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0 17:09:09

绿茶的基本知识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1

【关键词】绿茶;文化;机遇

中图分类号:T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84-02

中国饮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我国是茶的故乡,悠悠五千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而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从此,茶从我国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一、日照绿茶的基本情形

多少年来,几乎所有国人都知道,绿茶产自南方。假如有人问山东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几乎所有的国人都会回答,山东属于北方。可偏偏属于北方的山东出产一种不错的绿茶--日照绿茶。所以,在气候、地理等条件都属于"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的山东日照,几乎是中国规模产茶最北的地方。世界茶学家一致认为,世界上有三大海岸绿茶城市,分别是韩国宝城、日本静冈、中国日照,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临近大海,地处北纬35度左右,生长环境独特,没有污染,茶叶质量很高。山东省日照市地处黄海之滨,自古被称为"日出先照之地",有"碧海、蓝天、金沙滩"之美誉美景。这里是国内南茶北引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地区。

在日照"南茶北引第一村"巨峰镇后黄埠村天润绿茶的近五百亩茶田里,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栽种的老茶树。茶园后面是山,茶园前面是水,山环水绕,云雾缭绕,风景秀美。茶树旁就栽种有板栗树,日照绿茶的"板栗香"想必由此而来。四十年间,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验,这里先后试种了黄山小叶种、迎霜、福云二号。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物种的优胜劣汰,现在日照的五万亩茶树都十分抗冻、抗霜、出芽率高,加之现在的气候日益变暖,山东日照地区已成为山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地区,并有了"江北第一绿茶基地"的美誉。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及湿润海洋气候孕育了日照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

二、日照绿茶的机遇与挑战

日照绿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是:中国茶叶市场巨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日照市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北方示范区"并有千亩茶园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日照市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决策,把茶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培植,致力于建设"江北绿茶第一基地"。目前,日照拟建一个日照绿茶超级市场,引来天下客商,推广日照绿茶,并将建造日照绿茶茶博园,宏扬茶文化。同时,政府将配合有关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纯洁和规范绿茶市场。日照茶叶市场"有姓无名",品牌缺失。目前日照茶业市场上各种小型品牌鱼龙混杂,品牌知名度较低,影响力较小,这个时期便是做大、做响品牌的大好时机。同时日照绿茶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低,省外销量不大 。品牌意识模糊、市场竞争激烈,绿茶质量参差不齐。这些也制约着日照绿茶产业的发展。

政府在产品品质提升,尤其是茶园基地建设方面要多下功夫。日照绿茶地处中国最北的产茶区,还是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茶树越冬期长,生长缓慢,内质丰富,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茶之王"。日照绿茶打开山东市场最重要的原因也是茶叶的内质好,滋味足,所以才能在省内市场击败西湖龙井,成为山东最主流的绿茶代名词。加强绿茶茶园基地建设,实现日照绿茶茶园基地统一管理是有可能实现的,而且极有可能成为国内有机茶基地建设的示范区。

为规范日照市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行为,打造和保护日照绿茶品牌,2005年7月10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了由市农业局和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的《日照绿茶》标准,2006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告批准日照绿茶为"地理标志产品"。为打造好"日照绿茶"这一品牌,今后日照市茶叶的对外宣传、销售等一切活动,都要使用日照绿茶这个品牌。要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牌监管,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固的消费群体。茶叶加工企业统一并无偿使用"日照绿茶"这个品牌,必须按照"日照绿茶"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以质论价,公平竞争。做好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的组织申报。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名牌,对获奖企业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要抓好日照绿茶专卖点建设,加强日照绿茶专卖店管理,推行日照绿茶专卖店自律承诺制。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各种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推销日照绿茶。

三、日照绿茶前景

日照绿茶无论产量、品质还是品牌,在山东乃至北方都首屈一指。然而,由于"南花北引"仅45年,日照现在茶文化多是在效仿南方,真正与本土相结合的茶文化仍未见雏形。茶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日照茶文化应与本地的山、海以及太阳文化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日照特色。日照的茶文化应该儒道并举、南北兼容,与大海相通,与太阳相系,既不失南方茶文化淡雅与细腻,又北方人文之豁达、豪爽与真诚,独具日照地域特色。茶叶起源于南方,而南方茶产区像龙井、普洱等都有着深厚的茶文化,日照绿茶必须有所继续。另外,日照是一个文化底蕴悠久的城市,日照绿茶植根于此,必须吸收本地文化的基因。日照的山海文化、太阳文化都可以与茶文化结合,共生共存。"人文的东西赋于物,就是文化。文化说到底还是人的文化,北方人的豁达和豪爽,可能在南茶中有所欠缺,但是北方茶中必须有所体现。"

随着日照茶叶知名度的逐步扩大,茶文化旅游线路也急需得到开发。面对日照的茶叶资源,中国旅游城市分会秘书长唐洪广说:"日照可以把更多的游客吸引到茶园来,大力发展采茶、炒茶、品茶一条线,真正把茶业做大做强。如日照御青茶博园风景区于2009年由御青茶业有限公司斥资3000万元建成(三期工程总投资将达1.3亿元),总占地500余亩,是江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态自采游风景区,御青茶博园集自然景观、绿茶生态自采游、茶文化体验、民间茶艺表演于一身。游客通过亲手采茶、制茶,充分了解茶叶生长习性及种植加工工艺;通过品茶、欣赏各类演出(川剧变脸、长嘴壶茶艺、白族茶艺、江北绿茶茶艺)感受纯正的中国茶文化。御青茶博园以其特有的江北茶文化生态体验游,与日照原有碧海沙滩和如洗的蓝天融为一体日照的御青茶业将通过御青茶博园风景区、御青茶艺学校、御青中医药研究所、御青"茗乐社"体验式营销系统的建立,将传统的店内品茶体验拓展到生态茶园采茶、炒茶、茶艺欣赏、茶文化主题演出欣赏、现代化茶厂参观、健康饮茶科普宣传等诸多领域,变片面体验为全面立体化体验,让顾客真正能从体验中得到乐趣和知识,实现从喜欢喝茶,到懂茶、爱茶的转变。 因此,我市可以立足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多年的种茶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全力打造观光茶园旅游精品项目。可以让采茶、制茶、卖茶同文化、旅游"联姻",可以建成一个茶大观园或茶博物馆,让游客可观赏到栽茶、制茶、品茗的全过程,同时可以欣赏到多种中外茶艺表演,甚至可以让游客自采、自炒、自品,定会其乐无穷。相信我市很快会出现一批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茶叶批发市场、茶叶公园等,茶文化旅游这篇值得一做的大文章定会越做越好。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2

1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实践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遵循这一方针,在小课题选择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身边熟悉的事物中确定研究课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生活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因此,在选择小课题研究项目时,要求学生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重视选择来源于生活中的、自己所熟悉项目。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看作课本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在探究中增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实践性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实践是学生完成研究项目的主要途径。从分析设计,到实践探究以及网上资料的查询与成果的整理与展示等,都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

合作性 小课题的研究性活动,是在小课题管理小组指导下的集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等为一体的集体活动,其研究过程是复杂的,需要教师的指导及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因而是一个合作过程。

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是实践,因此,小课题的探究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2 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网上查询,确定研究主题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问题的关心和关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帮助学生不断地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信息技术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因此,在确立研究项目时,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网上浏览,获取对“基本问题”或“单元问题”的基本认识,经过分析和论证,最终确定研究主题。

例如,在选择研究项目时,通过网上查询,学生注意到旅游文化是当地经济开发的一个热点,而在旅游文化资源中,陶瓷和北方绿茶又是大家所关注的两个重要项目。于是,大家对陶瓷和北方绿茶这两个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认真的辩论。论证的结果是,陶瓷虽然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但远不如绿茶的影响广泛,尤其是不如同学们对绿茶所熟悉。因此,最后决定把北方绿茶作为课题研究项目。通过进一步了解绿茶的引进历史、品种与特点、气候影响、种植面积、制作工艺以及茶博览会和茶文化旅游节等方面的知识,获取了对这一“基本问题”的初步认识,为下一步的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分析研究目标,确立探究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考察、探究、体验以及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确定了合适的研究主题后,教师要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等设计出合理的活动方案,对研究对象、地点、时间、人员等明确分工,以保证学生在校外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例如,为了安全和方便,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在小组合作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按居住就近原则,以本村或邻村的学生为一小组,以便于组织和管理。在活动时,教师统一指导,要求学生安全第一,各负其责。活动内容注重学生兴趣养成的专一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活动形式注重个性化与集体化的和谐,以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为主要形式。例如,对北方绿茶是这样合作探究的:一组参观茶园,了解“南茶北引”的历史,考察绿茶的生长与管理情况;二组参观茶厂,考察绿茶的生产加工情况;三组走访商店,了解绿茶的销售情况;四组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茶的认识。

网上交流,补充完善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绿茶的有关知识,一般还不够丰富和完善,还需要通过网上学习和交流,进行补充,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和总结,这是一个网上浏览、实践认识、网上学习、再到实践中加以验证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要对学生探究实践活动后的记录方法、研究成果的总结形式等进行认真指导,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网上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以提高课题研究的访问效率。

例如,提供给学生一些与研究项目有关的网站名称,指导学生登录有关生产厂家网站,利用E-mail、网上聊天室及QQ等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或与同伴交流等,以便让学生详细了解有关信息。这样,学生的知识会进一步丰富,认识会进一步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充实,在资料整理时加以完善,最后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研究成果。

网上展示研究成果,交流评价推广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实施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指导学生在网上展示课题的研究成果,既是对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的记录和鼓励,也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又是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探究,这对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研究的成果用Word软件写成小论文;下载合适的视频、音频资料,为研究成果进行包装,以增添艺术感染力;利用FrontPage等工具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制作成网页,用PowerPoint软件演示作品等。还可用拍下的许多数码照片,利用PowerPoint制作影片,配上喜爱的音乐,录制旁白,以再现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展现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发生的一些挫折与欢乐。同时,在学校网站上交流探究心得,对所展示的作品与师生进行互动式评价,对研究成果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专家组”评价,成果入“库” 专家组由参与小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等组成,主要从小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过程及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估计和判断。在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小课题组再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和提升,最后根据成果类别和评价等级选择“入库”,实现成果的共享。

成果入库的原则,一是把小课题探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收集,作为档案资料保存,以便以后借鉴和改进;二是对一些具有推广价值,但现在还不够理想的小课题研究成果,由专家组进一步指导修改后,上报参评,争取获得高一级的成果奖,对学生进一步鼓励。

3 结语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3

大自然却把这份礼物赐给了美丽的南疆大地――广西。

早春三月,当中国大多数的茶产地还处在抽芽或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身在广西的茶人,却可以悠悠然地喝到一杯杯春天里清香四溢的新茶、绿茶、好茶。

广西地处中国美丽的南疆,雨水充沛,具有优越的茶叶种植气候和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特别是广西春茶具有品质优良、上市最早的鲜明特色,被誉为“中国早春第一茶”。近年来。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优品种不断涌现,六堡茶、茉莉花茶等产品已占据国内外市场一定的份额。

曾经,那一片片藏在深山里的茶,并未引起广西本地人足够的重视,自产自制自喝,多少年来也怡然自得。直到大量的全国各地的品牌茶风涌进广西,迅速占领了广西的茶叶市场,他们这才意识到,人家卖茶都卖到家门口来了,可是在广西这个生态环境一流的茶区,生产出的品质好而纯的早春第一茶,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更不要说走出去了。

所以,从2008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开始投入人力、财力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每年春季在区内各地市轮流举办春茶节,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宣传广西早春名优绿茶,打造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提升本地茶的知名度,把广西建设成国内重要的优质茶叶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树立“中国大陆第一早春茶”的形象。

万人共品八桂香

广西春茶节是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叶文化和产业交流盛会。

2009广西是国内绿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之一,春茶上市时间早,采收期长,采茶批次多。现全省共有茶园30000公顷,其中投产茶园2420千公顷,产茶1.96万吨。名优茶约占总产的15%,部分绿茶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械化采制程度较高,茶叶产品加工有较好基础。出产的桂林毛尖、桂平西山茶、覃塘毛尖、横县南山白毛茶、红碎茶、六堡茶、茉莉花茶等传统品牌是其重点要抓的品牌项目。

走进今年春茶节的展览大厅,随处可见“桂香茶”、“毛尖茶”、“白毫茶”、“六堡茶”等各类广西名优茶叶。许多身着各种民族服装的“茶博士”们。热情地邀请前来参观的市民免费品茶。同时如数家珍地向市民介绍自家茶叶的特点与价格。

在众多的广西茶中,梧州的六堡茶已经成为广西茶叶的特色。此次春茶节,六堡茶的展位也最多,不乏很多苍梧的老茶厂,陈家、霍家、黄家、唐家等等,成为展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茶厂都把自家存放10年以上的六堡茶摆在了显眼位置,吸引许多市民前来品尝和购买。一些上好的陈年六堡茶,价格已到了万元。

此次柳州茶博会吸引了八方来客,许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茶商都是为了追捧“中国第一早春茶”名优绿茶,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的茶产业和茶文化。春茶节开幕当天,就有上万名柳州市民聚集在展会现场,逐一细细品尝着商家免费提供的上等新茶,同时听悠扬的丝竹,赏优雅的茶艺,现场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有市民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喝外省的茶,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来展会看看广西的茶。没想到,家乡的茶竟然如此清香,在春天里喝上这样的一杯绿茶,让人的身心和这春天的阳光一样,格外的舒服。如果大家都来参加春茶节,一定会培养出更多喝本地茶的广西人。更有利于广西茶叶事业的发展。

三江好水煮好茶

如果你没有到过柳州,你一定不会相信,这里也是一座茶城。

柳州是我国西南的工业和商贸重镇。人们常常有所疑问,自古茶出深山里,难道在这里也会有好茶?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是上好的有机绿茶。我有幸在柳州喝了多种绿茶,这些早春的茶,杯杯清冽,着实让我领略了一回早春第一杯茶的无限魅力。

据悉,柳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发展种植茶叶。在柳州所属的三江县侗族自治县的古宜镇茶场和林溪乡马湾茶场,有着一山连着一山的成片高标准丰产茶园,还有融水县苗族自治县红水乡、安太乡等元宝山周边的高山生态茶园都是非常好的茶产地。如今,柳州已拥有茶叶种植面积13万多亩,成为了广西第二大茶产区,年产干茶量达5200多吨。柳州是广西产茶大区。茶叶产地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两县。柳城、融安和鹿寨县也均有分布。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为广西茶园第二大县。在春茶节上,可以看到三江、融水茶叶展区最热闹。杯杯飘香的春茶吸引市民停下脚步慢慢品茗,三江侗族的美丽姑娘的热情接待及对茶的诠释。让不少市民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

柳州,是一座有近2000年历史的都城,也是一座文化名城。今天的柳州人常去的柳候公园,就见证着近2000年来柳州的文人墨客之精神的积淀。柳宗元当年曾感叹“山上种满了茶叶……想不到柳州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

漫步柳州,甚至有一种错觉,恍惚间以为自己身在福建,身在出产铁观音或是武夷岩茶的茶产地。这里几乎隔几步之遥就有一家茶店,主营铁观音或是武夷山大红袍。这种满城茶香的情景让我不禁要重新定义这座城市。

迷上柳州,迷上茶

因为柳州的茶,柳州的茶文化,让好多爱茶的人迷恋上了柳州,这个被总理喻为“山青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和很多有喝茶风气的城市一样,柳州同样深藏着许多的茶人,在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茶。而那一杯杯韵味十足的茶,早已随着习惯,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了。

参加完白天的茶博会后,晚上记者受邀到为此次茶博会提供茶艺表演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龙院长家喝茶。早已耳闻她是一资深茶人。有很多私藏的老茶、好茶。

走进她的家。首先惊讶于她家的房梁如此之高,倒没有首先看到茶室。原来,她为了饮茶清静,将茶室置于家中的顶层,和一个小花园互通互连。白天或是黑夜,都有清凉的风,穿过那些绿叶植物。吹送到她的茶室中。她常在此处邀请友人喝茶,朋友多半久久不愿离去。

其次,则惊讶于她的茶室如此之雅。她是经常跑全国各地搜茶和茶具的人,茶室内陈设的各类或精美或古朴的茶具,足见她的用心良苦。那饼静默在茶室一角的普洱饼茶,在气势磅礴中透出时间的沧桑厚重感。

因为白天喝了太多绿茶的缘故,胃已清寒。龙院长则非常体贴地泡了她极为珍爱的红茶和六堡茶给我,说是茶农自己做来喝的,并不是商品茶,外面是轻易喝不到的。我端起茶。慢品,轻饮,前几道水仓味很重,三水过后,茶味极正。茶汤了许多。每一口都能喝出时间的厚重感。

龙院长一边泡茶,一边和我聊天,说他们学院的茶学茶艺专业,现在是一大热门和特色专业,每年的学生没有毕业就被预订一空了,现在全国各地的茶叶场所,都可以看到他们学校的毕业生。现在柳州人喝茶的风气渐盛,他们准备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加派人员去全国各地考查,誓要办好茶叶深加工、茶食开发、茶产业的营销策划等专业。

“我们最近正在研究怎么样开好一个茶馆的课题”,龙院长不无兴奋地告诉我这一消息,结果一不小心摔碎了盖碗的盖子,那是极为漂亮的盖碗,碎了 实在可惜。龙院长说,泡了多年的茶,今天竟然会失手,因为你来了,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我有些激动,呵呵,就当是碎碎(岁岁)平安吧。听了这话,我在想,柳州拥有这样一批真性情的茶人,她的茶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的。

“早春第一茶”的尴尬

广西出绿茶,出好绿茶,但究竟是哪些绿茶?不知道。当地人可以说出好多好听的名字:凝香翠、大歌仙子、桂林毛尖、碧绿雪芽、绿香丹……但其中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却少之又少。如何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西春茶广受追捧?地域性品牌缺乏延伸是广西绿茶面临的突出问题。但在品牌营销上,能看到这一点的茶商却是少之又少。

顶着“早春第一茶”的光环,今天,广西茶业的发展现状却是包括连广西人都不太了解本地茶在内的诸多尴尬。

价格尴尬

笔者在现场看到,广西本地的早春茶比如凌云白毫茶,中等价位的现在每公斤卖到130~160元,品质色泽比较好的每公斤则卖到300~400元。即使是广西某区域性知名品牌的顶级绿茶,最高的销售价格也在每公斤1200多元,这种价格在很多本地人眼中是“太贵了”、“不值得”。而前来此次春茶节参展的安徽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国内知名品牌顶级绿茶的销售价达到数万元/公斤,但多数市民却表现出了浓厚的购买兴趣,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境遇尴尬

广西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的生长。而广西人不愿意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家的十万大山里所出的好茶叶,因为没有过硬的品牌产品,没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多数却沦为外省茶的原料提供地,实在有些无奈和悲哀。众所周知,横县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产地,但广西本土的茉莉花茶在品质和品牌上都赶不上福建福州的茉莉花茶。广西的茉莉花茶没有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而更多的只能是沦为外地茉莉花茶的原材料提供地。

广西境内所出的早春茶,由于比其它地方上市早,本应更显得“物以稀为贵”,但却因为没有自己知名的品牌和过硬的营销策略,那些早早出产的绿茶、好茶。最终被运往全国各地,被一些无良茶厂贴牌拼配加工成当地的品牌茶叶,沦为山寨版的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甚至于蒙顶山上茶等。

概念尴尬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做一项有关茶消费的知识调查,相信没有几个人知道广西出产有“中国早春第一茶”这件事。这项广西正在极力打造的茶文化概念,更因无一在外地叫得响的品牌而更显尴尬:也许绿茶就是人们对广西所出茶的统一称呼,具体有什么茶?不清楚,可能是白毫、毛峰一类的吧。但是为什么一提起福建的茶,人们都知道铁观音和大红袍呢?广西的茶商面对这个问题,一脸的无奈。只怪自己起步晚,没有营销的头脑。还是说这里面有太多言说不清的因素?

以广西著名的茶乡凌云县为例。其所产白毫茶是全国21个优良茶品种之一,但却没有一款叫得响的白毫茶品牌。目前学会从凌云这个原产地延伸品牌名称的基本没有,而是基于小地名或其它名称而已。比如:浪伏、鑫隆、佛手等。而这些品牌命名基本没有哪个品牌考虑过“凌云”原产地的品牌名称延伸和整合命名。

如果浪伏、鑫隆、佛手等品牌在命名时考虑“凌云”原产地的品牌名称优势。把自身品牌名称命名为“凌云香”“凌云春”等,这样,在品牌传播和推广上,会节省很多传播资源,而凌云又可以说是已经为大众公认的广西产茶第一县,依托这个知名度导入品牌延伸和打造,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应。

广西茶业,能出好“东盟”这张牌吗?

广西的茶叶,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好机遇。东盟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就茶文化和茶贸易,一直和我国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交流态势。如果广西能把“东盟”这张牌用好出好,将是广西茶业在全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

在茶博会的交流过程中,我刊记者特地就广西茶文化及茶产业的推广问题采访了区农业厅的相关领导。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尽力打造“中国早春第一茶”这一茶区域概念,更会借北部湾经济发展的春风,出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副好牌。

在与茶博会同时召开的广西茶叶高峰论坛上,茶叶专家们就广西茶叶“走出去”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专家称,广有的高山云雾缭绕的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已成为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但广西茶叶部分产品档次和标准低,一些茶农及茶叶小企业生产规模小,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相当数量产品质量仍未达到出口产品标准。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低,仍是制约广西茶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4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跌宕起伏、命运坎坷的铿锵大义男儿,究竟用智慧和果敢,创下了什么奇迹?其艰苦创业的背后,又有着一个怎样回肠荡气的传奇故事呢?本文揭示了他传奇的人生经历――

300元闯天下

赤手空拳拼出亿元王朝

晏绿金是个大情大义和不走寻常路的铮铮男儿。他今年45岁,出生于湖北省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林场一个林农家庭。黄袍山蜿蜒迤逦,晏绿金家在大山深处,因为乡亲们生病只能靠郎中的土方子解决病痛,医生成为了他神圣的追求。后来,经过十年寒窗,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中医大学中医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通城县麦市镇卫生院工作。

晏绿金对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格加珍惜,他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勤勉敬业,很快便担任了医师。然而,就在他职业前景一片光明,医院上下一致看好他时,一件意外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

1994年初,晏绿金的岳父吴石平因为经营的制药厂面临倒闭,危难之际,他找到了晏绿金。

吴石平经营的这家制药厂建于1989年,当时作为老区扶贫项目,挂靠在武汉中联制药厂名下,名为中联制药厂分厂。可经营到1993年,由于产品滞销,欠下外债300多万,致使企业举步维艰,面临倒闭。

如何才能化解危机呢?吴石平首先想到了女婿晏绿金:晏绿金精通医学,不仅为人忠诚,说话办事也颇有主见,显然,他是块堪当大任的好料!

吴石平的大女儿叫吴素晤,晏绿金上大学时,她也在同一所大学读书。晏绿金大她二届,因为是老乡,同学们经常聚会,一来二去,吴素晤清纯大方的气质和温柔贤惠的性格深深吸引了晏绿金。

不过,当时吴素晤的父亲通过做茶叶生意,早已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家庭条件优越的她,见晏绿金每天穿着同一件旧衣服,便经常开玩笑说:“晏同学,你能不能想法把这副‘行头’换换呀!难道你不嫌丢人吗?”但她越是嘲笑,晏绿金越觉得她可爱。

吴素晤是大学系花,追她的人成群结队,可晏绿金偏偏有股执拗劲,自谦不自卑。他深知,穿衣打扮只是外在形象,一个男人的强大还是在于内心。为了追到她,晏绿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并在业余时间练了一手好篮球。大学毕业时,他果然以出类拔萃的成绩和矫健的体魄赢得了她的芳心。1993年,两人幸福牵手,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

美满的婚姻自然需要共同经营。这次,父亲因工厂出现危机,特意上门求贤,晏绿金二话没说,便毅然决定辞职、协助岳父共渡难关。

晏绿金突然辞职震惊了医院,领导听闻他辞职居然去一家看不到希望的小小民营企业,吃惊地说:“你前途大有可为,你丢掉人们梦寐以求的金饭碗,要是一事无成岂不两头失塌?你可要好好想想,千万不要感情用事啊!”晏绿金的好友也劝他不可贸然行事,毕竟爱妻子不能拿事业去冒险。但是晏绿金主意已定,既是为了帮妻子尽孝道,也为了岳父的事业发展,他决心放手一搏。

这是晏绿金前所未有的一项挑战,砸掉金饭碗,便意味着他已经没有退路。为了让制药厂尽快走出困境,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积压的产品推销出去。为此,他首先盯准了发达的广东。

很难想象,晏绿金只身前往广州时仅带了300元钱。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他乘坐长途汽车就走了三天两夜,一路下来,他身上的钱也所剩无几。缺粮断食的日子,晏绿金找到一个在广东中医院工作的朋友,白天在他那儿蹭饭,晚上就在他的办公室打地铺。

晏绿金推销的是一种治疗妇科病的糖浆剂,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从电话簿上抄下各个医院的地址,然后一家家上门推销。晏绿金每天骑着加重自行车,一次携带5箱产品,频繁拜访各个医院。最远时,他要从广州白云区骑到黄埔港湾区。遇到刮风下雨,他既要保护好药品,又不能摔跤,只有下车推行。

风里来雨里去,晏绿金经过一年艰辛努力,终于用执著和真诚叩开了60多家医院的大门,成功销售产品400多万元。谁料,就在他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却突然遭遇了大量退货,订单频频被撤。晏绿金上门一打听,发现自己推销的药品因为是传统包装,由于瓶盖不紧,内封不严,药品存放一段时间容易霉变。为了挽回市场信誉,并表示提高产品质量的决心,他当众将上百万元产品付之一炬。之后痛定思痛,他决定更换包装生产线,重新夺回市场。但问题是,更换生产线需要一大笔资金,吴石平资不抵债,银行不愿贷款,他要想夺回市场又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

人的命运有时真是不可捉摸。就在晏绿金为此事发愁时,一次,他前往广东省中医院拜访老师,住在招待所里认识了广东省卫生厅学会办公室的一位领导。晏绿金正好与他住在一起。两人聊天时,他获悉晏绿金经营的正是畅销的糖浆剂药品,顿时来了兴趣。原来,他手下办有一家医药公司,但一直经营亏损。不过他有资金,有销售渠道,就是没好产品。当他听说晏绿金的产品有市场,无钱更换产品包装后,于是提出了合作,并借给了他80万元。此后,他每次开学术会议,晏绿金就去宣传,这样一下子把产品推了出去。到了1995年底,晏绿金在广东的产品销售已高达3600多万,他不仅帮助岳父还清所有欠债,也使产品上升了一个档次。

后来,志存高远的他为了打开全国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他一口气招聘了230多个业务员。这些人全部来自通城,均是在全国各地经营茶叶的好手。他们不仅有熟练的经商技巧,还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经销渠道。晏绿金对他们实行销售与薪酬挂钩,许诺做好了可以转入工厂,这些人见买卖中药有钱可赚,于是纷纷转行,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网点,发展到1998年,销售额居然突破了亿元!晏绿金帮助岳父打理的这家制药厂也正式更名为湖北福人制药厂。

2000年初,晏绿金为解决糖浆制剂不好运输,患者一次喝不完,药品容易污染等问题,果断投入1000多万元将产品改为胶囊。这一改,他当年就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2002年,晏绿金兼并了一家国营制药厂,改名为福人金身制药厂,吴石平出任董事长,他任总经理。期间,他在创下一个个人生奇迹的同时,相继攻读了武汉大学商学院EMBA和湖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两个学位!

可是,正当晏绿金纵横捭阖时,他的人生又迎来一次重大的考验与选择

舍弃江山不计得失

大义男儿弃官从头再来

晏绿金的事业源于岳父,也变故于岳父。

2006年夏,吴石平因冠心病猝发,突然去世。吴石平身为法人代表,他膝下有一儿4女,按照法律规定,其子女均享有财产继承权。晏绿金的妻子吴素晤也不例外。但出人意料的是,在财产继承权问题上,晏绿金却主动要求吴素晤放弃继承。为此,不仅吴素晤不理解,外人也感到诧异。因为谁都知道,福人金身制药厂能有今天,靠的就是晏绿金与其岳父并肩作战、呕心历血拼出来。如今,他不计较得失,还劝妻子带头放弃财产继承权,她怎么也想不通。但晏绿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吴素晤后,还奇迹般动员她说服了3个姐妹一起放弃了财产继承权。

大是大非面前,晏绿金显得十分坦然。在成功排除“内忧”后,他又开始着手解决“外患”。为了让舅弟尽快进入董事长角色并独担大任,此后他殚精竭力、忠心耿耿地付出了比以往更大的精力苦心经营企业。两年后,他见继任董事长在他的倾力辅佐下已经羽翼丰满,制药厂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销售突破4亿多元后,欣慰之余,为了让继任董事长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人生抱负,他毅然选择了退出!

晏绿金泣血苦拼14年,在为福人金身制药厂打下大好江山后,主动退出时没带一分一文和一兵一卒,显示出一个男人的高尚情怀和慷慨气魄。这14年来,晏绿金从两手空空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医药王国过程中,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探索出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经验、市场模式、用人观与立业观,这无疑是一笔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

因为长期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晏绿金意识到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与健康有关的产品已愈来愈受消费者推崇,市场前景广阔。为此,他有了一种新的想法。

一天,晏绿金去看望一个乡下朋友,路过一个村子突然被一股熟悉的茶油香气吸引。他走进去一看,发现农户们都忙着把自家种的山茶果通过晾晒、蒸煮榨成山茶油。晏绿金从小就知道山茶油在当地非常抢手,家家户户必不可少。以前,他家里就一直自己榨茶油,这油比调和油好得多,炒菜都不粘锅。但村民用老办法榨出的茶油很浑浊,颜色很深,杂质也很多。凭着多年来的医学知识,他突然意识到,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榨好了就是一种高端产品,农民这样生产显然是把它的价值埋没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佳发展时机,不同的时期,就要做不同的事。这次与山茶油的巧遇,最终促成晏绿金决定结合通城当地的优势资源和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今后的创业方向。

通城县自古盛产茶油,不仅油茶资源丰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与茶油息息相关。茶油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而茶油正好符合人们的健康需要。另外,他经过调研发现油料一直未被国家重视,人们老是讲粮食安全,唯独没人讲油料安全。民以食为天,当他看到橄榄油席卷中国大地,我国食用油市场80%是依靠进口国外转基因大豆生产的现状后,一种民族使命感更加让他坚定了开发茶油的决心。

为了了解和调查茶油的市场前景,2007年春,晏绿金前往江西、湖南等地进行了考察,他发现发展油茶产业是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壮大地方经济与带领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而通城正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优质的油茶资源。晏绿金调查完毕,便着手创建了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茶油,首先必须有自己的原料基地。为了调动乡亲们种植油茶的积极性,晏绿金想出了一个办法――请村民去江西油茶地区旅游,实际上就是让大家去看看油茶挂果丰产景象。这些村民在外看到了油茶果带来的丰厚收益,回来后就热火朝天地开发荒山,种上了黄袍山公司提供的良种油茶树苗。可不久,就有农民找到他说不干了! 晏绿金了解后发现,当地土壤因为以沙质为主,保水能力差,油茶树苗虽然能生存,但必须大量浇灌“定根水”。而通城以丘陵为主,油茶树苗种在山上,浇水只能从山下担上去,劳动强度巨大,村民们忙不过来,树苗大量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请来专家试验,最后发明出给油茶苗穿上无纺轻基质“外套”,就像盆装花一样,盆里有土壤,让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好后再移植山上。这种栽种既省力,苗又好活,后来此事经央视七套节目播出后,作为油茶种植新技术在全国推广开。

晏绿金的油茶基地以农民的土地入股,基地的建设费用及前4年的管护费用都由公司投资。5年产生收益后,农民与公司对半分成。他通过这种形式入股建成的基地共有6万多亩,农民从栽种到挂果产油需5年时间,之后就长期受益,稳赚不赔。

有了好树好果做原料,还要有能力榨出一流好油!建厂当年,晏绿金便投入大量科研经费,与武汉工业学院合作进行“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技术研究。2008年,武汉工业学院胡建华教授调查发现,老的传统工艺因为连壳榨制出来的茶油黑乎乎的,杂质较多,而且加工过程中多次经历高温,破坏了多种天然成分,于是他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全新的油茶籽脱壳冷榨工艺。结果榨出来的油色泽清香,而且保留了维生素E、山茶皂甙等多种活性成分,茶油的健康高端品质才得以真正体现。

生产技术解决后,如何让茶油被广大消费者认知并接受,还需要靠文化和品牌支撑。晏绿金查阅大量古籍文献后,最后从清朝乾隆皇帝对通城茶油的赞誉“本草天然,国色天香”的典故中,确立了“本草天香”这个最能体现茶油文化内涵和健康价值的品牌。

“本草天香”诞生后,晏绿金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下,“本草天香”系列产品也成功上市,并先后取得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并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畅销农产品”等称号。之后,CCTV-7《每日农经》三次走进黄袍山,为了展现冷榨油茶籽油的特性,晏绿金现场用“本草天香”茶油和普通食用油进行了菜肴烹制试验。结果,普通食用油在100多度的时候就开始冒烟,而“本草天香”茶油在温度高达250℃也没有油烟,炒出来的菜淡雅清香,色香味俱全。

后来,为了让这种纯天然的茶油走进千家万户,晏绿金决定打通市场销售渠道,他利用本地在外经商的通城人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天津和温州等地相继建立了60多家直营店。然而,晏绿金刚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事业,他还没来得及品尝成功的喜悦,一场行业危机陡然向他袭来。

危机袭来始见真金

营销奇才横空出世

2010年6月,湖南一家企业生产的茶油,在抽查中被发现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过国家标准6倍,一时间人心惶惶,新兴的茶油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而茶油商们看见铺天盖地的新闻都在说茶油中有致癌物质,纷纷退货,晏绿金也一天之内接到无数电话。大型超市和各大卖场,纷纷将茶油下架。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一时间大家都不知如何应对,但晏绿金却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早已未雨绸缪,做过药品生产的他,之前由于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生产之初,他就在工厂里留了小瓶茶油作为样本保存。三年来,这种样本就有好几千瓶。那次行业危机发生后,他把这些样品全部送去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检验,并出具了苯并芘含量专项检验报告。检验结果证明,“本草天香”茶油的苯并芘含量控制在十亿分之一内,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亿分之一(10微克/千克)标准。

除此,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没问题,晏绿金同时要求每一个经销商都把检验报告带在身上,包装箱里,每一个批次生产的茶油也都附上检测报告。同时,他还邀请各地经销商到他的厂里参观。经销商见到他生产的茶油每个批次都有检测报告后,彻底放心了。

好风凭借力。此后,晏绿金投入巨资,进行油茶产业链精深开发,先后推出了给孕妇吃的月子油、山茶油胶囊、高档洗涤洗护和化妆品。半年时间,他凭借产品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推销方法,在行业遭遇重重危机的情况下,悄然轻松地就化解了这场风险。到了2011年,他的企业销售额翻了一番,突破一个亿!

与此同时,一直具有前瞻性与超强意识的营销奇才晏绿金,看到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而在网上卖农产品的很少,他迅速决策进行网络推广营销,在网上卖茶油,一下使订单在网上“飞起来”。

而晏绿金让订单在网上“飞起来”的方法,就是他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然后开展线上推广与线下渠道结合,打造线上线下全网化营销体系。

十几年的商海征战,使晏绿金积累了丰富的传统营销经验和培养了一支庞大的传统营销队伍。而对时展趋势的敏锐观察和准确判断,又使得他求新求变。在大多团队成员对于数字化营销还未听闻之时,他力排众议,亲自授课讲解数字化营销模式。

数字化营销、会员营销、惠万家计划、物联网建设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则充分体现了他高瞻远瞩、英明决策的战略眼光。此外,在产品丰富的当下,企业比拼的是服务。晏绿金要做的是将传统生产型企业转变成服务生产型企业。大家知道,人的脂肪代谢是人体三大物质代谢之一,脂肪代谢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脂肪摄入不好,很容易引发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了指导消费者健康用油,他还培养了一支专业的营养架构师团队,指导消费者每天如何用油、怎样合理搭配用油。

为了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他斥资打造的数字化营销平台,全面实现了企业生产全面数字化、管理服务全程数据化。成功将企业形象、文化理念、产品体系通过数字化处理,以文图、视频方式在线上真实展示在平台上,顾客用手机一键上网,就可一览茶油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甚至清楚到,消费者只要扫描茶油上的二维码,便会知道这瓶油什么时间订购下单,买的哪种品系产品,公司什么时间交给物流公司,顾客什么时间收到……这种开历史先河的全透明服务,便能让顾客清晰、直观地看到他们公司的内在质量和服务质量。

晏绿金清楚,如今产品进入超市、卖场,流通环节费用太高,销售点也相对固定,他希望以自己独特的营销方式进入每个家庭。

2012年1月,晏绿金投资5.95亿元,征地500亩,启动了食用油储备库、品种园建设和油茶深加工产业园。仅仅10个月,这个集油茶深加工、食用油储备、油茶品种科研与观赏、油茶产业培训教学、油茶生态综合利用示范于一体的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和生态观光园就隆重开园。该产业园将实现年产1000吨茶皂素、4000吨化妆品用油、2.5万吨冷榨油茶籽油、2.5万吨压榨一级油茶籽油,实现产值50亿元、创利税11亿元。消费者前往参观时,也可通过产业园中的油茶博物馆了解油茶的起源与发展。

而这个标新立异的全国第一家油茶博物馆,坐落于生态湖畔,面积达18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并以航空母舰“辽宁号”为造型,集古典美和现代于一身。远眺时,它在绵延山脉中若隐若现,好似温婉如玉的东方美人;近观时,它正积酝力量蓄势待发,宛如气吞山河的大力壮士。博物馆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再现油茶历史,并设有微型榨坊体验、历代老榨坊展示、油茶农耕文明展示,客人旅游的同时,更能深刻地了解浓郁的油茶历史文化和一份健康生活的观念。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5

关键词: 茶业;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001-02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农业县,是云南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辖6乡3镇、62个村委会、4个社区,389个自然村,674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乡村总户数40465户,全县常住人口16.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7万人,农村劳动力8.7万人。耕地面积2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0.2万亩,旱地面积10.9万亩。境内主要聚居着汉、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佤等13个民族。在全县农业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3%。其中阿昌族和德昂族是全省七个人口较少特有民族。全县有贫困人口83379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5.7%。

2011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6354万元;财政总收入1765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68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9839万元,财政自给率不到20%;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面对贫困,如何寻求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税增长已成为当地县委、县政府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思考的重大课题,而大力发展茶叶不失为一项富民、富县的择优产业。

一、梁河县茶叶产业发展优势

(一)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一是梁河县茶园均在海拔1500~2200米,年均气温17.8℃,年均降雨量为1500~1650毫米;二是茶园周围空气悬浮大量雾气,冬天早晨均有“寒雾”密布于茶园中,大大提高了空气湿度。三是茶园地区昼夜温差大,当地茶农有“白天穿短衣,夜间穿棉袄”的习惯,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特别有利于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的形成;四是茶园土壤多为高山黄壤区的酸性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五是茶园远离城市,远离工厂,没有污染,特别是茶园以施农家肥及以草覆盖代肥,病虫发生少,茶叶无农药残留。茶园基本能达到无公害生态茶园及有机茶园建设标准,是优质茶园的最佳适宜区。

(二)种植社会基础和群众优势。全县2011年共有茶园面积5.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万亩,单产37公斤。总产量1936吨,产值4880万元,涉茶乡(镇)9个,40个行政村,15000余户,60000余人,户均茶叶收入3226元,人均茶叶收入813元,占农民总收入的26%。并涌现出了大厂、小厂、平山3个万亩茶乡,25个千亩茶村,在万亩茶乡和千亩茶村中,人均茶园面积达1亩以上,且在山区基本形成了村村寨寨种茶,家家户户能制茶的茶叶种植良好发展氛围,茶叶种植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三)茶园基地优势。全县共有密植速生丰产茶园,良种无性茶园,良种母本茶园,绿色食品茶园,高优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等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41个,面积5000余亩。对带动和辐射全县茶叶生产向高产、优质和高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科技创新优势。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在多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大胆试验、实践、探索和创新:一是引进良种无性茶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面积达30000余亩,良种无性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7%;二是应用茶树嫁接新技术改良换种低产老茶园面积3000亩;三是引进通过国家、省级鉴定推广及地方选育良种建立了在德宏州境内面积最大,品种最为齐全良种母本茶园基地3个,面积315亩,为今后梁河乃至全州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提供种源保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茶树品种资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库。

(五)科技体系及队伍优势。乡(镇)农科站上划农业局主管后,全县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制了茶叶专职科技人员,使全县茶叶科技人员得到了充实,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基层服务技术保障。同时,县茶叶技术推广站成立于1981年,隶属于县农业局主管的一个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站共有在职人员13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人(含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5人,助师3人),高技工1人,中技工2人。县乡(镇)推广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势力雄厚,为全县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六)加工技术优势。梁河不仅种茶历史悠久,而且加工技术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解放前1948年大厂回龙寨茶农就发明采取特殊加工工艺手工加工生产出了梁河“回龙磨锅茶”,在传统“回龙磨锅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和创新,采取手工工艺与现代机械加工工艺相结合生产出“回龙烘青绿茶”、“回龙炒青绿茶”、“回龙烘笼绿茶”及“回龙曲毫磨锅绿茶”等。梁河宜茶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及特殊的加工工艺是梁河回龙绿茶优异品质形成的两大技术优势。

(七)产品优势。多年来,在历代茶叶仁人智士的不断努力下,以回龙绿茶为主的产品开发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回龙绿茶在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不但一度成为云南优质大宗茶叶产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而且还首创性地开发了市场潜力大,前景看好和色香味独特,产品以板栗香型、清香型、回味甘醇、条索紧结、松曲、色泽明亮、汤色玉绿、滋味鲜爽为特色的梁河“回龙曲毫磨锅茶”和“梁河回思牌”特色优势产品,其中:梁河“回思牌”五大绿茶系列产品―回龙茶特级、回龙茶一级、回龙茶茗茶、回龙春曲茶、回龙春雪茶等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A级产品认证,并获得证书,梁河回龙绿茶“回思牌”产品2001年获云南省首届春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银奖;“回思牌”炒青绿茶荣获2001年第六届、2003年第七届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回思牌”商标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梁河回龙绿茶以内含物质丰富,品质优异成为德宏人馈赠佳宾的首选“礼品茶”,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八)市场优势。全县的茶叶企业(公司)在昆明、广州、湖南、安徽、广西、四川、上海、西安等地设有茶叶专卖窗口15个,产品主要以绿茶、普洱茶、红茶等为主。茶叶产品以内质优异和色香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中高档绿茶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优质价高的“质量效益型”市场机制基本形成。

二、梁河县发展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梁河县茶叶产业发展具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制约因素。从客观因素来看,全县茶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创新与应用、产品开发与流通相对滞后,制约了比较优势的发挥。从主观因素分析,因传统的农业思维方式影响,全县仍主要以行政计划为手段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不是完全或真正按自然和经济规律要求来促进产业升级。小农经济意识严重,“等、靠、要”思想是制约全县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发展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围绕市场调整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建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客观调控能力;虽有布局发展规划,但缺乏引导实施的有效手段,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节奏,导致良好生态环境的特色优势产品不能充分体现,优势资源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茶园基础条件差,良种示范样板基地面积比例小。全县上世纪70~80年代的茶园有2.1万亩,占总面积的40%,已经老化;有相当一部分茶园,由于建园基础差,管理粗放,重采轻管等原因,单产低,效益不高,缺乏有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茶叶初加工设备陈旧,场房简陋。多数是加工与住宅合二为一,家庭作坊式,加工场地狭窄。加工机械设备大多数是70~80年代陈旧落后的设备,加工水平低,规模小,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适应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优质“生态茶”及“有机茶”的加工要求。

(三)茶叶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茶叶深加工有待加强。一是原有企业底子薄,起点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不强,生产、加工、市场配套不够完善。二是新建的私营企业尚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整体实力较弱,在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和省内的差距较大。三是深加工项目尚未起步,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四)茶叶产品开拓缺乏整体营销战略,品牌建设滞后。有些企业由于缺少专业营销人员,在市场开发上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茶叶终端消费、市场营销、品牌广告宣传等工作做得不够,推动力度不大,形成了一流的内在品质,二流的服务,三流的包装,四流的品牌,五流的价格局面。

(五)茶农组织化程度低,茶产业发展组织创新不够。梁河县茶园大多是千家万户经营,茶园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很好推行,生产经营规模小,效益低,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效益,难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大市场。

(六)龙头企业较少。由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等原因,很难引进外地茶商和企业到梁河县来投资开发,从而影响了茶叶企业的融资和自我开发,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七)茶叶科技部门工作经费不足,缺乏奖励机制。茶叶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每年推广经费不足,致使科技人员不能常年到乡村茶园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到致科技人员“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的现象突出。而州内其它县市如瑞丽、潞西、盈江等地每年茶叶工作推广经费财政预算列支每年达10万元以上。由于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县乡(镇)村从事茶产业发展部门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难以调动各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梁河县发展茶叶产业、提升农民收入的措施及对策

(一)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当地政府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搞活土地流转机制,逐步使千家万亩的零星茶园,向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有管理、有品牌的企业或个人集中。大力改善中低产茶园,加强培育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茶叶示范园,不断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加大招商引资,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力度,采取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的措施,以更大开放、更加灵活、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有实力,讲诚信,求真务实,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到梁河县发展茶叶产业,带动全县茶叶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产业升级。

1.重点扶持。对拥有注册商标,在本县建有基地,获得国内相关茶叶质量体系认证,以经营名优茶为主,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或以经营大宗茶为主,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茶叶产业大户实施重点扶持。

2.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基地+农户”。要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认真制定落实扶持茶叶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和基地型等龙头企业。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帮助龙头企业解决急需的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助、金融贷款,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法律以及产品展销、洽谈等方面的服务;在征地用地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税收方面,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给予优惠;同时帮助企业协调好与农村、农户的关系。

3.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依法管理,维护好市场秩序和茶叶流通,为外来客商和本地茶商构建自由交易的良好市场环境。

(三)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一是重点打造1~2个知名品牌,实行共用品牌为切入点,建立共用品牌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营销。通过媒体、广告和举办研讨、洽谈会、推介会、聘请专家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地加以宣传,提高梁河县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二是规范茶叶市场管理,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建立茶叶批发市场,积极推向省内外市场,建立一批品牌专卖店。

(四)强化科技措施,提高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QS认证标准,结合各种名优茶市场需求及其趋势,县农业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举办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普及生产、加工、销售知识,不断增强茶叶从业人员的茶叶生产标准化意识。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农业相关部门配合,对茶叶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质量监督举报的电话、信箱、来访接待等通道,对被举报者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对举报者予以奖励。三是狠抓良种茶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茶技站要加强茶叶技术指导、培训等各项服务工作,引导茶农建设一批成规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良种茶园,改造低产老茶园,做到集中连片改造。四是加大茶园清洁标准化建设。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严禁销售使用国家的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防止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的污染,实行源头控制和产区督查相结合,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

(五)搞好协调服务,推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继续实行政府推动、能人互动、龙头企业带头、市场牵头的发展方针。梁河县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茶叶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茶叶生产的组织领导和市场引导,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积极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二是建立茶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县财政统筹预算安排一定的茶叶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实施茶叶品种改良工程,茶叶示范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工厂更新改造,品牌创新、评比监管技术培训,茶叶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实施。三是认真做好落实工作。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认真落实有利于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切实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旅游专业学生 ;人际交往;课例研究

1.讨论确定研究主题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获得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呢?美国学者杰克森的“潜在课程”指出:学生在读、写、算或其他学术课程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说明学校教育的结果。学生正是从教室生活的经验中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而且,这些形式教育之非学术的结果比学校主要任务之教学更具影响力。“教学本质交往说”也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交往过程。同时,李镇西、于永正、李吉林、于漪等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水融的交往,也让我们坚信: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际交往理念,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完全可行的,于是展开了立足课堂,渗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研究。

2.合作设计教学方案

《茶》是“导游基础”中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茶的发展历程,熟悉茶叶品种,掌握中国名茶的特点,为今后的旅游服务与营销打下基础。此前学生已了解了导游专业的基本要求,也有喝茶、敬茶等生活经验,还有的学生有过采茶的经历或见闻。因此,我们设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能够说出茶的发展历史、茶叶的种类及特点、中国名茶的特点与辨别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向他人介绍或推销四种名茶;能够主动加入小组讨论,承担一项任务。授课方案从采茶环节开始。

导入:用多媒体播放民歌《客家茶情》,让学生听民歌、观茶景(采茶女在绿油油的茶山上采茶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①学生自读教材,了解茶的历史与分类,建立茶叶分类的初步印象,列出分类表。②教师讲解绿、红、青、黑四类茶叶的色、性、味等特点,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③检测,出示表格,通过观、嗅、品三种方法归纳四类茶的特点,建立茶的总体印象。④提升,提供西湖龙井、祁门红茶、铁观音、普洱茶及开水,学生分组抽取一种茶叶观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茶叶种类、名称,并说明理由,向全班介绍。⑤应用,学生将本组茶叶冲泡,按照中国人的礼仪习惯敬茶。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观察图片、归纳特点、介绍茶叶、敬献茶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锻炼与提高观察、表达、合作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3.说课明确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方案设计的理念,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案确定后,我们设计了说课环节。着重解决三个问题:①分析教材和学情,弄清教学内容在教材编排中的意义、对于岗位工作的意义及学生生活的意义;②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说出茶的分类、中国四大名茶的特点,能运用茶叶知识识茶、辨茶、推介茶,学习倾听、解说与合作,同时明确专业教学是重点,人际交往能力是在课中渗透的内容,不可喧宾夺主;③明确整堂课要贯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否自如的说与做是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4.观课修改授课方案

我们选取了三个观察点:

(1)教案设计的合理性。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听茶歌、分茶类、辨茶名、献茶汤等环节,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结合岗位需要实施了介绍茶叶、敬献茶水的环节,也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大部分积极参与,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因此,第一次观课后进行了三方面的修改:①导入环节,改为先放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设想采茶的情景,然后口头描绘,最后播图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描绘与图像对照,体会语言的表现力。②介绍茶叶,将“学生读+老师讲”的方式,改为播放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倾听,再回答相关问题。③小组合作推介茶叶,改为先小组内介绍,然后推选代表发言,或小组成员共同介绍,给每个人锻炼的机会。

(2)小组合作学生参与情况。第一次观课时,部分学生较活跃,抢走了其他学生表现的机会。于是改为先组内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发言,第二次、第三次观课显示学生参与情况明显好转,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表现与锻炼的机会。

(3)教师教学语言与学生反应。怎样的教学语言是正向的、积极的、有效的?三次观课比较,我们深有感触。当教师使用抒彩较浓的衔接语时,学生面带微笑,如沐春风;当教师使用单一的评价语言如“正确”“不错”时,学生表情平淡;当听到“真幽默”“太有创意了”等评价时,学生兴高采烈。可见,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化对学生学习行为具有明显的正向促动作用。

5.反思:如何渗透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听音乐、想画面、说情景,听介绍、观茶汤、连特征,辨茶叶、品香茗、说茶征,泡茶、敬茶、说茶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紧紧牵系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与。而且这些活动紧扣文本,知识和技能承载量大;立足学生,学生有兴趣、能参与;面向生活,启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世界;具有职业指向,引导学生了解未来职业,树立职业角色意识。

(2)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有效的提问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质,能引发学生思考。如在学生了解了茶叶的特点和冲泡方法后,可提问“我们怎样向客人推销茶品呢?”可立即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怎样介绍茶叶特点?介绍的语言、语调、语气怎样处理?身体怎样配合语言表达?二是有趣,能激发学生兴趣。如我们设计的“谁能选择一位听课老师作为服务对象,向他推荐茶品?”问题,学生兴趣大增,纷纷向听课教师敬茶。

(3)无痕衔接营造温馨课堂交往环境。第一次上课稍显生硬的衔接语与茶歌、茶情、茶味无法协调,学生时有由仙境回到现实的跨越感,改进后的衔接语保持了整堂课的抒情格调,营造了优雅的教学氛围。如将“接下来我们听听茶叶的介绍”换成“听着悠扬的茶歌,看着绿绿的茶园,带着悠悠的茶情,让我们再来听听茶的故事吧”,这抒情味儿浓郁的语言不留痕迹地完成了教学环节的转换,课堂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温情的交际场。

(4)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敏感的他们对老师的评价尤为看重,往往一句评价会让他们对自己全盘否定。因此第三次上课时,去掉了否定性的评价,用“再想想”“还有其他说法吗”等语言委婉指出学生的表达错误。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评价语的特质有“三度”:有温度,多说鼓励的话,让学生听了感到温暖;有深度,尽量使用专业术语,采用专业表达方式;有高度,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高度评价学生,不以一题的对错论英雄,让学生看到美好的职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富维岳,唱印余.教育学(修订本)[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7

谢肇淛认为云南缺乏内地那样加工的方法,还缺少合适的冲泡手段——如此一来,即便产茶制茶、“士庶所用皆普茶”,也只能视为没有像回事情的茶叶即“滇苦无茗”。毫无疑问,“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的杭州人谢肇淛,思考判断的参照系,基本也跑不出这个范围,脱不开“小叶种绿茶”思维。谢时代的“普茶”,与现代的普洱茶,毕竟还不是一个概念,指向性主要趋向产地,按目前的眼光去看,多半属于大叶种晒青绿茶。

谢肇淛的话,说得毕竟有些老,接下来的清代,云南士庶所用的普茶,终于登堂入室,“普洱茶之名中国皆知”(袁嘉谷言)。 其中成因固然复杂,但我以为与清一朝上层统治阶层游牧民族出身、饮食习惯嗜好“喝酒吃肉”不无关联,需要以普洱茶“解牛羊肉毒”及酒毒。其实即便那一时期的普洱茶,依旧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普洱茶。

云南茶树按物种分类共有31个种和两个变种,这些茶树品种各具特性,按植物形态有灌木型的中、小叶种,有半乔木和乔木型的大叶种。云南大叶种中、小叶种茶叶兼有,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被谢肇淛褒为“色香不下松萝(安徽历史名茶)”的“昆明太华”茶,“过之”昆明太华的“点苍感通寺”茶,多半属于小叶种绿茶,即便不是,至少也是符合“小叶种绿茶思维”标准的绿茶。褒扬之余,谢肇淛毫也不客气的指出,昆明太华茶“揉不匀细” ——这其实就是云南绿茶早已有之目前仍旧严重的通病——加工粗放不够精细。不知道小叶种昆明十里香茶,与谢肇淛所谓昆明太华茶,有没有延续和关联?

19世纪是世界茶叶格局发生大变动的时代,从那时算起,整个20世纪直至现在,云南绿茶基本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云南绿茶几乎把所有绿茶品种的加工都模仿学习了一遍。早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初期,云南就开始派出留学生,到先进国家、发达地区,学习近现代种植、加工理念和工艺;引进掌握近现代种植、加工理念和工艺的各类人才。具体操作环节,也着力不小,诸如茶种试种、采用梯台栽种、实行科学栽种管理和采摘、引进近现代制茶设备、建设近现代茶叶加工基地等等。

20世纪中叶迄今,云南绿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种植、加工、销售体系,尤其令人欣慰的是,教育、研发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培育和推广了不少优良大叶种新品种、大叶种与中小叶种杂交良种。以昆明十里香茶为例,一些历史小叶种名茶,同样得到恢复和发展。就目前来看,云南绿茶的消费格局,仍旧以本地销售为主外销为辅,主要品种还是以晒青绿茶为主,可以视为云南“士庶所用皆普茶”传统饮茶习惯的有机延续。

这一时期,云南绿茶发展迅速、类型齐全,加工方式包括晒青、炒青、烘青和蒸青,分布遍及云南各茶区。晒青茶:又称滇青,是大叶种茶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晒青绿茶。按其加工季节可分为:春尖、二水和谷花。高档晒青茶具有色泽鲜绿,白毫显露,条索紧直,锋苗整齐,内质清香,滋味鲜纯,叶底清绿的特色。滇青成品茶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和春玉五个花色。晒青是云南茶区传统制茶方法。滇绿:用大叶种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而成的烘青绿茶,具有色泽绿润,条索肥硕、紧直、白毫显露,锋苗完整秀丽,内质香气鲜纯,滋味醇厚,水色明亮,叶底嫩绿的特殊风格,烘青毛茶分为三级六等,成品茶称为滇绿(分为1-3级)和滇绿碎茶、滇绿芹茶,少数地区也生产四级滇绿。炒青:云南大叶种茶鲜叶经杀青、揉捻、炒干而成,云南又称磨锅茶,产量不大。蒸青绿茶:是云南大叶种茶鲜叶经蒸汽杀青、揉捻、烘干制成的绿茶,产量很小。

如果说红茶是世界性茶语言,那么绿茶就是中国茶语言、亚非茶语言,以大叶种为主的云南绿茶作为中国茶语言的地域性方言,至今还在寻找感觉调整语感。不少茶叶专家认为,大叶种晒青绿茶性理过于寒凉,很难被云南以外的消费者接受,更适合采用烘青、炒青、蒸青等方式加工。

与不少其他产茶省份情况相近,云南绿茶目前地方名优不少,但真正在国内具备影响力的品牌,至少目前还没有真正出现,遑论世界级别的。需要看到的是,云南绿茶在不断发生变化,外部世界也在不断变化,茶叶的种植的大环境在不断变化,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在不断变化,大叶种绿茶独特强烈的个性,也渐渐得到云南以外世界的认知和认可,例如近年以大叶种新品系为原料按欧盟有机茶标准种植、加工的云南绿茶,已悄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且价格不菲。可见,云南绿茶一旦具备“采取制造之方”、知道内外“烹瀹之节”,就不会再被讥为“差胜饮水耳”。

下面逐一列举云南名优绿茶,以近年涌现出来的优秀产品为主,包括传统历史名茶。

普洱

镇沅马邓茶:产于哀牢山西坡镇沅县者东乡马邓村,历史名茶,现存栽培型古茶树约有500多亩。大叶种绿茶,具有茶水翠绿、色美味香、耐泡、回味爽口,茶碱不腻茶杯等特点,适合冷水冲泡。

思茅雪兰:采用新品种雪芽100号加工,为云南绿茶近年出现的新秀。

墨江云针:产于云南省墨江县,1945年从日本引进技术,仿日本“玉露茶”工艺炒制。1958年改进工艺,由蒸青改为锅式杀青,改变了风格。1975年改名为云针茶,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优质产品,1984年被列为省六大名茶之一。

镇沅五一绿茶:产于无量山区,为云南名优大叶种绿茶。

临沧

耿马蒸酶:云南绿茶近年出现的新秀,采用蒸青工艺,属于相对稀少的特殊产品。

凤庆尖山云雾:产于凤庆县大寺乡,大叶种历史名茶,曾两度获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

凤庆早春绿:大叶种绿茶。

永德乌木龙银竹绿茶:产于永德县乌木龙乡,大叶种蒸青绿茶,为本世纪涌现的滇绿新秀。

西双版纳

勐海南糯白毫:产于勐海县南糯山,烘青大叶种绿茶,一般只采春茶,3月上旬开采。

勐海云海白毫:以省级无性系良种“长叶白毫”、部级无性系良种“云抗14号”为原料,大叶种炒青绿茶,1986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国家名茶。

勐海佛香茶:原料为大叶种与中小叶种的优良杂交新品系,栗香型,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

景洪大渡岗绿茶:大渡岗绿茶系列为中国著名品牌,其中佼佼者有栗香型龙山云毫,产于大渡岗大龙山。

大理

南涧罗伯克绿茶:产于南涧县公郎镇罗伯克,大叶种绿茶;云龙大栗树绿茶 产于地处澜沧江流域大栗树山,近年出现优秀新品。

大理苍山雪绿:产于云南大理苍山山麓,创制于1964年,大叶种烘青绿茶。

感通茶:产于七里桥乡感通寺方圆近10平方公里圣应峰、马龙峰山脚一带,恢复性历史名茶,其中“感通碧玉茶”比较著名。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的主要用茶。

保山

腾冲清凉山绿茶:含磨锅茶、有机茶、蕊峰茶、清香茶、烘青茶系列等。

昌宁尼诺茶:产于昌宁县尼诺山,云南历史名茶,大叶种绿茶。

施甸万兴碧毫:历史名茶,清光绪年间即有记载。

怒江

福贡老姆登茶:怒江地方名茶,产于匹河乡怒江峡谷两岸高海拔地带。

昆明

昆明十里香:恢复性历史名茶,小叶种绿茶,早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就有栽培,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十里香茶的传统制法是:清明前后,采摘初展的一芽一叶,经过手工杀青、揉捻、晒干而成。

宜良宝洪茶:产于宜良县宝洪山,小叶种传统名茶。历史记载明清年间最为多见,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称“宝洪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玉溪

峨山炒青绿茶:1990年代初期研制出的名优产品,其中“峨山银毫”被评定为“中国名茶”。其他产品还有“嶍峨绿茶”、“嶍峨香茗”、“峨山玉芽”,一二三级碧螺春。

楚雄

牟定化佛茶:1980年代恢复的历史名茶,大叶种烘青绿茶。选取双江勐库良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开展到一芽二叶半开展,采用手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炒制,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筛选拣剔、补火等六道工序。清代曾作为贡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昭通

大关翠华茶:恢复性历史历史名茶,产于云南省大关县翠屏山翠华寺,小叶种炒青绿茶。已有500多年历史,当时翠华寺产的茶称“金耳环”。1960年代,改制成全炒型扁形茶,称为“龙井茶”。1980年改名为翠华茶。翠华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成品外形扁平光滑匀整,色绿、香高、味甘、形美。目前年产量百吨。

红河

绿春玛玉茶:1970年代创制的优质名茶,大叶种烘青绿茶,产于骑马坝乡哈尼山寨玛玉村。有“西南龙井”之誉。按原料等级和制作工艺分为特级和普通级两种。特级玛玉茶选用发育健壮、初展完整的一芽一叶玛玉鲜茶为原料,经杀青、初揉、初干、复揉、烘焙、拣剔等工艺精制而成。普通级采玛玉茶一芽二至三叶,烘青制作工艺加工。茶园面积有4400多亩,年产玛玉茶近13万公斤。产品销往云南省内外,远销摩洛哥、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丽江

绿茶的基本知识篇8

2009年9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主题为:为何外国人能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打败中国茶商?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众多媒体纷纷转载。

绿茶被“套”,看似与中国茶“遭遇”无关,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茶发展到今天的原因:行业“自宫”,亦即中国茶行业自己挫伤了自己,致使中国茶行业大而不强、高产低值。

那么,致使中国茶“自宫”的因素有哪些呢?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个中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缺乏大局意识导致“自宫”。《绿茶》热映,抢注绿茶商标,用于安全套,本是一件无可厚非之事。但是,中国是茶叶大国,硬是要利用“绿茶”的谐音,“曲解”相关含义,让“绿茶”与“安全套”不离不弃,消费者在品饮绿茶的时候会作何联想?

久而久之,如果真的有一天,消费者的心智中把绿茶和安全套紧密挂钩,那么,绿茶产业一定会蒙受无形的损失。这种缺乏大局意识的做法,在茶叶行业也很常见。

例如,有的茶叶为了赢得一己的胜利,拼命降低价格,致使行业“内讧”,整体茶业价格走低。再如,一些企业违规使用超标农药,致使茶叶质量下降,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其二,缺乏创新意识导致“自宫”。一部电影热了,就跟着抢注商标。什么热就跟什么,这是很多企业的行事风格。若要为了短期赚点钱,这种做法还是比较稳妥的,毕竟较之创新来说,模仿的风险较低。

但是,远卓品牌机构认为,当大家都去跟风模仿的时候,愿意做冷板凳的企业就少了,独立思考的企业也少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企业就更加少了。

茶叶行业也是如此,大部分茶叶企业喜欢盲目跟风,缺乏创新意识。要搞出口,大家都一哄而上,忙着出口茶叶换外汇,不会思考如何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看着某某品种的茶热了,也立即上马去做某某茶,一旦竞争激烈,就使出降价这一杀手锏,结果是导致整个行业滑坡。

一个行业应该有几家企业积极创新,安心做一些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兼顾的事情,茶叶行业也应如此。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中国茶叶行业要有一些企业能够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塑造品牌。

例如,我们已经看到诸多企业开始在品牌之路上辛勤耕耘,例如福建安溪铁观音领域的八马茶业、天福茗茶等,云南普洱茶领域的中茶、大益、下关等,黄山毛峰领域的老谢家茶等,安吉白茶领域的世外茗源、千道湾、宋茗等。

其三,缺乏借势意识导致“自宫”。一个品牌的成功离不开借势,从品牌命名、品牌定位、品牌传播、渠道建设到品牌微调,都需要巧妙借势,并努力在操作细节中不断借势。而且,远卓品牌机构率先提出一分钱做品牌,这一超低成本品牌运作的方式更是离不开借势。

但是,从网络可查的资料来看,“绿茶”安全套争议四起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哪家绿茶企业借此时机,义无反顾地加入其中,努力捍卫绿茶的品牌形象。事实上,只要运作得当,相关绿茶企业既能够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能够成为一股阻止“绿茶”成为“安全套”的重要力量,赢得消费者的尊敬。

当然,如果哪家绿茶企业这样做了,却没有人不知道,那么,其算得上是道德楷模,但是,就品牌传播的角度而言,这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且,远卓品牌机构认为,一个企业要塑造品牌,做了好事就应该想法设法,选择合适的时机,让相关的目标受众知道,这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一个品牌高效成长的重要原则。

例如,世外桃源一词对于大家来说是耳熟能详、无人不知,世外茗源安吉白茶的品牌命名就借了“世外桃源”之势,不仅能够令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美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而且能够令人联想到世外茗源环境优美的生产基地,保存良好的生态环境,真诚朴实的做事风格等等。

再如,三国演义四个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福建厦门有个茶叶品牌叫“山国饮艺”,主要经营铁观音,消费者一看就知道其品牌名称是借了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之势,从“三国演义”演化而来,令人过目不忘。

又如,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谢氏族人就在黄山富溪依山种茶,以茶为生,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宋代嘉祐元年前后,谢氏家族的茶业逐步兴盛,受到当时达官显贵的喜爱,成为皇亲国戚的饮品。今天,谢氏家族仍沿袭着祖辈传统的工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黄山毛峰原产地富溪乡,60%左右的茶农姓谢,谢氏家族是名副其实的黄山毛峰茶家族。于是,谢氏第49代传人借势将其茶叶品牌命名为“老谢家茶”,以“姓氏”传承了1000余年的制茶历史。

但是,远卓品牌机构认为,绝大多数的茶叶企业在品牌传播上并没有充分运用借势策略,或压根没有想到借势,就如刚才提及的“绿茶”之势;或仅仅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未能充分发挥,例如,有些茶叶企业尽管搭上了奥运便车,但未能充分借助奥运之势为其扬名立万,强化其品牌核心价值。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上一篇:气候变化知识范文 下一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