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02 16:55:04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1

这次调查共涉及15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答卷情况,我们进行了总结汇总,情况如下:

⑴、在此期间您去过档案馆吗?对此有75%的被调查者去过,8%的人没有去过;17%的人交了白卷。

⑵、您去档案馆的目的是什么?97.2%的人是去查档案;2.8%的人是出于好奇跟别人去的。⑷、您对档案馆的借阅环境怎么看?78.2%的人认为还可以;10.3%

的人认为一般;6.2%的人认为太原始;5.3%的人认为应该实行开放式。

⑸、您对档案馆的服务水平和态度如何评价?80.4%的人认为好;

9.1%的人认为还可以;6.9%的人认为一般;3.6%的人认为差。

⑹、您对办理查档手续怎么理解?76.4%的人认为应该;22.2%的人认为手续太繁琐;1.4%的人认为没必要。

⑺、您对档案馆为您提供档案的方式满意吗?29%的人认为还比较满意;27%的人认为太落后;4%的人表示不满意;30%的人认为应直接利用计算机借阅;10%的人认为应变革利用方式。

⑻、您会使用检索工具查阅档案吗?36.8%的人表示会使用;12.6%

的人表示知道一点;50.6%的人表示不会。

⑼、您认为与图书馆相比那种检索工具更直观?47.9%的人认为图书馆的直观;28.8%的人认为档案馆的直观;还有23.3%的人认为网上利用更直观。

⑽、你是否查到您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有44.6%的人表示查到了全部信息;45.9%的人只查到部分信息;9.5%的人根本没有查到。(12)、当您在查找档案遇到问题时,您终止查找档案的原因何在?有46.3%的人因资料不全而放弃;9.2%的人因找不到而放弃;3.8%的人认为时间太长;12.1%的人因检索不直观困难而放弃;24.6%的人因手续繁琐而放弃;4%的人因服务态度不好而放弃。(14)、从您的角度出发,您认为“十五”期间档案利用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其中有5.4%的人认为太落后;2.7%的人认为过于分散;15.6%的人认为不够开放;23.8%的人认为服务范围太窄;24.7%的人认为手续过于繁琐;还有27.8%的人认为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

2、从网上调查和座谈情况来看:

有69%的人去过档案馆,知道一些档案工作方面的情况;24%的人认为所谓的档案就是人事档案,不知道还有文书、财会、科技等其它门类的档案;还有7%的人根本不知道档案馆这个机构,认为个人档案一般有劳资部门掌管,更不会想到利用档案。

在调查中有43%的人认为档案馆是一个纯粹的保密机构;20%的人认为档案馆只在于保管和收集整理档案,不存在利用;还有18%的人认为档案与自己没多大关系;只有19%的人认为档案在科研、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作用巨大,应该得到重视。

二、“十五”期间利用工作相关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1、相关规律

“十五”期间已实行专业化管理的xx档案馆在人员结构和技术含量上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档案利用工作已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档案馆在定期了解企业的发展及对档案的需求,实行了跟踪服务、超前服务和全方位服务,并在每年年底开展档案学术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同时,从二OO四年到二OO五年开展了“创新、创效”活动,创新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运用新的经验开发新技术,采用新的手段,开创新的局面。创效就是通过各种拓展档案工作新的领域,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创造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为了扩大档案利用群体,增加档案工作的开放性,档案馆还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加大编研成果的出版力度,增加了公众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因此,从“十五”期间档案情况统计报表中可以看出:“十五”期间利用档案资料的卷次基本上是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档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服务范围不大,用户比较固定。在二OO五年借阅人次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据调查证实是由于企业在进行重组改制过程中搞清产核资,查阅了大量的会计档案所致。在此期间,我们档案部门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到企业内部,了解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对档案的需求,做到有目的、有准备,使企业档案发挥了充分的作用。

从利用者结构来看,利用最多的第一是生产单位占46.5%,这说明企业档案利用的主体是生产单位,他们是企业经济建设的主体,他们利用档案的人次和卷次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档案在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变的越来越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经济信息,企业档案馆应面向社会与各种信息机构、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结合本馆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符合企业产业特点的市场信息,提供给企业,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利用馆藏的科技档案信息为企业融入外资、技术引进、设备更新等经营活动创造条件。第二是科研院所,占28.9%。油气田勘探开发就是通过研究地层构造寻找油气藏,因此科研是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利用档案的人次和卷次仅次于生产单位,但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承接项目的多少和企业发展状况的影响,用于学术研究的档案卷次和人次呈现了高低不平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档案部门有选择的介入到若干重点科研项目中去,以档案信息员或课题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些科研活动的全过程。首先通过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的熟悉、整理,协助选定科技含量和获准率都比较高的立项选题。其次,严密跟踪与科研科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与动态信息,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准确、新颖的档案信息,以保证研究方面的准确,最后可以通过对相关课题的调研、对比、分析项目的应用技术、方法和相关数据、指标等,为研究成果的科学鉴定、申报奖励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第三是机关处室占16.6%,他们是企业决策者,作为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站稳脚根,要向前发展首先要取决于企业领导的决策是否正确,而信息是决策之本,因此,他们对档案的利用虽然低于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但也是我们档案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最后是个人,仅占所占份额8%,这说明企业档案对公民的影响力是比较微弱的,因此企业档案馆在为社会公民提供服务方面还需要深化,从他们的利用原因上看,他们多数是为职称评定、分房、调动等因素索取档案证明崐材料,同时从统计报表可以看出,个人利用档案的份额虽少,却有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档案馆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已经逐渐得到重视,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公民利用档案的积极性。

2、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十五”期间xx油田档案利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思想意识松懈,工作缺乏主动性

长期以来,企业档案馆的作用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档案馆只是一个保管档案的单位,有没有并不重要,档案人员的工作又比较乏味、辛苦,社会地位较低,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加上住房和其它福利待遇差、经济收入少、生活清贫等原因,使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失落感和自卑感。同时,由于过去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职工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竞争体制难以引入,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深层次的业务工作得不到开展,档案馆的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档案馆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借借还还的“蹲班守摊”的状态,被动的等客上门。有些档案人员对利用者不是一问三不知,就是爱理不理,缺乏热情感。有的干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无论是从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中都没有树立正确的为用户服务的观念,也就更谈不上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了。

(2)、档案宣传工作相对滞后,导致档案的社会意识差。

企业档案工作就象是深山里的奇葩,艳丽夺目却鲜为人知,尽管我们的档案工作人员为此长年伏案、日夜辛劳,而那蕴含着丰富馆藏的企业档案,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都与多年来档案馆封闭保守的模式和坚守门户的观念有关,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档案的认识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档案能被利用,也不知道档案能对普通公民开放,这都是档案宣传未能及时跟上的结果。同时,在查阅档案时,为了维护企业档案的安全,用户不仅要受到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的制约,而且利用的范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在公众的心目中,形成了档案馆是一个披着神秘面纱不能随意介入的单位,而档案部门并没有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档案社会意识差这种状况进行宣传工作,依然闭门等客,应开放的档案不能很好的开发,使档案的社会意识未能得到转变,更谈不上全方位为社会服务。

(3)、利用形式过于陈旧落后。

此次调查表明,有27%的人对我们为其提供档案的方式认为落后,4%的人直接不满,3%的人认为应该利用现代化设备查阅。这说明传统的“蹲班守摊”式的档案利用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目前,xx油田少数档案室仍停留在你来找我给查,你来问我回答的“守摊”状态,仍处于被动的等客上门。还有一些档案室虽然已实行了网络化管理,但由于受软件、设备、人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开发档案信息,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没有产生多大实效,很多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包括利用,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充当了打字机,更谈不上计算机查阅或网上利用。

(4)、反馈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过去用户对档案的需求比较单一,仅限于工作查考或编史修志等,因而我们很少去了解或研究企业用户的需求趋向,对档案利用效果评价更是漠不关心,甚至出现了用户通过熟人引见来利用档案的情形,从“十五”期间xx档案利用效果反馈卡可以看出,利用实例缺乏力度,不能真实反映档案利用的实际效果,利用实例主观臆造与实际工作脱节,起不到利用反馈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档案利用信息反馈缺乏足够的认识,目标不明确,因而主动收集、反馈信息的积极性不高,对档案利用实例挖掘不深,控制不利,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其次,利用者对档案利用效果登记不重视,怕麻烦、敷衍了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5)、馆藏信息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受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xx油田档案馆管理的只是企业过去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一种相对滞后、零散、不全面的信息,一般以文书档案、财会、油气田勘探开发档案较多,科研、设备、声像等档案所占比例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一些基层档案室连文书、财会、油气田勘探开发也不完整,科技档案和一些反映企业发展的历史档案较为缺乏,已无法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在“十五”期间有46.3%的人因馆藏不全而被迫终止利用,9.2%的人找不到自己所需的档案,这个数据是惊人的,这说明我们的馆藏档案没有针对企业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去收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由于资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该进馆的档案不能进馆,因收集的档案无法收回。再加上检索手段落后,设备配置不合理,已不能适应现代形势的发展,在为企业的科技、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档案信息方面显得既被动又力不从心,严重的制约了企业档案的利用工作。

(6)、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利用工作的要求。

三、提高今后档案利用工作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十五”期间xx油田档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规律,调研小组成员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利用工作的主动性。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档案工作在社会中的知名度。4、建立健全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机制,做到有的放矢。

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反馈机制,对于我们及时准确了解用户的需求,及时分析档案利用工作的问题,客观分析档案利用规律,避免档案工作的盲目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成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协作组,该组以档案馆馆长为核心,成员有档案馆各各部门负责人,企业主管档案的领导、兼职档案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①定期收集与企业有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用户利用效果、数据,研究并撰写利用需求分析报告,为档案利用决策提供咨询信息。②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卡,做好档案利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输出工作。③设立档案利用反馈意见箱,定期收集用户关于利用问题意见和建议。④调查处理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一些棘手问题。

(2)、定期召开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座谈会,及时听取利用单位对档案馆及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服务工作的改进等方面的意见。集中讨论和研究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3)、设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员制度。档案馆由于与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协商聘任企业各个部门的兼职档案员或办公室人员为信息反馈员,直接倾听和搜集企业对档案部门的呼声和要求,对于及时反馈的信息,并对档案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除在全油田通报表扬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5、加强馆内档案收集工作,丰富馆藏。

在调查中有46.3%的人因资料不全而放弃查阅,因此在问到对档案馆今后的工作有何建议时,有14.6%的人认为应丰富馆藏,为此,作为企业档案馆除按规定正常接收机关团体的档案,还要经常不断地运用电视、通信、公告、发文件、登门寻求等手段,将那些散存在社会及个人手中有保存参考价值,对企业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的档案、信息、资料及时收集进馆,纳入档案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针对本油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广泛收集与重点收集相结合,单位出面与实地收取相结合,有偿征集与自愿捐赠相结合的方法,千方百计的收集各种门类和载体中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尤其是收集与企业科研、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经济信息等。其次,也要主重收集油田所在区域特色的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经济建设、发展历史、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档案资料进馆。同时,档案馆还要扩大收集档案内容的范围,如名人档案、历史档案、口述档案等,将由以保管企业档案为主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发展到多元化、多门类、多载体的其它档案的共同体,为拓宽利用范围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6、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7、加强硬件建设,优化馆内设施。

现代化的管理除了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外,还需要配置现代化的设备,而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此,馆领导通过向上级领导请求汇报,重要活动请主管部门的领导参加或视察等方式,让领导了解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工作成绩、现状和困难,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企业经济除于爬坡、经费严重超支的情况下,为档案馆拔专款添置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仪、空调、吸尘器等,并对破损库房进行了修整和更新了设备,加强了硬件设施的建设,目前,xx处有90%的档案室配备了计算机,95%的库房配备了空调,55%的档案室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还有40%上了局网。但这还不够,随着企业发展,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库房设施的老化,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优化设施,还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档案信息网,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进行档案咨询查阅、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服务。

8、增加档案工作的透明度,营造一个开放、舒适的休闲环境。

增加档案工作的透明度,就是让用户了解和认识档案工作,消除他们的陌生性和神秘性,这就需要我们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转向主动,拓宽利用渠道,改变利用方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利用环境也是让用户了解和认识档案馆的一个重要窗口,良好的利用环境,带给用户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而且还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把档案馆作为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尤其是随着节假日的增加和双休日的出现,供人们支配的闲瑕时间多了起来,做为文化信息中心的档案馆,应转变服务观念,为用户营造一个开放、舒适、休闲的好环境。具体做法是:⑴树立开放意识,即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开放范围,简化手续实行目录开放、开架阅览,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开放档案目录,介绍馆藏、介绍利用档案的常识,做到适时公布、及时开放,确保开放档案信息的畅通。⑵推出教授与你谈、博士与你讲系列讲座,开展档案利用知识教育,宣传档案馆的职能、作用,加强档案的社会意识。⑶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需求,举办档案实体展,开展家庭档案建立管理讲座,以此来增加档案馆对公众的吸引力。⑷可在馆内搞一些具有文化品味的宣传橱窗、娱乐设施、茶室和书店,营造出一个具有企业档案馆特色的文化氛围。⑸是调整作息时间方便公众,了解公众的需求,千方百计的调动公众利用档案的积极性使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成为公众休闲的好去处。

9、根据企业需要加强编研工作。

编研成果是档案馆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企业档案编研是企业各项管理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它是企业档案管理过程的“衍生物”,既是企业管理的助手和工具,又是企业实行自我监督检验管理成效的重要依据,企业档案编研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加强就意味着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加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就是促进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编研工作,应根据企业的需求有的放矢,因此,⑴编研工作要适应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要特别注意市场发展的动向,紧跟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发展的热点,搞一些适合企业的现状的编研材料,以简介汇编、数据分析、简讯、图表等多种形式出现,以满足企业及社会多角度、全方位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智力支撑。⑵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应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过去企业档案编研处于闭门造车,自编自研的状态,这样编出来的成果对企业缺乏实用性。因此,为了使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更适合企业的实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有关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一起共同选题、共同编研、共同出成果,这样的编研成果它的选题更具有专业性和适用性,更符合科研生产的需要。⑶应开展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档案编研。在企业档案编研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部分。在做好平时借阅、利用的同时,应根据企业建设与发展,结合本单位实际,了解他们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深入研究和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各级档案部门的设施,联合编研为企业提供主动服务。⑷企业档案编研要“去粗取精”。企业档案要编研成果从数量上看已很可观,但从整体效果看仍比较薄弱,编研成果结构不合理、档次低,不符合企业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档案馆自身的发展,因此,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应从这种粗加工转变到细加工上来,把企业档案编研的中心从数量扩张转至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并根据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确定编研课题,克服盲目性。编研成果因经企业有关领导审查、核对后方可定稿,确保企业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10、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以实体档案为管理对象的手工作业管理,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实体档案来开展,但由于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和检索手段落后,致使部分档案信息资源被闲置或浪费,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以信息为管理对象,利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档案工作中积累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自然形成了企业电子文件中心和电子档案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档案工作方式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而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管理计算机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而建立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首先应从改进和规范企业文件档案管理入手,结合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改进和规范文件档案管理流程。其次,企业管理文件计算机系统应依据企业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系统的软件功能的设计,同时还要建立管理信息,如:目录信息、检索信息等,与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的有效关联,实现对目录信息和全文信息的有效管理,为网上提供咨询、查阅、利用做好准备。

1

1、建立企业档案目录中心,实现网络化服务。

目录是人们了解馆藏,认识档案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查询利用档案的重要工具,因此,作为一级综合档案馆,必须以自为中心,配备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逐步建立起本管辖区域内档案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设立本企业、本地区档案目录中心。从调查结果看有46.2%的人希望能够实现网上利用档案,这说明用户对档案工作实现网络化管理的迫切性,也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大趋势,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企业档案目录,把本企业内各个方面所藏档案,特别是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科研、生产与经济建设方面的档案信息目录集中起来,成为企业各单位共亨财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以本馆目录为中心,重点采集有关单位反馈本地区内情况的历史档案目录,反映生态环境和名人生活的档案目录等;属于本馆接收范围但又不满接收年限的档案目录;有关系统行业的专题性目录,各类编研成果如大事记、文件汇编等目录,实现本企业、本区域内档案信息计算机网络化,实现馆室联网查档服务,解决各档案室分散管理造成的信息闲置。

总之,通过对“十五”期间档案利用问题及相关规律的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今后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我们的利用工作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更主动、更贴近公众和社会。

附件:

1、“十五”期间档案情况统计报表;

2、“十五”期间利用结构人次统计表;

3、“十五”期间档案利用结构人次汇总表;

4、“十五”期间档案利用状况调查表。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2

[论文摘要] 信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展开与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档案信息需求的类型,以及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在企业创新环境下应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提供服务。

信息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生、展开与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技术创新是资源重新组合的活动,不仅需要物质与能量资源,而且需要对信息资源的重新配置整合,达到创造新事物的目的。只有积累到一定数量、质量的信息,才能保证创新选择的正确和创新的顺利进行。

1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需求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产生了很高的信息需求,只有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需求,档案信息服务机构才能更好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服务,才能确定提供的服务是否有效、适用。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档案信息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信息类型包括:

1.1 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引领技术竞争、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企业从事技术竞争,其着眼点在于进入和占领国内外市场,获取市场信息则是开拓市场的强有力手段。

1.2 政策信息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依托于国家的国情国力和国际创新趋势等大环境,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控和约束。了解政策信息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

1.3 技术信息

为避免因信息闭塞造成重复开发、结构趋同和防止因技术上难以逾越的困难而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必须有技术信息的扶持。只有掌握了雄厚的科技信息,才能使本来前景难断的创新项目转变为成功在握的可控工程。

1.4 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钥匙。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也将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1.5 人才信息

经济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创新人才,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企业的人才信息档案应能够反映各种人才的基本情况,如简历、专长、教育背景等。

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档案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是保存与延续企业文化的载体,展示和传播企业文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档案资源只有通过信息化,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使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创新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准确、超前和多样性的资料信息,从而提升管理层面,提高企业整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信息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因此,信息化进程中要注重档案信息整合,优化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布局,把档案信息化看作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各部门的档案信息纳入相同结构的数据库中进行管理,如 “手册报关核销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等,采取统一的软件对档案及档案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和网络化管理,以整体优势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从而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企业高层与部门管理环节紧密联系的目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让企业中高层电脑用户能够在轻松的人机对话中完成计算机任务的管理与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2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信息服务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档案信息而采取的服务措施。企业,作为专门的信息用户,满足其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的关键是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提供适当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供其选择、使用,这就需要档案信息提供者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服务。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和手段,综合集成,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增强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内容,开拓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发挥科技信息服务的有效支撑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服务

在为企业提供文献档案信息服务时,档案信息服务部门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传递给企业,因此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器。企业内部局域网配备交换机和操作平台,建立有系统、完整的专题档案数据库,以便向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例如可以建立文件级开放目录中心,首先由企业确定出需要包含档案信息数据源的范围,然后根据用户需求,从国内外专利数据库中套录企业需要的所有专利信息,制成专利数据文件和图片,最后根据开放档案的有关办法对文件数据库进行审查,编制开放档案目录,把专利文件转换成档案数据库(包括摘要和全文信息)提供给用户。

应用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企业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企业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了。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2.2 定题信息服务

定题信息服务,是档案信息服务机构根据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对某领域的信息需求,确定服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整理,以定期或不定期形式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档案信息服务人员在广泛调查企业创新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适用面广的主题作为服务课题,然后主动与用户联系,根据用户需求,建立信息用户服务档案,从而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或者根据企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有效地向用户推送实用信息,帮助用户有效地解决科研、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难题。当用户将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向系统数据库提交以后,由专职的信息服务人员确定检索词,搜寻相关网站,经过初步的分析、筛选、归纳、总结,最终形成用户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以一定的语言格式进行有序化整理,编辑成一个或多个方案,并通过e-mail发送到用户邮箱中,或者上传到服务人员个人主页、定题信息服务主页等,方便用户直接上网浏览、下载、打印课题最新文献。

2.3 档案信息咨询分析与情报研究服务

情报研究和咨询服务是科技信息服务最主要的服务模式之一,也是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中应重点发展的一项服务内容。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不断跟踪、编译世界各国重大科技计划、政策、管理、创新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最新资料,建设专题数据库,进行基础性情报资料的积累与分析,为开展信息咨询与情报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进而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包括项目跟踪研究、技术发展趋势预测研究、评估研究、发展对策研究等,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起到企业经营者的参谋、“耳目”、“尖兵”的作用。

随着企业创新机制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企业档案信息服务部门要相应加强对科技档案和知识产权档案的保护,积极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形成持续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企业的持续市场竞争优势。而有效利用信息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相当重要,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企业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应调整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方式,围绕市场经济所关注的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调查,提高分析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2.4 提供培训服务

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可以定期举行各种活动,通过开办网上课堂,或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定期授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档案信息技术、信息理论、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档案信息素质,使其了解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检索方法,掌握档案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影响,利用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利用文本和多媒体报告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更有效地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知名品牌战略服务。

企业档案信息部门要加强学习,摸清家底,开拓进取,超前介入企业管理流程,全方位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自身融入信息系统,使档案工作与企业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相衔接,以加强对企业各种类型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还应积极参与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贯标活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自动化系统,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渠道获取并综合处理各类信息,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黎平. 构建集团企业档案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j]. 中国档案,2005,(11).

[2] 罗冠. 透视企业档案信息化[j]. 中国档案,2003, (12).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业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Model

LIU Qiusheng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Abstract"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kes a new topic fo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we need the combination of talent and personnel trained must have the ability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urrent status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problems, proposes a "tripod" type training program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summarizes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raining program, and has achieved goo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dustrialization; training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以“两化融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为此,全社会各行各业急需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开展基于“两化融合”下企业管理信息化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对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积极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信息人才不仅要掌握系统思想,了解业务流程,而且更需要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IT产业、信息网站、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胜任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研发、运行管理和实施效益测评等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还相对落后。

(1)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重学术而轻应用现象,高级和顶级管理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不仅是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而是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2)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培训机构重表面,轻本质;重近况,轻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高校信息技术、信息素质的培养侧重于理论,软件公司与应用企业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

(3)人才培养质量低,适应“两化融合”的人才少。目前大专院校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学生信息化知识综合与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差、研发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低、培养方案相对落后、培养过程及途径与实务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与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2 基于“两化融合”的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方案

“两化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

(1)培养方案构思。基于“两化融合”下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构建是以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足鼎立、四个层次和五个能力的多视角立体形的“鼎”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两个抓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三个立足点,以应用操作型初级人才、信息系统研发型中级人才、信息化创业型高级和理论与方法创新开拓型顶级人才为培养人才的四个层次,打造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研发能力、在两化融合中发现问题能力、国际沟通与交流语言能力和面向现代社会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的信息修养和素质。

(2)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校企合作联合把“软件工厂”搬进校园,培养“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咨询顾问”、“实施顾问”等多种复合型高级人才。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建设(如图1所示),不仅可以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培养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3)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两化融合”以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为典范,实现生产过程装备和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集中优化控制。因此,在“两化融合”下的企业信息化人才是分层次多学科组合的一个团队,在推进方案实施过程中,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核心,兼顾经济管理类专业为辅助应用,开展企业信息人才培养,如图1所示。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与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串联成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主线,透析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机理,寻找出课程体系内部、课程体系之间对专业知识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形式,进行影响的测度和可控性研究。

(4)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式。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把高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的研究向前延伸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适时地增加信息化基础知识;向后延伸到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校办“软件工厂”为基础,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模拟仿真实验。以企业认知、管理信息化实训和软件开发实训为主线,引导、辅导和促使学生向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发展。

3 “鼎”型人才培养方案执行及效果

执行“鼎”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两化融合”为前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地整合教育资源和教学改革实践成果,由点、线、面形成多维度立体型全方位推进,不断打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图1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示意图

(1)企业认知培养。企业认知可以通过“企业组织沙盘、企业经营沙盘、营销管理沙盘……”等沙盘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感性认知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的组织设置、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让学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感知如何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为成果工作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分工协作与有效沟通;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基本需求,从而增加对企业调研、用户需求调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训。以“ERP系统软件”为依托,使学生全面体验“ERP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其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RP的技能;然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ERP各个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以及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使学生具有利用ERP软件系统管理企业业务活动的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潜在的二次开发需求,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对ERP系统的逻辑分析思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训。在对企业管理活动认知和ERP系统运作操作实训的基础上,以ERP系统的某些模块的业务流程为案例,按校内软件工厂的方式,全面训练信息系统研发。掌握表单设计开发、报表设计开发、工作流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ERP二次开发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维护能力,通过信息系统软件的实用化和商品化培训,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提高学生创业的可能性。

(4)信息化人才培养效果。我们以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为主线,持续开展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首先以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题构建动态、完整的课程体系。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江苏省精品课程。其次教材建设与培养模式相结合,根据培养方案的需求,重新组建教材,编著完成了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的教材7部。其中获江苏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给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然后整合不同层次、不类别的学生资源,为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挥团队协作协同作战的优良传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组成课题小组,参与科研训练。信息管理06届学生徐占东同学主持的大学生创业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和国家级金奖。

经过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近二十年培养实践,以及对企业管理信息中心CIO职位调查,软件开发公司、信息技术咨询公司、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论

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涉及众多科学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伴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与时俱进。两化融合给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目标定位和教材体系的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方式与方法。我们还需要通过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案同,探索新的途径,构建完整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为制定经济管理类专业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指导性、启发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江苏大学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JGSZ200701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2007-2009

 

参考文献

[1]刘秋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72-74.

[2]陈维军,李杰.企业信息化调查及其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34-36.

[3]周镭,高等院校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7:92-94.

[4]刘秋生等.经济管理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6):71-74.

[5]张安珍.关于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J].图书情报知识,2000(1).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4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原因,福建处于海防前线,工业发展受到影响,自然地,福建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受到限制。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福建企业通过不断积蓄力量,利用信息化对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的企业档案部门利用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大好时机,紧紧抓住档案信息化这一关键,促使福建的企业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保证。

积 极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实施信息化,今年,福建省有关官员宣布,2004年福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实施由初级向中级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项目,到年底使近30%的大中型企业达到中级信息化水平。

1998年以来,福建省档案局立足福建省档案工作实际,以统一数据标准为基础,以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逐步扎实地推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2002年4月,省政府将省档案局列入“数字福建”成员单位,并将“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作为全省五个基础数据库之一纳入了“数字福建”建设计划。目前,该项目第一期已经通过验收,并在省政务信息网开放了一批可开放档案,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启动。

在福建省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福建省大中型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工作顺理成章地开展起来。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改造,重建企业档案工作的馆藏结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和管理理论。2004年6月24日,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些福建企业,以及准备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企业,其档案部门负责人聚集在福建龙岩,分享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经验。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卷烟厂、三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炼化、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行动比较早,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取得了一些经验。福建瑞闽板带有限公司、凤竹集团等企业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正在考虑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档案信息化方案。为了获取信息,有的企业代表还自费参加会议。

渐 进

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大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是应用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或单一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后逐渐发展到应用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相衔接,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应用到全过程控制这样一个过程。也有企业另起炉灶,打破原有基础,建立高起点的、和企业信息化同步的档案管理系统。

福建电力公司1994年实现计算机文档目录一体化管理,1998年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文信息一体化管理。2002年完成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充分利用自动化数字档案信息,实现数字档案管理及网络全文检索,建立了基于Web服务的公司数字档案馆,为福建省电力公司及其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了远程查阅档案的平台。福建电力公司目前准备对几个与公司文件档案有关的系统进行整合,为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综合档案室开始组织研制开发单机版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全厂23个档案室推广。2003年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研制成功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

龙岩卷烟厂在2003年底的中国信息化500强名单中排名97位,在烟草行业排名第6位,其信息化系统是由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从1990年开始,隶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子系统于1995年正式启用,2000年对系统进行升级,经过三年的时间完成,企业管理文件、科技文件和设备文件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权限设置进行访问和阅读。

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开发了紫金矿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档案管理软件,收文和发文实现了数字化或电子化,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运用CAD技术、计算机成图、出图率达到95%以上。在与办公自动化衔接的档案管理系统方面,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现自动化管理。此外,公司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研发ERP软件系统。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

务 实

福建省档案局陈永成局长指出,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渐引起重视,这是很好的事情。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或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就是在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中,其发展水平也不平衡,相当多的企业还停留在目录数据库的管理,内容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他希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企业档案工作者不要当旁观者。

在条件比较好的福建企业中,对企业信息化或档案信息化的态度是很积极的,特别是福建的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十分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和组织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另外一方面,福建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比较审慎和务实,希望通过多方对照,选择适宜本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有成本付出的,而且成本还不小,但是这种成本支出是绝对值得的。之所以一些企业现在还没有把信息化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中,或者是由于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高,对信息化的投入持观望态度;或者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方案比较多,一时还难以抉择;或者是企业的实力、规模阻碍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企业在考虑上不上信息化时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当然,在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化方案时,福建档案工作者认为必须审慎从事,意识到信息化的风险,尽量规避其风险。

在企业信息化、企业自动化或ERP方案中,或者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或企业自动化体系中,有的没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福建的档案工作者认为,企业新的信息化方案必须要嵌入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原有的体系如果没有档案方面的内容,也必须进行升级。否则,企业档案信息化就会再一次游离于企业信息化之外,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而企业信息化如果缺少档案这一块,也是不完整的,其功能和效用也会打上一些折扣。

就档案信息化而言,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由社会上的专业软件公司根据企业需要,开发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档案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特别知名及技术特别成熟的软件企业,因此,从事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的企业集中程度不够。就福建企业选择的合作方来看,有省内的,也有外埠的,甚至还有国外的,如科怡、清华紫光、上海三高、福建万方、福建榕基等等,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这些软件企业的资质、技术能力与特点、信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利于企业选择、参考。

福建的一些企业档案工作者还提出,在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之后,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和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上,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和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

企业档案信息化涉及的面大,范围广,程度也不一样。已开展档案信息化的企业需要交流经验,准备开展档案信息化的企业更需要获得信息,形成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档案信息化方案。福建省档案学会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利用学会刊物《福建档案》进行讨论。在福建省档案局和龙岩卷烟厂的支持下,他们又筹备了全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讨论会,充分发挥了档案学会的作用。省档案局和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政策、标准和技术上也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据悉,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正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调研,《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正在各地征求意见。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企业的成长有其独特的面貌。这里有我国第一批洋务企业的代表―――福州船政局,堪称我国企业的元老,如今重新焕发青春;在侨乡泉州,流行这样的说法,如果5个人同行,有人喊一声“老板”,肯定有3个人回头。虽然说法有些夸张,但泉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其龙头企业七匹狼集团、凤竹集团正积极准备上市;闽西的国有企业龙岩卷烟厂多年来一直是福建省的利税大户;厦门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众多,是柯达、戴尔等跨国公司的中国生产基地或总部。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原因,福建处于海防前线,工业发展受到影响,自然地,福建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受到限制。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福建企业通过不断积蓄力量,利用信息化对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的企业档案部门利用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大好时机,紧紧抓住档案信息化这一关键,促使福建的企业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保证。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实施信息化,今年,福建省有关官员宣布,2004年福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实施由初级向中级信息化水平提升的项目,到年底使近30%的大中型企业达到中级信息化水平。

1998年以来,福建省档案局立足福建省档案工作实际,以统一数据标准为基础,以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以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为目标,逐步扎实地推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2002年4月,省政府将省档案局列入“数字福建”成员单位,并将“福建省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作为全省五个基础数据库之一纳入了“数字福建”建设计划。目前,该项目第一期已经通过验收,并在省政务信息网开放了一批可开放档案,第二期工程也已经启动。

在福建省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福建省大中型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工作顺理成章地开展起来。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档案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改造,重建企业档案工作的馆藏结构、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和管理理论。2004年6月24日,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一些福建企业,以及准备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企业,其档案部门负责人聚集在福建龙岩,分享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经验。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卷烟厂、三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炼化、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行动比较早,在企业档案信息化取得了一些经验。福建瑞闽板带有限公司、凤竹集团等企业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正在考虑如何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档案信息化方案。为了获取信息,有的企业代表还自费参加会议。

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大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是应用单机版档案管理系统或单一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后逐渐发展到应用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相衔接,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应用到全过程控制这样一个过程。也有企业另起炉灶,打破原有基础,建立高起点的、和企业信息化同步的档案管理系统。

福建电力公司1994年实现计算机文档目录一体化管理,1998年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全文信息一体化管理。2002年完成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充分利用自动化数字档案信息,实现数字档案管理及网络全文检索,建立了基于Web服务的公司数字档案馆,为福建省电力公司及其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下属单位工作人员提供了远程查阅档案的平台。福建电力公司目前准备对几个与公司文件档案有关的系统进行整合,为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统一的档案信息服务。

三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综合档案室开始组织研制开发单机版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全厂23个档案室推广。2003年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研制成功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

龙岩卷烟厂在2003年底的中国信息化500强名单中排名97位,在烟草行业排名第6位,其信息化系统是由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从1990年开始,隶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档案管理子系统于1995年正式启用,2000年对系统进行升级,经过三年的时间完成,企业管理文件、科技文件和设备文件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权限设置进行访问和阅读。

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开发了紫金矿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档案管理软件,收文和发文实现了数字化或电子化,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运用CAD技术、计算机成图、出图率达到95%以上。在与办公自动化衔接的档案管理系统方面,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现自动化管理。此外,公司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研发ERP软件系统。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

福建省档案局陈永成局长指出,福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渐引起重视,这是很好的事情。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是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或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就是在已经开展信息化的企业中,其发展水平也不平衡,相当多的企业还停留在目录数据库的管理,内容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他希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这些问题,企业档案工作者不要当旁观者。

在条件比较好的福建企业中,对企业信息化或档案信息化的态度是很积极的,特别是福建的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十分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和组织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另外一方面,福建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工作又比较审慎和务实,希望通过多方对照,选择适宜本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有成本付出的,而且成本还不小,但是这种成本支出是绝对值得的。之所以一些企业现在还没有把信息化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中,或者是由于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高,对信息化的投入持观望态度;或者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方案比较多,一时还难以抉择;或者是企业的实力、规模阻碍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企业在考虑上不上信息化时要当机立断,不能犹豫。当然,在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化方案时,福建档案工作者认为必须审慎从事,意识到信息化的风险,尽量规避其风险。

在企业信息化、企业自动化或ERP方案中,或者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或企业自动化体系中,有的没有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福建的档案工作者认为,企业新的信息化方案必须要嵌入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原有的体系如果没有档案方面的内容,也必须进行升级。否则,企业档案信息化就会再一次游离于企业信息化之外,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而企业信息化如果缺少档案这一块,也是不完整的,其功能和效用也会打上一些折扣。

就档案信息化而言,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由社会上的专业软件公司根据企业需要,开发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由于档案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特别知名及技术特别成熟的软件企业,因此,从事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的企业集中程度不够。就福建企业选择的合作方来看,有省内的,也有外埠的,甚至还有国外的,如科怡、清华紫光、上海三高、福建万方、福建榕基等等,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这些软件企业的资质、技术能力与特点、信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利于企业选择、参考。

福建的一些企业档案工作者还提出,在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之后,目前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内容数据库的建立和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上,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和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

企业档案信息化涉及的面大,范围广,程度也不一样。已开展档案信息化的企业需要交流经验,准备开展档案信息化的企业更需要获得信息,形成符合自己企业实际的档案信息化方案。福建省档案学会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对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并利用学会刊物《福建档案》进行讨论。在福建省档案局和龙岩卷烟厂的支持下,他们又筹备了全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讨论会,充分发挥了档案学会的作用。省档案局和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政策、标准和技术上也将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5

0前言

企业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具体是指企业在档案、图书、文献和情报管理工作中实现一体化,实现企业档案、图书、文献、各种情报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使信息管理工作各环节之间保持明确分工的同时又紧密协作,协调好内部联系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使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纳入到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中去,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

1.1企业生产和管理需要信息化技术的规范和推动

各种决策问题贯穿在企业的生产、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比如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都要面临很多的决策问题,所有的企业决策都需要有丰富的数据信息做支持,所以,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决策层作出正确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2决策层需要的信息资源

企业决策层是领导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变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和决策的作用,所以,企业决策层控制着企业发展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起着决定性作用。领导决策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要以国际范围内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自身生产运营情况为基础。所以企业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是宏观的,反映大方向的综合信息,这些信息的主要通过企业档案、网络信息、书报文献和业内情报来获得。

1.3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所需的信息资源

在企业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同时也是产品生产、企业运营整个流程的执行者,他们担任的是很专业的企业管理或者是技术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是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生产专业技术知识方面的。

企业内技术和管理人员获得信息的途径大致也是企业档案、计算机网络、书报文献和各种情报资源等。

2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手段

2.1整合重组的积极作用

(1)企业的重组和整合对于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的归口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的条理有序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提升企业信息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企业的重组和整合对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从而解决下属单位档案信息管理技术薄弱、硬件设备简陋的矛盾。

(3)整合重组可以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率,从而使企业档案和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运营和变革发展的整个过程。

2.2企业信息管理重组和整合原则

(1)统筹协调原则;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时候要变革组织形式,进行一级管理,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和相关的设备、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利用。

(2)整体性原则;经过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和重新配置,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水平。

(3)稳健原则;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管理优化重组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展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逐步的实现企业办公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整合、改制工作。

2.3企业重组整合的目标

(1)实现对企业档案、图书和文献等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

企业重组、整合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信息的统一管理。在进行重组、整合的时候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归口管理,结束企业档案馆和下属单位档案室管理混乱的局面,将各级档案馆权限职责分割清晰,整理信息重复归档或者是信息档案空白现象。

(2)提升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水平

升级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为员工建立流动图书配送服务,档案信息上门服务,制定合理的企业档案图书服务规则,将企业信息管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提高信息管理专业水平

在整个企业信息管理的流程中提升管理标准和水平,将专业科学的管理模式贯穿到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利用的各个环节中去。对于企业档案信息管理设备和场馆进行改造和完善,促进企业图书以及文献等信息资源建设,对于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优化,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行行业资格准入机制。

3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6

那么,目前各基层单位的档案部门是否能编写出既实用又有深度的编研材料呢?根据对下业务指导工作实践,在企业档案目标管理评定过程中了解的情况,各单位档案部门要开展深层次加工编研难度很大,困难较多。各档案部门提出的编研材料,一般性的汇编,浅层次加工的数量较多,深层次材料较少。为了把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提高到新水平,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选择有实用价值的编研课题

选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编研材料的价值和质量。选择课题可以有以下办法:

1.了解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从中寻找可供信息的专题内容。

2.企业档案负责人通过参与各种会议了解各方面工作对信息的需求情况,选定实用的编研课题。

3.召开档案用户座谈会,邀请使用档案比较多的单位和岗位上的专业人员,请他们提要求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服务。

4.根据档案查阅利用登记簿的记录,了解哪些方面的利用率较高,对确实经常使用的信息可选择为编写汇编的专题。

二、常见的几种编研选题介绍

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经营活动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档案编研工作必须紧跟客观形势的变化,选题要紧紧扣住企业各种活动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档案编研选题要有适应性和针对性,才能编写出有实用价值的编研材料。

1.产品编研。一般情况下,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其图纸资料和产品文件,大部分归到档案部门存档。这些档案看起来是“死”的,其实是“活”的,使用了可以体现真正的价值。档案人员利用这部分档案开展汇编,犹如鱼龙入海,得天独厚。现在有的企业档案部门将原产品和新产品进行对照汇编,从中分析新老产品形成的历史规律,预测新产品开发趋向,有的将几种产品进行分类汇编,对产品的设计、工艺、成本受市场欢迎程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新产品开发的取向。

2.编写年鉴。年鉴属于企业综合性的档案参考资料,集企业党政、经济和其他工作于一体。编写年鉴的作用在于积累档案材料、丰富档案内容、开发档案信息、促进档案利用,为编写地方和企业史志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有的企业坚持每年编写年鉴,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为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并且尝了甜头。

3.信息编研。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了大量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内部有直接来自本单位的档案,有本单位各类人员近期工作活动形成的材料;外部有上级下达的精神,有其他单位提供的资料。这些信息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充实,但是只作档案参考资料不能全盘吸收,需要进行一番认真整理的研究考证工作,筛选出对生产经营有用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严密的综合归纳,细致的编写加工,形成信息化、条理化的参考资料,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4.图片资料汇集。图片资料是企业档案的一个重要门类,同其他档案材料相比,其优越性是通过直观外型和文字描述,生动客观地展示企业面貌、生产经营状况、产品工艺、工装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用途,使人们留下具体深刻的形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每年都要形成一定数量的图片资料,企业档案部门认真进行收集、归档、登记造册,既丰富了档案内容,增加信息含量,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利用,促进生产经营。

5.信息报导选编。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争取主动权,塑造企业形象,增加知名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刊登广告,发表文章和言论,介绍企业历史、生产经营情况。这些信息通过舆论的作用,传播极快,影响很大,同其他信息不能比拟。企业档案部门对新闻报导信息应及时加以收集积累。经过分类整理,将有关信息选编为参考资料,提供企业利用。

三、抽调有良好素质的人员参加编研工作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素质水平,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不能是档案部门“独家经营”,应调动各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员共同去完成。

1.由档案部门人员自己编写。

2.由档案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分别指定专人共同编写。这种方法适用于所选课题业务性较强,需要请有关业务部门配合,共同来开发和编写好选定的课题。

3.由专业技术人员来编写。对于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所需要的专题信息,档案中有一些,但不是很多,而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则通过阅读大量书籍、杂志及国内外文献、情报,从中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要将这类信息汇编写出来,就要请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来做编写工作。

四、充分发挥档案编研成果的作用

为了很好地发挥编研成果的作用,应广泛宣传、出版、发行,积极提供利用。

1.一项编研工作结束,编研成果问世,可以利用企业报刊、广播、电视、板报、网络等宣传工具,或通过有关会议,及时向企业编研工作信息。用这种方法介绍编研工作成果,传递档案信息,可以起到增加透明度,吸引职工利用编研成果。

2.为扩大编研工作成果的影响,提供广泛利用,将编研资料公开或内部发行。企业转换机制,企业领导或有关人员出于工作需要,迫切希望为他们提供信息,就是采用公开内部发行出版的办法。将编研资料印刷成册,发至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手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以档案编研资料为内容,举办各种形成的展览会,让编研资料与职工见面,加深对编研资料的印象,了解档案信息的内容,增进利用的需求,有利于扩大编研成果影响。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7

__供电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__省电力公司直属的中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__三区两县、__集团及京广电气化铁路淇县牵引站的供电任务。截至20__年底,全公司在册职工500人。公司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座,总变电容量1125.2兆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510兆伏安(灵山站容量2×180兆伏安,桃园站容量1×15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584兆伏安 ;35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量31.2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共计492.60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228.57公里、110千伏线路228.11公里、35千伏线路35.92公里。供电区最高供电负荷28.4万千瓦。20__年,全年供电量实现15.67亿千瓦时,全员劳动生产率100.5万元/人·年。

近年来,__供电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企业整体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等光荣称号,并连续9年保持了“__省文明单位”称号,为__省电力事业和__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企业档案的基本情况

我公司的档案管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__电业公司的前身是“__供电局__分局”,于1991年8月22日成立“__市供电局。1993年更名为“__市电业局”,20__年12月更名为__供电公司。1992年成立综合档案室,隶属办公室,负责文书、科技、会计、底图、科技档案和科技图书的收集、整理工作。20__年6月被省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二级。20__年12月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实现了各类、各种载体档案的集中管理。目前综合档案室管理着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设置了干部、职工档案两个分室,负责0-9大类及声像档案和图书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室藏档案 17780卷。其中:文书7618卷、科技1487卷、会计4524卷、声像 42卷、照片 28卷、底图1112张、资料2969册。档案室总建筑面积396.6平方米。档案装具齐全,并留有余地,库房建设符合保管要求。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专职档案人员3人、接受档案培训率达100%,兼职档案人员22人,各部门均有分管档案工作的网络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公司档案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管理人员的需要。先后被评为省档案公司、__市档案公司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档案人员被评“档案管理先进个人”。

三、档案目标管理情况

(一)组织管理

1、领导班子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我公司领导历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历任领导班子均由公司主要领导主抓,特别是新领导班子把档案管理工作与我公司其它重要基础管理工作一样,列入了企业发展规划,对档案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并进行考核。主管领导经常与档案人员研究、分析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业务技术上,千方百计为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等各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到先进单位学习、取经。

在档案室的建设搬迁上,公司领导从调度大楼的设计开始就按照档案库房标准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施工。在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划出一层楼供综合档案室专用。在荣誉室和档案设施的配备上,公司今年在以前巨大投入的基础上,又计划对一些设备进行更新,预计年底前能够投入使用。

2、实行了档案的统一管理

在档案管理网络建设上、我公司根据机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网络,各业务部门都有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现行文件、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督促规范各业务科室的归档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和利用,有效保证了各类档案的完整。从而形成了以档案室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

我公司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宣传《档案法》、《保密法》及国家、系统和地方有档案工作的制度、规定、标准和法规。增强全员法制观念。同时提高档案及网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敬业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2、建立健全了档案规章制度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档案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完善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修订了保密、借阅、销毁、图纸修改等制度。编制了科技、文书、会计等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案人员坚持“三纳入“、四参加”制度,较好地控制了各种文件资料及时有效地归档。

3、加强档案库房的建设和管理

20__年,档案室迁至调度大楼,库房面积由原来的90 平方增加到 396.6平方米,增设了荣誉室,做到了办公室、阅览室、库房三分开。先后配制了文书、科技档案密集架,财务档案柜、声像柜、底图柜、照相机、去湿机、温湿度测试仪、微机、中央空调、更换了缝纫机、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器、防紫外线窗帘。库房设施全部具备防潮、防火、防盗、防高温、防尘、防盗、防虫、防光、防有害气体等要求。为档案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严格立卷归档质量

从1991年起,0-9大类档案按照能源部颁发的《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要求进行分类、组卷、编目,严格执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编制了保管期限表,和分类说明,编目规范,排架合理,符合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要求。近三年,档案归档率达100%,完整率达99.7%。我公司还建立了各类台帐,作到了档案的收进、移出、利用及时统计,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三)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公司从1997年开始使用微机,实现了微机输入、整理、组卷、编目、保管、统计、检索、打印各种目录等,实现了案卷的现代化、标准化,充分显示了快速、安全、准确、高效等特征。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企业整体规划,我公司在“oa”系统中,把档案工作纳入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整体规划中,开发了档案的录入、整理、归档、查阅、利用等整套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我公司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档案的开发利用

我们坚持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为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这一原则,为了使档案更好地发挥其效益,为先后编制了《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事故汇编》等编研成果等。为开发信息资源作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干部任免卡》、《机构变更卡》等检索工具,采用上网分发目录、电话调卷、利用微机查询、检索、发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热情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要求。近年来,共提供利用386人次,查准率100%,查全率99.86%,为城农网、技术改造、评聘职称、经济纠纷等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和技术依据,得到了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可。为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我公司将各变电站主要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录入计算机,实现主要科技档案资料电子文档化,实现网上浏览和借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金,在现代化办公手段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四、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的摸索,特别是20__年公司实现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mis和营销mis系统的投入运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公司下一步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推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规划、分清层次和轻重缓急,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和任务,找准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并将企业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及资金问题,也是管理问题。电子文件的安全与长久保存也依赖严格科学的管理与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时为保证其成功,需要同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同样有一个业务流程再造的问题。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体会到,信息化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对档案管理来说还要加上“十二分数据”。因此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方式、方法乃至整个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必须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要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的相应环节之中。没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就不完整,而离开企业信息化,档案信息化也无从谈起。

(二)应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文件管理来说是全新的模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将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政策、技术、方法、标准以及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求。20__年国家档案局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一些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建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但是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流程再造,思考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航空工业档案馆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及《档案信息化规章标准体系表》,初步确定需要编制的规章、标准。同时成立了全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家组、业务组、技术组,对航空工业档案信息化展开全面研究。

(三)应注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20__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电子文件归档存储的国际标准iso19005.1—pdf/a。标准化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工作交往范围更加广泛,计算机管理软件层出不穷,致使电子文件格式多种多样。因此,要确保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长久、真实保存和有效利用,必须注重加强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这项工作需要广泛的实践和对方法、经验的

企业信息化调研方案篇8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调研;改革

一、背景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大法,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工作。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社会对人才的中长期需求,要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1][2][3]。当前,信息管理工程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实践不足、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才走向与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偏离等问题[4][5]。为使专业培养方案适应广东省社会企业实际需求、跟紧学科自身的发展、力创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特色,我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研。通过调查问卷、资料搜索、分析比较、校友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培养方案的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并针对目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对、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一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思路,抓住培养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形成信管专业的培养特色,适应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

二、调研内容及对象

信管专业培养方案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人才能力组成和结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手段和模式等5个方面。总的来说,社会发展的近期和远期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导向,与产业和行业的结合是学科专业优化的主导思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配套措施。

调研范围包括:毕业生就业典型情况;企业需求和满意度;国内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典型情况;本系教师和本专业在校学生。

三、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包括: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互联网络问卷和回收数据,获得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广东省内企业对本系学生需求和满意度的第一手资料;邀请企业校友回校面对面座谈;通过网上信息搜索,了解国内典型高校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比我校信管专业和国内高校的培养计划,发现趋势、特点、差距和不足;通过教师、在校生座谈以及问卷调查,收集我校信管系教师和在校生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分析

1.毕业生就业典型情况

设计并通过互联网络问卷,10天内回收58份有效问卷,代表了毕业生就业的典型情况。问卷设计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个人基本信息、职业选择信息、职业能力分析、专业培养体会和满意度调查,目的是考查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下面进行典型分析。

(1)从毕业生就业综合情况和专业培养,体会识别人才培养总体成果和目标。由数据可知,目前我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包括IT与通讯业,金融、证券、保险业,商贸业,电力、石化等能源业,新闻传媒广告业,房地产业,医药食品业,旅游交通民航业,制造业,政府机关等多个行业中,集中、依次分布在外资合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及政府机关等广东省典型企业和部门中,就业在多个岗位。仅有两成左右的毕业生换过两次及以上的工作,超过六成的毕业生没有换过工作,能实现准确就业。近半数认为与自己专业对口,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的占50%,3000元及以上的则超过七成。这说明本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较好,未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可以沿着原有的思路,继续定位在面向广东省内。

对于原培养方案,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集中、依次表现在缺乏实践、专业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专业技术、课程内容陈旧、各课程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上。这说明了未来的培养方案急需在实践、定位、课程设置和内容上下功夫。

(2)从毕业生职业选择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数据显示,按照工作内容来划分,本校信管专业毕业生最集中依次分布在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人员、信息系统程序人员、面向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设计师、信息管理师、信息网络工程师等工作岗位上,与原先确定的人才培养图谱基本一致,涵盖了信息管理师、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和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人员等中间位置,但从事信息化建设管理咨询师这一岗位工作的毕业生数量太少,只有3人,而有17个毕业生都有意升迁或转换到这一岗位,说明原有培养方案的目标没有问题,是方案落实上出了问题,远远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升迁/转换意向则反映了随着经验的增长,毕业生逐渐趋于转向面向信息系统以及信息企业的高层决策管理人员,以及信息化建设管理咨询师和信息系统分析师这类综合岗位,说明原有培养方案的定位比较准确。

(3)从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得知,他们认为对各领域管理知识的学习对于从事业务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其中,位于前几位的分别是工作流管理、人事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同样,毕业生还对辅助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类知识的重要程度给予了评价,这些都为本专业今后开设管理类和信息管理类课程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针对原有培养方案中的信息系统方向,由于受技术发展的影响很大,所以问卷中也设计了几道问题来调查目前市场上对该类人才职业能力的组成和结构的要求。相关信息都为开设信息系统类课程提供了参考。

2.企业需求和满意度调研

针对企业满意度,首先设计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在实际操作时,将该问卷的问题进行了适当的精简合并,组合进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邀请毕业生所在单位领导填写。此外还请毕业生及其领导站在他们的角度,给出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1)企业满意度。数据显示,企业对本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在75%以上,具体数据见表2。

此外,企业和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优势主要、依次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知识面广、就业选择性大、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专业技术能力强”一项中,参与调查的58人次均未给予肯定意见,这说明我校信管系原有的人才培养的总体力度还不够,学生或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没有“拳头产品”。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整合理论知识传授的内容和方式,加大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技能训练的力度,力争在保持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同时,突出优秀的专业技术能力。

(2)企业需求。从表1的数据可知,企业或毕业生认为单位紧缺的主要人才依次是信息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人员、信息化建设管理咨询师、信息系统设计师、信息系统程序人员和面向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就业容易的人才主要、依次是:信息系统程序人员、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人员、信息系统分析师、信息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和面向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有潜力的岗位主要、依次是:信息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人员、信息化建设管理咨询师、信息系统设计师、信息系统程序人员和面向信息系统的企业管理人员。与单位紧缺排序一致。以上数据说明信息系统技术类人才的就业易于信息系统管理类,但从长远看,综合类、高层次人才更符合企业所需以及毕业生发展的方向。所以当前的课程设置必须将学生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就业相结合,仔细权衡,精心设计,达到总体满意。

此外,近半数毕业生认为以其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在自己单位中找到3-5个适宜的岗位。说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信息管理涉及咨询、服务、物流等很多行业,本专业学生有很多的就业机会。

企业对应聘员工的能力要求依次排序为:实践执行能力、个性心理品质、分工合作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智慧胜利能力、印象管理、情绪调控能力、经济学方面才能。说明若想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就必须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实践锻炼,并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将更具有竞争力。

3.国内同类典型专业情况

目前,国内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存在3种模式: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工商管理模式,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以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为代表的信息系统技术导向模式。

(1)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工商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般将本专业设在经济管理学院,侧重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以信息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开展基础理论、企业管理模式、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信息系统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这种模式结合了IT和经济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技术与经济管理的完美结合,目前随着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的流行显示出了新的魅力,是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模式。

(2)以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本专业一般设在信息管理学院,其前身是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等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3)以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为代表的技术导向模式。该模式下,本专业一般设在信息技术学院,其主要培养目标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素质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满足各类企业和政府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的迫切需要。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调查毕业生、典型企业、同类院校、在校师生等多个调查对象,从不同侧面了解了比较丰富的信息,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模式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图谱的总体思路仍然有效。本专业仍将发挥本校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全面发展的优势,面向广东省地方经济建设,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信息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信息化规划和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评价以及信息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但是,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技术两个方向人才的培养方案,要引进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参考走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的道路,落实以强化学生高级就业能力为导向,加强“核心技术一体化”专业建设。把握市场当前的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实现人才短期就业与长期发展潜力之间的最佳平衡。

2.关于人才能力组成和结构

本专业人才贵在“复合”,难在“复合”。应突出以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增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个性心理素质。通过在校接受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掌握现代经营管理原理、方法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从事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组织、分析、传播与开发利用等信息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与运行管理及维护的方法和技术,具备开发与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情报检索、信息搜索、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信息分析与开发能力,能了解并跟踪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及其市场的发展动态,从而形成较强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

3.关于课程体系建设

应强化融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厚基础、宽口径、适应能力强”的专业特色,对于定量数学决策优化模型技术、计算机领域技术模块,以及代表信管专业问题解决特色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核心课程知识模块等三大知识团,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组织知识点,做到逻辑连贯、没有过多的重复,理论学时精简、合理,淘汰一些技术内容已经陈旧的课程或章节,引入先进技术内容的章节或课程,健全、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实现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三大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融经济、管理与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4.关于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信管专业,怎么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都不过分,这是因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落实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上。应在整合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重新审视课程实验、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这一系列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体系,精心安排实验项目,尽量将多个知识点组合成较大的实践项目,并严格指导,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经济、商务、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关于教学手段和模式

本专业十一五期间每年招生逾200人,为很好地完成对广东本地以及珠三角地区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支持,实现人才培养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和谐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利用教师的纵、横向科研项目成果,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大力建设好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库,突出技术规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基于行业与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的学习法等学习方法,加强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减少必修课学时数,增加选修课学时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6.对学校、学院配套政策的建议

(1)关于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了解太少,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参照上海交通大学的做法,在所有人文社科类的通识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均匀地分布在1-6学期,其实践环节均在假期中完成。这样总学分不变,但省出了课内学时,又可使学生到社会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具有更加明确的主题,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更加深入广泛地了解社会,锻炼其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2)改善实验条件,充分挖掘现有条件。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课程无法开展实验,不能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新的想法和思路也很难通过实验加以检验。当前条件下,一方面要争取对于实验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使学生能得到较多的训练。

(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中设置科技创新类选修课,通过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校现在已有一些类似的政策和手段,但是还需更加系统、全面、深入地完善措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从时间上、经费上、指导上、制度上给予保障,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我校信管专业学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牛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探究[J].科教文汇,2009,(3).

[2] 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8):128-131.

[3] CISC2005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05[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劲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08,(11):102-106.

[5] 陶雷,莫赞,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杂志,2010,29(2):180-184.

上一篇:节能降碳建议范文 下一篇:高中年级德育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