严格内部监督,每月10日前联合组织一次对办证和完税情况的审核,杜绝“人情税”和“关系税”,对征管员擅自减免税的,要严肃查处,对在房地产税收征管和稽查中发现的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汇报,不得隐瞒。

(六)县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税费的监管,严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在房地产税费征收中出现的违法乱纪、、不征或少征税费行为;*部门要积极配合,指定专人协助地税、财政部门,严厉查处和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的偷、逃、抗税行为,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公证部门也要积极支持税收征管工作,如实提供房地产的交易和公证信息。

(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属房地产纳税义务人或代扣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按税法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八)县房管部门要加强房地产交易合同管理,杜绝虚假合同。工商部门严格依法查处出具、订立虚假房地产交易合同行为。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建筑施工企业;收入分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20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01

0 引 言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使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与之相关的制度变化相适应的公有制主体及多种经济形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现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公平、效率为原则,对资本技术、合法收入等要素的收益进行分配,整合不合理收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现行分配制度,实现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科学规范化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及管理

1.1 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及征税范围

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收入主要包括:经营者收入、项目人员收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收入。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的劳动者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它是我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与征税部门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法律关系的统称。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对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全部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对于来自我国境内的所得予以征税。

根据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税征收办法规定,异地作业企业在作业所在地扣缴个人所得税,但是企业所在地进行收入分配,并已准确核算,经批准可以在单位所在地扣缴个人所得税,对无法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义务人,按工程收入随征。

1.2 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具有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这一特点加大了对于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难度,强化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需要引入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情报机制,对于部门的各种信息进行交换,建立外来税务数据情报信息管理库,对建筑项目情况进行登记,及时了解建筑企业基本信息;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对建筑施工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筛选,形成个人所得税预警指标及联动指标,个人所得税预警指标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缴纳联动指标、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项目核算状态等,同时建立强化风险管理部门联动,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具体规划、审计创新资源配置,有效管理个人所得税。

2 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目混乱

由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个人所得税各种各样,例如:同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可能在同一个地区的税务机关开具的个人所得税税目不同,企业分别以劳动报酬、企事业单位承包所得、工资薪金所得等科目出现,甚至会有建筑施工企业以相关人员的个人理解进行税目选择,从而造成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目管理混乱的情况。

2.2 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纳税认定标准不明确

由于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异地施工状态,其所面临的个人所得税纳税地点存在矛盾,主要的工程经营地与建筑施工企业建安企业所在地区税务部门都有权管理,按相关规定两地都有权对建筑施工企业征收个人所得税。建筑施工企业异地施工时,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会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纳税额以工程项目结算比例计算,但这部分个人所得税不能具体到个人,也不能从企业职工的工资中扣除,因此,这部分数额巨大的税收额度,无法分担到个人使企业的支出无形加大了许多。各地施工建筑企业个人所得税所属企业,向所在地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缴纳,每月建筑施工企业实名申报,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管理难度,如果管理不慎就会出现重复纳税的情况。此时,建筑施工企业异地施工问题成为企业进行个人所得税税收管理的难点之一。

2.3 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用工不稳定,税负过重

建筑施工企业又一特点就是用工不稳定,农民工用工人员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中的流动性较强,常常以短期为主。这种临时性与不稳定性,造成这部分所得被划分在劳务报酬所得,以劳务报酬计算的个人所得税要明显高于工资纳税。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很强的身体限制,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具有高危性,工资较高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较高,而当农民工用工人员不适合建筑施工业需求时,其从事其他行业的薪酬一定会相对较低,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农民工来说,未来低收入会降低其工资平均水平,而当前高薪金使农民工预先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已缴纳个人所得税部分税负,对于农民工未来平均收入水平来说显得过于沉重。

3 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建议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其税收管理对于行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精细化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不任其管理混乱状况发展,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跨地区个人所得税管理不断完善与规范。

3.1 规范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制度

尽管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管理方面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尽快全面规范建筑施工企业易于操作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完善内部管理细化流程,以减少不同管理办法所带来的争议与风险。细化建筑施工企业个人所得税相关税目规定,解决当前由于各地区、各企业及各税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征收与缴纳之间存在的矛盾,使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目管理更加明晰。

3.2 争取所在地缴纳个人所得税

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管理难度最大的税种之一就是个人所得税,它的主要难点就在于建筑施工企业业务分布广泛这一独有特点,而全国各地区税务机关都主张对管辖区的工程项目实施个人所得税征收工作。而建筑施工企业这部分个人所得税绝大部分是以工程结算收入比例,在办理结算时直接从中扣除,从而造成这部分税款根本不能具体到个人,税款不能从工资中扣除,需要由企业自行负担,而总部又会对全员以工资按月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出现重复纳税的情况,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关键则在于,异地工程的个人所得税由总部所在地缴纳,或者以职工工资作为计税对象进行个人所得税缴纳,而不以工程结算收入固定比率缴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实行这一税收缴纳方法关键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并及时向其所在地报送人工费相关的工程资料,并且在资料报送后,相关人员的工资要在总部发放,而不要在工程所在地发放,实现总体所在地缴纳。另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加大相关部门的公关力度,做到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代扣代缴制度,得到税务机关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3.3 给予建筑施工企业农民用工税收优惠政策

建议以平均收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个人所得税计税基础,或者为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建立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一定的社会资助,例如:考虑在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中,适当考虑对于农民工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免征政策,以减轻其税收负担及生活负担。

4 结 语

企业的收入与分配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企业制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引伸出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即政策的变化会日渐改变当前存在的不合理格局,而这种改变需要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存在的不足,按企业自身独有的特点,遵循个人收入分配基本原则基础上管理个人所得税,以平衡各阶层的收入水平,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带动其他生产要素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元生,杨澄宇,袁强.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2013(1).

[2]周鹏飞,贺俊程.不同来源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政策安排[J].税务研究,2013(1).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 税收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代开发票,甚至使用假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代征税款、交回《委托代征税款证书》、代扣代征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细化管理内容

细化管理内容应实施双向申报方式,即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需在建筑项目被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后,分别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申报纳税。其中建筑单位应定期明细申报,对工程进度、付款情况、代征税款、工程材料供给等详情进行分项目申报,并建立健全代征税款台账,按月解报税款。建筑企业则首先根据法定要求,办理相关纳税申报手续,并据工程进度将《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报送至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处.以将税源监控延伸至具体的建筑项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性。

(二)有机协调工作局面

.明确机构定位和职责

在建筑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的地位、职责应予以定位和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同时监督建设单位代征税款申报、解缴、代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以及施工、贷款结算、开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不同过程,并将税收信息传递给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既要负责对纳税人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实施纳税申报情况的监督.又要对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内容予以监管,以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传递及时性信息,做好定期分析对比工作。

.实现动态控制和相互制约

建筑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要求,税务机关专人、专职、专责地对建筑项目施以跟踪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监管建设单位代扣税款是否合法、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涉税动态信息是否可靠,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税款从开工到项目竣工验收均能够及时足额入库。建筑业内部机构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比如施工单位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共同、定期对比析纳税申报详情,及时查找漏项工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翻新,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目益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诉求也日渐提高。比如借助于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对建筑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再如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比对预警功能,实现税源智能化管理;或者以平台多元化查询功能,提升税收管理效能,此点最利于建筑行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税收管理员的沟通,以全面及时地监控和了解税源情况。

(三)拓展税收管理范围

.扩充税源信息渠道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须解决税源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信息共享、管控有效的综合治税体系和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扩充税源信息渠道。具体来讲,建立健全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联系的制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的定期获取,并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招投标以及投资完成进度等及时、全面掌握,充分挖掘潜在税源信息.实现现有税源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前置税源监控部位

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办法篇8

一、提前介入,跟踪管理,在主动服务中实现源头控管

近几年来,__分局所辖区域经济发展较快。按照__市政府“一城两区”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区内建筑、房地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区内的支柱产业。分局现管辖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共66户,大部分为外地投资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发42个生活住宅小区,其中,20__年新立项11个,已开工6个项目,开工面积26.7万平方米。

为优化管理,我们改变过去“以查促收,以罚促管”的工作模式,树立了“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促税源监控”的工作思路,在服务中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准确把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及变动规律,建立科学的税源管理模式,提高了税源控管的精细化水平。以社会综合治税网络为依托,从管委规划局取得区域总体规划图,从发改局、建设局等部门取得房地产开发相关涉税信息,在项目未开发前就主动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实地了解相关情况,讲解税收政策和建筑、房地产税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督促其办理税务登记和有关办税手续,并送证上门。对外地来乳投资的企业,还免收其税务登记费用。20__年5月,由山东黄金集团控股的山东__维多利亚海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开发大__。分局对开发项目实行事前介入,为其建立“一户一卡”和“一项目一卡”制的税源控管台账。并向其详细介绍相关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规定以及地税发票管理的有关知识,督促企业按规定开具使用建筑业文秘站 等地税发票。几年来,共为企业提供此类服务500多人次,为30多户企业免费办理税务登记。

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以真诚打动纳税人,换得纳税人理解,还尽可能地争取到了对新办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通过管委、镇政府和发改局、国土等部门提前获取来区开发企业信息,主动与投资商沟通协商、进行税收筹划,使投资方以分公司的形式在工商和我们地税分局办理登记,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20__年以来,全区新办建筑、房地产企业共60户,其中有32户企业所得税归地税管理。

在项目立项、施工和销售、竣工等阶段,进行全程服务。经常到施工现场实地查看,运用较熟练的专业知识开展纳税辅导,对企业所涉及到的记账科目、发票使用、税金计算方法及提取缴纳情况进行辅导,使企业的账务处理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同时,根据实地察看的情况,对企业自报和从综合治税部门取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二、注重细节,创新管理,依托“一项目一卡”实现全程控管

我们紧紧围绕建筑房地产业的行业特点,突出细节管理,创新“一项目一卡”的管理方式,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将税收征管渗透到建筑房地产行业每个环节,以细节管理促进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一项目一卡”管理,就是对房地产企业经计划、规划部门立项的房地产项目,按项目名称一项发放一个纳税管理卡,管理卡中登记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开发单位、建设地点、建/!/设面积、投资总额、开工时间、竣工时间、预(决)算金额、可供销售面积等内容。为确保纳税管理卡内容全面、详尽,我们进一步突出细节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立项、施工、销售全过程进行完整、闭合的链条式管理,环环相扣,有效地控管了税源。一是在立项环节,突出抓好基础资料登记。我们在规划图上标明项目的位置、开发面积、开工日期等资料,以便直观地了解项目信息。按项目向企业发放“纳税管理卡”,进行“一项目一卡”管理。根据企业报送的立项书、土地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小区平面图等资料,详尽地掌握企业开发项目的投资规模、开发时间、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承揽企业等基础信息,并记载到管理卡中。二是在施工环节,突出抓好建筑施工企业税款入库进度。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工程进度,使企业严格按工程进度申报缴税,并据此登记管理卡内容,管理员在控管台账上登记。针 对区内从事建筑的企业多为外地企业和挂靠企业的实际,我们委托开发公司在拨付工程款时代征代扣施工企业的税款,代征的税款通过管理卡和代征代缴报告表按月报送分局。根据企业报送的资料,管理员到企业和施工地逐户、逐项地进行比对,看登记的情况是否与企业账面相符,料工费是否计算在应纳税营业额中,对发现不合规定的操作及时给予改正,确保企业不漏项、不漏税。三是在销售环节,突出抓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征管。根据企业提供的房屋预售许可证、小区平面图和销售明细表,掌握企业的可售面积和已销、未销户数面积,使税收控管到每一栋楼的每个单元户。管理员每月到企业实地检查收款收据与预收账款是否相符、开具的发票金额与销售收入是否相符,以核对税款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为做到以票控税,分局严格确定领票、开票资格,根据企业申报情况和缴纳税款情况,结合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确定企业领购发票的资格。信用好的企业,可以随时领购地税专用收据,自行开具发票。信用较差的企业,限制其使用收据和发票,企业确需使用的,只有在缴清税款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同时,要求领票企业每月报送房地产发票开具额、收据领用明细表和住宅销售面积表,通过这两个报表,使分局能够随时掌握企业的收入情况和销售情况,减少了企业隐瞒收入的机会。

三、提高效率,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作用

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信息化水平程度决定着精细化水平的高低。我们把信息化技术充分运用到建筑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中,使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征管效率进一步提高。分局与银滩管委紧密配合,由管委出资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空中航拍,利用电子技术制作了“__市银滩开发区房地产建筑企业开发施工分布图”,图上清楚标明各单位地址、开发建设项目的方位、面积等数据,使管理更形象、更直观。为了更好地管理税源和做好纳税辅导,为管理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利用笔记本电脑为所有管辖企业建立了电子档案,按户及时登记企业的基础信息、纳税情况,在纳税辅导期间,根据企业每月报送的房地产发票、收据领用明细表,管理员携带电脑到企业进行具体核对,做到与税源控管台账、纳税管理卡登记相一致,保证数据真实完整。由于企业大多采用电子记账,利用笔记本电脑可成功与企业相关表格、数据进行对接,及时更新,提高了税源控管、纳税辅导等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上一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家庭养老的定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