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11 17:17:29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1

一、创设阅读情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阅读活动之前设置良好的阅读情景有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行阅读活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注重在阅读课程之前进行有效地引导,也要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在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课程之前,设置简短而富有情趣的故事或者问题,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渴望。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而不是把阅读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之中,并且和小学生一起进行阅读、表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不是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学生在情景中进行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阅读的情景性,能够让学生在类似的情景中快速回忆起所学的知识,阅读效果更佳。

二、选择阅读内容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上,可以选择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也可以选择阅读教材之外的书刊杂志上的内容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选取时,多选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等浅显易懂的故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既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文学常识的积累,提高文学修养。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或者过于枯燥、晦涩难懂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可能使学生由于看不懂阅读材料而对于阅读活动本身产生抵触心理,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三、转换阅读方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方式之间的转换,而不是一种阅读方式一直进行下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材料和阅读后习题来确定对于阅读材料是进行精读还是略读,或者进行跳读,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对于阅读中生动形象的不同角色,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不必囿于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进行阅读的单调形式。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内互相朗读等各种方式来进行,阅读是一件安静的事情,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同。教师还可以组织阅读后的讨论,就某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谈谈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发言,尽量不要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阅读之后的相互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思想,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在进行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的偏差,并且学会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

四、传授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不如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外进行阅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所以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课程之外进行自主阅读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于各种阅读方法进行练习,并且在阅读之前让学生略读文章猜测大意,然后根据测试题有针对性地对于特定的段落内容进行精读,经常性地进行类似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在各种阅读方法中选择更合适的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今后学习生活中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量的提高。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阅读课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对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合理安排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2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日常语言技能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尤其是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针对性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会对其信息获取情况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听、说、写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重视,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然而不同年纪阶段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明确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应加强对培养其阅读速度及质量的重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句的意思、所传达的情感等,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还应指导其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比如诗歌、说明文、叙事文等,且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给学生时间让其自己查阅图书、资料等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在此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及认可,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

和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科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人文精神,同时还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等独特的学科性质。因此,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即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及发展语言,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加强对该学科自身特点的重视,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阅读教学其实质即语文语言活动的反复再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不可过于注重单个字词,而应加强对整句、整段理解的重视。对于阅读期间应培养学生抓重点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教学时可指导理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等句子的意思,使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的态度,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阅读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及素质。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不同时间太阳的大小,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切身的感受,使其更好的题解文章。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进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收集阅读材料时可通过报纸、资料、网络等途径,确保阅读材料的丰富性,主要应包含说明文、记叙文等,从而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有效的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增强其阅读兴趣,使学生读有所获。

四、避免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多数学生存在有阅读速度慢、难以正确理解全部信息等现象,其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同时也极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及时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注重细节语句。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极易一字不漏的阅读,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造成影响,其获得的往往只是分散的信息,其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第二,断章取义。部分学生在阅读时还停留在课内阅读阶段,不能迅速的理解文章的含义,极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改掉不良阅读方法及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专用应利用整体教学、略读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而合理的对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结合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作为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教材教育的重视,同时还应适当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其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使学生正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精髓及乐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英.心随文动 笔下生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31-232.

[2]张霞.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3):123-124.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3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其显著的特点,它既巩固和深化巩固和深化了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对高年级阅读目标的实现作为铺垫。因此,"瞻前顾后,正确引导,把握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新的思路和突出特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中年级的阅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这一目标和它的突出特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明确三个侧重点: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课外拓展积累。一、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1、书本阅读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通常是把少数经典文章作为内容,希望通过这些文章来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使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但实际情况这是不可能的。一册书只有20篇左右的文章,教师再会讲,学生再会学,也是达不到目的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因此若没有大的输入量,学生的阅读积累与阅读分析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2、教师的讲析,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几乎每位老师都睡认为,我们阅读课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自由的发展。通常情况下,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多,而学生在台下则昏昏欲睡;或者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却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因此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能锻炼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的机会很非常少的,教师也喜欢将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是直接将教参中的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其中没有一个思维的过程,这样完全忽视学生的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也是极其被动的来接受知识。3、主体缺乏阅读的驱动力

目前,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不强,甚至有些学生对阅读缺乏正确认识,认为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会立竿见影,因此学生通常表现为缺乏功夫,怕读书,不愿阅读。即便阅读也只是单纯地看看,就如同是看故事书一样,粗枝大叶,囫囵吞枣,根本没有去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似懂非懂而已,因此更谈不上品味鉴赏。阅读应该是人生得意之事,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高尔基也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当然,几乎所有学生都喜爱阅读,但有很多学生却不喜欢上语文课,这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悲哀。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已举步维艰,有限的课本内容,单调的教学模式,僵硬教条的考查、考试办法,使学生无法体会文学作品的整体美和内在美,不能形成良好的文学沉淀和积累,更谈不上对文学的鉴赏和感悟。二、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措施 1、创设体验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小,且思维活动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置身于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并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真实的亲身体验,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感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锻炼自主阅读的能力。2、熟读精练,适当延伸,培养读书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默读和略读的分量,目的就是逐渐提高把握学生把握关键语句及文章要点的要求,从而为理解篇章结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掘与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学资源。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搜集课外读物,从而利于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能力。3、课外拓展阅读,加速有效积累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而要适当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掌握的阅读方法和读书能力充分的应用到课外阅读中。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则应是以课文为主,教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阅读文学作品要看有益健康的少儿版名著,而不应仅局限在作文选上,因为作文还远远不算文学作品。要提倡学生看读一些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以及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以及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因为读一些长篇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力、熏陶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三、结语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问题提出

部分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训练,阅读训练仅是中高年级的教学任务,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规定了现代的阅读观。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亦应这样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全过程,且该过程具有双向性的基本特点,具有较强的互动性。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经常性地强调阅读方法是为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是单纯的,甚至机械性地分析。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情感初级感应区,可较快地接受新知识,且更容易受到深远的影响,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学会阅读,会阅读的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语文。笔者结合近几年来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经历,初步形成了语文教学阅读训练的经验。

二、问题分析

(一)善于抓住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好奇心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好奇心,学生才会有去阅读的兴趣。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学棋》这一课我是这样来设计导入的:在古代,要想学习知识就必须去拜师学艺,就有两个学生听说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下棋高手,都想成为棋艺高手就去拜师,可是后来啊,一个成功了,而另一个却没长进,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齐答:“想!”。教师顺势说:“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阅读课文。”

经过上述这样导入,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浓,有的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了。通过学生的阅读,找到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且明白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就是阅读。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提高,他们的阅读激情才能迸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得到发掘。

(二)设置特定意境,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置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阅读课文,犹如艺术欣赏。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于成年人的认识,是比较单纯、天真的,鲜明的感性认识是儿童也就是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的特有特性,将阅读素材放置于特有的环境之中,使学生能够把自身置于阅读文字之间,从产生对阅读的吸引力。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形成最终的阅读质量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简单的分为简单阅读、深入阅读两个阶段。

简单阅读是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一个直观认识,那就是没有不认识的字、词,基本达到“连词成句”的目的,但尚未理解阅读对象的内涵所在。

深入阅读是学生在简单阅读的基础上达到理解段落划分,理解每个自然段所表达的意义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简单阅读的量化、质变的结果就是深入阅读,低年级学生通常要经数次简单阅读才能达到深入阅读的目标。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更要突出“读”这个关键,要用小嘴将阅读的内容表达出来,使阅读内容通过大脑转化为对阅读内容的认识。

(四)巧妙设问,巩固阅读成果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切合实际的阅读问题是不断提升阅读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通常的、最直接的提问是“填空式”。如“两只麻雀从屋檐下面飞了出来”,一般的、古典式的提问便有“有几只麻雀飞出来了”、“麻雀从哪里飞了出来?”等几种。

但是,如果略微对提问作一定程度的修改,便可以形成较好的思维定势,如针对上述“两只麻雀从屋檐下面飞了出来”这个同样的问题,则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从屋檐下面飞出来的是小鸟吗?”、“麻雀为什么从屋檐底下飞出来了?”等等形式,而这两种提问的设置则可使儿童的思维具有发散性、广阔性,不再是背诵式呆板地理解阅读内容,而是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使学生从小就从阅读中掌握挖掘深层次的基本技能,将思维训练与阅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与其它学科教育的连续性(因为数学教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思维转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简单问题)。

三、结束语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 高年级 阅读能力 解决方案

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单词、听力、阅读、写作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些内容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对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新课改内容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这种课程安排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之后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的基本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的英语阅读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其它内容,比如语法、单词等进行更加全面的掌握。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字母和常见的单词。学生们掌握的词汇量更加丰富,可以进行完整的英语阅读。五、六年级的英语阅读基本包括阅读前准备(pre-reading)、阅读中分析(while-reading)以及阅读后延展(post-reading)内容这三个部分。其中,阅读前准备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后的延展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其它表达方式。

二、目前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偏低

目前普遍存在着学生英语阅读量不够的情况,只有在老师或是家长的监督下,他们才可能进行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并且,他们的阅读内容基本只局限于英语课本,很多课外的英语阅读内容他们都不会涉猎。五、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大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再没有人对其进行监管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进行自主学习。英语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项难题,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阅读难以理解而且十分枯燥,所以他们用于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少的。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变。但是,这项工作的进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让学生进行背诵。并且,由于受到影视教育观念的影响,面对日益紧张的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偏重于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而不是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一来,阅读课程就会失去其原有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们对英语阅读的意义不够明确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越来越重视对英语的学习。英语阅读能力是一项非常实用的英语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受到语言环境或是社会环境的限制,小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一些英文图书或是英文报刊等。虽然我国每年都会从海外引进大量的动画产品,但是通常都会改为国语配音。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很难了解英语阅读的现实意义。为了完成课业目标,他们更乐意将精力和时间用于背诵单词、练习语法或是做练习题。虽然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阅读作用,但是,这些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帮助学生练习语感,提升阅读能力。

三、关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提高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方面起到一定的在作用。

(一)加大对学生英语阅读的监督

这项工作不仅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监督,也需要家长对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英语阅读行为进行监督。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是比较差的,很多小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学习在他们看来是十分困难和枯燥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重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必要时要对他们的英语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进行严格要求,当学生的应阅读量达到要求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也要制定一定程度的惩罚措施。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改善目前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注重改变课程的设计方式,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体。五、六年级的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周边事物也有着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传统的英语教学大多是教师进行讲解或者是监督,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使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课堂讨论,对其无法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投票的方式,让学生列出最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其进行分组。为每一个小组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具体的任务内容由学生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决定。在后续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进行相关的提问,并让学生在讨论后得出结果,进行汇报。目前,我国部分小学已经开始试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英语学习,全方面的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

2.强化游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在英语阅读课程中增加一定的游戏形式,提高英语阅读的趣味性。例如,针对某一章节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找到相应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对其进行情景化模拟。并且在此过程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并让没有进行情境模拟的学生进行回答。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小规模的英语阅读比赛,在这个比赛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读过的英文故事,这可以激励学生用更多的课外时间进行英语阅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阅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提升阅读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学生要进行长期的英语阅读,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教师们要注意不只是要让学生在课上进行阅读学习,也要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英语阅读,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元.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策略[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1.

[2]马艳.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话题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7.

[3]杜燕.浅谈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教学[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Studyjournalofmoderneducationandteaching).2014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Studyjournalofmoderneducationandteaching):2014:1.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6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修订也主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及语文的规律进行改革,对课文大幅度的进行了调整。其中包含大量时代感强、内容丰富的课文,提高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课文的分量也有所增加。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教材贯穿的理念与学习方法落实到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对阅读教学进行讨论。

1、贯彻多读少讲的阅读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主动的进行阅读,以积极的思维体验文章情感,对文章有所感悟,获得思想上的启发,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新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主要包含三类阅读要求:精度、略读和选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在实践中获取认知,由认知再进行实践;注重课文之间的衔接,体现出逐步提高、循环往复的特点。

2、精读课文

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多读少讲。所以在面对精读课文时,并不是教师一味的去讲解,而是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与感悟。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中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反复的进行朗读,逐步的理解课文,对于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些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文章细读并深思,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善于质疑,适时的进行点拨,在反复精度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逐步的将学生的体会与理解进行深化,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实践中独立的、自主的、探究的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如在《林海》这节课中,对“岭的特点”一节的教学中,采用读+画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对大兴安岭特点进行了解,然后通过动手画简笔画的方式描绘出大兴安岭的形态,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

3、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在新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阅读技巧、语文基本功等用于实践,从而起到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体现出明显的独立阅读特点:首先,让学生独立的对文章进行阅读与思考,然后根据阅读训练重点及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文章中的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要求:在内容上,训练的重点并非理解词句,应该抓住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理解;在教学方面,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阅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体会读书的方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如在《阿里山的云雾》一文中,在学生完成朗读之后,教师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进行发问: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有种惊愕与喜悦之感?通过提问,学生会通过阅读在文章中寻找答案,教学的中带你也侧重与引导学生反复进行阅读。最终,学生会逐渐感受到作者通过恰当的语调及语气,对阿里山的语文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准确的读出,最后确定作者之所以会感到模型的惊愕与喜悦,是因为阿里山的云雾是变幻莫测的。

4、指导学生勤于感悟、主动积累

语言的积累是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对读写的规律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强化读写整合的意识,保证读和写的互补,让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精妙之处进行领悟与品位,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的积累语言材料,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精美的片段,不断的去积累与品味。如《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用优美简洁的语言对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描述,将桂林山水的美景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在对这篇文章进行学习时,主要采用熟读成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反复阅读中,学生也深刻的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景及语言材料的美,在诵读完成后的交流中,学生也逐渐感受到“对比描写、抓住特点”的写作手法。

5、引导学生独立思维、读写整合

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要不断的提高阅读的效果,针对阅读的内容,结合阅读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有重点的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是归纳型、感想型,也可以是摘抄型或评析型,根据训练的重点,也可以设计一些小作文让学生进行练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视角和感受能力,通过读书笔记及练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并鼓励学生求同存异。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及读书笔记等展评形式,吸引学生去阅读、去创新,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语言材料基础。如在《荔枝》一文中,采用细读+赏析的方法,让学生对母子之情进行准确把握,学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通过细读,找出文章中的优美句段,并添加批注,写出这红写法的好处,然后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对这些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进行品评。通过这种方法,为学生在写作中对人物描写时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

6、结语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来说,应该紧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作为教师来说,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教材中的精读、略读及选读课文合理的安排与整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创新,重视阅读教学,从而使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沈晓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浅谈[J].新课程导学,2013(9).

[2]黄成.浅探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新模式[J].新课程:教师,2012(6).

[3]张莉.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J].金色年华(下),2011(9).

[4]余淑娣.阅读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1(8).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7

关键词:低年级 小学生 阅读能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82-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听、书、读、写”能力培养关键[1]。在低年级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所占教学比重也最大,在培养小学生入学早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效果明显。本文对提高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技巧总结如下,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课改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因材施教,根据低年级小学生个性特质实施阅读教学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2]。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倾向性越来越鲜明,个性特质也越来越固定。很多家长认为性格直爽、认死理、爱表现的孩子不够乖,高分和听话才是典型的好学生。实际上,小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是一个优点。从阅读教育的角度来说,活泼外向的小学生,教师可巧妙利用其个性特征,有效渗透教学理念,培养阅读爱好,抓住思维动向,善意鼓励,这样教师很容易和小学生产生教学互动,对于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事半功倍。但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关注小学生个性结构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引导其个性特质正向发展。

二、注重低年级小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培养阅读兴趣

有学者指出,给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学龄初期应尽早着手阅读量的积累[3]。帮助其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读物,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给小学生推荐各种好书,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比赛,鼓励小学生订阅、购买、和同学互换读本,培养小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和逛新华书店的好习惯,为学生搭建图书角、好书推荐活动等平台。书籍内容可涉及国内外优秀儿童手绘本、故事、漫画书、少年系列读物、童话书、拼音读物等。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量的积累,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更为今后逐步培养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形成良性影响[4]。增大阅读量,激发小学生阅读潜能,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当前新课的改发展趋势。

三、运用有效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国际引导式教育协会”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引导式教育”的理论由匈牙利学者AndrásPeto不断探索后所创建,是指通过他人的引导、诱发和教育,采用综合的康复手段,调动患者的自主运动等各方面的潜力,以娱乐性和节律性意向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和参与意识[5]。以此来促进功能障碍者的改善。该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医学康复领域,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6]。在发达国家,通过将其融合在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和康复训练当中,取得了不菲的疗效,深受家长及社会欢迎。此法在欧美、日本及香港等地非常盛行,近来来,在我国也取得长足发展。将此法运用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上,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均是刚入学的儿童,从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升入一年级,爱玩爱说,自理能力较差,行为自由,注意力爱走神且集中时间短。对事情的观察单一,注意内容多与兴趣、情感有关。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低年级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上课不够专心、回答问题有困难、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等现象。有的小学生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有的爱磨蹭,写作业慢。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如果能运用有效引导,则可以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顺利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结合小学生此期的特点,运用引导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不仅影响到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会给小学生以后的学习留下潜在不良影响。低年级阶段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和高年级小学生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循序渐进,灵活运用适合其年龄阶段和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素养,为将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春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课外阅读,2013,(2)106.

[2]刘玉娟. 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中国特殊教育,2012,(10):90-95.

[3]Watkins M W,Coffy D Y.Reading motivation:multidimensional and indeterminat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10):58-60.

[4]李虹,伍新春,张洁,等.不同形式分享阅读对儿童字词学习和阅读动机的长期影响.教育学报,2010,06(5):89-95.

[5]Sonja P,Cirila P. Dimentions of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in 3rd and 7th grade studengts. Study Psychology,2006(01):96-98.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篇8

关键词 阅读能力;不要受到约束;最佳时期

一、要敢于改变原来词、句、段、篇的分析思路,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课文内容的构成及其构成要素可以这样分析,基本单位是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少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学习顺序正好应该反过来。首先,从课文作者的写作过程而言,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才创作,在写作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意充分地表达出来。其次,从学生阅读过程而言,学生首先关注的是课文的整体。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强化的是部分,强调各个部分相加构成整体,就会引导学生和教师走入阅读的误区,至少造成学生忽视对整体的认识。1992年大纲小学一年级阅读目标主要是,“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二年级阅读目标的主要要求是,“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的一些方法。”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词与句,后面的内容要过渡到段与篇。这是遵循从点到面的思路,其中还隐含着这样的内在逻辑,即只有理解了词句,才能理解自然段;只有理解了自然段,才能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所以,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小学低年级必然重视词句的教学,认为这是基础,也是重点。1992年大纲对阅读教学总体要求也是如此,“阅读教学,各个年级的要求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侧重段与篇的教学。虽然在总体要求中也强调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但是由于突出各年级的侧重点,尤其是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地提出从低到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词、句、段、篇。

如果说1992年大纲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路是从点到面,侧重课文中词句的教学,那么2001年课程标准的思路则是从面到点,侧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无论是阅读富有情节变化的童话、故事,还是诵读儿歌、古诗,注重的是对课文整体的认识。对课文中词句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一方面对词句的要求降低了, 1992年大纲要求“理解”,现在是“了解”,即对词句的要求不应该追求准确、深入,实际上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是不可能,只能是大致、模糊地了解,对词句的意思说不出来、说不明白都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说明词语教学思路的转变。原来注重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具有追求“挖井”的倾向,现在则追求的是量的累积。懂不懂没关系,只要对这个词语有新鲜感,先将其储存起来。词语作为语言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词语进行积累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是追求词语理解的深入还是注重词语累积的数量,虽然需要综合多个因素来考虑,但是没有量的积累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积累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意义认识。另外,强调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也是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开始阅读就应该养成积累词语的意识和习惯。

二、务必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2001年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对这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至少可以做如下的理解。首先,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在拓展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快乐的时候。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快乐,孩子可以在想象世界中获得。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其次,这样的要求也隐含了这样的内容,即教师和教材应该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所阅读的材料和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地与人分享。如果学生面对着教材,无动于衷,毫无兴趣,没有喜欢阅读的动力,也就不可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让学生读,并且要多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索然无味。应该让学生去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因此,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关于阅读的教学案例范文 下一篇:保护视力的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