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理论的缺陷范文

时间:2023-12-25 17:25:05

系统理论的缺陷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1

关键词:秦二厂 核电 大修 质量 缺陷 分析

1.前言

多年来,随着国内外质量管理标准、法规的不断发展,绩效已经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运用绩效的理念和方法[1]。根据历次大修经验,本文选取覆盖面广、更能反映大修现场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承包商随机监督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

本文探讨的重点在于,以提升大修质保管理绩效为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统计大修承包商质量管理缺陷并运用数学建模思想、QC小组工具的方法对缺陷进行分析,以求对我国其它核电厂的类似活动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上的参考。

2.大修质量管理缺陷的统计

2.1按缺陷数量统计

秦二厂转入群堆管理模式至今,共有6次大修,对其质保随机监督记录的承包商数据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尽管工作文件包由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NNO”)准备,但考虑到承包商工作负责人在开工前有工作包文件检查的职责,也将文件准备作为缺陷统计。由于一个缺陷项目中可能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缺陷,因此缺陷数比缺陷项目数要多。

根据表1可以计算出,承包商负责的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80%,而其缺陷项目数却接近缺陷项目总数的90%,因此,提高大修承包商质保管理的绩效对大修整体质量管理业绩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2.2按缺陷类型统计

按质量要素可把以上大修承包商的质量管理缺陷分为6大类,为便于分析,又细分成23小类,如表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文件准备及执行方面的缺陷约占总数的69.2%,是主要缺陷;而其中文件执行类缺陷就占到了缺陷总数的50.2%。这反映出大修承包商在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

3.大修质量管理缺陷的分析

3.1 从数量角度分析

在物理实验中,系统误差被定义为“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区别于偶然误差,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所致,且只能通过改进试验仪器、提高测量技术、完善试验方法或保证正确的实验条件等系统性方法来改善。与此类似,在大修承包商的质保管理中,也存在着由于质量管理系统某个环节失效而引发的系统性缺陷,且这类缺陷往往在该系统环节得到修复以前,大量出现在现场。因此,我们可以套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对大修承包商质保管理缺陷进行分析。

假设“符合CNNO管理要求的承包商行为”是“真值”;“违反CNNO管理要求的承包商行为”即“大修承包商质保管理缺陷”是“偏差”,其数量用X表示。那么,在本文选取的样本中,X值越大,就说明这类缺陷出现的频度越高,而对应该缺陷的质量管理系统环节失效的可能性(其大小假设用Y表示)越大。因此,我们应从23小类缺陷中筛选Y值较大的进行重点分析。

根据上文的推论可知,这7类缺陷的高发很可能是由于质量管理系统中环节的失效所致。“事故冰山理论”也告诉我们,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在群堆模式下大修承包商的质保管理活动中,业主和运营单位应对这些缺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定期统计并对缺陷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寻找可能出现的质量管理系统环节失效的前兆,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大修期间出现重大安全质量问题。受能力及篇幅的限制,此问题在本文中不再多述,可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或方向。

这里应当特别说明的是,本节的推论并不意味着,其它缺陷不存在由系统环节失效而引发的可能性,而我们因此可以降低对其重视的程度。

3.2从对质量影响程度的角度分析

在图2中,虽然A、C、W等16类缺陷的Y值均不大于7,即因质量管理系统环节失效导致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从对现场质量影响的程度上来看,这些缺陷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质量降级甚至质量事件的发生,后果更为严重。比如,因“A-工作负责人未授权”、“T-越点施工”或“W-承包商QC参与检修”导致检修质量的不可控。因此,在面对这类缺陷时,我们本着“零容忍”的原则采取停工、发纠正行动要求等严厉手段警醒承包商高度注意,严厉杜绝此类缺陷发生,确保大修质量的可控。

从QC小组工具使用的角度上来看,这也是我们在使用柏拉图工具进行影响度分析时应当特别注意的,那就是柏拉图中发生次数少的项目,其影响度未必就小。

4.探寻降低缺陷数量的要因,提升大修质保管理绩效

对于缺陷要因分析的研究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受能力及篇幅的局限,本文不再过多叙述。而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提升大修承包商质保管理绩效――降低缺陷数量的要因分析上。

按以上方法,对表2中X值相差较大的不同缺陷进行分析对比并统计,最终得出的结论与图3基本一致。由此可见,从以上6个要因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大修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质量缺陷率,从而达到质保管理绩效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2

[关键词] 医疗缺陷;应对机制;医患关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2-02

由于目前医学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疗需求,在实际诊疗工作当中会出现各种情况的医疗缺陷。医疗缺陷的发生会引起患者不满,少数患者甚至会采取极端手段,发生暴力伤医事件,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医疗缺陷的内涵,医疗缺陷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医疗缺陷的管理,持续不断改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 医疗缺陷的概述

1.1 医疗缺陷的概念 医疗缺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事故及其他医疗差错或缺点。研究医疗缺陷成因的目的在于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属于医疗缺陷。医疗缺陷多发生在检诊、抢救、用药、手术、护理等环节上[1]。医疗缺陷是医疗过程中不符合医疗行为规范及技术标准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是指由于医疗、护理、服务中的失误、失职及管理过程中的不完善而形成的质量不足或服务不满意,其范围包括日常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护理差错、医疗问题及医疗护理缺点等。

1.1.1 国外医疗缺陷的现状 在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国,10%的患者每年都要遭受一次医疗缺陷事件;美国每年有9.8万名患者因医疗过失死在医院;全世界每年有140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据美国医学会1999年11月的官方报告,在美国,每年约100万例医疗缺陷发生,其中约4.4-9.8万人死亡,远高于乳腺癌、AIDS和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造成170-299亿美元的损失,而这些医疗缺陷半数以上是可以避免的[2]。

1.1.2 国内医疗缺陷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同类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严重。在我国,据有关医疗质量调研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在医疗中常犯的错误:技术方面占35%,忽略必要的信息占16%,不小心占11%,没有依照规则占9%[3]。因此,在医疗过程中,要将医疗的缺陷降低到最小程度,医院开展医疗缺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缺陷管理不是完全杜绝工作中出现“缺陷”,而是要以“零缺陷”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即通过制定相关医疗管理方法来约束医疗活动,然后进行检查督促、发现和处理缺陷,达到改善医疗质量的目的[4]。

1.2 医疗缺陷的成因 人总会犯错,我们不能期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不犯错。医疗缺陷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本身因素、医院的管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1.2.1 医务人员个人素质 主要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如与病人的沟通不到位、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及时落实会诊意见及设计的治疗方案、检验结果错贴或登记错误。知识技能缺乏,如抢救决策失误、治疗原则、措施、方法失误,未发现阳性体征、药物使用不当及滥用等等。医疗缺陷的医方原因主要表现在服务态度差、医疗护理不规范和医患沟通不够等[5]。

1.2.2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严,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流程不畅、组织设计和结构缺陷。医疗安全制度不全与措施不到位,如无健全的医疗纠纷报告制度、无合理的医疗费用管理等,医疗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状况不佳,如培训不利、无经验而又缺乏上级指导、仪器配备不足等。安全预防措施不到位,如无质量控制手段、试剂变质、药品未按规定要求保管等。

1.2.3 外部因素 病人个体特征不典型,配合程度较低,医疗保健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行政执法不严等。

1.3 医疗缺陷应对机制

1.3.1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即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途径。其特点是“三全一多样”,即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全过程医护服务工作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体系,采用的管理方式是多样的,通过多样化管理来实现全面护理质量管理方式[6]

1.3.2 构建医疗安全管理系统 医院不发生医患纠纷,不出现医疗事故是不可能的。医疗安全系统化管理旨在把医疗安全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分工管理,实行高层决策,整体安排,逐级负责,防范为主,“监、管、建”并举,全方位强化。在质量至上的新时代,医院的经营方向就是质量经营,重视医疗缺陷的研究,可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使医院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医院安全管理向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3.3 建立减少或免于惩罚的医疗缺陷报告制度 对于如何完善和健全相关制度,多数国外学者认为应该建立一种不带惩罚措施的医疗缺陷报告机制。有调查显示,当去除惩罚机制,医疗缺陷的报告率显著上升达10倍甚至20倍。防范医疗缺陷,Leape认为至关重要的事是要认识到医学如同其它领域,缺陷也是由于人类所建立的系统和组织的失误所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医疗缺陷通常是由于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是系统和组织的问题,几乎很少是由于个体的疏忽或行为不当所致[7]。

1.3.4 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为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准确操作、合理用药;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教育,结合具体案件进行医疗过失警示教育,以引起医务人员对医疗过失的重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1.4 提高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安全(medical safety)是指通过积极的手段、方式的设计和运用以防止医疗错误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行动[8]。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实现病人权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标准。目前医护人员及医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管理上的不足,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努力。

2 结 论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对医疗缺陷的防患均予以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然而,由于国情不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国家之间在医疗缺陷的研究视角、形成原因、防患措施等方面所达成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这对我国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医疗缺陷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积极研究应对医疗缺陷的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对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新潮.加强医疗缺陷管理.确保医疗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5:277.

[2] Rosenbloom M.Medical error reduction and PDAs.International Pediatrics,2003,8(2):69-77.

[3] 孟普.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世界性问题[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11):28-30.

[4] 李珩.医疗缺陷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效果[J].医院管理论坛,2009,27(5):32-34.

[5] 李平.医患纠纷引发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淮海医药,2008(1):88-89.

[6] 程光丽.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方式与作用的思路[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79.

[7] Leape LL.Can we make health care safe.Accelerating change today for America's health,2000,2:2-3.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3

关键词:光纤测温 通信规约 巡检 远程处缺

0 引言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是电缆网运行监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向监控平台实时传递电缆本体和隧道的温度数据、后向散射数据和温度报警信息。该系统子站设备多,地理分布广,采集数据量大,且各自为战,独立运行。通信规约作为联系纽带,将该子系统众多采集和通信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的完整流程。

测温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保证每一条测温数据交互通道的稳定和通常,以及实时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工作对象包括:测温、通信设备,数据汇集设备还有将这些设备联系在一起的通信规约。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光纤测温系统的缺陷发生率。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快速远程进行缺陷处理,避免了大量的现场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以测温子系统通信规约为指导,总结分析主要设备运行特点,针对测温系统远程巡检、缺陷定位和缺陷的远程处理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和改进,最终固化下来。以便能够做到隐患的及时排查,缺陷的准确定位和缺陷处理的迅速响应,进一步提高测温子系统日常运行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1 测温系统运行特点

测温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测量电缆表皮和隧道温度,并将相关数据传输至监控平台,其数据传输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格式处理、本地存储、数据通信、后台服务和数据库存储等环节。测温系统运行特点如下:

1.1 主站设备量少,重要性高

主站端与测温系统相关的数据汇集服务器数量较少,共3组,6台(两两互为热备用)。软件功能简单、明确,但重要性较高。测温数据汇集服务器负责向每一个子站通信主机发送数据传输命令,并接受数据,同时写入数据库;监控中心报警服务器负责接收测温系统报警信息并推送至C/S的客户端。

1.2 子站设备量大,分布广

已接入系统运行的测温子站主机和工控机设备共54台,均位于各变电站主控制内,数量大,分布广。导致现场维护工作的效率较低。

1.3 子站设备运行时间较长

子站的测温主机和通信主机设备已运行了将近四年时间。工控机设备的生命周日要比普通台式主机生命周期(4年)更长一些,但是从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设备的老化、故障将是影响测温子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1.4 统一通信规约

目前的测温子系统通信规约是以国网公司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相关标准[1]为基础,借鉴了GB/T18657系列配套标准[2]。该通信规约基于TCP/IP协议族,采用平衡传输方式,包括了数据校验、重发、确认、阈值触发等主要功能,基本上能够满足对于数据传输的实时、准确和可靠性要求。

1.5 统一维护方式

不同类型测温主机和通信主机软硬件系统功能基本一致,无论在功能上,还是软硬件系统的配置上均采用了测温和通信分开管理,因此可采用一致的维护方法。

1.6 两类缺陷

常见缺陷集中出现在子站端测温、通信主机和前端所敷设的光纤。子站端缺陷处理基本上可通过远程操作方式实施;光纤衰减和断裂点必须经由现场处理方式解决。

总的来讲,测温系统是目前电缆网运行监控系统当中较为复杂的子系统之一。但通信过程相对透明。他拥有自己的测温系统、通信系统、前段监测设备,覆盖范围大、数据量多,并且中间环节较多。对日常维护工作的细致程度要求很高。

2 测温系统巡检

2.1 巡检工作的主要环节

根据该通信规约特点,可知测温子系统巡检和处缺工作的重点应该从以下两个环节为重点展开:

2.1.1 主站数据汇集服务器和中心报警服务器。这两种服务器位于通信协议的主站端,可理解为整个数据交互的核心或主动端。共部署了所有数据采集和报警信息接受后台服务共30个。负责通信命令发送接受、数据接受、设备代码以及通道代码等实时交互等,这些详细的信息均存储于服务日志当中。

2.1.2 子站通信服务器。此类服务器部署于不同的变电站中,位于通信规约的厂站端,可理解为多个数据交互的被动端。每一台通信服务器共部署了两种服务:一种是通信服务,数据发送命令的接收、数据的放松和报警信号的发送;另外一种服务作为主站端和厂站端通信服务的中间件,用于过滤、筛选、有效性确认以及阈值触发等功能。

2.2 主站数据汇集服务器

数据汇集服务器是整个测温系统维护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服务器上所部署的测温服务进程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测温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子站与主站数据、命令交互日志。可以全面、准确的反应当前所有子站与主站服务器的通信过程状态,数据交互时间、周期、各通道通信状态、子站主机端口状态等。在测温系统的巡视和处缺过程当中,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和工具,最终的目的便是保证数据汇集服务器及其所部属的软件服务正常运行状态,并具备正常、规范的日志。

对于该设备的巡检内容主要为后台服务日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2.1 完整性:为服务日志当中的信息是否完整,如:命令发送时间,接收时间和数据接收时间是否及时;服务代码,通道代码,设备编码是否正确;测温数值和后散射曲线数值及其测点数量是否完整,并符合测点间距的要求。

2.2.2 有效性:包括:日志是否存在溢出信息,是否为无效日志;各条命令和数据的发送、接收时间是否等间隔;各个代码端是否准确。

2.3 子站测温和通信主机

在对子站测温主机和通信主机的巡检过程当中主要的巡检内容如下:

2.3.1 测温主机

测温软件的通道巡检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不巡检通道;本地磁盘空间,网络及共享文件挂载状态,两台主机间通信是否正常;系统时钟和CPU及内存占用率是否正常,硬件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2.3.2 通信主机

通信软件中各通道的运行状态、数据的及时展示、报警信息的展示是否正常;系统时钟和CPU及内存占用率是否正常,硬件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3 远程缺陷处理

缺陷的发生多由细微的误差引起。因此,缺陷的处理切不可采用粗放的手段来解决,例如:主机重启以及相关软件的重启。首先这种处理方法很有可能无法根除缺陷;其次,频繁地重启对主机的软硬件会造成损害。所以一定要逐个排查每个环节,分析缺陷原因,制定处缺方法,最终完成缺陷处理。下面将针对该流程分两部分说明缺陷处理的方法。

3.1 主站分析和处缺方法

无论通过巡检方式或是其他方式发现了测温系统的缺陷,首先要从主站端入手来分析和初步确定缺陷发生的位置和原因,并继续进行处缺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紧紧把握住日志文件,对其进行细致梳理和认真分析。

3.1.1 如果日志当中保存有完整且正确的时间、光纤编码、通道编码、测温数据和后散射数据等信息,那么可确定缺陷应位于主站端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因为所有的测温信息通过数据汇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写入数据库。无论是C/S和B/S客户端,都要重新由数据库当中调取所需曲线并作相应展示。可通过数据库操作软件查看当前对应表空间名称,路径和空间来做相应的缺陷处理。

3.1.2 如果日志中测温数据采集命令的发送时间间隔和命令代码缺失、有误或重复,那么可确定缺陷位于后台测温服务。通过重新调整测温后台服务的相关设备代码、时间和通道代码配置来完成缺陷处理。

3.1.3 如果日志中出现目标设备无法连接,或者缺乏某一通道测温或后散射数据,那么缺陷应位于子站端。

3.2 子站分析和处缺方法

当确定了缺陷的位置位于子站端设备后,可按照先通信主机后测温主机的顺序,对两台主机的软硬件系统分别进行缺陷排查。需提起注意的是,大部分子站缺陷均可通过远程方式来处理,除非遇到远程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主机失去外部电源等现场处理才可解决的情况。所以,该部分分析和处缺的原则是:尽可能将所有缺陷远程处理,避免现场处缺。

3.2.1 通信主机时钟与数据汇集服务器时间差异较大而引起的通道中断。由于数据传输周期为15分钟,若差异大于此,便发生双方不能按照统一约定时钟进行传输,因此造成通道通信条件无法建立,通信失败。此缺陷处理过程非常简单,以数据汇集服务器为基准,修改通信服务器始终便可解决。

3.2.2 由于通信软件运行时间较长而存在的误差积累而导致的某一通道或者所有通道均无法正常传输数据。可通过重新加载配置数据,或者对故障通道的配置数据进行微调来处理此类缺陷。

3.2.3 测温软件运行时间较长所积累的误差所导致的软件崩溃、退出导致的通信失败。可通过重新启动该软件并配置相关参数来处理。

3.2.4 测温和通信主机的硬盘空间不足影响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运行,造成软件的自动退出。可通过转移或删除部分数据来完成。

4 结论和展望

本文所给出远程缺陷处理方法,是在充分了解测温系统主要设备功能和运行特点基础上,通过分析测温子系统通信规约并以其为指导,从而总结和固化下来的。整个流程力求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测温系统远程巡检和处缺方法的提出为其他子系统相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文中部分内容可直接推广至其他子系统,最终可实现监控系统全面状态巡检和处缺。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4

关键词:AP1000;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调试期间的缺陷是指向业主交付的供电厂使用的或供进行规定的活动而使用的基础单体的偏差。该基础单体偏差可能产生潜在安全风险或影响该基础单体的安装、使用或运行。海阳核电调试缺陷主要来源包括:调试实施过程中发现或发生的缺陷、运行人员及其他生产人员对于移交调试系统的定期或不定期巡检中发现的缺陷、TOTO(调试向生产移交)联检缺陷。

调试期间的缺陷处理要坚持受控、安全、快捷的原则,应根据缺陷处理涉及的边界范围,根据系统设备、机组状况,根据缺陷处理对安全和机组可用性的影响情况综合考虑处理。

2 调试缺陷的分类

根据调试缺陷对安全方面的影响,确定对缺陷响应时间的要求,综合设备本身的重要程度和故障本身的严重程度来审定,海阳核电将调试缺陷划分为以下四级。

1级:立即处理,涉及人员、重大设备严重安全风险或影响调试关键路径的缺陷;

2级:24小时内处理,对人员或设备有不可避免的风险,使人员受到伤害或设备受到损坏且无临时措施可采用,影响调试次关键路径的缺陷;

3级:72小时内处理,对人员、设备安全有潜在影响,对调试存在潜在影响;消防系统不可用(临时措施已投用);对工业安全有严重影响(临时措施已投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试计划进度;

4级:无时间要求,对系统设备运行影响很小的缺陷;消缺仅涉及一般辅的服务支持类工作和土建等工作的缺陷。

3 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流程

依据国内外核电站调试经验及海阳核电现场调试需求,海阳核电制定了相关的管理程序实现对缺陷的报告、审批、处理和关闭的闭环控制,并将流程固化至信息系统中。目前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已实现信息化,设备缺陷模块隶属于调试及生产信息管理系统CPIMS (Commissioning & Prod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调试管理领域。

调试缺陷管控采用以CPIMS的设备缺陷模块为载体,调试维修组为消缺主体,调试计划组统筹协调的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等级的缺陷,采取不同的处理流程。

3.1 非紧急缺陷(2-4级缺陷)处理流程

3.1.1 缺陷的填报

任何人发现调试缺陷时,应及时填写缺陷牌并在缺陷处或其附近悬挂,并在CPIMS“设备缺陷”模块中录入缺陷的基本信息,并在CPIMS中发起工作流[[1] 徐娟娟,核电调试管理模式在海阳核电的具体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13(26)]。

3.1.2 缺陷的审核

发起的缺陷会依次经过填报人主管和调试专业主管审核。审核无误的缺陷,调试专业主管填写验证消缺的STE(系统试验负责人),并发送至STD(倒班试验主任)台面。

3.1.3 缺陷的核准定级

该节点由调试队主控室倒班试验主任(STD-Shift Test Director)负责。STD负责缺陷的最终定级、确定消缺的维修专业组、选择维修专业主管、明确缺陷消除日期。

3.1.4 调试计划工程师受理

STD分发的缺陷会先统一经过调试计划工程师台面。调试计划工程师会对缺陷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并根据现场调试情况,合理安排消缺窗口。

3.1.5 维修组专业主管受理

计划工程师将缺陷分发至维修组专业主管后,各专业主管会指定该缺陷的维修策划人、消缺责任方、消缺的工作负责人。

3.1.6 缺陷的处理和关闭

若采用维修工单来处理缺陷,在CPIMS中可由缺陷自动触发维修工单,维修人员进行工单的策划和执行,由STE验证消缺情况,最终由工单策划人关闭工单。工单关闭后,其缺陷流程也对应关闭[[2 ]仝秋生,电子工单管理系统在核电项目调试阶段的应用,项目管理技术,2013(07)]。

3.2 紧急缺陷(1级缺陷)处理流程

调试期间设备上的某些缺陷影响到机组调试关键路径工作进展、设备安全运行或关系到人身及电站安全时,须对其进行紧急维修。对于采取紧急流程的缺陷,可先不在CPIMS中填报缺陷。待紧急维修完成后,补填缺陷报告及消缺报告。

3.2.1 紧急工作干预

当班STD/值长负责识别紧急工作,创建紧急工单,通知隔离经理制作紧急工作许可证并实施现场隔离;通知相应专业主管或值班负责人,由专业主管或值班负责人安排工程师进行工单准备。指定的工程师接到紧急工单后,应立即准备并打印出工作文件包,将工作文件包交给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领到工作文件包后,立即开始办理开工手续,并现场实施维修作业。STE或相关系统、区域负责人对结果进行验证,并由维修工单策划人进行再次审查并由其关闭。

3.3 缺陷的跟踪和协调

调试计划组负责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的归口管理。调试计划组负责跟踪各系统消缺进展,缺陷进展统计清单并进行趋势分析,定期汇总遗留缺陷并督促主要责任单位及时处理。对于处理责任不明确的缺陷项目,由调试计划工程师组织召开缺陷协调专题会。参会人员主要包括设计管理、工程、采购、运行、维修组及相关专业STE等,会上对缺陷的处理责任进行划分,并明确缺陷的消除日期。

4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特点

海阳核电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介入调试缺陷管理,至2014年7月,CPIMS中调试缺陷共计1873项,关闭1775项,关闭率达到95%,消缺情况总体进展良好。分析海阳核电调试缺陷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4.1 组建了专业的调试维修队伍

海阳核电联合调试队从公司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了调试维修组,由联合调试队副经理专职担当调试维修组主管。调试维修组负责参与缺陷的故障诊断、原因分析、缺陷处理策划、现场执行和监督。调试维修组涵盖机械、电气、仪控、土建支持、通讯、役前检查等专业,能满足各系统的消缺要求。调试维修组与系统试验负责人密切配合,确保系统试验进度不受制于消缺工作。

4.2 完善的缺陷协调会议制度

目前主要设有两级缺陷处理协调会议,分别为缺陷早会及缺陷协调专题会。缺陷早会由调试维修组组织召开,会上主要讨论过去二十四小时缺陷处理进展,各专业组汇报需协调解决的缺陷项目。对于建安、采购、设计相关,维修组无法内部协调解决的缺陷,提报至缺陷协调专题会上解决。

4.3 CPIMS设备缺陷模块自身的开发特点:

1)严格的审批流程,设置多个人员组/权限组,确保缺陷填报的正确性、消缺窗口的合理安排及消缺质量的有效控制;

2)双向工作流,可审查通过/带意见回退;

3)放开工作流各节点审查记录,使缺陷管理具备可追溯性;

4)缺陷填报时,可加附件,作为审查的补充文件;

5)可实现缺陷自动编号功能;

6)实现了与工单模块的耦合,可实现缺陷自动触发消缺工单;

7)具备较强的统计类报表查询功能,利于KPI指标的统计。

5 调试缺陷管理的优化建议

1)严把移交质量关,将设备问题消除在移交之前

针对调试过程中建安及设备相关缺陷难以界定责任的现象,建议从上游着手,严把TOP(建安向调试移交),严格按照程序规定的检查原则将建安问题提早发现提早解决;此外,建议调试人员参与关键设备的到场验收工作,严格按照设备的验收准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发起不符合项。

2)进一步加强建安承包商对调试期间缺陷处理的参与力度

调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缺陷是由于设备安装质量问题引起的,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承包商良莠不齐,部分承包商的资质与能力明显不符,承接项目众多,技术和管理力量稀释,致使项目业主监管难度加大[[3 ]王凤学,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建设管理与实践,中国核电,2010(03)],在缺陷的处理责任界定为建安方后,如何快速组织建安方进行缺陷处理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3)加强备品备件管理

备品备件问题已成为制约调试消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消缺过程中出现的等备件现象,建议联合调试队与设备供方(包括采购部、中电投电能成套公司、国核工程公司和西屋联队)建立灵活的采购供货机制,争取做到先提供备件,满足现场的消缺需求,再与相关供货商讨论备件的商务问题。

6 总结

调试缺陷的管控对于调试的进度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海阳核电调试工作的不断深入,海阳核电在缺陷管理领域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全面的管理体系,并借助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将缺陷管理模块与工单模块进行关联。本论文对海阳核电1号机组的缺陷管理流程进行总结,归纳调试缺陷管理的特点,并提出调试缺陷管理的优化建议,以期与国内核电同行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5

作者:杨国荣 杨美荣 李淑莲

摘 要:本文查阅已有相关文献,分析自理缺陷护理理论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应用的发展、优势以及具体实践。循证护理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具有传统护理临床带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且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临床带教程序。自理缺陷护理理论已经并将继续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理缺陷护理理论;手术室;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护生,也就是未来护理工作人员的发展,进而对护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手术室作为一个独立性强、专业要求高的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临床带教较为困难。由美国著名的护理理论家Orem提出的自理缺陷理论[1]指出,护理工作中应明确个体在什么时候需要护理帮助,也就是明确护理工作的范围。当个体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平衡被破坏,即出现自理缺陷。而出现自理缺陷,才是需要护理提供帮助的时候。此时,护士应采取措施弥补病人的自理不足,满足其治疗性自理需求。该理论自问世以来,已成为护理实践与教育的一种概念架构。在综合其他临床带教方法的基础上,将OREM护理模式理论和方法引入手术室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1 自理缺陷理论的发展

Orem自理理论开始于1956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1971年成熟并出版。期间,经历了疾病谱的变化、护理需求的增长、护理人数的增加、公众对健康态度的变化等。Orem认为,自理是个体为了维持生命、增进健康、确保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并进一步规划了全补偿、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三个护理系统。全补偿系统是指患者丧生全部自理能力,所有自理需求均由护士予以满足;部分补偿系统则是指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满足患者的自理需求;支持教育系统是指护士通过指导和提供促使自理发展的环境,进而满足患者的自理需求。这样,当患者出现自理缺陷时,护士就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护理支持教育,进而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

作为Orem自理理论核心的自理缺陷,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个体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自己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另一种是照顾者的自理能力无法满足被照顾者的治疗性自理需求,如父母不能满足小儿的自理需求等。

2 自理缺陷护理理论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优势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护生在成为正式临床护士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关键阶段。节奏快、气氛紧张、无菌要求严格、器械设备繁多和人员复杂等是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3]。而且,与普通科室不同,手术室中的病人在实施手术麻醉后,即丧失全部自理能力,所有自理需求均由护士予以满足,且无法与之沟通,因而常使护生感到无所适从。

而Orem的优点在于Orem护理模式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一系列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从而能够培养手术室护生的全局观,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而独立对手术前、中、后的各项护理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此外,护生也可通过这一过程,使患者在手术前亦了解自己的相关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达到最佳护理效果[4]。 转贴于

通过自理缺陷护理理论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可以使护生在手术室实习过程中形成思路清晰,工作条理的护理习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现阶段的手术室护生,在将来进入医护工作后,一部分将成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管理人员,因此,掌握Orem对未来护理学界得教学和管理更具深远意义。

3 自理缺陷护理理论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实践

3.1自理缺陷护理理论的基础教育。对刚刚进入手术室临床实习的护生开设Orem自理护理理论的相关课程,使学生对Orem自理护理理论的理念、原则、基本步骤等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在后来的实习中发现问题并运用Orem自理护理理论解决的兴趣和能力。

3.2自理缺陷护理理论与传统手术室带教相结合。在具体带教实践中,在结合自理缺陷护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做到一带、二看、三放手。一带,是指首先由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进行操作,同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等;二看,就是老师协助,由学生操作,同时老师在一旁观察,在她们的实际操作中看到不足,并及时给予纠正;三放手,就是老师完全放手但不放眼,在学生独立工作期间,严格把关,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3培养护生自理缺陷护理理论的实践能力。以具体手术案例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一个完整的自理缺陷理论的实施过程[5]。首先,由老师集中示范讲解完成完整护理计划的要领、注意事项等;然后,不同带教老师分别模拟术中的角色(包括病人、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巡回护士等),帮助护生进行情景模拟。而学生则应在此过程中,独立运用自理缺陷理论,完成实验内容。最后,在模拟训练结束后,将护生“一对一”分给各班次带教老师参加手术,使其快速进入手术室的工作状态。

4 小结

护生由于刚刚进入临床,往往会过于热情。当患者提出任何要求时,护生在还没有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时就立即给予满足。殊不知,这恰恰正是对护理的一种误解,更没有体现自理缺陷理论的精神内涵。护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处处闪耀着是护士智能活动的光辉[6]。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应用自理缺陷护理理论,教育学生为预防和克服自理缺陷或为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治疗性帮助,对于世界护理学界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鄂慧峰,袁义厘,张红兵.奥瑞姆(Orem).自我护理模式与应用[J].现代护理,2003(08).

[2]张立琴,杨新月.奥瑞姆自理模式在我国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7).

[3]范勇.陈美婵手术室护生教学改革尝试[J].全科护理,2009(5).

[4]张立新,王超虹,苏淑梅.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07,28(4).

[5]周丽萍,周俐.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模式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52—53.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6

1 网络设备定级

对网络设备定级,可以加强对重点设备的监督,做好设备的运行监视和检修维护。单台设备完好率,是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以及衡量网络管理好坏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网络设备定级,主要是根据设备在运行、维护和检修中发现的缺陷,并结合试验和校验的结果,从理论原理上和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探测其对网络安全运行的影响程度以及设备技术管理状况来评定设备的等级。根据评级标准。可以将设备分为三类。

1.1 一类设备

设备性能、技术状况全面良好,各项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完全符合该设备的设计要求,外观完好整洁,技术资料齐全、正确;能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安全、经济运行的设备。

1.2 二类设备

设备主要部件和主要技术指标合格,技术资料基本完整,外观尚可,但个别次要部件或次要试验、检测结果基本合格,但存在某种瑕疵,次要技术指标存在有一定负偏差,但尚不致影响安令运行或只有较小影响。

1.3 三类设备

没备有重大缺陷。主要技术指标与设计不符,外观很较为破旧,主要技术资料残缺不余,不能保证安全运行;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和档次已经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水平且无法升级者,相关管理制度规定的预防重大事故措施项目未完成者

2 网络设备缺陷定级

根据设备缺陷对安全运行威胁的程度,缺陷类型分四种:

2.1 一类缺陷

根据日常运行表象和理论分析后认为,对安全运行有严重威胁,短期内可能导致严重运行故障甚至局部系统崩塌,或以旦发生故障,其后果极为严重,必须迅速申请检修或停机做大修处理的缺陷。

2.2 二类缺陷

指对安全运行有一定的威胁,经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后认为,短期内尚不至于导致较大故障,但必须在正常停机后处理的缺陷。对这类缺陷,应在正常巡视监测中加强检查和监视,防止缺陷升级。

2.3 三类缺陷

设备存在一定问题,经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后认为对安全运行威胁较小.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导致事故,可以在月(年)度大修或改进工程中结合消除的缺陷。

2.4 四类缺陷

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已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或已属淘汰产品,或者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由于材料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存较长时期内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这类缺陷必须结合基础建设做报废处理,或通过更新、升级改造工程来解决。

3 缺陷网络设备检修

发现网络设备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检修,防止缺陷扩大而发生事故。为保证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试验检查和检修。网络没备检修工作分为两种,计划检修和非计划检修。

根据网络设备的在整个系统中的性质、功能和地位制定不同的检修计划,汁划中明确不同设备的检修周期,不同网络设备,执行不同的计划检修周期,实行“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非计划检修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设备突发性故障或损坏而抢修设备,所以非计划检修又叫事故抢修。在非计划检修中,还包括设备使用过程巾的一般故障的及时处理和维护。

设备的计划检修一般义分为日常维护、小修和大修三种

3.1 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是指,系统存正常运行期间并未发生故障,维护人员根据日常维护周期和项目,例行对系统设备进行的一般巡视、检查和保养,或当系统设备发生故障后,能够现场处理并在短时问内恢复其额定功能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能立即投入使用的修理和维护。此类维护和维修,一般不更换零部件。

3.2 小修

小修是指不能南一般维护人员完成,必须将缺陷设备送往专业技术人员或部门处进行的.工作量较小的局部修理。此类维修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小修内容,一般是零部件检修和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等。通过小修恢复设备的额定功能和其它技术性能指标。

3.3 大修

大修是指工作量最大的一种检修,它需要南专业的技术人员或技术部门,将缺陷设备大部或伞部拆卸检查、试验、校验;更换和修复零部件。通过大修,使设备恢复额定功能、技术性能指标和运行效率。

4 网络设备的运行维护

网络设备在运行巾,应由专业运行维护人员,经常观察并掌握其运行参数。析设备的运行的状况,并不断对发现的 题进行处理,对网络设备的操作必须正确。

4.1 值班制度

较大型的网络系统一般都是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因此,对运行中的网络设备应设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进行值班,其职责是监视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湿度、声音、运行日志等,使其在设计规定的条件下运行。当发现有不合乎正常运行的状态和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值班记录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防止故障扩大。

4.2 运行记录和日常维护记录制度

运行中的值班人员应根据相关值班制度的规定,定时按规定将有关运行参数和发生的变化及时间正确记录下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分析、判断设备健康状况的依据,在发生事故后作为追踪事故源头,分析事故原因、事故等级和处理事故的重要依据。

4.3 运行分工负责制

运行中的网络设备,要根据其性能、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复杂程度分为若干单元,按值班人员的技术职能和技术等级,分工负责观测和检查。同时,要建立专门机构,整理、分析运行资料,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7

关键词 飞机外部缺陷;Android编程;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149-02

0 引言

飞机外部缺陷(AED——Aircraft External Defect)是指存在机和发动机外表的、可目视直接检查到的、由于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在手册放行限制标准内的凹坑,孔,材料丢失,变形,裂纹,以及经过修理后的存在机或发动机外表的补丁。

由机外部缺陷在手册的放行限制标准之内,人们对飞机的外部缺陷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长期以来,国内各航空公司的工程维修部门只对飞机上较大的、较明显的、超出手册放行限制标准的缺陷有记录。工程师和维修技术人员关心飞机系统故障胜过关心飞机外表上存在的看似不影响安全的缺陷,因为飞机系统的故障是直接关系到飞机的安全、航班的正点,是与经济利益密切相连的。而对飞机的外部缺陷,由于它们在放行限制标准之内,各大航空公司几乎没有准确完整的控制和记录方法。工程技术人员也很难准确地指出机队中的飞机机身上任意一个补丁的基本情况,更难以评估飞机上众多补丁对飞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然而,飞机的外部缺陷在飞机的运营维护中有着重大的影响。

飞机的外部缺陷与飞机的安全运行有着必然的联系。机身上的各种整流罩上的补片、凹坑等缺陷必然会增加飞机飞行的阻力;直接影响飞机的姿态操纵,影响各舵面的操纵效率;同时,大量的缺陷会增加航空公司的飞行燃油成本,增加污染,降低运行的经济性。

由于没有系统规范的控制记录方式,航线维护中发现的飞机外部缺陷无法确定其发生时间,对所有的外部缺陷都要重新确定其损伤程度,以判断飞机能否被放行,大量的重复工作使飞机停场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航班的延误。

此外,对飞机外部缺陷的控制也是飞机租赁的要求。租赁的飞机要求在退租时提交飞机的外部损伤修理记录。

由此可见,对飞机外部缺陷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种适于航线维护使用的控制记录方法,对飞机外部缺陷的维护进行管理,是飞机的运行维护的迫切需求,也是航空公司加强维修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的必然趋势。

1 飞机外部缺陷的控制

由于国内各航空公司对飞机的外部缺陷的重视程度不够,飞机外部缺陷的相关控制管理系统仍存在空白。目前,对飞机外部缺陷的发现、报告、处理、记录这几个环节通常参照飞机系统故障的处理环节来执行,如图1所示。

对机外部缺陷的处理有3种情况:

1)当飞机外部缺陷由机务人员在航线检查或定检中发现时,机务人员检查发现的问题直接报MTS值班工程师;

2)当飞机外部缺陷由飞行人员、乘务人员等机组人员发现时,机组人员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直接填写在TLB/CLB上,由机务放行人员报MTS工程师或直接报签派,签派通报MCC,MCC再报MTS;

3)当飞机外部缺陷由货运人员、油料人员等其他地面工作人员发现时,地面工作人员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各自的调度室报到MCC,再报到MTS。

无论采用哪种通报途径,飞机缺陷信息最终都被报到MTS。MTS工程师到飞机现场确定损伤的准确位置和尺寸大小,再回办公室查找相关AMM或SRM的放行飞机标准以确定是否可以放行飞机或必须修理后才能放行飞机。

机务人员针对不同的飞机外部缺陷对其进行记录:

1)对于允许的损伤,大部分没有任何记录,少量的飞机外部缺陷由工程师在值班日志记录。然而值班日志保存一年作废,不作为维修记录保存;2)对于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修理的损伤,工程师办理DD予以控制;3)对于经临时修理后可以放行的损伤,工程师出具非例行工作单并办理临时修理项目予以控制,非例行工作单作为维修记录存档保存;4)部分飞机的外部缺陷被记录在航空公司相应的飞机性能监控系统中,此类系统主要用于记录飞机系统故障,对飞机的外部损伤,特别是手册允许的损伤没有做出专门录入规定,MTS工程师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是否将飞机外部缺陷录入。

在航线维修中,工程师查找飞机外部缺陷的记录只能通过生产部门查看保留故障记录;技术部门查看临时修理记录;质量部门查看保存的非例行工作单;航线部MTS查看值班日志以及在相应的飞机性能监控系统中进行查找。这样的查询方式不仅非常繁琐耗时,不能及时获得查询结果,更多的时候由于记录的缺陷信息不够完备根本查不到结果。

2 外部缺陷控制管理系统设计

外部缺陷控制管理系统以本地局域网线路,实现外部缺陷信息在机务人员、MCC、MTS之间的实时传递,使各部门在外部缺陷的处理过程中实现无缝拼接。同时实现对外部缺陷的统计分析,对机务人员的维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该系统具备较强的平台兼容性和可移植性,为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升级预留业务接口。

根据航线维护中对飞机外部缺陷的控制,外部缺陷控制管理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1)移动终端的录入功能

该模块为用户和系统之间提供接口。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登陆系统,并通过拍摄照片或信息录入的方式,将外部缺陷信息由移动终端输入至局域网数据库,完成信息录入的过程。

2)MTS监控与调度功能

监控与调度模块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它可以实现对录入信息的实时监控,在外部缺陷上报的第一时间,接收完整的缺陷信息,并根据缺陷的特征,调度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配备维修工具、完成航材准备、确定维修方案。

3)部门监控与查询功能

各部门可通过查询功能详细了解缺陷信息,并实时接收MTS调度信息,按维修方案协同完成维修任务。

4)统计分析功能

外部缺陷控制管理系统提供了对外部缺陷的按机型、按区域的统计分析功能,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某机型的三维模型上查看某一时间段内外部缺陷的分布情况,并可获取每个缺陷的详细信息、维修信息和相关文档。

3 外部缺陷控制管理系统实现

外部缺陷控制管理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实现PC客户端程序,采用Eclipse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实现移动客户端程序,采用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

系统涵盖用户登录、缺陷信息、调度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文档、帮助等功能,为外部缺陷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完整的逻辑流程,其界面如图3~4所示。

移动客户端程序实现了外部缺陷的录入,包括缺陷的飞机号、位置区域、描述、图片以及录入时间,其界面如图5所示。

4 结论

本文针对飞机外部缺陷设计了控制与管理系统,并通过编程实现对系统的可用性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可以看出:

1)移动客户端的实现使缺陷的上报更加快速、信息更加完备,在第一时间将缺陷信息录入系统并永久保存,在缺陷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提供及时的查询;

2)MTS的实时调度减少了部门间协作的相互等待时间,简化了维修组织过程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3)可视化的统计功能使统计分析结果与飞机区域相关联,更加形象直观。

参考文献

[1]丰世林.B737NG航线维护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5):19-21.

[2]李永祥.航线维修工作的实施及监管[J].民航管理,2011(4):12-15.

[3]王再兴.民用航空器外场维修[M].中国民航出版社,2000,8.

[4]倪现存,左洪福,许娟,王华伟.基于PDM的民机航线维修BOM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飞机设计,2008,28(3):50-53.

系统理论的缺陷篇8

1.1四网融通,广开言路

患者通过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电子触摸屏和网络这4种形式向医院提出表扬、指出建议、作出批评。四网融通,广开言路,患者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想法随时传达给医院,医院在得到讯息后迅速做出响应,在24小时内与患者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做到有呼必应,有问必答。

1.2“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工作小组

成立“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工作小组,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根据患者反映突出的情况,组织工作小组相关成员进行核实查证,定期、不定期进行会议讨论,重点针对患者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1.3缺陷处理闭环系统

建立科学、系统、高效、客观、全方位的处理机制,重点针对存在缺陷的服务环节进行管理干预,建立“受理—查证—整改—反馈—评价”的缺陷处理闭环系统。通过对患者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核实,经过工作小组讨论提出整改方案,根据具体情况试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反馈进行评价,对确实存在流程缺陷的环节进行再造,从而实现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服务职工的目的。

2效果评价

图1显示,流程再造数量的年度变化趋势显著地表明了医院管理侧重点的变化,以及医院医疗服务流程的逐步完善过程。图2所示,流程再造主要涉及并参与部门前5名分别为信息中心、医务处、财务处、护理部、总务处,也侧面说明了患者反映比较多集中在以上5个部门,也明显看出各部门所占的比重。

3推进流程再造案例

3.1案例1:门急诊药房合并我院的急诊药房一直存在流程不顺畅,导致患者看急诊时交费、取药环节存在一定不便。经过管理系统小组成员反复讨论,搜集相关科室意见,协调相关工作负责人,医院作出调整:将急诊区域重新装修后,将急诊药房搬到一楼大厅门诊西药房南侧;资源整合、系统调整,实现在急诊收费处收门诊处方;急诊药房与门诊西药房间墙壁打通,将急诊药房与门诊西药房合二为一,患者可以在看急诊时及时拿到门诊药品。以上系列调整增加了服务窗口数量,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待时间,实现了医院门急诊总收费次数下降,减少了患者来院次数。3.2案例2:血气机和血气试剂整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西直门院区和白塔寺院区,两个院区之间有15~20分钟车程,故两院区很难共享医院的部分设备。医院原来共有9台血气机,其中老院手术室1台、老院50病房1台、呼吸科3台、新院手术室1台、外科监护1台、肝移植监护1台、心外监护1台。虽然可以满足患者需求,却存在一定的浪费。白塔寺院区血气机使用率相对不高,鉴于血气机试剂使用的特殊性,白塔寺院区平均20天做10个,收费1200元,试剂成本8000元,即每20天医院亏损6800元,每年亏损合计12.41万元。经过管理系统小组成员反复讨论,搜集相关科室意见,协调相关工作负责人,医院作出调整:调整血气机数量至7台,整合血气机使用区域,其中老院检验科1台、呼吸门诊1台、6B监护1台、6C监护1台、4B监护1台、新院手术室1台、急诊抢救室1台。调整后的血气机使用布局更加合理,在保证患者使用的同时减少成本,增进效益。经统计共减少血气机设备成本25万元,加上每年白塔寺院区减少试剂亏损12.41万元,共计37.41万元。

4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运行至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7年前制定的系统和相关制度、流程在适应现在的诊疗服务过程中有一定的不合适,需要经过具体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对系统和相关制度、流程进行调整。4.1出现问题原因分析鱼骨图见图3。4.2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制定的系统调整实施方案系统调整实施方案如图4。

综上所述,“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实现了以项目促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获取患者反馈具有及时性、直接性和成本低等特点。通过广泛接收患者意见和建议,逐步调整就诊流程,大量改善就诊环境,逐步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填平洼地,使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大量数据证明,从系统角度解决问题,降低医院风险,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当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运行至今已经进入第7年,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运行中调整,在调整中磨合,作者将进一步追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文明服务缺陷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做出效果评价。

上一篇:可持续农业案例范文 下一篇:电子竞技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