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14:36:03

识字教案

识字教案范文第1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多。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很吃力。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难点。每一个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将会对他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必须关注以下三点:

一、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

1.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1)学生的学情是不同的。例如有些地区的孩子不存在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而有些地区的孩子就存在这个问题,甚至h,f不分,那么在确立重难点时就应该考虑这些特殊情况。(2)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完成的目标不可能太多。有的老师三维目标条条在理,面面俱到,好不美观。比如:①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理解课文内容;②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书写生字……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怎样的意识、情怀、爱好。试问在短短的40分钟里,能完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目标都不能完成,我们何以教学?如果目标都成了摆设,我们又设它何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确定合适的目标、重难点、知识点、训练点,扎实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每节课的有效性。

2.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应该是流畅的、自然的、有主有次的。识字写字课堂,应该把识字写字设为主要环节,其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的老师一开始让孩子们读了一遍课文时就大谈识字方法,紧接着让学生走马观花地识一遍字,然后还没有来得及读第二遍就让学生不看书,拍手读,结果学生能记住的文字少之又少。

3.不要为了走教案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在课前都会事先备好课,确立自己的教案。但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着的,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的预设一一来过。有的老师事先设好了教案套路,为了让学生跟着走,根本不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急忙忙走教案,跑过场。学生刚开始思考,不到三秒就说:“我知道你们已经思考好了”;孩子们刚开始兴趣盎然地读书,老师就叫停……

4.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课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几个优等生,也不是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其他的学生自己忙自己的。因此,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关注识字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孩子们看到一些生硬复杂的汉字,难免产生畏惧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识字的方法。教学中老师们的识字方法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随文识字、拼音识字、音节连带识字、游戏识字、加减换识字法、动作识字、图画识字、儿歌谜语识字……有些老师为了片面追求识字方法的多样而“花架子”太多,让人看不到识字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这值得我们反思。其次,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很多老师会选择让学生先自主识字,在初读文时找出生字,再利用各种方法巩固识字…

整个过程清晰明了,循序渐进,识字水到渠成。同时,关注识字教学的过程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识字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认字。为了使学生想学、会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提升识字的能力。

三、关注写字教学的习惯和细节

在写字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习惯和教学的细节。

1.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入学伊始,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写字习惯尤为重要。如写字的坐姿习惯:要培养学生做到“三个一”、身正、肩平、脚安等。在写字环节要关注孩子的观察习惯,通过让他们自己观察生字的结构、占格以及笔画,然后经过老师的指导,能够正确地描红、书写。老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

识字教案范文第2篇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全国大型培训是享誉全国的。原因当然很多,而被教材实验区的同行最为称道的,还是内在的培训质量,诸如专家的学术报告,教材编委的教材辅导,一线教师的研究课等等。特别是来自各实验区的研究课,是教师们十分关注和欢迎的。因此,我们培训部对于每次培训展示的研究课,都非常重视,通过分散、集中等不同形式,参与其备课研究。随着教材实验的深入推进,第八次的西安培训备课当属最为深刻的一次。现在回顾当时的研究情景,我仍激动不已,陶醉其中!

备课活动于2004年12月18日在南京教材编辑部举行。参与这次备课研讨活动的人员,除了有来自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和甘肃的八位执教老师及其导师们,还有教材编辑部的主编朱家珑、张庆先生和多位资深编委高林生、高万同、汪晓铅、张洪生、辛国俊、郝敬华等老师。

活动开始,朱家珑主编通过他情真意切的讲话,把这次备课研讨活动的主题、目的作了明确地表述:“这次把五个兄弟省份教材实验区的老师们请到南京来备课,是在特殊时期、特殊要求的背景下决定的。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老师们热情高涨,形势大好!但是,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和冷静思考,也看到了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次备课就是想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花哨、浮浅、泛语文化等问题。

“培训的大投入,必须使老师们得到大收益。您们是直面学生的一线教师,最清楚‘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才最受益。我们这次活动就是要给全国的老师们展现一种清新的课堂面貌。所谓‘清’,就是清晰、干净,少些枝枝蔓蔓。所谓‘新’,就是要充分彰显《课标》的理念,注意方法的革新,使课堂荡漾着改革的春风。而要做到这些,最核心的一个字就是‘实’。因为,小学语文教育做的是基础工程,而基础工程多是地下工程。我们的备课就是在‘真实、朴实、扎实’上下功夫,这是课堂教学的高境界!”

“这次备课,培训部安排了近十节课,通过研讨后,只能选出四五节课在大会上展示。也就是说,还有几节课只能带回家展示了。这样做,一是广泛吸收多地域的语文教学经验,扩大研究影响,提升研究效果;二是好中选优,力求在培训大会上推出更好的课。我想,通过这几天的研讨,每一节课都应该是我们这个团队研究的成果,没能在大会展示的老师,也是“幕后英雄”。在此,我要提前向你们表示歉意和感谢!”

(一)

备课研讨安排三天时间,分三个进程研究推进:

第一轮先由每位上课教师汇报自己的备课方案,导师介绍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接着大家讨论该教案的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因为这是小型研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直言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特别是针对问题的讨论,编委们既能充分发表意见,又非常尊重执教老师们的意见,观点能统一的就统一,不能统一的,就由执教老师取舍。限于篇幅,这里只把第一轮习作教学的研究作以介绍。

本次备课,四位教师选择了习作教学,其中三课是“写人”的习作,一课是“设计节日”的习作。根据老师们的备课意见,我们在肯定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如下修改建议:

第一,写人不是“画人”。课堂上用了一二十分钟给人画像不足取,写作课重在“写”。

第二,设计节日重在“想”,不在“看”。看再多的节日录像也不会对新节日的设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想自己最想表达的愿望,想自己设计节日的情景、效果等,才能丰富写作的内容。

第三,习作指导重在“开”,不在“绑”。追求写作知识的传授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运用。这样只能捆绑住学生的手脚。作前指导一是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激活学生表达欲望。如三年级下册的写人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人物外貌让学生猜;如果学生猜不出来,再写性格、爱好等让学生再猜……二是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如四上写卡通人物指导,首先,借助教材提示拓展思路:卡通人物的故事有“惊险刺激的”“幽默滑稽的”“让人们增长知识的”“让大家明白道理的”等。其次,要借助自己的积累展开想象,不要只局限于卡通人物故事,还可以借鉴绘本故事、电视节目、生活趣事中的人物故事,以丰富自己创作的卡通人物。再次,要善于想象,通过迁移嫁接,分别进行异类和同类迁移,如人物可以具有动物的本领,陆地动物可以具有水生动物的本领,走兽可以具有飞禽的本领等。

第四,用好习作例文。概括地说:“取其义而不求齐全,效其法而不抄其文。”具体地说:习作例文仅作为一个参考、借鉴,是习作的辅助资料。不要把例文阅读上成了阅读课,例文的使用可以在作前,也可以在作中和作后。

第五,处理好说与写的关系。说是为写服务的,诸如讨论选材、构思,评价习作质量和修改效果等,不要把习作课中的说代替了写,习作课重点是“写文”,而不是“说文”。

(三)

第二轮执教老师和导师修改各自的教案,并借班上研讨课,再提出修改意见。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执教老师利用一天的时间修改教案和并做准备,第三天分三个组借班上课。编委和导师们通过听课,再次提出修改意见。只是,这一轮的研究既注意课堂细节的讨论,更注重宏观方向的把握,意在使执教老师明确各类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旨等,力求给他们更大的自主空间。

如一下《识字3》,是一篇揭示汉字字理的“看图会意识字”课。山东青岛即墨市王星星老师先用投影映示古文字“日”,让学生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接着又映示课文第一部分识字图表,让学生说说实物图、古文字和相应汉字的关系;然后再映示教材安排的对应词语,学词识字。最后,引导学生朗读韵文,识字、写字等。这一教学方案体现了“看图会意识字”的教学特点,教学思路清晰,识字写字等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但是,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识字教学特点方面,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下的修改建议:

识字教案范文第3篇

一、青年团员是“速成识字法”的积极推广者

在速成识字教育刚开始时,由于过去传统的旧教学方法的影响,使一部分同志对学习缺乏信心,对识字可以速成发生怀疑。“一天学几百个字办得到吗?”“学了就忘,学的没有忘的快。”有的认为“学勹夂冂匚还不如学几个生字顶事”。许多青年团的支部研究了团员和青年群众的思想特点之后,就针对这些思想障碍,通过团的活动,结合团课教育,大力宣传“速成识字法”的好处,讲清楚注音符号的用途和识字为什么可以速成的道理,特别是介绍了兄弟部队速成识字试验成功的典型实例,在团支部大会上反复动员团员消除顾虑,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并组织团员联系自己进行讨论。经过教育,团内的思想认识首先得到了统一。团员在接受了

新的学习方法后,就成为推广速成识字法的积极宣传者。有的团支部在开展速成识字教育之前,还挑选了一部分团员和青年群众到营里去学习以培养小教员。速成识字教学开始以后,团支部注意了掌握学习中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在各个学习阶段对团员提出具体要求。并通过团日活动检查学习成绩,介绍学习经验,用红旗标志大家的学习进度,贴红榜记载学习新纪录,鼓励大家学习情绪,使学习深入地向前发展。

二、帮助青年文化教员,开展“尊师爱生”运动

为了把文化学习搞好,许多团支部重视了对青年文化教员的工作,号召团员带头开展“尊师爱生”运动,协助党支部和行政从政治上、思想上、教学工作上以至日常生活上各个方面去团结和帮助教员。如今年“五四”青年节时荣获华南军区政治部授予“文化教育中模范团支部”称号的某团“钢铁红二连”团支部,在文化教育开始时,团支部书记协助党支部书记召集了文化教员开会,要求他们:“(一)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反对脱离实际;(二)确立为兵服务的思想,向战士学习,提高自己;(三)教员之间互相团结、关心。”平时,团支部书记常和教员在一起开会,研究和讨论教学思想,指出他们工作中和思想上的优缺点,并帮助他们掌握教学进度,准备教案,作示范教学;在最紧张的阶段,并亲自带领“小先生”帮助教员教学。某连周振武团小组的全组学员都能遵守课堂纪律,并主动给教员洗衣服、晒铺板、整理内务。团员李国林帮助教员上补助课,准备教案,解释土语,反映学员的要求,教员并根据他“分段教分段复习”的建议,创造了“分段教学法”,后来为全团所采用。

部队领导上和学员对教员团结与帮助的结果,使绝大部分教员得到了教育和提高,他们在文化教学的战线上树立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并能克服困难,刻苦钻研,耐心教学,积极完成教学任务。某军事学校文化教员中的团员,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党表示了坚决完成光荣的教学任务的决心。他们在教学中,根据每一单元的要求以及学员的水平和反映,课前作出周详的教案,先征求学员中的骨干分子的意见,进行修正补充,因而讲起来明确易懂,学员反映说:“咱们教员讲的细致、具体,真是讲到咱骨缝里去了。”他们除了讲课、修改作业之外,一有空闲时间就去找学员了解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的教员为了不耽误学员的学习,带病还坚持工作。这些模范行动极大地感动了学员,鼓舞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教员和学员之间的革命友谊就此与日俱增。

许多优秀的青年文化教员得到了领导上的表扬和奖励。如华南军区某部团员文化教员五百零七人中受到营、连表扬的有二百三十五人,受到师表扬的有一百十七人,另受物质奖励的有八十人。由于他们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创造性,实行群众路线的教学方法与苦心钻研,不少青年文化教员在教学中有了新的创造。如:以六十四小时完成四百小时算术教学任务,创造了“算术速成教学法”的青年团员曹卫民,与其他同志共同创造速成识字教学中新写字方法的二十岁的女青年团员曾端仪,他们都被华南军区政治部授予“模范青年教员”的称号,成为青年文化教员中的新的旗帜。

三、带头完成学习任务

识字教案范文第4篇

所谓协作教学是指两名教师同时承担一个或者两个班的教学,一起写教案,一起教学,一起掌握学习进度,确保学生学习效果。在协作过程中,他们为了同样的目标——提供给学生更好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互相学习、相互协调,携手共进。它要求教师协作搭档,要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一起承担课堂教学,一起设计教学,从而使每位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教学资源共享,相互尊敬、相互欣赏等。它的特点是:协作备课——共同完成课上教学——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参加教研活动。小班化教学使协作教学成为了可能。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它还为师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创造条件。

一、小班化语文协作教学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

1. “班内”协作——教师共享资源,同台献技

教师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优劣势,如果教师能强强联手,就能把他们的优势合理地组合。“班内”协作教学就是两位教师同时上一节课。如《自选商场》的教学,它前半部是识字,后半部是课文,所以前半部教学可由有识字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施教,后半部的朗读教学可由有朗读优势的教师来完成。一个教师在施教时,另一个教师可以在一旁当助教。开展“班内”协作的原则之一是“助”“教”合一,教师协作期间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原则之二是“优化师资,扬长避短”,要能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强项,让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原则之三是因“材”施教, “材”是指教材,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这种教学。

2. “走班”协作——重视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而实施分层教学的最佳途径就是“走班”协作。它把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为出发点,把协作班的语文课放在同一时间进行,而且教学步骤要一致。前半节的时间在原班实施教学,然后根据学生们的课上反应与掌握情况,打破班级,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班,重新组合后的两个班级,一个班由一名教师进行补差训练,另一班则由另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使层次不同学生都取得相应的发展。这种协作比较适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语文园地和复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学生们所反映出来的层次更加明显。例如对一年级孩子来说,识字是个大难点,经常有部分孩子不能当堂掌握识字,所以课文的朗读也就不很理想。这些孩子就需要很多的时间来进行识字和朗读。但是,还有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在上学前识字量就大,他们需要更高的学习平台,才能使他们体会学习的愉悦。因此,在“走班”协作时,我们教师对一个班进行趣味认字与读文教学,对另一个班则开展了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语言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协作”教学能很好地解决“两极分化”的现象,“优等生”不会不够吃,“后进生”也不会跟不上,从而尊重了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它还优化了班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优化了课堂教学形式,优化了评价手段与标准,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二、在“协作”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研究教材,制订实施方案是协作教学的前提。并不是所有教材都适合这种教学,不一样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协作教学形式。协作教学不应只是改变形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最优发展。另外,因为协作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是平常教学的一倍,所以也不能节节课都进行,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协作方案的制订包括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协作方式和操作理由的阐述五方面内容。

第二,协作教学基础是统一备课,教案优化。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统一备课就可以集多个人的智慧于一体。统一备课要经过“自备——研讨——修改——反思”四个步骤。统一备课不仅能促进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而且还整合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这样可以使教案优化,提高含金量。“协作”教学下的统一备课是在教师都熟悉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讨论,并一起解决教学中所碰到的困惑。

第三,协作教学的关键是扬长避短,共同合作。在协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扬长避短,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学生。所以,参加“协作”的教师在开始初期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而后进行毛遂自荐,积极主动地承担适合自己的教学任务。

第四,“班内”协作必须要做到“教”“助”合作,和谐教学。两位教师要一起进入教室,然后依据备课时的沟通进行协作。在同一节课中,每个教师都要扮演两个角色:当第一位教师施教时,第二位教师就要充当助教;当第二位教师在施教时,第一位教师就成了助教。助教不但要做听课记录,还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协助施教者维持课堂纪律。当然这一切既不能影响施教者的正常教学,也不能干扰到学生的学习。

第五,在“走班”协作中必须做到安全为先,有序“走班”。进行协作的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意识,严格按照协作教案中限定的时间进行,千万不要出现两个班级“走班”时间不一致的现象,一个班先走,另一个班后走。否则就会使“走班”出现混乱,教学效果不好不说,还会缺乏安全保证。所以“走班”一定要步调保持一致、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这样才能有序地开展协作教学。

协作教学为小班化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我们高兴地发现师生们在享受语文教学的同时,孩子们的语文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识字教案范文第5篇

一、预案设计:在“删繁就简”中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因而我以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

1.砍多余环节

高效的课堂应是干净利落的。而时下课堂上屡见不鲜的有关活动,如让学生“演一演”等时髦做法正呈愈演愈烈之势,其实此类环节完全可以去掉或替换。语文重在一个“悟”字,它必须通过多层次的“读”得以实现,怎一个简单的“演”字可以了得?在学生充分感悟并有所内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当然无可厚非,问题是不少教师让学生匆匆读过数遍后草草收场,急于让学生一演了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探究的话题;给予他们合作的机会;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给予他们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课前的预案也应该融入新理念,我们的设计可以开放些,我们的教案不妨“简单”些!

2.改线性设计

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蘑菇应该奖给谁》这篇课文,她精心设计了教案,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导下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对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奖了纸剪的红苹果与绿苹果。一个一直没有机会发言又没有得到苹果的学生在下面说着:“这苹果又不好吃,我才不希罕呢!”立即引来了旁边同学的一阵窃笑。此时,老师也听到了他的意见,却没有作出任何反应,仍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着她的教学,因为她不想让这个小插曲打乱原有的课堂节奏。还有些教师喜欢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学过程显得有条不紊,十分流畅。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老师可以按照“板块式”的设计思路,给整节课大致设计了几个问题板块,在教学的每个版块中,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给师生活动留有很大空间。教师的教学因此而拥有很大弹性,教师也可根据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性设计柔化为弹性设计,教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从而运转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也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诗意盎然。

3.留弹性区间

在教学预案设计时,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既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应有“弹性区间”,设计的重点应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并不是绝对的,水到渠成即可,又何必在意何时戛然而止?

二、教案演绎:在“动态生成”中使学习踏上激情的行程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

1.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这些“意外”或许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比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支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

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

2.探究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

一位老师在教学《万里长城》时,初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选择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词语“结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结晶”这个原本较难解释的物理名词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心句的字面意思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把“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作为课堂的主问题,然后引导围绕这个问题去探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样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3.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

如一位教师借班上一堂识字课,预设目标是学会12个生字。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孩子们学习所呈现的状态,发现学生识字能力相对薄弱,于是果断减去了目标的量,只需学生学会8个生字,教师的教学重点落在如何提高识字的兴趣、识字的能力和水平上,努力使学生产生隐性的识字愿望、情感、态度,为学生的课堂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到了另外一个班,学生很快学会了12个生字,教师随即又增补了两个会意字的教学,形象直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教学中,教师洞察秋毫,及时删减目标,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及时增补目标,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识字教案范文第6篇

一、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因

2013年,我到山东烟台参加了“全国主题阅读实验高级研修”活动;2014年,又到林州市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小学群文阅读暨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两次外出学习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便有了在我校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想法。一来因为我校是新建校,教师多是从各乡镇抽调而来,有高中教师、初中教师,还有小学教师,他们大多是只有几年教龄的新教师,很需要有一种模式来扶持,以便更好地进入角色。二来我校实行的是“情智‘1+X’育人模式”,开设的课程除了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还有15种校本课程,需要精心设计课堂,从而让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以落实办学目标和理念。

二、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摸清底子,做好准备

1.从2014年9月7日开始,学校用了两个月时间,开展全体教师听课、评课活动,依托活动的开展,对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艺术及听评课水平都摸了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活动中形成了团队整体向上的教学教研氛围。

2.选派优秀教师远赴浙江,参加“千课万人”听课活动,感受“学本课堂”的魅力。

3.到本市同济、川中、胡桥等乡校听课、座谈,向兄弟学校学习。

4.成立课改组,组织课改组成员先行试水。采取反复论证、设置模式、试讲课型、编写教案等一系列措施,使我校的课改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随后在全校开始推行语文“大单元教学法下的群文阅读”课程改革。

(二)全员培训,集体备课

1.全员培训

2015年春季开学第一天,我们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培训,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七种课型,即单元导读课、整体识字课、读写联动课、以文带文课、自主阅读课、单元检测课、分享展示课,并对每种课型作详细说明,进行课时分配。

2.集体备课

课改组先行编写的教案,印发到每位语文教师手中,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备课环节有集体说课―主备人备课―集体二次备课―个人运用―作出修改―记录体会―以备后用。在大的框架下,学校给予各年级一定的灵活性,以年级组为单位,商议编写教案。各个年级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智慧。

(三)骨干示范,典型引路

1.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在集体听课、评课中提升教师上课水平。比如,我们组织三、四、五年级语文教师集体听马红老师的一节以文带文课,学习、熟悉、感悟课型。

2.教研组长带头,分年级开展教师讲课、听课、评课活动。在活动中熟练运用群文阅读课型,在运用中不断修正课程环节,不断完善教案,注重收集、记录课改经历、体会,留下经典案例。

3.让不同教师主攻不同课型,是我们课改推进的重要策略。比如:马红老师主攻以文带文课型,安美荣老师主攻整体识字课型,李保华老师主攻读写联动课型等。这样,等他们的课型成熟后,其他教师就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既省时又高效。

(四)利用活动,展示交流

2015年4月14日,辉县市研训中心组织全市121位小学语文教师,到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跟踪体验。我校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让我们的教师上群文阅读公开课。尤其是董芹老师上的一节整体识字课,课一结束,台下便响起长时间的掌声,许多教师纷纷走过去向董老师询问细节问题。

在市研训中心组织的第二轮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活动中,我校张新玲老师主动邀请学校领导去听她的课,为她把关。学校积极利用一切机会,为教师创设锻炼、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尽快成长。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也储备了优秀教师的后备力量。

(五)外出学习,全面提升

2015年10月16日,适逢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举办“全国新语文阅读模式研讨会暨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海量阅读教学模式观摩”活动,于是,我校的语文教师全体前往参加,去寻找,去对照,去提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人人心中坚定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向,人人能够开创性地上好群文读课,并更加自信和从容。

林州学习回来,我们随即召开语文课改会议,对照这次的交流活动,回想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设想。教师们畅所欲言,共同找出了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导航设计得多,用得少;导航设计滞后;有部分教师上老课;课堂时间不够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如下设想:一年级开始整体识字课型的儿歌编写;二年级从成语接龙入手,积累词语;三年级抓小组建设,少讲多读;四年级收集自己年级的读写小练笔;五年级着手批注式阅读;六年级进行汉字听写大赛和《论语》展示课。这样,全校语文教师行动起来,因人、因班、因年级而异,真正践行了“和而不同,各雅其雅”的办学理念。

(六)且行且思,不断突破

教育是慢的艺术,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行走在群文阅读的大道上,我们且行且思,不断突破瓶颈。二年级团队为了解决大量生字难以识记的困难,在实践中把每个单元的生字编成儿歌。由于这些儿歌来源于生活,既可用来记生字,又可以用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孩子们从中学到礼仪知识。

起初,一年级团队动作较慢,学校就跟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深入沟通,打消他们的顾虑,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大胆创新。同时,学校为一年级提供备课资源,供他们参考学习。

在这样的不断尝试中,教师们之间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相互建议,凝聚的是集体前进的力量,碰撞出来的是课改的智慧火花。

三、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文昌小学自成立以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以课改组为先锋,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团队整体前进为导向,紧紧围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索,我校的以文带文课型、整体识字课型、读写联动课型日渐成熟,阅读已然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在我校开展的两年多时间里,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马红、潘晓英、安美荣等先后在新乡市和辉县市作公开课;丁慧、皮振叶、刘新芬等成为校级优秀教师。我们的整体识字课型,经过大家反复修改,已经自成体系。

同时,学校还汇编了一、二年级的整体识字课《儿歌集》3本,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感悟《情智妙笔书真情》双月刊5期,二、三、四年级《以文带文集》3本等一系列校本教材集。学校的课题“小学群文阅读实施策略的研究”成为省教研室群文阅读专项立项课题,学校还被评为“新乡市书香校园”。

识字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效课堂

一、钻研教材,吃透文本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教师是这个场所的耕耘者,引领者。如何做好这个耕耘者,引领者呢?著名特级教师李蒙铃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吃透教材才有法。”李老先生的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它既是备好课的前提,又是上好课的根本。

在这次课内比教学中,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想象奇特,充满童趣。课文配有一幅美轮美奂的插图,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突破课文的难点:弯弯的月儿除了像小船外还像什么?天空中还有什么?仔细研读文本后,接下来是精心制作课件,细心编写教案,反复熟悉教案。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我不仅认真阅读了教材,还上网参阅了许多资料,并对课件,教案进行了多次推敲,修改,力求在课堂上做到马到成功。

二、掌握学情,选择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易模仿,注意力难以持久等特点。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自觉学习呢?我决定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动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通过游戏,表演,比赛,展示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三、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深切感悟到:小学语文是童年的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倾听童心,保持童心,让课堂充满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自然轻松地环境下愉快学习,幸福成长。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整堂课我始终不忘吸引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具体做法是:

1.兴趣导入:课文配有一幅美妙的插图,色彩艳丽,富于想象,道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开始我将这一画面呈现在孩子眼前,让他们说一说看见了什么,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地,在说一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导入课题后,我请孩子们欣赏动画儿歌《小小的船》,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之一,让他们边看动画,边听儿歌,同时思考题目“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他们看得专注,听得认真,对课题的理解已了然于心。

2.积极探索:听完儿歌后, 我充满希望提问 “小朋友,你们想自己读读这首好听的儿歌吗?”然后提出自读要求:不丢字,不加字,不会读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还要记住字形,看谁表现最棒,谁的识字方法最好。并告诉学生自读完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不想孩子们个个学习尽头十足,探索欲望十分强烈。

3.快乐识字:识字是本年级语文的重点,每当识字,我就选择一定的方法。

许多字很有特点:如“尖”(上面小,下面大)和“看”(手搭在眼睛上)是会意字,可用演示法;“闪”和“坐”是合体,可拆字记忆;“弯”笔画数多,可用儿歌记忆,“一点一横长,两竖在中央,两点背靠背,弓字在下方”。就这样引导学生认清字形后,设计一个猜字游戏,既巩固了识字,又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4.玩中听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童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会尽情流露。我认为,一年级孩子就应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在本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孩子玩的环节:听一听,读一读,比一比,孩子们听出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用肢体动作演一演,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而唱一唱,画一画,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是激活童心,放飞想象的源泉。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生动活泼,体验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

“教无定法,贵在设法”,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勤于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有大的提高。

识字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不到位;耗时低效;缺乏钻研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42-01

最近,我聆听了一所“高效课堂学”实验校的十节研讨课。据说是按照“初订教案――议改教案――上课――评课――反思”的活动程序,很严肃认真地开展的一至六年级阅读课教学研讨活动。十节课观后,颇有些想法,因它反映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故作以下几点思考与整理。

一、识字写字较为孤立,且指导不到位,效果不好

十节语文课,不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出现了识字写字教学,说明大家具有了较强的识字写字意识。但识字写字教学很少有随文识字的现象,大都是通过检查预习、出示生字卡片或电子教材中的生字表等手法孤立地识字,机械呆板,且平均用力现象普遍。教师没有针对家乡方言和平常误读的字音进行针对性地重点矫正。同样,在写字指导上也不能很好地研究本课所写的汉字特点和所突出的结构及笔画、笔顺等加以重点指导,或平均用力、或蜻蜓点水、或糊里糊涂写无目的,或随心所欲,不够规范。很少有在“米字格”或“田字格”中引导学生规范地美观地书写,并告知结字知识推及一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无怪乎,多年后,学生的字和老师的字都无多大进步,即是如此。

二、阅读教学,狼奔豕突,杂乱无章,耗时低效

大多数老师进行文本的阅读教学时,因受一些观摩课的影响,模仿了一些教法。如,读中感悟、词串感悟、音像资料辅助感悟、课外资源补充感悟、引入生活情境体验感悟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这本来无可非议,但由于教者在对这些感悟手段的运用时,常常喧宾夺主,把读放于一边忘记了!其实,读不仅是“悟”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有个别老师紧紧抓住“读”不放,但又不知怎样“读”,以反复读为目的,缺乏层次,缺乏指导,缺乏评价与激励,缺乏“艺术化”的引导。所谓“艺术化”,就是要善于运用上述的那些方法有效地来助读;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朗读,这样才能读出感情;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进一步感悟思想内容,使得朗读与感悟双向互促,从而实现理解和朗读的双重收获。如果教者没有弄清主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只是机械地模仿,这种教学中的“无我”现象,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随波逐流。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

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三、缺乏钻研文本的意识,缺乏研读文本的能力,导致教学中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抓不住“主线”,常在教学方法上、小技巧上打转转,耍小聪明

一些老师只要一上公开课,不去很好的研读教材,只顾忙于翻阅教学参考书,或者搜看别人的教案或教学设计,结果在自己的课堂上生吞活剥,课上的很突兀、很蹩脚,给人以走过场的感觉。也有老师已经注意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但却不知怎样抓教材。常见的就是不知抓哪些段落、抓哪些词句来教学。有的老师认为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其实那倒不一定。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往往抓的段落并不是一般人眼中的那些所谓的主要内容段落,而是那些头头脚脚不起眼的段落。别小看这些小段落,利用好它,往往会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它往往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这个问题解决透彻了,后面的许多问题就如破堤之水迎刃而解。

还有就是抓“词语”,这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本领。有的老师在研读文本时认为这个词好像是重点,那个词也好像很有意义,结果抓了许多,在教学中都舍不得丢,所以教学起来非常琐碎,常常因此而拖堂。同时也会使得本来清爽的课堂弄得昏天黑地、师生疲乏。这就需要抓准文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并不就是文章的“中心词”,但它对理解文章的“中心词”、文章的主题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解决阅读理解的“切入口”、“突破点”!

比如,本人在教学《第八次》这篇课文时,一改人们习惯抓“蜘蛛结网”、“启示”这些词语教学的做法,却去抓“几乎”。我由多音字“几”入手,让学生查字典、组词、用“几乎”造句,在学生理解“几乎”就是“非常接近”的基础上,联系本文中的雷奈克“几乎丧失了信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探讨雷奈克之所以重拾信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容易就解决了――雷奈克之所以能重拾信心,是因为他本身就具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内在品质,“蜘蛛结网”只是重新点燃其信心的导火索罢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对雷奈克重新获得信心是因为“蜘蛛”的缘故、人不如蜘蛛的错误解读。

抓住了关键词,教学的流程与方法自然就形成了,了却了绞尽脑汁设计教案之苦,而且简洁高效,充满着真正的教学艺术与智慧。为什么教师抓不准文中的“关键词”呢?因为这个词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需要对全文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的。

识字教案范文第9篇

我这周上的是语言活动《外婆搬进我们家》,拿到活动教案时,我先看了活动目标及过程,然后又找来了故事书,阅读了故事,组长提醒我,说中五班已经上过第一教时了,老师反应活动过程要做些调整,其中,故事情节转折处可以提醒孩子,将小熊前后不同的感受进行对比。其实,在教参书上是有这个部分的,可是,备课的老师却将这部分去掉了。

在听了组长的建议之后,我再根据我的思考,将活动方案进行修改。

一是将第一次让幼儿阅读图书,改成了阅读电子书。我自制了电子书,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演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带着孩子一同阅读;(来源:文秘站 )二是我可以控网制展示故事情节的进度;三是避免了幼儿拿到书后乱翻的现象。

第二个修改是在制电子书时,我故意将故事的题目放大,并让幼儿观察,跟着我一同朗读。因为我们最近正在对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尝试,将文字出示给孩子,让孩子感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文字。

第三个修改是我没有将故事原文一字不拉地念给孩子听,而是让孩子观察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猜测、讲述,只要他们说得完整,都给予肯定。

第二教时,我同样也将活动方案做了修改。一是增加了一个环节,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时,我会把相应的情节用文字出示在白板上。二是在表演的时候,我将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包括爸爸、妈妈、外婆、小熊奇奇均制作了相应的文字卡片,让孩子自己分配角色,然后在四张卡片中找到相应的角色卡片,贴在胸前,进行表演。三是增加了表演的角色和内容,不仅仅是练习小熊和外婆的对话,将爸爸、妈妈加进表演的行列。四是请孩子说说自己的外婆会做些什么,并提醒他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想对外婆说什么?想为外婆做什么?

反思:

拿到一篇教案,先到认真地阅读活动目标及内容,再将教材进行熟悉,如果有老师已经上过了,最好去征求一下她的意见,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在对教案、教材以及活动实施都已经心里有底之后,再根据本班孩子的水平和特点,结合自己的想法,看是不是要进行修改。改,也必须是有目的地改,不是“为了改,而改”,要让它“为我所用”,不要“为它所累”,被它牵着鼻子走。像这节语言活动,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只要是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的方式和内容,都可以利用。另外,可以借阅读故事教幼儿识字,当然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本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将识字过程融合在故事教学中。这则故事还可以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情感,结合即将到来的三八节,让孩子对自己的外婆说一句话,为自己的外婆做一件小礼物等等。如果说原先的教案是个框架,是一个竹篮,那么,我们要给它加上内容,加入特色,至于放进水果还是放进鲜花,就要看各个老师不同的见解了。

还想,再说说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经过思考,不能做随意的安排。

像这次活动中,我在出示“纯文字”卡片还是“图文结合”这两者之间犹豫了半天,原先我们都会出示上面有图、下面是字的卡片,但我觉得这样可以孩子更多的关注是图,所以这次我做尝试,出示给孩子的是纯文字,文字的内容也是考虑了再三,“外婆”这两个字比较复杂,但是在这则故事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在其他阅读中可能很少会碰到,于是,我决定将这两个字出示。课后感觉,纯文字卡片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次出示的字不能太多。

识字教案范文第10篇

1.自由练读课文中的词串。

2.检查学生自由练读情况:先后出示带拼音和去掉拼音的词串进行认读、正音,运用了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检查认读的过程中还穿插提问:“台”字加偏旁是什么字,“梅”字偏旁是什么等。

3.分行教学课文中的词串,教学时通过出示与词串相关的配图、儿歌、视频、音频等课件辅助教学,同时针对每一行词串又设计了填空练习:

教夏天、台风、雷雨时设计的填空是: 夏天到了, 刮起了( ),下起了( )。

教桃子、梅子、西瓜时设计的填空是:夏姐姐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好吃的( ),有酸酸的( ),甜甜的( )和( )。

教蝈蝈、青蛙、知了时设计的填空是:( )的蝈蝈在( )。( )的青蛙在( )。( )的知了在( )。

教葵花、茉莉、荷花时设计的填空是:金黄的( )向着太阳笑,雪白的( )散发出( ),粉红的( )上站立着小蜻蜓。

为上这节课,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是课堂教学语言还是课件的制作,其教学思路总体上是清晰的,从课堂来看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但笔者听后总感觉这节课缺了点什么,方向上偏了点角度。缺什么?缺的是集中识字怎么看不到老师教学生写字。偏什么?偏的是集中识字需要这样的语用开发吗?

课后,笔者翻阅了老师们手头的教案参考书,发现书中的教案关于集中识字进行类似填空的“语用”开发比比皆是,又上网搜索,发现网上的许多教案也大同小异。如此看来,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关于集中识字到底应该怎么教,值得探讨。

一、集中识字要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部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这句话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多出了“教科书编者”几个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集中识字采用的是韵语识字的编写方法,即围绕一定的主题编写,读来朗朗上口,如同一首元曲小令。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说:“韵语识字,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连类而及,容易联想,容易记忆。教师在教学时,要在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熟读成诵。如果当成过去的‘看图学词学句’来教,就难以发挥韵语识字的优势了。”[2]教材常务编委钱锡铭先生也强调苏教版教材的集中识字,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几个字,而是创设了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努力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愉快地识字,并且受到美的熏陶[3]。这就是编者的意图,十分明确。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并充分地将编者的意图体现出来。那么,以编者的意图来审视一下《识字5》的教学,教师显然没有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而只是在初读时认读了词串,纠正了字音,没有让我们感受到词串语音上的和谐顺畅,上口悦耳,更不要说“熟读成诵”了。尽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音频、视频等课件,这些课件的确也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但是教师的目的并不是用来识字而是为了完成自己关于“语用”的开发设计。

二、集中识字要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

集中识字的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多地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汉字,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苏教版教材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中识字教学的效率,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的方法采用韵文识字的编写方法。

通常大家认为识字教学要让学生达到“会读、会认、会写、会用”的“四会”要求,笔者以为还应该在“四会”的要求上增加“会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即达到“五会”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五会”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在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达成前就去忙“语用”、忙“审美”等等。以上《识字5》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认读并读准字音是达成识字教学目标的正确举措,但是直到下课教师也没有拿出专门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好好地书写汉字,而是迫不及待地出示教师精心设计的填空让学生进行“语用”训练。出发点好,但方法不当。

苏教版教材关于集中识字的编写理念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一专”在前,“多能”在后,这“一专”指的正是“识字”,做好了“识字”才能顾及其他,不可本末倒置、轻重不分。

三、集中识字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集中识字需要学生识记的生字比较多,识记的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为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显著提高集中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是要先教学重要的内容,而不要在课前谈话、新课导入等环节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课堂观察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效果也较好,可以说明问题。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节奏,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通过健脑操或者其他有趣的方式让学生适当休息后再继续教学。教学中要尽量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游戏、表演、竞赛、儿歌等多种方式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识字5》的写字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在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后让学生比赛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生字,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四、集中识字要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

这一点是笔者要特别强调的。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教读生字的读音,认清汉字的字形,主要还是把这些字当作符号和工具来教的,这样教当然没有错但却是不够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是表音表义文字,可以说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和文化。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强调,不能仅把汉字看作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书面符号,汉字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教识字不光是教给孩子一种工具,还要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没有这个意识,另一个方面缺乏与文字学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难以教出汉字背后的文化。

此外,前文已述苏教版的集中识字是韵文的编写体例,就像元曲小令,押韵而有节奏,体现了汉语特有的音韵美,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如在《识字5》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变换词串的顺序让词串不再押韵,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有什么不一样,自然就能很轻松地让学生发现押韵之美。

五、集中识字要适度开发“语用”

对教材进行“语用”开发,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识字5》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的努力,但是《识字5》的“语用”开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把握好“度”,作为集中识字的重点在识字,不应把重点放在“语用”上,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语用”上,而作为基本的识字要求没有得到落实;二是教师的“语用”开发多数仍然处于“认知”常识的低层面,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帮助不大。我们看教师设计的填空题,只有在蝈蝈、青蛙、知了三个词语时设计的 “( )的蝈蝈在( )。( )的青蛙在( )。( )的知了在( )。”是真正的“语用”,其他填的都是本次集中识字中学到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名词属于常识类的,设计这样的“语用”题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不会带来多少提升。

根据《识字5》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在学完全部词串之后,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运用而不需要像原教者那样“全面开花”。如: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葵花,( )的茉莉,( )的荷花;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桃子,( )的梅子,( )的西瓜;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 )的蝈蝈,( )的青蛙,( )的知了。

这样的设计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创设了诗的意境,既进行了“语用”的开发训练,又让学生获得启发、熏陶、感染和提升,一举多得。

集中识字教学不同于阅读课教学,因为理解认识不同,集中识字教学容易跑偏枯燥,也是不少教师感叹集中识字教学难教的原因所在。也正因如此,集中识字教学更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庆.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三个识字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00(3).

上一篇:太阳教案范文 下一篇:蒙氏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