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中年 第1期

时间:2022-05-28 10:09:54

中年中年 第1期

现在流行名词叠加,电影《南京南京》面世之后,便有了电视剧《上海上海》,于是咱也东施效颦一把,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中年中年》,希望让人产生一唱三叹的感觉。

国人喜欢简单思维,凡事一刀切。谈及中年,必定是上有老、下有小,职场竞争压力大……”其实中年人并非都是如此,他们中有的还没有结婚,喜欢像《围城》中陆子潇一样,逢人就说自己还是“小弟弟”呢;有的虽然拖家带口,不过捧着金饭碗,吃喝拉撒外加房子,单位基本都包了,所以就像温室大棚里养的蔬菜,四季不分,并没有感受到中年的沉重感。

在中国,最能体验到中年压力的,其实是泥饭碗一族。我有几位朋友都年届四十了,他们在二线城市拿着六七千元月薪,工作比较体面,然而却都有些中年焦虑症。在公司里,中年男人不是爬上了中高层,就是辞职单干了。留下来的,往往给人以“混着”“赖着”的感觉。他们每天和一大群80后小同事一起做工间操,偶尔还被年轻上司训斥,心里很是别扭。然而看着那些出去自己混的中年同事,许多还不如以前,又有些不敢造次。辞职?不辞职?在这种选择的煎熬下,心理难免长期亚健康。

四十岁在中国有个别称“不惑之年”,这显然是小农时代的产物,如今社会每天在变,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四十岁有时比二十岁还“惑”。

“我清高了半辈子,现在越来越觉得顶不住了……”一位文友说。以前他独善其身,不去拍人马屁,最多加薪、升职缓慢一些。如今孩子要上初中了,他越来越惶恐,生怕不走关系,孩子进不了好学校。自己清高导致的后果,有可能殃及孩子。

思路不惑了,可是一贯硬气的他做不来低眉顺眼的事情,没法腆着脸去陌生“熟人”那里拉关系。

许多中年人其实都有类似经历,人到中年想要“性格转型”,蓦然发现“好性格”是要从娃娃抓起的,四十才不惑,黄花菜都凉了。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吃葡萄时先吃好的,再吃差的:另一种先吃差的,再吃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后者好一些,因为他们越吃越好,吃的过程中带着希望。然而人生在这方面没法选择,不可能先过老年,再过中年,然后青年……所以人到中年,看看剩下的日子,难免有些苍凉,都快夕阳红了。不过好在我们有丰富的文学作品,人家姜子牙七十多岁才找到一份好工作,公孙弘七十岁才得到领导赏识,足见只要还活着,希望总是有的。偶尔做做白日梦,40岁还可以觉得自己是“小青年”。

中年中年,心态决定状态!

上一篇:平生所恨 第1期 下一篇:心中装匹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