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1:11:02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1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稻白叶枯病

二、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黄单胞水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和水孔浸入,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三、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四、水稻螟虫

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毫升-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60千克-75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五、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克-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六、稻苞虫

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0头-20头时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克-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毫升-250毫升,或BT乳剂150毫升-200毫升,任选一种,对水75千克-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

七、稻纵卷叶螟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2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92

前言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由于环境使然而使得水稻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而减产。近年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采取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不仅水稻质量优良,而且还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1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水稻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就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气候环境特点而采取病虫害防御措施。比如,在水稻的稻种选择上,要以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为主,还要做好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如果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病虫害,就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具有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措施和治疗措施,但是要以非化学病虫害治疗措施为主,诸如农业治疗措施、物理治疗措施或者生物治疗措施等等,对水稻病虫害予以有效控制,之后采取治疗方法。如果非化学方法没有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就要选择生物化学农药,要求农药为毒性低、残留物少,而且能够发挥较高的治疗病虫害的效果[1]。在对水稻采用物理化学农药的时候,要注重农药的使用要遵循安全间隔期,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以科技成分较高的施药器械为有限选择。

具体的施药过程中,要注意在3个时期施加药物效果是最好的,分别为水稻的播种期、水稻在移栽之前和水稻破口抽穗的初期。这3个阶段把好关,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病虫害给水稻所带来的危害;要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具有危害性的生物进入到稻田中。

在水稻种子的选择上,要选择抗病性较高且种植的年限相对较长的种子,对于容易感染病毒的种子,特别是容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种子要坚决淘汰。

在水稻播种之前,要对水稻做好消毒工作。使用配好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比例配置好之后,就进行拌种。当水稻进入到分蘖的末期,就要进行晒田,可以对病虫害起到预防的作用,由此而降低水稻生长的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

2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 水稻的病害防治措施

黑龙江省由于全年气温偏低,水稻很容易患有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水稻的各个生长发育期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病毒。由于这种病毒对水稻侵染的部位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瘟病,诸如苗瘟、穗颈瘟、叶稻瘟、粒瘟等等。通常在潮热的天气,这种稻瘟病毒就会开始蔓延,特别是在早晚雾气弥漫的时候,稻瘟病毒就会快速繁殖。

对稻瘟病采取非化学预防措施,就要选择抗病能力较高的稻种,根据稻株的形态对其抗病性进行判断。比如,稻株的叶片比较宽而且披垂度已经接近水平,就容易滋生稻瘟病菌。为了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就要强化水肥管理工作,包括所选用的肥料,肥料的使用量以及施肥的时间等等,特别是氮肥的使用要适量,不可以施肥过晚而导致水稻的植株生长速度过快而导致叶片披垂到趋近于水平,就会导致水稻的病毒抵抗力降低。磷肥和钾肥有助于提高植株组织的坚硬度,使得抗病性得以提升。

如果水稻已经感染了瘟病菌,就要采用药剂治疗措施。以叶稻瘟为例,可以在水稻的叶片上看到有病斑,就要选择一些见效快的进口药剂,诸如稻瘟灵、三环唑以及拿敌稳等等。当水稻生长到9个叶的时候,可以用药1次,当水稻生长到齐穗期的时候,再用药1次。施药的时候,可以使用飞机喷洒,也可以使用电动弥雾机喷洒药物。

2.2 水稻的虫害防治措施

2.2.1 潜叶蝇的防治

潜叶蝇的幼虫会在水稻的叶片内食叶肉,使得水稻叶片的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条斑,呈白色。如果叶片上潜叶蝇的幼虫比较多,就会导致水稻的叶片腐烂或者枯死。

在叶上已经有白点形成时候,就要喷洒浓度为73%潜克可湿性粉剂2600~3000倍液,也可以采用浓度为10%赛波凯乳油2500~3000倍液即可。

2.2.2 负泥虫的防治

负泥虫会沿着水稻的叶脉食叶肉,使得叶片变成白色导致叶片腐烂,最终导致水稻晚熟而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用浓度为20%菊马乳油,平均每667m2水稻田可以喷洒50mL;使用浓度30%高效三唑磷,平均每667m2稻田喷洒100~150mL;使用浓度 20%的速灭丁,每50kg兑水 35~40mL喷雾。

3 总结

实施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除了要做好防治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到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所使用的农药要严格按照技术规定配置和使用。一些喷洒的农药会在水稻上残留,残留量必须要限制在规定范围而不可以超标。因此,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中,要做到“以防为主,治为辅”,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3

论文摘要 涪陵区现有的耕作模式,劳动强度大,不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现状;而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技术,克服了这一缺点,既符合该区大力发展榨菜生产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又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复种指数,达到了增产增收目的。因此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由于省工省时,技术简便,减轻了劳动强度,释放了劳动力,适应当前劳动力现状,有利于改变现有的种植模式,提高覆种指数。经近2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因技术简单,行之有效,农民易接受,推广前景广阔。

1现有耕作模式及劳动力现状

1.1现有耕作模式现状

我区现有种植模式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制。一年一熟就是春季种植水稻,冬季田里全是水,不种植任何农作物,让土地空闲;一年两熟主要是春季种植水稻、玉米,冬季种植榨菜、油菜、小麦等作物,其耕作模式仍然是稻田两犁两耙种水稻,旱地人工翻挖种大小春作物,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

1.2当前农村劳动力现状

我区地处丘陵山区,长期由于地理条件差,制约着农业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由于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稻田一年一熟较为普遍。根据调查,传统的耕作模式,由于费工费时,成本又高,劳动强度大,是造成当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前景

2.1技术涵义

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就是水稻或玉米收获后轮作一季榨菜,将水稻、玉米、榨菜的秸秆和菜叶直接还田,对耕地免耕或少耕,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壤自身的团粒结构,起到保水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保护土地生产能力的作用;再加上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2.2可行性强

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模式的一种革新,主要根据土壤保护性耕作原理,经我镇近2年的试验、示范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对耕地免耕或少耕,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和成本,且技术简单易操作,适合当前劳动力现状,因而发展潜力大。

2.3增产增收

使用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水稻平均增产225kg/hm2,玉米平均增产150kg/hm2,增收375元/hm2;由于省去了对耕地的翻犁及人工费用,降低成本1 200元/hm2;由于释放了劳动力,从而为采用一年一熟制的农户多种一季榨菜创造了条件。榨菜产量30t/hm2,按常年均价0.30/kg计算,毛收入在9 000元/hm2。可见采用水稻、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增产增收明显。

3关键技术措施

3.1水稻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技术

3.1.1秸秆还田。水稻收获后将稻桩割除平铺在全田,后茬直接种榨菜;榨菜收获后将菜叶覆盖于田表面,后茬直接种水稻。

3.1.2化学防除杂草。水稻移栽淹水泡田前和榨菜移栽前对稻田进行1次化学除草,选用遇土能钝化无残留的灭生性除草剂为宜,可用10%草甘膦水剂7.5~15.0kg/hm2对水300~450kg/hm2,或20%百草枯水剂1 500~2 250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水稻移栽返青后再进行1次化学除草,除草剂以当时杂草发生情况选用,如稻宝Ⅲ号、水星等,施药后注意保持水面7d左右。榨菜移栽后,多采用人工行间除草。

3.1.3淹水泡田。水稻移栽前1个月要对稻田淹水泡田,淹水要深,做到全田浸泡,直到水稻移栽前几天让水回落,便于施底肥。

3.1.4整地。水稻移栽前淹水泡田后,对稻田进行粗平,主要是对明显高于田面的地方进行适当平整,使其淹没在水面下,不翻犁。在榨菜移栽前,要做好开厢理沟排水。水稻收获后按5.00~6.67m开厢,边沟深40cm,背沟深20cm,厢沟深30cm,以厢面不积水为准,厢面不翻挖。

3.1.5施肥。水稻移栽前底肥的施用要视还田菜叶多少,增减N肥的施用量。移栽前1~2d施底肥,主要是N、P、K肥量,用肥量为碳铵375~600kg/hm2、过磷酸钙375~600kg/hm2、钾肥75~150kg/hm2;水稻移栽返青后,及时施用追肥,施用75.0~112.5kg/hm2尿素;水稻灌浆期根据长势情况,适当施用粒肥。榨菜施肥原则是施足底肥,适时追肥。施用榨菜专用肥1 500kg/hm2,窝施,并用细土盖好,再将菜苗栽于另一侧,避免苗根与肥料直接接触。二是追肥移栽后1~2d施定根肥,施用45.0~52.5t/hm2人畜粪。栽后15~20d施第1次追肥,施用45.0~52.5t/hm2人畜粪加240kg/hm2尿素。栽后45~

50d施第2次追肥,施用67.5~75.0t/hm2人畜粪加270 kg/hm2尿素。栽后80~85d施第3次追肥,施用60.0~67.5t/hm2人畜粪加120kg/hm2尿素。

3.1.6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移栽前2~3d施药1次,主要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1 000倍液、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移栽后5~7d,用22.5kg/hm2杀虫双大粒剂防治螟虫。分蘖期注意稻蓟马、螟虫、稻秆潜蝇等虫害的预防,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孕穗期注意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的预防,可用杀虫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800倍液防治,或杀菌剂40%富士一号乳油500倍液防治。榨菜病虫害防治:榨菜在5片真叶以前是最易感病的阶段,这时正是苗床期。因此苗床期是防病的关键时期。榨菜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褐斑病、霜霉病、根肿病。主要用杀菌剂20%井冈霉素、50%多菌灵1 000倍液防治。当出现第1片真叶时开始施第1次药,以后每隔1周左右施药1次,至移栽前1d。注意施药应在晴天进行,喷洒要周到。榨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青虫等,主要用40%乐果乳剂、多杀菊脂1 000倍液防治。虫害在榨菜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生,主要危害其叶、茎,影响光合作用,也是病毒病传播的媒介。因此,必须及时防治。

3.2玉米轮作榨菜保护性耕作技术

3.2.1榨菜叶还田。榨菜收获后将菜叶覆盖于田土表面,让其自然腐烂,后茬种玉米。玉米秸秆,有条件的可粉碎后还田;没粉碎的玉米秸秆由于腐烂慢,一般不还田。

3.2.2化学防除杂草。玉米移栽前5~10d对移栽地进行1次化学除草(草甘磷、百草枯),移栽后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人工除草或采用玉米专用除草剂化学除草。榨菜移栽前5~10d进行1次化学除草(草甘磷、百草枯),移栽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一般采用人工除草。

3.2.3整地。用田种玉米或榨菜,注意开厢理沟排水,不翻犁;用旱地种玉米或榨菜直接打窝移栽。

3.2.4施肥。玉米移栽前10~15d,在种植玉米行内开深15 cm以上的施肥沟,施35%的玉米专用肥600kg/hm2,人畜粪22.5t/hm2作底肥。在6~7叶时,用75~150kg/hm2尿素在玉米行间打孔深施拔节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攻苞肥,施尿素300~375kg/hm2。榨菜施肥同水稻轮作榨菜模式标准。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早稻;淮山;套种;栽培技术

淮山属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30 ℃,块茎形成与膨大最适宜温度为20~26 ℃[1-2]。在栽培上常为当年种植当年收获的作物。淮山可鲜食或加工成干片作药材,也可进一步深加工利用,其市场需求量较大。淮山种植方式可分为清种、间种或套种,于3或7月播种。过去在贵港地区以清种为主,由于耕地少,多年连作病害严重,其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也占用粮食生产的播种面积。调查发现,在桂平市金田镇由于受茎腐病危害淮山产量只有15.0~17.5 t/hm2,比正常田块减产30%左右,经济损失很大。近年来,通过试验和示范,利用水稻植株较矮而直立及淮山播种后苗期对光照要求不高的特点,进行水稻与淮山水旱轮作,在早稻生长中后期套种淮山,提早淮山的种植时间,解决因连作而造成病虫害致使淮山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可提高产量、提早上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根据在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示范种植,验收水稻产量为3 915 kg/hm2,产值9 396元/hm2,淮山产量31 575 kg/hm2,产值142 087元/hm2,稻谷和淮山总产值为151 483元/hm2。可见对水稻与淮山实行水旱轮作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套种,既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又提高了淮山和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在人口多耕地少地区是一项解决经济效益与粮食生产用地矛盾的有效措施。现将早稻套种淮山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产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排灌条件好、透气性佳的砂壤土田块种植。

2水稻播种

选择抗性好、相对早熟的杂交水稻优质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当地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4月底插完田,插秧后注意加强管理。

3淮山整地与种植

3.1整地

在5月中旬水稻够苗后即对稻田排水,慢慢搁干即可整地,在水稻插植时预留的宽行中,使用专用的钻孔机按单行垂直打钻种植洞(行距),洞宽直径为6~10 cm,多采用8 cm,深90~100 cm[4],株距20~25 cm,然后将稻草或木糠填满洞穴即可播种,种植密度为4.2万~4.8万株/hm2。

3.2种茎处理

淮山的薯块、薯茎都可以作种种植。近年来,当地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主要采用块茎作种。选种时宜选当年采收、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生长均匀的块茎作种;选好种茎后进行贮藏前浸种处理,用25%使百克1 500倍药液浸种5 min,然后捞起晾干,进行整齐堆放贮藏。种植前再将块种茎切成小段并作标记,以便种植时芽眼统一朝上,有利于生长[4],每段重约100~130 g,要确保有芽。

3.3施足基肥,适时播种

淮山播种时间在6月中下旬进行。种植时,在经填塞稻草的种植洞穴上盖少量碎土,以利于种茎生根发芽,然后按芽朝上方的要求植入种茎,在离种植洞5~10 cm的地方开沟施入基肥。施农家肥15 t/hm2,氮、磷、钾复合肥1 200~1 500 kg/hm2,然后盖土起畦,防止积水,保持湿润。

4田间管理

4.1引苗上架与修剪

苗高16~20 cm时进行修剪引蔓上架,每个植株只留一条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枝蔓作主蔓,其余须修剪摘除。支架为篱笆式,简单有效,方便操作。

4.2中耕追肥

早稻套种淮山种植时,中耕追肥2次,第1次在苗高50 cm时进行,施氮、磷、钾复合肥1 200~1 500 kg/hm2,第2次在8月中下旬块茎膨大初期进行,施氮、磷、钾复合肥1 500 kg/hm2,适当增施钾肥。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可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追施叶面肥,一般用磷酸二氢钾或硼砂喷施,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4.3病虫害防治

淮山常见病虫害有炭疽病、根腐病等,可用代森锰锌、乙磷铝、托布津等农药防冶。对虫害红蜘蛛可用锈螨净、克螨特等农药防治。

5收获与贮藏

次年的1月淮山块茎充分膨大积累养分进入成熟期时可以采收。采收时用铁铲从行头靠近植株挖深坑,然后按顺序将淮山逐条挖取。在采收时注意不要挖伤或折断,以防造成损伤而不耐贮运和销售,收获后置于室内通风处贮藏论文联盟。

参考文献

[1] 乔海山.淮山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3(1):55-56.

[2] 陈震坤,张勇.淮山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 13(7):178.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5

论文摘要概述了海南水稻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当安排播期、科学催芽、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海南的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农业志[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1997.

[2]孟卫东,王效宁,胡春花.大力推广超级稻确保海南粮食安全[J].杂交水稻,2005(4):4-6.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6

论文摘要概述了海南水稻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当安排播期、科学催芽、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海南的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农业志[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1997.

[2]孟卫东,王效宁,胡春花.大力推广超级稻确保海南粮食安全[J].杂交水稻,2005(4):4-6.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7

论文摘要水旱两用稻新品种绿旱1号株型紧凑,生育期较短,结实率高,抗旱、抗病能力强,产量高,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推广。该品种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旱直播栽培,重点在出苗、孕穗和抽穗3个时期灌透水;对氮肥较敏感,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除草以化学防除为主,辅以人工除草。

绿旱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育成的水旱两用稻。1995年该研究所提取耐旱植物空心莲子草(俗称革命草)的基因组DNA,采用浸胚法将其直接导入优良常规水稻新品种“6527”中,经7年11代的系统选择,于2001年育成了高产、耐旱节水稻新品系1DJ08。2001~2002年对该品系进行品比试验,2002年定名为绿旱1号。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2005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号:国审稻2005053。2005年12月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2893E,公告日期:2006年7月1日。

1特征特性

1.1植物学特征株高100cm左右,每穗总粒数118.9~159.2粒,每穗实粒数100.9~130.3粒,结实率82.0%以上,千粒重25.0g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熟时秆青籽黄,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

1.2生物学特性全生育期平均108.2d,比对照中旱3号早熟2.3d;有效穗304.5万/hm2;分蘖成穗率63.9%;米质主要指标表现:整精米率55.7%,长宽比2.9,垩白率38%,垩白度5.4%,胶稠度50mm,直链淀粉含量25.9%。米质较好。

2产量表现

2.1区域试验2003~2004年,参加国家旱稻长江下游组区试,在旱播旱管的情况下,试验平均单产4737.45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22.9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4533.75kg/hm2,较对照中旱3号增产45.29%。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稻区试,实际产量达9781.8kg/hm2。2006年9月在安徽省淮南农场和龙亢农场进行小麦茬机械旱直播栽培(在播后、幼穗分化和抽穗期各灌1次透水),经实地测产,理论产量分别达到9391.5和8626.5kg/hm2,实际产量达7983和7332kg/hm2。

2.2田间试验2006年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大郢村农民韦秀干在自家远离水源的田块试种了绿旱1号0.087hm2,播后进行无水层栽培管理,实收稻谷762kg,折合产量达8758.6kg/hm2,基本达到了水稻正常栽培的高产水平。2007年安徽省淮南龙亢农场示范栽培,连片种植面积4.67hm2,平均产量7500kg/hm2。安徽科技学院杨安中试验的小区产量高达12000kg/hm2。

3栽培技术

3.1播种接冬季作物茬在前茬收割后立即播种,应在6月20号前播完。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2~3h,然后淘洗干净,将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种晾干,播种深度3~5cm。绿旱1号可以进行条播、点播、撒播。条播播种量45~52.5kg/hm2,点播40~45kg/hm2,撒播55~60kg/hm2。

3.2施肥绿旱1号对氮肥较为敏感,应注意适当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通常施纯氮150~210kg/hm2(折合尿素330~450kg/hm2)、纯磷75~105kg/hm2(折合过磷酸钙750kg/hm2左右)、纯钾120kg/hm2(折合氯化钾225kg/hm2左右);尽可能用有机肥、磷、钾肥和70%的氮肥于旋耕前施入作基肥;20%的氮肥在孕穗期结合灌透水时施入;其余10%的氮肥在始穗期施入,施后灌水。

3.3水浆管理

3.3.1旱直播少水栽培。在旱播之后,立即灌1次透水齐苗;孕穗期灌1次透水,以增加穗粒数;抽穗期灌1次透水,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成熟期有条件时可以再灌1次透水。

3.3.2有水栽培。在插秧后浅水,以后可以不进行水层管理,缓慢退水,其他方法同水稻栽培。

3.4病虫草害防治

3.4.1杂草防除。①可用20%丁·口恶乳油2250~3750ml/hm2对水750kg/hm2在播后出芽前喷雾,或拌细潮土1800~2250kg/hm2作毒土处理,两种方法均需在杂草未出土前和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②用20%丁·苄可湿性粉剂3kg/hm2对水750~900kg/hm2,于杂草1~2叶期进行喷雾。③用10%千金乳油1500ml/hm2对水750~900kg/hm2于杂草1~2叶期喷雾防治。④杂草5叶期以上时,应酌情增加用药量。

3.4.2病虫害防治。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水稻相同,因为田间无水,在防治时相同的用药量要注意增加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750kg/hm2以上。

参考文献

[1]苏贤岩,徐瑞琳,胡宏云,等.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49-2650.

[2]黄立春,赵晓明,蔺聪,等.沈阳市水稻地膜覆盖旱管节水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83-384,387.

[3]许传万.中粳杂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59.

[4]胡润,叶北朝,纪根学,等.水稻强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578-1579.

水稻病虫害防治论文篇8

论文摘要 水稻茎秆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倒伏发生越早,损失越大。通过对2008年安庆稻区的宿松县中稻倒伏情况调查,分析了水稻倒伏的原因,提出了品种选用、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等防止措施。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的安庆地区,光、热、水资源优越,是水稻与棉花栽培大县。2008年宿松县中稻倒伏现象发生普遍,一般损失在20%左右,高的达到40%以上。据调查,主要是由于9月上中旬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

1水稻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虽也不乏一些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的品种,但农民购种时难以识别和选购,全凭种子经营者推荐。一般情况下,植株较矮(105~110cm左右,最高不超过120cm)、茎秆粗壮、根茎发达、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不易倒伏。

1.2栽培方式

近年来,因农村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对轻型栽培需求的加大,以及直播栽培和化学除草等配套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稻直播面积逐年扩大。但直播水稻稻株基部入土较浅,有的地方因水源不足,造成贪水,喜欢“一水到底”,长期深灌,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而且分布在土壤表层;撒播落籽密度不均,成苗后有的图省工省事,并未进行移密补稀,植株过密就会造成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茎秆细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

1.3肥水管理

当前水稻生产的施肥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还是靠化肥当家,有的施用的农家肥少得可怜,有的简直就是“卫生田”,从没有施用过水粪和土杂肥。农民的配方施肥仅是混合施肥而已。肥水管理不当,片面地重施氮肥攻苗、攻穗,分蘖期发苗过旺,封行过早,叶片披垂;拔节抽穗后茎部节间徒长;长期灌深水,稻根无氧呼吸,茎秆柔软,易诱发稻纹枯病;水稻需要的硅元素得不到补充,致使茎秆细胞壁硅质化程度差,容易倒伏。

1.4病虫危害

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倒伏严重。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有的农户在防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有人戏说现在的农药不杀虫还“养人”,这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药效的降低和虫体抗性的增强。甚至有人反映,有的地方少数农药经销者先卖一些千奇百怪、花样翻新的新药(药效如何不得而知),目的就是先大赚一把,万一病虫大发生,屡治无效,再用经过实践证明药效可靠的“杀手锏”。实践证明,稻飞虱危害造成倒伏的速度和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2防止措施

2.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

利用品种的抗倒性,是防止倒伏的关键。同时兼顾选用一些抗(耐)病虫性较强的品种。要到那些信誉度好、有技术资质、售后服务完善的正规农资经营店购买种子。选用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优良品种,如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中优218等。生产实践中,金优系列的组合茎秆较细软,一般容易倒伏,应该慎用。

2.2育多蘖壮秧

常规栽培于秧苗断奶期喷施多效唑1.5kg/hm2;直播田块2叶1心前施用1.5~3.0kg/hm2,高秆品种于拔节初期再喷施多效唑1.5kg/hm2,使茎秆粗壮抗倒。

2.3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栽培规格为13.2cm×23.1cm或16.5cm×19.8cm。同时科学管理水肥,提倡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一般施纯N 225kg/hm2、P2O5 112.5kg/hm2、K2O 225kg/hm2,其中氮肥中底肥占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复合肥225kg/hm2、优质农家肥7.5t/hm2,或碳铵75kg/hm2、过磷酸300kg/hm2、氯化钾75kg/hm2。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旺长,适量增施硅、锌等微肥,以增强抗性。浅水勤灌,及时晒田,控制茎部节间过长,使茎秆粗短坚实耐倒伏,后期干干湿湿,提高根系活力。

2.4适时防治病虫害

注重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飞虱危害,保护茎秆的抗倒性能。常用农药有井冈霉素、扑虱灵、艾美乐、毒死蜱等。要注意做到晴天施药,蓄水打药,防治及时,用药有效。

参考文献

[1] 褚宏丽,陈桂华,殷丽娟,等.水稻倒伏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7(5):44.

[2] 杨利,游艾青,范先鹏,等.湖北省水稻倒伏原因调查与预防策略[J].湖北农业科学,2007(6):880-881.

上一篇:环境设计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干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