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范文

时间:2023-11-13 11:22:08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1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

福建省顺昌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02~1.15万hm2左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发生为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稻曲病和细条病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总结我县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做法与存在问题,探讨今后发展方向。

1 病虫害发生现状

顺昌县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在2.17~2.70万hm2次之间,个别年份高达3.17万hm2次以上。其中单晚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占全年的75%以上;防治面积在1.9~2.37万hm2次左右,年用药量在31.50~43.50t。

1.1 稻飞虱

多年越冬普查均未见活体,属迁入性害虫。早稻和单晚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和单季稻中、后期褐飞虱为主,具体是:白背飞虱一般在5月上中旬,个别年份4月中旬末迁入;褐飞虱一般在6月上、中旬,个别年份5月中、下旬末迁入。

1.2 稻纵卷叶螟

多年越冬普查均未见活体,属迁入性害虫。成虫迁入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个别年份在4月中旬。年发生3~4次高峰:即5月中旬~5月下旬为害早稻中、再生稻早期;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后期、中稻早、中期;7月上、中旬为害单季稻中期,再生稻后期;8月中、下旬为害晚稻中期。

1.3 螟 虫

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均可在我县越冬。主要特点:早、中稻以二化螟为主;晚稻以二化螟、三化螟混合发生。二化螟年发生3代。第1代一般于4月中、下旬高峰为害早稻;第2代6月中、下旬高峰为害单季稻;第3代8月中、下旬为害晚稻。三化螟年发生4代,由10a前为害早、中、晚稻演变为以第3、4代主害晚稻。

1.4 纹枯病

为常年病害。一般早、晚稻轻,单季稻重。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末~9月上、中旬初流行。重氮肥、披叶、抗性差品种和失治田块发生重。近10a间发生面积稳定在0.80~1.17万hm2/a。

1.5 稻瘟病

为常年病害。但近几年来仅局部或个别品种发生,主要在单季稻、晚稻发生,受害田产量损失在25%~35%或绝收。

1.6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为偶发性病害。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造成秧苗烂心死兜,发生严重翻犁改种。

1.7 稻曲病

为偶发性病害。近年水稻个别品种或年份发生,影响稻谷产量、外观与品质,严重的稻谷受污染不堪食用。

1.8 水稻细条病

为常年病害。遇到强对流天气如台风、暴雨、及洪水浸淹田块发生严重,影响稻苗生长和产量。

2 影响因素

2.1 气 候

依病虫种类不同,受大气候影响不同。影响显著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迁入时间,迁入数量,迁入地点,尤其稻飞虱迁入隐蔽性强,来势猛,易错过防治时间爆发成灾,塌圈或绝收。螟虫表现影响蚁螟发生期迟早及发生量。纹枯病则遇到高温高湿易流行。水稻细条病多与台风、暴雨、及洪水强度相关联。稻瘟病近年发生与区域小气候密切联系,多在山垄田光照不足,氮肥过量,深水田个别品种发生重。稻曲病以单季稻抽穗期遇阴雨天气则个别品种发生重。

2.2 种植制

近10a来,顺昌县早稻面积从最初2660hm2缩小至现在的660hm2,减少76%,烟后稻、单季稻面积扩大,尤其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由于栽种、品种、时间不同,1、2代二化螟发生参差不齐,统防统治困难,为害重。三化螟则由于早、晚稻面积减少,虫口基数逐年下降,越冬虫口基数由原来的3600~6200头/667m2下降至目前450~753头/667m2,下降88.7%。农改经、水旱轮作可减轻螟虫、纹枯病的发生,水田冬种蔬菜明显减少螟虫越冬虫口基数。

2.3 栽培方式

通过直播稻、统一育秧,防虫网育秧,推迟播种期等方式,以错、避病虫害发生高峰期。

2.4 生态环境

顺昌县地处山区,天然植被茂密,生态良好,素有“中国杉木”、“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美誉,为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生存空间。据调查,顺昌县水稻常见害虫天敌种类120余种。

2.5 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当前农村与农民接受病虫害信息主要途径,近年顺昌县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农业信息网等形式,及时传递病虫害动态。

2.6 建立病虫害监测点

近年来建立病虫害监测点6个,配备诱虫灯设备。

3 防治上存在问题

3.1 防治方式与工具

防治方式多为分散形式,存在盲目、滞后、错治、用药不当等现象,影响防治效果。防治工具多采用背负式喷雾器,雾化程度低,飘移性差,效果差。

3.2 重药防轻健身栽培

农户对病虫害防治多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综合防治意识,应用健身栽培等技术措施少或不配套,盲目用肥,重氮轻磷、钾肥。深水深插,深水返青、延时烤田等,造成植株抗性差,易感病。

3.3 重虫轻病

普遍防虫积极,而病害发生比较隐蔽,缺乏预防意识,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造成因穗颈瘟、纹枯病发生产量损失的原因之一。

3.4 重单一用药防治轻综合防治

在防治虫害上积极用药,而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应用较少,不但影响田间益害虫比例发生变化,且增加成本,亦提高害虫抗药性,污染环境。

3.5 农药选择

正确选择农药与否直接关系防治效果。目前市场上的农药品种多,同药异名,农户往往难正确选择,存在选错药、多次使用同药异名农药现象。

4 防治策略

近年顺昌县农业技术人员结合水稻健身栽培科学防控病虫害示范项目,通过建立示范区为依托,开展以村为中心,深入村、户、田,以水稻重大病虫害为主攻对象,强化田间监测预报,因地制宜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科学用药,努力实现节本增效与可持续绿色防控。

5 主要推广防控技术

5.1 主要病虫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5.1.1 稻飞虱

每百丛平均虫量分蘖期为800~1000头,孕穗至抽穗期为1200~1500头,齐穗至乳熟期为1800~2000头以上。掌握在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

5.1.2 稻纵卷叶螟

每百丛平均虫量分蘖期超过60个新虫苞,孕穗至抽穗期为超过50个新虫苞。掌握在幼虫二龄期高峰期。

5.1.3 螟虫

掌握在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

二化螟:水稻分蘖期丛枯鞘率10%、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块数达6000块/667m2。

三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卵块数达9000块/667m2,水稻破口期卵块数达6000块/667m2。

5.1.4 纹枯病

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关键期。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可连续用药防治2~3次,间隔期7~10d。

5.1.5 稻瘟病

将水稻易感病品种、老病区、重氮田,贪青田、始穗期有发病中心、急性病斑或病叶率达到10%时列为防治对象田。孕穗末期、破口初期及齐穗期各1次喷药保穗。

5.1.6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分蘖期丛发病率达5%~10%。

5.1.7 稻曲病

水稻易感病品种在破口初期及齐穗期各1次喷药保穗。

5.1.8 水稻细条病

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3叶1心期进行,大田在出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

5.2 主要推荐防治技术

5.2.1 农业防治

5.2.1.1 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5.2.1.2 冬翻灌水灭蛹或冬闲改冬种控螟虫,利用螟虫越冬和化蛹期抗逆性弱特点,冬翻浸田、处理稻草、冬闲改冬种、春季及时深耕、灌水溶田办法,降低虫源基数。

5.2.1.3 尽量避免单双季稻混栽、单季稻适时推迟播种期,双季稻连作田在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处理稻草等措施,降低虫口基数。

5.2.1.4 通过健身栽培,合理密植 、配方施肥,增强稻株抗逆性。

5.2.2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太阳能频振式诱蛾灯捕杀,减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的种群数量。

5.2.3 生物防治

5.2.3.1 稻田养鸭。利用鸭子捕食害虫,减轻稻飞虱、螟虫为害。

5.2.3.2 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稻瘟病,在抽穗破口期、齐穗期各喷1次,有良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

5.2.3.3 利用Bt乳剂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掌握在虫卵孵化盛期及时用药,亦可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益害虫生态平衡。注意应适时提前2~3d使用效果更佳。

5.2.4 化学药剂防治

5.2.4.1 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阿维三唑磷或阿维菌素+毒死蜱、杀虫单、杀虫双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因阿维菌素对光稳定性较差,要避免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施药。

5.2.4.2 烯啶虫胺,噻嗪・异丙威、醚菊酯+宁南霉素、吡蚜酮防治稻飞虱效果好。

5.2.4.3 三环唑、富士一号防治稻瘟病,感病品种和老发病区,连防2次,隔7d 1次。

5.2.4.4 爱苗或三唑酮、农抗120防治纹枯病效果良好。纹枯病与稻飞虱同时发生,可选用爱苗加噻嗪・异丙威或吡蚜酮混用。

5.2.4.5 多菌灵、络氨铜、井冈霉素、多菌酮于孕穗期和始穗期各1次防治稻曲病,效果良好。

5.2.4.6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条病防治可用叶枯唑、叶枯灵、叶青双、农用链霉素或氯霉素等,大田初病期每隔7d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较好。同时通过增施磷钾肥和适量石灰、干湿交替,保持水稻根部有足够的氧气,改善植株根际条件和pH值,提高植株抗病性,降低发病。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2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1 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

1.1 水稻稻瘟病

引起稻瘟病的常见原因有三个:稻田干旱、长期灌深水、氮肥施用过度等。特别是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最易染病。该病包括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因此,要尽早预防,可选择破口期与齐穗期进行。

防治方法:①浸种:使用1%的石灰水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将种子浸入24h;②稀释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根据1:500的比例稀释,再把稻秧浸入其中约0.5min后取出进行栽插。防治水稻叶瘟病通常可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洒,用量为450g/hm2。

1.2 水稻纹枯病

引起该病的主要诱因包括密植、灌水过度、氮肥施用过度等。通常,该病的高发期在水稻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尤其是抽穗期前后最易发病。该病主要在叶鞘与叶片发病,但严重时也会侵害穗部及茎秆。

防治方法:应以肥水管理为主,种植时保证基肥足量,抽穗时注意追肥。施肥过程中合理搭配氮、磷、钾、锌肥的比例。施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过早或过迟都不可取,通常选在拔节期后、抽穗期前。常用药剂为:5%井冈霉素水剂2250mL/ 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mL/hm2。兑水稀释后喷雾,用量为750-1050kg/hm2。另外,还可以利用草木灰加水浸泡一昼夜后,过滤处理后喷雾,草木灰与水的比例为225-300kg/hm2:1500kg。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水稻孕穗期到齐穗期,对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1.3 白叶枯病

该病又称为火烧苗。它的传播速度迅速。尽管国内大部分稻区还未出现此病,但它仍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的重要对象。该病主要在水稻的叶尖与叶缘处发生,呈绿色或暗绿色病斑。病斑有明显的界限性,顺着中脉或叶缘进行扩展。染病后叶片枯死呈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叶枯病。此病在苗期出现,分蘖期进一步发展。抽穗期之后是此病的高发期。

防治方法:①挑选无病稻种,最好为专门的抗白叶枯病的品种;②浸种:利用1%石灰水过滤后将稻种放入,温度保持在25℃,时间为3-4日。要求稻种应在水面下约10-12cm。注意,不可随意搅动水面,防止破坏石灰水膜,减弱消毒功能。③分蘖肥和穗肥不可施用太多。遵循“浅水勤灌、适时烤田”的原则,保证水稻健壮生长。

2 主要虫害与防治措施

2.1 稻螟虫

在水稻分蘖期易发此虫害,导致枯鞘后,稻螟虫会将心叶咬断,引起枯苗;若在孕穗,抽穗期发生此虫害,易导致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方法:选用0.2%高渗甲维盐,40-60ml/亩,也可施用5%锐劲特,30ml/亩,也可施用20%三唑磷,80~100ml/亩。

2.2 稻飞虱、叶蝉

这两种害虫的体形都偏小,常混合发生,对水稻产量有严重的影响。通常减产量超过10%,大发生年份减产量约为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选用22%蚜虱灵,用量为10g/亩,也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兑水,二者比例为100ml:60kg,采用喷雾方式。

2.3 稻纵卷叶螟

防治方法:选用18%杀虫双水剂,用量为200-250ml/亩,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加水稀释使用,药剂与水的比例为100g:50kg。通常选在傍晚喷雾。防治此种害虫的常用药剂还包括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单、Bt复配剂等。防治标准为分蘖100~120头/百穴,穗60~80/百穴。

3 综合防治的主要事项

3.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控职责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获得政府的重视,形成以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面部署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防控职责加以明确,逐级落实,确保监测预警的到位、及时,避免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而最终酿成严重的病虫害。

3.2 加强监测预警,完善病虫害的监测网络

首先,要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根据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史,构建相应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网络。然后,要及时预警,利用多种渠道相关的虫害预警资讯及防治对策。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必须及时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的相关信息,用以指导该区域内的统防统治工作。

3.3 加强宣传培训,做到群防群控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队伍稳定性较差,加上不少农技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业务能力偏低,不熟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技术。另外,随着水稻生产在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减少,农民对水稻的生产积极性也日益降低。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水稻病虫害的防控知识。比如,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现场讲座、田间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群众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学习防治方法。这样,让他们树立科学防治的理念,掌握合理用药的技术,达到群防群控、科学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富有.常见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2):95-96.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3

一、 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 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 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05]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 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 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 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鉴定结果表明: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⑶ 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我们还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调查,调查了梅州、高明、高要、英德、曲江和澄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与水稻有竞争力的杂草为主要是稗草。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草密度20-166株/m2,对产量影响一般为3 %-25%。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密度甚低,基部主要是鸭舌草、矮慈菇等无竞争力的杂草,密度一般为5-35株/m2。

⑷ 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财政经费预算中,每年约安排20万元用于重大病虫的防治,各级也拨出专款用于防治病虫害。今年中央财政给予广东大力支持,安排了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150万元,对控制水稻病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费主要用于建立21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螟虫种群研究和宣传培训等。其中安排给市、县示范区13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5万元,省站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和《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5.4万元,印制图文并茂的综合防治技术资料4.6万元,共30万份分至各市县。各示范区的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农民,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等,经费用到了实处,初见成效。

⑴ 群众受益非浅。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⑵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⑶ 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⑷ 提高了稻谷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示范区单产为453公斤/亩,比非示范区431公斤,亩增22公斤,按示范面积60万亩计,共增产1320万公斤,增收185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相信稻谷品质得到改善(我们已经在21个示范区抽取了105个样本,在非示范区抽取了63个样本,进行稻谷农药残留测定,有关数据待测定后再报)。

三、 存在问题和建议

虽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带动了我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省辖区东西走向跨度大,水稻种植面积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大发生频率高,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较大的差异,病虫防治示范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1、示范面积小,难以涵盖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建立的21个示范区,示范面积60万亩,但相对全省3100万亩,仅占2%,计划明年再增加10个示范区,扩大示范面积,力争示范面积达100万亩。

2、螟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多变,综合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虫,由于境内跨度大,病虫多变,年度差异大等,要求防治技术需不断改进。计划在原有综合防治技术基础上,针对稻螟等防治难的病虫进行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3、药剂筛选和合理使用必须提到重要位置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4

一、漕涧坝农业生产现状

据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对漕涧坝的测产数据记载:该坝近五年的水稻平均单产为302kg,最高单产为571.6kg,最低单产为186 kg(除灭产部分外),同时,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于2007-2008年连续两年在该坝开设水稻多点高产栽培试验,试验结果为:平均单产586.4kg,最高单产为660kg,最低单产为512.8kg。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到位,该坝水稻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通过深入调查、综合分析,导致漕涧坝水稻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是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严重跟不上,特别是近年来,在诸多病、虫害猖瘚的情况下,该坝水稻病虫害连年发生成灾,每年因病虫为害导致水稻平均减产18%左右,年平均损失稻谷57.42万kg,折合经济损失68.9万元,而且,在特殊气候年份,水稻因病虫害“暴发”而造成大面积灭产,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病虫害成了严重制约漕涧坝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

二、主要病虫害及危害情况

1.主要病害及危害情况

1.1稻瘟病

稻瘟病的病源为真菌半知菌中的梨孢菌。根据发病时期和受害部位的不同,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等。

1.2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秧,病原为真菌。恶苗病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感病的稻谷通常不发芽或出苗后早夭,染病轻的种子出苗后比健苗高而纤弱,全株淡黄绿色、叶狭长,叶片披张度大、根毛少。

1.3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黑穗病,病原属担子菌亚门,类绿菌核。

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只危害个别谷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稻曲”。稻曲比谷粒大数倍,近球形,表面光滑,黄色并有薄膜包被。随稻曲长大,薄膜破裂,表面因厚垣孢子形成,颜色转为黄绿色或墨绿色,表面龟裂。厚垣孢子粉状,略带粘性,不易飞散,但因风雨而脱落。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的关系,病菌在24~32℃时发育良好,湿度高利于病害的发生,尤以抽穗扬花期阴雨日为甚,偏施氮肥过多、过晚有利于发病,栽培迟熟品种或插秧过迟能增加感病机率。

1.4其它病害

包括青、立枯病,纹枯病及因缺磷、钾等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但其发病率不高,没有造成明显的为害。

2.主要虫害及危害情况

2.1飞虱类

稻飞虱俗称名火蠓虫、响虫等,属同翅目,飞虱科。根据稻飞虱外观颜色的差异可分为竭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危害漕涧坝的水稻飞虱主要是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两种。稻飞虱体小,长度均在5毫米以下。触角短小、锥形,后足胫节末端有-可活动的大距,善跳。其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下部,吸食稻株汁液为生,并从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为害轻者,稻株下部叶片发黄,影响干粒重,为害重时,受害组织坏死,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苗死秆烂而倒伏。水稻严重受害后,成片枯死,群众称为“黄塘、火烧”等。稻飞虱除直接取食稻株汁液危害水稻,造成减产外,还通过传播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2稻叶蝉类

稻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形状大小与飞虱差不多,但不善跳,后足胫节端部无距,容易识别。根据外观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黑尾叶蝉和白翅叶蝉。危害漕涧坝的稻叶蝉主要是白翅叶蝉。其以取食和产卵的方式刺伤茎叶,破坏输导组织,取食寄主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零星白点,虫量大时,小白点缀连成片,导致全株干枯,如火烧状,可使稻不抽穗,或抽穗不灌浆而死。据云龙县植保多年调查分析表明:漕涧坝叶蝉常年发生程度为中等,每年因稻叶蝉为害均造成1%左右的减产,折合经济损失5.5万元左右。除直接取食稻株,造成直接危害外,稻叶蝉也因传播细菌和病毒,引起多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3其它虫害

除了稻飞虱和稻叶蝉外,漕涧坝常见的水稻虫害有稻螟虫、粘虫等,但其发生率不高,没有造成显明的危害。

三、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1.气候条件是引起该坝水稻病、虫害大量发生的主要诱因

漕涧坝气候冷凉,水稻生育期在4~9月份,全生育期气温15~30℃,多雨高湿、气温多变,极有利于各种菌源、虫源的大量繁殖,诱发各种病、虫害的兹生和蔓延。尤其是在水稻孕穗期常遇阴雨连绵的低温高湿天气,极易引起穗颈稻瘟的“暴发”。

2.主观原因

2.1长期选用自留种,种子带菌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根源

农民长期种植同一品种,且连续选用自留种,致使品种抗性减弱,因选种和留种不严格,选用本身带菌籽种,加之,种子处理不严,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菌源,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菌源大量兹生繁殖,这是病害大量发生的主根源。

2.2不及时清理病株,不重视除草,为病、虫源的繁殖和越冬提供了场所

这是病虫害发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2.3缺乏科学的田间肥、水管理

水稻的整个生育期有明显的需肥、需水规律,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需水情况,适时、适量、合理施肥、合理灌溉,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达到增强抗性,获得高产的目的。

漕涧坝普遍存在着偏施氮肥和氮肥施用过晚,致使禾苗猛长而削弱了抗性;长期深水灌溉,土壤缺乏空气,氧化作用差,从而降低了根系的活力,并使根系呼吸作用和吸收氧分的能力减弱,导致水稻的抗病力降低,容易感病。加之,由于漕涧坝土壤普遍存在着速效磷、钾亏缺,水稻由于磷、钾肥供给不足而长势纤弱,抗性较差,容易感发病虫害,或因缺磷、钾而发生生理性病害。

2.4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差,缺乏水稻病、虫害识别和防治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针对漕涧的特殊气候条件来科学种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没有深入人心

往往是见病发才开始行动,为时已晚。农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还处于靠天吃饭思想。

2.5漕涧镇农科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指导工作不力

据了解,漕涧镇共有8名农科人员,其中只有2人是农业中专学校毕业,2人仅为本县职高学历,3人毕业于非农业中专学校,还有1人仅为初中学历,而且,这些人员长期在不太重视农业的基层工作,自身不主动加强学习和更新知识,思想落后,知识老化,严重跟不上当地农业发展对科技指导工作的需求,可以说科技指导严重跟不上。

2.6缺乏应有的经费投入,病虫害测报,联防工作无力开展

漕涧坝水稻病虫害的发生随当地年气候变化呈规律性的发生,但因缺乏基本的测报设备和经费投入,预测预报工作无法开展,更谈不上联防联治。

四、病、虫害防治对策

1.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县、镇、村各级政府应对漕涧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要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有专抓领导,切实加强领导。要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到这场水稻"非典"的战争中。同时,要加大投入,设立漕涧坝水稻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配备必要的病、虫害监测设备,做好超前的防备工作。

转贴于

2.充实、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其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服务意识

要进一步吸纳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充实到该镇的农科队伍,并加强对现有农科人员的思想教育。采取必要的奖惩机制,促使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切实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各级政府应投入适当的科技培训经费,并由县、镇农科部门组织当地农民,开展各种科技知识培训班,要结合漕涧的客观气候条件,授予农民各生产环节上的实用科技知识,树立农民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战胜各种病、虫害夺丰收的信心。

4.加强各生育期的管理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管水平

4.1选育生育期短的适宜、丰产高抗品种

农科部门要积极开展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努力为当地农民培育生育期短的适宜、丰产、高抗品种,合理优化品种布局,同时,对优良品种也要经常异地换种,避免长期选用自留种而导致品种抗性削弱,或品种退化。

4.2严格选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籽粒饱满、无菌种子,并用福尔马林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浸种,做好种子的消毒、灭菌处理,可有效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等病害的发生。

4.3巩固旱育稀植成果,培育无病壮秧

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有力促进了漕涧坝水稻产量的提高,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骨干科技措施。农科部门应认真的巩固这项成果,积极指导群众,进一步规范其操作规程,杜绝"旱育水管"等一切错误的管理方式。并做好苗期的病、虫害防治,切实培育壮秧,并做到适时栽插。

4.4改进肥、水管理措施,促进禾苗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农科人员要引导农民,根据水稻的需水、需肥规律,实行科学的肥水管理。针对漕涧坝的气候,土壤肥力特点,科学的水分管理应当是实行全生育期浅水管理,并于分蘖期进行适当晒田,科学的施肥应当是:减少和提早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根据云龙县农技推广中心在该坝的试验结果,提倡用n∶p∶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亩施用量40kg,一次性用作基肥,即可为该坝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施肥量。这不仅有利于禾苗生长健壮,增强抗性,而且还可以避免该坝土壤因磷、钾亏缺而引起的缺素性生理病害,同时,还促进水稻早熟、谷粒饱满,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4.5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稻瘟病是漕涧坝极易发生,危害性最强的典型性水稻病害,要牢固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农科人员要认真发动并指导群众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4.5.1苗瘟

苗瘟发生在幼苗2~3叶期,可于揭膜的当天,用硫环唑进行一次预防,如有再发生可用硫环唑,三环唑等再进行一次防治。可有效控制苗瘟的发生。

4.5.2叶瘟

叶瘟发生于本田期,其发病率不高,危害不大,一般于秧苗移栽前5~7d,用硫环唑进行一次预防,便可有效控制。

4.5.3穗颈瘟

穗颈瘟是漕涧坝极易发生,危害最大的毁灭性病害,要引起高度重视,农科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摸索、总结其发病规律,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测预报,拿出有效的防治方案,针对发病规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于拨节孕穗期用硫环唑进行1~2次预防,并尽可能有发动群众进行统防。如已发生的最好用富士一号进行防治。

4.6及时中耕薅除

及时中耕薅除,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田间小环境,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和土壤养分的有效吸收,增强植株抗性。

4.7及时清理病株,坚决消灭周围各种杂草,并用药剂对病株和杂草进行处理,或烧毁,有效杜绝各种病菌和虫源的兹生、蔓延

5.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大、小春两季矛盾,促进水稻的早栽早熟,从而达到避过低温冷害,减少病害的目的

6.积极争取项目,改善田间排灌设施,提高水利化程度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5

关键词:水稻;专家诊治系统;数据挖掘;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1-2340-03

System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the Rice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XIE Yan-xin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Jilin 132101,Jilin,China)

Abstract: Us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system of rice pests exper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cluding system acquisition, system maintenance and other subsystems was developed. Massive rice diseases, insects, grass and rodent data were achieved by data collection. Data analysis and potential links about rice diseases, insects and weeds trait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nd association rules. It would be benefit for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rice diseases, insects and weeds.

Key words: rice; exper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data mining; integrated control

近来年由于气候、水质、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水稻产量、品质等的病、虫、草害生物灾害也不断变化,这也是水稻生产发展的最复杂多变而难以克服的长期。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出水稻生态系统中的病害、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联系;其次是根据长期以来积累的病害、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找出解决病害、害虫、杂草等引起的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水稻病害、害虫、杂草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最后构建出病虫害专家系统,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区域经济总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水稻病虫害分析过程

1.1数据来源

双辽市是吉林省水稻开发较晚的稻区之一,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一直为双辽市的农业经济服务,开发了10万hm2水稻田,特别是近几年,帮助双辽市进行了水稻绿优米的生产及开发等。但水稻病、虫、草害等困扰着本地区水稻的发展,如水稻二化螟在该地区逐年加重,故在双辽市进行了水稻二化螟的防治研究。

1.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采集了双辽市10万hm2水稻田3年的数据,首先对采集的数据预处理,这是最关键一个步骤,提高数据挖掘对象的质量,并最终达到提高数据挖掘所获模式知识质量的目的[1]。数据预处理阶段如果数据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那么在模型建立阶段就会节省大量的精力。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水稻有害生物不但种类多,而且形态多样,同种病害在不同寄主生育期、器官及水土条件下,症状也不相同,如恶苗病有秧田期的徒长型和本田期的枯死型,稻瘟病在各器官上有叶瘟、节瘟、穗瘟之别,害虫有又有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形态差别,以及性二型和多型现象。所有这些都为准确诊断病害和正确识别害虫带来了困难。而数据挖掘是深层次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病虫害专家系统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它可以根据病害的寄生器官、寄主发病时期、形态等各种因素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构建病害模型,从而促进信息的传递。如图2水稻病虫害框图所示。

比如,首先对水稻病害寄生器官茎秆进行数据的分析,筛选出所有在此寄生器官上的有害生物,其次再从寄主发病的某一时期进行分析,筛选出有害生物,最后用数据挖掘工具帮助用户找到所需信息。

2数据挖掘病虫害专家系统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病虫害专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针对许多特定的需要与目标,挖掘出许多有用的信息。但到目前为止,数据挖掘技术在病虫害专家系统中的应用起步阶段[2]。下面以水稻病害为例介绍下数据挖掘病虫害专家系统的应用。

2.1病害症状识别、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的挖掘

根据作物的发病时期、发病部位、病状和病症等信息挖掘出症状识别方法,有利于准确定位,为用户的检索提供了透明的平台;根据病害类别(病原)、越冬情况(初侵染源)、侵入途径、传播方式、再侵染有无(浸染循环)、发病轻重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挖掘出有害生物的发病规律,有利于发病特征的描述;根据综合防治技术、栽培保健、防病等技术信息中挖掘出防治方法。

2.2害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的挖掘

根据成虫、卵、幼(若虫)、蛹等变化挖掘出害虫形态特征;根据一年中发生经过、产卵、取食、趋性等习性、发生轻重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信息挖掘出发生规律;根据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化学农药防治等相关信息挖掘出防治方法。

2.3杂草的形态识别、生物学特性、危害性的挖掘

根据肉眼能看到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的形态等信息挖掘出形态识别;根据生命周期长度、繁殖方式、发芽的温度和土层尝试、生育期、传播途径、分布场所等信息挖掘出生物特性;根据发生危害状况等信息来挖掘危害性。

利用病、虫、草、鼠数据库中存放病害症状识别、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形态识别等信息结合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就能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帮助分析这些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回归性等。得出一些具有价值的信息,最终找到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原因。

3专家系统的设计

专家系统通常由知识库、综合数据库、推理机、知识获取模块四部分构成。

3.1构建知识库(KB)

知识库是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结构,能大量地存贮知识,快速进行存取和搜索,并能对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查询、选择、修改等功能,KB要求计算机系统具备推理、联想、学习和问题求解的人类智能装置。KB在DB的基础上,增加了推理功能,把知识形式化、抽象化和数字化再组织到DB中去,形成具备演绎推理功能的DB[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将从事农业生产研究专家长期积累的知识、总结的经验、出版的专著和发明等,通过整理、分析、加工成具体文字,为了使文字描述更形象,把专家在田间、实验室拍摄的病、虫、草、鼠害图片也存入到库,提供给诊治平台。

3.2综合数据库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设计根据对病虫害数据库的分析,确定的基本关系有:用户、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仓库结构模式,它可为决策支持系统优化数据。从数据分类、组织、准确性、安全性到维护等设计环节直接影响整个系统能否成功地运行。在系统项目开发中是采用企业型SQL Server 2005数据平台,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中、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适合专家系统知识库的设计,与其他数据库系统软件包的接口良好,安全及用户管理上都存在一定优势,在许多专家系统中用它设计数据库。SQL Server 2005可以为各种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信息,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要,同时维护数据库,数据库的管理可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上进行。因此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便于把专家系统设计成C/S(用户/中间件/服务器)三层结构,实现网络的动态查询或诊断[4]。

3.3推理机建立

病虫害专家诊治系统的推理机主旨思想是设计出智能化的诊治功能,而推理建立是系统开发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专家系统的推理过程和用户获取结果的过程,也是围绕着病害的特征分类和发病部位进行的[4]。推理机的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具体的推理过程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库中存放着所有病害名称、说明等信息,数据的提取是通过检索文件结构层次模型中结点比对进行的。第二部分是专家系统中的规则库对后台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操作和关系运算,每条规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鉴别规则的适用性和先决条件;另一部分描述规则应用时所完成的动作。应用规则来改变后台数据库,就像应用算符来改变状态一样。第三部分是按照第二部分提供的知识表达式,将专家知识对应相应的知识库文件;然后,由测试模块验证知识库部位的正确性;测试完毕后,由编译知识库文件,把符合条件的描述信息提交出来,再根据描述信息进行推理,从后台数据库获取满足条件信息,以文本的形式提交给用户[5]。

4结论

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是深层次的数据信息分析方法,它全面地分析病害、害虫、杂草产生的原因及环境等因素之间隐藏的内在联系。大量的水稻病害的数据经过深层分析,获得准确的数据检索,有利于农民、农业科研工作者有效识别及预防病、虫、草、害,具有重要意义。按危害部位、发病等原因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隐藏的、未知的或验证已知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将其模型化,将隐藏在作物中的病、虫、草、鼠害发病特征、规律、变异等信息找出来,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李雄飞,李军.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杨国强,王双喜,杜伟. 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305-305,312.

[3] 冯国灿,古德祥,张文庆,等.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专家系统――系统外壳的研制[J]. 生物数学学报,1995,10(1):33-38.

[4] 施伯乐,朱扬勇.数据库与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实践与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 刑平平,施鹏飞,熊范纶. 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数据中的有效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2):4-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6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状;集成;推广模式;成效;云南陇川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184-02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地理位置为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18.9 ℃,年平均降水量1 595 mm,空气湿度较大,非常适合于水稻种植。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在陇川县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对水稻病虫害为害认识不足、防控技术水平低和以传统防治方法为主等[1]严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云南省陇川县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中采取了“物理防控为主,精准用药防控为辅”的防治策略,构建了以“性诱剂、灯诱和精准用药技术”为一体的易操作、防效好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通过大量的群众联防联治试验和推广,探索出行政推动、政策扶持、规范化技术防控等的推广模式。从2008年起,陇川县开始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同年在水稻高产创建区,千亩展示区开展133.33 hm2的统防统治,对病虫害的平均防效达92.5%。由于防效明显,示范面积逐年加大,2012年水稻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5 506.67 hm2,绿色防控全覆盖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全县综合防治率。2012年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3 653.33公顷次,防治面积47.4万公顷次,其中集成展示灯诱、性诱和精准用药技术的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面积达5 506.67 hm2,综合防效达91.4%。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2 805.87 hm2,平均产量6 010.5 kg/hm2,而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平均产量8 805 kg/hm2。根据近几年来的工作,笔者对陇川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推广模式和成效进行总结,以供云南山区的水稻生产及同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1 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

陇川县于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创建面积740 hm2。2009年,创建了2个高产创建区,面积1 480 hm2。2010年创建了5个,面积3 719.46 hm2。2011年,完成省农业厅安排的水稻高产创建4片,面积2 800 hm2。陇川县的水稻高产创建主要分布在景罕镇和户撒乡,其中2011年、2012年在户撒乡开展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试点分别为2 666.67、2 666.67 hm2。目前,绿色防控技术,如抗病新品种、旱育稀植、规范化条栽、合理密植、精确定量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已在陇川县全面示范推广。

2 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

2.1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二化、三化螟技术

在二化螟、三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始蛾期开始,田间设置二化螟性信息素,放置诱捕器15个/hm2,每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代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高出水稻植株顶端30 cm。放置时间:每年的5月1日至9月30日。秧苗出苗至2叶1心时,开始放置,秧田期压制虫源基数,减少螟虫卵块带入大田,从源头控制虫源。

2.2 选用抗病品种防病技术

应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的水稻品种[2-3],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

2.3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 d,可杀死70%~80%的螟蛹。双季稻连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淹没稻桩,可杀死90%以上的螟虫[4]。

2.4 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害技术

使用丁硫克百威拌种剂拌种,预防秧苗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病毒病、稻飞虱、稻蓟马。早稻用咪酰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秧苗移栽前3~5 d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施用送嫁药,预防传播的病毒病、螟虫、稻飞虱及稻蓟马。双季早稻施用送嫁药,预防稻瘟病和螟虫。另外,使用丁硫克百威药剂拌种,浸种不催芽,拌均后直接撒播[5]。

2.5 黑光灯诱杀害虫技术

每2.00~3.33 hm2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 m,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可诱杀稻纵卷叶螟、稻黑蝽、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多种害虫。

2.6 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防治稻曲病,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与杀虫剂协调使用预防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防治稻瘟病,丙溴磷、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噻虫嗪、烯啶虫胺防治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吡蚜酮、噻嗪酮、醚菊酯防治褐飞虱。在水稻高产创建区展示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螟虫,示范面积200 hm2,吡蚜酮和醚菊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短缩病及稻飞虱,示范面积各150 hm2。

3 集成技术的推广模式

3.1 行政推动的发展模式

陇川县成立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导小组,利用购机补贴重点扶持服务组织,为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6]。

3.2 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

以服务组织为有效载体,坚持市场运作,有力地推进了统防统治。在高产创建区采取作业补助、药剂补贴、植保机械购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7]。

3.3 规范管理

在指导思想上遵从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始终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业部的1571公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积极指导和帮助防治组织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有序开展。该防治模式,突破了固有的全程承包服务,达到了全程承包防治的预期目标。采用投入品的统购、统供、统配、统施“四统一”模式。在推进方式上,突出整建制示范带动。针对病虫害防控要求和发生规律,重点要在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病虫害防治需求大的地区开展统防统治试点,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建立一批示范区和示范组织,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最终实现区域内统防统治、区域间联防联控[8]。

4 取得的成效

4.1 防控效果

采取绿色防控后,陇川县水稻病虫害防治得到明显提高,从非示范区与示范区田间调查发现稻瘟病在非示范区,秧田期病叶率6%,最高72%,病情指数12;分蘖期4%,最高78%,病情指数8;拔节孕穗期平均叶瘟3%,最高82%,病情指数8;黄熟期穗茎瘟平均3%,最高19%,病情指数7。在示范区,秧田期病叶率2%,最高8%,病情指数5;分蘖期2%,最高7%,病情指数4;拔节孕穗期平均叶瘟1%,最高6%,病情指数3;黄熟期穗茎瘟平均1%,最高3%,病情指数2。稻飞虱在非示范区,秧田期虫量平均6头/百株,最高39头/百株,分蘖期虫量300头/百丛,最高9 400头/百丛;拔节孕穗期平均155头/百丛,最高3 700头/百丛。在示范区,秧田期虫量平均4头/百株,最高10头/百株,分蘖期虫量100头/百丛,最高120头/百丛;拔节孕穗期平均130头/百丛,最高200头/百丛。螟虫在非示范区,秧田期螟害率有虫1头/m2,最高6头/m2,分蘖期螟害率2%,最高12%;拨节孕穗期平均2%,最高11%。黄熟期螟害率平均3%,最高13%。在非示范区,秧田期螟害率有虫1头/m2,最高2头/m2,分蘖期螟害率为0;拔节孕穗期平均为0。黄熟期螟害率平均1%,最高2%。

4.2 社会效益

集成展示植保绿色防控技术,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性诱”剂展示,让农民实实在在认识到植保科技措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利用粮食主产区区位优势,带动陇川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步伐。特别是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科技、用科技的水平,通过防控示范和培训,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改变了传统防治方法,解决了一家一户防虫难、治病难的技术难题,解决了请工难和劳力少的社会难题。

4.3 经济效益

2010年高产创建区百亩核心平均产量9 879 kg/hm2、千亩片区8 856 kg/hm2、万亩片区8 151 kg/hm2,全县水稻平均产量达到6 010.5 kg/hm2。2011年在水稻高产创建区集成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在全县范围不但全面推动了专业化统防统治,还促进了绿色防控的推广步伐。实现了田园大丰收,比2010年平均增产300 kg/hm2,2011年全县水稻平均产量5 670 kg/hm2,较2010年平均增产300 kg/hm2,增幅5.6 %;2012年比2011年增产340.5 kg/hm2,增幅6%。2011年高产创建百亩核心区平均产量10 675.5 kg/hm2、千亩片区9 636.0 kg/hm2、万亩片区8 371.5 kg/hm2,平均9 561 kg/hm2。2012年高产创建百亩核心区平均产量10 738.5 kg/hm2、千亩片区9 733.5 kg/hm2、万亩片区8 594.1 kg/hm2,平均9 688.7 kg/hm2。2012年陇川县粮食损失1 056.8 t,损失率控制在3.3%。按全省平均粮食产量4 500 kg/hm2为计,2012年比2011年减少1 056.8 t粮食损失,相当于增加了234.84 hm2的粮食种植面积。2012年挽回粮食18 548.9 t,损失减少相当于增加了4 133.33 hm2粮食种植面积。

4.4 生态效益

粮食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带动陇川县1.65万hm2的统防统治,专防面积占总防22.7%、总防效86.3%、农民自防82.4%,降低农药使用量2.97 t,与上年同比农药使用下降5%,益虫增加,田间有益虫种类7类,增加2类。防治面积增加,农药使用量减少,减少农田污染,减少污染源。

5 结语

陇川县水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集成绿色防控,抓住防控重点,做到了粮食作物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利用虫情测报,会商最佳防治方案,做到防治有档案、操作有规程、实施有方案,示范有技术操作牌。该技术易操作、防效好,示范成效显著,是通过田间实践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植保新技术;该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减少了化学药剂使用,降低了防治成本,减少了农田污染源,达到生态控害和无害化防治的目标,实现了“虫口夺粮”增产增收,提高了产量,是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科技用科持的一项新技术,推广前景广阔。

6 参考文献

[1] 高锐,杨坚,李仲敬,等.浅谈陇川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2):54-57.

[2] 李仲敬,王永和.陇川坝水稻德优8号(香型)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技,2012,35(1):31-34.

[3] 董保柱,黄国龙,王润生,等.德宏州1998 年引进的12个山区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产量排名表[J].云南农业,1999(2):23.

[4] 刘传清,向前,张峰涛.武陵山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J].绿色科技,2012(12):187-190.

[5] 张起春,邹广君,刘泉冲,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12(6):42.

[6] 徐灵超,秦桂泉,曾晓玲,等.宁乡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应用实践[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2(6):13-14,18.

[7] 张迁西,毕甫成,邹乾仕,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 [J].江西植保,2009,32(4):186-187.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7

关键词:博白县;水稻;病虫害;新态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于玉林市。这里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21.9℃,无霜期可达350d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约1756mm。温湿环境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这里是双季水稻主产区。由于气候出现异常,以及其他原因所致,水稻病虫害发病情况较以前有增无减,近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针对发病情况分析发病原因,对制定防治方案十分有必要。

1 博白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新趋势

近年来,全国水稻病虫害总体呈现偏重发生态势,广西也不例外,博白县已经成为水稻病虫害的重灾区,及时掌握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才能找到水稻病虫害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采取对应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1.1 病害情况

博白县每年都要遭受一些病毒性水稻病害,像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特别是下半年,这些病害发生的频率更高,强度更强。纹枯病在我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涉及面积都在20000hm2左右。早稻发生程度偏重,局部会大面积爆发,晚稻一般在9~10月份流行。稻瘟病早稻晚稻发病面积都要超过6666.7hm2,晚稻一般在8~9月流行。其他病害发生面积较小一点,危害也比较严重。

纹枯病,一般轻的可以造成10%左右的减产,严重的可达到50%~70%的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和纹枯病、白纹枯病被列为水稻3大病害。可以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对水稻生产影响极大。一般轻微病症,可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甚至可以造成绝收。另外,像稻曲病、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的危害也很严重,甚至可以造成大幅度减产。

1.2 虫害情况

博白县历年来都会遭受迁飞性稻飞虱的侵害,稻纵卷叶螟更是危害我县水稻的主要虫害。三化螟、稻蓟马、二化螟、稻象甲等水稻害虫,也会给水稻造成严重危害。根据晚间灯光现场对虫害情况进行观察,早稻后期虫害进入盛期。百丛稻禾有虫多的可达2600头,对水稻生长造成多大危害,真的是可想而知。

稻飞虱,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虫害严重时,可以造成水稻大片死秆倒伏,水稻产量急剧下降;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在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

三化螟、稻蓟马等害虫也不可忽视,其危害也很严重。

1.3 其他情况

水稻病虫害除了病害虫害以外,还会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威胁。像鼠害、福寿螺侵害、杂草等,都会给水稻生产造成威胁。

1.3.1 鼠害

水稻田中田鼠泛滥,随意打洞不说,还咬断水稻秸秆,爵食水稻穗子。田鼠对水稻的危害也不容小觑。每年鼠害早稻面积也有6666.7hm2以上。

1.3.2 福寿螺

在江边、水渠边、沟边等地方,福寿螺会大量繁殖,咬剪水稻主蘖和有效分蘖,造成水稻减产。

1.3.3 草害

杂草也会给水稻造成麻烦。争夺地力,侵蚀水稻。每年早稻发生26666.7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2 博白县水稻病虫害发生依据分析

博白县水稻病虫害之所以会愈演愈烈,有内因也有外因,有气候自然方面的,也有人为管理方面的,只有弄清发病原因,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2.1 病原体

水稻发病当然与病原体有关。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水稻病原体都是导致水稻发病的直接原因。纹枯病、稻瘟病都有病菌源,这些病菌源肯定与田间遗落的病菌稻草有关,因为上季水稻有病菌水稻遗禾存在,其上病菌充足,如果没有清理干净,当然会成为新的病原体。而水稻虫害的病原体,就比较复杂一些,有本地出生的,也有外来迁徙的,而且迁徙是主要病原体来源。稻纵卷叶螟早稻后期部分成虫滞留在本地,特别是在一些荒坡滩涂或沟边河渠杂草中产卵。到下半年,博白县大部分稻纵卷叶螟主要也是迁徙而来的。稻飞虱也是一样,下半年主要虫源由北向南迁徙。鼠害也有病原体的问题,就是田间有残留的鼠源。福寿螺主要是利用田间地头的河渠岸边,以及池塘边等无人防治的场所大量繁殖。

2.2 气候原因

气候变化应该是水稻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外部原因。近年来,博白县和周边地区的气候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温度偏高,湿度加大,这些都给病虫害滋生繁殖提供良好条件。春季温暖潮湿,病毒滋生迅速,幼虫繁殖顺利;夏季高温多雨,病虫害更加肆虐;秋季雾霾天气增多,有利于稻穗瘟病的发展。特别是下半年,博白县受台风影响较重,有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粘虫迁入,也给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斑病发病创造条件。

2.3 栽培情况

水稻病虫害和耕作方式有一定关系,稻田中有病菌遗禾,致使大量害虫和病毒残留在田间,如果没有经过相应处理,这势必要成为病原体危害水稻成长。耕作不到位,对消除鼠害也不利。如果能够选择薄膜覆盖育秧,采取抛秧栽培技术,也能减少三化螟产卵的机会。

2.4 品种问题

水稻品种繁多,一些杂交稻有高产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优势也会降低,一旦抗性下降,就会造成稻瘟病的发生。因此,选育良种,增强水稻抗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2.5 天敌因素

水稻害虫有自己的天敌,像青蛙、蜻蜓、稻田蜘蛛、隐翅虫、螟绒茧蜂等,都是水稻害虫的天敌。由于缺少保护的意识,在水稻生长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对水稻害虫天敌造成损害,以至于误伤误灭,这些害虫天敌数量减少当然就会引发害虫肆虐。所以,保护水稻天敌,也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3 水稻病虫害防控措施

水稻病虫害防治也是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建立病虫害预警机制,因地制宜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3.1 农业防治

种子选育处理要科学,要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质品种;深耕细作灭冬虫。适时改变播种方式、合理密植也能够达到防治的目的;肥水管理讲实用。底肥要足,追肥要早,适当增加磷肥钾肥的比例,能够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对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有显著效果。秧苗期要防止淹苗,成熟期不能过早断水,要适时适度烤田,对减轻稻飞虱、穗瘟等病虫害有一定帮助。

3.2 物理防治

所谓物理防治就是使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像人工捕捉、采摘卵块、拔出枯心,诱杀或诱集效果也不错,就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这样可以减少雌虫产卵量,从而减少害虫基数。

3.3 化学防治

专业防治对时机的把握要求很高。做好病情测报就成为关键节点,像三化螟要在螟蛾开始盛期后8d为最佳施药期,稻纵卷叶螟在螟蛾始盛后7~8d施药,纹枯病要在水稻分蘖末期、始穗期各施药1次,稻瘟病在破口期或发病初期施药。

要严格控制药剂药量。不管是个体农户还是大片农场施药,都要严格按照配方配置药水,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还要选用新型的施药器具,保证药液均匀,施药时稻田还要保持3.3cm深的水层1周左右。

3.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指用以虫治虫、以动物治虫、以微生物治虫的方式进行防治。农田蜘蛛、寄生蜂、蛙类、蟾蜍和生物制剂井冈霉素,都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低成本安全环保,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懿静,李春光,林英,等.博白县2007年早稻稻飞虱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广西植保,2007(B12).

[2] 朱秀秀,张政兵,尹丽,等.湖南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趋势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2(23).

[3] 王艳青.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02).

[4] 洪乃桥,何显文.褐飞虱的危害和发生规律[J].农技服务,2007(02).

水稻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篇8

关键词:水稻;病害;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们国家水稻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更好更快发展水稻种植产业,不但可以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而且还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现今伴着持续扩大的水稻种植面积,病虫害却成为影响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怎样才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种植前处理水稻种子

水稻种植全阶段都应当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所以,在正式开始种植水稻之前,就应当将选择优质水稻种子的工作做好。实践中尽量选择有较多叶毛、质地较硬、叶窄的水稻种子,进而有效控制种子上虫口的数量。通常选择优质良种往往有较强的抗性,对于稻瘟病与叶枯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与此同时,应当常常更换同一块农田所种植的水稻种子,防止因为长时间使用同一品种的种子而削弱了此品种水稻种子的抗性,最终导致人为加重病虫害。另外,在正式播种之前,还必须应用浸种灵等消毒液处理种子。通过消毒处理过的水稻种子可以有效预防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例如,为了在种植过程中更好防治稻瘟病,可以用一定比例的克瘟灵消毒液将水稻种子浸泡1d,消毒液中克瘟灵的比例可以根据水稻种子的具体量而定,通常1kg水稻种子使用3g20%的克瘟灵就合适了。

2 播种水稻之前需要做好消毒床土的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在地形、地势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选择水稻种子的阶段,就需要注意结合各地区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与此同时,尽量选择在抗病虫害方面应当有比较强能力的水稻种子,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培育时应当在旱地上进行。而在插秧过程中,则要注意将水稻秧苗稳稳地插入土中。而在播种阶段,不但要确保农田的疏松性与平整性,而且还需要通过调酸与消毒方式对农田的土壤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有效防治立枯病,还可以将水稻秧苗的死亡率降到最低。在进行消毒处理农田土壤的时候,土壤要注意保持湿润,用敌磺钠和水根据比例调匀之后对农田进行喷洒消毒。

3 在水稻生长阶段要注意施肥的科学性

水稻生长阶段要注意施肥的及时性,确保在其生长期间可以获取足够的有机肥料及营养。施肥过程中,要根据一定比例将钾肥、磷肥、氮肥搅拌均匀。与此同时,还必须确保农田有充分的水源,按照当地气候的变化,将烤田工作做好,进一步防治火蠓虫等虫害的繁殖与生存,进而确保水稻的优质高产。不但这样,在进行种植安排的时候,还必须注意不能将品种不同的水稻进行混种,对于不同品种的水稻要注意进行间隔种植,避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这样做也便于管理稻田与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开展。

4 利用药剂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坚持应用生态控制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采取健身种植,加大水稻秧苗自身的抗虫性。在使用药剂的时候,对于病虫害的天敌要注意保护好并将其利用充分。与此同时,必须要合理进行化学防治。按照稻田中病虫害的实际出现状况,进行定期、科学地防治。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时机的把握。病虫害大爆发年份施药时机控制在卵孵高峰阶段最合适,这个时候用药可以选择生物农药,如BT等,第1次施药之后过了1周再进行1次施药;病虫害中等爆发年份施药时机在控制在2龄高峰阶段,依据稻秧实际病情来决定用药的次数,可以在孕穗阶段开始之前进行施药;也可以在分蘖后期与孕穗刚开始之初分别进行1次施药。在施药过程中,稻田应当保持有6~7cm深的水,并在施药之后维持4~6d。杀虫双(单)、毒死蜱、氟虫腈等药物都可以用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5 选用农药要注意科学性

选用农药的时候,所选用的农药有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检验是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假设农药没有通过检验,是杜绝在水稻中使用的。此外,还要注意选择低残留又或者是无残留的农药,防止由于因为使用过量农药或水稻中残留有过多的农药而对生态与水稻质量、产量产生影响。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相关工作,要结合防治的对象与病虫害感染的具体面积来选择农药的品种,这样才可以获得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最佳成效。另外,还需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科学配制,同时在恰当的时间开展农药的喷洒。

6 开展综合防治病虫害

如果病虫害出现的范围比较小,则可以应用人工捕杀的策略进行防治。趋光性是许多水稻害虫都具有的特点,所以,在晚上可以利用灯光吸引并杀死害虫。另外,要及时处理农田周边的病稻草,将病虫害的传染源切断。

7 进行生物治虫

在进行虫害治理的时候,可以利用稻纵卷叶绒茧蜂、二化螟绒茧蜂、白足扁股小蜂、稻虱缨小蜂、螟黄黑卵峰、稻螟赤眼蜂等寄生蜂,又或者是利用三突花蛛、水狼蛛、拟环纹狼蛛、卷叶刺足蛛、日本长脚蛛、小黑蛛等农田蜘蛛开展以虫治虫。当前,这种微生物治虫的方法可以选用苏云金杆菌、青虫菌等。此外,还可以利用蟾蜍、蛙类等两栖动物进行虫害的防治。病害的治理同样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如可以使用金刚霉素进行纹枯病的治理。

8 结语

总之,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工作应当贯穿水稻种植的全阶段,并以预防为基础,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地区病虫害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

参考文献

[1] 章烈辉,刘年喜.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稻米,2010.

上一篇:人寿保险佣金比例范文 下一篇:金融学基本原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