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04:48:39

水稻调查报告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2007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2007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1、2007年自耕自种散户每亩(双季)的效益情况:又分两种,即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和农忙时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平均每亩效益为95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等项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25个计算,这种散户种田没有利润,但每日赚到了约38元工资。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效益为67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机耕、机割、机插等6项成本720元,尚余67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8个计算,除赚取300来元工资外,每亩利润350元左右。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农田没有抛荒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国南方有的地方有的农田被抛荒,各界对此非常关注。通过田间现场调查并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发现,××市并没有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抛荒现象。××市有农田104万亩,其中一季农田10万亩,常年水稻播种面积200万亩。近年来全市稻谷年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6—16.5亿斤之间,单季平均亩产820斤左右。从目前情况看,××市的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调研过程中,据山区乡镇的村组干部介绍,极少数灌溉条件差的零星田块两季被改种一季的情况偶有存在,但数量极少,还不到百分之一。尽管如此这种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两种人在种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妇女在种田,这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力。××市与其他中西部县市一样,田少人多,土地远远容纳不了现有劳力,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量中年以上妇女。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务工经商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种粮收入只是农家经济的补充。张巷镇何家村乌桕组共有32户农户,劳力58人,目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的有51人,占劳力总数的88%,其中有3户全家在外,春节都未回家。该组共有水田118.5亩,其中101亩由留守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占农田总面积的85.2%。乌桕村的情况在××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80%以上的劳力已经离开农田,近90%以上的农田仍为各家各户散耕散种。

二是种田大户即规模经营者在种田。按农业部门的统计口径,种田50亩以上为规模经营。照此标准,××市现有规模经营户650户。但××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农田只有1亩左右,50亩相当于10个以上家庭的责任田总数,要求农村十分之九的家庭退出农田让位于规模经营,目前还不大现实。如果把规模经营的标准定为30亩以上,则××全市规模经营的农田面积已达10万亩,约占农田总面积的10%。种田大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百亩以上的种田大户,如秀市镇一种田大户种了1700亩,荣塘镇一种田大户种了500亩,目前这种大户的数量还不多。二是百亩以下的种田大户,多为一对夫妇耕种三五十亩,不另雇工。百亩以下种田大户主要是一些村组干部、有种粮技术的中年农民和家庭情况特殊外出打工不便的农民。

先看售粮收入和种田成本。

1、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售粮收入:双季为1394元,单季为810元。其中早稻产量820斤,百斤价80元,计656元;晚稻产量820斤,百斤价90元,计738元,双季合计1394元。种单季的产量900斤,百斤价90元,售粮收入为810元。另有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亩79元,不管转租与否,此款一般归责任田承包者领取,承租者无此项收入。

2、2007年平均每亩农田的农资、种子、水费三项支出:双季为440元,单季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农药40元,晚稻农药60元,早稻种子40元,晚稻种子40元,早稻水费20元,晚稻水费40元。

3、2007年平均每亩机耕、机播、机割三项支出:双季为280元,其中每季机耕费各50元、每季机割费各50元、每季机播(插)费各40元。种单季的一般不()用机械作业。

4、2007年劳动力平均日工价为50元,妇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调计算。

那么种田效益如何呢?

1、2007年自耕自种散户每亩(双季)的效益情况:又分两种,即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和农忙时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完全自耕自种的散户平均每亩效益为95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等项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25个计算,这种散户种田没有利润,但每日赚到了约38元工资。请人帮工且使用农机具的散户效益为674元,即售粮收入1394元,扣除农资、种子、水费、机耕、机割、机插等6项成本720元,尚余674元。按平均每亩用工8个计算,除赚取300来元工资外,每亩利润350元左右。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多家中外媒体不约而同地提出同一个问题:据绿色和平组织公布调查报告,在湖北发现未获批准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已经进行非法种植和销售,并很可能已经到湖北以外的省市,据估计湖北去年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已经流人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4年12月2日,农业部已经接受了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评价申请,但相关官员当时强调:“启动安全评价程序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颁发安全证书,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决定,目前尚无一例转基因水稻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如果市场上出现转基因水稻种子,肯定是非法的。”4月13日,转基因办的魏先生肯定地回答。

刘海英是绿色和平的项目主任,自今年2月起,她4次到湖北省进行调查采样,发现武汉市、武汉周边地区和松滋市在销售和种植一种名为“抗虫汕优63”的转基因稻种,部分地区已长达两年之久。目前,至少有5种不同包装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在湖北的种子市场上流通。

据介绍,非法种植情况最严重的地区与华中农业大学在武汉周边地区进行转基因水稻的试验田区接近,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土等科学家―直在这里研究和试验含有Bt毒蛋白的转基因水稻,研究人员把Bt基因导入水稻植株后再得到抗虫的“汕优63”杂交组合。

绿色和平将调查过程中所采得的25份样本送到德国基因时代公司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9个样本为转基因水稻,部分样本为植入了Bt基因的抗虫转基因水稻。

对于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农业部转基因办传真给《望东方周刊》的答复说:“绿色和平组织委托欧洲基因时代公司对转基因水稻进行的检测,所采取的标准、方法、检测的基因、含量等相关数据及结果未见详细报告,也未提供给我主管部门,其结果无法认同。在中国境内进行转基因产品的调查和检测,必须遵照中国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由农业部委托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不过,在采访中,多位科学家都表示了对于我国目前的种子管理体系安全隐患的担忧。

“我国目前的种子管理体系存在混乱的局面,而《种子法》规定种子自由进入流通领域,这可能是转基因稻种最大的隐患。”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科所研究员薛达元这样告诉《望东方周刊》,中国于 1995年批准转基因棉花商业化。一开始仅批准在两个省份种植,但不到一年就散布到15个省,并出现了超过50种以上的假种子。

薛达元担忧,目前的农业管理体系根本无法管理转基因的应用,转基因棉的混乱状态就是前车之鉴。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卢宝荣博士介绍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一般应当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虽然生物安全委员会有抽查,但对于研究者来说,保证转基因种子不外流更多是自律性的。”

在整个事件中,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是关键人物。当《望东方周刊》记者致电张启发院士办公室,其秘书告知:“院士出差去了。”记者询问院士研究的转基因稻种是否进入市场,秘书回复:不清楚。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2009年10月,在湖北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行政大楼里,两种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颁给了张启发院士的研发团队,这意味着中国距离成为世界上首个批准主粮转基因种植的国家又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两种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有效期是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生产应用范围仅限在湖北省。

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消息一经传出,如同引爆了火药桶,与其相关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争论不断。尽管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棉已经进入商业化生产,关于它们的安全隐患至今仍没有定论,然而,水稻作为中国的主粮,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颁布安全证书并不等于商业化,但也为其走向商业化埋下了伏笔。事实上,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调查报告,称湖北省的孝感、咸宁、江夏等地区已经有转基因水稻的非法种植,而且这些稻米已经流到广州、中山、珠海等城市。

转基因水稻已非法种植多年

6月份的湖北,水稻田里的秧苗已经长到快一尺长了。一般来说,7、8、9这3个月是螟虫的高发期,因此,仅仅通过表面的观察并不能看出不同品种的水稻有何不同。

记者来到湖北云梦、随州等地,当地的大多数农民对转基因水稻这个概念并不熟悉,当提到“抗虫稻”时,一位姓程的小伙子告诉记者,“确实听说有抗虫的水稻种子,前几年就有朋友跟我提过,但是价格太贵,而且要托熟人才能买到。”据他所说,所谓的“抗虫稻”也并非完全抗虫,只是和其他品种和价格的种子相比,抗虫效果更好一些。

可是,这些农民所说的高价的“抗虫稻”,是否就是非法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呢?

在当地农民的介绍下,记者来到湖北随州市北郊清河路附近,这里是市种子公司所在地。并不宽敞的街道两边集中了农技站和大大小小数十家种子公司。由于已经过了购买水稻种子的时间,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抗虫的水稻种子出卖时,大多数卖家都不太积极,推搪说年底或明年年初再来问吧。最后,记者找了一位当地人一起去问,终于在一家名为“金谷种业有限公司”那里找到了线索。

这家种子公司已经经营了数十年,经营者原是市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对各种水稻种子的买卖渠道也相当熟悉。当问到是否有一种“抗虫高产”的水稻时,这位经营者直言不讳地反问:“你说的是那种转基因的水稻种子吧?”

她告诉记者,这种水稻在几年前就有了,但由于国家的政策还不允许,只能暗地里偷偷卖。一般只要说是“抗虫稻”,种子公司的人就应该知道。由于现在国家还没有批准,所以每年她大概也就只购进200斤左右的“抗虫稻”,价格在一斤50元左右,比一般的水稻种子贵一倍。据她介绍,这些种子一般只卖给熟悉的经销商,再由经销商直接卖给农户。由于价格较贵,最开始都是按成本价搭售给销售商,农户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个一斤两斤做实验。事实证明,这种水稻种子确实能抗虫,虫子不吃,就不用施农药,产量也高,农民就高兴了。尝到甜头的一些农民每年都向经销商要这个种子,而种子公司在目前仍然抱着推广的目的,限量出售。

“我们种子公司一定要知道国家的政策,去年有两种转基因水稻已经获得了国家的批准,现在还没有正式批准大规模种植,可是我们已经私下种了了好几年了,让农民对这种水稻的品质有个了解。―旦政策放开,我们就可以大批量地出售,农民也放心买。”对转基因水稻种子的未来销量,这位种子公司的经营者充满了信心。

是谁泄露了转基因种子?

在国家还不允许种植的情况下非法出售种子,这显然是违法的。

据了解,为了避开监管,这些“抗虫稻”每年都打着不同的名号,而今年,出自武汉惠华三农种业有限公司的“培两优1108”就有这个种子。除此之外,就是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种子。这两家公司都拥有高校科研机构的背景,一个是华中农业大学,一个则是四川农业大学。

早在2005年4月,绿色和平组织就了《非法转基因水稻污染中国大米》的调查报告,并送往农业部。经调查,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武汉禾盛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和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在承担转基因水稻生产性实验过程中擅自扩大制种。其中,华中农大新技术研发公司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下属公司,而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也是由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教授出任首席执行官。

资料一经公布,华中农业大学成为了众矢之的,而张启发教授也遭到了反对者的痛骂。2005年,武汉科尼植物基因有限公司注销,湖北省农业厅也随即对已种植的上万亩转基因水稻进行铲除。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这几年学校举办的国际交流会议上,展示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发放给了与会者,没有进行回收,种子很有可能就此泄露出去。该研究人员甚至埋怨,如果不是绿色和平组织在“捣甜’,转基因水稻种子的安全证书会提前好几年发放。

在国家还没有允许商业化的隋况下,研发机构和政府的监管部门都肩负着控制转基因水稻种子外泄的责任。可是事实证明,转基因水稻不仅已经非法种植多年,甚至已经进入了市场,上了老百姓的饭桌。

2005年,绿色和平组织在湖北调查时,就发现武汉家乐福十升店在销售转基因大米。而根据该组织2009年和2010年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湖北武汉、福建福州、湖南长沙、广东广州的部分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大米或米制品中均查出转基因成分。2010年5月最新的调查显示,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广东省东莞“金燕米粉”的原料来源地是江西省。湖北随州金谷种业公司的经营者也告诉记者,当地种植的转基因水稻都跟着其他品质的大米一起混着卖了。

据随州市农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引进新种子一般都会试种两年,没有问题才会通过检测。而非法的转基因大米种子由于}昆在其他型号的种子里一起卖,在目前还没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没有被查出。虫子都不吃,人能吃吗?

如果说,转基因大米已经进入了食物链中,老百姓担心的是,转基因大米能吃吗?

张启发的研究团队研发的转基因水稻,是将一种土壤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别插入到华恢1号和汕优63这两种杂交水稻的遗传物质DNA中,使水稻产生Bt抗虫蛋白,帮助杀死多种以谷物为食的螟蛾科害虫。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抗虫来达到高产的目的。

那么,食用转基因大米是否安全呢?张启发的回答是,转基因抗虫水稻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饮用水更加安全。在中国饮用水标准中,有毒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而转基因抗虫水稻中抗虫蛋白基因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二点五,一个人每天可以喝几斤水,却吃不了2斤米。他表示自己已经吃转基因大米多年,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张启发的一位研究生透露,去年过年聚餐的时候,张启发专门用转基因大米煮了一锅饭,让所有参与转基因水稻研究的人员各吃了一碗。该学生称口感还不错,没什么异样。

华中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Bt毒蛋白并没有毒,由于昆虫的胃液是碱性的,所以Bt毒蛋白会发生作用,使昆虫的肠胃溃烂,而人体的胃液是酸性的,不会发生任何作用。

然而,业内的一些专家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影响细胞内的蛋白质组成,一旦基因在人体内发生转移,对后代将造成无法预估的危害。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此也持谨慎态度,“我愿意吃抗虫抗病的转基因食品,我吃了没问题,但这还不行。我这样的老人现在没问题,但下一代就没问题吗?”袁隆平建议招募年轻的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他们吃了没事,他们今后生的孩子也没问题,这才说明没问题。”

是否出现“基因漂移”?

今年3月份,在农业部的网站上,一篇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撰写的文章中说,“试验分析和检测结果表明,‘华恢1号’和‘Bt汕优63’转基因水稻在国内生产种植对生态环境是安全的”,对于益虫等主要昆虫种群,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记者发现,这篇文章目前已被删掉,而在农业部网站上与彭于发相关的文章也无法打开。

事实上,对于转基因水稻可能造成的环境和生态影响,人们的担心_直存在。在华中农业大学校园里,有一大片水稻试验田。记者发现,在种植转基因水稻的农田周围,有一圈白色的护栏,中间则辟出了_一块隔离带,研究人员称是为了防止基因漂移。

所谓“基因漂移”,是指转基因作物中转入的外来基因,通过花粉传播等途径,转移到相邻的其他作物或者野生植物之中,从而改变其他作物或野生植物的基因组成。一旦由于基因漂移“污染”了其他非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然而,据记者考察,湖北的大片田地之间并没有设置任何隔离带,农民根本就不清楚哪些是转基因的种子,哪些不是,全部混种在一起。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薛达元也担心,很多地方的农民并不知道,野生稻周围100米不能种植转基因水稻。

绿色和平组织也撰文指出,目前转基因作物只针对一种或两种病虫害具有抗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一两种病虫害的爆发,但是却可能导致次生虫害的爆发频率增加。而针对我国转基因棉花进行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但棉盲蝽这类害虫在过去几年中数量增长迅猛,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民并没能降低农药的施用量。粮食安全受影响?

在转基因大米的食用安全还没有定论的情况下’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的担忧也被提上了日程。

转基因粮食种子不能自然繁殖,不能采集,完全靠生物公司供给。因此,谁拥有基因方面的关键技术,谁就抢占了这块领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表示,“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玉米种子中含有多项外国公司的技术专利,其配套的农药和除草剂等也有外国专利陷阱。”国外专利可能会推高种子价格,破坏农民保存和交换种子的权利,同时会影响粮食价格,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水稻作为13亿人的主粮,―旦转基因水稻通过商业化审批,国外专利可能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对在研的部分中国转基因水稻进行了专利调查。调查发现,中国接近商业化批准及在研的8种转基因水稻至少涉及28项国外专利,没有一种转基因水稻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对此,华中农业大学的林拥军教授表示,转基因抗虫水稻中的两个核心专利,涉及培育这个材料的方法和过程,是中国科学家自己的,申请了中国的国内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部长张清奎也出来证实,“华恢1号”的培育人已就“转基因水稻的培育方法”获得中国专利授权。

2008年7月,中国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投入了200多亿元资金,希望在转基因技术上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今年中央的1号文件中,也提到“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方面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方面是民众的担忧和恐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转基因食品上却―直没有获得足够的知情权。

今年“两会”期间,“乌有之乡”网站上的张宏良等人将一份由100多人联署的公开信寄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称种植转基因水稻可能危及民族和国家安全,请求其责成国务院撤销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而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网站也刊登了一封由多位人文社科学者署名的公开信,认为转基因安全证书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华中农业大学的工作人员情绪激昂地告诉记者:“我不怕得罪人,但说实话,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不要搞转基因水稻。这里面的利益先不说,只有人证明无毒,但没人证明它无害,这两个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或许,我们不该谈基因就色变,可是,在配套的监管措施并不到位,安全性质还未经长期检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转基因大米的进口尚不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谨慎的态度才是明智之举。毕竟,生物产业的发展不应单单看做是一个产业的发展,更应该看做是一种完成社会责任的过程。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江南;耕作农具;土壤耕作

TheSoilCultivationSysteminJiangnanofModernTimes

Abstract:Thesoilcultivationsystemisanessentiallinkofthefarmcropssystem,whichhascloserelationwithcropsplantersystem.ThisarticlewillaimatthesoilcultivationsysteminJiangnanofmoderntimes.Firstly,wewillcarryontheconcretesoilcultivationlinkofeachmaincrops,thendiscussthecultivationsystemindifferentcropsdistributionareacombiningwiththecropsplantersystem.

keywords:Jiangnan;cultivationfarmtools;soilcultivation

土壤耕作制度简言之就是土地如何耕作的问题,实质在于通过犁、耙等工具的机械作用改变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等因素,为作物播种、出苗、生长与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其由一系列的技术环节所构成,主要有翻耕、耙地、耖田、起垅、开沟、筑畦、中耕、耘耥等[1]。从历史上来说,土壤耕作制度是不断发展的,对此诸多前贤学人已有相关研究[2]。对于江南所在的中国南方水田的土壤耕作制度而言,以郭文韬先生的研究最为突出。他认为古代中国南方水田的耕作系统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即水田的耕耙耖、旱作的开垅作沟及套复种的免耕播种。具体来说,又有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稻麦两熟田的水耕与旱耕结合,即耕耙耖耘与开垅作沟的结合,另一种是套种田的耕与不耕结合[3]。不过,虽然诸多前贤学人已有开创之作,但由于他们的研究基本都是总体性的,故对于作物种植过程中具体的土壤耕作环节问题却论述不多。基于此,本文就力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时空范围则限定在近代的江南东部平原地区[4]。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我们将先对近代江南地区的耕作农具进行简要论述,然后再对各主要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具体土壤耕作环节进行探讨[5],最后再与作物种植制度相结合以探讨不同作物分布区内的土壤耕作体系问题。

1、近代江南地区的耕作农具

土壤耕作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耕作农具,而这些农具又是与一个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具体的作物种植相适应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耕作农具也应该是土壤耕作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近代江南地区的土壤耕作农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畜力耕作系统,主要农具为犁、耙、耖,由畜力牵引进行;一个是人力耕作系统,主要农具为铁搭,由人力使用进行[6]。当然,这两个系统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相互结合,如在冬播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前期的土壤耕作可凭借畜力或人力进行,但后期的开垅作沟与中耕管理环节却通常只能由人力进行。

畜力耕作系统的最主要工具就是犁。与自然环境与具体的作物种植制度相适应,近代江南地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犁型,即小犁与大犁,也就是水地犁与旱地犁。水地犁主要用于水稻播种及插秧前的水田耕作,而旱地犁主要是用于耕稻板田,也就是割稻后的土地耕作,另外棉花等旱作也是使用这种犁。水地犁犁头为尖形,犁耳为鱼背状,这样在耕作时土就自然会向左右两侧分散。旱地犁的构造略同于水地犁,惟是犁底较短,犁辕较长,犁身稍偏于后,原因在于旱地犁较水地犁耕作时费力,所以犁身较短,这样耕作时就能减少负土量。同时,旱地犁重量较轻,犁辕较长,则这样耕作时拖拉才会更加有力[7]。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水地犁在江南地区的应用中占优势地位。犁外,就是耙与耖。耙的作用在于把大土块弄碎以利于作物种植的进行。耖则是水稻耕作过程中的特有农具,其作用在于进一步把土块弄碎,起熟化水田土壤的作用。对此,《王祯农书》云:“耖,疏通田泥器也,耕耙后而用此,泥壤始熟矣。”但其更主要的作用还在于把泥浆荡起混匀,再使其沉积成平软的泥层,以利于插秧的进行。正如邝璠所云:“耙过还要耖一番,田中泥块要匀摊。摊得匀时好插秧,摊弗匀时插也难。[8]”对于秧田整治而言,又有一种称为耱的农具。耱又名耢,用于摩平整细田面,通常是一块平板,摩刮起的泥土运至凹处逐渐填放、刮平。在江南水田地区这项作业通常被称“落平”[9]。对此,《王桢农书》亦有言:“平板,平摩种秧泥田器也。用滑面木版,长广相称,上置两耳,系绳连轭架车,或人拖之。摩田须平,方可受种。即得放水浸渍匀停,秧出必齐。”

铁搭是人力土壤耕作的主要农具,其也有多种形制,以适应于不同环境与不同工作环节下的工作。如在浙江平湖县,每年秋收之后,为种植春花作物,此时须将田土翻转一次,俗称翻寒田,工具就向用大铁搭,亦称铁耙(俗称寒田铁搭),此种为铁搭中之最大者,四股之端各有铁角,翻土最为有力。春花收获后,在种水稻前,田地亦须翻转一次,俗称翻白田,相比之下,翻寒田是深耕,故用大铁搭,而翻白田较浅,只用中等铁搭(俗称尖刺),其股端为尖形。种水稻所用工具则为小号铁搭(俗称摊耙),功用在于将田土摊匀。又凿沟所用之铁搭,名带翘,大小略小于寒田铁搭,股较细,为防止折断,在尽头横套铁条一枝[10]。嘉善县,铁搭则有满封、套封、平齿、尖齿之分类,满封、套封用于水田翻耕,而尖齿、平齿大多用于旱地耕作[11]。铁搭整地后,通常再用相同的工具弄碎泥块,也有用人力拖拉耙进行的,在耙上放大石条,由人拉动耙田。

曹幸穗先生认为,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出现了一种简单化趋势,即人力代畜力,从“犁耕文化”倒退到了“锄耕文化”[12],而其实质就是人力耕作系统对畜力耕作系统的代替。当然,这种趋势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而是很早就已出现。如据曾雄生的研究,南宋以后,由于人口的迁移、增长及在此基础上的多熟制的推行,江南地区能够用于饲养耕牛的土地日益减少,于是耕牛的饲养量也就日渐降低。到了明代,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以致于人们不得不以铁搭代替耕牛耕地,所以《沈氏农书》与《补农书》也很少提到养牛的情况[13]。只是到了近代这种趋势更趋严重。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人口压力所导致的土地零细化。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因而单靠人力加简单的铁搭就足以胜任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耕牛的使用也就变得没有必要。如在崇德县:“耕地面积狭小,又无荒山草地,平时耕种,人力足以胜任,故牛之饲养尤少,几云绝迹。[14]”开弦弓村,也是“农田较小,每户的土地又是如此分散,以致于不能使用畜力,农民只用一种叫做‘铁鎝’的工具”[15]。常熟兴隆镇亦存在同样的情形,“田少劳多,历史上很少养牛,个别富裕人家偶有饲养”[16]。对于这种情形,德国人瓦格纳也说:“南方的稻田常是极小,以致兽力无所施,这上面固然全靠锄头(即铁搭——笔者注),即在较大的田地上,锄头的使用也是完全普遍的。[17]”与之相反,在那些相对耕地面积较多而人力较少的地方耕牛的饲养就会增多。如在吴江县,其东北部地区相比于西部地区,由于人口少而耕地面积多,故全县的耕牛基本上就都分布于此[18],自然畜力耕作系统也就更为盛行。当然,这种趋势并非是直线进行下去的,在某一短暂时期内也曾有所反复。如太平天国运动后,江南地区的耕牛饲养就一度有增长的迹象[19]。之所以如此,除移民习惯的因素外,背后的关键原因可能还在于人口大量死亡所导致的战后人地关系的相对松弛。

2、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耕作

水稻整地,分秧田与本田两种。秧田整地,多选择土质肥沃、灌溉便利的冬闲田或绿肥田为之,细细耕耙。如果是冬闲田的话,一般都要冬翻,预备播种前再行翻垦,灌水后反复耙碎,然后进行掏秧沟的工作(据笔者所见,此项工作通常用脚踏进行)。通常沟深半尺左右,两沟间即为撒播稻谷的畦面(俗称秧扇),有时为保证秧沟笔直,先用草绳对面拉直,再沿绳掏出秧沟。秧沟做好后平整田面,并去除稻根等杂物,再用推秧板推平田面,然后便可播种了[20]。为防止过多的稗草混于秧苗间,有时会采取如下措施:“将面泥丕刂去,扫净去之,然后垦倒,临时罱泥铺面,而后以所浸谷下之。[21]”据笔者在江南农村所见,每条秧畦宽约1.5米左右。秧田整地的基本技术要求,姜皋认为要“宜平宜松”[22]。

本田整地,因前作的不同而有多种形式,如《双林镇志》所载:“冬日刈稻后即将田垦转,以深为贵,至来春三月重加翻劚,谓之钞田,欲其土块细碎得水易融合也。有冬不及垦,直至插秧时爬转者,曰筅箒田,以稻本尚留也。又有垦板田,有虽垦而未加钞者,曰镬蓋田,以土片大如镬蓋也。又有并不垦转,蓄水在田,近夏至径插青,谓之烂水田,此皆惰农所为,良农不出此。至若得种春花之田,菜麦既收,翻平沟稜而细削之,谓之折麦稜。[23]”不过总体言之,主要分为三种,即冬闲田、绿肥田与冬作田,此外还有一种就是长期渍水的冬水田,只是在江南地区并不占重要地位。但不管哪种形式,具体耕耙耖的三个环节基本不变,只是每一环节进行的次数各不相同,通常耖只在插秧前进行一次,耕与耙则可能需要进行多次[24]。

冬闲田,俗称白板田,一般先要进行冬耕,但不耙。对于冬耕的基本要求是力求早,正如农谚所言:“正月犁田是块金,二月犁田是块银,三月犁田是块铁,四月犁田是个鳖”[25],这样经过一个冬天的冻融与曝晒,土壤疏松,又可除草沤肥与消灭害虫,因而对于春种有极大的好处。正如宋应星所言:“稻田刈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使宿藁化烂,敌粪力一倍。[26]”而对于冬闲田的具体耕作环节问题,包世臣曾有详细论述:“刈稻即起板,勿耢。……入春冻解,又耕之,及时,又耕之,乃耢。冬不耕者,老土耗下泽,流土刮上膏,土板不经冻,块硬稻柔,不能起土,收常减。春不耕者,土性冻涩不和,亦减收。[27]”是为三耕一耙。当然,各地情况并非整齐划一,如吴兴县第六区,先冬耕或春耕一次,分秧前再耕一次,然后耙平;第九区则是先冬耕,然后临插秧前再耕一次,然后耙平,则在这两个地方耕作环节为两耕一耙[28]。而在桐乡县,传统习惯则是多不从事冬耕:“农民狃于习惯,每年种稻一次后,多不从事冬耕,坐令大好空间,逐年荒废,殊堪惋惜。[29]”

对于绿肥田,通常为二耕一耙,立夏至小满时节犁转土地直接把绿肥翻入土中,或者先把绿肥作物砍成二至三段再翻耕。第一次通常干耕,几天后灌水以让绿肥充分腐烂,然后插秧前再浅耕一次,耙耖后便可插秧[30]。对于绿肥田的土壤耕作,松江县广大农民的基本经验之一是“早车(耕)田,慢种秧”,就是说翻耕红花草和移栽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以利红花草充分腐熟[31]。其具体的土壤耕作环节为:小满前一周左右时,把绿肥翻入土内七八寸深,小满时节再用水车向田内车水,当田内积水到达一定程度时再用牛牵引进行耕田,耕过之后再用耙进行碎土作业;没有耕牛的农家则用铁鎝进行耕翻[32]。

冬作田则通常为两耕两耙,冬作物收获后随即平整沟稜,先干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进行一两天的晒田作业,然后灌水耙田,待插秧前再进行一次耕耙作业,随后耖平即可插秧。在旧松江府地区,冬作田的具体耕作环节为:耕田开始前先整理田畴,然后犁翻土地,有用牛力,亦有用人力者,耕后耙,是为第一次;耙后灌水入田,四五日后再犁、再耙,是为第二次;也有少数农家为力求精细而进行第三次者[33]。嘉善县冬作田的传统大田耕作亦多为两耕两耙[34]。

而对于长期渍水的烂水田,一般是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水稻收获后通常不耕,只是到来年插秧前再行耕耙耖的工作,一般只进行一次。对于这种田块,由于常年积水而又只耕耙一次,因而对于作物的生长很是不利,所以曾在中国工作的德国农学家瓦格纳说:“耕作仅限于种稻之前幾时,……土壤的耕作这样少,而土壤的流通空气也很少,结果便看见这种长在水中的土地完全普遍的发生一种沼铁,很有害于植物的生长。[35]”

以上我们主要从畜力耕作系统的角度论述了近代江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耕作环节。与之相比,人力耕作系统由于没有畜力等外力的协助,因而在具体的耕作环节上可能就相对简单一些。如在开弦弓村,人们先用铁鎝翻地,“翻地以后,土地粗,地面不平。第二步就是耙细和平地,使用同一工具。一个人翻耙平整一亩地需要四天”。平整土地后灌水入田,每亩田再用一天的时间加以平整,然后就可以插秧了。也就是说,具体的耕作环节只有一耕两耙,并不进行冬耕。至于铁搭耕地的具体过程,则如下[36]:

农民只用一种叫做“铁搭”的工具,它的木把有一人高,铁耙上有四个齿,形成一个小锐角。农民手握木把的一端,把耙举过头先往后,再往前甩,铁齿由于甩劲插入泥土,然后向后拉耙,把土翻松。

平湖县的人力翻垦工作,也只是在春花作物收获之后、将种水稻之前,用铁搭将田翻转一次,然后用摊耙将田土摊匀,即行插秧[37]。吴兴第一区,本田整地也是只靠人工进行,虽亦为冬闲田,但冬季多不耕地,通常只是于预备插秧时用铁鎝翻土一次,再耧平即可[38]。在此更是只有一耕一耙。至于具体的耕作法及效率问题,光绪《松江府志》则有此记载:“一土大一锄,以旧稻幹根为准,以锄去根二,三锄去根六,所谓三铁搭六稻幹。如此来而往复,一人日可锄一亩。”

对于翻垦稻田的技术要求,沈氏认为一是要深,二是要趁好天气,他说:“古称‘深耕易耨’,以知田地全要垦深。切不可贪阴雨闲工,须要老晴天气,二、三层起深。[39]”此外的另一项技术措施就是要力求做得平整,这样才能够使整个稻田都能够均匀的得到水的维护[40]。田整好后插秧,当秧苗长到一定程度时便进行耘耥的工作,以清除田间杂草与疏松土壤。

3、其他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土壤耕作

棉花,对于前作而言亦有好几种情形,即冬闲田、草子田与冬作田。冬闲田,一般也要进行冬耕,把表土翻到下层,把底土翻到上面,然后来春播种时再整理一遍。“隔寒将地岔起,以冀害虫冻死,曰岔地。清明后耙松,曰倒地,以牛犁之,曰翻。若土块过粗,再驶一过,曰划。[41]”不论冬季还是春季的整地,“宜多次”,如此才能使“泥土细熟”[42]。当然,在具体的整地环节上可能各地情况不一,如在嘉定,冬闲田就先于冬间翻耕一次,然后到播种前再仔细整地一次[43]。太仓县则不冬耕,通常是于清明前后耕起整地[44]。绿肥田,则到谷雨左右再行耕田,连同绿肥作物翻入田中以做基肥,在川沙就有此种方式施行:“掩入苜蓿头以作基肥,总以土壤匀细、经画井然为合宜。[45]”冬作田,又具体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元麦、蚕豆等冬播作物的话,则到立夏左右收获之后再行耕耙土地。如在嘉定就是如此,春花收获后直接用犁耕地,然后用铁耙(又称为划耙)弄碎土块,并平整土地[46]。太仓县具体环节亦同[47]。如果是小麦、油菜等冬作地,由于小麦与油菜的收获期要到小满左右才开始,而这通常已错过了棉花播种的最佳时机。正如农谚所云:“谷雨早,小满迟,立夏种花正当时”、“立夏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48]”为把握农时,人们便采取了免耕播种的方法,即在冬小麦收获前一二十天把棉籽播于麦田内,待小麦收获后再行发育。对此,包世臣曾说:“沟塍种小麦者,及小满可于麦根点种。刈麦,棉长数寸,锄密补空,每窝三茎,深锄细敲,无减专种。[49]”在川沙这种方式被称谓“攒花”,只是小麦通常要条播方可。但由于可将“花子及时播入”,因而也就“毋庸翻垦”[50]。

与水稻整地相比,棉花整地过程中没有耖的工序,耕耙次数也没有那么多,相对较为简便一些。但棉花种植过程中需要做畦开沟,这项工作要在耕耙之后进行。在南汇,做畦的工作俗称分畹,“令土凸起成行,畦背之阔无过六尺,高七寸,此行与彼行交错如犬牙,俾一泄水”,但通常是“阔以三尺为度”,且“尤须中高边低,取其泄水”。做好畦播种后开沟。沟分两种,即直沟与横沟,直沟是与畦相平行的沟,横沟又称腰沟,与畦相垂直。“每塍周围务开极深水沟一条(深一尺五寸阔一尺),其在田心每隔三四畹开沟一条(较周围之沟略浅狭),每畹头开小水沟一条(长约五六尺),尤须开浚极深腰沟一条,不然多雨时恒恐水积伤苗。[51]”与南汇相比,嘉定的畦宽在1.5米至3米之间,通常在2米左右,也是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便于泄水,畦与畦之间为排水沟,沟深在10到20厘米之间,每隔二三畦的沟开得稍微深一些,畦的两头也分别开沟一条,类似于腰沟的开浚。棉花播种于畦的中间,临近排水沟的两侧则种植大豆[52]。畦做好后播种,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再进行多次的中耕锄草工作。

麦类作物,水稻收获前几天先排水干田,收获后随即耕翻土地,很多情况下根本就不进行耙的作业[53]。即使耙的话,由于时间紧促,一般也只能是一耕一耙,然后作畦开沟,畦宽通常与上述棉花畦相类似。沟也分两种,即横沟与腰沟。正如《王祯农书》所言:“起土仑为疄,两疄之间,自成一畛。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对于麦田整理的技术要求,《农政全书》有言:“玄扈先生曰:耕种麦地,俱须晴天,若雨中耕种,令土坚土各,麦不易长,明年秋种亦不易长。南方种大小麦最忌水湿,每人一日只令锄六分,要极细,作垅如龟背。”沈氏则认为:“垦麦棱,惟干田最好。如烂田,须垦过几日,待棱背干燥,方可沈种。”张履祥亦说:“种麦又有几善,垦沟揪沟,便于早:早则脱水而埨燥,力暇而沟深,沟益深则土益厚;早则经霜雪而土疏,麦根深而胜壅,根益深则苗益肥,收成必倍。[54]”畦做好后播种,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清沟理墒,对此徐光启曾言:“冬月,宜清理麦沟,令深直泻水,即春雨易泻,不浸麦根。[55]”在此过程中有时还同时进行敲菜麦沟的工作,就是用铁锹拍打麦的畦棱以使之紧实,一方面起壅土的作用,一方面也有利于行水。

其他一些冬播作物,如油菜、蚕豆等,与小麦的整地技术基本相同,在此不赘述。只是就油菜来说,在某些地方畦可能要作的比麦窄一些,如笔者在湖州所见的油菜畦,大约只有50——60厘米宽,高约30厘米左右,畦面很窄,宽约十几厘米左右,极为类似于北方的红薯沟。草子,一般都是采取免耕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于稻将成熟时之时,寒露前后,田水未放,将草籽(红花草)撒于稻肋内,到斫稻时,草子已青,冬生春长,三月而花,蔓延满田,垦田时翻压于土下,不日即烂,肥不可言。[56]”

桑树[57],作为一种多年生植物,对于已成型之桑园自然翻耕无法用牛力进行,只能由人力用铁搭进行。按照沈氏的记述,一年之中,桑园的翻土要进行两次。第一次是在秋后、冬季前进行,称为垦,“垦地须在冬至以前,取其冬月严寒——风日冻晒。必照垦田法,二三层起深”。第二次是在春季进行,称为倒,也就是按与第一次相反的方向进行,“若倒地,则春天雨水正多,地面又要犁平(即扒平——陈恒力注),使不滞水,背后脚迹,尽数揉平”。对于垦地与倒地,要在晴朗天气时进行,“非天色极晴不可。若倒下不晒一日,即便逢雨,不如不倒为愈”。此外,桑园还要随时锄草,称为丕刂,亦是“尤要天晴,尤要草未生而先丕刂”[58]。包世臣也认为:“凡桑田皆宜春秋两耕,隔间三尺。[59]”当然,每一个地方不一定都是完全按照包氏、沈氏等所说的方法进行,如在吴兴,翻耕就只在冬季进行一次[60]。

4、余论

土壤耕作制度是与一个地区的作物种植制度紧密相连的,有什么样的作物种植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土壤耕作制度与之相配套,以达到用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江南地区可大体分为三个作物分布区,即桑稻区、稻区及棉稻区[61]。棉稻区,作物种植夏作以棉稻为主,轮作方式以一年棉一年稻与两年棉一年稻占主要地位。同时,由于地势较高,受水害的程度轻,因此本区冬季作物的种植就相对比较普遍,但由于冬播作物的种植主要是在轮种水稻时才种植,棉花播种后则通常是休闲或播种绿肥,而棉花又是本区最主要的作物,所以总体的作物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或三年四熟为主。稻区,则由于地势过于低洼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冬季作物的种植,因此本区大部分地区是以一年一熟为主,只种一季水稻,冬季或休闲或种绿肥作物。但由于本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及开垅作沟与良好的水利设施等保障措施的实行,水稻——麦油等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在本区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桑稻区,则一方面由于地势低洼,另一方面也受蚕桑高收益的影响,冬季作物的种植也并不普遍,在种植制度上则以一年一熟制占优势地位,绝大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冬季或休闲或种绿肥作物[62]。

由于作物种植制度的不同,则各区间土壤耕作体系也必然就有所不同。棉区,棉稻轮作,则土壤耕作体系结合了水田的耕耙耖、旱作的耕耙与开垅作沟及棉麦套种与草子撒播过程中的免耕播种环节。具体耕作环节为:一年棉一年稻,则结合方式为:耕耙(或免耕播种)、开垅作沟——免耕播种(若种绿肥)——耕耙耖——耕耙、开垅作沟;两年棉一年稻则为:耕耙(或免耕播种)、开垅作沟——免耕播种(若种绿肥)——耕耙、开垅作沟——免耕播种(若种绿肥)——耕耙耖——耕耙、开垅作沟。稻区,一年一作的话,则为耕耙耖——免耕播种(若种绿肥);一年两作,则为耕耙耖——耕耙、开垅作沟。桑区,由于桑的情形比较特殊,只有人力垦倒这一环节,而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由于一年一作占优势地位,则土壤耕作制度主要为耕耙耖——免耕播种(若种绿肥)。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由棉区至桑区,土壤耕作制度呈现逐渐简化的趋势。棉区由于冬季作物种植广泛,且夏作物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因而土壤耕作制度也就最为复杂;桑区,田以一年一熟为主,地也只是以人力垦倒,因而也就最为简单;稻区,即有大量的一年一熟制,也有相当程度的一年两熟制,因此土壤耕作体系处于两者之间。

-------------------------------------------------------------------------

[1]刘巽洁等:《中国耕作制度》,农业出版社,1993年05月第1版,第195页。

[2]如郭文韬:《中国古代的农作制与耕作法》,农业出版社,1981年12月;(日)天野元之助:《中国传统耕作方法考》,载华南农学院主编:《农史研究》第3辑,农业出版社,1983年4月。

[3]郭文韬:《略论中国古代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中国农史》1989年第3期。

[4]大体相当于原苏、松、嘉三府、太仓直隶州全部及湖州府大部。

[5]对于大豆,由于一般是间作于其他作物行间,土壤耕作方式也就与其间作的作物相同,因此不予以专门论述。

[6]受资料所限,在论述过程中将主要围绕畜力农具耕作系统展开进行,对人力农具耕作系统只能简单论及。虽然就实际情形而言,由于近代江南地区存在着一个人力代畜力的趋势,因此人力耕地在近代江南地区或许居于更为重要的地位,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实在有限,因此只能简单提及。

[7]《浙江农佃制度之调查》,《中外经济周刊》第207号,1927年4月9日,见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第392页。

[8](明)邝璠:《便民图纂》卷1《耖田》。

[9]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第18卷《农机具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3月,第50页。当然,耱并非完全由畜力来牵引,在缺少耕畜的地方亦有用人力拖拉的。同样,耙也有用人力拖拉进行的。

[10]据《浙江农佃制度之调查》《中外经济周刊》第207号,1927年4月9日,见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第394页;刘大钧:《我国佃农经济状况》,上海太平洋书店,1929年9月,第156——158页。

[11]嘉善县志编纂委员会:《嘉善县志》,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4月,第224页。

[12]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1月,第103—106页。

[13]曾雄生:《跛足农业的形成——从牛的放牧方式看中国农区畜牧业的萎缩》,《中国农史》1999年第4期。

[14]赵文彪:《崇德、德清兽疫防治之经过及畜产调查》,《浙江省建设月刊》第8卷第9期,1935年3月,第14页。

[15]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第125页。

[16]常熟市兴隆镇志编纂委员会:《兴隆镇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8月,第181页。

[17](德)瓦格纳:《中国农书》,王建新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第232页。

[18]吴江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吴江县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4年7月,第191页。

[19]如《乌青镇志》卷7《农桑》所载:“清咸丰庚申、同治甲子吾乡两次兵燹以后,村落为墟,田地荒芜,豫、楚、皖及本省宁、绍、台之客民咸来垦荒,其耕耘多用牛功,……既省费,亦省功,乡民亦有用牛力耕田者。”

[20]姜彬主编:《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32—133页。

[21]民国《乌青镇志》卷7《农桑》。

[22]姜皋:《浦泖农咨》。

[23]《双林镇志》卷13《农事》。

[24]当然,各工作环节在每次操作时可能并非只进行一遍。

[25]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上海农谚》,中华书局,1961年,第197、198页。

[26](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见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页。

[27](清)包世臣:《齐民四术》卷1上《农一》上《任土》。

[28]何庆云、熊同龢:《吴兴的稻麦事业》,《浙江省建设月刊》第8卷第6期,1934年12月。

[29]《拟请督导各乡农民,从事冬耕期增副产而除螟患案》,1946年7月28日。桐乡市档案馆,档案号:M8—12—65。

[30]邹超亚主编:《南方耕作制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第48页。

[31]《上海市松江县城东单季晚稻丰产经验调查研究报告》(初稿),1959年12月25日,上海松江区档案馆,档案号:6—11—20。

[32]满铁:《江苏省松江县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1940年,第82页。

[33]《松江米市调查》,1936年7月1日,第41页。要指的一点是,由里面的论述可知此处的松江指的是原松江府,而非单纯指松江县。

[34]嘉善县志编纂委员会:《嘉善县志》,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233页。

[35]瓦格纳:《中国农书》,王建新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238页。

[36]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25—126页。

[37]张宗弼:《浙江平湖农业调查报告》,《统计月报》第1卷第3期,1929年5月。

[38]何庆云、熊同龢:《吴兴的稻麦事业》,《浙江省建设月刊》第8卷第6期,1934年12月。

[39]陈恒力:《补农书校释》,农业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40]F.H.King:FarmsofFortyCenturies。

[41]民国《嘉定县续志》卷5《物产》。

[42]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9《风俗志二·物产上》。

[43]满铁:《上海特别市嘉定区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1939年11月,第66页。

[44]满铁:《江苏省太仓县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1939年11月,第68页。

[45]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农业》。

[46]满铁:《上海特别市嘉定区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1939年11月,第66页。

[47]满铁:《江苏省太仓县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1939年11月,第68页。

[48]农业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农谚》(上),农业出版社,1980年5月,第507页。

[49](清)包世臣:《齐民四术》卷1上《农一》上《作力》。

[50]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农业》。

[51]民国《南汇县续志》卷19《风俗志二·物产上》。

[52]满铁:《上海特别市嘉定区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1939年11月,第63页。

[53]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东大农科1924年所作的《江苏省农业调查录》(沪海道属、苏常道属及金陵道属)里很明显的看出来。就所有的春花作物来说,这一点似乎很普遍。

[54]陈恒力:《补农书校释》,农业出版社,1983年7月,第39、106页。

[55](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26《树艺·谷部下》。

[56](清)姜皋:《浦泖农咨》,见《续修四库全书》第97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7]严格来说,桑并不能算做大田作物,不过考虑到桑树在近代江南地区的重要性及大面积种植,因此在此把其作为一种大田作物对待。

[58]陈恒力:《补农书校释》,农业出版社,1983年,第42——43页。

[59](清)包世臣:《齐民四术》卷1上《农一》上《任土》。

[60]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浙江省》第4编《农林畜牧·蚕桑》,(丁)174页。

[61]李伯重:《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心源同志总是十分关爱干部,重视人才,并且在他的权限范围内,尽力保护人才。

许多同志说:“心源同志敢于正视问题,严于自责,光明磊落,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的好领导。”

2007年11月8日,是杜心源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前,心源同志一直担任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分管宣传文教工作。他是北师大的高才生,1927年入党,长期从事革命工作。我曾于1960年至1966年底给他当秘书,其后长期在省委宣传部工作,与他接触较多。虽然他已离开我们22年了,但是他的高风亮节、坚定信念、务实求真、培养人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和品格,仍鲜活地铭刻在我的心里,时间愈久,愈觉弥新。

谆谆教诲,奖掖后生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一批青年学生被调进省委宣传部工作。当时我是一个不大懂事的“毛头小伙子”,面对心源同志,真是有如一块泥土仰望高山。但是心源同志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不摆领导架子,十分关爱后生。那时,他常常在晚饭后来到省委宣传部收发室门口,坐在一张破旧的藤椅上,无拘无束地同我们交谈,一下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他有时给我们讲猴子变人的唯物史观,有时讲动人的革命故事,更多的时候是谆谆告诫我们,要我们热爱本职岗位,诚实工作,哪怕接个电话,同任何一个群众接触,都要热情、谦和、谨慎、认真,要树立领导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心源同志提倡务实,十分强调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尚空谈。他常常引用一句四川方言:“搞宣传工作,不能像‘乌龟打屁――冲壳子’。”

当时提倡兴办农业中学。因为农民翻身作主之后,迫切需要发展生产,渴求学习文化科学和技术,自发办起了夜校、技术推广站和农业技术学校等,以后统称农业中学。当时,鲁光同志派我到夹江县去调查,我对夹江县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的热忱、学习内容和方法、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都作了详细的记录。但是,当时我很幼雅,无法写出一份像样的调查报告来。因为我当时无论从思想政策水平还是驾驭文字的能力方面都难以担当这个重任。后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指点、帮助下,经过反复修改,终于交了卷,还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不久,在全省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为头号参阅文件印发。当时办的一个很有权威性的内刊《宣传通讯》也作了刊载。一次,在一个小型会议上,心源同志问:“这个材料是谁下去调查的?”鲁光同志指着我说:“是小卢。”心源同志当场表扬了我。他说:“就是应该这样多下去调查研究,多写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不久,我和同事钟光征去广汉县调查,写出了调查报告,名叫《金马农业中学为什么越办越好》,刊登在当时的《四川日报》上。心源同志看到了这个报告,一次,他在办公室外的过道上看见了我,对我说:“你们又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应该把调查研究坚持下去。”说完,他走了一步,又回头说:“小卢,不要骄傲哟,以后的路子还长着呢!”心源同志的鼓励和告诫,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和鞭策,促使我逐步成长,我一生也难以忘怀。

顶住压力,务实求真

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少人头脑发昏的年代,全国各地农业大放高产“卫星”,当时心源同志的头脑却很清醒。一次我送文件到他的办公室,一进门,他就劈头盖脸地问我:“小卢,你是从农村来的,了解农村情况,你说一亩水稻究竟能产多少斤?”我说:“我的家乡是丘陵地区,解放前一亩水稻收三百来斤。现在讲究耕作和施肥,可能会多产一些,至多亩产六七百斤。”突然,他把手里拿着的一份稿件“叭”地一声甩在桌子上说:“怎么能这样胡说八道,乱‘冲壳子’呢?”当时,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后,我才知道,当时郫县把几十亩成熟的水稻移栽在一块田里,谎报亩产四万多斤。报社记者写好稿子,当时省委主要负责人口头同意并要心源同志签发见报。心源同志顶住压力,拒绝签字说:“虚假报道,会损害党的威信。”听说他因此受到了批评。但是,从这些地方正可以看到心源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随风倒、不弄虚作假的可贵品格和精神。

关爱干部,保护人才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运动不断的岁月里,许多人无辜遭整。心源同志总是十分关爱干部,重视人才,并且在他的权限范围内,尽力保护人才。反运动开始时搞大鸣大放,宣传部机关内不少人想鸣放。心源同志从保护干部出发,不让开鸣放会,并一再打招呼,不要乱说。当时有些人不理解,还有人有抱怨情绪。以后知道,鸣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蛇出洞,才恍然大悟。心源同志为保护干部煞费苦心,整个宣传部机关几十号人,在反右运动中没有划一个,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四清”运动清理阶级队伍时,省上有人认为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有10%―15%的坏人。心源同志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党历来的政策是社会上各种坏人加在一起不超过5%。我对小学教师队伍作过调查,他们当中的坏人只在5%以内。”由于心源同志一再坚持,这个清理小学教师队伍坏人的比例,才没有写进“四清”文件,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人罹难。

严于自责,磊落光明

“”开始后,心源同志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后来,他多次被造反派抓去挂黑牌、戴高帽子游街和大小会批斗,吃尽了苦头。1966年底,我因胃病大出血,住院治疗,没有再跟随心源同志。以后,他的日子更为难过,直至被抓去坐牢。几年以后,我从米易“五七”干校调回成都,知道心源同志刚从监狱放回家,当晚我和我爱人前去支矶石街一个简陋的地下室里见到了心源同志,只见他的脸庞瘦削多了,胡长发乱,我们的心里很难过。但是他的精神很好,一下走过来握着我的手说:“由于我的问题,连累了你们,你的爱人在川大被造反派剃阴阳头,挨批斗,我很难过,真对不住你们。”边说边含着眼泪。我和爱人为他的真诚而深深地感动了,也热泪盈眶。我对他说:“我们一点都不能怪你。相反,我觉得很惭愧。当你处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却生病住医院了,不能跟随左右,为你分忧解难。”

心源同志被解放出来工作后,对过去历次运动中挨整的同志,积极认真地为他们。他或者当众公开认错,或者登门道歉。许多同志对我说:“心源同志敢于正视问题,严于自责,光明磊落,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的好领导。”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1)

农业作为国家的立国之本,自古至今都是各行各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国民生计,经济的发展与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如今的农业、农村与农民各方面都较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究竟有多大的转变?趁着暑假回家的这段空闲时间,再加上我也是家在农村,为此便对家乡揭阳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分析。

揭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地处东经11524-1163745和北纬2220-2330。全市总面积5240.5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形以山地为主,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北部为大北山,大南山横贯中南部,两列山之间夹着榕江流域平原和低矮丘陵,大南山以南则是龙江流域平原。2001年末全市耕地总面积146.2万亩,其中水田113.6万亩、旱园32.6万亩。我市地处南亚热带,全市年均降雨量正常年份在1750-2119mm之间,年平均温度为21.4℃,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但是每年夏秋期间常有台风影响我市,自90年以来每年一般有2-3个台风影响;我市人多地少,2001年全市总人口5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472.7万人,人均耕地0.25亩,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乡镇劳动力达240万人。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7.94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2年增加32.64亿元,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五业比重为41.5:1.4:16:29.9:11.2,农村人均收入达3581元,比建市之初的1992年增加2388元。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耕地则作为农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一切的农业活动都是在耕地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揭阳的耕地基本上集中在揭阳市的四周,包围着中心的城市地区。农村也相对集中在这一部分地区。作为南方地区,本地的主要农作物跟其他地区一样也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由于地处温;热带,揭阳地区的阳光充足,雨水也充沛,对于水稻的生长特别有得,尤其是一进入夏季,水稻的生长更为迅速,在农历的六月便可收割。

对于揭阳的农业来说,相对于其他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说很有特色,在这里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说新旧共存。在这里既有高新技术的利用与实践,也有古老的耕作方式存在。以此次的水稻夏收为例,从人们所用的收割工具便可看出了本地农业的新旧共存。繁忙的农田上既可看见先进如巨型收割机在稻田上来回的影子;也可看到农田上一上一下起伏不断忙着用镰刀收割的农民的身影。在农田里,收割机的效率高而且一条龙地把稻谷热干装袋;而对于人工收割来说,虽然效率低,而且速度慢收割完毕还需晾晒数日才能装袋。但这对于农民来说却易于掌握,技术含量不大,同时人工进行收割也更符合了中国农民的吃苦精神。除了上述的新旧共存外,农田里施放的肥料也可看出。农田里既有化肥厂出品的化肥,也有农民自产的绿肥。

农业的发展前景对于本地来说,正在逐渐地向前迈进。中央的减轻农民负担在这近几年得到了实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农业税,切实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生产中去,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而且鼓励了农民多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农民种植的技术在不断地提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力同样的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

农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农村的变化,现在的农村早已不再是解放初的农村样子了。在现代的农村里不再是单纯的农村气息,还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农村里不只是有以往的农舍和晒谷场、古井等这些农村特有的建筑。,还有了许多新的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等。现在有这些新兴的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的农村在揭阳地区已不再是少数了,有百分之八十的揭阳农村都是这样的类型。而且这样的乡村形成了很大的规模,几个加工种类相近而且地域也相近的农村往往成够成就了一个镇乃至一个县的支柱产业。迄今为止,在揭阳市出现这样的镇或县不下百个,往往这样的县镇除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外,大部分的劳动力及土地都是用来进行食品小商品的加工,制作等。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2)

今年暑假期间(20**年8月14日22日),我在家乡(四川省荣县留佳)做了一个关于家乡三农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家乡三农所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更好的把握当前的三农问题,深化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加强理解中央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总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家乡的一些村落,同一些村民、村干进行了交谈,真真实实的了解到了,三农问题不仅是国家当前的一大核心问题,而且也对我县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每一个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开资均来自农业上的收入,而我们却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极多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共存问题。以下,我就我家乡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首先,三农问题是三个共存性的问题,它们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其次,三农问题会引发其它的问题,这就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者,三农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历史性的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就有着历史的艰巨性。

三农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它们是并存的。农业得不到发展,就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总是处于低迷状态,那么农村也无法得到发展。这样一来,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农村的种植方式,民房,都还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基础设施非常缺乏,受天气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今年,我目睹了家乡水稻无法正常收割的情况,令人堪忧。三农问题,就是一个如同恶性循环一样的并存问题,所以必须要有所改善才能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状态。家乡的三农问题尤为显著,家乡的生产发展都是靠农业农业,所以有的地方栽种花生,有的种西瓜,有的种柑橘,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性,但是却是采用的小户自家种植,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首先,小户种植,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科技种植方法,产量就会得不到提升,其次,小户种植太过随意,对于作物的出售渠道就会有所限制。这样,农民的所收获的产物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收入,农民的经济水平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农村的道路就依旧还是不通畅。基础设施差,农产品无法得到及时的运输,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三农问题就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农问题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存问题。第一,农业一直得不到发展,家乡年轻一代的群众就选择了外出谋生。很多人都觉得在家务农不如出去闯荡,我小时候的朋友,有好几个都是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在农业生产上就只能靠所谓的老弱残兵了,农业发展的前景就更加堪忧了。并且,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跟着同时产生了。据调查显示,家乡的留守儿童占了儿童的57%。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却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心和怀抱,那么就在学校形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最终父母是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在我下乡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么这其次就是,房屋荒废,田地荒芜。一个村,就有三四家的房屋无人居住,甚至是杂草重生,这并不是家道中落,而是全部都选择了外出谋生,那么这些田地也无人看管,落得个荒凉。其实,人们选择外出打工并不是一个错误,三农问题严重,人们在家入不敷出,这个选择或许也是出于无奈,这是一个并存性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三农问题。如果农民有了足够的收入,那也就没有人想外出了。

三农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古至今,农民都是一个核心问题。长久以来,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所以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不能靠一朝一夕来完成,但是要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扎实稳固,历史性的问题就要通过长期的检验来完成。只有慢慢的让农民富裕起来,才能让整个国家更加强壮起来。

三农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它影响了一个国家。我县的经济也是要依靠农业的发展的。国家要以民为本,而这个民则是农民占了多数,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增收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兴旺了,农民的生活才有可能提升,那么农村的教育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得到一一的解决。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南繁基地检出转基因

海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单位对在三亚、陵水、乐东三个市县从事南繁工作的单位,开展了一次南繁农业转基因作物执法检查工作。此次检查,共抽查、检测作物样品107个,检测结果显示,有13家单位的15个样品呈转基因阳性,均为科研试验田块。

所谓“南繁”,特指育种单位在海南省开展的“异地培育”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就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的农作物育种和繁殖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在海南开展品种选育、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工作。

南繁育种基地的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培育出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其中80%都经过了南繁育种。南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6~2007年,全国除青海、外有29个省区(包括台湾)503家单位正式登记在海南省开展农作物繁育工作,有科研人员4400多人,用地面积5333.33公顷,主要分布在三亚、乐东、陵水三地。

管理松散非法种植频发

以1976~2006年度的30年时间统计,经检疫的南繁作物面积就有11.77万公顷,检疫签证调运南繁作物种子达22.86万吨,调运南繁作物种子达13万批次。先后在南繁作物检疫调查中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棉花黄萎病、柑橘溃疡病、美洲斑潜蝇、玉米干腐病、棉花红蛉虫、水稻白叶枯病、蔗扁蛾等多种全国检疫对象与各省补充检疫对象,就地封存病种3.8万千克,处罚违反《植物检疫条例》的单位或个人158个。

据公开资料统计,无证调运、不申报及国外引种不经隔离试种就直接调进南繁基地种植的不法行为仍时有发生。

对此,农业部一直希望能够加强与各地的合作和互动。国家农业部公告,要求各省(区、市)加快建立和完善省级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议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分管秘书长或农业厅主要负责人担任,相关单位和南繁基地所在的市县和乡镇分管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原则上设在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实行国家和省双重领导。

商品粮屡现转基因大米

2005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就曾调查报告,披露湖北有非法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出现。其后数年,该组织多次报告,称中国多地存在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情况。

从2006~2013年,欧盟预警系统总计通报了184次中国输欧食品中被检测出非法转基因,其中大米制品和含有大米的制品175次。

转基因水稻品跨越种子品种审定的门槛一直是一个难题。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续申请程序规定,申请单位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有效期满前一年,直接向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室提出续申请。这意味着,要获得新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可能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但这并不妨碍转基因水稻在全国范围的逐渐传播。到目前为止,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都发现过转基因水稻种子。

法律漏洞加剧市场乱象

环保组织将原因归结于利益的驱动。“绿色和平”农业与食品部负责人俞江丽表示,很多转基因水稻研究团队的成员都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又是种业公司的股东。十年来,这些人不断从国家的各个层面推进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而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传播,更多是有意为之。

“《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刘旭霞说,“但是在制度层面对基层种子销售点缺少严格的限制条件,大量不完全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赔偿能力的经营者都可以在任何地点开办种子销售店。这就给某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个体商贩制假造假提供了机会和空间,造成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市场的混乱的同时,也使得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测、查处难度增大。”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试论悄然兴起的农业股份合作经济

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的首要问题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中支柱产业形成的难点及其对策

对铜鼓县农村经济工作的几点思考

提高农业工业相关度 促进主导产业大发展

农业环境保护是篇大文章

浅议红壤开发生态家庭农场模式

一个待开发的农业新领域──城市农业

发展立体农业的几个问题

进贤县发展旱地农业的效益和措施

政策法规

充分发挥畜禽屠宰运销专业户在流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公司加农户 养猪迈大步──上高县塔下乡畜牧开发公司一体化经营调查

生猪贩运下的思考

国外畜禽发展序列研究

江西省水产业“5154”攻关计划

铜鼓县发展冬闲田养鱼的调查与思考

湖云塘水产场连续10年盈利的调查

萍乡甲鱼养殖生产的前景与对策

农民脱贫致富之路——纪念农村改革20周年

关于开拓农村市场问题的研究

农地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意义

关于发展知识型农业经济的思考

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西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加大农田林网建设力度促进江西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个问题

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高冬季农业开发效益

优质稻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宜丰县推广两系杂交水稻的作法和体会

重新审视形势构架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东乡县生猪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加快草食畜禽的发展问题

搞活流通发展水产业

科技人员承包池塘养鱼效益倍增

怎样搞好鱼塘建设

搞好机械耕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农机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积极稳妥地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

贵溪市农业生产走科技之路的思考

新余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

鄱阳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思路及运行分析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改进农业经济宣传

建设现代分宜苎麻夏布业

江西农业国有企事业改革的一些思路

实施“三大战略”激活生态产业

破解“三农”问题

抓住有利时机盘活土地资源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加入WTO后上饶茶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浅析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赣州市扎实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

水稻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忙畔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

耿马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与气候种植区划

杂交水稻新组合比较试验

临翔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初报

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生及防治

大棚番茄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大姜主要病虫害识别与无公害防治技术

耕牛髋关节脱臼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捻转血矛线虫病对牛的危害与防治

临沧市人民政府锁飞市长带队到国家科技部汇报工作

临沧市知识产权局荣获2010年度州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我市多个单位和个人获省科普工作表彰

临沧市科技局认真总结分析第一季度工作安排部署第二季度重点工作

云南天鸿高岭矿业公司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双江县切实抓好勐库黄金走廊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

科技部到我市调研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有关工作临沧市“十一五”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市科技局农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科技促进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009年蔗农人户调查报告

耿马县2010年上半年畜产品安全工作取得实效

临沧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及对策建议

猪囊尾蚴病的监测与防控

对沧源瘤牛开展调查选育的建议

双江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临翔区2009年水稻生长期气候条件分析

杂交油菜新品种“云油杂2号”栽培密度肥料正交试验简报

水稻肥料效应试验初报

优质杂交油菜“德油早1号”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浅谈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几点措施

水稻两种主要细菌性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浅谈马台乡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省科技厅汇报工作

中共临沧市科技局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

临沧市科技局启动“创先争优”活动

我市申报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的2名科技人员日前进入公示

市科技局全力落实“三个一百”工作目标

云县认真抓好科技抗旱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建国60年临沧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临沧市2007—2009年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沧源县解“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实现兴边富民

依靠科技创新 加强人才培养 推动医院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临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临沧市区域自动站地面和屋顶的资料差异分析及订正方法

浅谈加强我市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建议

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思考

提高肉牛“冻改”受胎率浅议

浅谈耿马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浅析种子市场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早熟优质杂交油菜“临引杂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牛伪狂犬病的特点及防控

我市组团参加首届中国昆明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

临翔区优质玉米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良种猪养殖综合科技示范项目进展良好

扭伤需冷敷处理

解除鼻塞的三个妙招

何为均衡的营养膳食方式?

早餐喝豆浆并非人人适宜

上一篇:菜价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鞋业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