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及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13 16:58:54

噪声污染及危害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1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2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近些年来,环境噪声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成为了社会成员急需解决的核心污染问题。由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生存环境,因而不论是工作,还是家庭事务,其休息都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需要对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深入探究,否则不利于休息质量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环境舒适度的整体提升。

1.环境噪声污染的来源概述

1.1城市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

随着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居民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给城市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的现象使得市区道路上喇叭声轰鸣的现象十分普遍。此外,火车的行使和飞机的起飞降落也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较大的噪声影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安宁权。城区的机械制造厂和发电厂作为工业噪声的重要来源,具有较强的振动性、持续性和较大的危害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容易对人们的精神产生潜在的危害。

1.2工程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工程施工项目日益增多,包括公路施工、建筑施工、管道施工等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相关的空压机、压路机、转载机、打桩机等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成为了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建设和改造所产生的巨大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和持久性。[1]城市居民的娱乐活动和商业表演等集体活动产生的噪音被统称为生活噪声。城市广场舞的日益流行,使得具有较大分贝的舞蹈音响成为了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此外,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进行消费,经常在店门外播放较大分贝的音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休息。

2.环境噪声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探究

2.1不利于婴儿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由于环境噪声污染对婴儿和青少年的危害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而婴儿和青少年如果长期处在环境噪声污染环境下,会无形地延缓其生长发育,甚至会增加婴儿畸形的发生概率。经过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其智力水平与生活在安静环境中的同龄人相比至少低三分之一,而且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会比生活在安静环境中的同龄人短。

2.2严重影响成人的神经系统和生产生活

成年人如果长期处在噪声污染环境中,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神经系统和听力系统,而且噪声污染产生的超大声波也会严重扰乱人们的脑电波,导致成人出现失眠、头晕、注意力很难集中等问题,甚至会导致成年人神经错乱,影响了成年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作息。环境噪声污染还容易增加成年人的工作压力,降低成年人的睡眠质量,增加部分职业的危险系数,严重影响了成年人的情绪调解能力,还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2.3损害了人们的听力系统和神经系统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人们听力的损害,分贝较大的噪声极其不利于人们的听力系统,严重者会损伤人体的耳膜,严重损害人体的耳部毛细胞,甚至容易导致耳聋问题的出现。巨大的环境噪声污染会导致人体听力能力的下降,增加不可治疗性耳聋问题的出现概率。此外,长期处在城市噪声污染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其神经系统会在无形中变得衰弱,人体脑电波的混乱使得社会成员容易出现头晕目眩、神经衰弱等症状。

3.改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策略

3.1做好具体噪声源的分类处理工作

由于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意城市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因而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整治模式对缓解噪声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其中,做好噪声源的具体处理工作是改善城市生存环境的关键环节。由于环境噪声污染源分为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这几种,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执法力度,对商家的宣传行为进行有效整顿,规范社区成员的文娱活动,降低环境的噪声污染,引导人们对防噪知识的重视。为了有效防止工业噪声的污染问题,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城市噪声排放标准执行,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一些噪声较大的大型车辆采取禁鸣和限速措施。[2]

3.2加强政策对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层面的引导

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其具体的实际情形加强噪声防治的立法工作,为防噪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国家也应当将现存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不断完善,认真落实防治噪声污染工作,实现对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的有效监管,进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政府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对城区进行合理规划,对一些噪声较大的工厂进行迁出,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工作,推广多条环城大道的建设,这样既能减少道路的车流量,适时扩大城区的绿化面积,又能实现降噪和净化环境的效果,促进降噪技术朝着科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是当前改善城市居民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国家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理念,尽量将城市环境的噪声污染对社会成员的损害降低到最低。国家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有效调动工厂处理降噪工作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屏障工艺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给市区居民带来的影响,对违法施工行为进行严惩,以便为城区居民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l]陈丽娟.浅论城市环境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J].法制建设,2013,(6):23-24.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3

水体的污染,大气的污染,噪声的污染,固体废物的污染

(一)水体的污染

根据人类生活的方式不同,可以将水体的污染分为以下几类污染:

1.工业废水的污染;

2.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

3.城市生活废水的污染

(二)大气污染大气的污染主要有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1.大气的生物性污染;

2.大气的放射性污染

(三)噪声的污染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损伤听力,长期在噪声中工作,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噪声性耳聋等。

2.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之中,导致人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疾病。

3.干扰睡眠,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减轻疲劳,恢复体力。

4.影响身心健康,噪声会使人的心情烦躁,不能让人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

(四)固体废物的污染

固体废物的污染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随意丢弃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利用,长期堆放,就会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二、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

环境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

1.水体污染的预防措施

当今水体的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污染、农村生活废水的污染、城市生活废水的污染,对于以上几种水体的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途径来预防:

(1)改革工艺,改进设备。采用干法和清洁生产工艺,替代有水生产工艺;更新设备,防止污水跑、冒、滴、漏,减少工业污水的产生量。

(2)循环用水,重复用水。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把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在原来的或其他的生产过程中重新使用,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同样,生活污水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净化手段,再生后回用于其他用途。

2.大气污染的预防措施

大气的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

(1)治理腐败,落实环保管理,变罚款为治理。

(2)减少燃烧。集中供热、限制汽车数量、杜绝燃放烟花爆竹。

(3)限制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4)改进制冷技术,限制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3.噪声污染的预防措施

噪声污染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

(1)社会生活噪声防治文化娱乐场所,选择场所前必须到环保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居民区内的娱乐场所,要求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并达到所在功能区的排放标准。

(2)交通噪声防治敏感区域附近设禁鸣区和限速区,对路过的车辆吨位加以限制以改善附近的声环境。实行单车噪声控制,规定单车噪声容许限值,控制机动车辆出厂的噪声指标,对噪声超标的旧车,要求其安装降噪装置,必要时淘汰、更新噪声排放超标旧车。

4.固体废物污染的预防措施

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4

理的具体控制措施。

关键词:城市噪声;控制;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ure of the noise pollution and noise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 city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the strengthen urban noise pipe

The rationale of specific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the city noise;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1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对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要求,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商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日趋严重,噪声污染投诉案件也日益增多,市民苦不堪言,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一大公害。

一、噪声污染的性质

(一)、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型污染

噪声污染是声音能量在环境中的过量释放而造成的,其污染的范围与噪声声能所能波及的范围相一致,其污染的程度与噪声源的声能强度成正比关系,噪声源强,则污染重;噪声源弱,则污染轻;噪声源消失,则污染停止。

(二)、 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性公害

噪声污染只有当噪声声源通过传播媒介与人的听觉相联系的时候,才构成危害。而且对同一强度的噪声,由于人们的身体素质差异、生理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以及人们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结果。

(三)、 噪声污染是一种暂时性的危害

噪声污染随噪声声能的产生而产生,随噪声声能的消失而消失。虽然噪声也能随声音能量的传递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传播,但绝不会像其他污染物一样在环境体中积累、遗留和迁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只限定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一旦时空发生转移、变化,则该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也就消失。

二、城市噪声源及其特征

城市环境噪声从产生噪声的行业性质和来源上讲,可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其噪声来源及污染特征见下表。

城市环境噪声分类统计表

噪声分类 噪声来源 声源性质 污染特征

工业生产噪声 生产设备、辅助设备 固定源 时空分布稳定、源强稳定

建筑施工噪声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搅拌机、振动棒、电锯

打桩机

吊车、升降机 固定源 瞬态无规则、源强变化较大

交通噪声 机动车、铁路机车、机动船舶鸣笛

三轮车、摩托车排气

特种车辆警报器 流动源 时空分布不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源强不稳定

社会生活噪声 音像门店音响设备

机械门店加工设备

学校广播

文化娱乐场所音响设备

商业宣传活动

家庭装修、音响 固定源 时空分布较为稳定、周期性起伏较为明显、声源复杂、源强变化较大

三、 城市噪声控制对策

从声源的性质及污染特征可以看出,噪声的控制应从源强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受声点保护等三个方面着手。城市噪声的具体控制对策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类噪声源的日常管理

1、工业噪声

坚持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在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造成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拥有造成噪声污染的设备种类、数量以及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所发出的噪声值和防治噪声污染的设施情况,并提供防治噪声污染的技术资料。同时,要求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选择低噪声设备。

2、建筑施工噪声

在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内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在城市噪声敏感区域内,如居住文化区、疗养区,禁止夜间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除外)。特别是在中、高招期间,考场周围白天也要禁止施工。

3、交通噪声

严格执行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对整车噪声超标的,不得发给行车证。对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所配备的警报器要严肃安装使用制度,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公安部门应根据市区内区域声环境保护的需要,划定禁行和禁鸣路段和时间,并向社会公告。

4、社会生活噪声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采用其他发出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各音响门店及营业性的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区域的控制标准。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隔声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经营活动;否则,文化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家庭室内娱乐活动应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位于居民区内的采暖或洗浴锅炉风机噪声和管道振动产生的噪声必须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一类区标准。

(二)、编制噪声功能区划

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工作是依法保护和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强化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和创建“安定小区”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1、根据现状调查及监测数据,对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确定城市噪声污染等级。污染等级可以用城市环境噪声综合指数PN来衡量。

2、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各类标准使用区域的技术规定,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照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区划范围和各噪声区划单元。

3、在征求城建、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完成噪声功能区划分工作,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方案。

区划方案一定要结合城市的声环境特点及城市总体规划,既要注重城市现状的主导功能,又要结合城市的近远期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长远性。这样可以使区划在具体执行当中,不会因城市发展而变化很大,维护各标准适用区域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各区划单元应充分以街道、河流、绿地等自然地貌为边界,界限分明,便于今后的环境监督与管理。

(三)、依法治理老污染源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和声源普查结果,对于固定源中源强较大的设备,应根据《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由当地环保部门起草报政府下达限期治理决定。可以采取安装减震基座、消声器、隔声门、吸声材料等措施以降低噪声值,实现达标排放。如果逾期完不成限期治理任务或经环保部门验收不达标者,应当依法进行关停或限期搬迁。

如果确因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并与受害个人或单位达成协议,经当地政府批准,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四)、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

在城市噪声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以保护人群为目的,优先选择环境噪声污染重、人口相对密集、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做为建设“噪声达标区”的区域,经过强化噪声管理,使得区域内环境噪声水平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对区域内各噪声污染源有具体和完善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达标区建设的程序为:

1、按照优先选择的原则,选取建设“噪声达标区”的区域;

2、绘制“达标区”地形图,对区域内的人口、建筑物及所在单位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为建

设达标区提供科学依据;

3、由环境监测部门对区域内的各类噪声源进行调查与测量,提交调查测量结果和分析评价报告;

4、根据“达标区”要求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情况,对高噪声源进行限期治理;

5、制定切实可行的噪声污染管理措施;

6、由环境监测部门对建设后的环境噪声状况进行重新测量,并提交准确无误的监测报告;

7、建立健全“达标区”的固定噪声源档案和监测资料;

8、对“达标区”建设的组织工作、监测方法、管理和治理措施及各项要求的完成情况和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交建设报告;

9、上级环保部门组织验收;

10、验收合格后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并公布于众。

(五)、结合城市绿化,扩展降噪措施

试验表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通过高于声线1米以上的密集植物丛时,即会因植物阻挡而产生衰减。一般情况下,针叶林带能使频率为1000Hz的声音衰减2.8~3.5dB/10m;高30cm的草地为0.7dB/10m;阔叶林带的声衰减值对于不同的声频率在1~5dB/10m。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多种植树木,提高城市绿化率,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

植物减弱噪声的效果与防声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树木种类等由密切关系。

林带宽度:城市中最好6―15m,郊区可以更宽一些,最好15―30m。如能建立多条窄林带,

效果会更好。

2、林带高度:林带中心的树行高度最好在10m以上。

3、林带长度:防声林带的长度大致应为声源至受声区距离的两倍。

4、防声林与声源的距离:防声林应尽量靠近声源而不要靠近受声区,一般林带边沿至声源的距

离应在6―15m之间。

林带的结构和配置:林带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障碍带。树种

应选择较高大的,树叶密集的,叶片垂直分布均匀的乔木。也可以以小乔木、矮灌木与草地

配合使用。城市住宅区可以用一排茂密的灌木,其后加一排高大乔木来隔离噪声;工厂应结

合厂区绿化栽植防声林,以保护生活区与办公区。

树木种类:乔木类比较好的隔声树种有雪松、桧柏、龙柏、水杉、悬铃木、梧桐、垂柳、云

杉、臭椿、樟树、榕树、柳杉等;小乔木及小灌木类比较好的隔声树种有珊瑚树、海桐、桂

花、女贞等。

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涉及到环保、公安、园林规划、工商、交通、铁路等多个部门,管理对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划和领导,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环境监测制度和现场检查制度,才能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5

关键词:噪声污染;城市区域环境;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30-02

当今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一方面给人们创造了更为方便、服务周到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各种噪声污染也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休息与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有效监测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提供更好的环境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环境问题。

一、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特性

声音就是主观声人耳对物体震动的感觉。按照物理学的标准,声音有乐音与噪声两大类型。乐音是声音的有规律振动,而噪声则是各种不同声音的杂乱组合。所谓环境噪声污染就是指已经对他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干扰,并且高于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声音。噪声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它除了对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以及心情造成影响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类的脑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视力等。因此,噪声污染同其他工业污染一样,也是危害人类环境的一大公害。但由于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居民生活娱乐等,所以它在本质上又不同于大气污染等其他工业污染,它具有即时性、间接性、多发性的特点。

从以上城市噪声概念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噪声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之一,而非化学污染。所谓噪声污染的即时性特点,指的就是这一污染不能采集到污染物,振动声源停止,声音马上就消失,污染的积累不能形成于环境中,也不会产生持久伤害。噪声污染的间接性特点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噪声污染所产生的危害有着不致命、缓慢的特点,二是环境噪声的影响范围有局限性和分布分散性的特点。局部多发性也是噪声污染的另一大特点。由于噪声源在环境中广泛分布,比较难以集中处理。加上噪声判断的标准,不是由一种声音的配响度所决定,而是由声音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所决定,其相关因素还包括发出声音的主观意志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城市噪声污染的多发性特点。

二、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方法

城市噪声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环保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的监测和防范。各城市环境监测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

(一)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1.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

2.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3.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

(二)一般噪声监测方法

对噪声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反映、对声环境质量水平做评价以及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分析体现的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主要动机。若出现声源噪声控制无法进行的状况,一般可采用控制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吸声、隔声技术或安装消声器等等。监测的时间可选择分别于昼间和夜间两个时间段,监测的规定时间中,在每次每个测点的检测等效声级为1Omin。并且把噪声的主要来源也记录下来。昼间监测要选择白天的正常工作时段,同时实现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全覆盖;夜间也要从入夜进行整个时段的全覆盖。选择监测时间必须将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段避开。要按照公式平均计算监测结果,以此获得区域内整体的噪声整体水平(昼间和夜间)。

(三)交通噪声监测方法

对交通的噪声状况进行了解的主要渠道在于交通噪声监测,以此可以对道路交通车流量、道路质量等因素与噪声的关系做综合的分析,并把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总结出来。在监测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把能反映快速路、次干路等各种道路的交通类型、车辆速度、道路宽度等噪声排放特征的监测点位置选好。同时可适当考虑行政区域的空间分布,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下转56页)(上接30页)的设置为优先选择点。具体可定1.2m的测点高度,在距离路面20cm的人行道上选择设立。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需要一次,选择春季或秋季作为测量时间。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非道路噪声源等其他干扰因素。

(四)各功能区噪声的监测方法

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城市功能区的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要掌握城市各功能区的声环境状况,可以通过对城市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噪声监测得到准确反映,同时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好分析。选择城市功能区的监测点应注意三点,一是存在监测点与该功能区的平均噪声水平之间,不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监测仪器的长期、安全和可靠,因此在具体的监测点位置的选择上必须慎重;三是固定噪声源和反射面需要监测点要避开。

总之,在环保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高度重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做综合的考虑,以有效的环境噪声监测为手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区域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的同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

[2] 张新博.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9,25(3).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6

关键词:城市低频率噪声污染危害与防治

近些年,城市噪声已经成为气体污染之后的最重要污染源,政府也出台一些政策和法规治理噪声污染,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远远没有根除。还有一些噪声污染被忽视,比如说,低频率噪声污染。

一、噪声污染的含义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世界四大污染之一,而且在人们身边发生的概率极高,极难根除。

二、低频率噪声污染的含义

低频率噪声污染是近年来新提出的名词,主要发生在城市,因此也叫城市低频率噪声污染。

我国对于低频噪声的声音频率范围定为20~200HZ,,其中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的频率为30~50赫。长期生活在低频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器质性变化。而200~1000Hz的中频噪声及>1000Hz的高频噪声。如我们常见的歌厅噪声、饭店噪声都属于低频率噪声。

三、低频率噪声污染的危害

正常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赫兹,频率低于200赫兹的声音为低频声音。医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低频噪声对人体并不仅造成功能性损害,还可能引起器质性损害以及精神损害。低频噪声可以直达人的耳骨,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内分泌失调。人如果长期受到低频噪声袭扰,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综合判断能力下降等神经官能症。国外研究还发现,低频噪声可以穿透人体腹壁和子宫壁,影响胎儿器官发育,甚至造成胎儿畸形。

“同样是70分贝的声音,100赫兹和1000赫兹频率,人体耳朵感应的声响就不一样。人体内器官固有频率基本上在低频和超低频范围内,很容易与低频声音产生共振,所以人会烦恼、感觉不适。此外,低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分子振动小,摩擦比较慢,能量消耗少,所以传播比较远,通透力很强,能够轻易穿越墙壁、玻璃窗等障碍物。”

低频率噪声造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电梯、变压器、中央空调、低音喇叭等低频噪声源外,城市道路交通中汽车尤其是大型客货车、公交车在启动、加速过程中发动机制造的低频噪声,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卢庆普说,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出了不少效果很好的隔音材料,可以有效缓解高频交通噪声,但是,由于低频噪声穿透力强的特性,“关门、关窗”往往起不到作用。比如,公交车停站后再启动时,其产生的噪声频谱中,低频63赫兹左右的声波半波长2-4米,与临街住宅建筑室内的尺寸非常接近,当强劲的低频噪声穿透玻璃进入临街住宅房间后,往往产生共振现象,对人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当平常在室外或开门窗时,屋外噪音成份中,低频噪音部份被其它中高频噪音盖过去而没有感觉,但关了门窗时,中高频噪音会被门窗隔音而低频噪音会比较明显,因此,通常再夜深人静或较为安静的时候,较容易感受到低频噪音的干扰。

四、低频率噪声污染的防治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低频噪声污染问题,各地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都在进行积极破解。厦门市环保局局长谢海生告诉记者,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低音炮”问题,某市政府准备采劝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式。“疏”的方面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娱乐业、餐饮业的集中场所;“堵”的方面是正在起草、编制管理办法,将先前的告知承诺制变为行政审批制,从源头上对娱乐企业进行规范控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低频噪声就已经悄悄地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小区高楼内的电梯、开在居民区娱乐场所的重低金属音响和那些被移入居民楼内的变压器、水泵都成了制造低频噪音的“罪魁祸首”。然而,目前国内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其监测方式只是针对高频噪音的检测,对于建筑内安装的变压器、电梯、中央空调以及娱乐场所的“低音炮”引起的低频噪音投诉无门。而环保部门由于缺乏执法依据和处罚标准的支持,对低频噪音的污染治理也是无能为力。我国现行的环保法规设定的区域环境噪声规范标准,只规定了高音的最高限值,对于低频噪声,并未作明确规定。现有的噪音监测仪器,也只是针对中、高频噪音进行检测,执法部门针对这种不超标、却让人苦不堪言的低频噪音,只能进行协调,无法作出处罚。

“除了合理规划外,利用高科技、新材料可能是破解低频噪声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声学专家和高分子材料专家已经联合研发成功一种隔声材料——隔声毡,在控制低频噪声方面表现突出。鉴定结果表明,隔声毡在用途、性能等各方面已经达到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

低频噪声因为分贝数不高而导致市民投诉无门的状况也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制订一部涉及低频噪声污染的新标准。据透露,这部《社会生活噪声控制标准及测量方法》目前已通过专家审定,但仍有一些方面正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其一旦出台,低频噪声污染问题无法可依的状况很快将得到改变。

我认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这一标准未出台前,可以利用国家现有的包括《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健康住宅设计要点》等法律法规当中的一些规定,主动处理低频噪声的污染问题,积极维护群众的健康与利益。

注释:

[1]李强风机盘管机组噪声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1年03期

[2]阔浩《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中国境管理2005(1).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7

较为常见的固体废物有化学反应的固体产物,沾有化学品的容器器皿、纱布、纸张等物品以及过期废旧固态药品等。固态废弃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中重金属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大,而剧毒性物质如果处置不当,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仪器设备使用时,由于机械振动等原因会产生噪声。室内大型设备、真空设备及室外风冷机等,如维护不及时、发生故障,则所产生噪声会更大,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带来伤害。除上述污染源外,化学类实验室也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污染。

2化学类实验室环境污染管理对策

通过上面的污染源类型及特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化学类实验室存在的污染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因此对于污染源的处置对策是要标本兼治,全方位管理,既注重日常及实验时的预防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及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以防发生事故污染;又要注重排污前的无害化处置及减噪等,确保达标排放[8-9]。

2.1预防事故污染

化学实验过程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现象,如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危化品的失控,引发环境污染事件,此类事件危化品泄漏数量往往较大,影响范围广,后果严重。因此加强科研生产安全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9]。

2.2危化品存放管理

一方面,化学类实验室中应尽量减少各类危化品尤其是气体钢瓶的存放数量,一般不存放备用气体钢瓶。危化品存放数量减少后,相应的冰箱、容器、试剂柜等数量也减少,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并且节约空间,同时也减少了污染源的数量。另一方面,危化品在实验室中要分类存放,做出明确规范标志,且确保保存环境适宜和通风,以防危化品失控外泄。如金属钠、钾等活泼物质要保存在煤油中,煤油液面淹没金属,并需定期检查。

2.3实验过程中三废管理

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是化学类实验室最常见的污染源,如果不能妥当处置,就会对环境造成危害[10]。设计实验时,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实验中化学品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少了污染源的数量;尽量使用环境危害小的化学品来替代或置换环境危害大的化学品[11]。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应当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分类收集,密闭贮存,同时应当张贴规范的标签,注明废物种类和数量等要素。然后,可以选择有资质的环境保护公司委托处置或者组织人员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要特别关注用于洗涤沾染危化品器皿的废液和用于擦拭的物品等也应分类处置,不得直接排放或者丢弃。而对于一些含有剧毒成分的废液,建议破坏掉其毒性离子后再进行收集。如含有氰化物的废液,应当用氧化剂氧化或者铁离子络合其氰根离子,使其失活后再收集处置。实验中产生的一般废气可由通风橱和通风管道经稀释后直接排放。对于有毒气体,应当采取合适的化学反应使其反应完全,不得直接排入大气中。如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备硫化氢气体时,其尾气应当用多道碱液充分洗涤反应完全后,方可排放。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排放,如氨气等,也应采取化学方法充分反应,不能直接排入空气。

2.4仪器设备噪声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化学类实验室所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越来越多样化,经常涉及到机械传动、振动、转动等,这些均可能产生噪声,如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超标排放。对于噪声污染的处置,一是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尽量选用噪声小、性能稳定的机械设备,并定期维护;二是要合理布局,将噪声源置于距离工作人员或周边人口密集区较远的区域,且分散布局,避免产生共振;三是要加强防护,通过设置减噪房、声音屏障等方式,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或周边居民的影响。如某单位液氮生产车间在开启期间,需要昼夜不停连续生产,造成噪声超标排放。其主要噪声源是压缩机和冷却水泵,针对这两个噪声源,将压缩机的房间四周加装吸音板,用于屏蔽噪声;又将抽水水泵更换为潜水泵,使其在水下工作,基本不产生噪声。通过这两种方法,目前噪声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5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预案制定后,应当进行教育培训,并定期演练。预案的制定应当符合单位的特点,紧扣单位的污染源,实用可行;应当配备好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等,并定期更换与维护。如一些含巯基试剂往往具有令人作呕的恶臭味道,且在空气中飘散快,持续久,因此使用时应做好应急工作,准备好强氧化性溶液和活性炭等吸附剂,将取用时粘有试剂的器皿、量具等物品尽快放入氧化剂中进行反应,如不小心洒落,应当立即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吸收。此外,还应加强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和隐患整改等[12]。

3结语

通过加强事故污染预防和对危险化学品保存、化学实验过程污染控制、仪器设备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管理和建设,可以有效地构建和完善化学类实验室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或减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的后果。

噪声污染及危害篇8

引言:

城市噪声,尤其是道路交通噪声已经成为公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对听觉器官和体内营养代谢、尤其对孕妇和胎儿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与影响。本文在前人许多实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综合前人的经验及教训,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噪声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提出噪音的防治措施,从而使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有助于达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平衡发展的目的,提出了一些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建议。

近年来,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降低公路交通噪声采取了诸如应用降噪路面、种植降噪绿化林带、修筑声屏障等措施。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的噪声污染类型必须有不同的真对性的解决方法。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1、我国城市交通噪声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在城市交通干道两侧住宅十分普遍,而三分之二的交通干线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环境有所改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一是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安静小区”创建工作取得成效;三是噪声源控制和治理工作得到重视,一些城市对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严格管理,降低了工业噪声源和施工噪声源的影响范围:四是城建改造工作卓见成效,全国大部分城市加大了市政建设的投入,通过对主要交通干线进行拓宽、扩建,及对城市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工业企业外迁,降低了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强度;五是各城市重视控制噪声的法规建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管,进一步强化了建筑施工噪声和对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突出控制交通噪声。噪声治理上,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防控技术单一、法规有待完善的问题。

2、交通噪声的危害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却忽视了噪声对人类带来的危险.一般人适应的噪声强度为15~30db。一般认为低于40db是噪声的卫生标准,超过40db会影响睡眠,60db以上会影响人们的工作、谈话及娱乐,70db开始损害人的听觉,85db以上人感觉不舒服,115db以上健康受损伤.因此,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听力损伤

噪声对人体健康显著的影响和危害是使人听力减退和发生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噪声严重的环境中工作,则产生听觉疲劳,听觉敏感性随之下降,听力功能不能完全恢复,使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即形成噪声性耳聋。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500hz、1000hz、2000hz三个频率的平均听力损失超过25db,称为噪声性耳聋.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正常交谈时,句子的可懂率下降13%。有资料表明,处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的人们,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2)睡眠干扰

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一定强度的连续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数量,使人多梦,缩短睡眠时间,引起神经衰弱.当达到50db时,入睡就有困难尤其对病人、儿童、老人干扰更大。突发性的噪声还会使人从熟睡中惊醒.当睡

眠受干扰而无法入睡时,会引起头疼、头晕、记忆力衰退、疲乏、失眠等症状使第二天的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分散,易出差错.在噪声环境里,神经衰弱的发病率可达50%一60%。

(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长时间接触噪声,对全身各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噪声刺激,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平衡状态失调,也有报道说,噪声对人体心血系统的影响主要是血管运动中枢失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从而出现心动过速,心电图异常、血压升高的情况。高强度噪声可致大脑功能低下,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促进心肌收缩,从而导致心动过速.消化系统受到噪声刺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肠胃蠕动减慢,胃酸降低,食欲不振。

(4)对人心理的影响

噪声引起的声波对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声干扰引发民间纠纷的事件是常见的。噪声也容易使人疲劳,因此会影响精力集中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一些做非重复性动作的劳动者,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往往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信号,从而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5)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交通噪声严重影响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 db,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0.08~1.26%,平均o.9%左右。反过来说,将交通噪声水平降低1db,则相当于沿线土地增值0.9%,对于土地批租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值。

3、防治噪声污染的办法

1、政府监管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组织相关单位,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管理、道路建设等部门联合实施。

2、合理规划

选择建一是城区内交通主次干线应合理,密度应适中。路沿与第—排的敏感建筑物之间应有较大的距离,距离越大,噪声衰减越大,交通噪声对人们的伤害也就越小,一般应为15—20m。二是选择建筑物场所和理,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建筑物噪声标准,决定建立学校、医院、住宅区和工厂区的合适址。

3、绿化带减噪

路沿两侧种植绿化带。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有吸声、隔声作用,能有效降低噪声。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lo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

4、铺设降噪路面

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空隙率达20%一30%的沥青混合料,有助于吸纳噪声。同等条件下,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5、低噪声车辆的研制

控制公路噪声最直接的措施是控制车辆本身的噪声。公路交通噪声,尤其是噪声峰值,主要决定于载重汽车、大客车等重型车辆,所以低噪声车辆研究以这类车辆为主。控制车辆噪声是治理公路交通噪声的最根本的方法。

结语

由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噪声污染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治理和控制对人们生活、工作产生极大影响的交通噪声污染已经刻不容缓。噪声污染这一世界性四大环境公害之一,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从国外公路建设发展的规律来看,当路网建设形成规模后,投入于环保治理的资金将逐渐增大。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种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不足,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

上一篇: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