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7 14:54:40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冷热平衡 经济效益 可再生能源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TB6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1、基本情况

本项目是包含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与一体的公共建筑。地上主楼10层,裙房4层,地下两层。地上总建筑面积34459平方米,包括酒店11500平方米,商业22959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22600平方米,包括地下停车库、局部地下商业购物中心、设备房等。本项目高度不高于45.0米,容积率2.20。

地块的空调负荷估算值如下

(1)酒店面积约11250平米,夏季空调冷负荷1450kw,冬季空调热负荷800kw。

(2)商业22959平方,初步估算夏季空调冷负荷2600kw,冬季空调热负荷1550kw。

(3)热水系统最高日小时平均耗热功率184kW,设计小时耗热功率562kW,结合热水箱的储热,热源功率按300kW考虑,每天运行15小时可满足全天热水耗热量。

2、地质情况

本地块的地质情况如下所述。

根据勘探揭露,拟建场地勘探深度内地基土按成因类型和物理力学特征,可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大层及若干亚层。现将各岩土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1-1层,杂填土,层厚0.60~2.80m;1-2层,粘土,层厚0.00~2.60m;2层,淤泥,层厚6.80~11.10m;4-1层,层厚8.80~13.40m;4-2层,淤泥质粘土,层厚0.00~11.00m;5-1层,粉质粘土,层厚0.00~8.80m;5-2层,粉质粘土,层厚0.00~7.20m;5-3层,中砂, 层厚0.00~7.90m;6层,粘土,层厚7.0~13.50m;7-1层,圆砾,层厚3.90~10.50m,7-2层,粉质粘土,层厚2.40~7.80m,8-1层,粉质粘土夹砂,层厚1.40~6.10m;8-2层,含粘性土砾砂,层厚2.60~5.20m;

8-3层,粉质粘土夹砂,该层土本次勘察未揭穿。

据勘察揭露:

1-1层杂填土成份复杂,性质不均,厚度较小。

1-2层粘土呈软可塑状,高压缩性,俗称“硬壳层”,具一定强度,但其厚度较小。

2、4两大层淤泥质土为本区的主要软土层,其土的工程性质差,承载力低,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沉降量。

5大层土由5-1、5-2层粉质粘土及5-3层中砂组成,其力学性质均尚可,但其埋深略浅、个别亚层厚度不足且分布不稳定。

6层土为灰色软可塑土,均匀性差。

7大层中7-1层圆砾呈中密状,力学性质好;7-2层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力学性质尚可;

8大层中8-1层粉质粘土夹砂、8-2层含粘性土砾砂、8-3层粉质粘土夹砂力学性质较好,分布尚稳定,故8层组合总体强度较高。

拟建场地勘探施工结束后统一测得地下水位埋深在地表以下0.50~0.87m之间,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为浅层孔隙潜水,水量较小,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排泄途径以蒸发为主,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有一定变化,根据区域资料年变幅一般不大于1.50m。

图1.1 勘察剖面图

二、地源热泵系统的简述

1、地源热泵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地源热泵按冷源/热汇的形式可分为地表水地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及采用地下水的地源热泵。

地下水在本地禁止使用,项目周围无合适的地表水源。本项目仅对土壤源热泵做可行性分析。

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做了研究,根据中国的地域特点,把中国分成了地源热泵的应用分成了适合区,一般适合区,不适合区。由于冷热很难平衡,东北的大部及两广都不适合做地源热泵,宁波地区一般空调全用地源热泵也难于做到冷热平衡,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平衡,但经济性及节能性是否合理因工程而异,故为一般适合区。而华北大部则认为有节能性。

同时,因为地源热泵系统要正常运行,除了热泵机组的运行外,还需水泵来完成水(地)源侧水循环,而水泵的能耗作为基本能耗是必不可少的,水泵能耗在同时使用系数不高的空调系统中尤为重要。

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 ,防止城市区域性地面沉降的原因,紧张开发采用地下水;本地块周围也无可以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故本报告仅对采用土壤源作为热源/热汇的地源热泵空调做可行性分析。

2、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应用可行性分析

为保证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使用后,可达到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的效果,工程项目应达到下面5个条件。

⑴地质情况良好。

地质条件适合地源热泵埋管的施工和换热。

⑵土壤源冷热平衡情况良好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以土壤源作为冷热源时,必须在一个周期运行中,土壤中的蓄热量和散热量达到平衡,从而才能保证系统有效的运行下去。

⑶场地条件合适

项目应具备较好的施工条件。

⑷经济效益较好。

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投入运行后,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应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

⑸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后,其可再生能源应用应具备较好的贡献率。

三、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可行性分析

1、场地可利用情况

根据总平面布置图,本项目为双层地下室,项目用地面积为15936,地下室面积为11300,项目周围可利用的空地约4600。

2、土壤源的冷热平衡

由于酒店建筑的冷负荷值大于热负荷值,且制冷运行时间大于制热运行时间,在投入使用后,其夏季释放至土壤源的热量累计量同样远大于冬季从土壤源吸收的热量累计量。考虑酒店具备较大的生活热水需求,空调运行式时可采用余热回收的方式制备生活热水,降低土壤源冷热的不平衡性。

3、地质条件的影响

根据地质勘察的数据可知,本项目有可用于埋管的土壤层,根据地质勘测报告显示在70m以上。

4、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议酒店部分采用地源热泵空调。酒店部分冷负荷1450kW,空调热负荷800kw,热水热负荷300kw,从初投资及土壤热平衡方面考虑,宜设计地埋管+冷却塔辅助散热的系统形式,以热负荷需求计算地埋管长度。考虑设备散热取修正值0.8,如全部热负荷采用地源热泵,则所需地埋孔的孔数计算如下:

1100kW×1000×0.8÷40W/m÷70m/个=315(个)

210钻孔总的深度为22000m,总管长44000m。

垂直地埋孔间距取4m×4m,需要的用地面积为5040。从总平面图及总技术指标可看出,本项目地块用地总面积15936,地下室占地面积约11300,项目周围可利用的空地约4600,基本上能满足地源热泵空调的埋管占地要求。地埋管打孔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1 地埋管打孔方案示意图

⑴初投资比较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方案按照满足生活热水及冬季负荷考虑地埋管数量。

1)项目初投资

方案一:多联机+风冷热泵

表4 多联机+风冷热泵系统初投资

设备表中水泵数量包括备用泵,计算能耗时扣除。

方案二:地源热泵系统

表5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初投资

设备表中水泵数量包括备用泵,计算能耗时扣除。

2)系统运行能耗比较

两个方案设计满负荷时能耗及小时运行费用如下表,其中,商用电价格按照0.936元/KWh,商用天燃气按照3.4元/立方。

表6 两种系统设计小时运行能耗

方案二:

地源热泵系统 (电)402KW (电)377KW 376 35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IPLV计算式为:

IPLV=2.28%×A+38.61%×B+47.19%×C+11.92%×D

其中:A、B、C、D分别为空调在100%、75%、50%、25%负荷率时的性能系数。根据IPLV的定义可知,2.28%、38.61%、47.19%、11.92%就是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空调在100%、75%、50%、25%负荷率下运行时间占系统全部运行时间的比率。计算全年能耗时近似考虑空调在部分负荷率下运行时其耗电量与额定负荷的比值同负荷率相对应,即100%,75%,50%,25%负荷率运行时间分别对应为为全年(分制冷季和制热季)运行时间的2.28%、38.61%、47.19%、11.92%,耗能量分别对应为额定耗能量,75%,50%,25%的额定耗能量。

两个方案年运行费用如下表:

表7 多联机+风冷热泵年运行能耗

表8 地源热泵系统年运行能耗

结论:

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静态回收年限为:

N==3.2年

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动态回收年限为:

Pt===3.8年

结论:从经济分析角度判断,本项目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与多联机系统比较回收年限在4年内,有较高的使用经济价值。

5、可再生能源贡献率

方案一多联机+风冷热泵系统机房部分年能耗计算如下:

表9方案一空调系统运行能耗计算表

方案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机房部分年能耗计算如下:

表10方案二空调系统运行能耗计算表

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年节约标准煤113.2t,节能率26.5%。

四、结论

本工程具有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质条件,酒店部分具有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使用需求,在下一步设计之前应做地源热泵热响应试验,如果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孔深换热量不小于40W/m(可行性分析取值),酒店建议设置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如果试验结果表明单位孔深换热量小于40W/m,则建议重新进行地源热泵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机 网络工程 建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我们带来了计算机技术,该技术诞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在逐步的加大,如何推进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就是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1 网络规划

进行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科学的网络建设规划,这是完成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必要前提也是必要保障。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对用户的需求分析与系统可行性分析进行科学的规划。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网络规划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分布情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1.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与分析。针对不同行业与不同单位,由于计算机在实际的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不同,因此需求也各有不同,这是我们进行需求分析的根本原因。在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对项目的各个层面进行系统完善的调研,做到没有遗漏,没有忽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给出科学的系统分析报告,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系统可行性分析是根据不同用户或者单位,结合其实际情况,对需要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进行正确性与科学性的论证过程。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可以为我们的工程建设提供很多的具体指导。比如,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得知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传输方式的选择,具体是应该选用宽带传输还是基带传输;在通信类型方面,可以告诉我们应该进行怎样具体的操作;另外系统可行性分析还可以为网络建设中的通信容量、用户接口、传输速度、协议版本、服务器类型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由此可见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重视系统可行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式。

2 网络设计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网络设计的过程,该过程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根据网络规划的相关建议和相关结论,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从而构建起整个的计算机网络工程。

2.1 网络设计的原则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完成相关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相关的规则。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一定要采用先进成熟的系统,保障网络工程的质量,这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次,要尽可能的节约成本,通过科学的比较和合理的规划,找到最优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最后,在网络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用比较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思想,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更新换代很快,只有比较先进的设计思想才能尽可能的保证现阶段设计的网络的实用性。

2.2 网络体系的结构

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功能的分层及各层功能通信所遵守的协议,核心内容是决定应采用何种协议集合,当前一般较多选择TCP/IP网络通信协议。在设计时我们通常可以采取过渡和共存的策略,使之既能适应发展的潮流,又有最大限度地保护已有的网络投资。

3 网络的实施

3.1 网络建设工程的实施计划

在计算机网络工程进行实施之前,必须制定一个系统完善的实施计划,该技术应该针对该网络工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人员和经费进行详细的规划与安排。另外还应该将网络实施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人员安排,以及验收、维护、调试、运行等具体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为网络的实施过程保驾护航。

3.2 网络设备到货验收、安装、调试

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实施计划的相关安排,对设备进行调试,结合设备具体的实用说明进行专业的验收。之后由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安装,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安装说明。最后要对安装的设备进行仔细的调试,直至网络设备正常运行。

4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依赖程度在逐步加大,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帮助我们更简洁的完成更多的事情,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希望对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启动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部绍海.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分解与阶段性成果分析[J].硅谷,2008,(23).

[2]王艳丽,阴国富.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优化探索[J].现代电子技术,2008,(13).

作者简介

钱振宇(1985-)男,汉,广东省东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任组长。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工程,硬件维护。

作者单位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流;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3G Mall Workflow Engine Research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Li Yujun,Li Mengjie,Wang Fangfang,Bao Yonghan

(Qinghai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ed,Xining810016,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ompany's actual needs,discusses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The first article of the workflow definition,workflow system components,how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workflow system to do a more detailed description,give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orkflow system reference model,discusses the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fun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Secondly,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needs analysis,including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system requirements,system security,architecture and so on.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workflow,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presented the design process.Discusses the 3G store workflow reference model works and how workflow implementation.

Keywords:Workflow;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Office Automation

一、系统初步研究分析

(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是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如果领导或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不迫切,或条件尚不具备,则系统就是不可行的。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系统的资源条件。初步调查主要是收集有关宏观信息,并了解企业不同位置和不同部门的人对新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态度。

(二)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主要论证当前成熟技术对系统所提出目标的支持程度已经利用新技术或新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寻找较为可行的技术途径。由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友好界面,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操作,程序界面相对较容易实现等特点,加之目前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也很多,较稳定,实用。本工作流引擎就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 2003和SQL Server2005作为程序的主要开发工具,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2.经济可行性。主要论证系统投入和可能产生的效益,本系统所重点考虑的是其投入,运行费用等收费的比较。在系统设计实现阶段,由于本工作流引擎功能相对简单,开发经费并不是很多。在系统建成后,只要配置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即可运行本系统。而天津3G商城本身就处于计算机网络行业,计算机的配备是必须的,这就减少了一笔本来要支出。因此,本工作流引擎的开发在经济是可行的。3.管理可行性。也称为操作可行性,主要论证新系统在企业或机构开发和运行的可能性以及运行后可能引起的对企业或者机构的影响。根据实际调研,3G商城公司属于计算机服务行业,一直使用计算机进行经营服务。如果使用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公司的日常管理,相信不会有思想和意识上的障碍。所以,在管理层面,此系统的开发也是完全可行的。

二、系统设计分析

系统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前一阶段系统分析的结果,在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新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施制定蓝图。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以及功能模块设计。系统设计的结果是一系列的系统设计文件,这些文件时具体的实现一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三、总结

(一)研究设计结果。本文概括的介绍了商城工作流引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过程。采用了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做了整体分析,其中着重对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做了介绍。在做设计的过程中,经过需求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该系统的逻辑模型,包括系统的流程,功能,性能,输出,输入等格式,做出了该系统的设计蓝图。本次研究和设计的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流程的科学管理和其他无纸化办公的功能,满足公司对提高工作日程管理和运行效率的要求。

(二)设计技巧。回想这个小小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其实在研究与设计的时候,还是有不少难点的,接下来,把这个研究与设计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处理难点的技巧归纳如下:1.流程模块。因为日常工作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流程,步骤和处理过程都不一样,如何在引擎中描述这么多步骤和处理过程都未知的流程呢?我想到了模板设计,不同的流程,定义不同的目标,处理过程和步骤都在模板中定义好,实际应用中开始一个新流程时,按模板定义生成流程的步骤就可以了。2.流程步骤之间的触发。流程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一个流程一旦开始,接下来的步骤能自动触发,环环相扣,自动去触发,知道流程完成,这里我想到了电子邮件,当前步骤的完成者指定下一步的完成者,并自动给下一步操作者发送电子邮件,提示下一步操作者去处理流程的下一步。这里我用到了jmail这个组件,并给出了实例代码,以及如何调用jmail组件发送邮件。另外在用户登录的时候,验证成功后自动弹出登录用户所需要处理的流程。3.权限控制。在分配功能模块定义用户权限的时,具有某个功能模块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那个功能模块,否则不能访问那个功能模块。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主编.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彭靖灏,李智桦.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新一代工作流开发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3]萨师煊,王珊编.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暖通;给排水;计划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presents as the construction unit for the various stages of construction to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drainage project, to ensure the project economy, high speed, stable operation.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HVAC; drainage; plan

中图分类号:TU99

做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分部工程,暖通及给排水工程在项目各个阶段都涉及到技术、进度、成本等众多元素,且与土建及装饰工程穿插紧密,需要有一个全面综合的掌控,方能将工程管理控制得又快又好。以下是根据笔者经验针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对于水暖分部工程管理的一些浅见。

项目决策阶段:

此阶段为建设单位项目的前期筹划与可行性分析阶段,是决定工程使用功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最主要方向性阶段,一些正确合理的选择将主导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高速运行,降低成本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水暖工程在此阶段的决策主要是配合总体使用功能,确定针对项目长期运行的方向性系统方案,并为设计阶段做准备,应做好如下两点:

1、合理选择采暖(及制冷)系统冷热源意向

现阶段的采暖热源大致有:市政热网、区域锅炉、水(地)源热泵及一些小型建筑应用的水(风)冷型热泵机组,其中热泵机组在完成供热任务的同时,亦可完成制冷任务。而制冷系统除了常见的电冷系统(蒸汽压缩系统)机组之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目前也在许多大型项目中得以广泛应用。

冷热源系统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长期运行,其投入并非只有初投资,最主要的是牵扯后期运行的大量投资的产生。针对如此多的选择,在此阶段集暖通专业力量出一份可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经济适用、质量可靠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制定大致费用目标对与成本控制有长远意义。

2、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地点对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影响

项目建设地点及周边市政规划很大程度影响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投资。

例如:一些需要特殊工艺处理的污水系统,此类工程的建设在项目决策阶段则在立项前充分考虑市政方面对于污水处理的要求,以及是否具备就近排放的条件;园区内消防系统需两路供水并形成环路,而项目建设地点周边的市政消防管道网是否可以满足厂区内两路供水环路消防要求,是否需要增加额外的泵房、水池而产生费用目标外的成本增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决策阶段都应该最大程度的考虑周全,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以防在项目的实施阶段突然产生,以致捉襟见肘,造成更大的工期及经济损失。

项目实施阶段:

设计阶段

这个时间段是整个项目在决策的方向性指引下确定项目骨架的决定阶段,是方向性方案的具体化的阶段,是决定整个工程造价,质量,功能的最重要阶段。水暖工程在此阶段也是需要动用最多技术管理能力的阶段:

1)建立对于设计院图纸设计的全程跟踪体系,指派技术能力过硬的水暖工程师,尽量对设计的每个步骤做到图如己出,减少后期图纸发生变动的可能,严防后期施工阶段过多签证的产生;

2)对设计院的交底工作落实要落实到每个场所的确切功能,不要笼统说明。例如:特殊用途,对温度、湿度或者空气洁净度有要求的房间,要详细说明,以便设计进行精确计算;对于场所的人流密度,营业时间段等条件,尽量要交底给设计院真实可行的数据,否则设计套用技术规范上的估算数据,可能会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出现一些人流高峰期空调负荷不足,新风量不足等后果。

3)对设计院的设备及材料选择要进行严格监控。现下许多设备及材料厂家与设计院交际匪浅,设计院推荐可谓一种销售捷径,特别是暖通和给排水工程,设备及材料多样而功能不一,设计方且有足够的技术优势来说服业主。鉴于此,设备及材料深入市场调查的工作,从设计阶段就应及时开始,综合考虑项目成本要求与质量、进度要求,进行权衡。选择应用的设备与材料要在质量上满足工程实际需求的同时,造价又靠谱,高性价比的设备材料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4)做为建设单位的水暖工程的审图,重视诸如负荷计算、水力平衡等系统问题的同时,更应从功能性及美观性上考虑。一般设计院在过图审时,大多是从强制性规范及系统可行性方面来考虑,功能性及美观大多不会做为重点。所以做为使用单位,我们应重视起来。例如:公共卫生间小便器采用自动感应阀还是手动阀,要考虑使用人员素质;明装或者暗装风机盘管与装饰工程搭配是否美观,风口形式与吊顶搭配要协调等等。

2、招投标阶段

广义的招投标可以在工程全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这里指的招投标阶段是指施工图已经明确,招标总承包单位的最主要阶段。水暖工程做为一个分部工程在这里只强调一点。

现行大多大型工程采用工程量清单总价合同,许多施工单位在此阶段为了中标,经常在水暖安装分部工程的报价中采取一些调价的措施。由于水暖工程是穿插在建筑与装饰中间的分部工程,发生变更及签证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发生设备及材料发生变更,很有可能发生从新批价。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对此严防死守。综合图纸技术要求及时进行市场调查,把后期可能发生的成本追加,尽量控制在合同签订时。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项目的核心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历时最长,资金投入量最

大的阶段。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除了技术方面需要大量的支持外,指挥多方单位协作高速、高质量的完成各自工作是重中之重:

1)做为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统一的甲方,做好设计交底的协调对于后期施工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建立书面交底制度及各方联系方式记录,交底必须达到施工、监理单位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尽量减少后期技术问题。水暖工程技术问题散而杂,所有工程都是与土建及装饰工程穿插作业,是最容易产生变更的专业,在设计交底阶段尽量的清除技术问题不仅利于工期,而且将对后期减少经济签证,控制成本起重要作用。

2)工期控制:

①施工单位应专门针对水暖分部工程排出进度计划,详细程度应至每个子分项,并严格按计划实施。

②工期控制应按进度计划建立相应动态奖罚激励制度。

③与专业分包及劳务单位建立联系方式,随时了解总包方工程款拨付情况。

④建立分部工程周报制度,必要时可建立日报制度。

3)质量控制:

①严把技术关:总包需提报切合实际的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各专业分包施工前必须提报详尽施工方案,经建设单位及监理审核,确保可行性后方可施工。无规矩不成方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做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切忌应付。

②设备及材料进场:样本先行,严把“四关”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保险关和使用关。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的设备及材料立即退场。

③严查隐蔽工程:水暖工程多为隐蔽工程,分项工程隐蔽前,必须经建设、监理单位协同验收,方可隐蔽。对于施工单位私自隐蔽,必须开盖检查,对于不合格分项,整改至合格方可重新隐蔽。

④重视试验:试验是水暖工程质量的主要控制手段,对于压力、密闭性、闭水、通球等等一系列的试验,必须达到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并留书面及照片记录,确保系统运行无后顾之忧。

4)竣前应提前做投入使用的准备工作,例如:与自来水部门提前联系自来水及消防水接入工作;与供热部门提前联系冬季供热申请工作;向厂家学型设备日常使用与维护知识等等,确保项目竣工后,各个水暖系统能及时顺利的投入使用。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PHP ;MYSQL;论文综合管理系统;B/S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6-8595-02

1 系统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1.1 研究背景

目前,纵观全国各地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得以广泛实现应用,有一些学院依旧用手工录入的方式进行管理;经过仔细对比,很多高校使用WEB方式进行论文管理时的相关操作,在功能上及相应的业务流程比较相似;都使用较简单的方式,如都使用论文提交、审核,及搜索模块,基本上来说都没有题目选择或者导师互动等模块。在本课题在这些基础上,加入前期论文题目及导师的互动选择功能,从而使得论文的各个过程都能在网上进行,从而方便了审核人员,导师和学生。在线的论文指导(站内短信)功能可以导师和学生进行方便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在线修改功能也能避免线下修改造成的纸张和时间的浪费。

1.2 研究内容

做为一个涉及多个权限用户的系统,这就需要对用户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再加载不同的用界面。根据该论文系统需求特点,要求平台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论文的整个过程方便,简单,界面更加友好。整个过程首先由有相应论文指导权限的教师上传可供学生选择的标题,教师所在的单位审查通过后,便开始了基于该网络平台的互动论文选择过程,学生以志愿的方式选择相应的论文标题进行申请,然后相应教师对申请学生进行选择,系统接着对结果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落选双方进行第二次双向选择,最终完成选题的过程。然后教师与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开题报告,正文写作等过程,最后教师对论文进行评分。就是基于上面这一个论文过程,进行仔细分析,最后开发出这个系统。

1.3论文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1.3.1 LAMP(LINUX+APACH+MYSQL+PHP)

网站主体采用执行效率极高的PHP开发,使用AJAX技术辅助,数据库方面采用与PHP之最佳组合MYSQL,web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则采用apache和linux,这就是所谓的LAMP建站方案。

2 相关技术综述

2.1 PHP编程技术介绍

PHP是一种公开源代码!运行在服务器端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允许程序员将语言嵌入HTML文件当中,并且PHP对不同的技术提供了编程环境与接口,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开发各种功能完备!交互性强的动态页面,为网站建设提供了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

2.2 MySQL数据库技术介绍

MySQL是一个精巧的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它不是开放源代码的产品,但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自由使用。由于它的强大功能、灵活性、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精巧的系统结构,受到了广大自由软件爱好者甚至是商业软件用户的青睐。

2.3 开发环境

LAMP即操作系统: LINUX,web服务器: APACHE,数据库:MYSQL,服务器端脚本PHP的第一个字母组合。LAMP通过多年的发展,迅速由草根阶层走出来,在世界范围的层面,一旦谈及WEB服务器标准,人们就会自然谈到LAMP。也正是因为LAMP都是开源的组件,不断完善其兼容性,它们的应该场合越来越广泛,普遍。并成为一个相当强大的WEB平台。

2.4 B/S体系与三层配置模式

B/S结构从逻辑上讲分为四个层次:客户机、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客户机主要负责人机交互,Web服务器主要负责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集中管理,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应用逻辑的集中管理,它也可以根据其处理的具体业务不同而分为多个;数据服务器则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数据库的分布式管理、数据库的备份和同步等等。

2.5开发方法:原型法开发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需求分析

本系统作为一套论文综合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是根据具有本学院特色的论文管理模式进行编写的,具有通用性,同时也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以方便学院师生论文操作和提高论文效率为核心,采用以管理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2)规范的软件结构搭配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该文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并根据软件设计的思想,运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技术,使得整个系统可靠性,适应性,维护性及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3)方便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采用的浏览界面更加的友好,更加的清晰,布局也更加的合理,无论是那一种角色用户得能方便地操作,提高了他们使用系统完成任务的效率,最大化地使用户得到好的用户体验。

3.2系统设计目标

本系统设计的根本就是为了使得整个论文过程网络化,提高过程的完成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论文信息的查询、纪录等工作的速度,使得论文的整个流程更加地完善。以便更加方便、直接、快捷地为我院师生提供服务。

3.3设计方案

3.5系统描述

该文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论文的过程管理,它包含了系统管理的多个方面,内容上比较复杂、广泛,必须使得系统核心任务十分稳定,并且与系统其它模块的协作也要十分稳定,流畅。论文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论文,人员,以往论文,新闻,系统内短信等功能模块;及能根据系统赋予的角色权限对相应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查询、统计、修改等操作的功能。

其中核心的论文管理行为包括:

1)本系统的院系管理员负责管理系统各种信息。管理教师和学生用户的论文操作权限;

2)非管理员用户只能检索、查看系统相关资料信息。

4 总结

论文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所做的工作。在这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网站开发上的灵活和效率高的特点,应用PHP和MYSQL数据库以LAMP架构开发本系统。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本对系统的设计的过程越来越清晰,也更加熟悉PHP的程序应用,对系统整体的架构设计,模块划,页面的整体布局设计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更好地学习,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描述元数据规范课题组.学位论文资源分析报告[J].http:///cdls2/w3c/2003/SpcMetadata/387298,(AccessedMar.19,2005):12-20.

[2] 朱红.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5):124-126.

[3] 冯建华.数据库系统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0-57,100-120 .

[4] Andy Harris.PHP 5 /MySQL Programming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 (For the Absolute Beginner) (Paperback) [M].10-180.

[5] Hugh E.Williams.Web Database Applications with PHP&MySQL[M].69-100.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港口;金融;质押监管;SOA;系统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竞争日益激烈,港口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道,直接决定着进出口贸易的效率。为了保证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政府正在不断加大对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另外,世界各大港口也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是现代港口业务的主要延伸,是港口与金融产业的完美结合,为港口货物业主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这种新型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介入主体很多,因此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的难度更大,下面将深入分析SOA技术在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中的应用,并为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建议。

一、SOA理论分析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yure,SOA)实质上就是将业务作为管理的中心,同时将各种商业业务的主体、流程、服务等进行综合,SOA技术中的最小单元可以称为服务,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粗粒分析,SOA技术将各种服务进行有效整合,保证这些服务之间的关联性。SOA技术是为了满足企业业务管理发展,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通过快速重构、资源重组等模式优化业务管理模式,SOA技术具备开放性、模块化、标准化、重用性等多种特点,目前,已经有企业通过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粗粒度、松耦合的SOA服务框架。

二、港口质押监管业务分析

1.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分析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流程十分复杂,涉及了的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包括业务管理部门、企业仓库管理部门,涉及的文件包括业务台账、质押合同、质押通知书、放货通知单等,除此之外,还会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以及政府文件,包括出货单、海运提单、理货单等,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还需要考虑管理人员的操作问题,需要考虑各个港口公司之间的操作差异,最后更具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整体流程完成业务分析报告,本次研究综合了多个港口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最后建立了相似模型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这个流程根据由相关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专家确定通过。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如图所示。

2.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缺陷分析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港口货物质押、放货、监管业务流程效率较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各种信息不能实时共享,导致时间与资源浪费;(2)流程透明化程度较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存在信息透明化程度低的问题,信息无法在部门之间便捷获取;(3)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不合理,港口质押监管业务中的各个部门存在信息重复的问题,且出现重复任务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管理部门的响应效率较低。

三、系统可行性分析

1.系统构建方案可行性

目前,关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开发方案很多,但每一种方案都具备一定特殊性,而且开发人员具备各自的业务专长,企业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开发方案,而且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主体均具备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很多港口企业使用的开发平台为Windows,开发语言包括VB、VF、Foxpro、Foxbase等,数据库包括了Sybase、Oracle、Foxpro、access等。SOA技术具备极强的兼容性,基于SOA技术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可以有效综合各个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利于原始平台的替代。

2.信息协同管理可行性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流程中的各个主体的信息系统面临着更新升级的问题,如果升级后导致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下降,会对港口质押监管业务造成巨大的损伤,因此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必须集成异构系统与编程模型。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具备开放式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系统具备的标准化接口,第二层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第三层是企业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

3.柔性业务管理可行性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影响因素很多,且面向的客户也十分多元化,因此港口质押监管业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港口质押监管业务需要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系统具备较高的柔性,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发展建立在对市场的响应速率之上,这也是我国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系统必须根据供应链、市场、企业发展战略、法律政策等进行实时调整。

四、系统设计与构建

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一共包括了三个层,这三个层也是系统功能的基础,这三个层分别是Web层、中间层以及EIS层,而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实质上属于不可分割的整体。Web层包括了前端控制器、Web服务层以及应用控制器,其中前端控制器的功能是将客户端采集的信息传输至控制层,Web服务层提供了HTTP Invoker web services服务以及SOAP Web Services服务,应用控制器的功能是响应HTTP请求。中间层主要负责系统的信息处理与调集,包括了工作流组件层、业务门面层、Domain Layer、DAO层、持久化层、技术服务层等。EIS层为系统提供数据库管理服务,包括了RDBMS、遗留系统等。

2.系统功能设计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了质押协议管理、质权方管理、质押通知书管理、控制出货、解押通知书管理等。质押协议管理主要是记录质权方、出质方、监管方、监管期限等各种信息,另外对货物的到验号、货品类型等信息进行管理;质权方管理主要是记录管理质权方名称、联系人等基础信息;质押通知书管理分为动态管理以及静态管理等,动态管理需要实时指定质押量,静态管理需要指定质押的出货单的货量等;控制出货就是对提货时的信息进行校核;解押通知书管理实质上属于动态质押,需要明确解除质押的货物量。

五、总结

港口质押监管业务涉及的主体很多,业务流程十分复杂,以单次出口贸易港口质押业务为例,整个业务流程涉及了港口商务管理系统、港口质押监管系统、海关系统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系统等,以上系统均具备较强的独立性,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难以有效整合上述系统资源。除此之外,随着港口业务的增加,业务有关的政策也会发生变化,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业务流程变更。基于SOA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业务管理的效率,目前,国外很多大型港口已经建立完善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将业务流程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集成,SOA技术本身具有大量的标准与系统的开发模式,因此将SOA技术应用于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深入研究了SOA技术在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构建基于SOA的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港口质押监管业务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基于SOA的港口企业计件工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

[2]李玉琪.基于SOA的交通监测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3]孙如冰.基于SOA的港口生产系统实施云迁移的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程燕华.基于RFID粤港物流通关信息平台的分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9.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ERP 财务管理 作用 实施方案

当前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先进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手段。ERP系统具有较高的系统集成化、计算简捷、多元化的信息处理方式等特征,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进行一一介绍。

一、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能够将企业预算与控制能力全面提高

实际运用ERP过程中,财务预算与财务控制间的数据传递较为频繁,高度集成。比如,包含在ERP系统中的财务分析系统针对科目、部门以及项目编制了相匹配的预算。预算实际执行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差,而随着ERP的实施,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有效的控制企业经营,能够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健全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在ERP系统中,存在一个独立的决策支持智能系统,企业应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加以充分掌握与了解,认真分析研究企业发展方向,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另外,随着ERP系统的实施,有利于企业中层管理者进行采购、生产、销售、资金等计划安排。企业基层管理者还可以通过ERP系统对日常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以及下达指令等;并且,通过该系统对企业供应链进行管理,与供应商与分销商协作,不仅使得企业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而且,企业总体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也进一步增强。

(三)企业分析预测能力得到提高

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除了是对已经完成的财务任务加以总结之外,同时,还要对下期所从事的财务活动加以认真的分析预测。财务预测主要是根据历史资料,对企业实际状况加以考虑,合理的推测出企业今后的财务活动以及经营成果。比如销售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等等。随着ERP的实施,实现了总结与预测的集成,有效的预测了销售、成本以及资金需要量等,应采用结构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核心指标进行分析、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损益进行分析等等。ERP系统能够对业务的流程进行随时掌握,从各角度对企业销售与利润加以了分析,对于管理层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企业财务数据质量得到提高

随着ERP的实施,财务业务实现了一体化模式,这样一来,财务所需的业务信息能够通过业务模块直接产生,财务核算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业务发生额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这样,实际处理部分特殊业务时,能够进一步细化到合同、商品、客户、业务员等各方面,构建了以业务员为利润核心的考核机制。另外,运用ERP系统,期末中,对汇兑损益进行结转时,可以把销售和期末中的汇率差所产生的损益全部结转到每笔外销发票中,对财务核算进行了细化,给部门考核提供了有利的参照依据。实际中,ERP系统还能够对每张发票退税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得财务数据质量得到了提高。

二、ERP具体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企业自身需求与目标

准备实施ERP之前,应对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此查出企业是否具有实施ERP的条件,并分析出实施ERP的具体时间以及预期效益。主要分析的内容有:对企业目前所处的行业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现阶段的管理模式是否与市场竞争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进行分析;对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及限制企业盈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对ERP系统是否可以将企业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进行分析,以此完成ERP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另外,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及重要工作进行分析;将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指导,分析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制定出处理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和系统预期的定量与定性目标;按照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实际特点,对系统中的功能模块需求进一步明确;对企业正常业务中的报表需求进行分析等。

(二)重视培训,增强认识

信息系统实际实施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地方就是人,所以,应将企业中根据个人意愿办事的观念消除。ERP系统的实施是一场深刻管理革命,在遇到众多的难题时,企业决策层领导人员必须对ERP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积极的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会突破重重困难,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另外,企业应培养一批熟知IT技术知识的人才队伍,不仅要熟知企业业务流程,同时还能够合理的运用IT语言对企业业务流程具体描述的能力。此外,任何一项ERP系统都需要企业员工的操作,,所以,在ERP准备实施前,企业非常有必要对全员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从而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全面调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组织实施

企业组织实施ERP系统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的成败,组织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企业应根据以下几项原则进行:首先,分层次逐步实施的原则;ERP系统建立成功后,应分模块进行运行试验,然后在对整个系统联动运行进行试验。在对其运行进行试验阶段,依旧保留原有的手工管理手段,通过双轨运行一段时间,等到ERP系统稳定性得到了明确,并且操作的熟练程度与要求相一致时,再分模块将手工系统逐一删除;其次,建立重要项目小组的原则;任何实施ERP系统的人,都应该将自己的IT人员融入至其中,构建一个具有推动力的重要项目小组;另外,建立ERP系统实施的文档体系原则;建立良好的ERP系统文档并有效的保存是确保项目成果实施效果的关键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文档控制系统,除了能够提高实施效果之外,即便企业人员出现了调动,其也能够利用相关实施文档记录,帮助新员工很快的熟悉企业业务操作流程,有效的降低了人员培训成本费用以及ERP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四)重视ERP软件的选型工作

ERP类型的选择决定着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其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国内软件的选择与国外软件的选择。现阶段,我国ERP系统生产厂家逐渐的趋于成熟,以用友、神州数码等厂商为主导的市场竞争格局已形成,并且成为了国内市场的中坚力量。我国自行研发的ERP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实施周期较短、风险低以及费用合理等诸多优势特点,现已成为了国内各大企业的首选。

(五)做好数据准备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想确保ERP系统实施与实施后企业的业务具有真实完整性,就必须做好各项数据准备工作,因为信息的流动主要来自于数据的集中以及协调一致的管理,如果企业的数据不够准确,那么,就难以获取到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所以,ERP实施前期阶段应做好数据准备工作,这是确保ERP系统良好运行的核心。另外,在收集现阶段的基础数据时,必须要将企业内部控制责任制度进一步强化,将责任落实到人,相互之间进行监督。

(六)项目验收与效果重评

当ERP系统实施一段时间后,企业与软件公司应对ERP项目进行最后的验收。管理咨询公司可以担任验收工作的重任,对实施ERP后的企业的战略、流程、员工在市场上的响应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对顾客服务态度是否良好,对各种资源配置是否具有较高的成效进行全面的检查。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ERP系统能够使得企业日常业务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对财务进行了有效监督,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成,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企业应不断健全ERP系统,将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的功能作用全面发挥,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从虎.浅析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6期

[2]詹德明.ERP存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7年23期

[3]杨雪利.企业财务管理中ERP作用的一点认识.中国经贸,2010(14)

[4]张健.加强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应用的措施.当代经济,2010(12)

[5]范魏漓.企业实施ERP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3)

[6]李福英.企业实施ERP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7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本期“经典回眸”栏目,将记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陈善广的中国载人航天事迹。

舱外航天服“中国造”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亿万双眼睛聚焦着同一个画面。

茫茫宇宙,浩瀚星河。一个声音从太空向地面传递:“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如同一块灵动的汉白玉系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身上,飘浮、移动,俯仰之间,风姿绰约,美仑美奂。

在黑暗深邃的太空背景映衬下,纯白色的航天服上金黄色的“飞天”标志格外醒目。

此时;在北京飞行控制大厅内,坐着一位“特殊”的观众,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的大屏幕,和全国亿万观众一起,专注着神七出舱活动航天员的每一个细节,时而凝神,时而开怀。他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同志。

27日下午4时,胡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抵达北京航天城,听取我国自己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情况汇报。而为胡主席汇报的正是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

从头盔到靴子,从背包到手套,从里里外外的十几层面料到边边角角的每一根线头,胡主席听得很认真,并不时亲切提问,陈善广一一进行了准确解答,在他看来,“飞天”舱外航天服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此时此刻,它正在接受共和国最高领袖的检阅。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份巨大的荣耀,但是在这份荣耀的背后,你很难想象这件“中国造”舱外航天服包含了陈善广及其带领的整个科研攻关团队的多少艰辛和汗水。1400多个日日夜夜,多少人食无味、寝难安。这一切,只为一个目标:“一定要让我们自己培养的航天员穿着我们自己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

这是中国航天员中心上至陈善广,下至每位科研人员的共同追求和坚定信念,同时也是他们对13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许下的庄严誓言。

陈善广兑现了这个誓言,神七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世界各地的贺信像雪片一样飞来,祝贺中国航天员中心此次神七任务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下午6时许,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任务后不久,陈善广与俄罗斯专门负责从事“海鹰”舱外航天服研制的星星公司总经理波兹涅亚科夫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仪式。庆祝神七成功出舱,同时就俄方“海鹰”舱外航天服按合同完成任务签订了最后一份备忘录。仪式上,波兹涅亚科夫向陈善广表示祝贺,由衷称赞道:这次出舱很完美,中方的舱外航天服表现非常好,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研制出如此高水平的舱外航天服,是载人航天史上一个很了不起的奇迹。

立下“军令状”

2004年7月28日。是一个值得中国航天员中心全体人员铭记的日子,这天,工程总体主持了舱外航天服自研的风险决策会,会议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最终,以陈善广代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表态承担神七任务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这是陈善广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向神舟七号任务、向祖国和人民立下的特殊“军令状”。它体现了一代航天人勇者无惧的豪迈,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英雄气概。这一天,离神六飞行任务只有短短一年,离神七任务也仅仅四年。

而这个特殊“军令状”又不能不立!

在一次有关神七出舱任务的研讨会上,在座的专家、学者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和呼声。一致认为,如果不能穿着我国自己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将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同时,舱外航天服技术是出舱活动的关键技术。如果这个技术无法突破。仅仅依靠国外航天服的话,出舱活动就失去了它在政治、科技上的巨大象征意义。

一定要让我们自己培养的航天员穿着我们自己研制的舱外服来完成中国的首次太空行走――这个决定,在技术层面上将神七任务擢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任务。

从时间上看,只有短短4年。而按照国际上的一般研制周期最少也得7、8年,怎么办?

从技术上看,我国只有研制舱内航天服的经验。舱外航天服无论在技术、工艺、材料上都没有太多积累,很多方面都要从零开始,怎么办?

从任务上看,“神六”将于次年发射升空,立志突破多人多天的载人飞行。这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的任务,同时再并举“神七”舱外航天服的话,怎么办?

从人员上看,由于多任务并进,加之队伍比较年轻,人员跟不上,怎么办?

四个“怎么办?”把整个“神七”出舱任务,尤其是舱外航天服的研制通到了悬崖边,似乎无路可退。

打响科研攻坚战

面对舱外航天服研制的四个“怎么办”,作为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陈善广充分展现了他多年科研实践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和创新精神。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阶段合理交叉、项目迭代并行、时间量效倍增”的研制管理新思路。就像一名优秀的指挥,他决心把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指挥演绎得张弛有度,如行云流水。

为攻克舱外航天服技术难关,陈善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缜密开展技术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舱外服研制总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提出了“优化系统设计,注重人机工效,强化试验验证,确保安全可靠”的舱外航天服整体设计指导思想。随后,他抽调精兵强将。迅速搭建了舱外航天服项目攻关团队。将工程经验丰富的系统副总指挥宏峰和担纲舱内服研制的副总设计师李潭秋,分别委任为该舱外服项目的责任指挥和责任总师,成了他坚强有力的左膀右臂。先后完成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设计和十大类试验设计。确定了软硬有机结合、主备份加应急三重保障的先进结构体系,确定了平褶式关节、基于OLED的先进性信息显示控制等创新性设计,尤其强调把安全设计原则和适人性设计准则贯穿于多层压力防护冗余设计、视觉防护设计、活动关节和舱外手套设计等过程中,有效保证了舱外服的安全可靠性和良好的操作工效。此外,陈善广还主持创建了我国舱外服工程研制的技术研发平台、总装测试平台和工艺体系,为我国后续舱外服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发伊始,作为一名老航天人,陈善广十分明

白,研制舱外航天服的一般规律不能改变,研制舱外航天服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立项、方案、初样、正样、生产)不能跳跃或者裁剪,但是却能做一些改进。使之更加合理、优化,在程序上采用交叉、并行等方式推进。在整个舱外服的研发过程中,陈善广带领团队打破常规,引进现代项目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压缩研发时间,确保工程进度。但这样做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它要求每一阶段的大问题必须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绝不能带到下一个阶段,否则极有可能“一着不慎,前功尽弃。”这就对陈善广提出了几近苛刻的要求:一方面要使管理更加规范化,一方面要使管理更加精细化。

开弓没有回头箭,陈善广深深地知道,研制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对于神七任务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载人航天意味着什么,在他的带领下,此后近4年的时间里,这支平均年龄仅30多岁的舱外航天服攻关团队上演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科研攻坚战。

我们要做一件什么样的舱外航天服?这在开始,确确实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到服装的整体结构和外形,小到内部的每一个元器件、每一项原材料的性能指标都需要从头设计。尤其是这种高科技领域的顶尖项目,如果是跟国外合作的话,既很难学到东西,同时也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必须走自主创新这条路子。对于从零开始的陈善广及其手下整个团队来说,航天服的90多个关键部件没有一件成熟产品,无一不需要实现“零”的突破。

由于许多材料是国内TU从未使用和接触过的新材料、稀有材料,分布在全国几十家生产企业,有时为了采购几百克的原材料,陈善广和同事就得穿越大半个中国,一个星期跑四五个省份几乎成了陈善广的工作常态。协公室的灯经常彻夜长明,脸上也难得看见了笑容。

苍天不负有心人,正是在他的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带动下,舱外航天服的研制进度表慢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服装一点一点地成型。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最终“飞天”舱外航天服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性能和技术指标非常接近俄罗斯、美国舱外航天服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的舱外航天服还有一些独特的设计,如先进的控制显示系统、四肢关节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国舱外航天服的新的技术特点和成果。

最让陈善广感到欣慰的是。这场硬仗带出了一支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科研团队,2008年,“陈善广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获部委人才战略工程专项资助。

“经典是对经典的继承,经典是对经典的背叛”

时间追溯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后不久的2004年3月,陈善广被任命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而此时,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任务,也在全国人民的喜悦中悄然启动。

身为从事多年载人航天科研工作的航天人,陈善广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进入轨道舱进行生活照料并完成多项科学试验。相对神五,神六无论是对航天员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而言,还是对于陈善广和他的科研、管理团队而言,都将是一次严峻、全面深入的考验。

为了保证任务的进度,陈善广组织进行了认真的顶层设计工作,以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两条主线合理地分解任务。在技术上牢固抓住技术状态控制、文件齐套、文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这些要件。管理上抓任务的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岗位人员培训和考核、人员的定岗定位等关键环节。明确提出:目标细化,责任到人,严守节点,全程控制。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横向到边、不遗漏任何一项工作;纵向到底,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责任到人,不遗漏任何一个岗位”。

为保证工程任务的质量,任务研制过程中,全面建立起了质量问题分析报告和责任制度,做到了现场人员有岗位、岗位人员有规程,分析故障有依据,排除故障有记录,事后处理有报告;严格要求岗位责任不明确不放行、试验作风不严谨不放行、指挥操作不规范不放行、技术参数不符合要求不放行、故障原因不清楚不放行、设备性能不稳定不放行、问题不归零不放行、应急预案不完善不放行。发动大家“翻箱倒柜”找问题,“挖地三尺”查隐患,举一反三补缺陷,最终实现了“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的质量目标。

奋战神六的两年多时间里,陈善广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神舟五号基础上进行了100多项技术改进。先后攻克了数百项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核心技术。

神六乘组的选拔,在当时是陈善广反复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鉴于神六任务多人多天飞行的要求,选出什么样的乘组来执行神六任务成为工程全线上下关注的焦点。

我们知道,每一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对于航天员来讲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天路迢迢,征途艰险,同样,对行乘组的挑选和训练也不是一件轻松活。选谁?怎么选?标准是什么?选出后怎样针对性训练……所有这些,考验着陈善广和他的团队。

在这种情况下,陈善广没有墨守成规,也没有冒然决断。而是科学分析国外乘组选拔的特点,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选拔指标体系和方法上大胆创新。最终,他在认真总结神五首飞梯队选拔的经验并充分考虑和分析神六技术状态的变化基础上,提出了“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可行”的选拔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方案上反复征求教员、航天员的意见。加强专家的评审指导,科学设置选拔项目、标准和程序,重点考虑乘组的整体效能。选拔内容全面又突出重点。选拔方法既重视科学性,又重视可行性。评价结果既考虑稳定性,又考虑动态可变性。

在此过程中,陈善广充分发挥他在数学领域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成果,在神六乘组的选拔中。首次创造性地运用了模糊数学原理建立计算机的辅助决策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经过初选、复选、定选和最后确认四个阶段。确定费聂组合为神六飞行任务的第一乘组。这一科学性创举,后来也运用到神七乘组的选拔中,今后也将继续对执行飞天任务的航天员选拔发挥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2005年10月17日5时38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经过五天太空飞行后返回地面,健康自主出舱。而此时的陈善广,这位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却悄然离开了沸腾的飞控大厅和雀跃欢呼的人群,回到邻近的办公室打了个盹,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和任务压力使他身心疲惫。两个小时后,他又抖擞起精神赶到西郊机场迎接英雄的凯旋。

神七任务有三大关键技术,一是舱外航天服研制;二是航天员乘组选训;三是气闸舱改造。中国航天员中心除独立承担其中前两项任务外。还承担了气闸舱部分研制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神七任务是对以陈善广为首的中国航天员中心的一次最直接,最严厉,最残酷的实战考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除上面说到的舱外航天服研制外,神七航天员乘组选拔、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及保障、出舱活动训练设备平台的研发、首次出舱活动任务总体设计、出舱时机与运动病高发期重合等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一一横亘在陈善广的面前。而这些技术难题,任何一个都马虎不得,轻松不得。对载人航天这种高风险的事业来说。任何一处细微的失误,都将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以航天员出舱活动三大训练的设备(即模拟失重水槽、舱外航天服试验舱和出舱活动程序训练模拟器)的研发为例,这三样装备现在所在的大楼,在神七任务正式启动的时候,还只是一片空地,在偌大的现代航天城里甚至显得有些荒凉。另一方面,当时的陈善广手头虽然有一些来自国外相关设备的参考资料,但大多只是蜻蜒点水,主要的核心技术资料几乎为零。因此,它们的研发和建设也是陈善广及其团队所要突破和攻克的技术难题。

所有的这一切难题,不管是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训练装备的科研攻关,还是从飞行乘组的选拔到训练等等,也都伴随着神七的大幕同时甚至提前开始启动,各线并进,势在必行,义无反顾!

2007年末,就在飞天舱外航天服初样转正样的攻关和生产关键阶段,神七任务飞行乘组选拔工作也开始启动,针对出舱活动的任务特点,借助神六乘组已经相对成熟的选拔经验。经过初选、定选、确认三个阶段,最终确定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为神七任务第一乘组,其中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

伴随着初选的结束,同时呈现在航天员面前的,是已经研发成功的三大训练的训练设备。一切都是如此的有序并行,如此的恰到好处,令人不得不叹服,身为航天员系统老总的陈善广对时间节点、技术攻关、项目进度的掌控是如此的完美!

在陈善广看来,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精神正是推动载人航天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关键所在。他非常推祟这样一句话:“经典是对经典的继承。经典是对经典的背叛。”没有永远的继承和创新,就没有永远的经典。

回顾整个神舟七号任务的历程,他是系统的总指挥,有时也是一名水手,用智慧、胆识和手中的双桨,和无数的航天人一道,推动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向前。

与时间赛跑,我行我“速”

在浏览陈善广的简历时,总让人想到一个词:速度。陈善广自己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与时间赛跑,我行我速”。他似乎总是抢在时间的前面,一次次的华丽转身,一次次的勇往直前,在朋友和同事的眼中,他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1962年12月出生。15岁上大学,19岁大学毕业、读研、考博,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不到30岁的陈善广被任命为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2004年至今,担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这一路走得“神速”,但绝不冒进。他踏出去的每一个脚印都饱含着努力的汗水和奋斗的艰辛:他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每一项专利、每一次荣誉都可圈可点,令人信服。

他不仅在工程研制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且还是一位造诣很深、开拓创新的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学科的创新、丰富与发展。他深知,工程应用离不开学术研究的基础。他瞄准国际前沿,注重交叉学科,在学术领域里辛勤耕耘并品尝着丰收的果实。

陈善广出版、发表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论文和专著。其中《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时间生物学》等专著均有很高的工程指导和学术价值。

陈善广在科研领域中上下求索、永不止步的精神让我们由衷敬佩;同时,他多年来对载人航天科普知识宣传推广的热情也让我们从心底感动:

2005年10月,作为主编,他亲自参与创办了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普及载人航天知识”为宗旨的《航天员》杂志;2006年8月25日,他倡导的“中国航天员体验营”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让数百名青少年走进航天城,亲身感受航天,了解航天,进而热爱航天;2008年11月8日,由他主编的上100万字的大型载人航天科普丛书《漫步太空书系》隆重面世,为广大国人提供了一条认识航天的新渠道。

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一个懵懂小伙,到1992年被任命为航天系统副总设计师;从参与论证并创立“航天员系统”到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从神五到神六;从神六到神七……陈善广就这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踏实实,走得风风火火。

“神七任务神奇、神气,天马行空,‘飞天’梦圆。然而,成功并不代表成熟,一切仍要从零开始。因为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发射空间实验室、组装空间站、或许还将登陆月球……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需要付出和努力的也还很多。对于航天人来说,我们没有停歇的脚步,只有奋进的号角。”正当年的他,目光中透着坚定的信心和无限的憧憬。

[专家档案]

陈善广,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国防科技大学航空与宇航技术专业博士。《航天员医学与医学工程》、《航天员》杂志主编,中国空间学会副理事长,空间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理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1992年,担任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2004年起担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负责和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全过程研制。包括系统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论证、设计、研制。参加了4次无人飞行、三次栽人飞行试验。特别为“神六”多人多天飞行任务、“神七”首次航天员出舱任务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

负责主持和参加了十几项国家和国防重点科研项目和课题,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50余篇,出版专著5部。

上一篇: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医药市场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