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23 22:38:27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 安全风险评估 分析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的因素也不断增多,因此在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复杂电力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研究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对电力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以使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地了解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

1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是指在突发性故障引起的扰动下,系统保证避免发生严重供电中断的能力。电力系统复杂,需要构建一定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评估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关键,只有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评估结果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估研究主要有 3 类方法,即确定性评估、概率评估、风险评估。电力系统由大量的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架空输电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等元件组成。设备停运是系统失效的根本原因,系统风险评价首要工作就是要确定元件的停运模型。

由于风险按每一个元件、每一起事故和每一类安全性问题进行计算,因此可以将对系统的整体风险评价进行分解,分解为对各类安全性问题的评估,并分类计算风险指标值,来反映系统安全问题的不同方面。在本文中定义了四类安全性问题,分别是过负荷风险、低电压风险、电压崩溃风险和功角失稳风险。根据这些风险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完整性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包含了结构、技术、设备三大方面的风险指标。

2 基于状态检修的电力系统故障概率模型

本文基于状态评估推算设备故障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按各状态量对线路安全运行影响程度的轻重进行权重,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当前设备进行评分以及权重系数建立了系统元件状态量评价表,从而对电力系统线路元件故障率进行评价。并依据200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颁布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和相关设备的状态评价导则,该导则为输变电一次设备的状态量拟定了扣分标准。具体的基于状态检修的电力系统故障概率模型如下:

研究表明,设备状态评分与故障率之间存在如式(2-1)所示的指数关系:

P = Ke- (2-1)

式中:I :设备状态评分值,即通过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获得的状态评价得分;

K:比例系数;

C:曲率系数;

p:平均故障率,其取值范围O~1。

由上式可见,状态评分的数值越大,设备故障率也就越高。

关于公式(2-1)中K、C值的求取,需根据各电力企业所辖电网的线路元件状

态和平均故障率进行统计计算,求得适合于该区域电网的K、C值,统计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收集数据的统计,可以由年故障线路元件数与线路元件总数得出线路元件的年故障发生率,即

P= x 100% (2-2)

式中:n:故障线路元件数;

N:线路元件总数。

基于历史统计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公式为:

P= x 100% (2-3)

式中:p:线路元件的年故障发生概率;C ×I

Ni:某一分类的线路元件数;

N:线路元件总数;i为线路元件的分类,i=1~4;

I :根据i的分类按照对应于I 分值上下限的平均值代入。

只要获得某地区电网2年及以上的线路元件故障率p的统计数据及线路元件状态评分I ,就可以通过反演计算获取适合于该区域电网的比例系数K和曲率系数C。

3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首先要根据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和电力系统模型来计算和分析。具体操作包括风险指标计算和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分析。

在计算流程中,如下图1。

图1 风险指标计算流程图

首先确立初始计算条件以及研究对象,包含所有需要计算的可能发生故障的元件;利用已知历史数据计算目标集内每个故障发生的概率。对于设备停运故障,计算每个故障发生。后系统的潮流分布情况,从潮流结果中运用有效数据按照上面所建立的模型计算过负荷风险指标、低电压风险指标。对于电压崩溃指标中的有功裕度值,计算的是所研究区域中所有负荷同时按一定比例增长的结果;其中负荷增长过程中,设负荷功率因数不变。功角失稳指标只计算线路两端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求出每个故障下的各种风险指标。最后,当集内的所有故障全部计算完后,通过风险指标的整合对系统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4 结语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套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状态检修电力系统风险评估的量化需求,提出了一套的概率模型。最后,给出该评价指标计算路径和评价方法流程在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的步骤,可为电力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作用。但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通常是在政府的监管下进行的,因此评估体系必须符合便于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评估工作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陈亦平,洪军.巴西“11.10”大停电原因分析及对我国南方电网的启示[J].电网技术,2010,34(5): 77-82.

[2]陆波,唐国庆.基于风险的安全评估方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J].2000, 25(11): 61-64.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2

关键词:电力安全;施工;安全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V35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33-01

前言: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电力企业长足发展、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电力安全管理从最初的事后管理和缺陷管理逐步走向安全风险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安全生产管理将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的消除,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文章中笔者从电力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社会性。

一、电力安全风险等级简介

电力安全等级管理的事后管理、缺陷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事故理论、危险理论以及风险理论。在长期的工作和事故研究过程中发现电力安全事故发生的瞬间包括了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为了防止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从人和物两个方面入手,可以从安全风险评估来进行电力风险等级的评价。

二、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组织措施

(一)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电力的组织措施。1、为了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做好组织措施。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组织结构,并且配备专职的安全工程师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并且应明确职责范围,有效保证安全管理质量。第二,建设单位应该建立一个专职的安全机构,来检查和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第三,监理单位应该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并且应该按时检查专职安全人员的工作情况;第四,相关单位有权建议调离不称职的安全观管理人员,并帮助施工单位聘任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进一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2、在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时首先应该设定合理的安全控制目标。然后从目标的确定到目标的开展以及目标的完成三个方面来进行。为了进一步加大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文明、安全例会,并且要做好会议记录,并以书面形式上交给项目参与方,来加强现场管理的水平,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可以通过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安全管理手段以及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等来进行安全管理。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安全检查,并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力度,严惩违章作业行为。再次,安全管理的原则应该是预防为主,因此应做好安全应急预案,来尽量减小发生安全事故时的损失。3、要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安全管理制度来推动施工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为项目的安全提供保障。为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要加强对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落实责任制度。这就要求全面落实责任制度,对施工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层层的落实下去。只有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并将其落实,才能有效的控制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单位应该全力配合承包单位根据具体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审查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单位应协助承包单位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和标准进行施工。

(三)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管理系统设计的内容。第一,系统设计的内容之一就是生产环境的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对可能造成安全风险的环境进行评估,比如说不合理的电力设施的结构设计、不正确的电力控制机构的状态等都可能造成电力生产人员的安全事故,并对电力生产环境的现场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有效的评估。第二,需要对机具以及防护部分进行设计。这就要求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管理系统对生产使用的机具以及防护措施的性能、保管、管理、配备以及使用等可能造成生产人员安全事故的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第三,对电力施工生产现场进行管理,要求从生产人员的操作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规章制度以及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为了保证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降低风险,应做好组织措施。首先,应该建立一个组织结构;第二,应该建立一个专职的安全机构,来降低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第三,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并且应该按时检查专职安全人员的工作情况。(2)电力施工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时首先应该设定合理的安全控制目标。然后从目标的确定到目标的开展以及目标的完成三个方面来进行。为了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文明、安全例会,可以通过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安全管理手段以及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等来进行安全管理。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安全检查,并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3)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安全管理制度来推动施工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为项目的安全提供保障。为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得到有效控制,领导要加强对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并落实责任制度。

三、结束语:

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电力安全风险等级及电力施工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系统的建立对电力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进行事前的防范和事后控制。风险等级评估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安全的全面管理,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宇. 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以及风险评估管理系统[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167.

【2】武彬,张玉清,毛剑.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2007,21:134-136+139.

【3】徐柏城. 电力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以及风险评估管理系统[J]. 科技与企业,2014,02:55.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3

风险评估是一项周期性工作,是进行风险管理。由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防护措施的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评估可以概括为:①风险评估是一个技术与管理的过程。②风险评估是根据威胁、脆弱性判断系统风险的过程。③风险评估贯穿于系统建设生命周期的各阶段。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评估。为确定这种可能性,需分析系统的威胁以及由此表现出的脆弱性。影响是按照系统在单位任务实施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风险评估以现实系统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系统中的危险要素进行充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危险或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即:风险评估是对系统存在的固有和潜在危险及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送危险的可能性和程度评价,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2)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①技术层面。评估和分析网络和主机上存在的安全技术风险,包括物理环境、网络设备、主机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软、硬件设备。②管理层面。从本单位的工作性质、人员组成、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网络系统运行保障措施及其他运行管理规范等角度,分析业务运作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缺陷。(3)风险评估方法。①技术评估和整体评估。技术评估是指对组织的技术基础结构和程序系统、及时地检查,包括对组织内部计算环境的安全性及对内外攻击脆弱性的完整性攻击。整体风险评估扩展了上述技术评估的范围,着眼于分析组织内部与安全相关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源、技术基础和组织结构以及基于电子的和基于人的风险。②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分析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风险分析方法。根据组织本身历史事件的统计记录等方法确定资产的价值权重,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将其赋值为“极低、低、中、高、极高”。③基于知识的评估和基于模型的评估。基于知识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经验从安全专家处获取并凭此来解决相似场景的风险评估问题。该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能直接提供推荐的保护措施、结构框架和实施计划。(4)信息安全风险的计算。①计算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威胁出现频率及弱点的状况,计算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评估中,应综合攻击者技术能力、脆弱性被利用的难易程度、资产吸引力等因素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计算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损失。根据资产价值及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计算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后的损失。部分安全事件损失的发生不仅针对该资产本身,还可能影响业务的连续性;不同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③计算风险值。根据计算出的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的损失计算风险值。

3.风险评估模型选择

参考多个国际风险评估标准,建立了由安全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安全风险关系模型和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共同组成的安全风险模型(见图1)。(1)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模型。①风险评估过程。信息安全评估包括技术评估和管理评估。②安全风险报告。提交安全风险报告,获知安全风险状况是安全评估的主要目标。③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根据单位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评估结果入库保存,为安全管理和问题追踪提供数据基础。④安全需求分析。根据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确定有效安全需求。⑤安全建议。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协助构建本单位安全体系结构,结合组织本地、远程网络架构,为制定完整动态的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参考。⑥风险控制。根据安全风险报告,结合单位特点,针对面对的安全风险,分析将面对的安全影响,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⑦监控审核。风险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监控和审核程序,保证整个评估过程规范、安全、可信。⑧沟通、咨询与文档管理。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沟通、咨询是保证风险评估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2)安全风险关系模型。安全风险关系模型以风险为中心,形象地描述了面临的风险、弱点、威胁及其相应的资产价值、防护需求、保护措施等动态循环的复杂关系。(3)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安全风险计算模型中详细、具体地提供了风险计算的方法,通过威胁级别、威胁发生的概率及风险评估矩阵得出安全风险。

4.结语

本文在综合风险和比较多种评估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网络的安全现状和安全需求,提出了网络风险评估的模型和风险计算方法,以及时发现、弥补和减少信息安全漏洞,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网络失泄密风险提供一定的帮助。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4

【 关键词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1 前言

网络风险评估就是对网络自身存在的脆弱性状况、外界环境可能导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网络风险评估涉及诸多方面,为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方案,运用有效地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可以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基本前提。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主要用于识别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是当前网络安全运行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2 概述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

2.1 网络安全的目标要求

网络安全的核心原则应该是以安全目标为基础。在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加的今天,要求在网络安全框架模型的不同层面、不同侧面的各个安全纬度,有其相应的安全目标要求,而这些安全目标要求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指标来评估,以减少信息丢失和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具体说来,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标,如图1所示。

2.2 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

风险评估是识别和分析相关风险并确定应对策略的过程。从风险评估的指标上来看,网络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网络层指标体系、传输网风险指标体系和物理安全风险指标,为内部控制措施实施指明了方向。同时,每种指标体系中还包含资产、威胁和脆弱性三要素。

3 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

网络安全问题具有很强的动态特征,在了解网络安全的目标要求和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为了更合理地评估网络安全风险, 使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具有反馈控制和快速反应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3.1 网络风险分析

网络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在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中,安全风险分析是风险评估的第一个环节,是全面掌握安全风险状况的基础。一般来说,风险就是指丢失所需要保护资产的可能性。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就是估计网络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因系统的脆弱性而引起的潜在损失。大多数风险分析在最初要对网络资产进行确认和评估;此后再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损失计算。

3.2 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工作在网络安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诱发网络安全事故的因素很多,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时,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防范安全风险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的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两种。从网络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上看,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安全风险的评估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应结合网络安全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3.3 安全风险决策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信息安全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根本依据,就网络安全而言,安全风险决策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决策就是根据评估结论决定网络系统所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向网络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进而形成合理的、有针对性地安全策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由上可知,安全风险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网络威胁得到有效控制。

3.4 安全风险监测

为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在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安全风险监测也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在网络运行期间,系统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变化,例如增添新的网络软硬件、软件升级、设备更新等都将导致资产发生变化。这时先前的风险评估结论就失去了意义,需要重新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安全决策,以适应网络系统的新变化。安全监测过程能够实时监视和判断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资产在运行期间的状态,并及时记录和发现新的变换情况。因此,建立安全风险监测项目数据库,进行动态分析势在必行。

4 结束语

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网络安全评估系统能够发现网络存在的系统脆弱性,在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网络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安全风险决策和安全风险监测这几个环节,发现和堵塞系统的潜在漏洞,不断探索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网络安全威胁,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覃德泽,蒙军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与比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1(04).

[2] 刘枫.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实践[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11).

[3] 党德鹏,孟真.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4] 黄水清,张佳鑫,闫雪.一种内部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技术实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2).

[5] 赵冬梅,刘金星,马建峰.基于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计算机科学,2010(02).

[6] 黎水林.基于安全域的政务外网安全防护体系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7):3-5.

[7] 孙强.基于定量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05).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5

【 关键词 】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项目管理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isk Assessment

Yu Ying-tao 1 Li Xin 1 Xue Jun 2

(1.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2.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29)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purpose, scope and risk assessment models, risk assessment project specific work processes and methods, tools, and related items necessary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jectmanagement requirements. Good reference for guiding the risk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project implementation.

【 Keywords 】 risk assessment; risk analysis; project management

0 引言

政务信息系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风险评估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通过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了解信息与网络系统目前与未来的风险所在,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威胁与影响的程度,依据系统的风险和威胁,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有效解决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

1 政务系统风险评估概述

1.1 风险评估的概念

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关心的是保护政务信息资产免受威胁。风险评估是有效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立在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程序所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对系统所采用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发现不合理的地方,采用模拟化攻击的方式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确定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级别。并根据检查结果向系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为提高网络安全整体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现状,发现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其可能的危害,为后期进一步安全防护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严谨的安全理论依据,为决策者制定网络安全策略、构架安全体系以及确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选择可靠的安全产品、建立全面的安全防护层次提供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指导模型。

1.2 风险评估的范围

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内容与范围需要涵盖整个系统,包括系统安全管理的状况、网络及安全防护技术架构、通信链路、系统数据及业务系统加密情况、系统访问控制状况等。在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中,“人”是关键要素,无论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和安全手段多么现代化与智能化,都需要“人”去操作、运行和管理。如果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那么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会减弱,安全漏洞就会增加。

1.3 风险评估的原则和依据

1.3.1指导原则

由于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在进行评估时就需要本着多角度、多层面的原则,从软件到硬件,从理论到实际,从技术到管理,从设备到人员,来具体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和分析步骤,避免遗漏。在评估时一般需遵循的如下几个原则:标准性、可靠性、可控性、保密性、技术先进和成熟性、全面性、高效性、持续性。

1.3.2相关法规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47号);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73号);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0984—2007)。

2 政务信息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2.1 系统调查

开展政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系统调查。通过调查政务信息系统上运行的所有应用,了解系统主要业务的流程,清楚的掌握支持业务运行的硬件基础设施的结构及安全系统现状,收集风险评估所需的系统全部信息。在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还需对系统风险评估的评估范围进行分析、界定。对系统边界进行明确定义,有助于防止不必要的工作,并对改进风险评估的质量都是很重要的。

2.2 资产分析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防范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监管,银监会正式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以促进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作为基层银行,就要认真学习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特点,建立适合商业银行风险特征的评估模型,运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逐步完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流程,并通过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手段,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使商业银行适应复杂的运行环境,满足日益强化的风险管理需要。

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按业务划分,主要业务模块包括柜面业务系统, ATM、POS、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支付和客服中心等,其中柜面业务子系统包括:存取款、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结算、代收代付等。其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结构如图1。

以上可以看出,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和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信息系统在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及退出过程中由于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1]。

另一类是关于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这类模型建立在相关的信息安全标准之上,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技术的实现架构和实现方式,并以此来评估系统的技术风险。银行的安全架构是由物理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交易安全和数据完整性安全等,其中交易安全包括:密码技术、身份认证和安全交易技术。其层次结构如图2。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飞速发展,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各种中间业务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银行信息系统开始不同程度向外界开放,对银行开放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加上各商业银行实行数据大集中,将过去保存在基层的存贷款等业务数据集中到高层数据库存放,导致单笔交易所跨越的网络环节越来越多,银行信息系统对通信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子金融服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开放运行,与公共网络连接,暴露在公共网络具有各种威胁底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支付等银行新业务,在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的同时,导致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剧增。商业银行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在面对实际的信息风险时,需要建立定位于信息全面管理的风险评估模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因此,必须兼顾业务风险模型和技术风险模型的相关方法,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识别模式,用于发现系统自身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发现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不正常和有害的行为,找出系统的弱点和安全威胁的定性分析;必须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价模型,用于在银行信息系统风险各要素之间建立风险评估,计量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

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其中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银行业务具体处理,其风险识别是观察每一笔具体的业务数据,也可以转化为银行资产的差错;其中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安全保障技术,其风险识别是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据此,可以推理出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为: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由四个模块组成:业务差错识别模块负责找出每一笔已经发生的差错业务,其方法是通过业务差错发现和资产调查寻找每一笔差错业务,修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运行错误;威胁分析模块负责寻找技术安全威胁,用安全扫描来找出安全漏洞,用入侵检测来发现受到的侵犯;安全分析模块负责对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进行分析,对系统内部运行的软件进行分析;系统安全评价模块在前面三个模块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由银行风险因素诊断指标体系[2]得出系统安全评价量化指标。

该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特点主要是:1.业务风险评估和技术风险评估同一量化构成信息系统的风险,便于系统的横向比较;2.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硬件的风险和人为的风险,可以加入人工评价修正,有利于实时监控;3.系统简洁,事前预防和事后发现相结合,可行适用。

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措施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7

关键词: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分类;选择;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0-7388-02

Research 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Tools

WANG Fu-hua,YAO Jie

(Chongqing Communication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35,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 and introduced how to choose and design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Finally,it offers some ideas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assessment practice.

Key words: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tools; classification; choice; design

目前,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个极复杂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细致的工作,大量的支持性的专业知识的支撑,项目管理也比较复杂,因此如果要更好的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就必须有一套非常实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具。一套使用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将极大地提高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和结果的正确性。

1 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分类

风险评估与管理工具是根据系统关键信息资产、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所利用的脆弱点来确定所面临的威胁、对风险情况进行全面考虑,估算出信息系统的风险情况,且在风险评估的同时根据面临的风险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法。

1.1 基于国家、政府颁布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或指南

目前世界上存在多种不同的风险分析指南和方法,不同的风险分析方法其侧重点和关注点各不相同。如: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的FIPS 65;

DOJ(Department of Justice)的SRAG;

GAO(Government Accounting Office)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指南。

1.2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主要通过建立专家系统和外部知识库,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组织内部信息安全的状态。对重要资产的威胁和脆弱点进行评估,产生专家推荐的安全控制措施。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通常可以自动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提供风险指数,同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COBRA(Consultative Objective and Bi-functional Risk Analysis)是一个著名的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它是一个问卷调查式的风险分析工具,由三个部分组成:调查问卷生成、风险测量和结果分析生成。

基于专家系统的风险评估工具除COBRA之外,比较知名的还有@RISK、BDSS(The Bayesia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等工具。

1.3 基于定性或定量算法的风险分析工具

风险分析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是信息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算法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很久以前就被提出并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算法已经成为正式的信息安全标准的一部分。早期的风险评估算法大部分仅仅作定性的分析,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产生的后果只能按照高、中、低来区分,这种定性的方式无法准确地估算出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损失量。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风险了解的不断深入,获得了更多的经验数据,因此人们越来越希望用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反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定量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标准包括美国联邦标准FIPS31和FIPS191,提供定量风险分析技术的手册包括GAO和新版的NISTRMG。

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目前还没有完全定量的风险评估工具,现有的风险评估工具要么在定性方面有所侧重,要么在定量方面有所侧重。如CONTROL-IT、Definitive Scenario、JANBER都是定性的风险评估工具,而@RISK、Risk-CALC、CORA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估工具。

2 常见的风险评估管理工具比较

CRAMM:CRAMM是1985年由英国CCTA开发的风险评估系统。CRAMM包括全面的风险评估工具,并且完全遵循BS7799规范,包括依靠资产的建模、商业影响评估、识别和评估威胁和弱点、评估风险等级、识别需求和基于风险评估调整控制等。CRAMM评估风险依靠资产价值、威胁和脆弱点,这些参数值是通过CRAMM评估者与资产所有者、系统使用者、技术支持人员和安全部门人员一起的交互活动得到,最后给出一套解决方案。

COBRA:COBRA是1991年由C&A System Security公司推出另外一个风险评估工具,用来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风险分析服务,并且兼容许多风险评估方法学(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它可以看做一个基于专家系统和扩展知识库的问卷系统,对所有的威胁和脆弱点评估其相对重要性,并且给出合适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此外,它还对每个风险类别提供风险分析报告和风险值。

@RISK是美国Palisade公司的一款软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是构架在微软Excel之上的一套风险分析工具。在@RISK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风险分析工具,包括可以自行修订的统计分配模型、蒙特卡罗检测、敏感性分析、环境分析、极限值测试等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RISK建立的流程包括:

1) 在Excel上建立需要分析的问题模型;

2) 确定需要输入模型的不确定值;

3) 通过模拟程序,对可能的参数范围进行分析,以@RISK内置的概率分布函数表示,然后确定模型的输出结果;

4) 产生需要的资料图表进行分析。

表1是对一些主要风险评估工具的比较。

表1

3 选择风险评估工具的原则

1) 根据实际环境和企业的需求选择

2) 风险评估工具应当能够精确地映射网络、应用以及进行攻击测试

怎样了解一个工具的实际功效?最有效的办法是搜索Web,查看媒体的评论,要求厂商提供其他客户的使用情况说明。正式购买之前最好测试一下工具的性能。大多数厂商都提供限制了功能的试用版本,通常是限制IP地址的范围。

3) 不仅要注意风险评估工具为目标平台提供的攻击脚本数量,而且要留意它们的更新速度。

纯粹的数量有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有些厂商可能把许多相关的漏洞看成一个,有的厂商则把它们算作多个漏洞。一些较为优秀的风险评估工具,如CVE,把每一种测试都链接到了一个标准的漏洞案例ID。留意风险评估工具的更新频率,看看它是自动更新还是需要手工执行更新,还有,新的安全威胁发现之后它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推出相应的更新?

4) 报告数量的多少,内容翔实程度,是否允许导出报表

只能内部使用的扫描结果报表也许能够满足最初的需要,但如果经常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最好能够将生成的报表导出到外部数据库,以便执行对比和分析。

5) 是否支持不同级别的入侵测试以避免系统挂起

所有风险评估工具都有这样的警告:入侵测试过程可能产生DoS攻击,或者导致被测试的系统挂起。通常,在高访问量期间对担负关键任务的系统不应该运行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工具本身可能带来问题,引起服务中断或系统被锁死。大多数高质量的风险评估工具允许执行侵害程度较小的入侵测试,避免造成系统运行中断。

6) 是否需要在线服务?

有些风险评估工具以在线服务的形式提供。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不占用硬件资源,可以从任何地方运行和获取报表,自动执行更新,一般而言总拥有成本也较低。缺点是服务的运行速度一般较慢,不象客户端产品那样容易定制。最后还有一点是,如果采用在线服务,则扫描出来的网络漏洞清单还将落入第三方的手中。

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具设计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具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参考模型可能存在的变化,或者计算方法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工具适应性的问题,还应该具有项目管理功能,统计分析,报表,辅助评估专家系统,查询,资产管理,更应该加入风险管理与控制模块,如果能提供与其他资产管理软件的接口就更好了。

为了适应评估工作模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的架构应该选择B/S结构,评估小组和评估人是最终用户,系统管理员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系统架构如图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中应该包含威胁参考库、脆弱性参考库、资产分类库、可能性定义库,后果定义库、控制措施库等评估辅助专家系统库。这些库都可以自己定义,便于使用。评估小组可以在评估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得到帮助。

资产管理模块应该包含资产的各种基本信息,包括位置、责任人、所属系统以及各种相关信息。根据不同资产的分类,相关信息也不同,这些相关信息都是有助于系统安全的相关信息。如资产的生命周期、系统补丁信息等。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需要实际使用的检验,将在不断满足客户的需要的同时逐渐发展、成熟。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相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具将极大地推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友初.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4):367-369.

[2] 杜辉,刘霞,汪厚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厂,2006,26(4):65-69.

[3] 张建军,孟亚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4] 赵战生,谢宗晓.信息安全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8.

[5] 冯登国,张阳,张玉清.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J].北京:通信学报,2004,25(7):10-18.

[6] 关义章,戴宗坤.罗万伯,等.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2.

[7] 沈浩.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

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

为了有效防范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监管,银监会正式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以促进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作为基层银行,就要认真学习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特点,建立适合商业银行风险特征的评估模型,运用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逐步完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流程,并通过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手段,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使商业银行适应复杂的运行环境,满足日益强化的风险管理需要。

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按业务划分,主要业务模块包括柜面业务系统, atm、pos、网上银行、电子商务支付和客服中心等,其中柜面业务子系统包括:存取款、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结算、代收代付等。其商业银行的业务功能结构如图1。

以上可以看出,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和业务的风险管理,是信息系统在规划、研发、建设、运行、维护、监控及退出过程中由于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1]。

另一类是关于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这类模型建立在相关的信息安全标准之上,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技术的实现架构和实现方式,并以此来评估系统的技术风险。银行的安全架构是由物理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交易安全和数据完整性安全等,其中交易安全包括:密码技术、身份认证和安全交易技术。其层次结构如图2。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飞速发展,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展,各种中间业务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银行信息系统开始不同程度向外界开放,对银行开放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加上各商业银行实行数据大集中,将过去保存在基层的存贷款等业务数据集中到高层数据库存放,导致单笔交易所跨越的网络环节越来越多,银行信息系统对通信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电子金融服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开放运行,与公共网络连接,暴露在公共网络具有各种威胁底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支付等银行新业务,在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的同时,导致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剧增。商业银行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在面对实际的信息风险时,需要建立定位于信息全面管理的风险评估模型。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信息系统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因此,必须兼顾业务风险模型和技术风险模型的相关方法,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识别模式,用于发现系统自身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发现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不正常和有害的行为,找出系统的弱点和安全威胁的定性分析;必须建立一种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价模型,用于在银行信息系统风险各要素之间建立风险评估,计量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

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模型,其中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银行业务具体处理,其风险识别是观察每一笔具体的业务数据,也可以转化为银行资产的差错;其中基于信息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主要针对安全保障技术,其风险识别是找出系统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据此,可以推理出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为: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由四个模块组成:业务差错识别模块负责找出每一笔已经发生的差错业务,其方法是通过业务差错发现和资产调查寻找每一笔差错业务,修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运行错误;威胁分析模块负责寻找技术安全威胁,用安全扫描来找出安全漏洞,用入侵检测来发现受到的侵犯;安全分析模块负责对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进行分析,对系统内部运行的软件进行分析;系统安全评价模块在前面三个模块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由银行风险因素诊断指标体系[2]得出系统安全评价量化指标。

该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特点主要是:1.业务风险评估和技术风险评估同一量化构成信息系统的风险,便于系统的横向比较;2.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硬件的风险和人为的风险,可以加入人工评价修正,有利于实时监控;3.系统简洁,事前预防和事后发现相结合,可行适用。

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

风险评估,可以进行风险计算,计算出大致成本,控制防范风险就是要采取行动,并得到资金的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制定明确、持续的风险管理策略,按照信息系统的敏感程度对各个集成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实施有效控制[1]。

在硬件方面控制风险,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选择满足安全要求的解决方案。在网络安全方面,要将银行内部网络与银行外部网络隔离,通过防火墙或者服务器连接。通过隔离连接容易实现数据检查,减少系统暴露面,发现问题系统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在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上,可以借鉴成熟的运行系统,采用成熟的信息技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使用正版软件,加强软件版本管理,优先使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和相关金融产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机构信息化成果。[1]

在银行信息系统运行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明确与信息系统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制约机制,实行最小授权。[1]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要坚持持续管理风险的理念,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的存在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持续管理就是要跟随环境的变化。建立持续管理策略,就是在银行信息系统中,不断地进行评估。不断地实施pdca循环,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测(check)、改进(action)四个进程。安全控制的境界不能放在不断纠正错误上,应该放在预防上,就是要不断检测,不断发现不安全因素,不断地改进,使系统符合变化环境下安全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313号文件,2006.11.1

[2] 雷宏.网络银行风险状态诊断方法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10(5):89

上一篇: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范文 下一篇:租赁风险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