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8 05:26:52

田径教案

田径教案范文第1篇

1.1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方法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改变以前单纯的只重视基础知识和技术掌握,现在更加重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我院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如下:在每节课教学过程中,抽出30分钟给予学生独立从事田径专项技术教学,一堂课(90分钟)后60分钟再由教师进行的技术教学。在学生所自主进行的体验中,由学生独自完成体育教学的30分钟的内容设计(每次由1名同学担任教师的角色,其余同学为学生角色),首先由教师提前一课次让试教的学生了解下次课教学的任务与要求。担任主持教学的学生,根据教师所给出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并根据中学体育课教学特点,认真做好课案设计,内容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运用,以及教学组织要求等。同时要求针对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娱乐性、趣味性的需要,设计安排一些与课堂田径技术有关的游戏内容,并按照规定写好详细的教案。30分钟体验教学结束后,要求其余同学对其课的设计、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根据各方意见和自己的看法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30分钟体验教学情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体验现实中体育教学情境,通过体验当教师角色来获得对未来当教师的真实感受,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轮的体验教学,也提高了学生从事体育教学的能力。

1.2教案的编写能力

教案又称教学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也是每位教师的授课的教学依据。在调查中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学生在教案编排上内容完整格式准确,在内容的创新、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环节衔接的合理性上都非常优秀。但值得提出的是大多数同学所用的教案都是电子版。电子版的略势就是格式确定直接填写内容就可以,这样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就会遗忘格式的细节。应更改为手写版,这样使学生不单对课程的编排有合理创新的能力,并且对教案标准合理的格式的完全掌握和对格式的创新创造了前提。

1.3技术动作表现能力和技术动作表现的标准程度

对于教师来说技术动作的表现能力和示范动作的标准程度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教师的技术动作的示范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了解和体会到动作的做法,通过模仿学习动作。标准的动作示范和优秀的动作表现能力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本体感受(例:双臂侧平举时,会出现双臂略向上的情况。培养学生对双臂平举的本体感受),及时的纠正错误的动作。现在大四田径专修的学生技术表现能力及技术动作示范标准,有教学示范的能力。也就是说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对学生的动作表现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

1.4对见习生的要求

见习生一般都是生病或者受伤的学生,无法正常的参与上课,坐在一旁观看学习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上课时在对见习生的任务安排上不够明确严格,只要求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体验和上课的流程做下记录,有的甚至没有要求并没有要求见习生对每个环节记录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做课后总结。只通过观察而不进行总结,是不能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和对整个上课过程中每个环节关键性的认识。

1.5对完整技术的讲解能力

田径运动中项目的完整技术的讲解能力和教学能力是田径学生必须掌握的“手艺”。在调查中田径学生通过教学体验中的徒手操讲解和对专门性练习的安排中对专门性练习的讲解,已经不断的提高了对动作的讲解能力,可以说现在学生的对动作的讲解清晰、准确,可以说对动作的讲解能力非常优秀。

2.结论

经过调查,体育教育田径学生通过教学体验,对教案的编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动作技术表现能力和自创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高。可以说我院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完整、细致的。

田径教案范文第2篇

一、结果分析

1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调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学生对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热衷不高,练习劲头不足。而田径课作为体育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已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田径课的消极观念,提高学生的专项教学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查阅,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田径专修课的实地看课、走访田径教师以及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分析,目前田径专修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问卷调研结果。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2.1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从中“对田径的了解程度”及“学生综合教学实践”的情况可知:传统的观念使人们很自然地将田径教学与竞技田径竞赛混为一体,而忽视了高校田径课与竞技性田径运动的区别。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失去对田径课的兴趣。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特别是田径教学应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2.2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田径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具有挑战极限能力的运动项目。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把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技能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上,而忽视了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应该以培养中小学生体育教师、终身体育意识的课程目标。学生普遍认为田径项目累、枯燥乏味,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消极对待心态。这种情况从调查表中“户外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消极情绪也使得练习效果不佳。2.3教学内容不新,实用性不强,无助于增进健康在“老师对教学能力的重视”一项中,非常好的只占到了28.8%,这对学生教学兴趣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目前部分高校的田径教学内容还是按着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大多以竞技项目的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提高为主,这些内容没有突破传统的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而且很多内容都是中小学学习过的内容,实用性不强,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方法缺少创新,多以老套的“传授式”教学为主,教学模式程序化,不能很好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忽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少,体验不到学习乐趣。2.4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评价体系陈旧田径项目由于技术性强、运动强度大,因此多数教师教学中注重讲解和示范,而忽视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练习的时间强度减少,另外,传统的体育教学程序一直固定不变,上课的开始部分总是整队集合,缺少创新。这点可以从“分组形式教学”中看出此弊端。目前在田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只注重考试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课的考评办法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不相符,侧试与技术评定方面仍是成绩的主要部分,忽视大学生体质体能上的个体差异和大学生阶段性的进步幅度,评定方式仅以教师评定为主,不注重大学生自评与互评,使得成绩体现不出个体的真实性。3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具体实施能力是体现个体的本领,是知识、技能和智力的综合效应。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养,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对教材的理解运用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等方面。根据田径教学的特点及参考教育学、教学论的观点,走访相关专家,本研究认为,田径专项教学能力主要分为实践能力、理论能力、考评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教案编写能力、讲解示范能力、教学组织纠错能力、裁判能力,同时还包括理论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3.1培养编写教案能力教师编写教案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教案也是教师按照既定的任务、目标设计的方案,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以课时来设计教学的方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策略的设计等都要体现在教案中。如何编写教案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清楚教案的基本内容、教案无固定模式,但基本内容不能缺少;其次要明确教案的编写原则: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创造性及总结。3.2培养讲解示范能力讲解能力既为语言上讲述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讲述表达能力,一方面在课堂上向学生多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给予学生纠错的机会,目的也是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讲述表达的能力。示范能力是教师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教学中要着重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示范能力,使学生做到会做会说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专门向学生讲解示范的目的、时机以及示范的位置和方向,此外,示范与讲解的相互融合,有利于直观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知效应,以其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3.3培养教学组织能力及纠错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合理、正确的组织教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在课的准备部分中有意识的让学生集合整队、跑步、准备操、游戏等活动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姿态,掌握准备活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也是培养他们组织能力最佳的方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错误及纠正错误的能力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如运用正、误示范的比较来启发学生的思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既学又教,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技术的理解。3.4培养秩序册编排及裁判能力田径运动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编排,是成功举办运动会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比赛秩序,有利于参赛队员成绩的发挥,是保证参赛队员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场地器材的布置及大会裁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运动会的规模、特点,组织学生对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工作反复进行操作,使其熟悉田径运动会编排程序。田径裁判能力的培养是田径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田径竞赛规则复杂,单靠田径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确实难以奏效。为此,田径教学中以结合理论知识外,学校应组织学生承担市级、校级等小型田径运动会的裁判工作,通过理论的教学很好的联系实践来达到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3.5培养理论教学及科研能力理论教学是提高学生田径教学水平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的问题,因此,理论教学的提升尤为重要,提高田径专修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鼓励学生进行文献阅读与收集、丰富学生观察事务的角度、积极参加科研学术活动、注重实地调研考察、加强实验等。

二、结论与建议

(1)由于田径项目技术复杂、难度大,学生普遍认为田径课累、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消极对待心态。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田径专项学生学习田径课的重要性,使缺乏田径专修课意识的学生认识田径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田径竞赛及观看田径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他们对田径课的爱好、兴趣,树立他们这种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2)目前地方高校田径专项课教学内容不新、实用性不强。教师进行田径教学时主要根据教学大纲上的内容进行授课。建议通过游戏、球类、器械等多种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内容。(3)地方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缺乏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应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讲座、讨论、课外作业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贯彻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教学能力有关方面的指导,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4)学校应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加强和完善田径教材建设,改革课程考试制度,科学评价学生能力,改善各项教学条件以适应学生自身的学习。

作者:梁海雄杨志华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

田径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35-03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但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受以竞技为核心的教学结构体系的影响和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在体育教学中较多地注重体育专项的专业性,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如何培养担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师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 田径教学能力的内涵与外延

1.田径教学能力的内涵

田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按照田径教学的规律,运用田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健身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即获得田径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掌握田径教学规律;田径教学的实践活动;主动求知的心理基础。

2.田径教学能力的外延

第一,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订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第二,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第三,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二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

1.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和时间偏少,没有科学系统地安排

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课程教学逐步完成。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教育教学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致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更不易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将其内化为教学能力。尽管多数高校也安排了教学见习,但重视的力度不够,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事实上,毕业前6~8周的集中教育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

2.对学生教学能力缺乏系统、综合的考核机制

考核本身具有评价、反馈、激励等功能,通过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考核,可以评价高校教学工作成效,让学生和教师看到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却缺少一个系统、综合的考核办法,致使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把握,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这不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缺少与基础教育相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不尽了解,教学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致使许多实习生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文件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准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和掌握所学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具备技战术分析与运动队训练的能力。其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体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意义;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运动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一般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体育的一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田径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和裁判知识;组织运动队的训练及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准确掌握体育专项技术要领,动作的难点、重点、易犯错误以及教学步骤。

2.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落到实处。

第一,通过准备活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1)培养教态、口令、领操及组织调队能力

从第一学期第一堂课开始就由学生轮流整队集合,主要通过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来进行。要求实习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行为规范还是言谈举止,均以一个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实习生口令的培养,主要针对个别学生采用专门训练的方式,如针对口令不够洪亮的学生,在实习后加喊一节操的口令,队列指挥口令不合格的学生,实习后进行2分钟的队列指挥,组织并调队,同时布置一些课外专门性练习,这对训练他们的标准口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编操能力

在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实习过程中,安排布置学生编写的教案里要求包括徒手操、游戏、专项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练习。要求书写工整、文字清晰、图文并茂、有动作要点、运动量等。游戏不能重复,要求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进行编排。

第二,通过教学课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1)培养学生撰写教案的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在复习课中多进行试教。在教案撰写上,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了解教案撰写的基本格式,主要练习内容和时间的分配、掌握等。教案要求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在教师确认符合要求后方能上课,教案的撰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堂课的整体把握与设计的能力。在能力培养上,教师可不断增加对学生撰写教案的要求。主要方法有:一是介绍撰写教案应考虑的因素。如课的时间、学生状况、教学条件、课的主要形式、所教授的内容(复习内容)、各部分的要求、衔接方式等。二是保证课时分配合理,要求学生自己先提前试讲以确保上课时间分配的准确性。三是保证课程内容搭配适当,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反映课程的任务要求,符合教学原理与学生练习原理。

(2)培养讲解示范能力

讲解是指对技术动作加以语言的概括,示范是指对动作技术的表演。讲解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学生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完成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试讲,讲解动作要领、要点要求、练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讲解能力。而示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技术技能,促使学生自身的运动实践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运用示范,教会学生示范的技巧、正确的示范位置、合理的示范面和示范时机。善于运用正、误对比示范,善于运用完整与分解示范。

(3)培养学生分析与纠正错误的能力

学生在试教过程中对教学时学生出现的错误一般能及时发现,但纠正起来就显得束手无策,“某某同学什么技术不对”是试教学生常用的语言,但对产生的原因与纠错的方法,试教学生却极少谈起。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采用典型错误剖析的方法,介绍发现错误后如何分析原因,如何选择纠正手段,如何让学生去体会动作,并在每节课中对做得好的试教学生给予积极性的评价。

(4)培养组织竞赛和裁判能力

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是田径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与训练的补充。根据教学进度,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规则。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到什么项目,就讲什么规则。如在学习标枪技术时,按规则要求整理好场地,说明助跑道的宽度,助跑必须在助跑道内,对身体及标枪落地后的要求,成绩如何丈量等。为了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教师可示范犯规或违例动作,现身说法。在学生练习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改进技术外,还要对其犯规动作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犯规,在进行考核时让学生担任助理裁判员,以提高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

(5)培养学生教学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中试教学生每进行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可有效地将试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使学生在以后教学中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6)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处于主动地位,除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外,还要注重思想教育,要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最深刻的感染是人品、学识和能力,可见,教师的形象和内在素质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体育教师应把思想教育糅合在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常规的执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公共财产等品质,同时还要讲究方法,以理服人,体现在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中。

第三,创建突出学生能力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本,在掌握田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田径课程评价的新体系。(1)增加评价内容。在学生技术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技术动作的教学讲解、教学组织方法的实施等能力考核;单项技术科学健身方法与手段创新能力考核;组织竞赛的裁判知识与能力等考核。(2)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定量评价与达标评价的方式,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进行田径技术考核时,技评达标与讲解示范同时进行,其中技评达标要以一定的强度按照正确的动作技术规格完成。(3)改革评价形式,实施教师集体评价与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技术考试采用抽签制,把A(短跑、跳高、铅球)、B(跨栏、跳远、标枪)以跑、跳、投的形式分为两组以及定向越野比赛(必考项目),学生采取抽签方式,选择一组内容中两个项目进行技术评定。理论考核以基本理论、技术理论、裁判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试卷形式进行评价。(4)突出能力评价。为了实现田径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在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能力考核,将能力评价贯穿于每个评价环节中,突出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技术动作的教学能力、运动训练的实施能力、田径比赛的组织能力和健身方法手段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抓实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创建多种途径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组织和带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支持和帮助学生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教师基本功、基本技能比赛。开设和安排形式多样的小讲台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轮流的形式来上课,要求他们编写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要求,结束后老师进行讲评;以竞赛的形式对学生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进行全面检查,如教案评比、体育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体育专业说课比赛等,以赛促练。

第二,丰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担任非体育专业班级的课外体育辅导员,协助做好课外活动的组织辅导、运动竞赛的训练与指导,以及健身知识的传授与推广等。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在实战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技能。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接触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一是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中小学中,选择能起示范、指导作用的优秀中学体育教师的课进行观摩,在课后为学生讲评课中的要素,组织学生对课的设计、教法的组织和运用进行讨论,分析出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二是让学生亲身走进中小学校园,担任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工作或参与运动队训练;三是通过高校在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使高校面向基础教育,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接轨。

第四,严格把关,抓紧抓好教育实习。要高度重视教育实习工作,严格把好教育实习的质量关,杜绝将教育实习变成一门普通的高校课程,甚至走过场、流于形式。教育实习教师应切实负起监督、指导的职责。在实习过程中,教育实习教师应抓住几个重点:一是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与实习基地共同切实把好实习质量关;二是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教学技能的指导工作,尤其是课前准备的指导和课后评议,包括课程的准备、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理解、教法的准备,以及在课后的评议与总结。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培养,才能获得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4)

[2]王美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因素的系统分析[D].四川大学,2005

[3]张来霆.田径[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

[4]艾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

田径教案范文第4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上饶师院体育系04、05级女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院系的教学计划,田径教学大纲和有关文献。

2.2.2调查法

发放问卷调查77份,收回77份。

2.2.3教学实验法

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的教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分析与讨论

3.1对教学的回顾

我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学能力方面有提出,但具体执行方面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只是让学生带准备活动,田径课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限的,教学中都有重技术轻技能的倾向,加上近几年大纲的不断修改,教学时数由原来180学时,减少到136学时,技术教学都难以完成。对此,本人在不改变技术教学的前提下,在每堂课中适当抽出时间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轮流带准备活动及复习内容,在课堂上结合技术进行教法介绍及有关教法知识的讲解,不断丰富教学技能培养的因素,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系统性程序性的培养教学技能的授课模式。

3.2通过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能力,一般是指人们从事或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田径教学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让学生理解技术,然后让他们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教给学生,所以要求学生会讲解示范、会组织教学、会观察和纠正技术、会组织竞赛和担任裁判工作等。

3.2.1讲解示范能力

讲解是指对技术动作以语言的概括,讲解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学生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通过模式教学学生在轮流带准备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会做不善讲的现象,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让学生回答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同时开展对带准备活动各方面的互评及教学中正误动作对比。让学生分析答疑正误动作。

示范是指动作技术的表演,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的直观教学,示范能力的培养,首选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选择运用示范,教会学生示范的技巧,正确的示范位置,合理的示范时机,要求学生对技术动作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技术技能;同时采用观摩练习、对比练习、互相帮助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示范的能力。

3.2.2组织教法、观察分析能力

田径教学是在室外进行、组织过程尤为重要,在模式教学中每位学生在轮到带操和复习内容时,都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要求教案书写工整、文字清楚,图文并茂,有动作要领,要求组织教法和练习次数等,准备活动要同学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进行编排,游戏不能重复,实习前提前把教案交给老师批阅,达到要求方能执教,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指导员的角色,对其他学生的动作要及时纠正和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在观察中让学生分析别人的技术动作,要求能讲出所有动作的优缺点,并试析纠正动作方法。教完后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评教,指出优缺点及改进意见,最后由老师评分记入技能成绩中,通过评教让学生扬长避短,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书写教案时能认真翻阅教科书共同商讨教法,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讲解示范、组织教法、口令、指挥、队列调动以及教态等,都可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3.2.3综合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除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外,还要注意思想教育,要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最深刻的感染是人品,学识和能力,可见,教师的形象和内在素质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体育教师应把思想教育揉合在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常规的执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田径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公共财产等品质,同时还要讲究方法,以理服人,体现在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中。

综合教学能力除思想教育外,还包括运动竞赛和裁判能力,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讲解规则和裁判法,在进行考核时让学生担任助理裁判员,以提高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也决非只局限这些方面,还有多方面,这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4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模式教学的反映,我们设置了与模式教学相应的10个问题对04、05级女生进行问卷调查。

本调查结果如下:90%以上的学生认为田径教学中除掌握技术外,还应注意能力的培养,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模式教学有很大提高,82%的学生认为课中加入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会打乱课堂教学秩序或影响技术的学习。

78%的学生认为通过提问、轮流试教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示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85%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同学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精神。75%的学生认为通过模式教学对自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00%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模式教学活动。说明田径教学中模式教学的可行性。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田径运动原来认为枯燥难学、又累的项目,现在更感兴趣了。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的教学能力还比较差。很难适合当今学校教育的需要。

5.1.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指导思想,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崭新规格的人材。

5.2.3学生能力培养应遵循计划性、渐进性、结合性、实践性和个体性原则。

5.2建议

5.2.1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到田径教学大纲之中,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逐步贯彻实施。

5.2.2加强对学生田径教学能力的科学研究,认真探讨田径教学能力的内容和对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

田径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趣味田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08

1 前言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课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但是纵观我国中学的体育课开展情况,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已显的过于单调和乏味,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田径教学工作中要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趣味田径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健康化,趣味化,生活化出发。拓展教材内容,采用健康活泼,创新的田径内容和方法手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兴趣[1]。

德国最早提出“中学生趣味田径”一词,它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而设计的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随后有人提出“趣味田径”并且定义为:运用走、跑、跳、投的运动形式进行趣味体育和田径健身的活动,它包括田径游戏和田径健身两个部分。《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趣味”一词的解释为: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对“趣味田径”的理解本人认为它是指运用走、跑、跳、投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而设计的一种趣味性 娱乐性以及规则简单灵活,易懂的活动形式。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初二级、初三级学生,随机抽取20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共对中学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90%。并经信效度检验。

2.2.2 实验法

在中学二年级和中学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两个自然班在2010年10月---2010年11月中旬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趣味田径教学方法。实验前对二年级两个班和三年级两个班进行心境状态测量和问卷调查,实验后同样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和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趣味田径课对中学生的心境影响

本研究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学校的设施情况来选用田径有关的内容进行创编,规则由易到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征采用了竞赛法、游戏法、情景法、表演法、探究法、循环法和综合法等进行了八次课的实验,对实验前后被试的心态进行同组和异组之间的比较,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积极性和愉悦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愉悦性得到显著提高,活跃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思虑性在中学二和三年级都得到显著下降,愤怒性、激动性、抑郁性和无活力性都得到明显的下降,而对照组都没得到明显改善,这表明趣味田径教学优于传统田径教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境状态。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或课后玩起来,跑起来、跳起来。

3.2 趣味田径对学生学习态度、认识等有关方面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二年级在实验后实验班了解田径运动有关知识的达到81%,喜欢体育课并觉心情愉快的占85%,77%认为一定要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上实验班有80%认为根据情况可进行规则改动,明显高于对照班。在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差别不大,说明大部分学生开始关注身体健康,在对体育课的看法上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已改变了过去认为上体育课就是没有目的的玩的看法,在对学生进行喜欢什么样的运动调查中,实验和对照班分别有71%和74%的学生喜欢上游戏性质或比赛性质的课,这正说明中学生爱玩、自我表现和争强好胜性格。在对待课的态度上实验班91%认为要认真听和理解,而对照班仅有30%认为要认真听和理解,而另一部分认为无所谓。

表1 初二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对

田径课等相关内容认识的比较

实验组 对照组 相关内容

81% 53% 了解田径运动的认识有关知识内容

85% 60% 喜欢上体育课,课上心情愉快

91% 87% 积极主动参与运动

89% 53% 改变对体育课的看法,认真上体育课

70% 67% 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

79% 45% 上课的兴趣和热情提高

83% 41% 了解上体育课的目的和作用

77% 74% 喜欢的运动形式

57% 34% 学会边锻炼边思考

68% 36% 对体育课的内容要求越来越高

表2 初三年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对

田径课等相关内容认识的比较

实验组 对照组 相关内容

84% 53% 了解田径运动的认识有关知识内容

83% 64% 喜欢上体育课,课上心情愉快

79% 74% 积极主动参与运动

91% 42% 改变对体育课的看法,认真上体育

80% 78% 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

75% 47% 上课的兴趣和热情

88% 53% 上体育课的目的和作用

75% 54% 课外活动参与体育锻炼

72% 71% 喜欢的运动形式

74% 46% 对体育课的内容要求越来越高

从表2初中三年级的测试结果可看出中学三年级实验班在实验后除了在参与运动和对自己的健康重视度以及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没有差别外,其它各项都明显高于对照班。从整体上看,实验班的各项调查结果都比对照班要好,这说明趣味田径课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能改善学生的心境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两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的课外活动的调查,采用对每个班都是同一天来进行的,每周一次,共调查三次,在调查中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以集体的形式,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比较有组织、有纪律,且时间较长。而对照班的学生大多是分散活动,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且时间持续不长。这说明,趣味田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方面优于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

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看出,采用趣味田径教学方法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运动中逐步了解田径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开设体育课的意义,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运动,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和锻炼,在运动中体验乐趣。以上结果分析表明系统的安排趣味田径教学的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和认识,在对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掌握基本技术能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3 中学生趣味田径课的教案设计

教案就是对体育课的设计,是教学的策略和系统的决策,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过程,精选课的内容和练习方法,规划和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内部环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设计的。教案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3.1 准备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使学生的身体及身体各器官的机能逐渐达到预热状态,避免学生受伤事故的发生,为教学活动做准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趣味田径课准备部分的设计中首先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而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准备部分,如:走和跑为主的内容,做准备活动时要注重学生身体四肢的活动,即要学生有正确的走姿和跑姿,为课的基本部分打好基础。其次,要考虑气候因素,如温度、天气等。第三,要考虑教学所需场地及器材。由于授课的对象是中学生,所以场地尽量是软地,器材尽可能是塑料的。

3.3.2 基本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课的教学任务和具体目标都是围绕课的基本部分进行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课的基本部分的设计上,一要贯穿前后的教学内容,使上下衔接;二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基本部分的设计;三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身体条件等各方面差异,难易程度、运动负荷适中,切忌把内容变成少数学生的练习,导致其他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和热情。

3.3.3 课的结束部分内容的设计和要求

有效的放松活动可很快的消除疲劳,因此在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同时,教师在总结时,要对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指出不足时要注意语气,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趣味田径课和传统田径课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一是趣味性,二是规则的灵活性,三是竞争性,四是随意性。

4.2 趣味田径在规则上灵活多变的特点,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过程可对规则进行改进,另一方面趣味田径看重的是活动过程而不看结果,所以参与者在活动过程可充分发挥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活动过程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4.3 在上课的形式上,趣味田径课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不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安排上课内容,而且学生也可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适当改动规则以使课更加有生力和活力去展现和表现自我。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的学的主体地位突出,妥善处理了教学组织中的矛盾,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优势。

4.4 中学生趣味田径课的教案设计要有明确的课堂教学任务和具体目标,重视准备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准备部分的内容,结合天气、场地、器材和授课的对象等因素贯穿前后的教学内容,上下衔接,还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伊军等.趣味田径游戏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2006.

[2] 李明强.中外体育游戏精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3] 林明.论对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培养[J].南昌高专学报,

2006(4):81-82.

[4] 冯明丽等.趣味田径的概念及创编原则与方法[J].湘南学

院学报,2004,25(5):96-97.

[5] 李儒新.趣味田径的创编及应用效果的实验研究[J].体育

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15-17.

[6] 周红萍.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和传统田径教学方法效果

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10-112.

[7] 刘艳萍等.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对初中生心境状态和运

动能力的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04,25(5):85-90.

[8] 余敬安.“以人为本”改革中小学田径教学内容[J].广州

体育学院学报,2002(3):99-128.

[9] 刘力.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工程

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67-68.

[10] 姚晨.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3):68-70.

[11] 王凌飞.论田径的本质与构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1,20(1):77-80.

田径教案范文第6篇

坚持科学发展观,倡导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根本;以实施有效教学研究为载体;以校本教研为推动,研训结合,注重层次,注重过程,切实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工作的影响力与作用力,不断丰富我区中学体育工作的发展内涵,切实把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1、开展以“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各校体育组要将理论学习、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的评选。进一步完善区、校共同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机制,加快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3、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展对校本课程、校本教研、身体素质课课练、有效课堂教学、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等方面的研究,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4、继续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以教案会查为手段,针对新课标,提出具体的教案要求,特别强调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撰写,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入运用。通过教案会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发展,力争使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同发展,使教案会查真正成为督促教师进步,提升课改理念的有效途径。

5、督促各校抓好学生田径运动队的训练工作,迎接区田径运动会的召开。

四、具体工作安排:

周次

时 间

地 点

参加

对象

活动主题

主讲

教师

9.9下午

2:30

区教研室

教研

组长

制定本学期学科建设活动计划

熊以德

9.23.

下午

2:00

文清实验

两区

教师

课堂教学观摩课

谢智育

九年级课堂教学调研

10.28.

下午

2:00

谭口中学

谭口、谭东、邬埠中学教师

课堂教学观摩课

刘静慧

11月中旬

两区

教师

两区第二批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评选

下午

2:00

湖边中学

两区教师(谭口、谭东、邬埠除外)

课堂教学观摩课

任赣英

12月上旬

第三届“接力杯”教学竞赛

12.23

下午

2:00

黄金中学

两区

教师

课堂教学观摩课

彭景顺

元月

章贡区

教师

1、中学课改“五个一”达标验收

田径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同课异构;上课;比赛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19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提升课堂教学内涵已成为重要命题。在教学研究中,“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方式被广泛推广。对于“同课异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同的定义为: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同课异构还应包括:同一教师,在讲授不同专业或不同类别学生的同一课程,应采取不同教学策略。笔者就以参加南通市优秀课评比的经历谈谈体育教学中同课异构的感受。

通知要求是:本次优秀课评比内容为田径(跑类)、篮球两类项目实践课,各县(市)、区各两名选手分别选择一类项目进行准备,两类项目现场课的具体动作规格,现场确定并进行该课的设计意图与教案编写;教学对象分别为田径(跑类)高一年级和篮球高二年级的教学行政班。笔者选择的是田径(跑类)。

一 研究教材、自我异构

1 分析教材,确定方向

接到通知以后,笔者就开始准备,确定上课方向,高中《体育与健康》里面跑类提及到短距离跑、中长距离跑、接力跑和跨栏跑四类。比赛时间是12月上旬,形式是借班上课。结合比赛时间和上课形式,笔者猜测跨栏类可能性很小,因为跨栏在高一上学期应该还没有开展,学生没有什么基础,12月份天气也比较冷,不太适合跨栏项目的开展,还有一点就是危险系数比较高。所以在权重上把跨栏作为了解项目。定好大方向后,笔者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组内其他老师,请他们帮忙分析是否合理。大家经过讨论后,基本认同我的看法。得到同组教师的认可后,笔者又打电话向教研员汇报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教研员也认同。

2 海选资料,选我所用

上课内容有了大体方向,但具体内容如何定?笔者首先在网上搜索了相关内容,把认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下载并打印出来,此外,我们组从08年开始就合订了《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两本杂志。我就一本一本查阅,把凡是与田径跑类有关的教案、论文都找出来研究,对参考性强的进行重点研究。虽说工作量蛮大的,但这两本资料确实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两本杂志,笔者了解了近几年其他同行在上这类课时的思路以及教学设计风格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这就等同于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领域的人聚集到一起来与我“异构”。

3 针对教案、精打细磨

根据通知要求,再结合同事们的建议,笔者准备了5份教案:蹲踞式起跑、弯道跑、接力跑、耐久跑、障碍跑。接下来根据教案内容开始打磨,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没有急着整堂课去上,而是把主要内容分片段去尝试,采用男女生分开上,男女混合上,用秒表记录时间,根据上课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再做相应调整。等到自己认为课堂布局上没有大问题后就开始整堂课打磨。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上课才会发现问题,不同班级的学生基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样就给我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预案。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在针对不同学情的情况下做出的自我“同课异构”。

二 集思广益、多元异构

打磨好教案后,笔者觉得首先应该邀请本组老师来指导,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在一些练习方法和手段上,也许稍作调整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笔者在设计蹲踞式起跑的教案中,设计了利用跳绳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中在解决学生重心前移的问题上,笔者设计了利用一人拿跳绳垂直于地面,让练习者肩顶绳,这样重心自然就前移了。笔者起初设想的是让每个同学都这样练习,本组老师就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不是所有学生都不会主动重心前移,而是少部分,可以让少部分同学这样练习,这样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组内同事的“异构”,我的课整体上又得到了提升。

其次,还应邀请教研员或名师来指导,这次笔者有幸邀请到了县教研员吴俊老师和南通名师祁晓建老师,他们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能高屋建瓴地对我的课进行诊断。我从准备的几堂课里选了一节课呈现给他们,让他们先了解我上课的风格,好为我量身打造适合我的课堂,之后又把准备的其它几堂课的设计思路向他们汇报了一下。他们听了之后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又从评委的角度给我提出了一些上课时的注意点,比如说话时语速要慢,讲解时要简洁,示范时要注意站位,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听清、看清等。笔者认为名师们这种面对面的点评、指导,无疑是最好的“异构”了。

三 博采众长,精彩纷呈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比赛指定的上课内容是蹲踞式起跑和接力跑,两个都在我的准备之内,所以看到内容后心里就有了底。接下来抽签决定具体内容,比赛分两天,第一天蹲踞式起跑6人次,第二天接力跑3人次。同课异构不怕异,就怕同,由于采用“没有上课的选手需回避”规则,因此序号越在后面的人越不好上。幸运的是,笔者抽的第二天的第一个签,相比第一天上课的选手,在时间上更充分,雷同概率更低。笔者就谈谈这次参赛的体会:

1.现场备课:教学方法手段不要太详细,尤其练习量,留有余地,以便教研员、名师们帮你异构。

2.模拟上课:请教研员、名师再次指导,如有条件,把模拟上课的场景录下来,等到帮你异构的时候一边播放一边讨论,效果会更好。

3.熟悉流程:大家帮你异构好之后,自己再把上课的流程写下来,包括你课堂上准备说的话,最好熟记于心,这样上课的时候就更胸有成竹了。

4.师生见面:课前如果给时间接触学生,笔者认为简单的介绍互动后,应该把上课的流程、难点告诉学生,这样就可以为你上课时的讲解、队伍调动节约时间,保证后面能有充足时间完成上课内容。

5.赛前准备:带杯温水,比赛前喝一口,能缓解一下紧张情绪,临场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

6.博采众长:比赛接结束后,要认真聆听专家评委的点评,因为他们会逐一或把所有人的课结合起来点评,列举一些新颖合理的教法和练习手段,同样也会列出一些有问题的案例,所以我们要抓住最后点评的机会,纳百家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身成长。

四 结束语

在同课异构中,“构”是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教学环境因素和教师的个性等主观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而能够体现同课异构的内涵与魅力、反映不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恰恰是“异构”。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针对同一内容,不同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和风格进行教学。这种风格迥异、策略不同的教学活动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贻军.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25-3826.

[2] 周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7):83-86.

田径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学校体育 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090-02

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意识环节的薄弱和现实条件的制约限制着农村体育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其发展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的优劣,关系着全国青少年健康体质的提升和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西省农村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九江市、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等4个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别从每个城市中选取10所农村初中和10所农村小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回收率100%。(3)访谈法。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实地考察了部分农村中小学,分别对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以获取本文研究所需要的素材。(4)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统计处理。

二 研究结果分析

1.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体育课教学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在体育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自己思维与练习,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检验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准则,关系到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掌握,同时反映了学校行政部门监管教学的力度。

第一,体育课开课状况。江西省大部分农村学校体育课的开课率还是令人满意的。从调查的100所学校来看,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的中学和小学分别为49所和41所,每周开设1节体育课的学校分别为1所和5所;没有一所学校达到每周3个课时的体育课课程的要求,甚至有4所小学还没有开设体育课。这与《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中规定的体育课教学课时相差甚远。

第二,教案编写和教学组织情况。从主管体育教学的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那里了解到,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的编写率普遍较低,有50%以上的体育教师教案不全或不写教案,有的学校教师写教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以及评优评先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座谈的了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较为随意、松散,体育课大多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自由、教师轻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农村体育教学之中。

第三,开设体育理论课的情况。调查显示,只有24.0%的中学、20.0%的小学会每学期安排一定课时的体育健康教育课;44.0%的中学、38.0%的小学偶尔安排;32.0%的中学、42.0%的小学从不安排。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学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只是盲目地进行体育练习,导致他们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的方法。

第四,体育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情况。通过访谈了解得知,由于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广播体操和游戏为主,农村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广播体操和篮球为主。可见,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乏味,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从而难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

第一,体育教师的配置情况。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兼职较为严重,中学体育教师的兼职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17.3%,而小学体育教师的兼职人数竟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9.6%。在兼职体育教师中有一部分是体育专业老师,但又担任了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另外很大部分则是执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兼带体育课,大多数小学都存在这种状况。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健身的方法。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的存在,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从调查的100所农村中小学的情况来看,每所学校平均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最多的6名,最少的1名,有9所学校没有体育教师,体育课教学由其他兼职老师教授。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430,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一名体育教师应完成7个自然班的工作量,与学生的比例应为1∶280。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现行体育教学的需要。

第二,体育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情况。从调查数据结果看,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合格率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学历普遍偏低的现象。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为中专及中专以下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5.6%,小学教师学历在中专以下的占39.5%。具有本科学历的中学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7.0%,具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仅占调查总人数的5.3%。可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与国家对教师学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江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现状

田径教案范文第9篇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1.调研对象:陶山学区各小学(共7所学校+3所分校)

2.调研方法:听取学校的汇报、师生座谈、听评课、查资料(计划、教案等)

二、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1.体育教师情况:全学区共有专职体育教师21人,兼职体育教师37人。

2.体育课时安排情况:全学区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3+1)节,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开设体育课(2+1)节(大部分学校只有2节)。

3.体育硬件设施情况:各校均有体育器材室,但器材配备参差不齐,大多数学校器材陈旧,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只有桐浦小学有一个200米的煤渣跑道)。

4.体育课堂(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常规)情况:专职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教学常规基本都能较好地落实,还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年轻教师,比如:陶山镇小的黄高杰老师、桐浦小学的陈晓秋老师、丰和小学的单秀娜老师、沙岙小学的孙笑蕊老师以及荆谷小学的林华武老师等。兼职的体育教师相对薄弱,教案的编写不是很规范,课后反思基本没有,而且有部分老师只有教学计划没有教案,还有个别老师没上交。

5.兴趣小组或运动队开设情况:陶山学区每年开展一次田径运动会,所以每个学校基本都有开展田径队训练工作;篮球队训练有参加瑞安市比赛任务的学校有组织训练(也没有常年训练,基本都是赛前一个月才开始的);乒乓球队训练情况基本类同篮球。兴趣小组活动基本没开展。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1.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部分教师业务能力偏低(主要体现在兼职的体育教师方面),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工作积极性不高。从检查的结果发现,部分教师的课时计划开设不足,备课与实际上课有出入,而且有个别教师出现应付的迹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工作。应该积极地推进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改变个人为主的备课行为,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注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倡导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教学内容的开放,除教科书外,还应有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来自社会、生活的知识;二是教学形式的开放,灵活多样,讲究实效;三是师生关系的开放,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以利于学生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发展个性。

2.大多数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小,体育器材跟不上新课程教材的需要,课程改革资源缺乏。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投入,体育教师发挥想象力,自制器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各种活动。

3.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不能长期坚持,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其实就是大课间活动没能真正落到实处,较多的流于形式。部分学校的体育课时也没能真正开足开齐(课间操、课外活动、眼保健操基本都能落实)。应加强宣传,加强学习,多看、多想、多取经,真正让学生得到充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内容多选择一些民族的、传统的体育活动内容(比如:武术、健身操、跳长短绳、跳橡皮筋、小游戏等)。

田径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田径;思路;创新

【Abstract】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ent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Change the Teaching Conception, upd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fo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To adapt 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socia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needs as the main direction of reform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Track and field; Mentality; Innovation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广泛实施,基础教育中健康体育对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进行田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体育教育田径课的教学主要是-“传授―模仿-练习―应付考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关闭了学生开阔思维,抑制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缺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只是为动作规范而练,为应付考试而学,与当前社会需要的高校教学改革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树立以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1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存在问题

1.1 教学方法问题

教育的相关技术已经处于较为发达阶段,但是当今的田径教学仍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动作示范加上不停的训练占据教育方式主流地位,加之教师自身素养的限制和实体设施的缺陷,院校很难做到现代化教育方式的真正普及,使得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自身的素养也无法在教学中得到提高。

1.2 教学形式问题

教学中,田径专业的学生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学习,但总体水平还是存在各种差异。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当前体育高校的招生走向极端化,忽略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相关能力方面存在各种现实偏差,无法做到对学生存在特殊性的现象的重视,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1.3 教师观念陈旧

通过一系列现实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田径教学都有其固定模式,基本都是以相关技术传授为主,致使教师十分忙碌,几乎所有时间都在讲解和进行示范,学生只能在后面参照老师的演示进行相关动作的模仿,根本没有对课程本身代表的意义进行思考,至于课程所体现的运动原理更是无人涉足,这是因为老师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满意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因素。但教师忽略了这种模式教学其实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能力和学习热情,致使很多学生以后在从事工作的时候也将这种模式灌输下去,造成不良循环。同时,该模式会造成师生出现思维惰性。据相关调查显示,对于教学教案,其内容只在第一次整理得较为完善,以后再也不用进行相关修饰,至于修改的部分只是相关的教学日期而已,加之现在计算机的普及使得相关内容秩序只要复制即可达到新教案的制定目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的根本学习途径就是单纯的模仿,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4 教学内容体系问题

通过查阅教师教案可以看出田径课教学的模式大体都是: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部分包括慢跑、徒手操等;基本部分包括讲解、示范及练习等;结束部分是进行讲评。这种以技术为主线的灌输式教法使教师很辛苦,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在做,学生也在机械地模仿,却很少有教师对项目技术的适用性进行思考,更不曾去探讨项目的健身原理、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很大程度上又用这种方法去教自己的学生,一代又一代,教学改革将难有强有力的创新。这种教学严重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

1.5 教学目标问题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体育的教学重点已转向以增强学生体质、传授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及健身方法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上来。现行的体育专业田径课教学仍以传授竞技技术为主,以培养运动员的模式培养体育教师,而忽视了对健身教育的挖掘,不注意体育专业学生健身教育的能力培养。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2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改革创新思路

2.1 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技术课的教学一直都是按运动训练的模式进行。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不是运动员,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即以身体教育和体育知识教育为中心。我们在体育专业田径课教学中,可以将田径内容按照中小学体育课的实际需要进行重新整合、拓展,改革走、跑、跳、投的形式,适当剔除田径教材中过于繁、难的内容,增加攀爬、越野跑、快乐田径、游戏等项目,打破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对竞技项目进行改造,分化成各种形式的健身练习。在练习方式上采取降低难度,简化规则、改变练习手段等,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体会健身田径项目的过程中,提前感受课改的要求。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与中小学体育教育接轨。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创新和多样化

田径教学改革从形式来看,主要表现为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实质上这种改变是教师获得新知识、新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影响田径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它制约和决定着田径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有趣,学生也比较乐于主动去学知识,掌握田径技术更加省时省力。注重田径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尽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有新知识、新感觉、新方法,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活动性、娱乐性的特点。用教师的“乐教”激发学生的“乐学”,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教学改革有效质性的突破。同样,新颖的教学方式的使用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整个田径教学课变得轻松,快乐的完成。

2.3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智力与知识、技术的结合,是指人通过各种智力活动,综合地将各种知识、技术作用于客观事物,达到认识与改造客观事物的本领。21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田径教学为了适应人类生存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就必须体现它作为实用技能(走、跑、跳、投)和体力基础(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教育在培养未来体育教师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具有的价值,并提出具体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改变长期以来对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措施和具体要求的现象。

3 对策与建议

3.1 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以“提高职业素质,培养综合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田径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必须排除竞技思想的影响,转变技术第一,忽视能力培养的思想,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教学应体现以牢固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为前提,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充分协调的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传道者,并具有扎实的田径健身知识技能和一定的田径竞技知识技能。

3.2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结合中小学田径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如教学中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多讲、多示范、多运用知识和技能等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需要,将学科教学转变为科学教学,为所培养的师资人才走上教学岗位打下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

3.3 整合田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整合田径教学资源,优选教学项目,主副搭配,相得益彰。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田径教学生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4 结语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需求,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转变观念,构建多样化为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以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田径教学质量,改变人们对田径运动和田径教学的消极看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重塑田径运动及田径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形象和地位;也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并大力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才能圆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进而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2004.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Z].2004.

[3]周庆柱.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赤峰学院学报,2007(2).

[4]温一帆.高校体育教育田径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8(6):174-175.

[5]高洪杰,刘忠武.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15-117.

[6]王妮.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4):74-77.

上一篇:跳远教案范文 下一篇:春望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