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8:41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1

一、长岛“渔家乐”现状分析

“渔家乐”作为一种较新鲜的旅游项目,有其发展的光明前景。目前山东渔家乐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长岛,它也是中国最早发展“渔家乐”的地区之一。长岛县位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海、渤海交汇处,南邻烟台,北倚大连,西靠京津,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经调查,到长岛参加“渔家乐”的游客多达23个省市。长岛“渔家乐”在全国现已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长岛“渔家乐”发展SWOT分析

(一)“渔家乐”发展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长岛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客源市场包括北京、天津、大连、河北、山东等经济发展程度高且游客消费能力高的地区,因此长岛区位优势特征突出,有利于渔家乐的发展。

2、资源优势。渔业资源丰富。长岛水域中的水生物种特别丰富,为各类鱼种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以及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此影响下,各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的鲍鱼、扇贝、海带之乡”。

3、环境优势。长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并且伴随海洋性特征,因此气候宜人。素有“海上仙山”之称,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标准。因此,长岛的气候和水域条件为渔家乐的发展奠定了自然基础。

(二)“渔家乐”发展劣势

交通单一,出行不便。长岛与陆地的唯一通道是海陆,乘船大约需要45分钟。而到长岛参加渔家乐的游客大部分是自驾游,换乘交通工具的过程给旅游者带来了很多不便且旅游旺季集中在夏秋季节,交通方式的单一性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瓶颈。

(三)“渔家乐”发展机会分析

1、硬件设施的改善。海底隧道项目的建造,将会给长岛渔家乐的发展带来契机。长岛作为大连与烟台的连接地,将会是这个项目的枢纽。硬件设施的改善,将会给长岛渔家乐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心理契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从而消费观念得到了改变,人们从传统的陆地游更多地转化为海洋游。渔家乐项目的独特性必将具有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感受,而且还会让内陆旅游者产生对大海的向往。

(四)“渔家乐”发展的威胁

渔家乐的主要发展地区是沿海,但中国的海岸线有32000公里,从而使得这一旅游项目具有可复制性,例如: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以及资源条件并不比长岛差,这是对长岛渔家乐明显的威胁之一。不仅如此,如山东内陆地区的“农家乐”也将会造成其潜在威胁。

面对长岛渔家乐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如何能将其发展好、规划好,将是摆在长岛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当地应该把劣势转为优势,把威胁转为机遇,并且紧紧抓住现有的机遇和优势,使渔家乐这一品牌做硬做强。

三、长岛“渔家乐”发展规划

(一)以政府创新为主导,充分挖掘渔家乐文化内涵

政府是“渔家乐”旅游规划发展的宏观领导者。一方面,政府应着重加强对“渔家乐”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扶持,从而推进“渔家乐”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长岛的妈祖文化、渔家文化和神仙文化是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渔家乐”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原生态”文化资源内涵独特、个性突出的优势,打破以往到渔家只是吃海鲜的传统项目,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推出新的旅游精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及旅游发展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渔家乐品牌文化

要想把“渔家乐”旅游打造成旅游特色品牌,必须在强化整体宣传方面有所作为。长岛应借助本身的优势实现岛内发展差异化与全岛发展一体化的经营战略,构建自己独特的品牌,借助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形象宣传。使长岛县的“渔家乐”旅游成为真正的精神文化之旅,使“渔家乐”真正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品牌项目。

(三)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长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康健发展,需要以资源承载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既在保护中开发利用资源,又在开发利用中优化生态环境;既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要注重人与人在社会中共处共融,这才是长岛旅游的发展所在。

渔家乐作为长岛独特的旅游项目,应该在长岛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其他旅游项目的规划与开发。应该从以下方面促进长岛渔家乐的发展。首先,需要统一规划布局,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各种基础设施必须统一规划,以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其次,恢复海岛原生态资源。保持其原始渔家的风貌,借助各种原生态的资源,将其整合到一起,使旅游者来到渔家,即能体会到渔村的独特海上风情。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利共赢。

渔家乐作为长岛旅游的带头项目,将会使长岛的旅游经济从整体上得到提升。长岛以“渔家乐”不仅打造了海岛生态旅游品牌,而且增强了长岛知名度,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2

工业化之后,这个星球的温度升高了0.7℃,上面40%的动物和植物不得以放弃了不再舒适的家园。它们的迁移也给人类惹下一些麻烦。“多奇怪!”阿拉斯加渔民吉姆•萨默斯(Jim Summers)发现捕鱼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我们的鳕鱼都到哪去了?”

鳕鱼的故事

阿拉斯加鳕鱼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食用鱼之一。肥美的鱼肉被加工成为三明治、快餐鱼条等美食,来满足老餮的胃口。

每年,在阿拉斯加到日本北部之间的北太平洋海域,超过300万吨的鳕鱼被捕捞,其中大概一半来自白令海峡,是美国渔民的功劳。鳕鱼因此给美国渔业带去了上亿美元的收入。

但近些年,像萨默斯一样的渔民却被迫不断地将船向北行驶。“现在,要想捕到同去年一样多的鳕鱼,就得一直往北走360英里,”他说,“每一年都要多向北走一些才行。”

“全球变暖正在破坏北冰洋的食物网。因为许多动植物的生存都依赖于冰层之下的海洋植物,”克里斯•哈尼(Chris Haney),一位动物保护组织的首席科学家说,“浮冰、海洋植物、浮游生物和鳕鱼,共同组成了这张食物网,但海冰的融化在加快,并向岸边退缩,海洋植物的开花周期因此被破坏,这张网上其他生物的活动也被打乱了。”

每个冬天,鳕鱼来到阿留申群岛附近产卵,然后游去北方的温暖水域。但现在,食物已经随着消退的海冰去了更靠北的地方,鳕鱼也就因此追随着西北大陆架的轮廓,日益靠近俄罗斯水域。

海洋学家们通过分析附近渔民的报告得出结论:每年夏天从阿留申群岛地区消失的鳕鱼后来的确出现在了俄罗斯。阿拉斯加鳕鱼变成了俄罗斯鳕鱼!

2009年夏天,俄罗斯声称,他们的渔获量大大增加,与此相关的股票也在看涨。美国的渔业人员却情绪低落,因为8月8号的调查显示,一切的迹象刚好相反。如今,美国人所能做的,只是时不时将他们的调查延伸到俄罗斯境内,来看一下,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阿拉斯加鳕鱼跑到了这个国家。

向北长的枫树

“因为父亲一直在开餐厅,每次都会买很多瓶那种一加仑25美元的枫糖,我可以随便吃,”在新英格兰长大的谢亚•巩特尔说,对许多生活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人来说,枫糖代表小时候的味道,“但现在,要想买到一加仑60美元的都很困难了。”

枫糖价格疯长是因为那些产糖的枫树正在远离新英格兰。

糖枫树需要寒冷的冬天。只有在低于冰点的数个星期当中,它们才能将夏季储存的淀粉转换成春季萌芽所需的蔗糖。但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相比上世纪新英格兰地区的平均温度升了7℃。

于是,枫树往上走了两个纬度,到更接近加拿大的地区找寻适宜的气候去了。“全球变暖可能真的会使我们这些生活在新英格兰的人再也没有机会往煎饼上抹枫糖了,”巩特尔说,“那我会想念枫糖的。”

但有些事比吃不上糖更糟。

以往,枫糖制造业每年都能带给新英格兰大约2000万美元的收入。现在却萎缩了10%。商品林木材的结构也将发生变化,造纸等30万个与林业制造相关的岗位因此受到威胁。失去枫树还会使新英格兰的旅游业受伤,靠着秋日枫叶的鲜亮美景,新英格兰每年都有数十亿美元入账,今后这可能会泡汤。

可恶的扩张

在庞大的物种迁移队伍中,包括鳕鱼,包括枫树,也包括小小的蚊子。不过它们倒不是为了活命。全球变暖为这些疟疾、登革热等瘟疫的媒介提供了绝好的圈地机会。

WHO证明,气候变化与蚊子的密度、种群和迁徙密切相关,热带疾病已经北移。“近10余年,北半球越来越潮湿和温暖,蚊子得以在大范围内滋生。每年有350万新病例,2万死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五一解释,据估计,全球变暖会使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增加,威胁40~50%的世界人口。

他介绍,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模式一般是这样―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带改变,热带传染病扩散到温带,传染病传播范围和时间增加。从另一方面,适宜媒介动物生长繁殖的时空范围扩大,将导致微生物生长繁殖期扩大。

王五一说,考虑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生物因素占一个重要部分。他曾经同其他几位研究人员做过关于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国内鼠疫疫源地的预测模型。

从模型上看,CO2倍增的情形下,全国将新增加鼠疫疫源县62个,面积99.8万平方千米,比现有252个疫源县总面积扩大了40%左右。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3

关键词 碳汇渔业;概念;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21-02

1 碳汇渔业概念

1.1 碳汇及碳源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移走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释放CO2和CH4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通过扩增“碳汇”,降低“碳源”来实现。

1.2 海洋碳汇

从渔业经济角度来看,海洋面积占了整个地球面积的71%,因此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能够有效延缓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海洋生物的碳捕获能力极为强大和高效,地球上55% 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海洋碳汇是全球最具潜质的碳汇,目前每年捕获和储存的碳为2.35亿~4.50亿t,若通过实施保护、修复和强化等措施,特别是实施生物碳汇扩增战略,通过恢复和提升自然海域植物的碳捕获能力、大力发展碳汇渔业等措施,“蓝色碳汇”将实现4.6亿t/年的固碳量,相当于10%的碳减排量[1]。

1.3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

根据IPCC的解释以及水生生物固碳的特点,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2]。碳汇渔业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都能形成生物碳汇,也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

2 发展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

2.1 适应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和谐,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中“美丽中国”的有益成果。发展碳汇渔业是我国政府兑现对国际社会在节能减排目标上承诺的重要实践,是我国经济更加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现代渔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发展碳汇渔业不仅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技术的利用与开发,更为重要的还在于碳汇渔业是对碳交易(碳排放)市场的有益探索和利用,对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发展现代渔业的本质要求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发展碳汇渔业是我国渔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调整,对促进我国渔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碳汇渔业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生态渔业,无论是从渔业生产投入上,包括渔具、养殖场所、渔业种苗的培育和投放、渔业的日常管理等,还是从渔业产出上,都要求在不破坏渔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与发达渔业国家和地区的渔业生产相比,我国的渔业生产还处于高投入、高污染、低经济产出的低级阶段,虽然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但是如果不改变当下粗放经营生产方式,我国渔业资源就会面临枯竭的局面,碳汇渔业是新时期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再次,碳汇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依靠新兴技术,通过良好的渔业生产机制,节约渔业生产的社会成本,减小渔业生产的负外部性,能够有效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增强渔业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环保和渔业增收的双赢。

2.3 发展碳汇渔业的协同效应

渔业经济作为一个产业而言,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人才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碳汇渔业的发展理念虽然很早就已经提出来,但是在我国却还处于萌芽阶段,发展基础薄弱。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海洋开发的日益重视,蓝色海洋经济应运而生,碳汇渔业作为蓝色海洋经济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的渔业科研、渔业技术的投入、渔业优秀人才的培养;碳汇渔业促进了传统渔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实现渔业产业的劳动力就业和转移,提高渔业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3 发展碳汇渔业的策略

3.1 扩大宣传与普及

加大对碳汇渔业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深化这一理念在渔业产业中的传播和普及,从而影响和改变传统粗放发展方式,使得更多的人关注碳汇渔业这种新兴的渔业发展方式。

3.2 进一步加大碳汇渔业的实践及研究探索

3.2.1 发展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渔业的碳汇功能。利用海洋环境中食物链传递规律以及各种物理化学作用机制,实行立体化综合养殖,在净化海洋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增强生物碳汇功能,实现对海洋空间资源上、中、下的立体化开发,通过各层生物的有机互动,实现渔业生态环境的平衡,增加海域利用有效率,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渔业的碳汇功能[3]。

3.2.2 发展海洋牧业,提高我国的碳汇渔业水平。我国在发展海洋牧业过程中可充分借鉴国外经验,通过采用先进的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科学化的管理、监测体制,大力推动海洋森林工程建设,从而培育高效的海洋牧场。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4

关键词:气候特征;水产养殖;调研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市境内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个大小湖泊组成本地区水系[1],水域面积比例很大,但普遍是浅水湖,除水库以外,水深一般在3m~8m,高水位时最多不超过15m,天气气候对水体的影响非常大。

1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黄石基本上都是浅水湖,天气的变化引起水体变化的速度较快,湖体动植物的生长根据季节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对养殖业来说,有2个方面的影响:由于周期短、见效快,农民收益当年兑现;由于气候的年际差别,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经常造成损失。1.1春季春季是产卵和鱼苗孵化的关键季节,自然产卵和自然孵化全靠天气,在原种场和繁殖基地,一般采用人工孵化,但孵化环境不能与大环境相差太大,仍然以看天行事为主[2]。然而春天是天气变化最频繁的季节,往往由于天气的突变可能会造成直接损失或贻误了季节。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很多养殖户都体会到季节的重要性,一般认为,5月底“水花”长度相差20%,年底如草鲩相差1kg以上,白鲢相差1~2kg,花鲢甚至相差3kg以上,下面是一个专业户的技术笔记(部分):“水花发塘应掌握在饲养池施肥后的5~7d进行为好。在此时间内发塘正是轮虫繁生达到高峰值并向枝角类转化与水花同步生长的时间。水花发塘时应注意:水花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阴雨天气,阴雨天气水花发塘极易使鱼苗染病;在水花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温时发塘极易使鱼苗窒息;水花发塘时温差不可过大,应控制在2℃以内。水花发塘密度,依据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操作技能现状而定,每667m2有效水面,鱼巢180~200m,水花280~300万尾”。可见,鱼苗孵化期最重要的是天气。春季天气对养殖业的影响一点也不比种植业差,根据经验,水花放入饲养池内,经过15d,好的年份一般可长到10~12mm,差的年份只能长到8~10mm,而且成活率不高。到年底时,好年份和差年份的产量差别可以达到20%~30%,全市约6~7万t。1.2夏季夏季6、7月份是南方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暴雨、雷阵雨及阴雨天气一般较多,易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许多养殖塘口病害频发,鱼、虾、蟹死亡率较高,部分养殖户损失较大。夏季极易发生渔业灾难,黄石常见的有:1.2.1群体病灾夏季天气炎热多变,也是水产养殖管理上最艰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虾、蟹类摄食强度大,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物质增多,发酵分解速度加快,致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水体中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大量繁衍,感染侵袭鱼体,造成病害的大量发生。淡水鱼易暴发细菌性败血症、烂腮病、赤皮病、溃烂病、烂鳍病、鼓眼病、肝胆综合症、肠炎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蟹虾易爆发黑鳃病、软壳病、纤毛虫病、红腿病、桃拉综合症等。1.2.2泛塘夏季水温较高,池塘内鱼、虾、蟹等排泄物增多,有机耗氧量增加,加上阴雨天气气压低、湿度大,池水溶氧偏低,大量水生动物集体死亡,死亡后又被微生物快速分解,进一步恶化水质,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灾害,等到养殖户发觉情况不妙时已经无法控制。1.2.3逃逸黄石的湖泊、池塘都是外流河,水体虽然分开,但都有港道相连,汛期降雨量较多,有时还会伴有大风,易形成短时间内池水暴涨,堤坝冲塌,导致池水溢出,引发养殖对象大量逃逸。1.2.4受伤汛期池塘中水质易浑浊,造成对鱼类呼吸器官和皮肤的损伤。如果比例过高,将造成群发性疾病。1.3秋冬季相对而言,秋冬季是养殖业的旺季,养殖对象基本成熟,捕捞量增大,天气比较平稳。但也有不少季节性灾难,比如秋季的连阴雨或长期干旱,同样可以造成泛塘,寒潮可造成南美白对虾、罗非鱼、非洲鲫鱼等热带鱼类大量死亡等。

2气象要素对于水产养殖的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渔场和养殖户开始了解到气象要素的变化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技术力量和资金等原因,大多数渔场目前没有能力监测,很多时候是灾难临头时才发觉问题的严重性。2.1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气温的变化可引起水体各类溶解盐的饱和度,如果短期内变化过大,水生动物将产生不适,造成养殖对象应激反应,极易使养殖对象暴发病害。低气压和高湿度造成水体严重缺氧。2.2风风是搅动水面的最大动力,黄石除长港一线“三机配套”高效渔业走廊外,其他养殖水体基本上全靠风力的搅动补充水体溶解氧,所以风是影响养殖业的重要要素,除部分甲壳类、爬行类、两栖动物外,大量的有腮动物依赖溶解氧。2.3暴雨、阵雨暴雨、阵雨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主要是使养殖池的水质(水温、盐度等)、浮游生物等养殖水环境产生瞬间改变。暴雨前后气压变化极大,在1h内变化可达20Hpa,引起水体内的溶解氧产生极大的波动;暴雨前后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也大,气温可在短时内变化10℃以上,引起水体内的溶解盐产生极大的波动;暴雨前接近饱和的相对湿度是引起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暴雨是造成受伤和逃逸的直接原因。

3水产养殖气象服务需求调研

为了推进黄石水产养殖业的科学发展,增强水产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同时提高黄石水产养殖资源的利用水平,气象部门深入到水产养殖业的各个环节,对黄石水产养殖气象服务需求进行了调研。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是今年的水位高不高,春天天气变化大不大,夏季暴雨多不多,气温高不高;种鱼养殖户最关心冬季、春季的天气变化,因为做化水时是一次性买卖,根本不允许失败;家鱼养殖户(休闲渔业)关心每一天的天气,因为每天的投食量要根据是否有人垂钓而定,而是否有人垂钓要根据天气而定;螃蟹养殖户关心春季到秋季的天气,春季投放蟹苗时要保证存活率,秋季等一次冷空气过后捕捞价格会大涨;大湖捕捞户最关心突发雷雨大风天气,主要是捕捞时的安全问题。珍珠养殖户关心所有的天气变化,蚌类软体动物和普通鱼类完全不一样,要随时掌握其生长情况。所有养殖户最害怕夏季暴雨、连阴雨,可以造成灾害;汛期总降水量是指示养殖户经济投入的指标,围网、堤坝和其他生产资料的投入较高,部分生产资料的周期只有1a,考虑当年的投入产出比;

4气象服务指标建立

由于黄石的湖泊多,养殖面积大,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水体性状各不相同,承包形式也不相同,大的承包户有上万户,而且各有各自的经验,全市不可能有统一的服务指标,调查中,我们也征求了很多养殖户、技术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了一些气象指标:冬季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结冰期、积雪天数、寒潮大致时段,有否连阴雨、有否连晴。要能在进入冬季之前有一个比较准确而精细的预报。春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有否连阴雨、有否连晴,有否倒春寒。最好每月有一次精细的预报。汛期的总雨量,35℃以上高温日数、出现时段,暴雨日数。在进入冬季之前有一个比较准确而精细的预报。秋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有否寒潮,寒潮大致时段,有否连阴雨、有否连晴。要能在进入秋季之前有一个比较准确而精细的预报。旬报,旬报的内容要增加气压、相对湿度,风最好精确到乡镇一级或村一级。目前的常规预报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帮助很大,但水产养殖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调研中发现,每一个养殖对象都有一些最适于生存的气象指标,而且在其不同的生长期指标不同,需要同养殖户一起摸索。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特点,即使是同一种养殖对象,在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生存指标,这也需要同养殖户一起摸索。不同性状的水体,就有不同的养殖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服务指标。

5气象服务模式初探

从气候影响调查中发现天气气候一年四季都对水产养殖业产生较大影响,有时天气的影响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春季的一次寒潮就有可能使人工孵化的鱼苗损失殆尽,盛夏的高温高湿天气可造成全市几十万千克的半成鱼死亡;养螃蟹的、养甲鱼的、养珍珠的那些专业户几乎都有因天气造成损失的,最多的达上百万元。水产业,特别是精养,没有哪一天能离开气象。有3个问题是水产养殖户迫切关注的: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没有达到能完全按预报行动的那个准确度;长远的预报他们没有办法知道,即使知道长期的预报结果,准确性也有很大的问题;预报的内容,特别是长期预报的内容有的太过专业,他们看不懂,有的太过简单,看了以后帮助不大。调查中养殖户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常规的预报不需要,电视、电台、网络、手机短信等,十分全面精细,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他们需要的,是在市面上找不到的东西,是定点、定时、定量的专业预报内容。因此在开展黄石水产气象服务中,设想以20hm2以上的养殖户为龙头,为黄石的水产养殖业在产、供、销、科研、检疫、信息等各个方面进行服务;选择重点地域,可以是某一个走廊加上某几个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其他;选择重点养殖对象,如螃蟹,或珍珠,或其他名优特产品加上某几个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其他;选择一批技术成熟,资金雄厚的渔场或养殖户,加上某几个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带动其他。同时也要开发网络服务产品,建立水产养殖专家知识库[3],能根据预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为水产养殖活动提供专业建议。

参考文献

[1]侯建军,王元川,方浪,等.黄石湖泊“灌江纳苗”的资源与环境效应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9.

[2]朱凝瑜,贝亦江,孔蕾,等.气候对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的影响分析[J].科学养鱼,2012(5):54-55.

[3]杨辉,刘威.对鄂州市生态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6(16):298.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5

【命题聚焦】

命题点一洋流与海水等温线判读

海水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可从三方面分析:①海水等温线较陆地平直,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海水等温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纬度差异;③海水等温线偏离纬线弯曲,主要原因是洋流性质差异。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如下图所示:根据海水等温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判断甲洋流在北半球,乙洋流在南半球。甲、乙洋流所经海域海水等温线都向北凸出,但甲洋流是由低纬流向高纬,乙洋流是由高纬流向低纬,故甲洋流为暖流,乙洋流为寒流。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上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圈(信风,盛行西风);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圈(盛行西风,极地东风);③40°S附近为全球性西风漂流(盛行西风)。

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洋流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高纬处,洋流可能带来冰山,威胁海运;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也会影响海运。②洋流影响海洋环境: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海区的范围。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可以依据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名称来进行空间定位,也可依据海岸轮廓或岛屿等其他地理事物判定洋流分布及洋流名称。

命题点三 洋流与季节判断

世界洋流分布除“三圈”外,还有“一季”。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逆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冬季。

命题点四 洋流与沿岸气候

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具体的某种气候的形成并不一定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审题时要注意判断主导因素是什么。大气环流和纬度位置是一个地方气候形成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大范围地区气候的形成。而对局部的某一范围的气候来说,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形、信风、洋流等,而其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和沿岸寒流有很大的关系。

命题点五 洋流与海洋渔场

本命题点可以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即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海域,如南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命题点六 洋流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冰盖和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大量淡水积聚在洋面上,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缺乏向北运动的动力,使其速度减慢,甚至最终会停止。科学家预测,如果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慢的现象持续下去,北欧和西欧的平均气温可能会下降,会让这里的冬天变得异常寒冷。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这一暖流使原受秘鲁寒流影响而形成的冷水域变成暖水域,南美西岸的气候出现异常,原本干旱的地方却洪涝成灾。

【方法突破】

方法一 “8/0”判断洋流模式

“8/0”记洋流模式,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中低纬度大洋西岸为暖流,大洋东岸为寒流(南北半球均是如此);中高纬度大洋西岸为寒流,大洋东岸为暖流(只限北半球)。如右图所示:

方法二 “左右手”判断洋流模式

对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中心线为30°N线附近(副热带),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大拇指向下,四指弯曲则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南半球的中低纬度,中心线为30°S线附近(副热带),运用“左手螺旋定则”,大拇指向下,四指弯曲则呈逆时针方向(气旋);对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中心线为60°N线附近(副极地),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大拇指向上,四指弯曲则呈逆时针方向(气旋)。

【典例精析】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解析】第(1)题,冰山来源于冰川,而冰川分布在高山及高纬度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纬度较低,排除;④虽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由于地处欧洲西部,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因此出现冰山的可能性较小;③位于北美洲中高纬度,受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因此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故C正确。第(2)题,综合考虑一些因素,洋流对海洋航行影响最主要。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受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的影响,向东航行顺流而行,因此从甲乙的时间短于乙甲的时间。故B正确。

【跟踪训练】

下图中的粗线表示洋流,等温线值T1

1.位于同一半球,且性质相同的洋流是

A.甲、丁位于同一半球,均属暖流

B.乙、丙位于同一半球,均属暖流

C.甲、乙位于不同半球,均属寒流

D.丙、丁位于不同半球,均属寒流

2.下列洋流组合中能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A.南赤道暖流乙西风漂流丙

B.南赤道暖流丁西风漂流甲

C.北赤道暖流丙北大西洋暖丁

D.北赤道暖流甲北大西洋暖流乙

下图为“某海域大洋环流模式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西风带的盛行风向。读图回答3、4题。

3.甲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

D.降温减湿

4.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最有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根据等温线值T1

2.B根据洋流“8/0”模式图,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故B正确。

3.D本图关键信息是“箭头表示西风带的盛行风向”,由此可判断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同时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进一步得出该环流的流向为顺时针方向,环流的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图中的甲处洋流为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6

关键词:淡水渔业生产; 集约化; 水库水域

我国是水资源大国,丰富的水资源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集约化淡水渔业的发展。水库水域水体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大,渔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域污染增多、病害严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业生物多样性减少及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如何解决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已经成为淡水渔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制约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淡水渔业的养殖范围也在断的扩大,我国水域虽然辽阔,但渔业资源也不能完全考海洋补给,为了节省养殖区域,我国开始使用了集中箱养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应的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然而,这种集中箱养殖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不仅使水体被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甚至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对集约化淡水渔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的影响如下。

1.1 鱼类饵料的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得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向着集约化方向转变。这种集约化方式所利用的是集中箱养殖方法,这种养殖的密度相对较高,方便管理,同时也能够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但是这种水产养殖方式主要靠人工喂食饵料,因是集中箱式管理,所投放的喂饵量比较大,在长期养殖中会有大量的饵料残余和粪便。虽然经常进行清理,但是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水质,加剧水库水域污染压力,同时也会影响水库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等。

1.2 富营养化的影响 由于是集中箱式养殖方法,在养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在养殖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往箱中房鱼苗或是将成鱼取出,频繁的水体交换会给水域带来一些污染物,不同类别的污染物严重超标,会给水库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小型水库。由于水库自身洁净能力是有限的,在污染物超标的状况下,废物会排放出大量的气体,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所谓的富营养化就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在水体频繁交换的情况下,在水域中会产生大量的藻类,溶解氧会耗竭,加剧水质恶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不仅会影响书体的透明度,还会是大量的浮游生物被氧化,致使大量的鱼类死亡。富营养化过程中还会分解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及生物霉素。同时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会增多,人畜使用这种水后,轻者中毒,重者致病甚至死亡。因此,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会使水库水的水质迅速恶化,加剧水库水域压力,也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富营养化问题已经成为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影响最大的限制性条件。

1.3 病虫害影响 就目前来看,我国淡水渔业生产中,养殖人员比较重视养殖的经济效益,很少注重其淡水渔业对水库水域的影响。由于一些养殖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出现一些疏忽,投喂饵料后产生的饵料及粪便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以及在用药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处理残余的药物等,这些都会给水体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出现病原菌滋生的现象,引起相应的水下生物疾病,导致与病虫害频发,甚至会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加剧水体污染程度,也会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2 减少集约化淡水渔业生产对水库水域影响策略

2.1 选择适当的水域 集中箱式淡水鱼养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水库水域的水体质量。要想使集中箱淡水鱼养殖方法得到更好的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在淡水养殖选址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

在淡水渔业养殖选址的时候,最好选择水域面积在二十以上,水深达到三米以上的水库。这样集中箱式渔业就能大量获得有机物,也可以加强水库自身洁净能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因富营养化而引起水体污染现象。此外,集约化水产养殖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一些养殖设备的,水产养殖设备是需要一定面积和水深才能更好的利用的。因此,只有水深和面积达到一定的标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更好的满足集约设备的使用,以促进集约化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在淡水养殖中,还要注意水库地势的选择,必须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大的水产养殖产水库。要选择地势较低,水量丰富的地区作为养殖基地。必须要远离大型的畜牧业养殖场,畜牧业在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污染水源,甚至会给鱼类带来影响,因此必须远离畜牧业在养殖厂;必须选择水质比较稳定的地区,枯水期也能达到渔业所需要的用水量,水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产品的质量。水库中的水资源最好是一年四季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尽量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水库,方便鱼类运输,也能使渔业达到增收的目的;选择的水库,最好是远离居民区会使大型的工厂,以免因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造成水体污染,影响鱼类的成长。

2.2 合理控制集中箱密度 如果集中箱密度过密,在投喂饵料的时候容易产生大量的粪便,还有可能产生富营养化现象,加剧水域污染程度。因此,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必须注重集中箱的密度。最好是对水域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清理,保证水质的质量。首先就要对养殖容量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使养殖户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水产养殖,以免因养殖容量过大,而加剧水域污染程度;要合理的布置集中箱,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水产养殖,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对水产养殖中出现的废物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减少因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废物而使水体污染程度加重;在投喂饵料的时候,尽量避免过量或是产生更多的废物,同时也要合理的使用鱼药,以免增加水库水域的负担。

只有注重保护水域环境,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生态修复,见少池底淤泥,适时的将水藻除去,并采用人工增氧的方式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才能保证水体质量,使鱼类更好的成长,使淡水渔业想更好的方向发展。

2.3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随着淡水渔业的发展给水库水域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家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应

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污染水体的渔业养殖业进行治理,同时也应该实行政策干预和引导,以保证渔业养殖的质量安全。在渔业养殖达标的状况下,还应引导养殖户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多养殖的品种进行改良,以提高节约化养殖的目的。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淡水渔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集中箱式养殖方法的出现,为淡水渔业生产带来了一定方便。在方便渔业生产的时候,我们也该看到其不足之处,这种养殖方式在养殖过程中,常会受富营养化、鱼类饵料以及病虫害的影响,而加剧水库水域污染程度。因此,一定要对养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以保证水体质量,使集约化淡水渔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谦. 试论淡水渔业的高效率及规模化建设. 吉林农业,2011(03):129-132.

[2] 史磊,戴桂杰. 山东省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 渔业经济研究, 2009(01):53-58.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7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2021年处暑主要天气特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1年处暑主要天气特点,请您阅读!

处暑主要天气特点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3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8个,与8月份相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疾风暴雨带来洪水地质灾害仍需关注。

处暑属于哪个季节1、处暑属于哪个季节呢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2、处暑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度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度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度、华南东部高于35度的天气出现。

处暑有什么习俗3.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3.2、放河灯

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3、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3.4、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气候变化对渔业的影响篇8

关键词:小岛屿 渔业资源 规划单元 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Fishery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 Small Island: a Case Study of French Polynesia

Ying Xiaoli 1,Cui Wanglai 2,Feng Rui 2,Liu Chao 1,Yu Xianjiong 1(1.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2.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316022, China)

Abstract: Planning units are either pre-established in size and shape following management constraints or are data driven (DDPUs) by overlay of multidisciplinary data layers. This paper takes the giant clam fi shery in a small French Polynesia atoll as study subject to identify different clusters of fisher behavior, as well as explore the data utility in 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 the paper makes several suggestions on fishery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small islands in China.

Key words: Small Island; Fishery Resource; Planning Unit; Management

空间布局直观的保护规划是支撑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有效工具。规划单元以个体单元或单元集合体的形式,成为特定管理行为施加的对象。为了解在小岛屿渔业管理中,规划单元的随意选取将如何影响管理决策,我们选取法属波利尼西亚一个偏远环礁的渔业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不同规模规划单元的聚合如何影响最终的数据集合和空间格局,以期为我国小型岛屿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1.研究区渔业资源概况

法属波利尼西亚位于太平洋的东南部,由社会群岛、土阿莫土群岛、甘比尔群岛、土布艾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等共118个岛屿组成。本文选取的研究场址位于土阿莫土群岛东部一个孤立、封闭的环礁――塔塔科托环礁。据研究记载,2004年塔塔科托环礁湖内的长砗磲存量和密度极高。尽管因栖息地类型、深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湖内长砗磲的存量分布并不均匀,但其栖息密度(栖息密度ind/m2代表每平方米个体的数量。)仍高达544 ind/m2。其中,砗磲存量和密度最高的区域为位于湖东部的补丁礁,补丁礁长度约数十米。砗磲捕捞场所因渔夫活动类型而异,专业渔民的捕捞地点通常相比其他渔民更为偏远。

为拯救面临毁灭性超额捕捞的砗磲资源,加之湖面积相当之小,仅有17.7平方公里,法属波利尼西亚渔业服务部门经过与当地居民的协商,于2004年提出在湖东部设立一个0.5平方公里的禁捞区。禁捞区取得了相对不错的砗磲保护成效。但2009年发生的一场由异常天气和温度引发的大规模砗磲集群死亡,导致其保护成效近乎清零[1]。整个湖内的砗磲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经安德福特等人研究发现,禁捞区内的砗磲死亡率较其他地区更高。原因是禁捞区位于湖浅水区,缺乏水循环,水体无法更新,因而更易受季L涌影响而导致水温失常[2]。

不同栖息地的资源存量差异、由西向东对集群死亡易感性差异以及渔民捕捞引起的不同捕捞压力,均表明湖是由一些具有不同捕捞压力和死亡率的小栖息地紧密组合成的区域。因此,塔塔科托环礁湖很明显地反映出:小岛屿地区居民为生计和经济考虑将资源置于危险境地的现实情况;气候威胁是小岛屿制定空间直观管理规划所面临的额外难题。

2.法属波利尼西亚渔业资源分析

2.1 渔民类型

经过对塔塔科托环礁居民的调查分析,根据渔民行为将其归纳为3种渔民类型(如图1A),而且每类渔民都曾参与砗磲捕捞,只是个别个体捕捞频率更高。

图1 A. 基于半定量指标绘制的渔民分类树。 第1类为专业渔民,第2类为兼业渔民,第3类为临时渔民。B. 捕捞深度、砗磲捕捞目标尺寸、捕捞渔获量、捕捞渔具和捕捞目的等半定量指标调查结果平均值±标准差。C1、C2、C3分别指代第1、2、3类渔民。

第1类为定期捕捞砗磲的专业渔民。他们通常借助经过改良的捕捞渔具,前往湖深处捕捞大型砗磲(图1 B)。此外,专业渔民在捕捞作业时通常驾驶(自有或租借)机动渔船,足以在一小时内横穿整个湖。渔获量极高,且通常用于出售给当地岛民或销往塔希提岛市场。

第2类为不太活跃的兼业渔民。兼业渔民通常从事其他行业,例如椰子种植或从事行政工作,砗磲捕捞对其而言只是一项业余收入。兼业渔民没有明确的捕捞目标,既不以捕捞大型砗磲为目标,也极少涉足深水区,仅利用基本渔具进行捕捞,渔获量极少。渔获物部分用作销售,出售给当地岛民或销往塔希提市场(图1 B),部分作为赠礼。

第3类渔民通常只利用基本渔具在浅水区(水深

2.2渔业资源管理中的数据效用

空间数据聚集通常会导致数据范围和信息内容发生实质性变化。在塔塔科托环礁的小规模砗磲渔业研究中,我们同样会发现数据聚集会显著影响最终数据质量,即便是极小规模的规划单元(2500平方米)。此外,空间信息损失对零散分布的变量影响更为显著。为适应既定的规划单元规模而降低空间数据精度,极易影响保护规划和决策的最终成果质量。因此,在为太平洋地区小岛屿设计海洋保护区网络时,规划单元面积成为优化栖息地保护与捕捞范围之间统筹选择的最重要标准之一[3]。规划单元面积越小,最终的统筹选择满意度越高。

数据聚集对于空间直观模型同样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产卵成功率可利用规划单元内的栖息密度函数进行参数化,但在将25平方米的规划单元数据聚集至2500平方米的规划单元后,计算得到的密度显著偏低,偏差高达215%。这意味着,通过小尺度下的种群格局预测大尺度下实际种群的密度变化和总量几乎没有可信度。这一结论同样被许多小岛屿固着生物渔业调查模型所证实。

2.3渔业资源管理中的规划效应

在岛屿渔业管理中,既定的规则网格化规划单元和数据叠加形成的非结构化规划单元网络均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基于数据叠加的重合区域(DDPU)法完好地保存了精确的空间分布数据,避免了空间数据精度下降和规划单元冗余。冗余的规划单元拥有相同的数值组合,不必要地增加了种群模型运算时间。因此,当数据空间模式和计算时间构成研究难题时,例如构建小岛屿的渔业空间分布模型和复杂的综合生态模型时,基于数据叠加的DDPU法凸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在管理成效层面,基于数据叠加的规划单元网络,为分析多样性湖数据提供了最为准确的视角。从长期的自适应管理策略来看,理想的湖监测协议应充分反馈23个规划单元的综合数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小岛屿国家中,基于数据叠加的规划单元面积(>104 平方米或< 102 平方米)往往与决策区域面积不相一致[4]。但基于数据叠加的DDPU法也可能因缺少冗余单元且规划单元(PU)面积太过离散而影响管理决策、限制系统保护规划成效。当决策涉及利益和宏伟保护目标时,仅靠少数几个非冗余规划单元(例如塔塔科托环礁的23个DDPU),难以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5]。相比之下,网格化规划单元网络具有更充分的选择优势,尽管其代价是规划单元数量多、数据精度退化。因此,在小岛屿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中,应优先选择较小面积的保护单位,以确保其数据精度更高,保护目标能够合理实现。

对规划单元划分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规划目标。同时,这一选择过程是对空间单元大小、数据冗余或空间信息损失的全面权衡。网格化规划单元划分有利于系统性探索保护方案以实现最优决策,与此同时,基于数据叠加的规划单元划分更适用于保存数据和构建精确的渔业预测模型。在现实情况中,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二元选择,多数时候,我们需要制定折中的解决方案。折中方案的一个典型案例为美国土地制度中的保护差异分析,即利用栖息地分布图、生境适宜性建模和界定不同管理区域的行政边界,以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建议。

3.借鉴与启示

3.1空间直观模型将成为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

随着空间直观模型的发展,规划单元一词的出现频率也随之增高。空间直观模型的运用有利于推进系统保护规划制定、人口及渔业研究,还能够帮助有效结合生物数据和社会文化资料。根据数据精度和空间格局,绘制规划单元网络来对资源进行研究分析,相比仅基于管理可行性而选取个体单元进行数据获取和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更高。

3.2规划单元将成为小岛屿渔业管理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规划单元划分方式――网格划分法与数据叠加法在小岛屿保护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规划单元布局对于生物系统中的渔业建模或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保护规划编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与其余有关小岛屿的研究结论相符合。此外,对预先建立的规划单元网格进行数据聚集将显著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即便规划单元的面积仅有2500平方米。而基于数据叠加的规划单元在完好呈现小尺度利益格局的同时缺少m当的数据冗余。

3.3小岛屿渔业管理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岛屿管理与保护规划过程中,必须加强精确数据收集以及数据与管理决策敏感性分析,并仔细权衡各方案的利弊,从而为岛屿管理和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3.4海岛渔业管理要实现资源调查与监视一体化

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快速、准确掌握海岛信息,改变宏观管理信息滞后的被动局面,应紧密围绕海岛管理需求,逐步开展海岛资源的综合清查工作,加强海岛资源评价工作,优化现有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将调查―监测―再调查―再监测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良性互补,逐步建立国家海岛渔业资源调查与监视一体化体系,实现我国海岛渔业资源“一盘棋”“一套数”“一张图”,有效实施海岛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Andréfou?t S, Van Wynsberge S, Gaertner- Mazouni N, et al.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massive mortalities challenge giant clam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efforts in French Polynesia atolls [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13, 160: 190- 199.

[2] Andréfou?t S, Dutheil C, Menkes C, et al. Mass mortality events in atoll lagoons: 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increased future vulnerability [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5, 21 (1): 195- 205.

[3] Hamel M A, Andréfou?t S, Pressey R L. Compromis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habitat conservation guidelines and small- scale fisheries i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J]. Conservation Letters, 2013, 6 (1):46- 57.

[4] Gilbert A, Yan L, R emoissenet G, et al. Extraordinarily high giant clam density under protection in T atakoto atoll(Eastern Tuamotu archipelago, French Polynesia) [J]. Coral R eefs, 2005, 24(3): 495.

上一篇: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范文 下一篇:云计算技术及应用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