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来了别害怕

时间:2022-06-12 02:53:11

中医认为:阴阳失调,百病丛生。风湿属痹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弊病的病因很多,但不外乎外因和内因。《素问・痹论》中精辟地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

疾病概述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由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严重的会导致患者肌肉和血管萎缩,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我国《黄帝内经》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医学概念中风湿病是风湿性疾病的简称,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

①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见《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②感受风湿所致的多种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藏则喑哑,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脚气。”

症状体征

一、常见症状的特点

(一)疼痛 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二)僵硬 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在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 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五)乏力 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丧失。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六)疲劳 疲劳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二、系统症状的特点

要抓住关节外其他系统受损的表现以助诊断。如颊部蝶形皮疹、蛋白尿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疹提示银屑病性关节炎,大量龋齿提示干燥综合征。

患者发病年龄、性别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妇女,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者。

疾病机理

风湿的致病机理在本质上是:神经末梢炎症与周遭毛细血管堵塞、坏死交替或并发出现,引发的关节、肌肉、脏器等神经末梢集中处持续疼痛和僵硬甚至组织坏死。

一、神经末梢过度疲劳引起的单纯型神经末梢炎症(假性风湿)

1.长期处于湿热或寒冷等不良生活、工作环境。

2.劳作过度引起的神经末梢疲劳。

3.长期过量吹风扇、空调等引起神经末梢过度疲劳。

应对:及时改进居住生活环境、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休息调整;用麝香等药物配合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待末梢废弃物充分排泄,即可解除该种风湿症状,症状消失且不复发。

二、神经末梢周遭毛细血管堵塞引起的神经末梢炎症(风湿)

1.假性风湿不及时采取措施,神经末梢炎症引发的神经末梢周遭毛细血管局部发炎、堵塞,造成风湿症状加重,且不易恢复。

2.长期不当坐姿,引起腿、肩、颈等处关节附件血流缓慢,形成毛细血管堵塞,末梢神经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泄,从而造成神经末梢发炎,引起持续疼痛。

应对:用麝香等药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等物理手法促进血液循环。配备消炎类西药治疗,去除毛细血管及神经末梢处炎症。

三、神经末梢长期炎症引发的周遭毛细血管末梢堵塞导致的神经末稍大面积炎症引起的顽固性风湿性(顽固性风湿)

神经末梢炎症长期交替出现,导致关节、肌肉、脏器附近毛细血管大面积堵塞从而神经末梢大面积坏死,造成患病部位长期疼痛。

应对:持续的消炎药物治疗配合神经末梢恢复所需高蛋白、维生素营养补充治疗,配合适当恢复性物理治疗。

四、神经末梢长期炎症引发的周遭毛细血管末梢大面积坏死导致的神经末稍大面积坏死引起的风湿性残疾(致残性风湿)

应对:切除部分坏死组织,配合药物消炎及高蛋白、维生素营养补充;适当的恢复性物理治疗。

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一)非淄体抗炎药 此类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二)慢作用抗风湿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三)细胞毒药物 此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是强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二、外科疗法

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三、代替疗法

鉴于目前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传统医疗只是缓解疼痛没有根治的疗法,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美日欧等)盛行代替疗法――利用纯天然锯峰齿鲛(大青鲨)软骨粉治疗各种关节炎,并取得临床上的疗效验证。现在,它已被发达国家当作代替医疗的一环,实施前瞻性研究,并且被广泛推广于临床之中。

四、其他治疗

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是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辨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屈伸不利等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滞经脉见四肢关节冷痛、面色少华者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阴虚夹湿热者,用左归饮合四妙散;阳虚夹寒湿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等等。

2.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

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祛风除湿类中药,大多具有与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样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之力虽稍逊于西药,但副作用很少,临床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若属寒者,可选用桂枝、麻黄、乌头、附子、羌活、独活、细辛等;属热者,可选用忍冬藤、青风藤、海桐皮、秦艽、牛膝、黄柏、丹皮等;属瘀者,可选用桃仁、红花、乳香、三七、丹参、蒲黄、血竭;属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鸡血藤、淫羊藿、巴戟天、杜仲、骨碎补等。

中药还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程。

3.能弥补西药不足,并减轻其毒副作用,温经散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4.成药建议用骨痛灵酊。适用于腰、颈椎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外用,一次10毫升,一日1次。将药液浸于敷带上贴敷患处30-60分钟,20天为一疗程。用药部位3小时内不得吹风,不得接触冷水。

5.目前国内研制出一种“药灸”疗法。针对病灶进行电频针灸按摩,促进病灶的血液循环,让中药等在病灶更好的吸收。

理疗

物理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减轻疼痛,是一种不错的辅助治疗方法。比较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一)离子导入。

(二)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天1次,每次15到20分钟。

(三)蜡疗:先将蜡袋加温软化,放到发病的部位,每日1次,每次15到20分钟。

(四)按摩疗法:可以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按摩,先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而使用点、按、捏、拿手法、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等手法。每次治疗时间15到30分钟,2到3天一次。

以上疗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风湿病的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春季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最重要。

3.注意劳逸结合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很重要的。

5.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很重要的。

6.在日常生活中,风湿病的注意事项:

(1)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不要在水泥地板及风口处睡卧。

(2)洗漱宜用温水,睡前洗脚,最好将双足浸入中药洗方汤药中,不但可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还可以消肿痛,除风湿。

(3)风湿病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有明显的红、肿、热、痛者,要卧床休息2-3周,肾虚及腰椎病患者忌性生活。

(4)患者出汗较多时,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寒湿侵体。

(5)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受潮、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预防感冒,以减少自然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6)风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按自己所患病症的轻重,遵照医嘱,调理饮食和忌口。

(7)风湿病在病情控制后可以参加一些省力的日常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8)风湿病人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

饮食疗法

风湿病不只是指因受风或受潮湿、寒冷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痛。确切地说,风湿性疾病是指特殊的黏液,由脑流向关节等处而引起疼痛。它包括所有侵犯肌肉骨骼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组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发病原因如何均在此列。当然发病原因或诱因可以包括受风潮湿、寒冷等环境因素,也可以是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代谢异常、家族遗传以及退行性病变等。

以下介绍两种风湿病的饮食疗法:

薏仁山药猪肚汤:先将猪肚一个洗净,再把薏仁30克,砂仁5克,新鲜山药100克,纳入猪肚中,加水6杯,用麻绳把猪肚口结扎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约两小时,将猪肚取出,去药渣,吃猪肚、山药,饮汤。

薏仁茅根苦瓜粥:将鲜苦瓜100-150克切成小块,薏仁30克,白茅根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同煮,空腹食用,每日1-2次。

可能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食物

1.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风湿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病因往往与自身免疫及遗传有关,临床表现常有发热、关节疼痛及肿胀、皮疹、肌肉疼痛、雷诺氏现象等,病情往往比较复杂。

合理锻炼

下面介绍的关节活动操,简单易行,应于起床后和睡前进行,每个动作最少做十次。

1.颈部运动:放松颈部,头各上下运动;慢慢向左右转动;头向两侧屈,耳朵尽量贴向肩部。

2.肩部运动: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动肩关节,做圆形运动;双手握在一起放在头后,双肘尽量向后拉。

3.手腕运动:手腕上下、左右活动。

4.手指运动:手指分开、并拢、手指屈曲、伸直;拇指与其他手指一个一个地对指。

5.下肢运动:分别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关节,方法与上类似。

如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尤其是晚期患者出现某种残废时,其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个人卫生所必须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是康复治疗的重点内容。

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病残者无论在家庭或社会都能够不依赖他人而独立生活。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起床、穿脱衣服、清洁卫生、饮食、上厕所、上下楼梯或乘坐轮椅、收拾床铺、开关电灯、平地步行等等,这些动作的完成是维持独立生活不可缺少的。当病人经过努力能完成这些动作时,在心理上就可以建立起独立生活的信念,从而对康复治疗充满信心,最后取得治疗的成功。

日常生活活动,应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训练,如尚无明显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时,应做活动幅度较大的生活上的自我服务动作;如已有明显的功能障碍时,要重点保持洗漱、吃饭、步行、上厕所等功能;已有支撑或行走困难时,应首先教病人学会正确地使用拐杖、轮椅和其他工具;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有困难时,还可配合使用自助装置。

上一篇:瑜伽缓解慢性疼痛/老人锻炼要有所侧重/踮踮脚... 下一篇:常吃豆瓣菜有助预防乳腺癌/最新研究:婴儿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