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3 11:21:59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1

[关键词] 小麦种植 病虫害防治 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045-01

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小麦的病虫危害也越来越发生了新的变化,且其危害程度也在愈加严重。这其中对小麦造成危害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类:其一,部分病虫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的产量,例如小麦条锈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黑穗病以及各种各样的地下害虫像金针虫与蛴螬等,不过这些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发生范围正在处于逐步下降之中,对小麦的威胁不算太大;其二,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小麦蚜虫频发,导致了小麦病毒病越来越常见与多发,从而造成了小麦的减产;其三,纹枯病和小麦吸浆虫等也成为了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并且其发病率正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对小麦的产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四,我国有部分地区时常流行小麦的赤霉病,这种病虫害能够大大影响小麦的产量,对小麦种植的危害极大;其五,次要灾害如小麦红蜘蛛以及麦叶蜂等也是严重危害小麦种植的因素之一,更别提危害性更大的蝗虫与蟋蟀等带来的灾害。以上这些,都是影响着小麦种植的常见病虫害,农业科研人员与小麦种植工作者必须要针对这些病虫害做好有效的防治,从而加大小麦的产量,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其防治措施:

1 药剂拌种

在进行小麦种植的时候,可以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来对相关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具体来说,采用药剂拌种技术来种植小麦能够有效对土传以及种传的各种病虫害进行防治,并且还能够大大减少病菌源的发病;尤其是在小麦病虫害的重灾区,药剂拌种技术可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从而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种植的危害影响。小麦种植者在使用药剂拌种技术来种植小麦的时候,一般所采取的药物中要具有拥有很强的高效性与长效性的杀菌剂或者是杀虫剂,比如说粉锈宁乳油这种药物,其中所含的杀菌剂药量约为0.15%,非常有效。通常来说,这类药剂拌种技术可以持续维持80-90天的有效时间,而且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对于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来说有着非常强大的防治作用,因此非常值得小麦种植者加以利用。

2 春季防治

预防小麦病虫害的最关键季节就是春季,在春季进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其效果将能够影响到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对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因为春季的小麦正处于返青时期,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所以使得小麦的根腐病、白粉病以及纹枯病等疾病比在其他季节更加容易发病。因此,小麦种植者应该在春季小麦返青时期抓紧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果一旦发现相关病虫害的出现,那么一定要在尽快时间内采取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措施来进行治理,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控制住病虫害的进一步发展,从而确保小麦的健康良好生长。另外,在春季对小麦的病虫害进行防治之时,还需要考虑到其季节的变化以及季节性的病虫灾害等,对于一些属于季节性的病虫害,小麦种植者需要根据其特点来采取相应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行预防,以此来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3 科学种植

3.1 优化耕作

小麦种植者在种植小麦之时要施行优化耕作,也就是需要采取合理的轮作方式来进行耕作。而所谓轮作,指的就是每隔一定较长的时间后进行一次的小麦种植。因为如果使得小麦在同一片土壤中的种植次数过多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其产量的降低,从而不利于小麦的种植;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小麦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都是固定的,而同一片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也是固定的,因此如果连续在同一片土壤中进行小麦种植的话,就会导致该土壤中养分的大量流失。所以,小麦种植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小麦的种植频率与次数,从而确保小麦的产量。

3.2 精选麦种

众所周知,小麦种子市场上的小麦种子种类是非常多的,并且每个种类的小麦种子所种植出的小麦的产量都不尽相同,以及其种子自身所能适应的环境与气候也不尽相同。因此,小麦种植者在进行小麦种子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依据相关的农业知识来进行科学与合理的选择,尽量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比如说,小麦种植者需要根据其小麦种植地的环境气候条件、雨水条件以及土地酸碱度条件等进行小麦种子的选择;另外,在选择小麦种子之时,小麦种植者还应当尽量选择精种,也就是一些纯度比较高的小麦种子(最好是一级种),以此才能够有效确保小麦的良好种植以及良好生长。

3.3 合理施肥与灌溉

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若想提高小麦的产量,就需要小麦种植者对小麦进行合理的施肥与灌溉。比如在对小麦进行施肥使需要选择最好的肥料,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而在进行灌溉时要充分考虑到小麦生长期的需水规律结合季节与环境本身的因素来进行有选择、有适量的灌溉,比如在雨季可以选择少进行人工灌溉,而多利用自然雨水进行小麦的灌溉;而到了旱季时则要进行较多的人工灌溉,从而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结语

结合本文所述,小麦种植者需要充分了解到小麦的种植规律,以及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才能对小麦进行有效种植以及对其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止。

参考文献

[1]迪丽拜尔・阿布都外力. 浅谈小麦锈病、白粉病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 2010(35)

[2]王孝飞. 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民营科技. 2009(05)

[3]曲维平. 浅议小麦套种甜菜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吉林农业. 2012(08)

[4]王芳.连云港地区冬小麦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病虫害防治建议[J]. 现代农村科技. 2013(21)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产量质量 有效防止 病虫害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种植的发展速度加快,优质高产高效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重要的途径,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小麦病虫害成为了阻碍小麦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期,对出现的不同种类的病虫害及时进行有效的监控,然后对其相应的病虫害做出有针对性的防治,从而达到控制小麦病虫害扩大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小麦获得高产,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种小麦收益较低,在植保上的投人更低。农民在防治过一两次后,不愿意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上再投入。同时,在小麦播种、苗期、返青一拔节期、孕穗一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完全采取拌种、化学除草、化学防治等各项植保措施的小麦田占不到总种植面积的50%,尤其地处偏远的农民,用的是自留种子,且不拌种、不除草、不防治。这些田往往成为“虫源”、“病源”、“草源”和“鼠窝”。此外,多数农民不讲求科学的喷施方法。不注意喷施方法,喷药质量差,使农药与靶标没有很好接触,降低了防治效果。

一、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播种期是小麦整个生长期的基础,对于小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期间做好病虫害防治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出芽率,为其今后的生长发育提供基础,在这期间进行小麦病虫害不仅可以省时、省药,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可以控制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小麦播种期常见的病虫害一般主要是小麦纹枯病、黑穗病、金针虫等病虫的防治。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就可以有效防治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用40%甲基对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均匀的拌种,可防治金针虫。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

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的处理,在播种之前,可以用撒一些农药进行治理,每亩可以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20千克,然后加水3千克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洒在地面上,对治理地下害虫有很好的效果。

二、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主要病虫害有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等地下害虫。近几年来纹枯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是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所以这个时间的重点防治对象就是纹枯病。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我们通常所用的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在一起进行喷施的技术,从而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防治纹枯病,一般采用每亩用5%井冈霉素200mL左右兑水1500kg左右喷洒在麦茎基部进行防治,然后间隔10天至15天进行第二次喷药;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 250~3 00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对麦蜘蛛的防治可以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三、小麦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

孕穗、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也是小麦增加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小麦的病虫害的防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小麦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病虫害的重发期,应该做好对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在此期间的主要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

这一时期最经济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喷雾防治,即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或微肥)等混配后进行一次性的施药,从而达到预防病、防虫、抗倒伏和增产的目的。所以在这个时间应积极的对小麦病虫草害进行综合防治,以确保小麦后期的正常的生长发育。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 125mL/hm2喷雾。

四、小麦灌浆期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灌浆期是小麦营养生长的最后时期,是小麦多种病虫害危害高峰期,也是最后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麦穗蚜等。

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进行,用2.5%辉丰菊酯乳油300~450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进行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穗蚜。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对水750kg防治效果最好,使用多菌灵、三唑酮、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3

一、麦田“白穗”症状及形成原因

金针虫、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禾谷胞囊线虫病、赤霉病的危害和早春低温冻害是灌浆期麦田出现“白穗”的主要原因。

1.金针虫:幼虫咬食小麦的种子、根和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小麦抽穗后金针虫幼虫钻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导致被害株死亡,麦穗和叶片干枯,形成“白穗”。整穗发白、成簇状,由于根茎部受害,很容易拔起。

2.纹枯病:小麦受纹枯病病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 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 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整穗发白,白穗、绿穗相间。

3.镰刀菌茎基腐病: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其病源主要有禾谷镰刀菌和假禾谷镰刀菌。小麦苗期感染以后,主要是基部1~2节叶鞘和茎秆受侵染,有时第三节叶鞘也受害,根茎基部叶鞘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或深棕色,病害进一步扩展后,根部、茎秆和茎节出现褐色,严重时茎基部节间受侵变褐,易折断,严重受侵者早期可致死苗。该病发病初期与纹枯病相似,但发病后期没有眼状斑,通常第一叶鞘发病严重,第二叶鞘次之,并逐渐向内部发展。小麦从分蘖到成熟均可发生镰刀菌茎基腐病,最早发病期在11月下旬,以后逐渐加重,2月下旬~3月上旬是该病侵染的高峰期,5月中旬麦田可见该病侵染以后造成的“白穗”。

4.全蚀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小麦拔节以后田间表现比较明显,发病田块小麦“黄、稀、矮”;抽穗后麦田出现簇状或点片状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全蚀病严重发生年份,麦田出现成片“白穗”,或整块“白穗”,小麦成熟前,麦田叶色发红,似“火烧”状。

5.禾谷胞囊线虫病:受害小麦出苗后1个月即可出现症状,但在越冬返青后才表现明显。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随后整叶颜色变淡变褐,干枯;病苗长势弱,分蘖明显减少,部分植株矮化,穗小,籽粒不饱满,类似缺肥状,但追肥不见效果。病情严重时会成片枯死,根部可以看到许多瘤状的根结,根结上再长须根,须根上再形成根结,使得根系纷乱、扭曲,成团。根表面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孢囊,后期变为褐色。根结和孢囊是鉴别该病的主要依据。小麦孢囊线虫病的传播体是孢囊,主要是依靠土壤传播,农机具特别是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人、畜活动,流水以及大风都可能起到传播作用。另外,线虫所造成的伤口很容易引起根腐病。小麦由于此种线虫的侵染为害,长势衰弱的麦苗还易受其它病原物的侵染,通常是次生性土壤真菌在其后侵染,加重为害,致根腐烂,在小麦灌浆期出现“白穗”。

6.赤霉病: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遭受赤霉病病菌危害,以穗腐危害性最大。穗腐发生初期,小穗颖壳上会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成黄褐色或呈青枯状,气候潮湿条件下,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橘橙色霉层。病轻时,局限于一个到几个小穗发病,病重时,大部分小穗发病,甚至全穗发病;穗腐发生早期病健组织界限不清楚,随着病情发展,在病部生出粉红色霉层,病变麦粒青枯、苍白或粉红,气候干燥时田间表现“白穗”症状。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7.低温冻害:2014年4月底5月初,麦田就出现“白穗”。田间“白穗”与正常麦穗相间,拔起时往往从茎秆第3或第4节节间直接抽出,茎秆第3或第4节组织发育不良,壁较薄、发软,脱水出现枯白色,叶鞘上有云纹状病斑。主要原因是3月12~13日我县出现极端低温天气,13日早晨短时间最低温度达1.6℃,草面温度达到-1.9℃,出现轻霜冻,以西农979为主的部分播种偏早、播种质量差、个体弱的麦田植株第3或第4节遭受冷害,茎秆冻伤;4月11~25日持续阴雨天气,小麦第3或第4节遭受纹枯病侵染,造成叶鞘迅速腐烂;25日以后天气晴好、气温升高,受伤的第3或第4节茎秆迅速脱水死亡,出现枯白色,并影响水分养分运输,造成田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穗”,白穗率最高达到40%以上。

二、预防麦田“白穗”的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

采取轮作换茬、清除田间秸秆、选用多抗小麦品种、精选种子、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方施肥、深耕、适时晚播等农业措施,可以减少全蚀病等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推迟病菌的侵染时间,培育壮苗,从而达到提高小麦抗病能力,推迟发病时间,减轻病情,减少损失的目的。小麦适时晚播,是预防“倒春寒”、减轻晚霜冻、推迟发病期、降低病害基数的简单有效措施。

2.化学防治

(1)土壤处理:每亩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农思得)5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3千克,在整地时撒施土壤,杀灭土壤中的病菌。每667平方米撒施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千克,杀灭土壤中的地下害虫。

(2)种子处理:有效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敌萎丹)、硅噻菌胺(全蚀净)、咯菌腈(适乐时)、戊唑醇(立克秀)等。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40~60毫升处理小麦种子10千克。

(3)叶面喷雾:小麦3~5叶期,每667平方米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返青期每667平方米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扬花期每667平方米喷施12.5%腈菌唑乳油25毫升。

三、抓住关键时机,开展“综合防治”

小麦全蚀病等病菌传播途径多,防治中又没有特效药剂,一旦发生,难以根除,只有把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把土壤处理、种子处理和叶面喷雾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 小麦返青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返青期是春季病虫害的初发期,也是开展防治的第一个关键时期。返青后的麦田,杂草开始恢复生长,害虫开始活动危害,病菌开始扩展蔓延,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病虫草害会加速繁殖、加快生长、加重危害,此期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是春季麦田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节。返青期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一般是遇到晴天就进行化学除草,过一段时间看看麦田有虫了,再喷药治虫,很少有人喷施杀菌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麦田杂草比较明显,很容易看得到;二是很多农民不知道、不认识小麦病害,也根本没有防治的意识;三是部分农民也知道此时会发生病虫害,但不懂得如何进行防治,往往是消灭了麦田杂草,再防治小麦害虫,然后再防病治病,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增加了防治次数,加大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错过了最佳施药时期,给病虫害的繁殖、蔓延留了一段时间、一片空间,病情越来越重,害虫越来越多;等到病虫害发展到一定程度,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再喷药进行防治,不仅增加防治次数,而且防治效果很差。因此,小麦返青期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综合防治,压低病情基数、压低害虫密度、控制杂草危害,为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主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杀菌剂,是降低麦田“病田率”和发病株率的简单有效措施。

2.小麦扬花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扬花期正值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是春季开展防治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小麦抽穗扬花期是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盛期,也是赤霉病、吸浆虫即将侵入危害的关键时期(赤霉病病菌在小麦扬花时从花药侵入,吸浆虫幼虫在小麦颖壳张开时从颖壳合缝处钻入)。此期开展防治,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已经发生的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蚜虫等病虫害,同时可以杀灭赤霉病病菌和吸浆虫的卵和幼虫,减轻赤霉病和减少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小麦齐穗扬花期喷施杀菌剂,是降低病害的病情指数和田间“白穗率”的简单有效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4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小麦种植发展迅速,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发生、蔓延,提高小麦的商品性,实现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小麦常见几种病害

1.锈病

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病中心,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

2.赤霉病

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

3.麦蜘蛛

麦蜘蛛春秋两季为害麦苗,成、若虫都可为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

4.麦蚜

在小麦整个生育过程中均可发生和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5.吸浆虫

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疵粒、空壳。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高产地块影响更大。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又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剂技术,实行科学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hm2对水1 125~1500kg喷麦茎基部,间隔10~15d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600~750mL/hm2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吸浆虫重发区,要抓住这时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水适量,拌细土375kg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将药剂翻入土中,再浇水;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300kg,均匀撒施于土表。

3.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孕穗至扬花期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颖枯病、麦蚜、1代蚜虫和吸浆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危害盛期。常年这些病虫害以麦蚜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是小麦形成产量非常重要的时期,又是多种病虫集中发生危害盛期,一旦病虫危害就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此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关键时期,应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确保小麦优质丰产。利用天敌控制麦蚜。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

药剂防治要根据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抓住防治适期,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3.1孕穗至扬花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条锈病为病叶率2~5%,叶锈病为病叶率5~10%,白粉病为病叶率10%;麦蚜为500头/百穗,1代钻虫为25头/m2,吸浆虫蛹期2500头/m3、成虫期为5000~7500头/m3。

3.2对路的药剂、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是: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40%粉锈宁乳油750~1125mL/hm2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25~1.500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hm2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g/hm2喷雾;防治1代黏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3.3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他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

3.4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要以预防为主,孕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小麦吸浆虫虽是穗期为害的害虫,但防治适期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应在蛹期适时开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2250~3000mL/hm2对细沙或细沙土450~600kg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在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

4.灌浆期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 小麦 病虫 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63-01

在小麦种植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严重阻碍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的直接原因。做好麦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小麦产量的损失,促进小麦增产增收。

一、红蜘蛛

近年来,小麦红蜘蛛基数的不断增多使其由麦田的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通过吸取小麦叶片、叶鞘及嫩苗上的汁液为害麦田。小麦红蜘蛛又分为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麦田温度在15oC~20oC、相对湿度在50%以下时最适合麦长腿蜘蛛的生长与繁殖,温度杂8oC~15oC、湿度在80%以上时最适合麦圆蜘蛛的生长与繁殖。被侵害的植株,叶片上出现黄白色小点,叶片变白或变黄,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还会导致不能正常抽穗甚至枯死,严重降低小麦的产量。种子播种前用75%的甲拌磷乳油按照种子量的04%拌种,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20%的灭扫利2000倍稀释液、25%的杀螨光2000倍稀释液、20%的扫螨净300倍稀释液等药剂都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红蜘蛛。

二、蚜虫

小麦蚜虫是麦田中的主要虫害,以吸食穗部、叶片汁液为生,在损害小麦植株的同时还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播者。被侵害的小麦植株叶片会出现黄色的斑点,严重时将导致小麦叶片发黑枯死,影响光合作用,降低麦粒质量。穗部蚜虫吸食穗部汁液,致使麦粒干重下降,麦粒品质也降低。防治小麦蚜虫时,可以选用5%的蚜虱净按照30g/亩~40g/亩的量、20%的吡虫啉2500倍稀释液、25%的抗蚜威300倍稀释液等进行喷雾,喷雾时需量足、均匀,可以达到较高的防治效果。

三、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对小麦的花器产生危害及吸食麦粒的浆液,导致麦粒干重和质量降低,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吸浆虫在小麦孕穗时化蛹,小麦抽穗时羽化产卵,虫卵主要集中在外颖与护颖、穗轴与小穗柄处,孵化后钻入麦壳,在小麦灌浆时期进行为害,应及时采取防治。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撒施在麦田中,再进行浇水,可以有效防治蛹期吸浆虫。在小麦抽穗期,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药剂进行喷药,或用2.5%的功夫乳油、40%的甲基异柳磷、50%的辛硫磷乳油等都可以有效防治小麦吸浆虫。

四、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主要对小麦的叶片、叶鞘和茎杆产生危害。患病植株叶片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长条状椭圆形鲜黄色斑,加重后整个叶片出现铁锈颜色的粉堆,甚至危害叶鞘和茎杆。防治小麦条锈病时,需注意小麦品种的轮换,防止氮肥的多施和晚施。大面积麦田出现发病现象时,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75g/亩~100g/亩的量喷施,或用15%的三唑酮粉剂按照80/亩~100g/亩的量喷施,可以高效防治。

五、白粉病

小麦叶片、茎杆和麦穗常遭遇白粉病的侵害,患病植株叶片上起初形成黄色的小斑点,继而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患病部位表面有白色粉状的霉层,故称为白粉病。发病严重时,整片叶片都会覆盖上白粉,叶片甚至枯萎死亡,不仅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还干扰小麦的正常新陈代谢,造成小麦早衰及麦粒营养不足。小麦麦秆和叶鞘受到侵害时,植株整体承受能力变弱,有风等情况下很容易倒伏,造成麦田减收。田间发现有发病情况,且病叶率达到10%以上时,应及时进行防治。15%的三唑酮、25%的丙环唑乳油、12.5%的烯唑醇等,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六、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又称为乌麦、枪杆、黑疸,是小麦穗部常见病害,病原为裸黑粉菌,传播的唯一途径是带病种子。患病小麦穗部完全被裸黑粉菌破坏,果实全部成为黑粉,黑粉被吹散后只剩余麦轴,严重降低麦田的产量。由于其传播的唯一途径是带病种子,所以在种子播种前做好相关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遏制这一病害的发生。用适量无渣滓的生石灰浸泡种子,一段时间后直接摊开凉种,或把麦种置于50℃~55℃的热水中,立刻搅拌使水温迅速稳定至45℃,浸泡3小时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可以。有效防治黑穗病。使用药剂拌种时,可以选用75%的萎锈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63%进行拌种,或选用20%的三唑酮乳油以种子量的0.08%~0.1%进行拌种。

七、小麦赤霉病

小麦在抽穗期,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就是小麦赤霉病,又称红麦头、麦穗枯、烂麦头。该病病原为多种镰刀菌,气流、风雨等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病原很容易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通过花丝侵染小麦穗。小麦穗被侵染后,通常会迅速扩散到整个麦轴,小麦颖片呈淡褐色水渍状的斑点,基部出现红色、胶粘的霉层,影响小麦水分和养分的运输,从而导致麦穗不能结出果实或结出干瘪果实。对于该疾病的防治,应选择在小麦抽穗到扬花期间进行喷药防治,错过这一时期防治效果将大大降低。在药剂的选择上,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和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了解当地小麦种植品种及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是保障小麦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郑春惠.麦田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8):20.

[2]马文武.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157 158.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6

黄淮和北部冬麦区

该区苗情和墒情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旱象抬头,不利于小麦返青,易受冻害。要抗旱保苗,抗寒防冻,合理运筹水肥,控旺保稳、保蘖增穗,促弱转壮、构建群体,促穗足、增粒多、争粒重。

浇水保苗,抗旱防冻。对墒情较差的麦田,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抗旱保苗,浇水过后及时划锄,提高地温,破除板结,进一步改善土壤墒情,防止或减轻冻害威胁。

镇压划锄,提墒保墒。镇压与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促进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对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和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早春小麦返青后对旺苗进行镇压,也是控旺转壮的有效措施。

促控结合,肥水运筹。对于水浇麦田,要因地制宜进行肥水调控。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追肥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对叶色和生长正常的晚播弱苗麦田,要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二类苗促控结合。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万-7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 10-15公斤;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70万-8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类苗控促结合。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防止生育后期倒伏。拔节期追肥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旺长苗以控为主。对无脱肥现象的,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有脱肥现象的,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镇压提墒,趁雨追肥。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早春土壤返浆或下雨后,用化肥耧施入氮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对底肥没施磷肥的配施磷酸二铵。

防控病虫,化学除草。要做好纹枯病、全蚀病、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指导农民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春季日均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并严格按照使用浓度、适宜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以免发生药害。

预防冻害,及时补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防御早春冻害。冻害发生后,要及时追施适量氮素化肥,然后浇水,促进受冻小麦恢复生长。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该区播期拉长,苗情复杂,稻茬麦播种偏晚,苗情偏弱,部分地区土壤偏湿。要抓好促弱转壮,施好拔节肥,清沟理墒,防止渍害,预防“倒春寒”,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施壮蘖肥,促弱转壮。对基苗肥不足、群体偏小(亩茎蘖数小于30万)的田块,尤其是晚播弱小苗,可亩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对秸秆还田量大、苗情过弱的宜每亩再加施5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施拔节肥,壮秆大穗。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15公斤。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适当推迟施用拔节肥,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小、茎蘖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的麦田,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清沟理墒,防渍防旱。在早春,未开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尽早开好麦田三沟,开沟泥土要均匀散开,避免损伤麦苗。已开沟的麦田,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同时确保麦田外三沟畅通。

防御冻害,及早补救。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10%-30%的麦田,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亩增施尿素2-3公斤,最高不超过15公斤。

防病治虫,化学除草。重点加强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特别要在抽穗期和开花初期防治好赤霉病。各地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西北麦区

该区苗情墒情总体较好,但部分田块抢墒早播,出现旺长,个别地块旱象抬头,小麦条锈病见病早,菌源基数大。要以控旺防倒、保墒提墒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为重点,确保稳产高产。水浇地小麦参照黄淮麦区进行,旱地麦管理如下。

顶凌耙耱,保墒提墒。“春耙麦梳头,麦苗绿油油”。各类麦田都应顶凌耙耱,蓄墒保水,建立丰产苗架。

顶凌追肥,促弱转壮。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麦田,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亩施4-5公斤尿素,促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可在起身至拔节期趁雨酌情追肥。

镇压划锄,提墒增温。早春小麦返青前后镇压可提墒保墒,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并抑制小麦旺长。要在晴天中午前后镇压,切忌在寒冷地湿的早晨进行,以免压折假茎和损伤叶片。划锄要因地因苗制宜,对晚播弱苗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

防治病虫,化学除草。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同时,在返青期及时开展化学除草。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提高防除效果。

护膜护苗,严防啃青。对覆膜田块,覆盖不严的要及时压土盖严。要严防春季畜禽啃青,影响小麦光合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造成减产。

西南冬麦区

该区苗情总体较好,土壤墒情适宜,但部分地区苗情不平衡性大。要强化水肥管理,一喷多防,增粒增重。

氮肥后移,及时追肥。该区小麦已经进入拔节期,要以促为主,追肥灌水。平原麦区浇灌后待水分下渗仅剩一层浅水时,亩施5-8公斤尿素。无灌溉条件的丘陵地区,开沟亩施5公斤尿素或纯氮量与之相近的速效肥料。

早查早治,防治病虫。2月至3月中下旬是防治条锈病中心病团的关键时期,要对中心病团(病株)的点片田块喷药防治,以防病害流行。赤霉病以“防”为主,抽穗至开花初期重点防治。要制定以赤霉病防治为重点的一喷多防措施,将预防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等病虫的药剂混合在一起,一次性施用,省工节本,简化高效。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害防治

辉县市是新乡地区小麦种植主产区之一,胡桥乡结合区域气象条件,对小麦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多年跟踪与分析,通过技术创新来保障农民丰产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小麦种植关键技术

结合胡桥乡实际,就小麦种植技术简要归纳如下:第一,土壤环境的优化。小麦生长对土壤环境要求高,特别是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对土壤养分、水分、肥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测土配方,确保土壤和肥力均衡,为小麦生长提供适宜环境。第二,做好选地整地工作。对土地进行整理,在播种前进行深耕、压实,确保土壤上虚下实。提前施放土壤底肥,适当增撒除草剂,控制好氮肥,补充好钾肥,确保土壤养分充足。第三,选择优良的麦种。良种的选育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结合胡桥乡乡情,对灌溉条件好的大田推荐种植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对灌溉条件差的小片地块,以抗旱、抗倒伏良种为主。在良种选择上,不同地块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确保种子与土壤肥力的有效结合。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适当晾晒,预防种子发霉、虫蛀,为增产提供保障。第四,做好科学播种。小麦播种是重中之重,对播种作业要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结合不同地块,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对高产田块,合理计算播量,避免种植密度过大,遇到高温、大风等恶劣天气带来灾害。播种密度过大,田块通风性差,影响个体生长力,增大倒伏风险。播量的控制,也不能太少,结合不同品种,选择相应播量。建议播种深度在3~4cm,确保苗壮、苗齐。第五,优化田间管理。小麦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持续时间长,注意点多,也是确保增产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出苗至分蘖期,由于小麦根系正处于分蘖阶段,苗齐管理很重要,要合理进行间苗,确保整体均匀度,促进小麦根系的快速发育。苗期灌溉,要结合地块土壤湿度条件,针对干旱严重的地块,要抓紧进行灌溉,促进扎根、充分分蘖。拔节期管理,主要是对小麦肥力的调控。这一时期,要做好氮肥的施用,建议施肥与灌溉协同,确保氮肥有效吸收。成长灌浆期,主要是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预防。结合小麦长势及常见病害,提前做到药物喷施。同时,做好土壤肥料的施用,加强磷肥、钾肥的补施,对微量元素也需要进行施用。第六,后期管理。该阶段主要为小麦成熟做准备,对田间杂草进行清除,结合地块选择适宜的除草剂。第七,小麦收获期管理。主要做好两点工作,一是麦黄水灌溉,根据小麦成熟需要,增加光合作用产物运转,提高干物质积累,浇好麦黄水,避免受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生长速度,提升小麦产量。二是做好收获管理,进入收获时节,根据麦秆颜色、茎杆韧性、籽粒饱满度等,做好抢收工作。

二、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关系到整体产量和质量。胡桥乡小麦生长主要病虫害有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虫、黑穗病、全蚀病等。在预防病虫害时,着重从两方面来推进。第一,做好病虫害科学预防。病虫害是农业种植中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科学防治病虫害,来减少病虫危害,提高种植产量。要做好小麦病虫监测工作,利用技术措施来改进病虫防治效果。如做好轮作倒茬,调控好土地的使用,减少全蚀病、纹枯病危害。对大田小麦品种进行优化,选抗病耐病、抗旱、抗倒伏品种。第二,做好病虫害治理。一旦发现病虫,要及时施治。第三,做好病虫化学防治。一方面,要加强土壤的治理,优化土壤质量。在播种前,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地喷洒1kg,提升土地抗虫能力。对麦种进行药剂处理,确保小麦出苗后抗虫害能力。建议在拌种时,添加20%三唑铜可湿性粉剂;针对地下虫害多的地块,建议用甲基硫环磷及35%乳油进行拌种。

三、结语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篇8

[关键词]小麦高产 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016)03―0061―01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几乎能够全作食用。在栽培种植小麦期间,加强提高小麦栽培技术,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使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提高。本文以山东省东明县为例,通过了解该地区小麦的种植类型,简要阐述小麦的种植方法以及高产技术要点。并针对病虫害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防治措施。

1播种前小麦准备工作的实施

工作人员在小麦播种前做好准备工作,是确保小麦今后生长是否符合标准的主要基础。为了能使小麦实现高产量,准备工作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小麦的选种工作。工作人员在选种过程中,需要先与当地的土壤土质相结合,查看选择的小麦种类是否符合当地的种植标准。第二,整地施肥工作的落实。工作人员在小麦播种前,应当先对每块土壤与土地进行查看区分,根据土壤密度与土质疏松度的不同,在种植小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土地实施不同的化肥原料。待添加完化肥原料后,工作人员要采取深耕处理的方式对小麦实施种植。此外,工作人员还要将田间存在的虫害与杂草等一并除去,使其能提高小麦的生长,为实现小麦高产量迈进一步。当获取到农作物后,工作人员还要实施桔杆还田工作,让土壤中的腐熟养料得到补充。

2播种时小麦的相关要求

小麦生长的初期阶段是小麦播种时期,而且此阶段也是实现小麦高产技术栽培的开始。为了能够使小麦的产量得到提高,适时播种尤为重要。根据小麦播种地气候环境与区域的不同,工作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时间段的小麦播种进行确定。气温在冬季前累积到600°-650°之间,是播种小麦的最好条件。通常播种时间在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上旬期间比较合适,因为此时间段能有助于提高小麦壮苗的机率。所以,在播种小麦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小麦的种植密度实施严格控制,依照小麦在播种时对土壤要求的不同,采取合理化的方式对种植密度进行确定。待小麦出苗后,工作人员应当给予小麦及时的补苗与查苗工作,把一些密度较高的小麦苗疏开,使小麦苗的基础苗得到保证,从而能够和小麦的播种计划相切合。

3施肥合理化

就小麦而言,大量的钾磷氮能够对其生长周期产生较大影响。由于田间小麦的钾磷氮含量限定,使得小麦的生长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定期施肥工作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目。小麦在吸收钾磷氮时,因为生长时期不同,从而导致吸收的需求不一。针对此现象,工作人员就需要以合理化的方式对小麦进行施肥。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在拔节孕穗和冬季时期,是吸收钾磷氮的高峰期。冬季时期:通常在十二月的中旬,该季节的小麦对钾磷氮有着较大的需求量;拔节孕穗:该季节和冬季时期相同,对钾磷氮同样也有着较大的需求量。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在采取冬季施肥时,需要与冬灌相结合,注意控制施肥量,能够过大,是工作人员在施肥期间所要关注的问题,这样能有效避免小麦贪青或倒伏现象的生成。当小麦已到拔节孕穗时,工作人员需要增加施肥量,依照小麦吸收钾磷氮的特点,在拔节前期时,将氮肥当成孕育肥,基础肥是磷肥,叶面肥主要在中后期使用,拔节肥与基肥以及钾肥较为合适。

4田间不同季节的管理措施

4.1田间春季管理

防治病虫害与水肥管理等,是田间春季管理的主要两方面。通常而言,和冬季相比,虽然春季的雨水相对较多,可也不能使小麦的需求得到满足。把地下水位降低和清沟沥水等,是工作人员在春季的主要工作。针对小麦幼苗,工作人员应该采取追肥处理方式,是小麦在生长期间,确保养分充裕。由于小麦的高病害发生率在春季,所以工作人员在治理期间,要给予及时的防治对策,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实施不同的防治措施。

4.2田间冬季管理

防治除草与看苗施肥等,是田间冬季管理的主要两方面。尿素是看苗施肥的主要肥料。若小麦的叶子呈淡绿色,则工作人员需要待小麦到五叶期时进行冬肥的实施。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期间,工作人员要开展杂草防治活动,依照田间的杂草情况,可选用特定的药剂对小麦田实行防治喷洒。

5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为了能确保小麦的产量与数量,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红蜘蛛是小麦的主要病害,通常会出现在小麦的返青拔节阶段涤锈病是小麦常见病症中最为严重的病症,其病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以及西南等地区,但近几年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像甘肃、山东以及重庆等地出现了该病症。吸浆虫是小麦的主要虫害,通常会出现在小麦的灌浆期阶段,工作人员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原因采取适宜的药物实施防治,能使小麦的品质及产量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实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结

上一篇:药品的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绿色营销策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