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0 17:31:28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田径队;积极性;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1-02

2009年10月,安徽省部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在合肥市成功举办,并且于2011年10月在马鞍山市举办了第二届,这是我省中职类学校举办的最高规模的田径运动会。这两届田径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中职田径项目的业余训练提供了比赛平台,给学校以及个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中职学校田径训练指明了方向。笔者所在学校率队参加了第一届、第二届安徽省部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并连续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佳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在田径队伍建设方面遇到了许多的困难,田径队由于受训练时间、项目特点以及参与人数等因素的制约,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所以笔者结合自身在田径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很多中职类学校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学得一技之长,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体育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学校业余运动队没有明确的管理细则和奖励制度,使得整个田径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都得不到提高,运动成绩很难有保障,所以学校领导对业余田径队的队伍建设应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比如:随时慰问训练中的运动员,在精神上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关心学生的训练和生活情况,每学期都开田径队的教练员和相关负责人的会议共同商讨田径队的训练方案,确立训练计划,学校负责人负责协调好学校相关部门对训练队的支持工作,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比如:训练时运动员的饮水,训练后的吃饭,洗热水澡等问题,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让运动员从实际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重视。

2.严格管理,科学训练

2.1严格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运动员的管理制度,是运动队训练顺利进行的保障,在运动队训练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训练制度进行,对于训练中出现的迟到、早退、缺训、不遵守纪律等违反次数较多的运动员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严肃处理,即使是非常突出的运动员,也要一视同仁,出现违规现象,该罚就罚。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考勤制度,有特殊情况的要请假,但必须到现场见习训练,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增强田径队的凝聚力。

2.2科学训练。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田径运动本身就是一项枯燥的运动项目,如果采取传统的单一的训练方法,不但训练成绩很难提高,更让学生对训练产生反感情绪,打消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产生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第一,教练员努力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不断学习努力完善自己,对每次训练后进行小结,多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更应完善自身的素质,教练员的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增加学生对该项技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该项运动技能。第二,合理的选材,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知道,运动选材的重要性,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是通过训练得到明显的改变的,即可训练的,而另一部分则主要由遗传特征所决定的,也就是先天性的。[1]

2.3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执行。一套系统的训练计划对业余田径队的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按照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的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田径队员的运动成绩稳步提高,减少运动伤病产生的几率。学校应每一学期都会召开一次田径队训练计划研讨会,由教练员和校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对于个别成绩比较突出的田径队员要有针对性,单独制定计划,这样才能保证个别突出的运动员在训练中不能"偷懒",保证他们的运动成绩持续增长。在整个一学期的训练计划中应具体到每周的训练计划,每天训练都做到有每天的训练计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次田径训练的作用,做到系统练习,绝不盲目锻炼。

一套科学有效地训练计划还需要认真贯彻于实施,如果没有按照训练计划实施就等于没有训练计划,训练结果也就大打折扣了,然而按照训练计划实施并不是就等于每次田径训练按每天的训练计划布置,然后严厉的督促学生按照训练计划的运动量完成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效果非常差,田径队员不是机器人,不可能一丝不苟的机械式的完成规定的运动量,有时你过于严厉了反而容易产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矛盾,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强,你越是严厉,他们反而和你对着干,这就要求教练员做到在训练中软硬兼施,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调节气氛,就像一句俗语"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一样。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要与学生沟通,在每次训练的时候指出每个练习项目的作用并指出每位运动员的不足,这样队员们就知道练习的重要性而他们想要提高成绩就会主动的刻苦练习了。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生活、饮食情况都要关心,对做的比较好的学生,成绩提高的学生要语言上的鼓励,时刻能让学生感受到教练员对他们的关爱,这样才能在训练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训练需要改变田径项目训练中枯燥、单一的训练方法,在日常的训练中注意训练手段的多样化,以不同形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比如:训练学生协调性以及平时的准备活动时不用通常采用的徒手操而是改为健美操,发展上肢力量可以用老汉推车的小游戏,热身可以踢一踢足球等等,让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富有新鲜感,提升队员们的训练积极性。

3.重视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中职学生正初步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可塑性强。这就需要教练员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挑战的意志品质。运动员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了要认真刻苦训练,他们才能从行动中表现出来,让学生自发的训练,主动要求提高运动水平,这样在训练中才能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无私奉献为校争光的强烈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在训练中的综合锻炼是一辈子的财富,是再多的荣誉和金钱买不到的。

4.充分定运动员的价值

4.1精神上的鼓励。在精神上给予运动员鼓励对田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通过刻苦的训练努力比赛拼搏出来的成绩希望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笔者所在学校田径队在安徽省第一届部级重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了总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胜利归来时,得到了校领导以及全校学生的列队欢迎,学校领导还特别召开了田径运动队的表彰大会,这使得田径运动员感到无上光荣,其他学生因为羡慕田径队员也纷纷想要加入到田径队里,这就是对田径队取得的成果的充分肯定,并且学校在同等条件下每年的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各种先进荣誉的评定都有针对性的向田径队员倾斜。在评选先进班集体时,对在田径大赛上获奖的运动员所在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加分。这样,班主任也非常支持运动员的训练,每年的校运动会上,田径队的队员也能为班级取得很多的分数,为班级作出巨大的贡献,班主任也尽可能的关注运动员,与他们沟通,了解运动员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遇到学习和训练相冲突时,及时与教练员沟通,以求妥善解决。

4.2物质上的奖励。中职学校在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员需要物质上的鼓励和支持,如日常训练的生活补贴,以及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因为训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和磨损很多的鞋袜和衣服,如果学校提供的生活补贴和相应的奖金不能满足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花费,甚至运动员还要向家里要钱用于训练费,那对训练的负面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况且,田径运动员们身着学校统一发的训练服在操场上认真刻苦的训练这本身就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会让运动员成为学校许多学生羡慕的对象。满足运动员一点点小小的虚荣心,他们训练也会更加认真。因此,学校在训练生活补贴上应适当的增加,或是加大奖金金额等。

4.3学业上的优惠政策。运动员们平时训练耽搁了很多学习时间甚至是法定节假日,这对他们的学习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光是学习时间上的,更多的是学习精力上的,每次训练后运动员肯定是疲惫不堪,学习精力投入自然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难免影响到学习成绩,甚至是顺利毕业。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学业上给予田径队员们一个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学生需要练习弹钢琴,然而田径训练占用了大多数课余时间,使队员们没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去琴房排队练琴,钢琴成绩也不好,经校领导同意,给予田径队员免除排队优先练琴的优惠,这一政策也深受我校田径队员的欢迎,队员们的钢琴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而有些中职类技术学校可以为田径队员优先安排实习单位等一些政策,以鼓励运动员。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政策,而因为田径队训练以及参加比赛而耽误学业的可以采取以平时成绩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加分,按取得的运动成绩成比例的给予运动员考试总成绩上的加分,让运动员能够顺利毕业。当然教练员在日常训练是也要一手抓训练成绩,一手抓运动员的学习成绩,不能一味的只顾运动成绩而对运动员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职类田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上几点入手,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和谐的田径队伍,形成一个行而有效地奖励机制,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海·运动选材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2

关键词:田径训练;训练量;训练强度;观念创新

引言: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田径运动也与奥运等运动赛事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田径运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最新理念和科学合理的训练观念来提高田径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田径运动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相互融合的过程正是先进理念指导下的田径训练的最好途径。

1.田径运动的传统观念

目前我国虽然在一些国际赛事上获得过奖牌,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不足之处。田径运动员先天的身体素质存在劣势,在一些竞走、长跑等项目中的胜利大多靠的是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在类似于跨栏这种运动,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08年奥运会刘翔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训练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对训练观念的转变产生了思考。

1.1 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比较模糊

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很多新的训练观念和方法都有改变。目前我国有很多教练无法与时俱进,对一些更为先进的训练方法都没有了解,依然沿用传统的训练观念,这就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无法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于训练的结构方面也存在问题,大多数教练在设计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和课程时存在着条理性差等问题。训练方式的不恰当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从而进一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准。

1.2 对田径运动训练的性质定位比较模糊

传统的训练观念中对于田径运动的性质大都停留在教练和学员共同努力就能做好的水平上。新观念下的先进理念要求如果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在训练管理、科技支撑、伤病预防等方面要做好管理工作,同时要保障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设施的完备和训练思想观念的教育等。只有加强各方面的团队工作建设才能有效的保障运动的预期训练效果。

1.3 忽略了教练在田径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教练作为运动员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在田径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练水平的高低和指导作用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实力水平的高低。田径运动是一项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上都比较大的运动之一,它需要运动员有很强的毅力同时要比较能吃苦。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和我国的田径运动现状,美国的田径运动员大多有大学生组成,且一周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个小时,同时教练如果出现违规现象还会被投诉可能撤销其教练资格。而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大多是由个别的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构成而且其训练量也比较大同时很少有时间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对教练的重视程度上要加大,在对学员进行训练是要制定比较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从而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分析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运动员在传统的训练中大都以低训练强度、高训练量为原则来进行添加训练的。训练量过大会造成运动员出现肌肉疲劳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神经反应系统。对于一些例如跨栏、短跑等项目,传统的训练方式将对此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先进的训练方式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在现阶段的训练中,很多教练都采用了专项训练的方式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传统的训练方式运动员在训练强度上都比较低,这样的训练会让运动员在激烈的高速运作的竞赛中无法很好的发挥自身的训练素质和竞技水平。适当的高强度专项训练方式就能够让运动员感受到训练带来的紧张感,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强化训练的效果。但训练强度过高也会造成运动员出现一些韧带拉伤、肌肉疼痛等问题。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量和训练轻度是田径运动员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的保障。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运动员才能在竞技中将自身的训练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比较良好的成绩。

3.田径运动的创新观念

3.1 田径训练中训练量与质的定位

传统的训练方式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以低强度、高训练量为原则对运动员自身稳定的、持续性的提高运动员的能力并无明显的效果。在节奏的安排上也是遵循平时低强度、高训练量,赛前高强度训练的规则来的,一方面是赛前的时间太短,运动员无法有效的大幅度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另一方面赛前运动员一般压力都比较大,短期的高强度训练无法让运动员很好的适应激烈的运动节奏,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上也无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准。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该适时适量的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训练,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高强度刺激才能让运动员较为稳定的适应激烈的比赛节奏,从而在比赛时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

3.2 保持训练强度的结构性与大小性

平时的田径训练中结构的稳定性和适当的大小调节性是训练能够达到预期的重要保障。运动员的赛前、赛后和平时训练在训练的强度上和训练量的大小上要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这是保障运动员比赛能够正常发挥的前提。同时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结构搭配,对于超出运动员自身神经反应系统的一些高强度训练的量上面要注意训练的方式方法,切勿揠苗助长,以免出现反弹效果。

3.3 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田径运动的训练走上了信息化系统化的道路。在平时的田径训练中,应适时的加强田径训练强度与一些专项训练的相结合,这是使得训练效果成倍增加和运动员潜能充分得到激发的前提保障。在基本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对一些能力不足的地方进行专项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的范围上和方法上不能太过广泛。训练范围过广将无法形成特殊刺激,也就失去了专项训练的意义。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能够对运动员自身的肌肉反应系统得到全面的、针对性的刺激,田径运动的周期时间一般都比较短,这就要求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设计。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实战与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实战演练是矫正运动员训练中出现的不足之处的最好方法,通过实战得到的科学数据,可以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合理的改进。这也是保证运动员动作技术规范合理的前提。科学合理的专项训练时弥补运动员不足之处,全面提升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重要保障。

4.小结

纵观我国历年来的一些田径比赛结果,传统的田径训练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比较一些世界高水平的国家来看,传统田径训练方式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也是我国无法跻身世界高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王丽萍、王军霞等都是传统训练下的成功者,但都无法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自从孙海平带出了刘翔,这让我们对传统训练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思考。如果要让田径运动的成绩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我们就必须打破传统理念的认识,同时在对训练的观念上也应加强。严格的控制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结构,提高训练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超毅.更新训练观念 提高训练质量(之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4)[3]郑俊秋.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9)

[2]王姗姗.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整体实力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3]王晓明.浅谈游泳运动员的赛前3周训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2)[7]郑彩壮.简述青少年十项全能运动员训练的几项原则[J].少年体育训练.2007(06)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3

一、培养兴趣,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作为初中学生,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又处在身体训练的黄金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活泼可爱,天性好动。绝大部分的体育活动他们都乐于参加,但田径方面却相反,他们的兴趣来得迟去的早,不愿出力,浅尝辄止,应付了事。尤其是中长跑,学生最不感兴趣,既辛苦又难受,要想训练出成绩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练在组建田径队时多动动脑子,因为我们每个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那么我们就要利用运动会前加强对学生田径方面的联系和发现,利用运动会后的成绩找出自己满意的队员。因为这时候这部分学生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如果告诉他们参加田径队最终是为了参加更高级别的运动会,那么他们一定会乐意参加训练的,如果再在训练中善加诱导,加以鼓励,一定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持之以恒是我们搞好学习的前提,作为田径训练更不例外,因此我们进行田径训练,一定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每天按部就班进行训练,那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提高标准要求,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要多加鼓励,绝不能让他们半途而废,特别是冬季进行体能训练,进行有氧练习,这是一段天气很冷又很难熬的阶段,我们在训练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游戏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里训练,既不感到累,又能轻松的提高成绩。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我们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决不能盲目冒进。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训练时要安排好适宜的运动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加量、逐步提高。中学生的中长跑训练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让他们在长时间的训练中一步一步适应并提高。如在第一周的训练中让男生每人跑八圈、女生每人跑六圈,训练一周后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第二周训练加一圈,在跑速的要求上不能让他们快速跑完全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跑速。这样训练,学生逐渐就会消除对中长跑的恐惧感。这时我们再逐步提高要求:如圈数不变时间缩短,或时间不变,圈数增加等,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四、强调身体、全面训练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运动素质发展最快的阶段,要结合田径训练的需要和对象的性别年龄,加强进行身体全面训练。运动实践证明,只有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提高专项的运动成绩。进行田径训练时,年龄越小的学生,全面训练的比重越大,在训练中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密贴结合。在进行田径训练时,运动素质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身体的一个积累过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时,一些技术性的动作才有可能完成。如跳远当中的挺身式跳远动作,它不但反映了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而同时又反映了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和身体的协调性。在进行柔韧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影响身体正确姿势的形成及力量的增长。柔韧练习应同力量训练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五、重视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训练作风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4

摘 要 少儿田径教学训练是为我国田径事业提供后备力量的重要体育事业,是我国体育事业长远、蓬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当前社会情况的深度变化,少儿田径训练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少儿田径训练的各个阶段也面临许多不同的障碍。本文就少儿田径教学训练的特点及其阶段性训练特征展开讨论,并针对少儿田径教学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训练的意见和建议,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进我国的田径教学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 少年田径 教学训练 特点 阶段性特征

当前,在少儿田径课的开展中,少儿田径学校的体育教师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考验,在少儿田径课堂的管理上,很多老师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是什么原因让少儿田径课堂变得管理混乱,学生不愿意学、老师不愿意教?少儿田径教学训练的特点及其阶段训练特征又是怎样的?这是无数正在从事少儿田径教学及研究的教师和学者不断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一、少儿田径训练的几个特点

(一)少年运动员完成田径课程任务的能力有限,积极性不高

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各地学校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重视往往不够。尤其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家庭,更加强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不顾及发展孩子的田径特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当多的中小学校会想方设法压缩甚至取消少儿田径课,这一方面让学生在进入正规田径学校之后,缺乏上田径课的经验,另一方面,之前求学过程中的经历,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暗示,那就是“上少儿田径课其实是一个不重要的事情”。学生主观上不具备认真上少儿田径课的心理基础,客观上也不具备上好一节少儿田径课的经验和能力,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少儿田径课堂的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可想而知。

(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肥胖的现象时有出现,学校生的总体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田径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学习生活,也在一些时候对于学生逃避锻炼的行为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纵容和妥协。以此为背景,田径学校里从事体育教学的大部分老师还在延续以往的教学方法,试图在短时间里,教会零基础的学生学会田径比赛项目中专业程度比较高的运动方式,这种错误的方法,会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当然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逃课缺席的情况发生。

在当前的社会现实情况下,只有那些在正规学校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田径学校,走上田径竞技训练的道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以往的精力都没有用在学习上,对于学校已有既定的组织形式和纪律要求往往不太适应,这种漠视纪律的习惯也常常会给学校的组织管理带来相当的障碍,这一特点也应该引起从事少儿田径教学老师的重点注意。

二、少儿田径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一)初始阶段:学生的体能适应能力差

在开展少儿田径训练的初始阶段,应当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的体能现状。当前,田径学校学生的总体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的少儿田径课的课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和扭转的。但是,作为田径学校的体育教师,我们身上其实也肩负着帮助学生增强体魄、强身健体的职责,为了履行我们的职责,同时也为了适应当前的现实情况,当前的少儿田径教师应该尝试调整教学计划,不再将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强加于学生身上。在对学生的要求标准上,应该采用分梯度和批次的方法:对于那些有体能基础、有训练意愿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专业化的指导,对于基础和体能较弱的学生,则应该放松要求,以鼓励和基础性教学为主,这样做既能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又能让不同体能层次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少儿田径课上有所收获。

(二)进阶阶段:不同学生的进步空间不同

在学生的进阶阶段,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用更“温柔”的态度对待学生,是破解当前少儿田径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少儿田径老师的人员构成可知,有资格从事少儿田径教师工作的教学工作者,一般都曾经是体育特长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卓有建树。这些老师的优点是业务水平高,在教学能力上往往能够让学生信服,缺点是更倾向于将自己在过往训练经历中的标准施加于学生身上,换言之,就是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同时,经历过“铁血训练”的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不善于用更柔和的方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往往是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不愿意上课,并且在课堂上不愿意配合老师的重要原因。

以往的少儿田径课中,评价学生的少儿田径课完成情况的标准是固定的,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各个家庭的体育活动开展状况不同,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其体育基础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学生的少儿田径课定成绩的时候,也应该区分层次,建立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结语

由上我们所知,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双向的,在考虑少儿田径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也应该从师生两方面的角度入手去思考和解决,本着实事求是和为学生负责的原则,正视少儿田径课堂上出现的种种诸如学生缺课、教学效果不好等管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力求通过加强学校生的少儿田径课堂管理,增加在校学校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为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做出田径学校体育老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旭,王莲.少儿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2014(05):62-65.

[2] 周芳.田径学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思考[J].福建大学学报.2015(05):183-185.

[3] 赵兴康.田径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体育大学学报.2015(06):123-125.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5

关键词:小学;田径队;建设;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4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竞技运动已经成为衡量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学校体育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普遍关注。学校田径队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晴雨表,是展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抓好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就是在深化体育教学与课程教学的延伸。抓好课外田径队的训练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田径训练上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为上一级学校输送田径人才。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我对学校课余田径训练队的组建和训练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取得学校领导、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支持,协调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得绿叶扶持。要想搞好田径队训练单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是不足的,还必须取得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支持。田径队的训练,必然会影响学校早读、晚修课。大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好动,调皮,不能踏实地参与文化课学习,因此班主任老师会担心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队训练后耽误学习成绩,影响班级总体学习水平。因此对于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需要体育教练员及时和班主任配合对其进行教育;经常和队员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协调好训练和学习关系,尽量把训练对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利用体育课宣传体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广播宣传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利用校内板报和校园网表扬在区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通过舆论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树立了为校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经过这样细致的工作,我们的训练才能够得到学校领导老师、班主任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够保证训练的质量。

二、做好选材工作

组建学校田径训练队首先应做好选材工作。韩愈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运动员的选材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挑选到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的苗子,体育教练员才有可能成功地对其进行在一定目标下的专业训练,进而完成后续的一系列训练、竞赛任务,实现运动训练目标。因此,运动员选材被视为运动训练的起始点。所以在组建田径队之前,体育教练员应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把具有田径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选,进行科学的训练,才有可能获得较佳的运动竞技能力。但在学校体育训练中,也不能只单单片面注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其实在田径运动上有潜力的学生很多,经过科学的训练他们都有可能成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训练时肯投入,爱钻研,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很快就会取得质的飞跃。而反过来,一些很有天赋的队员,训练态度不认真,不肯认真投入训练的队员,也往往难以取得好的运动成绩。

三、制定科学、周密、符合实际情况的训练计划,加强体育教练员专业学习

体育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训练计划。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及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学期、月、季、周等训练计划,还要根据学校条件、学生文化、身体特长合理安排训练手段、方式、运动量、密度等内容,科学、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保证训练时间按计划进行,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为参加各种比赛做好准备。另外体育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充电”学习,不断钻研。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要做一名研究型体育教练员,在训练中处处留心,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善于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教师的训练专业能力得到提高,队员的运动成绩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增强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广泛性

田径项目不像球类等其他运动项目那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田径训练是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只有经过不断的重复训练,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飞跃。田径训练枯燥乏味,常常一个动作反复练习,而且内容单一,重复较多。这样的机械性训练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产生退缩放弃的想法。如何留住学生,让他们继续参与田径队的训练?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增强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将枯燥的训练变成快乐的游戏去吸引学生,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展示、鼓励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他们一定的成就感。另外,虽然是学校田径队的训练,也可以随时增加一些球类等练习、活动。这种练习会对田径练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利于队员运动能力的提高。例如,队员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篮球锻炼后,往往学生的奔跑、弹跳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五、队员自觉刻苦训练的精神

田径运动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才能得到质的飞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练成的。因此需要队员们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能自觉参与运动队训练,能按要求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完成每一项动作。这种认真对待的态度、刻苦拼搏的品质和自觉精神,是取得训练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使每一位队员都明白田径训练的目标和任务,知道取得成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拼搏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才会取得进步,无论训练得多苦、多累,都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只有拥有这种精神,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保证训练的效果,才会取得应有的成绩和进步。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6

1 培养训练兴趣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虽然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过程,其最终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少体校开展田径训练,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训练兴趣为第一要务。日常训练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向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学习,学习他们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精神。同时,还应结合本校历史以来被国家、省市录取,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为他们骄傲和自豪,激励学生的训练兴趣,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国家,为学校和家乡争光的信念。

2 教练员应不断丰富自身素质

教练员在田径项目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是运动训练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素质的高低将对运动员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上更加深远。教练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敬业,爱生,才能完成好训练任务。少体校田径训练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地,教练员必须明确本质工作,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进行工作。

要想使我国田径一线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不断加强教练员知识体系的更新,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使教练员的整体素质、执教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学习文化的黄金时期是青少年时期,运动员在加紧训练中,学习文化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教练在一定程度上,要对运动员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这样做不但能让运动员在训练的乐趣中得到学习的快乐,还能在学习中正确对待自己的比赛成绩。

教练与运动员就好比建楼一样,不是一块块砖头积在一起就能变成一栋楼,它是要经过许多工匠用自身的工艺将这些砖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使这栋楼结实、稳固。而作为少年田径教练员必须把握少年运动员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随时捕捉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增长的突破点,融入田径各项目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使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和生理机能可以提高,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为其专项成绩的突破打好有力、坚实的基础。

3 制定训练计划从严进行训练

田径运动的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系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长远的训练计划,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多年计划也要有近期目标。计划内容的安排应重视基础训练和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训练。

周计划应根据年计划的任务要求以及比赛任务来制定。严格训练目的,防止形成错误动作定型,并按基础训练和水平提高进行因材施教,更要使?W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教练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技术长处,利用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来保证运动水平的不断大幅提高。另外,教练员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每一次示范训练的动作,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身必须首先做到,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调整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4 合理安排训练方法

田径训练比较单调,如果单纯地重复跑、跳、投练习,久而久之运动员们就会感觉厌烦,并产生疲劳,导致消极情绪。因此,教练员要多动脑筋,安排训练多样化,科学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有相同的训练效果,达到同一个目的。让运动员感到训练安排有特色,有新鲜感,更容易接受训练安排,这才是最成功的训练计划与实践。例如,中长跑训练不要总是在场地跑道上跑,可安排听音乐跑,变速跑,追逐跑,野外跑,上坡跑等方法,都能达到提高奔跑能力,发展耐久跑和提高专项成绩的作用,采用变化训练环境的方法还能克服单调枯燥的情绪。在大自然中训练,开阔视野,心情舒畅愉快,运动员就能投入更大精力去完成任务。又如,在短跑的起跑疾跑练习时,可采用起跑上台阶,利用自制训练器材和阻抗训练法,起跑上坡跑等方法,既能较快地纠正起跑上体抬起过早的错误动作,还能发展两腿起跑蹬地力量。训练时还可以穿插游戏活动,游戏训练法是少年儿童业余训练中重要的训练方法,训练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时间在十分钟之内,每个人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尽情的玩,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了解体育的魅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自身的潜力得到发展。总之,只有运用多样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运动员才能愉快地去接受,快乐去完成,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7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1)

摘 要:体能训练对运动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关系到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也关系到运动员的耐力、意志力等方面。田径运动被成为“运动之源”,而体能训练则是竞赛项目的关键,无论是最原始身体训练的自然积蓄,还是后来的重复训练、组合训练,这些都是竞赛项目的的经验凝结而成,在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中,体能训练体系越来越完善。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田径;体能训练;内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89-03

田径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体能训练的支撑,田径项目是载体,通过田径项目才能彰显体能训练的价值,两者互为基础。在实际的竞赛和训练中两者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受到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田径体能训练发达国家落后,这不但体现在理论研究上,也表现在实践探索上。田径运动项目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能,现代的田径竞赛对运动员自身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人体极限的探索逐渐成为潮流。因此,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阐述体能训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今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所帮助。

1 体能训练的概念

要理解体能训练的概念,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就是体能的内涵,另一个方面就是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只有理解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把握田径体能训练的真谛。如下,分别对这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1.1 体能训练的内涵

体能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的主要来自于遗传,后天的则需要经过锻炼获得,体能不但具有适应外界环境而改变的能力,还具有新陈代谢潜在的力量。我们所说的体能主要侧重于人的运动体能,以竞技运动的分类来看,我们可以将体能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项体能训练,另一种是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建立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所谓的一般体能训练采取的手段往往是非专项的训练方法,通过较为普遍的方式来增强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机体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一般体能训练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机体各个运动机制得以完善。而专项体能训练,也就是为了提高专项素质而设置的训练方法、练习方式,这种方法对机体专项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将机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运动员获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1.2 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田径项目是较为重要的运动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加强田径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2.1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竞赛项目难以避免的,无论是训练或是比赛,运动损伤都可能发生,一旦出现损伤不轻则影响运动员的训练,重则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与运动生涯。而通过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增强,行动能力能够较大提升,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损伤的发生,在诸多的素质里面力量素质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很多运动损伤还是由于平衡能力差造成的,而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平衡能力,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应激或是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避免由于这方面能力欠缺造成的损伤,诸如之类,柔性性、反应能力等素质的提升,也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1.2.2 优化身体形态

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能够得以改善和优化,这样就可以减少运动员的能量消耗,为其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通过多方面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得以改善,自身的耐力、速度、力量得到了充分锻炼,器官的坚韧、伸张程度也会得到明显改善,适应比赛而锻炼的身体特殊形态,也使其能够接近人体极限,取得更好的成绩。

1.2.3 增加身体负荷

田径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体能、爆发力、速度,而这都需要大量、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实现。如果不能时刻超越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使自身的运动负荷能力提升,才能为大负荷输出限定基础,为田径竞赛打下基础。

1.2.4 提高心理素质

竞技类项目难免会带给运动员较大的心理负担,在激烈的氛围下影响运动员的发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而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能不但是提供能量,足够的体能训练还能带给运动员信心,使其在运动中得以正常或超长发挥。

2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现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体能训练的概念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把握当前田径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

对专项训练的内涵,很多运动员并不能清晰地认知,这也是很多运动员瓶颈难以突破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导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匮乏,往往局限于一般训练,在达到既定目标之后没有转入专项训练,造成了高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导致运动员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挖掘。大量的实践证明,专项训练重要性无可比拟,体能训练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征。在最初训练的时候,应该以一般训练为主,待运动员达到高水平锻炼阶段之后,则将重点聚焦在专项训练上,这样才能使运动员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在专项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练员要加强对专项训练的理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精准的把握专项训练的强度,才能真正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

2.2 利用训练方法较为闭塞与刻板

就既往的经验来看,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思想交流比较少,不能根据运动员个性差异采取最为合适的训练方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就是因为田径运动项目较多,各个田径运动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不同的田径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一致。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存在,导致不同田径项目体能训练的交流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成功的经、先进训练方法难以得到普及;还有很多教练与运动员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对自己的经验、体能训练方法敝履自珍,导致各方的信息越来越闭塞,思想越来越狭隘,导致在大型比赛中难以占据优势。因材施教是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员在身体、性格、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其学习和训练存在较大的差异,教练只有对运动员进行区分对待,才能真正挖掘运动员的潜力,然而现在很多教练的训练方法较为刻板,不能满足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

2.3 理解体能训练内涵存在障碍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体能训练上还较为落后,这一状况随着我国成为奥委会一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先进的理论逐步深入到我国。在田径训练上,体能训练的作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我国的很多学者和运动员还是没有深刻理解体能训练的内涵,有的认为体能是衡量体质的标志,有的认为体能表现在灵敏、平衡、速度、力量等上面。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部分田径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还不到位,这样就导致了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难以把握体能训练的强度和频度,难以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

2.4 创新体能训练的能力比较低

国外在体能训练方法上早就开始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诸如鲍勃·霍夫曼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速度训练的效率,就对机构神经系统反应进行了研究。体能训练并不是单一的训练方法,其包容了多种训练模式,诸如在耐力训练中可以将长跑与短跑结合。我国的体能训练一直较为单调,往往一味模仿和引进国外的一些训练内容,难以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不能根据自身的锻炼内容、特点,对自己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创新。

3 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提高创新能力

田径运动包括很多项目,如体操、跳水等项目都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的技巧性。很多人认为高水平技术人才才能创新,实际上这未免过于偏激,创新并非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思路创新、理论创新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突破、破旧立新就是创新。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采取多变、灵活的训练方式,诸如健身器械要配备齐全,让运动员能够全面锻炼欠缺的肢体部位,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运动项目,逐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结构、新陈代谢。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

3.2 加强交流学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省市外,很多地区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全运会上,而对一些世界大赛的准备稍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训练不足,难以提高整体的竞技实力。鉴于此,在体能训练上,应该加强与国内强队、国际强队的交流学习,注重借鉴国内外比赛、训练时候的成功经验,诸如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中长跑经验等。

3.3 注重专项体能训练

要取得田径竞赛的胜利,体能是基础,是运动员的硬性条件,为了取得更高水平的体能,就需要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只有在体能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后,选择与运动项目技术相符合的专项训练,协调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为了取得更好地专项体能训练效果,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提高理论认知水平,运动员要区分一般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加强对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的了解,并将其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其二,积极组织培训与讲座,为了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专项体能训练,应该聘请专家、著名教练等进行指导。

3.4 结合科研与训练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科研探索逐渐引入到田径体能训练领域,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在一起,加强两者多方位的接触和联系。实践训练需要科研提供理论支持,大量的训练经验也可以为科研提供素材,如此科研和训练都可以得到升级。诸如外国进口的图像软件可以对运动员的运动进行纠正,通过调查分析得到更加科学的生理生化指标,这些都可以在实际的训练中作为改善运动员身体的依据,进而对运动员的训练、饮食进行调整。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可以构建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充分挖掘科学技术、体能训练理论的作用,实现“科技兴体”的目标。

3.5 优化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项目较多,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导致体能训练的方法差异性则更大。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只注重自己所处的项目,很少互相交流,很少关注其他项目中的经验和先进训练方法。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比赛竞争,各方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绝对不会把自己独到的训练优势与别人分享,甚至大部分运动员把自己的训练方法视为取胜的秘密武器,更为保密。这样就导致了信息是越来越闭塞,在大型的比赛中处于被动的位置,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具体来说,在训练方法上应该注意如下两点:其一,注重融合,兼收并蓄,田径运动包括诸多的项目,不同的项目存在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不同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专项体能训练上。在体能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百家争鸣,吸收各项目体能训练的精粹,融为一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其二,因人制宜,符合个性。运动员的身体、个性、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单一的训练方法难以有效地调动运动的潜力,为此,教练员应该加深对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了解,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动性,使其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 总结

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员而言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才能挖掘田径运动员的潜力,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焱磊。如何提高田径中长跑训练中的效率[J]。科技信息,2012(23)。

(2)孙莹莹。关于小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

(3)唐继龙,范安辉。由近年我国田径运动成绩看我国田径运动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4)方水泉。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04)。

(5)王芳芳。中学生田径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33)。

(6)王龙。田径中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7(02)。

田径训练反思总结篇8

关键词:田径;高水平教练员;现状

中图分类号:G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30-03

A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 Level Coaches of Track and Field in China

CHAI Guo-rong, ZHAN Jian-guo, GAO Lian-fe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visit investigation were adopted to research comprehensive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49 high levels track and field trainer in our country. The contents include school record, age, theory knowledge grasping with the utilizati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lves the question ability and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etc. The paper made a systematic analysis to the origin of present situations.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high level coach; current situation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人才,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能否解决教练员的素质问题,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关键。为了能更好地培养教练员,对教练员现状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即具有部级和高级职称的田径一线队伍专职教练员。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田径教练员发放问卷,对现状进行调查。

1.2.2 访谈法 对田径一线教练员进行专访和2005年、2007年全国田径高级教练员培训班(北京体育大学)部分学员进行访谈。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我国一线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发放问卷6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49份。采用再查信度法对问卷进行检验,其再测信度系数为R=0.81(P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学历和年龄情况 教练员中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1.2%,表明目前我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的学历层次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38.8%的教练员学历水平偏低。此外,具有本科学历的26人中,对照获得最后学历的时间和当时教练员的年龄看,有9人是在35岁以后读的本科,即使年龄超过30岁才接受正规的本科教育也不多见(表1)。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教练员是在工作期间接受的本科教育。这部分教练员大部分是运动员出身,由于基础知识知之甚少,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边工作边学习,教师利用假期在很短的时间里将各门系统的学科知识灌输给学员。局促的时间,加上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又无法与正规院校相比,尽管他们最后还是获得了本科学历,但是与在大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的学习相比效果是有差距的。表面上看教练员的学历比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令人欣喜,但是很难确保把学历教育与实际应有的水平划等号。人才不能以学历作为唯一的标准,但它仍然是重要的标准。对这种现象的存在,更好的方法是用培养制度来解决,确保未来从事田径教练员工作的执教能力。

表2结果显示,我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5~45岁之间,占总人数的51.0%,46~50岁的占30.6%,50岁以上教练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4%。依据人才年龄结构理论,我国田径教练员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教练员梯队,这是教练员保持执教能力的年龄基础。

2.2 我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情况 表3结果显示,49.0%教练员认为自己的基础学科理论掌握很好和较好,87.8%的教练员认为能够很好和较好地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即应用能力明显好于掌握的水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结果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类似。这一结果可以推导出,知识掌握一般,但可以很好地应用,从逻辑上无法得出这一结论。这一矛盾结果可能涉及到知识掌握和应用水平的评价标准问题,或者是相对来说,教练员在自己所从事的训练工作中,对他比较熟悉的、实用的那部分理论与方法应用较多,可能已达到内化的程度,就在主观评价上对自己的应用较满意。

教练员对专项理论知识指导训练作用的调查中,大多数持肯定态度,但也有34.8%的教练员认为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表4),即还有一些没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出现这个结果,应从两个主要方面来看。一些理论通常会滞后于实践的需要,这是理论不断发展的正常过程,但是教练员能否深刻的理解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或者是在实践中来认识和理解理论更为重要。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这是针对人类总体的认识而言的。对于个体而言,既可以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形成认识,也可以从书本中获得间接经验,形成认识。但长期以来人们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甚至排斥从实践中学习,即“书本代替了这些直接传递知识的方法,使人养成一种偏见,认为书本文字是一切称得上知识的知识表示,它比那些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经验要优越得多,”以及“通过印刷的书本和报纸来理解世界”,是产生理论与实践“鸿沟”的根本原因。

2.3 我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能力现状 科研能力是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要素之一。调查结果是,所有教练员认为科研能力很重要和重要,但教练员自己的科研能力的实际状况与他们的认识相差很大(表5、表6),说明教练员在科研的动手能力、总结、概括、描述科研成果的能力严重不足。这一结果,一方面是一些教练员自身理论基础差,努力不够,缺少做科研应具备的能力和意识,另一方面是我们没有提供教练员一个进行科研活动的良好平台,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能力。

教练员必须摈弃“不搞科研照样拿冠军”的观念。但是强调教练员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科研人员也应主动热情地为教练员服务,有义务帮助教练员提高科研水平。表7结果,科研人员对教练员的帮助持肯定态度的为57.1%,教练员认为所起作用不大和没有的占42.9%。接着的调查发现,作用不大和没有的主要原因是:1) 一些科研人员没有切实为教练员服务的责任心;2) 很多科研人员不具备为教练员服务的能力;3) 研究结果没有很好地反馈给教练员。或许这是教练员对科研活动不够主动的原因之一。

参加学术活动也可以反映出教练员对科研能力的态度和实际水平。30.6%的教练员经常参加学术活动,认为对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持肯定态度,表明参加学术活动对教练员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相反,在69.4%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学术活动的教练员中,73.5%的回答没有机会参加,26.5%说自己没有交流的内容,见图1。

教练员对掌握外语是否有用,有89.7%持肯定态度,见图2,但教练员对外语掌握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认识反差很大,见表8。教练员对能使用计算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与对外语的调查相似,见表9。

学好一门外语确实要下很大的功夫,即使一般掌握也非数年不可。但全面普及的计算机,相当一部分教练员不熟练或不会,令人匪夷所思。是没有能力学,还是拒绝学?对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极为实用的技能不设法掌握,要科学地从事高水平的竞技训练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我国田径界确有一些世界级的教练员,或许他们不会英语,不能使用计算机,照样带出了奥运会冠军,但这并不能成为可以不学习的托词和借口。冯树勇曾说,目前我们还有很多教练员不会使用计算机,而有些教练员精通,但精通于玩电脑游戏。

图3是反映教练员业余时间学习情况的统计。在这里“没有可看的”确切地说,是我们的出版物到底有没有很好地提供教练员所需要的实用的知识,这个问题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的回答,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是一些教练员因“看不懂”或“不想看”,而表现出“没有可看的”。即使是多数“有时间经常且经常看”的教练员也把重点放在以新闻为主的“体育专业报纸”。

业余时间经常学习的教练员还是大多数,是可喜的现象。“没有可看的”确实存在,但读书总比不读强,知识总是有用的,总会给人以启迪。

教练员解决训练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调查结果见表10。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见表11,其中有些教练员三种方法并用。动脑子想是解决问题最常用的办法,确实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它只是方法之一。如果动脑子想也解决不了问题,又该怎么办。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人不愿意接受源于他人实践的间接认识,仅靠自己动脑子想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表明,用书籍和文献的方式不到动脑子想的一半。为什么大多数教练员不愿意选择这种方式,一种可能是从书籍和文献中找不到教练员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还有是读这些东西比较吃力,索性不去碰它。一般来说,书籍中的知识通常是以抽象和概括的理论来呈现,一般不会把训练实践中可能发生的所有具体问题都详细罗列。有哲人说过,越是抽象、概括的理论,越有普遍指导实践的作用。作为教练员需要具备通过读,吃透这些理论,再经过实践,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提高指导训练的能力。在找人请教的方法中,发现有近一半的教练员没有采用。对部分教练员的访谈中发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需求不一致,二是一些教练员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训练“机密”。

运动训练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教练员与运动员协作沟通的能力是保证正常训练的必要条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教练员与运动员交流和沟通是畅通的(表12)。

2.4 我国高水平田径教练员敬业精神和训练目标 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对运动员的培养,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教练员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表14的结果是,绝大多数教练员的自我评价都很高,说明教练员热爱自己的事业。但仅仅只是苦干不能等同于敬业精神强,还要能“巧干”。教练员的敬业精神还应该包括努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解决训练中实际问题的本领,在前面的调查中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教练员要有远大的目标,要有拿金牌的意识和欲望也是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对教练员训练目标的调查发现,59.2%的教练员的训练目标是在世界大赛上获得名次,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志向,见表15。人无大志不成大事,心中有了奋斗的目标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

3 结 论

1) 目前教练员的学历层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多数教练员已具有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但具有本科学历的部分教练员是边工作边学习,与大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的学习相比效果是有差距的,很难确保把学历教育与实际应有的水平划等号;目前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符合人才学年龄结构的标准,这是教练员保持执教能力的年龄基础。2) 教练员理论知识的运用明显好于理论的掌握,其结果可能涉及到知识掌握和应用水平的评价标准,但总体看教练员理论知识掌握的欠缺是现实存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 教练员对科研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的使用态度有高度认同,但其实际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观是教练员自身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和意识,客观上是我们没有提供给教练员需要的信息和良好的平台;大多数教练员认为自己在解决问题、与运动员沟通能力上较强,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4) 教练员对自己的敬业精神高度认可,多数人有远大的训练目标,这是从事高水平竞技训练的基础。但是教练员的敬业精神还应该包括下功夫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解决训练中实际问题的本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在这方面做的不够。

参考文献:

[1] 尹军,过成兴.对安徽省优秀教练员年龄结构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9(4):5:15-19.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3] 张萍.关于加强体育科研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沟通配合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5(9):55-57.

[4]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世界与中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的发展现状,2003,8.

[5]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上一篇:开展医疗体育教学范文 下一篇:生物工程与技术导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