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范文

时间:2023-12-13 17:23:27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1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使得物业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新常态;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经济复苏不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自2014年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新理念、新举措引人注目,我国的经济增速、经济结构、政策调控等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探寻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物业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物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1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物业企业经过长期的企业文化积淀、品牌形象塑造、服务质量提升、管理理念创新、企业资源整合等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且能为企业赢得市场价值和竞争主动权的能力。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期整合所形成的,是物业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2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2.1有助于物业企业顺应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要求新常态下,物业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力成本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物业法制环境的变化等都给物业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要求。

2.2有益于物业企业赢得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物业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其宗旨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评判的标准是业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伴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不断提高,这种形势下就要求物业企业提升物业服务能力和把握业主需求的能力,这也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2.3有利于物业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获取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物业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通过服务创新来扩大服务范围,赢得服务领先优势。不难看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是物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

3新常态下物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3.1夯实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现阶段,政府对物业行业施行政府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能力不强的物业企业是很难生存和发展的,所以,打造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了物业企业的不懈追求。由于服务具备无形性的特点,服务能力的强弱最终体现在业主的感知上,让业主感觉“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是物业企业的奋斗目标。物业企业应通过夯实内部管理工作。在保证传统服务项目(如保洁绿化、工程维修、秩序维护等)的服务质量持续稳定并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客户的需求,在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信息化服务方面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3.2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增强服务创新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断涌现,物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慢慢转化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物业企业要想顺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就要在组织内建立起长效的学习机制,鼓励员工提升学习能力,进而在企业中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同时鼓励进行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物业企业发展的牵动力,是决胜经济新常态下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业企业不仅通过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更要通过服务创新来获得长效的竞争优势。

3.3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物业从业人员专业性差、综合素质不高一直是困扰物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常态下,物业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因素的制约。首先,要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要将员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辅以有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次,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做好员工选拔与人才梯队培育,为满足企业发展培养生力军。最后,要引进物业服务领域的稀缺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加强人力资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升物业企业的管理能力,只有高效管理、快速反应等团队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3.4塑造企业品牌,走规模化发展道路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就要求物业企业要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增物业企业的经济利润,还有利于物业企业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最大功效。然而,物业企业想承接更多物业服务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物业企业的品牌是由企业声誉、企业形象、业主评价、服务品质等构成,品牌一旦确立,就会物业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效应会持续扩大,物业企业的知名度会与日俱增。品牌将会成为物业企业规模化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剂。

3.5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经过长期实践所达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之形成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新常态下,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征会越来越显著,物业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如果物业企业想获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精神动力,就要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12).

[2]陈传强.如何培养和提升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5(03).

[3]林志伟“.新常态”下的物业服务[J].中国物业管理,2015(0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途径

企业作为市场组成的重要部分,理论学界在对于企业发展动力一说上展开了很多的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以来,很多学者开始加入到研究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原因这一行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企业的发展已不是简单的单纯依靠物质资源的提升而提升的,社会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却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文献中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而忽略了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本文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着眼,力图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1895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莫尔第一次在《社会学杂志》期刊上呼吁“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该文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萌芽。1924年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顿第一次提出了有关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有关。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同时,能够遵守法律,讲伦理道德,多做对社会有益的公共活动。美国卡罗尔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特定时期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对股东、员工、社会公众与环境等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要创造社会财富,向股东负责,还要向主要利益相关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市民机构、压力集团)负责。尊重人权,维护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要对社会负责,遵守法律,践行道德伦理,保护自然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和优势的某种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力量。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特征:(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其他企业不具有的。(2)价值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能说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客带来好处和效用,是一种长期性的,关键性的效用。(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提高顾客满足度并能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一种能力。通过这些认识,我们可以得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可持续性、延展性等基本特征。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极大成就,但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物质、劳动力、资金的粗放式的投入来实现的,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高消耗带来的高污染和高排放,造成我国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面对现实存在的严峻问题与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实现企业与社会的良好发展。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符合我国发展的大趋势,作为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主要监管部门的政府,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越来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监督。对待那些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了巨大的政策优惠,企业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的和谐共赢。

2.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社会分工。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激励竞争的环境之中,人们的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国际企业早以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合作、投资等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一些欧美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和合作企业强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即SA8000标准。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在我国已开展社会责任标准审核。面对这些,如果我国的企业不能与国际接轨,把SA8000标准作为我国生产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管理体系,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将很难在国际上立足。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会拥有更加良好的国际经营环境,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社会形象,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能够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根据“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认为金钱并不是唯一的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作方式。企业是否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善待员工的重要指标。企业承担其社会责任,可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形象,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形象、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能够改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效益。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于200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经济和产品危机环境下,消费者不但关心产品的质量,更关注这个产品或品牌是否与‘善行’相关联”。报告显示,在中国接受调查的消费群体中,竟有高达90%的人坚持认为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购买有社会责任的产品或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长远利益是没有冲突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高效、环保的经济发展,最终提升企业效益。

四、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构成方面,理论界展开了长久的研究,而最终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核心,本文中将利益相关者学说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的主要依据,根据相关者与公司联系的紧密程度,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投资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提供基础设施的政府和社会,次要利益相关者包括管理者、市民机构、压力集团、贸易团体和竞争对手等。人们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除了对股东利益最大化追求负责以外,本文还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具体内容来论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转化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通过为员工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是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动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重视员工的建议和意见等。企业承担对员工的责任,能够使员工产生更高的满意度和集体认同感,形成良好的学习团队,给公司带来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降低员工流动率和缺勤率,最终提高企业效率。还能够使企业吸引优秀的求职者并留住他们,获得人力资源优势,这样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通过为消费者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来实现企业目标利润的。企业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就是要尊重消费者的购买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最后结果就是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忠诚度和购买意愿,进而促进产品销售和得到更多的信任与合作,还能够给公司反馈更多有利信息,而这些信任、合作与信息又是买不到的,可以说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独特资源,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3.通过为投资人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投资人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承担其对投资人的责任就是要做到对投资人不隐瞒、不欺骗,及时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就是要积极主动的履行投资者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的责任。企业履行对投资者的责任,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收益,能够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这样带给企业更多的资金,企业发展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拥有更多的投资人也是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器。

4.通过为供应商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供应商是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企业价值链上重要一环。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责任就要认真的履行双方共同的合同,建立对供应商的审核机制,以促进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最终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信任的关系,减少了公司采购成本和人力成本,成本的降低,为企业节省了开支,企业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形成企业的低成本战略发展模式,最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5.通过为环境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是各种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是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企业承担对环境的责任就要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企业主动承担对环境的责任符合我国党和政府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促进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实力,能够获得积极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企业形象。这种积极的、差异化的企业形象会作用于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使其产生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和行为,进而间接地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6.通过为公益活动承担责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承担社会公益活动的企业越来越被广大公众视为“善行”企业,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也愈来愈强烈,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产品或服务也更具敏感性。企业履行对社会公益活动的责任,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信任和更积极的社会形象等组织资源。而企业的社会形象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只能通过企业长期的积累获得,是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一种独特性的资源,而这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表现。

由资源观理论可知,资源和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获得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及不可完全替代性的异质性资源,企业可以得到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对企业资源、能力的积极影响,将促进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终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转化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有力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张军.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11(4)

[2]李建升,李巍.企业社会责任向企业竞争优势转化的波及效应[J].改革.2009(11):134~136

[3]汪博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理论探讨.2012(6)

[4]杨茜璇.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J].企业导报.2009(5):4

[5]王阳.系统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J].学术论坛.2008(3):153~157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财税收入,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来源,更是推动社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助推器。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各方关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应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不足,这也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今后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企业存续时间较短,不重视企业软实力建设

相比于美国中小企业6年的平均寿命,日本和欧洲的12.5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存续时间大约只有5年,究其原因无非两点,其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只注重眼前经济利益回报,往往存在短期投资冲动,经营风险较大问题。其二,正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没有长远经营的规划,所以对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提升不重视,造成没有足够的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也因此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客观上限制了企业经营存续时间的延长。

2.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差

一般而言,我们以研发经费支出占本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一个企业科技活动规模及研发投入强度。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这一指标平均水平不到0.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事实上,只有研发经费占销售额5%以上,企业才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的支出,不仅绝对量上少的可怜,就是相对数也远远不够,即使通过外部专利购买,技术引进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我国专利成果商品化率不足30%,可见,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落后

我国大型企业每百名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超过10人,而中小企业只有不到3人,可见,全社会没有形成一个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氛围,造成中小企业不仅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还遭遇难以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困境,如果不是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糟糕,中小企业人才建设还会更加困难,即使如此,很多中小企业也成为应届学生完成职业培训和社会化转型的平台,一旦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往大型企业跳槽,寻求更大空间发展。不仅整体水平低下,就是企业老总更是欠缺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有40%的企业老总竟然看不懂企业财务报表,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工作仅仅是记流水账。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的是家长式管理,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决策科学化水平太低,企业信息化程度又太差,管理十分落后,效率低下。

三、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1.改进管理组织模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中小企业应当对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进行审慎分析,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客观认识,平衡企业发展需要与不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冲突,在对未来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紧密围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一中心,制定本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并据此对企业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再造,以使中小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组织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制度保障,但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关键还在于技术创新与生产流程优化。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才能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也只有不断优化生产运营流程,才能持续降低成本。但考虑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独自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研发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建议可与一些关联企业展开联合创新,以参股、控股、合作等方式组成联合研发公司,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企业继续的生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技术突破,降低科研风险。当然,对企业自身研发队伍建设,引进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市场认识的高素质研发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3.建设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包括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同样也包括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中小企业要想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就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致胜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有来自于高效率的组织管理,而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表明,建设一种积极向上,平等开放,团结协作,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对内会有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美誉度,强化员工对企业使命及发展战略的认同,凝聚人心,敢于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对外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获得各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异质性和生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刚.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企业管理,2012(6).

[2]许华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J].技术经济,2013(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4

1985年以前,中国电力工业一直实行中央垂直垄断一体化管理体制,政企合一;1985年,中国电力工业开始第一轮改革,实行以“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的集资办电政策;1997年,电力工业第二轮改革,电力工业部撤销,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实行政企分开;2002年4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行“厂网分开”,首先在发电企业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打破垄断。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行业由垄断性行业向竞争性行业过渡,发电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面临激烈竞争。发电企业如何在未来市场环境下获取持续的、不断加强的竞争优势,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发电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发电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并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成功的企业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这种价值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2)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特有的方式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突出的路径依赖性,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或通过努力无法很快就能建立起来的。(3)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本、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也有研究者将延展性表述为“持久性、衍生性”。(4)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与企业相伴而生,无法像其他企业资产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转让。(5)动态性。企业核心能力总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彼此相关的变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曾经的核心能力可能演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事实上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分析,这种阶段性和动态性同样表现明显。一般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以下阶段: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形成阶段、核心竞争力成熟阶段、核心竞争力衰退阶段、核心竞争力再生阶段。

核心竞争力是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拥有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拥有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优势。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空间,从而创造长期、稳定的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发电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并得到社会的承认,没有超出同类企业的本领,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没有自己所依赖的生存和发展的强项,要想占领市场并赢得竞争的主动权,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面对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等不利形势和“竟价上网”的电力市场运行模式。发电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拥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发电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进一步做大做强。

那么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力

这里所说的领导力,主要是指领导者个人的协作精神与亲和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企业领导班子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以下3方面:其一,作为企业领导者,由于其所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工作内容有时也处于交替更迭的状态,这就要求其必须要有极强的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十分困难与不利的逆境中带领全体员工打开局面,谋求发展。其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努力营造领导班子的团结,形成其内在的合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首先打造企业领导班子的核心竞争力,使领导班子成为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这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一把手”要率先垂范,甘为楷模,自觉成为领导班子团结的向导和凝合剂。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应把班子的团结看作比自己的眼睛还重要,从心里真正明白讲团结是大道理,会团结是大本事,善团结是大聪明。只有这样:才能在共同奋斗的事业中找到发挥每个人长处和领导班子优势的定位点,才能带领企业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其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发展的观念、竞争的意识、战略的构想,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远见,不断形成有别于同类企业又优于同类企业的竞争战略,推动企业超常规发展。

2 打造高效机制,提高执行力

一是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执行目标,这是培育企业执行力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一方面目标要有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无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另一方面压力不能过大、缺乏必要的弹性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搞好“三定”,把合适的入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人尽其才。三是确立科学合理的执行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四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目标的实现。五是注重考核,实施激励约束机制。

3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学习力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个定义的要点,一是营造一种浓郁的、开放的、自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人能够学习、主动学习、相互学习;二是通过学习,能够调动和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三是通过学习和创造,打造一种与传统组织迥然不同的新型组织,从而实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学习型组织是提高全体成员学习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心灵转变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富有凝聚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人性化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创意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快乐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自己的组织。

4 坚持不断创新,提高创新力

发电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使企业基业常青。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对产品技术、生产过程、生产手段的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行业竞争力。随着改革深入,电力企业管理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原来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必然要实施管理创新、机制创新。通过管理创新、机制创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之与企业经营、发展协调一致。通过体制创新,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以创新为契机,建立起适合高效运行与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以及组织机构和模式。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才能使企业拥有与众不同的竞争力。

5 强化市场营销,增强市场力

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营销理念。由于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市场意识,如今,发电企业已被推入市场,只有面对现实,转变观念,树立营销理念,才能全面应对发电市场的激烈竞争。二是培养一支有战斗力的营销队伍。培养一批懂生产、会经营、了解成本控制的复合型报价员;培养一批电力市场和煤炭市场营销人员。三是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强化“三煤”、“三电”工作,搞好市场营销。电力企业要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市场研究,把握客户需求,赢得客户的支持和信任;加强“竞价上网”有关政策和游戏规则的研究,赢得竞价的主动权;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赢得支持和理解,争取合理电价水平;根据“保量、提质、控价”的总体思路,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与重点煤炭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煤炭供应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机制,做好燃料管理工作,提高煤炭质量,控制煤炭价格。

6 突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5

一、邮政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邮政属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邮政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对邮政营业网、处理中心、邮运网、投递网各种资源的整合,整合的标准以交接验收、勾挑核对、平衡合拢为基本内容的一整套实物递送作业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函件、包件、报刊等业务。之后利用品牌资源和网络资源,又开发了特快专递和邮政储蓄业务,在一定时期,邮政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业务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业务的竞争优势减弱。根据波特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框架,替代品的威胁、进入威胁、买主能力、卖主能力和竞争强度五种力量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邮政作为提供普遍服务的公用性行业,买主、卖主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很明显,而其他三种力量,都对邮政原有业务竞争优势的保持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方面用以实现信息传递的传统函件、报刊等业务由于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多的替代方式,另一方面包裹、特快、报刊、储蓄等业务竞争对手不断加入,竞争强度也不断加剧。

在原有业务竞争优势减弱的情况下,近年来邮政先后开办了邮购、广告、直递、礼仪、音像制品租赁、代办保险等多种新业务,形成了一些新的增长点,但到目前为止,规模发展不够,形成竞争优势的业务较少,个别业务出现了投入多,产出少,只种树,少开花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邮政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随邮政环境的变化而提升。在新环境下,一方面邮政既承担着普遍服务的职能,同时又要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经营。另一方面,邮政的服务功能(核心产品)从提供信息传递逐步拓展到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三个领域,新环境下,虽然邮政在实物运递网规模扩大的同时,还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邮政储蓄计算机网和财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但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实物递送网、金融网、综合业务计算机网都以各自的规程整合本网内的资源,三网的综合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的环境下邮政核心竞争力如果仍停留在整合各自的网络资源和品牌资源上,邮政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不能对邮政发展新业务,进入新的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原业务竞争优势的不断减少也会对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利影响。只有进一步提升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有利于邮政核心竞争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制,邮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建立长久的竞争优势,实现邮政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环境下邮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新环境下邮政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在邮政内部经过整合的邮政网络资源和品牌资源,并得以综合利用”。邮政具有三网合一的优势,但现有的邮政资源各自相对独立,而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必须要求邮政现有资源能够综合利用,真正体现出三网合一的优势。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以营业、投递网为基础形成对外服务能力

原来的营业、投递网是作为邮政通信网(实物传递网)的组成部分,邮政的服务点(包括现有的邮政营业点、投递点和各个专业化经营部门对外营业点)功能相对分离,不利于邮政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的充分发挥,随着邮政网络资源的扩大,邮政服务点的功能应该进一步集中,营业、投递网应成为对外服务的窗口,通过建立185客户服务中心、183邮政电子商务网站等,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完整的邮政服务。新环境下一方面对外服务点在提供普遍服务的基础上,应能办理尽可能多的邮政业务,另一方面,应对众多的邮政业务的处理规则进行整合分类,针对不同用户对信息流、实物流、货币流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

(二)以综合计算机网为联接形成内部处理能力

新环境下,应不断扩大业务信息电子化水平,以综合计算机网的信息处理作为联接,实现实物传递网、金融网、综合业务计算机网的互联,在用户与内部网的中间环节,应提供专门的预处理,在三网各自的处理规则中,都应包括对其他网的相关进、出处理规范。所有业务信息,都应该通过综合业务计算机网的处理可以进入其他网中,综合利用邮政的各项网络资源,建立起一个灵活、快速、高效、自主的邮政网,为更好地完成信息传递、物品运送、资金流通的基本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采取多种方式,扩大邮政的品牌资源

邮政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对用户的服务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但近年来公众对于财政品牌的认知度在下降。笔者认为,邮政资源的扩大和邮政业务的多元化,需要进一步扩大财政的品牌资源,建立统一的邮政企业形象,实现财政企业的创新发展。

1、继续加强实施CIS战略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称为企业认别系统,是以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为外部表征,以经营管理行为规范为基础,旨在塑造新形象、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的多媒体的综合性传播系统。中国邮政在分营前曾推出过《中国邮政企业标识手册》、《中国邮政特快专递服务标识暨企业识别系统手册》,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规范的组织行为(行为识别)和统一的企业标志、营业网点装饰、广告用语、产品包装、员工制服(视觉识别)等,其他专业部门的企业标识,都应与邮政CIS保持相对统一,以突出邮政的品牌形象。

2、加强企业的公共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6

关键词:医院;核心竞争力;开滦总医院

一、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一)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医院长期形成的、蕴涵于医院内质中的、医院独具的、支撑医院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是医院在某一领域能够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互补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并使医院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能力。

(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1.人力资源:包括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知识技能水平、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这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部分。2.技术体系:技术体系是一个由一系列配套的医疗技术特色、医疗技术规范、医疗设施装备组成的,包括硬件与软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3.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模式、激励机制、文化形成和组织学习等机制。管理体系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组织系统及医院文化,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活动进行组织、激励和控制。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更新与优势保持。随着医疗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与方法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二、企业医院--开滦总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

目前,全国企业医院大约有7000家,属于中央国资委管理的大约有1000家,剩余的6000家属于省国资委管理范围。这么多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企业医院得不到政策性补贴,医院药品加成率取消将使医院的收入大减,某种程度上会加重患者看病难问题。在医院的公益性方面,企业医院同样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但却得不到任何政府的补贴。企业医院的公益性还体现在医疗收费上,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政策,不得进行“价格目录”以外的任何收费。所有这些,使企业医院如同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直接影响医院发挥救死扶伤的作用以及可持续发展。

开滦总医院组建以来,通过大量工作,使历史上欠账较多、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欠优化、发展定位不明确、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合理配置构架尚未形成,集团优势与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自主创新与科学化发展的人才及资金支撑力不强、管理体制和机制与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式、管理模式、“等靠要”思想及自觉应对挑战、主动谋求发展、大胆改革创新意识、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着开滦总医院的改革发展。

三、提升企业医院--开滦总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点

(一)加强医疗科研管理

1.开滦总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按卫生部颁布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标准,进行对标、达标。加强对市重点发展学科风湿免疫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ICU)的管理,争取早日进入市级医学重点学科行列。大影像、急诊科、检验科、妇产科、内分泌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肿瘤科、血液内科等科室积极参评唐山市重点发展学科,争取进入市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的行列。通过大力推进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加强医疗工作目标精细化管理,包括学科建设、科研立项、新技术新业务、、人才培养等目标,对这些目标进行细化,确定完成时间及标准,确保医疗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2.抓好临床科研工作,强化医师继续医学培训。开滦总医院要依托教学机构,以争取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为目标,组织科研项目立项,对项目的进度追踪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带动医院多学科的科研攻关,争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较高学术水平论文和完成专著数量有新的提升。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一直以来,开滦总医院始终秉承“人本、厚德、精医、博爱”的理念,把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作为医院的一项重点工程常抓不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人才工作体制创新,以创新的思维引领人才,以创新的机制培育人才,以创新的措施激励人才,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经营成本管理

对医院来讲,经营成本管理是所有医院的薄弱环节。因为企业医院的国有性质,以及追求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使命,加上医疗服务的定价方式,使得医院的经营成本管理简单粗放,各种浪费严重,员工从上至下经营意识不强。但从另一方面讲,只有医院提高经营成本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必然会获得领先优势。

(四)加强人本文化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能力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空间,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因为这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体说来,一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二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决定了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三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健康、可持续的财务条件,并有效控制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

一、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企业是微观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细胞,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广泛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客观上也已经出现了打破行业、部门、产业、地域和所有制界限的企业集团,它们开展各式各样的经济协作与联合,并力求最佳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着两种成本,即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阶段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可变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原燃料、零部件等费用,但该成本变化并不随产量而等比例增减。所以为了获取规模效益,激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加强和完善包括成本管理、生产制造管理、进销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企业管理,特别是要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应该提高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认识,明确其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为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基础上,对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以谋求企业资金均衡和有效流动而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战略动态活动过程。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运用和延伸,最终是要达到维持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以及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李祚海认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是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点是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因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是追求企业长期的盈利能力。而福州大学的王萍则认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要根据企业战略、财务战略总目标以及企业内外环境因素来确定财务战略具体目标,而且财务战略可以利用“信息输入阶段”、“匹配阶段”和“决策阶段”三阶段的综合战略制定框架来进行战略方案的设计和制定,然后将选定的战略方案付诸实施。

财务战略的科学制定与实施会对企业产生显著和持久的影响,并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竞争优势。财务战略的制定不只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眼前问题,而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财务战略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其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决定了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生产率为核心,反映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与效率,包括企业是否有核心创新能力、是否可获取高额利润、是否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得到社会认知的程度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价值目标应体现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优化,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又取决于企业能否掌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在面对经济危机和企业转型过程中付出了很大代价。

戴洋和孙照龙认为,企业的价值目标同样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目标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目前及未来的现金流量是否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其能否得到实现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战略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有助于企业总体战略的实现。而王满则认为:财务战略管理不仅仅是对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管理内容的战略性思考,更是以战略的视角对财务管理研究内容的重新审视和界定,从战略的本质挖掘财务战略管理的内涵,搭建符合战略管理规律的财务战略管理框架。

由于在战略管理领域,竞争战略观已经得到了普通认可和接受,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导向的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所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是财务战略管理的本质体现,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在财务战略管理的实践中,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总是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造、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展开的。因而,可以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决定了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

当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和战略规划,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就有不同的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等财务战略管理。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历史阶段。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同的战略;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战略又需要不同的财务战略予以配合。

在创业阶段,企业还没有明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管理,但企业创办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具有战略思维。生存是企业在创业期的第一要务,凝聚人心和业务导向是这个阶段企业战略的关注点。而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主营业务不断扩展并快速增长,各种资源全面紧张,发展是企业在成长期的硬道理。组织扩张和有序管理并重是这个阶段企业战略的关注点。与此同时,企业在成长期的财务战略管理的选择主要是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这时企业的经营者在财务指标之外,更加关注顾客需求、交货期、价格和成本、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因为此时的企业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产品平均利润较高,外部的金融环境也较为宽松,负债融资比较容易实现。企业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集资金,更多地利用负债,快速谋求发展。

成熟阶段是企业生命历程中最为理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灵活性、成长性及竞争性达到了均衡状态,此时的企业能够获取最大利润,财务状况大为改观,初创阶段及成长阶段入不敷出的局面被相对宽裕的资金流所取代,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这个阶段企业战略的关注点有两个:一是如何深化自己的管理水平并将其塑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为企业自身未来的战略发展变化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企业在成熟期的财务战略管理的选择主要是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企业应该把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企业资金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注意提升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衰退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衰落阶段,此时企业增长乏力,整体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全面下降,资金紧张,既缺乏成长性,又缺乏灵活性,更缺乏创新力和竞争性。战略方向的调整成为这个阶段企业战略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企业在衰退期的财务战略管理的选择主要是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企业要把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摆脱的侵蚀,精简机构等措施来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同时为企业注入更多更新的活力,以实现企业的“再生”。

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

财务战略管理既要体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要求,又要遵循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的全局,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它通过建立财务运营活动内部之间的配称、财务运营活动与企业其他运营活动的配称、财务运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配称,寻找最有效地为企业配置内外部财务资源的路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香港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的周欣认为,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对象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财务管理环境更加复杂,财务活动日益多样,理财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等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管理将备受关注。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仍在扩散和蔓延,欧洲一些国家也相继出现债权危机,中东北非局势更是进一步恶化,大有失控的迹象。这对世界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大量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面临中断,盈利水平大面积下降等突出问题,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企业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滑、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

正如东北财经大学王满教授所言:“任何企业都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和财务资源,但是,如何支配和驾驭这些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转换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如何将这些核心能力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真正关心和考虑的问题。”因此,企业为了适应运营环境的快速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完善财务战略管理,有效筹集、科学投放和合理分配财务资源,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战略管理系统,否则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李祚海.企业发展中的财务战略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1(1)

[2]王萍.浅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4)

[3]戴洋,孙照龙.论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0(8)

[4]王满.基于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6

[5]贺艳.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之我见[J].现代商业.2009(17)

[6]普方,吴娇.人力资源部[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版

[7]周欣.试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现代商业.2008(35)

[8]罗浩斌.危机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J].中国外资.2009(7)

[9]黄国良,潘华,钟晓东.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财务战略研究[J].当代财经.2004(5)

[10]汤永君.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3)

[11]邓涛.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发展[J].中国外资.2010(8)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篇8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以市场发展和竞争为导向,以提升企业发展的内在实力。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企业形成了具有着自身的特色的,并且能够蕴含在企业的本质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能够在过去、未来以及重要的现在保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原有的地位优势。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财务管理能力是能够凸显其竞争实力的标准之一。较为成功以及优秀的企业都在不断地培育以及发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希望通过较高的财务能力从而维持自己优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的发展中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为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要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发展价值。财务核心竞争力便是指企业基于宏观的企业生存环境出发,着重考虑企业的内部环境德尔情况下,根据企业已有的战略导向原则,从而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完善财务资源的调配,促进为企业的协调运行,保证自身的基本财务能力,并且长期整合、改进、提升自身财务能力的积累。换而言之,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能力 便是企业之中重要的财务构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相比,企业财务竞争能力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具体表现在:

(一)独特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基于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然后持续发展。其中主要的构成要素主要依附于财务的主体、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的互相沟通、企业文化的发展,个性较强,并且不太容易被复制;

(二)动态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以及形成需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之中,财务能力的成长具备着一定继承性、突破性,也就是说创新性是动态性的本质表现。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能力,在特定的时间、管理环境以及管理模式,才能够实现彼此与的相关变化和动态演化,最后实现质的飞跃。

(三)内生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中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之中的重要目标,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基础环节,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是根植于企业的管理中的,是内生于企业之中的,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能力评价的影响因素

(一)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实现战略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实现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则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之一。因此,在企业发展中,必须要实现财务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企业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考察,准确的判断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而平衡各方经济利益,促进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利用;二、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中,还应完善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技能,促进企业筹资、财务分配等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

(二)财务资源

基于企业的广义的角度而言,企业有着各种能够用货币进行衡量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需要注意的便是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这两种资源是企业的财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资源

包含一切能够使得企业树立比较好的竞争优势的有形和无形资源。财务之中的有形资源主要是指会计资料之中的总资产的规模和相关的会计的品种,无形资源主要指企业之中的品牌形象的树立,以及大众对于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忠诚程度;

2、科学技术资源

在企业的发展中,影响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科学技术和财务资源,财务技术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财务资源则是实施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增强本企业的财务资源,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3、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在财务能力评价之中属于比较特殊的种类,它具有着一定的活动性,并且能够通过一定的资本投资的转化、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知识及时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作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能力评价的鉴别和评价

(一)进行科学的识别

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的前提便是对于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的识别,并且进行一定的区别。在不同的企业中,必然会形成财务管理体系,但是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本企业的发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在进行财务能力提升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的财务能力判断体系,对本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科学识别和判断。如果在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后,认为结果与其特点基本吻合,则应该初步判定为企业的财务有着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识别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应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实施:

首先,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有一个宏观的评价和分析,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技能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肯定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企业总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不足;其次,在进行财务能力评估过程中还应着手就如何提升本企业的财务技能进行专项研究,并分析本企业的财务技能是否优于竞争企业,如果不能,则应该想办法进行财务技能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能力评价的基本思路

上一篇:高情商的职场沟通技巧范文 下一篇:网络工程就业意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