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安全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8 17:34:52

财产安全制度

财产安全制度篇1

摘要:企业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顺利安排资金,从而推动企业各项工作。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基础工作不规范、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 :企业;财务运行;安全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企业改革过可提升各种项目经费的综合利用水平,为企业更好的服务社会提供支持。但从当前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看,存在很多安全方面问题,企业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大幅度缩减,财务人员与新形势下财务安全要求不适应,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安全策略实施,对企业全面协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企业运行过程中,部分领导对财务的安全性重视不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措施,才能更好的确保资金高效运行、安全运行,提高企业财务运行效率。

一、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财务安全基础工作不规范

企业会计制度比较单一,很多企业把本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纳入核算过程中,甚至包括下属企业的经济实体等,容易造成核算混乱的状况。企业会计处理方法经常变更,科目设置不科学、不规范。很多企业核算时随意使用会计科目,有的企业对新老会计制度的理解存在误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的企业只做流水账,有的存在帐表不全的问题,造成账目不清的现象,对企业财务安全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薄弱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企业设备费用存在私有化等方面的问题。大型设备采购存在重复购置等问题,设备资源利用率低,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与使用人员缺乏相应的沟通,造成专用设备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无法满足单位正常使用。固定资产建账不规范,账物、账账不符的现象比较严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对折旧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虚增固定资产的问题,随意处理固定资产问题严重,固定资产流失现象普遍。

(三)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不够清晰,很多制度因人而异,因此财务处理很难规范化、标准化,固定资产处理标准经常变动,凡事按照主管领导的意愿进行处理,造成制度虚设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固定资产支出合法性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对企业财务安全性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看,整体支出界限比较混乱。

(四)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与实际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从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看,很多单位对财务人员不够重视,认为财务只是算账,没有从制度上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职业技能缺乏,导致企业资金运行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是影响财务安全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人员是从原职工中选拔产生,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财会人员不能加强业务学习,很难承担起财务管理的重任。

(五)企业财务分析、咨询服务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企业财务分析过程中只是对一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缺乏系统性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企业财务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负面作用,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发挥。财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滞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实施,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企业的经费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企业绩效管理效益不能得到显著提升,对企业财务安全运行产生负面作用。

二、企业财务安全运行措施

(一)企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确保资金安全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需要进行不断创新,财务安全管理是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企业财务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按照量入为出、优先保证、突出重点的原则,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在落实财务预算之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对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定期考评,及时了解企业经费开支进度,针对企业财务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企业项目资金管理需要强化,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企业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强调监督意识,掌握项目管理具体要求,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企业在项目立项、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强化财务服务管理,从而能够对财务的约束性综合研究,确保财务经费能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为企业财务安全运行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加强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企业通过服务社会获取一定的报酬,为建立独立核算或者非独立核算经营单位创造基础。在组织单位创收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经营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提升企业财务安全管理水平。

(四)企业需要强化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基建资金顺利进行

基建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资金来源分析,可提升单位基本建设能力,从而提升单位的创新能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数量大、收支集中等问题,需要加强基建资金的监管,保证企业财务资金安全运行,从根本上解决财务漏洞。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规范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清查资产,加强对设备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登记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水平,为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奠定重要的基础,为企业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B110005)。

参考文献:

[1]赵艳萍.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成功(教育),2014年02期.

[2]白玲.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4年01期.

[3]张荣中.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4年03期.

[4]崔晓莉.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决策,2014年10期.

财产安全制度篇2

关键词:夫妻财产;善意取得;法律适用

一、引言

善意取得制度在之前并没有出现,它是出现在现代民法制度中,并且是非常重要地位的一项法律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保障物所有人与受让人的利益。在现代社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这样就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善意取得制度不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一系列问题将全部涌现,例如商品交易的稳定性问题、经济秩序问题等等,因此一定要让善意取得制度发挥其重要作用并对其适用情况进行把握。①善意取得制度对财产的流转和归属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善意取得制度也可以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对善意取得制度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国家也在法律中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规定,例如在《物权法》中确定了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定产,这是善意取得制度中较为创新的规定。

善意取得制度在商品的交易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护动态交易安全,并且以保护动态安全来平衡静态和动态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且善意取得制度为了保护动态安全,可以在交易过程中牺牲一定的静态安全。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有特殊主体的存在,而夫妻就是特殊的主体之一,在夫妻双方的财产上有两种: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当善意取得是夫妻双方中的一方擅自处分的,并没有取得另外一方的同意,那么会产生不同的法律适用。在本论文中,主要内容会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法律适用的讨论。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概述

善意取得制度在法理上会保护权利人,“静态的安全”是指保护权利人所有的安全,而“动态的安全”是指保护权利人交易的安全。当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不发生冲突时,善意取得制度可以进行很好的保护,可是当双方之间发生冲突,善意取得制度怎样进行权利人的保护,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甲方与乙方认识并是好友,当乙方借用甲方较新的笔记本电脑时没有及时进行归还,而是将笔记本电脑卖给了丙方,同时丙方对笔记本电脑的归属问题并不知情,完成了一系列的交付。在案例中出现了利益的冲突,如果对甲方进行法律保护,甲方可以要回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这样乙方与丙方的交易效力将会失效,静态安全得到了保护,却是以牺牲动态安全为代价。反之,就是甲方不能够要回笔记本电脑,那么就是以牺牲静态安全为代价的保护了动态安全。而善意取得制度就是属于后者,保护动态安全的法律制度。

三、善意取得在夫妻一方交易中适用的前提条件

善意取得可以简单的总结为无权处分人把财产给予另外的第三人,并且在取得相应的财产时是无恶意的,并对这部分财产的取得进行了对价、登记或者交付行为,这样这部分财产所有权以及其他物权将归第三人所有。在《物权法》中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善意取得制度能够适用,必须满足以下的一些条件:(1)无权处分人处分的财产归他人所有;(2)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为善意的;(3)受让人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对价;(4)具有完整的法定公示。在夫妻双方问题中善意取得制度适用时需满足以下的条件:

1.夫妻双方之间的共同财产,在没有取得另一方的同意时,被其中一方擅自处理。对于这样的行为,法律学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对于该问题的观点是,这样的行为为无权处分行为,在《民法通则适用意见》中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第89条写明,擅自处分共同财产一般情况下都会被认定为无效。

2.交易过程中的受让人是善意的,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质就是保护受让人的合理利益,因此受让人的善意是该制度受用的核心条件,只有满足条件才能够生效。该制度中的善意主要是指受让人在交易过程中不知道对方没有处置财产的权利,误以为对方为财产的所有人或者具有处置权利。当套用到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时,就是处分财产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该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该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具有处分该财产的权利。处分财产的人不知道或应当不知道是指对方不知道自己无权处分的存在,并且对于周遭人的舆论以及应有的法律途径也是不知道的。

3.交易相对人以与财产相对应的价格处理该部分共同财产,也就是说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前提条件就是在有偿交易。并且在《物权法》中也明确规定,善意取得一定要有偿交易才可适用,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1)当受让人没有支付任何相当的对价就取得财产,就是无偿的转让,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不适用与善意取得,就要求受让人返还交易中的财产所得,此时,并没有人有损失。(2)在法律学上,善意取得制度是为了保护交易安全而制定的,因此该法律制度只适用于商品的交易行为。在生活中,交易既包括有偿也包括无偿的财产转让,但是,从狭义范围来讲,交易就仅是指那些有对价的交易行为,无偿的转让将不属于交易行为。(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都说明无偿转让财产就已经表明转让的财产具有不正当的来源,而一个善意的受让人在接受财产转让时应当对财产的来源进行查明,当受让人不进行查明就接受了财产转让时,就说明受让人不存在善意的或者是有一定过失的。因此受让人在交易过程中应以对价支付给出让的人②。

4.转让的财产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程序是需要登记的部分要进行登记,不需要进行登记的部分要已经交付,就表明相对人已经拥有共同财产的物权。如果在相对人不拥有或没有取得物权的情况下,双方之间将会是一种债务的关系,同时该债权的效力不高,并且低于夫妻双方共有权的物权效力。那么受让人将失去对物权的保护③。

四、夫妻一方交易中不同情况下善意取得的适用

善意取得是发生在其中一方在没有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理财产,如果是不动产,一般会发生在不动产权利登记簿登记有误的情况下。在夫妻双方共同拥有情况下的善意取得案例如下:甲方与乙方为夫妻关系,同时甲方为原告,乙方为被告,夫妻双方曾以被告的名义购买了房产,并在房产登记薄上登记为户主。后来因夫妻感情出现问题,被告在没有征得原告同意并且原告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房产转让给丙方,同时丙方已向乙方支付房款以及其他的一些费用。丙方已经房屋装修并且入住,还办理了相应的过户手续。甲方在得知后认为房产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乙方无权利处置房产,交易是无效的,进而将乙方告上法庭,提讼。

《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夫妻双方中,其中一方如果在没有征得另外一方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理了共同房产,第三方善意购买房产并且支付了房款办理了过户等一系列手续,另一方认为交易无效的情况下,法院将不予支持。《民通意见》89条也对共同财产擅自处分进行了规定,共有财产将被共有人共同拥有,享有对共同财产平等的权利,若共有财产被其中一方擅自处理,第三方支付、有偿善意取得,交易将被认定为无效,损失将由擅自处理的一方承担并进行赔偿。而有时,夫妻双方共有的不动房产登记在其中一方的名义之下,其中名义人是无权处分共有财产的,但是第三方往往会相信登记簿上的登记人拥有对不动产的处置权,选择与登记人进行交易,这样就应当对善意取得不动产的第三方进行保护。但是第三方取得房产是否具有善意性就应该进行考察,主要是考察第三人是否查阅了不动产登记记录薄、是否知道出让人无处置权。

以上情况的具体分析如下:

1.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夫妻财产的情况

如果第三方在交易过程中,从与夫妻一方的交流中得知该事情的真相,但是夫妻一方却以为第三方毫不知情,第三方仍坚持与夫妻一方办理交易手续、过户、支付等一系列流程,当夫妻另一方让然向案例中阐述的一样对工作人员进行阐述,第三方装作自己不知情,被夫妻另一方后仍就表示一样,不知真实情况,这样情况下,第三方就属于非善意的第三方。这时善意取得制度将不再适用,但是在整个诉讼案件中,第三方的善意将采用推定主义模式,仍可推定第三方为善意。而不善意行为将由诉讼人进行举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出现两种不同的讨论,第一种是夫妻中另一方即方不知道第三方是知晓真实情况下进行的交易。这样,方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就不会去主张第三方的恶意,结果仍然即将第三方视为善意取得,用善意取得制服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第二种就是诉讼方主张第三方为恶意,虽然第三方行为确实是恶意的,但是从法律的推定上来看,只能将第三方视为善意,第三方的非善意举动只能由方证明,如何证明第三方是非善意的就难上加难。这样方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证明夫妻另一方在进行转让等手续时向机关人员说谎,第二种就是证明第三方在交易过程中说谎话的现象,让其承认知晓真实情况而进行交易。

2.离婚时,因债务而处分财产的情况

在夫妻双方进行离婚时,善意取得现象更常见,因此将列举以假设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甲乙双方为正在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但是结果还没有确定,甲方为了在最后能取得更多的财产而想办法与丙方合作,让丙方以债务为理由而取得夫妻共有财产汽车的使用权,并在双方离婚后将汽车还给甲方。但是当乙方发现后向丙方所要汽车,却遭到拒绝。在案例中,从整体来看丙方是由于债务关系取得汽车使用权,但是却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条件,因此在吹过程中不适用善意取得法规。另外,乙方要想使自己的权利等到保护,就要证明甲方与丙方进行串通的事实。因此,乙方负举证责任的情况,就是证明第三方丙方是非善意的。但是不完全相同的是,乙方负有的举证是债务问题,不是善意与非善意,另外在举证债务问题时,乙也可以证明甲方与丙方串通的恶意行为。

3.离婚案件中就财产分割问题进行再审的,原审判决中的夫妻共同财产因一方当事人的擅自处分,第三人能否构成善意取得

在离婚案件的诉讼中,财产分割不是由乙方独自决定,而是经过双方协议,当一致的协议无法达成时,就会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离婚案件财产问题再审时,若夫妻一方擅自处理,第三人是否是善意取得,在审判时有不同看法。

对于判定过程中的举证责任,法律推定第三人是善意的。若诉讼人要追回所有权,需要证明第三方为非善意的。如果不能够有足够的理由举证,则继续推定为善意的。

五、小结

在交易过程中,共有财产被擅自处置时,第三人是否是善意的,能否取得物的所有权,对交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关系到原来物所有权拥有者的利益与市场的运行。而善意取得制度就是为了有效的保证动态交易安全,前提是第三人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夫妻共有财产的处理问题上,如果第三方是善意取得,并符合其他的一系列条件,那么就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当然这是在夫妻其中一方擅自处理共有财产,有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情况,那么第三方能否取得所有权视情况而定。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善意第三方的交易保护与非善意第三方时夫妻另一方的保护。当然,遇到非善意的第三方时,要想保护权益就是对第三方非善意行为的举证,只要能够证明,就可以使权利得到有效的保证。(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注解:

① 刘颖:《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探析》载《新西部》2015年第06期

② 王利明:《民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361页

财产安全制度篇3

论文摘要: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是在198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而形成的以夫妻共同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三位一体”的夫妻财产制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夫妻财产制度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情况、夫妻财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暴寡了其原有夫妻财产制在结构上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构。

一国采用何种夫妻财产制度模式,是受该国的立法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思想文化因素影响的。因此,关于夫妻财产制的法律形 式和内容存在多种差异。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设立也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家庭职能、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建国以来,我国夫 妻财产制度立法也随着《婚姻法》的修改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1950年的夫妻财产的一般共同财产制到1980年的夫妻财产婚后所得共同制和约定财产制度 到2001年的夫妻共同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三位一体”的夫妻财产制度。这一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顺应了世界各国夫妻财产制立法的发展方向。

然而,我国现行夫妻财产立法虽然比起1950年和1980年夫妻财产立法,有了很大的完善和进步,可以说在我国夫妻财产立法上第一次真正地建立了夫妻财产制度和约定财产制度,但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和科学, 仍有许多规定与相关的法律相冲突,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夫妻财产状况和夫妻财产的多样性变化,不能解决夫妻在财产方面产生的矛盾和解决非正常夫妻关系状况下夫 妻之间的财产问题,在总体结构和制度结构上都存在缺陷,不利于解决有关夫妻财产制的实际问题和指导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司法实践活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 夫妻财产制度进行重构。

一、现行夫妻财产制的结构缺陷

1.总体结构的缺陷—没有原则性的规定

    我国现行《婚 姻法》没有对夫妻财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专门的规定,而是一律委之于《民法通则》总的原则去调整和单纯依照婚姻家庭篇的基本原则去规范,笔者认为应建 立夫妻财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夫妻财产制是规定夫妻财产关系之法律。从规定夫妻关系之点观之,理应属于身份法之范围,但从规定夫妻财产关系观 之,其又脱不了财产法之性质”。即夫妻财产关系必须依附于夫妻人身关系,以人身关系为存在的先决条件,所以夫妻财产制具有更多的身份法性质,不同于民法中 普通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第二,从民法和婚姻法的关系来看,夫妻财产关系和其他的民事法律关系一样也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因此,在我国的法律体系 中,婚姻法是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民事法律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作为民法基本法的《民法通则》确认了一系列涉及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法律原则,同时也 应注意,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和普通财产与人身法律关系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区别。比如,婚姻法所调整的是特定的亲属身份关系以及由亲属人身关系派生的财产关系, 婚姻家庭关系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公民结婚的民事权利能力受法律 的特别限制,特定亲属之间的身份权不同于民法中一般的人身权,亲属之间的财产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不适用民法中的等价有偿原则,夫妻之间的财产 关系也在于此。因此,民法中的基本原则与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三,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根本指导思想,统领我国 婚姻立法的方向,婚姻家庭立法的任何规定不得与其基本原则相违背,但是,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财产关系,夫妻财产制的建立不仅应体现婚姻法所规 定的平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之外,还应体现对夫妻之外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因为,夫妻之间采用何种财产制度,以及夫妻对财产权的行使,会关系到社 会上的其他人的利益,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夫妻的财产权不仅对内,而且对外。对外表现在交易上,其交易行为必然会涉及到第三人的利 益。因此,必然涉及到对第三人的保护问题。所以,仅仅依靠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来对夫妻财产制的建立进行调整是不够的。第四,从国外的情况看,在以民法典为表 现形式的大陆法系国家,夫妻财产立法在遵循民法典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针对夫妻财产关系的特点,确立适合的具体原则,以指导其立法及司法活动。而在 以单行法为表现形式的英美法系国家尹夫妻财产立法在符合民事法律总的基本规则的同时,也结合其自身的特点,通过法律规范的形式体现其具体原则的要求。所 以,尽管在不同的法系和国家,法律原则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如有的在法律中明确作了规定,而有的则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其立法时,都有指导其立法工作的准绳 则是相同的。我国在进行夫妻财产立法时,也应从夫妻财产制自身的特点出发,确立适合于其的基本原则。

2.制度结构缺陷—没有建立非常法定财产制

从夫妻财产制的制度结构来看,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制度结构不完整。在法定夫妻财产上只确立了常态下的夫妻财产制,即夫妻关系处于正常状态下的夫妻财产制, 没有相应建立非常态的特别夫妻财产制。因此,根据现行夫妻财产制的规定就不能解决夫妻关系处于非正常情况下的夫妻财产问题。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夫妻财产关系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是自身利益的判断者和 追求者,即使在夫妻共同体的形式下,仍不能掩盖其“经济人”的本质。现实生活中夫妻一方或双方如为了逃避债务而假离婚;或是不堪债务的负担,导致夫妻之间 不得不离婚,以使对方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或是先决定离婚的一方往往采取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的方式达到其自身目的;或是在离婚诉讼阶段,由于时间较长或 者有可能反复起诉,此时对方财产权益受到侵害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或者是夫妻之间因感情不和而分居,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分居期间的财产属于 夫妻共同财产,导致在此期间诚实劳动一方获得的财产被分割,影响了其另一方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从保障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的角度来看,当夫妻一方个 人破产时,另一方的债权人的债权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如果设置一种夫妻关系处于非常态下的一种夫妻财产制度,在夫妻一方破产时,准许另一方的债权人为确保 其债权的实现,请求人民法院通过适用这种制度的诉讼程序宣告改用分别财产制,分割其夫妻共同财产,则可以有效地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 市场的交易安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取证及法律规定的疏漏,上述等情况出现时,对方或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济和切实的保护。这就反映了我国 夫妻财产制在制度结构上的固有缺陷。因此实有必要对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的总体结构和制度结构进行重构。

二、对现行夫妻财产制度进行重构

1.在总体结构上增设原则性的规定

    对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进行原则性的规定,有助于我们对具体条文的理解和解释,具有提纲挚领的作用。夫妻之间因人身关系而产生的特殊财产关系,具有本身独特的性 质,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规范,以指导夫妻财产立法、司法和有关的民事活动,而不能一味地依靠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规范;确立适合于其的 基本原则,能指导立法者选择正确的夫妻财产制度,能为司法者作出正确的司法判决提供法律依据,能为当事人进行有关的民事活动提供行为指导。夫妻财产的基本 原则的精神贯穿夫妻财产立法和司法的始终,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提供立法的方向,最大限度地保护夫妻当事人和第三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有助于婚姻当 事人对夫妻财产制的具体条文的理解,能为夫妻双方选择实行何种夫妻财产制的类型时提供法律指导。因此,我国在进行夫妻财产立法时,应从夫妻财产制自身的特 点出发,确立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指导我国的夫妻财产立法和司法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在进行夫妻财产立法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增设以下原则:

(1)维护夫妻关系的伦理性,促进男女平等。马克思认为,婚姻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关系。黑格尔也认为,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因此,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财 产关系也具有伦理性。这就决定了因主体的特殊身份而产生的夫妻财产关系不具有等价、有偿的性质,这是夫妻财产关系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领域的财产关系的本质 区别。男女双方缔结的婚姻,为物质生活、性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体,夫妻财产是婚姻共同体的物质保障。所以维护婚姻的伦理性,是制定夫妻财产法应予考虑的 首要原则,当然更是选择法定夫妻财产制类型应该考虑的首要原则。

法律的一个理念是追求正义的实现。正义所蕴涵的公平、公正、平等等价值内涵,是政治社 会中所有价值体系追求的最高目标。因而,在夫妻财产制的立法上,追求夫妻关系的平等既是社会正义的要求,也是男女平等原则在家庭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代 各国的立法理念。笔者认为,夫妻财产立法上的男女平等,是婚姻伦理性的衍生,指立法承认,男女双方在生理上、身体上的差异和家庭分工的不同,肯定夫妻各依 其所长对家庭的贡献,赋予夫妻双方对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协力创造的财富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2)保护交易的安全。夫妻财产制直接制约着涉及到夫妻财产的民事交易安全,在民事法领域,交易安全包括动的安全和静的安全二方面。静的安全是指对本来享有的利益,由法律加以保护,不容他人任意夺取;动的安全是指对取得利益的合法活动加以保护冈。“现代民 法不同于古代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现代民法不仅注重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同时也注重对交易安全的维护。当对交易安全的维护与对所有权的保护发生冲突之 时,现代民法优先保护的是交易安全。”阎婚姻家庭法作为民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民法注重交易安全维护的理念也必然在其夫妻财产关系中得到体现,因为正如 林秀雄先生所言:“夫妻财产制本来是规范夫妻内部之财产关系,但近代以来,由于资本社会的发达,交易趋于频繁,若夫妻中之一人与第三人为交易时,则涉及夫 妻与第三人间之财产关系,亦即,制定夫妻财产制时,不仅须注意夫妻内部之平等,尚须顾及交易之安全。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夫妻财产立法中,维护交易安全 的原则也是设立夫妻财产制时应予考虑的目标。而法律对交易安全的维护,实质上是对交易活动中善意无过失者利益的保护。为了体现法律的这一保护精神,世界各 国有关夫妻财产的立法在最有可能影响交易安全的领域,即夫妻约定财产制中,对夫妻财产协议的订立、变更和废止等都有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的规定,并对其将要 产生的法律效力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我国夫妻财产立法中有必要明确该原则,以指导我国的夫妻财产立法。

(3)兼顾个体利益与社会 利益的均衡。法通过对人们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设定,来分配和协调各种利益。如前所述,婚姻具有伦理性,男女双方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财产关系也具有伦理性, 其与一般的民事财产关系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婚姻及其所产生的家庭的保障功能和福利属性,保护“弱者”和“利他”是夫妻财产制,特别是法定夫妻财产制的首 要功能。但是,我们在看到夫妻财产制的公法功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私法属性。夫妻财产关系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毕竟是民事财产关系的一种,作为民法组成 部分的婚姻法,对其主体的财产权利仍然应该予以重视和保护。因此在选择法定夫妻财产制类型时,应采取社会本位为主、个人本位为辅的立法原则,既要重视夫妻 财产关系与民事财产关系的特殊性,又不能忽视其与其他民财产关系的共性。在夫妻财产制创制的过程中,既需要尊重公民个体对其财产的权利,给予其行使财产权 利的自由,也需要注意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兼顾到社会的利益。因此,有必要明确规定夫妻财产立法的这一原则。

2.在制度结构上增设非常法定对产制

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是在198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而形成的以夫妻共同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的“三位一体”的夫妻财产制 度,其中特有财产制,是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的例外,同时与法定财产制或约定财产制并存。它们三者之间各自独立,互相配合,构成了新型的、完善的和科学 的普通夫妻财产制,以满足公民在正常情况下的各种生产生活需求。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夫或妻一方有正当理由要求改变原来的共同财产制而又 协商不成时,或者即使没有什么原因,一方确实希望分割双方共同财产的等等。而上述几种财产制就不能解决这类间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合理的制度以满足当 事人的要求、适应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这种制度就是非常法定财产制,此制度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瑞士婚姻法以及法国和德国的立法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非 常法定财产制是相对于普通财产制而言的夫妻财产制,它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法定事由时,依据法律规定或夫妻一方或债权人的申请由法院宣告,撤销原以法定 或约定而设立的共同财产制而最后适用分别财产制的一项财产制度,其实际后果是改变共同财产制为分别财产制。设计这制度是为了解决一些特殊情况,以此来维护 当事人、债权人的利益,促进社会保障。因此我国应建立由夫妻共同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和非常法定财产制“四位一体”的夫妻财产制度。具体表 示为:

其中就共同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作简要探讨,主要就非常法定财产制进行探讨: 转

(1)法定财产制,继续以婚后所得共同制为主,但采用限制的婚后所得共同制,即以共同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基本模式,将某些婚后所得的财产作除外规 定,对“婚后所得共同”加以限制。同时将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中明显具有人身性和体现个人价值以及其他应当归个人所有的财产,以个人特有财产的形式规定 为个人所有。这样限制的婚后所得共同制,能体现夫妻之间的本质特征,对保障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稳定,增进夫妻感情和维护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同时又能体现、尊重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彻底保护个人的权利,尊重个人的意愿。我国现行的法定夫妻财产制,笔者认为就是限制的婚后所得共同制,只是 某些规定具有不合理性,比如将婚后继承或受赠与的财产规定为共同财产,就与继承法和合同法的规定相冲突,其次,对于特有财产没有对婚前的特有财产于婚后产 生的擎息和各类比赛的奖金、奖品等的归属作出具体规定。因此,我国法定财产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此不再讨论。

    (2)约定财产制, 是夫妻以财产契约的形式决定婚姻财产关系的财产制度。在确认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国家中,大都规定了允许约定的范围、程序和效力及限制事由。如瑞士民法规定: “缔结夫妻财产契约,就采用本法所规定的财产制的一种。”(包括一般共同制、限定共同制等)又如德国民法规定:“夫妻财产制不得参照已失效的法律和 外国的法律确定之。”我国现行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也规定了约定的时间、范围和效力。但是,笔者认为,为确保约定财产制的具体施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家 庭的稳定,应当对之进行完善。我国现行夫妻约定约定财产制存在诸如:没有明确约定的具体时间、没有规定夫妻财产约定成立的条件、夫妻财产约定没有程序性规 定和缺乏公信力缺乏约定的无效、变更和撤销的缺陷,应对之进行相应的完善,使之更具实际操作性。总之约定财产制,不但可以使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护, 而且更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利于稳定家庭,实现男女平等。

(3)非常法定财产制。对于如何设置我国的非常法定财产制,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来设置适合我国婚姻家庭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常财产制度,因此,此制度至少应包括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关于申请人的资格。确定申请人的资格,就是确定谁拥有申请权。依据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丈夫、妻子和任何一方的债权人拥有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的权利。其原 因在于,丈夫或妻子都有可能无正当理由干涉对方的生活方式、损害对方的权利,而债权人相对夫妻家庭来说,更是处于弱者的地位,只有赋予他以申请权,才能真 正保护其债权。

    2)适用非常财产制的程序和方式。适用非常财产制,必须经由当事人自己申请而发动,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进行。人民法院受 理后,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审理,如果双方对此没有争议的,以裁定的方式作出准许的宣告,如双方有争议,则应以判决的方式作出准许或不准许的宣告。 一旦作出准许的裁定或判决,自宣告确定生效之日始发生分割财产和适用非常财产制的效力。

   3)审理的内容。人民法院虽然依当事人的申请发动 分割审理程序,但是在审理过程中,由于夫妻各方可能隐瞒实际财产而虚假申报,以致于损害另一方的财产利益,因而法官不应仅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为审判的主 导性资料,还应当以职权主动和积极地展开调查取证工作,并可请求当事人的所在单位、住所地居民委员会、银行和亲属朋友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协助调查,切实查清 各方的实际财产数额,避免漏查、少查。

    4)提出申请的法定事由。由于非常财产制必须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因而,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受案的 法定事由并据此开始审理工作。根据其他国家对之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些事由起码应包括以下方面:一方提起诉讼要求分割双方财产的;夫妻双方分居达到一定期限 的(一般为一年);一方受虐待、遭遗弃的;夫妻一方破产时另一方的债权人申请要求分割财产的;一方财产不足以清偿个人债务的;一方不履行赡养、扶养、抚养 义务的;一方有正当理由处分财产另一方无理拒绝的;一方未经他方同意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或共同管理的财产的;夫妻一方有其他严重违反婚姻义务行为的。出 现了上述事由时,当事人可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应当受理。

    5)适用非常财产制的效力。适用非常财产制,即发生分割原夫妻共同财产和适用分别财产制的效力。

    因 此,由于上述法定事由而宣告实行夫妻分别财产制的,人民法院应当书面通知婚姻登记管理机关进行登记或者变更原夫妻财产制的登记记载。如果改用分别财产制的 法定事由已经消除,经夫妻一方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恢复原夫妻财产制。原夫妻财产制的恢复,人民法院应当书面通知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变更登记,恢复原夫妻 财产制的登记记载。

财产安全制度篇4

关键词:勘测设计企业;财务安全;管控措施;制度建设

Abstract :Finan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 dynamic,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changes to run a mechanism, must keep abreast of to adapt the new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nstantly updated and improved financial security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and design unit financial safet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financial operation security, system security, control supervision and safety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safety is analyzed in fou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afety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 s:Survey and design enterprises; financial safety; control measures;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财务会计上的安全工作,似乎都是围绕着货币资金的安全而进行的,也常被人们误认为只是现金的安全。事实表明,在财务管理上一旦出现安全漏洞,要比现金的丢失更加可怕。现金的丢失是可以计量的,而财务会计管理上的失误损失是不可计量的,而且尤以内部管控混乱产生的损失最为严重[1]。财务安全的目的就是保障财务过程的安全,可分为财务操作安全、系统运行安全、管控监督安全和工作环境安全四个方面。财务操作安全主要是指会计核算人员、不兼容岗位设置、财务授权等;系统运行安全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及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控监督安全主要是指预算制度、财务审查及分析制度、预警机制等;工作环境安全主要是指工作场所的门窗等环境设施安全。

1财务操作安全

堡垒先从内部攻破,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无一例外。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基础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就可能存在着许多弱点,如财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财务手续不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等。这些弱点在国内外也普遍存在着,有时甚至是造成企业破产的根源。随着工程咨询企业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所起作用的日益突显,勘测设计行业的财务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财务操作层面的安全主要体现在内部财会人员素质及对内部财会人员的管理上。

1.1岗位设置与财务授权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或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它要求每项不相容职务所涉及的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2-4]。

勘测设计院设置的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稽核,明细账管理,总账及报表管理,税务管理,档案管理等。这些会计工作岗位均应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应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即:①出纳职务与核算职务,与稽核职务,与会计档案的保管职务分离。②会计核算职务与相应的稽核职务分离。③总账职务与相关明细账的登记职务分离。④在电算化会计岗位中的软件操作职务、审核记账职务、审查职务、档案保管职务等互为不相容职务,均应当予以分离,等等。

1.2业务素质与安全对策

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学历和学识知识,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以保证能够正确理解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实践表明,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精,造成少计成本,虚增利润,多缴税;多计成本,少纳税等现象时有发生,把本应清晰的业务处理得一团乱,这都会使单位蒙受损失。

从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安全的角度来看,会计核算人员定期业务知识培训以适应会计知识更新的需要显得尤为重要,经培训的会计人员为核算业务带来的效益,远比投入的培训费用大的多。此外,会计核算人员还应学习并了解相关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会计人员要了解或熟悉核算标的的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例如,外业勘探会计核算人员,应大致了解外业勘探方面的基本知识,如野外勘探的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勘探目的及内容等。从事工程规划设计项目的核算人员,应大致了解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如项目的建设地点、主要内容、专业人员配备及各种资源投入等情况,避免在核算中产生不合理费用。

1.3道德素质与安全对策

众所周知,不懂会计知识的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怕,而懂得会计知识的人员,由于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以“技术”手段造假,造成的损失会更可怕。

个别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当在国家、单位利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会计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乱纪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虚假凭证、账簿、报表。特别是当单位负责人授意提供虚假信息时,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会计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

还有极少数会计人员追求私利,监守自盗。这种人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隐匿甚至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走上了犯罪之路。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严密、会计内控出现漏洞,给个别财会人员有机可乘,这些足以反映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会计提高职业道德的途径,应当实行自我修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检查惩戒相结合,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相结合,以德规范会计职业与依法监管会计职业相结合。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

2系统运行安全

财务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物理安全、系统安全、技术安全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的安全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前提,即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线路等硬件实体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一般还应在财务专用网上增加专业安全设备。

2.1合理规划网络,制定安全访问权限

结合勘测设计院的实际情况,设置财务专业局域网与外网隔离,保障财务数据运行环境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设置公共外网机以方便网上银行等日常业务。在交换机和路由器上制定访问控制权限,通过访问控制列表,有效控制内部计算机的访问权限,以提高网络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2.2建立病毒防护体系

系统管理员面对计算机病毒必须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建立立体防病毒体系,将电脑的使用过程进行逐层分解,在网络中的每台工作站、服务器及网关处都要部署相应的网络防病毒产品,对每一层进行分别控制和管理,在病毒可能利用的各个传播渠道对病毒进行拦截和查杀,不给病毒留有任何藏匿的空间,从而达到病毒整体防护的效果。只有建立一个有层次的、立体的防病毒体系,才能有效制止病毒在网络内部的蔓延和传播[5]。

2.3多级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采用分布式多级安全访问控制方法,通过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技术提供相应的身份认证与信息加密,财务人员通过使用自己的身份证书登陆,服务器自动记录相应的用户访问信息,方便日后检查。

2.4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

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应将系统的数据或状态按照一定的周期存储在备份磁盘上,并将备份磁盘离线存放。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需要恢复时,可以从备份磁盘上恢复备份的数据到系统中。

3管控监督安全

勘察设计单位的业务具有长期性,一般情况下不是一个会计年度就能全部完成某一个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的,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之久。这些都给如何建立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审查及分析制度、预警机制,完善管控监督工作带来了挑战。勘察设计单位一般是知识密集型的单位,其支出主要体现在人工费用上,其次是设备费、管理费用;其收入具有的特征是时期长、项目差异大、收入额度不确定等。收入、支出均有别于一般企业。

3.1财务预算制度健全

目前我国勘测设计单位多数已划入企业类,但由于大多数是由以前的事业单位转制而来,因此在工作方法、财务处理、员工的思维意识等方面仍然存有事业单位的踪影,要想真正地贯彻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还尚需时日。

由于勘测设计项目的规模大小、所在区域、资源投入等具有较大的差别,财务预算已成为勘测设计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合理、科学配置资源,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率,保障和促进勘测设计项目的生产、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当今,综合利用部门兼项目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在勘测设计单位得到普遍运用,采用弹性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健全财务预算制度,可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受勘测设计市场、业主筹资以及项目审批立项的影响,年初在不能准确预测预期勘测设计工作量的情况下,按年度内可能发生勘测设计项目的工作量分别编制相应的、独立的预算,并运用弹性预算能够在控制数量变化的基础上,对全院生产经营业绩进行宏观评价指导;年内按季度划分成2~4个固定期,进行预算编制,每一个预算分期根据实际项目进行调整,逐期向后滚动,保持预算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对未来固定时间段的经济活动有所规划,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和有序进行,由于预算不断滚动修整,使得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适应。

3.2财务审查及分析制度

建立定期财务审查及分析制度,检查财务经济指标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是加强单位内部管控、不断提高财务核算水平的重要举措。财务分析时间一般在季度终结后,根据编出的季度会计报表,由总会计师组织相关人员针对本季度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财务成本指标,对本季度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1)生产经营情况

说明本期生产经营形势、生产项目的投入与完成状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生产经营业绩。

(2)财务指标的执行情况

具体内容包括:①经营收入方面,经营收入指标的完成情况,通过数字对比分析营业利润和影响因素。②成本费用方面,说明项目成本和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在降低成本和控制费用开支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③利润方面,按典型项目说明利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增加利润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④资金方面,说明资金预算的完成及影响,分析资金运用是否合理、有效,在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3)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依据检查分析得出生产经营、财务管控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行情、企业发展战略调整,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常用的财务审查及分析方法主要有全面分析、简要分析、专题分析和典型分析,各种方法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可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内容灵活采用。对财务审查及分析的要求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突出重点,实事求是,以期提高财务核算及管控水平。

3.3财务预警机制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当项目服务完成后能否及时全部回笼货币资金,是勘察设计企业的主要财务来源。由于项目建设和服务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修改变动,存在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业主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资金收入的时间和金额上。因此,资金回收风险是勘察设计企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企业财务报表、综合经营计划以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企业管理等理论,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6]。财务预警就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及时警示企业负责人提出防范措施的一种制度安排。

4工作环境安全

主要是指工作场所的门窗等环境设施安全。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财务环境安全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工作场所内外安装多点位24小时视频监控。财务室四周门、窗安装质量可靠的防盗门和铁窗栅,配备专用保险箱,保证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各类电器设备使用后应及时关闭或切断电源,离开时及时设置报警装置,关好防盗门窗。报警器主机夜间设专人值班,值班人员要经常对财务室的安全情况进行巡逻检查。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工作。

5结语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企业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会计核算是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只有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才能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各种资源免受自然或人为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财务安全不仅仅是“现金”的安全――浅议财务会计工作安全[J],交通财会,2007.02,p39-41。

[2] 林春梅,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北方经贸,2011.11,p107。

[3] 周庆开,组织设计管理中不相容职务的设定,现代管理科学[J],2006.11,p100-101。

[4] 张树军;荣春秀,斩断伸向社保基金的“黑手”,就业与保障[J],2011.11,p50-51。

[5] 边歆,防病毒需要立体化[N],网络世界,2008年11月17日。

[6] 黄桂东,勘察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02,p65-66。

作者简介:

傅长锋(1963-),男,河北泊头人,博士,教授级高工。

财产安全制度篇5

我国目前在煤矿企业中实行按照煤炭产量提取安全费用的制度,对于保证煤矿安全投入,促进煤矿安全状况稳定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会计核算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我国早在2001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如何处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就给出了相关的解释和说明,即企业当期费用包含了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而且必须在该费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禁止预先提取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这条规定使得企业无法提前提取大修理费用,这一规定也使得企业利润、上缴税款大打折扣。企业无法预知自己是否要支付安全成本,这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财务因素,这种会计核算中的提取方法容易造成管理疏漏,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在计提期间内的利润和收益,导致现金流出减少,加之未来还有不可预见的安全生产费用,这使得企业上缴国家的税款大大缩水。

(二)企业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不真实

在安全管理中,我国煤矿会计核算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经常将煤炭生产成本日常开支范围和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开支范围混为一谈,这导致企业在核算利润时,总是会在生产成本中加入“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一项,这严重破坏了企业财务核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利润缩水、主营业务成本增多等,甚至会出现未分配利润缩水,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余额不实等现象。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和现象都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不仅如此,若煤矿企业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时,为追求收入与支出的平等,其会在会计核算中将煤炭安全管理费用开支纳入“长期应付款”中,这一款项原本是属于成本支出的,从数据的表面上看,尽管这使得成本减少了,利润空间增加了,但是另一方面却导致资产负债中的“长期应付款”余额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会影响利润分配额。这种做法会导致我国税收收入大幅度下滑,甚至会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三)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弊端较多

我国有关法规规定,煤矿企业生产安全费用按“吨煤”提取。尽管这些规定对于煤矿生产安全费用以及维修费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当别说明,只有用于正常持续地开展和延伸煤矿生产及技术改造的费用才属于维修费。我国尚未有专门法规制度明确何为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特殊设备以及一般生产设备,而且煤矿很多设备本身既是安全设备,又是生产设备(如矿用风机、防突钻机、探放水钻机、排水系统等等),会计核算上更是无法区分。规定方面的缺失,导致煤矿企业难以区分安全管理中维修费、普通产品费以及安全生产费用,这一方面的留白将导致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会计核算中无法得到可靠、完整的核算信息。

二、解决煤矿安全管理中会计核算问题的建议

(一)优化与调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出台的《国际会计准则37号》文件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将自己在某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如实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而且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企业还必须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未来与经营活动费用相关的所有财务信息。企业只有在产生了生产安全费用之时才有确认财务情况与事项产生的义务。在实务中,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环境十分复杂,这使得我们无法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套用在煤矿企业会计核算中。所以,我们只能采取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办法。比如,采用预期评估的方式,对煤矿项目未来可能产生的安全生产费用进行估算,这样就可以在当前的核算制度和会计处理办法上,根据国家有关会计规定计提项目的安全费用。如果煤矿企业没有固定资产的话,则必须在当期费用中计入安全生产费用,同时禁止预先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二)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很多企业地处经济条件落后的深山中,加上技术装备落后、管理粗放、职工素质低下,矿难时有发生。所以,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费用的提取进行量化是相当有必要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认真调查我国范围内所有煤矿企业的矿井灾害程度、作业环境、作业规模、运营模式,然后结合调查结果,针对这些煤矿企业制定一个提取安全费用的合理标准,以保证其必要的安全投入,改善其安全装备水平。这一标准不但能防止企业资产的流失,还能有效限制企业提取煤矿安全生产费用的行为,只有安全生产费用足够充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率。不仅如此,就会计核算而言,这还能避免煤矿企业通过降低和提高安全管理费用的方式来随意修改企业的财务信息。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不失为提升财务信息可信度的有效方式。

(三)强化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财务核算的监管力度

无论是何种政策法规,如果执行力度不够,都是“一纸空文”。所以,加大检查煤矿企业财务部的执行力以及加大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财务核算信息的力度是相当有必要的。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加大检查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力度。第一,督促煤矿企业按照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对外公布安全管理中真实、可信的安全费用信息。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如煤炭管理部门、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财税机关等)要定期督促煤矿企业按要求披露安全生产信息。除此以外,相关部门还要对煤矿企业披露的安全生产信息进行核实,以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已成功上市的煤矿企业,更是要认真核查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并追踪与之有利益关系的主体,如债权人、客户、投资者等等。第二,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设立会计账薄,开设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会计核算科目,准确核算安全投入成本。另外会计账簿必须要做到专人管理,未经领导和会计负责人批准,其他人员不能随意翻阅查看会计账簿,以保证账簿安全和防止任意涂改账簿等问题的发生。第三,采取专户专款的方式管理煤矿企业安全费用,提供准确会计核算信息。要提升煤矿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独立性和真实性,同时能改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为国家提供税收依据。鉴于此,煤矿企业要掌握区分各项费用的方法,清楚哪些费用属于维修费,哪些属于安全生产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以防安全费用不够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严格的会计申请核实、信息录入、使用监管、审计明确、定额管理等方式来预算、控制和管理安全生产费用。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定期抽查或检查煤矿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情况,并核实其是否将费用用在了安全生产方面,以免其挪用或占用安全生产资金。

三、结语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会计核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体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加大执行管理制度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检查煤矿企业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会计制度真正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

财产安全制度篇6

[关键词] 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预警 财务控制

一、 财务危机概述

1.财务危机的定义

当一个企业无力履行合同,不能按时支付债权人利息和偿还本息时,该企业就可能面临财务危机。从静态角度即资产存量的角度来看,财务危机通常表现为企业总资产账面价值低于总负债账面价值,即企业净资产为负值;从动态角度即现金流量来看,通常表现为企业缺乏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入,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即企业净现金流量为负值。

财务危机是一种渐进式的积累过程,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轻重程度:企业的违约、无偿付能力和亏损等都可以视为财务危机的一种前期表现,破产只是企业失败历程中最终的结果。因此,我们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财务状况恶化,长期出现亏损,无力偿还已到期的债务,且不断引起企业资产的贬值,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现象”。

2.财务危机的特征

财务危机具有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具有多样性。财务危机具有灾难性。财务危机具有可预见性。

二、财务危机预防与控制研究

1.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在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财务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财务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非财务危机后的处理。因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重要。

2.财务预警系统的职能

预先捕捉财务危机的征兆。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管理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3.财务报表预警模型建立。财务报表预警模型包括资产负债表变化趋势预警模型、利润表静态分析预警模型和现金流量静态分析预警模型。

(1)资产负债表变化趋势预警模型是利用资产负债表中所列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年末数据同年初相比的的变化情况,分析识别企业财务状况的预警模型。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方向,企业资产负债表可划分为六个等级,从优到劣为A等到F等。

(2)损益表静态分析模型在利润表构成中最重要的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三个项目。根据以上三个项目把利润表分成三类六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3)现金流量预警模型。理想的现金表,一般地生产经营性的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应该占30%,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占30%,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占40%是比较合理的。

3.建立财务指标分析体系

(1)盈亏平衡分析法。运用本量利原理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作出判断。运用这种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警,需要计算经营安全率和资金安全率:①经营安全率可用安全边际率来衡量。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1-保本销售额/正常销售额。安全边际表示正常销售额再降低多少,企业仍不至于亏损。安全边际的数值越大,亏损的可能性越小企业越安全,相对应的财务风险就越小。由于正常销售额是一个相对稳定值,因此,企业的安全边际率越大,企业的安全程度越高。②资金安全率=资金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金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当资金安全率大于零时,表现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可以采取适当的扩张策略;当资金安全率小于零时,表明企业已潜伏财务危机,应积极改善资金结构。

(2)Z计分模型。它是运用多项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断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形函数,来反映企业财务风险。这一方法是由美国学者阿尔曼提出的。其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本/资产总额;X2=息税前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具体判断标准:

Z>=3.0,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2.8

1.8

(3)业绩评价指标―经济价值增加值(EVA)。EVA(Econimic Value Added)即息前税后利润扣除资本总成本后的余额,是全面考察企业是否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EVA作为一种经济利润指标不仅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而且EVA指标在计算时尽量避免了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的影响,更为真实的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业绩长期的计划。

EVA=税后经营利润-投资总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当EVA>0时,收入扣除全部的成本和费用后还有剩余,企业的价值增加,没有财务风险;当EVA=0时,收入恰好补偿全部的成本和费用,企业的价值不变,处于财务危机的边缘;EVA

2.企业搞好财务控制的建议

(1)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搞好财务控制,必须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②授权批准控制制度。③会计系统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财经制度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2)可以适度负债。企业负债筹资具有节税、降低成本、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杠杆作用,可以让企业在不稀释控制权的条件下,掌握和支配更多资源。但企业过度负债会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甚至发生支付危机。因此,企业应合理确定自身的负债规模。①降低资产负债率。确保企业具有偿债能力,保障有足够的权益资本作后盾。②优化负债结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还要避免仅采用银行贷款的负债,尽量采用多种筹资方式。

(3)搞好应收账款的控制。①作好客户的信息管理和信用分析。经济不景气时,防止客户被竞争对手拉走,这时候就更应该重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②应收帐款的内部控制。可将应收帐款的日常管理划分为三个环节: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②应收账款的监督。广泛运用监督应收账款的技术包括账龄分析表、应收账款平均账龄、收款率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

(4) 对已形成拖欠的应收帐款,要利用多种方法清欠,使催收帐款责任到位。

3.企业管理者正确对待财务危机

(1)加强教育,提高危机防范意识。教育是最好的危机预防方法,通过危机教育,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

(2)抓好企业经营中的关键控制点。将企业财务与经营管理、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密切关注可能会引发经营与财务风险的“事故多发地带”非常重要。。

(3)冷静面对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最高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是有效解决财务危机的关键。发生财务危机后,处理危机刻不容缓,力求在危机损害扩大之前控制住危机。如果事前没有周全的计划、没有能够立即付诸实施的制度和能够展开工作的人员,那就会在危机发生时出现反应迟缓、内部混乱的局面。因此,企业必须事前有一套制度化、系统化的危机管理组织和业务流程。

三、结 论

通过本文前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之前,通常可以从生产、经营、销售和财务管理的许多方面表现出种种危险信号。我们可以把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由经营风险引发;二是由财务风险引发。第二,要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危机,除了要加强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既符合国家监控要求又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危机监管机制。具体地说,主要是应作好危机的防范和控制两个方面的工作。为防范财务危机应该加强危机教育,树立规避危机的意识;定期进行企业财务综合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控制财务危机应该搞好企业财务控制;平衡企业成长速度和稳健经营的关系;抓好经营中的关键控制点。

参考文献:

[1]尹辉:论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 怀化学院学报,2002,21(1)

[2]徐慧宁: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防范. 西部财会,42

[3]教凤新: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2005~12

财产安全制度篇7

究新财务制度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高校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政府持续加大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力度,新财务制度对于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开创财务管理新局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新财务制度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经济管理制度的颁布,给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财务制度要求高校各部门的财务支出,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预算和审核。要求学校在制定预算计划时,能够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保证学校收人和支出的平衡,对于学校预算定期的审核,从而保证高校预算实施的有效运行。新财务制度对高校预算的各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高校做好财务预算工作的审核,进一步确保财务预算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新财务制度环境下要求高校建立了规范、严谨的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高校财政收支平衡,推动高校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合理化。

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影响。新财务制度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应用,全面提升了高校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准确和真实的财务数据是高校领导进行财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新财务制度加强了社会各阶层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了解,给社会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运作的监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新财务制度的实施,对于高校财务制度的完善和建立以及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此外,还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高校的经济审核能力。

强化了高校资产的管理。新财务制度对强化高校资产的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对高校的资产管理要实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并对于高校资产的管理标准进行有效调整,明确规定了高校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如,高校能够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进行计提折旧。除此之外,新财务制度还对于高校的建设项目提出了要求,要求高校能够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建设工程的质量。

另一方面就是新财务制度对于高校资产中的无形资产的管理,采用对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新财务制度还要求对于高校对外投资进行监督和管理。采用收、支分开的管理方法进行高校对外资产的管理。其中新财务制度明确规定高校的资产实行政府采购的管理方法,政府采购的管理方式大大强化了高校的财政支出管理,提升了高校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新财务制度对于高校财务风险机制的影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校财政的投人和支出,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高校建设越来越重视,在高校建设中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做好资产风险的科学有效评估,做好高校资产风险的控制,避免对高校的财务产生影响。对于高校外界进行资金借贷时,一定要做到借款内容的严格审核。另外就是新财务制度强化了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并规定了对外界借款的制度,强化了高校借贷管理,大大降低了高校资产风险的出现。

二、新财务制度环境下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高校内控监督。做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新财务制度下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很多方面的规定,高校只有不断的完善其财务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满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有我国高校财务部门针对我国财经法规政策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全面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工作流程,明确高校各级部门学和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同时还要进行学校预算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收入支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督,同时还需要高校能够进一步强化高校财务监督。针对高校自身的财务业务特点,进行高校财务业务操作流程的梳理,并做好高校风险控制,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全方面加强对高校经济行为的管控,保证高校财务的运行。

建立高校财会队伍,拓宽高校财务人员的眼界。高校财务工作与其他财务工作相比更加的细致而繁琐,这样就造成很多高校财务人员常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就容易忽视了高校财务服务工作,造成高校财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的现状,从而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而新财务制度下提升了财务服务工作的重视度。因此,做好高校财务服务工作,满足新财务制度对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就需要高校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的培训,开拓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加强高校财务人员技能与思维的培训工作,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让高校财务人员能够适应时展的步伐,培养高校财务人员成为具有坚实会计基础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其次就是强化对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责任感,有责任感的财务人员才会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最后,做好高校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定期的研究高校财务工作,针对高校财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工作,全面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结构,做好高校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高校只有强化资产管理,做好资源配置的优化工作;才能够实现财务资源的共享。财务风险还包括资金安全风险。这就需要高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重大资金调度实行集体决策,加强授权审批制度,强化高校审计监督,从而保证高校资金的安全。另外就是高校要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制定符合高校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避免高校中存在财政安全漏洞。当前我国高校不仅要做好债务规模控制工作,同时也要注意资金短缺风险的防范工作,保持适度的债务规模,这样既能充分满足高校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又推动了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实施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有效的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而且新财务制度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资产以及资产风险的管理都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也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财务制度下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有健全和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了高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全面提升高校对于资产的控制和监督工作。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财产安全制度篇8

【关键词】 维简费; 安全费; 会计处理; 思考

维简费和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是我国境内所有煤炭生产企业按规定提取,专项用于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支出和煤炭生产安全设施支出的资金。维简费是由于煤炭行业不断延伸、转换场地生产特点决定的,是为获取煤炭资源必须发生的成本。安全费也是由煤炭行业特点决定的,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为获取煤炭资源必须要治理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多种自然灾害,计提安全费政策带有强制性。因此,煤炭企业按煤炭产量计提维简费、安全费政策,是基于煤炭企业的生产及高危特点制定和出台的,是企业实现采掘生产所必需的。

基于实现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会计处理方法与国际趋同的考虑,2008年12月份,财政部以“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对现行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2009年6月份,又以“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再次对安全费、维简费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新的会计处理方式仍然对煤炭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站在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笔者认为国家仍应对财会[2009]8号进行进一步修订。据此,本文对新旧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对执行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新规定对煤炭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新旧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会计处理方式比较

(一)原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会计处理规定

煤炭工业部在《煤炭工业企业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有关调账问题的处理意见》中规定:企业计提维简费时,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计入“维简及井巷费”。企业使用维简费时,属费用性支出的,直接核销“维简及井巷费”;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资产完工交付后,核销“维简及井巷费”,增加“资本公积”。对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使用年限计提折旧,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2004年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通知(财会[2004]3号)中规定:企业计提安全费用时,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计入“长期应付款”。企业使用安全费时,属费用性支出的,直接核销“长期应付款”;属资本性支出的,资产完工交付时一次全额提取折旧,核销“长期应付款”。

(二)财政部财会函[2008]60号,对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的会计处理规定

2008年12月,财政部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中规定:安全费、维简费从未分配利润中提取,计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企业使用安全费、维简费时,属费用性支出的计入成本费用,属资本性支出的核销“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用安全费、维简费购建的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折旧,记入成本费用。

(三)财政部财会[2009]8号,对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的会计处理规定

2009年6月,财政部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中规定:企业提取的安全费、维简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专项储备”。企业使用安全费、维简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属资本性支出的,资产完工交付时一次全额提取折旧,核销“专项储备”。

(四)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会计处理方式新旧规定的主要变化

财会[2009]8号与财会函[2008]60号的主要变化是:1.安全费、维简费的计提由“税后”变为“税前”,明确了“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和维简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即资本性支出也可在所得税前扣除;2.安全费、维简费的归集、使用科目由“盈余公积”,变为“专项储备”;3.用安全费、维简费购建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由“按规定方法提取”,改为“一次性全额计提,并冲减专项储备”。

财会[2009]8号与煤炭企业现执行的安全费、维简费的会计处理方法的主要变化是:1.安全费、维简费结余资金由在“负债”中反映,改为在“所有者权益”中反映;2.用维简费购建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由“分次计入成本费用”,改为“一次性全额计提,并冲减专项储备”,即用维简费购建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能再由成本列支,所得税前扣除,同时,资产价值不能在财务账面中得到真实反映;3.用维简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再增加“资本公积”。

二、执行维简费、煤炭生产安全费新规定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从上述规定的对比可看出,财会[2009]8号对维简费、安全费的提取仍维持了2004年三部委下发的119号等文件的规定,只是将其从“长期应付款”、“维简及井巷费”科目核算,转到了“专项储备”科目核算,从纳税角度讲,延续了119号文件税前扣除的政策。安全和维简结余资金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进行了调整。但财会[2009]8号规定的,对使用安全费、维简费购置的资产一次提足折旧的会计处理政策,对煤炭企业又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从一定程度又加大了企业税负,同时对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筹集以及企业的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对此规定应进行进一步探讨,使企业真正享受国家对煤炭产业安全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真正建立起安全生产设施的长效投入机制。关于用安全费、维简费购置的资产不能一次提足折旧的理由主要有:

(一)一次性提足折旧使国家建立长效安全投入机制的政策不能真正落实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三部委出台该政策的目的是“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其要点之一就是在安全设备正常更新资金之外,增加一个稳定的带有强制性的专用资金来源,即:从生产成本中提取并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专项资金,以满足煤炭生产企业因生产场所不断移动延深、安全设备不断增加、安全标准不断提高而形成的安全投入总额不断增加的需要。

而“一次性提足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在给予企业成本提取、税前列支的安全投入专项资金的同时,取消了固定资产通过逐年从成本中提取折旧实现正常更新的资金来源。从税收角度看,在给予企业一次性提取安全费、维简费(实质上也可理解为一次性提足折旧费)优惠政策的同时,取消了固定资产逐年税前提取折旧的正常政策(因按使用年限提取折旧在所得税前列支属共性政策,一次性提取折旧所体现的税收优惠,从资产寿命周期角度看只存在纳税的时间差异,按使用年限提取折旧计入成本才能使税收优惠政策彻底落实)。从2004年实行安全费政策至今,已有相当一部分用安全费购置的设备到了报废期,现在提取的安全费已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正常的设备更新资金,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现象会愈加明显,安全费的长效投入机制作用会愈加消弱和改变,一旦国家认为企业的安全投入达到标准,取消(或降低计提标准)该项政策时,企业将面临毫无安全设备正常更新资金(或不足)的尴尬局面,安全投入长效机制将无从谈起。一次性核销维简专项储备,计提折旧不再进入成本费用,该部分折旧资金不能再作为煤炭企业内外部投资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将越来越少,更加不能满足煤炭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一次性提足折旧”的会计处理政策,实质上是对国家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等政策的理解问题。国家规定的吨煤提取标准,实际上是在正常更新基础上的增加投入标准,发挥煤炭行业生产和高危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对生产安全费、维简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分次计提折旧,才能真正增加安全投入和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确实达到建立安全投入的长效机制,保障煤炭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一次性提取折旧的弊端

一次性提取折旧使企业账面资产不能反映资产实际价值,造成大量资产账实不符,不利于企业资产管理。另外,账面价值低于实际值不仅影响会计反映职能的发挥,还会导致企业在资产重组、改制上市时,给资产评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企业对外投资资产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评估基准日至公司变更登记日期间,用维简费、安全费购建的资产价值无法通过评估手段得到“显现”,将严重损害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只有对生产安全费、维简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三)因执行新规定,煤炭企业原在对外投资时,同时核销维简费的会计处理已无法进行,实质上限制了用维简费作为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将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较大冲击

维简费用于对外投资的原因:一是随着公司化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来的国营企业多已改造为有限公司或集团公司,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这样,一些原来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项目就转化为对外股权投资项目,虽然投资形式改变了,但投资方向、投资内容并没有超出国家规定的维简费的范围。二是在实行“拨改贷”后,国家投资已微乎其微,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贷款通则》规定,企业不能用银行借款对外投资。因此,目前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只有自有资金。如果允许企业对外投资,却不允许动用维简费,必然造成资本性支出规模与资金来源之间的脱节,冲击企业流动资金以及整个资金管理的正常循环。

如仍将维简费用于对外投资,却不能再进行核销专项储备的会计处理,在财务账面不能反映专项储备的减少,将给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较大的冲击。

三、相关建议

因存在上述问题,建议对安全费、维简费,采用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企业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有关调账问题的处理意见”中规定的维简费购置资产的会计处理方式,即:一是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做增加资本公积、减少专项储备会计处理;二是按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并计入相关产品或费用。该方式不仅能解决上述问题,而且使税收优惠政策得到了充分落实。

采用该会计处理方式的主要依据有两个:

一是从政策角度看,提取生产安全费、维简费属国家强制性投入政策,股东必须保证其按政策投入,作为国家对企业的优惠、扶植政策允许其按提取额计入成本、税前扣除。

二是从股东角度看,按政策提取生产安全费、维简费直接减少了企业利润,即减少了股东应分得的股利,反过来讲也可理解为股东对企业的专项投资行为。股东对企业的投资理应增加其对企业的出资额,但对该专项投资根据其形成的资产形态不同,为简化核算可采用两种处理方式:费用性支出因属于当期消耗直接冲减专项储备,即减少了当期可分配利润,资本性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归全体股东所有直接增加资本公积。因其资产将在以后会计年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应一次核减专项储备,应按会计准则的规定逐年提取折旧。

另外,从所有者权益角度看,采用原使用维简费购置资产的会计处理,不存在“重复进成本”的问题,只是落实税前筹集安全投入、维持简单再生产投入资金的政策。因为,在从成本中提取生产安全费、维简费时所减少的利润,在购建增加固定资产时调整增加了“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角度看,没有因提取安全费、维简费增加固定资产而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只是在调整增加所有者权益时绕过了所得税,落实了安全费、维简费全部支出均在所得税前列支的优惠政策。受煤炭资源开采及煤炭产品形成探索性影响,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煤炭税负增加是最重的,与煤炭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地位极不相称的,特别是企业办社会等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落实税收政策是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最有利措施之一。

鉴于“一次性提足折旧”的会计处理,已由安全费扩展到维简费,今后是否将形成“定式”不得而知,假设对于将要出台的类似“可持续发展资金”都采取此“定式”的话,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等将无从谈起。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尽快进行研究、修订。

【参考文献】

[1] 原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企业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有关调账问题的处理意见》[S].

[2]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通知[S](财会[2004]3号).

[3]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关规定》的通知[S](财建[2004]119号).

[4]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函[2008]60号).

上一篇:保全财产的含义范文 下一篇:防踩踏安全演练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