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1:42:38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康复;理疗;能量节约;针灸治疗;中药内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遍及全球,国外患病率为0.3%~1.5%,国内人群患病率稍偏低,约0.3%~0.5%[1]。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发病之比为1∶2.5[2]。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症[3-4],主要累及有滑膜覆盖的外周关节病变常呈对称性,受累关节的分布以腕、手、膝、足最为常见,其中以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受累多见,远端指间关节很少发病,踝、肘、肩关节,颈椎的环枢关节、下颌关节亦可受累,而脊柱和骶髂关节少见。

RA的发病常伴有疲劳、乏力、食欲不振、体质量下降、全身酸痛和僵硬、贫血等全身症状,常与疾病的发展程度有关,病变活动时加重,部分患者可伴低热。

关节受累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晨僵、活动受限,临床检查常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炎症体征;晚期则表现为各种特异性畸形。晨僵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5]。其原因不明,可能与滑膜充血水肿有关。持续时间常超过1 h,

是判断全身炎症的一个很好指标。RA病情缓解,晨僵持续时间短,反之则长。RA关节病变只可能致残,而关节外病变及其并发症则可致死。类风湿结节是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它是一个非特异性坏死性肉芽肿。此外,多种脏器也可出现结节样病变,如心脏受损、肺间质纤维化、巩膜炎等,其组织改变与类风湿性结节类似。血管炎也是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主要累及直径250~400 μm的小动脉,亦可累及微动脉。

1 康复原则

目前尚无治疗RA的特效方法。康复是通过采用物理治疗方法与技术、训练、畸形辅助器具与适应器具、能量保存与关节保护教育及职业计划等措施,维持或恢复功能,或预防功能障碍。以恢复功能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要康复方法有:①理疗;②训练;③辅助器具;④能量保存;⑤关节保护;⑥针灸治疗;⑦中药内服等。

2 分期康复

临床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阶段,可根据病程的变化,采用恰当的康复方案。

2.1 急性期 病程 < 1年,小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活动功能差,卧床。X线分级Ⅰ~Ⅱ级,红细胞沉降率 > 40 mm·h-1,晨僵2 h[6]。患者以疼痛为主,并可能由于疼痛产生强迫姿势,导致关节畸形。此期康复目标主要是减轻疼痛、树立信心,减轻疾病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中医学认为,急性期主要为邪实,风、湿、热为主,病位在表[7],治疗以祛邪通痹为主[8]。

2.1.1 休息 休息的目的在于减轻疲劳和症状,避免不恰当的应力。休息时,关节要尽量处于功能位。除了患者有畸形及多发性关节炎需绝对卧床休息外,其他卧床休息时间要适度,不可过长,防止肌肉软弱萎缩、压疮、关节挛缩等。采取正常的卧床姿势,在白天要采取固定的仰卧姿势,用一拳高枕头垫于颈部,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双脚底应紧贴床端的垫板,保持踝关节功能位,以防足下垂畸形。膝下不宜垫枕。

2.1.2 夹板固定 夹板的作用是保护及固定急性炎性组织,其最终目的是保存一个既可活动又有功能的关节[9]。夹板应每日卸去1次,宜施行适度训练,预防发生关节僵硬。如训练后疼痛和痉挛持续1 h以上,表明训练过度,需要降低训练强度和缩短夹板固定的时间。

2.1.3 轻微的关节活动 当急性疼痛缓解(进入炎症静止期,患者感到舒适)以后,可做一些关节不负重的活动,如仰卧在床上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曲活动,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防止关节挛缩畸形。

2.1.4 中药内服 治宜清热散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

2.2 亚急性期 亚急性期处于急性期和慢性期之间,X线片表现为骨萎缩和轻度骨破坏,无关节变形,有轻度功能障碍[10]。该期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症状缓解,但过度的关节活动会导致病情反复。该期康复的重点是防止病情反复,防止病情向负面发展及纠正畸形。中医认为该期为虚实夹杂,以实为主,风、寒、湿、热均可见到,治疗以祛邪为主。

2.2.1 动静结合 此时患者以卧床休息静养为主。当患者可以主动练习时,可拆下夹板按下列程序进行训练:①患者卧床进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和主动加助动练习;②患者坐位继续锻炼,并逐步增加锻炼时间;③站立位训练,重点是平衡练习;④在扶车或他人支持下练习,也可以使用轮椅代步;⑤使用拐杖练习行走。当锻炼结束后,仍需夹板固定。

2.2.2 作业治疗 鼓励患者尽量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进食、取物、倒水、饮水、梳洗、拧毛巾、穿脱上衣和裤子、解扣、开关抽屉、手表上弦、开关水龙头、坐、站、移动、下蹲、步行、上下楼梯、出入浴池等[6]。

2.2.3 矫形器 为了帮助下床活动,可用拐杖或助步器以减轻下肢负荷,可装有把柄以减少对手、腕、肘、肩的负重。

2.2.4 针灸 普通针刺、温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离子导入、激光穴位照射、麦粒灸、太乙神针灸、蜂针、浮针等不同针灸疗法在RA的康复中均有可靠疗效[11-12]。

2.2.5 中药内服 风寒湿痹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3 慢性期 病程 > 1年,疼痛、肿胀一般,晨僵 < 2 h,生活能自理,X线呈现为Ⅳ级以下[6]。该期可以进行功能锻炼康复。康复的目的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活动性,防止畸形,保持生活的自理能力。功能锻炼要讲究循序渐进,开始可在床上运动,逐渐下床活动,进一步参加散步、骑车、打太极拳等活动;还可在康复科进行物理治疗,如冷热疗、磁疗、红外线疗、针灸治疗等。慢性期,病位在里,临床以正虚,或正虚邪恋,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为主[7],治宜扶正祛邪[8]。

2.3.1 温热疗法 作用可镇痛,消除肌痉挛,增加组织伸展性,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常用方法有3类:①全身温热:如湿包裹法、温泉疗法、蒸汽浴、沙疗、泥疗等。②局部温热疗法:如热袋、温浴、蜡疗、红外线、高频电疗法。特别是微波,对全身影响较小。③电热手套:对患者进行热疗时手套温度可达40 ℃,每次30 min,每日2次。该疗法可减轻疼痛程度,但不改善晨僵程度,亦不能阻止关节破坏。

2.3.2 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度练习 目的在于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增加和维持肌肉力量,增加动力和静力性耐力,减少关节的肿胀,维持和加强关节的正常机能,增加骨密度,增加患者耐力性运动能力,增强患者全面功能和健康[13]。练习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增加关节活动度练习应该与控制这种运动的肌肉力量的练习同时进行,因为关节不稳定,以及肌肉力量不能控制,会直接导致关节进一步的损伤。②在患者练习前,可对其先进行热疗,以使肌肉等软组织松弛和增加患部的血液供应。热疗的方法有石蜡浴、漩涡浴及热透法等。③每天反复多次的少量练习,比每周在治疗师指导下做1~2次长时间的练习效果要好的多。患者每天对每个患侧关节重复同一活动2~3次而不引起超负荷和炎症复发,一般是合适的。3~4 d后,可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重复1个活动6~8次。2周后,可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运动10次。对RA患者来说,控制运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在过度运动时产生疲劳而失去肌肉控制,关节会在活动范围的极限部位发生扭伤。④应尽量避免小关节,特别是指关节用力过大,如用手使劲抓、用手指使劲抠的动作[14]。

2.3.3 关节保护 ①避免同一姿势长时间负重;②保持正确,以减轻对某个关节的负重;③保持关节正常的对位对线;④工作或活动的强度不应加重或产生疼痛;⑤在急性疼痛时关节不应负荷或活动;⑥使用合适的辅助器具;⑦更换工作程序,以减轻关节应激反应[2]。

2.3.4 能量节约 ①使用合适的辅助装置,在最佳下进行工作或日常活动;②改造家庭环境,以适应疾病的需要;③休息与活动协调;④维持足够肌力;⑤保持良好姿势;⑥对于病变关节,可在消除或减轻重力的情况下进行[2]。

2.3.5 针灸治疗 一般采用皮肤针刺。选择针刺区的原则:按病取经,循经取穴,及以痛为腧,隔日1次。可配合温针灸治疗。

2.3.6 中药内服 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除湿通络,方用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宜补脾益肾、强身壮骨,佐以散风化湿、温经通络,方用十全大补汤合薏苡仁汤加减。

2.3.7 日常生活康复 ①合理的营养和保健。AS系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有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足,以及疾病后期的全身性骨质疏松等,均要求适当补充营养,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食物,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宜居室阳光充足、温度适当、布置美化以及保暖、防潮等,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个有益的保健环境。②心理调节。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往往会丧失治病信心,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因此,患者家属,必须针对患者心理障碍,予以深切的同情与关怀,鼓励患者增强治病信心,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护,坚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 参考文献

[1] 徐东谭,徐光辉,李庆涛.临床骨科康复治疗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354.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06-712.

[3] 王衍全,刘斌,程少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体

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87-89.

[4] 程少丹,左瑞庭,王衍全.王衍全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J].河南中医,2004,24(7):19-21.

[5] 苏继承.骨伤科康复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9-531.

[6] 吴东海.实用临床风湿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22.

[7] 林晓蓉,吴宽裕.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施治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92-93.

[8] 商宪敏,席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治[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4):10-12.

[9] 陈朝晖.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382-383.

[10] 何成奇,熊素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1999,14(1):53.

[11] 常秀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策略[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5):73-74.

[12] 唐燕红,金亚萍,王翔宇,等.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432-433.

[13] 刘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J].按摩与导引,2005,21(9):25-26.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综合性护理;效果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该病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细胞侵润,软骨及骨组织侵蚀,骨膜反复炎性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关节畸形或功能丧失。由于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患者产生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1]。该病除临床药物治疗外,实施综合性护理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康复训练、心理指导可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并学会(ACR)1987年制定的RA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1例,女性59例,患者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36.5±2.5)岁,病程0.5-11.5年。患者临床表现为: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肘、膝、裸关节周围关节对称性疼痛。晨僵时间60min以上,伴有低热、全身乏力、关节坠重,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由专人,根据患者风湿关节炎病情不同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充分了解。

3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疗效评定:显效:临床观察指标改善75%以上;有效:临床各项观察指标改善50%-75%;改善:临床各项观察指标改善30%-49%;无效: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改善程度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 )表示,检验方法用t和x2检验。以P

5结果

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6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且致残率较高的常见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临床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对于急性期患者而言,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关节休息[2],避免负重,同时指导患者休息时采用正确的,避免关节受到压迫,尽量是关节伸展,避免不正确姿势引起并发症。对于亚急性期而言,护理过程应当注意关节运动,针对性的制定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注意患者适当休息的同时,给予相应的主动功能锻炼。对于慢性期而言,护理应当以预防与矫正为主,应当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为主。

综上所述,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雪梅,孔莉.类风湿关节炎并护理疗效观察[J]医学前沿,2012,6(1):261-262.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3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4月~2011年12月我院门收治的5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46.6岁,病程在一个多月到29年之间。为了对照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将全部患者随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

1.2.2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2.2.1 康复知识宣教。本研究观察组是采取分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1对1的知识宣教及康复护理技能宣教、观看录像、开展讲座等途径进行类风湿关节炎康复知识宣教。令患者基本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法和预后,部分患者对RA存在恐惧、焦虑情绪,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后,能够通过对疾病的了解而降低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强治疗的信心。

1.2.2.2 物理治疗。观察组的R A病患在康复护理期间,除了要接受基本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还要进行相关的物理治疗,即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需要按照病情康复进展进行锻炼。具体的物理治疗有“关节体操”。其目的是改善患病关节的运动度,使其逐渐恢复满足日常活动的关节功能。观察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关节体操”,每天2次,每一次时间在10~15min之间,要控制体操活动的强度和幅度,避免因强度过大或者幅度过大而引起患者关节不适。

1.2.2.3 热敷按摩。每天早晨起床以及晚上睡觉前,都要温水泡一泡手脚,每次大约20min。然后对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进行按摩,每天早、晚各1次。

1.2.2.4 饮食护理。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一般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钙质流失严重,身体的机能和免疫力大幅度降低,所以饮食方案中应该设置一些比较易于吸收的食物以及钙质丰富的食物,不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还能增强骨质的密度;同时高盐饮食和钙摄入相克,也就是说,食物中的食量越多,体内钙的流失越严重,因此叮嘱观察组病患尽量避免高盐饮食,以免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根据国际风湿病学学会所制定的测量疾病活动性的标准,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本组研究主要以康复护理前和康复护理7~8周后的病患关节压痛指数、活动疼痛指数、功能独立性和关节肿胀指数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超过90%的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超过70%的临床症状消失,基本能进行正常的活动和生活自理;有效:只有50%左右的临床症状消失,处在生活不能自理到基本自理的阶段,劳动能力尚未恢复;无效:经护理后,小于50%的临床症状消失,生活不能自理,其他各方面进展不大,或者无进展。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康复护理前后的比较使用t检验。

2 结果

经过康复护理治疗后,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6.9%。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6.9%。

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观察组关节活动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的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经过t的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晨僵改善时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即观察组晨僵时间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RA是一种以滑膜炎、关节组织慢性发炎为特征全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初步鉴定是由于机体感染或者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而引发的免疫功能紊乱,从而致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该病症一般病情较长,例如本研究的病程最长的患者有29年病史。通常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导致其他病变发生,例如肺受累、继发肺间质性病变等。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办法,现阶段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控制病情、缓解疼痛为主,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包括关节体操训练、按摩、热敷等,通过研究,发现康复性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地预防止发生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情况,缓解病情。因此在进行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做好自身工作,进行药物治疗时,要做到勤巡视,静脉给药过程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在情况的允许下帮助患者制定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坚持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也要把握好锻炼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薛斌,刘维.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新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16)

[2] 夏娟,倪春妹,鲍惠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07)

[3] 汪皇琴,周静,罗心一.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西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19)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优质护理;临床疗效

在中医学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顽痹”、“痹证”、“历节风”的范畴,临床上风湿热郁者居多[1]。在临床上,前期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后期关节僵硬、畸形、破坏关节软骨及骨进而导致功能丧失甚至残疾。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护理周期较长,患者往往会出现不良情绪。精神状态和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与病情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关系[2,3]。因此,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至关重要。本院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2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男44例,女63例;年龄23~77岁,中位年龄(48.4±3.7)岁;病程0.6~16年,平均(6.9±2.8)年。对照组男42例,女64例;年龄24~76岁,中位年龄(48.6±3.8)岁;病程0.7~15年,平均(6.8±2.7)年。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多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指导,积极的引导患者,缓解抑郁、焦虑情绪,鼓励患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2.2饮食起居 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结构,遵循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清淡饮食的原则并保证饮食的均衡性;生活规律,避免在潮湿阴冷环境久留。

1.2.3健康讲座 定期给患者讲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病程发展、护理用药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1.2.4用药指导 根据临床症状,指导合理用药,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1.2.5加强关节的活动锻炼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方案。对患者进行伸臂、弯腰、握拳、曲肘、活动腕部及手指等功能训练,避免肌肉萎缩的发生。

1.2.6对症护理 对于失眠的患者,给予穴位按摩护理;对于发热的患者,给予刮痧护理;对于关节疼痛的患者,给予耳穴埋籽护理[4]。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

1.4评定标准 ①痊愈:经护理,患者临床病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病症有所改善,关节功能改善;③无效:护理后,患者临床病症没减轻,关节功能无改善。依据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主要从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及精神健康(MH)等指标进行评分,分数高的患者生活质量好。总有效率=1-无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用SAS9.0软件处理本试验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以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6%,较对照组的73.58%高,差异显著(P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呈现出致残率高,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特点。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病的机理主要是因为机体的营卫功能异常,气血不畅,使关节发生酸楚、麻木、肿胀、疼痛和僵硬等[5]。穴位敷贴疗法贴于中极、神阙和三阴交等穴位,主要是依靠经络联系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影响和作用发挥“生物共振”效应进而达到活血止痛的作用,有效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6]。精神状态,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治疗依从性等都是制约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患病就医,心理和身体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往往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状态。对疾病的康复带来阻力,不利于良好的预后[7,8]。因此,在临床上采取对症护理等多种护理相结合的方案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证实,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佰焰,张波.中医综合疗法护理类风湿关节炎36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284.

[2]刘玲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9:124.

[3]刘明鸽.康复护理干预类风湿关节炎 25 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5):71-80.

[4]肖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0):87-88.

[5]李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39-140.

[6]周华,卞廷松,周定华.穴位贴敷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护理[J].河南中医,2013,33(8):148.

[7]陈慧丽,姜明华,徐佳慧,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6(12):1157-1159.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5

赵丽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遭受着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带来的痛苦。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少走一些弯路,本刊特约国内知名专家,从疾病的认识、治疗、康复等方面,全面介绍相关知识,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炎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发病的多关节炎,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7个主要受累关节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等7种关节最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有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往往伴有晨僵(即早上起来时觉得关节僵硬)。

最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等。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而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7种关节外表现

类风关除了关节的表现外,还有以下7种表现。

1. 类风湿结节:结节多发生于关节隆突部位及经常受压处,直径为数毫米至3、4厘米不等。

2. 类风湿性血管炎:血管炎的皮肤损害可见慢性溃疡和紫癜,小腿部和踝部最多。也可影响到内脏血管系统,造成肺动脉高压、肠穿孔、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3. 肺部病变:多发生胸膜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节、类风湿尘肺。肺中大小不一的结节,可融合形成空洞或钙化。

4. 心脏病变:常见急性心包炎,也可有局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及冠状动脉炎。

5. 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末梢神经损害,如指(趾)麻木感,感觉减退。

6. 眼部病变:可引起巩膜外层炎、巩膜炎、穿透性巩膜软化或干燥综合征。

7. 肾脏损害:有严重血管炎者或淀粉样变者,可导致肾脏损害。

确诊类风关的7项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痛(≥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痛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痛(≥6周);

5.类风湿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7.关节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以上7项具备4项或4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关。

大多数类风关患者病程迁延,头2~3年的致残率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使80%以上的类风关患者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

作者简介:

赵丽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并担任《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和《中华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在各级学会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药物的4种选择

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 吴东海

类风关的发病、病程和预后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治疗方案治疗所有的患者,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综合的治疗计划。

在确诊类风关之后,须先判定患者处于缓解期还是活动期。

缓解期 符合下列5项或5项以上,持续至少2个月者为临床缓解:晨僵时间低于15分钟;无疲劳感;无关节痛;活动时无关节痛或关节无压痛;无关节或腱鞘肿胀;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毫米/小时,男性小于20毫米/小时。

活动期 符合下列至少4项者可确定为活动期:休息时有中等程度的疼痛;晨僵>1小时;有三个以上关节肿胀;8个或8个以上关节触痛;血沉>28毫米/小时。

了解患者的以上情况后,就可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有下列4种选择:

1. 非甾体药。也称为一线药物,它们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要注意此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肾脏毒性,而新近上市的药物西乐葆、万络、美洛昔康的胃肠道反应可能较少。此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途径给药,如外涂、塞肛或肌注等。同时,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故在选择药物时应慎重。特别提醒的是,此类药物虽能减轻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应与慢作用药物联合应用。

2. 二线药物。包括抗疟药、青霉胺、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其共同特点是起效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期应用二线药物,会对软骨及骨侵蚀产生有利阻抗作用。

3. 皮质激素。过去,类固醇皮质激素以其快速的疗效、众多的副作用而倍受争议。有研究提示,低剂量的类固醇皮质激素,可延缓类风关关节的骨质破坏,以及尽早控制症状。但使用激素治疗时,必须掌握以下原则:不需用大剂量时则用小剂量;能短期使用者,不长期使用;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感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以防止骨质疏松。

4. 生物治疗:目前此类治疗大多处于临床观察或临床试用阶段,国外资料显示,这些药物可很快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且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制剂。

总之,对于类风关首先要确定诊断,然后了解疾病的活动度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药物选择要符合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要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简介:

吴东海,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结缔组织病编审组成员,《中华风湿学杂志》副主编等。曾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30多篇,主编《实用风湿病学》一书。擅长红斑狼疮,类风关,皮肌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4种证型巧施治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冯兴华

类风关属中医“痹证”范畴,本病辨证总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脏腑亏虚为本,外邪、淤血、痰浊、痹阻经络为标。临床上须根据不同的证候辨证治疗。

湿热蕴结证

表现:四肢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粘,小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方药:四妙散加味。

苍术、 黄柏12克,薏苡仁15克,川牛膝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蒲公英15克,青风藤15克,防己1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5克,木瓜15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湿热痹冲剂或风湿安冲剂等。

寒湿痹阻证

表现:四肢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制附子10克,桂枝6克,黄芪30克,羌活12克,姜黄12克,防风12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防己10克,青风藤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中成药:寒湿痹冲剂、追风透骨丸等。

痰淤痹阻证

表现:肢体肌肉关节疼痛,痛处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周围可见硬结,面色黧黑或肌肤干燥无光泽,舌质紫黯或有淤斑,苔白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祛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当归10克,秦艽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香附10克,地龙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羌活15克,川芎10克,白芥子10克,僵蚕6克。

中成药:淤血痹冲剂、小活络丹等。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证

表现: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入夜尤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关节变形,难以屈伸,舌质淡或红,苔薄,脉细弱。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5克,桑寄生30克,秦艽12克,防风10克,淫羊藿15克,补骨脂10克,杜仲12克,怀牛膝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党参15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

中成药:痹冲剂、益肾蠲痹丸等。

此外,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片、火把花根片等中药制剂,治疗类风关也有很好疗效,但这类药物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且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宜使用。

类风关属难治性疾病,可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者相互为用,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另外,中医外治法如针灸、中药离子导入、药浴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熏洗疗法、矿泉疗法及气功疗法等,对类风关的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

冯兴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审评专家,《北京中医》杂志常务编委。著有《中医内科临床手册》等,参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要求》、《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余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康复及饮食治疗的4与3

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张晓/崔阳

类风关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轻则导致关节出现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则导致终身残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帮助患者尽可能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位得到良好的康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康复和饮食治疗。

康复治疗

1.心理治疗:类风关所致的疼痛会贯穿病情的整个过程,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情感冲突等心理及情绪障碍。为应付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自尊及提高自信,从而增强治疗的依从性。此外,百优解、赛洛特等药物,不仅可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而且可一定程度改善炎症指标。

2.理疗:急性期予强紫外线照射炎性关节,可使局部炎症反应减轻;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醋疗、超短波、红外线、温水浴、矿泉浴等可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关节变形。急性期还可用夹板制动,一方面能使关节休息、预防畸形,另一方面还可稳定关节以增加其功能,但制动时间不超过2周,且每日应解除制动数次。

3.功能训练:

急性期 训练在晨僵已消退,疼痛缓解后进行。每天,对每个受累关节做被动或非常轻柔的辅助主动运动,每天进行3~4个时间段的治疗。固定关节时,应主动或被动伸展肢体、伸直关节,仰卧、侧卧、抬高上下肢及用力绷紧肌肉等,保持肌肉的强度,防止肌肉萎缩。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 应做刚超过痛点的被动活动以防止挛缩,治疗后若疼痛加重持续2小时以上,次日早晨脉搏超过原来的30%,则应减量或改进方法。应注意功能训练不可连续进行1小时以上。

体力训练有散步、太极拳等,由于浮力可以减少关节应力,故游泳是最恰当的项目。

畸形关节的矫正训练,主要是按关节畸形的表现,再对,各种关节进行训练,并可辅助器械。手关节做指间受累关节活动度训练、手指的肌肉训练;肘关节应有屈肘动作及前臂旋前、旋后的动作等训练,并可使用调节高度的拐杖;肩关节训练可做摆动操、手指爬墙、棍棒操等,并对三角肌及肩内、外旋肌等长收缩训练。

对于关节严重畸形,各种运动应循序渐进,各种锻炼应有相等的休息时间,才能得到科学康复。

4.科学:患者宜使用硬床板,仰卧,枕头不宜过高,前臂保持于后位,髋,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位置,踝关节保持零度位置。可每日取3~4次俯卧位,每次5~20分钟,以避免髋、膝关节的屈曲缩,避免颈部前屈。

饮食治疗

1.鱼油:鱼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DHA,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证实,鱼油对类风关、炎症肠病、哮喘等有好处。

2.抗氧化剂:高浓度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γ-亚麻酸、海产淡菜、贻贝类、蔬菜油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尽管它应用的剂量、时间及剂量/效价比尚属未知,但它极可能减少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危险性。

3.中医认为,虾、蟹、油腻食物、公鸡、甜食、竹笋等“湿热”“、热毒”的食物与风湿痹痛的进展有关。故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饮食,低胆固醇、多维生素的健康饮食才是合理的膳食结构。

另外,天气变化特别是梅雨季节,体内未愈的炎症易引起病情恶化。因此,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上述诱导病变恶化的因素。

作者简介:

张晓,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华风湿病杂志》编审人及《循证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类风关、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解惑篇

问:类风关会遗传吗?

赵丽娟教授: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大多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有研究报道,与类风关有血缘关系者的患病率,为无血缘关系者的3.6倍。但此病的发病也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环境因素,某些细菌、病毒感染,一些内源性免疫因素以及性激素等,均可参与此病的发病。

问:有胃疾病的类风关患者如何用药?

赵丽娟教授:治疗类风关的各类药物,几乎均可引起胃粘膜损伤。尤其是作为一线药物的非甾体药副作用最大,故有胃疾病的类风关患者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此类药物同时服用;宜选用对胃肠道副反应最小的西乐葆、万络等;服药时,应与食物同时服或餐后即服,并同时饮水,采取直立位,可加服胃粘膜保护剂,严禁吸烟、酗酒。

问:一些广告声称,有祖传秘方能根治类风关,永不复发,或吹嘘已彻

底攻克治疗此病的难关,取得国家甚至世界级奖杯及科研成果,这 些可信吗?

冯兴华教授:这些广告是不可信的,类风关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临床难治性疾病。尽管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吹嘘能根治或永不复发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另外,某些广告宣传的秘方,其药物成分不清,可能含有过量的马钱子、乌头等有毒中药;还有些中药胶囊,患者使用后可迅速缓解关节疼痛,而被推崇为“灵丹妙药”,大多是因为其中含有激素,但药物说明书中未予注明,从而造成患者长期滥用激素,引起许多严重的副作用。类风关应患者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系统治疗。

问:类风关患者的关节畸形可以完全恢复吗?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

吴东海教授:只有在类风关早期,关节软组织肿胀可以恢复。外科治疗是类风关治疗的一部分,其主要适应症有:严重畸形引起日常生活功能障碍;神经压迫或有压迫的危险;持续性滑膜炎。

问:少儿会得类风关吗?如果会,有哪些特殊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肌力训练 关节灵活性训练

骨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骨关节病、退行病、骨关节病多发于老年人,关节损伤后、过度运动等。骨关节炎不等同于关节炎,关节炎是风湿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但有关节炎不一定有风湿病,且风湿病患者不一定出现关节炎[1]。国内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患有OA的人数占总人口的3%,其中大部分为膝OA,55岁以上的人群X线有膝OA表现者约60%,65岁以上老年人OA的发病率可达85%,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人都有至少一个关节有OA变化。面临着如此巨大的人群,探索骨关节炎新型治疗方法刻不容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均符合OA的临床诊断标准:①前一个月大多数日子有关节疼痛;②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③晨僵小于30分钟;④年龄≥40岁;⑤X线检查示关节边缘骨赘;⑥关节炎实验室检查符合骨关节炎。根据住院号单双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男17人,女12人,年龄为43-87岁,平均年龄65岁,对照组男15人,女14人,年龄为47-89岁,平均年龄68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4月1日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8例患者(不包括病房原有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所住床位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

1.2.2 对照组。运用传统治疗护理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外敷、离子透入、手法与针灸、西药内服疗法、关节腔内用药。

1.2.3 实验组。在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上,应用肌力训练和关节灵活性训练。

1.2.3.1 肌力训练。平卧于床上,一侧腿伸直再抬高,使足跟离开床面10cm,持续10秒,休息3秒,10-20次为一组,每天做3-4组,以出现酸胀感为度。

坐位将一侧腿抬高伸直,持续10秒,休息3秒,10-20次为一组,每天做2-3组,以出现肌肉酸胀感为度。

静蹲:上身挺直,靠墙站立,双足与肩同宽,足尖与膝关节正向前方。

左右腿均匀分配体重,缓慢下蹲至无痛角度,调整脚离墙的距离,使膝与足尖连线垂直于地面,下蹲角度≤90°,即下蹲角度小时离墙近,下蹲角度大时离墙远。在膝屈至90°内无痛及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时间为1次。

1.2.3.2 关节灵活性训练。平卧,双腿抬起,在空中模拟骑自行车动作,动作要缓慢而用力。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沙袋等为负荷。一般一天练习20-30次为一组,2-4组每日。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和治疗满八周后平均每天疼痛时间。②治疗满八周后实验室检查骨赘情况。③治疗满八周后出现晨僵的情况。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满八周后平均

表2 治疗八周前后出现晨僵的患者例数

2讨论

骨性关节炎,亦称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计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慢性炎症;它亦不同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及肿瘤等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关节炎的表现。因该类关节炎多为非侵蚀性关节炎,在原发疾病控制后部分关节炎可缓解,多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2,3]

2.1 骨性关节炎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之一就是疼痛,由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患者在疼痛时间上无明显差异,通过八周的康复治疗,实验组≤1时/日的患者例数由17例上升到了27例,增长率为58.82%,而对照组的增长率仅为22.22%,说明肌力训练和关节灵活性训练在治疗骨关节炎上具有显著的疗效。

2.2 实验组在治疗前实验室检查存在骨赘的患者例数为37例,对照组为35例,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八周的治疗存在骨赘的患者例数分别下降到15、19例,实验组降低率为59.46%,对照组降低率为45.71%。实验组降低率大于对照组。

2.3 本实验中,参考标准为:实验室检查患者存在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且临床表现出晨僵的现象。表2显示,通过两个月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存在晨僵的例数减少率为71.43%,对照组晨僵患者例数减少率为40.91%,结合上面分析,康复锻炼对减轻患者临床表现有显著意义。

由以上统计表格及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实施中药、离子疗法、手法针灸、西药疗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应用康复肌力训练和关节灵活性训练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出现骨赘的情况,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和晨僵的临床表现,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减少残疾率,减少后遗症,帮助患者重归社会。所以,对骨关节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是必要的,而且要及早进行,这样能使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01)

[2] 袁淑娟,梁英,徐勇.心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2)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7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11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8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43.8岁,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9年。

1.2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多数患者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在明显关节症状出现前可有乏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减退、手足发冷等症状,继则出现晨僵、关节疼痛和肿胀,甚至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1.3诱发因素寒冷、潮湿、疲劳、创伤(尤以关节外伤)、精神刺激等均可为本病的诱因。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2.1.1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和沟通病人入院,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因疾病的反复发作,而产生焦虑与忧郁,甚至担心致残。所以要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给予病人关心体贴和心理安慰,营造医患之间和谐气氛。并向病人介绍本科医务人员的情况,技术力量,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

2.1.2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增加病人的信任感护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所以平时要加强品德修养与语言表达技巧。称呼病人要有敬重之意,听病人的诉说要专心致志,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释,交待注意事项要反复表达清楚,使病人感觉到护士有诚意、有爱心、有责任心。

2.1.3 给病人讲授健康常识,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指导患者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的性质、病程,了解治疗方案,使患者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接受疾病的现实。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树立自强自立的心态,做好同疾病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减少疾病的反复发作。

2.2治疗过程的护理

2.2.1注重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如关节肿痛的部位、活动受限程度、晨僵发作持续的时间等,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通知医师,配合医师做好护理。

2.2.2中药热浴的护理药浴是治疗慢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药浴时水温可略高一些,以皮肤能忍受为度,但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2]。洗浴时防止药液进入口、眼、耳、鼻,洗浴后不要马上清洗,以保持药效。保持治疗室良好的通风与保暖。严格观察,如发现病人不适,应立即停止药浴。治疗后,应注意保温防感冒。

2.2.3穴位埋线治疗的护理 穴位埋线后要密切观察,看局部有否明显瘙痒、红肿、疼痛及全身发热等过敏反应,如发现可予抗过敏治疗。埋线3~4 d后,如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发热者,可能有感染应及时进行抗菌治疗。

2.3疾病缓解期的康复护理疾病缓解后,指导患者每日定期做功能恢复锻炼,如转颈、握拳、挺胸、伸腰、摆腿、摇动关节等动作,卧床的患者可进行膝关节的伸屈交替活动。锻炼的次数和时间据病情而定,切勿过度疲劳。加强对病人的指导、帮助和督促,使患者保持关节功能,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

2.4饮食护理

2.4.1指导患者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疼痛、活动减少、常年服药等因素,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所以,病人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饮食以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为主,食物搭配要多样化,易于消化和吸收,烹调要讲究,以提高食欲。

2.4.2避免食用曾诱发关节炎和对病情不利的食物谷类(小麦、燕麦)、奶制品等可致少数病人的关节炎加重。糖类及脂肪、食盐等也要少食用。同时,可据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分型的不同,调节饮食,如风热型和湿热型的病人,应选用寒凉的饮食,忌食用温热助火的食物,如油条、辣椒等食品;寒湿型的病人应选些偏热性食物,忌食生冷、寒湿的食品;肝肾两虚型病人可选用补益肝肾的食品。

2.5生活起居的护理鼓励患者参加日常生活活动,避免长时间不活动。晚上睡眠关节要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着,防止着凉。对关节症状严重、走路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如帮病人打饭,扶病人起卧、服药、上厕所等,使病人安心治疗,早日康复。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还无法完全根治,患者多数是缓解与复发交替经过,迁延多年。但只要做到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对患者宣传和指导,使其有信心配合治疗。活动期注意卧床休息,病情缓解稳定后适当活动与锻炼,以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加强护理,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并持之以恒,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萍,周立,主编.临床护理要点备忘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83-286

2陈东银,主编.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62法.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235

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针灸;中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98-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好发于青壮年及少儿,患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目前关于RA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认为是由于内外因子共同作用所致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及其不正常的反应对机体所产生的损害引起。西医治疗主要以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为主,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而针灸结合中药疗法不仅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双向调节免疫-内分泌功能[1],而且国内许多临床研究亦表明针灸中药结合治疗RA,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整作用[2],同时由于其具有风险小、费用低等特点,目前已在许多医院开展,并且被患者广泛接受。现就近5年来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针灸中药结合疗法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RA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和机体免疫调整作用。张氏[3]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整体与局部,辨证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配合温灸。取穴:风池、三阴交、大椎、膈俞、足三里。局部取穴:根据患者病变关节取穴。辨证分期配穴:早期可配脾俞、胃俞、膀胱俞;中晚期可配肝俞、肾俞、大杼、膏育俞、关元等穴;缓解期可配气海、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上述穴位每次选用6~7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主穴以平补平泻手法为主,足三里和三阴交针后留针期间加灸,留针20min,温炙10min,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每5min行针1次,连续8周。中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用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型用白虎桂枝汤加减。水煎取汁400mL,200mL/次,2次/天,口服。连续服8周后统计疗效。总有效率为86.1%。巩氏[4]采用寒痹康汤(狗脊、淫羊藿、秦艽、独活、防风、细辛、熟附子、麻黄、青风藤、乌梢蛇、白花蛇、千年健、千斤拔、黑蚂蚁)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服。结合温针灸(曲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用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2天1次,每1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9%,疗效优于对照组 (P

2 灸法治疗

灸法能使机体内的阳气从内生,把风、寒、湿从内到外,从里到表顶出体外,使痹阻的经络得以畅通,此病得愈。龚氏[5]将65例门诊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取穴大椎、大杼、膈俞、脾俞、肾俞,在相应俞穴上行大艾灸炷灸3壮,隔两天灸1次,30天为1疗程,6个疗程进行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中药内服治疗

金氏认为[7]湿邪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在类风湿关节炎初起或急性活动期,主以清热宣痹和络法。药用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黄柏、黄芩、山栀、木通等,以抑制病势,缓解病情。刘氏[8]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治疗宜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拟方四花四藤四虫汤,临床能显著改善此期的关节症状,总有效率80%。马氏[9]以滋补肝肾健脾胃,方选三妙散加味。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副作用。郑氏[10]发现在临床上对于急性期关节肿胀疼痛的患者用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柏、蚤休等药物往往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可清除免疫复合物在关节腔的沉积,降低CRP,抑制体液免疫,阻遏活动期RA免疫病理的作用。栾氏[11]等在RA活动期治疗时,主要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采取祛风、散寒、除湿不同的治法。例如: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脉浮者选用防风汤加减治疗;关节酸痛肿大变形,舌苔厚腻,脉象滑或濡者选用草仁汤加减治疗;关节疼痛剧烈、畏寒、舌质淡、舌苔白,脉象紧者用乌头汤加减治疗。临床也取得满意的疗效。

4 中药外敷治疗

纪氏等[12]通过临床辨证,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方法简便。方中重用威灵仙、羌活、葛根、雷公藤等药物,能明显改善关节晨僵、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有报道[13]金黄散药敷于关节患处,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和渗透可直接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明显。徐氏[14]等用巴斯特关节止痛膏(辣椒流浸膏、颠茄流浸膏、薄荷油、水杨酸等)治疗RA患33例,结果33例RA患者治愈4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

5 小结和展望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中医认为RA属痹证范畴,中医针灸治疗RA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而中药疗法亦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更好的效果。目前对于针灸对RA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已在临床及动物实验展开,但对RA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的研究注重针灸对于机体调整,而对于细胞功能免疫活性物质的关注不够。有学者认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体内镇痛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改变血液流变学而实现的。今后的研究中还应进一步关注针灸中药对于RA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和从机制上阐明针灸中药治疗RA的优越性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参考文献

[1] 林志苇.类风湿性关节炎针药治疗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 2007, 23(5): 22-24

[2] 徐磊,王敏华.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现状[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2): 157-158

[3] 张可欣针灸配合中药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08例[J].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50

[4] 巩志富,卢阳佳,庞学丰..针灸配合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J]河南中医.2008,28.4. (4):57-58

[5] 龚福英•隔药饼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3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07,23(5):42

[6] 王树春,王延龄,王小新.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灸针疗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9):108-109

[7] 金石.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四法则[J].江苏中医药,2008,40(1)

[8] 刘书珍.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10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8,49(3)

[9] 马纯清.中医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6 (8):16

[10] 郑小波.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8,3(3):39-303

[11] 栾晓杰,肖主霞.中医辨证施治类风湿关节炎心得[J].中国实用医药,2007, 12(2):35

[12] 纪英莲.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8,4 (23):7

[13] 杨莉.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中医治疗思路和方法[J].四川中医,2007,25 (2)

[14] 徐力.巴斯特关节止痛膏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33例[J].中医杂志,2006, (1):41

上一篇:继电保护的研究现状范文 下一篇:简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