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类风湿及类风湿因子辨异

时间:2022-10-24 02:30:21

社会上对风湿性关节炎常分辨不清,当检测出类风湿因子,即以为此项指标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所有。笔者为此撰文。加以澄清。

风湿与类风湿不一样

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字之差。但它是两种病因不同、症状类似的、又有不同特点的疾病。不少人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是两个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是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以心脏和关节病变最为显著。由于本病发病急,病初多以全身发热和显著的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延误病情,缠绵难愈,造成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一些患者从而失去了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常侵害儿童与青年,初次发作多在5-20岁之间,急性发作,常在秋冬之际或早春季节。潮湿、寒冷、气候急剧变化。急性扁桃体炎或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等常为本病诱因。临床表现典型者多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疼痛,常由一个关节转移到另一个关节,常对称波及膝、踝、肩、肘、髋等大关节,局部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亦可只限于一二个关节,无红、热等症。发作时有发热,大量出汗,面色苍白,体重减轻等症状。不典型者仅有关节酸痛。而无红肿灼热等表现,急性症状消退后关节完全恢复正常。经常反复发作,病种缠绵,并可侵犯心脏,形成风湿性心脏病,但关节不畸形,为风湿性关节炎。

再讲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5-55岁最常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大部分患者初起先有乏力、疲劳、体重减轻、手足发麻,自此以后关节疼痛、僵硬、皮色潮红、按之温热、关节肿大渐渐显著,日久腿胫肌肉萎缩。全身常伴有低热,食欲不振,病情逐渐进展,病程可达数年之外,时轻时重。发病急者,一次发作后可数月、数年后暂无症状,日后再行反复发作,引起关节畸形、僵硬不灵活,从而导致残废,最常波及的关节为指、掌、踝、腕、膝等部,且对称发作,手指关节波及时常呈梭形肿大,波及关节较多者,常不能动弹,终日不离被褥,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由此可知,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病因不同,症状类似的,又有不同特点的疾病。前者好发生于大关节部位,愈后较好,不留畸形,但易侵犯心脏是其特点;后者好发生于小关节部位(如手指关节),愈后较差,易留畸形是其特点。

类风湿因子阳性并不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因子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因为这种抗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IgA类风湿因子及IgM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破坏程度和关节外表现有关。

类风湿因子的测定,虽然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没有特异性价值。类风湿因子阳性也可见于其它的风湿性疾病、蛋白代谢遗传异常,以及有慢性抗原刺激的其它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多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并发阻塞性肺纤维化的病人。我国曾对一组100例20~50岁的正常人进行了测定,阳性率为2%。正常老年人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达到5%,且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增多,超过75岁的老年人阳性率可达25%。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子女,有部分人也可查到类风湿因子阳性。但他们并没有类风性湿关节炎的表现。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麻风、梅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感染、钩虫病、心肌梗死、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异体肾移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次输血、多次预防注射、冷球蛋白血症、白血病等,也可查到类风湿因子阳性。

由此可知,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指标,但并非是类风性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外,其它一些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者。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80%。故也不能根据类风湿性因子阴性就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看是否符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阳性或阴性而下结论。

上一篇:古今百岁寿星的养生异同探秘 下一篇:糖尿病宜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