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2:02:02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论文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特点,以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为背景,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工程实践、 考试 改革三个方面对《环境物理性污染》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授课实践:学生普遍喜欢这授课方式,课堂气氛活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引言

《环境物理性污染》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了解环境噪声评价的基本方法[1]。使学生在噪声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针对不同的噪声污染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案。怎样把这门工程实践性强、理论知识难于理解的课程很好的传授给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那么《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主要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考试改革三个方成进行了教学改进和实践,并把教学中的方法和体会 总结 如下。

1、在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的大背景进行课堂教学

《环境物理性污染》一定要在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的大背景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避免环境工程专业各门课的孤立教学,对一些专业交叉的知识重复讲授,使学生觉得好多知识都在重复的学习,造成教师授课的尴尬,教学效率低。比如:噪声的测量这一节,环境监测、环境评价都涉及到这一方面的知识,那么在讲到这一节时就应注意到不要知识的重复,要区别于那两门课,要有侧重点;另一方面明确环境工程各门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所授的课程承前启后,避免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跑题,忽略课程的内在联系。与《环境物理性污染》这门课相关的课程有大学物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监测认识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讲授本课首先应以大学物理、环境监测为基础,对于基本原理及公式讲解要透彻,由浅入深,也要为后续课程如:环境评价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在课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另外还应结合环境监测认识实习中有关物理污染的实习内容,把同学们实习过程中对于噪声、辐射及振动等污染进行实际监测的亲身体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教学,例如:学生在环境监测实习时,我从站里借出多功能噪声分析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怎样使用和监测噪声污染的一些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对噪声进行简单的测量,这样学生会产生很多关于噪声的疑问,在上噪声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实现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论联系实践。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教学手段 现代 化的标志,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粉笔加黑板”的革命,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形象生动,声形并貌,使单板的课堂鲜活起来,但是每一种新生事物都像一把“双刃剑”,应用多媒体是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及把实验室及实际现场搬到课堂,声形并貌的丰富课堂教学,如果授课教师对多媒体的点击率过高、以至“一个鼠标,一张嘴”[3]的程度,或把整本书的内容翻版到多媒体大屏幕上,大段大段的文字,教师单调的照着大屏幕念,这样的教学非但不会起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多媒体极大的厌恶,进而牵扯到授课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会怎样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好多媒体成为搞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境物理性污染》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单凭黑板板书是很难把知识讲清楚的。比如:在讲到隔声屏声学设计 计算 方法时,学生对于声程差的计算很不能理解,很难建立空间的想象,于是我用powerpoint作了一个动画效果,把每一个声程差分别显示出来。

《环境物理性污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专业课生动起来,利用一些图片和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些抽象难懂的理论直观化、具体化;播放一些视频片段,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专业前沿信息;利用一些表格向学生传达一些理论数据,虽然这样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成倍的,而且这些材料是能够积累的,经过几轮的教学,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经验。

3、注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 经济 体制的变革和 科学 技术的 发展 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强大的就业矛盾,各高校也在不断的进行教学体制改革,使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其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便是社会用人单位考查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指标,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学生是具有很大就业优势的。对于高校的教学单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就渗透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主要注重以下的培养:

①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比如:加大专业教学的信息量,用工程实际的例子来解释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看一些工程设计的录像和设备及工艺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把设备实物拿到教室直观教学等等。

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平常生活的场所,看看都属于哪种吸声设计,使用了什么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面积有多大,把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通过演示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课设置了《噪声分析仪的使用》演示性实验和《校园内环境噪声评价》综合性实验,两个实验实际是一个提高的过程,第一个实验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噪声分析仪的使用,第二个实验是用噪声分析仪对校园内噪声功能区或噪声污染突出的区域进行噪声监测,然后根据环境评价相关的噪声污染评价方法对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确定测定区域噪声污染情况,这也是环境噪声监测和环境噪声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实验内容设计贴近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4、通过 考试 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在学期末还进行了考试改革,把工程设计 计算 部分改为开卷,学生可以查阅一些 参考 书,这样在出题的时候也会加大难度,运用工程实例,扩大设计的覆盖面,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计算和创新的能力,学生也很喜欢这种考试方法,自己选设计方法、自己选参数也可自己改良设计步骤,另外在授课期间向学生布置了与物理性污染有关的专题 论文 ,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论文,老师对论文的内容作了一些要求,论文完成的好坏也算在了期末成绩中,这样使期末成绩多元化,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以上针对环境工程《环境物理性污染》这门课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学生反映情况非常好,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体会到了学习专业课的乐趣,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 文献 :

[1]顾强.噪声控制工程[m].北京:煤炭 工业 出版社,2002.8.

[2]郭照冰,郑有飞.环境工程专业 教育 教学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2):112-115.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 三三实践教学体系 资料归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3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基本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对典型的废水处理能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和确定主要的工艺参数,对污水和废水处理最新技术需有一定的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同时也是一门工程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设计技能。因此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3]。因此《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达到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1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设置

我校选用的教材是高廷耀等主编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三版),安排1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0学时,实验40学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将脱氮除磷基础理论连同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一起讲解,并增加化学除氮、化学除磷的机理及工程实例讲解,同时强化生物脱氮、生物除磷的机理分析,并进一步在实际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中深入讲解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让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和典型工艺。教学中,对处理同类污水的不同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经济性、技术性的对比分析,分析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适用对象、范围,找出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便于学生在实际污水处理设计中进行方案的比选。如不同类型沉淀池的比较、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与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比较、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比较、污水的不同化学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等。另外,在教学中,补充介绍一些最新的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深入了解本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动向,将最新的水污染控制理论、技术参入到实际教学中,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了解最新的污水处理动态。

我校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由水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构成,我校开设《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之前的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等,学生通过对化学类及微生物学类课程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关污水和污泥的化学性处理、生物处理的专业基础理论

知识。

2 课堂组织教学

2.1 座位表制度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上课人数多达120人左右,都是在大的阶梯教室内授课。要在人数众多的大教室内组织好教学实属不易,首先是众多的学生姓名一时无法熟识,课堂教学的组织纪律无法有效的掌控,即使有学生上课时讲话、睡觉或其他的课堂违纪行为也无法准确的叫出学生的姓名。在上《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之前,将所授课程教室的空白座位表打印一份,第一次课时将座位表发下,由学生按上课第一次入座的座位将姓名填写在座位表上,以后每次课都按填写好的座位表入座,这样老师对每个座位上的学生姓名一目了然。对于选课人数众多的课程,座位表制度的执行有着诸多的好处,老师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点名,只要将座位表与学生实际落座的情况进行对比,就能很快了解迟到、旷课的学生;上课时若有学生讲话、睡觉或其他的课堂违纪行为,对照座位表,也能快速的找到具体的学生姓名,进行批评指正;便于对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这样可督促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校一般的课程考试、考核分包括平时成绩分、考试分等,平时成绩分一般占到总分的20%左右,平时成绩无外乎对迟到、旷课、早退、上课的组织纪律、提问回答的效果、作业等进行考核,而对于人数众多的课程进行平时成绩考核实在有些困难,而座位表制度的实施可有效的解决这些难题。当然,座位表制度并不是学校硬性规定的一项制度,只是在我系得到较大的推广。

2.2 教学效果探讨

多媒体多样的教学演示方式可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揭示事物的内部结构或内在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理解事物的能力;同时利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它还可以将抽象的事物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将静态的对象赋予动态特征,增强教学的感染力[4-5]。如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课授课时,往往有大量的设备图形结构、工艺流程图需要讲解,同时增设动画、视频和音频等信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时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来。多媒体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媒体教学的信息是一屏一屏呈现的,每一屏教学信息的保留时间有限,要求学生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凭借语言、文字、图像而不写一个字,必将有较多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大容量、快节奏传递信息的方式,甚至连笔记都记不下来,更谈不上复习了。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值得在教学中探讨,板书教学可留给学生较多的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掌握好教学的节奏,空留出更多的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授法主要强调语言符号的作用,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注重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单向传授、被动、低效的教学方式向多维互动、主动、高效的教学模式发展。可以给学生划定自学的范围,或是给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讲解或是老师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课堂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教学内容上要具有新颖性、应用性、实践性等,教学方式上可实行尝试性教学、自学辅导教学、师生互易教学、技能操作教学、集体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等。

3 实践教学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监测和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外语、计算机、制图等方面的能力,并了解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人文社科知识。毕业生应掌握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很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可从事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由水处理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构成。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我校开设的实践类教学涉及到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课题研究等方面。

3.1 水处理实验

水处理实验是为《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的操作方法,能独立或合作进行实验,掌握测试技术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我校开设的水处理实验有混凝实验、废水静止沉淀实验、成层沉淀实验、还原法处理酸性含铜废水、自来水冲氧实验、废水的可生化性实验、活性污泥实验、生物过滤实验等。

3.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设计任务,掌握治理的工艺过程及构筑物(设备)设计和选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悉查阅和正确使用技术资料,能够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增强工程和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上有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给排水、固废处置等方面的设计。课程设计编写的设计说明书作为整个设计工作的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设计计算、主要构筑物(设备)的计算与辅助设备的选型、设计评述、绘制的图纸及参考资料等。

3.3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本科生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过程,又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这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审定的依据,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及办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我校的毕业设计采用双向选择的形式进行,先是由本专业的教师统一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统一归档、统一,然后由学生进行选择,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需规定和规范每位教师所带毕业生的人数。毕业设计(论文)有设计类的、有研究类的,设计类的主要有污水处理设计、大气治理设计、给排水设计、固废处置类的设计等。研究类的是学生进入教师的课题研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检索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实验研究。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完成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翻译(要求不少于8000印刷符号)。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毕业设计或研究论文最后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采用先小组答辩,后大组答辩的方式进行,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小组答辩中挑选出优秀的和需进行修改才能合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入大组答辩。通过大组答辩打分最终确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较差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毕业设计(论文)需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才准予通过,因此有的学生因毕业设计(论文)而暂缓毕业或延迟毕业的。我校在狠抓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3.4 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通过相关单位的参观学习,使学生接触到环境工程生产实际,开阔眼界,从而树立较明确的专业思想,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作前期准备。本课程旨在使环境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初步认识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即水、气、噪声、固体废弃物,与之相应的工程处理手段及构筑物,以及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有参观学型仪器室、化学室、生物室、各功能实验室等,专家现场介绍泵站设备、运行及相关知识,到实习单位参观、学习了解环保构筑物及工艺流程,环境科学及工程专题讲座等。认识实习历时一周,计五个实习日。实习结束后,学生根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按照专题分类将实习日记系统地整理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应该简明扼要、推理清晰、内容完整,并附有必要的简图或草图,实习报告并交实习指导教师考核和评比。另外,带队教师还需做关于此次认识实习的总结。

3.5 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通过在实地的生产实习,使学生加深对水、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的基本理论、技术和设备等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有学习和参加实际的给水、污水处理、废气净化生产操作,深入了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的工艺过程、主要方法;学习和参加环境监测的实际操作,巩固水、大气等常规监测内容的方法;深入了解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工艺、技术;熟悉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装置。多年来,我校已建成较为固定的生产实习场所,有宝钢集团旗下的废水处理、原水处理、固废处理、危废处理等技术工艺流程,御桥垃圾焚烧厂,美商生化厂,石洞口污水厂,金山石化水质净化厂,上海桃浦污水处理厂,上海固废处置中心,闸北卫生监督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各区环境监测站等。环境工程专业的生产实时间为四周,有效天数为20d,计8学分,在第三学年夏季学期进行。生产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独立书写于学校统一发放的“校外实习日记手册”收全归档,学生应按照实习的要求将每天的调查研究和观察结果、搜集的相关资料、专题报告等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详细记录,以便指导教师监督检查和整理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根据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按照专题分类将实习日记系统地整理成实习报告,并交实习教师考察和评比。

3.6 创新实践教学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一直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创立了三三实践教学体系。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必须参加三种社会实践,即社会调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能够撰写三种形式论文,即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参加三类实验研究:课程实验、创新实验、毕业实验。其次建立企事业单位一体创新实践合作基地。近几年我们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九段沙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宝山钢铁有限公司、上海凡清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莘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包含企业、事业单位一体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实践平台。

4 做好《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资料的归档工作

根据《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1987年教办字016号)的规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大纲,教学改革方案、总结;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方面的材料(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计划、大纲、总结、实习指导书、实习讲义、实习结果鉴定,有代表性的实习报告等);课堂教学材料(课程安排表,课程进度表,教师任课安排,典型讲义、教案,各系各专业的考试题);优秀的、典型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评审意见等都需归档。

高等学校的档案工作在学校体制改革、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评估教学质量、开展科学研究、评定职称、落实政策和编史修志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学资料归档的意义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以使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它是一项办学的基础工作。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行闭卷考试,考试完后的教学归档资料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平时成绩记分册、试卷分析、A卷、B卷、A卷答案、B卷答案、试卷、成绩单、学生试卷清单、座位表等。《水处理实验》采用实验操作的平时记分册、实验报告的编写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完后的教学归档资料有《水处理实验教学大纲》、《水处理实验教学进度表》、平时记分册、水处理实验考勤情况及成绩评分说明、水处理实验考核学生试卷清单、实验报告等。《课程设计》考核的内容为学生撰写的课程设计方案,归档资料有《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教学进度表》、环境工程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成绩分析表、学生试卷清单等。毕业设计(论文)以答辩打分进行考核,归档资料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质版、电子版)、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组评分汇总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分评定表等。认识(生产)实习的考核形式是对学生的“校外实习日记手册”、认识(生产)实习报告进行打分考核,归档资料有环境工程专业认识(生产)实纲、认识(生产)实习计划指导书、认识(生产)实习计划表、认识(生产)实习日记、认识(生产)实习报告、认识(生产)实习教师工作总结等。

我校成立专门的教学归档资料监督检查小组,对各类教学资料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归档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试卷批阅的规范性、公正性等,并进行打分评阅,实行较为严厉的监督检查,对保障教学的有序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官文.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102-103.

[2] 殷旭东.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环节探讨[J],广州化工,2012,40(13):195-196.

[3] 李丽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2):85-86.

[4] 杨梅金.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增刊28):163-165.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专业实习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一)实习教学现状

多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教学分为污染源调查实习和毕业实习。2010年以前,污染源调查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的1~3周[6],目的是在开展专业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工程、矿山环境保护等)教学之前,让学生认识专业知识的应用范围、就业前景等,激发学习兴趣。2010年以后,污染源调查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最后3周,

目的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之后,强化已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深入性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毕业实习一直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的1~4周,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尝试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以便毕业后尽快适应相关社会工作。

毕业实习通常和毕业设计(论文)一起分配给各位专业教师,结合学生的就业或考研情况,实习形式相对灵活自由,非本文阐述的重点。污染源调查实习由4名专业教师指导,实习前2周联系好学校周边的6~8个企业或单位作为实习教学点(表1),递交实习计划书,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协商实习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准备好现场教学讲义。实习当日,学生约30人一组,由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参观现场,讲解生产工艺流程,详述关键设备功能、设计尺寸、操作参数等。学生在认识企业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污染物(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的产生环节、排放特征和防控措施等,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与生态恢复措施。此外,对现场涉及化工原理和环境管理课程的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的实习成绩由3部分组成:考勤(20%)+答辩(40%)+报告(40%)。通常在实习两周内完成校外实习点的参观与学习,期间有两次指导教师答疑。第三周学生制作答辩幻灯片、撰写实习报告。考勤成绩还包括学生在校外的纪律表现等。答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5~6人,自由选取1个实习基地,根据实习内容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回答指导教师问题。小组代表的答辩成绩在小组平均答辩成绩基础上适当增加5~10分。报告成绩根据学生对实习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评定。由1名指导教师专职负责实习的纪律安全与成绩评定管理工作。

目前,学校环境系专职教师共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教师11人,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开展专业课程讲授和实习教学。同时,依托环境系环评研究所与周边重点企业单位的业务往来,保障实习教学的开展和实习地点的相对稳定性。

表1 近三年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点及其教学内容

单位名称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废处置噪声控制生态措施化工原理环境管理

第一污水处理厂改进氧化沟工艺污泥浓缩压滤

第三污水处理厂多级A/O+微滤污泥离心+加钙稳定处理

科林公司旋风除尘+半干式脱硫+袋式除尘

生活垃圾分选+焚烧热交换苯并芘源排放控制工艺 垃圾填埋场UASB+生物膜过滤+纳滤沼气发电,生物除臭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渗滤液零排放措施

校热力中心麻石除尘+湿式脱硫粉煤灰综合利用噪声源隔离流体输送+热交换

某糠醛厂旋风除尘,麻石除尘农业固废资源化精馏+热交换

某尿素厂A/O+絮凝沉降室+湿式除尘流体输送+热交换+气体吸收

某皮革厂厌氧+亚铁还原+絮凝集尘罩清洁生产管理

韩王煤矿煤炭洗选+板框过滤粉煤灰膏体井下填充绿化隔声带塌陷区农业修复

粉煤灰-赤泥堆场河谷筑坝堆存工艺封场覆土+植被选择非均相流体输送与分离

森林公园塌陷区林业修复

缝山针矿山公园边坡阶梯绿化+喷播绿化

环境监测站跨区污染生态补偿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二)实习教学不足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34-02

一、概述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高速发展,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科点持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实施,对环境工程领域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大,特别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尤其短缺。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战场,应加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力度,着力提升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获批安徽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2013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2014年获批安徽省特色专业。为适应学校“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理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一直坚持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本文重点探究了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特色凝练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其为环境工程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同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二、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建立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功能实验室。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在原环境监测室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和内涵拓展,逐步增加了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的建设促进了环境学科的发展,每年约150名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环境工程实验室还承担了研究生培养的部分任务。下面具体谈谈各功能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情况:(1)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校内实验室拥有填料吸收塔处理废气、催化法处理汽车尾以及筛板式气体吸收塔等实验装置,可开展各种观摩与模拟实验。可以开展实验项目有:湿式文丘里除尘器性能测定实验、填料吸收塔气体吸收实验、汽车尾气净化实验等。大气污染控制校外实验室主要依托合作企业内的环境保护站,有水泥厂的除尘流程和设备、火力发电厂的烟气脱硫、除尘流程和设备。(2)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校内实验室现拥有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反应器、絮凝沉淀实验装置、曝气充氧实验装置、竖流式圆形溶气加压气浮装置、SBR法间歇式设备、A2/O工艺城市污水处理模拟装置等多套水处理小试系统及相关分析仪器,为开设以污水处理工艺实验为主的综合实验创造了必要条件。可以开展的实验项目有: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絮凝沉淀实验、压力溶气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基本性质、曝气充氧能力的测定、静态活性炭吸附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污泥比阻的测定实验等。水污染控制校外实验室主要依托合作企业内的环境保护站,有染料化工染料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凤阳污水处理厂工艺和设备、规模化养殖废水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和设备、石英砂磨洗废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和设备。(3)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监测校内实验室对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拥有GDYS-201多参数水质现场快速分析测试仪、COD测定仪、BOD测定仪、电导率仪、溶解氧仪、浊度仪、恒温培养箱、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摇床、水/油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离子色谱等分析仪器数套,可以进行各种水质常规监测项目。可以开展的实验项目有:水体中色度和浊度的测定、水体中氨氮的测定、水体中总磷的测定、水体中氟离子的测定、水体中六价铬的测定、水体中溶解氧的测定、水体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等。对室内、室外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进行监测分析,拥有大气综合采样器(可测定TSP、SO2和NOx)、SEN168便携式甲醛检测仪、烟尘采样器和便携式噪声测定仪等监测仪器数套。可以开展的实验项目有:水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的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校园噪声环境质量的测定、室内甲醛含量的测定、烟道气烟尘含量的测定等。环境监测校外实验室主要依托凤阳环境监测站、淮河流域凤台监测站。(4)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校内实验室有垃圾发酵系统、污泥脱水设备、农业秸秆堆肥系统。可以开展的项目有:作物秸秆堆肥化处理、可生物降解固体废物厌氧消化及资源利用、超声改进污泥好氧消化实验、污泥干化焚烧特性评价、污泥过滤浓缩等。

2.基于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主要是在企业和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之间搭建一个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的平台,有效地将最新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不仅仅单纯地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而逐步延伸到服务社会,特别是服务社会的科技发展。因此,要想把工程应用型专业办好,就必须要将企业和高校之间结合起来,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近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区域内的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大增加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安徽省凤阳染料化工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染料废水处理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调节池、絮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曝气池、铁碳微电解、隔油池等构筑物的设计、运行管理。(2)凤阳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城市污水处理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格栅、初沉池、氧化沟、二沉池等构筑物的设计、运行管理。(3)安徽莱姆佳肥业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固体废弃物好氧、厌氧堆肥工艺设计、运行管理。(4)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除尘、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烟气脱硫和环境质量评价技能实训,具体学习实践除尘器设计、粉煤灰、炉渣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烟气脱硫工艺设计、环境质量评价政策、手段等。(5)滁州市洪武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该企业主要承担含油废水处理、金属固体废物再利用等技能训练,具体学习实践隔油池的设计、运行管理,金属固废的分类回收利用等。

三、切实加强工程型、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和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岗位锻炼的意见》、《关于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的实施意见》、《安徽科技学院教师教育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锻炼)实施办法(暂行)》、《安徽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专业课教师选用及管理办法》、《安徽科技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教师选聘及管理办法》,目前已有汪建飞等7位教师取得“双能型”教师资格认证。此外,为提高教师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内涵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专任教师、专业负责人参加部级卓越工程师相关会议。此外,校内专任教师必须通过“双能型”教师资格认证,否则不能承担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任务。

四、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积淀,探索出坚持一个体系(注重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应用)、依托两个平台(区域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农业资源利用重点学科)和强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一个体系。(1)注重基础:一是注重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构建人才成长的基础知识;二是注重外语、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等技能类课程教学,构建人才成长的基本技能;三是注重思想政治类、业务素质类、人文素质类、创新和创业类等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构建人才成长的综合素质。(2)强化实践:即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突出应用:强调把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过程中,重视研讨式、团队合作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环节教学;加强产学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突出应用的举措中狠抓三个方面:基础实践层次(包括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包括教学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等)和综合运用层次(包括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社会服务等)。

2.依托两个平台。(1)区域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紧紧围绕滁州和蚌埠地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淮河流域蚌埠段沿岸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淮河流域地表水的监测与评价、凤阳石英砂粉尘防治和凤阳县饮水水源地凤阳山水库的监测与评价等。(2)农业资源利用重点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优势,为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特色平台。

3.强化校企合作。创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了安徽莱姆佳肥业有限公司、安徽凤阳富春紫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和安徽凤阳染料化工厂专技人员一起参与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共同实施,突出“校企合作”,将企业由原来的用人单位转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5篇

环境工程是培养具有扎实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基本理论;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污染控制技术;具备环境工程基本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操作、环保项目施工与管理及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适应环境保护一线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和技能应用性人才的专业。莆田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是莆田学院第一批开设的本科专业,办学历史已有13年,先后为社会输送了近千名优秀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现为福建省环境工程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环境工程专业成为莆田学院“卓越计划”培养试点,期望通过计划实施,促进环境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为莆田学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卓越计划”建设中,毕业环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仍然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理论和实践机会。因此,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素质和其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是反映“卓越计划”成功与否的标志。本文就莆田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环节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调整毕业环节进度

对于普通毕业生,毕业环节教学是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环节时间在10周左右,扣除写论文、答辩等时间,学生真正进行毕业环节实践的时间非常短,而且目前就业越来越困难,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要还去应聘、面试、找工作,还有部分考研的学生,他们的考研面试也在这段时间进行,这些事务占用了大量时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产生了强大冲击。为此,莆田学院在制定“卓越计划”培养计划中,毕业环节工作大大提前,其中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在第六学期期末完成,第三学年暑假就进入“卓越计划”合作基地,开始边实践边做毕业论文/设计,整个毕业环节时间跨度超过40周,这样既能保障毕业环节的时间,也可以解决与找工作、考研的时间冲突问题。

二、加强指导教师综合能力培养

“卓越计划”要求毕业环节的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莆田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学校,办学历史积淀较浅,校内教师虽然都具有高学历,但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实践经验缺乏,为了保障实施“卓越计划”的优秀师资资源,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指导教师综合能力培养。(一)加强指导教师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原有教师考核系统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教师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中,忽略对自身实践经验的培养,逐渐脱离了实际应用,工程实践经验缺乏,使得许多教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学校出台的制度和政策,学院要求所有中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教师的实践锻炼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连续进行或间断式开展实践。由教师自行联系到企事业单位实践研习、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活动、参加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办的研习班或实训班。第二,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全职在企事业单位开展研究和深度服务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不少教师被企业聘请为技术顾问或客座研究员,这既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了教师科学视野,也为教师指导毕业实践环节提供了很多素材。(二)推进指导教师的学术交流学习学院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福建省重点学科和“生态环境与信息图谱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平台,设立交流基金,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中青年骨干前往国内外科研院所进修深造。在此政策激励下,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先后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等进行进修访学。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为他们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提供更多机会。通过这些交流,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了环境工程“卓越计划”的毕业环节的指导质量。

三、建立高质量的“卓越计划”合作基地

学院“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分为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实行“3+1”模式,第4学年在合作基地培养,他们的毕业论文/设计基本都在合作基地内完成。因此,合理选择一批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较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卓越计划”合作基地,是保证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学院从常年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卓越计划”合作基地,比如,莆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普罗达克森(莆田)水处理有限公司、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厦门中迅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碧水蓝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基地都具有较强的从事环境专业的研究和工作的基础,有技术骨干力量作为合作导师,且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改的项目,可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通过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合作,有力促进了“卓越计划”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的提高。

四、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指导

普通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环节通常是在单一的校内教师指导下完成,大部分课题来自教师的科研前沿课题,本科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且易使培养的学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卓越计划”的毕业环节中,实行“双导师”培养体制。“双导师”中校外导师由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学术背景,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家或有一技之长的专家组成,他们长期工作在环境工程设计和解决环境实际问题一线,与他们合作可以加强学生在毕业环节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在毕业环节实施过程中由校外导师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任务书,并提交到学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具体毕业环节的技术指导,按照课题实际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毕业环节过程管理、毕业论文的理论提升、资料整理,并将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作为不断改进的依据,不断更新校内教学内容,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在实行“双导师制”后,所有选题都直接来自校外导师单位的实际工作,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双导师制”的实施还使学生提前融入社会。一些合作单位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可以在毕业前对实习学生进行考察,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实习学生就业的机率相应得到提高,用人单位由此缩短了试用期限,节约了培养成本。

五、强化过程管理和监控

“卓越计划”的毕业环节大部分在合作基地完成,其质量监控难度较大。学院据此制定了毕业环节管理和监控的计划,除了校内导师实时跟踪监控指导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环境工程系都定期到合作基地检查,包括学生出勤、实验记录本、毕业论文/设计进度等,基本做到周周有检查,月月有汇总。在毕业环节期间,“卓越计划”的学生回校三次,以组会的形式向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汇报他们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卓越计划”下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学院邀请校外专家、校外导师和部分用人单位参与论文答辩,避免了毕业论文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时现场气氛明显活跃,学生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倒逼着“卓越计划”毕业环节的教学质量提高。

六、结束语

毕业环节对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技术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卓越人才”,更好满足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牵涉的因素非常多,仍是各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结合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从调整毕业环节进度、建立高质量的合作基地、加强指导教师综合能力培养、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和强化过程管理和监控等方面入手提高“卓越计划”毕业环节质量,成效显著。入选“卓越计划”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以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这些成绩表明毕业环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良好。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为更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情况的改变而适时调整,为培养高质量的“卓越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保设备工程;课程设置;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解清杰(1973-),男,河北献县人,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吴向阳(1965-),男,江苏丹阳人,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工业中心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XJG2012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03-02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环保设备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适应这一人才需求态势,教育部2010年首批批准江苏大学等4所高校招收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目前,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时代赋予的巨大挑战,如何在专业教育方面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仍然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之一。

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新专业以及完善课程体系,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开设该专业的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作为一个新专业,对于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各高校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江苏大学作为国内最早招收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江苏大学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环保设备领域基本理论,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环保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与管理以及环境分析与检测、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工作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工程学、污染控制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CAD绘图、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保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修养以及较好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系统掌握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理论,包括:化学、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环境工程原理等;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计算、分析、测试和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了解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敏锐的观察事物以及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良好的科学精神与职业道德。

二、课程设置特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对大多数高校而言,新专业是在环境工程专业基础之上筹建起来的,新专业有其突出的特点,其课程体系设置思路不能等同于环境工程专业。

对于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而言,学生应该掌握与环保设备相关的基本理论、原理及方法,对环保设备具备全局观和系统观。而环境工程专业要求具备环境工程有关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2]环境工程中的环保设备系统知识仅仅是环保设备工程专业需要掌握的环保设备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方面,环境工程土建施工不是新专业掌握的重点,这恰是环境工程专业要求的重点内容。因此,从培养方案看,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其中一些课程创新色彩浓厚,具有很深的机械工程专业特点,国内国外均无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对于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中的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力学等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在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教学中应注意筛选和有针对性的调整。结合专业建设需要,可考虑重新编写教材。如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4门课,可以根据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对化学知识要求较低的特点整合成环境化学基础一门课。对新专业而言,应该注重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中的设备相关基础理论的讲解,如开设工程材料及其制造技术、公差与检测技术、机械传动、传感器技术等。对工程图学,重点应放在与设备结构相关的制图理论,而不是土建施工图纸的绘制;对流体力学,应该以基本的流动方程与流体机械的基本理论为重点;机械原理与设计中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动力学理论应该让学生掌握,而与环保设备无关的齿轮传动、螺纹连接及连杆机构器等不作为重点。

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成中,除专业基础课外,专业课是课程体系的重点。环保设备、污染控制技术、固废处理与处置、环境分析与检测成为新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他课程体系应围绕主干课程进行建设。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等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仅仅是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参考或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在教学实践中,环境分析与检测是分别整合了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技术三大专业基础课内容,以环保相关的分析与检测为主要内容进行专业课程的安排。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了管道工程、环境工程施工与管理、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环保设备模型与仿真等。

设置工业系统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实践环节,但各阶段的实践内容均不同于环境工程专业。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要求了解工业设备的生产和制造过程,实习地点为江苏大学工业中心和机电总厂 ;专业认识实习应该了解污染控制原理及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实习地点为污水厂、废气处理设施等污控系统以及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新专业的就业对象一般为环保设备设计、制造或运营企业,因此,毕业实习应该与毕业设计结合,围绕此类业务开展毕业设计。图1所示为江苏大学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三、教材建设

对于一个新专业,如何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教材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知识丰富、技能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支撑。如前所述,本专业的建设是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因此,对于内容和要求相近的课程可以采用环境工程专业通用的教材,如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学基础、环境生物技术、(水、气、固)污染控制技术和一些选修课程。而对于学时或内容要求明显不同于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及本专业特有的一些基本课程、特色课程和实践课程,则需要加大建设力度,组织优势力量进行组织编写。

1.基本课程教材建设

基本课程是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的课程,是不论将来从事环保设备哪个方面的工作和研究都应当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该专业的入门课程。学完基本课程,对该专业技能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1)环境化学基础。如前所述,环保设备工程不同于环境工程,其对化学基础课程的要求略低,同时考虑到机械类课程的开设,因此有必要对化学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一方面适应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学时。环境化学基础课程就是结合该专业特点整合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化学课程,以适应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而设置的。

(2)机械原理与设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工程等专业开设的类似课程,对于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而言,机械原理与设计应该更偏重于简单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和机械系统设计综述等内容。

(3)环境分析与检测。该课程作为一门骨干课程是基于短学时的要求而开设的,其核心内容应该包括分析仪器的使用,水、气、固、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检测方法介绍。该课程亦是一门集成型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传统的分析化学、环境监测等几门分析检测课程的内容。

(4)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目前,该课程相关的教材较多,如刘宏编的《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罗辉等编的《环保设备设计与应用》,周敬宣编的《环保设备及课程设计》,陈家庆编的《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等书使用量较大。但是,这些教材均是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而编写的,而其作为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专门编写一部更系统更详尽的教材,以适应专业特点,并体现专业能力。

2.特色课程教材建设

特色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体现不同学校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亮点以及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倾向。如江苏大学是一所机械基础较强的特色院校,且位于环保设备制造企业众多的长三角区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环保设备模型与仿真、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等校企共建的特色课程和特色教材。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院校作为一所石化类院校,其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亦很明显。[3]

3.实践课程教材建设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自动控制三个专业,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应设立的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测量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均不同于上述三个专业,因此对其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编写一套集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于一体的实践课程教材,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学习需求。

四、结语

对于一个新办专业,由于建设的复杂性,其课程设置的优化和教材的建设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很多经验要通过建设过程中的不断总结才能逐步完善。对于目前而言,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在理论教学中,如何尽快实现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处理和解决、科研问题、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等。要解决以上问题,还需要高校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解清杰,赵如金,刘宏,等.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29-30.

[2]周翠红,陈家庆,孔惠,等.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6):16-18,47.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瓶颈;创新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67-03

当前我国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质恶化、气候变暖、环境激素水平增加等,特别是近年来秋冬季频发的雾霾现象,不但使空气质量严重恶化,而且导致人群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威胁人类健康[1]。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要求我国环境学科人才的培养注重综合性,并强调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发掘学生创新潜力的有效过程,是环保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环境监测综合实验》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核心实验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了环境监测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室操作掌握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要素中代表性环境因子的采样、监测、数据处理的过程[2]。该实验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严谨研究思维、独立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水和废水、大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监测),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授课教师既要准备实验,又要尽可能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开课工作量大,容易形成实验内容僵化、实验过程不严谨等问题。本文总结了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探讨了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可引入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适应21世纪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校《环境监测综合实验》课程的瓶颈

1.环境监测环节包含不完整。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过程包括现场调查、监测项目选择、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和预处理、样品监测分析、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节。目前安排的实验教学过程多为:实验教师准备好实验条件(实验试剂、样品、仪器设备调试等),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实验,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所用样品基本为教师提前采集好或实验室配置的纯物质。这样的实验过程存在弊端,一方面,实验过程中,学生未接触到完整的环境监测环节,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佳,实验过后印象不深;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对真实环境监测过程的认识,不利于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2.缺乏创新实验机会。环境监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共附有15个可选实验,但受限于实验室容量和课时,目前只安排了8个实验(见表1)。由于实验准备过程要耗费教师大量精力,目前没有再增加实验项目的可能性。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环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再满足于验证性实验的操作,在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上均提出了新想法与教师交流,但实验课程目前没有给学生提供创新实验的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3.实验考核标准单一。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主要依靠学生出勤和实验报告,部分学生积极性欠缺,在实验过程不严谨、实验报告书照抄书本的现象严重,形成“重结果,轻实践”的现象。很多学生对实验过程不够重视,实验操作不严谨,如对于移液管使用、腐蚀性试剂取用、滴定管操作等基本实验过程都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却未反映在实验成绩中;部分学生不能客观地理解实验过程,过分追求“完美”的实验结果,缺乏与理论教学的结合,缺少个人体会和思考。这种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报告而不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了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也同时打击了部分学生独立学习和进一步研究的积极性。

二、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1.独立研究能力。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环境问题和各种新型污染物,如雾霾污染中PM2.5的有毒组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环境监测课堂内容的学习已经远不能满足环境前沿发展的实践需求,环境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不仅要学习典型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更要注重在学生X海中建立污染物监测方法的理论体系,如对于金属类、非金属类、有机类物质应熟知其分别采取哪种提取和监测方法。面对缺乏监测方法的新型污染物,能够通过污染物性质、化学结构等信息初步明确其监测方向,并能通过独立查阅资料、广泛阅读文献、类比法等开发有效的监测方法。

2.仪器分析能力。环境工程专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和发展,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所运用的滴定法、移液法、手动采样法已越来越多地被自动分析仪器所替代,环境监测领域传统分析技术逐步被仪器分析技术所取代,监测技术逐步自动化、智能化、成熟化。目前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已经用到的仪器包括:COD消解仪、BOD培养仪、pH计、氟离子选择电极、大气气体与颗粒物采样器、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电热消解仪、声级计等,所用设备以中、小型仪器设备为主,缺乏市场上大型分析仪器的介绍和使用[4]。虽然传统化学实验方法更利于学生严谨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也要逐步提高学生的仪器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大型、综合性分析仪器的使用和自动监测技术的了解,以响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发

1.抛锚式教学的引入。抛锚式教学(或“探究式”教学)是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育白皮书”中倡导的教学模式之一,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教育情境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为“抛锚”),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而不是仅仅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介绍和讲解[5]。抛锚式教学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中引入抛锚式教学能很好地解决实验环节包括不完整、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

王英刚等[6]在2009年指出,抛锚式教学过程可简化为五个基本环节,即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具体到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为:通过模拟环保局或监测站的实际工作,为学生创立与实际工作相似的场景,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出面临的问题、具备的工作条件(实验条件),适时抛锚;学生通过结合课堂理论学习、查阅资料、与老师提问互动等方式,完成监测实验开展中需要确定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案、监测方法、实验条件准备等过程,采集样品、预处理后完成监测分析,并处理数据,评价监测结果;最后由指导教师评价实验过程,给予总结。在抛锚式教学全程,教师要积极参与,能在学生困惑、解决问题方法出现偏差时及时纠正。

在新的教学实验指导书中,按照抛锚式教学法的要求,将水样中悬浮固体物、氟化物、氨氮、BOD和COD的测定实验(表1,实验1-4)改为校园内湖水、北京市公园河水的水质监测实验,在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表1,实验5)中进一步模拟监测站工作场景,改为空气质量连续监测(一周或更长时间),并每天空气质量数据。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目前实验室不断改进陈旧实验装置,更新仪器设备,购买了多种新型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并进一步开发了与之相关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改革操作型和验证型实验过程繁琐、内容程序化的弊端。

如根据学院教师的科研创新项目相结合,开发了液相色谱法测定桶装水中环境雌激素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对未知环境样品检测方法的开发过程;根据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开发了离子色谱法快速高效测定自来水中无机离子的实验,其检测效率远高于分光光度法。创新性实验的开展不但拓宽了环境监测教学实验的知识覆盖范围,而且可以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环境学科人才培养一向重视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环境监测实验课程作为连接课堂教学和实验学习的中间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契机。一方面,对于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需要综合其实验操作水平、参与创新实验的积极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化实验报告中与实验指导书重复的实验步骤等内容,杜绝实验报告内容的简单复制和粘贴。另一方面,在每年的课程结束后,对实验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学生,学院都会积极联系和安排学生前往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参与顶岗实习,深入环境监测工作的第一线,了解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培养其实践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加入环保检测公司、家乡的环境保护监测站、中科院等研究院所进行不间断实习,像正式员工一样参与野外采样、实验室处理和分析测试、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全过程。在此期间,学生看到了环境监测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了环境监测的具体运营情况,初步体会了踏入社会工作的感受,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发现自身短板和存在问题进行弥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I:

[1]陈仁杰,阚海东.雾霾污染物与人体健康[J].自然杂志,2013,(5):342-344.

[2]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4,20(6):5-8.

[4]段凤魁,余刚,黄俊,杨阳.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73-176.

[5]全玉莲,吴举,刘军,王颖.探究式教学法在高职环境监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3):97-99.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1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都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一专题进行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不断克服面对大家讲课时的紧张情绪。1.1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在原有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等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开展专题讨论和互动教学。1.2实验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增加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验内容,新开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实验课程。生产实习企业增加啤酒厂、堆肥厂。毕业论文选题紧跟社会发展需要,研究论文的比例增加到约50%。增加创新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2.1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增加生态学、生物科学技术等可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方法与内容,突出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可分割性。加强环境工程前沿性知识的教学,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环境工程技术、安全生产与清洁生产中的环境工程技术、区域循环经济建设中的环境工程技术以及流域水污染中的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部分强调公式推导与过程证明,采用节奏适中的板书教学,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的提高。环境污染事故案例、环境工程设备的原理、安装、操作以及污水、固废、垃圾焚烧等具体工艺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突出设计原理,增强课件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强化视觉效果,使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主动性。实现板书与课件的合理结合,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专题讨论,学生自制PPT,走上讲台讲解,加强互动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热情。2.2实验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新开设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等实验课程,增加实验的创新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紧跟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独立实验操作的技能。生产实习时深入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了解各种污染控制工艺、流程、污染物监测及污染治理和控制现状,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程序等,增加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于科研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一人一题。选题、开题、试验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改革的价值与意义

3.1理论方面适合我校目前的教学模式,能达成教师的共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采用本课程改革模式教学,不可否认它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和实用价值。1)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2)通过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在教与学中的有效应用,丰富了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本专业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4)通过研究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新开课程,全面提高新开课程的教学效率。3.2实践方面随着此课题的深入开展,本专业教师技能得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得以全面上升,教师团结协作得以全面增强。1)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全面提高。利用本专业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研究水平。2014年以来,有多位教师获得了教学研究项目,包括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项目、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与实践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项目等。2)教学质量得以全面上升。本课题开展使教师更加注重专业发展,形成团队精神,使本专业走向创新发展之路。有两位教师撰写了教改论文并发表。本教学改革是在不断摸索与发展的实践中证明,它既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又能达到良好的长期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校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本课题研究中,教师们自制了许多课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力地促进了本专业的教学进程。3)教师团结协作得以全面增强。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们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课题的开展既融洽了同事间的关系,又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与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4改革方法的特色和成果

(1)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教学实践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文献研究法贯穿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吸收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完善该项目各阶段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课题的目标、内容、策略等进行分析。对实施的目标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划,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法是教师自制各种教学资源,并应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确定改进计划并落实。行动研究法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试验、反思、再试验、再反思中,及时反馈信息并进行分析,完善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积极探索环境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经验总结法是对教学过程的每一阶段进行及时总结,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2)本次教学改革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通过本次改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他们的学习热情、潜能、活动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已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外,本次教学改革还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加强了学生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维力和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了学习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贾建丽.特色专业课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8(16).

[2]田采霞.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0(18).

[3]刘启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4]李石,赵东风,赵朝成,吕俊.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8).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 课程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65-02

宝鸡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最早设立于1999年,其前身为环境监测专业(专科)。至2012年,已经连续招生13年,在校生400人左右。作为一个原师范类院校,如何办好工科专业,如何使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加强专业实践各环节的教学改革[1],特别是结合当地城市情况加强工科实践环节的建设[2],对地方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我院工科实践环节建设的思路

宝鸡文理学院从2012年开始,借鉴其他类似地方高校的环境工程本科培养目标[3],对工科培养的人才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突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实践培养体系。在工科专业实践环节建设方面,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和设想。

2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建设

2.1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适应宝鸡文理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已经初步成形,基本能够满足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需求(实践教学体系见表1)。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经过1999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四次修改,现在实践课程安排都是按照2012年新修改本科培养计划执行。

其中在2012年新修订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开了开放性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学年设计、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实验课时和实践课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和加强,其中增加了普通化学(普化实验由原来18课时增加到21课时)、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实验课时,专业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都得到了加强(12学时变为18学时)。实验内容也有原来大部分验证实验为主转变为以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为主。(实践教学体系见表1)

2.2 实验课程及实验室的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在实验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现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开放性实验。专业实验由过去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过渡到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特别是开放性实验的引入,使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室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绩,起初,环境工程刚建立起来时候。除了基础化学实验室以外,没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学生做实验要到西安某重点大学做相关专业实验。经过教育部评估时期的以评促建,学院极度重视工科建设与投入,投资600万新建环境工程各专业实验室,初步建立了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水工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水微生物实验室)、水质参数分析室、噪声频谱分析室、COD\BOD实验分析室、天平室等专业实验室等,初步满足了环境工程本科实验要求。

2.3 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经过多年建设,依靠宝鸡厂矿较多,污染治理较有特色,经过仔细考虑和选择已经在宝光电器集团、宝鸡凌云无线电厂、宝鸡热电公司、宝鸡十里铺污水厂、宝鸡陵原垃圾厂、宝鸡自来水公司、环境监测站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或认识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训练。毕业实习主要依托西安、太原等地的大型污水厂。

2.4 实验、实践教学材料的建设与完善

实验实践教学资料日益完善,根据专业需要,自主编写了个专业实验课程的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同时各实践环节的实结、实习资料、实习照片和实习图纸等资料也得到了收集和整理。

3 问题及探索

3.1 实验环节学分所占比例还应加大

实验课时在新修改的教学计划中,虽然得到了增加,但是和一些老牌工科院校相比,不论实在实验科目的设置上,还是实验课时上还有很大差距[4]。这一方面是因为实验设备、耗材不足、一些专业实验室还未建立,但另一方面也主要是因为宝鸡文理学院原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在课程体系中,综合素质课和公共选修课程所占得比重较大,制约了工科实践实验环节的发展。这就需要同时通过改革实验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大型实验仪器的使用率和加强实验师资力量来解决[5]。

3.2 实践环节内容还需改进

实践的内容除了了解,熟悉实习点环保设施,工艺流程,试验检测以外,还应结合书本,模拟现场,深入研究,最终达到从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Autocad)制图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改革实践内容,实践环节方向应包括环境工程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在水处理及其工艺,大气污染治理、固废的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就业途径方向上得到扩展。

3.3 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

实验实践环节应改革原有考核方式,从原来的注重理论考核和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注重实验实地考核,在实习考核上,采用实习笔记、实习报告、现场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针对现场的实际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设计和建议。同时教师在学生实践环节之前,就将一些隐含的设计问题提出,学生将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并解决。

4 结论

实践环节是一个工科专业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训练方式,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宝鸡文理学院在工科培养目标上确立了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摈弃了原来的以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思路,这对于环境工程工科专业来说,就是要把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体系的重点来对待,一方面加大对实践课程体系的修改与建设;一方面加大实验室、实验教材、实习基地、实验仪器及实验师资力量等的建设,逐步加大实践环节课时,增加实践环节内容、改革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妍,徐东耀.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48-150.

[2] 王平宇,段吴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环境工程本科教学体系改革[J].江西化工,2010(4):153-154.

[3] 李元高,严滨,曾孟祥,等.环境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05-107.

[4] 张军.不同类型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J].科技信息,2010(13):522-523.

噪声监测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第10篇

收稿日期:2013-09-19

作者简介:毛万红(1978-),女,浙江理工大学建筑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物理环境控制方向的研究,(E-mail)。

摘要:课程实验是建筑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提出建筑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到重要位置,重视实验整个过程的内容,从多个层面拓展实验教学形式,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实验中还应注意培育学生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求知创新的积极性。

关键词:建筑物理环境;科研精神;实验教学;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TU11-4;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130-03

建筑物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学习建筑设计中物理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三大部分。要求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定的材料、构造和设备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进行设计实践,因此,该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必要的实验教学。传统实验多以基础操作和验证理论为主导,效果差强人意。近年来不少院校提出由传统基础验证型实验向综合设计型实验转变,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实验内容、形式的设置上还应重视培养实验者(学生)求知创新的意识,并从多个环节拓展实验教学形式[1-4]。

一、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中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研究与实践也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一文提到:“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5]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注重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技能的掌握,要让受教育者具有灵活应用技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近年来,有关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的话题受到关注,建筑学课程中相关的内容也不少,但在设计创作中真正体现出来的并没有绿色建筑理论那么普及,多数还停留在节能技术的简单采用或强制执行规范的层面上,问题的关键还是设计师在这方面缺乏主动意识。 建筑物理课程作为建筑学建筑环境类专业基础必修课,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到重要位置。理论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为其在实践中的灵活和创新的应用夯实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实验前期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如指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建筑设计环境问题,或身边的建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实验后期总结展示学生实验成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探讨把实验成果应用于设计实践的方法和后继研究的可能。

二、开展科研式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强化理论教学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的实验实施者,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至关重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强调通过具体的实验内容的操作与记录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即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具体而言,就是从问题的提出,到发现实验结果的多个可能性及其内在原因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才能真正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把实验的整个过程,当作基础科研来尝试,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思考的热情。如在建筑光学部分,笔者以所在学校建筑的自然采光现状为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分组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结合平时学习的知识、生活体验及设计实践,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形成实验小课题,组织小组讨论其研究意义、可行性和具体实验内容。实验小课题重在其实际意义,可以是探究相关设计实践中的疑惑,亦或是理论学习规律的定量求解。如观察教室空间中眩光出现的位置规律、强度和影响;教学多媒体授课和黑板授课采光环境的视觉适应性;典型教室空间采光系数的比较分析,可以具体到某一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等等。要求学生制订实施细则,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记录实验全过程,包括实验设备(照度计,亮度计等)的测试数据,以及环境的观测与体验等。最后讨论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研究的结论完全取决于整个实验过程的客观事实,可以是正面的,肯定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甚至可以无定论,仅仅是引发的思考等。

由于课程总时数与实验设备资源的限制,要开设全部实验大多数院校都难以做到。因此,可以重点开展两到三个实验项目。关键是要重视学生在实验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多层面实验教学环境

对未能开设的实验项目,可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环节,构建多层面实验教学环境,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一)借助多媒体引入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在课堂教学环节穿插演示实验视频。如在建筑热环境的建筑日照与遮阳的讲解中,借助建筑日照软件或三参数日照仪,模拟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太阳位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太阳运行规律、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引入建筑案例检验其建筑日照与建筑遮阳设计的实际效果。

课堂教学中引入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中的实验过程与结论,强化学生的环境控制意识,学习环境控制设计方法。如在建筑声学有关噪声控制的讲解中,引入对某住宅区噪声监测实验的设计与结论等等。

(二)设计作业中引入建筑性能辅助设计软件

鼓励学生在建筑设计作业创作中运用环境控制类辅助设计软件(如Ecotect),利用软件定量分析建筑设计方案中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的实际效果,了解方案的设计决策对建筑的内部物理环境、场地物理环境及建筑能耗所造成的影响,并将此作为设计依据之一[4]。

(三)组织学生参观优秀生态建筑设计案例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优秀的绿色建筑实例,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实际案例中有关材料、技术及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切身感受建筑作品最终的实际效果。

(四)开放性实验的开设

除传统选修课外,可独立开设小班制实验选修课,针对学生兴趣特点和教师科研方向开展个性化教学实验,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也可以满足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竞赛、毕业设计的相关需求。

四、结 语

实验是意识主导的实践行为,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建筑物理课程实验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建筑设计中关注问题,并以此为创新设计的突破点,是提高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金薇.建筑物理实验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3(2):151-154.

[2]黄险峰, 陆益民.关于在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型实验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增刊:103-104.

[3]凃宁宇,刘洋.建筑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8):189-190.

[4]谢芳.论将学生主体作用贯穿到建筑物理实践教学中[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Vol.31. No.1:67-74.

[5]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 2006(2):3-10.

Architectural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emphasiz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MAO Wanhong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Zhejiang Sci-S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P. R.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chitectural physics teaching because it can strengthen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 It i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emphasize experimental contents and form in the whole experimental proces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itiatives in study and innovation, and exten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satisfy the goal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上一篇:服装毕业设计实训报告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