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28 17:23:37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1

对于现在中国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现象,在各个大学中很早就已经普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方面是中国高校的教育制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学习制度。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是进来难,出去易。这些都能够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大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态度是只教不管,而是任其自由的发展,更有甚者说:中国大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只讲设计理论,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也是设计理论。因为就针对于整个中国的各个大学来说:只注重设计理论,而轻视服装工艺制作,所以就导致了学生能够画的出来,却做不出来的一种现状,也只能花钱外出加工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

造成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外加工现象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期间大部分学生需要外出学习,有的已经开始了工作。所以这样的一群人根本没有时间准备毕业设计作品;其次实在学校学生平时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较差,担心自己设计的与制作的格格不入,自然而然就要拿出去加工,这样不仅工艺到位,也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认为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同时,也增加了毕业设计作品在同学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机会。但是,长持以往下去也就造成了中国服装和服饰设计师的能力逐渐下降,另外,学生和教师的虚荣心也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2)大学:只注重理论课程,对于课程的安排不妥,没有把教学课程与社会相结合,授课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轨;(3)社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陋习而且十分严重,现在的一些服装公司并不看重学生的内在实力,只看作品说话,也导致了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毕业设计作品质量为外出加工,学校和社会没有做出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坐视不管,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问题。

对毕业设计外出加工现象的思考:中国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把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和学业作弊有什么样的区别?针对于中国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现象,是大学生否认自己能力或者是么有能力来完成设计作品,这在以后的发展中无法达到一个高度,也无法胜任一名服装与服饰设计师的工作。因为,从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内容来看:第一看服装工艺制作,就是服装的工艺流程:第二看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各个部位的规格尺寸:第三看创作设计,服装效果图和服装款式图:如果将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的话,就说明大学生无法完成服装工艺制作和服装结构设计,这样的话就不是服装与服饰设计师,只能叫做装饰画而已。如果从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定义来看:服装与服饰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不是光能够画出服装与服饰效果图就可以的,重要的是能够把设计以实物的形式制作并且展示出来,如果将毕业设计作品外出加工,说明学生只会画而不会做,那样就不能算作毕业设计作品;其次,从大学生就业的情况来看,只停留在画人体和效果图上,对于以后就业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就业也会很困难的,所以,建议学生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品。

另外,国内的服装行业对服装与服饰设计师的要求来看,待遇比较高的设计师能够独立完成一套从创作设计到成衣打版的整个制作流程。因此,为了扼制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体现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原则,不仅是当事人应该负责,评委老师和监督人员同样负有责任。(1)既是获奖心切,但还是应该做到问心无愧,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本着对自己和未来的专业负责,充分的相信自己,提高自己的服装与服饰设计能力,应该使得自己成为一名完美,合格,有魅力的未来服装与服饰设计师;(2)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毕业作品拿出去进行外出加工的学生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可乘,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3)教师应该对于学生上交的毕业设计作品严格的把关,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4)国家应该对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教育体制加以完善并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者:杨燕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2

【关键词】平面 立体 服装造型

一、绪论

在服装设计中,构成是设计的根本,是服装平面、立体造型的基础。构成包括平面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立体构成则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在日常生活中平面与立体潜因默化的影响着方方面面,如我们所熟知的折扇,把平面的材质通过正反方向来回反复折边,使之成为窄长条形,平面即通过简单的折叠转化成立体形态。在这样的开合之间,平面与立体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不因为彼此原始形态的区别而相互排斥,相反的在这种区别下相互的影响转化。

所有这些基础平面、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同样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虽然简单,却是所有造型的基础。例如和服,它以直线裁剪、平面造型为特色,折叠后可平放成为一个平面,而西服则不同,需要悬挂来保证它的挺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服装造型揭示了,长久以来在服装造型中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但随着服装的发展进程,这种差异逐渐缩小,平面与立体相互影响转化成为服装发展趋势影响下的产物。

二、服装发展进程中的平面与立体造型手法

自古以来东方服装是二维的,它讲究用各种图案和技法来丰富服装二维平面,形成独特的东方服饰审美。而西方服装则是三维的、立体的,利用省道或褶裥来形成三维造型。

(一)服装发展早期至20世纪早期中的平面与立体

早在B.C4500~B.C3000年,爱琴文明中克里特女子服装就极具现代感,其基本造型为短上衣和宽大吊钟状“塔裙”组合的上下分离式,这样紧身合体的体形型服装在古代民族中是极其罕见和特殊的,在同时代大多数民族还是宽松型的背景下,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了人工美,这是历史上平面与立体的一次精彩对话(见图1)。

到了20世纪初,一位对时装界有旋风般影响力的人物――波尔・波阿莱,一改统治了欧洲服装几百年的曲线造型,使直线重新回归统治地位,女性服饰由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简洁宽松的设计让女性的身体脱离束缚,奠定了现代服饰的雏型。另一位被作为现代设计原点的设计师玛德莱奴・威奥耐,创造了“斜裁”这种史无前例的裁剪技术,她的设计中常可以看到直线的、几何形的、日本浮世绘以及和服等东方艺术元素,被认为是本世纪初东方和西方服饰文化以新的形式,即结合平面与立体两种要素,在时装上融合的典范(见图2)。

(二)六、七十年代服装发展中平面与立体的新发展

60年代由于西洋服饰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民族服饰文化最大限度的碰撞,那些西洋服饰文化圈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在被动接受西洋服饰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也不断主动的加入这种势不可挡的国际大循环。

70年代,由于欧洲经济不景气,人们逐渐对奢华服饰产生抵触,转而对东方宽松样式产生兴趣。于是,女装中出现了许多来自东方的异国情调的宽松样式。这样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一批东方面孔登上世界时装舞台,他们不强调合体、曲线,宽松肥大的宽衣设计与西方传统的窄衣结构截然不同。这样的服装力图摆脱以往的束缚,不再使用塑造立体曲线的省,反而利用平面的直线裁剪制作而成。平面和立体又一次碰撞和交融,平面的直线裁剪风格和传统西方立体式造型风格并存,东、西方服饰文化之间的融合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纪元。

(三)2012年春夏时装流行趋势中平面与立体的新展望

复古仍然是2012年的潮流主题,设计师们从历史中寻找灵感,塑造具有内涵、值得回味的形象。从服装造型上来看,受到东方风格元素的影响,束腰外衣、和风样式等都是本季重要造型要点,另外,巧妙的折叠带来强烈的设计感,数条密集的褶裥形成两侧垂坠的效果,折叠的褶裥形成不对称的外观……这些流行看点都揭示了:在未来平面与立体的运用同样是服装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造型元素,时装的发展正走向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时代!

二、服装结构上的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在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相互影响成统一整体,借鉴和融合成为国际时尚的潮流趋势,我们的服装设计也要顺应这种发展,不能割裂服装中的平面和立体,只有在设计中考虑到两者的关系,并且将两种因素有机的结合,服装的造型才会有创新和突破。

(一)在服装造型处理手法上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在服装造型中我们主要通过对面料组合与分割、缠裹与打结以及打褶等手法,来实现平面面料向立体造型的转化。以服装设计中经典的设计元素褶皱为例子,本质上褶皱是三维造型的,而形式上它又是平面感觉的。褶皱的平面丰富性在于它由于折射光影而产生的色彩无穷变化,不同方向的褶皱使本来二维的平面面料产生不同的光影。褶皱的视觉效果通常会随着身体空间弧度不同、肢体运动而产生的光线变化而变化,这种神秘的视觉变化正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

(二)在民族服饰方面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未经任何加工的用一块布以各种形式来包装人体的民俗衣装,这些衣装的源点来自对一块布的巧妙构思,把平面的布通过缠绕、开洞等方式塑造成立体形态,这种转化在印度女性传统服装沙丽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纱丽的穿法我们可以了解到,通过对这样一段简单的彩绸,不缝不缀,在身上盘来绕去,竟能变幻出万般花样,成为千年时尚,它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它看似复杂刻意,其实却简单随意;看似普通平面的面料,其实却能做立体的效果。

(三)在品牌服装方面平面与立体的转化

如果说服装的细节能够说明一个服装设计师的特点,那么,提到上面说的褶皱,就没有人能够忽略三宅一生,运用褶皱表现他的个性,是他的出发点之一,三宅一生很好地解决了东方的服装注重给人留出空间和西方式的严谨结构之间协调的问题。

从服装结构来看,三宅一生采用东方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缝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常采用几何型衣片来组成,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这种对平面材质的褶皱处理,弥补了平面的单薄感,使之立体丰富,虽然是平面的裁剪却加入富有机理的立体面料,整个服装就此灵动起来(见图3)。

三、平面与立体在现实中的综合运用

(一)服装款式、细节设计中平面与立体的运用

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掌握如何灵活的运用平面与立体的特性,由简单中摸索一条造型基础的规律,体味如何由复杂到简单,再由简单衍生出美观而且丰富的变化。

在服装设计中的平面可以是面料的各种精美图案;可以是传统的镶、滚、拼、绣等装饰技法;也可以是多个平面的重复、叠加等等,这

些平面的丰富性在设计中可以被局部抽取出来作为设计元素用在设计当中,例如把绣片放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大量层层叠叠的绣片又可以看作是对立体的另外一种演绎。

立体在服装设计中多是以半立体的形式出现的,它的运用更是丰富多样:图案在服装中作立体装饰,很多装饰图案是立体的和半立体的,可以称它为服装中的高浮雕和浮雕;结构上的省、褶等;还有各种折叠、包缠、披挂效果都是立体的实际运用。

另外,作为一种设计方式的“解构主义”与其说是解开之后再构成,不如说是立体――平面――立体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立体拆分为若干平面,再把这些平面重新组合构成新的立体,平面在其中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没有中间这一环节就没有“解”和“再构成”。所以说,在服装设计中平面和立体的联系是极其紧密的。

(二)裁剪法中平面与立体的运用

除了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将平面和立体联系起来的原理,在裁剪方法上同样适用。服装从裁剪方式上分为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两大类,所谓平面裁剪,是通过平面制图的方式制出纸样,再把纸样放在衣料上裁剪的方法。相对,把衣料或其代用品直接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用大头针和剪刀一边进行衣服造型一般裁剪的方法称作立体裁剪。

平面裁剪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得到样板,制板的过程比较方便,节省时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平面裁剪不能准确地感受面料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对于人体某些部位处理尺度不好掌握。这些棘手问题对于立体裁剪却是其优势所在,立体裁剪直接对布料进行操作,所以对面料的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

鉴于两者的优缺点,我们在制版时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当拿到服装效果图后,首先要研究设计图,从款式规格尺寸制定,到整体结构的处理、工艺制作方法等着手,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在坯布上应用原型找出款式的基本结构线,绘出大概轮廓后裁下来用手针缝出坯样,在人体或修正后的人台上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然后根据坯样裁片做出样衣进行确认,最后将坯样裁片拓成服装样板。

(三)从服装设计中对人体要素的把握看平面与立体的运用

大多数服装造型是通过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平面纸样裁剪方法实现的,而更复杂的造型则通过在身体不同的点上加入造型形态与平面裁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体本身具有的结构和运动状态的变化是决定造型的重要因素。所以,服装平面与立体的结合是对人体这一重要要素的现实反映,是未来服饰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流行趋势及发展方向。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需要的是多元化的服装,不仅仅只局限与平面还是立体两者中的某一造型,服装的可变性、实穿性、便利性是当今大众所追求的,一件服装具有不同的穿法且能适合不同场合,可随意存放无须更多的打理,这是满足“以人为本”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服装的美观时尚,以人为设计主体这一方面同样是不可缺少的,把服装的平面要素和立体要素相融合,发挥其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服装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四、结论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3

如果时尚界没有高级定制服装,那么现在的一切都会不同。

英国著名设计师Charles Frederic Worth被称为高级定制服装之父。1858年Charles Frederic Worth与瑞典富商 Otto Bobergh共同创建了礼服制作室。他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女性时尚造型,拆除过多的荷叶边和褶边,面料更多样。他还是第一个在服装上贴上自己标签的设计师。豪华的材料和贴合的质感让客户喜欢上了Charles Frederic Worth的设计。当时,法国的时装界只有知名的裁缝而非设计师,客户设计出自己想要的服装然后让裁缝缝制出来。Charles Frederic Worth改变了这一形式,他把时尚界从裁缝主导变成了设计师主导,把时尚推到了艺术的高度,他还推出了一年四次的服装秀。

1947年Christian Dior“NewLook”系列,这是时装史上的一次突破,它让人们看到了高级定制服装的精湛技艺。随后,高级定制服装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高级定制最初是从法语Haute Couture翻译来的,Couture的意思是缝制,haute的意思是优雅或高端,两者结合可以理解为高端服装艺术。购买一件高级定制时装意味着购买到最顶级的设计的制作。高级定制专门针对客户的身体量身定做,而且从设计到缝制力求完美。

过去,高级定制时装的客户定位为皇室贵族和上流社会女性。高级定制时装设计师及其时装店必须经过法国巴黎时装协会的会员资格认证,以及法国工业部审批核准,才能享有“高级时装设计师”的头衔。

法国巴黎时装协会的高级时装设计师标准有:在巴黎有自己的工作室;至少雇佣二十名全职员工;服装必须要量身定做;每年要举行至少两季时装会,1月份的春夏季会和7月份的秋冬季会;每季至少要推出75套新设计的时装;每年至少对顾客做45次不公开的新装展示;常年雇用3个以上的专职模特。

制作一场高级定制时装秀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每年两次固定出席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客户约150人。高级定制时装是法国时装界的骄傲,这是打着法国标签的时装。

根据高级定制时装工作室和客户的要求,一个高级定制时装项目的成本最少是3万美元,很多时候会超出这个数字。一件简单的上衣也会以3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例如,在2002年定制一件香奈儿的西装,可能要花费4万美元。2004年中旬,一件晚装的费用高达10万美元。

对于一般人而言,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件衣服的价格如此之高。购买高级定制服装的客户的理解是:服务一流,做工精细,创意独特,面料优质,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件无比华美的高端服饰。高级定制时装根据客户的身形设计,扬长避短,尽最大可能掩盖缺点、突出优点。

手工制作是高级定制时装的又一个特点,所以另一个合计价格的方法是用工时计算,一件定制西装需要耗费100至150小时的工时,一件缀满水钻的晚礼服可能需要高达1000小时以上的工时。一件刺绣的礼服甚至需要50个工匠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打造。

高级定制的另一个特点是,客户群小但是稳定。精湛的工艺,新鲜的设计与国际知名的设计师名字联系起来,这样的作品自然需要高端的价格相匹配。那些能够负担得起的人群也乐意为服装的独特性付费。高级定制工作室只面对少数顾客,例如像香奈儿的工作室大约有几十个固定客户,迪奥工作室一年只制作20件婚纱。

另外,高级定制服装绝对采用世界上最顶级的面料。为高级定制工作室提供的面料非常奢华,有最先进的人工合成面料和最昂贵稀有的天然面料,而且从薄到厚应有尽有,比如羊绒、纯棉、亚麻、皮革、丝绸等等。面料的供应也有排他性。如果一个有分量的工作室选择了某种颜色或质感特别的面料,很可能这种面料以后专供这间工作室。

即使是高级时装工作室也无法包揽所有制品,有些配件还需要从外面定制。外购的配件无论是设计或灵感均要完美地配合服装。鞋帽、饰品、钮扣、皮带的各个细节都经过精雕细琢,既要配合设计理念,又要补充整体造型的完整性。

得到一套高级定制时装要经历5个步骤:预约首席高级时装设计师;设计师根据顾客的特别要求进行设计创作;高级裁缝师试做并修改;裁缝师与设计师正式进行手工裁剪缝纫;顾客亲自试装并修改。

当客户决定订购一件高级定制服装时,她需要先与工作室预约。一些工作室会为重量级买家提供视频资料。当工作室接受一位客户,这位客户就被工作人员从头到尾关照有加。一旦客户预约定制,就会有一位销售人员专门负责咨询、下单、监督生产、及配件选择。销售人员也会有佣金,是他负责的客户的订单总价中的一小部分。

撞衫是一个严重问题。当一件同款同色的衣服被同一座城市的两位女性购买,所有人都要小心了。购买高级定制服装的人群非富则贵,她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另一个人穿着跟自己一样的衣服,而这件衣服还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所以,当撞衫的风险出现,销售人员就要小心,她们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安抚客户,避免撞衫。

在高级定制时装制作好之后,顾客至少要试穿3次以上,直至设计师与裁缝师认为完美为止。当客户确定了款式后,会接受尺寸测量,工作室会为其准备3次或以上的打板。第一次打板是平面的,布料放在桌子上,画出打褶皱或收腰等标记,反复拆开组合后,满意后会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打板。销售人员负责客户与各个制作环节之间的沟通,她还需要具备检验成品的能力和高标准的审美,确保在她的引导和协调下,客户能得到一件称心如意的服装。

一个高级定制工作室每年售出的衣服很少超过1500件。看似很少,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全球范围内,能负担得起高级定制服装女性的女性不过几百名,大约只有一百多名客户有能力定期购买。

过去20年间,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已经奄奄一息,濒临死亡,客户逐渐减少,时尚变得无关紧要,新晋设计师很难拥有自己的时装秀。高级定制时装正在失去其在时尚金字塔顶端的地位。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4

关键词:民间元素;个性化设计;虚拟试衣;MVC架构;虚拟缝合算

引言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能力的提升,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理念的概念,服装行业开始逐步从传统的大众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传统的大众化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的表达,转而取代的开始引入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如乔南等将剪纸艺术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大大提高了服装的肌理效果,并借助镂空、雕花等方法,产生了一种别致的效果;又如解珍认为将中原文化元素引入到服装设计中,可更好的表达和谐美和形式美,从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而上述的研究中,无疑都为个性化服装系统的设计奠定了现实和技术基础。但是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对个性化服装进行设计,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同时也将耗费企业大量的成本。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个性化服装进行设计,并开发各种试衣系统可大大降低传统的开发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并满足当前客户对服装的个性化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inect+MVC架构的个性化服装辅助设计软件,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1系统需求分析

在个性化服装软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通过衣服试穿,从而让用户体会到不同服饰的优势和个性。当通过试穿后,感觉衣服效果好,那么会将其放入到购物车之中,并进行购买。因此要完成这个体验过程,利用UML工具,将其具体的用例设计为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以看出,用户通过系统进行试衣,并查看试衣的效果,如果满意,会将该款式的依附放入到购物车之中,如果不满意,则撤销该款式的衣服。而在用户开始试衣的时候,都会进行照相,从而提取用户相应的特征,为后续的试衣奠定基础。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图的用例分析图,可以直观的看出其包括虚拟试衣模块、购物车模块、照相模块。但是,更为深层次的分析来讲,还包括对数据的管理、用户基本信息的管理、界面显示功能、Kinect驱动模块等。因此根据上述的分析,将该系统的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在上述的功能构建中,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人体模型采集主要通过Kinect设备对人体特征进行采集,从而为后续的试衣待定基础;用户也可以不用进行体型采集,而只需要选择数据库中与用户大致相似的人体模型;系统管理主要对系统的权限进行管理,对系统的日志进行备份处理;虚拟试衣及效果模块是该部分实现的关键。在该模块中,通过引入不同民间元素的服装,让用户进行试穿,然后点击查看其试穿的效果;购物车主要负责支付;数据管理主要对三维立体模型、服装版式等进行管理。

3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对整体架构的设计中,本文引入MVC架构。MVC架构思想是在1974年的时候,由TrygveReenskaug所提出。其将系统组成分为三个部分:模型、视图、控制器。其中模型主要负责封装与业务逻辑相关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通过模型可直接访问数据库。对模型来讲,它独立于视图和控制器,对其自身如何作并不关心,但其会时刻公布自身的状态变化。在实际的应用中,首先要求视图在模型上进行注册,一旦发生变化之后,视图中的信息就可以被实时获取;而视图部分主要将数据库查询到的数据进行有组织的显示出来。对视图的访问需要通过模型;控制器是整个MVC架构的核心,起到桥梁的作用。其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将视图上的用户请求分发给模型,也会将模型的响应反馈给视图;它是程序的流程控制中心,控制着程序的运行流程,也是程序的事件处理中心。因此,对该个性化服装软件的设计中,采用MVC的架构思想,其主要的原因是可以实现数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三者之间的分离,最终实现对模块的独立开发。具体的功能架构图如图3所示。

4基于Kinect的三维人体建模

基于Kinect的三维人体扫描系统主要包括三个以下几个部分:硬件系统、点云数据校准系统、三维采集系统。其具体的操作是通过微软公司生产的手持式终端绕人体一周,从而获取人体不同的数据;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如背景去噪、三维表面重建等处理,从而得到三维人体模型。具体如图4所示。

5服装建模

5.1服装设计在该模块中,是民间元素引入的重点。为突出民间元素的特点,凸显个性化设计,将陕北的剪纸艺术引入到该部分中。而在设计中,首先引入多层服装设计方法,将服装分为N层,并计算每个等分的高度投影到XOY和YOZ的高度值。然后将上述的值作椭圆的参数点,作服装的界面图;在界面中根据顺序插入不同的服装点,从而完成对服装的的单层设计;然后通过基于B-3次样条一阶导数算法对陕北剪纸的图案进行拟合,从而得到拟合后的多层次图形。同时,为了进一步的丰富服装模型,除引入陕西剪纸艺术以外,还引入陕北建筑、民间剪纸,兰花花布艺和传统秧歌服饰元素,以及皮影,窗格,坑围画等民间美术元素,从而充实服装模型数据库,提高整个服装设计软件的创新性。具体民间元素如图6所示。通过对上述元素的引入,极大提高个性化服装的创作,让用户体验到不同服装+民间元素的魅力。5.2虚拟缝合算法设计要让用户体验到合适的衣服,其关键的问题在身体题型与服装要匹配,即随着不同人体模型的变化,衣服的大小、形态等也应该随着发生变化。对此,在试衣过程中如何对衣服进行缝合,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人体模型是关键。因此,虚拟缝合成为实现衣服是否合适的重点。假设在缝合力的作用下,不同衣服的缝合点相互靠近。当距离小于某个设定的闽值时,则将两点进行融合。而除根据几何顶点对衣服进行融合以外,还应该将几何顶点所对应的质点--弹簧进行合并。对此,笔者一人怒带加速度的校正自适应缝合方法。具体如图6所示。在图6中,缝合力用fsew表示,其缝合力的方向由缝合点形成的向量大小来进行确定。

6测试结果

为验证上述设计的可行性,选择163cm女性进行测试,从而可以得到如图8所示的结果。

7结束语

通过应用MVC+Kinect,从硬件和软件角度对个性化服装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融入了陕北剪纸元素,从而将个性化服装元素与虚拟试衣完美结果,更好的通过信息化为广大的客户提供真实的体验,可大大提高商家的试衣效果。但是由知识限制,在对多层服装进行拟合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深入的研究。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5

作为一种艺术想象,服装设计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来源于现实而且又与现实不一致。不仅对已存在的现实存在一定的认同,同时还要对新的形式予以探索与创新。既同科学性相关,又要同艺术性相关。同过去的规范和传统相比较,主要是添加了新的手法,通过形成新形象,从而表达出一种新感觉。创新的实验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设计素养。二是提高审美能力,二者缺一不可。从基本素养的角度来看,基本素养包括道德素养、艺术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等等,培养高尚的道德素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实践者,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有着榜样的作用,而其教学方法的使用,应当不当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且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

1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时,服装设计不只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的产品设计,更体现了艺术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较为明显,设计过程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主要的趋势。人们在对服装进行审美的同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要求服装设计师能够有更好的素养,同时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使得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要对服装设计的学生进行培养,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其创造性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服装设计环节,去凸显创新理念,使得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有着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让自己体会到一种生命的共存感。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时,需要对师生之间进行合作,同时还要侧重于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 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追踪溯源法。在服装设计相关理论中,有些理论看起来是简单。但是其实并非如此,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理论,需要很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还需要比较好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更正其对服装设计理论的基本了解。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比较明显。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来说,实践背景比较浓厚,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该背景,在实际操作中,便没有办法对服装设计理论进行比较实际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底蕴的忽视,将会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同时,作为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应当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些了解的基础之上,去激发灵感,从而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水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果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仅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引导,同时还要向学生积极介绍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其他书刊。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他艺术,为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奠定相应的学科基础,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分析能力,通过高雅艺术的接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创作灵感。日积月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对审美艺术以及相应的设计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得学生有朝一日从事实践工作也能够受益良多。

(2)身临其境法。我们知道,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服装设计需要不少的基本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也是服装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例如,要让学生学会对面料进行识别和设计,同时还要掌握多种裁缝技能,如平裁、立裁以及缝纫等等,唯有不断地对基本功进行锻炼,才能够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精髓,并且自如的运用起来。不同的人对服装设计的运用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运用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它和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如果要运用在实践中,可能可以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服装设计理论则没有这样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模式。而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根据相关经验表明,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能够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很平凡的地方,都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关注一些不常为人发现之处,从而深刻体会服装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使得探索精神和想象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各种想象,不仅考虑充分考虑已知领域,更对已知领域进行突破,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创意可以反映在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例如,针对题材创意,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等都需要进行突破。针对服装造型等等,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等,在色彩方面,则可以从中性色调以及对比色调等方面进行创意设想。总而言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去考虑服装主题以及服装造型等各方面问题,不断完善创意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还应当以学生为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以及心理等等方面的共鸣。使得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6

作为古代服装中的褶皱,最为我们熟悉的是古希腊服装中的褶皱,如今常常被模仿的褶皱也是来自于这种来自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的褶皱。这个时候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刚刚出现的畜牧业使人类可以较以前过上稍稍稳定的日子,对各种工具的熟练使用的基础上,学会了用棉和麻的纤维纺布,然而服装的样式却是非常简单。这个时期,哪怕是稍后的历史时期,我们所看到的人类的服装,多是一块巨大的包裹在身上的布,并没有在今天服装设计中所看到的各式不同的裁剪。当然,希腊人民的智慧不仅表现在他们创造了伟大的腓尼基文字,留下了《荷马史诗》这样的文学巨作和我们所熟知的为美学奠定坚实基础的希腊雕像,在同一历史时期,古希腊在服装上的成就也是非常巨大的,并且深深的影响了今天的服装业的发展。

褶皱作为古希腊服装中最大特色之一,它在这个时期主要有两个种类,第一类来自古希腊一种名字叫做Chiton的服装(如图四和图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褶皱的由来,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当时服装的结构一样是来自一种偶然的结果,因为用来制作服装的布幅巨大,使得人们的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而用腰带对宽大的服装进行固定所产生了这种褶皱。如今,多数设计师选用的褶皱类型虽然与之有所差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设计师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其实与古希腊人的服装是一致的。并且,我们也自然的将这类现代服装很自然的归类于具有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呈现给大家的女性形象更是与古希腊的美女如出一辙的端庄幽雅。

相比第一类褶皱多少出自偶然性不同,第二类的褶皱则让我们见识到了古希腊人的卓越智慧,以及对美的理解是如此的成熟。这种褶皱并不如第一类的褶皱常见,它来自于一种叫做Chlamydon服装,其样式更像是一件披肩(如图六和图七),图中可见女子将其随意的搭在自己的一个肩膀上,密集而整齐的褶皱被缝制在一条底座上,使得穿着的女子女性味十足,散发出迷人魅力,而Chlamydo的灵魂就存在于其自身的那一排波浪状的固定褶。

古希腊人的褶皱固然有名,但它并不是出现在人类社会最早的褶皱,再者论技术含量,一个更了不起的褶皱出现在距今五年的古代埃及。在古埃及的皇室成员种曾经流行着一种纯粹由定型褶制作而成的服装,叫做Calasiris(如图八),它通常是一整块带有定型褶的丝绸面料,用作类似今天的披肩,胸前有两根飘带用作固定。这里要提到的是定型褶,今天我们有专门的机器生产定型褶,而在古代的埃及并没有这样的机器,埃及人要通过一百多度的高温熨烫,将丝绸面料上的褶皱固定下来,可见这么稀有的面料加上异常复杂的制作工艺,当时也只有皇室的成员才能享用此类高贵的服装了。

从公元三百年左右,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的结束,褶皱的时代也随之搁浅了,直到到二十世纪初,鲜有发现褶皱在服装中的运用,可能只有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期,由于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文化的崇拜与复兴,重新引发了人们对古希腊服装的兴趣,褶皱也因此在这个时期重新被宠爱。

另一个短暂的瞬间存在于十八世纪洛可可时期,出现过一款独一无二的,飘逸而柔美的裙子,叫做Fling Gown,在女性的背部从肩膀处排满了较大的箱型褶,这排箱型褶一直悬垂到地面,随着女性婀娜的脚步翩翩起舞。我们所熟知的对服装痴狂的法国皇后Marie Antoinette也是此款裙装的忠实爱好者。

现代褶皱服装的鼻祖,是著名的法国女设计师Mariano Fortuny(1871-1949),她选择褶皱来发展自己设计之路的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最后甚至对随后一百年中的设计师对褶皱在服装中的运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当然她会选择褶皱来作为自己的设计重点也是有很关键的历史原因的,在当时的法国,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欧洲人又一次的对古代文明,尤其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产生巨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一直蔓延到服装设计领域。所以就连Paul Poiret这样伟大的设计师,他的很多作品的设计灵感都是来自于古希腊的服装。

设计师Fortuny女士曾经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美国舞蹈演员Isadora Duncan设计了一款名为Delphos的裙子,这款裙子的灵感完全来自古代希腊人所穿着的Chiton,轻盈而有非常好的垂感。只是在这里所使用的褶皱与古希腊时期更多来自于偶然因素的褶皱不同,Fortuny女士使用一种当时更为流行的模具得到了她的这些褶皱,她所设计的褶皱宽度并不一致,有大有小,面料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古希腊人所用的棉或者麻,而是开始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面料,甚至皮革。为了纪念Fortuny女士对这种褶皱的诞生所作的贡献,我们将这种不规则的定型褶命名为PlisséFortuny。

在这个时期,定型褶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法国人开始人用一种用纸板做的模具,先将面料置于其中,然后用超过八十五度的蒸汽对其熏蒸一个小时,经过一个晚上的自然风干,第二天早上才将模具撤走,这样得到的褶皱面料,即使再经过洗涤,褶皱也不会复原。

同时期,有另外一名女性设计师,叫Grès女士,她也有较突出的褶皱设计,她的褶皱更圆润,每个褶皱有一公分的深度和一公分的宽度,使她制作的服装看上去更有份量感。Grès 女士在服装的制作上采用的是斜纹裁剪(bias cut),并且在人台上直接裁剪,所以她的每件作品都是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7

在国内很多专业院校里,尤其是艺术专业院校中,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立裁、平裁尤其是制作的课时量被严重压缩,似乎这些都是裁缝们干的事,四维的服装设计被二维化。笔者在对北方一服装院校的考察时,正遇学生在学习上装的基本缝制工艺,学生的制作进度不统一,工艺手段亦欠规范,明眼人一望便知这是教学缺乏具体的工艺指导和示范的结果,学生们只是利用缝纫机“拼凑”服装,制作的工艺性无从谈起。由于对缝制工艺原理的不理解,缝制工艺无法反证版型的合理性,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制图只能是依猫画虎,版型也自然无法反证设计构思的专业性,这样的工艺课自然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支持必然导致走到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当面对版型师和样衣工艺师的不配合时,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设计方案被篡改甚至是无法实施,自己却无能为力。在旧有的观念中,我们总是认为会画效果图,掌握些基本绘画技巧的人员就是设计师,反之,只懂裁剪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为裁缝。这种错误的观念误导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不愿意对版型和缝制工艺进行研究探讨,生怕被别人称之为裁缝,爱慕虚荣之心使他们失去了利用面料的特性进行服装设计的机会。然而,从技能的掌握上说,我们很难界定服装设计师与裁缝的不同,法国服装大师玛德琳•葳欧蕾(Madeleine•Vionnet)虽自誉为裁缝,可谁又不被她那绝妙的面料斜裁技术所折服?又有谁不认为她是服装设计大师?可见,设计与技术的脱离意味着服装设计失去了本有的根本属性。服装设计师与裁缝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能画效果图和掌握工艺技术,而在于观念的创新、技术的掌握和突破与跟风守旧、固步自封的差别。

二、服装画不同于服装效果图

笔者有幸参观了某服装院校举办的服装效果图课程教学成果展。学生们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技巧创作出不同的绘画风格:画报拼贴、水墨渲染、线条勾勒;唯美的、唯丑的;写实的、变形的众多艺术形式令人目不暇接。坦率地讲,如果是服装画课程的教学成果展,学生作品表现出的绘画功底和创新意识的确值得称赞,但作为服装效果图课程的展示着实不该。不能否认,在当下的服装院校中,将服装画与服装效果图混淆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更是分不清二者的不同,致使许多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效果图只追求画面效果而不关注服装结构的合理性。服装效果图与服装画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分属于产品设计和绘画艺术两大不同的门类。服装效果图是对设计构思的图式解释,其目的是向受众阐述设计意图、表现着装效果,具有“图”的属性,它的绘制理应服装结构清楚、比例适当、造型美观,被既定观众理解和认同,且主旨是展现设计者的创意构思。服装画是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绘画者以服装为媒介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注重绘画创意的独特、表现形式的新颖、画面构图的考究、色彩的协调及线条的有序等二维平面绘画语言的展现。服装画作者可以像其他画种的作者一样,追求真实情感的表达,不必得到旁人的理解,也不必在乎观者的感受。服装画具有“画”的属性。从服装设计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减少或放弃服装画教学,毕竟四年中既定的课时量非常有限,服装效果图课程也应当紧密围绕着“设计”教学,正如迪奥(ChristianDior)在自传里谈论款式图所说:“设计(图)可以是粗糙的,也可以是很精确的,这取决于设计师的发挥,或者他创作时的心情,但只要能表达出想要的感觉就行。时尚学校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便是教导学生画出完整的设计图纸。”[2]正确认识服装效果图同服装画的本质差别,将引领学生走出追求画面效果的误区。

三、服装设计教学应遵循自身专业的规律性

服装设计与其他造型艺术和工业设计既有相同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人们常常把服装称作流动的艺术和动态的建筑。它的最大特点不仅是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展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且可以在动态中表现艺术美感,美与不美的变换与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换、季节的更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正是FASHION的实质意义所在。譬如意大利时装品牌范思哲(GianniVersace)在2011年的作品中很好的诠释了服装前后关系的流畅、连贯、动态的艺术美感。同样,华服元素的开衩高低、领至袖窿连接、变化方式,后背像中国画般的留白处理等细节都是服装整体设计的组成部分,或性感、妩媚,或淑女、端庄都在流动中尽显。没有四维空间的整体考虑,不能称其为专业的、全面的服装设计。(图1~2)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了用普通美术的教学体系或工业设计的设计思路来教授和研究服装设计,创作思维中即便是三维立体的构思过程,表现方法上也仅有二维空间的图纸呈现方式。我们总是在服装的前部下很大的功夫,常常忽视服装的背面、侧面以及前后转折过程中的艺术美感,忽视举手投足间给人的动态美;忽视特定时间段内风格和元素的流行性;忽视对服装结构的创新、面料质感和性能以及色彩间相互匹配关系等领域的探索。服装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也同工业设计有别,施工材料(通常是布料)本身表现出的挺括、柔滑、肌理等不同风格的不确定性往往都是设计师在初次灵感迸发时难以预料和想象的。有“20世纪时装界的巨匠”之称的巴伦夏加(CristobalBalenciaga)以及设计大师让•帕图(JeanPatou)都善于将面料附着在人台上获取灵感,甚至是抵制效果图的绘制。因此,创造的程序也理应是多样和可变的。在今天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自服装效果图裁剪图成衣制作的设计程序,还应增加立体裁剪样衣制作版型修正和立体裁剪纸样设计(或加款式图)样衣制作的多形式、多程序的设计过程,去掉创作者头脑中的条条框框,营造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设计施工模式,真正打开创作者的思维天窗。

四、服装版性的稳定制约着款式的创新

在走访的服装企业中,多数企业不愿对自己的版型进行较大的调整。从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上说,减少对基本版型做大的调整,的确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举措。但对女装,尤其是面向青少年为销售群体的女时装来说,则是一个误区。笔者认为,强调产品风格的固定不能成为停滞产品创新的理由,设计师应以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体为研究对象,从职业、年龄、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多个角度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实时的流行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创新和变革,只有不断地变化廓型和造型方法(这里的变化不是指产品风格的转变)才能使产品充满活力,保持产品的生命力。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夏奈尔、迪奥等品牌之所以永葆青春活力,长兴于高档服装品牌而不衰,是与款式、版型、面料的与时具进、不断探索和创新密不可分。(图3~4)与此相反,版型的长期沿用势必导致设计师只能在原有的廓型上辗转腾挪,甚至是掉进没有实质意义的修饰之中,廓型结构的类同化将会使客户对产品失去兴趣,最终被市场淘汰。企业也会因没有强有力的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队伍失去发展的后劲。依靠调整和完善服装版型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对迎合时尚潮流的女装而言是阻碍产品创新的误区。当下,女装创意风格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中规中矩的制服式风格有之,潇洒浪漫的无结构风格有之,梭织面料成型有之,针织面料成衣也有之。我们在赞叹阿玛尼的严谨、迪奥的奢华的同时,又有谁不认可三宅一生的另类,韦斯特伍德的奇幻?当严谨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的时候,当设计、打版、样衣调试成为一种流程的时候,也是我们应该警惕思维定势桎梏我们创新变革的时候。

五、设计的原创性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

产品设计的原创性在服装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评判服装设计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设计的创意构思。然而,笔者调研中发现,很多女装企业的设计师严重依赖网络和时装杂志,借鉴他人作品成为主要的创作方法。诚然,网络和时装杂志是获取专业信息的有效途径,并且企业里的设计部门直接与效益挂钩,定额的设计任务和季节的时间性使设计者常常处于被动的创作状态,无暇顾及产品的原创,对设计师来说,逛市场成为一种浪费和奢侈的事情。在调研的多数企业中,设计总监(有的就是企业老板)掌控者产品的设计定稿,他(她)们游走于欧美及国内大城市,凭其个人的审美爱好和对市场的观察确定采用哪些设计师的方案,而多数从事具体工作的设计师对流行趋势的了解只能依靠资讯和本产品的销售报表。由此一来,设计师的设计变成了揣测设计总监审美爱好的过程。还有的企业,干脆舍掉了设计师的设计过程,改为由设计总监到国外采购适合本企业风格的产品,由版师拆片临摹制版。不能否认,在企业创业伊始阶段,这种运作方式的确可以快速而实用地获得经济利润,但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看,长此以往,企业必将流入跟风模仿和加工生产的低端生产模式,缺乏发展的底蕴和后劲。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以西班牙品牌ZARA为反例,认为模仿仍是设计和获取利润的最佳手段。在此,我们不谈ZARA快速时尚(FastFashion)的设计和生产经营模式,仅以将大名鼎鼎的约翰•加里亚诺(JohnGalliano)聘为首席设计师和拥有四百多人的设计团队就足以让人咋舌。他们常常奔赴世界主要时装会观摩借鉴,“每年ZARA都要向那些顶级品牌支付几千万欧元的侵权罚款”,这种经营模式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效仿的。从此看来,ZARA的“抄袭”不能等同于我们在企业里看到的“临摹抄袭”。结语服装设计与绘画艺术、工业设计有着相似的特点和规律性,但并不完全相同。服装设计有自己的专业语言,服装设计教育也有自身规律性的系统的体系,我们在遵循产品设计通用法则的同时也要关注动态的空间变化和时尚的流行规律。服装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且与服装技术融在一起的创作过程,缺乏美感的版型剪裁和不懂技巧的缝制工艺都将使大师级的设计创意变得平庸甚至丑陋不堪,服装设计不能脱离服装技术孤立存在。我们应认真、系统地向前辈们(尤其是大师们)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独特的构思过程、严谨的市场调研方式,还要学习他们对裁剪技术的掌控能力和对缝纫技巧的合理运用。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服装的环保性、舒适性、强度和牢度的物质要求已是基本底线,人们对服装产品有着更高的美感诉求,追求着服装风格与个人身份、年龄、体型特征和肤色的匹配统一,思考着服装美感如何与环境更加协调,以及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服装个性与社会关系的彰显值。大众的需求决定了服装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服装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决定了我国服装业的走向。我们理应正确把握民族文化传统的文脉,时时关注社会的需求,遵循专业的设计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教学与实际工作走入误区,使我们的服装事业健康发展。

对服装设计的个人看法篇8

1.电影与服装的关系。电影作为一种向大众传递文化、艺术与现实的文化载体,以声音与图像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信息源。电影它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理念,而且电影中的服装更是电影艺术、服装艺术、服装技术、服装史学、服装设计师素质与品味的综合体现。因为电影中的服装是电影要反映的内容与服装各要素结合的产物,所以电影中的服装艺术从表面上看它是视觉的,其实它对电影的影响确是本质的,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电影与服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共生共存的关系。

2.电影与服装教学的关系。电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载体,它能够呈现各种剧情、各个时代,传递各类信息,因此电影中的服装必须与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以及其人物所处的年代、时期、地域、民族等相吻合。其设计过程必须经过设计构思、设计方案与图稿、成衣制作、修正成衣等几个服装设计的必要阶段。这些也正是我们的服装教学要给学生传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所以电影是服装教学最生动的教材。

二、电影运用于服装教学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影运用于课堂教学,就是将传统的文字教材和经过精心挑选的电影作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科学的整合,使二者从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达到统一。在课堂上老师采用的是边播放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它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这种教学方式具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生动的学习环境

利用多媒体技术剪接一些经典影片的片断运用于课堂教学,可直观地展示电影中服装设计的款式效果、构成艺术、变化趋势等。这为培养学生对服装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认识和运用,帮助学生了解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来源、色彩的搭配、面料的使用等问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维的信息

(1)服装文化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文化。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服装既具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各个国家和民族服装的特点,老师可以利用各个国家的电影来向学生展示它们的服装文化。

(2)我国的服装产业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相对一些先进的国家还很落后。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把世界著名的大师作品介绍给学生。电影恰恰是学生了解大师们作品最生动、最丰富的知识来源。

三、电影运用于服装教学的方法

将电影运用于服装教学时,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多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总结出,在教学中坚持以下几条原则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1.融入原则。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影片的历史文化背景、故事情节、思想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电影的情节发展,并结合当时的故事场景,来分析电影中服装的思想内涵。要让学生在观看影片时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场景感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设计师在影片中所设计的服装的灵感来源和设计思想。

2.突破原则。为了培养学生在学师们的设计思想的同时,勇于突破并形成更为先进的设计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边播放边讨论的方式。教师根据影片中所剖析的社会问题或就某个人物性格、特点来让学生讨论影片中所运用的服装。例如: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播放了记录片《戴安娜王妃》。在这部影片中展示了戴安娜在出访不同国家、出席不同场所时,服装设计师为她量身打造的各类服装。在课堂上老师根据戴安娜出席的不同场所,采取分段播放的办法,每播放完一段老师就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大胆地提出个人的观点,并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鼓励性的总结。

3.扩展原则。在介绍一个时期或一个民族的服装时,可以通过多部电影片段,不仅要介绍一个民族服装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还要介绍其它国家和民族服装的发展和变化,来扩展学生的创作思维。例如:在介绍我国的服装发展史课上,教师可以按照历史年代顺序为学生播放《武则天》、《林则徐》、《阿Q正转》、《一江春水向东流》、《红旗谱》、《庐山恋》等多部电影片段向学生介绍我国服装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再通过播放国外的一些影片如《红与黑》、《飘》、《两个人的车站》、《简爱》、《魂断蓝桥》等电影片段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服装特点和发展历史。通过这些影片来向学生解读对服装的设计不仅要体现传统的民族文化韵律,更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和世界服装发展潮流。

4.挖掘原则。在观看影片时不仅要让学生看懂影片中服装的表面意思,而且还要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挖掘服装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影片内容的深刻理解,对每个角色思想的深入挖掘,正确理解不同角色在不同时间、场合所穿的每一件服装的含义。例如:在旗袍设计课上,通过播放《花样年华》电影,要让学生懂得他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每一件旗袍,都是在向观众传递一个已婚的中年女人渴望爱情可她又必须承载一个东方女人所必须遵守的伦理和道德规范那种复杂的情感。让学生不但要看到20多套旗袍在张曼玉身上所表现的东方女性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它所演绎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年女人一段旗袍下苦涩的爱情、花样的年华、孤独的人生,更演绎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旗袍文化。

四、运用电影进行服装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正确地选择影片。首先应该选择思想内容健康的影片。我们的学生所受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我们培养的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进步青年。所以在选择影片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反映真实历史事实,歌颂各个国家、民族和人民健康生活的影片。在选择国外影片时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过于西化的性方面的镜头,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剪辑再给学生播放。其次还要考虑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选择的影片的一致性。总之,要使学生在以正确的视角来解读影片思想文化的前提下,来分析、领悟影片中的服装文化。

2.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由于教学的课时有限,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观看电影,这就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根据要讲解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影片。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部电影的精彩片段剪辑下来,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其次要考虑到由于给学生看到的是电影片段,这就需要在播放之前向学生交代清楚片中故事发生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人们的思想心理状态、当时重大事件的始末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等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即使观看的电影片段,也能正确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

3.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观看电影的目的在于通过影片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通过看电影是来帮助学生学习服装设计,而不是为了娱乐。如果只是为了消遣和娱乐,这就违背了鼓励学生看电影学服装设计的初衷。

经典电影的赏析是促进服装教学的有效手段,它通过电影中具体、全面而真实的画面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服装艺术,开阔了学生的服装文化视野,使学生从注重服装形式到重视表达内容。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的同时,理解了文化,理解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了服装设计的学习,实现了服装教学的最终目的。总之,利用电影来进行服装教学,打破了服装教学的传统格局,突破了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同时又以其随机性、灵活性、信息多维性和立体化的方式把服装文化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高了服装教学质量。

上一篇:生态修复基本原理范文 下一篇:酒文化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