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5 11:24:51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 春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49-02

春小麦为大通县的主要粮食作物,2012年播种面积达12 133.3 hm2,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26.6%,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随之日益严重,成为制约该县春小麦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在探索研究中总结出春小麦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春小麦种植户参考。

1 麦茎蜂

1.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麦的根茬内结茧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出土,成虫于小麦拔节后期至孕穗前期在穗下节近节间处产卵。幼虫孵出后,先向下爬至节间处取食幼嫩组织,随虫期增长向上危害,咬穿节间,直吃到穗颈部,老熟时抵达根部,在麦茎与地面接触处,将麦茎内壁组织咬成断茎环。老熟幼虫在地下茎节中越冬,受害小麦造成白穗、倒伏[1-2]。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秋收时低割麦茬或进行秋深翻,可消灭越冬老熟幼虫和越冬场所。

1.2.2 喷施化学药剂。主要针对麦茎蜂成虫进行喷药防治。第1次喷药应在成虫羽化始盛期(每百单网成虫密度达4~5头以上)进行,严重田块最少应防治2次,间隔时间7 d。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对水300 kg/hm2进行统防统治,上述药剂任选1种,交替使用。

2 麦蚜

2.1 危害特点

麦蚜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暖后,越冬卵孵化成母蚜,孤雌生殖,产生无翅型或有翅型母蚜,先在杂草上危害。麦类作物拔节前后,迁入麦田危害。长管蚜喜光照,多在植株上部特别是穗部危害;二叉蚜则多在植株下部或叶背面危害。蚜虫群集穗部和叶片上,吸食麦株养分,受害部位出现褪绿小斑,严重时扩大为褪绿条斑,可引起叶片变黄早枯。蚜虫排泄蜜露,招致腐生菌滋生,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降低产量,影响品质[3-4]。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以消灭越冬虫卵。

2.2.2 化学防治。从小麦孕穗期起在麦田检查,当有蚜株率达15%~20%,或每株平均有蚜虫5头以上时,即应进行防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对水300 kg/hm2,或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进行统防统治,上述药剂任选1种,交替使用。

3 麦穗夜蛾

3.1 危害特点

在大通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田间、地埂的土表下,特别是芨芨草墩下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底至5月中旬做薄茧化蛹,成虫于6—7月发生,吸食小麦、油菜、马莲等花朵上的蜜露。卵多产于小麦的第一小穗颖内侧,一般块产。初孵化幼虫先取食穗部的花器和子房,一般1~2头,最多可达9头,聚居于一粒麦种危害食尽后再转移危害。2~3龄幼虫全在籽粒内取食潜伏,4龄后幼虫将小麦旗叶用丝连成卷筒,白天转移潜伏其中,日落后爬出卷叶,在麦穗上危害,每头幼虫一昼夜可食1~2粒麦粒。在幼虫危害处的地面上可见到状如二铵颗粒的虫粪。小麦收获后,幼虫仍可在麦捆中取食或随麦捆转移到场上继续危害。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与油菜、豆、薯等作物轮作。清除田间残株、枯叶及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

3.2.2 喷施化学药剂。在幼虫4龄前喷雾防治,幼虫4龄后应在黄昏时分喷雾,重点喷防小麦叶背面防治。可用50%氰戊·三唑酮乳油600 mL/hm2,或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2.5%敌杀死乳油300 mL/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mL/hm2对水喷雾。

4 小麦条锈病

4.1 危害特点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严重时在颖壳上也有发生。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及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象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鲜黄色的粉末,即夏孢子[5]。到小麦生长后期,病部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青春38号、通麦1号、通麦2号等。二是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能力,速效氮肥施用不宜多。三是秋季深翻土地。秋天深翻20 cm左右,消灭越冬幼虫,降低虫口基数。

4.2.2 药剂防治。当全田叶发病普遍率达1%~2%时(发病初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用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或25%百里通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50%氰戊·三唑酮乳油750 mL/hm2,或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150 g/hm2对水300 kg/hm2喷雾。以上药剂应交替喷雾,7~10 d后再喷1次,连喷2~3次。

5 小麦白秆病

5.1 危害特点

小麦被侵染后大多在拔节期或孕穗期开始出现症状。病斑首先出现在下部叶鞘和叶上,其次由茎秆而上至穗部。茎上条斑一般从第3、4节间起和穗颈节间向上下延伸,然后至穗轴及麦粒。同一植株的所有分蘖往往都表现症状。叶部受害后,在基部小叶片上病症不显,但在2、3叶时,病症显著。先在叶鞘再到叶片呈条状,条斑多从叶基沿叶脉平行向叶尖延伸。条斑初期水渍状绿色,稍后边缘呈黄褐色至紫褐色,中心为干草黄色。一般宽3~4 mm,有时稍宽些,每叶有条斑1~4个,一般2~3个。最后几个条斑愈合成更宽的条带,从而使叶片干枯。茎秆发病后,严重的多从茎基第3、4节和穗颈节间发生2~3条宽2~4 mm、长达50~60 cm的长条斑,罹病轻的条斑也长达18 cm。这是小麦白秆病极突出而又极明显的症状。叶鞘包被的茎秆部的条斑呈灰色或灰白色,穗颈节上的条斑可延伸至穗轴,但穗轴的节和多数茎秆的节不表现症状。茎上条斑中心出现宽2~4 mm干草黄色,边缘为深褐色至紫褐色的细线所限。几个条斑愈合则呈曲型的白秆症状。穗部发病轻时尚显绿色,但多受茎秆罹病严重的影响而使小穗和芒早期变成干黄,以致种子发育停止而成皱缩瘪粒。罹病重者穗花而不实,呈灰褐色,早期干枯,芒变弯曲,后期穗似成熟但直立田间而不下垂[6]。

5.2 防治措施

小麦白秆病属于种子带菌造成的病害,因此其主要防治方法是播前进行药剂拌种。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3%拌种。

6 参考文献

[1]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89-91.

[2] 韦伟,许业全,孙善教.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40,142.

[3] 吴燕,杨荣明,朱先敏,等.近年来江苏省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4):119-121

[4] 郭春强,靳文奎,廖平安,等.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5(4):737.

[5] 李南.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预防[J].种业导刊,2011(8):24-25.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一喷三防”;施药时间;病虫害;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9.040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小麦容易受到吸浆虫、蚜虫、赤霉病等病虫害,因此提高小麦产量最重要的工作便是防治病虫害,应做好“一喷三防”工作,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小麦千粒重。本文对“一喷三防”的定义、成效以及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小麦的质量与产量。

1 “一喷三防”的定义

“一喷三防”指的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对叶面喷洒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等混合调配液,一次施药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保证小麦增粒增重、丰产增收。在不同的地区,小麦抽穗之后遭受的病虫害有所不同,“一喷三防”的防治对象也就定义为不同种类。例如河北省“一喷三防”的防治对象定义为防虫、防病、防早衰,而陕西省为防虫、防病、防热干风,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不同的气候环境而导致防治对象有所不同。“一喷三防”措施在各地广大农村受到了积极的推广实施,其效果也已被农户认可。在小麦孕穗抽穗时期,进行“一喷三防”来防治小麦后期的病虫害,是一项保证小麦高产的必要措施,而小麦生长在不同时期实施“一喷三防”的效果也明显不同。

2 “一喷三防”的成效

2.1防治小麦病虫害和赤霉病

在小麦的生长时期实施“一喷三防”,通过喷洒农药来有效的控制病虫害和赤霉病的发生,根据操作准则对小麦叶面采取防治措施,不仅提升了农民在防治赤霉病中的积极性,还提高了防治次数和面积。

2.2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一喷三防”技术通过发放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技术做了很好的宣传普及,使农民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掌握防治病虫害的正确方法,在小麦病虫害时期可以自主合理、适期的用药,不断提高农民在农作物药物防治方面的技能。政府部门利用组织优势,积极地开展防治病虫害工作,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宣传普及,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3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农民的补贴基金相对较少,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实施“一喷三防”项目可以采取统一的采购药剂方式,降低药剂的购买成本,也就相应的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3 “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1不同的施药时间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在不同的施药时期对小麦病虫害防治会有不同的效果。通过实验表明,以小麦的条锈病为例,喷药的时间越早产生的防治效果就会越好,喷药越晚效果越差。应在小麦抽穗之前就进行喷药,这样会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小麦条锈病主要受气候的影响,会循环性的发生,早期的喷药可以抑制之前的病株情况,也能够有效地阻止产生新病株。防治小麦赤霉病需要喷药时间和小麦花期符合,在小麦抽穗之前喷洒防治效果较差,应在小麦处于旺盛花期时进行喷药,相对于后期喷药,旺盛花期的喷药会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喷药时间则需要和小麦抽穗期相符合,小麦在抽穗20%~70%时喷药会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这是由于小麦吸浆虫在生长和繁殖时间会有选择性,成虫出现正是小麦抽穗扬花期,之后将大量的卵产在初抽穗麦株的里面和侧片上,在这时期进行喷药可以有效的保证小麦的生长。对于小麦蚜虫的防治,喷药时间需要晚一些,蚜虫的生长和繁殖速度较快,高温下进行一次喷药并不能完全解决蚜虫危害,因此在小麦抽穗之前进行的喷药可以控制小麦前期生长出现的蚜虫,而在小麦生长后期蚜虫也会有大量的繁殖,需要进行不断的喷药,才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2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产量的保证

不同时间的喷药会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小麦抽穗20%与70%时喷药具有良好的保产效果,在小麦扬花末期喷药保产效果很差。小麦在生长后期会受到病虫害影响,特别是受吸浆虫、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影响较大。小麦蚜虫属于常见的害虫,在高温天气下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吸浆虫、条锈病、赤霉病所带来的影响具有偶然性,受天气影响也较小。因此为保证小麦的产量最重要的是需要控制小麦蚜虫的危害,在小麦抽穗之前需要喷药防范,实施有效的喷药措施,在前期、后期都需要重视实施喷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

4结语

“一喷三防”技术的实施需要结合科学的喷药时间,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合理的喷药措施和规划。同时“一喷三防”不仅需要区分病虫害的种类进行防范,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病虫害发生程度来进行有效的防治。尤其对于小麦蚜虫越来越严重的发生情况,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实施“一喷三防”,从而提升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耿军,李兴惠,袁新柱.论小麦“一喷三防”与农民增收[J].陕西农业科学,2011,(05).

[2] 文家富,王刚云,陈光华,郑小惠.商洛市小麦条锈病10年来发生特点与综合控制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11,(06).

[3] 翟国英,阚青松,崔栗,崔彦.河北省小麦“一喷三防”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中国植保导刊,2013,(11).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产量质量 有效防止 病虫害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种植的发展速度加快,优质高产高效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麦病虫害成为了阻碍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期,对出现的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及时进行有效的监控,然后对其相应的病虫害做出有针对性的防治,从而达到控制小麦病虫害扩大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小麦获得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种小麦收益较低,在植保上的投人更低。农民在防治过一两次后,不愿意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上再投入。同时,在小麦播种、苗期、返青一拔节期、孕穗一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完全采取拌种、化学除草、化学防治等各项植保措施的小麦田占不到总种植面积的50%,尤其地处偏远的农民,用的是自留种子,且不拌种、不除草、不防治。这些田往往成为“虫源”、“病源”、“草源”和“鼠窝”。此外,多数农民不讲求科学的喷施方法。不注意喷施方法,喷药质量差,使农药与靶标没有很好接触,降低了防治效果。

一、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播种期是小麦整个生长期的基础,对于小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出芽率,为其今后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在这期间进行小麦病虫害不仅可以省时、省药,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可以控制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小麦播种期常见的病虫害一般主要是小麦纹枯病、黑穗病、金针虫等病虫的防治。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就可以有效防治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用40%甲基对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均匀的拌种,可防治金针虫。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

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的处理,在播种之前,可以用撒一些农药进行治理,每亩可以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20千克,然后加水3千克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洒在地面上,对治理地下害虫有很好的效果。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主要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等地下害虫。近几年来纹枯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是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所以这个时间的重点防治对象就是纹枯病。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我们通常所用的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在一起进行喷施的技术,从而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防治纹枯病,一般采用每亩用5%井冈霉素200mL左右兑水1500kg左右喷洒在麦茎基部进行防治,然后间隔10天至15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 250~3 00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对麦蜘蛛的防治可以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三、小麦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

孕穗、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也是小麦增加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小麦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病虫害的重发期,应该做好对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在此期间的主要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

这一时期最经济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喷雾防治,即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等混配后进行一次性的施药,从而达到预防病、防虫、抗倒伏和增产的目的。所以在这个时间应积极的对小麦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以确保小麦后期的正常的生长发育。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

四、小麦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灌浆期是小麦营养生长的最后时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最后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

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进行,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对水7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气候条件和耕作条件的变化,小麦病虫害一直呈加重发生趋势。目前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地下害虫等病虫的危害程度都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小麦全蚀病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害虫数量居高不下,每亩数量达到5000-9000头,严重地块在万头以上。播种期是预防小麦多种病虫害的有利时期,提高对播种期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麦播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主要措施。

一、麦播期主要病虫害

小麦播种期种传、土传病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苗期侵染病害主要有病毒病(丛矮病、黄矮病)、锈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1.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据调查,我县及周边县市发病面积呈上升趋势,发病重的田块出现成片枯死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防控小麦全蚀病刻不容缓。全蚀病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呈“黑脚”状,后期成片干枯死亡。

2.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危害较为普遍,在出苗后5d纹枯病就可侵入小麦幼茎,完成初侵染,形成了典型的病斑,为来年危害提供了充足的菌源。中后期纹枯病在茎基部形成大病斑,茎一侧组织坏死,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影响地上部生长,病斑进一步扩大后,引起叶片干枯、植株枯死,形成白穗及倒伏。

3.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可发生。幼苗期导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导致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籽粒秕瘦等。穗期染病,在颖壳或穗轴上产生褐色病变,病斑多时常致大部分颖壳或穗轴变褐,严重的引致半穗或全穗枯死。

4.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分布较广,属常发性病害,一般可导致减产5-10%,严重的达20%以上。

5.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以条锈、叶锈发生重、面积大、流行范围广。

6.病毒病

小麦病毒病主要有黄矮病、丛矮病等。小麦黄矮病由蚜虫传播,小麦全生育期均可染病,染病越早,减产也愈重。小麦丛矮病由灰飞虱传播,小麦全生育期均可染病,染病越早,减产也愈重。

7.蝼 蛄

蝼蛄具有杂食性特点,可为害多种作物。危害小麦时间很长,从播种开始为害种子、种芽及幼苗,一直延续到初冬。在春季从返青、拔节一直为害到小麦乳熟期。冬前每头华北蝼蛄可为害麦苗30株,春季为害50株。且因穿行活动,使麦根“桥空”或切断根系使麦株枯死,轻者缺苗断垄,严重地重播毁种。

8.蛴 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俗称白土蚕、地狗子等,主要为害小麦种子、种芽、幼苗与成株期的须根。越冬前,每头蛴螬对早播小麦可为害幼苗40-50株,主要造成死苗,形成缺苗断垄。春季从3月末到5月中旬,主要是为害须根形成死株与白穗。

9.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在我县发生的主要是沟金针虫,造成春季小麦死苗。

二、麦播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1.强化检疫,防止危险病虫传播

小麦种子经营单位或个人在调种前应到植保植检部门办理《调运植物检疫要求书》,征得植保植检部门同意后再行调种。所调种子必须经过调出地植保植检部门检疫并取得调运植物检疫证书和植物检疫证明标识,确系不带小麦全蚀病方可调运销售,从源头上防止全蚀病传播。植保植检部门要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对经营小麦种子的单位或个人的检疫手续进行全面检查,对来自疫区的种子进行复检,发现没有调运植物检疫证书和植物检疫证明标识或带有小麦全蚀病病菌的种子一律不得做种用。

2.以农业措施为基础,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根据当地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在选择抗、耐病虫良种的基础上要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种植。播种前要实施清洁田园(清除田边地头自生麦苗、杂草、田间作物根茬、秸秆等)、增施腐熟粪肥、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并做到精量、足墒下种,促进麦苗早发,培育壮苗,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3.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运用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种子包衣等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病虫危害。

(1)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发生区要采取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的方法。种子处理是预防种传及土传病害的最佳措施,2.5%适乐时对种子表面及种皮内部的病菌有特效,有促进生长的作用;2%立克莠能杀死种皮及种胚内寄藏的病菌,促进生长;12.5%全蚀净对全蚀病有特效,但对其他根病防效差。用2.5%适乐时、2%立克莠或3%敌委丹或12.5%全蚀净种衣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堆闷晾干后播种。拌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要设法拌匀,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影响出苗。

(2)防治传毒介体——蚜虫和灰飞虱。麦田周围环境中的蚜虫和灰飞虱是黄矮病或丛矮病的传毒介体,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mL,对水3-4kg稀释,拌种50kg,拌匀后堆闷12h播种,可兼治地下害虫和田鼠。因甲拌磷剧毒,拌种时一定严格按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以防中毒事故发生。

(3)地下害虫。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40%甲基异柳磷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个小时后播种;或用50%辛硫磷乳油以1:50:500的药、水、种比例拌种,堆闷2-3个小时后播种。对于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块,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2-2.5kg,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4)多种病害和地下害虫混合发生。要推广种子包衣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技术。种子包衣具有简便、缓释、长效的优点,可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

4.统防统治,确保质量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高产栽培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82-01

一、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作物种植水平已经在原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各个地区的小麦的高产量,当然要有效地保证小麦的高产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需要栽培人员对栽培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高度重视,其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就是非常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河南省地处中国的中东部并且也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它的地势东高西低周围山水相连。河南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的气候,一般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光照充足,年度气温相差较大,但是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在12至15摄氏度之间,降水量最多的就是在夏季,常常有大暴雨的情况发生。面对河南省这样一种气候,栽培人员对可能发生的虫害现象进行了一定的预测,并且也采取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改善措施,这些行为都使我国的小麦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为防治病虫害献出了一份力量。

二、小麦常见的病害现象

1.小麦根部的纹枯病

由于河南省全年的气温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情况,天气潮湿时,小麦的基部会随之而产生粉红色霉菌,而天气干燥时,小麦的生长就是手的严重的抑制从而产生白穗,影响它的正常生长。一般这种病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小麦根茎处的三节内的地方会有褐色病斑出现,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小麦的根部就会因为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坏死。

2.小麦的白粉病

白粉病也是河南省小麦在种植区常会出现的状况,而且还是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期间内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在最初期的时候只会在小麦的叶子上发现一个个黄色的小点和白色的霉菌层,到最后就会一个接着一个的传染,使小麦的叶子慢慢的变黄枯死。

3.小麦的黄疸病

小麦产生黄疸病的表现主要是也都是发生在叶片上的,在初期的时候只会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现鲜黄色的类似于小长条一样的东西,但是等候慢慢发展到后来就会出现椭圆形的铁锈色的粉末状的东西,严重的破坏小麦的正常生长。

三、小麦常见的虫害现象

1.吸浆虫导致的虫害

河南省最常见的吸浆虫有两种,分别是黄吸浆虫和红吸浆虫,其中红吸浆虫导致的虫害是最为严重的,范围也比较广,而且在河南省降水量最为充沛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这种虫害现象的,因为这种时候往往都是土质最为稀松、地底下的水分也最为充足的时候,就为它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增长环境。

2.小麦蚜虫导致的虫害

在河南省中,小麦蚜虫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这种虫的繁殖能力也是很强的而且扩散的速度也很快。小麦蚜虫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成群结对的吸附在小麦的的根部以及叶片上吸取小麦的汁液的,起初指挥在小麦的叶片上发现一个个黄色的小斑,然后慢慢的发展成条形的斑,最后导致小麦的整个的都枯黄坏死。

四、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1.防治常见的病害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面对小麦生长过程中产生白穗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当地气候变化原因而形成的,导致了有的品种不能很好的适应这样一个环境,所以有关人员可以在选种的时候就挑选一些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强的小麦品种,并且挑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播种,适量的进行灌溉和施肥;在面对小麦的黄疸病的时候在挑选品种的时候选取一些稳定性较好的,并且要即是合理的灌溉,并且在施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它施与磷肥,减少他发现这类病害的情况发生,如果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就只能以药剂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了;最后,在面对小麦的白粉病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抗病强的种子进行合理的密植,灌溉方面要做到有效地排灌,并且在生长过程中要更加细心的观察生长的态势,施以药剂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2.防治常见的虫害问题的有效措施

防治吸浆虫的措施主要就是把一些能一直此类虫生长的一系列颗粒剂洒在地表上并且采取用喷雾治疗的方法,这样防治的范围也就比较广;在面对小麦蚜虫的时候,有关人员可以将农业防治手段和药剂防治手段结合在一起,适当的进行灌溉以及除杂草,正确的保护和利用此类天敌,只能将这些虫害处理好才能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五、总结

从以上全文对河南省小麦种植期间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的一系列分析可以看出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的,它要求所有的小麦栽培者对栽培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非常的重视,在栽培的过程中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专心,特别是在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观察以及采取一些手段进行防治的过程也要特别注意,因为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的又怠慢以及疏忽的情况发生就会直接影响到小麦的产量。此外,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也不能一贯的根据死理按部就班,它的防治措施也必须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当地的气候进行合理的改变,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应该要及时的想出必要的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03)

[2] 魏德永.春季优质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百事通 2006年08期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 小麦种植 病虫害防治 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45-01

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小麦的病虫危害也越来越发生了新的变化,且其危害程度也在愈加严重。这其中对小麦造成危害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类:其一,部分病虫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的产量,例如小麦条锈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黑穗病以及各种各样的地下害虫像金针虫与蛴螬等,不过这些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发生范围正在处于逐步下降之中,对小麦的威胁不算太大;其二,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小麦蚜虫频发,导致了小麦病毒病越来越常见与多发,从而造成了小麦的减产;其三,纹枯病和小麦吸浆虫等也成为了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并且其发病率正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对小麦的产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四,我国有部分地区时常流行小麦的赤霉病,这种病虫害能够大大影响小麦的产量,对小麦种植的危害极大;其五,次要灾害如小麦红蜘蛛以及麦叶蜂等也是严重危害小麦种植的因素之一,更别提危害性更大的蝗虫与蟋蟀等带来的灾害。以上这些,都是影响着小麦种植的常见病虫害,农业科研人员与小麦种植工作者必须要针对这些病虫害做好有效的防治,从而加大小麦的产量,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其防治措施:

1 药剂拌种

在进行小麦种植的时候,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来对相关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具体来说,采用药剂拌种技术来种植小麦能够有效对土传以及种传的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并且还能够大大减少病菌源的发病;尤其是在小麦病虫害的重灾区,药剂拌种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种植的危害影响。小麦种植者在使用药剂拌种技术来种植小麦的时候,一般所采取的药物中要具有拥有很强的高效性与长效性的杀菌剂或者是杀虫剂,比如说粉锈宁乳油这种药物,其中所含的杀菌剂药量约为0.15%,非常有效。通常来说,这类药剂拌种技术可以持续维持80-90天的有效时间,而且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对于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来说有着非常强大的防治作用,因此非常值得小麦种植者加以利用。

2 春季防治

预防小麦病虫害的最关键季节就是春季,在春季进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其效果将能够影响到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因为春季的小麦正处于返青时期,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所以使得小麦的根腐病、白粉病以及纹枯病等疾病比在其他季节更加容易发病。因此,小麦种植者应该在春季小麦返青时期抓紧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果一旦发现相关病虫害的出现,那么一定要在尽快时间内采取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措施来进行治理,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控制住病虫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确保小麦的健康良好生长。另外,在春季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之时,还需要考虑到其季节的变化以及季节性的病虫灾害等,对于一些属于季节性的病虫害,小麦种植者需要根据其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预防,以此来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 科学种植

3.1 优化耕作

小麦种植者在种植小麦之时要施行优化耕作,也就是需要采取合理的轮作方式来进行耕作。而所谓轮作,指的就是每隔一定较长的时间后进行一次的小麦种植。因为如果使得小麦在同一片土壤中的种植次数过多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其产量的降低,从而不利于小麦的种植;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小麦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都是固定的,而同一片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也是固定的,因此如果连续在同一片土壤中进行小麦种植的话,就会导致该土壤中养分的大量流失。所以,小麦种植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小麦的种植频率与次数,从而确保小麦的产量。

3.2 精选麦种

众所周知,小麦种子市场上的小麦种子种类是非常多的,并且每个种类的小麦种子所种植出的小麦的产量都不尽相同,以及其种子自身所能适应的环境与气候也不尽相同。因此,小麦种植者在进行小麦种子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依据相关的农业知识来进行科学与合理的选择,尽量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比如说,小麦种植者需要根据其小麦种植地的环境气候条件、雨水条件以及土地酸碱度条件等进行小麦种子的选择;另外,在选择小麦种子之时,小麦种植者还应当尽量选择精种,也就是一些纯度比较高的小麦种子(最好是一级种),以此才能够有效确保小麦的良好种植以及良好生长。

3.3 合理施肥与灌溉

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若想提高小麦的产量,就需要小麦种植者对小麦进行合理的施肥与灌溉。比如在对小麦进行施肥使需要选择最好的肥料,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而在进行灌溉时要充分考虑到小麦生长期的需水规律结合季节与环境本身的因素来进行有选择、有适量的灌溉,比如在雨季可以选择少进行人工灌溉,而多利用自然雨水进行小麦的灌溉;而到了旱季时则要进行较多的人工灌溉,从而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结语

结合本文所述,小麦种植者需要充分了解到小麦的种植规律,以及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对小麦进行有效种植以及对其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止。

参考文献

[1]迪丽拜尔・阿布都外力. 浅谈小麦锈病、白粉病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 2010(35)

[2]王孝飞. 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民营科技. 2009(05)

[3]曲维平. 浅议小麦套种甜菜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吉林农业. 2012(08)

[4]王芳.连云港地区冬小麦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病虫害防治建议[J]. 现代农村科技. 2013(21)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以麦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病虫为对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提高防治的总体效益,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麦类病虫为害的目的。

1返青拔节期

此期主要是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麦螨(麦蜘蛛)等[1]。在抓好麦田肥水管理、杂草防除等措施的基础上,及时用药控制早期为害。近年来,以纹枯病为主的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适期划锄可铲除杂草,同时抓住2月下旬至3月中旬小麦返青后防治适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防治指标: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秋播密度大,加上秋季气温偏高,冬前生长量大,有利于冬后发病。防治该病可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每10kg小麦种子用2%立克秀粉剂15~20g加水500g拌种;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4 500ml/hm2在生长期间喷雾,也可加水泼浇,对高产、重发田块,一般在第1次喷药后10~15d再喷1次药;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喷雾,还可兼治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防治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还可兼治其他病害。此外,12.5%烯唑醇(特普唑)可湿性粉剂,不仅防效高,而且持效期长,有效量为45~75g/hm2。防治白粉病,在生长期间用15%粉锈宁300~450g/hm2,或33%纹霉净750g/hm2,或12.5%禾果利(烯唑醇)300~450g/hm2对水喷雾。防治麦蜘蛛,可用15%扫螨净乳油、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螨克乳油等对水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于苗期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每株50~100ml;或用48%毒死蜱乳油6.0~7.5 l/hm2处理土壤或随水流大水漫灌,或用2.25~3.00l/hm2对水顺根定向浇灌,特别是对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效较好。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

2孕穗至扬花期

此期是多种病虫急速上升为害期,是综防的关键阶段。除防治锈病、白粉病外,还要注重防治赤霉病、吸浆虫、麦蚜等多种病虫。同时,该时期天敌种群数量也急剧上升,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保护麦田天敌[2]。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圆蜘蛛或麦长腿蜘蛛分别达到600头/hm2或300头/hm2时进行防治。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的关键是扬花期出现阴雨天气。防治麦类赤霉病应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在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如果花期遇阴雨天,应抓紧齐穗至盛花期喷药预防,一般用40%多菌灵胶悬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2.5%治萎灵对水喷雾或低容量喷雾,如果扬花期间连续阴雨,第1次用药后7d,趁下雨间隙再喷1次药。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3.00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防治。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扬花期补治成虫,或用80%敌敌畏乳油对水,搅匀后喷在麦糠或干细土上,下午撒入麦田熏杀或用48%乐斯本乳油对水喷雾。当小麦蚜量达到500头/百株、益害比小于1∶150、近期又无大的风雨时,及时喷药防治穗蚜。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 ml/hm2,或25%辛·氰乳油600ml/hm2,对水喷雾防治。防治麦叶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ml/hm2,或25%哒螨酮(扫螨净)乳油600ml/hm2,或73%克螨特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黏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500ml/hm2,或2.5%溴氰菊酯乳油750ml/hm2,或48%乐斯本乳油750 ml/hm2,对水750kg喷雾。小麦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时,为保护天敌,减少用药次数及用工,可选用对锈病、白粉病及麦蚜、黏虫等效果好的粉锈宁、灭幼脲、抗蚜威等药剂混用,一次用药兼治多种病虫,也可使用低毒、高效的复配农药防治。在防治上述病虫时,还可结合根外追肥,既防病虫又增产。

3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害发生高峰期,也是防治病虫害、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时期[3]。此期防治的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小麦灌浆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黏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 500头/m2、成虫期为5 000~12 500头/hm2,条锈病病叶率2%~5%,叶锈病病叶率5%~10%,白粉病病叶率10%。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600~750kg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小麦叶枯病。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对于优势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做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4]。

4参考文献

[1] 樊丽侠.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要点[j].河南农业,2008(7):16.

[2] 陈承亿.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j].种业导刊,2008(4):34-35.

[3] 刘健美.小麦不同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09(8):25.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篇8

摘要:分别介绍了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播种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沭阳县优质小麦发展迅速,但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优质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剂技术,实行科学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hm2对水1125~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300kg,均匀撒施于土表。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利用天敌控制麦蚜。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

药剂防治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住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1)孕穗至扬花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条锈病为病叶率2%~5%,叶锈病为病叶率5%~10%,白粉病为病叶率10%;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钻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500头/m3、成虫期为5000~7500头/m3。

(2)对路的药剂、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是: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125mL/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3)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他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

(4)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孕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在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4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以上杀菌杀虫剂可一次性混合使用。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对水7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

参考文献

[1]赵文先,李子钦,赵存虎,等.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4):9-10.

[2]杨文才,杨华宏.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8):25.

[3]马丽.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7(2):55.

上一篇: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范文 下一篇:分子遗传学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