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用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8 18:01:41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1

论文摘要:由于社会对于电力的总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样对于输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成为电力部门非常重视的问题,文章讲述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详情,讲述了目前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策略及应用。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大型企业开发计算机仿真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其技能可以与在现场工作2年的人员比,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例如大型的锅炉装置、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目前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越来越统一,即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

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首先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三、结论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所介绍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变电站仿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0(9)

[2] 汤晓青,周林,栗秋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四川电力技术.2007(2)

[3]姜芳芳,来文青,龚庆武.虚拟现实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5(7)

[4] 王邦志,林昌年,蒲天骄.变电站集中监控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04(8)

[5] 张永翔,段绍辉,杨卫东,林昌年.深圳供电局变电培训仿真系统[j]. 电网技术.2000(1)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2

一、继电保护实训基地

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前身为湖北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培训中心,该基地于1988年建成,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2010年5月,经过严格的遴选,该基地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1.基地建设情况

基地按照实际现场标准设计500kV和220kV两个变电站的完整二次系统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对实际现场设备运行中出现的保护异常、保护故障进行模拟分析,以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同时,本基地还拥有目前国内继电保护设备最先进,厂家最广泛的优势,可用以开展各类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技能比武、教师培养等工作。

2.工作成就与动态

基地的投用,为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实训、比武以及项目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已先后多次承担国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人员培训任务,承接湖北省第五届职工技能大赛暨湖北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高技能比武等多项比赛,并依托基地顺利进行了湖北电力继电保护专业标准化课程开发项目(目前已验收通过),出台《湖北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继电保护培训规范》,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的肯定。

二、电力营销实训基地

国家电网电力营销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按照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专业技能要求建设而成,总投资900多万元,实训面积600余平方米,涵盖电能计量、用电检查、装表接电、用电信息采集、抄表核算收费、用电业务受理、95598客户服务七个职种,实现了电力营销教学、培训与生产实际操作的零距离衔接,可用于电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以及供电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考核、竞赛和鉴定工作。

1.基地建设

基地秉承“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满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人员现场技能需求为导向,按照“理论与实操相结合、重视实际技能培训”的培训思路,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全省电力营销人员培训体系,描绘出电力营销人员岗位学习地图,采用实操演练、案例教学、角色替换等最新培训方式,实现了电力营销培训的科学化和系统化,造就了电力营销专业特色培训品牌。

在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实训基地高度重视教培互举体系建设与开发,以研发促培训、以培训促研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强化与各网省培训中心的交流合作,努力将基地打造成电力营销专业的研发基地和研讨中心,力争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一流的电力营销培训基地。

2.工作成就与动态

电力营销实训基地的培训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要求,按照“理论与实操相结合、重视实际技能培训”的培训思路,从湖北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展了电力营销特色培训,通过案例教学、技术讲座、交流讨论、实操演练等方式,组织行业技术专家、企业资深技术人员、高校教师为学员授课,着重更新学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湖北电力营销培训的特色。

近年来,电力营销实训基地教师先后承担了全国“农电工知识技能竞赛”选手培训、全国“用电检查、装表接电”大比武强化培训、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湖北选手的选拔培训、国家电网公司“电能计量技能竞赛”强化培训、湖北省电力营销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工作,培训选手在全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一大批技术能手和技能专家从这里走出。在2005年、2008年、2010年连续三届的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之星”竞赛中,培训选手共计9人全部荣获获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之星”称号,1人荣获“十佳服务之星”称号。

三、仿真实训基地

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电力仿真培训中心是国内开展电力仿真培训最早的单位之一。1988年,原湖北省电力局决定在武汉电力学校(现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大型火电机组仿真培训基地,1993年2月,“湖北电力仿真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在并开始组织对外培训。

1.基地建设

基地研发实力雄厚,从1988年参与第一台仿真机组开始,先后自主研发了35kV―1000kV各电压等级的变电仿真机、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200MW~1000MW火电机组仿真机,生物质电厂、水电厂仿真机也已投入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地在努力研发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开发成果,曾为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等多家单位和机构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深受广大用户好评;与此同时,基地实行培训与仿真开发并举,仿真开发紧跟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的脚步,将培训需求融入到仿真机的开发中,开发出针对性、适应性较强的培训体系,并已出版配套培训教材多部,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仿真培训中。

2.工作成就与动态

经过多年努力,国家电网湖北电力仿真培训中心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电力仿真培训中心之一。2005年11月,基地通过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评估,首批被授予“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火电、变电)”。研发成果更是得到了业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2006年中心独立开发的“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获得中电联电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成果奖系统开发类一等奖;2008年完成的1000kV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变电运行培训系统已正式通过验收,专家组认定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由基地研发的各类产品多次荣获湖北省电力公司、华中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对基地的建设要求,下一步,基地将完善升级1000kV特高压变电运行仿真机,建设1000kV特高压培训基地,以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变电运行仿真培训需求。同时,还将按照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不同层次岗位,依据省公司内主要设备,结合现场实际,完成220kV、110kV、35kV变电站操作类、事故分析与处理、保护配置与运行、设备运行与控制、变电站运行管理等培训教材的建设工作。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规划建设;培训方式;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各级电网企业中,生产技术技能人员在实施与开展具体的运行、检修、操作以及营销等任务的优劣,关乎全局,举足轻重。从电网本身的特质和地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角度来看,只有切实提升电网企业实操员工的技术技能和队伍素质,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才能全面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和能力。电力供应企业在不断强化和提升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规划建设水平之路上,坚持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带动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促进二者共同发展。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了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规划建设中应该密切关注的若干策略。突出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实训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功能,首先技术技能实训项目主要是指企业和培训机构因条件所限而无法开展的高新技能实训项目;而电力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服务主要侧重高端和新兴职业,开展示范性鉴定和试验性鉴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做好新职业新技能的研发试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交流活动,开展师资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宣传等工作。

一、培训手段

1、实操培训与仿真培训相结合

仿真培训投资较少、形象具体,此类多媒体培训方法在火电以及变电等领域得到了普及。然而,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所要强调的是借助计算机所开展的模拟训练肯定不能和在实际设备所开展的仿真培训相提并论。所以,通过建设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培训基地,实操培训为主,适量引入结合仿真培训,全面坚持实操培训与仿真培训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地发展。如果条件许可,还可把各级培训中心和基地与各电网省级公司广域网系统链接起来,实时观测采集真实的生产数据和客户数据用于培训,进一步取得较好的培训实战性效果,提升培训质量。

2、课堂讲授与现场训练相结合

在培训电力技术技能员工的过程中,要切实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讲授,加上现场化的理论教学,方能成效显著。此举可以让学员充分借助和使用培训基地所拥有的各类设备和设施,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素质与能力双提升。特别一提的是在开展现场教学训练过程中,现场教学是培训训基地教学的重中之重,将课堂教学和现场的具体训练紧密相连,突出重点,扬长补短,突显培训基地优势,使受训人员收获实用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二、配套师资

尽可能地提升专职培训师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这就要求各个培训基地要充分地考虑每次开展电力技术技能培训的相关要求和特征。在开展电力技术技能培训之前,要预先定制出相关的培训计划,而且还要运用现场实习和重点辅导等多种类的辅导方法来全面地提升专职培训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在建设培训基地的过程中,还要为专职的培训师提供自己参与到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中的途径和渠道。例如,可以让培训师来参加设备选型、安装以及设备调试等诸多任务。这样就可以尽快熟知相关的设备,熟悉自己的培训师角色。再就是要充分地发挥兼职培训师的巨大作用。在邀请兼职培训师的时候,可以选择相关的技术技能专家,让他们来手把手地向受训者传授电力技术技能的相关技艺。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培训方式,例如,网上授课、多媒体教学、名师辅导等多种形式,这样就可以充分地发挥出培训师资的巨大潜能。

提高公共实训基地服务效能。建立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和公共实训基地紧密联系机制,提高利用率,扩大服务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职业培训发展状况,对公共实训基地实训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注意提升技术标准和设备设施先进水平,适时增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新项目,及时调整已经由社会培训机构普遍开展的实训项目。

定期组织绩效评估。建立运行效果评估制度,定期组织内、外部评估,重点评估基地的利用率、服务覆盖面和其他社会效应。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接受监督。

三、培训设备

1、培训设备要与现场在运设备同步并适度超前

在配置具体的电力培训设备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做好现场的“神似”,而不能仅仅是“形似”。比如,可以恰当地增加设备之间的举例、将相关的安装高度降下来、压缩相关的线路档距等,这样就为教师示范以及学员开展相关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巧妙地组合和整合相关的培训设备资源

在安装电力设备的过程中,可以把不同型号以及电压等级的相关设备都配置在同一个培训区内,这样就便于后继的对照和比较工作。例如,在培训变电站的过程中,需要安装少油以及六氟化硫开关,安置设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操动机构在内的相关液压式、弹簧式等。

四、规划协调

1、培训基地要按照电力生产流程整体规划

要系统地完成发电、输电、配电、电力营销、变电、电网二次、通讯信息等培训区的建设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分期建成。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在每个专业间进行协调协同培训,这样就可以让各专业的相关技能人员获得了本专业的实际培训,还切实增强了自身对相近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了解、把握和认识。

2、各培训区要由相关专业部门直接负责

在建设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过程中,要让负责生产、营销以及调度等不同的部门来主导,而且还要让他们直接负责具体的工作,例如,负责本专业的培训区,可以从设备调配、施工建设、功能设计以及资金筹集等来管理。

3、要协调推进培训基地工程建设

在建设培训基地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协调好培训基地的综合计划以及整体协调性发展。在此过程中要设立培训基地的项目指挥部或则具体具体负责部门的相关领导小组,且要让具体的分管领导来联系相关的牵头部门,定期举行基地建设的相关会议,要全面地监督基地建设的进度,分析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有序地进行工程建设。

五、场地布置

1、相近专业(工种)培训场地的布置方式

在用电营业专业的布置格局过程中,可以将装表接电和电能表修校、以及抄核收等很相近的工种布置在很接近的地方。这样,在和这些培训区的相邻布置,就可以开展相关的“流水线”类型的培训。在变电运行的相关培训区间内,如有必要,可以制作出若干间隔来,也可以成为当成变电检修、调试以及高压试验的相关培训区。通过此类的布置方法,就基本上类似于现场作业的情况。在学员接受电力技术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就如同在电力现场开展具体工作,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是提升培训的真实感。

2、灵活地处理和设置地面与墙面

从地面设置来看,还要预先安排放置电缆、电源的向沟槽,或将地板架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布线。再就是要对培训区所铺设的彩色水泥地面进行综合检修,使得它们不但可以耐压、抗砸、还有利于分区管理。通常情况下,还要在地下预埋相关的槽钢,布置成“井”字型格局是最为适宜的,这样便于固定而且有利于置换相关的培训设施。可以在墙面上悬挂相关的规定、规范、设备结构和技术工艺的原理图和流程图以及标准件等。这样不但可以为受训人员在自学过程中提供便利,还形成了很好的培训气氛。

结束语

在开展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但需要模拟相关的实验室来开展建设,还需要强化实习场所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建设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相关的场所、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领域的综合建设。从这些方面来看,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多个层次。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地分析和设计相关的规划、协调、场地布置情况以及培训的师资力量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全面地优化培训基地的功能和设施,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电力技术技能实习基地。这样一来也可以全面地统筹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电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的各种功能,全面地提升员工技能,增强电力技术技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晓峰,叶纯.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变电仿真培训基地[J].中国电力教育,2012(06)

[2]马稼春.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评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7(02)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风力发电;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培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89-03

一、引言

我国在风电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开设了风电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有20所左右,现仅有两个教学单位建有真实风电机组培训平台,一个是苏州某风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配备的设备主要有850KW风力发电机组(不含叶片和塔架)、600KW风力发电机组部件、750KW风力发电机组部件(包括齿轮箱、发电机、机舱架、刹车钳等)等。另一个是天津某职业学院的风电技术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于2012年投资建造,配备了两套850KW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包括齿轮箱、发电机、轮毂、机舱架、刹车钳、液压站及专用工具等。

湘电风能有限公司(湘电风能)是湘电集团旗下专业从事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国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从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和部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具备年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1000台套的能力。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主流机型的容量都在1.5MW以上,这对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湘电集团急需的风电人才,湘电集团在其举办的湖南省示范(骨干)职业院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与调试”培训平台[1] 。

二、平台的定位

湘电集团风电职业技术培训平台功能定位于湘电集团旗下湘电风能公司和湘电动能事业部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并作为湖南电气技术学院高职学生的实训设备。培训平台开发的项目包括“兆瓦级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结构认知”、“兆瓦级永磁直驱风电机组装配工艺”、“兆瓦级永磁直驱风电机组调试”等,同时还能承担风电主要职业岗位“风电机组机械装调工”、“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等工种的职业鉴定工作[2]。

三、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1.平台的构建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与调试培训平台引入的设备是湘电风能有限公司生产的典型产品―XE82―2000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这是一种采用水平轴、三叶片、上风向、升力型、可变速、变桨距调节、直接驱动、永磁同步发电机发电并网的风力发电机组,这款风机的主要特点是可靠性高、发电效率高、对电网友好等[3]。本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将风机的轮毂、机舱、塔基控制柜及其主要零部件等搬进实训室,构建“大型风电机组装配与调试”培训平台,培训平台的主要构成如图1所示。

2.平台的布局

由于风机的轮毂及机舱体积较大且高度近4m,考虑到设备的教学及培训功能,要求培训场所长度不低于22m,宽带不低于8m,高度不低于5m。为了解决好场地问题,建设小组提出了“2个实训室合并为1个实训室”的方案,并根据设备的大小和功能,将培训教室分为实训区和学习区,中间用1m高栏杆隔开,两边开门,如图2所示,图2中虚线部分为龙门吊轨道安装位置,跨距5.5m。培训中心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4] 。

3.职工的培训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与调试”培训平台于2015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始承担湘电风能公司多批次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教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培训对象的管理和风电技术基础的培训,如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风电机械基础模块、风电电气基础模块等,企业专家主要提供技术指导和风电岗位职业技能的培训,如风机产品的工艺培训、风机的检测、风机的维护与检修等。同时,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培训内容并开发了培训教材,培训的主要项目包括轮毂总成结构认识及工艺培训、机舱结构认识及工艺培训、轮毂电气系统的调试、机舱电气系统的调试、风机的联调等[5],具体内容见表1。

同时经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场考察,培训中心取得了“风电机组机械装调工”、“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这两个风电职业技术工种的职业等级鉴定资格,可承担这两个工种的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的鉴定。

四、结束语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装配与调试”培训平台在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由学校提供场地、管理和专业教师,是在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下建成的。这个平台的建立为湘电集团培训急需的风电人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学院开设的新能源设备技术专业和风电场运行与维护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为学院教师、企业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风机试验和研发平台,同时可以承担风电机组机械装调工、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等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是集“培训、教学、鉴定、研究”等功能于四位一体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培训平台。

因此,湘电集团风电职业技术培训平台的建成既是企业办学的优势所在,又是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之一,其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6]。

参考文献:

[1]秦祖泽,刘迎春,覃事刚.发挥企业办学优势 创新“校企共同体”办学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57-59.

[2]叶云洋,陈文明,覃事刚,等.基于“校企共同体”,校企共建共享风力发电综合实训基地[J].信息化建设,2015(11):1-3.

[3]叶云洋,陈文明.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与调试[M].北京:化工出版社,2014.

[4]姚兴佳,宋俊.风力发电机组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工出版社,2010.

[5]何小雪.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3):265-266.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5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培训;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评估

作者简介:张洪波(1982-),女,河南郑州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5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81-02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节点,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智能变电站较传统变电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一键顺控等高级应用功能,实现智能化运行。这些新设备、技术和应用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掌握智能变电站技术的高素质人员成为日益紧迫亟待解决。

智能站知识主要来源于理论学习、参观学习、现场设备安装调试跟踪学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知识来源有限,应对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经验缺乏,迫切需要后续培训。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真实再现了现场环境,使学员能够熟悉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结构和先进设备,掌握正常操作、异常处理和事故分析处理过程,培养员工的实践技能。因此,利用仿真培训系统成为当前智能变电站人员和后续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为一名电力企业培训师,应结合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岗位需求和现有的仿真培训系统研究策划开发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智能变电站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做好咨询和培训。[1]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进行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

一、了解培训对象,确定培训需求

1.了解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调研

以智能变电站运行人员为例,虽然工作岗位仍然是变电运行,但由于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应用,其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培训需求自然也会变化。即使来自同一岗位,有着相似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但由于他们年龄、学历、经验等自身因素的差距决定了培训面对的学员培训需求的不同,使得培训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作为培训师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进行深入调研。

了解培训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个人需求、组织需求。个体需求就是学员站在自身发展或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角度来确定自己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等。个体需求调查多采用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同时要了解学员的特点,以便针对不同学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组织需求就是要了解企业某一方面的发展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就智能变电站运行岗位而言,目前调控一体化模式相比以往的运行方式在监控系统、一次设备以及操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这种差距就是一种企业培训需求。作为培训师,必须要能够迅速地掌握这种差距和变化才能预测出企业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内容,才能为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前提依据。

2.分析调研结果,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需要从多维度来进行,[2]包括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首先,进行企业分析。要立足企业培训的实际,确定企业培训需求,保证培训计划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的要求。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员工为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比较,当员工的水平不能达到岗位技能水平时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还需从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更新和特点上综合考虑,一方面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训人员的主要能动性与现实目标的有效结合。

二、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

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培训越来越需要贴近现场实际,企业培训更加重视技能培训,尤其注重岗位实践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师必须要承担辅导、培训的责任,通过对培训对象的授课、训练、指导,使培训对象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必须深入实际工作,掌握具体岗位工作内容,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内容。[3]

以智能变电站培训为例,可以按照智能变电站的知识把多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模块化的培训内容。这样以仿真培训系统为平台的智能变电站培训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方面:

1.熟悉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一种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能真实再现现场运行环境,并具有可随意操作性,使用方法简单。作为一种培训工具,需要熟悉该系统以便更好地学习。包括: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熟悉主接线及一次设备,了解保护配置。

2.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对于电力供电企业,电网的安全运行是第一位的,因此,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是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安规》、“两票”管理规定等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3.学习智能变电站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智能变电站涉及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是运行人员急需学习的内容。包括: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变电站“三层两网”网络结构的配置、网络数据的传输和监测;智能化保护装置。

4.学习智能变电站技能操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以纯软件形式再现智能站的新技术、新应用,详细模拟智能一、二次设备,可以实现正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分析及处理三方面的培训功能。

(1)正常操作。通过正常操作培训一方面可以学习操作票的开取、修改、执行等常规的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一键顺控操作功能。

(2)设备巡视。培训学员查找设备缺陷、发现设备异常的能力,提高学员处理、隔离异常设备、恢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3)事故分析和处理。培训学员进行处理、切除或隔离故障点,恢复送电,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培训学员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5.对学员提出的研讨问题组织研讨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都是来自各供电公司的现场技术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与现场实际结合紧密,通过对其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大家集思广益,能够开阔思路,解决存在的疑惑,同时对培训教师来说也是收集培训案例的一个机会。

三、根据现场实际编写培训教材

教材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培训都离不开培训教材,培训教材要与现场实际和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培训内容息息相关,突出技能,其形式可以采用章节式、模块式、表格加注解式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紧紧贴合实际,最大限度地适应培训要求,满足培训所需,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另外,教材可以借助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文字教材相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可以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并使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同时还能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也是较好的一种教材形式。总之,教材要注意讲究实效、实用。

四、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工作

1.合理安排时间,确定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制定培训计划的重要部分,培训时间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安排,不能因为培训时间过长而影响企业生产,也不能因为培训时间不充分而影响培训效果。所以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安排合理的时间,一旦时间确定才能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培训方式主要是培训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如在职或脱产培训等方式;培训方法是指培训教学工作采用的具体技巧与手段,如案例法或讲授法,企业培训所面对的学员参差不齐,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如互动式、讲解式、体验式等等。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例如多媒体教材等。因此,好的培训方式方法对培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边实践、边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2.结合培训目标,确定考核方式

每个培训项目实施后均要对受训人员进行考评,这也是对培训效果的一个检验。考核方式一般分为笔试、面试、操作三种方式。笔试又分为闭卷和开卷等。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通常采用笔试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对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采用操作的方式,通过两种方式的结合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评。

3.掌握培训技巧,实施培训工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的实施可以包括组织培训、导入课程、讲授知识、操作训练、课程结束等内容。[4]在课程的教授环节应广泛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结合培训具有岗位针对性的特点,可以针对培训项目采用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此外,在培训中还需要遵循激发与鼓励原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能力和素质,使之满足岗位要求。

五、了解培训效果,进行培训评估

任何一项培训的效果如何,学员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广泛征求和了解学员的反馈情况。[5]在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参培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内容设计、内容安排、师资配备、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态度、培训班组织管理的综合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形式通常以综合评估表、问卷等形式为主。培训评估的意义是可以采纳学员合理的建议,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使培训活动持续改善,使培训更具有生命力;通过整理总结学员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轮培训提供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六、结束语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智能变电站新设备、新技术、新应用将成为电力员工必备的知识。开展好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既可以满足学习智能变电站知识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专业人员深入、系统学习的需求,使运行维护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2]王成,王海蓉.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J].宁夏电力,2007,(2):67-69.

[3]李欣.做合格的电力系统企业培训师[J].中国电力教育,2009,

(2):263-264.

[4]刘翔.企业培训师工作能力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8,(2):13-14.

[5]张梅霞,陈群.电力企业培训师队伍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6

论文关键词:供用电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调研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行业体制的改革,供用电技术专业背景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电力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服务理念已由计划用电向开拓市场转变,由用电管理向营销服务转变。电力工业从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高自动化阶段,进入了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大区联网和全国联网阶段。由于本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电力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电力企业调研内容

(1)了解供用电专业人才服务面向的就业岗位类型。

(2)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的建议。

(3)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专项技能的要求。

(4)了解往届学生对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5)与去台交流的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台湾教育教学模式。

(6)协商师资培训项目,为本专业建立“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储备师资力量。

(7)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方面的合作,探讨“配电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就业单位类型和岗位类型

通过对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得到专业服务面向的就业单位类型和就业单位岗位类型。就业单位类型有:供电企业,电力设计部门,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电力设备修造企业,社会各行业自备供、配电系统,电力用户等单位。就业单位岗位类型有:配电设计,配电线路的设计、运行、施工及检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力负荷控制,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装表接电,配网自动化等岗位。

三、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原有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比较接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经企业调研和课题组教师对就业职业岗位类型的深入探索和分析,现将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结合对电力企业的调研情况,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方向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掌握供用电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作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电力客户服务、配电维护、电能计量与计费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校企一家的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三上三下”,即“上学历、上职称、上水平”和“下企业、下基层、下一线”。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师认证工作,以支撑学院职前职后“互为加强、互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数量,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1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给予重点培养。安排其到相关企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到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训,主持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计划在三年内培养出1名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具有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本专业已选派2名青年教师到福建省电力公司离岗研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计划每年继续派出1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互动,体现“产学研一体化”。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对进校3年以内的教师分阶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申报工程和技能系列职称,将专任教师培养成懂理论、会操作、能培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于1~2年内在福建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范围内,聘请6名兼职教师,形成1:1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另外,积极开展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教学互助活动,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授课技巧,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特别是担任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指导任务,协助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本专业技术岗位(群)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职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职业能力结构

职业素养、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电力营销与用电管理能力、配电运行能力、线路设计运行与检修能力、配电系统设计能力等。

2.支撑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

如支撑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能力的课程:“电工技术”(由原来设置的电路、电机、电子合为一门课程)、“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气工作安全规程”、“配电线路”、“配电设备”、“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规程”、“配网自动化”、“电气运行”、“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钳工实训”、“电工工艺实训”、“线路带电作业实训”等。

3.创新课程设置

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三段式的传统课程设置,按“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素质教育教学包”要求设置能力素质式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教学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文”(包括电力应用文和科技文写作)、“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基础教学包:“电工技术I”(含实训)、“电工技术II”(含实训)、“钳工实习”(含实训)。

专业技术教学包(一体化教学):“供用电系统”、“配电设备”(含实训)、“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含实训)、“安全用电与安规”(含实训)、“装表接电与内线安装”(含实训)、“供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含实训)、“配网自动化”(含实训)、“用电管理”(含实训)、“电力市场营销”(含实训)、“电气制图与CAD”(含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专业拓展教学包:“建筑配电与设计”(含实训)、“电力工程预决算”、“电气运行”(含实训)、“带电作业”(含实训)。

素质教育教学包:“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准军事化与电力企业文化”、“职业口才与训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电力办公应用软件”。

六、初步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形成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我们在课程目标中,融入了职业岗位群的国家职业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以职业内容为主线。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门课程均实现一体化教学,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通过素质教育教学实现职业能力中对相关知识的要求。

2.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了“四层次、三培养”集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为:实验、实训、实习、设计;“三培养”是指培养工程素质、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四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构成了能力培养的有机整体。

开展电工技术、继电保护试验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进行电能表接线、检查、错接线查找,低压排故,配网自动化调度,带电作业,杆上作业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通过配电线路、配电室、配电站、开闭站、开闭所等毕业设计,电气运行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性设计、实训和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专业教学改革的牵动下,已形成了“装表接电”实训室、“低压排故”实训室、“电气运行”实训室及“配电设计研究所”等,计划在3年内,建立“配网调度实训室”、“电力负荷控制实训室”等。逐步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一体化教学建设

(1)教师一体化建设。任课教师负责本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并负责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即大纲、教材、备课、讲课、实验实训指导等一体化。

(2)教室一体化建设。包含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三合一。教师在一体化教室边讲理论边示范,学生边练习,突出技能培训功能。

(3)教材一体化。包含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指导及考核、技能训练指导及考核等内容,即教材、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一体化。

对主要专业课程如“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等10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相关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七、深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入,是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

(1)探索建立“讲、演、练”一体化的教室,如配线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装表接地与内线安装、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配电运行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一个教室里进行,边讲边练,做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2)变实验指导书为实验任务书的改革,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实验教学。

(3)改变传统的教学场地,采用开放式教学,在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7

论文关键词:供用电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调研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行业体制的改革,供用电技术专业背景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电力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服务理念已由计划用电向开拓市场转变,由用电管理向营销服务转变。电力工业从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高自动化阶段,进入了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大区联网和全国联网阶段。由于本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电力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电力企业调研内容

(1)了解供用电专业人才服务面向的就业岗位类型。

(2)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的建议。

(3)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专项技能的要求。

(4)了解往届学生对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5)与去台交流的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台湾教育教学模式。

(6)协商师资培训项目,为本专业建立“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储备师资力量。

(7)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方面的合作,探讨“配电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就业单位类型和岗位类型

通过对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得到专业服务面向的就业单位类型和就业单位岗位类型。就业单位类型有:供电企业,电力设计部门,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电力设备修造企业,社会各行业自备供、配电系统,电力用户等单位。就业单位岗位类型有:配电设计,配电线路的设计、运行、施工及检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力负荷控制,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装表接电,配网自动化等岗位。

三、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原有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比较接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经企业调研和课题组教师对就业职业岗位类型的深入探索和分析,现将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结合对电力企业的调研情况,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方向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掌握供用电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作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电力客户服务、配电维护、电能计量与计费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校企一家的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三上三下”,即“上学历、上职称、上水平”和“下企业、下基层、下一线”。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师认证工作,以支撑学院职前职后“互为加强、互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数量,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1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给予重点培养。安排其到相关企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到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训,主持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计划在三年内培养出1名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具有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本专业已选派2名青年教师到福建省电力公司离岗研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计划每年继续派出1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互动,体现“产学研一体化”。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对进校3年以内的教师分阶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申报工程和技能系列职称,将专任教师培养成懂理论、会操作、能培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于1~2年内在福建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范围内,聘请6名兼职教师,形成1:1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另外,积极开展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教学互助活动,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授课技巧,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特别是担任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指导任务,协助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本专业技术岗位(群)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职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职业能力结构

职业素养、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电力营销与用电管理能力、配电运行能力、线路设计运行与检修能力、配电系统设计能力等。

2.支撑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

如支撑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能力的课程:“电工技术”(由原来设置的电路、电机、电子合为一门课程)、“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气工作安全规程”、“配电线路”、“配电设备”、“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规程”、“配网自动化”、“电气运行”、“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钳工实训”、“电工工艺实训”、“线路带电作业实训”等。

3.创新课程设置

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三段式的传统课程设置,按“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素质教育教学包”要求设置能力素质式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教学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文”(包括电力应用文和科技文写作)、“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基础教学包:“电工技术i”(含实训)、“电工技术ii”(含实训)、“钳工实习”(含实训)。

专业技术教学包(一体化教学):“供用电系统”、“配电设备”(含实训)、“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含实训)、“安全用电与安规”(含实训)、“装表接电与内线安装”(含实训)、“供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含实训)、“配网自动化”(含实训)、“用电管理”(含实训)、“电力市场营销”(含实训)、“电气制图与cad”(含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专业拓展教学包:“建筑配电与设计”(含实训)、“电力工程预决算”、“电气运行”(含实训)、“带电作业”(含实训)。

素质教育教学包:“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准军事化与电力企业文化”、“职业口才与训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电力办公应用软件”。

六、初步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形成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我们在课程目标中,融入了职业岗位群的国家职业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以职业内容为主线。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门课程均实现一体化教学,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通过素质教育教学实现职业能力中对相关知识的要求。

2.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了“四层次、三培养”集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为:实验、实训、实习、设计;“三培养”是指培养工程素质、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四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构成了能力培养的有机整体。

开展电工技术、继电保护试验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进行电能表接线、检查、错接线查找,低压排故,配网自动化调度,带电作业,杆上作业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通过配电线路、配电室、配电站、开闭站、开闭所等毕业设计,电气运行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性设计、实训和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专业教学改革的牵动下,已形成了“装表接电”实训室、“低压排故”实训室、“电气运行”实训室及“配电设计研究所”等,计划在3年内,建立“配网调度实训室”、“电力负荷控制实训室”等。逐步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一体化教学建设

(1)教师一体化建设。任课教师负责本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并负责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即大纲、教材、备课、讲课、实验实训指导等一体化。

(2)教室一体化建设。包含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三合一。教师在一体化教室边讲理论边示范,学生边练习,突出技能培训功能。

(3)教材一体化。包含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指导及考核、技能训练指导及考核等内容,即教材、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一体化。

对主要专业课程如“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等10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相关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七、深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入,是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

(1)探索建立“讲、演、练”一体化的教室,如配线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装表接地与内线安装、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配电运行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一个教室里进行,边讲边练,做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2)变实验指导书为实验任务书的改革,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实验教学。

(3)改变传统的教学场地,采用开放式教学,在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电工实用技术培训篇8

关键词:电工;安全技术;培训;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在目前的电工安全技术培训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对于电工的培训更侧重于技术培训,轻视安全培训,导致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能把安全技术应用到一线生产中去。另一方面,有的电工学员因为与生俱来对电就有恐惧心理,长时间不敢轻易动手。一期培训过后,电工理论学习了很多,但却一次都没有实践过,导致培训效果较差,找工作时由于不掌握安全技术,无法胜任电工岗位。因此作为劳动培训部门,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使电工学员能够较好的掌握安全技术,使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于降低电气操作安全事故,帮助学员客服恐惧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直接演示法

直接演示方法是电工实习教学中入门指导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电工学员最容易接受的一种肢体语言,对学员的影响相当深刻,教师正确的姿式和操作方法会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电工学员来到培训场地,对培训教具都觉得新鲜好奇,并急于尝试。教师要把握这个机会,运用正确的姿势、标准的技术,激发学员的好奇心,通过细致入微的演示,使学员了解安全操作的每个程序,每个细节。例如:在培训操作场地,教师可为学员表演各种导线的连接方法、对于带高电压的电线的处理方法、电工高空作业的具体动作等。使他们掌握直接电击和间接电击的措施,了解绝缘的主要指标及测定绝缘的方法,掌握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及漏电保护的措施与装置。

二、多媒体教学法

电工安全技术虽然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但过硬的安全技术,也依赖于对电工理论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要在把理论讲述透彻的基础上,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一方面,从事电工培训的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自己动手制作,还可通过互联网积极与其它教师进行技术交流,分享课件成果;另一方面,在培训课程进行前,教师可以给学员安排网络查询的相关作业,例如:在讲解高压供电的时候,可以先让电工学员上网查看关于高压供电有关方法、规程,和注意事项,使学员在头脑中对安全技术形成一种形象的感知。在讲解如何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时,可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因为这些因素引起的电力事故,写出分析报告。随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课件的演示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

三、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电工知识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和说明,使电工学员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差异性。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员分清概念,提高辨别水平,获得一定的规律性认识。在基本理论教学中,最适合运用对比教学法,使电工学员能够通过对比系统性的掌握电工原理的基础,以及把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例如:在讲授电源的外部特性时,电工理论教学主要是让学员学会电源的端电压与电源的电动势的关系,即U=E-Ir。这时,要让学员通过各种仪表来测量不同情况的电压、电流值,使学员在操作中做出对比。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的对比来加强学员对理论基础的理解,一是通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二是开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三是短路情况下电压的计算方法。

四、设障教学法

在电工学员掌握了基本的电工理论后,将要进行实际操作。这时教师可以为学员设定电工安全技术方法的问题,使学员带着问题和疑问投入到实际操作中,每位学员的安全技术经验,都是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在不断的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倡导电工学员应用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做到操作与理论相结合,使枯燥复杂的电工原理与安全技能的训练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才能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电机、机床电器、电子线路的调试与排障中,要多为学员设置问题,设置故障,使设置的故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员急于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学员在解决故障时,教师要在一旁进行监护,使学员在排除故障的同时熟悉掌握并能够应用安全知识。

五、亲身体验教学法

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一些学员由于对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熟练,不敢操作设备,而更多数的学员则因为安全技术的不重视,自认为自己的水平高超,不会触电,没有安全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一定要让学员认识到电工安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使用专业的触电测试仪,让学员亲身体验触电的感觉,让其它学员看到触后人的感受,同时要教会学员触电后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同时,教师在培训课堂可以为学生设置触电的游戏演练,请学员自已表演模拟高压和低压触电,使他们使用学到的脱离电源的方法,以及用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对触电学员进行救助。

总之,电工安全技术培训,是学员学习整个电工技术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作为劳动培训部门,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电工安全技术教学方法,不断加强电工安全技术培训力度,丰富电工的理论知识,提高电工的操作水平,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思维和安全技术水平,养成独立思考解决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实操效果。使学员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技术,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姜东暄,郑雅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安全培训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2]黄显吞,颜锦.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方式在电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8,(29).

上一篇:执业兽医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智慧医院建设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