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范文

时间:2023-10-28 12:54:20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1

关键词:田径运动;战术;竞赛规则

中图分类号:G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10-0123-04

The Tactical Annotation of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 Rules

PENG Jin-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 5001,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track and field contest rules do not only decide the parameter and the frameof the contest, but simultaneously, it delimits the basic category of the desig n and choice of track and field tactics Based on definition of the generalizedcontest ru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ctical limiting methods and the essenti al factors in the track and field contest rules with the basic tactics The stu dy shows that the contest rules include six ways and 18 essential factors limiti ng the track and field tactics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sefactor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ckand field tactics.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tactic; competition rule

1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限制战术的基础

“规则是对行动方式的规定,它说明要实现目标应当如何去做。更明确地说,规则就是 一种要求按一定顺序采取一系列行动到达既定目标的说明,……;它只对人类有效,只有人 才违反规则、制定和修改规则”[1]。这表明规则具有如下作用:1)为有着既定能 力和 目标的社会共同体,萃取出一种均衡结果或结局;2)博弈者竞争中发生冲突的天然倾向, 会在规则的选择中得到大大缓解;3)规则的遵守不在于其有独立价值,而在于它提供了 有关结果之规范状态的信息。从上述有关规则的本质和作用看,规则自身所要体现和维护的 就是整体行动的有序性;同时,也告知那些参与互动关系的主体,所能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 的边界,从而使每个博弈参与者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规定着竞赛发生的参数――得到参与者承认的行为,所使用的器材 ,解决分歧的办法,确定胜出的方式,等等。规则提供的比赛活动框架,使每个项目的竞争 在给定的规则之下展开。由于规则将在长期的连续博弈中有效,而其中的每个玩家的运气都 不太确定,因而他们也将在规则之下,对其行动进行更为有效的选择。

田径运动战术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目标定向下的能力结构调整(重建)和利用的行动 选择。无论采取何种战术,这一战术的总体目标必须符合规则的要求;否则将破坏规则的均 衡性,而得不到参与共同体的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讲,田径运动战术并非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而是必须在规则所规定的边界内设计和采用。对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的战术学诠释,目的是 要解析规则对田径运动战术的限制方式和限制因素;从而在规则所允许的最大范围(甚至是 真空领域)内设计和选择战术,取得或防止对手取得最大比赛利益。

2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限制战术的方式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具有一般规则的所有特性,它不仅对训练和比赛起着指导作用,同时 也对田径运动战术起到限制作用。如田径竞赛规则第163条第2款[2]规定:运动员 挤撞或阻 挡别人从而妨碍其他运动员走或跑进时,应取消比赛资格。这条规则直接限制着超越战术的 运用,十运会1 500 m决赛中,刑慧娜超越王清的失败战例,很能说明这一点。再如田径竞 赛 规则第193条第1款规定:掷标枪时应握在把手处,从肩部或投掷臂上臂的上方掷出,不得抛 甩,不得采用非传统姿势进行投掷;运动员试投掷时,在标枪出手以前,身体不得完全转向 背对投掷弧。这一规则在技术层面上,对合理动作进行了特定规范;但在战术层面上,它又 限制了带有潜在安全隐患的加速方式和最后用力形式。上面两例说明,竞赛规则不仅对已有 的战术有限制作用,同时对可能带有潜在危险的战术限制性更强。那么,竞赛规则都有哪些 限制方式呢?

投稿日期:2010-06-03

作者简介:彭金洲,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 练学。要理解竞赛规则限制的方式,首先必须明白,这里所研究的规则并非单指国际田联制定 的《田径竞赛规则》。在对规则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广义的竞赛规则’是一个规则系 。它包括:田径竞赛规则(即国际田联所制定的规则)、田径竞赛规程、田径竞赛日程等。 这三者的具有不同法定效力(法定效力的高低决定其对田径运动战术制约效力的高低),其 中,国际田联竞赛规则具有最高的法定效力;田径竞赛规程要符合国际田联竞赛规则的精神 ;相比而言,竞赛日程的法定效力最低,它的制订必须遵从于国际田联竞赛规则和竞赛规程 。三者法定效力高低的,不仅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决定了战术的选择和运用( 图1)。

图1 竞赛规则限制田径运动战术的方式和因素关系 对竞赛规则、竞赛规程和竞赛日程中有关限制战术因素进行解析可以发现,它们各自( 或共同)在某一方面限制着田径运动战术(见图1)。如田径竞赛规则对场地、器材和行为 认可方面规定的更为明显;而竞赛规程和竞赛日程,在时间要素方面规定的更为清晰等等。 这些由田径运动规则系衍生出来的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限制着田径运动战术。通过梳理, 我们将竞赛规则对田径运动战术的限制归纳为六种方式十八类因素。在限制战术的因素系中 ,这六个方面包括:场地器材、行为认可、胜出方式、竞赛特点、空间要素以及时间要素。

3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限制战术的要素

3.1 限制战术的场地器材方面场地器材的改进的原有目的,是为运动员参赛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和条件,但随着田径 运动竞赛对抗激烈程度的升级,场地器材成为竞赛对抗中不公平的因素之一。正如罗伯特•帕里安泰所指出的:“器材的改革使芬兰人失去了这个项目的优势。……。当然,这不是 通过运动员的训练达到的,发生在几十年前的这件事表明,偏离技术规范的反常规试验,可 能会使成绩飞跃”[3]。虽然,国际田联已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从规则上加以限 制和消除 。可各参赛主体(国)为了维持微弱竞争优势的占有,还是在‘如何改进器材提高成绩、如 何改进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场地器材、如何选用场地器材实施针对性训练以应对特定比赛’ 等方面,进行不遗余力地研究。

研究认为,场地器材限制战术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专项对抗过程中,场地 器材并非独立于参赛主体之外而存在的,它是与参赛主体构成“人――场地器材”系。如《 高级运动员的专项特殊能力系统研究》一文指出:“挖掘高级运动员人――器械系统运动中 的专项特殊能力,是保证运动员在高水平运动中形成与发挥最佳竞技能力的关键”[4 ]; 2)场地器材对运动员和技术特点有特定的选择性。如对新旧标枪世界纪录创造者的形体和 技术特征的研究表明[5]:新型标枪更适应于那些身材高大、具备力量优势的运动 员,而 对于那些身材矮小的速度型运动员则形成不利;3)田径运动的个体化参赛特征和各国科学 技术发展的不均衡决定,规则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场地器材所带来的不公平。

分析认为,规则对场地器材性质的限制只是一个下限,甚至有些器材是允许自备的。作 为参赛主体是不会放弃这一规则真空,而忽视它的战术价值。恰恰相反,参赛主体会最大限 度的利用这一规则性限制,并设置技术屏障;从而形成、保持对抗优势。如为了保证约翰逊 成功参赛悉尼奥运会,耐克公司承诺“在约翰逊使用新式跑鞋之前,不向公众和他的对手公 开”[6]。

3.2 限制战术的行为认可方面行为认可,直接牵涉到战术是否可以进行有效调整和实施。决定行为认可的主要限制因 素包括,田径竞赛规则中的技术规范、帮助规范和机会规范。它们都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 限制着田径运动战术。

技术规范是行为认可的首要条件,也是限制战术的最主要原因。如1932年以前,有关跨 栏跑的规则规定‘运动员碰倒一个栏架,不承认纪录;撞翻两个栏架,取消比赛资格。这一 规则迫使运动员,不得不采取较高的跨栏动作’[7]。当修改这一规则后,跨栏跑 则逐渐完 成了‘跨栏’向‘跑栏’战术的转变。再如跳远有关中规则中规定,在助跑和跳跃中采用任 何空翻为试跳失败。这使得运动员在跳远的跳跃中只能克服起跳所产生的前旋,而不能利用 前旋。

帮助规范对帮助的限度、形式都加以规范和限制,这对运动员获得外在调整信息形成了 一种较强的制约。如规则144条将帮助规定为:不得由非参赛者、已被超圈者或将被超圈者 在赛跑或竞走比赛中提供速度分配帮助,或使用其他任何技术设备在比赛中这样做;运动员 在比赛中禁止使用录像机、盒式录音机、收音机、CD机、无线通讯机、移动电话或类似装置 。这些要求都从帮助的信号源和传输途径上,杜绝了帮助的发生。这些规则依旧体现为,确 保运动员独立完成比赛的体育精神。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独立比赛能力差的原因,显然是 与没有理解帮助规范的精神有关。

机会规范主要指犯规的限制和允许失败的次数,如何利用犯规机会对运动员获得胜利有 重要的作用。起跑对短跑项目的成绩或获得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短距离项目都对起 跑犯规有明确的规定。起跑犯规战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里面至少包括三方博弈(即运 动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发令裁判三者之间博弈)。如果战术使用中忽视多方博弈的特性, 可能将导致该战术使用的负效应,故最好的办法是练就扎实的起跑战术。另外,高度项目的 试跳和远度项目的试投(跳)有关规则规定,都为参赛主体提供了不同的机会规范。

虽然技术规范、帮助规范和机会规范对田径运动战术有限制作用,但只要加以利用又有 可能成为新战术形成的突破点。如远度类项目,虽然只取一次有效成绩,但仍然规定了至少 三次试跳(投)机会。为什么不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合理的利用每一次试跳和每一次试跳间 的关系设计战术而只是强调首战成功呢?这的确有违‘从实战出发’的精神。

3.3 限制战术的胜出方式方面胜出方式与竞赛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胜出方式主要强调 获胜主体的确定,而竞赛方法属于则更倾向于比赛的管理组织。王蒲关于运动竞赛项目的竞 赛方法学分类研究[8]中,依据时空参照系将田径运动分别划归为‘最小时间’竞 争项目和 ‘最大距离’竞争项目。而胜负方式所关注的不是时间或距离,它更注重运动员参赛结果的 比较,如‘谁最先冲过终点、谁在冲击高度时最后失败、谁掷(跳)的更远’。两者的区别 在于,最小时间或最大高(远)度只是衡量的尺度,而获胜方式更强调在相互对抗中进行时 间或高(远)度比较。

田径运动竞赛有独特的获胜方式和程序。国际田联规则对胜负方式的规定可以包含两个 层次关系:第一个层次,获胜者资格的筛选。如田赛中的资格赛或径赛中的预、次、复赛次 ;第二个层次,选拔出最后的优胜者。比赛是否需要经过第一层次的淘汰,再完成第二层次 的选优,完全决定于竞赛规程对参赛人数限制。获胜方式所包含的这两个层次,核心是第二 个层次;换言之,只要有胜负的田径比赛,就必然包括第二层次的选优。

田径运动胜出方式的淘汰和选拔特性,赋予了田径运动战术目标的层次性。第一,如何 不遭淘汰,又不必浪费体力,实现顺利晋级;第二,如何充分利用淘汰过程,进行合理的竞 技状态调整;第三,如何在最后选优过程中脱颖而出,实现参赛目标。要完成上述战术任务 ,参赛主体必须具备选优的能力、精确的能力调控和对淘汰标准的准确预测。

3.4 限制战术的竞赛特点方面田径运动战术的变化与竞赛特点息息相关,如在世界锦标赛上,战术更多地将目标瞄向 破纪录;而在奥运会上,夺冠则是更大的目标。在限制战术的竞赛特点方面,主要包括三种 因素:一、比赛的性质;二、比赛的级别;三、比赛的规模。

比赛的性质,制约和影响着参赛主体的战术动机和战术行为,这是导致战术变化的重要 诱因。运动训练学对比赛性质的划分大体上分为有两类:第一类、按参赛目的的重要程度标 准分类;第二类、按比赛的功能的标准分类。需要指出的是,比赛本身的性质没有太大价值 ,而战术主体对比赛性质的定位却极其重要。认清这一点,对正确地利用比赛和正确地分析 对手有重要的作用。如国家皮划艇队在2004年奥运备战周期伊始,急需用胜利来鼓舞士气, 他 们巧妙地运用比赛性质定位差,在2002年第一站和第二站世界杯获得6个冠军,增强了运动 员备战奥运的信心。再如韩国速滑队在2005年冬奥会的备战的最后一年中,按照逐步提高竞 技能力的训练计划,主动地将当年的速滑世界锦标赛定位训练性比赛,不仅提高了备战水平 ,而且也迷惑了对手,为冬奥会取得6枚金牌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两个案例并非来自于田径 运动,但为合理定位田径运动竞赛性质提供生动的实例。

比赛级别是由国际田联制定的,其目的在于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和便于田径运动赛事管 理。按照国际田联的划分,比赛级别包括:a类、b类等八类。其中a类比赛是田径运动的最 高级别比赛(尤其是奥运会比赛),自然也就构成了战术的核心目标。对比赛级别的划分, 所要显示的是比赛水平的高低,它所限制的是对手的强弱。

比赛规模主要是由竞赛规程决定,它对比赛的激烈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其战术方面的价 值主要体现在下面2点:1)提供参赛主体在比赛夺冠过程中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如相同水平运动员多寡;2)为合理安排比赛节奏提供参考,如比赛时间的长短。

竞赛特点方面的三类要素,为一次参赛整体战术安排或比赛序列的整体战术设计有着重 要指导作用。换而言之,对比赛性质、比赛级别和比赛规模的定位和认识决定着每次参赛战 术安排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不同比赛中战术安排的本质差别。

3.5 限制战术的空间方面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一起组成田径运动比赛的载体,是比赛赖以存在的外部条件。它们 都对田径运动比赛进程和结果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田径运动规则系对比赛空间的限制主 要体现在比赛地点、比赛场地、比赛区域三方面。

比赛地点直接决定比赛所面临的气候、时差、天气等问题。比赛地点为准备比赛和实施 模拟训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如英国业余田径委员会为备战汉城奥运会[9],早 在1984年,就逐步实施对汉城比赛地点进行评估。

比赛场地是进行比赛依托,比赛场地的性质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如,场地的 铺垫物直接影响着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弯道的曲率变化影响运动员跑进时的身 体内倾;地形的起伏引起技术变形等等。

比赛区域对战术的限制则更具体。如投掷项目的落地区的扇面角度由原来的45°减为40 °,到2002年又减为34.92°,这一变化对运动员的控制器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 比赛区域中,对战术最具有限制的是加速区的范围。如田径规则规定,铅球、铁饼和链球只 能在固定直径的圆形区内完成加速,这直接决定了这些项目的旋转(或滑步)加速方式;而 跳高、跳远及标枪等也只能在相对有限的条块区间内,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获得 加速。在有限的比赛区域内,合法的寻求速度突破是田赛项目的一个共性特征;因而,必须 从战术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或调整加速的方式,寻求速度的突破。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对比赛空间的限制,分别从大、中、小不同的空间特性限制着战术的 设计和采用。其中,比赛地点对战术的设计的参考价值最大,如2005年赫尔辛基世界锦标赛 上,恶劣的天气条件就使许多顶级运动员折戟沉沙。

3.6 限制战术的时间方面时间是比赛的重要参数,比赛的结果不仅取决于竞技能力,还与比赛的战机、时效、时 序和时限有关。如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前苏联跳高运动员塔玛拉通过加快比赛节奏,在 决赛的最后阶段战胜了当时世界纪录保持者意大利运动员西梅奥妮[11]。限制战术 时间方面的限制因素包括:竞赛时段、比赛时间、比赛耗时、时限。

竞赛时段和比赛时间是比赛时期的重要时间性参照点,它不仅对训练周期安排具有重要 参照价值,同时也是比赛序列体力安排的重要依据。是否能够按照比赛时段和比赛时间培养 参赛能力与这一时期的比赛序列安排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比赛序列安排合理,有利于培养运 动员的竞技状态和参赛能力,其关键是比赛序列的节奏。另外,竞赛时段和比赛时间还牵涉 到生物时差和训练时差的控制问题。

比赛耗时是指参加一场次比赛的时间总量。比赛用时因田径运动项目性质差异区别很大 ,如100 m跑比赛10 s左右即可完成比赛,马拉松、50 km竞走要2~4 h,高度类比赛用 时也要2~4 h。

对比赛耗时的认识不能仅局限于比赛用时,还要包括准备时间等。因此 ,比赛耗时不仅是对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考验,同时对合理分配体力有重要意义。

比赛时限。这里的比赛时限主要指比赛规则中有关时限的规定,它主要影响着运动员的 快速恢复。比赛时间的长短直接限制的是比赛节奏,如何控制和把握比赛节奏是运动员实现 自身充分恢复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为了缩短比赛时间和加快比赛节奏,国际田联对有关时限 的规则,进行过多次修改。如1979年正式生效的国际田联补充规则规定:撑杆跳时限为2 mi n;1998年将撑杆跳时限为1.5 min;2002年规定所有项目均为1 min。比赛节奏的加快,无 疑给运动员提出更高的参赛要求,如身体训练水平和承受负荷能力。

从战术角度审视,比赛时段和比赛时间主要影响着比赛序列的设计和安排;比赛耗时对 合理分配体力具有更强指导意义;而比赛时限的战术价值则体现在比赛节奏的调整上,这就 要求在战术设计和采用中既研究自己比赛节奏变化特点,也研究对手比赛节奏的变化规律。

4 结束语

在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的战术学诠释基础上,笔者认为:规则对田径运动战术的限制包括 ,场地器材、行为认可、胜出方式、竞赛特点、空间以及时间六种方式。这六种方式也从不 同方面,反映出田径运动竞赛规则系的战术学特征。同时,对田径运动竞赛规则限制战术十 八类要素(如自带器材、机会认可、淘汰选拔、竞赛性质、比赛区域、比赛耗时等)的进一 步剖析,也为设计和选择田径运动战术提供了基本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奥]布伦南,[美]布坎南著 经济学――规则的理由[M] 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

[2] 中英文对照最新体育竞赛规则[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912-954.

[3] [7] 罗伯特• 帕里安泰.国际田联发展史⑤――第二部分:“丑闻”与改革[J] .田径,2002(2):36.

[4] 徐涛.高级运动员的专项特殊能力系统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1991,(2):10.

[5] 李登光.对世界男子标枪运动发展特点及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2): 44.

[6] 向南译.约翰逊的神奇跑鞋[J].田径,2000(2):5.

[8] 王蒲,麻雪田.运动竞赛项目的竞赛方法学分类研究[J].体育科学,1998(2):46.

[9] 弗兰克•迪克.重大比赛的准备工作[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87(2):47.

[10] 文超主编.田径热点轮[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3.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2

关键词:运动会 全员 参与 体育盛会

1、高校体育运动会的开展现状

1.1高校运动会改革力度不够大

即以田径的正式比赛项目为主,这些项目的本身要求较高,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才能参加比赛。而有的高校运动会除传统的田径竞技比赛外,在个人项目中增加了跳麻袋、吹气球等个人游戏比赛,同时在集体项目中增加了匍匐前进等比赛项目。项目同比以前有所创新与改进,参加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还不够。

1.2比赛的形势限制了学生参加比赛的人数

学校运动会比赛规程一般都规定每项限报2人,每人限报两项。这种多年不变的模式,使得学校运动会成了少数人的运动会,有不少人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太大。如铅球、跳高、跨栏跑等项目,如果没进行较系统的训练是无法参加这些比赛的,而在目前的体育课教学里这些项目因难度大、危险性高而大部分被取消。报名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完成比赛。田径运动会相对来说观赏性不高,参加比赛的人数又少,比赛项目绝大多数都是个人的单项比赛,因而田径比赛吸引人们参与的功能不强。许多师生更是把运动会当成了假期,如果不是学校有要求,观众寥寥无几。

1.3项目设置与教学内容脱离

目前,高校的田径选项课开展不是很好,学生少有问津,甚至都面临被取消的危险,而较受学生喜爱的球类、健美操等项目却未能出现在运动会中。运动会中的田径项目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多数学生是无法参加的,只能是少数特长生的个人表演,即使参加比赛,成绩也相当差,出现成绩特别差反而拿冠军、中长跑只要到终点就能拿名次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2、高校田径运动会思路的改革

2.1 转变观念

以往的校田径运动会,主要强调竞技和锦标,体现的是竞技体育色彩,这对传承竞技体育文化,选拔竞技体育人才,形成校园竞技体育氛围,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对于少数人在场上一决高下,多数人在场外充当看客的现状,与办运动会的理念和初衷不相协调。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思考着应该首先转变观念,要使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相结合,竞技性运动与娱乐性运动相结合,竞技体育人才与大众健身人群共同参与相结合,依托体育课、联系课外体育活动、结合学生社会生活。

2.2修改竞赛规程

首先对参赛人数的规定进行修改,保证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参与比赛。例如:规定一人可以参加四个项目比赛,但其中两项必须是集体项目;集体性的项目规定参赛队员中参加田径项目的不能超过25%;趣味性项目要求参赛队员必须是非田径项目的学生等。规定男女比例,同时要求有班级任课教师代表参与,营造热烈的比赛气氛。

2.3 扩大参赛面

高校师生人数较多,靠传统田径运动会仅有的2天里想让大多数人参与是不现实的。要解决参赛面:一是“化整为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举办的规模和次数,如:各院(系)田径运动会(每半年一次),全校性的(每1年一次)。二是修改和增设项目,适当淡化竞技性,取消一些竞技性强的项目,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来设项;部分项目可降低难度,如:铅球可减轻重量等。

2.4 改进评分和奖励机制

改进评分办法和增设奖项,强调贵在参与,参与人数越多计分越多。让大部分参与者都能从运动中有所收获,鼓励每一个人为集体作贡献。奖励办法要本着参与和竞争并重的原则,单项比赛按照惯例取前6名或前8名给予计分、奖励,集体项目则翻倍记分。增设优秀组织奖、道德风尚奖、入场式创意奖、最佳表演奖、宣传报道奖、进步奖等,加大集体奖励的力度以鼓励合作和团队精神。

3、高校运动会应与体育文化节相结合

3.1 运动会式体育文化节的主要内容

3.1.1 健身性活动

以锻炼身体、发展身体某项素质为目的,效果显著而简易可行的课堂教学项目,如健身操,集体舞,集体太极拳表演等。

3.1.2竞技性活动

以提高体育竞争氛围和增加观赏性为目的,以普及型的田径、球类、棋类等项目为主。

3.1.3娱乐性活动

体育游戏、趣味游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等。如飞镖、乒乓球投准、踢毽子、足球颠球、篮球运球上篮、足球绕杆射门,以及拔河、托球跑接力、袋鼠跳接力等集体、拓展类项目。

3.1.4创造性体育活动

自编操比赛或自我表演,体育小制作、体育绘画、体育摄影、体育征文展览或比赛等。

3.2 体育文化节的组织形式

高校的体育运动会一般持续2--3天,而体育文化节可以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其规模和时间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体育节的程序一般由开幕式、主体活动、闭幕式三部分组成。在时间的安排上,田径项目可以在体育文化节开幕后的两至三天时间内集中完成;对于篮球、排球、足球等赛程较长的项目,可以院系为单位,先进行预赛,依据体育节的日程确定6-8支队伍参加体育节期间的决赛;健美操、太极拳等观赏性健身项目可以安排在开、闭幕式或课余时间分散进行。

体育节设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设在田径场。主会场除举办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外,可将具有竞技性、对抗性和竞争性强的非田径项目如大型团体表演比赛项目、足球的决赛,以及颁奖仪式放在主会场。分会场主要承办休闲娱乐等其他不适合在田径运动场举办的项目。

3.3 体育文化节的奖项设置和计分办法

体育文化节既设比赛项目的单项奖,还设有入场式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体育摄影奖、体育书法奖、赛会组织奖等各种奖项。无论什么项目,都按照一定的计分办法对优胜者予以奖励,集体项目计分加倍,并以各项目的累计积分设团体奖。这样,各院系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上争分夺牌,都有争夺团体奖的机会,提高了各院系利用各自优势参与组织和竞争的积极性,使体育文化节真正成为大家的“节日”。奖品应以健身、健康的纪念品、书籍、小健身器材等为主。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3

关键词:竞赛与训练;田径;后奥运时期;广东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85-05

竞技运动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体育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田径运动又是竞技运动中最大的项目,田径运动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竞技运动发展的速度。广东省田径运动的开展从全国来看走在各省前列,无论从训练模式还是比赛成绩上都属于比较超前的。相对于国外田径水平,广东省田径运动有些单一项目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发展不平衡,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提高广东省田径运动整体实力,就需要针对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一整套科学可行的训练方案,要从广东省整体田径项目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力争将广东省田径水平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

1 广东省田径的现状

广东省在全国大运会与全运会上都是田径项目的强省,田径方面的优势也为广东省能够跻身全国竞技体育强省之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广东省投入力度加大以及引进优秀体育人才,使田径总体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因为广东省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还与其引进大量优秀体育人才,且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练员,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关。

1.1 田径实力概况

田径作为金牌大户,一向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往往比赛被安排在综合性运动会的最后时刻进行。因此,不管是全运会还是奥运会,田径都左右着各参赛代表团在金牌榜上的走向。

广东田径队是我国田坛的一支劲旅,自1958年成立以来,广东田径队共破世界纪录16个、破亚州纪录6个,并获得过12个亚州冠军和313个全国冠军。北京奥运会上,广东省田径队有6名运动员进入了“鸟巢”赛场,包括女子竞走的刘虹、男子400 m的刘孝生,温永毅、梁嘉鸿参加了男子4×100m接力比赛,汤晓茵、陈静文则参加了女子4×400m接力比赛。

全运会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各省市最为重视的运动会,全运会上各项目的比赛水平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因此,以广东省田径在全运会上的比赛成绩作为分析田径实力的主要依据。

广东省田径所获奖牌数呈“M”形变化,在第5和第9届全运会上所取得的奖牌数最多,而第7届的奖牌数最少。从整体上看,获得奖牌数有起有落,表现不是很稳定,在第5、9届达到最高峰外,其他各届都大大低于这两届。从奖牌排名来看,除第7届和第11届外(第6名和第8名),广东省获得奖牌都在前5名。总体来说,广东省田径的实力较强。

从第4~11届金牌数及金牌排名可以发现,所获得的金牌数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除第9届稍有回升外,第7、8、9三届都大大低于第4、5、6届所获得的金牌数。而在排名上都位于金牌榜的前4名,说明广东省田径有相对竞争力很强的项目,能使广东省田径的金牌排名不至于有太大的起伏。

十运会上,田径项目共设置46枚金牌。根据实力来看,广东队依然在传统优势项目短跑上具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在项目上与九运会相比没有多大变化,毫无疑问十运会上的冲金点依然是短跨类的项目。但十运会上,广东田径队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很长时间不能收获金牌。好在小将王梁宇及时出现,在男子400 m上夺得金牌,实现了广东田径在十运会上零的突破。而在比赛临近结束时,广东队又在男、女4×400m接力上斩获2枚金牌,再次体现出在400m这个项目上的实力。

在广东田径整体实力有所下降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几名优秀的新手,王梁宇就是其中之一。王梁宇是广东队继九运会3金得主徐自宙之后新近崛起的一颗新星,他在近两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均获得冠军,也连续两年在综合积分榜上排名第一。而在100m项目上,广东队虽然在十运会上没有实现金牌的卫冕,但不能否认,新秀温永毅、赵浩涣也非常醒目。

在女子项目上,广东队的优势主要集中在400 m和4×400m接力以及100m栏3个项目上。小将汤晓茵在近两年国内赛场的表现非常突出,接连获得的全国冠军也使她成为400 m项目的领先者,而在200 m项目上,汤晓茵也具有较强的实力。老将冯云本赛季师从刘翔教练孙海平后,虽然没能在十运会上夺冠,但已经逐渐恢复到巅峰状态。

1.2 在历届全运会比赛中总位次的变化

从代表最高水平的金牌数来看,在历届全运会田径比赛中广东省以45块金牌位居第2名,和排名第1的辽宁省相差6枚。从代表实力的奖牌数来看,广东省以101枚奖牌总数位居第3名,和排名第1、第2的辽宁、山东分别相差38枚和25枚,说明和这两个田径大省还有一定的差距。

2 广东省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 田径传统优势项目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历届省运会金牌分布来看,广东省各地区田径项目各有优势,如短跑项目主要集中在佛山和湛江两地,而跨栏项目的优势地区则主要集中在珠海市和中山市,中长跑项目发展比较好的是佛山市和深圳市,跳跃项目和投掷项目比较突出的是深圳市,全能项目中比较突出的是中山市,可见广东省传统优势项目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田径运动的发展。同时从第9~11届的全运会广东田径奖牌总数分别为19、12、7块的下降态势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东省田径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有下滑的趋势。

2.2 训练经费短缺

经费不足制约广东省田径运动训练的开展,不利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个别田径运动训练单位为了弥补其不足部分的经费,就想方设法搞创收,这样就导致了训练与创收的矛盾,对运动训练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现象也在一个侧面说明目前我省青少年田径训练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体育产业化的思想没有被广泛接受,等、靠、要的思想作风仍然较为普遍的存在。

2.3 训练科学化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广东省的田径训练队都配备了队医,但是这些队医只是在比赛期间才随队,工作职责也仅限处理训练、比赛过程中的伤病。有的教练员认为配备的队医对训练工作虽有一定的贡献,但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有的教练员认为配备的队医形同虚设,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些情况表明训练工作的主管领导对于训练工作辅助人员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刻的认识,目前的运动训练仍处于教练员主观为主的经验训

练阶段。田径训练理论研究投入不足,影响了训练科学化的提高,使训练理念、方法跟不上现代步伐,不利于对田径选手的培养。

2.4 比赛激励机制作用不大

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只有运动员多出成绩,在比赛中出好成绩才能更好激励教练员积极努力地从事训练工作,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今的科学化训练手段需要有高尖端的训练器材辅助,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使教练员能够将更好的训练手段运用到训练中去,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充足的训练经费,并将经费的一部分运用到对教练员的奖励机制中去,才能更好地调动教练员训练积极性。工作单位对教练员的工作是否认可,也是影响教练员训练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2.5 运动员存在学训矛盾

目前我省教练员并没有很好地处理好运动员在学训方面的关系,在对运动员的学习方面关心很少,更多的还是和运动员在训练方法和心得方面的讨论,让人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运动员成才的条件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天赋,也有后天的养成,只强调运动训练而忽视文化素质提高,等于只利用了人的天赋条件,而放弃或部分放弃了后天可能培养的那部分条件。运动员文化素质高,对体育技能、战术思想和竞技心理的形成都有积极的影响。

2.6 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不健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一个优秀运动队,除了最基本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外,还需要科研人员及医务人员的紧密配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学训练提供诊断、指导及信息服务。调查得知:我省只有广东省体校和二沙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能够进行阶段性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并由体育科研机构或有关专家指导训练,而绝大多数训练单位不能进行监控指标的测试,运动员训练缺少量化指标的监控。

2.7 竞赛体系不完善

建国以来,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竞赛模式,一直照搬成人田径运动竞赛模式,广东省也一直没有摆脱这种竞赛模式,竞赛机制的错误导向迫使运动员训练以比赛成绩和名次作为衡量训练效果的标准,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的,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多年来,在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中,日益升级的“拔苗助长”趋势就是成人化竞赛模式导致的必然结果。青少年竞赛要淡化金牌和名次意识,要以身体全面发展和打好基础为指导思想,以观察、选拔优秀苗子、检查训练效果积累比赛经验为目的,而且这类比赛无须过多时间的准备,只是训练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对教练员的访谈中发现,广东省的竞赛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竞赛管理还存在漏洞,运动员弄虚作假及裁判不公等赛风、赛纪问题依然存在。

3 广东省田径训练的发展策略

3.1 突出田径优势项群,加大力度发展

纵观田径竞赛不难发现,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要想确立其竞技强势的地位,必须要形成具有很高竞争效益的优势项群,反之则弱。虽然广东省竞技田径在全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同样的,要想提高其竞技田径的竞争力,亦需要重点关注优势项群的发展。

国家和省应该以各地区的优势项目为重点,突出地区特色,实行对各地区直接一对一的扶持和发展。制定优势项群务实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深化组织机构的改革,建立“一条龙训练体制”,加大资金投入、重视科研工作,重视后备人才培养,优化运动训练的条件,重点建设运动训练基地,深化竞赛制度、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更科学地实行广东省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策略。这样确保广东省地区优势项群的绝对优势的发展策略,定能使广东省整体的田径竞技水平更快地提高。

3.2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筹资渠道,尝试多元化运行模式

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每年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对运动单位进行资金投入,同时要求各地市体育局、教育局也投入一定的经费进行配套支持。该项经费应主要用于训练、竞赛和器材等开支,并确保专款专用。

2)利用田径项目自身“品牌”的效应,积极主动地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有偿开放田径场馆、租借田径设施等,企业赞助、比赛冠名、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变资金来源单一结构。

3)借鉴国外的经验,直接引入企业对运动单位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长期资助。一方面运动单位要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形成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规章制度。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并能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实现运动单位与企业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

为了全面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确保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建立了211所《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而广东省有23所学校被认定为“基地”,开设田径项目的学校有21所。被确立为国家后备人才基地的学校,国家每年都会对其投入大量的经费保证其建设和发展,同时地方上也会提供相应的经费补贴,这些都为广东省储备和培养大批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广东省在全运会和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建立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培养模式,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在职进修等制度,形成竞争机制,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加强教练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尤为重要,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应共同出资定期有计划地对教练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及运动训练相关学科知识培训,有条件的训练单位也可以考虑让部分优秀的教练员脱产进修,使教练员的知识更新适应当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要求,逐步提高我省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鼓励教练员开展科研工作,可按照其发表科研论文的等级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在职称评定时给予一定得政策倾斜。

2)建立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体系。要建立全省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荐材的组织管理和实施体系,完善运动员科学选材制度。省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我省的实际,制订田径项目各级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标准。各市、县要根据选材标准,大力加强科学选材工作,定期进行骨龄检测、机能评定、心理测试等考核,并建立人才数据库,长期跟踪,逐级输送。

3)建立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儿童体育训练的规律以及生理、心理的发育特征,严格按照青少年儿童体育教学训练大纲的要求,认真抓好选材、育苗、启蒙和基础训练工作,根据田径项目的规律和特点,对适龄的优秀运动员进行系统培养、科学训练。

4)逐步改善运动员培养的科研条件。要逐步改善各级训练部门的科研条件,提升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水平。各地级以上市运动员培养单位要完善科研医疗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并配备与训练相适应的科研、医疗设备。县区级运动员训练单位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科研、医疗人员,以及必须的科研、医疗设备。要统筹省级体育科研机构,以及各体育大专院校的优质资源,加强对基层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训练、反兴

奋剂等的指导和服务。

3.4 改革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训练积极性

1)出台运动员奖励政策,如可以对优秀的运动员实行降分录取政策,对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补助等。

2)完善奖励制度,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措施有:教练员从事课余训练要计人正常教学工作量,采取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的方式,并享受相应的津贴;加大对教练员指导运动员竞赛获奖的奖励力度等。为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训练单位应引进企业化的用人机制,形成“能进能出、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同时,要制定出一套对教练员的业绩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使教练员的所得与贡献对等,形成利益与责任相连的激励机制。

3.5 妥善解决学训矛盾

1)“学训矛盾”的存在是造成退役运动员和淘汰下来的运动员就业难、没有出路的根本原因,直接的后果就是运动员不愿选择田径,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专业田径训练,造成后备人才不足,优秀运动员生源不足。首先,田径训练是一项内容比较枯燥、训练又苦又累的项目,有成才率低、淘汰率高的特点,忽视文化课学习的直接后果是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低,特别是文化素质低,退役或淘汰下来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所以愿意从事专业田径运动训练的人少,即使是一些很有潜力的优秀苗子,家长也不支持孩子选择田径专业训练,造成田径后备人才青黄不接,优秀运动员生源不足。其次,文化素质低,造成运动员不能充分理解和领悟教练的训练方法和要求,被动训练,训练的效果也打了折扣。

2)解决“学训矛盾”,首先教练员要转变观念,重视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注意正确引导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学习,使淘汰和退役的运动员在将来有更多进行选择的机会和能力。其次,制定有关文化课学习的制度,加强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管理,保证必要的时间,加强考核。第三,基层体校要避免只重视训练,挤占学习时间的现象的发生。第四,加强“体教结合”,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解决“学训矛盾”的新办法和新模式。

3.6 建立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1)由专门的负责机构或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训练计划进行检查与评定,确保训练计划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教练员与运动员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训练状况和训练效果,然后通过调整训练计划和改变训练形式等方法来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建议各训练单位加大对训练的投入,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学选材、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监控及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为运动队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建立运动员档案,对运动员的伤病及时备案,分析受伤原因,找到防止受伤的办法,最大程度减少受伤的可能。

3.7 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参加比赛,完善竞赛体系

1)参加比赛次数少的原因总结起来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参加比赛的机会少,二是惟恐参加大赛影响打乱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并认为训练是积累,比赛是消耗。这些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比赛作为整个训练工作的核心与精髓,不仅于训练工作无碍,反而对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1)比赛是一种高质量、大强度的训练。从理论上讲,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动作的运用及承受的运动强度都是最大的,也是平时训练无法达到的。因此将其作为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运动员掌握过硬的技术动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比赛是检验训练效果的最佳途径,通过比赛可以有效的检验运动员技术的合理程度及前一阶段的训练效果,并为今后改进训练方法及手段提供依据;(3)比赛是积累经验、加强心理训练的最佳方法。通过比赛可以使运动员学会应对各种不同训练以外情况,磨练意志,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尽快的在技术、战术和心理上成熟起来;(4)比赛是调节训练的有效手段,通过比赛可以将运动员从长期训练的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提高其情绪和兴趣。特别是成绩有所提高时,更可以激发其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5)比赛越多,出成绩的机会也就越多,优异成绩的创造需要有多方面的条件做保证,从统计学上讲,参赛的次数越多,创造好成绩的机遇与概率也就越大。

2)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以赛带练”理论打破了原有的竞赛模式和竞赛周期,对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而我国的田管也逐渐改变了竞赛体制,增加了形式多样的比赛,给运动员提供了较多的比赛机会。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要正确处理好比赛和训练的关系,使所有的比赛计划都围绕各单项教学训练计划制定,让比赛围绕训练转,使比赛和训练能和谐统一,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加大省级青少年竞赛的改革力度。省运会比赛要坚持奥运战略导向,围绕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大省运会及青少年比赛参赛办法、计分奖励方法的改革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增强竞赛的杠杆效应,有效地调动下级体育部门为省输送高水平运动人才的积极性。

4)要完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要加强体育与教育两个竞赛体系的有效融合,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竞赛制度。要定期举办全省中学生运动会,每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性的体育传统项目比赛,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要举办田径项目的全校性运动会,并因地制宜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5)要加强竞赛管理。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竞赛的管理,完善竞赛管理制度,坚决打击弄虚作假、循私舞弊,裁判不公以及使用兴奋剂等不正当行为,严肃赛风、赛纪,净化赛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中发[200218号,2002年7月22日

[2]李志勇,从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各省田径实力格局变化看广东省高校田径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8:5-6

[3]冯树勇,从中国田径竞赛体制说起[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8):54-58

[4]杨惠晓,广东省田径优势项目的成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8-9

[5]谢燕群,运动员选材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63―173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4

一、运动会秩序册中没有竞赛规程

中国田径协会审定的《田径竞赛规则》和该次比赛的竞赛规程,是裁判员、运动员和教练员等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和执行的最基本文件。竞赛规程中明确了该次比赛的时间、地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参赛单位、竞赛项目、参加办法、竞赛办法等关于该次比赛的应知应明的内容,能使相关人员一目了然。秩序册中有了它就不会再出现裁判员追着裁判长问器械重量,教练员追着裁判长问并列第二名得多少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了,因为他们自己看规程就已经解决了。运动会秩序册各队基本上比赛时都带在身边,以便随时使用,比赛前下发各单位的竞赛规程作为一个文件可就不一定会带了。所以建议组织者在秩序册中还是要印有竞赛规则,千万不要为了省事和节约而忽视它存在的作用。

二、赛前技术会议相关事项交代不清

比赛前领队、教练员、赛事主管共同参加的技术会议,是比赛前组织者(包括赛事主管)与参赛各单位就比赛相关事宜协商的最后一次会面。在这次会议中应提出这次运动会对领队、教练员、运动员的各项要求(包括开闭幕式的要求、比赛进行中的要求),讲解竞赛规程以外的注意事项,组织者(赛事主管)还应与领队、教练员共同商讨高度项目的起跳高度和升高计划,男、女跳远、三级跳远起跳板距沙坑近端距离等事项。在征求完意见后以竞赛须知的形式即时下发各个参赛单位。竞赛须知通常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本次比赛采用的那一年竞赛规则。

2.场地标准、场地半径。

3.检录地点、要求、开始检录和结束检录时间。

4.关于接力的报名要求。

5.抗议与申诉。

6.男、女跳远、三级跳远起跳板距沙坑近端距离。

7. 高度项目的起跳高度和升高计划。

8.秩序册和号码布发放等。

9.这次技术会议所提及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0.其他事宜等。

赛前技术会议一定要详细具体准备,并且将各方面交代具体,切忌出现“和往年一样,大家仔细准备”这类话语和技术性的问题交代的含糊不清,该讨论通过的(如:高度项目的起跳高度和升高计划)未经讨论就私自作主的这类现象。竞赛组织者和赛事主管应共同将各项工作想得越全越好,会议上交代得越清楚越好,最后再将这次会议的相关内容以竞赛须知的形式即时下发,这样不仅做到了口头通知而且以书面形式再次加以强调。这样的会议会非常有利我们后面的工作的。

三、计时台(终点台)与终点线之间距离太近,计时员秒表操作有多余动作

田径竞赛规则第165条4规定“计时员应在跑道外侧与终点线排成一条直线。如有可能,计时员的位置应距跑道至少5米远。为使所有计时员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终点情况,应提供升高的计时台。”像图片中这种计时台设置(紧靠最外侧跑道),在基层比赛中还是较为常见的。采用人工计时时,是裁判员以肉眼来判定,运动员抵达终点瞬间及时停表,如图片中这种坐法,运动员如果水平接近,竞争激烈,多人以高速齐头并进的瞬间通过终点 必将会使裁判员造成应急错觉,难以分辨谁先到谁后到,手上动作也将延误0.1-0.5秒,以致错判、加大成绩的误差。通过我的经验证实,计时台(终点台)距跑道外侧至少应为5米远,如有条件再远些更好,但不宜超过25米。距离终点远些运动员高速经过时对计时裁判员视觉冲击就会变小,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也不会那么强烈,造成成绩的错判与误差几率也会降低。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5

8月8日,2010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在济南奥体中心落幕,参加广州亚运会的中国田径队大名单也随之浮出水面。备受关注的男子110米栏比赛8日晚压轴进行,最终河北选手史冬鹏以13秒40的成绩摘得金牌,获得亚运门票。110米栏的2人名单的另一人自然是被“保送”的刘翔。

新条款就是“刘翔条款”“保送”其实早已有之

根据亚奥理事会关于田径项目的参赛规定,每个单项每个国家最多可派2名运动员。因此,原先的亚运田径参赛选拔方式是,在2009年世界锦标赛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可以直接获得2010年亚运会参赛资格,而其他运动员则需要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来进行选拔。

但令中国田协始料不及的是,中国田径最大的“腕儿”刘翔放弃了全国锦标赛,而且他也没有参加去年的世锦赛。突然之间,刘翔面临将无缘广州亚运会的窘境。对此,中国田协立马做出反应。7月底,中国田协在全国锦标赛开赛前两周出台了《关于修订2010年亚运会田径运动员选拔办法的通知》,而其中微妙的变化也发生在直通亚运会的资格上。

原有的只看2009年世锦赛成绩一项变成了“获得奥运会、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前六名在训的在役运动员具有2010年亚运会参赛资格”。田协加入“在训奥运会冠军”的选项资格,也恰恰是为尚在康复训练中的刘翔直接参赛开绿灯。

事实上,在中国的专业体育体制下,竞技项目都是“全国一盘棋”,对某些明星运动员给予“照顾”而让普通运动员作出让步和牺牲的做法由来已久。

2007年,为了备战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田协出台了《田径项目参加2007年第11届世界锦标赛选拔办法》。在竞走项目上,该办法规定,以2007年3月24日在深圳举行的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和5月1日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的成绩为选拔基础。但同时又补充说:“如因特殊情况,目前公认的优秀运动员在选拔赛上未能表现出优异成绩,可提交田径项目备战2008年奥运会领导小组审议,以确保最优秀的运动员入选。”

根据当时的情况,这一条款显然是在为雅典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做“铺垫”。当时其他运动员在世界女子竞走5000米和10000米项目上并无竞争力,而邢慧娜的竞技状态虽然糟糕,但毕竟是前世界冠军。最后,邢慧娜因为成绩实在太糟糕而无缘世锦赛,而中国队也因此放弃了这两个项目的报名。

为巩固康复疗效而放弃比赛伤病困扰是争议根源

今年3月,刘翔在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中表现不佳,仅仅只获得第七名。不过在比赛结束后,刘翔在博客上撰文:今年的亚运会一定要夺冠,2012年伦敦奥运会,一定要进前三!

虽然刘翔自北京奥运会之后,受伤病影响,即使复出后也一直状态不佳,难道现在的刘翔连一个亚运选拔赛都过不了?全国人民心里不禁猛泛嘀咕,如果状态下滑到了这种地步,还要保送刘翔进亚运,那么他在亚运赛场上也跑不出个金牌啊!

不久前,刘翔放弃参加9月的克罗地亚世界杯,重新回到上海继续他枯燥的训练康复生活。这也意味着刘翔这个赛季的比赛仅剩11月的广州亚运会。直接去广州,对刘翔而言,也许并非他所想,实在是不得已。为了保护他仍然脆弱的跟腱,为了避免意外再次发生,医生建议他继续安心训练巩固康复疗效,之前刘翔放弃洲际杯赛,也是因为此。纵然亚运选拔赛的激烈程度远逊一场国际大赛,但刘翔需要避免的是一切可能的冒险。可以说,伤病依旧是阻碍刘翔奔跑的原因。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对此表示:“刘翔没有参加这次全国锦标赛不是田管中心对他的特殊照顾。”冯树勇说,刘翔参加本次全国锦标赛并没有问题,仍然可以顺利获得亚运资格,但是专家组还是希望刘翔能够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我相信亚运会上,刘翔不会让大家失望。”

刘翔缺席110米栏金牌也不至旁落刘翔代表人气和票房

尽管有不少人质疑中国田协修改选拔办法有失公平,但是调查显示许多人仍然想看到刘翔。这个大男孩已经成为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田径记忆,许多中国民众仍希望看到刘翔在广州身披五星红旗的一幕。

事实上,为了养伤刘翔可以放弃一直渴望参加的洲际杯,既然9月的洲际杯可以忍痛,11月的亚运会又有什么不能割爱的呢?这一切,恐怕“国家的刘翔”早已身不由己。复出以来,刘翔参赛的意义很多时候几乎就是票房意义。主办方并不在乎雅典奥运会冠军能跑多快,却计较他能招来多少人气。以此次选拔赛为例,有报道称,由于刘翔计划外免战,导致本次大赛的招商、票房都受很大影响,损失近200万元。

然而,在要参加全国锦标赛的运动员们眼里,却能够理解刘翔的尴尬和田协的决定,“刘翔毕竟让田径更受关注,也带动亚运会的田径比赛人气。如果刘翔不去的话,广州亚组委也不会答应。所以领导做出这样的安排相信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

“保送”刘翔是田协无奈之举实在是无人可替

不久前冯树勇站出来表态:“最新的亚运会运动员选择办法并非为刘翔量身定做,而是为了确保全国最好的运动员能够参加比赛”。

亚运会依然要靠刘翔博眼球,中国田径依然要靠刘翔撑门面,无论田协这次修改规则是否针对刘翔一人,无疑都揭示了整个中国田径的尴尬现状。“都是为了保证优势项目、保护优势运动员。”中国田协一名工作人员如此解释刘翔被“保送”,“中国田径无法像人才济济的美国一样只进行一次选拔,如果我们只看选拔赛成绩的话,一些在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取得过好成绩的选手就可能落选,而我们最终选出来的却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个。”

在从多哈回到上海之后,刘翔前往华山医院对自己的伤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检查,结果不错,脚伤在经历高强度比赛后并未恶化,但由于不适应这样的强度,伤脚跟腱处仍有轻微炎症,还需好好调养。教练孙海平表示,鉴于刘翔在高强度训练比赛之后会出现伤处反复炎症的情况,他们会加大力度来着重解决这一矛盾,“其实刘翔今年的任务并不重,考虑到他的伤,我们还精简了一部分赛事。 ”

刘翔的训练计划迫使他无法在全国锦标赛上拼尽全力也是事实,只是谁又敢保证他这么小心翼翼地等到亚运会站上跑道,竞技状态又一定能恢复到13秒20的水平呢?孙海平,还是负责刘翔伤情恢复的医学专家?所以,亚运会的竞争激烈程度纵然远逊于奥运会,刘翔也还是难以避免开始又一场冒险。他的终极目标肯定是伦敦奥运会,或者说他只要能坚持到两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再证明自己仍然具备顶级竞争力,这就是一场全民式的双赢甚至多赢。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6

关键词:田径运动;商品经济;促进;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81-02

尽管田径运动的起步较早,可是发展速度并不快。可以说,田径运动项目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为了加速田径运动的发展,要求体育理论研究工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田径运动的发展因素。为此,当前时期田径运动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商品经济,从而促进田径运动的良好发展,最终提高国内田径运动事业的实力。

一、商品经济对田径运动的促进作用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

商品交换关系是人和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的体现。如此一来,体育部门劳动者跟其他部门劳动者之间的交换仅仅能够借助商品这种社会能够接受与认可的方式实现等价交换,也才可以确保独立的体育部门的运行。而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也是如此的。为此,田径运动内在的经济根源决定了其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普及和发展田径运动的过程中,人们也增加了对田径运动的消费需求,田径运动逐步地形成了一种能够提品的独立生产部门,田径运动的职业运动员日益增多。如此的结果是,田径运动需要进行商品交换。并且,在运动员逐步地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观众提高欣赏水平的过程中,田径运动的商品化与市场化越来越明显。

基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迅速,而田径运动也是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总之,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促进了田径运动的良好发展。例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田径运动的发展引人瞩目。在第25届奥运会上,女子竞走获得了10km的金牌;在27届奥运会上,女子竞走又获得了10km的金牌。可以说,在田径运动当中,商品经济体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二)国内田径运动发展的几个不同时期和相对应的商品经济现状

国内的田径运动能够划分为四个时期,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个时期: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的末期,因为旧社会的中国贫困潦倒,人们的生活都难以获得保障,且经常出现战争。尽管当时已经引进和发展田径运动,可是因为经济太萧条,田径运动的发展不明显。在此时期,国内选派运动员参加了第11届、第14届奥运会以及远东奥运会,然而比赛的结果非常不理想。

第二个时期:1949―1965年期间,在建设新中国之后,国内的经济复苏,体育事业获得了发展,也建设了田径馆、田径运动场、购置了田径训练设备等,因此在该时期田径运动飞速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郑凤荣在1957年11月的北京女子跳高运动会上跳过了横杆1.77m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田径项目在1965年的全运会上大大地提高了成绩,其中有运动员75名打破了全国纪录的21项80次,并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绩取得。由此可见,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三个时期:1966―1976年的十年,在该时期,国内的经济发展停滞,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不理想,这阻碍了国内田径运动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田径运动发展迅速,冲击世界纪录的外国优秀选手崛起,进而使国内田径运动跟世界田径运动之间的差距拉大。

第四个时期:由1977年至今,在此时期,国内田径运动的发展迅速,可以说,走出了亚洲、冲向了世界。这一时期,国内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保障,我国走上了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注重引进外资,发展沿海城市与大西北,因此国内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而基于商品经济的影响下,田径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我国的选手王军霞在田径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块金牌。

二、基于商品经济的田径运动的发展对策

(一)改革田径竞赛制度,推动田径运动比赛的商业化

促进体育其他环节运行的强大推动力是竞赛制度,在国内竞技体育的全面运行中,竞赛制度是体育市场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育过程中,改革竞赛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国内竞技体育的改革任务和方向是,向市场全面地推进体育运动,创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市场体系。对于国内的田径运动事业来讲,改革田径的赛事制度,进而促进田径项目的全面改革,这有助于国内田径运动事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其中,紧紧围绕全运会模式的田径竞赛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参与经济活动中的田径赛事需要与田径运动的发展特点相适应,改革之后的田径赛制应当为运动员而服务,即有助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提高运动员进行比赛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够实现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自身利益。除此之外,田径比赛商业化运作的根本保障是观众,观众也是运动员的衣食父母,因此田径竞赛制度还需要为青睐田径运动的观众、企业、商家、记者、新闻媒体等服务。纵观当今的田径比赛组织形式而言,不但兼顾运动员如何进比赛和裁判员如何进行执法,还需要有效地吸引社会的力量,即吸引媒体、广告、观众等,从而能够在田径比赛的过程中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总之,田径竞赛制度的改革需要立足于田径比赛,确保竞赛组织的社会化、市场化、商业化,并非一味地要求运动员进行比赛就完事。

(二)接轨国际赛制,打造富有内田径运动特色的精品赛事

近些年来,国内成功地开展了一些商业化的比赛活动,这种比赛活动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合理与科学地组织竞赛,在积极宣传和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实现了商家以及比赛组织人员的双赢目标。在国内1996年推出总决赛和大奖赛以来,传统的田径比赛体制被打破,田径比赛的新模式形成,然而其影响范围小、影响时间比较短。当今,国内大多数的田径比赛依旧是由政府部门一致组织,这样一来,田径比赛的安排太过计划性。并且,比赛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完成比赛的任务。具体来讲,只是在上午和下午组织比赛,比赛的项目也比较单一和传统,缺少较强的观赏性。这样一来,会造成电视媒体缺少报道的热情。为此,田径运动的主管单位需要接轨国际,通过国际田联的精品比赛作为启发,打造具备高竞技表演能力、强影响力的田径比赛。在组织田径比赛的时间上,不但兼顾运动员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而且尽量地打造快节奏和紧凑的比赛,在组织的时间方面需要接轨国际田径比赛,尽量在周末、下午、晚上组织田径比赛项目,这样可以为观众服务,以及吸引大量的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当然,对于田径比赛的时间要接轨国际的问题,在实际中常常难以实现。这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国内缺少晚上比赛的场地;另一方面,当今的绝大多数田径比赛都是照顾性和计划性的调配。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没有充分地兼顾田径比赛的商业化、市场化运行,以及受到“举国体制”的影响,政府部门举办比赛,因此是比赛的后盾支持,比赛的商业化被认为毫无必要。

鉴于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来讲,不但要体现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作用,在比赛项目上使用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且应当推动体育的市场化进程,激发各种市场举办田径比赛事宜的热情;通过市场的配置作用,依赖于市场举办比赛项目,体现田径竞技体育项目自身的优势,为确保田径运动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累积大量的资金;对商业化的运行模式进行规范,有效地借助商业化的模式组织好田径比赛项目以及打造精品的田径比赛,并且注册田径比赛的吉祥物和会标等,实现比赛前期的招商、策划等,充分地发挥宣传载体的优势,注重招商的积极宣传,从而吸引大企业和著名的企业参与田径比赛冠名权。总之,举办田径比赛方需要给企业带来更大、更多的商机,即为赞助企业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回报形式,最终实现商家与赛事的共赢。

(三)打造明星效应,注重与田径市场中介机构的协作

一是尽管“举国体制”存在弊端,可是“举国体制”也非常有益处,像是邢慧娜和刘翔就是典型的代表。为此,需要体现“举国体制”的优势作用,从而打造田径运动的明星。以往的田径运动比赛观众席缺少观众,而在安徽合肥2004年9月组织的国内田径运动大奖比赛上,因为有了邢慧娜和刘翔的到来,所以显得非常火爆。并且,世界成功运作的商业比赛都非常注重明显效应的体现,如网球的桑普拉斯、足球的贝克汉姆、NBA的乔丹等等。

二是对于田径运动比赛的中介机构来讲,通常都体现咨询、宣传、策划等的作用,特别是国内在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的中介服务机构。鉴于此,田径运动比赛的商业化运作需要中介机构的市场推广以及参与组织,当然还包括保险、广告、现场气氛的组织等等,这样能够在减少运作成本与降低运作风险的同时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最终实现最大的利润。总之,中介机构由于具备较强的市场推广努力与市场营销能力,因此能够促进田径运动比赛的商业化进程。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该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显著地影响到了其田径运动及其体育的发展。为此,需要改革田径竞赛制度,推动田径运动比赛的商业化;接轨国际赛制,打造富有国内田径运动特色的精品赛事;打造明星效应,注重与田径市场中介机构的协作。只有如此,才能够促进田径运动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才能够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秦剑杰,王进选,周志强.石家庄市中年女性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6).

[2] 李宝宅,王海英,吕晓梅,刘永敬.河北省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发展趋势与实力分析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3,(6).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7

关键词:田径运动; 发展现状;训练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840-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XU Xiangju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Section,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As the biggest event of Olympic Games, track and field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all countries, because there are 46 gold medals in this event. Although China has once got one of the gold or silver medals of track and field in Olympic Games, we should realize that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is not strong and far behind those advanced countries of track and field. The ability of winning gold medals of track and field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many research methods, the performances of top eight athletes in each event of 2006 World Cup of Track and Field and Chinese athletes' best performances in each event of track and field in 2005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gain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find the problems in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ck and field.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 development situation;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田径运动作为奥运会的第一大项备受各国的关注。在雅典田径场上两次升起五星红旗,尤其是刘翔在110 m栏夺得的冠军,打破了现代奥运史上欧美男子选手在短距离项目上的垄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田径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两枚金牌,但总体实力还不容乐观,较世界田径强国有较大的差距,田径对我国奥运金牌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2008年北京奥运上要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全面腾飞,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则是最重要的助推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们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2006年第10届世界杯田径赛的各项目第一名和前八名成绩,我国田径2005年度各项目最好成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2 分析与讨论

2.1 我国径赛项目与世界杯成绩对比情况

2005年由于是我国体育重大赛事全运会的举办年,可以说是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比赛成绩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田径发展现状,表1是2005-2006年8月为止我国田径径赛各项目最好成绩及该成绩与第10届世界杯田径比赛冠军成绩的对比情况[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男子径赛项目中只有110 m栏项目具有与世界强手竞争的水平,其他项目均无法参与国际大赛的争夺。表1中的男子1 500 m成绩,由于在世界杯这样的比赛中,运动员更加注重冠军的争夺,往往在比赛中采用一定的战术,成绩有时就不是很好。女子长跑项目是我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但自第28届奥运会后,尤其是第10届世锦赛上我国女子长跑项目的表现差强人意。2005-2006年我国最好成绩较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我国女子5 000 m的成绩近几年呈现下滑趋势,2001年第9届全运会5 000 m前三名的均值为893.9±3.232[2],较第10届全运会高3.2%。前八名高出1.7%(909.7±11.962)[3]。目前形势对我国来说非常严峻,一方面是我国水平徘徊不前,另一方面是非洲选手的快速进步。在集团竞争中非洲女子长跑,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女子选手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在第10届世锦赛上,5 000 m前8名中非洲选手占了七席,前四名均为埃塞俄比亚选手;10 000 m比赛中非洲选手占了五席,前三名均为埃塞俄比亚选手。我国的邢慧娜只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四名[4]。这次世界杯我国女子长跑更是没有资格派出选手参赛。3 000 m障碍、3 000 m和5 000 m均是日本选手,这从另一个层次上说明,我国女子长跑项目的传统优势已经逐渐失去。

2.2 我国田赛项目与世界杯成绩对比情况 田赛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员进入奥运会前八名较多的项目群,在近六届奥运会上共有20人次进入前八名,其中男子为14项,女子为6项。进入前三名的有4人次,分别为男子跳高和女子铅球[5]。表2是2005-2006年我国田赛运动员的最好成绩与世界杯田径赛成绩的对比情况。分析表2我们看到,在我国的田赛项目中,男子有六项成绩超过上届奥运会的第八名,女子有13项。但在我们过去取得过较好成绩的项目上,如男子跳高、女子投掷项目和跳跃项目成绩较最好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运动员在参加国内比赛时往往成绩非常优秀,但参加重大国际赛事时成绩却差强人意。雅典奥运会就是一个明证,在参赛的52名运动员中,除刘翔和邢慧娜发挥突出夺得金牌外,其他无人进入前三名。田赛项目更只有张文秀夺得女子链球的第七名,其他运动员均无缘前八名。据统计,在这届世界杯赛上,我国参赛的12名运动员能够发挥或接近最好成绩的不足41.7%,比赛能力不强和大赛经验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正常发挥的“瓶颈”。

2.3 我国竞走、马拉松发展现状

表3是我国2005年度马拉松、竞走项目前三名成绩与世界三个最好成绩的对比情况。可以说,我国无论是男子竞走项目,还是女子项目均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从中国田协公布的2005年度成绩排名看,我国男子50 km竞走的优势最大,前三名的成绩也是2005年世界三个最好成绩,而且在世界前十名的排名中,我国运动员占据了三席。有时由于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较少,导致积分不高排名偏后。男子20 km竞走我国选手与国外优秀选手也无明显的差距,其中世界第二好成绩是由我国运动员所创。女子20 km竞走虽然有俄罗斯名将伊万若娃走进了1:26:00的大关,但我国选手也有两人进入世界前十名。这几个项目也是国内许多专家认为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最有实力夺金的项目。女子马拉松、男女20 km和男子50 km竞走前三名的成绩均超过了雅典奥运会冠军的成绩。

但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这几个项目上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选手。也曾在奥运会夺得过冠军。但这几个项目受裁判、场地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尤其是竞走项目,我国运动员多次在世界大赛上被判罚。技术缺陷始终困扰着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的表现。

3 我国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各省市的全运会战略对我国奥运战略的影响 对于各省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工作的核心就是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体育局的主要领导、训练主管部门、教练员、运动员其政绩和工作业绩都围绕全运会进行评估,奖励、住房、晋级和运动员的上学就业都与全运会的成绩挂钩,更有的地方与教练员签订全运会成绩指标协议,完成指标,高额奖金、住房。完不成指标侧就下岗。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导致教练员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全运会上,其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计划也都是以全运会为目标制定的。此外,为了完成任务有些教练员就采用非法手段,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这也是在全运会前兴奋剂事件频频发生的关键所在。由于全运会的四年周期与奥运会的四年周期相错一年,即奥运会在我国全运会的前一年举行,这时我国运动员还处在全运会训练周期的攀升阶段,其竞技状态和比赛能力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就导致我国田径比赛的一个怪现象,即全运会好多单项的比赛成绩都高于奥运会冠军的成绩。有学者做过统计,若拿第8届全运会的成绩与第27届奥运会的成绩作比较,有7个项目19人次超过奥运会的前三名,有14个项目39人次进入前三名[7],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肯定的是全运会是我国竞技体育最高最重的体育赛事,是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如何把全运会与奥运会衔接紧密,让我们的运动员能在奥运会上表现出全运会一样的高水平就需要我们的决策者来长远考虑全运会的会期设置和比赛安排。

3.2 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技战术训练水平不高 运动技术是指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动作的合理方法[8]。技术训练的目的是在于掌握、提高、完善专项运动技术,从而使运动员得以发挥最佳的运动能力[9]。在实际训练中,我们教练员往往注重运动员的能力练习而忽视技术的精雕细琢,即使技术训练也是经验训练为主,缺乏科学的技术诊断的反馈信息,运动员往往练了很多年专项技术仍然很粗糙。在训练中,很多教练员急功近利,注意力偏重于如何使运动员在短期内出好成绩,采用超大量或非常规手段进行训练。而不注重钻研、了解项目特点和训练规律,改进和创新训练手段和方法,这就使得许多运动员的成绩昙花一现或伤病缠身,过早的结束运动生涯。田径运动训练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生化和生理特征进行改造和提高的过程,教练员不仅要精通本专项的技术特征和生物力学特征,懂得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还要善于创新,在汲取他人成功训练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完善自己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此外,在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的人数比例上,田径教练的人数太少。国家体育总局的肖天、梁晓龙等人在《中国高层次教练员培养与成长的战略格局》一文中指出,田径46个小项目国家与省市两级教练人数之比,与我国最优势项目相比较,两者相差近20倍。正是因为高级教练员人数的严重不足,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才如此低下[10]。可见,田径教练员总量和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田径发展的瓶颈。

3.3 运动员比赛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雅典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报名成绩预测,110 m栏、女子5 000 m和10 000 m、男女竞走和女子链球有冲击奖牌的实力,其他项目也有进入前八名的潜力。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除刘翔和邢慧那场水平发挥取得冠军外,在参赛的52名运动员中有近54%的运动员比赛成绩不同程度的下降[10]。据统计,这届世界杯田径赛,我国运动员正常发挥其水平的只占41.7%,参加国际大赛发挥欠佳已经是困扰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老问题了。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因素很多,不仅有气候、场地、竞争对手、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和赛前训练调控等,还有运动员参加大赛的经验积累。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赛前的适应性训练和运动员的综合调控,要给运动员提供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让他们逐渐积累比赛经验和提高自己的比赛能力。

4 我国田径运动的训练对策

4.1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

2008年奥运会不仅是我国体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办好这届奥运会是我国各行各界的共识。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现我国田径运动的风采,就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契机,把田径运动的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为我国实现体育大国的目标做出贡献。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力的保证之一。“举国体制”的核心是政府在推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和其采取的推动方式[11],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将有限的资源短期内向一个目标领域倾斜,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4.2 找准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田径运动在奥运会上取得过金牌的项目有女子竞走、女子中长跑和男子110 m栏三个项目;除此之外,进入过前三名的项目有女子铅球和男子跳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传统优势项目女子竞走、中长跑其总体实力近几年有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女子中长跑,非洲军团已经全面超越了我们,且有逐渐拉大与我们的距离之势,尤其是埃塞俄比亚选手整体实力不容小视。110 m栏虽然我们有世界纪录保持着刘翔和史东鹏,但欧美强国具有很多的优秀选手,如法国的杜库雷、美国的约翰逊、阿诺得和巴西的加西亚与刘翔都在一个水平层次上,临场发挥将成为取胜的关键。近几年,我国男子竞走一枝独秀,提高迅速,男子50公里2005年的世界前十名我们占据三席。只要解决好技术问题,相信在本土作战,会有好的成绩。全面分析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在08年奥运会上有实力争得金牌的项目有男子50 km、20 km、女子20 km竞走、女子马拉松和男子110米栏。

4.3 努力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 科学训练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在实际训练中我们的科学训练却落实得不多。教练员的训练经验固然是训练的宝贵财富,但一味的躺在经验上就有被淘汰的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训练理论和训练手段创新业日新月异,从训练到恢复,计划制定和负荷安排,技术的合理性,以及运动员对训练的反应都离不开科学的监测和诊断。科研人员要深入训练一线,解决教练员所关心的问题,已达到科学训练的最佳效果。

5 结 论

1) 我国田径运动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男子110米栏、马拉松、竞走项目是目前我国具有一定优势和潜力的项目,也是08年奥运会最具夺金潜力的项目。但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竞走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 我国女子中长跑水平有下滑的趋势,非洲女子长跑已经占据了集团优势,逐渐拉大了与我国的距离。田赛项目是我国在08年奥运会上的得分重点项目,女子投掷项目具有一定的实力,铁饼和链球有望冲击奖牌。

3) 各省市的全运会战略对我国的奥运战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全运会赛期安排不利于运动员准备奥运会的比赛。

4) 我国田径技战术训练总体水平不高,运动员低强度重复训练过多,优秀运动员比赛能力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省略.cn.

[2] 第9届全运会田径成绩[J].田径,2001(10):62-63.

[3] 第10届全运会田径比赛成绩[J].田径,2005(12):59.

[4] 第10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成绩[J].田径,2005(10):63.

[5] 徐国伟.第28届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的实力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5(1):39-42.

[6] 省略.

[7] 周志雄.对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学报,2001(9):54-58.

[8] 体育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9] 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

[10] 徐国伟.第28届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的实力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5(1):39-42.

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篇8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入,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校传统运动会的模式务必作出相应的改革。本文是通过笔者所在学校的改革实践,总结出将学校传统的田径运动会进行合理有效改革的办法,以实现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33-01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运动会,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组成部分,不管是在学校的体育工作还是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不仅锻炼了学生身心,活跃了校园气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也是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检验一所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快乐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今天,传统的田径运动会注重竞技,缺乏健身、娱乐性,学生参与比例降低,运动会只为少数人开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单一的田径运动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全校性、大规模、高规格的体育活动的需要。广大师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期望和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重新审视了校运会现状的价值体现和作用,期盼着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期待传统单一的校运会的变革和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高校体育改革的新潮流,使运动会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特点,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使广大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在快乐体育中增强体魄,真正向着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迈进,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笔者通过自己所在学校(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总结出将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进行合理有效改革的办法,以下就是我校对运动会的改革思路:

1.对比赛项目及比赛时间跨度进行改革

现在大部分学校运动会实质上就是田径运动会,其比赛规程里面严格按照国际田联最新规则执行,比赛项目以田径的跑、跳、投为主。其中的很多项目是广大学生从没有体验过或没有学过的,其难度大、技术性强。如跨栏、铁饼、标枪、三级跳远等,大部分学生在参加比赛前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而他们报名参赛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怀着好奇的心;二是被参赛单位强迫参赛。我们且不说这样的比赛的意义有多大,这样的比赛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运动损伤,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运动恐惧,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此,我们将过去集中的田径运动会改为系列活动的体育节,将单一、枯燥且技术难度大的田径项目改为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并且将原来集中性的比赛时间(2-3天)改为较长时间(30天左右)各种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我校的体育节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11月份左右,为期30天左右。比赛项目除了传统的田径项目以外,还包括广大师生较为喜爱的三大球、三小球、健美操、定向越野以及一些趣味性比赛项目。比赛的安排上,在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体育节里面,除田径项目以外的其它比赛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先进行。待球类或其它赛制较长的比赛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时,选定一个周末举行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及体育节的闭幕式。要让各院、系的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节的各项活动中,使体育节的场面更加壮观、气势更加宏伟、规模更加隆重,另外,学校体育科组要安排有关人员把体育节各个赛场上的精彩场面拍摄下来,陈列到学校的宣传橱窗里,或者在学校的公众屏幕反复播放宣传。这样一来可以让全体师生像感受奥运会一样,在体育节的一个月时间里都沉浸在运动盛会的快乐之中。

2.对参赛办法及参赛人数进行改革

为了便于赛程的安排及比赛时间的控制,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在比赛规程上一般会规定每个参加单位的总参赛人数及项目的参赛人数。比如我校以往的田径运动会规程规定:每个院、系的总参赛人数不得超过100人(我校一共有8个院系),每个院、系每个单项最多报两人,每人最多报两项(不含接力)。这样一来,运动会就成为少数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竞技的舞台,大部分学生永远只能观望,这既不符合全面育人的教学方针,又违背了"促进全校学生健康"的原则。而在我们将传统运动会改为体育节后,由于体育节所包含的项目众多,而且包括趣味性在内的难度较小的项目,再加上体育节的时间跨度较大,这样的改变正是为了不受比赛时间的限制、不受比赛人数的限制,将原来的"体育精英"竞技变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体育节运动盛会。改革后,我校各单位参赛的人数上已经由原来的100人变为不限定总参赛人数,而只规定每个参赛单位每一个单项的参赛人数(个人比赛项目每个单位限报5人,田径项目及集体项目除外)。在改革以前,我校每年田径运动会学生参与人数约为782人次,而改革以后的连续3年体育节学生参赛人数平均为3098人次,参赛人次是以往田径运动会学生参赛人次的近4倍。比赛人数的增加,说明通过体育节的举办,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明显提高,参与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比赛结果也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运动竞赛中来的愿望,体现了最广大同学的利益。

3.对计分及奖励方法进行改革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对运动员在以后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激励。比赛的奖励一般分为团体及个人奖励。在田径运动会改革以前,各团体的奖励是根据该团体所有参赛选手所获得的分数总和决定,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名授予团体奖杯(一般学校团体前八名获得奖杯,参赛单位较少的学校可能只奖励前六或更少名次)。而个人奖励则是根据个人所参加的单项比赛的名次,优胜者可获得奖牌、证书及相应积分(一般为前三者获得相应奖牌,前八获者得相应证书)。而将运动会改为体育节之后,团体总分的组成成分、各成分所占比例及个人所获得的奖励人次均发生较大变化。

4.结论

将高校运动会以体育文化节的形式举办,以田径项目为基础,增设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群众性、观赏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切实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听取大家对项目设置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发动教师、学生一块参与学校体育节狂欢。学校领导要给予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确保体育活动经费。大胆启用学生执行裁判工作,在组织策划中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增加参与人数的比例,从而真正实现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实现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松峰. 高校田径运动会改为体育节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9)

[2]卢金峰.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高校运动会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上一篇:公司新员工培训范文 下一篇:小学生中国梦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