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9:45

高层建筑发展

高层建筑发展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取得新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更是步入了健康化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我国建筑行业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广大建筑企业必须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要积极探索符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技术,推动我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步入更加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与普遍建筑具有极大的不同,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其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1.具有设计基础性的特点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在设计方面,不仅具有非同质化的特点,而且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技术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同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不同的环节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技术,否则就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2.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化、大型化、复杂化等诸多特点,决定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必须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特别是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各方面的建筑技术都已经日益成熟,但需要进行不断的融合,因而,必须进行技术的技术创新。比如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高、轻、薄都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且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方面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3.具有应用综合性的特点从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来看,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任何一个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技术应用方面,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技术比较复杂,因而,不可能通过一项独立的技术完成高层建筑,甚至某一方面的施工也需要综合性的技术,因而,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点特点。比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包括力学、制图、艺术、环保、文化等方方面面,只有将这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高层建筑技术更具有实效性。此外,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还必须高度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审美性、技术性,这也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

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设具有很多的优势,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将在城市中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高新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支撑。特别是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情况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要想使技术更具完善性和综合性,必须高度重视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材料的改进和创新,同样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大量的应用高新技术,这将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2.信息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必须将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因而,在超高层技术的应用方面,不可能离开信息技术,因而,未来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比如目前很多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智能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模式,而要想打造“智能建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3.生态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电力、热力的大量使用,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因而,高层与超高层技术必须大量的应用生态技术,通过生态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具有很强的生态化、绿色化、环保化的特点,不仅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要保证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循环利用。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必须建立生态技术应用体系,在设计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之前就要对生态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生态技术能够更有效的应用。4.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中仿生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重视,因为仿生技术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已经推动了仿生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层建筑的仿生已经不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越来越重视对高层建筑的生物化以及技术化。因而,必须大力推进仿生技术的创新发展,将仿生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系统、运营等各个方面。

三、结语

通过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行业同样大力推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从目前来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设计基础性、动态创新性以及应用综合性已经成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重要特点。而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方面的技术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融合与创新,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生态技术以及仿生技术将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为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富贵.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5).

[2]陈江文.关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

[3]张爱华.研究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科技信息,2016(5).

[4]张永杰,东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管控[J].河南科技,2016(5).

高层建筑发展篇2

1高层建筑设计分析

(1)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19世纪末期,有了实际意义上的高层建筑。最早的高层建筑同时也是由钢框架与钢筋混泥土构成的;到了20实际50年代之后,由轻质材料所修建的高层建筑逐渐发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功。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的特点,能够很好的适应对高层建筑荷载能力的要求。在目前的发展中,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发展的优势,也使得钢筋混泥土所构成的结构更加稳定。

(2)高层建筑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遵循合理性与规范性的原则,其合理性要求在设计简图的时候,保证高层建筑的设计结构更加的合理,并且能够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要求。通过对实地进行考察,分析出适合的结构方案,合理的建筑结构需要其在实际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实地的数据的考察,可以发现,选择适合的计算公式与设计的方案,可以使得设计的过程更为合理。正确的分析计算的结果,也可以使得设计能够更加精准。在高层建筑中,通过对不同计算软件的使用,得到的计算结果大不相同。所以这就要求高层建筑的设计构成能够更加稳定,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软件设计的缺陷和程序设计的漏洞,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计算器来辅助运算,使得计算与运行的结果更为合理。高层建筑在设计时,也要遵循规范性的要求。这需要保证设计过程的规范性,保证设计规范性要求能够达到标准,需要对计算公式进行正确的选择,重视实际操作过程。在对实地操作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估计,高层建筑设计结构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更为精准的估计,这需要对计算的精准操作与设计。

(3)高层建筑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如设计指标的延展性,这需要考虑到实际施工的要求。同时,对于轴对称的结构需要,也使得建筑结构更需要考虑变形的问题。实际施工中,高层建筑往往会存在竖向上的结构过重的问题,这主要存在于对大支座的弯曲超过数值的问题,或者是连续减小的中间支座的负弯曲数值。而这些存在于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的问题,往往会对建筑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计算,对实际的测算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延展性的处理上,高层建筑需要更为柔和的建筑结构,以保证其抗震需求,同时也可以保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变形而产生的压力,使得其建筑结构更为稳定。

2高层建筑的设计

(1)高层建筑设计内涵。

高层建筑要增加在设计方面的延展性,同时增加其稳固性能。高层建筑在发展方面,要逐步提高其在设计上的安全性能。目前由于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使得高层建筑的建筑需求在不断的扩大,高层建筑需要在设计上更为合理。通过对高层建筑在计算机辅助结构上的适用,能够使建筑结构工程更为稳定,在其后续的审查工作中,也能够做出慎重的审查,并判断出其需要改进的建筑结构。其安全性表现在防范措施的合理处理。从目前建筑的设计来看,其防范措施的进一步优化设计还有待于改善,由于各类建筑对高层空间设计,而调整或压缩安全保障的空间。客观上来说,这是极为严重的违规行为,对于建筑本身的空间破坏,也带来了建筑安全和楼层本身的安全性问题,故此,在高层设计方面除了要考虑到空间和外观整体性外,安全问题要放在设计过程的首要。对于高层建筑外,以现有设施与设备,发生火灾或其他安全问题,其救援难度是相当大的,现实原因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充分的肯定。

(2)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方面,需要实际考量的是其水平承压能力与竖向的负载能力。一般低层建筑在设计中,往往由于其楼层低矮,竖向的压力较小,水平的荷载量往往也较少,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考虑抗压的问题,高层建筑除了考虑抗压的问题以外,同时还需要考虑其竖向的附加压力,由于高层建筑的楼层高,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中,要产生足够强的附加压力,除了强度需要,同时还要求结构有适合的刚度,使得水平的荷载量能够达到固定的需要。

3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前景

(1)应用分析。

高层建筑需要在实际的结构上有所改进,对于材料的需要将是使高层建筑结构更加稳定、性能更加完善的重要条件,实际使用中,大部分高层建筑在实际施工中都采用混凝土与钢筋的材料,混凝土具有高强度与良好的韧性的特点,这就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在抗震与减震上的需要。同时,其能够有效的减轻自重,保证在竖向上的承压能力有所减轻。高层建筑在轻骨材料上的应用,可以减轻自重,并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要求,这样的材料有: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等,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要改善钢材的强度,同时也要保证新型耐火耐候钢的研发对实际的使用效率。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延展性。

(2)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高层建筑的发展中,要考虑到高层建筑的新型发展方向,更加关注人的需要,提高高层建筑的人文性、生态性与智能型,关注住宅的实际需要,保证生态功能的稳定性能。在未来社会不断的发展与变迁之中,对高层建筑的实际需要将会不断的提高其要求。同时,对建筑结构的设计也会更加的时尚,并更加的人性化。现代建筑结构,应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建筑结构的形体的设计与结构的需要将会更加的复杂,并不断的趋向立体化。此外,由于在经过科学计算下设计出来的混合结构的高层建筑具有性能优良、经济合理,且很容易就满足了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需求,故而其成为建造出比钢筋混凝土更高建筑的重要保障,可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混合结构成为了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4结束语

高层设计是现代城市建筑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建筑对高层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其设计的问题将会走向更为精致化,更为人性化。然而,对于当代建筑设计而言,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以通过思考找到一条优化的路径来完成城市对高层建筑的合理化需求。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使得目前阶段的高层建筑能够很好的被利用。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将会更加要求精密的设计结构,同时更加注重设计的质量。高层建筑设计的质量安全是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最为重要的环节。在以后发展中,必将被重视起来,通过本文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高层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些力量。

高层建筑发展篇3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种: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适应大工生产为基本出发点,讲究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是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不单单关注建筑本身的纯粹形式或理想的秩序,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整合。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曲折探索阶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虽处于支流地位,但对后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建筑风靡全球,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完美诠释。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主义建筑设计人文化设计理念处于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深入人心,它丰富了高层建筑创作手段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高层建筑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高层建筑刚刚出现,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设计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借鉴历史传统和美学理论成为当时时尚,以学院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占上风。但是,欧洲和美国的少数建筑师,坚决反对抄袭历史形式,坚信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认为一幢新建筑应符合新功能、新材料、新社会制度和新技术的要求,并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奠定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如由伯姆和鲁特设计的瑞莱斯大厦,其水平带几乎全是玻璃,强调围护结构的轻质透明,表达框架结构的美学特点,建筑的美学特色有别于官邸式三段式建筑的沉重感,影响了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格罗皮乌斯和伊里尔。沙利宁参加1922年举行的芝加哥《论坛报》大厦设计竞赛的设计方案对后来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最大。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方案形式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充分展现框架结构的美学品位,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杰出的,极其适合办公楼要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高层办公楼形式的早期萌芽。伊里尔。沙利宁的方案强调建筑建垂直上升的表现,顶部收缩、跌落,但形式同样地简洁和反对繁琐装饰,是体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成功作品。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的抽象表达使用功能、表达空间组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湖滨路公寓、西格拉姆大厦都充分展现了钢框架结构和围护墙体玻璃材料的表现力;汉考克大厦着力挖掘了结构构件X型支撑的美学特色;利华大厦开创了灵活空间的模式;贝聿铭设计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的艺术重点则转向追求由镜面玻璃反射所引起的感官愉悦。

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设计,由于建筑师们认识到高层建筑将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主宰因素,而十分重视高层建筑冠部设计的标志性,如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这是建筑与城市文脉整合的早期表现。

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对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反思,并意识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为目标,强化“以物为中心”,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因此,许多设计也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如密斯式的方盒子建筑在世界范围流行,地方特色受到严重冲击;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形体,导致曼哈顿繁华区的空间尺度失去平衡等等。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为“人”服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同时注重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和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高技派、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等各种建筑流派和思潮,都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某些观念的具体体现。

如菲利浦约翰逊设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与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都十分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但建筑风格迥异,实现的手段也不同。电话电报公司总部、日本筑波中心都是借用历史符号,而香港中国银行“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隐寓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结构支撑构件而实现的。O.M.翁格尔斯设计的德国托豪斯大厦隐寓的“大门”形象,同样没有借鉴历史符号,而是通过建筑的虚实对比实现的。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表现了“材料—结构—设备”的高技风格,同时,采用悬挂结构体系实现大楼底层完全敞开,与楼前的皇后广场连成一片,充分体现了建筑与城市文脉的整合意识。

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美国步里奇波特中心,极力追寻建筑的尺度与形态同城市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为表示对相邻的巴纳姆博物馆的尊重,其体量打散处理,形成一个轮廓线丰富、由低矮和中等高度体量组成的连续体。这与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体量形成鲜明的对比,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是设计理念的差异所致。

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又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

高层建筑发展篇4

关键词: 尺度能耗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高层建筑的设计现状

自世界上第一栋高层住宅—美国家庭保险公司大楼出现在美国芝加哥以后,到20世纪,各国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我国的高层建筑始于20世纪50年代。香港在50年代初就建成了当时最高的康乐中心大厦。我国内地的高层建筑始于20世纪60年代建的广州宾馆,以后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上海金茂大厦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高层建筑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层数增多,高度增加。二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结构形式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不断发展,对高层建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更加复杂。现代高层出现了不规则、不对称和曲线形的平面,主要是结构分析技术和计算手段的提高为它创造了条件,需要结构设计更加提高。四是耗能减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高层建筑的注意问题

之所以高层建筑发展如此迅猛,原因在于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土地资源紧缺,迫使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但在高层建筑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2.1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

主要包括:一是整体尺度。整体尺度的均衡非常重要,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要很好地处理裙房、主体和顶部的尺度关系;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二是城市和街道尺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城市的重要景点,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三是细部尺度。设计师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充分的把握各种尺度,结合人体工程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要求,必定能创造出优美和谐的外部造型。

2.2建筑的生态设计要求。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对全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威胁。其主要内容为:高层建筑营运系统的生态性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系数影响建筑采暖能量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个热工性能参数,这意味着减少体型系数可以降低舒适空间的平均成本,在常见的平面形式中,圆形平面可以拥有最小的面积,其次是方形。每个建筑基址都有其特殊性,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毫不例外也与基址相关,通过建筑形式、植被和遮避带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我们可以利用规划建筑的平面形态和外墙以达到自然通风和更有效的制冷,以减少对空调系统的依赖。因此,高层建筑的“生态性”具有实现的意义,我们应该从城市的宏观层面、建筑本身的营运系统的中观层面、建筑室内环境的微观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建筑与现代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体形庞大,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寒冷地区的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二是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合适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三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高层建筑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3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观念。

绿色建筑即环保化、无污染、可循环、能源节省,应贯彻的理念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强调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盲从,气候、地理条件、文化传统不同,所作出的设计也应该不同。二是强调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的整体化,单独某一项技术不能称之为实施了绿色设计,绿色建筑的策划在投入期会提高5-10倍的造价,但会给今后的使用者带来高达30%的节能实惠。

2.4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存在安全隐患

按规定高层主体建筑至少留有1/4边不设裙房,由于群房内设有锅炉房、变压器室、配电间、厨房、餐厅等,一旦发生事故,施救困难。二是形式与结构多样,竖井、管道多。高层建筑形式有四方形、塔形、阶梯型、凹形等,结构体系有模型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竖井有电梯井、电缆井、楼梯井、管理井等,管道有排风管、水管、电线管道等,而竖井、管道是火灾蔓延的重要途径。三是用电设备多。高层建筑因其层数高、空间大,且多数是集写字楼、高档酒店、商场、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人员密集度高、用火用电量大、消防供水管路设备复杂、消防疏散通道易被占用,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极易引发群体死伤的重特大恶性事件。

3、高层建筑的规划和布置

3.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高容积率和高密度的高层建筑在日照、电磁辐射、风环境等方面都对城市环境及周围建筑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干扰电视的接收和影响鸟类及飞机的飞行。在人口、建筑密集的旧城区建高层建筑不仅挤占已经很少的公共绿地,使城市热岛效应日趋强烈,而且加速了大气污染物向城市中心区的聚集,使城市物理环境越来越差。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3.2控制高层建筑层数和扩展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有关研究表明,一栋10万平方米的办公综合建筑每日吸引的人流可高达5万人次,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人口的总和。所以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周围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4、结束语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现代史,如今还在不断的完善发展。设计高层建筑中要能够充分的把握各种尺度,掌握人的尺度,满足人的使用、观赏的舒适要求,创造出和谐优美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

参考文献:

[1]刘顺校 周湘津 高层建筑设计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高层建筑发展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建筑施工

0.引言

多数情况下多层房屋惯用的基础形式、设计与施工方法,不能简单地搬用于高层建筑,而必须在认识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选择和创造与高层建筑特性及要求相适应的基础形式、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现状及进展进行了论述。

1.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

基础是高楼正常使用和稳定与安全的根本。高层建筑基础工程需要保证建筑物具足够的稳定性,同时要求基础和地基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情况更复杂,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更严、责任更重。由于它的高、重、大、深的特征,一旦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当,将导致远比一般多层房屋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轻则产生难以纠正的过大沉降、倾斜和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局部损坏或几乎永久地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重则导致整个建筑的倾覆或破坏,造成比一般多层房屋大许多倍的经济损失。例如,上海某宾馆,地基为深厚软土,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箱型基础。由于这种加固方法在软土中的设计理论尚不够成熟,对施工质量与加固效果还缺乏完善的检测手段,加之承包商施工管理不严,偷工减料,致使该建筑物建成后产生不能允许的沉降与倾斜,裙房局部挤压损坏,不得不采取昂贵的地基加固措施。又如南美洲某大厦,设计时未查明地质情况,桩长不足,未达到坚硬土层,桩基承载力也不足,结果当结构施工到顶尚未装修时便开始倾斜,几天后,一夜之间整个大楼倾覆于地面。

很多高层建筑出问题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乃高层建筑安全之所系,设计、施工人员必须给予极度重视。此外,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造价和施工工期在建筑总造价和总工期中所占的比例,与上部结构形式和层数、基础结构形式、桩型以及地质复杂程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除了钢结构和直接建造在基岩上的浅基础以及岩层埋藏很浅的桩基础以外,就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一般地质条件而言,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工程(包括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的费用约占建筑总造价的1/10-1/5,相应的施工工期约占建筑总工期的1/5-1/4,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合理与否对整个高层建筑工程总造价与总工期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可将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地位概括成两句话: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高层建筑正常使用与稳定安全的根本,其造价与工期对高层建筑总造价与总工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发展现状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而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则是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和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科学。我国现代高层建筑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而迅速兴起的。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千百幢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在各大中城市中迅速地兴起。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别极大、地震区覆盖面又很广,因而各地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多种多样。有采用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少数条形基础的,也有采用大直径嵌岩桩、中长混凝土预制桩和超长钢管桩的。建造在良好地基上采用筏(或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已达52层170米(广东国际大厦)和67层190米以上(北京京城大厦);建造在深厚高压缩性软层土地基上的箱形基础高层建筑达到14层41.6米(上海陆家宅高层住宅)。

近30余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各地迅速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说明,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成功地解决了广大地域内各种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设计理论还是试验研究,都有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20年来在我国召开了多次有关高层建筑的国际会议。在全国性高层建筑学术会议上,基础工程总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也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热门话题,有关这方面的理论与试验观测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成果的报导从未间断过,显示出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技术领域。

这些经验与成果已陆续反映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和各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表明我国在高层建筑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方面已逐步形成整套的理论与经验,并在今后将继续不断地发展。

3.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进展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即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实际上是相互联系成静力平衡、变形连续协调、彼此不可分离的整体系统来承担荷载而发生变形的,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每一部分的刚度均对自身及其他部分的工作性状产生影响,每一部分的工作性状都是自身及其他部分(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也是如此,它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及上部结构刚度和地基压缩性及均匀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性状(例如它的变形挠曲特征、基底反力和截面内力分布等)都与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相对刚度特征有关。

高层建筑基础的分析与设计不能不研究这个整体系统的共同作用性状并进行计算分析。共同作用分析就是把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看成是一个彼此协调工作的整体,在连接点和接触点上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下求解整个系统的变形与内力。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它们在外荷作用下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合理和先进的设计目的。

整体共同作用分析是相当复杂的,这意味着不但要建立能正确反映结构刚度影响的分析理论与有效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要研究选用能合理反映土的变形特性的地基计算模型及其参数。而且整体共同作用分析是一个高维与无穷维的超静定问题,只有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值分析方法的迅、应变关系研究不断深入的当代,共同作用的分析研究才能得以开展受到重视。

4.结论

利用共同作用理论可根本上提高和改善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水平与质量,取得比以往设计更大的经济效果。有效地利用上部结构的刚度,使基础的结构尺寸减小到最小程度。把上部结构与基础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箱形基础高度可大为减小;当上部结构为剪力墙体系时,有可能将箱基改为筏基。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考虑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得以加大桩距、减少桩数,合理布桩、减少基础差异沉降及内力,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基础工程的造价。 [科]

【参考文献】

[1]咸大庆.基础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剖析[J].岩土工程界,2004,(4).

[2]田德武.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分析[J].大众科技,2006,(5).

[3]徐海航.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缺陷事故的分析与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7).

[4]田允寿,吴义梅.工程事故实例剖析[J].工业建筑,1993,(7).

高层建筑发展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层建筑的历史并不短暂,尚存已有百年,它的风格迥异,和当地的环境和风俗有巨大的关系,它的存在有一定的意义和理念,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城市代表。但在实际中它也是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的。探究它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可以研究建筑风格的变化,设计理念的不同对进一步的推进高层建筑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的设计是有一定的风格和美学价值,体现了一定的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在高层建筑的发展中,更加注重它与城市的和谐存在,结合人们的居住要求,使高层建筑达到城市,人,空间的和谐统一。这也保证了城市化建设的稳定步伐,保证了城市的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1.高层建筑的设计原理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只是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作为一个唯一的侧重点。它是以人的粗度为参考点,以人的距离和视角,和与高层的亲近程度,来把握高层建筑的建筑尺度。

1.1、城市尺度

城市尺度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积大,高度高 ,对整个城市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的虚实之分,高层建筑在城市天际线创造中有重要的影响。在天际轮廓线中,建筑物的轮廓是实的天际线,而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是虚的天际线。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的第一印象,所以高层建筑尺度应该与城市的尺度相统一,与城市相融合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不能特立独行,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悖。城市的天际轮廓线一般是从类似于广场的较开阔的地方,所以它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观赏效果,对人们的生活影响颇大,影响到视觉的欣赏。在城市的构成要素中,高层建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城市的尺度、城市的文化出发,必须符合其要求,因为不适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负面影响,不能体现城市的历史,改变城市原有的各要素的比例,破坏城市的和谐统一。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设计师对整体尺度是十分重视的,虽然现代有多种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但这些理论多注重的重要特性人的本能是能掌握该栋建筑物的规律,如果掌握了这一规律,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若不能掌握,人对该建筑物就会感到一种慌乱和不安。所以,对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项重点。 在设计时应该注重各部的尺度比例的协调,并加入一些活跃元素,使建筑物的整体不刻板枯燥,一个有着优秀造型的高层建筑就是很好地处理了这些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建立统一的尺度参考系数,这样使整个建筑明晰,不混乱。高层建筑各部分的尺度的划分的基础是整体尺度,每个尺度划分细致,使每个尺度具有一定的等级性,就会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不单调。尺度等级的最高部分是在建筑的某个整体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阳台等这些人们所熟悉的尺寸,人们在观察高层建筑时很轻易掌握这一部分的尺度的大小。但这些尺度不易过多 ,这样会使建筑的造型变得复杂繁琐,结果会难以把握 。

2.现代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2.1、防火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居住人口非常密集,也有着比较复杂的结构,所以在为这样的总体布局时,防火性便成为了第一要性,要根据居住的人群数量的来设计楼道,确保正常的采光系统和照明设施,所以要重视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

2.2、抗风的问题

高层建筑高度都较高,所以风流对建筑的作用力是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了解建筑物周边的风流情况,并采取适合的结构布局,保证建筑在抗风设计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在一般情况下,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影响较大的风灾,是在风的作用结果下,使建筑物的结构不稳定,这会引起建筑物的变形及破坏,所以抗风设计是工程安全保证的重点。

2.3 电气的问题

2.3.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不同,它对消防的安全性能要求特别严格,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发生事故时对供电的需求,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供电的来源必须分自二个发电源,必须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供给。供电电源必须其中一个来自于区域变电所,另一个要来自于自备的发电设备,这样可以保证当供电站一个发生问题而导致停电时,另一个供电站能正常的保持运行,使建筑一直保持一个正常的维持状态。

2.3.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可以保证高层建筑发生事故灾害时,正常的照明系统停止运作时而启用的备用照明系统,应急照明主要在疏散通道及消防设施上安装,并且在引导出口和出口的标牌上要设置有标志灯,从而满足疏散时人员的安全。

2.3.3、电梯

电梯的设计是根据所居住的人群数量来计算的荷载而确定的,并且安装的位置也要避免打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要同时满足居民出行,方便居民出行。最后一定要制订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电梯遇到的紧急情况,保证人员的快速安全撤离。

2.4、排烟的问题

高层的火灾事故中,大多数的人员伤亡都是由于烟气窒息而中毒,在没有具备自然排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要在楼梯入口处设置阳台或者凹廊,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进行排烟,减少人员的伤亡的情况。在很多的设计中,为了提高使用面积,经常采取消防电梯与居住用电梯合用或者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常闭防火门,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5、垃圾处理问题

高层建筑的居住人口比较密集,居住人口多,每天就会产生巨大的生活垃圾,对于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可以设计出一条垃圾通道,让居民将垃圾扔进垃圾通道,再通过垃圾通道把垃圾扔进垃圾收集间内,最后再使垃圾集中运送处理,如果没有设计垃圾通道,那么就需要由大楼管理人员逐户进行垃圾收集和运出的处理,虽然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对于大楼的管理会有比较高的要求。

2.6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由于具有比较高的高度和集中的结构,更容易于受到雷击灾害,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防雷,有严格的要求,不但要在建筑的容易受雷击的部分和最高处的顶端安装避雷针,或是安装避雷带和避雷网,以钢筋作引下线,还要作接地装置。对于建筑物内所有的金属物体和建筑物外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都要有接地装置,在建筑的周边要布置好避雷带。从而使高层建筑在整体布局上都要做好防雷措施,以保证居民的安全。

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的环境要求逐渐提高,而研发使用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了现代高层建筑的一大趋势。智能建筑的特征有很多:其一是舒适性。智能建筑的舒适性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因此,像照明、空调,绿化等条件必须达到最佳。其二是具有高效性。提高办公业务会使工作效率也相应的提高,并且节省人力,时间、空间,同时也会提高建筑物的设备系统所使用的管理效率。其三是智能建筑有适应性。办公组织机构会不时地变更,像办公设备、网络功能或办公机器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但不能妨碍原来系统的使用功能。其四是它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除了保护人们的生命与财产之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上信息的泄露,尤其是防止破坏信息数据,防止信息数据被篡改或删除,避免系统非法使用。其五是方便性。除了办公机器被方便的使用,还要有高效能的信息服务功能。最后是可靠性。争取尽早发现系统故障,并且排除故障,使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故障来降低影响。

3.2节能环保发展

高层建筑的规划应注重研究节能问题,依据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应气候环境,从项目选址、环境绿化、交通组织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建筑用地,避免不利的环境对居民的居住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建筑小区规划设计上要将节能的因素考虑进去,研究设计建筑日照和通风,对周围景观的绿化,合理的回收系统,透水地面砖的措施来节能。环保技术和相对应的配套设备,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例如部分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形成系统节能体系,建造一个能耗低,环境舒适的居住空间。

结语

随着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不断的提高,环境的影响对高层建筑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而在设计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平衡性和质量这一因素也被考虑其中,作为一个重点考虑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时要以创造出合适的生活空间为目的,从而将高层建筑的设计向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高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丹,张明岩.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浅析[J]. 民营科技,2009,03:185.

高层建筑发展篇7

关键词: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环保设计 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要创造出风格,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形象简洁,造型亲切,经济透明,功能多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细致入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坐标或者是高档居住社区,设计的方向和要求更加严格。

一、高层建筑成因分析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

这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向舒适性转变。在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同时,由于我国仍旧处于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法律不健全,建筑物的建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房地产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建设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作为建设发展的方向,提出“绿色建筑”的口令。

绿色建筑实现方式:首先,采用新型、绿色的建筑材料,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综合分析建筑的通风、隔热、采光等各可幽默感素,因地制宜。其次,尽量多采用地热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各种新型能源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创建环保节能型建筑。第三,尽可能使用通过了国家技术谁的高校的节能产品,例如:节能灯具,变频冰箱和变频空调。

三、高层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

智能建筑就是把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在智能建筑里,人们可以获得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温度、湿度、照度可以自动调节,能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

今后的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将具备以下特性方: (1) 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消声、绿化、自然光及其它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和最佳条件。 (2) 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量、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3)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4) 安全性

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5) 方便性

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可靠性

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 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的速度也非常快,完全可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使用要求,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相信随着相应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的制定,智能化建筑会越来越多地进入国人的视野。

三、 高层建筑设计向节能环保发展

3.1 高层小区规划中,小区的选址、住宅建筑的朝向、间距、高低、体型以及小区路网结构、环境绿化等都会影响小区的日照、通风和小气候环境,从而影响住宅建筑的能耗。因此,小区规划也应注重对节能问题的研究,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从项目选址、交通组织、环境绿化、空气质量、噪声、采光与日照、小气候等方面提出要求,合理选择住宅建设用地,避免有害环境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3.2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与建筑节能设计互相配合,统筹考虑建筑朝向、日照间距、通风、景观绿化,合理应用雨水回收系统,透水地面砖等节能、环保技术以及配套设备(能源供应、小高层给水、公共照明、电梯等)采取的节能措施,大力推广部分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等先进技术,以形成系统的住宅建筑节能体系,营造能耗低、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

3.3 在建筑设计中,原则上应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适当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减少建筑面宽,加大进深或增加组合体,建筑平面宜选用如“一”字型等较为简洁规整、能够获得较多日照和较少东西的平面型式,以减少夏季热辐射和冬季冷风渗透量,体型复杂、凹凸面过多的点式低、多层及塔式高层住宅,建筑的外表面积和体型系数大,对节能不利。坡屋面建筑与平屋面建筑相比,其坡屋顶增大了屋顶的热交换面积,加大了能耗,因此不利于房屋的节能。

3.4 结合建筑形体空间的处理,可以在建筑物中设通风口,加强气流组织,改善小区内部的通风条件。从建筑外观形态上来谈,影响能耗大小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建筑绝对的大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量,另一个就是平面是否紧凑。一般来说,平面、立面凹凸变化较大的建筑就属于平面非紧凑型建筑。特别是背阴面北侧墙体的凹凸变化。外墙面积的增大势必增加形成“冷桥”的可能性,增大建筑能耗。

四、结束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所以规划部门就要加强政策管理,以创造出舒适的城市空间。同时在当前倡导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提高的现代化社会,高层建筑的设计将趋向于绿色、环保和节能方面发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

参考文献:

[1]邱晓红.对现代建筑创新设计的探讨建材与装饰,2008.01

高层建筑发展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城市生活 高层住宅

高层建筑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激增,土地的稀缺,让高层建筑顺应时势的出现。它并非从古代的高大建筑物一步步演化而来,而主要是源于人口增长,土地的位置和地价决定的时代产物。

高层建筑的发展也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追溯历史,世界第一个摩天楼时期起于1853年电梯发明之时,一直延续至1909年。而世界上第一栋高层建筑的雏形应是1870年建成的纽约公正生命保险大厦,这栋建筑除了结构和高度外,采用了几乎全部必须的高层建筑技术元素,虽然其只有5层,但高度达到了39.62米,并且在办公楼中首次使用乘客用电梯。于1912年毁于一场大火。

发展到现在,超高层建筑也已经屡见不鲜了。迪拜的哈利法塔(迪拜塔)是现知的世界上最高的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828米。比第二名台北101大厦足足高处320米。由2004年9月21日开始建造,于2010年1月4日建成竣工。总投资超70亿美元。哈利法塔37层以下是世界上首家ARMANI酒店,45层至108层则作为公寓。第123层将是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俯瞰整个迪拜市。建筑内有1000套豪华公寓,周边配套项目包括:龙城、迪拜MALL及配套的酒店、住宅、公寓、商务中心等项目。哈利法塔不但高度惊人,连建筑物料和设备也“份量十足”。哈利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凝土、3.9万公吨钢材及14.2万平方米玻璃。大厦那么高,当然需要先进的运输设备。大厦内设有56部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米,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

很多人都希望建筑物越高越好,但建设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往往要有很高的科学技术才能完成。建筑物应尽量满足人类的多种生活需求,与城市休戚相关并有极大综合性的容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目前现代建筑行业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而言还远远不够。越是往高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结构力学与结构工程的理论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工程师们去开发,人类也可能探索比钢、钢筋混凝土还要优越的材料来建造高层及超高层建筑。

而在这些“伟大”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什么呢?我们的生活被高大的建筑物所围绕,我们的城市被他们的阴影所覆盖,抬头望去却只有小片的蓝天供我们欣赏和呼吸。走在这些楼群里,是否有种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的无奈?当大量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拔地而起的时候,你是否发现,我们的交通变得混乱,我们的生活变得压抑。我们出现在这些庞然大物下面的时候,是否都加快了步伐,想逃离这片区域?

高层建筑的确解决了人口密集给土地带来的巨大压力。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当分散的人们被集中到一块土地上时,我们的交通混乱了。我们会发现大楼周围的停车位根本不够用,包括地下停车场也是一样。而每天上下班,晚上回家的时候,道路开始拥挤不堪。而在这些巨大建筑物的内部生活工作,人们的交流开始变少了,人们的生活圈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小。而这些高层建筑对人们的身心也有着不利影响。首先是高层建筑的整体量与外观问题。高层建筑巨大的体量改变了过去城市街道的肌理与尺度。以前,街道的尺度亲切宜人,处处体现了人的尺度,让人感到建筑与人的亲近,向高层建筑的巨大尺度完全打破了过去的人本尺度,使街道显得非常狭小。

高层建筑受到风力的限制,只注重结构合理的建设要求,将大多数高层建筑标准层平面都设计为方形或矩形,导致绝大部分高层建筑的外观都大同小异,形体雷同,造型不免单调,使现在的城市面貌日益趋同的情况更加严重,居民也很难分清到底是哪幢建筑物。

天空被蚕食。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地区,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其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过高的楼层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从建筑物最底层向上看,人们看到的只能是一幢幢建筑,天空被林立的高楼所蚕食。蓝天已成为了人们抬头仰望的“奢侈品”。

阳光被遮挡。高楼林立,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而且也阻挡了阳光的照射。周边建筑往往会因高层建筑的阻挡而常年享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已引起了周围很多居民的不满。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已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玻璃幕墙的反射。一部分高层建筑采用的是大面积的反射幕墙,以取得整体造型和经济的效果,反射幕墙都或多或少地污染了周边地区的光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的同时,也不利于道路通行。

目前,高层建筑除了自身较差的声环境以外,还会影响周边的声环境,特别是市中心密集的区域。市中心高楼林立,街道就成了“峡谷”。这样,耸立的高层建筑会阻挡城市交通等各种噪声的传播,而且噪声遇到高层建筑上的玻璃或轻质金属外装修材料后会反射形成回声,更不利于噪声的扩散。面向十字路口的高层建筑物会把车辆通行产生的噪声反射到其他建筑上,污染周边建筑的声环境。

众多的高层建筑不但使地区环境发生了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风向。风遇到高层建筑物后,大部分向上和往两侧扩散,一小部分向下紧贴地面从建筑物两侧通过,向下接近地面的气流会对高层建筑周边的低层建筑产生影响,建筑物出入口也会因此产生强劲的气流。尤其是对于建筑物之间的空隙来说,这样的地面气流会增大经过空隙处的风速,在拐角的地方形成旋风,旋风程度的大小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超高层建筑甚至在相对静风的气候环境下,也能围绕建筑物产生较大的空气流动,进而出现阵风、气流、涡流和气流,这种现象也会随着高层建筑越密集程度的增加而越发明显。

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很容易影响到高层建筑物内部热环境,高层建筑因此不得不大面积采用人工空调环境,虽然有效调节了室温,但空调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大幅度提高街道的温度,这就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热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过于密集的高层建筑也使城市热岛效应变得更加严重。城市的人口、规模以及建筑物的密集程度都会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部分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都非常密集,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就会增大空调等人工热源排放量,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而如何解决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灾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911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反思仍在持续。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进行,人口老龄化,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都将使高层建筑逐渐退出大量建造的历史舞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人们需要更好的生活空间,生活环境,就应该更好的控制高层建筑的建造。不是不造,而是适量的建造。走在城市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的高层住宅到了晚上并不那么灯火通明,闲置房很多。而我们的城市依然在紧锣密鼓的建造着这些无人使用的高层建筑。这不得不让我们细细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卓刚.高层建筑150年.《建筑师》2011年1期.

[2]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上一篇:大学语文的概念范文 下一篇:线上教学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