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12-26 17:49:51

识字教学的核心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文字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渗透到了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并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自由的用口语交流[1]。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机会,主动开口说话,而对于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还要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接受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识字写字就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各个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为了强化小学语言文字训练,则需要将“识字写字”训练放在第一步。首先,老师需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由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需要老师革新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小学生的爱玩心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生动有趣的识字游戏,如看图识字、猜字谜、写字比赛、开火车读汉字等,充分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识字写字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其次,老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写字技巧和方法。

例如,老师在进行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可有效结合汉字的形成规律,让学生通过查拼音、查偏旁部首来进行识字,或者将同一偏旁的字列出来,让学生统一进行对比学习,如“什、仍、付、住、他”,而老师还可以将每一个字的偏旁用红色标注出来,以此强化学生进行记忆。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为学生识字写字打下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2]。

二、教会学生布局谋篇,拓展学生语言思维

为了强化小学生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可教会学生布局谋篇,有效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例如,在进行《燕子》一课的教学时,其第一个自然段的寥寥数笔就将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出来,所以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则能够感受到燕子的可爱。但是,这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感受燕子的可爱。因此,老师在让学生进行“读、画、说”来感受燕子的伶俐可爱之后,便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为什么本课作者并没有写燕子的眼睛和嘴巴呢?是作者疏忽了吗?”当部分学生在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之后,老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燕子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燕子的翅膀、嘴巴和眼睛,并让学生分析翅膀、嘴巴和眼睛的特点。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其思维则一下被打开,一位学生回答说:“燕子的嘴和眼睛并不像翅膀那样有特点,所以作者选择没写”。然后,老师再顺势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在描写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动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教会学生布局谋篇,从而促使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有效拓展,逐步增强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

三、重视教学生字词应用,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教材,拓展口语交际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留有空白,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将这些空白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并通过联想,补充文章的空白之处。此外,教师还要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自在进行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

例如:在课文《珍珠鸟》的教学中,文章主要阐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文章最后作者写道:“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到底是怎样的呢,学生一般不易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我们都生活在相互信任的环境里,人类不再伤害动物,我们的身边有小鸟、小猴等,这会是怎样的情景?”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能够主动思考教师的问题,教师要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都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对这个“境界”加以描述。在激烈的论中,加强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3]。

(二)加强训练,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为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创新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要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教师要从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出发,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说的兴趣。

例如:在课文《九色鹿》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分角色读、表演读活动,或者是让学生读字、词、段,简要概述课文内容,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完课文后,学生能够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教师可以问学生:“若是课文内的九色鹿、调达、国王等来到我们身边,你愿意和谁交朋友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快打开了话匣子,能够将心中的话说出来,从而提升了口语交际能力,满足了核心素养下对小学生的要求。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度依然较低,所以为了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便需要老师创新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来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作芳."四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1):43-45.

[2]刘芹.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7(2):41-41.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2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12-04

在部级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课程及其资源建设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旨在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互动式、三维化教学模式,符合中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的路径,重点强调在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技能,符合当前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建设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尤为重要。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利用校企合作模式等系统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教学的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一)数字资源建设是中职示范校课程建设着力提升内涵的重要体现

中职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参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其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及课程建设不断深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将传统教材教学内容转化为多媒体教学材料,同时结合教学实际拓展延伸大量相关资源,多元化的虚拟教学平台扩展教学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加便利的学习条件,以直观、具体、形象的教学素材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及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加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更重要的是在模拟三维化数字教学资源软件中,能够以真实的场景将专业知识融合进去,以岗位工作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加强学生岗位技能的目标,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为其职业规划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二)数字资源建设是改革与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物流行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快,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中职院校热门专业之一,其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专业性与广泛性,包含机械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需具备系统化的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对物品流通、运输、生产、销售、作业流程等各环节都应具备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对其自身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其在新形势下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以课程教学内容为载体构建三维化虚拟数字资源平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教学体系的动态化、虚拟化、专业化,以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充实学生的头脑并锻炼其实践能力,是对传统教学的辅助与延伸,真正实现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因此,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建设数字化资源库加快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型是其自身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不断深化课程内涵,充分体现专业特点。

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平台构建

三维互动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形象教学、互动体验、虚拟实训、真机实训及工厂实习作为主要桥梁,在教学平台内设置了资源教学、个案教学及师生互动等五大板块。

1.资源教学。对当前实行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开发,将其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以PPT、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三维动画及三维实训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课程教学实效。同时,根据课标撰写精品课程教材。

以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叉车实训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叉车的总体构造时只能参照教材的平面照片介绍,学生无法全方位的从各个角度观察到内部构造细节;或者教师需要借助真实的叉车讲解,而学校的设备可能比较有限,就会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和约束,两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中,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2.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以具体课程内容的教案、实训、教学、练习考核等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答疑下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正确操作实训模拟练习,师生在互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够提升教学实效。

3.学生实训。在学生实训模块中根据课程结构将具体内容细分为不同板块,针对各个板块设置训练内容,并提供操作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

4.二次开发。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及实训成果进行自主操作练习,提高其实践能力。

5.个案教学。在资源平台的个案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和授课。例如,“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

步骤1.在目录区“教学案例”中添加子目录,在添加子目录的编辑窗口编辑名称,选择对应的专业、课程(名称: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专业选择: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选择:物流;设施与设备)。

步骤2.点击“确定”按钮,目录“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即可添加成功。

步骤3.编辑“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点击“选择平台理论目录”,选择其中一个目录的内容,如“任务二.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实训演示”,等待内容加载,即完成“手动液压堆高车操作”的备课。

三、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推进策略

(一)成立专业组织,强化工作领导

部级示范校在重点建设专业内涵的过程中,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方面着手,于2011年,成立了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协作会。“协作会”是一个在教育和人社等相关部门支持与指导下开展工作的校企合作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协作共建、交流共享、追求共赢,任务分担,成果共享,致力打造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为教育行政部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献计献策。“协作会”由13个专业协作组组成,13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协作组,以胧痉缎5慕逃资源带动三星、四星级学校的教学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职业教育水平的发展,其中包括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的建设。

(二)加强规划设计,夯实质量基础

建设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战略合作的框架内,学校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虚拟培训系统,即数字化教学资源。第一批建设共有6门核心课程;第二批共有七门核心课程,详见表1。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制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核心课程、制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根据课标撰写精品课程教材这一过程,实现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初步开发,并投入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物流专业为目标,结合调研结果,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4个方面的实际岗位需求:国际物流、配运业务部、仓储业务部及信息客服部,有针对性地就培养初、中级物流人才,从三个角度着手构建三维数字化资源教学内涵,详见表2。

(三)加强多方合作,深化过程改进

通过组织全省各专业最优秀的教师、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等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省级示范教材、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由学校、企业、出版企业、软件公司等多方进行合作,打造最专业的职业教育精品教材和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专业教学的实际内容为依据,依托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载体功能,重点推动教师共同设计、校企合作、学校制度保障以及提升学生参与度作为建设途径。其一,由全省各专业最优秀的教师、教学专家等共同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专业素材,教师通过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突出核心课程的重难点,利用企业岗位实际素材、专题网站素材等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其二,以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主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与IT企业,采集企业内部的操作视频、图片等作为软件开发的资源;其三,在资源建设中重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其四,在学校支持的前提下从制度方面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保障,从而促使这一长期性事业的顺利进行。

(四)注重成效导向,加强应用服务

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制作配套的课程学习资源、制作配套精品课程网站以及编写配套精品课程教材。2013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了对江苏第一批国示范校的验收,对102门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果及共建共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江苏58所国示范,72所四星级学校,一共130所学校全部完成装机,并且投入使用。目前,三星级学校正逐步完善装机工作。

通过成立讲师团,选取各专业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对各专业骨干教师进行软件培训,同时对不同地区进行系统化培训,对各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分专业、分教室培训(人手一机),最终实现提升江苏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标准化、系统化教学,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5个月时间,共培训17000多名教师。充分发挥国示范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的作用,促进各职业学校之间的互动联系,整体提升了各职业学校教师数字化水平。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3

为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几年来,学校德育处、大队部不仅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学校每一个教室进行张贴,安排大队委每日到班级按照学号抽查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的掌握情况,经常在校园内开展涉及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手抄报、电脑绘画、童谣、儿童诗、阅读展示等活动,还组织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是,如何在小学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教于乐,让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能朗朗上口,让孩子们能主动识记,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成都市太平小学校因为教室面积小,课间学生基本上都爱在操场上游戏活动,常常能听到孩子们在追逐游戏中冒出的“大熊猫、小苹果、丢沙包、打篮球”的声音,这是他们最爱的“三个字”游戏。不需要道具,不需要人员限制,甚至大家是否认识都不重要,只要有一方空地,大家可以稍微拉开距离,就可以开展活动了:通过石头剪刀布这样的小规则先确定一个孩子当“猫”,负责去追逐同伴,当“猫”逮住了谁,谁就成为新的“猫”,不过,在“猫”快要追逐到的时候,紧急喊上三个字【由游戏的小伙伴一起商议,是随意的三个字还是说动物或者一种活动】并保持不动的姿势,“猫”就不能逮他了,必须去寻找另外的“猎物”,而其余的伙伴在“猫”远离这个被定住的“猎物“后,可以轻轻拍一下”猎物“让予以解救,让”猎物“可以再次自由活动;在同一只”猫“追逐”猎物“的过程中,每一个希望说三个字自保的”猎物“都不能重复说其他”猎物“已经说过的三个字。这种考反应及奔跑能力的追逐游戏,是低段小学生的最爱。

学校担任体育教学的大队辅导员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德育工作者,受到“三个字”游戏的启发,决定在体育课学生自由活动时组织学生玩“两个字”游戏。将学生“三个字”游戏中可以说的“三个字”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十二个词语的“两个字“,并且也要求孩子们在游戏中不能重复使用这十二个词,这下,孩子们为了玩好这个游戏,并且尽量不被当辛苦的”猫“,就主动去熟悉这十二个词“两个字”的内容了,为了熟记好这“两个字”,孩子们还会主动请老师讲解每个词语的意义。

现在,太平小学的学生已经自发的在课间游戏中玩起了“两个字”的游戏,在校园里经常可以听见游戏中的孩子大声说出“爱国”“敬业”“富强”“公正”这样的词语。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4

姚老师为大班下学期的孩子设计了主题活动“畅想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说再见”。在两周的时间里,姚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小学的课堂,讨论了将来要入的小学,回顾了在幼儿园的生活,还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最舍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经过充分的活动和讨论,孩子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也舍不得幼儿园时代的好朋友。他们和老师说,以后还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姚老师启发他们思考: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和幼儿园的好朋友保持联系呢?最后孩子们和老师一致认为,给好朋友留一张“名片”是最好的办法,名片上有自己的名字和电话,能方便与好朋友联系。在几天的讨论和创作之后,每个孩子都画了和右图类似的“名片”,上面有自己的名字、电话、想和好朋友说的话,有的孩子还写上了自己以后要上的小学名称等。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孩子们的作品都是汉字和图画组合而成的,其中还会出现一些数字、字母和自创的符号。活动结束阶段,孩子们解释了这些图文的意思。这些图文组合后能够表达一定的意思。

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儿童从4岁开始就对书面文字、书写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儿童经常阅读图画书,在家里和教育机构中经常接触丰富、高质量的语言,会对阅读、书写有更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儿童“写一写”,不拘一格地尝试涂涂画画,并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以及一些简单的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儿童就会逐步“写”出越来越复杂的内容(如上图所示)。这种为了表达某种意思而使用的接近规范书写又有所不同的“写字”,研究者称之为前书写。具体来说,前书写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研究者通过长期对儿童进行观察后发现,前书写作为一种使用多种方式表现的“非正规”的文字书写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和巩固握笔、用笔在纸上涂画、写字等与纸笔互动的经验,感受和明白一些文字组成的简单规律,并熟悉书面文字字形,深入理解词汇,从而有效地提高读写和语言能力。

儿童生活在丰富的汉语环境中,其前书写会受到来自汉字的特别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前书写行为不仅能促进儿童对纸笔的使用,更能加深儿童对汉字的关注、观察和了解,并帮助儿童发现属于汉字的独特规律,比如汉字和字母、数字的不同等,进而增强儿童对阅读和书面语言的兴趣,提高儿童汉语的读写能力。

然而,儿童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教师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是儿童前书写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应该强调的是,前书写的教育不是要求儿童书写正确、规范的汉字,而是要鼓励儿童勇敢地用纸笔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涂画来理解汉字构型的潜在特点,以增加书面语言的知识,熟悉书写的规范,为未来的学习作铺垫。不过,许多教师对如何促进儿童的前书写能力发展心存疑惑。教师们对“前书写”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对儿童在学前阶段的前书写能力发展的规律了解不多,对如何设计活动帮助儿童提高前书写能力没有明确的思路。研究者认为,目前教师们的困惑主要源于对“前书写的核心经验”缺乏了解。

“前书写的核心经验”指的是儿童在前书写能力萌发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关键的、重要的发展指标和内容。这些经验的获得,能使儿童的前书写能力平稳、快速地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这些经验的缺失,将会导致儿童的前书写能力发展出现某些不足,落后于特定年龄段儿童的基本水平。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儿童前书写的核心经验,有助于他们判断儿童是否需要额外的帮助,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应该如何给予帮助。研究者根据文献和实际研究的结果,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案例,将汉语儿童前书写的核心经验归纳为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经验、感知理解汉字结构的经验和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这三条经验基本涵盖了学前儿童必须获得的前书写经验。在习得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学前儿童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未来正式学习汉字的读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的儿童身上,这三条核心经验是怎样呈现不同内容的呢?我们将每条关键经验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始阶段、稳定阶段和拓展阶段,分别对应儿童从低到高的三种发展水平。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三条关键经验在儿童学前阶段的前书写学习中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不是年龄来设计课程和活动。

一、核心经验1:建立书写行为习惯

建立书写行为习惯是儿童最初积累的关于前书写的经验。这里的“书写”是指儿童能够涂画、模仿与书面文字相关的符号,包括简单的汉字字形、笔画、图形等。

1.初始阶段:以随意的涂鸦和线条“假装”书写

儿童刚开始对书面语言、“写字”感兴趣时,对具体的文字体系和书写方法是一无所知的。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凭着好奇,拿起笔在纸上涂画,内容仅仅是一些非常潦草和简单的线条及随机的图形。

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经验将儿童的“假装”书写作为初始阶段,这一核心经验也可看作是整个儿童前书写的初始阶段。涂鸦能让儿童熟悉书写工具的使用,是儿童前书写能力发展的必要经验,是儿童将来学习正式书写的准备。

2.稳定阶段:有初步的与纸笔互动的经验

儿童在“假装”书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书面语言的功能和形式,这对儿童的前书写能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纸笔是儿童前书写的媒介和工具,形成与纸笔互动的经验是儿童学习书写的重要准备。儿童前书写能力的发展顺利与否,与是否积累了与纸笔互动的经验关系密切。进入稳定阶段,儿童书写的内容比前一阶段略为丰富,不仅有随机随意的涂鸦,还会有一些符号、图形。这些内容有的可以看作是儿童对环境中文字信息作出的直接反馈,有的则是儿童表达了自己对文字体系的更深理解,比如用一个方框代表一个汉字。

3.拓展阶段:积累并能书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字形

汉字的字形十分独特,呈现方块的特征。汉字的外形特征对儿童天然具有吸引力。一开始,这一核心经验强调的是让儿童开始意识到一些特定的汉字字形。随着儿童的这一核心经验逐步形成,儿童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字形。例如,有的儿童能够从若干汉字中认出自己名字里包含的汉字,还能说出这个字的意思。接下来,儿童能够书写一些笔画和结构简单的汉字字形。这些汉字一般是儿童在生活中较多接触到的,虽然在汉字的构型和书写规范上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可以发现,他们遵从了汉字方块字的特征,尽力将习得的书面文字规范地反映在自己的书写中。

二、核心经验2:感知、理解汉字结构

汉字的结构和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特征。研究证实,儿童早期就发现了这些视觉特征,并能在逐步熟悉书面文字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对汉字结构的认知和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贯彻在前书写中。例如,汉字“方块字”的视觉特征十分突出,儿童会使用方框来代替不会写的字;儿童书写时字与字的间距趋于统一。这些都是儿童感知、理解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的具体表现。

1.初始阶段:感知汉字“方块字”的特点,并区别于图画

儿童能够发现、感受汉字“方块字”的特点,将方块字与图画、相似的图形符号区分开来,即获得了汉字前书写最基本的形式结构经验。在这一阶段,儿童会知道汉字是“一块一块”的“四方形”,有的儿童会用一个一个的方框来代替汉字;渐渐地,儿童就能观察和发现简单笔画和复杂笔画的方块字组合;之后,儿童又会尝试按照方块字的形式进行前书写的探索。

儿童能将汉字与图画分开,是指儿童能够了解到文字和图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儿童进入幼儿园后会观察到“文字”这一类特殊的符号,并通过一些最简单的线索来区分文字和图画。刚开始,儿童会发现图画和汉字的不同;接下来,儿童会积累这些简单的经验,发现汉字的一些特殊结构特征,分辨图画和常见的汉字的不同;之后,儿童会越来越多地观察到环境中的文字信息,并通过阅读、与成人和同伴交流,得到有关文字的知识,进一步分辨符号、图形和汉字。

2.稳定阶段:发现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

汉字的特点是一个方块字对应一个音节。儿童能够在早期意识到汉字一字一音的特点,即使遇到不会写的汉字,也会根据音节数量的多少,预留若干个方框,代表若干个方块字。起初,儿童可以根据汉字的读音区分不同的汉字;之后,儿童会发现汉字的读音与方块字结构之间的联系;接下来,儿童能明白一些简单的读音和汉字之间的联系。在这一阶段,有一定前书写经验的儿童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汉字具有“声旁”特点,知道一些固定的表音的部件指示相同或相似的读音。儿童在区别这些汉字的过程中,对整个文字体系的了解更加深入了。

3.拓展阶段:理解汉字之间的间隔,书写时能逐步统一字体大小

汉字之间的间隔也是汉字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儿童在开始学习书写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汉字之间的间隔,会将间隔扩大或缩小。但是,儿童书写经验增加后,就能按照汉字书写的结构将汉字之间的间隔调整合适。年龄较小的儿童能通过观察逐步理解汉字之间是有一定间隔的;进一步发展后,儿童能发现无论笔画复杂或简单,汉字的字形大小趋于稳定;再深入探索汉字的形式结构后,儿童会尝试在书写时有意识地统一字形的大小。

三、核心经验3:学习创意书写表达

有创意地使用纸笔表达自己的意思,是儿童前书写能力发展的较高阶段。这种创意表达表示儿童对文字体系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了。儿童在较多地尝试前书写后,能够创新地使用一些特别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与成人交流时,他们能够说出这些图形代表的是什么。渐渐地,有的儿童会将某些固定的“替代”方式记下来,重复使用,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策略。

1.初始阶段:模仿成人的书写,借助画图来表达想法

这条核心经验中的“书写”有特定目的——交流,即儿童所写的内容表达了特定的意思。这就要求儿童调动所有关于书面语言表达的知识,运用有限的汉字积累和书写技巧,尽量发挥创意来达到交流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要全方位地调动与纸笔互动的经验、绘画经验和对汉字系统的理解经验。

在创意书写表达发展的初始阶段,儿童往往会尝试模仿成人的书写,并借助画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随着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儿童有了用纸笔交流的愿望。这时,他会随意地画图、画符号。儿童能够向他人解释这些符号和图画代表的意思,但是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景,儿童不一定会用同样的符号代表同样的意思。接下来,儿童会尝试表现汉字笔画的基本特点。比如,点这一笔画是短斜线,一开始,儿童往往会写作实心的圆圈,逐渐地,他会发现点这一笔画的正确写法。

2.稳定阶段:使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多种形式,有创意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儿童在需要表达又不会写某个字时,能够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包括画图(画出某个字的意思,或画出某个字的读音,如“因为”的“因”字就画一只老鹰代替),画较为抽象、简略的图,写相近的字,等等。

在初始阶段,儿童表达某种意思所使用的图画或符号是不固定的,哪怕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在该阶段,儿童已能简化图画和符号的指代意义。例如,儿童画老鹰(取“鹰”的音)代替“因为”的“因”字,由于老鹰很复杂,后来儿童就只画一个鸟头,同样取“鹰”的音。这样处理能使书写更流畅。除了图画,用简单的文字代替也是儿童常用的创意书段。

3.拓展阶段:在创意书写中出现利用汉字“同音”“形似”等特点进行的书写,能够表达更复杂的内容

在借助图画、写相近的汉字等形式的基础上,儿童会进一步利用汉字“同音”“形似”等特点,以自创的形式书写。这样就能表达更加复杂的内容。在这一阶段,儿童能够运用各种表达手段。“同音”即利用比较简单的、具有相同或相近读音的汉字来替代较为复杂的陌生汉字,“形似”即利用外形接近的一个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比如,用“是否”的“是”代替“知识”的“识”(同音),用“日”字代替“阳”字(形似)等。儿童在创意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灵活使用多种替代策略,并逐步积累一些常用的替代策略。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等多方面教学,为语文的学习、以及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核心素养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语文、文字等,还对小学生的思维、素养、审美等有了高要求。因此本文对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可以由思维、鉴赏、理解、以及语言等几个方面构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切忌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采用教学联系实际的方式,利用小学生生理特点,利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展其思维。并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目前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很多知识理解的不是很深入,因此需要培养其语言能力,加强其对语文文字的应用。此外教学中,除了对语言能力教学外,还需要对汉字进行延伸,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还能提高其鉴赏、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备综合性、层次性、以及人文性的特点。2.1综合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为在小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语言、造句、解读、沟通等,从而让小学生拓展思维。如在讲解《春晓》时,让学生掌握文字内容时,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风声、鸟声、以及花落在地上的声音,从而拓展其思维,让其可以掌握《春晓》的内涵。

2.2层次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时,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让小学生掌握阅读能力、写作构思能力等,以此来循序渐进的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表达对“垂柳”的看法时,低年级的学生看到是了垂柳的美丽,高年级的学生就会看到垂柳发芽了、落叶了等现象。

2.3人文性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小学语文经过内化后,就会成为小学生的软实力,其对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性格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会让小学生了解到字词、语句等内容后,还会帮助小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在《海伦凯勒》教学中,可以小学生了解到,即使生活困难重重也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态,要阳光的面对生活,自己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本文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3.1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首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其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也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知道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如下,以此来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打好基础。首先深入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每个阶段的教学难点、知识点、以及需要教给学生的能力点。仔细阅读“单元导读”,掌握每单元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点。仔细的阅读课文,明确课文的知识点,需要培养的能力点,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能力。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成绩、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

3.2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其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思维。核心素养下,要以小学生为教学主体,拉近其跟老师的距离,提高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从而提高其语文思维能力。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时,先要引导小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小壁虎要想其他的小动物,如小燕子、水牛来借尾巴呢?借尾巴的目的是什么?小壁虎的尾巴会自己长出来吗?就这样,让小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开发了其思维,老师通过小学生的回答,就能充分的了解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从而在后期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待小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授学生小壁虎借尾巴的目的,然后将其进行延伸,其他小动物的尾巴的作用是什么,以此来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3增强语言构建

在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增强语言的构建。语文以语言、汉子组成,即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首先要教学生明确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宋庆龄的诚实守信。让学生体会,宋庆龄全家要去朋友家做客,但是因为跟朋友小珍有约在先,因此其在家等小珍,跟小珍一起玩,教小珍叠花篮。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语言,还原当时的情景,让小学生亲自来体会宋庆龄的诚实守信,从而体会其中的素养。

3.4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将教学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简化教学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讲雷锋叔叔的故事,然后在引导学生本文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寻找雷锋这个人,而是要通过雷锋叔叔,发现生活中身边美好的人、事等。并且让每一位小学生讲一个生活中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情,然后跟本文中心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其可以通过学习,乐于助人。

3.5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多元化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跟审美有关,因此教学中,可以将其跟古诗词鉴赏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其中美,学会美的表达,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教学,让小学生模拟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以此来让小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表达看法,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保证了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6

1讲座内容设计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提高教师的地位,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欧美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至今已有比较成熟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机制。而我国在近30年后,《教师法》也规定了教师是专业人员,而且相关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和教师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教师是一专业人员基本已成为一种共识,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也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员的排他性能力。为了使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充满创造性的专业人员,我们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是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社会实践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得这些将来的教师缺少社会交际的技巧和多学科知识的的融会贯通,在从事教师工作时,专业化程度不高。所以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适量的安排提高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讲座是必要的,它们有助于提高教师们的核心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1.1针对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急需我们在培养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方面,设计讲座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课堂教学,而且学历教育都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和学分,才能顺利毕业。短暂的四年时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课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只能讲授本专业基本概念,并不能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做细致深入的讲授,这样使大部分课程学生只是了解了基本概念,并不能对某一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另外对在校就读的学生,还很少有机会进入学校参与实践教学,因此他们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了解,也就谈不上在学习过程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在安排讲座时,可以针对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急需我们在培养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方面,设计讲座内容。比如在语文教学实践、调研及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偏旁和部首的概念比较模糊,使得这些教师在教授小学生识字时,不能准确区分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学生在识字时也就无法明确掌握偏旁和部首。针对这一教学中实际出现的问题。我们邀请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导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获过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研究会授予的“语文学科研究突出贡献奖”李瑛教授做了一场《语文课程特点与语文教师的知识系统化》的专业讲座。讲座主要介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征,具体地介绍了汉字字形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们了解了语文特性是对学生进行汉语母语教育的、知识型兼能力型的人文课程、且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同时使学生们更加清楚了汉字笔划、部件和整字的相关知识,明确了什么是偏旁和部首,以及偏旁和部首演化历史。解决了实际教学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1.2针对学生知识面狭窄,还没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设计讲座内容。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还没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这会限制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学生这方面的不足,我们设计拓展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的讲座。比如学生在学习中更注重教学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带有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知识的学习,对许多文学作品的文本也仅仅限于表面的理解,没有深入探究文本传达的深层文化内涵。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在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准确传达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达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我们邀请了内蒙古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文学博士崔荣老师做了一场“鲁迅小说的批判精神——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专业讲座。讲座从不同层面分析了鲁迅、鲁迅小说、批判精神三个关键词,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了鲁迅、鲁迅小说及鲁迅小说中蕴含的深意。随后,讲座重新细读鲁迅多部经典作品,并以学生最熟悉的小说《孔乙己》为例,抓住小说中多次写到的“笑”以及引发笑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笑”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1.3针对学生所掌握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设计讲座内容,丰富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教学方式方法的时,基本能够按照教学论课堂中老师的讲授的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可谓是按部就班、有板有眼,有时会显得课堂气氛沉闷,不够活跃,也容易使学生觉得课堂枯燥。针对学生所掌握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设计讲座内容,丰富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丰富学生课堂教学方法为内容的讲座。邀请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王铁军老师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爱和责任,并用网络语言形象地举例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师德和社会现象,简单明了,意味深厚;讲座期间,王老师多次与学生互动,听拼音写汉字,辨别正确的文字书写等,让同学们既轻松愉快地参与,又明白了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整个讲座,王老师用多种形式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和学语文的快乐。以渊博的学识,切身的体验和幽默的语言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及优秀语文教师营造的快乐教学氛围,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2讲座内容的落实

2.1采用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讲座的效果。每次讲座结束后,我们都会及时了解学生对讲座的反应。通常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的方式,反馈学生对讲座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座谈会上,我们能明确学生通过讲座学到了什么,而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会得到学生更为真实的反馈,以利于以后设计讲座是改进。比如我们在学生反馈中发现,学生由文学文本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问题开始思考,提出汉字也是有文化内涵的,那么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如何理解和准确传授汉字的文化内涵?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汉字与识字教学》专业讲座。专门讲述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小学生的方法。2.2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聆听讲座时,学生已经对讲座内容有了一定了解。讲座结束后,我们会及时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已经理解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掌握文本的文化内涵。我们会在文学课上,安排学生分析文学本,加强训练,巩固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总之,在培养小学教师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提升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设计更科学合理、适合学生接受的专业讲座,并且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使讲座内容能够落到实处,使专业讲座成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成为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方式。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7

[摘 要] 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实践的课题。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开放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数字化环境; 素质教育; 创新人才

[关键词] 数字化环境; 素质教育; 创新人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75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75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10- 0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10- 01

1 数字化学习

1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又称为网络化学习。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进行不断交流、协商的合作,学习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等特点。数字化学习的3个要素:① 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② 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③ 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形成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

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又称为网络化学习。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进行不断交流、协商的合作,学习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终身等特点。数字化学习的3个要素:① 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② 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③ 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形成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

数字化环境具有信息容量大、技术形式多、信息集成快的魅力。它为教育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它具备交流互动的开放性、个性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多元性、及时反馈的动态性、趣味学习的实效性等特点,在数字化环境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数字化环境具有信息容量大、技术形式多、信息集成快的魅力。它为教育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它具备交流互动的开放性、个性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模式的多元性、及时反馈的动态性、趣味学习的实效性等特点,在数字化环境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 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2 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势必加速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作为创新人才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并具有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人类文明传承和前进的动力。文化的传播和发扬需要创造新文化。“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中,贯穿着创新活动,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新的文明,就没有人类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势必加速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作为创新人才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并具有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人类文明传承和前进的动力。文化的传播和发扬需要创造新文化。“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中,贯穿着创新活动,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新的文明,就没有人类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培养的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学生知识面过于单一,只重书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出现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差,视野狭窄,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显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要高度重视校园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软环境。要创建一个合理的创新组织环境,相互配合,共同为创新环境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实践创新环境的建设从课堂教学抓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突出创新环境的建设,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意识、创新精神。让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成为建设创新环境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树立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观。

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培养的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学生知识面过于单一,只重书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严重地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出现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差,视野狭窄,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显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要高度重视校园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的软环境。要创建一个合理的创新组织环境,相互配合,共同为创新环境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努力实践创新环境的建设从课堂教学抓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突出创新环境的建设,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意识、创新精神。让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成为建设创新环境的核心内容,为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树立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观。

3 在数字环境下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3 在数字环境下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1)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实施素质教育。在数字化的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各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老师的课程设计中,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选择学习方法,老师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自我发展。

(1)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实施素质教育。在数字化的理念下,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各类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在老师的课程设计中,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选择学习方法,老师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自我发展。

(2) 构建适应高等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拓展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建设就是桥梁。构建适应高职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为创新人才打下了知识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现代性、基础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使学以致用,使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

(2) 构建适应高等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拓展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建设就是桥梁。构建适应高职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为创新人才打下了知识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现代性、基础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使学以致用,使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

(3)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保证素质教育的推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引进和开发一批面向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以现代信息媒体为依托,借助各种媒体和现代化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在具备高尚职业道德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广博的知识的同时,要有再学习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操作能力,为培养能接受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人才服务。

(3)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保证素质教育的推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引进和开发一批面向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以现代信息媒体为依托,借助各种媒体和现代化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在具备高尚职业道德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广博的知识的同时,要有再学习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操作能力,为培养能接受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人才服务。

在数字化下,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是需要长期建设和维护的系统工程。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下,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是需要长期建设和维护的系统工程。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识字教学的核心篇8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 工程软件 数字化制造工程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改革

一、引言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制造业和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则借助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制造全过程的并行模式,采用数字化三维数据模型取代原来的物理原型,从而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现代制造业正逐步普及以三维CAD/CAM技术为核心的产品数字化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制造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许多高校传统机械工程学科的教学模式是以常规机械设计制造流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的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各单元技术间存在很大的脱节与重复现象,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与企业的工程实践结合不紧密,没有体现行业的发展技术现状。

我院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原有课程体系调整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创新教育为主线、以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为手段、拓宽基础、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企业在制造活动中广泛使用工程软件,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先进制造水平。为面向企业就业客户群,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必须紧跟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典型企业的工程应用软件为教学工具,规划教学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工程软件教学方法,通过工程软件实现产品的数字化的制造流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软件的使用中去指导应用,通过软件使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制造综合工程应用能力。

二、教学规划

依据典型企业调研结果确定机械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标准,形成数字化制造课程群。数字化制造课程群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课外培养三大体系。以企业使用的主流典型工程软件为应用工具培养工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工程软件如表1所示。

课程采用基于企业情境的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多种形式,以企业典型零件加工为项目内容,每个项目包含若干子项目。项目分为基础项目、提高项目和拓展项目三大类,项目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递进的原则。

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密切结合,多媒体教室、CAD/CAM机房和数控实训室交替上课。讲授软件时,讲述基本的原理,学生课上和课后做练习,习题取自实际工程实例。

注重学生自学和课外培养相结合,机房根据学生申请开放管理,教师现场答疑,培养学生的工程软件使用能力。

课程考核有多种形式,理论课程考核有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包括课程表现、课后作业质量、阶段大作业质量、实验完成质量;期末考核包括试卷成绩、现场考核等几部分。课程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师课程参与的能力,占总成绩分数的15%,具体包括出勤情况、课上听课和上机的态度、课上回答问题的情况、完成软件练习的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完成与课上内容相关的软件使用解决具体问题。

对于纯工程软件应用类课程的考试,比如现代CAD/CAM应用,试卷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考试形式,统一于一张试卷内,在CAD/CAM机房考试,理论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进行,理论考试考查对工程软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占总成绩分数的25%;上机考查利用工程软件解决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问题的能力。

对于基于项目的实践课程的考核,教师汇总学生的所有考核分数评定成绩,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出勤率分数、教师过程考核分数、项目分数、设计资料质量分数,总成绩按百分制给出。其中出勤率占10%,教师过程考核占10%,项目分数占70%,设计资料质量占10%。项目分数由个人自评分数、组内互评分数、组长评分分数、组间互评分数加权综合而成。

三、结语

我们在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利用工程软件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制造工程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乐于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使理论有用武之地,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加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对就业企业单位和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表明学生从学校向企业的职场转换的时间明显缩短,工作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反映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航海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266(3):83-85.

[2]王海根,马剑.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30-32,52.

[3]朱学超.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157-160.

[4]陈文杰,任立军,张林等.新加坡理工学院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91-93.

上一篇:影视产业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