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6 17:15:35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1

关键词:课程运作;课程咨询;课程咨询机制

Abstract: The setup of the consultative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his consultative mechanism helps policymakers to predict and analyze some situations, optimize policymaking aims, draw up possible programs for policymakers to choose so as to avoid the mistakes in making policies,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guidance for policymaking.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better consultative mechanism i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of the mechanism.

Key words: curriculum operation; curriculum consultation; consultative mechanism of curriculum

一、为什么咨询

现代咨询制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主要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开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设立咨询机构、引入咨询制度,以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咨询制度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运用,非官方咨询机构的地位开始得到认可,涌现出一批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咨询机构。20世纪80年代以后,度过一段停滞期的欧洲国家开始迎头赶上,现在的欧洲决策咨询业形成了以英、法、德为中心的格局,开始与美、日三分天下。

当前随着社会的转型,公共决策越来越具有民主化、科学化的特征,它要求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迅速、准确地作出应对,因此建立咨询机制就成了各个国家的必然选择。课程领域也不例外,目前许多国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咨询已经成为一项制度。

通过对一些国家的课程咨询机构的了解,我们发现,虽然课程开发的行为最终落实在政府层面,但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一致的选择,就是通过尽可能地向不同群体进行咨询,让各种利益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之中,为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当然由于各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不一样,咨询机构的主体和职责权限也不尽相同。概括而言,课程咨询方式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其一,由国家专设的一些咨询机构负责,负责咨询,为课程决策提供建议,如法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其二,依托一些专业的咨询组织,收集信息,辅助政策决定,如德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其三,吸纳一线教师参与咨询和课程决策,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家;其四,听取父母和社区的意见,如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其五,让股东及工商界人士对课改发表意见,如斐济、印度、美国等国家。

1978年以来,我国的决策咨询开始发展起来,目前已经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规模化轨道。就我国目前的课程咨询机构而言,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国家专设的一些研究机构。例如,以往承担课程咨询的机构主要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央教科所,以及省市的教科所、基教处、督导室、教研中心等等。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大咨询力度,教育部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作为部级课程改革的常设组织机构,并组成由课程专家、学科专家、教育专家以及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为课程改革的国家决策提供研究咨询意见,负责新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新课程实验的指导。其二,高校以及地方研究院。以往这类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专家、学者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间接的指导。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国家进一步赋予这些机构课程咨询的权力。例如,教育部在部分师范大学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承担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课程改革任务,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验,进行课程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师的培训,提供课程研究信息和咨询服务。目前,这类机构已经达到18个,他们在推进地方课改试验,修订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其三,各类学术团体,例如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下属的课程论专业委员会以及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等,为推进课程改革,作为一个专业团体,他们利用自己的理论特长,从不同层面,提供建议,出谋划策。就我国目前的课程咨询而言,虽然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课改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订意见,那将是很危险的事情。因此,为了保障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咨询机制,发挥课程咨询的功能。

二、课程咨询的功能

(一)有利于促进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社会逐步信息化,人民群众对重大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咨询的过程,就是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宣传民主的过程。决策咨询机构的重要职责是为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服务。”[1](21)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个体价值。在这种定位之下,课程决策更多地开始关注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这次课程改革的蓝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历经了27稿的修订,仅2000年就举行了上百次的研讨会。在此基础上,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了《纲要》的征求意见稿,在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并召开了有多方面专业人士参加的咨询会议。这次课程改革之所以得到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心理认同,就充分体现了课程决策的功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目前的课程咨询已经完美无瑕了,我认为至少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当前的课程咨询缺乏一个透明的反馈与公开机制。我们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已经有咨询的意识,但是我们并不清楚民众意见,尤其是第一线教师的意见是否被充分反映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在课程决策之中。其二,当前的课程咨询缺乏一个制度化的程式。课程咨询应该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偶然为之,可有可无的点缀。完善课程咨询制度,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课程咨询才能真正促进课程决策的民主化。

(二)有利于加强课程决策的科学性

在现代的课程决策过程中“完全理性”的决策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政府的授权下,仅仅依靠某些人或某个机构进行决策虽然可以保证其权威性,却不一定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真实的需要,现代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决策的过程中,必须有课程专家参与咨询,专家团体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合理、科学的建议。目前西方国家的“思想库”与“智囊团”正是这一需求的产物。有学者称“思想库是现代国家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思想库卓有成效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就会在公共政策上束手无策。在美国,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思想库的研究成果,决定着美国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思想库已成为现代公共决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库的成熟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2](87)“思想库”的一个总的特点就是利用集体智慧,研究公共政策问题,为决策者提供最优的理论指导、政策措施和解决方案,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思想库”“智囊团”参与公共决策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譬如,仅在美国形形色色的“思想库”就有1600多家,其中起影响作用的大致有300多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库”当数“兰德公司”,兰德公司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的中介机构,有理事近30人,其中1/3为政府官员,1/3为企业界人士,1/3为本公司成员。人数虽少,但是因其拥有先进的理论与技术,近些年在美国公共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运用咨询顾问方法进行课程管理,能够发挥各学科人才优化组合的“思想库”的智能优势,为管理决策提交可供选择的多种设计方案,使管理决策更趋科学合理;能够发挥咨询顾问专家独立研究、客观诊断的长处,管理者可以听到各种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相反的意见,使管理者能够发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采取调控改进措施,保证课程实施的正常运行”。[3]

(三)有利于增加课程决策的可行性

在课程决策过程中,由于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咨询,专家、学者运用知识和智慧为决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而且通过其研究与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扩大影响,使课程政策较快地为公众所接受和认同。此外,专家、学者的独立地位,使其能够客观地审视政府与民众的利益冲突,进而通过其影响,使决策者有意识地、合理地进行决策序列设计和安排,求同存异,谋求共识。再次,决策咨询机构还可以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对发展趋势作出进一步的科学预测,研究相应的应变保障措施,提出修改、变更决策的建议,从而增进教育行政决策执行的效力。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管理策略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变革,作为这么一项庞大的工程,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争议和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课程咨询的功能,慎重地对待改革中的不同声音,理性地作出决策,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才可能在其预定的轨道上顺利前行。

转贴于 (四)有利于保障课程决策的现代性

在公共决策领域,咨询有利于保障决策的现代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决策咨询要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为基础。人类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已经掌握和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感性和经验知识、科学知识以及哲学知识。但是,现代社会实践越来越丰富,空间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时间变化越来越快,层次结构越来越复杂,效果和影响越来越深远。特别是以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到来,给人类的实践活动带来了全新的观念。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及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所提供的知识,采取现代化研究手段,增大咨询的科技含量,能够研究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性问题,实现决策的现代化。”[1](22)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性工程,其决策过程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许多专业的咨询机构拥有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分析工具以及大规模的信息资源库。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咨询机构的作用能够保证决策的现代性。目前我国在课程咨询过程中,仍然停留在经验阶段,还没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咨询中介机构。今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咨询机制,增加咨询的技术含量,强化咨询的专业特性,在课程咨询过程中,注重运用电子计算机、缩微胶片、表盘和全息图片、数据库等强有力的工具,充分体现课程决策咨询的现代性。

三、课程咨询的运用方式

第一,问题界定。不管是授权性的课程咨询还是创意性的课程咨询,首先是从问题开始。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性质、问题的价值,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明晰问题的结构,澄清各种影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二,收集信息。课程咨询的目的之一是为课程决策提供预测,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至关重要,所以在课程咨询的过程中收集信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比较重视信息收集,在改革方案出台前后我们都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评估等手段,了解各方人士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和意见。为了推进课程改革,专门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评价研究”项目组,负责调研方案的设计,在调研工作中与各标准组、大学中心和有关实验区保持经常性联系、沟通信息并获取调研资料,在此基础上汇总、分析,向各标准组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向教育部提交调研总报告。这些举措确实为课程决策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大家对课程改革的高度心理认同,可以说和我们咨询过程中广泛的意见征集密不可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方法,还稍显简单,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许多发达国家信息收集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比如,特尔斐法、环境预测法、头脑风暴法。其中兰德公司创立的特尔斐法在咨询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特尔菲法是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向与所预测问题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而后将他们回答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反馈,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循环、技术处理,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预测结果。特尔菲法的具体工作程序是设计意见征询表;确定专家名单,组成专家调查小组;在预测小组的领导下,发出和收回意见征询表;统计结果分析。[2](546—548)这套方法因为有比较规范的程式,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能够更客观、准确地反映问题,因此比较受咨询者青睐。

第三,方案设计和论证。这是课程咨询比较重要的一个任务,课程咨询作为课程决策的辅助手段,在方案设计和论证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制定,就充分发挥了课程咨询的这种功能,《纲要》的出台是在教育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同志及有关的课程专家学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专题研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社会咨询等方式,经过达一年多的努力形成草稿,并经反复推敲修改,由教育部领导亲自审定,报经国务院同意后正式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咨询者直接向决策者提供知识、技术的支持以及具体的决策建议。这一过程有助于估计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论证客观性及供需关系,确定选择的条件和策略,核算成本与效益,明确执行决策时的行政责任等,从而使出台的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四,参与政策评估并反馈信息。课程咨询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随着课程决策的出台,咨询机构还有责任对决策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并进行评估决策,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调整。这样有助于决策者知道如何最佳地执行当前及今后的决策,保证决策质量。目前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环节,配合课程改革,我们于2002年建立了教育部义务教育监测系统,当然目前该系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县初中生辍学情况监测、县学校公用经费现状监测、县中小学生变动情况监测等方面。但是随着该系统的不断完善,我们觉得它应该逐步担负起课程决策执行情况的监测工作,及时为咨询机构提供信息,成为课程咨询有力的工具。

四、完善我国课程咨询机制的策略

第一,强化课程咨询意识。课程咨询作为课程决策的辅助性环节,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这就要求课程咨询要有批判和质疑的特性,它要对课程决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决策立论基础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和建议,而且课程咨询作为课程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后才可能正常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课程咨询意识,使咨询真正在课程决策过程中发挥参谋职能。

第二,健全课程咨询制度。课程咨询涉及面广、业务性强、效用较大,这就要求课程咨询机构必须得到政府的授权与认可,即通过立法或制度化的形式保证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样它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目前在公共政策咨询领域,已经有学者提出这方面的呼吁。他们建议“把咨询纳入决策的正常程序,要求重大决策实行先咨询、后决策,重大建设项目实行先研究、后审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先论证、后投资,重大合资项目先评估、后确认等,确立公共决策咨询的法律地位,明确决策者与咨询者的义务、责任和利益,保护知识产权,真正落实行政论辩制度。建立咨询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认定注册登记制度、信息服务和咨询业统计报告制度、咨询成果评估及奖励制度,制定独立咨询机构财税优惠办法、外商投资项目的咨询和办法等,为公共决策咨询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2](23)课程咨询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同样迫切需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化予以保证,这样才能使课程咨询走向一个良性化的发展道路。

第三,完善课程咨询机构。我国课程咨询机构通常包括三种类型:官办的咨询机构、半官方的咨询机构以及民间的咨询机构,从形式上而言,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咨询机构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的课程咨询还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各种类型咨询机构的职能、权限定位还不是非常明确。我国目前官办的课程咨询机构是决策咨询的主要力量,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自上而下的庞大体系。在这次课程改革过程中,它们确实为课程决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权威性不够高,它们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职能发挥不全,或者是从事比较抽象的理论研究,往往局限于搞一些“论证式”的咨询。[4]半官方的咨询机构主要是指由政府拨款或通过接受政府资助来研究政策问题。在我国,半官方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包括部分高校成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以及一些学术委员会。当前这类咨询机构在我国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研究成果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这类咨询机构过分重视理论研究,而对于现实的需求状况了解不够,在提供的方案和建议方面理想化色彩比较浓,而现实针对性不够。至于民办的课程咨询机构,在我国目前发展比较缓慢,至今还没有出现类似“美国兰德公司”一样的课程咨询机构,根据我们对国外咨询机构的考察,正是这类咨询机构因其相对独立性和专业性,在咨询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培育“中国的兰德公司”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改进课程咨询途径。决策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探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查资料、看数字,闭门造车,而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同时,应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咨询技术和手段。在发达国家,咨询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手段更新快、发展速度迅猛的行业,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国外的教育决策咨询,咨询者通过调查研究以及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为决策者提供未来教育发展的信息和分析报告,及早发现未被决策者认识的问题,考虑决策者没来得及思考或未仔细思考的问题,向决策者提出建议,以供决策者甄别问题,准确地确定决策目标。咨询者还根据决策者的目的和要求,提供经过科学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的若干方案,并且提供非本咨询机构对方案的评估审定意见,以便使决策者收到兼听则明的效果。在决策开始执行后,咨询者还可协助决策者设计和调整教育决策实施的具体行动计划,客观、适时地进行反馈,遇到意外情况,及时拿出应变或备用方案,以便决策者果断、及时地予以矫正”。[5]在课程咨询的过程中,除了以上的途径以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拓宽咨询的范围,建立专家咨询、民众咨询和雇主咨询等多种咨询形式,力求保证课程咨询的权威性、民主性和现实性。

参考文献

[1]曹益民.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决策咨询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1,(1):21—23.

[2]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75.

[4]包兴荣.决策科学化与中国公共决策咨询系统的建设和完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1):9—12.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2

几年来,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如下办学理念:

1、学校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科学执教,严格管理,踏实、探索、创新、发展。

2、教师的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做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

关注学生的思想细节、生活细节、学习细节、行为细节,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基石。

(二)办学目标

“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科研求提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学生培养目标

1、总目标:

“文明的沈阳人、高尚的中国人、创新的现代人、发展的未来人”。

2、具体培养目标

(1)道德品质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进取、正直守信、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自尊、自律、树立环保意思。

(2)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浓厚、有好奇心,有求知欲,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掌握学习方法、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计划与反思、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听取他人建议不断改进。独立研究,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探究的策略和解决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

(3)体质与健康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不断提升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没有不良嗜好,讲卫生。

(4)审美与表现

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珍惜美。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劳动,创造与表现美。

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实现目标靠的是认认真真地思考,脚踏实地的工作,我们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教研要有新方法”的工作要求。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在三年内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满意,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控制在0.1%以下,完成率达到98%以上。

(一)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1、完善学校领导干部选拔聘任制度,建设精简高效的干部队伍。

干部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三年。选聘遵循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效能的原则;以提高素质、完善结构、曾强活力为重点;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放在首位,把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组织领导能力,作为选拔任的重要条件。真正把那些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能驾驭全局,坚持民主集中制,胸襟开阔,廉洁自律,有群众威信,能团结同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

加大对青年校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对德才优秀,业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年青干部,应及时推荐到校级领导岗位上来。

2、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政意识。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坚持从学校改革、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利益出发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开展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及“官本位”重要内容,增强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学校领导干部应当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具有较高的业务素养以及较丰富的现代教育管理知识,懂得办学规律,善于治校治教,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

加强学

校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驾驭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领导班子必须改变重权力、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的思维定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指导教育管理行为,凭职业能力管理学校,实现由“业务型班子”向“专业化班子”的转变。

要提高推进学校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教科研、后勤管理、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要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把握工作全局,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学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个方面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维护学校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学校稳定。

要提高管理学校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善于正确分析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经常分析并及时发现影响学校稳定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保持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学校的稳定。

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学校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制度

建立校务会议(行政会议)制度。学校办学目标、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要规章制度、教职工聘任、人员流动、内部机构调整、招生工作、教职工奖惩、职称评聘学校内部分配方案、年度经费预算决算、重大经费开支、大宗物品采购、重大基建项目、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都必须经校务会议(行政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并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建立校级领导事前沟通制度。在事关学校改革发展重大政策方案及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提交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前,校级领导应预先进行沟通,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事项应暂缓提交讨论,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提交校务会议(行政会议)讨论。学校校级领导应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党组织要积极支持行政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对违反原则违背政策的事项党组织有权提出否决意见。

(2)健全校务公开制度

要结合实际,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办事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结果公开等关键环节,制定校务公开方案,建立校务公开的年度报告制度。

下列项目必须实行校务公开:教职工聘用、中层干部聘任、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事宜公开;学校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及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公开;大宗物资采购事宜和学校基建招投标情况公开;教育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公开;学校招生事宜公开;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宜(困难生减免学杂费)公开;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宜(奖惩、福利等)公开。

(3)进一步健全学校财务审计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财务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财务由校长负责审批,小额款项审批由校长授权副校长审批,校长对学校财务情况负总责,校长应每学年向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汇报学校经费收支情况。

学校应建立由党组织牵头,工会干部、教代会代表、财务人员参加的财务审查小组,每学年对学校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审查,并将审查情况予以公示。

(4)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校务公开方案、经费预决算等都要向教代会报告,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方案、办法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

全面落实教代会的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民主评议权。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沟通。

(5)健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

校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由市教育局进行自我述职,教职工民主评议,同时实行中层干部述学和述廉职制度。干部在年度述职时,除德、能、勤、绩外,还必须把述学和述廉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述学,就是干部在述职报告中要将自己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参加培训情况、进行教育科研及取得成果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述廉,就是以上级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其他要求和规定为基本依

据,重点对干部廉洁从政方面作出实事求是的反映。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教职工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制度。学校校级领导每年向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述职,并接受教职工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工作小组由市教育局或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工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若干人组成,评议结束后向评议对象反馈评议情况,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

建立干部之间谈心谈话制度。学校要积极开展主要领导之间、副职之间、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之间的谈心谈话,相互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共同勉励,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建立领导干部责任事故引咎辞职制度。校级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在担任现职的,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免去其现任职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全校教师基本情况

专任教师90人,其中本科85人,专科5人,本科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97%。

2、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制定学校师德建设考评方案,签责任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考核档案,进行跟踪考核,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教师评比,把师德教育同职称评定、工资晋级、评优等工作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严格按区“十二五”继续教育方案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并为教师建档,每人一档。

学校制定统一的教师活动计划,要求各教研组统一备课,根据“新课标”编写教案,教研活动时间对“新课标”进行探讨研究学习。

业务学习:分骨干教师、新教师、全体教师三个方面培训,主要用“新课改”进行培训考核,对骨干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方面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对“新课标”的认识,并分别进行考核。

学校重视对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校本培训和对他们考核,走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带头做公开课、示范课,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工作,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新秀课、创新课、探索课,新老结对子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在教教学中已成为中坚力量。

3、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迫在眉睫,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成立了学校领导、信息技术骨干组成的信息技术教研部,以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要求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三)加强德育工作管理

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校、德育处及团委、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学校制定了《德育常规》《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打造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活动室等,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的大型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四)课程改革

1、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全学科、开足课时。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三政治、历史、劳技,初一初二劳技实行大课小课穿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上,小课主要从理论上学,大课主要结合实际观看录象片,购买各种教学光盘,组织学习观看,如:劳技课观看“装潢与布置”、“家用电器使用和保养”、“中国植物王国”,历史政治课组织学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英雄儿女》、《校园军魂》、《百年叱咤》(丛网上下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前途、热爱劳动教育,不仅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而且使学生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知识,增长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依据。

3、研究性学习

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在学期末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评奖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的学生给与表扬。

4、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以艺体为载体,先后开发了体育方面的“篮球和健美操”,美术方面的“雕塑与装潢”音乐方面有“通俗音乐”每学期开课6课时。

(五)加强教学管理

1、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前,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教师再根据学科组、年级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精细化,提高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

(3)讲求实效作好作业布置和批改。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

(2)开展“教师读书”、“教育开放月”“教学基本功大赛”“党员示范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总结。

(3)开展集体备课。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主要模式,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六)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所在。

1、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

一是细化教学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常规要质量,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二是强化监督检查,要把常规管理工作作为考评教师的主要指标。加强质量监控,进行分析评估,对好的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整改,以促我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2、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并为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无论是平时还是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都能严肃、认真的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做到学校、学生、家长三满意。

3、几年来,我校初一、初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一直居于全区上游,初三完成率和升学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七)办学特色

我校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坚持德育创新,3、科研促发展;4、艺体创品牌

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充分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发展和需求出发,学校大事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制度,这样群众就会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下发了教育教学征求意见表,全校教职工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在工作中逐渐修正。

⑵我们学校的德育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党员先锋岗、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都是德育创新的具体事例。

⑶我们学校__——__年,教育科研立项,部级4项,省级3项,市级25项,区级72项,参加人数达95%。特别是教师个人立项,逐年增加,比如:李玲老师的《培养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美术、音乐、体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品牌。以开展群众性的艺体活动为依托,丰富学校艺体内容,把校本教材的内容,融入到大课间、艺术节、运动会等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中去。创建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几年来的“德艺双馨”汇演,每年的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不仅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同时也吸引了社会与家长的关注。现在我们学校的大课间和间操在全区也是最有特色的。

我校几年来曾多次派代表队代表去参加市里各项比赛,为区和学校争了光。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3

甲方:____________大学(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为促进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有效推动学校本科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甲乙双方依据教育部XX年4号文件精神,经协商一致同意签订本协议,共同遵循下列各项条款:

一、基本权利和义务

甲乙双方应合理规划、共同协商确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课程、方式方法及实现目标。其中本协议中进行课件开发的课程分三个层次:校级建设课程由乙方确定,甲方认定;院级建设课程由甲方确定,乙方认定;教师自发建设课程由甲方认定即可。乙方依据本协议签订课程的建设情况提供经费支持,组织学校教学委员会下设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小组参与课件开发及应用的检查验收,并给出评定意见;甲方负责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监督和支持课课件的开发及应用,定期组织建设课程的检查验收,保证签订课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开发任务。

二、建设目标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挥网络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科学利用powerpoint,authware等多媒体制作工具、flash,dreamwave,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vb/vc/java/asp等语言、access/sql数据库进行单门或系列课程的课件开发与应用,课件主要用于教师的辅助教学、学生的自学(包括预习、复习)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等。甲方承诺截止______年底完成下列______门课程的课件开发,并应用于教学实际;乙方承诺在甲方按协议完成建设目标后总计至少投入_________元用于支持甲方的课件开发与应用(拨款说明请参看第六条条款)。

三、建设内容

1.校级建设课程一般应为至少开设过一学期,教学内容稳定、学生受益面广并计划至少在以后两届学生中继续开设的通识教育基础必修课程(包含英语类和计算机类的选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且建设内容应涵盖不同学分数的同性质系列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经双方协商,确定一期校级建设课程如下:

──┬───────┬───────┬───────┬────────

│序号│ 课程名称│ 面向专业│负责人│备注│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说明:项目负责人应为课程组负责人,每个项目负责人只能承担一门课程的建设│

───────────────────────────────────

要求:网络课件

工具:flash,dreamwave,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含vb/vc/java/asp等语言、access /sql数据库)

基本模块:

课程简介及电子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知识点为单位,应用多媒体素材--图片、图表、配音、动画、录象或仿真等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设计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但应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

案例或例题

习题及自测

参考文献相关网站

常见问题解答及交流讨论答疑

* 网络课件的导航应清晰明确、操作简便

* 网络课件的文字说明中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应与相关背景资料链接。

2.院级建设课程一般应为至少开设过一学期,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并计划至少在以后两届学生中继续开设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及专业前沿课程。经双方协商,确定一期院级建设课程如下:

──┬───────┬───────┬───────┬────────

│序号│ 课程名称│ 面向专业│负责人│备注│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说明:课程组负责人应负责或参与,每个项目负责人只能承担一门课程的建设 │

───────────────────────────────────

要求:可为网络课件、也可为单机程序系统或制作精良的演示文稿

工具:powerpoint,authware,方正奥斯等多媒体制作工具;flash, dreamwave, 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vb/vc/jav/asp等语言;access/sql数据库

基本模块:同校级建设课程

四、课件开发基本规范

基本原则:

1.课件可以购买或自行开发,其中网络课件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教育教学原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其应以教学经验丰富、有专业特长的课程主讲教师编写适合网络教学的脚本,课程组集体讨论修改,交由专业开发队伍制作为主;具备课件开发能力的教师也可直接参与网络课件的制作。

2.网络课件应具备开放性、先进性、协作性和稳定性,利于教师的课堂辅助教学及学生的个性化自学:开放性是指网络课件的体系和内容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便于教师的调整、更新和适时使用;先进性是指网络课件不简单等同于电子教案,而是面向日常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丰富形象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协作性是指网络课件通过电子信箱或在线讨论等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由的交流与协作;稳定性是指网络课件本身的链接准确、运行无错误,能普遍适用于多种运行环境,并能持续进行更新与维护。

基本流程:

为保证课件开发的速度和质量,在全面编写课件脚本之前应制作“课件原型”,即选择某一知识点先行开发软件,从而基本确定课件的总体设计风格和脚本模式。课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

│总体设计│

││

─── ─── │ ────│ ── ── ── ───────

│确定教││确定教││ │脚本││素材││课件││教学环境设计 │

│学大纲││学内容││ ││编写│ │准备│ │开发│ │(教学素材与 │

───│───││ ────││── ── ── │教学平台集成)│

│ ││网络软件││ │ ───────

│ ││原形实现│││ │

│ │────│ │

│ ──── ──── 网络课件 集成的网络课程

│ │原形修订│──│征求意见│ │ │

│ ││ ││ │ │

│ ──── ──── │ │

│──── ───────────

││ 修订 │ │试用与测试││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意见──────││────│ │─││

──── ───────────

基本要求:

课件开发标准遵循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详见教务处主页“网络课程”栏目)。课件完成后统一上传至教育技术中心服务器,挂教务处主页,并由专人管理,课件开发负责人可远程更新维护。

五、验收指标及方式

教学大纲、教材(明确课件开发的重点内容)、教案、案例集/习题集、试题等教学资料

经课程组认定的课件实现原型及总体设计方案(含学院、学生等的反馈意见及修订意见)

完整的课件脚本(依据学校脚本培训要求)及符合规范和要求、包含基本模块的课件

课件试用意见(包含课程组意见及学生意见等)、课件开发总结及更新维护计划

院级建设课程主要以网上验收的形式进行鉴定,校级建设课程还应组织有现场的验收鉴定会,甲方的综合验收意见依据课件建设的总体情况确定。

六、拨款说明

首期拨款(计划款项的50%),乙方应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拨给甲方

依据甲方课件建设的中期检查情况,乙方确定对各项目是否追加款及追加款额度,不合格者将终止协议

依据甲方课件建设的综合验收意见,乙方拨计划款项的40%(验收意见为“优”者)、30%(良)、20%(合格),不合格者将终止协议;

甲方的剩余款将于课件验收应用一年后,乙方视教学使用情况拨款。

七、相关变更条款说明

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如随项目的深化,原定内容需修改的,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签订协议修改书后方可生效;

撤消或终止协议建设内容的,甲方应退还乙方尚未使用资金,已购物资由乙方全权处理,其中对教学改革造成不良影响者,承担方(甲方)须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课件开发负责人需保留复印件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负责人(签字):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

附件 课件基本素材的说明(在开学时面向项目参与人开展的培训中强调)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便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象应有足够的清晰度。

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网页色彩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也不宜变化太大。清晰度反映了显示系统呈现画面细节的能力。

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好屏幕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新颖简洁、主体突出,具有艺术感染力,是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

动画是课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动画的造型要合乎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喻和夸张要合理,动作应尽量准确,动画要尽可能接近事实。

影像的目的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可信度。由于动态影像的信息量大,受网络带宽的限制,播放可能会出现停顿现象,这时应适当减小影像的播放窗口,要尽可能采用流媒体技术。

在声音质量上,应要求解说准确无误,通俗生动,流畅清晰;音响时机恰当,效果逼真,配乐紧扣主题,朴素流畅,有利于激发感情,增强记忆。在声音的处理上要慎重考虑,应与影像结合起来综合平衡,如果是在www上使用的课件应尽量少使用声音,在局域网上使用的课件也不可滥用,能用文字表达的尽量用文字表达。

在内容结构上: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背景音乐应选用恰当。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表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美观,重点内容要有多媒体表现。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脚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

显示信息。指屏幕上将要显示的教学信息,反馈信息和操作信息。

注释信息。说明显示信息呈现的时间、位置和条件以及连接要求。

逻辑编号。显示信息常常是以屏幕为单位来表述的,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每一个显示单位应有一个逻辑编号,以便说明连接时使用。

媒体、交互信息和“热字”的表示。为了清楚地表示教学信息中使用的不同媒体(文字、声音、图形或图象等)、教学信息中的“热字”以及交互过程中呈现的各种信息,脚本中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它们。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4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高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

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第二部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办学标准的“教育评价”内容中明确指出:医学院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形成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以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正常运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评价必须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其重点是对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状况的检测[3]。地方医学院校必须按照此要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设立学校教学委员会、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与二级院系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监控制度,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督导专家积极参与评教、评学、评管等教育评价活动,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4]。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图1。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审议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事项,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性教学质量的监控、检查、信息采集处理等工作;二级院系教学督导组负责二级院系的教学检查、督导工作;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学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积极参与教育评价[5],形成多层次评价体系,发挥约束、监督、评估、反馈、激励作用。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1.领导干部参与评教。制定听课制度,要求学校领导、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听课,并规定听课学时。每位领导干部通过听课掌握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并由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将相关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整改改进教学工作。2.行政管理人员参与评教。通过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由校领导带领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等行政部门领导深入教学单位检查各二级院系、各教研室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摘要:2009年,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开始,文章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探索构建一套有决策机构、制度保图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任课教师课件教案编写情况、教学条件保障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等等。3.教师参与评教评学。开展教师互评工作,通过教师互评,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师评学,通过任课教师对授课班级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学校学风建设及管理、优秀班级及优秀班干等评选提供参考依据。4.学生参与评教。制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多元综合评价表,从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框架、讲授水准、教书育人、方法运用、手段使用、教学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依据标准,采用纸质和网络评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教,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及时收集、汇总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将评价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院系,再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研室或教师本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5.教学督导专家参与评教。成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督导专家围绕学校教学重点工作,开展督教、督管和督学工作。在课程上,加强对临床见习课、实验课的督导;在督导对象上,以督导中青年教师、新进教师为主;在场所上,主要对教室、实验室、临床教学基地等进行检查;在评价内容上,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素质等情况进行评价。督导专家定期召开督导工作例会,汇总信息、讨论解决办法、提出整改意见,并通过会议、简报、教学督导反馈表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有效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督促整改。6.校外各利益方参与评教。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学校先后接受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上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硕士学位点、重点学科、临床教学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等各方面进行评估与检查。二是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将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校外教育教学专家等参与教育评价纳入日常教育评价工作,每年选定10-20所用人单位参与教育评价工作,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并参与课堂评教,邀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参与教育评价,指导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7.教学各环节的评价。制定《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实施对教学各环节特别是教育计划、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状况的评价和监控。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包括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验、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选用和考试管理规定等内容。教学活动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负责组织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督促整改等工作。(1)教育计划评价。为规范教育计划实施,教务处组织实施对教育计划的整体评价,为修订教育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如学校根据国家专业标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析结果和学校实际,先后修订各专业教育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大纲。修订过程广泛听取专家、教师、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和校友等利益方的评价和建议,经过多次研讨论证,最后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2)教育过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包括课程评价、实验室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基地评价等多方面内容。学校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并由相应的评价机构组织实施,保证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如制订教师相关制度,对教师岗前培训、教师资格申请认定、拟聘教师职务、任课教师职责、备课和授课标准、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作出规定,授课老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开课教师必须要试讲等;教务处每学期对开课教研室进行命题类型、成绩构成、改卷情况、考试分析、考试总结的情况进行检查,反馈所发现问题,督促教研室进行整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按照《学生综合测评细则》规定,对入学满一学年的全日制学生(不含外国留学生)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测评,对学生德、智、体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价,作为评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主要依据;在校期间的综合测评总成绩,作为毕业就业时向用人单位推荐的依据;按照《教师评学办法》规定,授课教师要对授课班级的学生开展评学活动,评学结果作为学校学风建设评价、优秀班级及优秀班干等评选的重要依据。(3)教育结果评价。对教育结果的评价主要针对毕业实习结束后的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包括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前进行的专业理论综合笔试和实践综合(技能)考核和毕业生质量调查等。学校重视毕业生质量调查工作,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保障就业跟踪工作的进行。通过收集、分析政府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8.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负责对全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各环节的运行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督促整改等工作。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各二级院系建立各自信息反馈系统和途径,收集各种教学管理信息,促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1)教学督导反馈。教学督导通过随堂听课和课后评议、教师访谈,填写《授课质量评价表》,形成听课情况小结,及时反馈给二级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本人。(2)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学校聘请学生教学信息员,通过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部门网页的“网上质控”、青果教务系统教学信息反馈板块、教学信息反馈箱等方式反馈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及时通过专题反馈会、座谈会、书面、面谈等方式将信息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并责成整改。(3)教师座谈会反馈。学校领导经常到教学部门进行调研,与教师座谈,就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等各项工作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教务处、二级院系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就培养方案的制定、授课计划的审议、教学改革等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4)学生座谈会反馈。通过召开校内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管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建议和需求;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本人。(5)教学工作例会反馈。每学期召开3-4次教学工作例会,参加的对象是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各二级院系教学负责人和教学科研科科长、教学督导专家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心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在会上将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部门和教师。9.实施教学奖惩制度。学校相继制定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教学改革、学历提升等方面给以激励,对在教学工作中出现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的教师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程序进行处理。10.坚持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招生就业处通过组织相关部门深入用人单位调研收集学校毕业生的有关信息,包括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及就业情况等方面,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毕业生质量调查结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针对收集到的关于增强学生沟通能力,拓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强化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等反馈意见,学校进一步强化《医患沟通学》、《循证医学》、《临床技能学》和《临床思维》等课程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束语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5

关键词:工程认证;精细化工;教学改革;实践能力;教学理念

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建立高校工程专业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培养的双赢机制,规范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实现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1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逐渐在全国相关高校中得到了重视和积极开展。2013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在韩国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中国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截至2013年8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已对我国高校的373个专业点开展了认证工作,之后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分别受理了137个专业的2014年认证申请(其中105个专业通过认证)、156个专业的2015年认证申请和200个专业的2016年认证申请,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得到了长足而显著的提高,其质量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可喜的是,2016年6月,《华盛顿协议》全票通过中国科协代表我国由《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转正,成为该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表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实质等效,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实现了国际化互认。

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我校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华侨大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心脏地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企业人才市场输送合格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列为我校提高办学质量的主要举措之一,校领导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福建省沿海四大石化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带动了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配套开发,石化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化工类专业人才需求增大[1]。为了培养合格的化工工程师,我校化工学院积极申请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2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正式受理了我校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这是我校第一个被受理的工科专业,得到了校、院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系教师及其他相关院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基于产出的教育评价,满足华盛顿协议互认要求。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育的结构模式[2,3]。国内部分高校实施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规范教学活动,树立教学标准意识,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顺利通过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众所周知,《精细化工工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方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该课程具有工程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思路开展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认识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4,5]。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过程中达成这个目标,必须同时从教学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入手,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符合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一)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实践和理论并重的课程,在培养高素质的精细化工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精细化学品开发、设计及合成的实验与实践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借鉴CDIO成功的教育经验,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一定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的调查,工业界认为高校培养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通用能力评价高,工程能力培养不足;传统优势明显,紧跟时代需求不足;工业界参与深度和规范化不足等问题。因此,在精细化工工艺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邀请精细化工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走入课堂参与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在将来所要从事的精细化工行业中的实践应用。

2.搭建校内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实践平台是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阵地,校内可以通过设立实验示范中心、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以及本科生课外科创活动平台等举措,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细化学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设立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根据精细化工工艺课程需求开设特色实验室,对课程中所学主要精细化学品种类及其典型产品的制备工艺开展实验,比如手工肥皂、洗涤剂和胶黏剂等常规精细化学品的制作。与此同时,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比例和深度,充分调动学生对精细化工工艺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手工肥皂制作过程中设计透明多彩的新型多功能肥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精细化工工艺这门专业主干课程。另外,精细化工工艺特色实验室在全校范围内也可以共享实验资源和设备,这不仅可以增加学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精细化工专业的知名度,大大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4.建立多元化考核标准。传统工科教学的突出问题是理论知识学习比重远大于工程能力培养比重,这是单一笔试考核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中所要求的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在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学习过程中参加课外精细化工实践平台和精细化学品制作工坊等活动的表现形成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与传统考核标准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标准。

(二)教师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

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工程教育认证将推动工科教学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由“内容为本型”转向“学生为本型”。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彻底摈弃传统的“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而是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形成一种规范、团队、持续改进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行为及活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而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持续为工业界输送合格的化工工程师人才。

1.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规范和细化教学大纲及内容。《精细化工工艺》是一门介绍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原理与工艺的专业课程,其课程知识体系非常零散且庞大,规范地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有效实现预期学习结果至关重要。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设计新型精细化工产品;二是让学生运用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理论,根据精细化学品的功能特点及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实验方案;三是让学生熟悉与精细化工行业相关的产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发展现状和趋势,能识别、分析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深刻理解精细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上课程目标分别对应于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应达到的十二条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和“工程与社会”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在对学生学习结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通过细化教学大纲来规范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进度,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

2.整合教学资源,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学生而言,在开设《精细化工工艺》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工工艺》等相关课程。过去,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部分重复,比如有机合成反应基础知识的介绍,学生对此也提出了意见和看法。OBE工程教育模式客观上要求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明确不同课程对达成毕业要求指标点(预期学习结果)的贡献及程度。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合作,协调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及内容,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3.建立课程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毕业生评价体系,为学校更好地培养工程人才提供重要依据。显而易见,毕业生质量与课程教学质量紧密相关,只有建立后者的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才能保障前者的水平。除了校院两级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外,教师一方面于课程教学结束后在所授班级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进度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对所提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提供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针对从事精细化工行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灵活运用现代通讯及联络工具、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关于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精细化工工艺课程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对该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的调查,另外还可以展开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所需精细化工工程人才知识架构要求的调研。授课教师对以上信息收集整理后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反馈整改意见,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体现,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促进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甘林火 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甘林火.精细化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5,43(5):220-221.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27-37.

[3]赵卫红,王彦斌.基于“OBE”理念的精细化工专业实验课程建设[J].亚太教育,2015,(7):85.

[4]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6

一、回顾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1.课程标准的由来及涵义

在众多义务教育一线教师的印象中,课程标准是伴随着世纪之交我国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出现的。本次课程改革由上而下推动,其重要举措即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地先后编写出版一系列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教辅用书,打破了原有人教版教材通行全国的局面,从而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念思路逐步影响到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说,课程标准的出现就是新课程改革的行动纲领。

需要提及的是,“课程标准”本身并非一个新名词,早在1912年国民政府就颁布了第一部《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学习苏联模式而改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来确定课程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1] 事实上,无论曾经的课程标准抑或后来的教学大纲,都与目前使用的课程标准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

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来说,它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的基本规范,规定了7~9年级学段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并提出了实施建议,是编写地理教科书、开展地理教学及评价以及地理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 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版的形成背景

2001年印发的《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首先在38个部级实验区得以实施推行。由于各地教育部门及基层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参与,到2003年秋,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学生已接近全国同年级学生的一半,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形成燎原之势,彼时教育部就启动了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次修订,但所形成的文本并未。2007年开始,教育部又启动第二次修订工作,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方法广泛征集一线地理教师的意见,并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梳理统计。[2] 为谋划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国务院于2010年印发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以上背景,《 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工作终于用了近4年的时间形成定稿,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虽然课程改革已推行了10年之久,但《 地理课程标准 》并未真正成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研究重点,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相当多的教师还停留在分析教材、效仿教学模式的做法中,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并未真正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以《 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版的颁布为契机,剖析其变化,希望执教者能真正领悟,从而使教育能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二、《 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版的主要变化

基于调查结果对《 地理课程标准 》的总体肯定,修订版保留了原有的基本设计,《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组曾详尽的修订说明,本文只就下列领域内突出的变化列表作比较。

1.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设置依据,见表1。

2.课程目标部分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具有方向性引领作用,见表2。

3.内容标准部分

内容标准部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也是地理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一部分修订的主要目的是表述更加清晰准确,可操作性更强,在措辞、内容上是变动最多的部分。值得注意的变化举例如表3所示。

4.实施建议部分

(1)修订版在“教学建议”开头部分即强调“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

(2)在“评价建议”里,明确了对三维目标的评价标准,明确了“给学生做出评价结论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3)“教材编写建议”里提出“要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提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

三、《 地理课程标准 》修订版的显著进步

1.课程定位进一步提升

从前言部分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性质和作用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对本课程定位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是“基础课程”而不仅仅是“必修课程”,也就是说,地理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这一定位的直接表述只见于《 数学 》课程标准,不同于《 语文 》《 英语 》课程标准中工具、人文属性的基础,更与《 物理 》课程标准之自然科学基础,《 历史 》课程标准之人文科学基础的表述迥异,是对地理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上的一次重大提升。

地理课程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与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化学等均有关系,可以视为联系各课程的枢纽。[3] 本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又能增加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

2.实践性特征得以彰显

在课程特征的陈述中增加了“实践性”,说明地理课程本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而学好这门课程也必须开展实践性活动,这一特征贯穿课程标准始终。

首先,修订版中关于课程设计理念的表述不再强调“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而只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增加一条“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这一变化间接传达出对课程实践性特征的重视,地理课程本身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抹杀其实践性的特征,使学生只满足于从网络中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表象而不是亲身体验。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7

关键词:高职城镇规划;课程开发;职业教育

1 高职城镇规划专业职业能力对接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分析核心课程是否对应职业岗位能力;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精品课的建设一定是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探讨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相关内容,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进而合理地进行精品课群的建设。

1.1 对城镇规划企业的调研 通过先后走访多家城市规划设计院与企业,与行业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与座谈,并向其发放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0.0%,其中有效问卷合格率为86.7%。在问卷的内容安排上,涉及对调研企业基本信息、城市规划行业调查、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定位与建设、课程改革等问题,题型全部为客观题与主观题。通过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对城镇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的定位与建设、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从而确定精品课建设方向。调研基本内容如下。

1.1.1 确定城镇规划设计主要项目类型 通过行业调研,我们从辽宁省内各规划、设计单位了解到,城镇规划常见设计项目包括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商业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场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类型。设计类型主要集中在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方面。另外,场地设计与景观园林设计等方面也比较常见。

1.1.2 确定城镇规划专业设计类核心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设计类型主要集中在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方面,从而确定城镇规划设计类核心课程为《城镇详细规划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与《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1.1.3 企业对核心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定位应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技术人才,要求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拓展知识与其他领域相关知识的配套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思维敏锐,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1.2 对于设计类核心课程改革方面的建议 调研企业指出城镇规划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社会性、政策性强。应加大社会实践课程内容部分,包括到外地进行实际规划实践,到校外居住区进行居民调查,实践与参观阶段能开阔眼界,增加社会阅历,毕业后工作能较快上手。企业在课程改革方面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建议让学生来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结构、明确岗位职责;让学生初步了解项目工作流程。第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企业的实际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 关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 建议多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及提高其综合素责、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一岗多能、一专多能。

1.2.2 提出课程考核标准的要求 建议课程考核一定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不但要注重设计成果功能的合理性,还要注重其效果表达是否能让甲方认可,这其中包括方案的介绍与沟通等,以上内容都应进入考核标准。

1.2.3 应编写出适应于高职教育的项目化实用教材 建议教师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实际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中,把知识重组,编写出适应于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2 基于企业调研精品课程开发研究

2.1 核心课程建设要与企业需求对接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接收者、受益者都是企业,因此需要实施产教结合,将职业教育办成符合企业需要,赢得企业认可的教育,课程开发与项目化教学改革作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在企业,即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需求改变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核心课程的建设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2 基于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 课程对接企业需求,要求课程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职业活动的具体流程,这就需要把理论知识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即根据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

2.3 提出课程考核标准的要求 建议课程考核一定要按照实际工作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不但要注重设计成果功能的合理性,还要注重其效果表达是否能让甲方认可,这其中包括方案的介绍与沟通等,以上内容都应进入考核标准。

2.4 应编写出适应于高职教育的项目化实用教材 建议教师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实际设计方案运用到教学中,把知识重组,编写出适应于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综上所述,项目化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而精品课的建设一定是基于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其目标是解决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课程应对接企业需求,要求课程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职业活动的具体流程,把理论知识按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即根据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有机重组。另外,精品课程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小丽,于国英,魏志强.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5).

[2]张小丽,宋明伟,韩伟,王建军.高职精品课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6).

[3]张艳军.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学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3).

课题项目:

对体育课程的意见和建议篇8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构建“均衡·和谐·平安”教育为目的,不断加强学校教育行风建设,解决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树立学校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评议目标:

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解决少数教师师德失范的问题;扎实推荐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推行校务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使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任务: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从严治师”,着力抓好“三规范”

——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及《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标准收费。幼儿园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收费。收费做到及时规范开具财政统一发票。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在校园当眼处公示收费项目、标准,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做到“八要”、“十不”,即: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施教;要教书育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尊重爱护学生,做到严格要求,耐心教导;要树立优良教风,刻苦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要关心集体、尊重同志,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要主动与家长联系,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敬业精神;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不参与等违公德的行为;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和思想;不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不擅自停学生课,保障学生的教育权;不强制、诱导学生及家长购买教辅资料和各类商品;不动员或暗示学生参加校内外收费的补习班、特长班或兴趣小组等活动;不训斥、职责学生家长,不向学生、家长索要礼品、钱物;不在上课时间使用通讯工具;不在酒后进入校园或在校园内抽烟;不利用职务便利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有偿营销和家教。努力构建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强化学校日常管理。做到严格控制小学生辍学率,不准把学生赶出课堂,赶出校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严格禁止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不准违反规定收费上课;严格控制作业量,不准将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严格考试的次数及各类竞赛、评奖活动;严格学籍管理,不准擅自招收未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

四、评议步骤:

分四个阶段进行:

准备动员阶段:3月14日——3月20日(7天)。1、成立学校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民主评议实施方案。2、召开学习动员大会。一是召开班子成员会,学习有关政策及文件精神。二是召开教职工大会,进行思想动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3、按照民主评议的要求、内容开展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

调查评议阶段:3月21日——4月7日(17天)。1、切实按照县政协制定的《民主评议教育系统行风评分标准》逐条逐项做好准备。2、对学校行风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进行整改,并做好迎接县政协民主评议工作的准备。

强力整改阶段:4月8日——5月7日(30天)。根据评议组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狠转教育,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师徳校风,提高教育水平,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教育局行建办。

总结阶段:5月中旬。根据评议结果,进一步查摆和解决教育上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宣传好的典型,及时上报。

五、保障措施:

1、强化行风建设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参与到位。

——明确科室(领导)的责任。科室要切实履行转行风建设的责任:规范教育收费由后勤负责,副校长邱成章牵头,会计袁国春具体承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由学校行政负责,由颜校长牵头,教导处三位主任具体承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由学校教导处负责,由颜校长牵头,教导处三位主任具体承办。颜校长为行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的为第二责任人,实行目标管理。

——明确教师的责任。教育工作者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按照“八要”“十不”的要求规范从教行为,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学生终身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学校声誉负责,对教育形象负责。

2、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增加教育工作的透明度。

运用好专栏、标语、新闻媒体等不断创新、不断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对于收费、“两免一补”、特困生资助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内容,要在校内外公示,对群众有疑问,社会关注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向群众解释。

3、强化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服务群众意识。

为了融洽学校与群众紧密联系,增强教育工作者服务群众的意识,开展四大主题教育活动。

——“两走进,两服务”活动。学校全体教职工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加强学校、教师与群众的交流沟通,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学生。

——一帮一爱心帮扶活动。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工各自帮扶一名贫困生或留守学生。

——“三爱”教育活动。动员全体教职工参加以“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为重点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深化“学生评教师,教师评教师,家长评教师”活动,继续开展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活动。

——开展“送教下村”互学互帮活动。组织中心校部分骨干教师送教到薄弱村小,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帮助村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强化教育宣传,畅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大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发展的氛围环境,宣传师德建设的新典型,宣传教育行风建设的新举措,高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主旋律。给学校通讯员压担子,健全完善新闻宣传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

六、组织领导

1、组建机构,明确责任。学校成立民主评议行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支部书记、校长颜学永同志担任,学校副校长、工会主席邱成章同志任副组长,陈国芝、黄功权、陈太祥、吴祥鹏、李兴斌、袁国春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陈太祥同志为工作人员,负责民主评议行风建设工作日常事务。

2、明确要求,强化评议。精心组织系列教育活动,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要发挥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广大教师作出榜样。各项教育活动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做到既轰轰烈烈,更扎扎实实,严防图形式、走过场,务求实效。

3、要搞好民主评议。

首先召开座谈会。按照要求,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从不同层面收集建设性意见。

其次是发放征求意见表。定期向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或镇级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课程改革的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