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护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3 17:23:19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1

团委红十字分会

2013年首届救护技能培训策划书

主办方:团委红十字会

活动背景: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会落实和健全福建省红十字紧急救助系统,通过福建省红十字紧急救助系统的急救员培训,为我们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急救人员,奠定了救护师资基础。同时为了弘扬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做到能够真正的服务社会,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在校红十字会、院团委的指导下,特面全院,开设适合大学学生发展的急救员培训班。

活动意义:为弘扬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珍爱生命,关爱他人,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提高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水平,使师生在校期间遇到突发疾病或身体受到意外伤害、危及生命或健康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护,同时培养大学生掌握急救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意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临危不乱,灵活处理。并在学校中树立相互关爱、无私奉献、自救互救观念,促进校园安全文明建设。

活动口号:快乐学习,快乐奉献

主办单位:院团委红十字会

协办单位:爱心社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7日-8日

活动地点: 17#201

活动对象: 爱心社全体干事以及全院有兴趣的师生

活动流程:

一、 前期准备:

1、联系好校红十字会,拟定参与培训名单,拟定培训课程时间。

2、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

3、联系团委宣传部为本次活动留影。

二、活动过程:

1.动员大会。初定于12月6日中午召开首批培训班动员大会,会上介绍此次培训安排及注意事项。

2.技能培训。鉴于设备条件及师资等因素,技能培训地点定于17#201,校红十字会培训部干事担任上课急救员。

3.按照安排的课程,救护员开始开班上课。(注:根据学生上课反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上课内容)

4.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初定于12月7日早上在17#201举行。

5.首届救护培训班结业暨院救护队成立仪式。

培训课程安排:

时间

课时

上课内容

上课急救员

12月7日

第一课时(理论)

常见急症与突发

伤害的救护

第二课时(理论)

创伤救护原理

创伤救护技术:

1、创伤止血技术

2、现场包扎技术

3、现场骨折固定技术

第三课时(实践)

现场包扎技术

操作练习

第四课时(实践)

所学知识的巩固

9月8日

第五课时(理论)

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础知识

第六课时(理论)

CPR的原理及操作

第七课时(实践)

现场CPR操作练习

第八课时(理论)

所学知识的巩固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爱心社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2

钱鸿雁:女,大专,护师

钱鸿雁 黄蔚萍 陈红 刘玲 金艳

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测试在临床护士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危急症患者救治及突发情况处置能力。方法:采用整群配额抽样方法,抽取临床科室护士50名进行模拟情景测试,比较2012年1~6月份与2012年7~12月份测试结果。结果:2012年7~12月份护士应急状况判断能力、应急处理措施、仪器操作、应急处理反应、急救用药处理情况高于2012年1~6月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品准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临床护士情景模拟测试,可提高科室抢救物品完好率,完善应急急救流程,提高临床护士应急能力水平,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满意度。

关键词 应急能力;突发情况;模拟测试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7

应急能力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是人一种潜意识反应,当遇到某件事情,人的大脑立即根据以往经验和自我思维来处理这件事的能力。急救是临床工作中应急能力之一。急救能力关系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正确判断情况,予以及时合理的处理,沉着果断地辅助医师进行急救。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日益增高,对护士应急能力要求也不断增高。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家属心情紧张急躁,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事故、差错环节很多,针对性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我院临床护士运用情景模拟形式对应急能力测试,以提高临床护士在各种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为危重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完善各项应急抢救流程,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12月采用整群配额抽样方法,抽取临床科室护士50名,均为女性,年龄20~30岁,平均25岁。文化程度:中专6名,大专36名,本科8名。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18名,护士26名。科室分布:小儿科3名,神经内科3名,消化肾脏内科5名,心血管科4名,内分泌科2名,妇产科3名,神经外科4名,普外科10名,骨科3名,五官科2名,血液肿瘤科2名,老年科3名,特需科2名,感染科1名,呼吸科2名,肺科1名。

1.2方法

1.2.1考核方法护理部安排科护士长1名及2名护士长作为考核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标准模拟题。被抽到护士必须参加应急能力测试。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表单,从应急状况判断能力、应急处理措施、物品准备情况、应急处理反应、急救用药掌握情况6个方面进行测评。通过2012年1~6月份测评并进行现场指导后,护士自我练习,高年资护士指导,护士长测评后,在2012年7~12月份再次进行测试。

1.2.2测试内容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如患者窒息、猝死、休克等;意外事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如停水、停电、停气、火灾等。专科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急腹症、羊水栓塞、消化道大出血、脑疝、小儿惊厥、急性肺栓塞等[1]。急救技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除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吸痰技术、气管切开套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观察能力: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其他相关知识:抢救仪器调配、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何正确执行口头医嘱、基本抢救程序等。

1.2.3培训方法实施多层次多方位培训方法。

1.2.3.1现场指导培训完成测试后,考核老师对被考核者存在问题当场点评,并解答疑惑[3]。当场做好指导工作,以利于今后应急能力的提高。

1.2.3.2操作视频培训由我院技能操作能手按照《基础护理学》进行示范操作,制成视频[4],在每月全院业务培训中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学习;同时将培训视频放在OA网上,让全院护士随时进行学习,提高护士感性认识。

1.2.3.3护士长及科内技术能手培训考核每月由护士长或者科室内技术能手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每季度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核。

1.3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培训前后护士应急测试结果比较采用自身配对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3.1情景模拟测试有利于临床护士提高应急能力情景模拟测试使临床护士系统、全面地学习急救技能操作和涉及应急预案相关的常规、制度、流程及处置程序。通过反复演练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提高应急考核能力,提升整体协调能力,护士把情景模拟测试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5]。同时,提高应急能力水平是实施系统化护理的基础,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保证[6]。

3.2情景模拟测试有利于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能力测试,运用情景模拟案例,为护士制造出身临其境、紧张的急救气氛,有效地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及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特别是对年资较低护士,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验较少,遇突发状况会出现手足无措,虽然对每一项急救技能能熟练操作,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不是单单完成一个操作就能处理好问题,往往是多个技能有序有轻重缓急进行,或者是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在测试过程中及时完善一些急救流程。同时在模拟救治过程,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查和判断,综合运用急救理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有助于拓宽护士的思路,避免机械、死板的“克隆”学习模式,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时能够灵活处置,从容应对[7]。因此,有必要进行应急能力测试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结果显示,通过2012年上半年应急能力测试后,下半年的应急能力测试有所提高。

3.3模拟情景测试可对护士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应急能力测试过程中,通过系统化进行现场操作指导,进行个体化培训。通过对测试对象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估,确定其在应急状态下处理事件中存在问题,对测试对象及时指导,同时可共同探讨如何自我训练,这样使测试对象明确方向,有利于问题改进,快速提高应急能力,也是护士比较愿意接受的方法之一。

3.4抽查形式模拟情景测试可激发护士学习自主性通过抽查形式进行测试,有利于护士及时进行自我学习。可自行进行反复练习,有效激发了护士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并能够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全面掌握急救护理操作技术[8]。

3.5模拟情景测试可提高科室的重视程度把应急能力测试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促使全科室人员重视。测试对象可在科室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提高应急能力目的。特别是对新护士,指导其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严格规范化管理,通过应急能力培训测试,逐步提高新护士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让其更快适应临床工作,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确保临床护理安全,达到患者满意。

3.6情景模拟测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不是1次或2次培训测试就能达到的,必须要建立长期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及不断进行演练。要使护士能够系统、完整地掌握急救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应掌握过硬的急救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就要坚持长期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并在各种突发事件工作实践中不断的锻炼,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全院护士应急能力水平。

4小结

情景模拟的应急能力测试能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应急预案抢救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不断的强化操作演练,全院的急救操作技能有显著的提高,并能将模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实施应急能力测试,大大提高了我院临床抢救成功率,减少纠纷的发生,得到医师肯定,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抢救配合能力感到满意。护士自身价值也有体现,保证优质护理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2]袁春莲.临床情景模拟应急演练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104-105.

[3]林淑红.优质护理形势下新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76-77.

[4]刘文文.操作视频在临床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82-83.

[5]林春蓉,郑佩璇,黄泽兰.应急预案情景模拟演练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2,5:161-162

[6]马卫红,马艳红,海向军,等.浅谈临床实习前强化练习护理技能操作[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3):2184-2185.

[7]勾忠杰,李金林,贺钰,等.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培养护士发散性思维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8,26(9):14-16.

[8]孙玉玲,陆晧,李娟,等.Microsim医学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16):71-72.

(收稿日期:2013-09-11)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3

【摘要】 目前,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日趋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破坏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设施,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危害生态环境,当今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军队护理人员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队重要的组成人员,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改革,合同护士已经成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护士的应急能力关系着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能力。本文就此谈谈军队医院合同护士培训的一些启示,以切实提高我军护理人员的卫勤保障能力。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合同护士 ; 培训 ; 卫勤保障能力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频发,灾害救援活动也随之增多。世界灾害护理学会南裕子会长提出今后灾害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随时做好准备。张秀军和孙业桓[2]等 指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技术人员防护知识和救治技术不全面,严重影响了其应对能力。合同护士已成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主体组成,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医疗工作质量,也将成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支重要的卫勤保障力量。“5.12”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再次凸显“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重大战略需求,也对我军部队医院合同护士的综合能力培养带来诸多启示。护理部传统的技能培训方式已满足不了灾害救援的需求,因此,在合同护士的培训方面要及时建立规范、系统、超常、有效的业务技能培训模式。

1 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应急医疗救援队

梁莉和王新蓉[3]认为“应急专业队伍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人力保障,没有一支训练有素,业务过硬的应急队伍,很难应付当今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因此,应加强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演习,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应对”。

1.1 强化军事素质训练,磨练坚强意志

合同护士多为地方卫校直接招聘,且多为80后出生独生子女,无部队生活环境,而军队医院又是一个特殊的军营,不完全相同于正规化军事训练的部队。虽然他们平时在医院里工作踏实、肯干,服务热情,在抗震救灾中也能挺身而出,积极请战。但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却缺少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意识,包括体能上也缺乏锻炼,意志上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这就需要医院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在日常工作中,对她们进行军事素质培训。对新招入的合同护士可进行军事素质培训三个月,不但进行队列训练和作风养成,还可参照新兵集训的要求,重点强化条令条例的学习,了解部队需有随时为国家利益牺牲一切的战斗精神,并定期参加卫勤保障演练,把演兵场作为合同护士锤炼军事素质的“大熔炉”。

1.2 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合同护士受过医学院校系统的理论培训,对新知识、新业务接受能力比较强,个性活泼、乐观、自信、善于表达、兴趣广泛,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但他们往往缺少军人特有的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精神,特别是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必须有慎独精神,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反对拖沓懒散、敷衍塞责,树立和强化集体荣誉感,立足本职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新理念、新时展的要求。搞好护士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建立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以及应对非军事战争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对综合素质培训提出新的标准

随着国际形势的现代化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已跨越了传统性,以明显的国界为主的地理空间已具有较强的国际性,如:SARS、洪水、地震、海啸都不仅局限在某一地区,有着跨国界的特征。而我们作为卫生防疫战线上的医护人员,仅具备单一的救护技能,还不能较好的完成灾难后的救援维和任务,要把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国际和平、国家利益、人类生存的使命联系在一起,不仅从业务技能上精炼、提高,更应从思想基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特别是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培养提升。才能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更好地发挥职业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应用。

3 突发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对应急应对训练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

应急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不明,时间紧迫。应急应对训练在内容上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进行快速反应训练,突出应急处置的时效性要求,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进行适应性训练,锤炼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在恶劣条件下组织与实施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组织综合演练,提高卫生部门处置应急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及各部门相互协同的能力[4]。因此,在培训时要使救护人员适应高温、严寒环境、耐饥饿、抗疲劳,并有意识地增大训练强度,模拟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情境。要充分利用不良天气和复杂地形等进行野外求生和生理极限训练,使合同护士处于适当的紧张和恐慌状态。

3.1 加强心理应急能力培训,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

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帮助人们减少遇到困难时的挫折感,提高人们采取积极的行为克服困难或正确面对现实的可能性。汶川地震后,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现场伤亡的的残酷景象,对于现场救护人员来说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对救护行为和救护成效都会产生隐性的、重要的影响。救护人员必须通过平时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对灾难现场的陌生感、恐惧感,才能建立坚强的心理防线和心理抵抗力[5]。将心理应急能力训练带入日常的护理培训工作中,如:增加实景模拟训练、不知情训练等,设置各种复杂、困难、突然和多变的环境,磨练救护人员的坚强意志,以信念、意志、经验的积累提高其感觉极限,抵御战时心理不良反应的冲击,用良好的心理综合素质、用过硬的护理技能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协同能力。

有研究证明[6],对参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护人员采用心理干预程序,保持医护人员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心理健康是必要而且可行的。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抑郁焦虑状态和各种其他心理症状是灾害后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7],很可能突发心理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救治工作。因此,心理干预应针对不同的时期进行。前期:对即将投入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战前”心理辅导,以消除战前紧张、恐慌等心理问题,充分做好心理应对准备。中期:是指对在救灾前线、救治岗位的医护人员进行干预。如在隔离病区,穿着多层防护服,不能与亲人团聚,高强度,高负荷、高社会情感剥夺、身心疲惫、压力过重等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中期干预,使医护人员及时说出自己的痛苦、担心,得到理解和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后期:是指医护人员救灾之后或离开一线后的心理干预。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心理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应及时给予心理咨询。其目标是减轻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应对能力。

3.2 注重野战救护理能力的培训

突发公共事件给卫勤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汶川地震复杂的地理环境及伤病员人数骤然增加、伤情复杂,要求救护人员在现场急救及后送方面必须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同样,在和平时期,军队医院的应急保障任务也很繁重,如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执行联合国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等。因此,在护理培训的内容上既要适应军事变革下医疗形势的发展,还应围绕军事斗争的卫勤准备及平时的应急保障,加大军事理论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学习,强化战创伤救护技能训练。例如:在培训中加入野战模拟的现场伤员分类、头部包扎术、上下肢包扎术、快速止血和运送伤员等救护技术,提高野战救护技能。分期分批组织开展野战勤务专业训练,组织开展夜间急救、实景演练、野外急救、突发情况演习等战伤救治演练,使合同护士在紧急展开、分类后送、治疗保障等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我院医疗队参加“5.12”抗震救灾任务可以看到,参与过训练的合同护士能利用新配发的网架帐篷,迅速开设了一个野战救护所,救灾战场成了他们大显身手的最好舞台。

3.3 注重突发自然灾害知识的培训

培训时应结合救援护理实践经验,培训内容不能只限于护理学和医学救援的专业范畴,还应进行灾害救援专业知识的培训。有调查表明[8]:护士对灾害护理基本知识的需求最高,其原因可能为之前没有接收过灾害护理教育或相关培训,缺乏基本的灾害护理知识,尤其是内科护士,平时缺乏现场救护训练,在救护中更能认识到知识的不足。因此,灾害护理培训必须考虑到护士的专业方向,在专科护士的培训中根据其需要加入相应的灾害护理内容[9],以形成一专多能的护理队伍。护理主管部门对培训要进行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内容上确保系统化和整体化。培训内容应涉及:灾害基本知识、救援概论、个人装备、搜索设备、维护、支撑技术、破拆技术、现场急救、伤员转运、障碍物移除技术、通讯、救援策略、搜救技巧、救援基础英语等,并进行现场综合演练[10]。

4 结 论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军队在编护理人员的数量不断减少,合同护士越来越多的充实到军队的护理队伍中。为适应新形势下平、战时护理救护技术的培训,组织系统全面而又具有针对的学习、训练,加强合同护士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是提高军队卫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医疗救护队更好地执行和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南裕子.灾害的预防准备及重建灾害前沿护士的职责[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061.

[2] 张秀军.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教学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3):266-268.

[3] 梁 莉,王新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3):293.

[4] 边 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设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A): 55-56.

[5] 刘景红.复杂战场下医疗救援能力的培训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5,25(5A): 68-69.

[6] 陈晋利.军队医护人员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心理干预对策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9):42-43.

[7] 汪向东.灾难后心理干预[J].全科医学杂志,2001,6:178-1800.

[8] 成冀娟.护士对地震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9,7(44):595-596.

[9] 管晓萍.国际救援实践对护理培训方向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112-113.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4

[关键词]门诊;急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 78[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6.005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first-aid skills for out-patient nurse in hospital of stomatologyMao Xiaorong1, Zhao Forong2, Liu Manli2.(1. Nursing School of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2. Dept. of Nursing,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d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about first-aid skills at out-patient in the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rst-aid nursing. MethodsTo stratify and train the outpatient nurse with reverse complement teaching and scene simulation teaching, construct first-aid nursing network system, compare the scores of first-aid skills and the quality of first-aid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 The score about first-aid theory and skills and the nursing quality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

[Key words]out-patient;first-aid nursing;management

龄1~35年,平均工龄(10.69±3.21)年。

1.2培训方法

1.2.1培训师资选择聘请综合性医院急诊护理专家、院内麻醉专家及颌面外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急救医师担任培训教师。

1.2.2培训形式对门诊全体护士按职称和工龄分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主管护师、工龄低于5年的护士进行多元化分层次培训。根据每一层护士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分别采取多种形式给予不同的培训重点。1.2.3培训内容根据口腔门诊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口腔门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培训内容,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沟通技巧;急救护理管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吸痰、吸氧、静脉穿刺等急救技能操作流程及相关理论和注意事项;心跳骤停、晕厥、低血糖反应、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休克等危急症的模拟抢救与配合。

的危险因素,快速预检、迅速施救,进而使其急救意识和综合急救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急救演练发现,新护士的抢救技能提高得特别快,遇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不再出现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的现象,也不再像以前等到麻醉医生到了才实施抢救,这期间往往要耽误5~10 min的时间,甚至更长。而现在则完全可由门诊护士与当班医生配合完成,节约了抢救时间,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创造了必要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3.3在口腔医院建立护理急救网络能有效提高急

救护理的质量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加强口腔门诊护士的急救管理、形成护理急救网络之后,其急救护理质量评价结果较之前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通过对口腔医院门诊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护士的急救技能和急救意识得到了全面提高,口腔患者的就医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5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救;护理安全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过程主要包括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衡量与评价、医疗风险处理、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1]。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都是急、危重患者,面对群体伤害事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为了保障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过程中的救护安全,我科自2009年以来利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组织抢救突发事件29起,收治群体伤员238例,男137例,女101例;年龄7~76岁; 食物中毒106例,交通事故98例,爆炸伤21例,重物压伤13例;院前死亡9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27例,其余经抢救转住院或留院观察治疗。

2 实施院前风险管理的方法

2.1 风险识别

经充分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风险隐患主要为急救流程欠完善,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等几个方面。

2.2 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的风险评价

2.2.1 急救流程欠完善 应急体系不够完善,对人力、物质等资源未能合理的协调和统筹,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防范措施未健全。

2.2.2 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 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 突发事件中危重伤病谱广,病情危重凶险,急救经验不足,协作性技术技能下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法律意识淡漠,没有风险观念。

2.2.3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 群体伤员因突然发生意外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加上创伤的剧烈疼痛,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与家属很容易产生激惹情绪,如解释沟通不到位,易发生医患冲突。

2.2.4 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未进行分析,患者的转运承受能力未评估或评估不全面。

2.3 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3.1 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 科室成立安全管理监控小组,对急救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预案,培养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3.2 建立急救领导小组,制定院内急救预案 院内急救预案:①急诊科接到抢救通知时,立即通报科主任、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成立检伤分类组、抢救治疗组、病情观察组、护送患者组。②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按群体伤员病情轻重快速分类编号,把编号标牌套在患者的手腕上或贴于胸前,并根据病情轻重做出紧急相应处理,一切诊疗操作检查,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③护送组负责送伤员检查、住院、手术,护送前先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应有专人护送,携带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物品,并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④一般患者或经急诊处理后的患者,由病情观察组人员专人分工负责治疗护理,加强巡视,高度警惕沉默不语、表情淡漠的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避免忙乱遗漏患者。

2.3.3 持续专业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护士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2],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科室人员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安排护士去心电图室轮流学习,定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训练,掌握各项急救流程。科室实行“三定三不定”[3]质量控制方法,对急救技术进行检查,每季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演习,通过模拟训练,建立一支快速的应急抢救护理队伍。

2.3.4 加强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培训 急救重在“急”字,医护人员必须对病情做出判断,做到眼、耳、手并进。实施稳、准、快的抢救。只有在具备扎实的基本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遇到意外情况,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相互默契配合。除了平日加强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外,每周业务学习时,安排模拟情景训练,以锻炼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速度。

2.3.5 护理记录要全面、真实,急救护理文书涉及法律、赔偿等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到达时间、生命体征、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完成每项操作后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单不符。

2.3.6 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实行告知 由于存在着医疗技术专业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矛盾和患者就医的高期望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5],群体急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性有时难以预料,护理人员应突出“急”字,妥善合理安排患者,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不能轻易下“没问题”、“不要紧”等结论,以免病情突变,家属无思想准备,出现误解和纠纷,在使用急救器械时如心脏起搏器、侵入性操作等,应告知家属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3 效果评价

在29起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混乱现象,抢救工作分工明确,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对高风险环节,能及时控制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全部患者得到妥善处理,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 讨论

4.1 风险防范规范了过程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成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6]。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急救预案,成立急救小组,对高风险环节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使急救人员各尽其责,进入应急状态,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护工作,保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4.2 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有计划的专科培训,执行急救任务后,有组织地对救治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急救人员的风险意识,能迅速发挥人员调配、物质供应、信息报导等职能作用,有预见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做到忙而不乱,准确执行抢救方案,使每一个患者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4.3 促进急诊救护质量的持续改进 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时,涉及部门科室广、人员多,在组织管理的同时进行质量检查,加强风险管理,每次抢救患者后总结讨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同时狠抓薄弱环节:如节假日的排班、新调入人员的培训等,全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 19(7):398.

[2]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3]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4] 张颖,高秀芬,史忠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54.

[5] 周秀英.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6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具有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和流动性,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护理工作的高压力和高强度,同时院前急救由于紧急、病种多样、涉及面广,患者病情错综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意外情况发生多,从事院前急救的护士处在这种高应激的工作状态,相对而言,或多或少增加了护理风险因素。本文从院前急救护理的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存在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进行探讨,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某医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院前急救出诊护理方面存在风险因素44例病历,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工作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缺陷16例;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为12例;由于自身素质欠缺、心理素质差为5例;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为7例;沟通不到位为4例。

1.2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原因

1.2.1对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行业,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主要包括出诊时间具有不可预测性,每次出诊任务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患者病情发展具有不可确定性,护理操作过程具有紧迫性,护理处置要求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等。有些护士没有认识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上述特点,认为只要是随着医师出诊,医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被动的执行医嘱,就不会有什么错误;缺乏认真观察患者病情,不主动、随时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甚至认为护士长严抓细管是小题大做,过于小心谨慎。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工作上的漏洞、错误、差错等。

1.2.2实践经验不足。由于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兴学科,从事院前急救护理人员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有些护士来自刚进医院的新护士,他们的实践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各种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1.2.3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欠缺、心理素质差。首先,患者和家属对急救水平要求很高,而院前急救的护士往往是单独工作,由于当着众多围观群众,加上患者自身疾病原因等因素均会造成护士心理紧张,从而导致操作失败;其次,院前急救环境的特殊性,由于院前急救环境差,现场或救护车内抢救给护士操作带来诸多不便,与院内病房相比,救护车空间狭窄,光线昏暗,同时患者病情危重,再加上车上颠簸,患者病情变化不易察觉,给抢救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造成护士心理紧张。

1.2.4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技能的练习,对有些操作技术随心所欲,违反技术操作规范,从而导致操作失败或错误。

1.2.5在人际关系、与人沟通上存在欠缺。院前急救护士要和不同的患者及家属搞好关系,学会沟通。护士必须要具有灵活应对的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及家属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家属、家属及旁观者的情绪激动,甚至谩骂、殴打等过激行为。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需要统计处理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本文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者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学习、培训、讨论、管理)前后风险率比较,见表1。

结果显示,实施干预措施(管理、培训、学习、讨论)前存在风险因素最多的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工作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占总存在风险因素的为16例(占36.36%);其次是实践经验不足为12例(占27.27%);再次是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为7例(占15.91%)。加强(管理、培训、学习、讨论)后,由于缺乏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的被投诉为7例,减少了9例;由实践经验不足而导致的为5例,减少了7例;其他相关存在风险都有明显减少。

3 干预措施

3.1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院前急救中患者的特点是急、危、重,时时刻刻要突出一个"急"字,时间就是生命,要争分夺秒。很多人认为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最好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遇到突发事件,能迅速、及时投入抢救,做到"呼之及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在处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时都能应对自如,做到"急而有序,忙而不乱"。本组资料显示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对工作的足够认识、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导致风险为16例(占36.36%);由于工作沟通不到位而引起风险为4例(占9.09%),所以护理人员要逐步提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另外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患者和家属,体会一下他们的感受及心情,谅解和忍让他们的责备,使他们的身心恢复平衡,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有周到、细致的服务理念,以高度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为患者服务,并以娴熟有序的操作和耐心的指导来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和不安[1]。

3.2加强院前急救护士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人员操作、配置、抢救等各个环节中[2]。本组资料显示,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而导致风险为7例(占15.91%),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而导致为12例(占27.27%),所以护士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练好各种基本技术和操作。要求护士除了在救护车行驶过程中人人做到静脉输液一针见血;安全型套管针穿刺时,做到稳中有静,一针见血,一次成功。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外科四大技术(各种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这样在遇到一次出诊中患者较多时,医师忙不过来时,护士可以运用上述技术进行抢救,挽回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而不是站在那里,等待医师医嘱;另外护士还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连接、除颤仪的连接等,这样医师在做其他抢救措施时,护士辅助、准备抢救设备的连接,形成医护之间的一种默契配合意识。针对年轻或专业技术欠熟练的护士,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进行陪同跟车出诊,对出诊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讲解,提高护士的观察、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及意识。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7

情景模拟训练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或管理系统,让被训练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从中培养或锻炼某方面的能力。目前,模拟训练已应用于护生科室的操作教学、急救护理、操作考核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加深了护士对操作练习的兴趣,是一套比较适应新形势护理工作的训练模式。据此,我科急救技术培训羊水栓塞从2011年开始改变了以往单纯组织讲课、操作常规培训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采取情景模拟进行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新助产士对羊水栓塞的认识与抢救水平,效果显著。现将培训体会汇报如下:

1 培训对象

助产士36名,其中护士19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5名。中专4人,大专18人,本科14人。

2 培训方法

2.1 培训前准备:培训内容以我院制定的常用急救流程手册为标准,在培训前进行集中学习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并利用教具模型和急救器械配合操作训练。

2.2 培训时准备:根据抢救流程,准备羊水栓塞急救现场;根据培训操作需要准备教具模型和急救器械 。培训者为产科总护士长、产房护士长、教学组长。

2.3 培训标准:5人一组培训,组员随机组合,要求每人都能在第一时间认识到发生羊水栓塞的危重、抢救意识;都能熟练而正确掌握相关操作、及抢救药物的作用。

3 培训体会

3.1 全面掌握了羊水栓塞急救流程:羊水栓塞急救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激状态,在理论知识不扎实,急救流程不熟悉的情况下,很难做到有条不紊,急救效果也可想而知。通过情景模拟学习,使助产士对产妇发生羊水栓塞时的急救流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将急救流程熟记在心,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例如:在训练中明确要求全面了解产妇的情况、熟悉病例、掌握病情、评估产妇的相关危险因素(产前因素和产时因素)、做好相应的人员、物品准备等。从而教会助产士如何在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尽早抓住抢救时机,配合医生使产妇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

3.2 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助产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而羊水栓塞的产妇发病率仅为4—6/10万,而死亡率高达80%以上,这些产妇必需要接受急救手段才能维持生命支持。故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实际典型病例,使助产士在抢救过程中自己动手、动脑、学练结合,加深记忆。在训练中要注意操作细节,检查动作是否规范到位。例如:分娩过程中,尤其是刚破膜后,产妇出现羊水栓塞的首发症状、寒颤、呛咳、气急、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者,产妇仅在惊叫一声或打一个哈欠后,血压迅速下降,于数分钟内死亡。提醒大家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大家能否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该产妇发生了羊水栓塞,是关系到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

3.3 提高了判断力和应急力:对于助产士来说,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科学的临床思维与临床能力。情景模拟训练为其助产士提供了学习锻炼的空间,在急救模拟训练中科学的使用护理程序,评估产妇情况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及时判断措施是否有效到位;使大家在训练中树立自信心,学会在危急中保持沉着冷静的良好职业心理素质。例如:产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首发症状,营造紧张气氛,并对操作者存在的问题提出异议,不断的设定出新的问题和障碍,要求解决。训练大家会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改变急救措施,边做边说。在训练中,以前关注的是会不会操作,现在是要求大家掌握不同的首发症状、急救要点、正确采取急救措施,以及对急救器材的检查、安装、使用是否到位。大大提高了助产士判断力和应急应变力。

3.4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以往的教学课程中助产士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虽然也进行理论学习及操作演练,但都是常见病例(如产后出血),而没有这些特殊病例的训练更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运用。而羊水栓塞情景模拟训练不是简单的培训,而是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模拟急救情景将需要掌握的抢救要点、易混淆的问题和临床护理经验设置为问题,进行提问操作全面训练。通过提问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际操作中,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操作,使大家从机械的记忆变成真正的理解,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对以往概念不清的问题牢记在心。临床病例指引着她们学习,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采取训练后分组进行表彰,增加了学习积极性,督促大家将基础知识扎实,将基本技能规范,急救操作熟练。

3.5 提高了整体急救水平: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急救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从以往的规范化培训到现在的情景模拟训练,都是为了使助产士不断的提升自生的急救技术,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医护配合默契。在临床护理中协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团队的协作精神是抢救成功的保证。情景模拟训使操作者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建立一种条件反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妇的急救质量和成功率。

紧急救护技能培训篇8

1.1传统的急诊教学是使用简单的心肺复苏模型,使医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与复苏技术,多为单一的技能操作训练,无法锻炼其实际应对能力;同时由于急诊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并非都会遇到需要急救的紧急情况,教学资源的缺失,使医学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当他们在临床实习或工作中,一旦面对病人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及呼吸心跳骤停时,就可能会不知所措。因此,培养医学生能够在面对各种危急情况时应用和发挥所学的知识,进行快速评估、正确决策果断实施,是急救医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2随着社会的发展,病种的增多、病员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关系的紧张,使得病人或病人家属不同意、不愿配合医学生,阻碍了医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制约着急诊医学教学的发展。

2.高端模拟系统运用于急诊教学中的优势

高端模拟系统(ECS模拟人)由美国METI公司生产,它集中了各种尖端科学技术,真实模拟重症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端的医学教学模型。ECS模拟人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模拟出各种临床病历,表现出符合临床逻辑的生命体征,并通过模拟监测显示生理参数,通过治疗措施做出实时而真实的反应,从而能够模拟临床疾病演变的过程。其功能包括模拟问诊、眼睛的瞬目控制、跟生理状态相一致的呼吸动度、跟心率同步且可表现出向心性生理变化的12处动脉搏动,可进行气胸穿刺、液胸闭式引流、腹腔灌洗、心包穿刺等单项技能的训练,并可以与临床真实的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相连接。ECS模拟人可创造一个全功能的急诊教学环境,提供给医学生全新的实践体验。运用于急诊教学其优势有以下三点:①高端模拟人(ECS)可以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因操作和模拟人的反应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操作是否正确,系统都会自动产生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真实治疗病人的环境中;②时间方便性:可以按照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安排训练和学习;③病例多样性:可以根据教学及专业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急救病历,调节救治的难易程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④病人安全性及可重复性:学生在训练中可以出错,但是对“病人”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同时模拟人有着无限使用的可重复性,可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⑤过程可控性:学生训练过程中可以随时暂停对某一现象提出疑问由老师解答,老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某一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⑥团队合作性: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均需医务人员的密切合作,训练中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⑦避免因医学生操作失误引起的医患纠纷,缓解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3.高端模拟系统在我院急诊教学的应用

为适应当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我院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6年购置了美国METI的智能仿真技术模拟人ECS。利用高端模拟人ECS平台,建立模拟病房,营造出真实的临床ICU环境。其配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内配备气管插管用品、手动呼吸器及急救用药,床头设模拟设备带。病床上安置的ECS模拟人与真实监护仪连接,通过利用单向玻璃隔开操作区和总控区,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对讲,操作间的带教老师和总控室的工作人员之间另外配备无线对讲机。

3.1教学内容。我院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对急诊教学的要求,培训学生全面掌握:①急救现场的应急判断能力,对出现的病情做出快速且准确的评估。②各种急救基本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急救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监护仪的正确运用。在保证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在临床紧急环境下对病人第一时间救治的能力。课前通过应用ECS模拟人软件模块,设计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态、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病人,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设计难度不同的心博骤停的模拟病例教学案例,ECS模拟人会根据医学生的救助措施自动体现,如救护者处理错误或处理不够及时,导致病人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复苏失败;医学生也可从模拟人本身的体症判断模拟救治的成败,例如,ECS模拟人眼睛紧闭、监护仪显示心率为0、心电图成一条直线、血压、脉搏及血样饱和度无法监测时,表示抢救失败。

3.2教学方法。第一阶段通过中心多媒体实验室简短的理论讲授危重症救治中的技术要点,如基础生命支持的操作要点、复苏用药、气道管理、呼吸支持等。以ECS模拟人为载体,利用模拟急救室营造的临床情景,进行单项技能操作训练(如气管插管训练、心肺复苏训练、电除颤训练),对心脏骤停中室颤和无脉性室速、心搏停顿等情景的治疗进行反复训练,并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到培训中来;在学生能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后,进入第二阶段的临床综合模拟训练。在临床综合模拟训练中,我们采用科学合理的分组分角色训练,让不同的学生在复杂场景中担任不同角色,如护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麻醉医师等。同一个场景可以交换角色,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责任,不同角色之间的协作配合,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在救治训练过程中带教教师,根据医学生的判断和决策情况,灵活运用“启发式”和“回顾式”的教学指导模式,直到程序运行结束。在每组模拟训练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及时指出、纠正在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

3.3教学效果。高端模拟技术使用之后,受训的07级500名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中无论在人工呼吸操作、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基础生命支持的技术上,还是在临床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具体教学效果评价。

上一篇:线上课堂的利弊范文 下一篇: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